时间:2023-02-27 11:12:1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消化道出血护士长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Key words】 Clinical nursing path; Acute kidney injury;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ffect
First-author’s address:Futia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dong Medical College,Shenzhen 518033,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5.32.027
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是临床常见的危重症之一,是由于外科手术等各种原因导致机体肾功能急剧下降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是引发急性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具有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等特点[1-2]。而消化道出血是AKI的常见并发症,其中以上消化道出血较为常见,可明显增加AKI患者住院死亡的风险,对患者预后造成严重威胁[3]。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在降低AK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病死率和改善患者预后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由医院专业人员制定有顺序性、时间性,且适合某种疾病大多数患者的最有效照顾流程的护理规范[4]。本院成立了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制定了适合AKI并上消化道出血大多数患者的临床护理路径,并对31例AKI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系统的护理干预,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3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AKI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54例,均经临床症状、实验室及纤维胃镜或血管造影确诊。根据上述患者采用的护理模式将其分为干预组31例和常规组23例。干预组31例患者中,男17例(54.84%),女14例(45.16%);年龄19~78岁,平均(53.17±7.23)岁;合并心功能不全13例(41.94%)、慢性肝病10例(32.26%)、高血压8例(25.81%)、慢性肾脏疾病6例(19.35%)、糖尿病5例(16.13%)、凝血功能障碍3例(9.68%)、严重低氧血症2例(6.45%)、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9例(29.03%)、合并外科手术后3例(9.68%);急性肾损伤网络(acute kidney injury network,AKIN)分期:1期0例、2期0例、3期31例(100%)。常规组23例患者中,男13例(56.52%),女10例(43.48%);年龄19~76岁,平均(52.94±7.55)岁;合并心功能不全10例(43.48%)、慢性肝病6例(26.09%)、高血压4例(17.39%)、慢性肾脏疾病4例(17.39%)、糖尿病3例(13.04%)、凝血功能障碍2例(8.70%)、严重低氧血症1例(4.35%)、合并其他急慢性疾病7例(30.43%)、合并外科手术后2例(8.70%);AKIN分期:1期0例、2期0例、3期23例(100%)。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合并急慢性疾病、外科手术、AKIN分期及AKI治疗方法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AKI诊断:参照AKIN诊断标准,(1)48 h血清肌酐上升≥25 μmol/L;(2)7 d内血清肌酐上升至≥1.5倍基线值;(3)持续超过6 h尿量20 g/L,且24 h内需输血2 U;(4)呕吐物或鼻胃管引流液为鲜血或咖啡样物质,或大便呈黑色柏油样,隐血试验呈强阳性(5)经纤维胃镜或血管造影检查明确出血部位为上消化道[6]。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根据具体病情及出血情况采用纤维胃镜下局部喷洒或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止血、电凝、钛夹出血、硬化止血等方法治疗。常规组患者采取传统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即住院期间给予常规健康指导、一般心理护理等,干预组患者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进行系统的护理。具体护理路径的制定和实施步骤如下。
1.3.1 临床护理路径表的制定 组织相关医护人员建立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和心理状态,并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护理需求,结合专家指导和医生的诊疗计划,制定合理、科学的“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路径表”,见表1。
1.3.2 针对护理路径表的学习与培训 加强相关医护人员的学习和培训工作,针对临床护理路径表的相关知识、实施要点及处理问题的方法,分层开展护士长、临床带教老师和护理骨干指导、培训,然后再对科室内的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对“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路径表”的掌握程度与护理技能。
1.3.3 具体实施 (1)患者入院后,则由护理人员按照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护理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评估患者的护理需求,落实各项护理措施,并完成护理记录。(2)护士长定期检查临床护理路径表实施情况,给予监督和指导。(3)若实施过程中,因患者病情恶化或医务人员的原因导致路径实施延迟,需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处理,并在临床护理路径表备注栏上进行标注,患者出院后由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进行全面效果评价,评估预期目标完成情况,并总结路径实施经验,分析路径表存在的问题,并加以修改、逐步完善临床护理路径表。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住院期间死亡情况,并于出院前1 d发放由本院自行设计的急性肾损伤并上消化道出血健康知识调查表,内容涉及疾病知识、用药知识、心理指导、作息要求、饮食原则、活动原则、感染预防、尿量记录、标本留取方法、治疗知识等10项,每项分数为0~10分,总分0~100分,总分≥80分为掌握。同时发放本院护理部自行设计的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比较满意、满意、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比较满意例数+满意例数)/总例数×100%。由护士长对护理人员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护理记录等护理质量进行评价,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护理质量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及住院死亡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常规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率87.10%(27/3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60.87%(1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4.969,P
2.3 两组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比较 干预组患者非常满意率和总满意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2.4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干预组的护理质量评分(97.28±2.45)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0.67±2.5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字2=9.569,P
3 讨论
护生轮转到消化内科后,护士长利用晨会交班的时间,为护生简单介绍消化内科的病房环境及规章制度,病人的一般情况及相关要求,用药特点,使护生能更快的适应消化内科的实习。
2培养目标
必须掌握:①消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主要病因、临床表现、防治原则及护理常规(如胃出血、胃炎、消化性溃疡等)。②消化科常见病与多发病的饮食指导。③消化科常见护理技术(如静脉输液、静脉输血、清洁灌肠、口腔护理等)操作要点。另外,还需了解三腔二囊管的护理、胃镜检查前的注意事项等。
