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2:3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乡镇大学生村官工作

篇1

一是突出规划引导。明确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方向。制定出台《年市大学生村官发展规划》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村官分类培养工作的意见》明确大学生村官培养举措、流动目标,使大学生村官培养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根据大学生村官不同的气质特点、专业特长和发展潜力,将他分为社会管理型、创业富民型、服务三农型、党政后备型等四种类型,实施分类培养,强化大学生村官的职业生涯设计,把大学生村官的专业优势与任职地产业优势、潜能素质与岗位要求结合起来,让大学生村官的优势、热情得到更好发挥。

二是突出培训提升。夯实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基础。坚持按需施教、差别培训,一方面是开展纵向分层培训。将大学生村官纳入各级干部教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主体和责任。市级重点培训担任村“两委”正职和创业有成的大学生村官,县(区)重点开展大学生村官岗位培训,乡镇重点做好大学生村官日常帮带和阶段性工作培训。另一方面是开展横向分类培训。先后举办16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科学发展能力培训班,帮助社会管理型大学生村官提升综合协调和处理村级复杂事务能力;先后举办23期SYBIYB等创业培训班,组织三批大学生村官到雨润集团开展体验式培训,帮助创业富民型大学生村官提升创业能力;举办56期农村实用技术推广班、科技知识普及班,引导服务三农型大学生村官发挥专业特长,开展实用技术推广、送戏下乡、扶弱助残等活动;帮助综合素质全面、具有一定领导潜能的党政后备型大学生村官,提升理论素养和领导水平。

三是突出实践锻炼。提升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能力。努力创设锻炼平台,不断提升大学生村官干事创业的能力。一是结对跟班锻炼。安排400名“双强”村党支部书记与大学生村官结对,提高大学生村官做好农村工作的能力。探索大学生村官互助成长机制,安排业绩突出、群众认可的优秀大学生村官与新选聘大学生村官结对共建,帮助他尽快融入农村、开展工作。二是上挂学习锻炼。大力推行“1+X以村为主、上挂锻炼培养模式,分期分批选派大学生村官到县乡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轮岗”进修”、治安、拆迁安置、招商引资等急难险重岗位接受历练,让大学生村官直接负责一件实事,独立解决一件难事,牵头完成一件大事,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面、推动经济发展的能力。三是拓岗复合锻炼。对大学生村官进行设岗定责的同时,村级服务中心设立大学生村官“为民服务岗”积极引导他发挥有知识、懂法律等优势,结合农民群众需求开展社会服务行动,引导当好远程教育管理员、关爱留守陪护员、民事调解员。

四是突出竞争择优。构建大学生村官有序流动机制。按照大学生村官“五条出路”要求,构建流得动的竞争激励机制。一是公推公选—把德才兼备、实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选拔上去。采取公推公选的方式将在创业富民中涌现出来的带头致富强、带领致富强,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大学生村官选进村(居)两委”班子,乡镇干部补缺优先选用大学生村官。二是定向招录—把考核合格、表现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输送出去。协调事业单位定向招聘大学生村官,同时,积极与大型国企、民企联系,举行面向大学生村官专场招聘会。三是倾斜政策—把懂经营、善管理的大学生村官留下来。采取多予、少取、放宽、放活的工作方针,鼓励大学生村官在农村单体创业、抱团创业或者联合创业。

市在拓宽大学生村官流动通道方面创新了路径:一是培养了一批“双强型”村干部。136名大学生村官担任村(居)两委”正职,通过五年来的实践。640人进入村(居)两委”班子。二是培养了一批乡镇党政后备干部。结合乡镇党委换届,81名大学生“村官”选拔进入乡镇党政班子、纪委班子,有5人担任县直群团部门班子成员,另有135人进入公务员队伍。三是培养了一批事业单位专业技术骨干。全市有110多名大学生村官先后进入市委农工办农村经济管理站、市接待中心、县城管局等市县区事业单位工作。四是培养了一批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探索政企合作模式,创建大学生“村官”资源市场和“村官”人才体系,先后向江苏雨润集团、江苏洋河集团、民丰银行等非公有制企业、国有企业输送了85名大学生“村官”。

篇2

从调研结果看,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村官都是住在镇上,而不是村里。其主要工作是在镇政府做杂事,像打印文件,派发文件,陪领导去开会等这样一些行政工作,即并没有真正到农村去为农民服务。只有大约10%左右的大学生村官工作地点是真正在农村,其中代表是涟水县高沟镇的苗学华,他在村上办了一个养鸡场,工作基本都在这上面,但他也说如果镇上事多,人手不够时也会到镇上帮忙做事。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大学生村官不下村呢?

多重因素叠加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农村经济水平落后,食宿条件无法跟上。我们采访时看到,苏北地区的经济相对于苏南落后很多,特别是广大农村,经济发展较慢,这是村官不下村的一个主要原因。我们的采访地涟水县,只有高沟镇的经济发展较好,其他镇政府条件都比较差,几乎没有什么企业,村民更无法顾及到村官的食宿,村里也没有条件为大学生村官提供食宿,所以条件所致村官只能在镇上住。

农村劳动力缺失,多为留守的老人、儿童,下村变得没有实际效用。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经济飞速发展,加上农业经济效益不高劳动苦累,许多农村人离开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找工作,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失。在采访中,很多大学生村官都反映,农村劳动力严重缺失,想在农村创业的村官在村上都找不到劳动力。据涟水县高沟镇的苗学华介绍,他所在的高沟镇虽然发展不错,引进了像今世缘这样的大企业,但还是出现招工荒。他每年都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为乡镇企业招工,农村劳动力的缺失可见一斑。另外,农村有些土地被闲置抛荒,大学生村官到了农村也难有实际上的效用。

