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科学探索

科学探索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3: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科学探索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学探索

篇1

今年的暑假我很开心,因为老师送给我一本书,它的名字叫[[科学探索世界百科全书]]这是一本知识丰富和充满无限趣味的书;这是一本奇妙和充满幻想的书;这是一本让人深受启迪和受益终身的书。它可真让我爱不释手啊!里面每一个精彩的故事都深深吸引了我……当我读完完美的造物结构——足球烯。它让我明白了石墨里面石墨晶体:晶体中每4个碳原子形成共价单键,并排列成六角平面的网状结构。金钢石里面的金钢石分子结构:金刚石不仅硬度大,熔点高并且不导电。

可最让我感到神奇的是——能量超强的碳元素,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含量虽然不足1%,但有它的化合物却以其他元素构成的化合物的总量还多,碳元素依靠这种特性构成了很长的分子链,甚至生物的有机体也是从这种碳化合物为主体。

我没读这本书前我对这些知识一无所知,但是我读了以后让我明白了为什么别人说书是海洋了,我说的这些只是这本书中的万分之一哦,暑假在家休息的你不防也买一本回家看看,我相信一定会让你受益非浅的。

江苏苏州昆山市陆家中心小学四年级:沈丁怡

篇2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提高科学教育要“以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体会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转变教学观念,以新课程的理念指导和改进我们的教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探究学习机会,使他们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真正体验到科学学习的乐趣,自主地获取知识,增长能力,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呢?现将几种做法介绍如下,以供商榷。

一、设法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心理学研究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呢!首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吸引学习的注意力、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如一位教师在教《做一杯饮料》一课时,先用多媒体显示日常生活中琳琅满目的饮料制品,这就很容易激起学生对各种饮料美好味道的品味,然后老师拿出一杯饮料,让学生猜想它的味道、然后让学生尝一尝:同学们齐声说:“味道好极了”老师抓住这一时机,适时引导:这么好的饮料是由什么来做的呢?你能否也能做出你喜欢的饮料来?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踊跃发言。老师拿出制作饮料的材料,让同学们自由选择材料,这时,学生的心情早已按捺不住了。有了积极性,探究也就会有效果了。

二、创造条件,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探究的机会

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是一个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以示范、讲解、演示为主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合作探究的机会,老师可以参与,让学生亲历某些科学探究活动,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体验、感悟,并最终内化,这样才能达到既学会知识和技能,又培养智能、情感态度价值观,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如教学《天气与生活》一单元的时候,教师提出一个大的问题:天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问题提出后,学生人人动手,相互协作,共同展示,资源共享。这个问题虽然一个学生也可以准备,但不全面,只有学生合作在一起,才可以获得更多更广的认识。这样课下的准备工作做得充分,课上各组同学再分工协作:有的负责搜索图片,有的负责搜集文字资料,有的负责展示、讲解,这样人人有事做、人人积极参与就近会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成长

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往往觉得科学的探究是枯燥的、冷冰冰的,看不到乐趣。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不少科学家都认为科学探究是一个充满情趣与快乐的过程。我们的科学教育要注重引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包括美感的快乐、成功的快乐、思维的快乐。还要抓住学生成功的点点滴滴小事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指导性评价,让学生树立探究科学的自信心。

如教师在教学《做一杯饮料》时,老师准备好了这些材料:纯奶、白糖、冰糖、咖啡、果汁、小苏打、柠檬酸等,学生设计好了配方,领取了自己要制作饮料的材料之后,同学们就动手做饮料,可是问题出现了,冰糖放到水里很长时间不能溶解,耽误了制作饮料的时间,这位教师适时提出:怎么办?有无更好的办法?一下子调动了学生探索的兴致:同学们思维动、手也动、嘴也动。根据经验,猜测、实验,学生很快就找到了答案:碾碎溶解快、搅拌溶解快、加热溶解快等。特别是同学们按照各自的配方制造出饮料之后,同学们品尝胜利果实时,就更不用提了,同学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同学们的探索就更深更广了,根据各组学生制作的饮料味道,让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如要饮料变得更酸一些怎么办?更甜一些怎么办?等。我们可以放到课外来探究,好吗?这样,探究问题的空间就由课内转向了课外拓展了研究空间。

