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级职称对论文

中级职称对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3:5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中级职称对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级职称对论文

篇1

(一)设计阶段缺乏对成本的有效控制

设计阶段是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关键和重点。尽管设计费在建设工程全过程费用中一般只占建筑成本的1.5%~2%,但对工程造价的影响力可达75%以上,特别是扩初设计阶段对项目的经济影响可达98%。由此可见,设计阶段的投资管理对整个工程的成本控制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建设费用的多少和建设工期的长短,直接决定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量。但当前普遍存在因设计不精、设计深度不够而增加工程造价不确定因素的情况。

(二)成本控制体制不严密,责、权、利划分不清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项目实施单位、班组在肩负成本控制责任的同时,享有成本控制的权力,同时对项目管理部门在成本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实行有奖有罚。只有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成本控制,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但现行的工程项目成本控制体制,没有很好地将责、权、利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而是简单地将项目成本控制的责任归于某个人。因此,就不可能形成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如某建筑工程项目,因质量问题导致返工,造成了经济损失,但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找不到直接负责人,最终谁也不负责任,只好不了了之。

(三)项目成本意识薄弱

推行项目管理者负责制,可以促使项目管理人员提高成本控制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但是,项目管理者成本控制意识不强。在项目还礼部门,往往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但是缺乏全员的成本控制思想。如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为保证工程质量,采用了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为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等,这些必然会造成成本增加。项目管理者成本意识比较淡薄,不少施工项目开工前没有编制项目成本计划,即使编制了,也常常没有重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降低成本措施。项目管理者关心利润,但是对成本开支的情况较少过问。有的施工单位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管理基础工作不落实,如领料无限量,用工无定量,费用开支无标准等,导致成本控制失控,以致出现亏损时找不出问题的关键,更无法“对症下药”,致使企业效益下滑。

(四)缺乏对材料成本有效的制度约束

加强材料费管理,做好材料成本的有效控制非常重要。但由于部分管理者不严格按工程量领、发材料,材料的领用量是仅仅凭经验进行估计,造成材料浪费,甚至工程剩余材料也不退库,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

二、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的对策措施

(一)积极推行限额设计,以有效控制造价

先按项目投资估算控制方案和初步设计概算,再用初步设计概算控制施工图设计和概算,使各专业在保证建筑功能及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合理分解限额,把技术和经济有效结合起来。严格控制设计变更使限额不轻易突破,并利用同类建筑工程的技术指标进行科学分析、比较,使设计优化以降低工程造价。

(二)采取组织措施控制工程成本

组织机构是任何单位或部门的重要执行机关,也是企业正常运行的关键。因此要明确项目经理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明确项目经理部、公司及施工队之间职权关系的划分,明确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成本控制有人负责,避免成本大了,费用超了,项目亏了责任却不明的问题出现。所以项目经理是项目成本控制的第一责任人,全面组织项目部的成本控制工作,应及时掌握和分析盈亏状况,并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工程技术部门是整个工程项目施工技术和进度的负责部门,应在保证质量、按期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尽可能采取先进技术,以降低工程成本;经营计划部门主管合同实施和合同管理工作,负责工程进度款的申报和催款工作,处理施工赔偿问题;财务部门主管工程项目的财务工作,应随时分析项目的财务收支情况,合理调度资金。通过采取组织措施,明确工程成本控制者及任务,从而使各环节的建筑工程项目成本控制有专人负责,使组织有效的运行。

(三)加强项目经理的成本效益观念

成本效益观念是项目管理者应当具备的一种内在的管理素质,它体现着项目管理者对投入产出的判断。在施工项目中,有收益就必然有相应的耗费,控制不适当的耗费是成本控制的主要内容。项目管理者应当具有很强的成本效益观念,围绕项目成本展开工作,通过预算资料和管理运作中所反馈的各项成本信息有效地抑制各种不合理的支出。另外,应当教育每一个工程工作人员,使其树立成本效益的观念。利用激励机制使各项成本消耗与职工利益挂钩,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形成全员参与管理的成本控制体系,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篇2

中图分类号:O21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 质量意识解薄弱。施工企业只顾眼前,忽视长远,只管建,不注重使用,没有牢固树立为用户服务的观点。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的经营思想不端正,缺乏职业道德,只看本企业的经济收入,不注重全社会的效益。

(2) 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管理机制跟不上,管理人员少且素质低。施工队不按图施工,不照操作规程作业,不按质量标准检查验收等现象比较突出。

(3) 不重视业务培训,干部职工技术素质低。基建单位缺乏掌握建筑技术的干部和管理人员。

(4) 工程造价过低,困扰着工程质量的提高。有的招投标部门提倡竞争,实际低价中标法,谁的造价低,谁就中标。由于工程造价偏低,施工只好对付交工,取点薄利维持企业生存。

(5) 承包方式不合理。有的施工企业采用层层分包,形成层层克扣,真正到施工人员手中的工资寥寥无几,导致现场施工人员偷工减料,来弥补工资不足,造成工程质量低劣。

(6) 建材质量差,把关不严。不合格产品在市场上出售,造成的质量事故为数不少。技术落后,技术装备低下,生产效率较低。

(7) 设计文件质量不高,无节点图,细部结构和剖视图不全,图纸会审走过场,设计方案无比较,甚至设计文件无审查。

2 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2. 1 确立经营思想,确保工程社会效益

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要确立“业务第一,信誉至上”的经营思想,树立以信为本,以诚待人,以综合优势取胜的企业新形象。

企业要教育职工在工程实施过程中,要大力提倡“文明、礼貌、热情、诚恳”的经营作风,树立“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做一个工程,交一批朋友,立一块丰碑”。使企业的经营行为,取信市场,占领市场,真正服务于社会。

2. 2 强化质量意识,正确处理质量与速度的关系

强化质量意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基础。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领导质量意识的高低,关系到质量责任主体单位对质量工作重视的程度,关系到工程质量的优劣。质量责任主体单位领导必须视自己为企业质量的第一责任者,并对全体职工经常进行教育,教育职工认清建筑产品的特殊性和产品质量低劣,是一种犯罪行为。质量和速度是辩证的关系,既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没有质量就没有效益,没有质量就没有声誉,也就没有竞争力。

2. 3 全面提高施工企业素质

企业的发展主要工作一是市,二是质量,三是素质。全面提高施工素质,应从以下方面抓起。

(1) 提高领导素质是工程质量的关键。企业领导素质对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施工队伍素质的提高关键是提高领导素质。一个好的领导就能带出一支好的队伍。领导素质既包括领导成员本身的素质,也包括领导班子集体素质,两者都不可偏废。领导本身素质要好,作为领导班子的整体要团结配合,互相支持,形成企业的领导核心来管理工程质量。

(2) 提高职工素质是搞好工程质量的基础。职工在第一线施工,工程质量好坏与职工素质高低关系很大,搞好技工人员的施工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是非常必要的,既要对他们进行应知培训,来提高理论知识,又要对他们进行应会培训,来提高操作技能,还要抓好专业管理人员岗位培训工作,确保工程质量。