镇政府居住条件保证村官的安全。大部分大学生村官都不是本地人,而初来乍到,为了他们的安全着想,留在乡镇住宿也确有好处。采访中问到大学生为什么不住村时,有一位大学生村官说:“在镇上住,一部分原因是为了保证大学生村官的安全。大学生初来农村上任,很多村上的情况都不了解,跟村民也不熟,出了什么问题不好解决,在镇上住问题相对少一些。”

镇上缺人,政府征用。我们从调查中发现,这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村官本身就应服务于农村,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反而服务了原先没有规定的镇政府,包括涟水县成集镇的王小成、高沟镇的苗学华在内的村官都表示,政府征用是很多村官不下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那么村官在镇政府做的又是什么呢?调查中发现,每一个受访者说的内容是大同小异,无外乎以下几种:发报纸,打印材料等,即一些比较杂的文职工作;修理电脑,做远程教育,帮助镇上培训村民,一般是跟电脑有关的工作;应付其他一些应急检查或上头安排下来的任务也是村官的一个工作,如人口普查,领导视察,帮招工等;文笔较好的村官也会从事一些秘书的工作,像陪领导开会,帮助领导写会议报告等等。廖志威说到,因为做这些工作,很多村上的工作都顾及不到,自己的时间也分不到创业上,经常是一个星期有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镇政府做这些杂事,而像他这种情况的村官还有很多。看得出,政府的征用的确很严重。并且我们还了解到,大学生村官被征用几乎是强制的,大学生村官刚到时由于没有具体工作,就被乡镇的机关借用了,由于村官的评审是由乡镇干部一手决定,所以大学生村官就只能永远地被征用了。当他们的主要工作都是在乡镇,他们不下村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从村官制度本身来看,我们可以观察到大学生村官制度的设计者与执行者的冲突,即团中央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矛盾。政策到了地方以后,每个地方有不同的情况,他们会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而适当的运用上面的政策,在这之中,政策就发生了实际意义上的改变,他也许已经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仅仅保留了政策的躯壳而已。我们还应该看到,团中央的政策是从整个大局着眼,往往忽略了地方的差异性。中央与地方在理解政策精神上的不一致,导致了一个政策或制度的名存实亡。在大学生村官制度上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苏北地区,当地的政府就是看到本地的实情是家族统治还比较牢固,一时难以走出乡土社会,所以大学生村官下村也是无济于事,留在乡镇倒还有一定的价值。至此,地方与中央的想法和设计的蓝图几乎完全偏离。我们可以看出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大学生村官不下村的一个深层次原因。

激情消退背后

篇3

一、党委、组织部门对“村官”的高度重视

这次从优秀村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全区共拿出300个职位,充分体现了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门对“村官”、村干部的高度重视,也是我区第一次主要针对“村官”招考公务员的考试,从最后全区录用的情况看,这次招考全部职位录用职位“村官”占90%。

二、宣传发动到位

这次考试的宣传发动工作十分到位,除召开全区视频会和印发文件,还在报纸、网络上考试简章,地方组织部门专门组织召开各乡镇分管领导会议传达,各乡镇也召开专门会议进行了传达,宣传发动工作做到每一名符合报考的对象。大部乡镇都给“村官”安排了复习时间,各乡镇还专门安排一名分管领导带队到河池市参加考试,全面做好考生的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考试氛围。

三、在命题上突出公平性

这次考试命题不是靠谁能死记硬背、狠砖书本,而是突出“考能力、考平时”的特点,试题面很广,但大多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接触到的,考的是日常的积累和个人的综合素质,对于大多数平时工作非常繁忙的大学生“村官”来说,这种命题方式较好地体现的公平性。

四、在面试上突出公正性

这次招考面试工作,统一在河池市举行,而不是由地方组织面试,有效避免了地方和用人单位暗箱操作。面试前先由考生抽面试顺序号、再由考官抽面试考场,较好避免了事先打招呼等违规现象,如我所在考场没有一名是本人所在地的考官。考生手机全部关机统一专人保管,并对考试现场手机信号进行了屏蔽,整个面试过程都有纪检监察部门人员监督,面试工作体现了较强的公正性。

总体上,我认为这次从优秀村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充分体现了党委、组织部门对村官的高度重视,整个招录过程较好地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广大在农村基层工作的大学生“村官”是一种鼓舞和激励。

五、存在的不足

这次从优秀村干部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全区共拿出300个职位,我认为职位总量偏少,竞争激烈。××市的录用机率为13比1,有的县市可能更高。

六、个人的几点建议

(一)为有效解决大学生“村官”考公务员问题,建议各地尽可能拿出更多的编制进行招考,每年组织1-2次从优秀大学生“村官”考试录用乡镇机关公务员考试。

(二)各地在事业单位招考工作人员时,建议也拿出部分职位专门针对大学生“村官”开考。

篇4

待遇差别大 记者走访发现,由于各地政策情况不一,不仅不同地域的大学生村官待遇差别大,相同地区的大学生村官也由于种种原因面临许多问题。

1990年出生的袁雪峰现在已经是湖南资兴市波水乡波水村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同时兼任波水乡的团委书记。“在这边工作还算不错,虽然没有正式公务员编制,但乡镇一级把我纳入了正式的干部考核(即‘参公’管理),在乡镇这一块可以得到很多补贴。这个是其他乡镇大学生村官不能比的。”袁雪峰坦言。

