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2: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如果就造句二年级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果就造句二年级

篇1

一首歌唱完之后就进入了课堂主题“My Robot”,先教会同学们几个最基本的名字,即身体的若干个部分,然后又教了一些形容词(正好是反义词成对的)。学生们就用这些形容词和名词进行造句。这么样一个过程,学生反复练习,学习的兴趣比较高,而且也的确在课堂上就学会了!关于这点,在课堂上就学会知识,我觉得是境界比较高的学习。以前初中的时候,就一直突飞猛进地保持在年级前几名,同学们问我是怎么学的,我就说,课上认真听讲,回家好好玩。还真是如此的,提高课堂效率才是真正的学习。我们应该教会学生这种本领,小学生更是如此。

最后一个让我惊讶的环节是,准确的是,不但让我惊讶,还让所有听课的老师惊讶的是,一个关于“便便”的游戏,游戏的方式为,有三种类型的题目——连词成句,汉译英,英译汉,分成AB两个小组,答对了就有奖品——便便,看哪个小组积累的便便最多。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所有的学生都投入到这场争夺便便的游戏中了!

篇2

其次,培养观察能力,扩展思维。我按照思维过程和运用语言过程的顺序:看、思、说、写,运用直观教学,借助真情实景引导学生由会说一句话到能写一段话,逐步提高其作文能力。

再次,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在班上开展剪贴写话,先让学生在剪贴的图案下写一句意思与此图有关的话,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法,然后再让学生们写一段话,暗述人物,或者进行口头作文,这样激起学生写作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促使学生自觉作文,提高了写作能力。

指导低年级学生作文,首先要指导学生用词造句,练习说话写话。造句是写作的基础,应该扎扎实实地认真指导学生造句。一次我让学生用“理想”造句。一位同学说:“一个人没有理想,就像死了一样。”这句话并没有错,但为指导学生体会一个句子的多种表达功能,我一次又一次地指导他们修改这个句子。第一次改为:一个人没有理想,活着就没有意义。第二次改为:一个人没有理想,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第三次改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没有了理想,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呢?就这样,我指导学生造句时,尽量注意指导他们反复锤炼,把造句的基本功打好。

其次,注意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如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观察方法,按方位观察的方法一一进行训练。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如指导学生观察人,我要求他们首先看这个人的主要特点,就是这个人与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因为低年级学生不善于识别和表达,我又教给他们“比较法”和“选择法”。如写外貌,我提供下列情况供学生选择。

(1)身体:大约有一米几左右、魁梧、高大、矮小、面黄肌瘦、苗条、中等、匀称。

(2)脸形:瓜子脸、鸭蛋脸、国字脸、圆脸、苹果脸、长脸。

(3)眼睛:锐利、炯炯有神、明亮、含笑、水灵灵、圆溜溜。

对眉毛、鼻子、嘴巴、牙齿等我也同样提供选用的词语。

对于高年级学生,上述方法对他们的思维和语言可能会有一定的约束,而对低年级学生却能教会他们观察、比较和运用词语来表达。

第三,要求学生坚持写日记。低年级学生表达能力差,但可由一天写一两句话逐步提高到写一小段话,记一件小事;要锻炼学生的毅力,培养良好习惯;要经常具体指导,经常督促检查。

现在谈谈我在二、三年级进行作文教学的一些做法。

(1)现场作文。事前告诉学生要作文,然后创设情景,再练习。如写《上课铃响后》,我事先提出了作文要求。上课铃响后我就拿着作业本和教科书走进教室,放下手中东西,向学生问好,然后在黑板上板书《上课铃响后》。这样演示一遍,估计学生还写不好,我又进行第二次演示,特意放慢速度,并叫一个口头表达能力较好的学生配合解说,其余学生“默叙”。由于学生认真观察,对老师的动作、神态都一一进行了“默叙”,在头脑中组织了语言。这样写起来就容易了。

(2)问答作文。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对自己是了解的,但要他把自己的情况写出来却不容易。如我让他们写《自我介绍》,他们就不知应从那里写起,改写什么。我通过问答方式进行练习,作文的困难就消除了。我分段进行指导,分段进行问答。第一段我是这样问的: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家在哪里?在那里读书?你长得怎样?爱穿什么样的衣服?第二段我问:在学校里你怎样上课?作业做得怎样?你爱哪一种活动?你怎样参加这个活动?第三段我问:你回家后做些什么?怎样做?别人怎样评价你?第四段我问:你的优点是什么?你对自己满意吗?你的缺点是什么?今后怎样发扬优点克服缺点?进行了这样的问答,二年级学生写介绍自己的作文,内容就相当充实了。

篇3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8―0045―01

低年级段(一、二年级)学生的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属于作文训练的起始阶段,所以作文训练重在通过看图和观察,培养学生捕捉现象的能力。这阶段的语言发展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训练的重点要求是,说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句连贯的话,能看图准确表达画面的意思;书面语言训练的重点要求是,能准确运用所学词语造句,能根据画面简洁、准确地表达画面的主要内容。那么,低年级的作文训练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以便与各位同仁商榷。

