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新课程标准论文

新课程标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4:1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新课程标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新课程标准论文

篇1

二、变“被动”为“主动”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作业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让他们自主设计、自我选择相关的作业任务,变传统作业形式的“要我做”为新课改教育下的“我要做,我还要做”,从而成为学习的主动者和探究者。

(一)设计“超市”型作业传统教学中的作业形式为教师布置学生做,然后教师批改。这些作业对于优等生来说,富有挑战性的题目和探究性的题目较少,提不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对于中等生来说,比较容易顺利完成。对于后进生来说,只能完成一些基本的题目,而提高题他们则束手无策,丧失学习的自信心。这就证明传统作业忽视了各层次学生的认知要求,有极大的弊端。为此,精心设计布置“超市”型作业,让学生有自主选择作业的权利,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作业获得最大可能的提高,既照顾到中等生和后进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又让优等生享受探究的乐趣,人人从作业中感受进步和成长。如教学《詹天佑》时,我设计的作业为:①詹天佑在修建京张铁路时,克服了哪些困难?反映了詹天佑怎样的特点?②给詹天佑设计一张人物介绍卡片。③课外去读一读中外爱国人物故事。(第1题为必做题,2、3题为选做一题)

(二)设计实践性作业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设计作业时,应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社会性实践活动作业,使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活学活用。如:在教学口语交际《聊聊当前的热点话题》时,我根据实际情况,让学生搜集MH370的有关资料,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的有关资料。学生经过一周的准备,在课堂上交流的时候,能够踊跃发言,谈出了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联系了实际。真正做到了顾宪成所说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篇2

二、新课程理念下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各个行业永恒的主题,艺术同样需要创新,需要新鲜血液不断注入其中。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美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初中学生思维认知能力最具张力和活力,可塑性也最强。他们对新事物很敏感,认识和接受新事物很快,充满热情,勇于探索。这些是形成创新能力要具备的基本素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开发,激发其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须尊重学生的个性特征、独特的思维和感悟,并为其思维能力无拘无束的发挥创造环境。教师应采用科学有效的、饶有趣味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和美术表达的冲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准确分析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艺术的视角发现和理解事物,提高学生的艺术观察力和创造力。如在讲美术造型时,我让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兴趣,用橡皮泥或胶泥制作一个造型作品,下次上课时带到课堂上,公开评选优秀作品。结果下次上课时,同学们带来的作品花样繁多,一个个踊跃展示自己的作品。有的作品制作得很精美,完全想不到是出自初中生之手;有的作品虽然不尽人意,但也能感受到学生努力的影子。可以看得出,同学们都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有了不小的进步。

三、新课程理念下合作能力的培养

团队合作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符合新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帮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沟通,这是他们走向社会,走向未来必备的能力。在小组合作中,还可以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密切配合,调动各自掌握的资源,丰富学习内容和方式,优化学习结构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让不同特点、不同个性的学生都有机会发挥特长,献计献策,提出不同的见解,在完成共同的任务时,锻炼了发现、分析、思考、表达、创造等方面的能力。合作学习是值得教师在美术教学中进行尝试和探索的。如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先呈现一幅美术作品,然后分组讨论,选出代表说出该小组对作品的分析和认识,再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最后总结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精神;再如,在美术制作课上,教师先布置任务的主题,然后分成多个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充分发表意见,他们制作的美术作品往往出人意料。然后组织同学们展示各小组的作品,让大家评选优秀的作品,进行鼓励表扬。通过这种分组合作的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活跃了学习的氛围,调动了所有学生的潜力,学生在互相帮助、合作的情境中,经常会有惊人的表现,教学效果自然得到提升。

