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7 11:14: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商管理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1-0195-03
一、引言
21世纪的经济社会正朝着全球化、一体化、市场化的方向迅猛发展,作为其中发展主体的现代企业对于高层次应用型管理人才的要求也在日益提高。如何适应现阶段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实践的需求已经成为了当前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中需要认真审视的核心问题,也是在高校教育中全面推进和加快实现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快世界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目标的重要举措。在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的培养过程中,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点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以满足现代企业对于复合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完善和实施有效实践教学。现行的以理论教学为主导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四方面的局限:共性趋同、培养目标定位偏高、针对性不强、适应(企业)能力差[1-3]。表现为学生进入企业工作后,难以在较短时间里掌握本职业务以及快速成长为企业的核心管理人员。本文将在分析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培养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总结设计出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以期丰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
传统的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在内容上可概括为“理论教学为主体,实践教学为辅助”的基本形式。在实施安排上属于较为典型的串列式布局(参见图1),即“前端实施理论教学,后端实施实践教学”,基本上是在完成了理论教学任务后,再安排学生进行实习实践,希望通过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能力。在实践教学内容上则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因受到实习场地和实习时间的限制,通常是将学生集中在一两个企业中,在为期一到两个月的时间内完成实习,大多数同学的实习岗位和工作内容相似或相近,实训内容也基本相同,由于时间较短,参与的学生较多,企业难以提供全面细致的实习安排,学生也因此难以深入了解和掌握企业业务流程、工作内容和操作技能。
三、对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评价
传统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通常是在实施实践教学环节前即完成了理论课程的学习。其优点是学生接受了系统的理论教学,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对企业的管理流程、业务内容、运营模式在头脑中能够形成一个整体上的了解和概念,易于理解和把握实习单位的业务流程、规章制度和操作技能。但不足之处在于:一是,理论和实践教学容易脱节,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时,难以形成对该专业实践应用的认知,对学习兴趣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二是,集中实践安排在后端且时间较短,学生不容易回顾和联系起已完成的专业课程内容,从而影响到实习效果。三是,集中安排实习,通常为一到两家企业,并且大多数学生参与的岗位较为单一,学生难以通过集中实践环节来掌握多项业务的实务技能,且无法依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质来培养学生实务能力。四是,实习教师通常擅长的专业领域(理论和实务)较为局限,难以对同学实习期间产生的具体问题进行有效地解答。因此,传统的串列式实践教学培养方法,难以有效完成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的培训,以及满足和适应现代企业对于复合型、高层次管理类人才的需求。
四、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总结设计及其应用
对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总结设计的目的在于克服传统实践教学的局限,有效提升学生的实务操作技能。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设计的关键在于“两个层面的嵌入”,即理论教学中的实训嵌入、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嵌入。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可概括为以下三个主要步骤(参见图2):第一,建立课程群组,在每一课程群组中选择1~2门课程设置成为专业核心课程。这一做法是因为课程群组中的多数课程的实训内容存在较多相似,可通过专业核心课程中的实践教学内容来替代,进而防止重复安排,有效减轻学生和教师负担。第二,扩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学时,将实训内容嵌入课程教学。现行的专业课程一般安排为48课时,基本为理论知识的讲授,通过扩大课时,将代表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涉及到的基本的、典型的实务操作技能在课程中进行训练,这是第一层面的实践教学嵌入。第三,划分集中实践环节为两个关联的子过程,分阶段嵌入整个教学培养过程中,以取代传统的单一阶段实践教学安排,通过反复实训,有效提升学生的实务技能。这是第二层面的实践教学嵌入。
通过实例进一步阐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的设计及应用。在安排教学计划时,首先将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进行分组,构建“基础企业管理”、“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等课程群组,选择1~2门典型课程作为该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例如,选择“管理学原理”作为“基础企业管理”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项目管理”作为“企业运营管理”课程群组的专业核心课程(参见表1)。编制教学实践计划,安排需要在课堂中进行实训的内容。根据初步实施的教学经验,专业核心课程安排80课时较为合理,其中48课时为理论教学,16课时为课堂实训,安排模拟教学、实验教学等内容,16课时为学生实际操作,安排问卷设计与发放、市场调查、企业调研等内容,将课程群组中要求涵盖的基础的、典型的实务技能在课堂中进行训练。此外,将实践教学划分为2个子过程,分两阶段嵌入整个培养过程(中段和末段),形成两阶段集中实践模式。
从目前初步实施的效果来看,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达成的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较好地克服了传统串列式实践教学中实训与理论教学脱节的问题,在专业教学过程中就对学生进行实训,提升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理解和兴趣。第二,克服传统实践教学学时不足,学生短时间难以较好地把握实务技能的局限,通过“两层次+两阶段”的实践教学的嵌入安排,保证了学生的实训时间。第三,在专业核心课程与分阶段集中实训中引入企业导师,利用企业导师丰富的实践管理经验和操作技能,有效弥补高校教师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某些不足,使学生实训内容符合贴近现代企业需求,实训效果达到企业管理实践要求。
五、总结
实践教学是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培养体系中亟待探索和改革的部分,关系到高校能否实现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的目标。本文在分析传统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局限的基础上,总结设计了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从两个层面上将实践教学嵌入“课程教学”、“整体培养”过程,构建“两层面+两阶段”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并通过实例给出了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嵌入式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初步实施的效果显示,嵌入式实践教学模式对于有效提升学生实务操作能力,满足学生特质化要求,增强多专业技能训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工商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过程中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姚正海.关于工商管理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
[2]谢奉军,黄新建.论地方综合性大学工商管理人才的培养[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3).