一、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主要形式

1.造句。这一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一学期进行。每课需要学生认识的生字在学生认读的同时,可让学生口头组词,并用所组的词练习说话;每一课里要求学生会写的字,则要求学生书写时组词、写话,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这时候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学生能说出(或写出)一个简单、通顺的句子就要给予肯定,对组词、写话或说话多的学生,教师要多表扬,以便调动学生说和写的积极性。

2.扩句。扩句的训练主要在一年级第二学期进行。如果学生能一次说出或写出较为具体、生动的句子,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表扬。如果学生写的句子不够具体,这时候教师可进行必要的引导。一方面教师可结合书中的例句引导学生,把话写(或说)具体;另一方面,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经过这样长期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为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串句。串句是在造句、扩句练习的基础上进行更高一层的训练,要求学生先将一课中所学的生字分别组词,然后选择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词写一段通顺、连贯的话。这一训练的难度相对要大一些,所以一般在二年级进行。

4.仿写。仿写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条主要途径。在学生学完一首儿歌后,教师应要求学生仿照课文的结构形式,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仿写练习。如,在学习完《水乡歌》一文后,笔者让学生仿照文章的结构,结合自己家乡的实际进行仿写,有学生想到西北地区的山多,所以他就这样写:我的家乡什么多/山多/东一座,西一座/东西南北千万座。这样的训练,既可以让学生学会有条理的表达,又可以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

5.看图说(写)话。看图说(写)话是低年级作文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这一训练可结合阅读教学进行。低年级的课文基本都配有插图,教师可抓住这一有利条件,让学生进行练习。学习课文前,先让学生仔细观察文中插图,然后让学生说说(或写写)图中的主要内容,再让学生读课文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让学生感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学习中引起注意。这样长期的练习,既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低年级作文训练应遵循的原则

篇4

创新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科学设计并开展探究学习活动是十分关键的环节。

一、激发求知欲望,引导学生乐于探究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唤起兴味。学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所以学和乐是不可分离的。”教师要让他们去观察、思考、探究、表达、创造地学习。我经常根据教学内容,适量设计一些灵活性较大的思考题或讨论题,让学生讨论和探究。当学生学习兴趣被激活后,探究就会更积极主动。如在教学外研版英语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7的unit3“Language in use”中,我先让6个学生一组,要求每个人想好一种食品,然后说出类似“It tastes sweet。It is red and round。”的句子,再由其他同学猜是什么食品。学生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接着我把灯笼、彩带、香蕉、饮料等摆放在讲台上,任由学生就这某种物品在规定时间内准、快、多地说出原已略懂的“系表结构”句子,胜者获奖。学生兴趣倍增,认真思考,好强争胜。事实表明,学生求知欲一旦被激发起来,他们就会从探究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

现代教学媒体易为学生接受,不可忽视。它能扩充信息量,使课堂教学更精彩、更生动。在外研版英语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3“Around the world——Greetings”中,如果惯用传统方法呆板地讲学英国等国家人们相互问候的风俗习惯,效果只能事倍功半。我试用网络环境教学,让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自己感兴趣的国家人们相互问候的风俗习惯,他们不仅掌握了应知应会的内容,而且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教学实践教学实践让我深深地感到:只要英语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就能激发他们求知欲,挖掘他们的潜能,提高教学的效果。

二、创设自主学习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强调教师的职责“越来越多的是激励学生思维。”我在教学设计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新奇性和矛盾性的问题情景。例如,在外研版英语初中二年级下册Module 9 unit1“She missed the final practice so that Kylie could play”中,我课前已布置让学生谈论过“我心目中的英雄”的话题。之后他们分别从科技、历史、娱乐、运动、环保等资料寻找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上课堂有的出示英雄照片,有的选放视频,有的展示海报等。这次活动唤醒了学生的主体意识,主动储备知识信息。

当然提升学生搜集、处理信息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教师悉心指导帮助的。如在学习外研版英语初中二年级下册Module 8 unit1“It’s the last day before the new school year begins。”时,我给学生创设了一些情境视频、图片等。他们根据我的建议联系旧知识,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归纳、整理,接着自己设计、制成能体现该节日特色的海报,图文并茂,在班上展示。不难发现,学生已由被动思维向主动思维、封闭思维向开放思维、静态思维向动态思维发展了。

三、鼓励学生抱团合作交流,提高善于探究问题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在外研版英语初中二年级下册Module10的unit1“I would go to London。”中的Activity7“ work in pairs。Imagine you could go anywhere in the world。Ask and say”教学中,我创设了“谈论假设去某一地方度假的情景”一般情况下,学生都能用would按照课本给出的例句组成简单的对话。如:

A:Where would you go for your holiday ?B:I’d go to……

A:What would you do? B:I’d……

A:How would you go? B:I’d go by ……

后来我把学生分成小组自由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修正设计方案。很快一组内容较充实、颇具条理性且有生活气息的对话出现了:

A:Where would you go for your holiday ?B: I’d go to……

A:Why would you go there? B:Because I……

A:How would you go there? B:By……

A:When would you go there? B:I’d go to on……

A:What would you do? B:I’d……

A:With whom would you like to go?

B:I would you like to go with……

A:How long would you stay there?

