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金色的草地教案

金色的草地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3: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金色的草地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金色的草地教案

篇1

天蓝如碧,万里无云,灿烂的阳光挥洒着金色的光芒。在一片绿茵茵的草地上,一个活泼的身影在不断地闪动着。那是琪。琪一边向前走,一边不时蹲下身子采集着小路边的山菊。山瓣上的露珠映着阳光,闪闪发亮。

琪用绳子精心地扎好山菊,一路小跑着来到老师办公室的窗前,她的脸因兴奋而变得红红的。老师不在办公室里,办公桌的右上角摆着一个地球仪,旁边放在盒子里的墨水瓶没有盖上盖子,大概是老师走得太匆忙,忘了盖上吧!琪这样想着,把目光移向办公桌的另一边:是一本翻开的语文教案,上边还放着一副老花镜;在教案的斜上方是一本翻到9月10日的日历,“中国教师节”那几个字虽然不大,但却是那样的显眼,使琪将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上面。看着看着,她的嘴角边渐渐露出了不经意的微笑,她在心中轻轻地说:“谢谢您,老师!”顿时,太多的感受涌上心头。琪转过身,怀着异常激动与喜悦的心情,小心翼翼地把一束嫩黄色的山菊老师的笔筒,然后悄悄地走开了。

阳光照进窗子,照在山菊上,灿烂无比。老师,多么像这灿烂的山菊呀!它虽然没有牡丹的华贵,玫瑰的芳香,美人蕉的艳丽,但它却有自己的美,它是平凡的,无处不在的。它总是静静绽放着朴素的美,默默无闻地贡献着自己,这不正像我们的老师吗?

微风吹过,阳光下的山菊轻轻摆动,散发出怡人的清香……

篇2

1.认识7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孩子们,在草地上历尽了千难万险,茫茫草地上留下了太多战士的生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和过草地有关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交流感受

老班长为了照顾别人而牺牲了,这多么令我们感动啊。下面就请大家快速默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多读几遍,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谁先来分享你的感动之处?

(1)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生读句子并陈述感受:老班长让我们吃鱼,自己却吃草根鱼骨,让我非常感动)

这个句子中,哪些词语让你最为动容?(皱紧  硬咽  我体会到非常难吃)

谁能把这种难以下咽的感觉送到朗读中去?(生读

你的重读让我体会到了难受)

谁再来读?(你让我的体会更加深刻了)一起读:

这是对老班长的什么描写?(神态描写)文章中这样感人的神态描写还有很多,有谁还找到了?

(2)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

这情况是什么情况?——我们不吃鱼

老班长可能在想什么?——你们不吃,怎么能走出草地呢?

即使只有一丁点鱼,老班长想到的也是别人,担心的也是别人,而丝毫没有他自己。所以,当我们吃下鱼后,老班长的表情再一次发生了变化:

(3)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这里作者为什么不写哈哈大笑,而是一丝笑意呢?

——因为东西实在是太少了,即使我们吃下去,老班长仍然担心我们的身体。

是啊,老班长时时处处想到的都是别人,没有自己,你想到了哪个词?

总结:作者写文章时真是句句掂量,字字斟酌,从这几处神态描写中,我们就能知道人物内心的丰富感受。我们在刻画人物,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的时候,也可以从人物的神态入手。

2、除了神态描写,课文中还有哪些让你感动的地方?

(1)老班长猛抬起头,看见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手里的搪瓷碗,就支吾着说:“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

这是对老班长的语言描写,当我发现老班长吃鱼骨头时,老班长还想撒谎掩饰。

“支吾”是什么意思?——说话含混躲闪。这是老班长撒的第一个谎吗?不是。

他摸了摸嘴,好像回味似的说:“吃过了。我一起锅就吃,比你们还先吃呢。”

结合这两处,你觉得老班长为什么要撒谎?——为了让我们心安理得地吃鱼。

是啊,老班长多么用心良苦啊。

(2)还有哪些语言让你感动?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老班长牢记指导员的嘱托,牢记党交给他的任务。(说的真好)

看大屏幕:上级、保姆、勤务员分别担任着什么责任?

也就是说,一路上,老班长既要起领导带头的作用,又要竭尽全力照顾三个伤病员,来,让我们一起记住指导员的嘱托!齐读。

结合老班长的表现,你觉得他做到了吗?

可以说,老班长具有高度的责任感!

(3)你还找到了哪些地方?

“小梁,说真的,弄点吃的不容易啊!有时候等了半夜,也不见鱼上钩。为了弄一点鱼饵,我翻了多少草皮也找不到一条蚯蚓……还有,我的眼睛坏了,天色一暗,找野菜就得一棵一棵地摸……”

从这句话中,我觉得老班长找吃的太不容易了,甚至自己的眼睛坏了也不顾惜。

孩子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蹲下摸野菜的情景,咱们一起来读这个句子:

(4)虽然不易,老班长还是带着我们走到了草地的边缘,可是就在看得见希望的地方,老班长却倒下了。当我端着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的嘴边的时候,他却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此时的老班长奄奄一息,想到的却还是别人,再读:

一路上,老班长像父亲一样的关心照顾我们,如果你是此时的小梁,你会怎么想?