1.1工商管理专业涵盖范围界定
工商管理专业.一般都被误认为是单一的管理专业。根据我国的《中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表》以及《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中所列示的具体学科类别中.并没有明确提出工商管理作为一门学科。而在我国的学科专业目录当中才提出工商管理专业.并且在该专业下设若干子类专业因此可见.工商管理专业是集合多门学科的管理专业,它本身存在就是以多门学科综合为基础所以说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就应该是以综合管理能力培养为目标从各大高校所开设的工商管理专业来看.如北京大学MBA项目的专业方向就包括会计与财务管理、金融管理、决策与信息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与组织管理、战略与国际企业管理和创业管理②:南京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类专业包括工商管理、工商管理(环境商务1、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资产评估、人力资源管理、旅游管理专业、电子商务专业和物流管理专业③。
由此可见.各高校对工商管理专业界定并没有明确界限因此本文对工商管理专业界定从一般工商管理类技能考虑.根据技能培养需求进行设计。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包括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学.行政管理、物流管理等专业。
1.2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界定
从上述专业界定来看.本文所界定工商管理专业范围对应的综合能力,从人才能力需求方面上来讲能够满足企业经营管理需求。故此,其对应的综合能力培养,我认为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2.1综合个体基本素质能力培养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审美观、计算机操作基本能力。这些能力主要体现的是个人基本素养.体现了作为社会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其培养过程从学生幼儿园就已经开始.进入高校之后.主要培养方式体现在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拓展: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学习训练。
1.2.2综合管理能力主要体现在基本管理理论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市场营销、行政管理、法律条文的理解与应用这些能力最终表现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的管理运作.属于高职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能力培养的重心而本文主要是针对高校阶段的综合能力训练.因此本文将重点介绍综合管理能力培养。
1.2.3战略与决策管理综合能力主要体现在企业经营战略决策能力.作为高职院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综合能力进一步拓展的能力项目为学生进入社会的发展做好铺垫。此项综合能力作为高职院校的综合能力的拓展部分,为学生今后发展打好基础。
1-3工商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简评
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各方面的能力.体现在专业上应该是以财务、营销、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各方面的能力将工商管理类专业分为若干专业,分别设计相应培养方案.在课程安排方面同样分专业由各个专业教研室独立承担此类培养方案在高职院校中并非不存在,其最大弊端就在于忽视了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需求,容易造成学生只懂某一个方面知识面.限制了学生多向发展空间,从而降低了学生综合竞争能力根据本文对工商管理类专业范畴。本文认为就学生能力培养应该以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除了各个专业提出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之外.系部应该综合考虑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形成“精~项技能.通多项技能”的综合培养目标。
2高职院校工商管理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路径设计
对于高职院校的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由于本身学制的限制,只有三年时间用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把整个培养阶段分成三个部分。
2.1理论积淀阶段
在理论积淀阶段.各个专业分别针对本专业技能培养目标。将本专业技能从精尖目标出发.完成各个专业本职技能的培养.完成总目标中的“精一项技能”要求在此阶段可以结合本专业实际情况.将基础理论与本专业技能“理实一体化”模式反复锤炼学生的本职技能.同时为后期综合能力拓展做好理论铺垫
2.2校内实践阶段
本阶段则是以实践为主导,时间跨度设计在一年左右.在这一年时间里不仅要完成本职技能的反复锤炼.使其进一步提高.而且要涉猎工商管理专业其他专业技能。对于其他专业技能,同样按照本专业技能知识一样从理论到实践进行培养.效果不十分明显.且容易反客为主,缺乏专业重点,且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若能够实践锻炼中进行训练,能够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习主动性.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方式主要通过大量实训来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本文将校内实践阶段分成两个小阶段:
(1)分项实训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本专业技能的提高训练,主要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学生主动进行技能操作占80%以上.教师为辅助.在实训中的作用占20%左右通过反复不断锤炼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让学生在操作中反复理解操作原理内涵,从而真正掌握本专业技能。对于工商管理专业其他专业的实训.通过教师制定详细实训要求.明确实训目标.通过教师指导,使学生顺利地完成实训,了解相关专业的操作流程和基本操作原理及应用效果。此阶段教师辅导在初期要占到50%。随着实训的进行.教师辅导比重逐渐减少,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这样分项实训锻炼,完成了对相关专业的“通多项技能”目标。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工商管理学科已成为一门应用广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要紧跟时展步伐,培养出既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性的工商管理人才。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具有针对性、参与性、实践性特点。针对性是指要结合教学目标需要,精心挑选教学内容,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参与性是指工商管理教学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实践性是指工商管理教学应凸显实践性,现代社会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高要求。高校工商管理教学只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社会需求。但目前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本文主要从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对策。
一、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观念滞后
传统教育教学注重讲授,内容简单、方式单一,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也是如此。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但由于教学观念滞后,学校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所以很多学校的实践教学停留于形式,缺乏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很多高校比较注重课堂教学模式,实践教学只是起补充和辅助作用。这就导致工商管理教学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问题,教师没有在教学内容中渗入实践教学的意识,没有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没有凸显,导致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2.教师方法单一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高,年轻教师的教学技能有待进一步加强,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单一、不新颖方面。随人高校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总体来说还存在方法单一、落后的问题,甚至一些学校的教学方法几十年不变。有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引入了新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研讨式、模拟式、讨论式、分析式等教学方法,但只占有少量比重,单一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沟通。
3.教学设施薄弱
实践教学能使学生在获得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实践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当前,国外工商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得到了迅速发展,采用了多样的授课方式如讨论课、演讲课、实验课、角色扮演课等,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诸多问题,如实践教学场地不足。
4.师资严重匮乏
国外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多是双师型的,既是大学教师,又是专家或在某企业、机构任职,教师的理论基础知识扎实,实践经验丰富。而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大都是从学校到学校,接受的多是理论,实践教学意识、实践能力欠缺,这已成为普遍性的问题,导致实践教师整体水平不高,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有的高校实习指导教师由于自身实践能力、经验等限制,无法引导学生正确的完成实训任务,不利于实训效果的提升。
5.教学评价问题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实践教学方面的不足,导致实践教学机制不健全,实践教学评价不科学。长期以来,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没有统一的标准,具有较大的随意性,评价时多采用以成绩为主的人才考核体系,未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无法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价,使得学生认为实践教学环节不重要,只要准备好理论课学习和考试就行了,这不利于最终目标的完成。
二、高校工商管理教学的对策
1.转变教学观念
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当前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了高要求,不仅要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较高的实践能力。所以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应紧跟时展步伐,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社会需求。
2.改革教学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也应该注重实际问题分析,如采用案例教学法、辩论法、调查法、情景模拟法、竞赛法等,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资源,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的能力。
3.搭建实践平台
学生参与实践需要一定的设备,因此高校应注重实验室、实验基地建设,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走校企联合道路,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环境。当前,很多企业不愿意与高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关系,因为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即使建立了基地,很多企业对学生也是敷衍了事。所以高校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给学生提供进行实践活动的平台,如开展平面设计大赛、计算机操作技能比赛、辩论赛等,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提高教师素质
当前,我国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师多是学者型、理论型的,双师型教师比较缺乏。工商管理专业要培养出社会所需人才,就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使指导教师多参与社会实践,定期派实践教师深入企业实际进行锻炼,拓展校企之间的合作,从而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5.健全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既要注重结果,又要注重过程,工商管理教学应结合专业实训情况,确定评价体系,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课程考核方面可采用多种模式,过程评价注重学生的平时表现、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单一评价标准转向多元评价标准,包括课堂观察、个人总结、测试与练习等,除了少数课程采用传统的理论考核外,其余课程可采用操作、答辩、项目策划设计等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考核。
一、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及一体化教学研究现状
自上世纪50年代我国开设半工半读的技工学校以来,以车工、钳工等机加类工种为代表的理工专业一直是技工学校专业中的中流砥柱,随着改革开放,学校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地技工院校基于生存和发展均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许多经济管理类专业,而其中以电子商务专业和市场营销专业为代表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在近几年的招生中尤为热门,甚至有在招生中超越理工类专业的势头,这为以工科为主的技工院校的可持续发展无疑注入了一股活力,增添了新的专业,使技工院校的专业设置更加合理、科学,更加适应市场的需求,更加适应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鉴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在技工院校的兴起,对此的一体化教学研究也开始方兴未艾,总结之前近十年学者的研究和部分办学较好的技工院校采取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成果,概括起来有以下三点最值得赞赏和借鉴。
(一)引入了工作过程导向