四、注重证据的收集,为科学探究打好基础

篇3

周末到了,儿子皓皓缠着我要出去玩,他大声叫着:“我们去科技馆吧,上次幼儿园老师带我们去了,很好玩喔。”我心中将信将疑,科技馆能适合这么小的孩子吗?可又拗不过他,还是去看看吧。

购票时,才发现科技馆分不同的场馆,其中就有专门向幼儿开放的c馆。走进馆门,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模型人脸,脸上最夸张的就是一张大大的嘴巴,嘴巴就是一个通道,一只手,指向其中.儿子迫不及待地脱下鞋子钻了进去,兴奋地对我说:”妈妈,我要开始人体旅行了,你到前面等我。”

开始人体旅行

转过这面墙,进入了人体器官的世界。这里有充满粉蓝肺泡的肺,被红蓝血管附着的心脏:表面布满皱襞像千大口袋似的胃………,皓皓从胃的小门中走出来,问道:“妈妈,这是什么?”我说:”这就是胃,我们吃进的食物,经过口腔,食道,就进入胃,在这里进行消化。”皓皓又指着旁边地上迂曲盘绕的小管道问到:“这是什么?”“小肠,食物离开胃以后,就经由十二指肠来到这里,食物中的营养主要是在这里消化吸收的,此后就到大肠,食物残渣由排出体外。”听完我的讲解,皓皓开始在各个器官中奔跑穿梭,其中还有不少海洋球,皓皓和别的小朋友一起搬运,投掷,玩得不亦乐乎。

从直肠的滑梯滑下,结束了快乐的人体旅行,眼前是一扇由植物和花卉组成的色彩斑斓的王国之门。

走进森林王国

皓皓欢跳着走近大门,站在门楣上的大鹦鹉开口了:“小朋友好,小朋友好,欢迎来到森林王国。”皓皓好奇地看着鹦鹉,退出去,再前进,鹦鹉再致欢迎辞,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奸几趟。

走过小桥,左边卧着一匹小斑马,皓皓骑上去,假装策马扬鞭.再前行就进入热带雨林了,有吸花蜜的蜂鸟,大榕树上藏着红眼雨蛙和变色龙,小溪上还浮着大大的莲叶,皓皓跳上去,学着青蛙的样子在上面蹦跳。

一回身,皓皓看见了一只袋鼠妈妈,它张开大大的育儿袋正等着小朋友呢,皓皓便钻进去扮演袋鼠宝宝的角色。

消防演习终告败

“妈妈,我要滋水。”话音未落,人已跑到灭火游戏前,皓皓手执水枪准备就绪了。我们面前有一个大大的屏幕,荧屏上的小朋友说:“着火了,快用水灭火。”画面中的蜡烛倒了,火着了起来.皓皓双手控制水枪的方向,两个大拇指按住出水钮,水柱对着荧幕上的火焰喷射而出。水枪太重,一会儿皓皓就端不住了,水柱越射越高,火也越着越大,“这火是灭不了啦,快跑吧!”无奈,水枪灭火演习,以失败告终。

上到三楼,还有很多吸引人的游戏,足球射门,攀岩、手工小制作等,最吸引皓皓的还是泡泡世界。时钟已经指向了中年12点,但皓皓还没有玩够,我们约好下周再来。

上海篇――互动儿童探索馆

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会带女儿出去玩。前些日子,听朋友绘声绘色地说起带孩子去探索馆的经历,让我不由地心动,决定在这个周末,带女儿也去互动儿童探索馆“探索”一回。

迷你小世界

女儿平时在家里最喜欢“过家家”的游戏,看到探索馆里的小超市。小医院,小邮局,厨房间,她就开心极了。小医院有人体模型.骨骼模型,听诊器等模拟医疗器具;小邮局里有信箱、邮戳、写信的柜台,还有供孩子们参考的信封样板……这里完全就是一个虚拟的小世界。

女儿一会儿换上了医生的自大褂,给其他小朋友看病,嘴里还念叨:“你哪里不舒服啊,我来帮你听听看。”说着,还有模有样地拿出听诊器在“病人”身上移来移去;一会儿她又冲进家庭厨房做起小食客,并且,对还在灶台上忙碌的“大厨”指手画脚起来。