B:I’d stay there for……

这就说明,要提高学生善于探究问题的能力,他们必须扭成一股绳,成为合作交流的主体。

四、加大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引导学生创造性地探究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创新意识应该落实在点滴教学行为之中,使内容的开放性大一点,及时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探究。

在外研版英语初中二年级上册Module 10的unit1“She wanted to see some Beijing Opera”中的Activity5“Match the sentence in Activity 2 with these sentences ”教学中,我让学生完成匹配练习后,让他们将Activity3对话中含有不定式的句子挑出来,他们很快就挑出来并小结如下:agree to do sth; hope to do sth; plan to do sth; offer to do sth; want to do sth; decide to do sth接着让他们4人一组,分别用这些动词开展造句比赛,许多新奇有趣、极具创意的句子出现了:

I hope to walk in space one day ;I hope to have a big house

I want to make a plane by myself I want to have a good job now……

接着我让学生自己创设情境,使用不定式描述生活中发生的事情。不到十分钟,一段合乎要求的短文如下:

Flying kites

I wanted to fly a kite in the par,I was very glad my parents offered to drive me there,They agreed to spend the whole day with me in the park ,I had a very good time that day,I hope to go to the park and fly kites again one day 。

教学实践让我深刻体会到:在教学的探究中往往会涌现出很多预料之外的奇思妙想,教师只要有创新教育理念,采取创新教育方法,为学生营造一种自主、合作、创新学习氛围,就能让学生天天向上,成为国家有创新能力的人。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01.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篇5

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活动教学。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无论是什么样的学习,只要学习主体对学习产生了兴趣,那么就能有效地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学习英语更是如此,英语可以说是我们的第二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并不知道学习英语这门第二语言的意义,这时教师就要发挥重要的作用,帮助学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从而树立学习的自信心。

有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就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实际情况,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教学策略以此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力,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应用激发策略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 例如,在教授big、small、fat、thin这一类的反义词的时候,可以让一个学生上讲台表演动作,台下的学生根据台上同学的表演说出其相对的反义词。而这一个游戏在一、二年级可能就实施不了,因为一、二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而且低年级学生记忆的广度有限。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学生又有所不同,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歌曲和童谣在五年级的应用相对六年级较广泛些,因为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慢慢向初中生转型,很多六年级的学生会觉得歌曲和童谣“幼稚”,因此不大愿意开口唱或者说。因此五年级仍然可以用一些游戏化的策略,而六年级则比较适合用一些应用型的策略,甚至难度可以慢慢加大,例如,一些技巧性的操练方法。

用演示的方法代替言语解释游戏或活动规则 在应用一些游戏策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演示,教师可以请一名程度较好的同学起来和老师合作,将游戏规则演示一遍,或者课前让几名学生事先排练好,上课的时候表演给同学看。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阶段,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尽量运用直观教学,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同时还可以节约讲解的时间,真正做到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

注重评价作用 进行完一个游戏活动,甚至唱完一首歌后都要记得给学生一定的评价,因为适当的评价能够刺激学生,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如Great、Excellent这样的简洁明了的评语,就可以让学生有一种满足感,有助于刺激学生下次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

常用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以操练单词为目的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一是巧用实物、头饰和卡片。在教授一些新的单词的时候,教师往往不能每次都想出非常新奇、有意思的单词操练方法,这时就要用到平时最常用到的实物、头饰或者卡片这些直观教具来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以及记忆单词。但是如果想要进一步地激发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巧”用这些道具。二是组词、造句。组词造句这个方法非常简单,每当教授完一个单词的读音和意思之后,教师马上做一个示范,组个词语或者造个句子,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进行造句组词。例如,跟读完television这个单词,并且指着电视让学生明白这个单词的意思之后,教师可以马上造句“It is a black television.”然后学生模仿造句。

以操练句型为目的的课堂气氛激发策略 英语诗歌童谣节奏感强,容易上口,小学生爱唱好动,如果把诗歌童谣和动作一起结合,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掌握正确的读音、语调,增强学生的语感。如诗歌童谣,可应用数字歌帮助学生记忆数字。

One,two,three,four.

Four,three,two,one.

One,two,one.

One,two,one.

Let’s run.

Let’s run.

又如英文歌曲,可用现成的英文书里的歌曲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牛津小学英语1B Unit 2中的《How are you?》歌曲简单好记,容易背诵,学生可以通过唱这首歌掌握重点句型“How are you?I am fine.”但不是每次教学都有相应的歌曲可以利用的,这时教师可以利用旧曲新词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比如,诗歌《I love you》就可以用两只老虎的曲调来唱诵。

Grandpa,Grandpa,

Grandma,Grandma,

I love you,I love you.