篇3

二、高楼施工之地理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只是一个热身的环节,课堂是展现地理教师能力的舞台,无论哪种教育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口吃成一个胖子”。如何使地理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我们要注意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利用教材信息,使地理知识真正得以传递地理教科书,地理习题集,地理地图册等等共同为课堂教学服务,地理教学活动不单单是依靠教材而言的。这一切的成套设施都为地理教学活动的顺利利进行提供了便利。比如利用地理习题册,除了可以检测学生当天的学习成果之外,还可以为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成果参考,如果习题集很不理想,那么教师就要考虑是否对刚讲过的只是进行重复,反之则反。除习题集充分利用之外,地理教材上的一切文字、图片信息都需要被反复仔细的阅读,从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二)变更传统地理的教学方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学生对传统“黑板+粉笔”的教学方法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需要及时的对自己的教学方法及时改变。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将所讲知识导入到课堂之中。例如,教师可以制作PPT,利用多媒体设备对PPT以及其他视频影视资料放映;对现有的教学模具进行新的解读,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有,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既然是以学生为本,这就告诉教师教学过程要对教学的主体进行关注。教师需要结合自己的经验,结合学生的接受理解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划分。根据讲解内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讲解内容所占用课时,适当增加部分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量。然后,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自学等能力,增加地理实验课程,鼓励学生多学善思,鼓励学生自行探究知识。与此同时,要考虑到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实施以优带差的互助模式,一个优秀的同学与几个同学组成一个小的团体,鼓励不同的地理小团体之间自行探究知识。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互助能力,还能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还能够提升学习能力较差同学的学习能力,可谓“一举三得”。最后,还要变革检测模式,对学生的检测不单单只是依靠考试,改变一考定型的原有模式。原有的考试制度只是依靠考试分数来对学生进行判定,不但容易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地理的兴趣降低,这样就直接导致地理教育事业的衰落。所以,在参考学生考试分数的基础上,看其课堂表现,团体表现等,以此对学生进行综合测评。

三、高楼维护之地理课后习题

篇4

二、复习环节的细化,为学子铺平成功的道路

正确的复习方向可以像蜡烛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完善的复习内容可以像船舶载着学生乘风远航。在复习内容细化的过程中,教师要依照考试大纲内容,制定阶段性复习计划,形成四部分环节。

第一环节:基础知识系统复习。教师要对初中教学的各项脉络进行全面了解,依照各项基础知识形成系统复习体系,全面复习各项基础知识,打下扎实的数学知识基础。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的体系,一道数学题中可能具有多方面的知识点。因此,教师要在第一环节复习的过程中对各项基础知识进行全面统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此同时,近年来的中考题逐渐加大了对基础知识的考核比例,全卷的基础知识覆盖较广、各项知识较为简单。只有把握好上述基础知识,在基础上不丢分,才能够保证学生在中考中考取优异的成绩。

第二环节:教学难点的细致复习。在该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中考考试卷的特点,选取题目较为新颖、具有代表性的题目,教师要依照中考中的专题内容形成考试系统,对一章节内容进行复习。要依照中考发展方向,搜寻相关专题,形成系统的专项练习资料。该环节题目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要以中考常见问题为核心,以开放型或图形变化型为辅助进行日常训练。

第三环节:综合训练环节的构建。综合训练作为当前中考教学的核心,是提升学生解题能力的关键。在该部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大中考模拟练习,让学生认识到各种中考题型,熟练中考题型。教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模拟练习中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解题技巧,保证学生能够在实际训练中增强对中考题型的熟练度,在脑海中形成印象。

第四环节:回味练习,平整心态。在考试的一周前,教师要让学生对上述三环节的内容进行总结、分析,对上述三个环节中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复习,扫除学习中的盲点。教师要让学生对错题和易错题进行清扫,练习以往的中考真题,回归到新课标中考试题内容上。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心态进行调整,鼓励学生,让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考,不要给自身过大的压力,防止学生中考失利。

三、复习技能的培养,为学子打开梦想的大门

(一)知识梳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梳理能力是提升学生复习效果的关键。良好的知识梳理能力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复习量,做到重点突出,难易分明,有效提升各项复习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单元内容进行划分,让学生对自身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形成系统学习体系。