在技工院校全面推进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这几年,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设计正在成为主流,在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教学中也积极采用了这一适应时代的教学设计,尤其是一体化教学,工作过程导向已经成为必选,无论是工商管理类的任何专业都积极提炼企业典型的工作任务,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教学。
(二)采用了小组学习方式
在一体化教学中,小组学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工商管理类专业的课程中充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案例分析、讨论和方案设计,需要同学们分组探讨,同时理实结合的一体化教学要推动有效学习也必然要分组学习,这个不仅存在于理工类教学,我国相当多的技工院校,尤其是技师学院均在一体化教学中采用了小组学习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提炼典型工作任务
在诸多技师学院推动工商管理类专业一体化教学中,无不设置了许多典型工作任务,围绕典型工作任务开展一体化教学。典型工作任务是来源于企业工作流程,涵盖了基本的技能要求,是值得总结和推广的一项好经验。
可是,我们也发现在取得以上研究成果的同时,由于我们自身的局限性和方法系统性的缺失,还存在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研究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往往分小专业进行,未能就工商管理类作出整体研究和思考,这是其一;其二,一体化教学研究往往就教学形式探讨教学形式,未能跳出教学形式探讨一体化教学,即研究的过窄;其三,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借鉴了企业工作流程,但没有进行有效的系统性的整合,存在分学科的条块分割,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四,研究存在部分脱离技校学生现状的现象,对一体化教学的对象太过于理想化。
二、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一体化教学在推进中遇到的以上问题,归结原因,主要还是思想上不重视。一些技工院校虽然重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招生设置,也愿意多招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可是在专业地位上不够重视,始终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只是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的辅助,是次要的,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小,故而形成了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条件异常落后,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市场滞后,理论教学远多于技能训练,技能不突出,在教学方式上仍采取以讲授或案例教学为主的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在一体化教学开展中,也由于师资不足,硬件设施跟不上,课程安排不合理,缺乏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思考而步履阑珊。
基于此,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学以致用的综合学与教的过程,不能仅就教学形式探讨教学形式,可以从班级设置、教师配备、教学硬件条件、课程设置、工学结合和教学成果评价六个方面综合设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可以如下进行。
三、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构建
(一)班级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根据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30-40人组建一个班比较合适。班级人数如果过于庞大,无论是分组,还是师生互动,其教学的有效性都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班级设置一定要合情合理。
(二)教师配备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必须配备既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懂得理论和教学的一体化教师。如果配备只有理论而无实践经验或实践经验丰富但又缺乏教育基本素养的师资,其一体化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老师的不合格导致根本无法开展一体化教学,故而承担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必须积极下企业锻炼,不断学习教育新知识新理论,掌握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硬件条件
这几年,我国技工院校的硬件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从破旧不堪的小学校变成了比较美观的新学校,但这是与之前的纵向比较得到的结论,与教育部门或国外职业教育进行横向比较就不容乐观,尤其表现为基于多媒体运用的一体化教室非常缺乏,所以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能满足教学的一体化教室,这种教室绝不是简单增添一套多媒体,而是基于企业氛围营造的企业化一体化教室,包括企业文化的教室营造。
(四)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这个称呼是学科类的称呼,技工院校培养工商管理类的技能人才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打破学科界限,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拟特定的工作岗位内容为基础,突出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之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动手少的困局,可以将课程设置为语言交流课、形体礼仪课、业务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思想专题探讨课等。
(五)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难题,往往学校基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常常将工学结合安排在第三年,在此之前的教学都是案例中的空对空,缺乏真实的实践,所以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必须将技工院校的优良传统,即突出边学边练的特色重新运用起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设置实训周、实训月,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学校育人有方、企业用人无忧的三赢局面,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打破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实训周、实训月。例如学习了推销技巧的业务课就可以向签署合作协议的企业派出学生协助企业推销,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工学结合。
(六)教学成果评价
二、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一体化教学现状原因分析
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一体化教学在推进中遇到的以上问题,归结原因,主要还是思想上不重视。一些技工院校虽然重视工商管理类专业的招生设置,也愿意多招收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可是在专业地位上不够重视,始终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只是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的辅助,是次要的,在人、财、物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很小,故而形成了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越来越多,但大多数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实训条件异常落后,人才培养方案相对市场滞后,理论教学远多于技能训练,技能不突出,在教学方式上仍采取以讲授或案例教学为主的形式,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局面。在一体化教学开展中,也由于师资不足,硬件设施跟不上,课程安排不合理,缺乏一体化教学的整体思考而步履阑珊。基于此,笔者认为一体化教学是基于学以致用的综合学与教的过程,不能仅就教学形式探讨教学形式,可以从班级设置、教师配备、教学硬件条件、课程设置、工学结合和教学成果评价六个方面综合设计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具体实施可以如下进行。
三、技工院校工商管理类专业一体化教学构建
(一)班级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要求尽量采用小班化教学,根据技工院校的实际情况,30-40人组建一个班比较合适。班级人数如果过于庞大,无论是分组,还是师生互动,其教学的有效性都将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所以班级设置一定要合情合理。
(二)教师配备
工商管理类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必须配备既有企业工作经验,又懂得理论和教学的一体化教师。如果配备只有理论而无实践经验或实践经验丰富但又缺乏教育基本素养的师资,其一体化教学质量必然大打折扣,甚至由于老师的不合格导致根本无法开展一体化教学,故而承担一体化教学的教师必须积极下企业锻炼,不断学习教育新知识新理论,掌握适应时代要求的教育理念。
(三)教学硬件条件
这几年,我国技工院校的硬件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从破旧不堪的小学校变成了比较美观的新学校,但这是与之前的纵向比较得到的结论,与教育部门或国外职业教育进行横向比较就不容乐观,尤其表现为基于多媒体运用的一体化教室非常缺乏,所以在工商管理类专业推行一体化教学,首先要有能满足教学的一体化教室,这种教室绝不是简单增添一套多媒体,而是基于企业氛围营造的企业化一体化教室,包括企业文化的教室营造。
(四)课程设置
工商管理类专业这个称呼是学科类的称呼,技工院校培养工商管理类的技能人才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打破学科界限,以企业工作过程为导向,以模拟特定的工作岗位内容为基础,突出解决问题能力的课程,突出动手能力的培养,改变之前工商管理类专业动手少的困局,可以将课程设置为语言交流课、形体礼仪课、业务课、职业核心能力课、职业思想专题探讨课等。
(五)工学结合
工学结合是工商管理类专业的难题,往往学校基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常常将工学结合安排在第三年,在此之前的教学都是案例中的空对空,缺乏真实的实践,所以笔者认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实施工学结合必须将技工院校的优良传统,即突出边学边练的特色重新运用起来,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设置实训周、实训月,同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实现学生学以致用、学校育人有方、企业用人无忧的三赢局面,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根据打破专业课程设置的课程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实训周、实训月。
(六)教学成果评价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6
1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1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类型和目标
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针对企业的要求对人才类型进行专业培养,跟随经济发展的潮流,符合市场的需求。另外,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还要体现出工商管理的专业特色,在策划、管理、人力资源、财务和营销等企事业管理工作上下功夫,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同时也需要在管理方法和管理技术上学会不断创新。同时,社会关系复杂,也需要工商管理人才不仅要有系统的专业知识作为支撑,更重要的是要有综合能力,懂得团队协作,有热心,懂得如何与下属和上级进行沟通和交流,做好计划,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控制好各环节的工作,组织团队顺利完成。当然,工商管理人才培养还要求具有理科思维,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等,适应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和电子商务时代。
1.2 工商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作为高级管理人才,培养时应同时注重理论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的综合培养。很多情况是这两种人才的均衡失调,“理论型人才不会技术性工作,技术型人才又缺乏管理理论知识”是现阶段本科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这样培养出来的工商管理人才很难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也不能胜任现实企业的实际工作需求。
(2)课程设置不完善。课程设置上缺少专业的特色,实践类课程虽然有设置,但是体系仍不够健全,培养方式还不完善,使得课程内容与企业所要求的能力不相匹配,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具备实际的能力,往往是具备理论知识却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很难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3)人才培养缺乏创新意识。工商管理专业课堂缺乏实践创新精神,传统的一对多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只能以老师讲的内容和书本上的知识为主,缺乏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我思考的培养,无法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去解决实际的问题,在这一传统方式下,很难开拓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2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及改革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2.1 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目的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正是为了培养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只有通过深入的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充分锻炼专业技能,才能对这些实操技能有亲身的理解和更加深入的认识。所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应当始终以培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核心来进行。完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不断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对于新时代人才培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对工商管理专业这样一种既需要充足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又需要实际操作的应用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同样也是多种实践能力的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尤其不能忽视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实验实践教学应充分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起来,不能笼统的简单化实践教学,而忽略了真正意义上的关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2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手段
