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接触网实训总结

接触网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4:1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接触网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接触网实训总结

篇1

一、引言

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劳动者就业岗位所需能力的要求相应提高,社会越来越需要层次较高、实践动手能力较强的专业人才。从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给职业教育提出了一个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而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课题。为此,职业教育应将实施“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逐步向中高层次技能提升”的大转变。

本人三十多年来都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事铁道接触网专业教学和学生实训工作,对学生的实训教学有着自己的一些见解及体会。本文将从这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中专学生的动手能力的一些看法。根据专业不同,动手能力的内涵也不同。以我校铁道接触网专业而言,动手能力主要包括:(1)各种常用工具、测量仪器的应用能力。(2)接触网零、部件的安装调整能力。(3)接触网检修的工艺流程以及技术标准的把握能力。

二、合理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实训教学是关键

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首要工作。这项工作主要取决于课程教学自身的改革。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中起指导性作用的文件,是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和各项活动的行动指南。一直以来,职业教育过多地注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训教学,这样就造成了在教学计划中理论课所占的比重较大,生产实践和实训教学时间较少,不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职业教育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合理地调整教学计划,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应用型的人才”。

我校近年来在学生就业方面的情况比较理想,这与学校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是分不开的。为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学到扎实、实用的技能,增长实际操作经验,学校从“理论够用,操作娴熟”为出发点,要求学生勤动手,敢操作,练技能,提能力,促就业,实施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学改革。学校教学部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地调整实习教学计划,紧跟市场脉搏,及时捕捉技术革新动态,与时俱进,确保实习内容与施工现场同步,并在实习教学中,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开展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规范课程教学。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授之以“鱼”,更要授之以“渔”,以培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为主线,丰富学生的实践知识为工作重点,按照学生学习的“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反复过程,规范课程教学,认真组织实施教学活动。我校学生多年来在就业方面供不应求就是学校强化实践教学、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一个有力的证明。

三、具有较高素质的实训指导教师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条件

学生的动手能力主要从实践教学中获得。实训教学与理论教学一样,要进行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在实践教学中仍起着主导作用。这里指的实训指导教师的素质主要包括实际操作技能、教授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

实训指导教师有熟练、标准规范的技能就能为学生作出准确的示范动作。学生掌握实际操作动作首先是模仿实训指导教师的操作动作,然后自己反复练习直至掌握的过程。一方面,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有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例如在进行接触网线岔调整的过程中,不但要熟悉线岔调整的方法步骤,还要了解线岔调整的技术标准及要求,这就要求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分析操作,按照技术要求又好又快地完成调整任务。不容置疑,实训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可在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启发学生既动手又动脑,使对所学技艺不仅会做,而且明白其中的诀窍,从而达到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不断促进动手能力提高的效果。另一方面,实训指导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特别是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良好的职业道德、优良的工作作风是保证学生立足社会的重要条件,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优良的工作作风也就谈不上什么动手能力。因此,实训指导教师在传授技能时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由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较密切,教师的所作所为,甚至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有较大的影响,对学生掌握实际技能和提高教学质量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在实习教学中,指导教师要起表率作用,为人师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感染学生,以优良的工作作风带动学生。

除了上述素质以外,实训指导教师应能通晓生产实习教学的原则,懂得生产实习的基本规律,掌握生产实习的教学方法,所有这些知识都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兴趣教学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自己所学的东西感兴趣,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集中精力全心投入。实践技能的学习与理论学习一样,需要学生对实习操作产生兴趣。怎样让学生热爱铁道接触网专业,对铁道接触网实习课题内容产生兴趣,从而较好地完成铁道接触网实习任务。这是我们每个实习指导教师的职责。首先,要让学生明确目的。如果说,学生思想上没有准备,练习的目的不明确。那么,学生一开始对铁道接触网专业的好奇、热忱,一下子就会烟消云散,有的只是对实习项目的害怕、厌烦和无奈。这方面,作为一个实训指导教师,要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比如与学生谈心时,讲些生动有趣的工作实例等等。其次,要安排好合理的实习课题内容。学生从进入学校时的什么都不会做,到熟练掌握各项基本操作要领,利用各种工具和仪器设备完成中级工的考核,需要经过无数次的训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能够较为全面地掌握铁道接触网基本操作技能,这就要求实习课题的内容必须科学合理。因为每个学生的适应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是不一样的,所以,我认为在平时的练习中,一个班的实习课题内容可以不同,带班的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技能的高低,有针对性地安排学生进行不同层次的训练。三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所收获。对于专业技能掌握较好的学生,所学的东西会越学越多,掌握的技能也会越学越精,学习的兴趣自然也就越学越浓。这时,带班教师可以有启发地引导这些学生开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新的实习项目。这对技能掌握较差的学生也是一个促动。对于这些较差的学生,带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及时表扬他们的进步,可多安排一些单项课题的训练内容,多辅导、多鼓励,让他们练好扎实的基本功。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兴趣教学在实习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

五、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实习场地,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创造条件