3实习带教
3.1一对一教学
护生在带教老师的带领下,结合本科的基本护理操作进行带教,带教中应进行讲解,示范,指导和督查,本着放手不放眼的原则,对操作中的难点和精点要重点讲解、示范。
3.2消化科常用操作技术演示及指导
组织每批护生观看消化科常用技术操作影视带,并给予详细解读,主要包括静脉输液、吸氧等,再让实习护生在模拟人身上反复练习,直到基本掌握。要求在实习期间逐渐熟练,出科前抽1~2项进行考核。
3.3理论知识传授与护理操作相结合
边讲边做,使护生真正理解每项操作的重要意义。例如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大便和观察是护理的一项重要的必须掌握的内容,黑便次数的增多、血压的下降提示病人有活动性出血,需报告医生调整输液计划。因此,观察记录病人大便与血压变化是预防上消化道出血早期休克的可靠指标。
3.4对护生提出的问题应耐心解答
在消化科护理中,护生对某些特殊的护理内容往往不理解或困惑,如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在少量出血无呕吐时为什么需进温凉、清淡的流质?要告诉实习护生这是因为温凉饮食可防止胃肠道血管的扩张,而进流质饮食可以减少胃收缩运动并中和胃酸,促进溃疡愈合。
3.5选择合适的病人让护生观察病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列出护理措施,再由指导老师给予指导和补充,充分培养护生观察和独立的处事能力。
3.6对消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措施装订成册,组织护生学习,使护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引导护生按顺序观察病情,先危重后轻症病人。
3.7培养护生职业道德,提高自身修养
在带教过程中,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以身作则,在护理活动中,做到仪表端庄,举止文雅,行为稳重,语言文明,有耐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培养护生们具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热爱本职工作、执着追求更高层次的目标,勇于进取,富有同情心,抢救患者具有争分夺秒的意识。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566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57-01临床路径是一种具有循证医学、整体护理、质量保证的诊疗方法,而临床护理路径则是在临床路径在护理实践中的一种护理模式,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跨学科的综合护理,和其他护理方法相比,其能使患者更快恢复[1]。本研究使用临床护理路径对1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作以下分析及总结。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资料选自2011年9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把全部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0例,对照组中男42例,女38例,年龄19-74岁,平均(30.8±20.1)岁;病程7-35d,平均(15.5±6.8)d;文化程度:小学10例,中学12例,专科30例,本科28例。实验组中男41例,女39例,年龄18-76岁,平均(32.5±19.4)岁;病程8-34d,平均(16.8±8.7)d;文化程度:小学9例,中学14例,专科33例,本科24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均P均>0.05),可比性强。
1.2方法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临床路径给予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以下为具体措施。
1.2.1制订临床护理路径与培训在相关专家及医生的指导下,组织医护人员成立临床护理路径研究小组,根据患者心理、需求及临床情况制定科学而合理的临床护理路径。然后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对其进行业务培训,以加深其对临床护理路径相关知识的认识,并使其掌握相应的实施要点[2]。
1.2.2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实施根据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对实验组进行护理,以下为具体的护理方法:①责任护士结合制定好的临床路径及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病情进行合理评估,并采取相应措施对其进行护理。②把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内容及作用向患者作详细讲解,以使患者配合相关工作的开展,根据临床护理路径的相关标准对患者的需要及执行的内容作记号,并签名。③当发现患者的病情发展没有按照路径方向实施时,也应作相应记录,并及时向护士长报告,以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分析处理。④患者出院前,把其疗效和制定的临床护理路径成效指标进行对比评价,以对路径作不断修正,从而使工作更有效[3]。
1.3评价指标评价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情况(住院须知介绍、治疗前检查、治疗护理知识、用药知识、营养等)、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病房环境、医院收费、医护人员服务态度等)等内容。
1.4统计学分析使用SPSS10.0软件对患者相关数据资料进行分析,使用χ2对患者健康达标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进行检验,使用t对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进行检验,P
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9.5±10.6)d,住院费用为(2.2±1.7)万元,健康教育达标39例(48.75%),57例(71.2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3.4±8.2)d,住院费用为(1.8±1.4)万元,健康教育达标69例(86.25%),74例(9.2.5%)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由此可知,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均
和传统的护理方法相比,临床路径能对预期结果及实际结果间的差异进行快速而科学的识别,它能使护理服务更加规范,能有效提高护理质量,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一定程度提高的同时,也能使患者的住院费用减少到一定程度,从而可使患者的满意度得到一定提高。
本研究中,使用常规护理方法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护理,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进行健康教育指导,其余时间则对患者进行随机健康教育指导并结合治疗进行护理,在此过程中,责教育内容比较模糊,从而会使患者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进而会对治疗及护理产生不良影响[4]。而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法,其能使护理工作更加规范化和程序化。其不仅能使护理人员在工作中更加积极,而且还能使患者及其家属主动参与到疾病的治疗及护理中。传统护理中,对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并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主要以护理目标为教育准则,其内容不够明确[5]。而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则比较详细,护理人员根据临床护理途径中制订的相关内容对患者进行时间性、顺序性、规范性的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患者和护理人员有更多交流,可使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而能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并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指导,进而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本研究中,给予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根据临床路径给予实验组进行常规护理及健康教育,实验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健康教育达标率、护理工作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明显(P均
[1]张俊丽.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基层医论,2010(12):114-115.
[2]陈凌华.临床护理路径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15):101-103.