针对工商管理专业来说,实践教学是将本专业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专业实验(如管理信息系统实验、物流管理实验等)、专业实习(如工商管理专业毕业实习、企业生产管理实习等)、专业实训(如工商管理专业综合实训、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等)、专业实践(如营销调研活动、业竞赛活动、商务策划大赛等)的过程。通过这样一系列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提升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锻炼学生积极思考现实问题的专业思维,让学生在实践中激发创新创业的潜意识,并开拓了勇于创新的精神,是进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通过实践教学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不满足于书本上现成的答案,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用不一样的眼光和态度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发现了问题的同时拓宽了学生对于自己专业的知识面,实践教学使得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大大提高,是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土壤,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通道。
2.3 实践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的一大进步,它使人才培养体系更为完善,对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实践教学以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视野确立了一个新型的人才培养机制,推进各校进行全方面的革新,使大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发挥,更加适应时展需求。重要手段和重要目标结合起来便是实践教学改革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意义。
3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3.1 实践教学改革的背景及目标
通过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改革,能够达到真正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意识,用专业理论教学与专业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并将第一课堂与第二、三课堂也能相结合起来,从而构建一个较为系统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体系,最终形成一个因行业所需而进行的专业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最后到就业指导的一站式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达到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专业实践技能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目标。
3.2 实验实训教学和社会实践教学的改革
3.2.1 实验实训教学改革
(1)改革实验教学方式。传统的实验教学方式不能满足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需要,应该对实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体现其针对性,即针对相关专业和相关理论知识拓展的实践操作;实践性,即需要专业实验具有可操作性;和实效性,即通过这一实践能够真正起到激发学生思维的效力,以此来充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2)强化专业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强调其专业性,设备和实训平台的建立都要强化,包括设备的更新换代,教学软件和硬件的购买,包括“ERP实验室”等一系列专业实验室的扩大和增加更多工商管理专业相关实验室,提高模拟实训的效果。
(3)加强中间环节的监控。建立质量监控制度,定期检查实践实施环节当中的质量问题,以免发生质量隐患,同时设立保障体系,完善保护措施和安全措施,以免在实验过程中发生危险。
(4)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实验室应加大开放力度,不应仅仅只对需要上验课的同学开放,应健全开放机制和安排好开放时间等,将实践教学平台充分服务于每一位专业大学生。
3.2.2 社会实践教学改革
(1)拓展实习基地。继续加强与地级政府和省级政府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保持与孵化基地等实践基地的沟通与合作,继续开拓大学生对于孵化基地实习的需求;强化现有实习基地的作用,充分发挥自身实习基地的平台,提供更多有专业价值和意义的实践基地教育体系。
(2)多开展社会调研活动。例如多组织一些社会性调查,组织学生开展假期“三下乡”等一系列社会调研考察活动,充分将学生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同时还能学习到更多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相关知识。
(3)多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多开设相应创新创业课程,增强就业指导力度的同时,也应当适当增强创业指导,多将创新创业课程设为公共课,让更多的同学参与体验,激发自主创业的思维。
3.3 针对实践改革的措施和方案
(1)加强模拟实验。让学生能够更多的体验专业模拟实验,增加ERP、SCM、CRM等管理信息化模拟实验室、沙盘推演实验室、跨境电商模拟实验室、金融和国际贸易实验室等实验室的建设,让学生学会具体操作专业软件和各种系统,通过提前接触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过程,模拟日常的生产经营的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践学习,使之更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2)完善师生互动机制。强化师资的建设,以“以学生自主为主,以教师辅导为辅”为原则方针,遵循教学相长,强化师资力量的同时,更应当有互补性的师生互动,大部分老师也是刚从毕业学校走上教师岗位,在人才引进和借助外部师资的同时,更应切实加强对老师的培训,发挥其灵活性和创新性的特点,让老师和学生共同研讨实践问题,加强互动,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重视创新分的激励作用。学校可提供更多关于工商管理专业类的资格证书的考试信息,鼓励学生多参加这种类型的专业培训和资格考试,并对获得这类证书的同学增加一定的创新学分奖励,以此来鼓励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推行。
(4)建设更加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现阶段的实习实训基地虽有一些,但是也会存在信任力不强的隐患,学校可以在选择更多不同类的企业作为实习基地的同时,加强其稳定性,能够让学生更加信任,也能够更加深入的熟悉工商业及高新技术型企业的生产流程及特点,在稳定的实习实训过程里,培养出当代企业更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5)加大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针对一些作假和伪造现象以及部分虽然提交了实纲和计划的课程但并没有开展实习任务的现象,即使设立了完善的机制也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和质量,所以必须要对每一个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建立完善的管理办法和机制,对操作流程和相关的计划要进行监督和反馈体系。
4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措施――以广东海洋大学为例
4.1 实践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广东海洋大学在实践教学这方面的现状不容乐观,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高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也有适当的实践教学的设计,但是其过程只是体验式、参观式实验实践,没有重视对学生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缺乏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大部分是对于已学过专业知识进行验证和简单重复,没有创新意识,没有从根本上丰富大学生的专业实践经验。大部分学生感觉到在实验实践教学过程中收获不大,一些专业课程的实习只是参观,没有太多收获。这也表现在学校在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上缺少重视,对实验技术和独立从事实验工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上缺乏经验,因而没有起到能够真正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专业能力的作用,也就更谈不上激发学生专业创新创业的潜意识,调动学生勇于创新的心智。
(2)工商管理专业类实践教学平台和基础设施设备投入严重不足。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实践教学平台资源的投入和使用不足,许多学生没有真正参与专业实践中去,由于实验资源和平台的不足,团队分组实验中,往往只是少数学生得到真正锻炼,大部分都只是消极应对,得过且过。再加上工商管理专业的招生量逐年攀升,使得越来越多的学生需要这方面的平台和设备,基数大,但是相对应的投入量却不高,学校很难满足学生对实践的需要,实验条件也很难保障,不利于创新创业能力的锻炼与培养。
(3)老师的调动性不够。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老师,很少有将本科生纳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去的,特别是专业类科研项目,即使有也只有少数几个学生有机会参与教师的专业学术研究项目中,得到锻炼的机会也是相当少,老师的调动性不够,学生也就只能从老师平时的理论课上学习到专业知识,实践教学环节和专业实训环节就被忽视。在毕业生末期专业毕业实习时,由于平时缺少老师在专业实践训练的必要指导,导致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实践思维弱,不能够顺利完成毕业实习满足企业对专业实践能力水平的基本要求等。
4.2 设立第二课堂的现状和存在的不足
(1)第二n堂是在理论基础上开设的与专业相关且拓展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实习课程。这一课程的设立应当以拓展教学平台为主,而不是以活跃校园文化为主。部分活动所营造出的校园文化气氛很好,但是并没有将其列为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缺失了这些活动的集体效应和专业特殊性,使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脱节,也没有达到人才培养的要求。
(2)第二课堂的场景模拟达不到实际的效果。实验方式的模拟没有创新意识,仍然是采取大课堂集体讲学的方式,并没有让学生切身体验实践操作过程和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的体验,仅仅局限于现有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形式较为单一,有些专业实践课老师干脆直接随便发些资料让学生自己写完实验报告即可,这种方式学生只能凭空想象,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3)第二课堂在资源上的限制。由于第二课堂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学校在这方面的经费和资源的投入的多少明显也会影响实践教学的作用大小,例如一些专业设备的引进和实际操作软件的购买使用等。第二课堂的场地安排也有明显的限制,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二课堂的场地可以非常多元化,仅仅局限于实操模拟软件等设备是远远不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的,但现阶段第二课堂的场地资源单一也是其现状之一。
4.3 针对广东海洋大学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措施
(1)提高学生实战的机会。针对学校存在的体验式,参观式实践教育的弊端,在设计上可以加以变化,加强对工商管理专业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法的重视,将参观和体验提升为真实的实践,与校外企业工厂等达成合作关系,保证学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当中有实战的机会,从实战中总结经验才能有所收获。
(2)加大实践教学平台和基础设施设备的投资力度。例如专业实验室、实训室和实践教学平台等,在本科生基数越来越大的情况下,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使用实践教学设备、平台的幅度和比率,在现有的教学设施设备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并引进升级到更高级的硬软件,让学生能够有更加专业、更加超前的体验。
(3)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从事实验工作的师资力量。老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老师在课堂上的积极调动,让学生能够在参观和体验的基础上得到更多实践的指导。同时可以将本科生纳入到自己的科研项目中去,特别是专业类科研项目,让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得到锻炼的机会。在老师对专业实践训练的必要指导下,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
(4)开设与理论基础相关的第二课堂。拓展专业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实习课程,最重要的是要以拓展教学平台为主,将第二课堂的活动列为人才培养计划的一部分,发挥集体效应和专业特殊性。例如,可以多开设一些发明创造、创意设计竞赛等一系列激发大学生创新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
(5)使实践学习更具真实性。开发多种形式的实践教学,使实践模拟更加创新,让实践操作过程和问题的解决具有真实性,监督专业实践课老师的实践教学行为。课堂要以问题的形式陈述,摆出真实的问题,呈现现实的挑战,学生才会学会自己搜寻解决方法,认识到事物还存在新的可能性。
5 总结
万变不离其宗,无论实践改革的进程如何,都是为了达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总目标,尤其对于工商管理专业的大学生来说,实践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在越来越激烈的就业竞争和新时代越来越快的发展速度之下,创新创业思维和能力的激发唯有在学生时代就引起强烈的重视,通过系统专业的理论教育和丰富多彩的实践、实训项目以及实习活动等一系列专业实践教育才能顺利完成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适应现代企事业单位和社会需要的全面人才。
参考文献
[1]欧阳泓杰.面向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5):2-4.
