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重阳节教案

重阳节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3: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重阳节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重阳节教案

篇1

10月23日上午,教委组织全镇老同志到各学校参观,各中小学要将近几年学校的发展变化和特色项目展示出来,介绍出来。各校观摩活动设计不超过20分钟,要方便老同志的观摩,校长和引导员引导、介绍。全体离退休教师、各校校长、教委全体成员和特邀镇县领导参加观摩。

观摩顺序:中学8:00---中心小学8:25—中心园8:40—义和9:10—村位9:40—兴和10:10—新立10:40—厨都11:20

2、各校开展传统教育系列活动

A、营造过节氛围。

尊老敬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各校要利用班队会、宣传栏、广播站、手抄报、黑板报、展板等阵地和形式进行宣传教育。要发动同学们用笔记录了一段段精彩的话语,用照相机拍摄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画面。用自己的行动关爱身边的老人,让老人们能度过幸福、美满的晚年。

B、诗情画意话重阳。

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有着特殊的感情,诗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的诗词佳作。各校可通过背诗、诵诗、写诗、画诗、咏诗等活动形式庆祝重阳佳节。

C、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端午节,我们要吃粽子;中秋节,全家要团圆;那么,重阳节我们该干什么呢?各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开展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参与,引导学生走进书店、走进计算机室、走进老师的办公室、走进社区……广泛地开展阅读交流、调查分析、实践体验等综合实践活动,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把各自的思维引向深处。

二、指导思想

在举国上下欢庆祖国六十华诞的大喜日子里,又迎来了我国传统节日九•九重阳节(十月二十六日)。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良好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重阳节到来之前,开展为老干部送温暖、献爱心、办实事活动,让老同志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使老同志永远心系教育。

三、活动安排

1、10月11日下发活动方案。

2、各单位要制定《重阳节庆祝活动方案》,把庆祝活动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专人负责,切实抓好落实。活动方案电子文本10.20号发zmj6958@信箱。

3、10月23日上午7:40,参加观摩活动的全体人员在*中学综合楼前集合,8:00观摩活动准时开始,12:00统一就餐。

篇2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尊老爱老的品质。

3、提升学校形象,构建和谐社区。

二、活动主题

九九重阳节,敬老我先行

三、活动安排

1、宣传动员

在九月15日全校升旗仪式上,值州教师进行了“ ”的国旗下讲话。号召全校的师生尊老、敬老、为身边的老师做一件事情。

2、资料的收集

各班组织学生收集关于重阳节的相关资料。并在全班交流。

3、社会实践

篇3

 

 

重阳尊老创意活动方案一

一、活动主题

以“思亲敬老?友爱互助”为主题,大力普及重阳节节日民族文化,深挖节日思想内涵,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敬老爱老志愿服务活动和节日文化活动,积极营造温馨和谐、欢乐喜庆的节日氛围,传承中华情,凝聚中国心。

二、活动内容

1、开展一次以敬老、爱老为主题的道德教育。一、二年级利用班队活动课,三——六年级利用星期二的写字课召开一次主题班队会,出一期黑板报(主题:思亲敬老?友爱互助),对学生进行尊老敬老教育。

2、开展一次节日慰问活动。号召同学们利用周末,随父母亲一道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慰问邻近的空巢老人。组织少先队员到敬老院,为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开展文化娱乐活动,丰富老年人的节日生活。

三、活动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班要精心安排好主题活动,通过班级微信群和QQ群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让家长带着学生一道去看望慰问老人,激发广大学生尊老敬老的情感,培养学生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2、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班要及时将活动照片发送到德育处邮箱:--@QQ.com,主题班会教案交德育处存档备查(10月23日前)。通过新媒体及时宣传报道敬老爱老活动的情况,大力营造尊敬老人、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重阳尊老创意活动方案二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明白尊老爱幼的意义,增强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道德意识。

2.让学生懂得如何尊老爱幼,学会用行动来贯彻尊老爱幼这一传统美德。

二.活动重点:

1、认识到尊老爱幼的涵义

2、学会如何尊老爱幼

三.活动难点

1.让学生理解尊老爱幼的意义。

2.培养学生尊老爱幼意识,以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四.活动方法:

师生互动,小组讨论、交流相结合;观看视频;知识竞答游戏

五.活动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是和自己的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的?你们有弟弟妹妹吗?在我们身边是不是有很多的老人和小孩啊?特别是在我们的家里,在我们外出的路上,我们都能看到许多老人和小孩对不对,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老人家和孩子呢?今天我们班会的主题是《尊老爱幼的美德》。

(二)你说我说——尊老爱幼知多少

1、交流:身边尊老爱幼的例子

2、老师讲解:借助多媒体课件出示尊老爱幼的事例、相关图片与知识

(1)尊老爱幼的定义:尊老爱幼指的是尊敬长辈,爱护晚辈。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我们为有这样的传统感到自豪和骄傲。作为一个小学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美德。自古以来,有许许多多尊老爱幼的事例,如春风一样,感染着我们,打动我们纯洁幼小的心灵。因此我们也应该用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从点滴小事做起,在公交车上主动为老人让个座,遇到老人过马路主动搀扶老人,多去看望老人、陪陪老人,对老人多些文明礼貌,多些宽容体贴等等.让我们的老人感受到温暖、幸福,让我们的社会处处充满和谐,充满爱!