(3) 健全企业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是搞好工程质量的保障。在深化改革和企业管理上,要制定质量责任制和原材料检验、工序质量控制、单位工程质量管理等标准和制度,逐步实现质量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要完善施工工艺,质量、原材料、构件、半成品的计量检测网络,要对技术交流、设计变更、隐蔽工程记录等技术资料提出严格要求,使企业内部形成比较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要自觉把好质量关,把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材料、构件、半成品经检测不合格者一律不准使用,上道工序不合格者,下道工序不准施工。同时,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完善质量保证监督体系。

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切实做到: ①按图施工,设计变更要有设计变更通知单。②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③ 进行施工技术交底,按规范标准施工,随时完善施工技术档案。④ 落实栋号管理责任制,实行样板示范引导施工。⑤ 把住材料质量关,经常组织质量检查和中间结构检验。⑥实行质量否决权。⑦ 及时进行竣工工程回访,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4) 严格检查监督是确保工程质量有效的办法。搞好工程质量管理不仅要有好的组织形式,还要有严格的制度,科学的方法,方能使工作抓住关键,落到实处。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是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必须有严格的监督检查措施,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因此,在建立质量监督体系的同时,应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同时在质量管理人员中实行责任制,开展全方位质量监督,即全员、全面、全过程质量监督。对建设工程各负其责,奖罚分明。调动各方面、各层次人员积极行动起来抓好质量,严格把好技术关、材料质量关、施工质量关以及影响工程质量的各个环节,对各分项工程的重要工序和重要公项工程的每道工序、施工全过程跟踪监督。再就是要严格验收标准,对不合格工程坚决要求返工。

(5) 熟练掌握质量检验方法,严防质量通病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工程质量通病是严重影响质量的顽症,如不进行特别医治,是难以根除的。首先要增强有关人员的业务素质,要求质检员熟记常见工程质量通病的种类及发生原因,熟练掌握质检的标准和方法。将常见的通病列为重点检验项目。做到“三早”、“两讲”,即在施工前,早提醒施工人员注意预防发生通病;施工中,对容易发生通病的地方及时发现;对已发现的通病及早医治,消除隐患;向施工人员讲清发生通病的原因及防治方法,这样做既使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心服口服,又有效地防止了工程质量通病的发生。

2. 4 抓住关键,严格监督,有利于提高工程质量

首先是强化政府监督,实施扩大监督覆盖面,对每项受监工程都进行严格的核验程序监督[3 ] ,未实行竣工备案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企业的质检员实行持证上岗。任何一道工序质检员和监理单位签署意见,否则不予验收。

2. 5 严格工程招投标制,择优选用施工单位

当前建筑市场比较混乱,施工企业的管理水平、技术素质参差不齐,有些施工单位甚至将承接的工程层层转包,使工程质量无法控制。为此建设单位在选择施工单位时,必须严格招投标制[4 ] ,除深入了解各投标单位的资质、业绩、管理水平外,还应对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如企业的现状、资金状况、领导者的水平等,只有这样,才能在招投标制的基础上,择优选择施工单位。招投标制的贯彻落实,要求各地方政府从大局考虑,消除地方保护主义思想,落实谦政制度,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领导干部应起模范带头作用,廉政自律,秉公办事,坚持择扰选择施工单位。

2. 6 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工程质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和前提,由于目前建材质量不高,材料性能不好,耐久性差,尤其是防水材料质量低劣,影响屋面防水工程质量。

另外,机械化施工质量还不发达,大量的靠的手工操作,人为因素影响较大,质量控制较难。因而提商工程质量,从提高建筑材料质量入手,研究开发性能好的新型建筑材料和积极引进推广使用先进施工设备、施工技术都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2. 7 加强设计图纸质量管理

篇3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处于上升期,建筑工程需求量日益加大,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多,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工程质量涉及范围较广,一般分为安装类、功能类、设备类、装饰类等诸多方面,建筑施工的种类繁多和复杂性造成了建筑施工质量管理难度日渐加大。针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有利于建筑工程的顺利开展。

1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是建筑工程管理的核心部分,只有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才能为自身树立良好的品牌效应,赢得好的口碑与声誉,进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由于建筑工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广泛性,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较大的难度。我国目前的质量管理多半属于事后管理,即在产品完成之后对其进行抽查检验,或者将不合格的零部件换掉,进而保证产品的质量。但是建筑工程不能重复、不能更换,并且具有隐蔽性和终端检验局限性,这些都导致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在工程内部质量检查中难度日渐加大。而且,受到建筑工程生产流动性、结构整体性这些特点的影响,要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必须结合建筑工程自身的这些特点,找到合理的方式方法进行监督。

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与质量监督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由于我国建筑行业起步较晚,受传统模式影响较深,在管理上存在诸多问题。此外,由于当前建筑质量管理机制的不健全,施工单位在建筑施工时很多都会忽视建筑的施工质量。因此,这就要求质量监督部门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提高质量监控意识,做好质量监督与管理。

2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施工队伍素质问题

我国建筑行业内部普遍存在许多基本素质较低的施工人员,对自身工作的职责和任务认识不足,导致施工操作时不能按工程规划进行,从而使建筑工程的质量存在很大的隐患。近年来,许多未经过专业培训的农民工大量涌入城市建筑行业,导致建筑工程队伍的整体素质普遍偏低,建筑质量也迅速下滑。

2.2缺乏技术支持问题

各行业的发展与进步都需要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来实施。建筑工程技术旨在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实际操作和技术处理的研究与开发,但有些施工队伍对技术支持还不甚了解,只是单纯的看重设计方案的完整性,而不是以具体操作的可靠性为主体,导致技术面的匮乏,影响工程质量。

2.3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体制是在传统体制的改革中日渐形成,所以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束缚比较严重。我国多年处于计划经济时期,管理模式的“计划特色”比较浓厚。企业过多依赖政府的宏观调控,市场适应性比较差。

2.4施工单位的法律意识淡薄

《建筑法》及其相关法律法规的颁布与实施,给建筑工程的具体操作树立了具有法律意义和技术参考性的标准和规范。然而,很多施工单位法律观念淡薄,技术专业性较差,时常有违规操作的现象出现。这些违规操作,对于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都是极大的威胁,一旦发生事故就会造成很重大的损失,同时对于企业的声誉和竞争力造成恶劣的影响。

2.5市场管理混乱

当前房地产企业市场管理混乱,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就是无证或者超出自身承担范围的越级施工现象存在普遍。其次,建筑工程的承担方层层转包,导致责任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明。第三个存在的问题就是在招标过程中建筑单位肆意压低价格,将工程分解后承包给多个施工方,导致施工单位各干各的,很难落实建筑工程的整体责任。

2.6质量管理人员素质差,管理混乱

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技术性要求较高,当前大部分业主方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不仅仅认识不足,人员整体素质和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具体实施时,很难运用到建筑工程中,很难真正提高工程质量。在管理秩序上,企业缺乏具体的管理体制,在秩序上较为混乱,具体环节缺乏规范性制约,给工程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3 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措施