(二)严密审题能力的培养

审题能力是保证学生能够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该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对题目的各项内容抽丝剥茧,全面了解题目中的信息,依照上述信息解出习题。学生在中考的过程中由于审题不清造成解题失误的现象数不胜数,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严密审题能力对中考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自觉提升自身审题能力。教师要强调中考中审题的易错点、难度,确保学生认识到题目中的“陷阱”。例如,在对二次方程题目进行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重视到二次方程中“非负根”“不小于零”等内容进行重视,要确保学生能够对上述中的隐含条件进行提取,降低出现的答案遗漏现象。

(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思维能力在培养的过程中要注意:

(1)超脱具体,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深入思考,依照具体情形,进行研究拓展,了解题目的本质及规律。教师要确保学生在审题完成后构建解题框架,形成大概解题思路,由上述内容出发,在思维中制定解题方案,完成数学思考。

(2)纵横联系,引导学生形成发散思维,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对题目进行全面思考,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剥茧抽丝,找出解题的突破点。

篇5

   

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启动,这次课程改革不是仅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目前学生总是被动、单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提倡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提倡自主、实践、探索、合作的学习方式。 本文主要就“自主学习”方式目前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及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一些思索,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 

一、“自主学习”与英语教学  

自主学习(意义学习)是相对于被动学习(机械学习、他主学习)而言的,是指教学条件下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大量的观察和研究充分证明:只有在如下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会是真正有效的学习:感觉到别人在关心他们;对他们正在学习的内容很好奇;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任务完成后得到适当的反馈;看到了成功的机会;对正在学习的东西感兴趣并觉得富有挑战性;感觉到他们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就必须最大可能地创设让学生参与到自主学习中来的情境与氛围。  

    英语教学单靠教师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来掌握英语知识技能的比重,必须随着学段的提高而增加。这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需要。 

    二、“自主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 

    1.自主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且是自主学习的探索者,学生能够按自己的方式学习英语知识,体会运用英语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是英语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标志。 

    2.民主性。在“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民主的、和谐的,教师主要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能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讨论,学生的个性可得到充分的发展。 

    3.过程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的过程,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 

    4.差异性。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开展“自主学习”教学的重要体现。这就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培养每一个学生的成就感,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 

    5.创新性。“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自我,具鲜明的个性特征。教师注重向学生传授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勤于探究;既能求同,更能求异,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创造性人才。 

三、“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途径与策略 

    1.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 

    教师要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要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要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以“学”为重心,并不是排斥“教”,也不是不要教师的系统讲授。以“学”为重心,其基本精神就是使学生爱学习,学会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而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过程,是在教师指导下,由不知到知的矛盾转化过程,教师要根据教学任务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成矛盾转化,从而使学生较快地实现学习上的飞跃。所以本人认为“学”是在“教”之下的学,“教”是为“学”而教。 

教师在发挥导引作用的过程中应特别注重以下几个环节:①在备课中既备教材又备学生;既备教师如何教,又备学生如何学;既考虑教材、“课标”要求,又考虑学生的知识现状和能力水平,并精心设计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②在课堂中“走出演讲的角色”,引导学生进入语言情境,开动脑筋,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从而保障学生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③在课后不使学生进入大量的“题海”,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学要归还学生的主动权,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学习的主动权应掌握在学生手中。然而,教师成了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真正落实,这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师生关系最突出的问题。要优化英语教学中的师生关系,必须坚持活化教师主导作用和强化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统一,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①把问的权利还给学生。要彻底改变单纯教师“问”、学生“答”的现状况,把课堂变成学生“问”的天堂。②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课堂40分钟,教师讲得多,无疑就挤占了学生的时间,把时间还给学生就是让学生多读,在读中发现问题,学到知识。③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教师的精讲是必要的,但学生表达自己的认识、情感的交流更重要。要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④把练的安排纳入课堂。培养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觉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探究创新的能力。 

篇6

语文教学中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一名合格的适应新形势需要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