Grandpa,Grandpa,

Grandma,Grandma,

篇6

2011版新课标颁布以来,细读语文课标最为深刻的是这几点:落实年段学习目标、夯实识字写字教学,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细想想这几点正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最佳途径和有力保障。

在这里我就借人教版二年级下册《雷雨》一课探讨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目标定位准确,合理取舍

这堂课简单的教学环节凸显了简明的教学目标:

(1)建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自主识记4个生字。

(2)借助课文插图,在运用中随文了解生词的意思,初步感受文章用词的精准。

(3)梳理左右结构字的规律并能自主运用在书写中。

(4)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练习用“ 越来越 ”的句式说雷雨前的变化。

目标定位准确,直指语言的运用这一重点。通常低年级教学重在识字,一般识字环节都在20分钟以上,《雷雨》一课只有四个生字,从字形、字音上来看难度不大。学生通过预习和课堂上的自主学习很容易就能学会。因此,课堂上教师充分地放手,给学生自主学习展示的机会。老师把教学重点盯在提升低年段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上,在教学内容上大胆取舍,重点突出,直奔语言运用能力增长点――带轻声词语的反复练读;重点词“垂下来”的意思和运用;“ 越来越 ”句式的理解和运用;“三看”写字规律的梳理和运用。目标与内容的聚焦和整合,提高了课堂效率,孩子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在轻松愉悦的过程中识字学文。

什么是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做好合理的划分,敢于取舍,就是有效的。

二、理解、积累、运用,层层递进

汉字是表意文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语境中识字学词,从而完成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雷雨》这节课教学设计的三个环节都给了我们一些启示。

1.第一环节互助识字、记字学词游戏化,把学习的过程还给学生

老师设计一些学生喜欢的活动,同学之间抽取卡片互读互听,通过这种检测的方式,同学之间互助学习,在同伴间矫正错误,读准生字的字音。接着,孩子们对“给拼音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学生参与度极高,由个人抽测变为群体展示,带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借此平台教师及时巩固和内化“轻声”的知识和朗读技巧。

2.第二环节在理解词句中培养准确遣词造句的能力

语言拓展训练,以学生的“做”为核心。生词“压下来”和“垂下来”的意思,是难点。对这两个词的区别,老师把生活中习惯的用法联系起来,设计了一系列活动:先观察蜘蛛垂下来的动画展示,直观地感知“垂”的含义;接着比较“掉下来”和“垂下来”的异同;再创设生活情境理解运用“在什么情况我们习惯用‘垂’下来?什么情况习惯用‘掉’下来?”(石头“掉下来”、小猫的耳朵“垂下来”),这样的设计,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就是在“运用中去理解。”再读课文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准确;接下来创设语境(诗句填空)w会表达效果。“看图,想着意思,选生字填入两句古诗“万条( )下绿丝绦”“千朵万朵( )枝低中”,结合着画面,孩子们很快就掌握了词语的意思,这样的设计就是“理解”和“运用”互相帮助,互相融合。

3.第三环节借助已有的知识帮助学生梳理迁移运用

本课的顺序很清晰,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了景象的变化,课文中也用“ 越来越 ”的句式展示了不同的景象变化。本课教学中,课文句式“ 越来越 ”,如果单纯让孩子们仿照句式说话其实不难,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是我们关注一下二年级的年段目标,“引导学生练习说复杂句式,把说话训练的重难点定位在‘连续说变化’上。”从说一句起,到用上好几个“……越来越……”连续说变化,表达一组完整的意思,在这种变化中感受雷雨这种自然景象的神奇、美妙,并且运用感受到的变化再次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这样的运用来自文本,又对文本的理解、朗读有了提升。说一个“越来越 ”不是重点,学生如果无从说起,教师可以直接提示“天空、云、树……”重点要引导学生说多个“ 越来越 ”。什么是有效的语言文字训练?凭借文本中语言的例子拓展语言运用训练的空间,恰当运用语境化、生活化、现场化等实践策略,引领学生走进扎实有效的语言运用训练活动就是有效的。

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突出“语文味”,打好基础教学?教师要明确目标、准确定位,遵循“识记―理解―积累―运用”递进的规律,才能让词语在低年语文阅读教学中“开花结果”。

篇7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085-02

著名语言学家威尔金斯(1972)曾指出: “Without grammar very little can be conveyed, without vocabulary nothing can be conveyed” (没有语法不能很好地表达,而没有词汇则什么也不能表达。)Allen&Valette更是精辟地指出:无论是那种目标语,词汇在所有语言教学中都是重要因素。词汇学习当然也是小学阶段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探讨目前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相应的改进对策。

1 小学生单词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

1.1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强,但认读能力较弱,尤其对一些音近,形似的单词,更是难以区分。笔者还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孩子们能很快地读出新教授的单词,一本英语书,他们甚至能从头到尾背下来,可是当你把其中的单词和句子重新列出来,许多孩子就不认识它们了,而且他们对一些细小的差别难以分辨,如他们经常会把read读成 red,把ride读成 red。

1.2 小学三、四年级学生单词的认读能力明显强于一、二年级学生,但在英语单词的拼读、记忆上能力较弱。

1.3 高年级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强于低中年级学生,但多数学生不能灵活运用单词。他们有的能按照单词表上的顺序将单词一一背出,或是能根据中文说出单词,但遇到什么时候名词该加s,什么时候该加es,动词的一般过去式是什么,这个单词的固定搭配短语是什么…就会感到很迷惘。在他们的作业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如: She never wash dishes every day. I write homewok at the weekends. There are two book on the desk.