然而,与袁雪峰同在资兴市的另一位大学生村官王光军(化名)的境遇就完全不同了。他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只有1430元,“还好单位安排住宿,吃饭不怎么花钱,又在偏远山区,每个月还能存个两三百”。

河北省张家口市的一名大学生村官张诩透露,和他一起工作的同事有的和他一样属于“省聘”,拥有事业单位编制。也有许多村官属“市聘”,没有编制,虽然到手的收入无多大差别,但是医疗保险等福利,市聘人员则无缘享受。

专业荒废“进退两难” 这些年轻的基层工作者,有的是大学刚毕业就考大学生村官,有的则是放弃原先的工作返乡当“村官”。由于大学生村官并非公务员编制,他们必须通过“公考”才能走上公务员岗位。

多数大学生村官反映,由于基层工作繁忙,准备“公考”的时间精力都不充足,加上原先的专业知识也忘得差不多了,即使聘任期满要选择离开现在的岗位出去找工作,竞争压力仍非常大。海南省文昌市潭牛镇大庙村的党支部书记苏子涵表示,许多大学生村官现在对前途跟出路都十分担忧,他们在基层工作了多年后,所学的专业知识基本都忘光了。“如果聘期满后他们选择出去找其他工作,简历上填写‘大学生村官’,国企跟私企普遍都觉得没什么用处”。

篇5

明确乡镇党委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中的职责,促使乡镇大胆开展管理,各个乡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大学生村官“在岗承诺书”,如可规定村干部外出时必须先行报告,征得同意后方可外出,同时,外出起止时限、事由、费用将通过公开栏向党员群众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如果违反了在岗承诺书中的条款,将受到诫勉、降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处理。

二、建立健全村官考核选拔机制

建立健全民主科学的干部考核、选拔任用制度,对于大学生村官政绩评价和晋升要赋予老百姓更大的权力,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让村民真正有选拔、评价、监督公仆的权利。如在考核选拔中,以为村民真正做实事,做贡献为基准,真正把村务事情放在心上,而不是说在嘴上。对群众要办的事、不懂得事,要认真办,有效率的办,了解村民的想法和需求,同时给与合理的建议。通过考核选拔,让村官有其成就感,荣誉感,自然地喜爱为民服务,走读现象也就相应减少。

三、抽查履行职责,严格签到制度

各县委、村委可根基实际情况对大学生村官在岗在位的履行职责进行不定时抽查,要求每周某天用村电话汇报其工作,同时明令要求记录工作日志,并随时抽查。同时严格签到制度,坚持工作日早晚点(签)到制度,严防走读现象,将点(签)作为年终考核依据之一。

四、加强艰苦奋斗教育,增强责任感

篇6

中图分类号:F325.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9-09-0051-01

河南滑县是农业大县,工业小县,总人口121万,其中农业人口103万,这就意味着滑县发展重点、难点在三农的问题上,大学生当“村官”,是当前农村发展形势的必然趋势。

一、大学生到农村担任村官的积极作用

1.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官到村任职,用他们相当丰富的知识储备,先进的文化、先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为县域经济提供人才保障,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从而提升县域经济发展。

2.有利于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大学生村官的到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这支队伍的结构,还带来了新的事业观念、新的知识技术、新的工作方式和新的精神面貌。正如大学生村干部常晓飞被安阳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授予“安阳市优秀大学生村干部”荣誉称号。在2007年5月,他在县委组织部、镇有关领导的帮助下,创办了安阳市天源蓄电池有限公司,专门生产电动车电源。

二、大学生担任村官存在的不利因素

1.功利性因素是影响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重要原因。从大学生村官自身的角度看,大学生刚刚踏上社会,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有极大的不确定性,而国家的鼓励政策,比如优先考研、考公务员、不算很低的工资水平、基层锻炼经历这些因素就成为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相对重要的砝码。所以,当大学生到达实际工资岗位后,这些功利性的因素如果没有得到实现,或者没有完全的实现,他们对“村官”角色的认同感就会遭到打击,进而感到自己的前途黯淡。

2.工作上的“深入”问题。乡镇干部对大学生村干部具体工作不明确,让大学生村干部在乡镇当中充当打字员、办公室人员以及打杂人员,还有一部分大学生村干部工作计划完全听从于乡镇领导安排工作,其余的时间属于空闲,完全没有职业规划。这样就会引起乡镇领导及村民的不满,但颇于各方压力,不得不支持大学生村干部在村任职。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村干部今后在村里很难开展工作,取得非常明显的成绩。

3.熟悉程度不够,适应困难。大学生“村官”的生活世界从城市到农村,本来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按照鲍曼的说法:“人们到达一个全新的环境后往往会感到心理上的恐惧、战栗和不安。”

三、促进“大学生村官”发展的对策建议

1.要为大学生“村官”的成长、成才营造良好环境。首先,新闻媒体应对大学生“村官”给予更多、更加广泛的关注,通过大力宣传,营造良好舆论氛围,让大家了解、支持这项工作,大学生村官不是去争权夺利,不是去镀金添彩,而是真心实意地去发挥才干,并引导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去,服务农村建设。其次,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及有关方面要积极参与,共同努力,创建城乡共建、城市反哺农村的有效机制,如建立科技、法律、投资等方面的数据库、设立大学生工作“村官”创业基金、举办新农村建设论坛等等,实现资金、信息、技术的顺畅流通,为大学生“村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拓展渠道。目前,该县“大学生村干部”已领办、创办各类项目110个,其中自办项目30个,领办、入股、合伙等其他方式项目80个,年创利润2 100余万元,就业人数2 000多人,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快了新农村建设步伐。第三,要为大学生村干部与各高校搭建平台,使各高校对大学生“村官”工作予以支持,在智力、人力上为大学生“村官”创造条件,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交流、学习和展示平台,帮助推广经验,解决问题,解疑释惑,推动大学生“村官”制度进一步完善。