(2)欣赏公益广告--《帮妈妈洗脚》

尊老爱幼是我国优良的道德传统的精华,尊老爱幼是人类敬重自己的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儿童时代,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古往近来,多少个春夏,多少个秋冬,一代代人由小孩到老人,不管是处于盛唐还是当今社会,有一点却是共同的,那就是弘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下面请欣赏一则关于尊老的广告。

1)看广告《帮妈妈洗脚》。

2)同学们,看了广告之后,你想说什么呢?

3)小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一个尊老的好孩子。

活动总结: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小孩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作为学生,我们都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做到尊敬老人,爱护小孩,因此,让我们行动起来,做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学生、好孩子吧!

重阳尊老创意活动方案三

一、活动资料

大班主题活动:走进敬老院

二、设计思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经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充分利用社区的教育资源,引导幼儿适当参与社会生活。”九九重阳,秋高气爽,正是幼儿户外活动的大好时机,我们带领大班幼儿,步行到离我园较近的敬老院,看望那里的爷爷奶奶,和老人们一齐活动,既活跃心身又受到教育,还能提高绘画本事,促进幼儿健康成长。设计这一主题活动正是为了体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三、活动目标

1、经过走一走、看一看,使幼儿感受秋天的凉爽和大自然的美丽,产生愉悦的情绪和绘画的欲望。

2、指导幼儿现场作画,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绘画,培养创造思维本事。

3、培养幼儿尊敬老人,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品质。

4、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本事。

四、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糖果、彩笔、画纸、录音机、幼儿操磁带。

五、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活动资料及要求:

亲爱的小朋友们,你们明白此刻是什么季节吗对!此刻是秋天,今日是重阳节,是爷爷奶奶的节日,让我们带着秋天的祝福,一齐走进敬老院,去看看那里的爷爷奶奶,献上我们小小的礼物和真诚的祝福吧!我们将走出幼儿园,沿着宽阔的公路,迎着凉爽的秋风,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欢乐的歌,走进敬老院。今日的活动对每个小朋友都是一次考验,期望大家听从教师的指挥,相信你们个个都是最棒的!

(二)排队走进敬老院:

孩子们在三位教师的带领下,排着一字形队伍,唱着欢乐的歌,沿着公路走进敬老院。

(三)向爷爷奶奶问好:

请一名幼儿将一包糖果献给爷爷奶奶,所有的孩子齐声说:“祝爷爷奶奶节日欢乐,身体健康!”

(四)表演节目:

1、播放幼儿操乐曲,师幼一齐做幼儿操。

2、幼儿歌曲独唱。两名幼儿分别唱了一首歌。

(五)就地作画、献画:

1、师:孩子们!你们看,爷爷奶奶的院子里有很多的树木花草,有高大的楼房,宽敞的台阶,好漂亮呀!你们都是小画家,想把这美丽的景色画下来吗

2、将幼儿分成六个小组,围着台阶,准备画画。

3、分发彩笔和画纸,讲述绘画要求。

4、幼儿作画。教师们巡视指导,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作画。

5、献画。师:大家画得真好。有的画了树木花草和房子,有的画了一个大蛋糕,还有的画了红红的太阳。爷爷奶奶好想看看你们的画,此刻咱们把美丽的画献给敬爱的爷爷奶奶吧!别忘了祝爷爷奶奶节日欢乐,还要双手递给他们哟!

(六)沙地即兴作画:

1、师:孩子们,刚才你们把画献给了爷爷奶奶,他们夸你了吧你们做得真好!教师想奖励你们一次沙地作画的机会,你们的脚下有一层细细的沙,能够用小石子在沙上作画,大家喜欢吗能够想画什么就画什么,但要注意不要把沙子弄到眼睛里去了,注意安全卫生哟!

2、幼儿在沙地上用小石子作画,教师也参与其中,倾听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画,及时评价。

(七)合影道别:

1、幼儿集合,与爷爷奶奶合影留恋。

2、与爷爷奶奶道别后排队走回幼儿园。

(八)活动延伸:

师:小朋友们,在今日的活动中大家表现真棒!回家后别忘了向你的爷爷奶奶祝贺节日欢乐,请你们代教师向爷爷奶奶表示节日的祝贺!

重阳尊老创意活动方案四

一、设计意图

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重阳节又叫“老人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结合重阳节开展关于“尊老、敬老”为目的主题活动是非常必要的。

平时许多年轻父母整日忙于工作,把照顾和教育孩子的重要大事全权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老人们冒着寒风酷暑接送孩子;戴着老花镜为孩子抄作业;背的是孩子喜欢吃的食品、带的是孩子穿的衣服……”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着。而孩子们享受着老人们无限的关爱与呵护却一直熟视无睹。

因此我们特地选择了这个具有教育意义的时刻“9月9日重阳节”开展庆祝活动,让孩子们体验与老人间浓浓的亲情,并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长辈们的情感。能把享受“长辈的爱”的感情进行迁移,让孩子们去爱自己身边的每一位老人,帮助弱者,在生活中自然地走进感情的世界,体验幸福生活的喜悦。同时也让老人们为自己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感到欣慰与骄傲。

二、活动目标

1、知道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了解相关的重阳节知识。

2、激发幼儿对老人的崇敬,表达对老人的关爱。

3、培养孩子从小尊老敬老爱老的美德。

三、活动准备

1、幼儿通过搜集资料了解重阳节的相关知识。

2、选出十名幼儿列队欢迎入园老人。

3、在本班老师的指导下制作小礼品。

4、老人自备开口上衣和鞋子一双。

5、糖果若干。

四、活动过程

1、幼儿列队欢迎入园的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来园时列队幼儿边念儿谣边打节拍)“重阳到,重阳到,爷爷奶奶节日好,我们非常感谢您,向你们节日问个好。”

2、老人进入活动室后由教师提前安排好的幼儿为爷爷奶奶搬椅子请老人入座。

3、幼儿为老人表演节目。

4、请老人与幼儿一起看段视频。

(1)请老人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请幼儿说说听了爷爷奶奶的话我们小朋友今后该怎么做?