培养学生较高的动手能力需要有相应适宜的实习场地,这一点在当前实习教学中显得格外重要。针对实际情况,我校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对铁道接触网专业AT实习场进行了改造。通过改造,目前我校铁道接触网AT实习场的装配形式基本涵盖了大秦线(亿万吨重载线路)以及京津城际(最高时速350km/h)在内的世界一流的铁道接触网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使实习教学更具有多样性和实效性,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了条件。随着AT实习场正式投入使用,也标志着我校铁道接触网实习场地具备了国内先进水平。

在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实习场地的同时,学校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近年来,我校定期邀请现场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作报告,通过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来说明学好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学好本领,练好技能,不但使学生感到真实可信,更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其次,学校积极与用人单位联系,依托行业优势,建设校外实习基地,满足相关专业教学需要,使学生有机会到施工一线进行顶岗实习,确保学生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质量,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从而进一步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我校组织学生在最后一个学期到如广州地铁、中铁电气化局公司等单位实习,在施工一线,学生见到的是一流的先进的设备,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人人都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他们都非常认真对待工作,其中有不少表现好的学生被用人单位留下,不仅拓宽了视野,增长了知识,而且还有机会解决自己就业问题,同时也弥补了学校实习教学资源有限的不足,可谓一举多得。

六、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尚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1.要重视实习教学,实习教学应像理论教学一样得到重视。一般来说,学校决不会让正在上理论课的班级停下课来去做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情,例如搬东西或其它事情,但是实习教学就可能不同了。在实习期间常常会抽调一些学生干一些与原实习内容无关的事情,如搬东西、打扫卫生或其它事情,这样就会影响到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原定实习计划的内容。因此,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应重视实习教学,严格按照实习计划进行。

2.内容上要严格按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安排。在制定教学计划和实纲时应给予充分考虑,合理安排好实训内容。

篇2

一、引言

随着我国电气化铁道的飞速发展,铁路部门对电气化铁道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和质量日益提高,因此,作为和铁路行业紧密联系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中必须融入铁路行业特色,这就需要在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课程体系的构建中体现与时代特色相符的理念实施和完善。基于“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正是将高职教育与企业特色及需求紧密结合的一种职业教育理念。

二、基于以岗导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步骤

(一)企业岗位调研

职业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对受教育者通过专门的训练使其具备从事某种职业所必需的职业技能。在这一过程中,课程内容成为职业技能训练的重要载体和手段,因此,构建基于以岗导学的课程体系时,课程的内容必须来源于企业岗位的调研和分析。企业岗位调研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

1.划分岗位群。划分岗位群是构建以岗导学课程体系的基础工作,为后面典型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确定学习领域提供依据。经过调研后得知,一般适宜电气化铁道专业毕业生在铁路系统就业的主要工种有:接触网工、电力线路工、牵引变电所值班员、电气值班员、变电检修工、继电保护工、电气试验工、轨道车司机八个岗位。

2.确定岗位核心技能。所谓岗位核心技能,就是胜任这个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技术技能,在调研中要以上述八个岗位的实际工作内容为基础,结合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岗位培训规范和行业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专业培养要求确定岗位的核心技能需求,例如接触网中级工的岗位核心技能如表一所示。

3.了解企业的培养要求。员工作为企业的关键部分,在对其准员工的培训中要注意所就业企业文化、企业内涵及非智力因素等需要的需求,在课程体系的建设中要处理好素质、知识、能力与技能的关系。

(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

岗位工作任务的分析与归纳主要是描述一项完整的工作行动,包括计划、实施、评估整个行动过程。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岗位工作任务繁杂而又零碎,不能全部照搬至教学过程中,因此,在学校的教学设计需要邀请企业专家,会同专业教师对教学过程中开展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总结。而在总结时,要紧扣“典型”二字进行,即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的来源依据是繁杂而又零碎的岗位实际工作任务,但是要将岗位工作任务进行科学合理的汇总、归纳、合并等。并且归纳后的典型工作任务应与后续学习情境的设计相关,使“典型工作任务”成为贯穿全课程的实际工作项目,成为课程知识教学开展的重要载体,例如,接触网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如表一所示。

(三)划分行动领域和转化学习领域

分析与归纳典型的工作任务后,首先应通过整合,将工作任务划分为行动领域,然后以此为基础开发学习领域。行动领域是某一类典型工作任务的集合和集中体现。行动领域的划分即将某一类工作过程、方法、对象、成果相似的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归类并对其进行描述,例如接触网网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有21项,但经过归类划分后形成了6个行动领域,如表一所示。通过对行动领域进行工作内容分析和所需具备的能力分析,则可相应开发与之对应的学习领域。开发学习领域即开发课程,具体就是为了形成相应的行动领域的职业能力,确定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四)构建课程体系

各岗位所对应的专业学习领域确定后,就可以整合构建专业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包括基本素质课程、职业能力培养课程、职业素质拓展课程和职业综合能力课程,如图一所示。

基本素质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其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并为后续课程提供支撑。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基本素质课程包括公共素质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公共素质课主要由语文、高等数学、计算机基础、外语等课程组成。专业基础课主要由机械制图、电路分析基础、电子技术基础、铁道概论、高电压技术、电气工程CAD、钳工技能实训等组成。