篇7

(一)对大学生“村官”角色定位尴尬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大学生“村官”不是本村村民,没有办法参与村委会的选举,由国家选派到农村,因此大学生“村官”本身就与农村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相违背,大学生“村官”职位权利与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因此大学生“村官”身份受到尴尬的境遇有因可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难以融入农村与大学生“村官”的角色尴尬有很大的关系,这也经常导致大学生“村官”角色的认同感较低,经常被忽视,话语权不重,对其工作热情带来了严重的挫伤。

(二)缺乏大学生“村官”持续性规划

从最近两年的政策来看,如《关于建立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长效机制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大学生村官的后续发展给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三年任期过后没有工作保障,需要另觅职业,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呆不住的不良现象,使得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极不稳定,部分大学生“村官”在岗不再职的现象非常之多。

为了鼓励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呆得住,偏远山区如同其他地区一样,开出了一系列的报考优惠政策,如公务员定向录取、公务员考试加分、考研加分等,导致大学生“村官”只要求达到三年任期,并不注重在农村的工作绩效,也没有心思想要在农村干一番大事业,因此,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思想非常不稳定。

(三)没有涉及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特殊性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生活环境不佳,给大学生“村官”带来了生活上的挑战。大学生“村官”在下村之前已经习惯了交通便利、生活设施齐全的城市,然而到达偏远山区后,没有了便利的交通,部分地区是泥泞小路,公共设施缺乏,办公设施和居住环境简陋,给大学生“村官”思想上带来极大的冲击,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首先要解决生活环境给其带来的心理偏差。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相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会较低,虽然大学生“村官”不可能拿到高的工资,但是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待遇会比不上其他地区,虽然说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在进入农村之前,就应该做好待遇不好的准备,但有部分大学生“村官”还是抱着在农村大干一场的抱负来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如果大学生“村官”没有在农村中有所作为,待遇又不好,根据激励理论,那么对于偏远地区大学生“村官”的正激励就会消失。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所处的人际交往环境过于复杂。在偏远山区,宗氏观念非常严重,以血缘为纽带的家庭群体构成一个宗氏群体,农村的人际关系由宗氏为基础向外延伸,并且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会随着姓氏或血缘的延伸变得疏远,出了家族关系以外,还存在政治关系、帮派关系、经济关系等错综复杂,农村的风气习俗,如宗教迷信、传统习惯等都给偏远山区的人际交往环境增加了复杂程度。

二、偏远山区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监督保障机制

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施效果如何,没有一套考核标准,在优化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的同时,没有监督保障机制来保障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正确性,以至于不能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长效性。目前来说,偏远山区并没有建立一套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完整体系,没有相应的保障机制、考核机制和管理制度,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依靠的仅仅是国家组织或者湖南省关于大学生“村官”的制度体系。

建立一套制度体系,保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正确执行,一方面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有指导作用,另一方面也能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正确的评价,从而鼓励大学生“村官”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调动大学生“村官”的积极性。目前,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情况的评价在于相关领导机构的经验,这种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没有相关健全的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保证和评价制度,因此很难对大学生“村官”做出的业绩进行准确评价,对优秀的大学生“村官”不能及时进行奖励,也不能对落后的大学生“村官”进行纠正。

三、对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认识不足

(一)没有充分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工作中的重要性

重视高校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还要重视高校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一方面使大学生“村官”正确认识偏远山区的形势,对大学生“村官”和偏远山区都有一个本质性的了解,能减轻大学生“村官”到偏远山区后的思想落差,也给大学生“村官”任职后的思想政治教育减轻了难度。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的发展方向,绝大多数大学生“村官”经过了三年的任期后直接进入了当地的公务员系统,或者是走向了事业单位的岗位,因此,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是偏远山区的党政干部的重点建设力量。偏远山区对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要有新的认识,(下转第70页)

(上接第68页)首先要使大学生“村官”在任期内呆得住、干得好,其次要为以后大学生“村官”转向党政机关做准备,把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大学生“村官”教育培训的重要位置,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

(二)不能准确把握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目标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在于根据偏远山区的特点,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基础之上,将大学生“村官”的思想状况和行为举止培养成适合偏远山区发展的要求。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出现单一呆板,不能很好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偏离了目标,不能很好地为大学生“村官”计划服务,也不能建设大学生“村官”队伍,进而也没能起到发展农村的作用。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定向于使大学生“村官”形成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无产阶级的政治立场,严格遵守当的纪律和要求,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

四、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未能实现常态化发展

(一)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

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时间结合不紧密,一方面体现在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另一方面体现在缺乏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对于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分割,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培养一年一般只发生两次,并且是群体学习,地点局限于会议室,在理论学习时没有实践活动的辅助,在实践学习时没有理论学习的指导。对理论学习与时间学习之间的考核也是分开进行,并没有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从而使偏远山区大学生“村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大大降低。

篇8

种种议论引出了一个令人关注的话题――大学生村官:究竟有多少时间在村上?