5、任选十名幼儿幼儿剥糖给老人吃并送上亲吻。

师:“其实老年人更需要爱、需要健康、快乐。他们需要的也许并不是你的钱物,不是礼物,而是你一声深情的问候,简单的关心或是一个甜甜的吻,做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他们就会很开心。”现在就请小朋友送给爷爷奶奶这个世界上最甜的礼物,让他们笑得更开心,变得更年轻。

6、互动游戏:每位爷爷奶奶身边放一个置物袋,请幼儿帮爷爷奶奶穿衣穿鞋。

师:“平时总是老人们为我们的宝宝操劳,今天是您的节日,我们帮您好好放个假!您来当一天的老佛爷让我们的孩子们为您穿穿衣,换换鞋!爷爷奶奶们尽情享受这一刻吧,其实我们的宝宝在您的呵护下已经悄然长大!

7、幼儿给老人送上小礼品(音乐-爱的奉献)。

结束活动:全体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表演《感恩的心》。

延伸或动:请家长放开手回家后让孩子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制造一些锻炼的机会。

重阳尊老创意活动方案五

活动背景:每个老人都是一个故事,每个老人都是唱不完的歌曲,每个老人都是我们的老师!在这个古老而又特殊的日子里给我们家里的老人们打上一个电话带去温暖的问候,为我们身边的老人说上一句祝福的话,使他们感觉到家的温馨。

活动目的:宣传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的含义,倡议大家尊重老人,关怀老人,在这个特殊的节日为老人们送去温暖的祝福。

参加人员:--学院--级学生约50人

活动内容:一、制作以"庆祝重阳,关怀老人"为主题的宣传展板。

二、组织学生在校内以分发宣传单或者集体签名为形式的宣传活动。

三、组织学生为老人们写下祝福的话,贴在展板的留言区或者送给街上沿途遇到的老人。

活动时间:2021年10月-日

活动地点:--大学校内

经费预算:--元左右,需要展板、留言条或者横幅。

活动注意:1、严禁各干部在活动中敷衍了事,弄虚作假。

2、活动中,各负责人要充分负好责任,对参加人员进行登记,对活动质量严格把关。

3、对待同学及老人要保证和蔼可亲,无微不至。

4、活动前后集中志愿者,签到点名。

活动负责人:---

篇4

二、本学期工作目标

1、加强教师专业培训,帮助教师快速成长。

2、抓实教学活动研讨,以点带面促进全园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加大家长工作的宣传力度,结合《指南》精神,推动家园一致的和谐教育。

4、加强幼儿区域游戏和户外活动的监督,保证幼儿游戏时间,充分满足幼儿游戏愿望。

5、重视安全、保健,为幼儿全面打造安全健康的教育环境。

6、组织教师参观学习,让教师走出去多参观多学习。

7、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同行间的交流,开拓教师的视野,进一步推动我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

三、工作措施

(一)规范常规教学,优化课程体系

1、加强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监督和管理,在一日活动正常化的基础上,督促教师备好课、上好课、积极开展随堂听课、评课活动,要求教师每周互听互评课不得少于一节;每月上交质量较高的教学笔记、教案。

2、深入开展区角、体育、户外等游戏活动,积极创设适合幼儿年特点的游戏活动内容,把游戏化教学渗透到各项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幼儿体育锻炼活动,加强游戏活动的指导,通过游戏活动的开展,让幼儿在满足快乐的同时,增长知识和经验,获得各种能力的发展。

3、制定日常工作量化考核表,月工作量化表,使班级工作规范化,幼儿一日教育教学活动优质化,同时也促使教师更加专业化。

四、本期月工作安排

八月份

1、全员进行分办工作,各班教师进行班级卫生打扫。

2、组织全园教师对本班进行主题墙与区角环境布置。

3、组织教师学习《指南》,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4、教师按时完成各项班级计划、教案、领取教材及教学用具。

九月份

1、各班幼儿进行常规训练,培养良好的区域常规。

2、各班第二周开展家长会,推荐产生家委会名单,召开幼儿园家委会会议。

3、组织教师开展简笔画基本功训练。

4、迎“教师节”开展教师才艺比拼。

十月份

1、有业务园长带头进行推门课听课、评课活动。

2、教师进行早读书识字游戏比赛。

3、各班结合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

十一月份

1、 各班教师进行公开课比赛。

2、 各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庆元旦”联欢活动。

十二月份、元月份

篇5

新课标指出:“要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应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也就是说我们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针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满堂灌”等现象而提出的。

自课程改革推行以来,我同广大教师一样,以新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英语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充满了乐趣,这是可喜可贺的。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根据我的诊断,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纠偏。

一、对“自主学习”理解有误

1.“满堂灌”变成“满堂问”

自主学习是针对“满堂灌”而言,传统教学模式是我讲、你听,我传授、你接受。在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后,课堂便从“满堂灌”变成“满堂问”,在貌似热闹的问答过程中,教师用自己设定的“问题”领着学生去寻找“标准答案”。实际上,教师并没有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也就没有从根本上摆脱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表面上师生、生生在互动,实质上是用提问的方式去“灌”,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学生受益不多,且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2.“自”演化成“放羊式”