职业能力培养课程是学生从事各职业岗位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核心技能的基础。在课程的归纳和整合中,按照岗位核心能力描述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与分析确定行动领域转化学习领域的思路进行。电气化铁道技术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包括接触网、牵引变电所、牵引供电系统分析、变电所综合自动化技术、配电线路、牵引供电系统继电保护、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等。

职业综合实训课程是为学生综合掌握专业面向工作岗位体系的技能及具体岗位完整的工作行为而进行的综合性技能训练。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职业综合实训课程包括接触网工技能考证培训、电力线路工技能考证培训、接触网综合实践、牵引变电所综合实践、顶岗实习等。

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主要为学生提供各方面的选修课程,为学生就业和就业后岗位升迁、拓展所需的知识、技能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职业素质拓展课程主要包括牵引供电规程与规则、电工考证实训、动车组技术。

三、结语

构建适合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是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中之重,因此,作为岗位特色非常明显的高职电气化铁道技术专业,在专业构建时应以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岗位为基础,以“以岗导学”的人才培养理念为理论依据,通过企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与归纳、划分行动领域和转化学习领域、构建课程体系等步骤构建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已成为人们相互交流和获取信息的又一重要手段,为此互联网上出现了形形的各种网站,无论是企事业单位的门户网站还是个人的博客等都成为人们自我展示和交流互动的平台,这一平台的基本构成元素就是一个个网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加以引导,理论够用为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 能力和自学能力。

1 教学方法的探讨

网页制作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非常强的课程,通过几轮的教学,我认为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不能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此我采用课堂讲解及案例分析法、项目教学法、案例录像演示、阶段实训,综合实训的教学方法。做到学以致用,以“用”促学,边“用”边学,突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育理念。

1.1 案例教学法

要求学生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网页,首先要开阔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思路,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一定要精心设计案例,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搜索学生感兴趣而且水平较高的网站作为案例,并能结合课程教学的需要将知识点融于其中,不仅起到教的作用,更要在其过程中,激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因为学生在刚刚接触网页设计这门课程时,没有网页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即使是做一个简单的个人主页,学生都会觉得无从下手。我们必须通过模仿一些精美的案例,让学生来了解网站建设的方法和流程,模仿他人的网站,从网站的配色到网站的布局、网站的内容结构等都可以模仿,这样就可以将在模仿他人网页中学到的知识结合到自己的创造中来。

1.2 项目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对网页制作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掌握和知识整合,综合提升学生能力,倡导将教学结果作为项目内容直接提交给用户,使得学另外生能够零距离地接触市场。扩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满足本课程真实工作任务下的教学。

以企业对于岗位的需求为起点,把企业的实际环境引入到教学环境中去,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具体项目的参与和剖析,非常有利于学生对知识架构的整体把握。不同能力的学生分别承担相应的任务,能力强的学生可以适当地承担核心任务的开发。项目教学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极大地提高了具体层面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帮助他们学会如何更好地对问题进行发现、分析、解决。

1.3 屏幕录像演示法

针对职业院校的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对于接收能力较差的同学,制作案例的过程,无法做到一次全部领悟,教师可以采用边讲解边录像的方法,学生课下可以参照录像回顾教师讲解的知识点,完成本课基本案例的制作。在此基础上以达到独立完成拓展案例的制作,以此来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4 阶段实训法

定期给学生一些虚拟项目作为课程设计,培养学生单独规范的做项目的能力及网站设计的综合能力,在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强调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将网页作品当作一份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品。教师指导学生实施具体项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项目完成后,学生之间先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点评,并把优秀作品向全体学生加以展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持久学习动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2 考核、评价方法的改变

网页制作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我们要检验的是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网页这门课程,我认为比较合理的评价方法应该是平时的作业占40%,阶段实训占20%,期末考试占40%,平时的作业就是一次次的案例,检查学生平时学习的态度和知识的掌握情况,阶段实训可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要求在考试时间内完成题目。对于期末考试,应该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完整的网站来结束本课程,本身一个网站的建设在短短的两三个小时内是无法完成的,包括素材的收集、版面的布局、内容的充实等,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来收集相关的资料,参考引用他人模板来完成任务,所以应该以上交作品的形式完成本课程的期末考试,,在作品完成的过程中,老师进行巡视、评价,也就是我们考核的不仅仅是最后的作品,而是将完成作品的过程也作为我们评价的一个依据。最后,上交的作品可以让全班同学互相点评、互相评价,在评价别人作品的同时以提高自己的水平。

3 职业资格考试的推广

《网页制作》是全国职业院校计算机技能竞赛的项目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不断反思,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和企业保持紧密联系,了解企业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这门技术。鼓励学生参加每年进行“网页制作”和“三维动画设计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试,为学生就业开辟了通道。

在《网页设计与制作》这一典型的技能实践类课程教学中,教学方法改革十分重要,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管能动性,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讲座和交流实现相互促进和技能的提高。通过教学方法改革,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通过师生间的交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和教师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提高教学和学习质量,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亦可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

参考文献:

[1]张伟娜.《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教育信息化,2008(3).