科学的乐趣

不到1个小时,女儿开始对这些“扮演”稍有厌倦了,超市收银员也做过了,小邮差也当了,她开始关注起那些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科学。自然区,那里的小朋友稍少一些,但都玩得很认真。

女儿最先感兴趣的就是影子洞――在一块黑色的幔布后面,有一个可以留影的小屋.开始的时候,女儿缩在旁边,隐约看到里面黑平平的,不敢进去,后来听到里面小朋友的声音才壮起胆来拉我一起进去。在这个暗暗的洞室里,有一面弧形墙.它的表面似乎贴有特殊的光感材料,女儿靠墙站好,摆好姿势,我就在旁边按一下灯光开关,咔哒,灯亮了一下就熄了,墙壁上却清晰地留下了女儿的“倩影”。女儿这时才来了劲头,欢喜得不得了。

“神奇泡泡”、“运动的球”、“瓶中龙卷风”……看似一个个不起眼的科学区,没想到竟能给孩子带来那么多乐趣。

篇4

终于盼到了周末,爸爸、妈妈这回总算有时间,可以带我到科技馆去参观了,我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

武汉科技馆内的展览内容,一共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航天知识展,观看了我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以及通信卫星、东风Ⅱ型导弹、系列火箭、飞行舱等,妈妈分别给我介绍了它们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原理。

接着,我们参观的是声、光、电磁展,从一楼至三楼的展厅里,摆放着49个实验装置。每个实验设备,都标着它的操作方法和运用原理。各式各样的科学实验装置,显示出科学的奥妙无穷,真是又稀奇、又有趣,我觉得最好玩的要算是“魔灯”了,在小桌上放着一个管好光滑透明的玻璃圆球,里面有一些像线条一样色彩斑斓的光线,当我用手触摸圆球时,其中一部分光线像施魔法一样,集中到我的手心上来,这是辉光发电的一种表现形式。玻璃球体内充有两种以上稀薄的惰性气体,在高压电场的激发下,惰性气体便会发出光来。由于高压电场对大地的电容基本是均匀的,当人体靠近时,改变了电容的分配,也就改变了电场的分布,于是发光的方向也改变了。五光十色的霓虹灯就是利用辉光放电原理制造的。

最后,参观的是《院士科技影视厅》,这里介绍了我们武汉地区4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情况,我被老一辈科学家“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和先进事迹深深感动,我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也要向他们一样。

篇5

再一次欣赏那彩虹,依旧是那样美。突然我的脑海闯入了一个问题:彩虹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望了望彩虹,它时隐时现,似乎在鼓励我去追寻这个问题的答案。好!我一定要把这个问题差得水落石出!我立下决心。

篇6

二、Seminar教学准备

第一节课,教师应向学生做一个正式的Seminar报告,内容可以为一个研究方向或是一个综述,让学生对Seminar教学有一个初始的理解认识。教师还应向学生提供一份详细的Seminar课程计划,包括教学内容、备选题目、每节课主持人和报告人安排、成绩考评标准以及关于各个题目的阅读文献。Seminar教学的精华在于报告人与听者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所以充分的准备是Seminar教学的基础。每次Seminar之前,指定的报告人根据Seminar的内容拟定好主题,一般在2~3周前将主题、参考文献和要讨论的内容公布。根据生物实验的特点,Seminar主题可以是能够解决现存问题的新技术,也可以是阅读文献中感兴趣的综述或是学科最新进展的文献报道等。学生需要将内容做成Powerpoint讲演稿形式,交给教师,教师对其进行修改,力求内容准确,讨论深入。教师要严格做好审查工作,主要注重:(1)基础知识的整合和准确;(2)文献的深入整理、精要概括和问题的提出。