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有的老师便叫学生自己看书,至于看什么、怎么看,老师也不作指导、提示及具体要求,更不要说检查、反馈了,就由着学生随意看。而在学生自学的时候,老师成了一个找不到自己位置的人:有的在课堂上乱溜达,有的在讲台前等待,有的干脆低头看教案,以为这就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其实这是典型的“放羊式”教学。与此相反的一种情况是,一味强调学生的“自”: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这是典型的放任自流,这样做的结果是,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实际上并没有实现真正的自主,有名无实。而教师也就成了一个可有可无之人,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3.教师成了“主持人”

现在,如果教师在某堂课上大讲特讲,很容易被扣以“满堂灌”的帽子,批之以未贯彻“新课程理念”,于是,教师大都成了“主持人”,不管是哪种课型,教师只能见缝插针地来上几句,谓之相机点拨。

从现代教育论的角度看,不讲或少讲确实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我们听课、听报告,真正心仪的,还是那些能说、会说、一语破的能给人以巨大启迪的老师。善说,是一个人全部才华和智慧的最佳外在表现。当然,说什么、怎么说、在何时说是很有讲究的。

例如,在学习7B Unit 1 “Dream Homes”的Reading和Integrated skills时,可以以问题的形式问一些有关美国、泰国、英国、俄罗斯的情况、人们的生活习惯,联系国情给学生进行知识背景的介绍,为课文的理解做好铺垫,也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缺少了这一引导的过程,这些内容的学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所以,课堂教学能不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真正自主的空间,这问题看似简单,其实远非那么容易解决。俗话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要根据不同的课型来设计教学的方式,才能真正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二、“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1.“热闹”地“走过场”

课改以来,课堂教学陷入了形式主义的怪圈,所谓“热热闹闹走过场,高高兴兴搞形式”。一提“合作学习”,就非得热热闹闹,否则冷冷清清的,似乎难以体现所谓的“合作”。然而,当你走进学生中去看一看,就知道他们在怎样合作:有的借故讲话,有的根本没在听;有的抢着说,而不顾其他人正在发言;课堂上乱哄哄一片,讨论了半天也没有结果,连对方说什么都听不清,更别提合作了。

更多的情况是“走过场”,主要表现在四方面:其一,有些老师利用课前做好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很多五颜六色的图片,在课上不断地点击鼠标,学生目不暇接地看着图片,发出“哇”、“真漂亮”等感叹,在整个环节的内容、作用上根本没有考虑;其二,在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没有读完的情况下,就开始问:“What’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man?”等问题。结果学生要么一问三不知,沉默不语;要么胡乱应对,答非所问。教师只好自问自答,草草收兵;其三,学生未必真正把握课本内容,就急于拓展延伸,或进行研究性学习,大搞创新教育。如此人为加速、拔高,学生却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教师只好把事先准备好的答案公之于生就告万事大吉;其四,不少教师在课堂上为了避免冷场,扩大教学容量,往往只是“给大家一分钟的时间思考一下或讨论一下”,学生根本来不及进入讨论主题,就被教师叫起来回答问题,交流看法。没有思索的交流,怎么能算得上真正的交流?这样的课堂,教师与学生只能是停留在课文的表面做些浅显的讨论与交流,学生得不到更多的有益的思索与收获,其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2.“小组合作”成为少数人的“表演秀”

一提“自主学习”,正如上面所说,教师便走进教室让学生自己预习,然后自己提问,接着小组讨论解疑,然后各小组推选一名代表作汇报或每人汇报一个问题。而学生方面缺少独立思考,缺乏平等的沟通与交流,尤其是缺乏深沉的交流与碰撞,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其他小组成员的意见和想法,成绩差的学生成了陪衬,即使他们发表了意见也往往被忽视,于是课堂成了少数“优生”的“表演秀”。总之,许多小组合作学习处于一种自发阶段和随意状态,不少教师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偏重于形式,缺乏对其内涵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所以,要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谨防好学生“一言堂”的现象,多给其他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做到全体参与、人人发言,个个有收获。

我认为,学生只有在充分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才能表达个人见解,当然包括回答教师的提问;同样,学生只有进入课文内容,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方能跳出课本,深入理解甚至触类旁通发现有见地的见解,唯其如此,才能达到合作学习的效果。

例如,我在新授牛津英语7A Unit 3 Reading “Halloween”时,在学生充分掌握西方人如何过万圣节后,为使学生能更多地掌握中外各种重要节日是如何过的?以及各个国家的风俗习惯,我精心设计了一个环节:“What i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和“How do you spend the festival?”学生分成小组,在充分酝酿、讨论的基础上,将如何过这些节日编排成短的情景剧。充分体现了各个节日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以及在各个节日中人们能享受到的乐趣。有了熟悉各个重要节日的基础,接下来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万圣节在10月31日的晚上,你可知道我们在11月份初刚刚过了一个节日?(那年的重阳节正好刚过)”话音刚落,课堂上像炸开了锅,有的说“中秋节”,有的说“感恩节”,有的说“感恩节不是我们的节日”,我插了一句:“是一个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后来有同学想起是重阳节。紧接着我又提出了问题:“重阳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是在农历的9月初9?重阳节又名什么节?”学生带着我的问题,把重阳节和万圣节进行比较,让他们明白外国的节日固然有趣,但我们自己也有非常有意义的传统节日,不能忘记我们自己的传统文化,很好地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师生共同合作,达到了学习的目的。

三、探究学习的泛化

1.“启发”代替“探究”