1.1法律意识淡薄,护理风险意识不强 有护理研究者认为:护理风险意识低,护理风险系数高,护理安全系数低,反之,护理安全系数高护理安全保障可靠性大[1]我国护理教育中相关法律法规教育刚起步,新护士对举证责任倒置缺乏认识,目前新护士大多是独生子女,工作中自我意识强,易我行我素,不愿受约束,说话做事较随便,不考虑后果,如护理记录涂改,或因字迹潦草、重要病情漏记等原因需重抄时未得到原始记录人配合,而1人笔迹抄毕,让人产生不信任感,医嘱执行不去签字、随意丢弃患者留取的标本,患者对静脉输液用药有疑问,未留空输液瓶等。
1.2制度落实不到位 护理核心制度未严格执行造成护理缺陷是一种发生率较高、损失较大的风险[2],尤其是查对制度 、交接班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等落实不到位会造成护理纠纷,如同时入院上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大便常规加隐血试验条码贴错,致检验结果与病情不符;医嘱0.9%氯化钠250 mL+生长抑素0.3 g静脉滴注 q 12 h,前1 d 21∶00接,当日08∶00床头交接还剩100 mL,新护士未认真交接班,未按时巡视病房致用药不当,新护士是发生用药护理缺陷的高危人群[3]。
1.3理论知识不足和临床实践经验缺乏 新护士专业知识不足、经验缺乏会造成护理风险,如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充分补液血压未回升新护士不知汇报医生;需餐前、餐后、睡前服用药物未告知患者,如吗叮啉餐前服、铝碳酸镁餐后1~2 h或睡前咀嚼服、果胶铋胶囊餐前30min或睡前咀服;新护士静脉穿刺不熟练,加之失血患者静脉不充盈,抢救患者穿刺成功率较低,易引起护理纠纷。新护士心肺复苏技能虽入科后培训考核合格,但遇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新护士没有记量经验,患者解黑便约100 g记录300 g。
1.4护理文件书写基本功差 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出台后护理记录成为举证倒置的客观资料。大多新护士记录不完善,护理记录内容空洞、主要内容不突出、结构不严谨,有的提前记录,有的护理记录书写不及时,有的抄袭医师的病程记录,抄袭上个班的护理记录。如记录患者呕血500 mL,汇报医生,未记录患者主诉,生命体征等;医生记录患者解黑便2次,护士仅记录1次;患者诉便秘,医嘱给予口服泻药,护士无患者排便情况记录;胃肠减压患者未记录引流的性状、颜色、量或记录引流胃液少许;抢救患者后不及时补记录。
1.5缺乏沟通技巧与经验 护患沟通不良是引发护患纠纷的首要因素。新护士缺乏沟通技巧,三基理论和专科知识欠缺,较难有效的沟通,易致护理纠纷。如新护士缺乏临床经验,反复多次静脉穿刺或遇差错后未进行有效的交流,造成事情进一步扩大导致投诉;消化道出血患者医嘱由禁食改流质,新护士未解释饮食的重要性,未具体说明应能与不能吃哪些,患者吃馄饨致再出血;奥曲肽、生长抑素需慢速静脉输入,不知向患者、家属告知慢速滴入的重要性,家属擅自调快滴速。
2对策
2.1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入科新护士组织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条例》、《病历书写规范管理规定》《消毒管理办法》《传染病防治法》《刑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使做到知法、用法、守法,熟知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新护士自我防御能力,并以护患纠纷实例教育新护士,吸取教训,防止类似护患纠纷发生。
2.2组织学习护理核心制度及其他常规制度,护理核心制度是护理管理的核心,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前提。护理查对制度是保证护理工作安全进行的基础,要求护士不可有丝毫的侥幸心理;不可忽视每一查、每一对、三查七对要字字查清,遇到质疑要及时提问,不可凭主观经验估计行事;护理交接班制度是各项治疗护理工作准确及时进行的保证,患者病情交接、治疗护理情况交接、抢救药品、器械使用交接必须认真,口头交、书面交、床旁交相结合;分级护理制度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及自理能力,给以不同程度的护理。强调一级护理必须巡视1次/h,二级护理巡视1次/2 h,三级护理巡视1次/3 h。质量控制小组,定期进行质量检查评价、分析讲评、提出整改措施。护士长把督促检查新护士执行护理核心制度当作工作重点之一,定期和不定期现场考核,发现不足及时改正。
2.3加强专科理论知识学习和专业技能培训 采取个人自学与带教相结合的方式,使新护士尽快熟练掌握,选临床经验丰富、沟通及表达能力强的护理骨干专人带教,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室设一白板,每周根据现有不同患者病情拟定学习课题,内容主要为消化内科专科疾病临床表现、治疗、护理知识。护士长及时提问,现场提问,下周再提问使新护士牢固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反复训练心肺复苏技能;对于静脉穿刺难度大的,让穿刺水平高的护士边穿刺边讲解经验,以后给新护士更多穿刺机会,使新护士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巧。对消化内科来说记录大便较重要,告知长约15 cm,像香蕉一样粗的大便,约有100 g,使护士有计量经验。
2.4规范护理文件书写,保护护士合法权益 强调护理文书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增强护理文书记录的证据意识。说明护理过程记录:①诊疗依据,它不仅是检查衡量护理质量的重要依据,也是医师观察诊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②法律依据。刚入科新护士,给本科室记录好的予参考,要求她们护理记录先写草稿,护士长或科专门带教老师根据疾病特点和书写要求,从记录内容、顺序及规范医学用语等方面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再修正记录,使新护士在进行护理记录时形成规律,强调记录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同时,护理记录必须与医疗记录一致,以避免不必要的纠纷[4]。护士长、质控组长每天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5加强护患沟通 告知新护士良好的护患沟通是防范护患纠纷的关键。护士长进行专题授课,内容包括护患沟通技巧,患者与家属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日常护理工作中易出现沟通障碍问题的环节进行规范演示。熟练的护理操作和丰富的疾病知识是做好护患沟通的前提和基础[5]。要求新护士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提高业务水平和护理质量,以提高护士向患者家属进行病情、治疗告知、饮食与日常生活要求等沟通方面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用精湛娴熟的护理技术使患者对护理人员产生依赖性和安全感。
参考文献:
[1]李梅,王文.加强护理风险意识防范护理差错事故[J].齐鲁护理杂志,2006,12(13):1293.
[2]吴欣娟,贾朝霞.从护理角度看患者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5,5(7):56-58.