[2]张欢欢.实践教学体系研究文献综述[J].文教资料,2013,(1):3-4.
[3]李华金.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结合的专业技能育化途径探析――以工商管理类专业为例[D].杭州:浙江工商大学,2011:1-2.
基金项目:西安翻译学院2011年院级工商企业管理重点专业建设项目成果之一。
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模式提出的背景
西安翻译学院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也就是在强调专业理论和知识面之外,更要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而我们培养的人才却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结合最初的状况,总结实训中存在的问题如下:
1.实训成为理论学习的“第二课堂”
在实训教学中,偏重理论教学的深度和系统性,使高职学生的实训课堂并没有凸显出与理论教学的不同,使“实训”变成了理论知识学习的“第二课堂”。
2.以教师引领型教学为主,学生兴趣不大
在实训这一重要环节上,教师基本上是全程参与,讲解详细,使很多学生对所要进行的实训内容失去了好奇心和参与的兴趣,降低了学生参与积极性。
通过对我院工商管理2007届(83名)、2008届(51名)连续两届参与实训的134名学生进行调查,发现高达70.9%的学生对希望从实训中学习到的内容和实际培养的形式和内容存在较大偏差,54.5%的学生表示对实训没兴趣,仅有23.1%的学生表明有兴趣,不过仅仅是对实训平台感兴趣,而不是老师的讲解和引领。这一数据充分说明,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达不到所期望的提升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的诉求,这与企业注重实践和动手能力人才的需要脱节。
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模式概述
基于以上问题,通过在实训中不断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模式”。
“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是在“因纳特工商管理实训平台”教学中,以实训的背景介绍和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简单说明的基础上,以典型的情境任务为依据,使学生“走入”情境,以情境为载体,自主探索每一情境中所面对问题的最优解决方案,在不断深入的情境和对实训平台功能不断地了解中,寻求目标的一系列最优决策序列,最终顺利达到预定目标。
这一教学模式的改变,淡化教师的引领角色,以学生为中心,使教师的角色扮演为“辅助者”,让学生在不断探索中对于实训平台不断加深认识,对企业经营的艰辛、竞争的残酷、面临资金短缺时的焦虑以及面临单个企业无法消化的订购单时的合作等有了深入的体验,从中收获了理论学习中无法感触的方方面面,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起到巨大的提升作用。
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模式在实训中的应用
1.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内容安排
“因纳特工商管理实训平台”以模拟公司实际运营为基本思路,涵盖了组织架构的搭建、公司注册基本流程、外汇买卖、贷款融资以及设备采购、产品生产、营销推广、直接销售经验等众多环节;构建了商务谈判的交易洽谈系统,自动招投标管理和评价系统,实验室内容涵盖公司注册登记、公司组建和架构、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成本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企业规划和企业战略、资金管理和资本经营、企业发展规划和商业计划书等,从企业运营模拟、企业经营决策分析等多方面为学生实训、实习提供系统解决方案。根据软件模块、课时、专业课程目标及任务要求,划分为6个学习项目,22个需要解决的工作任务。如表一所示:
2.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模式实施案例
以项目2企业市场行销的任务1 “公司份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为例,来分析如何以任务为导向,通过学生自主逐步探索、认知,提高学生职业综合技能。
任务的目标是:使学生会分析市场,进行科学定价,并科学行销。
(1)任务的提出:公司份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2)任务的知识说明:实训要求注意市场变化,科学开拓市场,科学选择销售渠道,科学定价。
指导教师在实训开始时,针对这次实训提出如上的任务,并给出相应的任务知识说明和提示。
如果学生要很好地解决“公司份额的影响因素有哪些”这个问题,必须结合理论中所学的有关市场营销中对公司份额影响的相关知识,并结合实训软件平台,寻找相应的需要关注的操作内容。
在该任务的完成中,需要具体关注的点主要包括两方面:①市场进入前:市场进入策略、区域选择、渠道的选择、产品定位等;②市场进入时:市场份额增长策略、市场开拓方式、产品品牌投入度、产品价格定价策略、合作方的选择、促销方式等。
(3)小组讨论:不同的学生关注到的点是不同的,接着通过软件平台每项功能的认真学习和讨论,方能将如上两方面需要关注的点一一给出,这让学生在不断的探索中了解了模块的功能,并在讨论中进行交流和总结,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
(4)综合评价:这一项在该任务完成时并不能给出,只有当第2个项目的全部任务完成后,才能识别当初的决策和认识是否正确,这就体现了当前的决策对于后续决策的影响,这一具有后效性的影响,使每一阶段决策必须慎重,否则将对于整个经营的成败产生影响。
过程性的决策,直观反映在最终的经营结果中,体现了“全过程决策+结果”这一综合评价模式,关注学生多因素影响下的决策能力的训练,并能直观地告诉学生,经营成败和每一步的决策息息相关。
总 结
在以任务导向式探索、认知型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由原来的主角变为“幕后操作者”和“任务发放者”。
首先,能从培养学生的综合决策能力出发,最大限度地弱化教师的角色和强化学生的“主人翁”地位,让学生带着任务充满好奇地去探索、认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这在近两年实训教学活动和学生兴趣调查中得到了充分证实。
其次,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渐地在实训中能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培养的学生能够真正满足企业的要求。为学生能够快速从“学生人”转变为“企业人”作用非凡,且对于学生今后的长期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专业管理学是工商管理专业学习的必修课程,是学生掌握基本管理知识和理论的基础学科。管理学课程应用覆盖面广,各行各业对优秀管理人才的需求都很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之间竞争的加剧,用人单位提高了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招聘标准,尤其特别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及相关社会经验。由于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锻炼较为缺失。因此,提高对管理学人才创新能力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课程教学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科学、合理、优质、创新的教学设计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基础。随着时代的进步,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同样也要与时俱进。因此,加大专业群平台课程建设,拓宽教学课程资源,进而培养形成高素质、宽口径工商管理人才是目前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应努力的方向。
一、对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概念理解
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就是依托工商管理专业作为核心专业,将其他工程对象相同、技术领域相近或专业学科基础相近的相关专业组成一个集合进而开发并建设的过程。
二、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特征与作用
首先,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围绕工商管理行业需求所设置形成的机构,专业群内部具有相通的服务对象和相近的管理技术。所以在教学中群内各专业可以实现共享资源体系、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目标,在应用和实习中还可以共用校内外实践基地。其次,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是学校经过长期办学经验总结,通过对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工商管理行业发展与趋势,并结合学校办学理念最终研究设定的机构,它可以实现校内教学资源的合理整合、分配及布局。由于专业群内各专业具有相同的学科基础,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彼此相通,因此,必然会形成高素质、专业化师资团队,从而确保实现工商管理专业的质量建设。
三、工商管理专业群管理学课程教学体系
1.财务管理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会计综合实训、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2.投资与理财专业模块包括税法实务、财务报表分析、金融基础、证券投资分析、财务会计。3.物流管理专业模块包括国际货运综合实训、物流实务、物流中心管理、国际货运、集装箱运输管理、现代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4.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模块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连锁经营实务、门店运营管理、领导科学与艺术、区域市场开发、服饰配色、现代广告学、创业综合实训。5.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中国旅游景观、旅游学概论、客源国分析、导游演讲与口才训练、现代旅游英语口语、长三角旅游。
四、基于工商管理专业群建设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
1.教学设计要凸显实践性和创新性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必须要遵循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合理地依托和利用专业群建设资源和成果,重点加强教学设计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是新时期背景下教学设计的根本任务与方向。2.构建产学结合的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首先,教学设计要根据企业人才需求,重点投入对相关管理课程的使用和传授,包括例如财务管理、生产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并结合工商管理专业群的资源,做好教学内容的专项设计,以减少不必要教学内容的重复。其次,针对合作企业管理模式和经营机制,对课程教学的选取做好调整和优化,使教学设计紧紧围绕企业创新发展的目标与导向。3.增强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性的课程教学设计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要充分利用专业群建设的共享平台,并根据工商管理专业对应岗位的就业特点,构建特色的职业基础课程。这些课程要贴合未来工作选择的需求,以适应并提高未来工作岗位的竞争能力。
1.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