当了一年村主任助理,她连组长都认不完

春节期间,钟文(化名)回了川南老家,特意到任职的村上看了看。“毕竟当了一年名义上的村主任助理,几个老辈子对我很关照,还是有感情的。”

2011年夏天,钟文考上了老家川南某县的大学生村官,“我当时做好了吃苦的准备,特别是当过知青的大伯一再叮嘱我在农村要放得下架子,不要在坐板凳掸灰尘、吃饭用湿纸巾擦碗筷等细节上过分讲究,否则和村民成不了真正朋友,哪晓得这些经验根本没用几次。”

钟文的职务是村主任助理,报到后就跟着村支书、村主任下组了解情况,很快就在民情日记本上记满了材料:一、三、四组靠近场镇,不少村民主业是经商;二、六、七组集中了20余家养鱼专业户,属于全村富人扎堆区,集资修路最省心;九组属旱地只能种玉米,青壮年倾巢而出务工,就剩下“三八六一九九”部队……

“走家串户很辛苦但也有新鲜感,坚持下去肯定会学到不少东西。”钟文的新鲜感在报到的第二个月终止了。她所在的乡作为群众工作方法的创新典型承办全市现场工作会,钟文被临时抽到乡党政办搞材料。这一干就是一个多月,现场会罢就接近年底了,各种材料应接不暇,钟文被继续借用。几个材料写下来,钟文有了名气,乡党委书记又是欢喜又是忧,“真是个才女哦,只可惜我们塘子太小了,养不下这条大鱼哟!”果不其然,春节后回村上不久,又被借到县委远程办,负责为电教片撰文……直到国庆前夕考上了资阳市的公务员,钟文再也没有回过村上。“说起来我还有一年村官工作经历,其实在村上的时间总共不到两个月,连12个组长都认不全呢。”

钟文的经历也许是个特例,但大学生村官被乡镇和部门“截流”却是普遍现象。钟文所在的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告诉记者,该县在一次统计中发现:全县150多名大学生村官中,居然有112人被乡镇或县级部门长期使用,根本就没到村上工作。于是,组织部出台了专门规定:未经组织部批准,乡镇和县级部门不得借用大学生村官,必须按规定下到村上工作。

“如果是书记、县长直管的‘两办’或者强势部门借人,组织部领导能不买账吗?”记者的问题难住了这位分管大学生村官工作的副部长,她沉思了好一阵才回答:“遇到特殊情况恐怕还是得通融啊!”

[记者观察]:近年来,不少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定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然而,这些纸上的规定往往由于一个个“特殊情况”和“重要理由”而屡遭变通,致使口子越开越大,最后让规定形同虚设。

大学生村官下不到村,考核机制之过?

“大学生村官沉不下去跟当前的考核机制有关,比如个人出勤率、上报信息数量、完成突击性任务等分值较高的考核项目全是乡镇把关,而村上只有群众评价类似的软指标。”许多大学生村官均有此感受。

广安区广罗乡党政办主任谭丽庆幸当村官时赶上了好时候。2007年9月,谭丽作为首批大学生村官走进了大龙乡,当时乡上逗硬规定:乡上一个不截留也不让县上的部门借用,全部放到村上创业干事。全乡7个大学生村官种蔬菜、养鱼虾、搞农家乐干得红红火火。创业过程中,谭丽和同伴与农民结下了深厚感情,也熟悉了农村工作方法,几年后全部考上了公务员和事业干部。

“我当村官那两年天天都往村上跑,完全晒成了‘黑珍珠’。你投资搞了创业项目,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肯定搞不好呀。”谭丽实话实说,“更关键的是乡上将考核权完全下放到了村上,你干得好不好,年底村组干部、党员、村民代表、驻村干部一起打分,想勾兑也勾兑不过来,逼着我们只能咬牙创业和群众打成一片。”

我省第一个当选为省人大代表的大学生村官――广汉市高坪镇党委委员、场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曾小丽也有同感。2007年9月,24岁的曾小丽考上高坪镇金九村村主任助理,5年多来,她领着当地农户增收致富,从小规模种蔬菜到建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又组织大家规模养殖坝坝鸡,成为远近闻名的创业型大学生村官。“大学生村官名义上是村干部但很多时候被乡镇使用,村上想用人又没考核权实际上也管不了,管人用人和考评机制脱节了嘛!”

“我们名义上是村主任助理实际上尽在乡党政办搞写材料、整文件、整治环境的活路,被群众开玩笑称为乡长秘书一点也不冤枉。可考核权在乡镇,连村支书都要听乡长、书记的号令,借用我们能不服从吗?但在乡上工作下村就少了,村民又有意见,真是左右为难呀。”不少大学生村官很是无奈。

时下,很多乡镇都存在公务员青黄不接的现象,不少乡镇干部年龄偏大,操作电脑、从事无纸化办公相当困难,而大学生村官干这些恰好得心应手,截留自然成了最优选择。

“这几年镇上擅长写作的年轻干部刚成熟手就被上面调走了,几个副职和主任比我年龄还大,不抽大学生村官帮忙,难道让我成天写材料不成?”一位与记者熟悉的镇党委书记私下埋怨道,“再说我们不使用的话,县上的很多部门同样也要借用。”

[记者观察]:广安市某乡16个在编公务员中,副科级以上的就有14个,35岁以下的普通公务员仅有两人。为了缓解人手不足的压力,该乡6个大学生村干部全部分到乡党政办、民政办、计生办帮忙,一个都没有下村。乡党委书记说:“没有这些年轻人帮忙,日常办公工作都推不动了,再说特别出色的人才早就被县上的部门借走了,根本轮不到我们使用。”

助其创业,让大学生村官真正留在村上!