3.1加强各方的协调工作

在实际工程建设过程中分包管理模式仍存在较多问题,为了提高建筑项目整体质量,企业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各种混乱模式,在加强各方的协调工作的同时,制定科学合理的合作管理制度。另外,建筑企业还应该将质量管理职责细化,在明确各部门职责范围的同时,还应该引导职工正确认识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因此,建筑工程企业应该在分包的过程中,合理控制工程的肢解程度。建筑工程企业还应该建立协调管理程序,在强化各部门管理工作的同时,减少管理工作对个人能力的依赖性,从而提高建筑项目的整体质量。

3.2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和监督机制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建筑企业应该结合项目建设的实际状况建立科学的管理和监督机制。首先,施工单位应该在确保各项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下,建立工程质量责任制度,将各项质量管理责任细化,并落实到个人。另外,施工企业还应该结合各职工的工作态度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奖惩制度,在提高职工积极性的同时,为合理控制建筑项目工程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建立健全的工程质量监督制度是提高建筑项目整体质量的前提保障,因此,建筑企业在强化工程监督的过程中,还应该发挥质量监管人员的作用,在强化质量监管人员安全质量控制意识的同时,使建筑工程逐渐向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快速发展。

3.3做好工程进度管理

工程的进度计划与检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进行施工进度检查的目的是为了全面的了解整个施工计划的执行,从而便于对施工进度进行合适的调整。而检查方法则主要是比较实际的进度和开始的进度计划,从这两者的差别中分析和找出导致偏差的原因,然后让施工、监测等单位据此调整施工计划。其中如果实际进度与计划相差甚远时,就一定要找出差别所在,讨论是否会影响后续施工,考虑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解决问题。

3.4完善招投标办法

建筑工程招投标是后期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保障,强化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应该从招投标阶段开始,在完善招投标办法的同时,严格按照审定的工程标底选取最近的标,减少招标过程中各投标企业因投标价格而引发的各种矛盾。因此,建筑企业在满足质量、信誉以及综合实力等要求的前提下,还应该集合我国国家规定建立健全的招投标办法,强化从施工阶段到竣工验收阶段的监督工作,为促进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5加强建筑企业内部管理

建筑企业内部管理工作对建筑项目质量管理工作有直接影响。建筑企业应该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建立完善的承包体系后,还应该采取相关措施强化建筑企业内部管理,为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提供基础保障。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助于开发企业内部促进企业发展的潜在能力,还能有效降低施工建设过程中对各种资源的消耗,是促进建设项目承包行为合理化和规范化的重要手段。另外,在合理控制企业各项目投入经费的同时,为企业内部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质量是建筑工程的重中之重,在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中,企业要从整个工程出发,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质量把关,质量监督部门更要在各方面加强监督,帮助企业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高水平,为地方的经济迅速发展添砖加瓦。

篇4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struction units are facing increasing competitive pressure, if do not have enough capital and technical level, it is very hard in intense market occupies a space for one person. The project construction period is longer, the construction uni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roject, it must be cost effective control. Construction units for the construction project cost control to planning, and through cost control improve the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 construction unit; project cost control; problems;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L372+.3 献标识码:文章编号:2095-2104(2013)1-0020-02

工程项目的建设周期较长,建设单位为了进一步完善工程建设的质量,就必须要对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工程项目涉及的部门较多,如果不能做到有效的控制,那么建设单位就很难将各项费用控制在计划之内,导致大量的投资浪费。

目前,我国主要实施的体制是工程量清单计价。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对于企业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产品质量到价格的竞争成为各大企业之间的主要竞争模式,这种竞争模式是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渐过渡的。工程量清单计价体制的实施比传统定额计价体制更加低廉,工程造价可降低5%~15%,建筑单位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工程造价之低,给建筑单位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再加之招投标价格偏低,建筑单位的发展遇到了严重的挑战,此时就要改善成本管理,用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1建设单位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些建设单位对项目考察不到位,盲目立项,立项后,在施工过程又缺乏有效控制,导致施工成本超出概算,投资失控。项目建成以后资产折旧额过大,投资回收期无限延长,甚至出现无法收回成本的现象。建设单位将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工作片面地理解为设计单位的事而不闻不问。

在设计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工程设计人员往往偏重于设计质量与功能,不注重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有些设计的安全系数大大超过设计规范要求,由此造成许多投资浪费。有的建设单位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审核不严格,对甲、乙方的图纸会审、设计单位的技术咨询的把关也不严。并且在工程建设项目过程中,对工程变更没有进行主动有效控制而导致投资失控。建设工程预结算是一项技术与经济相结合的核算工作,这项工作很繁琐,需要编审人员认真对待,这就要求编审人员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还要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编审人员总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错误。还有,在结算时施工单位高估冒算现象比较普遍,一些施工单位为了获得较多的收入,采用多计工程量、高套定额单价、巧立名目等手段人为地提高工程造价,而不采用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社会信誉等正当手段。

1.1 对工程成本管理认识上的误区

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是指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工程中,为确保项目的成本控制,在批准的成本预算内所进行的一切管理。工程成本管理是一个全员全过程的管理,目标成本要通过施工生产组织和实施过程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主体是施工组织和直接生产人员,而不是财务会计人员。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经理一提到成本管理就想到这是财务部门管的事情,有些工程项目经理简单地将项目成本管理的责任归于项目成本管理主管或财务人员。其结果是技术人员只负责技术和工程质量,工程组织人员只负责施工生产和工程进度,材料管理人员只负责材料的采购和点验、发放工作。这表面上看起来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各司其职,唯独没有了成本管理责任。生产组织人员为了赶工期而盲目增加施工人员和设备,必然会导致窝工现象发生而浪费人工费;技术人员现场数据不精确,必然会导致材料二次倒运费的增加;而为了保证工程质量,采用可行但不经济的技术措施,必然也会使成本增大。由此可见,财务人员是成本管理的组织者,而不是成本管理的主体,不走出这个认识上的误区,就不可能搞好工程成本管理。

1.2 缺乏成本竞争意识,市场应变能力差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招标竞争激烈。面对市场竞争的沉重压力,不少施工企业盲目揽任务,不惜赔血本中标,使企业陷入越干越亏的境地;有的企业不计成本盲目铺展,贷款垫资施工,结果使企业背上沉重的包袱,危及企业的生存发展。这些企业在经营决策时,忽视最基本的市场调查,缺乏最基本的成本管理意识,导致大量的无效成本增加,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3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普遍存在着重事后轻事前、重静态轻动态、重短期轻长远、重数量轻质量、重局部轻全局、重具体轻宏观、重现象轻本质、重内部轻外部、重战术轻战略的弊病。有的企业受“成本无法再降低”的思维定式束缚,习惯于按传统思想观念想问题、办事情,靠完成产值、扩大投资、谋求业主多计价来实现成本盈利,忽视了企业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组织及企业成本管理追求极限的基本特征。

1.4 缺乏完善的责权利相结合的奖励机制

目前有些施工企业因为各部门岗位责权利不相对应,以致出现了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局面,即使兑现了也是受奖的不公,受罚的不服。特别是有些国有施工企业长期受大锅饭思想的影响,对本该受重奖的人员,意思一下就算了;对本该受处罚的人员,碍于情面批评一下了事。这种只安排工作而不考核其工作效果,或者只奖不罚、奖罚不到位的做法,不仅会严重挫伤有关人员的积极性,而且会给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为职工所关心的,就是企业的责任权利相结合原则是否有力度。