工商管理专业是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相关的应用型专业,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是在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侧重于对学生应用专业知识指导实践工作能力的培养。20 世纪 80 年代,大卫?库伯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还应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我国的实践教学目前已受到教育界的广泛重视,涌现了一批能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教学设施条件较好的实践教学基地。但从教育全局看,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仍然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建设方向不够明确、经费投入不足、条件设备简陋、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因此,为了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育已成为共识。
2. 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法
工商管理专业是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专业,加强实践教学可以积累有价值的实证数据和资料,改善教学中联系实际情况不够、实用性较差等缺陷。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更深刻、具体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能够全面提升学生解决问题、人际交往以及协同工作的能力,弥补其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社会适应力和职场竞争力。工商管理类专业课可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专业主干课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还比较低。虽然有些专业课在课堂教学之外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因此,实践教学的研究能够优化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科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手段,铺设一条教与学、学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路径。
3. 增强学生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的保障
我国每年有几百万高校毕业生进入人才市场,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从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发展潜力、自我认知与用人单位的期望值存在很大差距。从近几年人才市场的调查和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来看,多数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类本科毕业生工作态度认真,责任心强,但实践和创新能力不够,无法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影响了学生顺利就业。因此,在教学中合理地开展实践和实训活动,打破传统单纯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是工商管理类本科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课题。
二、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育观念滞后于专业发展
多年来,国内高等教育中工商管理专业都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思想观念,由于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主体地位不突出,理论教学仍然占据主要地位,使得教育对象的专业技能得不到有效训练,导致教学效果达不到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实习基地对学生提高实践工作能力有较大的作用,如果学生能在理论学习之后马上结合到实际业务中,既能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升华,又能使学生提高实际动手能力,同时也会促使学生重新认识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知识积累和储备起到促进作用。但由于实习经费投入不足,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普遍受到了经费短缺和场地缺少等客观条件制约,相对于学生数量,实习基地还较少,很难接纳较多的学生。即使接纳了一部分学生,也对实习学生不重视,不安排实际工作,学生也就失去了实践学习的兴趣,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彻底改变轻视实践教学的观念,强化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地位。
2. 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实践教学还没有形成独立体系,依附于理论教学处于从属地位。学校的教学奖励通常倾向于课堂理论教学,针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奖励薄弱。校内软硬件实践教学设施落后,无法满足实践教学的需求。学生的实践教学很多采取合并、裁减、模拟甚至“以讲代练”等权宜之计。校外实训基地匮乏,严重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由于企业不愿意接受学生实训、实习,使得学校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训基地,即使已经建立的校外实训基地,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发挥实训基地的作用。实践教学师资短缺,实践操作能力不足。实践教学需要大量的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但目前大多数工商管理类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对各类工商企业缺乏真正的认识,虽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少真正的专业实践。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监控滞后,尚未形成独立完整科学权威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3. 实践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手段落后
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是将各个实践教学环节合理配置,构建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素质教育、专业理论认知、专业操作技能和技术适应能力四个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由验证到应用、由单一到综合、由一般到创新的一体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目前,虽然各高校在本科生教育的单个实践教学环节有所改革,但是各个环节缺少必要的衔接,方式单一,缺乏一套完整的实践教学涉及的教材系统。从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计划来看,对实践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将实践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工商管理的专业主干课往往是实务性比较强的课程,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理解与熟悉,但目前专业主干课的实践课时在整个总课时中的比例是比较低的。虽然有些专业课在课堂教学之外安排了课程设计这一实践性教学环节,但多年来课程设计一般都随堂进行、纸上谈兵、力度不够,效果不够理想,而相当多的课程仅限于课堂讲授,没有安排相应的课程设计。
三、工商管理类本科课程实践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1. 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改革实践教学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加强实践教学不仅要增加实践教学时间和实践教学环节,而应体现在科学地处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上。只有实践与理论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实践教学的整体功能。对专业课进行归类和划分,建立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应统一考虑,结合学生在某个时间段所学习的专业知识,进行学时再分配。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从基本技能、专业操作技能、科学研究和指导与适应社会等方面入手,重视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的科研、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2. 加强校内、外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
在实践教学中,加强与一些企业的实习合作以建立长期的实习基地,确保校外实习基地与学生的课程学习对接。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校的科研与技术优势,与企业进行长期合作,建立产学双方共同参与、双向推动的运行机制,使学生能够在专业理论教学结束后、课程或毕业设计之前,及时进入实习基地的相关部门,全方位地感知工商管理实务,保障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进。专业实习基地的建设,要以达到技能培养要求为标准,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突出实用性、规范性、先进性。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本着加强基础,完善设施;全面规划,分步建设的原则实施。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本着相互支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双方受益的原则,建立一批稳定的、有较好实习教学环境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以推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为目标,切实提高实践教学质量[1]。以学科建设为目标,加强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高素质的实践教学队伍是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顺利实施的保障。教师是实施实践教学的具体责任人,不仅要有理论知识,更要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培育教师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企业科研课题的调研及咨询培训工作,增强教师的实践和创造能力。
1.实践教学方面
国外学者在实践教学方法上做了大量研究。Spillane and Zeuli (1999)发现在课程改革过程中,交替运用包括交叉课堂任务、语言模式、程序及相关知识的讲授等模式,更加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地把握。Michael(2003)提出在以本科生、MBA课程为核心的商业学校的教学活动中,将学生视为客户端比将其视为顾客或者合作伙伴更有利于学校教学活动的操作。David and Petegem(2008)研究表明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与其授课环境包括教学纪律和班级人数不具有相关性,同时,教师的概念转变/学生导向型授课方式与其自身的性别、学术水平、教学经验、年龄以及教学培训的参与意愿等教学特性也不具有相关性。Sarah and Teresa(2010)探讨了在大学教学过程中,以书面反馈意见为主的反思应该作为教学模式加以应用。Jonas et al.(2010)认为在商业学校应该将模拟训练作为一个平台,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践教学模式