三、Seminar教学过程

Seminar是小班教学,课堂上学生人数不超过30人,Seminar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每次安排两个学生进行报告。在Seminar上,学生按照之前的选题,论述某个研究论文,从研究的构思、实验设计、实验实施等方面进行介绍并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和学生们在报告人介绍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对这个课题的理解,提出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倾听、参与讨论外,还要引导发言,控制讨论节奏,力争让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最后,由教师对课堂内容做出总结和引申。为增加学生对每次Seminar内容的理解,增强学生参与Seminar的讨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每次Seminar针对专题都要准备两个问题,在报告结束后将问题提出,公开讨论。作为一种互动的教学模式,Seminar教学重在自由讨论和参与,充分调动每个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热情,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使学生知识结构得到扩充、主动思维得到锻炼[5]。在课程结束后,每个参与者应该填写提交总结表格,表格内容包括专题讨论内容、专题涉及到的生物学知识、个人针对这方面知识提出的问题、学到的知识。通过对一个专题的系统性、条理性地分析说明,得到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深入掌握一个知识点,达到教学要求。

四、Seminar教学成绩评定

Seminar教学成绩的评定打破通常的以考试作为考查学生成绩的手段,把学生成绩的评定落实到报告内容、报告表现、书面报告和出勤率四部分。报告内容和报告表现可以由每一个参与者在每堂课要提交的表格中给予评价,并站在听众的角度给予中肯的意见,充分体现Seminar教学中学生和教师平等。书面报告所涉及的分值比重应较大,是学生成绩评定的一个最主要方面,学生在期末上交的书面报告应该有对自己报告专题的深入的理解和思考,注重个人观点的表达。出勤率是根据学生出勤和参与讨论的积极程度两方面构成,由教师评定。

篇7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科学教育的新探索”,大会的报告从科学教育的现状分析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展开。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以其所承担的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学习与课程的关系研究”为基础,通过一个在我国5所城市开展的调查研究,揭示了究竟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学生的数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教授为大家奉上了一场关于中国青少年创造性想象发展研究的主旨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创造性想象力的4个维度:丰富性、灵活性、新颖性和深刻性,并介绍了开发的测量工具及评分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受学校教育环境等不同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创造想象的发展和创造性想象呈不同水平。

来自美国史密森尼学会(sI)的政策与分析总监Carole Neves博士,以“跨学科融合”为报告主题,介绍了综合利用历史、艺术、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Neves博士给出了一些推进跨学科融合开展科学教育的建议:加强教师培训,在学校建立跨学科中心,使艺术作品和科学课堂相互结合,进行课程改革,提供有趣的研究机会,进行团队协作,拓展跨学科研究并揭示其内在联系。

英特尔公司全球K-12课程与教学内容经理Anne Batey女士分享了她对于科学教育发展大趋势的思考和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宝贵经验;介绍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更加强调将工程的概念和实践引入科学课堂,侧重于连接科学与工程的少数重要概念,以及开发和科学素养与工程设计相关的实践等发展趋势;强调了让学生学会提问,在学习中注重团队合作等重要的教学核心。

美国探究促进者公司主席Russ FisherIves先生用他生动风趣的演讲方式让参会代表体验了教师如何带领学生有效地开展科学探究。他通过一个20分钟的现场拼图活动,让教师们重新审视了那些看似枯燥难懂的探究式教学的理论。这场充满感染力和互动活动的报告,拉近了听众与演讲者之间的距离,也留给了听众足够的空间思考和回顾在报告中亲历的那些探究技能:问题——可检验的;调查——数据采集;关联——相关性;讨论——公开;反思——自我改进。

最后,现任东亚科学教育协会主席,来自台湾的连启瑞教授介绍了美国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框架的主要内容:科学与工程实践、跨领域的科学概念和各领域内的主要科学概念。他宏观探讨了科学教育未来的发展动向,特别是对于亚洲国家的影响。

分论坛讨论

在分论坛的讨论中,参会的科技教师从各自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很多在实施科学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实践经验。这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让科学教育的思想火花在这里得以绽放。

专题论坛一:科学教育的内容

“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一个非常复杂、宏大的领域,探讨这个问题时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与会者围绕教育内容的不同层面,将话题逐步深入、拓展,重点探讨了:①“科学与技术及其相互关系”这一科学教育内容的本源问题;②科学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需要系统地思考,而非简单做加减法,需要依靠科学的实证研究证据;③科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需要平衡好应试与素养培育之间的博弈,走出自己的创新道路;④科学课程如何设计开发实施培训,如何有机地构成一个链锁。最后与会代表们达成了一些共识:强调科学教育资源整合的重要性,在教学中应将科学与技术、与人文学科相融合,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以扎实充分的科研为基础,提高科学课程的质量。