1.5 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竞争机制

在传统计价模式下的成本管理是预算成本管理,是以政府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社会平均水平制定的工程预算定额为主要计价依据来核算,施工企业在招投标时不承担价格风险,其成本价格反映的是社会平均水平,即社会平均成本、措施费用包括在定额子目中,在计价时按照工程造价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及定额中的基础价格计价,没有反映企业的真正水平,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和竞争机制。

1.6成本核算体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传统的施工企业成本管理,主要是根据财务部门的决算报告,这种核算体制经常因业务人员提出报告的时效性滞后而无法发挥成本管理的作用。由于缺乏成本管理中的事前预测和过程控制,只能靠制度被动地“卡”。一旦反映在财务帐面上成本失控,已是既成事实,无可挽回。这种管理模式,与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相差甚远。

1.7成本管理的方法落后,管理理念陈旧

目前,有不少施工企业工程干完后成本才被反映出来。这种成本管理方法不能及时收集、传递、处理、储存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大量数据信息,无法对成本信息做到正确的选择与使用;不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成本管理中所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原因,难以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成本,使效益大量流失。

上述问题在我国施工企业中普遍存在,已经成为制约这些企业向前发展的“瓶颈”。在清单环境下,一旦合同价款确定,工程造价就基本确定了,施工企业只有在项目成本控制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把成本控制在清单范围内。如果施工成本过高,必然是以降低企业经济效益为代价。如果继续沿用以前的管理方法,以上问题不及时解决,企业最终将面临被淘汰的命运。相信每个企业都不希望成为被淘汰的对象,那出路最根本的是要加强施工成本控制。

2建设单位成本控制具体措施

2.1 设计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为了抓好设计工作,应注意一下几个方面。积极开展设计招标。设计方案好、设计水平高的设计单位能设计出工艺流程合理,建筑结构简单,工程造价低廉的工程项目。通过设计招标和方案竞选的方式择优选择好的设计方案和信得过的设计单位。充分运用价值工程优化设计方案。针对同一个建设项目而言,可以有不同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不同工程造价就不同,通过价值工程对方案的比较,功能相同的选择造价最低的,或造价相同的我们选择功能最优的设计方案。适当提高设计费用,奖励设计人员,为降低工程造价提供可能。一旦设计概算形成后,建设方可以以要求设计方在概算的基础上若能使施工图预算造价每降低多少个百分点,就奖励设计人员相应的工程造价费用作为设计费,以这种方式调动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尽量多计算、多画图,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降低工程造价。

2.2 投标阶段对工程成本的控制

建筑工程采用招投标是降低工程造价的一个好方法。它比直接发包要降低造价15到25个百分点。通过招投标选择施工单位或材料供应商对控制项目投资、质量和进度都非常重要。招标工作应遵循公平,公开,公正,诚信的原则;对影响工程造价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然后编制招标文件;合理低价者中标,不过也不能绝对低价中标,以避免低于成本价而恶意竞争。

2.3 制定严密有效的合同条款

对工程变更及索赔实行有效控制是在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的关键。针对当前工程量清单报价的方式,施工单位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索赔赢利的方式承揽工程。作为设单位应该事前把关,主动监控,严格审核工程变更,特别是要严格控制增加投资的变更,减少不必要的工程费用支出,避免投资失控;合同双方应严格遵守合同约定,按照合同约定的时限、内容认真履行好各自的义务,避免违约索赔,从而有效控制成本。

2.4 在施工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对施工技术方案做好论证的基础上鼓励建设单位广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办法等,最大限度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对由建设单位供应的材料要做好详细的计划,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及合同约定,合理、及时供应,若超前采购将造成资金的积压、增加保管费用及材料的贮存损失,若供应不及时将影响工程进度,还将造成建设单位的索赔。

2.5 在工程决算阶段对工程造价的控制

这个阶段是工程造价控制比较重要的阶段,也是最后阶段,其工作就是对工程竣工决算的审核。该项工作主要由工程审核人员根据合同,预决算结算单、相关定额,竣工资料,国家或地方的有关法规法规为依据,对送审的竣工决算进行核实。如果是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委托给审计事务所施行。建设工程预结算的审核是一项繁琐而又细致地技术工作,审核人员必须具有预算技术、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相应的法律法规和较高的预决算业务能力等专业技术知识。

在工程决算的审核上,审核的难点之一是隐蔽工程的签证,且隐蔽工程的签证在可审工程造价中国占较大比重,由于施工后不能看到,只有依据相关资料及签证,而有些签证很不规范,具有较大的人为性,必须以有效签证作为结算审核的依据。据统计目前施工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一般都能核减15%左右,有的甚至更多。因此建设方对施工单位的结算进行认真审核显得非常必要。

2.6 全员项目成本控制

项目成本的全员控制,是指建立以项目经理为核心的成本控制体系,按照成本管理责任制进行职责分工,将成本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班组及个人,防止成本控制人人有责而人人不管。项目工程成本全员控制主要应建立项目经理、技术主管、施工员、预算员、财务及成本人员、材料员、机械管理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的成本控制责任等。面对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施工企业的每一位员工和管理者应尽快树立起成本管理意识,从思想上认识到成本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真正树立起全员成本控制的观念。

2.7 建立健全责权利相结合的目标责任成本管理体制

坚持责任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奖罚分明,是促进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动力,是实施低成本战略的重要武器。企业的管理层,应当制定和完善本企业的成本责任制和监督考核机制。在下达承包任务时,不仅将质量、工期、安全等控制指标写入任务书中,而且将成本控制指标也写入其中。对于完成任务较好的项目部给予合同额一定百分比的奖励;反之,对于未完成任务的项目部,应查明原因,总结教训,给予一定的处罚。这样不仅在企业内部有效地引入竞争机制,而且有利于企业搜集、积累成本管理的资料,为企业定额的编制及今后的成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8 必须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

施工企业从工程信息跟踪、投标中标开始,经过组织施工生产到全部工程完工、项目解体为止,整个运行过程都将影响成本的变化。而现代企业成本管理正是紧紧围绕影响成本变化的各个环节,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成本的事前预测决策、事中控制调节、事后分析考核兑现转变。成本管理范围的变化,决定着成本管理质的变化,而这种范围和质的变化则是成本管理创新上的一次飞跃。因此,成本管理由生产经营决定成本,逐渐向成本干预生产经营的开拓型成本管理方向发展;向企业的预测决策领域渗透;向技术质量管理等方面扩展。成本管理对象除生产成本外,已逐步扩展到预测决策成本、技术成本、质量成本、安全生产成本、方案设计成本、体制机制成本、人才培养成本等。既有事前、事中的成本管理,又有事后的成本管理;既有对已发生的实际成本进行核算,又有对未发生的成本或可能发生的成本进行预测;既有以财务收支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又有以方案、工期、质量、安全、技术、无形资产等数据为依据的成本报告。这些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必将从生产成本扩展到企业的各个领域,并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因此,树立新的成本管理理念将是搞好施工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前提条件。

3结语

项目管理人员需要具备较高的技能和综合素质,在面对复杂而细致的成本控制工作时可以游刃有余,各个阶段的工作内容,如方案设计和质量监督等,面对这些工作要做到了如指掌,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成本控制。除此之外,建筑单位的每个员工要从自我做起,树立主人翁责任感,将节约成本作为自己的一项工作自觉执行,要充分理解节约成本的意义,有条不紊的开展这项工作。只有员工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才能够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有所成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徐.探析工程建设项目成本控制的几个要点[J].山西建筑,2010.8.