(1)美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美国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以“适应社会需要,受到基础广泛的管理和人文教育,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为宗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美国大学管理类的专业一般都有600-1300小时不等的社会实践要求,教学形式也多种多样,教学实践过程一般分为三个环节:包括以案例教学、计算机模拟以及课程讲座为主的课内实践教学,以暑期学院项目、合作研究、学术报告会和研究基金为主的课外实践环节以及以社区志愿服务、实地考察和担任咨询顾问为主的校外实践教学环节等。通过以学生为主体并与导师的密切合作的项目合作教学法,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动手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高。此外,由企业提供资金和项目,学校提供研究人员进行开发研究,学生还可以获得实习和参与科研的机会。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十分重视案例教学与实验教学的结合,使学生通过实践教学带来了解未来工作环境和提高实际需要的能力。
(2)德国工商管理专业“双元制”实践教学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是在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后期逐步形成的,是一种青少年既在企业里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又有部分时间在学校里接受专业理论和普通文化知识的教育形式,它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在该模式中,实践教学经费主要来自企业,企业主导着整个实践教学过程,教学中科研选题全部来自企业需求和为企业服务,企业是实践教学成果评价考核的主体。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讲,德国的实践训练方法可归纳为关键认知教学法、自学能力教学法、解决问题能力教学法、合作能力教学法4种。在德国,许多大学的教师必须取得工程师资格后才得以聘用,德国对于应用型大学的师资要求更为严格,该国专门颁布了《实训教师资格条例》,详细规定了师资的教育资格、知识证明和证书方面的要求,例如德国柏林科技大学的所有教授都来自工业企业,都具有工程师资格,他们有着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指导能力。
(3)英国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英国高校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自主学习的训练,学生在校期间,经历的实践教学环节包括作业实验、论文报告、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等。由于信息的社会化程度高,英国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可以获得较多的实习职位和实践机会,实习多采 用自主联系形式,突出团队特征。英国高校的实践教学模式为导师制教学模式,这种导师制并不完全等同于我国的研究生导师或年级导师,这里的导师是学生与学校联系的节点,学生可以向导师提出任何问题,包括学习、生活、经济方面等问题,指导教师要给予学生指导和忠告,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指导他们如何获得帮助和在哪里获得帮助,而不是具体解决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导师制重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强调学生积极的发挥主观能动性。
(4)澳大利亚工商管理专业“TAFE”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注重能力本位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对分析有关职业能力,确定权威性国家能力标准,建立相应课程标准。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案例结合情景的开放式教学方式以及教师与学生互动模式等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包括团队协作练习、角色扮演、模拟实习公司培训、项目式学习以及企业培训等。澳大利亚高校注重校内实习和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由于有政府的投资和企业的赞助,校内实训基地数量充足、设施完善先进,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加拿大高校教师实践经验丰富,全部都是从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中招聘,专职教师至少有三年以上的实践经验,并且教师还需要定期去企业进行专业实践。
(5)加拿大工商管理专业“CBE”实践教学模式。加拿大高校实践教学理论是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CBE),这种模式以职业综合能力为基础,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出发点的教学体系,它强调对学生自我实践学习和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在设计实践教学计划时,主要是由一个专门委员会对某一个职业目标进行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两个层次的分析,分别得出若干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加拿大高校的实践教学则把综合能力和专项能力作为确定教学模块或单元的依据,针对在校学生进行重点培养技术能力,使他们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并适当兼顾次要能力,并将课程设置适当综合化。
二、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与模式动态
1.实践教学方法
陈虎(2006)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包括探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管理模拟教学法和行为示范教学法。沈爱华(2007)建议高校采用2+0.5+1+0.5的教学模式,该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在一、二学年基础理论课结束后,安排学生进入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训。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坚持教学、科研、实习相结合的原则;整合高校存量资源,建立共享平台;开展“定制式”培养。杨絮飞(2008)认为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产学研相结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政府要加强政策的引导,推动和激活产学研良性合作机制;深化工商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校企联合办学,推进产学研结合。马丽(2010)建议独立尝试“5+2+1”的培养新模式,这种模式与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区别在于:前5个学期主要从事理论教学,并安排一定比例的课程内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素质训练和到企业进行的认识实习。第六七个学期是理论学习与集中实践各占一半,每个学期都要抽出半个学期行集中实践,另外半个学期到企业顶岗实习,基本掌握企业经营管理必备的方法和技能。第8个学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毕业实习。石蕊和唐寅(2010)认为独立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应该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建设管理类实验室和校内实训基地包括ERP实验室、模拟沙盘实验室、会计手工实验室和电子商务实验室等,让学生了解当今企业的动作模式、熟练应用管理软件。此外,还应加强校企合作,注重实习环节,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魏国梁(2008)认为通过直接和间接环节采用案例讲解、互动交流、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科研活动以及计算机应用等多种多样的模式来增强实践教学效果。等(2010)认为可以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建立师生互动机制和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基地来强化实践教学。
2.实践教学模式
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
(1)中国人民大学形成全方位、多层次、有特色的实践性教学与学生课外学术实践活动模式,包括建立国家大学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型委托课题调研以及学生自主申报,举办“社会实践辅导营”,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学生社会实践网”等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北京交通大学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针对初学者进行团队练习、情景案例、实验模拟、分散实习、实地学习;针对学有余力者进行小组练习和专家讲座。针对优秀学生参与科研、参与比赛、组织培训。
(2)华中农业大学探索构建了“基础+模块”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主要有:“基础+生产实践”模式,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基础+研发训练”模式,鼓励学生参与基础研究甚至项目开发,增强学生研发潜能。“基础+创新研究”模式,营造浓厚科技创新氛围,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二、ERP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简介
1.ERP简介。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统一的世界市场正在形成,企业竞争的空间和范围进一步扩大,企业由以前的面向内部资源全面管理的思想也逐步发展成为全面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因此,企业信息处理量急剧增大,企业资源管理的复杂化也不断增大,这要求信息的处理有更高的效率。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人工管理方式难以适应以上要求,而只能依靠计算机系统将组织中的各个功能模块有机地集成起来,共同运作,从而产生了新一代的管理理论与计算机系统———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利用现代企业的先进管理思想,全面地集成了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ERP综合模拟实训是基于ERP思想下企业经营过程的可视化模型展示,是以ERP模拟对抗演练为主体内容的综合实训课程。