专题论坛二:科学教育内容与实践

“科学教育内容与实践”专题的发言有一个共性,都是以具体案例为基础进行的。讨论别强调了科学探究要特别关注真实性。没有真实性,学习的概念和知识就是没有情境化的、孤立的、惰性的知识。与会者针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如何有效展开探究项目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并达成了几点共识:①科学教育要关注过程,不仅要在意学生是否完成了任务和作品,还要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②科学教育中探究方法的实践与步骤非常重要,要增强参与度,体验做中学。这是一条从实践发现的规律。③引导学生学会科学管理,要加强时间、空间、经费、人力、情绪等5个方面的管理,要提出指导青少年学会科学管理的具体方法和思路。④开展科学教育实践在探究中要有提升,对深层次大问题有启发有思考。这样就能将科学教育引向深入,始于技术,而不限于技术;始于科学,深入思想的启发教育与养成。⑤科学教育要跨学科,还问题以真实的本原,还探究以真实,开展面向全体的科学教育。

专题论坛三:科学教育中学习效果的评测及运用

篇8

探究活动可以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一个好的平台,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可以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转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多与学生进行互动,精心选择探究问题,为学生创造条件,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一、数学探究活动的目的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可知:许多教师并不清楚开展探究活动的目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有时候是比较急功近利的,他们为了节约时间并不会给学生们探究的机会,而是包办、代替。有些教师即使让学生进行探究,也只重视他们探究的结果,并不在意学生探究的过程。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数学探究活动是一种复杂的学习活动,数学探究活动主要是对某些数学现象以及结论等进行探究,让学生在理解、掌握数学知识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猜想、推理能力。学生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积累有效的学习策略,还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目标一定要明确,没有明确的目标就不会有好的效果。

二、数学探究问题的选择

我们对探究问题的选择直接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效果。我们在对探究问题进行选择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考虑,不仅要保证难度适中,并且探究活动所需时间的长短也要适中,太难或者太简单的问题都不适合作为探究问题,对于那些程序性知识以及在经验世界很难找到背景的事实都不适合作为探究性问题,探究性问题需要满足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1.从基础性来看教材中涉及的一些法则、公式以及公理定理等都可以作为探究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性活动可以让初学者了解这些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也经历发现的过程,体验一下创造的快乐。

2.从多样性的角度来看对于一题多法的数学问题非常适合作为探究问题

如果同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我们就需要从不同的方向、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手段去对问题进行求解,这样一来,我们就不能把思路仅仅局限于书本或者是教师的讲解,而是要推陈出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探究性活动的作用

1.借助探究,激发兴趣

在每个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我们要想办法把它激发出来,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我们假设一张纸的厚度是0.09 mm,那么,教师可以让学生计算自己的身高是纸的厚度的多少倍。如果我们把纸对折4次,纸的厚度变成多少。假设纸可以无限次地对折,那么,我们要对折多少次才能使纸的厚度超过我们的身高呢?前两个题目都是比较容易解决的,而对于第三个题目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答案,

并且学生对自己的答案也不是很有信心,这样一来学生的探究

欲望就被激发出来了,学生会使用不同的方法对问题进行求解。

教师可以用题目2去引导学生,让学生从中受到启发,寻求到正确计算的方法。

2.体验探究,提升知识

探究性活动是在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的一种延伸,许多探究性活动都符合四项原则,分别是基础性、多样性、层次性和开放性。学生在探究性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熟悉的探究方法,比如,类比探究、实验探究、归纳探究等,从而实现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比如,在对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进行求解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各个不等式的解的公共部分的时候,会有几种不同的情况。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不等式组的解法,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借助数轴进行独立思考,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对知识进行整理和总结,深化自己的认识。

3.利用探究,突破难点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点,在这个时候借助探究手段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比如,我们要用小立方块搭一个几何体,几何体的主视图和俯视图都已经给出,那么,这样搭出的几何体是唯一的吗?最少需要多少个小立方体呢?针对这个题目,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合作,尝试去搭建几何体,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在得到多个结果的基础上,看看哪种方案需要的小立方体最少,哪种方案需要的小立方体最多。