时下,大学生村官下不到村,这在基层已是一个共性问题,应该如何破解呢?

“要让大学生村官真正在村上工作,必须将考核权交给村上的干部群众,而不是攥在乡镇手上。”有着20多年乡镇工作经历的广安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张大林认为:“要从源头上抓起,明文规定任何单位不得以各种名义借用大学生村官,使其在聘期内安心工作创业,学会服务农民的真本领。”

“农民最喜欢能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村干部,如果自己搞不出名堂,肯定在群众中树立不起威信。”曾小丽建议,大学生村官最好能因地制宜创业,缺乏资金的也可以和村干部或种植、养殖大户联合创业,从而使自己早日熟悉农村工作。“大学生村官究竟干得好不好,必须由具体用人的村干部和村民说了算,才能从制度上保证他们在村上踏实工作。”

“有什么导向就有什么样的结果!”资中县的创业型村官王科很认同曾小丽的观点。王科在成功改良“五星枇杷”使农民大幅度增收后,又邀约8名大学生村干部联合投资创建四川鑫茸食用菌公司,去年总产值达到300万元。“在县上大力扶持下,我们还建起了资中县大学生创业培训基地,全县形成了大学生村官创业热潮。鼓励村官创业是促成他们融入农村的最好办法,毕竟谁也不想让投入的资金打水漂啊!”

篇9

一是择优选聘,扩展维权网络。在全区各乡镇选聘综合素质较高“大学生村官”担任消费维权流动队队员,初步解决乡镇消费维权人员不足、农村消费维权不够到位、农民消费投诉不畅通等难题,争取通过几年的努力,逐步扩大消费维权网络,实现楚州农村维权全覆盖。

二是发挥优势,提高维权水平。 “大学生村官”文化素质和工作热情较高,接受新事物能力强,能较快投入到消费维权工作。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具有先天的工作岗位优势:一方面,“大学生村官”在基层工作,可以充分利用进村入户的机会深入宣传消费维权知识,提高农民群众的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村官”频繁接触农村、农民事务,更加了解农村维权现状和需求,也能及时处理身边发生的消费纠纷,有效维护农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将“大学生村官”引入消费维权队伍,对全区消费维权队伍水平的提升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篇10

去年7月,江苏从42所高校选拔大学毕业生奔赴苏北1011个经济薄弱村担任“村官”,任职试用期一年。自“大学生村官”这项计划启动以来,江苏淮阴师范学院就认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落实意见和措施,去年7月份,学校最终有95名同学光荣入选,入选人数占全省入选村官总数的9.4%,实现了提高毕业生就业水平和促进苏北农村发展的一个“双赢”。

一、调研背景及目的

调研地点之所以确定为淮安涟水县和淮阴区,一方面考虑我系有两名毕业生在两地担任村官,她们是涟水县岔庙镇岔庙村朱小妹、淮阴区刘老庄乡姜庄村李曼曼;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从组织部门、新闻媒体等渠道获知3名大学生村官典型分别是涟水县保滩镇张渡村刘良山、涟水县五港镇五港村王波、淮阴区古寨乡新公村黄蓓蕾。

通过实地访问,我们发现了大学生村官目前面临的一些主要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系统总结之后简单提出了应对的方案和建议,希望为有志到农村基层发展的大学生提供借鉴和经验,也可以对苏北地区的大学生村官计划的实施有所裨益。

二、调查方法

6天的时间里调查组以大学生村官为调查对象,实地走访了岔庙镇、保滩镇、五港镇、六老庄乡、古寨乡等5个乡镇,寻访了朱小妹、刘良山、王波、黄蓓蕾、李曼曼、任伟等数位大学生村官,访谈了5个乡镇中数10位乡镇干部,百余名村民。

三、问题与分析

1.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吗?在调查中,大学生村官大多数人居住在村委会提供的住房里,少部分人住在自己或亲戚朋友家里。每一个村官都有自己的记录本,包括日志,工作汇报等。从日志中我们可以看出不仅仅使得大学生村官与外界展开了交流,而且与自己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面对自己的成长,大学生村官流露出只有“下得去”才能真正称得上“村”官。

(1)选择做大学生村官的意图。通过实地调研,我们发现,大学生选择做村官的考虑因素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大学生村官政策本身被大学生看好。其二,大学生毕业就业及择业压力逐渐增大,从事三年的基层工作,加强锻炼、积累工作经验,积累人脉资源,为以后的长远的工作做好准备?。

(2)大学生村官对所在村的认识。调查发现,绝大部分村官对所在村的概况有清楚准确的认识。他们均能准确地回答出其所在村的地理位置、面积大小、人口数量、人均年收入等基本村情概况,说明该市大学生村官有较强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有较高的知识素养,能够做到了解村情民意。

2.几位村官在访谈中的共识: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今后村官工作的重点和努力的方向,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和进步,但距离社会主义新型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⑵农村切实抓好计划生育工作有一定难度,绝大部分苏北村民能够自觉遵守计划生育这项基本国策,但仍有极少数的群众由于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影响,偷生、超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农村环境保护也是大学生村官工作的重点之一,虽然向群众大力宣传秸秆还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但在没有找到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之前,焚烧秸秆的现象仍燃非常普遍。

二、大学生村官“干得好”吗?