在实际教学中,真正的探究很少,启发式教学倒是很多。不少教师设计的问题很琐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提这些问题,老师的出发点是为了启发学生,但这些问题不但割裂了探讨的意味,而且打断了学生的思路。实际上,这些问题老师无需启发,学生照样能找到答案。

2.滥用“探究”

另一种情况是,课堂上滥用“探究”,以为任何知识都得探究,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学生去探究,那些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陈述性知识就不需要学生去探究,仅靠听、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那些有关“为什么”“怎么办”的程序性知识才需要学生通过探究、体验来自主内化。这种无视教学内容、知识特点与认知方式,动辄探究的做法,只能导致探究的浅层化与庸俗化。

探究学习,是从学科领域或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操作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非常重视实践、探索、发现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置学生于自主探究、发现的活动中,让学生发现知识的由来和关系,以外部的实际操作和内部的思维操作相结合、相作用来实现认识的深化。所以,它是学习程序中的最高层次。

新课标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一切需之切”,“一切乐其业”,在老师引导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一去领悟,学生做到了自主、主动探究。

让学生自主学习,既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也是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的转变。但是,这种转变少不了教师与学生的紧密合作。自主探究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合作探究是自主学习的手段和补充。在教学中,师生合作有利于双方心灵的沟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合作精神的发扬。

总之,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意识,尽可能地实现师生互动,久而久之,就一定会突出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篇6

来自于社会、家长及学校的压力和教师自身身体素质等原因,导致一些教师患上了疾病。尤其是患重病的教师,他们无法担任岗位工作,需要在家人的陪同下到大医院求医,除了承担昂贵的医药费外,还饱受精神压力和病痛的双重煎熬。在这样的境况下,患病教师急需学校领导的关爱。学校领导也应尽力去关爱他们,帮助他们早日康复,重返教坛。去年,林老师患病到广州的大医院求治,需要一笔昂贵的药费,由于林老师的工资不高,节衣缩食后余下的钱并不多。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组织全体教师捐款,当把教师捐的钱送到林老师手中时,他热泪盈眶。经过医治,林老师已病愈并重返教坛。

为报答学校,他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作为回报;对于其他教师来说,也是快乐的。可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对于学校来说,更是一堂别开生面的师德教育课,既可以教育教师团结友爱,也可以增强教师的凝聚力。

关心年老教师

年老教师一般指年龄在55岁以上。年老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几十年,他们在过去的岁月中为教书育人付出青春,如今到了将近退休之年,昔日的棱角已经磨圆了,身体也不那么强壮了,在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困难较多。一是精力不足,跟不上课堂教育改革的步伐;二是与学生有代沟,无法吸引学生;三是观念陈旧,创新意识不强,对新课标改革也显得力不从心。对年老教师要采用关心而不放纵的办法。一是每年重阳节,组织老教师外出参观或登高活动,让他们开阔眼界重新接受新事物,既可以学到东西,又可以愉悦心情;二是每遇到教师生日那天,学校送上一份礼物和一张写满祝福话语的卡片;三是引导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活到老学到老,改变保守的思想,摒弃旧的教学观念,为教书育人再做贡献。四是组织他们参加一些有益于心身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确保他们有一个强健的体魄。激发他们昔日的热情,再度为学校发展奉献“余热”。他们身上积淀的宝贵经验,对于年轻教师来说是一部值得学习且能备受启迪的参考书。

关注年轻教师

年轻教师刚大学毕业不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对自己的岗位工作充满激情,但他们缺乏经验,不能很好地驾驭教育教学工作。因此,关注年轻教师也就是关注学校的明天。为了使他们尽快成长,应采取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活动,一是开展责任与奉献的师德建设教育,开展师德论坛和讲座,学习先进教师的事迹等,让他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并在活动中让他们明白,良好的师德修养是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作为教师,要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影响学生从善;二是开展业务培训评比活动,促进业务水平提高。我们开展了“三笔字”(毛笔、钢笔、粉笔)比赛、普通话朗诵比赛、即兴设计教学和书写教案比赛、上好一节汇报课、制定一个活动方案、撰写一份教学总结、制作一个课件、主持一节班(队)会课等,年轻教师在培训中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我们还展开“师徒结对”,让年轻教师尽快熟悉教育教学规律,驾驭教学。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培训,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有的承担市级的示范课教学,有的参加教学评比,获县市、地市、省级的奖励,他们成为学校持续发展的生力军。

篇7

如,中午休息时间我经常和学生一起听听唱唱《娃哈哈》《感恩的心》等歌曲;积极参加学校的“三八妇女节”演讲赛;当自己的教案掉在地上,学生主动为我捡起时深情地说一声“谢谢”;当我和学生一起走在操场上,自然地弯腰捡起地面上的垃圾;和同年组教师的和谐相处,互帮互助;认真地批改每一位学生的作业;从不嫌弃一个“问题学生”;总是把粉笔用到不能再用……“此处无言胜有言”,这些都是最好的教育。

二、学科教学渗透法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指出:“智力教育,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我们小学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只有认真钻研教材,挖掘语文学科中感恩教育的因素,教学中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联系学生的实际,点拨学生知恩、感恩、报恩。

如,《母亲的账单》让我们感受到母亲只是付出而不求回报的无私无价的母爱,教育孩子们要有一颗孝心,这是做人的良知与道德;《难忘的八个字》伦纳德老师的善良,对学生的关爱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我们要感谢老师们的付出,因为我们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育;《平分生命》中男孩勇敢地为妹妹输血,血浓于水的亲情让人感动不已。