[2]孟维欢.浅谈如何控制工程建设成本[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6.

篇5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在整个工程施工中,给排水施工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影响到人们的日常生活,还会对整个工程施工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而要想提高施工质量,就必须运用相应的给排水技术,使这些技术在施工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为方便人们生活创造有利条件。然而,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资金、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工程施工中的给排水技术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不足。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工程质量,还会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不便。因此,探讨分析工程施工中给排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工程施工中给排水技术存在的问题

1、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给排水技术存在着较大的安全管理问题,具体来说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检查工作不到位,对于施工现场,缺乏相应的指导和检查,也没有建立严格的监督机制,使得施工人员不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出现大量违规操作的情况,影响给排水施工质量。第二、安全意识缺乏。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缺乏,也缺乏对施工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他们的安全意识不强,在施工过程中不遵守相关规范,给给排水工程留下安全隐患。第三、忽视防火工作。在使用电动工具的时候,一些施工单位安全检查工作不细致,忽视对工具的安全性的检查,忽视对导线的绝缘性的检查,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火花进而引发火灾。

2、施工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除了安全方面的问题之外,在工程施工给排水技术中还存在质量方面的问题,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设计不精确。给排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很多是由于施工工艺不精确所致,例如,设备的尺寸不符合标准,水管连接处出现漏水现象。材料的质量不达标,在施工的时候没有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出现阀门不严,水管开裂等现象。此外,建筑设计还存在不规范的情况,使得在施工的时候无法准确定位,接口无法对准,引起位置、标高、坡度等出现问题。第二、施工流程不规范。在给排水施工的时候,没有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影响工程质量,甚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第三、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施工队伍,缺乏施工经验,在施工没有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施工,影响给排水施工质量。

三、工程施工中给排水技术存在问题的防治对策

1、做好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图纸审查工作。图纸审查是给排水施工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审查工作的细致与否,对给排水施工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根据给排水施工的实际情况,在审查的时候,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审查设计图纸是否与国家的相关设计规范符合,是否符合当地的技术规范、经济政策和其它相关规范;审查图纸是否符合建设单位的实际情况,是否满足给排水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审查图纸是否与给排水施工技术装备条件相符合,对于需要特殊技术支撑的施工,在技术上是否已经克服困难,能否保证给排水施工的顺利进行和施工安全;审查图纸上的尺寸、标高、管线交叉连接是否符合给排水施工技术要求,器具安装的空间、基础是否满足要求,审查施工中所需要的设备、材料是否满足给排水施工技术要求。

2、编写给排水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对给排水施工发挥指导性和纲领性的作用,具体来说,在编写的时候需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工程概况,也就是需要将工程建筑物的形式、层高、结构写清楚,让人们有全面的了解;第二、编写依据,对于施工所采用的相关文件和标准,必须是有效的,符合相关规范要求的,包括施工合同、施工图纸、图册、施工验收规范、检验评定标准、劳动定额等等;第三、施工准备,在施工之前需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技术、物资、人员、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第四、施工技术方案。根据给排水施工的要求和相关的验收规范,对于管材及附件、连接和敷设方式、保温防腐要求、工艺流程、质量标准、允许偏差等的步骤、要求和标准做详细的规定,为施工提供指导。

3、做好材料的采购工作,保证给排水施工材料的质量。工程给排水施工需要大量的材料和设备,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加强对材料和设备的管理,保证其质量和安全。做好给排水材料的采购工作,加强与材料供应方的沟通,选择质量可靠,价格合理的材料供应商,保证材料供应及时到位。同时,要做好材料和设备的验收工作,填写测试、验收报告,并做好防雨、防碎、防锈工作。

4、提高给排水施工人员的素质。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和作业素质对给排水工程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为了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必须重视对施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培训的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组织讨论,观看视频,现场讲课等等,都可以提高给排水施工人员的业务技能。此外,施工单位还要注重吸收和引进高素质的施工人员,不断充实施工队伍的素质,使他们能够胜任给排水工程施工的各项工作。

5、落实给排水施工的监督管理制度。除了做好上述几项工作之外,为了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还必须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管理制度。施工单位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建立并完善质量领导机制,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将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管严格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单位。另外,还要强化给排水工程质量监理工作,对于给排水工程的合同、技术规范等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验收,将给排水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其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提高工程施工中给排水工程的质量。在监督管理过程中,如果发现存在着操作不符合规范要求、施工工艺不达标,材料质检不合格等情况,应该立即采取处理措施,保证给排水施工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提高施工质量。

6、完善给排水工程验收制度。给排水工程按照合同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全部完成,达到设计要求,检验合格之后,可以办理移交手续。给排水竣工验收标准为: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满足验收规范,给排水工程全部完成,施工资料齐全并满足归档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给排水竣工验收。竣工验收一般包括施工单位自检、项目负责人复检、项目竣工验收等过程和步骤。在给排水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建立完善的竣工验收管理制度,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检查工程的质量,确保给排水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同时,严格执行相关的验收规范和标准,确保给排水工程质量。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给排水施工是整个工程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好给排水施工技术,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后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一定要认识到当前给排水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根据施工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加强质量控制,充分利用给排水技术,提高给排水工程质量,促进整个工程施工质量的提高,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贺刚.建筑给排水工程施工技术要点浅析[J].华章, 2011(25)

[2]赵海涛.浅谈给排水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其防治措施[J].科技致富向导,2012(3)

篇6

一、高校行政管理概述

 

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是指高校行政管理组织应当是相关法规认可的教育管理机构,同时,在高校的管理中,坚持依法治教的原则,使高校开展的一切教育活动符合相关教育法律的规定[1]。因此,应不断完善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提高高校行政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二、高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领导及行政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法律意识淡薄

 

在现今高校管理中,高校领导及行政管理人员官本位思想较为严重。一些高校领导在决策中不按法律和规章办事,独断专行,行政管理缺乏法制的监管,使得学校决策及纠纷的解决方案缺乏法律依据的支撑。

 

(二)我国教育立法不够完备,高校校规校纪没有结合法律法规制定,缺乏合理性依据

 

我国教育立法主要有《教育法》及其后出台的《义务教育法》、《学位条例》。在高校行政管理方面,只有《教育法》对其有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规定的细化规范,从而造成高校行政管理具体操作中缺乏法律的规范,严重加大了高校行政管理法制化难度[2]。

 