篇4

教学目标:能利用Protel软件绘制tda2030a功放电路和设计对应的电路板。考虑到本班同学的基础薄弱,我将实训目标定位在能利用元件库找到相关元件,并能用导线连接绘制出正确的原理图即可。在实训过程中给学生说明学习好电路板设计的意义,并在绘制原理图的繁杂过程中继续磨练学生的意志品质。

教学重难点:重点是绘制电路原理图。在实训中为了使学生学习好重点内容,我将重点内容分解为元件库的调用、元器件的查找、导线的连接、节点的安放等部分,在实训中进行逐个突破,并及时利用实践来巩固。难点是电路板设计,它包括元器件的放置和走线设计。

实训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开讲并引入新课

1.欣赏一段乐曲。

2.1分钟后问同学们这首乐曲的名字。

3.播放乐曲后,我告诉大家,刚才听到的就是用我自制的功放播放的《高山流水》,大家说效果如何?同学们想不想做一个这样的功放电路?那我们今天就学习设计这个功放电路。

第二部分:新课教学

模块一:绘制原理图

将我事先做好的一张原理图打印出来后发给学生,然后我在主机上利用软件一边设计原理图一边提问题:请同学们说出这个功放电路中的核心元件是什么?使用的电源电压为多少?它有多少个引脚?它们的电气特性分别为什么类型?有多少个电阻、电容、二极管?它们有哪些参数需要设置。

(一)打开元件库

①查找核心元件,②查找常用元件,③修改参数。

(二)导线连接

导线工具在什么位置?如何使用导线工具?导线在连接过程中要注意什么问题?一定要对学生反复强调导线连接的重要性。

(三)添加节点

问学生节点在电路中起到什么作用?没有是否可以?如果需要添加节点,在哪里可以找到放置节点的选项?

(四)添加电源和接地

添加电源时要修改哪些参数?

(五)保存

由于我在平时训练的过程中曾经使用过突然将电源切断的方法,所以同学早已养成了随时操作随时保存的习惯。当我做好原理图并保存之后,到学生的电脑前和他们一起研究作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学生与我同步,一边做原理图,一边回答我的问题。

模块二:PCB电路板修改与完善

原理图设计完成之后,本节课就已经进行完了第一部分内容的操作,接下来我们要进行PCB板的设计,它的意义在于为元件安装提供封装,以及为元件装配、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那么我们在对PCB板进行修改与完善的过程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1.根据模板新建PCB板。在左侧边栏的“Files”选项中选择哪一项能生成PCB板向导的?在生成PCB板的过程中,我们要修改那些参数。

2.生成封装元件和“飞线”。选择哪个菜单能自动载入元件封装?载入之后如何移动所有元件呢?

3.手工布局。此软件有能够自动布局的选项,我们在平时训练时使用过,请同学们说一说效果如何?为什么不采用自动布局而采用手工布局呢?那我们在进行手工布局的练习中总结出了什么好的方法呢?

4.自动布线。在对手工布局之后的电路进行布线之前,我们还要对规则进行相关修改,当找到修改规则选项之后,我们要修改哪些参数?

规则:

①其他线宽,②GND线宽,③单面板。

布线:

自动布线-全部对象-Route All。布线之后会出现一个对话框在其底部告诉我们是不是百分之百完成,如果不是还要根据出现的具体情况对原理图进行相关修改。

5.修改完善布线。①安全,②精简,③防电磁干扰。

由于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难,所以在授课时,我首先在大屏幕上给他们演示如何修改和完善,之后和学得比较好的学生一起帮助落后的学生,目的是提高课堂效率。

第三部分:课堂小结

用自制功放播放《同一首歌》在乐曲声中我和同学们一起总结本节课:

回顾本堂课学过的主要知识点,学生一起回答。

教学反思

(一)继续发扬之处

1.准备得比较充分。为了能使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更好的交流、相互学习,我将座位重新进行了调整,又对软件运行环境进行了维护。

2.实训内容比较好。我将自制的功放拿到课堂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使本课学习氛围比较好。

3.抓住时机进行思想教育。创造机会不如抓住机会。现在的学生接触网络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多,所以在学校中我们一直在与网络中的不良信息作斗争。

(二)对不足之处的反思

篇5

关键词: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成绩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

1、课程达到目标与教学方法的矛盾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是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习其他网络专业课程的基础性必修课程之一,本课程将为其他网络类专业课的学习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课程设置总目的是提高学生对局域网相关的原理、概念的理解,加深对网络设备的了解,掌握对网络命令的使用,熟悉对网络软硬件的配置方法,实现局域网的组建和维护。但现在学校采取的还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明显与本门课所达到的目标相矛盾。

2、内容不足之处

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这门课程内容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理论知识比较多,而且部分理论的有点空乏,实训操作内容不够,有些实操内容的章节介绍得比较笼统,操作步骤几乎都是用文字描述,少有图片,学生对这些内容不好掌握。还有对局域网布线,如何布线,布线需要的材料,基本没有提到。对一些重要的网络命令解释不够详细。这与社会培养中职生有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的目的相矛盾。