我院自2004年7月全面开展整体护理以来,我科也随之开展了以病人为中心、从病人入院到出院进行全方位的护理,包括治疗、护理、心理、生理、对病人或家属进行健康知识指导。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难点,通过不断总结临床经验,这些难点得到了解决或找到了对策,并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1 病人方面的因素及对策
1.1 文化水平低。我院是云南边远山区医院,很多病人都来自农村,文化水平较低,有些病人根本没进过校门,没读过书,所以对于健康教育知识难以接受,特别是老年人,因为记忆差,如果要病人记牢是很难的。
对策:在宣教时要用通俗易懂和朴实自然的语言向病人讲解,并且反复多次,特别是老年人,要采取耐心细致的宣教方式,利用治疗、护理的每一个操作过程中向病人讲解、提问,了解病人是否理解和掌握所宣教的内容,促使病人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率。同时,把需要指导的内容有计划地安排好,根据病人的接受能力,采取不同的方法逐一将指导内容由浅入深讲解、示范,使每个病人或家属都能接受健康教育知识,并能达到自我护理、自我保健的目的。
1.2 少数民族语言不通,即语言交流障碍。这里有很大一部分病人是彝族或其他少数民族,说的都是自家民族的语言,根本听不懂汉族语言或普通话,而很多护士又不会说少数民族语言。对这类病人进行健康教育就很困难。
对策:遇到这类病人时,找一些会说彝族语言的护士(因为我们医院还是有一部分彝族护士)对他们进行健康宣教,这样语言沟通就容易多了。其他护士在工作中也要学习一些少数民族简单的生活用语,这样对病人宣教也较容易。
1.3 只相信医生,不相信护士。有些病人或家属只相信医生的话,而护士说的话有时他们不予理睬。部分病人对健康教育持有怀疑态度。如一个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护士跟他说出血期间暂时不要进食,出血停止6h后可以吃清淡无刺激的流质饮食比如牛奶、藕粉,流食和水温不宜过热,以后逐渐改为半流质饮食、软食,要给营养丰富易消化食物。而病人家属在病人病情刚稳定就端了一碗米线来问医生是否能吃,当时没有其他医务人员,一名刚参加工作的医生就告诉他说,可以吃。在吃的时候护士发现了制止他说不能吃,他把碗放下了。晚上病人又发生了再次出血,经抢救后好转。后来了解到,护士走后他认为医生都说能吃,你护士说不能吃,医生是医病的,你护士是打针的,我就听医生的,所以就把一碗米线都吃了。才造成今天这样的结果。
对策:病人一入院护士就热情接待病人,交待注意事项,介绍病区环境、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主管护士、科主任和护士长,使病人首先对护士有一种亲切感,在短时间内消除陌生、隔阂,加深护患感情。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先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待病人病情、心情稳定后,再进一步与病人交谈,进行健康教育。交谈时要用良好的语言、温和的表情、诚恳的态度与病人交谈,站在理解、尊重、同情病人的角度去为病人服务。对于不合作的病人,要举例说服、解释。这样,他们不但相信医生,而且也相信护士。
2 护士方面的因素与对策
2.1 护士的理论水平低。刚开始整体护理时,很多护士不会宣教,不知道向病人说些什么。有一部分护士的理论水平低,特别是年轻护士,缺少专科疾病知识,缺少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缺少与病人沟通的技巧。
对策:加强对护士专科疾病知识及健康教育知识的学习和技能培训,多学习与病人沟通交流的技巧,对年资低的护士进行传帮带,经常请有经验的老同志作宣教示范,同时还要向医生请教。采取短期培训、定期上课、护理查房、业余自学、定期考核、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教育形式及方法。利用早上交班前学习1~2种疾病的健康宣教知识。护理部每月进行一次考核,每半年进行一次理论考试。督促学历低的护士参加护理自考或函授专科、本科学习,到目前为止,本科共有护士20名,本科1名,专科7名,中专12名。通过近四年的努力,大家对专科疾病知识、健康教育知识和宣教技能以及与病人沟通的技巧不断提高,对健康教育不再感到困难了。
2.2 只敷衍了事,不认真实施。病人一入院,部分护士为了完成宣教任务,就给病人尽快地说一遍,像读书一样,不计效果以及病人的接受程度,而强行实施,说完就让病人或家属签名而完成任务。
对策:为了有较高质量的健康教育,把病人分成五个组,每个组四名护士,每组一名组长、两名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责任护士,责任护士负责自己所管病人的健康宣教,采取分期进行,反复进行的宣教方式,并经常检查了解病人掌握情况。组长每天负责检查实施情况,宣教不到位的要责任护士继续反复进行宣教,直到病人掌握为止。护士长经常抽查督促。护理部每月定期、不定期抽查一次。做到层层抓,层层落实,从而收到较好的效果,评价较高。
XXXXXX院肾内科是一个团结、和谐、创新管理、与时俱进的医疗团队。在医院的领导下,肾内科室医务人员以饱满的工作热情,严谨的工作作风,热情温馨的医疗服务,赢得了领导和患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现汇报如下:
努力钻研业务,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技术服务,科室负责人XXX主任特别注重加强科内医护人员的基础理论的学习及业务技能的训练,要求大家要做到知识更新、技术过硬。本着这一目的,科里定期进行业务学习,规范业务查房,科主任带领大家严格按照查房制度,有针对性的分析疑难、危重病例,认真讨论诊疗方案,总结经验,每周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及讲座,并积极为医生及护士提供修及参加各种学习的机会,经常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各种基本技能的训练,使肾内科的整体医疗及护理水平不断提高。
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为病人提供全程的伏质服务,按照院领导的要求,肾内科全体医护人员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精神实质,严格执行优质服务规范,做到了病人第一、服务第一、质量第一。工作程序更加规范化了;服务过程更加方便化了,服务对象更加满意化了。塑造了良好的行业行象。肾内科的工作是平凡的,但医护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医院的形象。所以我科的全体医护人员不但有一种团队精神,更有一种奉献精神。在工作中他们不怕苦和累,任劳任怨,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在科里医护人员紧缺的情况下,主任、护士长带头值班,遇到危重病人时,医生护士都废寝忘食地工作,常年节假日都得不到休息。尤其是血透室护士经常是半夜被叫到医院参加急性药物中毒,多脏器衰竭等急危重病人的救治工作。一切为病人着想是全体医护人员的心愿。他们在工作中急病人之所急、想病人之所想,做到了主动热情地为病人服务,他们言语文雅、举止文明、仪表整洁,从不收取病人的红包、不吃病家饭。在肾内科这个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尽职尽责地完成着白衣天使的使命。由于全体医护人员的团结协作,勇于奉献,使得各项工作达到了规范化要求,全科无医疗差错、责任及技术事故的发生,无患者的投诉,并经常收到患者的表扬信或口头表扬。
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是科室管理的命脉,科主任、护士长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责任重于泰山。以高度的责任心,良好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是肾内科管理的核心所在。确保病人安全,消除安全隐患,需要科室人员同心协力,人人参与。多年来,上至教育引导,下至跟踪督导,科室医务人员培养出了良好的主人翁意识,动脑筋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全科医务护士已形成了共识。狠住核心制度落实,尤其是首诊负责制、危重病人抢救制度等大大避免了医疗纠纷及医疗事故的发生。