1.大学生村官与其他村干部的沟通。农村人际关系、利益纠葛纷繁复杂,农村工作琐碎、敏感、环环相扣,作为新来者,大学生“村官”很难在短期内被农村社会一下子接纳。二是大学生“村官”自身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大多数“村官”经历单纯,有的甚至根本没有农村生活的经历。这无形中造成了大学生村官本人以及其他村民(包括其他村官)之间双向的交流不畅通。

因此,如何得大学生变成村干部的“自己人”,我们认为,必须让大学生村官的的确确地发挥与表现出自己的真正实力和作用,以事服人,以能力取信于人。一些调研对象表示,有了致富项目或者其他方面成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都会希望与自己的项目、村子持续的共同发展。

2.大学生村官专业知识结构与农村发展需要的“衔接”。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对于村民而言,大学生村官的知识结构是不具有现实的可操作性的。比如:许多农村依然算不上富裕,当前的主要工作还是发展经济。正如我们走访的村民所告诉我们的那样,他们希望村里能够富裕起来。可是大学生村官绝大部分为经济、农林等专业之外的专业。一部分大学生村官告诉我们,自己所学的专业用处不大,但对此现象,我们则认为,是没有真正把我们的专业发挥到合适与恰当的地方。

对于出现的这个问题,我们有自己的认识。一方面,随着农村的发展,大学生村官的知识越来越看重整体水平,农村以及农民需要的大学生村官也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对口的专业,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村官的引进就是必要的。另一方面,现在的农村发展并不平衡,经济仍然是一些地区最主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大学生村官本身专业知识的不匹配就可能某中程度上影响到自己实际工作与农村的经济发展。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建议大学生村官强化学习,加强针对性、重点性的学习。对于非经济等专业的大学生村官,要学习农民、农村最为关注与需要的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专项性学习。充分利用政府所提供的各项条件,迅速提高自身能力。建议政府部门有意识有目的、有所侧重的组织与培训大学生进行专题学习,用大学生村官本身的学习能力强的特点迅速传授给大学生村官一些农村与农民迫切需要的知识,帮助农民致富的同时,帮助大学生村官在村民中间赢得信赖。

三、大学生村官“留得住”吗?

1.大学生村官普遍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动。有关“大学生村官”出台的政策,大多代表了大方向,而许多细节性的东西还不明朗,需要进一步的补充或者可能适应以后的某种情况再次调整,尤其是相关配套性的措施能否尽快出台成为大学生村官共同的期待。像大学生村官政策中规定的“大学生村官表现突出者可以直接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等规定由于缺少更为具体的标准,所以,大学生村官纷纷希望尽快更加详尽、清晰起来。针对一部分愿意长久留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这方面的政策与措施更加显得重要和迫切。

我们可以做这么一个简单的估算,从2008年开始,国家计划用五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时间跨度就是2008――2012,由于乡村的选举一般是三年一次,所以,会面临两次的基层选举,而大学生村官的任期基本上是三年,所以2008年第一批的大学生村官三年之后,如果做不好“去留”工作,过半的大学生村官就会离开现在的岗位。同样的,第二批、第三批、一直到2012年选拔的大学生村官最终真正留到农村的也不会很多。

2.大学生村官的制度建设必须完善、健全。有了健全和完善的制度,才能依靠制度办事情。但制度建设应该面向所有的基层干部,无论奖惩。制度建设一定要注意维护村干部之间的公平、平等。奖励性的措施应该讲求统一性,即面向所有的村干部。不能人为地拉远了大学生村官与其他村官的距离。

四、高校的“村官”针对性工作仍需要继续加强

有道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随着大学生就业政策的调整,随着大学生村官队伍的不断壮大,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新行当,一门新专业,客观上要求高校和教育部门,必须及时调整教育方向,尽早开设大学生村官行当需要的、适合大学生村官人才成长的、专业设置科学合理的大学生“村官课”,如:与农村工作相关的法律课、基层工作管理课、实践课等,这样在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少走弯路。

四、结束语

“3年后,我会选择留下!”“不论以后选择哪条路,至少目前他们都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而且,路会越走越宽的!”我们坚信在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广大“村官”一定会全心全意地用知识、青春和热情去改变农村面貌、改善农民生活、改造农业现状,服务一方水土,造福一方百姓,用实际行动践行李源朝部长为大学生“村官”题写“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时的殷切希望。

参考文献:

篇11

一、农村需要怎样的大学生“村官”

1、农村需要“下得去”的村官。作为一名已经在农村工作的大学生“村官”应该站在农村的角度来看问题,考虑的应该是农村的事务,打交道的是全体农民,这种角色的转换要求他们必须放下身份、用活知识、加强实践,要广泛地接触农民,了解农民的生活情况和生存状态,倾听老百姓的呼声,知道老百姓最想知道什么,最需要解决什么和最盼望得到什么。只有那种“下得去”的精神,大学生“村官”们才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那些事情怎么干和怎么把它干好,做出真正有益于农民群众的事情来。

2、农村需要“待得住”的村官。大学生“村官”到基层后会面临着一系列的的困难:一是办公条件落后,不可能提高像城市里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二是生活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村官到村任职后,衣食住行不方便;三是农村工作繁杂琐碎,经常会被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缠住而无法脱身。这些艰苦的条件不仅是对刚从大学校门出来的大学生“村官”的意志力的挑战,同时也是对他们人生追求的一大考验。如何实现自己的理想,从容的面对这些困难并能很快的克服它们,全身心的投入到农村各项工作中,就必须要待得住、要扎得下根。这样在农村能够干出自己一番事业,对农村农民有所贡献才不是一句空话。