1、较高的人格素养。语文教师由于语文学科本身具有的人文性、思想性、移情性等特点,使他们在塑造学生完善人格的过程中承担着更重要的职责。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尽量使自己成为“真的种子、善的使者、美的旗帜,诱发、引导学生丰富的内心世界,使每个学生都能认识自向人格发展中的能力、智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发挥其最大潜能”。语文教师要有崇高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够引导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有敬业乐业的师德修养;有真挚高尚的情感素养,能够给予学生争取成功的信心和勇气;有贫富不移,宝贵不,威武不屈的精神气概,能够在利益诱惑面前始终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还有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强烈的责任感以及勇于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正义感。

2、丰富的知识素养。未来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知识的构建者和创造者。一名合格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师要努力构建一种新的知识结构,这种结构不再局限于“语文学知识+教育学知识”的传统模式,而更强调“多层复合”的结构特征。这种新的知识结构主要由三个层面组成:第一个层面是“有关当代科学和人文两方面的基本知识”;第二个层面是掌握2-3门学科专业知识;第三个层面是“教育学科类”知识。它主要由“帮助教师研究的专门知识”构成,具体可包括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论、教育管理论等等。

3、较强的能力素养。未来社会对小学语文教师能力素养的要求变得更多、更高,它不仅仅包括一般能力,如敏锐的观察能力、熟练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处理教材和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合理的板书设计能力等,而且包括反映新世纪要求的特殊能力。首先具备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操作能力;其次具备开拓创造能力;再次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和自我进修能力;此外,“理解他人和与他交往”的能力,自我调控和应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是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具备的特殊能力。

二、要适应新课标要求,要善于构建新的语言课堂

课堂是进行教学的主战场,语文课程标准的贯彻落实及目标的最终实现主要取决于语文课堂。

1、课堂要有民主的氛围。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精神的基本前提。只有在一种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学生才会放下思想包袱,消除心理压力,才会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观察和思考,才会精神振奋、情绪激昂,从而使其创造力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2、课堂要有充分的阅读。阅读的形式很多,有朗读、默读、诵读等,这些教师阅读的重要方法。它们在帮助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等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应该书声琅琅,让学生充分的读所接触到的文字材料,使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和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

3、课堂要有冷静的思考。目前在语文课堂中普遍存在着思维空白的缺陷,在语文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有层次感,要难易结合,要能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同时在问题提出后一定要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思考,切不可横加“引导”,急于得到问题的答案。

4、课堂要有热烈的讨论。讨论式教学是新课程倡导的参与式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体现了新课程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念。讨论式教学之所以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在于它让学生参与了学习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凡是可以由学生讨论解决的总是尽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

5、课堂要有自由的表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通过充分的读、冷静的思考、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整体感知和把握,深层的认识和理解,也会产生各种的质疑。因此,在课堂中老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表述机会,让他们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在学习中所产生的疑问。

篇7

如果从知识传递的角度出发,来理解什么是教育,那么教师顶多只是一个教书者的角色;相反,当我们以每个学生的成长出发,将课程视为经验,视教育不仅为文化传递,而且为人格心灵的唤醒,那么教师的工作就总是实现着文化的融合,精神的建构,永远充满着研究和创造的性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确定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它阐明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变革是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特征。意味着长期以来传统的“灌输-训练”的教学方式将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 角色的转变

教师由以往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也不再是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知识容器,而应成为学习的主人。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压抑的地位,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这种关系充满了学生的发现、质疑、思考与探索,也伴随着教师的启发、引导、点拨,充满了师生的讨论、交流和理解,使教师和学生在共同参与、互动交往中成长,使学生心灵得到解放,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主体意识增强。