二、课程改革方案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本门课程内容比较重理论,所以要多增加实操内容。课本里几乎没有局域网的综合布线内容,要增加这部分内容,并且作为重点内容。特别是综合布线基本技能训练,网线制作,打线训练,安装信息插座,安装数据配线架,安装110语音配线架等内容要详细讲解和演示。对布线好的位置要出图纸,因此 要增加VISIO软件的学习,专业绘制布线图纸的软件,一个完整的组网过程都要有图纸布线和跟踪。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教学方法上采用边理论边操作的方法。在专用的网络电脑室上课,老师边操作边演示,对难点还要制作出相关的课件演示,改变以前先理论后实验的教学方法,要理论和操作一起上。操作时要让学生分组,组员最好不超过5人,以组为单位实验操作。遇到问题老师先不回答,要求学生自己上网查找答案,实在不明白,老师就引导他们去解决问题。每组同学要分工,每次上完课还要学生写实验报告,报告要详细写清楚每同学的在本次实验中所做过的工作,分析那个同学做得好,那个没有做好。通过这样半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对局域网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掌握一定的组建方法。但是仅仅对于实验室几台电脑的组建和维护还不行。于是在开设本门课的下半学期,要求学生对某个电脑室和整个校园网的组建分析,写布线图,对出现的故障分析和想办法解决。这样一个学期下来大多数学生都会对校园网的组建和维护有了深入的了解,能分析故障和解决一部分问题。

三、课程内容改革取得的成绩

根据学校的课改指导方针,对《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内容进行改革,从自身授课和学生接受知识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1、从教师方面看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后,老师为了更好的适应课堂,适应学生。务必要对怎样上好课,有很充分的准备。

1)扩展知识面。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全面的认识本门课,所以要求老师对教材所涉及的内容有深刻的认识,要广览这方面的书,这样大大扩展老师的视野。并且从一个局域网的组建与维护,扩展到整个网络的组建和维护,通过学生对局域网提出的问题,现在的学生因为接触网络比较多,提出的问题往往有难度,为了解决他们的问题务必要求教师有渊博广泛的知识。上实训课时因为要求学生分组操作,而且实训的内容很多,那就要求老师在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要全面,各种路由器和交换机的配置使用到网络故障的分析都要老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要完成上面的种种,这就不是要老师有一桶水就可以的了,而是要有多桶水,才能满足学生求知的需要,才不能的随着社会的要求增补课程内容。

2)提高老师对问题的解决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通过会出现好多问题,有些问题老师平时的操作不一定会出现,如何帮学生走出学习的困境呢?这就要求有很好的问题解决能力。要解决这些,也就要要求老师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创新,而且还要不断发现课程内容的不足,补充新的课程内容。

3)融洽的师生关系。在和学生一起学习和钻研的过程中,学生对老师的专业知识的肯定,加深了对老师的尊重,老师在实训的过程和学生始终保持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为局域网的组建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往往出现的问题需要细心才能发现,所以有时学生也是自己的老师。正因为有这样的心态,所以师生的关系比较融洽。

2、从学生学习的角度

本门课课改后,更符合以后工作的需要,实操内容的加大,而且整个学校的校园网络的维护都是学生学习的组成部分,所以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从专业知识、兴趣、动手能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能实现局域网组建和维护。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学生上课兴趣浓郁。课程内容大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现在的学生通过网络对以后出去就业的方向也有一定的了解,修改了课程内容更符合以后工作的要求,学生兴趣明显加大。

2)学生动手能力加强。根据课程内容实训部分相当多,几乎每个星期上该门课,学生都有实训内容,这样长期下来,学生的动手能力大大加强。特别是局域网综合布线内容的增加,这部分知识要求学生从购买材料的分析到图纸的绘制,都要分析动手。上完这部分内容后,很明显发现学生制作的网线,信息模块的制作,都有很大的提高。

3)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实训的过程就是一个相互合作的过程,一个实验的完成不是一个人是去,而是大家一起合作,每人一部分,所以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相互合作。

这是本人对局域网组建与维护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比如我们的设施还不够完善,我们对于课程教学改革也是在探索中,所以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今后,我们还要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继续深化教学改革,争取更大的进步。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C-0099-02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国家建设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国内的职业教育领域也因此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变迁,职业教育集团这类新型的教育联合体就此诞生。职业教育集团包括了企业、学校和行业等,是从多方面展开职业教育并进行结合的联合教育体。职业教育集团的优势在于不同组织间的教育资源能够进行共享,在集团内互相补充各自的不足,学习各自的优点,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随着多年发展与改革,目前国内的职业教育集团数量达到了320个以上,在校企合作方面以及学科产业融合方面起到了积极的资源共享作用。本文以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为例,对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机制的建设进行探索。

一、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基本情况

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是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依托,在获得了广西教育厅的批准后正式建成。之后开始容纳有自主意愿、希望加入集团内的其他铁道交通类职业教育学院,作为集团的校企合作单位。集团主要针对铁道交通行业的人才培养,对现有行业技术进行更新和深度开发,以为行业服务为基本原则,是具有松散型和非盈利性质的教育联合体。