2 解决策略

2.1 单词教学方法要讲究科学性

a. 语言获得的顺序是:听、说、读,然后是写。第一步,口头呈现语言,即学生听;第二步,要求学生口头表达,即孩子说;第三步以书面形式呈现,即孩子读;最后要孩子以书面形式表达,即孩子写。(《An introduction to Teaching English to Children》 Susan House Richmond publishing)单词教学也是一样,应该遵循这样的规律。在教学中经常看到有的教师将这样的顺序打乱,甚至去掉前面两个步骤,只剩下读和写,结果学生学的枯燥、无味、呆板。而有的教师在教低年级时,往往非常注重前两步,忽略了读和写,这样势必会造成许多只会听、说的英语“小文盲”。对于低年级刚接触英语的孩子们,教师应准备大量的卡片,可以一面是图片,另一面是单词,让孩子会看着图说英语,也会认读单词。在跟磁带朗读课文时,不妨让孩子们用小手边指边读,做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

b. 我们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教给孩子们单词,用实物、动作、图片、表情或是翻译法等等。(王蔷)但是就小学生而言,笔者认为实物、动作、图片、表情等教学方法明显优于直接翻译法。小学生的形象思维明显优于抽象思维,我们在教学单词时,何不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优势来帮助他们学习呢?例:教学happy, angry, sad时,我们就可以使用表情法来教学;教学full, hungry, thirsty 时,我们就可以使用动作法来教学;教学pen, rubber, pencil case时,我们可以使用孩子们身边的实物来教学;教学park,zoo, supermarket时我们可以使用图片来教学。

c. 可以适当教给学生一些语言知识,让学生轻松学习词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逐渐在加强,在这个阶段,适当教给他们一些简单的语言知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小学牛津英语》(江苏版)5B unit 4的B部分中有这样一些词组: sit quietly,speak loudly , dance beautifully, walk carefully,jump high, run fast在教学中可以适当教给学生构词法的知识, 告诉学生副词的构成,大部分在形容词后加ly,还有少数特例,如fast、high等需要个别记忆。另外,教者可以通过系统的语音教学,帮助中、高年级学生学习单词中字母和字母组合的发音,使学生找到单词发音、拼写的规律,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2.2 单词巩固方法要讲究趣味性

a. 单词的学习,对部分学生来说只是枯燥的记忆,机械的朗读。日积月累他们觉得学英语毫无乐趣可言,背单词更是苦不堪言。这是我们英语教学的悲哀。一旦学生明白了所学的单词的意思后,我们需要设计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新的单词,尽可能地多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看、听、摸、感觉、闻、读、写、演、帮助学生记住它们。如果能坚持这样做的话,学生巩固单词时就不会觉得枯燥,无味,相反他们会觉得很有趣。兴趣可增强记忆,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积极而持久的认识倾向,它与大脑皮层中思维活动的兴奋中心相伴随。

b.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可以教给他们记忆单词的策略。如:让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记忆单词,利用联想记忆法、分类记忆法和对立记忆法;让他们根据单词的意义对单词归类;让他们根据同音词将单词归类;根据反义词将单词归类。

c. 教给学生记忆的规律。

由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人脑对于记忆的遗忘是先快后慢的。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采用循环记忆法记单词,每节新课开始时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新单词,再适当穿插一些以前学过的单词,像这样每节课都重复,开始复习的间隔时间短,以后间隔时间慢慢加长,达到遗忘之前及时复习,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让他们自己课后也养成这样的习惯去复习巩固单词,这样孩子们记忆单词就不会觉得很棘手。

2.3 对学生评价要讲究灵活性

a. 有些教师总喜欢以默写单词的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单词能力。这样的评价形式太单一,评价的内容太死板。其实对学生单词掌握能力的评价形式多种多样,对于小学生来说,把评价渗透于比赛中,效果要优于默写单词。如:小组间开展单词接龙比赛。笔者在教学中经常尝试这种方式,实践证明以小组形式展开的竞赛能消除个别胆小的学生的焦虑感,调动群体的集体荣誉感,如果能再加上小奖品,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b. 有的教师在评价学生的单词能力时,仅仅是默写书后的单词,造成学生有这样一种错觉:默单词就是学英语的全部。曾经有一个孩子问他的英语老师,“我每次默单词成绩很好,怎么考试总考不出理想的成绩呢?”这个孩子问出了大部分孩子的心声。笔者认为,在评价学生的单词能力时,教师要从评价内容上翻花样,如:用单词造句;创设语言环境,用所给的单词填空;用所给单词的正确形式完成句子;纵横字谜;读句子,猜单词等。

3 结语

“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学习者本身,这是外语教学的内因;我们所考虑的一切改进外语教学的措施都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桂诗春,1988:295)因此,在教学单词的过程中,科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引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内驱力,才是学生学好英语的根本。

参考文献

[1] 程世禄、张国扬,《ESP的理论与实践》

篇8

【关键词】低年级 句子教学 重要内容

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重要手段,句子是语言的基本运用单位。句子就像是一条丝线,把词和词组有规律、有思维地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意思。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词和词组只能表达一个概念,而句子可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正是由于句子在表达思想中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句子教学贯穿整个中小学语文学习的过程,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学生学习句子,恰当地运用句子表情达意?以下是我多年句子教学的体会。

一、首先要弄清句子教学的内容

句子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句子的结构

句子的结构研究也就是研究句子“通不通”的问题。低年级学生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概念,知道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句、什么是非完整句。作为句子教学的初级阶段,以学习主谓句的基本句式为主,从二年级开始学习一些主谓构成的其他简单复句,如连句和并列复句等。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形成,切忌在句子教学过程中过度地进行语法讲解,应该采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句子的基本结构,让学生养成规范表达的习惯,为日后的语言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句子的逻辑关系