具体说来,教师必须根据不同的学生年龄、不同的学习内容,灵活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通过学生扮演角色,自身实践,再现课文描写的情境、场景,再现语文知识;通过教师提供的目标、对象,让学生自己比较、区别,自主决策;通过自己领悟发现问题所在;通过老师引导或自己发现学习规律;通过学生自己讲解、自己分析、担任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角色,自己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发现、探索、分析、解决问题,学会陈述、倾诉、评价、争论,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参与,多边对话,充分交流研讨的过程。《语文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识字目标中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为此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引导识字途径,激发孩子日常识字兴趣十分重要。以往识记一个汉字,常常是读准字音,分析字形,组词释义三步曲。以我见过的一堂课为例,老师让同学们用“园”组词,学生会说“公园”“花园”。可现在一问,“这个字你在哪里见过面?”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个抽象的书面符号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学生调动了所有的记忆库存,展现在眼前的是鲜活的画面,此时所显现的组词不再是一种机械的语言训练,而是引进课程资源的手段,维系了鲜活的生字小语言环境,组词中的同音字困扰当然也不复存在。让文本世界与学生的生活世界链接已成为新课程教师的自觉行为,学发现、探索、分析成功的并解决了问题,教师起到了辅助和引导性的作用,这真可谓是新课标下的课堂的一大亮点。

3 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的实施和教材的革新,促进了广大一线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进行《蝴蝶王国》一课的教学时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让每个学生在课外收集有关蝴蝶的信息,还鼓励他们自己到郊外捕捉几只不同种类的蝴蝶带到学校来。以便在课上交流。课堂上,学生们兴致高昂,争先恐后地介绍自己查找的资料,分享自己捕捉蝴蝶的经验,结果这堂课气氛十分愉快,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教学一些文字优美的散文时,我常提到一下几个问题,例如:你觉得文中哪一些句子写的特别好,并说明他们好在哪里等等,然后组织学习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学生的积极性较高,每次都能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积极动脑、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好习惯,变学习方式的被动为主动,成为了教学过程的主体。

由此可见,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设计,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围绕学生更主动、更多样、更有效地学习来进行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担任的是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的角色,教师的作用在于为学生创造一种有利于主动学习和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整个学习过程是开放的、自由的和相对宽松的。

语文课程教学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运动或一次事件,因此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作为课程的真正落实者教师,需要不断通过实践来把课程理论变为课堂教学实践。其间的路或许是苦的,但是苦中有乐:;教师也应不断学习,树立科学、开放的教材观,积极应对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的发展变化,提高使用新教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莫红梅. 新课标 新理念 新感受――解读小学语文《新课标》[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小教研究) ,2005,(05)

[2] 张学青. 警惕几种倾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操作误区摭谈[J]. 新语文学习(教师版.小学专辑) ,2005,(02) .

篇8

2003年3月31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15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从2004年9月开始,广东、山东、宁夏、海南四省、区的高一新生率先进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从而正式启动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之后的六年里,又有六批省、区相继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至2010年9月,随着四川、重庆、甘肃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高中新课程改革已在全国所有省、区全面展开。

我国是一个地区差异比较明显的国家,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与东、中部相比,西部地区的教育相对落后,并且西部地区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时间比较晚,到2010年9月,四川、重庆、甘肃才开始实施高中新课程,因此,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南部地区新课程改革将会面临与东、中部地区不同的困难和不同的要求。针对重庆特有的地区文化和教学特色,必须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促进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实施。

一、强化校长职能,引领新课程改革的顺利推进

学校是新课程实施的基地和中心。高中语文新课程能否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校长对新课改的理解、认同、重视以及对课程改革的积极领导与有效管理。校长的教育理念、对新课改的态度以及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师对新课程的态度,关系到高中语文新课程实施的进程和实效。如果学校校长对新课程改革都不够重视,那么学校就难以营造课改的良好氛围,高中语文新课程就很难推进和发展。

二、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彻底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学习观,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有差异的主体,学生知识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建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相信学生有成长的动力和发展的潜力。

教师要改变以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解放教师,解放学生,解放课堂。讲授只是教学方式的一种,而且只是一种辅助的教学方式。教师不能成为课堂的主导者,而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组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困惑和问题,可先在合作小组内交流讨论,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同时提出学习中的疑问,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启发。