目前集团内部的单位有广西交通协会、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市铁路建设办公室、南宁铁路局等,涵盖了职业教育院校、交通行业协会、相关行政部门科研开发机构等多个领域共计20个单位。集团对各单位的约束秉承“自愿、平等、互惠、互利”原则,遵照集团内部章程和规定,各单位具有相同法律地位,并且单位的内部结构组成不变,保障了各单位原本的管理模式不变。

二、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

(一)理事会制度。在职业教育集团中,理事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也是集团运行过程中的主要责任担负机构,理事会的主要职责包括对职业教育集团内部的机构进行产生和撤销;优化集团内部的管理水平,对现有章程进行优化,改革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负责对集团的未来目标进行规划,制订工作计划、人才培养计划和专业建设计划,与各单位合作建设和讨论整体项目;年终对集团运行情况进行总结,制定年度报告并审核相关议案。为了准确掌握集团详细的运营情况,还需要每年召开理事会会议。

(二)工作委员会制度。集团内的专业建设工作、技术服务工作和顶岗实习与就业工作分别由不同的工作委员会负责,掌握各项工作的实行情况并负责工作的持续运行与开展。具体来说,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对目前专业建设提出改进意见,结合行业实际情况进行专业建设研究,同时实训基地等单位的建设也由专业建设委员会负责开展与监督;技术服务委员会负责集团内部的行业技术和人员培训工作,保证集团合理使用现有资源,并对集团内人员的专业能力进行鉴定;顶岗实习工作则负责与行业内部的相关负责人进行调度,开展就业双选会,保证集团内人才的就业工作问题,也负责联合办学中的企业订单办学,安排学生实习工作并进行统一管理。

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一系列日常工作主要由秘书处负责,集团的网站维护、集团信息管理以及集团内会员的联络和管理都由秘书处负责。职业教育集团针对现有问题,展开各单位与各部门的综合资源共享座谈会,在日常工作中加强集团网站建设,充分利用目前大数据时代下的网络资源,及时会员信息,帮助单位与部门之间更加及时地进行交流与协助。

三、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主要做法

(一)职业课程和专业教育方面的改革。针对岗位展开职业教育培训,是教育集团的原则之一。在这种基础上对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毕业生能够较快投入实际工作,为铁道交通行业建设注入鲜活生命力。而铁道交通方面则对铁路运营管理、通信技术开发和铁道工程技术等展开重点建设。这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特点与优势。

在课程方面,教育集团集中有力资源,将内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学院教师进行组合,形成了符合实际铁道交通行业情况的课程开发小组,课程教材的开发以实际工作岗位为基础。就目前而言,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已完成了34门课程,共计30余本教材的开发。

(二)实训基地建设。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积极联合集团内各单位和部门,集中优势,共享资源,展开了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工作,最主要的便是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和新校区轨道交通综合演练实训基地。前者是由集团与南宁铁路局共同开发建设,为实训基地提供了数据库服务器、铁路客票发售和预订系统、杂费核收系统等多方面硬件设备支持,实训基地能够完成多门课程的实训教学,包括货品调度、站台调度、货运核算、客运核算、售票管理,等等。后者则是由南宁铁路局作为技术支持,校企联合进行建设,南宁铁路局为该实训基地提供线路电缆材料、铁道接触网设备、通信设备、机车设备等多方面设备支持。多方合作资源共享建立起来的实训基地,发挥着巨大教育教学实习作用。

(三)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开展与实践。集团内会利用寒暑假等长期假期时间,开展大型周期性的青年志愿者活动,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的志愿者活动分别在玉林、柳州、南宁、桂林等地区开展,提升了学院与企业以及社会的接触程度,同时青年志愿者活动帮助教育集团内部的单位有效地完成了暑运和春运工作,体现了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共赢原则。

四、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成功经验

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于2009年5月组建,以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首,联合广西区域内的铁路相关院校、行政单位和企业人事单位等组建,面向铁路行业对集团内部展开综合性职业教育。教育指导由中国职业教育学会轨道交通专业委员会和广西教育厅共同负责。从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可以看出目前教育集团化办学资源共享的几个成功经验:

(一)以契约为合作的基础与核心。教育集团的契约内容保证各单位之间的法律地位统一性以及确保单位之间相互独立,但遵照集团内部的基本章程。教育集团相比其他的隶属部门,与各单位之间是更加明确的资源共享合作关系,相互平等和独立。在单位进行合作之前,需要签订明确的资源共享合作协议或是合同,使合作内容能够有书面保障,具有法律效力,签订的协议或是合同能够划分不同单位在资源共享合作中的权利范围以及责任义务,在相互协助相互补充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不对其他单位进行干涉。

(二)集团内共享教育资源。为了最大限度提升教育集团的职业教育质量,各单位会将现有资源进行共享,包括教学材料、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路。在共享的过程中,由其他单位对资源进行整合以及补充,做到资源互动,将各单位之间的优势进行结合,并填补现有的不足之处。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中关于信息铁路运输信息系统培训基地的开发建设就是充分运用了资源共享而达成的成果,实训基地内的硬件设备由南宁铁路局提供,而实训基地内的岗位培训工作则由集团内学院负责,最大限度提升了职业教育水平。