句子的词与词、词与词组之间存在天然的意义联系,称为逻辑关系,也称为内部关系。让学生理解句子的逻辑关系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有着重大意义: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避免思维和表达上出现逻辑混乱。教师应该从简单复句入手,引导学生理清句子前后关系,以及各分句的连接方式。

例如在《数星星的孩子》一课中,描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着头,数着天空的星星。”这是典型的连动句型。在教学中可以先通过圈出写小张衡数星星的动作词,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对象连续做出一连串动作,以此来揭示连动式句型的规律。

(三)句子的表达效果

表达效果是在句子结构完整、通顺,句子逻辑关系清晰的基础上对句子的更高要求,它是要解决句子“好不好”“美不美”的问题。要求学生能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让句子的表达更有感染力,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比如在《秋天的图画》一文中“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运用了四个比拟句,生动、具体、形象地写出了山野秋天美丽的景色,给读者强烈的震撼。当然,要让句子达到这样完美的表达效果,除了需要学生平时多进行词语积累和句子训练之外,还需要学生多注意词语的选择与搭配,以及恰当的修辞手法的选用。

二、句子教学应关注的要点

如何才能提高句子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应当关注以下几点。

(一)关注教学速度

句子教学应当放慢节奏,扎实基础。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许多人都抱着功利心理,希望通过一些所谓的捷径快速达到所要追求的效果。但是这种想法放在对孩子的教育方面是不可取的。因为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健全,在掌握知识、技能方面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有一个慢慢学习实践的过程。小学低年级正是学生打基础的时候,这就更需要教师在授课时放慢节奏,耐心细心、反复地引导学生学习。一般来说,句子教学的过程包含以下几个环节:一是读懂句子写什么,也就是句子表_的内容;二是了解句子是怎么写的,包括了解句子的构成、表达特色以及所表达的情感;三是仿写运用。教师在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放慢节奏,让学生一步一步地跟进。比如在进行仿写运用教学时,从词语搭配开始练习:(陡峭的)山峰、(翻滚的)云海、(金光闪闪的)雄鸡、(奇形怪状的)岩石,再到简单的句子: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然后是有关联语的复句:(每当)太阳升起,有座山峰上的几块巨石,(就)变成了一只(金光闪闪的)雄鸡, 最后才是让学生用“每当……就……”仿写造句。

教师可以选用这种慢节奏的“分解”讲授,然后逐步整合成连贯的句子教学方式,让学生更理解句子的结构、句子的逻辑思维。并通过让学生多次反复练习,使学生最后达到熟练掌握技能的目标。

(二)关注学生的语文知识面

句子教学是多方面的知识整合。句子是由词、词组串联而成的。因此句子教学不是单方面的教学,它是一个多面知识的整合教学,词、词组运用是否适当、是否准确都直接影响到句子所要表达的效果。所以,在学习句子的表达时,我们要斟酌句子的用字用词。例如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课中,“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了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作者用的词是“乘着”,而不是“顺着”“随着”,更能生动形象地体现出蒲公英借助风力传播种子的方法,表达的效果也最好。

总而言之,句子教学是字、词、句三者的整合教学。同时,句子教学还要考虑句子所在的语境,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句子的意思,不能片面、孤立地进行句子教学。

(三)关注学生的年段

句子教学要遵循儿童思维发展水平。低年级的小学生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到了小学三年级,学生才开始从直观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的逻辑思维发展。但在众多的课堂教学中,存在两大误区:一是教学随意性,遇到什么就教什么;二是教学没有梯度,同一语文知识,不同年级反复教,没有提升。教师应当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进度,切不可盲目教学。

首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以学段目标为依凭。比如教师在让学生用“既……又……”造句时,出现了以下几种说法。

生1:小兔子既白又可爱。

生2:鲜花既漂亮又美丽。

生3:花儿既颜色鲜艳又美丽。

出现这样的教学现象,原因是教师没有关注学生的年龄段特点。“既……又……”是并列关系复句,两个分句的内容是并列关系,是不可兼容或重复,具有严密的逻辑性。对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低年级儿童来说,超越了他们可接受的范围,不宜在二年级教学。在这一阶段,学生一般以学习主谓句为主,在此基础上学习特殊的单句,然后是简单的复句。而且对低年级的句子教学,不宜进行生硬、枯燥的语法讲解,应该通过各种生动、直观的活动进行渗透。比如通过让学生填缺词、补充句子等的活动,生动直观地揭示比喻句、拟人句的特点。

其次,在教学同一内容时,要体现训练的梯度。句子的教学,既要关注学生年段的特点,选择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内容开展教学,又要有全局意识。比如比喻句的教学,很多教师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在教,可是要求几乎一样,这是一种无效的教学。正确的做法是:对在不同的学段中经常出现的常用句式,根据学生学习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体现梯度性,螺旋上升。第一学段:学习简单的比喻句,本体、喻体齐全,比喻词一般为“像”“好比”等。初步了解简单的比喻句,能读懂比喻句中的“把什么比作什么”;第二学段:与低年级出现的比喻句相比,在内容上更丰富些,表达效果更生动形象。了解比喻句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并能将比喻句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第三学段:学习复杂比喻句,暗喻、借喻;不同的比喻词;同一句比喻句中不同喻体等。并且能鉴赏比喻句的恰当和精妙。只有深入了解学生不同年段的学习要求,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句子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篇9