各高校在制定自身的规章制度过程中, 没有依据法律法规,致使校规校纪的规定超越法律授权内容,于法无据,甚至与法律法规相冲突。高校行政管理中忽略程序的正当性,法律规定学生被学校处罚退学、开除时,享有充分的异议权和救济时间,实践中,高校往往对此程序走形式,程序的不公正最终导致实体不

 

公正。

 

(三)高校行政管理机构中缺少法律事务机构的设置

 

据统计数据表明,当前高校设置法律事务机构的情况并不多,全国1900所高校,外加300多所民办高校,只有50所左右的高校设置了法律事务机构,所占比例仅为2%.此外,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置法律事务机构的高校比例较高。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有30%的高校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而非教育部直属高校设置法律事务机构的比例只有1.22%。民办高校则目前都未设置法律事务机构。可见,教育水平和层次越高的高校越重视法律事务工作。然而,笔者还发现,在设立了法律事务机构的高校中,也有接近一半的高校将其设置在学校办公室下面,并没有将其独立为一个机构。并且各高校对设置的法律事务机构本身在名称、性质、职能、地位、待遇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情况较为杂乱。

 

三、加强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建设的措施

 

(一)在高校中加强法制观念的宣传,依法治校

 

十八界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各行各业对照自身工作纷纷加强法制建设。对于高校而言,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应加强依法治校,在全校广泛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宣传,提高教职工和学生的法律意识。

 

(二)完善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的立法建设,科学制定校规校纪,、校规校纪的执行坚持人性化原则

 

为加快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法治化进程,一方面,需进一步完善我国教育立法,尤其是高校行政管理方面立法。鉴于我国立法对高校行政管理只有原则性规定,缺乏具体细化规范,笔者认为,应尽快出台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的条例,将高校行政管理的内容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化,使得学校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有法可依。

 

另一方面,应科学制定校规校纪,校规校纪的执行坚持人性化原则。高校制定校规校纪应建立在科学、高效的基础上。校规校纪的制定不仅仅在于管理约束学生,也要保证学生的合法权益,严格在法律授权范围内制定,不能越权甚至与法律相冲突。高校在执行校规校纪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正当的程序,并坚持人性化原则。

 

(三)高校应建立法律事务机构,并建立高校行政管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推进高校法制化进程,应强调法治在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对此高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置法律事务机构。当前高校设置法律事务机构共有一下4种方式:(1)设置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该机构不仅有明确的职责,而且有人员编制,不仅承担学校的法律事务,而且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定、促进依法治校综合协调机构,对学校依法做出决策起着重要作用。(2)将法律事务机构设置在学校办公室或其他部门之下,处理学校法律事务。如前所述,这一类型占了一半以上的比例(3)由学校的具有法学背景的教师兼职承担法律事务。

 

(四)聘请法律顾问,聘请校外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服务

 

笔者认为,第一种方式即设置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是最理想的方式,尤其是对规模较大、院系较多、独立分支机构较多、法律事务较多的高校。高校设置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能有效践行依法治校理念,推进高校法制进程,为学校决策和管理的合法性做出重要作用。

 

对于规模较小、法律事务较少的高校,也不应忽视依法治校的建设,可灵活使用上述几种方式。让办公室或其他职能部门兼任法律事务管理职责,并聘请校外律师事务所或本校有法律实务经验的教师担任法律顾问,但切勿将学校法制建设束之高阁。

 

篇7

原则1.根据数据或观点表达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表达形式(插图或表格)。

对于表格或插图的选择,应视数据表达的需要而定。表格的优点是可以方便地列举大量精确数据或资料,图形则可以直观、有效地表达复杂数据。因此,如果强调展示给读者精确的数值,就采用表格形式;如果要强调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或变化趋势,则宜采用图示方法。一定要避免以插图和表格的形式重复表述同样的数据(除非重复的理由十分必要)。

原则2.图表的设计要基于成果的表达,准确地突出作者的贡献。

图表是论文中的空白处(blank area),即:图表本身或周边的空白容易吸引读者的注意和阅读。因此,图表的内容和视觉效果一定要重点突出,尽可能地将论文的代表性贡献用关键性图表清楚地表达出来,不要包含太多不属于本文工作的信息,以免作者的贡献被淹没在无关的细节大海里。

原则4.图表的表述要考虑到读者的理解水平,应具有“自明性”。

每个插图或表格都应该具有自明性或相对独立,图表中的各项资料应清楚、完整,以便读者在不读正文情况下也能够理解图表中所表达的内容。图表中各组元(术语名称、曲线、数据或首字母缩写词等)的安排要力求使表述的数据或论点一目了然,避免堆积过多的令人分心的细节,从而造成图表理解上的困难。

中级职称论文图表设计中常见的错误

1. 图、表格内容与文字重复。在中级职称论文中,相同内容不宜用文字、表格和统计图重复表达,应根据内容的需要选择一种表达形式即可。这方面的的原则应是:凡事用简要的文字能够表达清楚的就不用图和表格来表达;凡事用表能够一目了然表示的就不用图。为使读者便于对照比较和了解精确结果时,以表格形式为宜。

2. 表格中数值计算不精确,保留位数不一致。表中数值精确与否是决定统计表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科学实验结果是否严密的具体体现。由于表格中的数据是经过原始数据计算得出,因此往往不是整数。应该使用相同的小数位。表格中同一指标数字的有效位数应一致,不足者以“0”补足。计算百分比时,应注意各百分比相加应为100%。

3. 缩略语及量和单位不规范。表格中所列的指标名称不宜随意而定,应使用固定的缩略语。特殊情况下使用不常用的单位和缩写词时,需在表注中说明。表格中的法定计算单位,一律使用符号。单位应该遵循国际标准命名原则。在数字和单位之间应有一个单一空格。千计单位应该用逗号分离(1,000)。

4. 表中分组变量与观测指标的位置颠倒及数据排列不当。表中数据的排列应按同类数据纵排的原则安排,排列不当则导致读表费力,不易对照比较和从中了解变化规律。

5. 表注说明过繁。表注是对表中有关内容的必要补充和说明,应简明扼要。如需要说明的内容较多时,应移入表前的正文中用文字介绍,表中数据的计算公式,应在论文的“Materials and Methods”部分介绍,不宜列入表注。

6. 罗列原始记录数据。典型的表和图是对结果的总结,研究过程中的原始数据,不必全部列于表格中,表格中的数据一般应是经过统计学处理的。

篇8

每个刊物的字数都是不一样的,要是发省级刊物的话一般字数在2000字到3000字之间不等,一般多数在2500字左右

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

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建筑行业也在发展。建筑施工技术作为建筑业发展的力量和源泉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重要的作用。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建筑施工行业也在逐步走向科技创新之路,在原有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发展的基础上,一些新的建筑施工行业技术被引进,本文首先来分析建筑施工的原有技术,然后再次基础上简单的介绍几种建筑施工行业新技术。

近些年来,我国在建筑施工行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已经初具了解决工程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和矛盾的水平,在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我国建筑业出炉的一批一批规模大、结构牢、水平精湛的建筑物中,足以窥见我国建筑行业技术发展的进步,本文主要来探讨建筑施工行业技术研究。

1.传统的建筑行业施工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主要有桩基技术和基坑支护技术两种,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1.1 桩基技术应用