三、节日活动浸润法

1. 充分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节日养成感恩习惯。如,母亲节、父亲节让孩子们在家里给父母捶捶背,洗洗袜子,洗洗脚,送上自己用省下的零用钱买的一份礼物,给爸爸妈妈一个深情的吻,递上一封感恩信;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献上自己亲手扎制的小白花;重阳节为爷爷奶奶及身边的老人打扫卫生,表演节目,让学生感受到人间需要温暖;这些取之不尽的节日资源,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学生就会富有爱心,主动去关心他人。

2. 在活动中注重实践,感恩知行。学校组织开展“感恩知行”演讲比赛,“庆十一唱响中国”合唱比赛,“感恩祖国、感恩老师、感恩家乡”等一系列内容的手抄报评比,诗歌朗诵,讲感恩故事,绘画比赛。我班开展了“让感恩根植于心中”主题班会,到社区捡垃圾,做合格小公民的实践活动。这些实实在在的教育活动,让孩子的心是真诚的,行动是自发的,把感恩承责真正地灌输到孩子们的内心深处。

3. 激励评价,细节处入手。懂得感恩,便有了责任,然而紧靠节日活动毕竟有限,所以我把感恩之心浸润到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如,互相检查课前准备是否做好,上课有没有专心听讲、积极思考,有没有尊重各科老师的劳动成果,是否完成作业任务……我班采取日日评、周周评、月月评、学期评的激励评价制度,树立做得好的同学为榜样,带动其他学生。

四、校园文化熏陶法

篇8

构建和谐社会,对青少年加强爱心教育必不可少,孝敬父母当然是爱心教育的主题中应有之义,由“老吾老”到“老人之老”以及整个社会,从人伦,到天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自身修养,提高全民族的素质。“黄香温席”、“王郎卧冰”等名人故事是宝贵的孝文化资源,且家喻户晓,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组织老师收集、精选了多篇这样的小故事,利用每周一次的“孝心”教育课及班队会时间向学生讲解。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校园电视台播放“孝心”故事图象资料,让学生明白“孝”的含义,潜移默化地把“孝”根植于小学生心中。

二、布置“孝心”作业,强化“孝心”培育

羔羊有跪乳之恩,乌鸦有反哺之义,动物如此,何况人乎?为把“孝心”教育落于实处,我们坚持每周为学生布置“孝心”作业。比如:为父母做一次家务;为父母洗洗脚;父亲节、母亲节为父母献上精心制作的贺卡等。让学生从不理解、不好意思中走出来 ,真正去做,去表达对父母的感谢。许多家长来信反馈:“孝心”作业拉近了父子、母女的感情,使孩子从小接受了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必将对其一生产生深远影响。

三、充分利用资源,营造“孝心”教育氛围

班内醒目位置悬挂、竖立以孝心格言或图画为内容的标语牌、展示牌,“诗书立业、孝悌做人”的牌匾格外引人注目,“二十四孝”图与社区法制一条街遥相呼应,透射出浓厚的教育氛围,“孝心一片动天下”等孝心格言让树木动容、花儿吐艳;“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孝心回报父母、信心留给自己”的宣传横幅,让爱心与责任一起飞扬。每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每天课间操后的“红领巾广播时间”,老师的孝心教案,学生的孝心日记时时响彻学校上空,形成了浓厚的孝心教育氛围,学生抬头有榜样、低头受感染,身旁有“孝”声,心中植“孝”根,处处徜徉于“孝”的氛围中。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孝心”体验活动

开展孝心教育活动我们更注重知行统一, 相继开展了“两封信”、“我给爸妈洗洗脚”、“今天我当家”、“我给爸妈过生日”等孝心主题活动,加强学生的孝心体验。

“两封信”活动即学生先给爸妈写一封信,表达对他们的爱,写出平时不愿说出的心里话、悄悄话。然后,爸妈共同给学生写一封信,提出殷切希望。许多家长在收到孩子给自己精心制作的祝福卡后,感动得流下了眼泪。他们一遍遍地读着孩子的信,心中久久不能平静,这是父母看到孩子已经懂事的欣慰与自豪。不久,一封封包含着无限深情和期望的信也来到学生的手中,有的爸妈在信中写道:“你的成长和进步,使我们忘记了辛劳,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你的祝福,使我们想起了自己的节日。你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做一个有用的人,这就是对爸妈的最好回报。”

篇9

一、资源整合,积累多元文化融合素材

幼儿园里有着来自五湖四海的孩子,他们幼时的生活背景各不相同。他们成长的那个家乡和我们这里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承载着中华优秀民族文化。我们要把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收集起来,成为孩子们学习的重要素材。

1.调查与整合,选择适宜的多元文化内容融入课程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向来自各地的家长收集他们家乡特有的、非常有意义的文化资源。老师们又将通过在网上查到的资料与家长提供的资料相结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有益于幼儿理解和学习的内容,整合到我们的课程中。

2.整合环境资源,使冢乡特色文化资源共享

我们利用各种环境资源,让孩子感受多元文化,潜移默化地了解和融入多元文化的氛围。如参观本地社区的文化馆。前后参观的有浪花苑社区的“农耕文化陈列馆”,吴淞社区的“水乡服饰陈列馆”,园东社区的“胜浦山歌童谣陈列馆”,等等。我们还把家长提供的家乡图片资料和物品资料陈列在幼儿园的走廊和专用教室中,有民族服饰墙、江苏工艺墙,还有蒙古文化体验馆、苏州人家体验馆等。还把不同地区小朋友的照片和家乡介绍展示在走廊中,图文并茂,孩子们非常喜欢去找一找,认一认。