(无论如何也要救活老班长!求求你,快喝了这碗鱼汤吧!)

把你的焦急、你的担心读给老班长听:“老班长,你吃啊!我们抬也要把你抬出草地去!”我几乎要哭出来了。

可老班长还是拒绝了:“不,你们吃吧。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见着指导员,告诉他,我没能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把你们照顾好。看,你们都瘦的……”

老班长的手垂了下去。此时的我们会怎样呼喊?——学生喊

这声声呼唤包含着我们的不舍,饱含着我们无限的感激,让我们一起呼唤他,希望他能听到我们渴望他醒来的声音——齐读

可老班长再也听不到了!这段简短的对话充满了深情,字字入目,句句揪心,让我们再一次感受了老班长高尚的品质!让我们饱含深情地再一次朗读,男生读老班长,女士读小战士!

作家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往往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这些外部表现体现的。我们在写人时,也可以用这个方法。

三、品味“金色”

老班长永远地离开了,留下的只有那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为什么作者要说“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呢?

“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永垂不朽。

这是途中一个真实的故事,这枚珍贵的鱼钩现在珍藏在中国军事博物馆中,今天老师把它以一种特殊的形式带到了这里,面对鱼钩,你想说些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在卡片上。

四、课堂总结

这鱼钩,是是一种深深地怀念,更是一份革命的力量,老师也写了一段话来寄托感情:鱼钩虽小真情在,困难化作信心源。青山处处有忠魂,精神代代记心间!

已经过去,感人的故事还在一代代地延续,老班长那种舍己为人、对党对同志高度的责任感的精神也会代代传承!

让我们一起铭记,读:历史不仅只被陈列,精神应当代代传承!

五、布置作业

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2、从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中选取两种来写一个你熟悉的人。

六、板书设计

金色的鱼钩

神态

舍己为人

动作

老班长高度的责任心

篇3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81―01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有些教师无视教材中的生成因素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生成状态,死抱教案,控制课堂,不敢或不愿直面学生的“节外生枝”,让学生按既定“路线”被动学习;或对价值判断不分主次、疲于应付;或听之任之、无所作为。这些现象都是与新课改精神不相符的。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为此,笔者将多年探究动态生成性课堂的四方面策略与大家分享,企望共勉共进。

一、自读自悟促生成

在一次上《金色的鱼钩》的公开课时,笔者尝试“抓住核心问题”长文短讲。开课伊始,给学生观看了几个过草地的影视片断,让学生“尽情读四次吃鱼汤的文段,感悟老班长的所做所为”。十几分钟后,笔者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和学生交流,没想到学生不仅找出了感人的句子,还读出了涌动的情感,交流中,更是对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赞叹不已。这堂课让笔者受益匪浅,其实教师可以抛却一切束缚让学生自读自悟,给学生自主表达的空间,使课堂呈现出自由陈述的浓浓氛围,听到耳目一新的独特见解。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课堂展现生命的色彩,这难道不是我们追求的理想课堂吗?

二、驰骋思维促生成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只要我们在课文问题设计上摒弃 “答案惟一性”,多设置一些多向思维、个性思考的开放性问题,学生自然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如,在教学《落花生》一课时,设计:“从落花生身上,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这个富有弹性的、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学生根据自身的认识和体验,可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作出阐述。有的认为,应该像落花生那样做个埋头苦干、默默无闻的人;有的却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一个人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如果都像落花生那样默默无闻,就没有个性,适应不了社会的发展。因此,该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时候,就要踏实工作,不炫耀,不张扬,像落花生一样;该要表现自我、展示才华的时候,就得有苹果、桃子、石榴那样的勇气。这里,学生之所以能萌发如此具有强烈的自主意识和浓厚的个性色彩、答案迥异的见解,完全是因为开放性问题情境的设置。它犹如一方强劲的催化剂,有力地催生着个性的种子破土而出,茁壮成长。

三、朗读体验促生成

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生活(学习)经验和亲身经历来感受语言文字,在真切的感受活动中获取信息,受到启迪。

1.有声朗读体验。对于一些情感性和美感性很强的课文,笔者常借助情境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走入情境,走进文本,从而获得真切的体验。如,在教学《荷花》一文中描写荷花姿态的一段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引领学生赏图听文――配音范读――配音朗读――朗读评比――赏图品读,在这样一个激情朗读的过程之后,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