(三)积极开展联合办学。联合办学能够进一步提高集团内的资源使用率,优化教育结构。联合办学主要体现在订单办学的模式,企业结合目前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人才要求,学院针对要求展开相应职业教育,培养出符合要求的专业人才再输送到企业中,这种定向培养的模式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人才源源不断的需求。另外,联合办学还体现在企业对员工的培训以及企业对学校专业的建设方面,前者通过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考核,保障员工的专业能力,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水平;后者则能够帮助学院优化现有的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按照实际的行业需求对课程、专业、教材以及师资团队进行改革。同时校企联合办学能够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实习质量,增加学生的行业经验,为学生将来就业提供了根本保障。总之,开展联合办学可以最大化集团内部各部门的资源,做到合理整合,高效利用,共享成果。

综上,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发展是当前职业教育背景下的趋势,能够有效地优化职业教育的环境和质量,在政策的支持下,保证职业教育健康且稳固地发展。政府方面需要加强对职业教育集团的重视程度,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政策保障力度,并鼓励行业内的企业加入到职业教育集团当中,扩大集团化办学的规模。政策的引导、规范的集团管理、相关行业的支持与企业的加入是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不断发展的基础,也是促成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变革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郭健.创建校企深度合作平台 实现高职教育“四个合作”[J].中国成人教育,2012(5)

[2]胡邦曜.基于“以岗导学、多元合作”的校企合作机制建设[J].中国成人教育,2012(6)

[3]周群,邱同保.职业教育集团运行机制建设案例阐述――以广西轨道交通工程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高教论坛,2012(10)

篇7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21-5129-03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结合,是信息数字化的通用平台,现在几乎所有的信息应用都由单机拓展到了计算机网络上,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计算机网络是美国IEEE-CS & ACM 2001大纲和中国CCC2002大纲规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及其相关专业重要的骨干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它的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网络理论方面的知识,还要让学生理论结合实践,通过理论实验、分析实验、认知实验和工程实践等途径提高动手能力和运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目前存在的问题

1.1唯教材教学

有些高校教学唯教材,所有教学的内容都来自教材。由于计算机网络涉及的专业知识面宽,尤其是网络中涉及的设备、技术等不断推陈出新,而教材的写作相对滞后,所以导致很多新技术、新应用领域并不能及时地成为教材内容,甚至有些教材中还存在基本被淘汰的内容还在教材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的现象,这就要求教学要及时更新和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还采用以教材为中心的模式,容易造成教学内容陈旧,培养的学生往往不能适应企业的需求。

1.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中多采用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授课时对着电脑照本宣科,忽视整个教学过程的互动环节,教师不能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信息,不能及时调整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消失于教师满堂灌输的大量枯燥理论中,取而代之的是对课程的厌恶,对知识缺乏钻研精神。

1.3理论与实践配合不好

一些教师认为计算机网络是一门理论课程,是入门课,不需要实践,而且也不容易安排实践内容,这种看法是完全错误的。实践是计算机网络课程学习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合理的实践安排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忽略或不注重实践,会使学生难以理解理论,或即使理解了理论知识,也不知道如何应用。这就造成学生认为所学的知识并无用处,从而失去学习积极性。

2 1+1教学新模式

通过多年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不能单纯地把计算机网络看成一门入门的专业基础课程,而应该一次到位地把基础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网络技术的学习,所以,提出了1+1的教学模式:即把计算机网络教学分成两学期,1学期的专业基础理论和1学期的实践课程。第一个1学期老师运用多种合理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知道什么是网络、网络的基本结构、网络的工作原理;第二个1学期根据网络技术岗位,基于案例讲解和项目驱动来安排教学内容,教学生如何完成网络工程,如何对网络做长期维护和管理。学生在这个学期要完成教师安排的实践项目,通过实践验证第一个1学期的基础理论,学习不同的网络技术岗位所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2.1第一个1

布鲁纳认为学习动机是激发人去学习的动因。学习动机有两类,即由内在需要引起的内部动机和由客观要求引起的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比外部动机更强烈持久.教师应一方面逐渐使学生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起状态.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学习动机理论的首要作用就是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外在的需要转化为内在的求知欲。布鲁纳强调,在认知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学习的心理倾向和动机.这是教学活动成败的非常重要因素.好奇心、好胜心、兴趣都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它的持续时间会更长、效果会更好。因此,第一个1里面,笔者认为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唯一原则。在笔者的教学实践中,采取了以下措施:

1)减少过难过深陈旧性内容

教师讲解计算机网络知识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觉得该门学科高深、难以理解,而是要深入浅出告诉学生这是个什么,能干什么。因此,一味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求深求难,对刚接触网络知识的学生来说是不合理的,很容易浇灭他们的学习热情。例如对网络性能的一些涉及数学的分析、TCP拥塞控制的一些具体算法等内容并不属于基本的概念,在计算机网络的教学中可以考虑暂时不讲解。另外,一些现在将要淘汰或者已经淘汰的知识如果还花大量时间在它们的讲解上,既浪费时间又容易造成学生在理解的时候跟现实的应用脱节,导致学生只能在口头说说十年二十年前是什么样的而不知道现在的最新应用情况。例如CSMA/CD协议,在现在局域网普遍都是千兆网的情况下,只支持半双工的该协议已经不怎么用了,因此在讲解时只需要简单介绍下其工作原理,不需要深入去讲解该协议下的最短帧长、侦听算法、随机退避算法等内容。