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时,教师要做好三点:第一,要分好合作小组,保证每个小组内的学生在学习基础、性格以及性别上的差异性,选好学也是关键。第二,课前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第三,设置问题的难易要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问题里面应暗含有助于学生理解的线索,即问题应具有启发性。

三、加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资源保障

篇9

教育部制定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要实现这一目标,历史教师必须改变教学方法,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课堂教学应体现新课程理念,以适应、促进学生发展的需要,给学生创造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新课程标准下进行初中历史趣味教学的一些做法和思考。

一、将历史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

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弊端,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既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也不能简单地还原为学生的生活;教育必须高于生活,教育的内容和活动是对生活的提炼和对生活的超越。”因此,我认为,教师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角,应当尽可能地进行“二次创作”,将历史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活的气息。例如在“中华民族的”这一章的教学中,联系当前的许多热点问题,如中日关系问题、日本申请加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海峡两岸关系问题,在现实问题中追溯历史,在历史问题中认识现实。这样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历史就在我们的身边,历史讲述的并不是一些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历史与现实存在着难以割断的联系。

二、教学过程情趣化,激发学生兴趣,体验学习乐趣

孔子说过:“好知者不如善知者,善知者不如乐知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就会产生无穷无尽的求知和探索欲望。新课程标准则强调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安排教学内容,通过历史照片、历史图片、场景、资料等为学生的学习设置各种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并引发其深入思考。课堂教学要贯彻落实新课程标准,就要实现由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转化,充分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让课堂教学过程充满情趣,真正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发展能力、享受欢乐的乐园。为体现课堂教学的情趣化,教师可以设计引人入胜的导言和耐人寻味的结语吸引学生,如用漫画、图片、饰物等作为课堂教学开始的激趣的材料;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进行直观性教学;可以运用角色转换方式,再现历史人物的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甲午风云》等历史题材影片,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影片的背景,讲述历史故事,写历史小论文等等。在参与种种活动的过程中,师生来共同完成“教”与“学”的任务,并从中得到了很多的快乐与满足。

这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适当组织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教学的活动化,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了解、收集、交流、分析、解决问题等各种丰富的活动,感受历史。根据这一要求,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相关内容设计一些学生乐于参加的教学活动:如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纪念馆、纪念碑,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历史知识竞赛和历史故事演讲比赛,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搜集、整理历史资料,有条件的还可组织剪报、集邮,特别是收集近年来的一些报纸、邮票,感受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等。我们学校曾经举行的纪念“六十周年”历史知识竞赛就获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一度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比如要求学生向周围的老人了解化运动时期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况;比如要求学生搜集不同时期的照片,谈自己家自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发生的巨大变化;等等。通过这些社会实践活动,也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接近生活,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关注周围的世界,变历史课程的知识本位为学生发展本位,促进学生主动求知、全面发展。

四、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

教师还可以鼓励并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这种做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收集、筛选文献资料的能力,还能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学生完成小论文后,教师应及时、认真地阅读和讲评,多一些鼓励,多一些赞扬,对于小论文中的不足与缺陷,教师应单独予以辅导,帮助学生纠正。这样可以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阐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多种渠道收集相关资料,开阔历史视野,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不断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使学生在激励性评价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历史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是正确的,但是绝对不能理解成去鼓励学生去追求所谓的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撰写历史小论文时,要注意教导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杜绝不合逻辑推理的“标新立异”。教师要有意识地教导学生,所谓创新,只能是科学的创新,而不是缺乏充分事实基础和理论根据的所谓“标新立异”。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促进人的发展。“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课程标准为我们描绘出了一个美丽的宏伟蓝图,要把它构建出来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具体实践完成。让我们共同去探索吧!