二、生成主题,在课程研究中交流各地文化

1.结合班级实际,生成主题

我们结合班级幼儿情况生成了以“家乡文化”为主题的课程内容。比如班级中安徽的孩子比较多,我们就先由这些孩子介绍自己家乡的风景、饮食、民间艺术等,让孩子对安徽的文化产生兴趣,然后由老师挖掘一些与孩子生活接近、浅显易懂的内容设计成教案,通过语言、科学、社会、艺术、健康五大领域的渗透学习,从不同侧面了解安徽的文化特点,如安徽黄山、安徽剪纸、黄梅戏等。通过这样的学习,本地的孩子和家长也感受到其他地方文化的魅力,不再排斥外来文化。

2.系统规划,形成主题课程

在这些主题开展中,孩子们主动与家长收集家乡的童谣、游戏、民间艺术等,互相介绍、互相学习。我们在讨论中发现,各班幼儿家乡的分布情况都有雷同,而且来自四川、浙江、安徽、河南等地的幼儿较多,来自云南、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幼儿家乡的文化很受大家的关注。所以为了让孩子更系统地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经过多次研讨,我们分年龄段形成了12个主题活动内容。

三、特色游戏,在各类游戏活动中融合多元文化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学习方式,幼儿园除了教学活动,还在一日活动中安排很多游戏,如规则游戏、角色游戏、区域游戏。

1.规则游戏,合理补充

我们把收集的一些素材改编成各类规则游戏,如语言游戏中的家乡童谣,智力游戏中的家乡风景、服饰、节庆棋,还有各地的户外民间游戏,都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2.区域游戏,主动探索

我们还在区域游戏中分别投放了有关幼儿家乡文化的学习材料,让孩子在自主学习和探索中获得知识经验。如在益智区的配对游戏中了解不同民族的服饰,在手工区的民间剪纸游戏中探索剪纸的方法和规律,在健康区的民间游戏中体验民间游戏的快乐。

3.角色游戏,亲身体验

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点,在我们的角色游戏中融入各地文化特色,让孩子在亲身体验中,在社会往中感受各地不同的生活习俗,了解各地文化。在开设娃娃家时,选取教学活动中幼儿所熟悉的家乡布置为娃娃家的内容,如:江苏人家、河南人家、朝鲜人家等。我们还在小吃店中投放“山东大包”、“天津麻花”、“苏州海棠糕”等家乡小吃,在小舞台中提供云南葫芦丝、山东大鼓、江南水乡的莲相棒等乐器和民间音乐,让孩子在看看、听听、玩玩中了解家乡文化。

四、共庆节日,在丰富的节日活动中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我们这些离开家乡的孩子现在很少会用传统的方式过节,即使过节也没有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热闹,无法感受这种节日的氛围。让孩子在幼儿园共同感受节日文化,无疑是促进各地孩子文化和情感融合的有效途径。

1.同过中国节,在中国传统节日交流中促进多元文化融合

我们会邀请各地的家长来园介绍不同的过节方式,做一些过节时吃的特别的食物,如端午节包粽子,重阳节做重阳糕。让幼儿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学到了丰富的节日文化知识,还亲身体验了过节的快乐,外地孩子更是找到了归属感。

篇10

教育要回归生活,生活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真正归宿。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什么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走向生活,道德和品德影响他们的生活。必须在生活过程中形成良好品德。

一、创设开放式教学情境,给学生轻松的自主学习空间。

自主学习有利于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发展水平。“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亦如此。小学生处于人格形成由发展到基本定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环境创造不同的个体性格。因此,创造开放式的教学环境能够让千姿百态的个性在合适的环境中得以发展,激发自主学习兴趣,开发创造潜力,让学生在活泼的学习活动中获得发展。如教学《我长大了》时,为了让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过程,感谢父母对自己的养育恩情,我课前让学生搜集自己的出生证、纪念品、照片和婴儿时的小件物品,并在课上开展“小小展示台”(我来介绍我自己)的活动。学生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拿出准备好的照片、精美的出生纪念品和小时候穿过的小衣物……我以“猜猜这是谁”的方式请猜中的同学继续自我介绍。孩子们儿时一张张天真、童稚、有趣的照片真让人忍俊不禁,猜起照片上的人真要费些周折,因为身体上的变化太大了。同学们在惊诧和欢笑中了解了自己的成长过程,看到了自己身体的变化,意识到了自己在知识、能力上的变化,进而懂得了长大了要更加懂事,感激父母的养育,并表示以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分担父母的劳动。

二、让学生在大自然中实践,在生活中学习。

学生的世界是精彩的,也是纯真的。然而,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书本上或与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如果教学不能解决每天遇到的生活问题、情感问题,就失去了真正价值。在认识这些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活态度等。走进儿童的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想想他们有什么困惑,是老师应该做的。

在《和春风一起玩》的活动中,我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了一些与春风一起玩的玩具,然后一起到户外玩。在操场上有的学生举起双臂,迎着春风把小巧的飞机抛向远方;有的学生拿着五彩的风车顶着春风跑向前方;有的学生单臂一挥将圆圆的飞碟抛向天空;有的学生蹲在地上,观察滚龙的移动轨迹;有的学生牵动线轴,试图让风筝飞上空中……引导学生按玩具种类分组比赛,接着启发学生还可怎样玩?回到教室,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在与春风一起玩时有什么发现,有的学生说:“我发现小飞机顺着风飞时,在空中飞的时间长。”有的学生说:“我发现风车上的图钉如果按得太紧,转不动。”有的学生说:“我把滚龙放在地上,有风时它滚得快,没有风时它不动。”有的学生说:“我的风筝没有风飞不上天。”好玩、好动、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玩得这么忘情,感受岂能不深?玩法这么独到,感受岂能相同?生活是色彩斑斓的,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视角和他们一起体验、观察、发现、探究,才能使他们愉快地、有创意地生活。