破旧立新的领头雁,敢想敢干是肾内科一贯的优良作风。细化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努力钻研业务,注重人才培养,本着高起点、高要求、高标准、高素质的原则,强化高年资医生和高年资护士对年轻医护人员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业务学习,技术培训,疑难、危重、死亡病例讨论,使肾内科业务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突出表现在心肺复苏、心肌梗塞、各种心律失常、尿毒症脑病、休克、上消化道出血等急危重症病人的救治上。今后,更要履职尽责,提高服务,创新务实,创病人放心满意,医生护士倍感欣慰的优秀科集体。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特征、发生原因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分析32例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均为顺产,纯母乳喂养儿,以消化道出血多见,给予禁食、洗胃,静脉补液、VitK1、立止血等药物,均治愈。结论:新生儿出血症发病原因是维生素K缺乏,用维生素K预防和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新生儿;出血症;维生素K
新生儿出血症是由于维生素k及其依赖因子显著缺乏所致。新生儿生后2~4天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处于低水平,为生理性缺乏,这些因子统称为维生素k依赖因子。因为它们合成必需有维生素k参加,而新生儿出生后几天内,体内不能自行合成维生素k,以致体内原有的凝血酶原代谢消耗后,不能随即补充而使凝血因子下降。一般多在生后2-4天发病。新生儿出血症多数病例为胃肠道出血,表现为吐血或咖啡样物,大便带血或黑便,其次是皮肤、脐部出血。晚发型出血症表现为惊厥,早发型、经典型一般病情较轻,晚发型重者可引起休克甚至死亡。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新生儿室2006~2009年收住新生儿出血症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足月儿27例,早产儿 5例,均为母乳喂养 。
1.2 临床表现:本组患儿主要表现为吐血或咖啡样物,(20例,占63%),大便带血或黑便,(7例,占22%),脐部出血(3例,占9%),颅内出血(2例,占6%)。
1.3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入院时即肌注维生素K1,5 mg每日1次,共3天。出血严重时可给予立止血,合并贫血者输新鲜血10~20 ml/kg,根据伴随症状对症给予吸氧、止惊、纠正贫血等治疗,同时保证热量的供应。
1.4 结果:32例患儿均治愈出院。
2 讨论
本组32例中发病年龄都在生后24小时~2个月内,均为纯母乳喂养,而且有些患儿出生时未肌注维生素K1。母乳喂养儿发生维生素K缺乏性出血的机会是牛奶喂养者的15~20倍,原因是母乳中维生素K含量仅有15 μg/dl,为牛乳的25%。母乳喂养儿肠道内主要为乳酸杆菌,合成维生素K少,致内源性维生素K产生不足[1],如合并有腹泻或肝胆疾患时,则加速了晚发型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因此,预防由于维生素K缺乏引起的新生儿颅内出血对于减少婴儿伤残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3 预防
3.1 在出生时肌注维生素K1,1mg,或孕妇产前每日给维生素k 2-4毫克口服,连服1周,或分娩前数小时注射维生素k,均可预防本病的发生。但20世纪90年代,有学者曾认为肌注维生素K1可能增加白血病和癌症的几率,主张口服维生素K1 1~2 mg,后经多年对照观察证实,维生素K1无论肌注或口服均未增加癌症发病率,而口服维生素K1却有引起晚发维生素K出血者,因此,目前仍主张以肌注为妥[2]。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在出院前或满月时再肌注1次维生素K1,喂奶母亲每周服维生素K20毫克2次,以减少晚发型新生儿出血症的发生。
3.2 孕期服用干扰维生素K代谢的药物者,应在妊娠最后3个月期间及分娩前各肌注1次,维生素K1,10mg,纯母乳喂养者,母亲应口服维生素K1,20mg/次,每周2次,所有新生儿出生后应立即给予维生素K1,0.5-1mg肌注1次,以预防晚发性维生素K1缺乏,早产儿、有肝胆疾病、慢性腹泻、长期全静脉营养等高危儿应每周静脉注射1次维生素K1,0.5-1mg。
3.3 加强孕妇营养,尤其是在妊娠晚期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维生素K的摄入量,保证胎儿的需要。
3.4 有肝胆病及妊娠期用过维生素抑制剂或估计有早产可能的孕妇,在临产前要注射维生素K,以提高胎儿肝内维生素K的贮备量。新生儿出生后肌注维生素K1-2毫克,也有同样的效果。
3.5 做到早期喂养。出生后1-2小时喂糖水,4-6小时开始喂母乳;早产儿出生后4小时试喂糖水,若吮吸吞咽能力好,就可直接喂母乳,使之有利于维生素K的合成。
3.6 对初生,尤其是早产或母体缺乏维生素K的婴儿,在生后一周内要特别注意观察其精神、神志、面色、呕吐物和大便性质、次数、颜色和量,以及身体的其他部位有无出血倾向。同时少惊动患儿,保持安静,以减少出血。
4 护理
4.1 消化道出血时应禁食,减轻对胃黏膜的刺激,待呕吐控制后尽早喂奶。根据呕吐情况决定禁食时间。禁食期间应密切观察患儿的一般反应,包括哭声动作反应,觅食反射程度等。同时进行血糖监测,以防止低血糖。
4.2 洗胃:按医嘱用1%碳酸氢钠液或生理盐水洗胃,清除肠道内的剩余物。
4.3 :均应取头高脚低斜坡右侧卧位,呕吐时可暂给俯卧,脸朝下轻拍背,利于呕吐物流出,吐后侧卧,防止吸入性肺炎。
4.4 耐心喂奶,吸吮猛的婴儿在喂奶时要吸吸停停,奶汁要适宜,姿势要正确,婴儿应取斜坡式卧位,喂奶后应将患儿竖起轻轻拍背,让胃内空气逸出,在吃奶后少翻动头、颈背,并将头抬高片刻。
4.5 呕吐后及时清除口、咽内奶汁:呕吐物可用棉签蘸出或用包有消毒纱布的手帕伸入口内轻轻揩净,或用导管接注射器抽吸,动作轻柔,切忌损伤黏膜,若呕吐致窒息,可给氧气吸入,紧急情况时可口对口人工呼吸。
4.6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严格控制滴速,遵医嘱准确及时地用药,以保证营养的供给和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7 呕吐后皮肤清洁护理:用温热水将口角、颈下、耳后奶汁用消毒毛巾清洗干净,新生儿皮肤柔嫩,角质层薄,皮肤障壁功能差,口水、奶汁均能引起发红、溃烂,内衣和包被应柔软,并应随时更换,同时应注意保暖[3]。
4.8 做好婴儿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告知患儿家长用维生素K预防和治疗本病是安全有效的方法,耐心讲解新生儿的特点,生长发育知识,喂养方法,使其了解育儿知识,掌握婴儿常规护理方法,对婴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文臣,白薇.孕妇口服维生素K预防新生儿出血症的临床观察.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4,6(6):523-524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753-01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整个社会对护理服务内涵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护理人员要有热情的服务态度、熟练的操作技能,更要求我们拥有渊博的专业知识为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服务,医学模式的转变不断给护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由于所接收白血病患者多,操作风险大,护理工作繁琐,部分工作存在缺陷。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后,在白血病患者护理的一些细节服务上进行了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具体的护理工作对比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过去两年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白血病患者共960名,于2012年开始实施优质护理,并对比优质护理前后所获得患者满意度评价的不同。