篇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把培养良好的语文习惯作为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关系到一个人一辈子的事情,这也是语文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每个有巨大成就的语文特级教师无不把良好的语文习惯培养作为他教学中的核心事业来抓。辽宁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就是这方面的典范。良好的习惯不但对学科学习有着正面的影响,而且对人的性格的形成与整体素质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衡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就看他是否有好的语文习惯,他好读、善听、会记、常写、注重积累,自觉参与一切有关的语文活动,这个人的语文水平决不会差。而这种良好的语文习惯是在长期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在不断促进语文学习的进步。习惯本身不是知识,也不是能力,却是获取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桥梁,是一种终身受益的永久的推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对良好语文习惯的养成提出了许多具体的要求。如: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对汉字有浓厚兴趣,主动识字的习惯;读书看报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默读的习惯;集中精力,专心致志读书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使用各类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参与讨论和争辩的习惯。《语文课程标准》把习惯的培养列入课程目标,并加以细化,这是一个质的飞跃。

《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分为几个层级,并由低往高发展,是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前所未有的。语文教育内容的审美情趣还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等。《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文学教育是培养语文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要引导学生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从中吸收文学作品的精华,领悟作品的内涵,以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加厚学生人文底蕴的目的。语文审美的教育最终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以提升人的文化品位,发展人的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二.具体工作安排

二月份

1. 参加江东区“走进新课程”备课活动。(2003年2月24日下午1点)

2、 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了解新课程标准的意义、功能、结构、内容,明确新课程的实施和评价。让新课程标准的思想深入到每一位教师的头脑。

3、 假期备课情况检查。

三月份

1. 召开教研组成员会议。(分发资料)讨论通过本学期实验工作计划,实验教师再根据计划分头制订个人工作计划,明确本学期实验重点,并严格按照计划进行实验工作,保证实验工作有序、顺利地展开。

2. 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明确本学期实验重点,学习、搜集相关理论及研究资料,为本学期实验打好理论基础。(集中学习《语文教学生活化》,谈感想,集中进行讨论。体验“语文教学生活化”的精髓。)

3. 组织教师外出听课。(参加江东区教研活动)

4. 听教研组成员的课。(1-2)节

四月份

1. 中旬进行备课检查。

2. 下旬参加学校的学习新课程标准演讲比赛。

3. 撰写“课改”学习论文。

4. 开设组内实验课,全体教研组老师听课,课后除教师自己评课,自评得失外,其他的教师参与听课评课。通过实验课发现实验的进展,看看形成了什么,有什么效果,按的出发有哪些不足,便于下一步工作有的放失。(家长展示课准备)

5. 听教研组成员的课。(1-2)节

6. 期中用新课程标准下的新理念,检测学生的各项能力。(期中测试)

五月份

1. 组织教师认真上好研讨课,为参加学校教学大比武作准备。

2. 认真上好写字课。课堂上注意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保证课上有充足的写字时间,充分发挥教师的示范作用,加强指导,加强督促,教给方法,努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写字比赛。

3. 参加江东区“我爱语文”—走进新课程主题展示活动。

4. 理论学习:“语文素养”科学评价大讨论(围绕评价考卷,练习题展开)

5. 教研组成员开课。

六月份

1、 新教材不同课型教学案例回放与评价。(课件、教案、反思等)

2、 每位教师每人出期末试卷一份。

3、 写好教学论文。

篇11

毕业论文

[摘要] 音乐新课程标准的颁布,积极倡导了1种新的音乐教育理念,体现了注重个性发展,鼓励音乐创造的人本主义思想.本文在深刻理解音乐新课程标准对音乐的个性强调基础上,结合在音乐的个性培养实践当中所出现的1些缺失问题,以1种科学发展观的思路提出了音乐的个性培养的对策与方法.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音乐的个性 误区 对策

Abstract:The promulgation of music new course standard,positively proposed a kind of new education principle, reflected emphasizing the character development, encouraged the humanism thought in music creation. on the foundation of deep comprehended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which emphasize the music character , combining some imperfection problems that appears in the practice of music character development, the text using a science developing view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and method to develop the music character

Key words: new course standard music character misunderstand area strate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