4.利用探究,渗透方法

探究性活动不仅仅重视学生的知识和技能,也重视学生整个探究的过程使用的方法等等。比如,我们任意做一个梯形ABCD,然后把梯形两腰的中点E,F连接起来,EF就是这个梯形的中位线,分别测量梯形的中位线以及梯形两底的长度,看看有什么关系,提出自己的猜想,然后我们可以再另外画一个梯形,做出它的中位线,看看猜想是否依然成立。如果猜想得以证明,我们可以试试能不能用这个猜想把梯形的面积公式进行简化。

总之,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单单靠教师的讲解是不够的,还需要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所以,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摸索,在此基础上学生也可以进行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篇9

在科学区中新投放了游戏材料,用乒乓球剪成两半齿轮形的,就是莲花转转转。孩子对这个小玩意很感兴趣。有个孩子进入了科学区,他发现了这个材料,左看看,右看看。说着:“咦?这是什么?”他开始摆弄着,先是用手指碰了碰,小莲花动了动。他说:“老师,这个是不倒翁吗?”我说:“不是。”他接着说:“那这是什么呢?”他继续摆弄着。我告诉他这个叫做“莲花转转转”说到了名字,他马上好像明白了什么:“哦,就是要转起来的,对吧?”我说:“是的,那你想个办法让他转起来呢?”他最先想到的是用他的手指让莲花转起来,也确实是转了几圈。他很高兴说:“看,这样就能转起来了。”他很得意。

指导策略:参与其中,和谐交流,共同探索

新《纲要》中提到:教师要让幼儿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老师在幼儿的科学探索活动中可以作为观察者,也可以成为参与者,如果和幼儿处于相同的位置就能进入他们的世界,体验和他们相同的感受。在上例中,我先作为一名观察者,通过孩子的提问,我慢慢进入到他的探索过程中,通过和谐积极的话语鼓励孩子去自主探索。可以发现孩子很享受这个过程,有疑问,但没有马上知道答案,从老师的话语中又捕捉到信息,结合自己的观察及经验发现其中奥秘。开始了科学探索之旅。

实例二:糖果的旅行

糖果去了哪里呢?这是孩子们的疑问。在材料的准备中我提供一些白糖,小杯子和吸管。首先向孩子们提出要求,我们要将白糖放进放有水的杯子里,请他们猜一猜会发生什么事情。有的说:“会黏在一起。”有的说:“会变颜色。”有的说:“没有了。”猜测之后,开始动手操作。将白糖放入水中,有个孩子说:“我看见白糖在动。”有的孩子说:“好像白糖变少了。”我说:“用吸管放进杯子里捣一捣,看看有什么变化。”不一会儿,有个孩子惊奇的说:“老师,我的白糖没有了。”接着其他孩子也都发现了。我马上提出下一个问题:“那白糖哪里去了?”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孩子说:“是不是到水里去了?”又有个孩子附和说:“到水里去了”。我说:“我们可以说白糖融化了。”

指导策略:源于生活,适当猜测,直观感受

新《纲要》强调:“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所谓探索,要探索什么呢?孩子们好奇什么我们探索什么,因此,探索的内容要与孩子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上例中,我选择的内容是糖,是日常最常见的物品,孩子们在生活中的糖有多种形式,有的看得见,有的看不见却尝得出。孩子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这是甜?糖到哪里去了?”带着这些疑问,开始进行探索。在这过程中,我让孩子们进行猜测,来激发他们探索的欲望,并让他们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再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受整个过程,这就是探索的过程。在最终结果出来后,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直接去感受,看一看,尝一尝,直接可以让他们找到答案。科学探索之旅让幼儿体验了成功后的满足感。

实例三:颜色变变变

在班里我进行了颜色变变变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孩子知道了两种颜色相混会变颜色,并且动手完成了变色游戏。最后,我给他们设置了延伸的环节,红色和黄色相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并且答应他们今天有时间和他们来进行红色黄色的实验。