桩基技术作为我国建筑施工行业的一种传统技术,在建筑施工行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桩基技术主要有预制桩和灌注桩两种。在混凝土施工中由于预制桩技术产生的噪音较为严重,所以,预制桩的使用范围较为狭小。最常用的桩基技术是灌注桩技术。灌注桩技术施工方式较为灵活,不但可以自行设计桩长、桩径以及数量,而且可以满足不同地质地貌的施工。在我国建筑行业中,其使用范围比较广,利用率比较高,但是灌注桩技术由于受自身桩径和桩攀的限制,其使用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克服此种缺陷主要运用桩侧后注浆技术和桩底注浆技术。

1.2 基坑支护技术的应用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物的不断增多,基坑支护技术应用的较为广泛,因为高层建筑中必须做好建筑深基础的施工,否则,建筑物的质量很难保证。基层支护技术适应了这一要求,解决了高层建筑深基础施工难度大这一问题。基层施工是一个复杂系统的整体工程,施工时要综合考虑到挡土、防水、降土、挖土等多种因素,所以在施工时要综合考虑施工技术、施工环境以及施工安全等各个方面。我国采用的基坑支护技术主要有逆作拱墙技术和土钉墙技术两种。逆作拱墙技术主要适用于土壤较软的地层,主要运用分层挖土的方法。土钉墙技术适用于低水位的非软土层,实现在分层开挖基础上的分层支护。

2. 建筑行业施工新技术的引进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的建筑施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进步,但其总体水平仍然比较低,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具体表现如下:缺乏技术创新,对技术的创新力度不够。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加上传统思想的影响,许多新技术不被引进,没有引起建筑行业足够的重视,导致建筑施工行业技术创新缓慢或缺乏技术创新。企业缺乏创新人才,加上企业技术创新的动力不足,导致建筑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率较低。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各种新技术被不断引进,譬如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深基坑支护技术、钢结构技术等等,下面我们来具体研究一下几种建筑行业新技术。

2.1 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人口的快速增长,个人占用的空间日益缩小,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充分发展。高层建筑施工主要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清水混凝土施工技术为主。清水混凝土技术作为建筑行业的一门新技术将原始浇筑面直接作为装饰性表面,不但使用方便,而且可以加快施工速度,降低成本,保持高层建筑的稳定性,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2.2 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品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建筑的艺术感觉越来越重视。为了满足人们对建筑艺术效果的需求,在建筑行业中引进了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通过在普通砼中掺入适量钢纤维,两种原料拌合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不仅增强了砼构件的抗裂能力、抗剪能力,而且克服了砼抗拉强度低的缺点,增强砼的耐延性。此外,钢纤维砼具有较好的能量吸收能力,抗冲击能力很强,所以利用钢纤维砼的施工技术建设出来的高层建筑不但质量可靠,而且具有很好的平面感和立体感,给人们一种视觉冲击力,满足了人们对艺术效果的追求。

2.3 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

科学技术和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防水材料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建筑施工。随着防水施工向冷作业方向发展,防水材料中出现了许多高效弹性材料,譬如高分子卷材、新型防水涂料以及密封膏等等,这些材料运用于建筑施工,使得建筑施工的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建筑防水技术分为对屋面的防水和对墙外的防水两种。对屋面的防水会采用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技术关键在于做好基层、板缝以及节点处理。涂料时一定要做到仔细认真、涂抹方向要做到相互垂直;对于墙外防水一般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技术。两种技术综合运用,提高了我国建筑施工水平,有效预防了水渗漏以及裂缝等公害的出现。

3. 结语

市场经济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竞争性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动力和源泉。建筑施工是建筑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所以,任何一个建筑企业都要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出发,不断研发创新建筑行业施工技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文胜. 谈建筑施工企业新技术开发和应用管理. 科学之友,2009.

[2] 周云. 现代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与应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7.

[3] 赵志绪. 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与展望[J]. 施工技米,2009.

看了“建筑行业中级职称论文字数”的人还看:

1.工程类中级职称论文字数要求

2.2017年中级职称论文字数

篇9

申报人员的学历(学位)是指国家教育和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正规院校学历。取得国外相应学历学位的人员,需提供国家教育部国外学历学位认证证书。

1.1护理副高级:具有护理专业本科毕业学历,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5年以上;具有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并获硕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4年以上;具有护理博士研究生毕业学历并获博士学位,取得中级任职资格后受聘中级职务2年以上。

1.2先工作后取得卫生类硕士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学位者,除了符合申报条件中所规定的任职和聘用年限外,获取学位后必须在专业工作岗位上聘任满1年。

2专业实践经历

专业实践能力的考核要结合岗位设置要求,与个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相结合。工作业绩和专业实践能力包括:参加护理专业工作天数;从事临床一线护理天数;参加抢救危重病次数;主持、参与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次数;主持护理查房数;参加护理专科门诊天数;康复指导次数;护理质量评析次数;质量持续改进项目数;护理差错、事故。

3学术论文、科研成果

申报人员须具有跟踪护理专业先进水平及独立承担科研工作的能力,能根据护理专业的发展提出课题,并有课题设计、组织和总结的能力。任现职期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撰写与申报护理专业相关的论文,并在省部级及以上专业期刊上公开发表。

3.1论文要求

3.1.1提交杂志原件,论文刊登的杂志需取得CN和ISSN?统一刊号,所有申报的国内论文,必须提供新闻出版总署网站(网址:http://gapp.gov.cn)期刊在线查询详细结果打印页面。

3.1.2提交外文版的论文需翻译成中文。发表在国外杂志的论文,不能提供杂志原件的,需提供文献检索证明。

3.1.3《论文宣读审定表》要求

送审论文按要求进行宣读,并认真填写表中的内容。如日期、标明文章所在页码等;核心期刊文章需在表上标注核心期刊目录的序号。

3.1.4日期截止为申报年6月30日。

3.1.5不能送审的论文

3.1.5.1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网站中的“新闻机构查询”栏目中查询不到的期刊不能作为送审论文。

3.1.5.2综述、个案报道和译文不予受理,对罕见的个案报道由单位组织同行专家审核后予以受理。

3.1.5.3所有杂志的论文清样稿、论文录用通知、录用证明不予受理。

3.2科研课题、科技成果、奖项等方面

护士的科研能力影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要求在完成专业技术职称工作的基础上,必须不断学习新知识,承担危重症的护理,挑战高难度的技术操作,主动搜索资料,阅读文献,确立研究课题,解决临床工作存在的问题,拥有局级以上的在研科研课题≧1或获得科技成果奖的主要负责人或主要参与者前三名。

3.2.1科研课题或成果均须提供课题计划任务书、项目合同书、结题验收等材料。

3.2.2有关科研奖项,均为政府或政府主管部门颁发的,申报时须提供正式的获奖证书或证书复印件,评选获奖证明材料不能作为申报材料。

4职称外语合格证

4.1卫生类英语:A级有效期4年(如2014年申报的2010年考的有效)。

4.2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组织的职称外语考试,并获得相应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可以申报。