1.2 优质护理方法
1.2.1 心理及社会支持系统评估 告知患者及家属化疗的必要性,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工作性质、对所患疾病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心理评估,了解不同患者各自的心理状态。同时了解患者经济状况、家属对患者关心程度,做好家属思想工作,取得家属配合,关注患者主诉,耐心解答各种问题,尽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并且介绍同种疾病治疗成功的案例,鼓励患者及家属与其他病友交流,使每一位家庭成员都抱有积极的心态,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患者及家属的接受能力介绍疾病的基本知识、化疗的目的及必要性、预防化疗副作用的方法,以提高对疾病的正确认识,给予用药、饮食、卫生、休息等方面的指导,消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恐惧心理。
1.2.2 全身情况评估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血管情况是否良好,告知患者及家属化疗药物对血管刺激性较大,但白血病需要长期化疗,同时化疗药物如外渗,可能会引起局部皮肤疼痛、肿胀或坏死,因此,保护静脉对白血病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可以向患者及家属介绍一些减少化疗药物外渗危险的方法,如使用静脉留置针、中心静脉置管、输液港或者外周中心静脉置管等,可以减少对静脉的刺激及降低外渗的危险,避免反复穿刺,减少患者的痛苦。
1.3 调查方法 对于这960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的接待、入院宣教、病情介绍、基础护理服务技能、护理服务态度、病情知识宣教、饮食用药指导、生活护理、解决问题是否及时、出院前宣教、最满意的工作人员等方面。每周由护士长采取抽样调查方法,每次针对住院治疗后的患者发放20份调查表,调查后总结出护理工作不足之处及存在的具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
2 结 果
共发放调查问卷960份,回收948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8.75%,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由实施前的93.5%升高到实施后的97.6%,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各项满意度均有明显提高,同时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的实施有良好的效果。
3 讨 论
由于白血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化疗,患者所承受的不仅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有精神上的、经济上的以及给整个家庭造成的影响。加之白血病的病情进展变化快,更需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生命体征、出血倾向、心理变化等。
3.1 调整岗位职责,优化服务流程,保障护理安全 护理工作需要很强的团结协作精神,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护士长不断地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并组织学习和落实。通过绩效考核制度合理地调配护理人员的劳动报酬,调动各级护士的积极性,合理安排人力。护士长根据工作量、患者的病情、护士的能力级别弹性排班,确保了护理质量安全。简化护理表格,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这样护士就能有更多的时间去接触患者,与患者交流,及时发现白血病患者的心理变化和突发的病情变化,也能够在第一时间解决存在的问题,在保障了护理安全的基础上也减少了护理安全隐患。
3.2 实施护理人员满意度调查,改变服务理念,增进护患关系 科室开展优质护理服务,采用责任制层级管理和床边工作制,按照护士的资质分层管理病床,使各层级护士明确了自己的工作方向。在实施优质护理服务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根据科室的专业特点有序地开展和实施各项服务,不断转变原有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方式,让护士由被动的“要我做”变成主动的“我要做”,调动了护理人员的主观能动性,也提升了护理服务的内涵。
3.3 强化护理质量管理,减少医患纠纷,提高患者满意度 在工作中,护士不断地发现问题并及时改正。护士长认真监督基础护理工作的完成情况,根据科室特点,优化工作流程,使护士有更多的时间观察和了解患者的病情。由于白血病患者突发状况较多,如脑出血、消化道出血、呼吸改变、血压改变等,均可导致患者较快死亡。患者家属往往难以接受突如其来的死亡,这就要求护士在日常的宣教过程中,提前告知患者可能突发的情况,让患者家属有心理准备。这样既增加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感,也减少了医患矛盾,确保了整体的护理质量,给患者提供了安全的就医环境,在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的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4 结束语
通过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模式,护士为白血病患者提供更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满意为目标”的服务宗旨。加强基础护理,满足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关心和爱护每一位患者,让患者满意,让家属放心,为患者营造舒适的就医环境。通过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护理工作达到一次质的飞跃,同时也使白血病患者的基础护理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深圳市西乡人民医院通过在原有的制度化护理管理基础上,以人本理念为思想原则,自2010年来进行全院各科陆续病区护理创优服务,经过三年的组织实施,现总结病区护理创优服务的难点及对策收到明显的成效。
1病区护理创优服务的难点
1.1护理模式的转变病区护理创优服务主要是护理模式的转变:由功能制护理模式到责任制护理模式转变,再由责任制护理模式到床边工作制护理模式转变。一个新型的护理模式的建立,意味着要打破传统,具体的实践中肯定会出现各种不同类型和性质的问题。
1.2护理收费价格低廉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流于形式;廉价护理劳动体现不出护士的价值;科室成本核算的绩效计算方式限制护理人员;以床护比配置的护士人力资源。
1.3护理模式支持系统不到位部分护长、护士观念转变迟缓,导致护士长管理不到位,护士带着抱怨、抵触情绪工作;绩效分配未体现奖优罚劣,奖勤罚懒;辅助支持系统不到位,护士做了许多非护士工作。
1.4责任护士工作观念、工作方法责任护士只对病人当班负责,对病人缺乏完整连续照顾;没有人对病人真正“负责”;护士在病人身边的时间少,观察病情不到位,硬件配置不到位,很多时间用于走廊来回跑;床边工作车在病人身边,护士不在病人身边,护士离开床边工作车写护理记录,人车分离,依赖病人呼叫,床边工作车上放置有多瓶用来接瓶的静脉输液液体。
1.5护士长管理不到位排班体现不出连续性与小组责任制;缺乏专科内涵,缺乏高品质的有特色的专科护理。
2针对护理创优服务难点采取的对策