2.角色朗读体验。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与其重复繁讲,不如改变学生的阅读角色,让学生以文中主人公的身份,进入到角色所在的精神世界中去,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真切体验。

篇4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4-0146-01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新课程教学中提得最亮的口号。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融入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中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教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用多媒体出示鸟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进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主动参与学生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案,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容量要大,要有思维价值,既能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又要难易适度,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为一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确保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总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把总的设计在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处及有思维价值的地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有深度地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的表面性,注意思维的深刻性,培养学生思维求导性、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比如在上《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文中说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小张衡认为数得清。"到底星星能数得清吗?"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各抒已见,振振有词,许多学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自己的课外书掌握的知识,一个问题使课堂上出了意见分歧据理力争积极思维的现象,一番争论,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发展,创造思维水平得到提高。这样学生必然会越学越聪明。

3加强指导,使学生善问会答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古人陆九渊这样说是很有道理的。"有疑",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因此,要教会学生发问,打破"教师问学生答"的被动型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首先要鼓励学生好问。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这种天性,对孩子的提问,不管是对是错,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批评或嘲笑,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其次要教育学生善问。在充分调动学生好问的基础上,要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重点进行设疑,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也就是要学会提问题,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浅显的提问趋向深层次的问题。教给质疑的方法,教会学生提问,问到点子上。教者可指导学生从课文上提问,针对课文提问有利于对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

重点培养学生释疑解答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在阅读中学生只有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才可以说这个学生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会学习"的知识方法,善于启发学生自已去寻找问题答案。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地推动了学生的思维,然后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再深入地理解,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不够好,足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忠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感觉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同时通过教学,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4尊重每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细心注意学生的一言一行,尤其是要注意观察那些学困生的言行。作为语文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语文课堂上获取成功,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提高这些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呢?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了分层教学,即经常让一此成绩较差的学生回答一些很浅显的、在书本上很容易找到答案的问题,做一些简单基本题和练习作业,如果答对了、做对了或者答对了、做对了其中的一部分,就立即加以表扬,表扬他进步了。然后逐步加大训练难度,提高训练要求,让学困难生在不断的训练中获取点滴的进步,体验成功的快乐。另外,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不但承认了学困生的进步,而且强化了学困生的进步,并使学困生在心理上也感受到进步。由此喜欢上语文老师。也喜欢上语文课。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新课导入起就应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乐意融入课堂,为充当主角做好心理准备。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用多媒体出示鸟的图片,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起。在此基础上,出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入情入境,展开想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学习之门。

2.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钻研教材,合理设计教案,特别注意问题的设计。设计的问题容量要大,要有思维价值,既能引发学生认识冲突,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又要难易适度,融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于一体,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学习,确保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在总的设计过程中,教师既要注意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处以及有思维价值的地方,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比如在上《数星星的孩子》一课时,文中说奶奶认为星星数不清,小张衡认为数得清。“到底星星能数得清吗?”这一问题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学生各抒己见,振振有词,许多学生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还运用了自己从课外书所掌握的知识,一个问题使课堂上出了意见分歧、据理力争积极思维的现象,一番争论后学生的求异思维得到了发展,创造思维水平得到了提高,这样学生必然会越学越聪明。

3.加强指导,使学生善问会答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也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首先要鼓励学生好问。爱提问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保护他们这种天性,对于孩子的提问,不管是对是错、是大是小,都不应该批评或嘲笑,而是要满腔热情地引导。其次要教育学生善问。在充分调动学生好问的基础上,要逐步引导学生围绕课文中心,重点进行设疑,要求学生提出有价值、有思考性的问题,也就是要学会提问题,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从浅显的提问趋向深层次的提问。例如我在教学《蟋蟀的住宅》一文中,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发问:“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住宅的伟大表现在哪里?为什么这么小的蟋蟀能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有的课文中心比较含蓄,我们可以从中心上发问,这有助于对中心的领悟;还可以从语言运用上发问,看看语言运用在表达内容或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差别;从标点符号的运用上提问,尤其要引导学生注意省略号、引号、叹号的使用,看看有什么值得提问之处。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到在阅读中多思、善思,做到学了问、问了学,从“好问”逐步做到“善问”。

此外,教师应重点培养学生释疑解答的能力。引导学生质疑是手段,释疑才是最终目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教给学生“会学习”的知识方法,善于启发学生自己去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我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一位学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老班长有没有完成上级交给他的任务?”一部分学生认为老班长没有完成任务,因为还没走出草地他就牺牲了;另一部分学生则认为老班长完成了任务……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适时抛出了问题:“为什么老班长在临死前说自己没有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呢?”问题一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再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讨论,终于明白:老班长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党交给他的任务,尽管他为之献出了生命但他仍然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足可见他对于革命事业忠诚。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自读课文,独立思考,得出正确答案,感觉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4.尊重学困生,使其品味成功的喜悦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