2.ERP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简介。ERP模拟演练是依托沙盘模型或软件,对企业的战略规划、资金筹集、产品研发、生产排程、市场与销售、物资采购、财务核算与管理、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关键环节进行模拟,让学生在仿真的企业环境中,通过角色扮演和对抗演练,来体验如何优化企业各项资源的管理理念。ERP沙盘模拟教学实际上是一种“将企业搬进课堂”的体验式学习方式,它最早由瑞典皇家工学院于1978年开发,21世纪初用友软件公司率先将沙盘引入中国高校ERP实践教学中[2]。在模拟演练中,学生们分别组成6个团队,每个团队由6名成员组成,分别代表着CEO(首席执行官)、CFO(财务总监)、市场总监、生产总监、采购总监和情报人员。每个团队就是一个模拟企业组织,通过直观的企业经营沙盘,模拟六个年度的企业实际经营状况来对抗演练,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规划、产品研发、生产能力设计、资金需求规划、物料需求计划、市场营销、财务经济指标分析、团队沟通与建设等多个方面[2]。在对抗演练过程中,每个企业组织将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保持公司持续赢利并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其融合理论与实践为一体、角色扮演与岗位体验于一身的设计思想,通过学生参与—沙盘载体—模拟经营—对抗演练—老师评析—学生感悟等一系列的实践环节,使受训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营销策划、组织生产、财务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理解深奥的管理理论,掌握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全面提升管理能力。
三、ERP综合模拟实训课程的价值分析
(一)将多学科知识融会贯通,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
ERP沙盘模拟是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展示,是一门融合了管理学、会计学、生产运作、营销学、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的综合性实训,因此,通过模拟演练,可以使学生在分析市场、制定战略、组织生产、整体营销、财务结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等一系列活动中深刻理解所学的各科知识,在实践中使所学知识得以融会贯通[3]。同时,也为进一步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打下必须的实践基础。因此,ERP综合模拟实训教学是拓展工商管理类学生知识体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1.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RP实践课程知识的系统性决定了学生必须将学到的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融合,并在实践中加以应用;在模拟演练中,不断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及经营状况,促使学生必须具有应变能力和对机会的准确把握[4];当遇到一些经营、管理方面的问题时,学生必须学会自主学习、思考和解决。这些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激发创新意识。(1)在模拟演练中,学生在仿真企业环境中,以企业业务流程为主线,将各个相关部门、职能岗位有机地连接在一起,通过模拟商业实战的一系列活动,来锻炼自己统观全局的决策能力,领悟科学的管理规律,从而全面提升经营管理能力。(2)企业要保持持续竞争力,就必须创新,模拟企业也同样如此。通过变幻莫测的市场模拟演练,能使学生面对市场的发展变化时,及时作出相应的反应,只有这样,才能领先于别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而这些都必需以创新作后盾。因此,ERP模拟演练能很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与协作精神。现代社会要求每个人要有团队意识,ERP模拟演练可以明显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在模拟对抗演练中,企业业务流程的运作需要担任各个角色的学生都要以企业总体最优为出发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协作,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取胜。当学生对演练过程中产生的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时,需要不停地对话交流,这使他们既学习了商业规则和财务语言,又增强了沟通技能。通过沙盘模拟实训,改变了各个部门缺乏全局观念,增强了部门间的沟通与协调,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以团队的方式工作,深刻体会到有效沟通与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因此,ERP模拟演练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5]。
4.锻炼学生的品质和意志。(1)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品质。诚信原则在ERP沙盘模拟实训中体现为对“游戏规则”的遵守,如市场竞争规则、产能计算规则、生产设备购置以及转产等具体业务的处理规则等等。通过模拟实训,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与自我约束,培养了诚实守信的品质。(2)锻炼学生的意志。在模拟演练中,当企业遇到挫折而经营不景气时,能锻炼学生对逆境的承受力和抗挫折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使学生感受到市场竞争的精彩与残酷,为今后能成为合格的职业者而做好心理上和经验上的准备。(3)感悟人生。在残酷的市场中,当遇到挫折时,决策者是“轻言放弃”还是“坚持到底”,这不仅是一个企业可能面临的问题,也是在人生中会遇到的问题。通过ERP模拟演练,使学生感受到经营自己的人生与经营一个企业具有一定的相通性[5]。
(三)有利于建立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ERP模拟实践教学的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性,要求指导老师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指导老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本专业理论功底,还要掌握营销、物流、企管、会计、电子商务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要具有多角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践指导,才能对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全面点评和分析。另外,随着ERP知识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模拟演练规则的不断改进,要求指导教师也要不断学习、补充和更新自己的知识,这也要求学校必需选送相关教师参与更广泛的学术交流和培训,从而有利于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
四、ERP综合实训教学对策探讨
(一)完善ERP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建设
1.ERP模拟实验室建设。模拟实验室是实践教学的最重要载体,建设规范标准的ERP模拟实验室是搞好ERP实训教学的前提保证。ERP模拟实验室应包括实验室场地、实验室桌面、沙盘教具、电脑、实验室其他教学设备(投影仪、黑板或白板)等。其中,ERP沙盘模拟实验场地应为两间70m2~90m2、横向宽度不小于5m的教室,每个教室包括沙盘桌(1.2m×2.0m)和沙盘盘面各六张,一次可容纳40名左右学生。另外,还要建设专门的计算机软件模拟机房,配备专职实验员。为了创建实验中心的文化氛围,可以在实验室内墙上布置一些有关沙盘课程规则的张贴画。
2.ERP实训教学大纲建设。ERP实训教学大纲是执行实践培养计划、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指导文件,也是规范实训教学要求、提高实训质量的重要环节。实训教学大纲应包括实训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学时安排、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的选编、先修课程、成绩考核、教学检查及课程评估等。要严格按照教育部关于实践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制订教学计划,保证实训课时,保证质量。
3.ERP指导教材和模拟软件建设。(1)目前国内高校缺少统一、规范的ERP综合实训教材,如何编制反映ERP理念、适合ERP沙盘操作的教材,是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迫切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应该组织相关专家与用友或金蝶公司合作,统一编写教材,以杜绝教材选择的随意性,从而规范实训教学内容。(2)基于应用型工商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应选择以国产ERP软件为主,可以考虑选购一套或两套在本地区应用较为广泛的商品化ERP软件产品,用以为地方企业培养应用型工商管理人才。
4.ERP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ERP实训指导教师的培养是完善ERP综合实训教学平台建设的重要环节。ERP模拟实训涉及企管、会计、物流、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这首先要求指导教师要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其次要求指导老师更新观念,转变角色。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ERP实训指导教师的角色转换应包括:由“主演”向“导演”角色转变,由“讲授者”向“引导者”转变,由“教学者”向“探索者”转变。因此,应用型院校必须制定具体培养方案,建设一支能适应信息时代高校实践教学要求的ERP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二)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探索ERP综合实训新方法
1.创新实践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确立“自主、自助、自立”的实践教学指导思想,注重学生主动性、能动性的发挥[6]。“自主”要求在ERP模拟实训过程中,摆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导,成为课堂的主角;“自助”要求学生在开放式实践教学模式下,以启发、导学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地运用ERP模拟实训平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尝试、总结,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结合,从中发现人的价值,发挥人的潜力,发展人的个性;“自立”要求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管理能力。
2.通过角色轮换,保证学生不同体验。由于受到学时等条件限制,目前大多数院校的ERP模拟实训课程难以让学生通过角色轮换来学习和掌握不同角色所应用的理论知识和处理问题的方法[3]。因此,有必要通过学时调整,让学生在ERP模拟实训中,能够进行多轮角色转换,在体会、理解不同角色业务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多学科理论知识。同时,也通过对不同角色业务工作的运作及理解,使学生体验到自己最适合选择的角色,为将来的职业定位与发展奠定基础。
3.采用“演示—实训—点评”的“限时操作”演练模式。在每次模拟实训课之前一天,指导老师应将相关资料发放给各小组,让学生先熟悉资料。在实训课开始前,由指导老师先演示一年的流程,并给予相应的点评[7]。然后,让学生开始模拟对抗模拟,采取“限时操作”的办法,即每一会计年度的生产、销售、核算、决策活动要求在相应的时间内完成,在六个会计年度模拟过后,先由各组学生发言介绍自己的演练情况,总结成功与失败的方面,再由指导老师点评,分别分析各组的模拟演练情况,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原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这样,营造了一个老师与学生互动的实践氛围。“演示—实训—点评”的“限时操作”演练模式确实起到了锻炼同学们动手动脑的作用,有助于提高他们在时间压力下的反应能力、决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