下午一个孩子说:“老师,你不是说要让我们做小红和小黄的实验吗?”可见孩子的兴趣浓厚,我拿出了早上实验的瓶子,每个孩子拿一个来到了盥洗室,灌上了一点水,用颜料在盖子上轻轻一点,孩子们恍然大悟知道了瓶子里水会变色原因。由于材料准备需要比较久的时间,因此,我将实验方式变为两两合作完成红色、黄色相混的实验。不一会儿,就听到了这样的声音:“原来小红和小黄放在一起会变成橙色哦!”看见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我心中也非常的满足。

指导策略:趣味延伸,满足欲望,体验快乐

篇10

研讨会上,有关专家介绍了海南生态建设的政策背景、现状及前景。目前,海南的1345万亩生态公益林得到严格保护,造林绿化度增强,森林覆盖率逐年增加,已达到61.9%。林业部门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2个,约占全省陆地总面积的7%,并形成以中部天然林、沿海红树林、珊瑚礁为主体的较完善的自然保护体系。海南生态建设已取得了瞩目的成绩,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领先。

篇11

载人航天工程是美国最令人骄傲和兴奋的科技成果和实力体现,每一年都有值得纪念的周年庆典。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40多年的颠峰期后,美国载人航天工程似乎开始滑向低谷,甚至到了借用俄罗斯火箭升空的地步。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崛起,美国人重新找到了新的竞争对手。12月底,中国公布了最新的太空活动五年计划,其中包括空间实验室计划以及2020年登月计划。在全球舞台上,载人航天与国家地位和荣誉密切相关。2012年,就看谁将在这一领域率先取得重大突破。

2. 火星科学实验室登陆

今年8月份,火星科学实验室即将登陆火星,人类通过遥控设备对火星探索的黄金时期仍将继续。在过去十年中,“火星奥德赛”号、“火星漫游者”号、“火星勘测轨道器”、“凤凰”号火星车等一系列探测器令火星应接不暇。这一系列的火星任务表明了美国宇航局对太空遥控探索的实力。此前的火星探索任务已经证明火星上曾经存在水的事实并绘制了火星历史上的化学成分图。火星科学实验室探索的重点将是盖尔陨石坑,该陨石坑中含有粘土和硫酸盐矿物质,这些似乎表明火星曾经潮湿的过去。乐观地讲,火星科学实验室希望能够挖掘出一些有机分子。本图所示为2011年11月26日美国宇航局火星科学实验室发射时场景。

3. 探测南极冰下湖泊

在过去数年间,许多国际科考队曾经致力于钻探南极数千米冰层下的远古湖泊。一支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俄罗斯科考队在经历了20多年的钻探,最终钻透冰层抵达沃斯托克湖的水面。同时,其他科考队也在其他湖泊上方努力着,如英国和美国正在分别致力于钻透伊尔斯沃斯湖和维兰斯湖。本图所示为南极沃斯托克湖的位置。

4. 全新深海潜艇下潜6 500米

“阿尔文”号深海潜艇剖面图。自1964年起,许多重大深海科学发现都是由“阿尔文”号深海潜艇取得的。“阿尔文”号深海潜艇好像是一个可爱的钛球体,可以将科学家们带到海面以下数英里深的海底实施科考。“阿尔文”号曾经在北大西洋中发现“泰坦尼克”号,在加拉帕戈斯附近发现海底热液出口。不过,在经历了40多年深海探索后,“阿尔文”号早该升级了。在过去14个月中,“阿尔文”号上的工程师和驾驶员们正在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家工厂内着力打造升级版的“阿尔文”号。届时,新“阿尔文”号将拥有全新的浮力泡沫和钛球体、更高级的相机系统以及更多的房间和更大的窗户。经过第二轮升级后,新“阿尔文”号将可以潜入到水面之下6 500米深的海底。

5. 研制合成生命

2010年,科学家克雷格-温特等人宣称,他们已经制造出首个“合成细菌细胞”。经过深入论证,人们发现这种合成细胞距离形成生命所必须的基本需求还差得很远。从无到有地制造一个活细胞,这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从原始汤到能够活动的微生物需要太多的步骤,但全球太多的研究团队仍在努力克服一道道障碍。1月份,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哈佛大学联合研究团队发现,简单的非生命反应能够产生膜状容器,这是在生命持续反应与外部杂乱秩序之间建立阻隔的先决条件。无论如何,2012年将继续看到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本图所示为温特研制的合成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