一、以“读”为核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读”的核心是朗读。教师应倡导学生在初读时读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脉络层次,捕捉文章的中心,对全文有个整体的了解;精读时要流利,对重要语句进行思考;披文入情,弄清段与段、层与层之间的关系,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句,体会作者的意图,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读出情感,体会字、词、句、段、篇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词造句,谋篇布局。对学生而言,阅读有助于他们了解文章的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说明了这个道理。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以“读”为核心,由读生疑,由读求悟,由读生趣,由读生情。可见,“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它包含“文”和“道”,由文入道,这是必经之路。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如果轻视朗读,就感悟不出其意境。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能从中体会对比、排比、比喻等写作方法,了解桂林山奇、秀、险和漓江水静、清、绿的特点。所以,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以“说”为动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说”是在“读”的基础上进行的,是“读”的向导。在教学中,我充分运用了电教设备,不断改革课堂结构,形成“感知—理解—深化—运用”的教学模式。首先是感知,让学生说出大意。如二年级下册的《葡萄沟》,我通过录像,让学生对故事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并让学生说出文中的大意。其次是重点理解。我把文中的图制成幻灯片,分段演示,逐段详说,紧紧抓住姑娘们采葡萄的画面,让学生想象姑娘们在回家路上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通过一系列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教学上,“说”的要求是说主要内容和疑难点;“说”的目的是说要害,引起学生的联想,使学生积极思考,触类旁通;“说”的内容是与课文紧密结合,不添枝加叶,不哗众取宠;“说”的层次是力求清楚,重点突出;“说”的语句力求通顺易懂,准确生动。课堂上,“说”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可使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还可以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三、以“想”启迪,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光靠读和说,还不足以理解知识的内涵和写作要求。如二年级下册的《找春天》,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反复朗读,说出文中的主要内容,还要引导学生想象,悟出作者热爱春天,热爱祖国的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中,让学生在读和说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才能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智力得到开发。

四、以“练”为主体,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篇10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当前小学语文低年级写话教学存在以下问题:学生对写话兴趣不高,缺乏正确的写话动机;写话质量较低,具体表现为语言不通顺、错别字与标点错误较多、写话内容机械单一等,究其原因,除了与学生自身储备不足导致他们倾吐困难外,还与教师的指导方式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我们必须积极对写话教学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通过采取合理指导方法与措施来改变当前低年级写话教学高付出、低成效的现状,力图促进写话教学的长远进步与发展。

一、激发学生写话兴趣,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由写话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一二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由此可见,激发学生对写话的兴趣是我们进行写话教学的首要任务。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如果我们不能激发他们对写话的兴趣,那么写话教学的后续活动就难以有效、顺利展开。所以,在写话教学中,我们要做到以学生的兴趣为切入点,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让学生自由写话,由此体验写话带来的乐趣。

二、加强写话训练,丰富写话指导方式与方法

指导学生写话,我们要注意运用多样化的写话教学方式,让学生感觉写话并非机械单调、乏味无趣的,而是始终对写话持有新鲜、好奇的心态。另外,在写话指导方式的运用中,我们要注意循序渐进地展开,让学生在多样化的写话指导方式与方法中受到科学锻炼,从而把学生顺利带入写话的殿堂。

1.组词造句,连句成段

小学低年级注重对学生的识字教学,而且语文教材中安排了很多识字教学主题,在这些主题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要求学生用所学过的词造句,并将多个句子连起来组成一个段落,如此可以帮助学生对遣词造句的规律进行初步理解,并通过练习对各种句式进行了解与熟悉。如一年级下册中“语文园地一”需要学生认读的几个词语:春暖花开、春风拂面、万里无云、五颜六色、百花盛开、欢声笑语,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尝试用这些词语造句,并将所写出的句子连起来组成一个段落,以为学生了解遣词造句规律和熟悉不同句式打下基础。

2.看图写话

如今小学语文课本的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每篇课文都配以与教学内容相符的插图,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这些精美形象的插图对他们有着强烈吸引力,总能吸引他们的眼球,所以,我们就可将这些插图当做训练他们写话的素材,指导学生写出句子通顺、句意清楚的语句和段落。例如,《找春天》这篇课文,配了两幅形象生动的插图,第一张插图中,三个小朋友在田野中奔跑,其中一位小朋友停下脚步屈膝观察一朵盛开的鲜花;第二幅插图中,两位小朋友在河边草地上追逐嬉戏,空中有两只小鸟自由飞翔,远处还有一只放飞的风筝……根据这两幅插图,我们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对插图中环境、人物的观察,让学生尝试写一段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能太高,只要句意表达清楚、句子通顺即可。