4.3从外省市引进人才申报职称时,需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并获得合格证书。

5职称计算机合格证

5.1考试模块要求

1956年1月1日至1959年12月31日出生的人员需考2个模块;

1960年1月1日至1969年12月31日出生的需考3个模块;

1970年1月1日起出生的需考4个模块。

5.2证书有效期一般为4年,计算时间从最后模块考出日期起计算,有效期时间延长到当年年底。

5.32013年12月31日以前参加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组织的职称计算机考试,并获得相应合格证书,在有效期内可以申报。

5.4免试条件

5.4.1取得全国计算机软件资格(水平)考试中高级资格的,可以不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

5.4.2博士毕业四年内可以不参加职称计算机考试。

6继续医学教育合格证书

篇10

申报高级会计师的基本要求,包括政治思想水平,这里不再敷述。另外还需要达到学历的基本要求,各地方的要求都会存在一些差异,但一般定为本科以上学历。如为专科,或相当于专科学历,甚至更低学历,申报评审会比较困难,除非在从业资历和工作实绩方面特别突出,才有机会获取高级会计师资格证书。

申报高级会计师应附资料:(1)《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表》一式4份(不得用复印件、打印件);(2)《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一式30份,由推荐单位填报,要求统一使用“A3”复印纸并打印;(3)破格晋升人员要填写《破格推荐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审批表》一式两份;(4)获得中级职称之后的个人业务工作总结一份;(5)学历、专业工龄证明、资格证书及文件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书、获中级职称以来的获奖及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等证书的复印件各一份;(6)全国职称外语考试合格证书和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书复印件一式2份。如职称外语考试不及格,应填写《外语成绩审定表》一式2份,并附准考证原件;如属计算机免试者,应填写《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审核表》一式2份,并附有效身份证明文件。(7)获中级职称以来的专业论著、译作、论文和反映工作业绩的总结、调研报告、经济可行性研究或复核报告、起草的规章制度等原件或复印件各l份。(8)近三年的专业技术职务历年任期考核材料各1份。(9)二寸彩色近照一张,照片背后用铅笔注明姓名。(10)所有送审材料的清单1份。所有材料必须真实、可信,各种复印件证明材料应经单位人事部门(或人才交流中心)和主管部门的人事部门审核确认;有关的证明复印件经与原件核对后要签署“与原件相符”的意见,由原件核对经办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二、高级会计师考试内容

(一)外语(也包括日语等小语种) 主要考核语种是英语――职称综合英语B级。其考试内容难易程度相当于四级,但不考听力,也不考写作,只有选择题。考题大多为阅读题,只有少量的语法题。如果有一定的英语基础,经过较好的准备,通过该测试一般不太困难。试卷上有一定比例的考题是辅导教材曾出现过的内容(约40%左右),考试的时候还可以查字典。考试及格的比例相对比较高,合格率将近70%。

(二)计算机(A级) 计算机能力测试共可选考三个内容(模块),大部分考生选择《Word》,《网络基础知识》和《会计电算化》(用友软件),其中《会计电算化》是必选模块。该项考试只要充分准备就可以通过,可以说比较简单,通过率较高。

(三)高级会计实务考试 该考试是新设考试科目,主要是针对高级会计师评审中,主观评判的份量过重,而考试考核的内容占比较轻,受到大量的质疑而采取一项举措。2003年在浙江和湖北两省试点,2004年扩大至北京市、河北省、辽宁省、江苏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海南省、四川省、重庆市、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16个地区进行试点,现已全面实施。主要考核应试者运用会计、财务、税收等相关的理论知识、政策法规,对所提供的公司相关背景资料进行分析、判断和处理业务的综合能力。从考试的内容看,难度适中。对于平时重视学习,尤其是参加过CPA考试的人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通过。

三、其他形式考试

各地也可以组织申报高级会计师评审的人员进行一些相关的测试,如上海进行人机对话测试,该测试没有规定范围,所以也无法专门准备。评高级会计师除了各个科目考试外,更重要的是论文和资质。可以说,考试、论文和资质是评判高级会计师的三大要素。

(一)论文要求 高级会计师评审有一项重要标准就是学术水平。学术水平主要参考在省市级以上刊物上所发表的论文。对于平时不做研究,很少动笔写文章的人而言,这的确是件比较困难的事。即便是写出文章,也不能确定是否可以发表。全国财会类核心刊物有限,其不仅要满足财经院校研究生毕业的需要,还需刊登其他财务执业人员的文章。对一般的财会人员而言,要写出高质量的论文并刊登是不容易的。

篇11

2.审稿严:医学核心期刊要求稿件具有高度的前瞻性、科学性、创新性;格式规范、数据严谨充实;篇幅>3500字符;复制比率<15%;参考文献近3年内;

3.选刊烦:选择目标期刊需考虑以下问题,论文的方向是否与期刊定位相契合;期刊偏重理论研究还是技术应用;期刊的刊载数量及刊发周期;选刊错误只有一个结果:被退稿!

4.发表难:医学核心期刊办刊严谨,一般需要多轮审核,录用周期长;可刊发版面少;投稿竞争激烈;体制改革造成版面压缩;即使录用按照正常刊期也要1-2年才可刊发;

但是就算发表有难度,也不是不可能,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医学核心期刊论文的具体协作方法:

1.首先要选个好题目,注意新颖和创新性,或者研究角度比较创新。切忌一般化或者过于空泛。

2.写好摘要。摘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摘要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篇论文的主要内容。注意,期刊论文跟学位论文的摘要有很大区别。学位论文,尤其是硕士学位以上,一般都要求摘要有1000字左右,包括了选题背景、意义等。而期刊论文的摘要都要求言简意赅,一般字数为200字左右就行了,研究背景、意义之类的话,一句带过,重点是文章研究了什么,有什么新的研究结果,创新点在哪。摘要里,切忌自我评价,不要出现笔者、本文等之类的第一人称。

3.在文章架构上,弄好思路层次,逻辑紧密。这就是为什么要先列提纲再写文章的重要性了。有些大侠,觉得自己很牛,直接就动笔写,写到哪算哪,这样的弊端就是无法顾及文章整体的逻辑衔接,有时候还会出现前言不搭后语的情况,而且还特容易出现观点杂乱的情况,最后你自己都不知道这篇论文到底要研究什么!!!提纲,就是为了进行文章架构,主题明确、层次清晰,论证合理。

4.文章内容安排上,一般都是表达一个观点,然后论证。论点一定要突出,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要重复别人的观点或思想。有了论点就要论证。论证,也是很重要的部分。有时候大家只表达自己论点,不会论证,显得观点很单薄,甚至是否能站得住脚,都不得而知。论证部分,有实证论证的,通过现实里做具体的调查统计,也有通过例举名家教授的观点,也有通过分析政府官网相关数据来得出结论论证的。若涉及到数据统计,奉劝大家一定真实,因为医学核心期刊不仅有专家外审,还有专门的数学博士、教授等审查你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不是真的做调查统计了,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来,瞎编的数据在合理性、数学概率等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漏洞。一旦被编辑看出你的数据是瞎编的,不管你写得有多么好,文章都作废,而且你也会被列入杂志黑名单,再也不会发表你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