三、树立“生本教育”观念,淡化教育痕迹,让学生在活动中强化体验。

品德教育是一种价值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依据生本教育的新课程行为观,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内化,这个最后过程并不是教师完成的。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最终不是依靠教而是依靠学。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社会,学生的价值观是多元的。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中,我们要以学生为本,引导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正确、合理的选择。

上学期,我任教的班级里一些学生乱花零用钱,在生活上存在盲目攀比的不良现象。为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教学《我想要我能要》时,我这样设计教学活动:首先,对学生的消费欲望进行调查,让学生说说商场里有哪些自己喜欢的好东西,你最想得到什么东西?同学们兴趣盎然,有的说想要玩具赛车,有的说想有一台电脑,有的说希望爸爸妈妈买游戏机,还有的学生居然说想要一辆小轿车……学生都说了自己想得到这些东西的理由。我说:“这些东西确实都很吸引人,但它们都是你们现在最需要的吗?是你们现在能要的吗?”我还把“想”和“能”两个字涂上红色,并在它们之间画上一个大大的“?”一石激起了千层浪,大家纷纷议论。我趁热打铁,组织分组讨论:“刚才同学们想要的东西,哪些是现在确实需要的?哪些是现在不需要或者不可能达到的?”通过讨论,激起学生的消费欲望和消费现实的矛盾碰撞,使学生懂得:消费的合理与否,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

四、促进教育与社会、家庭结合,参与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让品质在互动中形成。

孩子良好品德的形成需要家长的配合,品德与生活的教学需要家长的合作参与,需要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从课堂扩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生活的空间,实现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学习的有机结合。如教学《尊老敬老过重阳》一课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重阳节,我们能为老人做什么?”“平时我们要怎样尊敬老人?”如果我们只在课堂上进行说教,活动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不能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体会不是那样深刻。为此,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让家长成为我们的合作者,参与到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中。讲了又讲,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如创设丰富多彩、富有启发性、具有开放性的情境,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体验、感悟、获取。

生活化、活动化、综合化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基本特征。教学生活化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学中关注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面对面的对话,使学生不停地在自我否定和自我超越中体验、感悟、成长。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与社会、自然相融。

篇11

德国一位学者说过一句精辟的比喻:“将几克盐放在你的面前,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当将这几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时,将这几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溶于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和美感,可见情境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更需要情境的支持,仅靠教师的语言,学生很难展开丰富的想象,而运用远程教育资源可有效创设身临其境的画面。如教学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时,学生仅从诗句表面很难想象诗人描绘的诗情画意,应用远程教育资源中的视频资源使诗中的画面和诗人的感情在学生脑中“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集中起来,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轻柔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学生在欣赏中对古诗词的描绘进行再造想象,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了诗文的意蕴,从而增进了学生对诗词的理解,进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激感,使诗人创造的意境在学生心中再现,很好地引导学生驰骋想象,理解诗文的内涵美、韵律美。

二、利用数字资源,提高学生诵读能力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反复朗读,自然成诵,尤其适应于抒情诗文。古诗文诵读是一种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我们使用课程资源中媒体资源上的朗读资源来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教师通过轻柔、舒缓、恬美的语言范读古诗,再配上资源中的音乐与动画,创设一种具体的、直观的、生动的、形象的“先入为主”的情境,使学生在抑扬顿挫、和谐优美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古诗的声韵之美。然后让学生跟着录音有感情地朗读,通过自己大声朗读、低声吟诵、指名读、齐声诵读和分小组朗读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采用七巧板拼图,深刻理解古诗文意境

中华五千年的文化积淀是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其中颇具影响的便是诗词,或气势磅礴,或以言壮志,或寄情山水。自古以来诗画同源,以画传诗情,以诗表画意。利用七巧板可以“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通过学生笔端构画出来,使之想象力得到发展,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以丰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图画意境表现出来。笔者用网络数字资源提供的音频诵读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应用七巧板拼图。如运用七巧板拼图教学“两只黄鹂鸣翠鸟,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学生的拼图与数字资源上的动态画面相对照,学生兴趣浓厚,诗意理解深刻。

四、创新诵读方式,推动学校古诗文阅读

我们运用数字资源在课内让学生理解古诗,感悟古诗之美,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积极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通过赛诗会、诵读表演、古诗文情节剧等开展经典诵读。同时还根据季节的变换,让学生收集与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有关的诗句,遇到节假日,让学生收集清明节、元宵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有关的诗句。笔者还设计了一些古诗文活动方案,如个体活动方案:收集喜欢的古诗文,设计名人名言卡,汇编某一主题的古诗文,如勤学篇、立志篇等;集体活动方案:中秋朗诵与“月”有关的诗文内容,对对联,走进

(下转页)

(上接页)

古诗意境等。每年学校都开展“经典诵读节”,大力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同时还开展中华书法和绘画活动。在体育课上,有的学生在跳皮筋、踢毽子的时候背诵古诗,有的学生在玩拍手游戏时背诵,课间活动玩“丢手绢”“切西瓜”等游戏时用古诗配合表演。这些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进一步激发了诵读古诗文的兴趣,为提高语文素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利用网络环境,激发学生诵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