3、农村需要“干得好”的村官。国家鼓励大学生到村任职,就是为了让大学生能够运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发挥自身优势带领农民群众用知识、用科学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过上富裕的日子。因此大学生“村官”到村后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把干好自己的工作作为恪守本职的基本要求,在工作中要经常虚心向那些有基层经验的老干部学习,向那些有农业技能的农民师傅请教,逐步提升自己的基层工作能力。要放下架子,真正去融入农村,深入农民,帮助农民群众出谋划策,传授科学知识和实用技能,帮助农民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让农民得到实惠。这样才能得到老百姓的真正拥护,才能提高自己在群众中的威信,才能有助于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二、影响大学生“村官”发挥作用的制约因素

1、开展工作的经验不够足。大学生“村官”长期在学校读书,普遍对农村工作缺乏了解。由于年纪轻、阅历浅,没有经历复杂岗位的锻炼和艰苦生活的磨砺,社会知识和生活经验、工作经验都比较缺乏,个别大学生“村官”干工作局限于“跑龙套”,单独遇到复杂问题往往茫然无措、束手无策,缺乏独当一面解决矛盾和驾驭局面的能力。

2、发挥作用的环境不够优。有的村干部害怕“徒弟”长本事,不愿意倾心相帮,倾囊相授;有的村干部认为大学生“村官”既然是助理,就要又“助”又“理”,将一些烦事、杂事、难事统统推给大学生“村官”;有一些群众思想观念守旧,对大学生“村官”缺乏理解和支持,在工作中设阻力出难题,使大学生“村官”放不开手脚,发挥不了优势。

3、管理服务的机制不够细。首先,身份角色有待进一步明确。大学生“村官”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村干部,也不是公务员,在实际工作中很难找准自己的坐标,履行职责时存有“名不正言不顺”的感觉。其次,优惠政策有待进一步细化。第三,任期满后的出路有待进一步拓宽。

4、扎根农村的意识不够强。到农村任职,大学生“村官”普遍存有心理落差。有些大学生“村官”到农村任职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做出的无奈选择,只是把当前职位作为日后报考公务员或者谋求更好发展的“过渡期”,缺乏长期在农村锻炼成长的打算。

三、如何加强对大学生“村官”的选拔和管理

1、进一步健全选拔机制,使大学生“村官”选得准。要严把大学生“村官”入口关,逐步健全完善公开选聘、竞争择优的选拔机制。要针对农村的需求,有针对性地选聘大学生充实村干部队伍。在选聘过程中,除进行文化考试外,还要对他们的德、智、体、劳等情况进行综合考察,把那些政治上可靠、思想上亲民、作风上务实、立志在农村建功立业的优秀大学生选聘下来。

2、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使大学生“村官”稳得住。要根据大学生“村官”任职村的实际情况,确定他们的岗位目标。乡镇党委加强督促检查,定期考核。考核时大学生“村官”向任职村和乡镇党委“双向”述职,认真参加民主评议。要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适当增加大学生“村官”的薪酬待遇,制定合理的待遇增长政策。开展优秀大学生“村官”评选活动,对优秀大学生“村官”进行表彰奖励,对业绩、能力和口碑差的大学生“村官”进行诫勉谈话,重点帮教。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方面,对优秀大学生“村官”给予优惠政策。拿出一定的乡镇领导干部职位向服务时间较长,业绩突出的大学生“村官”公开选拔。对期满后自寻门路的大学生“村官”,要加强引导和推荐。要建立交流沟通机制。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村官”的思想、学习、生活和工作情况,设身处地为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3、进一步健全培训机制,使大学生“村官”推得出。除进行全面系统的岗前培训外,任期中要广泛开展“一对一”帮带活动,安排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乡村干部与大学生“村官”结成帮带对子,采取“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对大学生“村官”进行政治思想、生产技术、调解艺术等方面的传帮带。定期组织他们到实践培训基地、发展好的地区考察学习,到省、市、县集中培训,开阔视野。要广泛开展大学生“村官”联户活动,组织大学生“村官”联系几户致富能手、科技能人、特困户等,为他们搭建工作舞台。

四、要注重大学生“村官”的能力培养

1、德能正其身,注重提高道德素养。注重培养“大学生村干部”的道德素质,树典型、学先进,树立道德标尺;严要求、高标杆,提高业务水平。形成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浓厚氛围,提高自觉为群众服务的意识。组织“大学生村干部”积极参与思想讨论,查找问题,寻找根源,使他们进一步端正工作态度,更新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才能胜其任,注重提高工作能力。一是强化培训,尽快转换角色。可以通过党员干部讲课等形式,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培养素质,坚定信心,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奠定坚实的基础。二是进行“传、帮、带”活动,尽快适应工作。通过“二帮一”或“三帮一”的形式教授工作方法,传授工作经验,助其早日成才。三是进行专题培训,尽快融入角色。积极组织大学生村官参与县各种理论谈论活动,可以有效提高村官的综合能力,拓宽“大学生村干部”的思路、视野,使他们改变思维方式,增长综合知识,促进工作能力提高。

3、言能达其意,注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基层工作,“大学生村干部”每天都要面对群众做大量的政策宣传工作、思想工作,要求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尽快适应农村工作需要。可以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朗诵比赛、知识竞赛等活动,使他们通过参与提高协调、会话、临场应变等能力。通过讲课,提高“大学生村干部”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心理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