2.1护理改革方向护士按岗位设置:将大部分护理人员即95%安排在临床护理岗位,小部分即4%安排在护理管理岗位,很小部分1%安排在其他岗位;护士的配置:基于患者病情、护理工作量,考量的因素:患者数量、病种及治疗护理量、病床使用率等。配置原则:采用护患比、以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的依赖度进行分类、人力调配的弹性度;护士的考核:考核项目有工作业绩考核、职业道德评定、业务水平的测评。根据不同护理岗位,将绩效考核的重点放在护士护理患者数量、技术难度、患者满意程度等要素上,并作为护士分配、晋升、评优的主要条件。
2.2落实床边工作制的对策
2.2.1尽快转变观念,统一认识,营造创优氛围根据各科具体情况,认真分析创优难点、误区,找出对策。以科学的数据向上级领导争取人力资源,反映护理收费价格。将实施方案分阶段落实,求真务实,从我做起。
2.2.2责权利一致,绩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制订与质、量挂钩的激励机制。按护士的层级、岗位进行分配。结合护士一、二、三级指控考核。改变过去做好做坏一个样局面。
2.2.3辅助支持系统的完善组建运送中心、物资网络配送、消毒供应中心、静脉药液配制中心、口服药自动摆药机的使用、改革棉织品管理。把时间还给护士,把护士还给患者。
2.2.4直接管病人,层级扁平化护士长―高级责任护士―责任护士。科学安排,弹性排班,不断探讨排班模式,相对固定,减少轮班,扁平化管理,无建立静脉输液配制中心的,可设立药疗班和文员班,床边工作车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以确保管床护士不离开病人。护士长分配床位时,尽量让护士的管床与医生的一致,每天早晨大交班实施护士长对危重病人三级查房后,管床责任护士跟随主管医生查房,与医生及时沟通,护士贯通医生诊疗意图更清晰,更彻底。开展个案积累与疑难病例讨论。护士长对护士持续性教育训练,提高护士专业能力。运用护理临床路径,让护士知道每天跟病人说什么。务实基础护理,细化基础护理质量考核标准。制订内部考核―日常护理质量,形式: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专项检查。方法:病区―三级质控、全面质量检查,护士―职责流程落实。外部考核―患者满意度:管理程序:每个病人满意度问卷调查,对患者意见及建议进行汇总,通过护士会议反馈给各位护士,护士长组织分析,进行整改,护理部每季度调查评价。
2.2.5护士观念的转变由被动去做,转变成主动去做。让护士走进患者心里,护士要心系病人。正确的评估病人,良好交流,将基础护理与专科护理相结合,自动自发,勤于观察,走在红灯呼叫前,做在病人开口前。加强管理病人意识,提高工作责任感,改善服务模式与服务态度,增进护患关系,改善病人的结局。
2.2.6塑造专科护理品质―“一病一品”“一病一品”专科特色体现整体护理理念:康复、预后、全程。高品质的专科护理不可或缺是优质内涵。挖取专科的“珍珠”串成疾病护理的高品“项链”。如消化内科“一病一品”的专科护理特色:上消化道出血:健康伴你行;乳腺科“一病一品”的专科护理特色:乳腺癌:早期行动计划等。护理专业内涵建设的三维度:院内护理(内展)―院外护理(外延)―品质护理(提升)。
3实践病区护理创优服务的效果
实施病区护理创优服务成效一病人、医生、护士满意度明显提高;基础护理落实率明显提高;护理安全隐患明显下降;执行治疗及接瓶及时率明显提高;护士在病人身边的时间明显增多;病人呼叫铃响频次明显减少;护士的专业能力明显提高;书写护理记录的时间明显减少,有效调到里护士的工作积极性,让护士回到病人身边,让护士的层级价值体现;优良的护理服务,病人满意度大幅度提高。
外伤性脾破裂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腹部外科急症, 临床主要有药物保守治疗与脾切除术治疗, 在治疗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 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挽救患者生命。本院为研究外伤性脾破裂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 选取收治的68例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综合护理干预, 现将其相关报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6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经X线及B超检查确诊), 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各34例。观察组男21例, 女13例, 最大年龄65岁, 最小年龄9岁, 平均年龄(36.1±7.2)岁, 其中交通伤20例, 高处坠落伤8例, 殴打伤6例;对照组男22例, 女12例, 最大年龄61岁, 最小年龄10岁, 平均年龄(35.9±7.3)岁, 交通伤21例, 高处坠落伤8例, 殴打伤5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致伤原因等方面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 根据其具体病情选择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在治疗期间,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病情观察、用药指导、基础护理、健康教育及抗感染治疗等;观察组在加强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 2. 1 加强急救护理 加强患者血压监测, 每隔1 h测量1次, 生命体征基本稳定后可每隔2 h测量1次, 直至患者病情完全稳定;并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给予多次、小剂量的输血支持, 输血量保持在200 ml/d;并观察患者周围循环状况, 正确评估其四肢末梢远端的血液循环。若足前静脉呈条索状, 需轻拍其足背, 将小腿悬于床边, 或帮助其肢体升温;若患者出现血容量不足或休克现象, 则需立即给予血容量补充。
1. 2. 2 心理护理 该类患者因起病急、病情变化迅速且危重, 患者易出现强烈的焦虑、恐慌情绪, 影响治疗与护理配合性;另外患者因过于担忧治疗效果及预后, 加重了悲观情绪, 从而影响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积极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 加强健康知识教育, 调整患者心理状态, 提高治疗与护理配合性。
1. 2. 3 对症护理 ①保守治疗护理。病情较轻的患者可给予非手术治疗, 护理人员需要积极协助临床医生对其病情进行明确, 伴有肋骨骨折病例, 需妥善固定;伴有肾挫伤病例, 需留置导尿管, 并加强导尿管护理;伴有血气胸病例, 需给予胸腔引流治疗与实施相应护理干预;②手术治疗护理。对于手术治疗患者, 需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术前做好备皮工作, 并抽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交叉配血、电解质、血细胞比容及止凝血筛选试验等;并进行药敏试验, 降低手术风险。术后需加强患者体温控制, 每隔1 h进行1次体温测量;患者体温基本稳定后, 改为测量2次/d;并密切观察患者切口情况, 保证切口周围皮肤干燥, 定时更换敷料, 若切口出现红肿、渗液情况及时给予对症处理;并加强观察患者腹腔引流液颜色, 若伴有新鲜血液, 则可能再次发生出血症状, 需再次接受手术治疗。