3.仿写和续写

仿写,即让学生对已有文本材料的结构与句式进行模仿。低年级学生缺乏独立的观察思维和学习自觉性,而且他们本身有善于模仿的性格特点,通过给学生提供范本让学生进行模仿练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写作的难度,培养学生写话的自信心。续写,指的是学生通过发挥自身想象力对课文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对某篇课文进行续写,一方面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还能锻炼学生遣词造句和书面表达能力。例如,以《坐井观天》这篇课文为例,课文结尾部分是小鸟要求青蛙跳出井口看一看,我们就可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续写,续写内容包括:青蛙跳出井口了吗?如果没有跳出井口,它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结局是什么?如果跳出了井口,它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这样,通过要求学生续写课文,既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也能促使学生的遣词造句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获得发展。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师,我们要尝试探索和寻求切之可行的教学策略,有针对性地对学生的写话展开训练与指导,使学生适应写话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写话能力,为学生日后迈好写作这一步奠定扎实的基础。

篇11

语文姓“语”,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要通过语言才能够得以实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首先要以诵读积累范文语言为前提,特别强调熟读、背诵。通过熟读、背诵,学生既进行了字、词、句、篇等语言表达形式方面的积累,又进行了文章所包含的思想内容的积累。人教版五年级(上)《慈母情深》中有这样的句子:“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这一段是文本最能打动人的地方,作者用呼告的方法,将内心深处的那种惊讶、心痛、懊悔呼喊了出来,通过母亲的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了一个辛苦的、衰老的、拼命挣钱的母亲形象。

然而,仅仅让学生读完此段“感动”是远远不够的,在这里,我的教学思路是“理解内容——体验表达——情感升华”。先是理解这段文字所承载的语言信息,它诉说了什么。然后推敲它是怎样表达的,倒装、呼告,这样的表达方式与常规写法有什么不一样,再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在学生理解了内容、体验了表达之后,教师引读,师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得到升华,课堂教学就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此时,学生体会到了运用语言文字来表情达意的重要性,也真正意识到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真正含义。

二、在发现中“言意兼得”

“内容人人得见,含义只给有心人得知,形式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秘密。”(歌德)语言形式秘密的发现和破解是阅读教学的重心所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以熟悉范文语言形式为基础,关注文本的用词造句、语言风格;要重视词语的教学,体会用词的精当,丰富词汇的积累;要熟悉和掌握各类常用的句式和修辞手法;要注意文章是怎样前后照应,怎样开头结尾,怎样谋篇布局……

1.巧用对比,读写结合。特级教师薄俊生在教学《滴水穿石的启示》时,让学生读读比比陈述句和反问句表达上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如果我们也能像水滴那样,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通过将句中词语“目标专一”与“三心二意”,“持之以恒”与“半途而废”作对比,让学生从正反两方面体会课文所揭示的深刻道理,并适时进行学法指导:作者用不同语言,从不同角度表达同一意思,以后同学们写作时可以学习这种写作方式。如此教学,既让学生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也让学生揣摩了课文的语言特色。

2.抓关键词,习得语言。语文课不能仅是“教课文”,更应该引导学生用课文来“学语文”。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有意发掘有生命力的字词,设计有意思的活动,揣摩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的。词汇丰富了,情感也就丰富了,语文素养这座“冰山模型”的底座也就坚实了。教学《第八次》,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场景:“讲‘蜘蛛结网’这个故事时,你觉得哪些词语特别重要,是不能丢掉的?”让学生体验语言,这既是在理解语言,同时又是在选择、运用语言。对“丝断了,网破了”和“结了断,断了结”这组词语,采用了变序、比较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这四个“了”很重要,认识到“语言具有规律性”的观念,也真正理解了“第八次”的内涵。

3.关注谋篇,适时点拨。要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感悟语言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比如,《水》这篇课文,作者是以“有水之乐”来反衬“缺水之苦”构思谋篇的。其实,作者身处一个极度缺水之地,饱尝了“缺水之苦”。然而,在文中,作者却不惜笔墨地描写了雨中洗澡之乐和一勺水为四兄弟解暑纳凉之乐,并且两次写到了母亲的“笑”。作者这样谋篇布局就是为了表达这样的写作意图:“不仅是教育人们爱惜水资源,更是告诉人们无论在什么环境下都要乐观、向上。”(马朝虎)可见,作者内心的这种情思,就用这样的言语形式,用这样的布局谋篇,充分地表达出来了。教学中,如果能有意识地关注这个特点,适时地启发、点拨,就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在触摸语言、整体感悟的过程中,发现文章表达上的奥秘。

三、在陌生处“言意兼得”

“陌生”就是生疏、不熟悉,就文本语言而言,就是指对学生来说从未见过、从未听过、从未读过、充满着某种新鲜新奇感的语言文字。它们或是在语言呈现方式上很独特,是一种全新的语言排列组合,没见过;或是在诵读中谙音韵律上很独特,抑扬顿挫合辙押韵,没听过;或是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很独特,炼字炼句段式精巧,没想到。文本中“陌生化”的语言现象,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一次难得的言语“际遇”,珍视这些文本的“陌生之所”,就能给予学生“言意”两方面的熏陶。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的第3自然段:“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这段话的教学价值,不仅仅在于文本内容的解读,也就是说教学不应该止于解读木兰的从军过程和人物形象上。“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这4个短句中所蕴含着的陌生化的“语文味道”——每句3个字,每句开头是一个动词,读起来极有节奏感。这些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充满了新鲜感,陌生化的语言现象,会激发起他们阅读探究的兴趣。

四、在点评中“言意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