1. 3 观察指标[1]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采用有10个刻度的游离标尺进行测量。0 mm与100 mm分别为标尺的两端, 0 mm为不满意, 100 mm为十分满意。患者在出院时由护士长将标尺分发给患者, 患者在标尺上进行刻度标记, 100分为满分, 得分越高, 表示护理满意度越高。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实施χ2检验。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95.1±2.1)分;对照组护理满意度评分为(79.8±3.7)分,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1, P=0.041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1例, 胸腔积液1例, 腹腔脓肿1例, 发热1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1.8%;对照组发生上消化道出血3例, 胸腔积液2例, 腋下积液2例, 腹腔脓肿3例, 感染1例, 发热2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8.2%,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5, P=0.038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729-2190(2007)11-0007-03
护理查房是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质量的有效方法,也是临床教学的常用方法。随着现代护理模式的转变,改革护理查房的内容与形式,拓展护理查房的内涵,是护理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我科结合护理人员的专科业务培训、在岗继续教育和护理教学的要求进行床边护理查房,不仅培养了护理人员主动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人员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表达能力、保证了整体护理质量,更在护理教学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 方法与效果
1.1 方法
1.1.1护理查房由护士长主持,要求护理责任组长、责任护士、辅助护士及实习护生参加。
1.1.2在查房前选择本次查房的病例。为拓宽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尽量选择症状、体征较典型的;危重且伴有并发症的;病情复杂且少见的病例(以手术病例为主)进行教学查房。如:重型胰腺炎、上消化道出血、结石性胆囊炎、急性胆管炎以及外伤性肝、脾破裂等。
1.1.3病例确定以后,由负责该患者的护理责任组长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及配合。
1.1.4责任护士和护理责任组长应全面熟悉患者的基本情况: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病情、治疗方法、特殊检查的阳性结果、饮食要求、护理级别,目前心理状态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拟订护理计划和护理措施
1.1.5护士长要更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做好对疾病的有关症状、体征;疾病的病因、治疗方法和预防知识的讲解;相关护理内容的提问和讲解;对护理查体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查房中涉及到的护理技术操作进行示范的准备。
1.1.6查房一般在患者床旁进行。凡涉及患者隐私及保护性医疗问题时不在患者床边讨论,可以选在医护办公室进行,查房时间一般为30~60 min。
1.1.7查房的顺序:首先由责任护士向大家汇报患者的床号、姓名、年龄、诊断、病情、治疗方法、特殊检查的阳性结果、饮食要求、护理级别、并提出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及护理措施的执行等情况,再由护理责任组长进行完善补充,最后由护士长将已准备好的问题向参加查房的护士提问,并演示规范的护理操作,最后大家一起讨论,护士长讲评,对已拟订的护理计划进行修改,修改后的护理计划就作为以后、护理措施必须实施的内容。
1.2 效果
1.2.1床旁查房,提升了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为提高“查房”质量,护理人员会自觉、主动和更加刻苦地学习专科理论知识和专科护理操作技能,使护理人员对疾病的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提高了知识结构和水平
1.2.2床旁查房,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针对查房要求,护理人员自觉学习和掌握护理资料的收集、护理体检、加强护理操作训练,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操作技能。
1.2.3床旁查房,促进了护理程序的临床应用,推进了整体护理工作的开展。护理人员应用专业理论、专科技能,按护理程序的方法和步骤收集资料,确立患者的需要并根据实际情况(条件)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提升了护理服务质量,推进了整体护理的进一步开展。
1.2.4床旁查房,密切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通过与患者/家属的交流、沟通,护士找出患者未满足的需要,通过提供相关的措施、健康教育、心理支持等及时帮助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体现出护士的主动性、服务的人性化,调动了患者和家属参与的积极性(计划的制定和措施的落实),避免和降低了质量缺陷、护理差错、护患矛盾(纠纷),提高了护理工作满意度。
1.2.5床旁查房,促进了护理整体素质的提高。新的护士形象和高水平的护理服务,使病人对护理人员产生了信赖,护理人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提高了护理人员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积极性。通过床边查房,使护士感受到学科的发展和服务对象需求的不断提高,因而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更新,科室内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气氛,提高了护理整体素质。
2 讨论
护理查房是新的护理模式下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之一。随着医学模式的改变,护理工作也实现了新的转变即“以病人为中心”,实行整体护理。护士的工作不仅仅局限在常规的打针、输液和被动执行医嘱上,需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要求护士对患者有一个完整的、清晰的了解、观察和认识。床边护理查房培养了护士对整体护理概念的更深刻认识和理解,加强了护士实施整体护理的能力,符合新的护理工作的要求。
护理查房是提升护理人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在“查房”过程中,我们要求护理人员对病例的相关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也给她们不断增加压力,激发了护理人员的求知欲望。通过集体讨论,拓宽了护理人员的思路,互相学习,交流经验,集思广益,解决疑难病例提出的护理问题。这样一来全科护理人员专业理论知识、技术操作水平以及发言、记录能力等都不断提高。
互动的查房形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符合当前医疗卫生行业的服务宗旨。患者入院后往往希望医护人员重视自己,尽快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医护方案令疾病早日痊愈。通过床边护理查房,能让患者感受到护士对他们的重视、爱护和尊重,使他们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
床旁查房能及时发现护理工作中存在的的问题,确保高水平的护理质量。通过“查房”, 护士长可以对护士制定的护理计划和实施的护理措施进行有效的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纠正;同时能了解各级护士的工作能力、水平,进行合理排班;有计划、针对性进行知识、技能的培训;对护理工作起到监督和指导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