2)跟具体应用结合讲解

一个个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原理,如果只是告诉学生它们的定义或者工作过程,然后说这些很有用、你们以后或许会接触到,学生会觉得很抽象,他们有很大可能在课堂上理解了老师的讲解而在课外很快因为这些理论没有与他们所知道的实际应用相结合而很快遗忘了这些内容。因此,笔者建议,要尽最大可能地把讲解的内容跟实际的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建立在实际应用基础上,让学生产生的理解记忆深刻而持久。在这个原则下,有些太抽象而无法马上跟实际应用结合的知识可以先略讲甚至不讲。比如讲解WWW、DNS内容的时候可以结合普通用户访问网站这种实际应用的整个过程来讲,让学生在对这种实际应用的了解基础上深刻理解DNS概念和原理、WWW的概念和原理。而另一些内容比如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学生目前还不能接触了解到该应用,所以只需要在讲VPN概念的时候提一句就好,不用讲得太细。

3)善于使用网络工具帮助教学

网络基础知识中对协议工作原理的讲解是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在讲解这些内容时候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网络工具软件帮助教学,比较常用的有WINDOWS自带的一些网络命令以及一些网络抓包分析软件。比如讲解ARP协议的时候,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ARP命令先用-d参数删除ARP缓存内容,然后访问一台同一网络主机后用-a参数重新查看缓存,帮助学生理解同一网络内两台主机环境下ARP协议工作过程;讲解TCP协议的连接建立和释放时可以用抓包分析软件如Wireshark、科来等把访问一个网站时TCP连接和释放过程的所有包抓下来进行分析,然后让学生看分析结果。善用网络工具,会让教师的教学变得容易。

2.2第二个1

第一个1的学习完成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网络知识,接下来的第二个1要达到三个教学目的: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亲自验证第一个1所学理论、拓宽加深第一个1所学的知识。要实现这些目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对学生进行实训。有一些学校走校企结合办学的路子,把学生放到企业去实训锻炼;有些学校坚持自己培养的模式,定期到企业调研,利用自己的软硬件条件对学生进行实训。这两种方法笔者都是赞成的,所不同的是,这儿的第二个1的实训强调一个原则,即根据企业内网络工程师(售前、售中、售后)和网络系统管理员(网络故障诊断与维护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信息安全工程师的岗位要求,按照网络工程的实施模式,依照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岗位专项技能强化训练,使受训人员的专业技能水平达到岗位职业能力要求。

1)企业岗位职责及职业能力

我国现在正在施行市场经济改革,经济发展非常迅速,大学作为社会人才的培养基地,归根结底是针对社会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人才的。因此,以专业技术岗位的要求作为实训的最终指导原则是非常合适的,有利于培养出更有社会竞争力的人才。如表1所示,下面是笔者对网络技术专业岗位的划分。

2)项目驱动+案例讲解实训模式

项目驱动指得是从具体网络工程项目入手,按自顶向下的方法把网络工程分成很多子模块,每个模块的实施过程分解为很多子任务,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子任务,一步步由浅入深,自底向上完成整个项目的实施,从而全面掌握相应操作技能与专业知识。比如针对网络工程师岗位的网络组建施工项目要求,可以把它分成企业综合布线、企业园区网构建(交换技术)、

企业广域网构建(路由技术)、网络系统集成几个子项目,以企业综合布线为例可以分为工作区跳线水晶头的制作(平行线、交叉线)、工作区模块/面板的安装、超五类配线架和理线器的安装和线缆连接、光纤配线架的安装和光纤线路连接、网线测试仪器的使用、综合布线结构图制作这几个子任务。整个实训过程可以采用项目组方式,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可以担任项目团队的项目经理、项目成员,参与到一个个子项目的实践中去,通过对子项目的完成来熟悉掌握整个项目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工作。

实训既是学生对第一个1知识的验证,也是对第一个1知识的深入,所以在学生动手前也需要对实训内容和基本技能进行讲解。案例讲解指得就是通过具体网络工程项目案例的讲解及操作演示,让实训学生体验网络工程实施过程,包括采用技术、施工准备、具体安装配置过程。实训学员通过过程体验,能够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网络工程的施工流程;

2)掌握网络工程各个技术环节的施工细节;3)掌握各项网络技术、相关设备的配置过程。

以上面的企业综合布线为例讲解该子项目知识时可以采用具体工程案例《XXX智能大厦综合布线系统》来进行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综合布线技术应用过程,掌握综合布线各子系统的构成和具体项目中的设计、安装规范,掌握综合布线的相关行业标准,掌握主流品牌厂商布线产品的特点,学会布线器材的材料选择和设备安装工艺要求。

3总结

第一个1侧重最基础的网络理论,第二个1着重知识验证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模式进行变革,采用1+1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能够实现1+1>2的教学效果。该模式经过笔者的实践,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网络理论基础,让学生具备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因此,笔者认为1+1教学新模式在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学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篇8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就业理念的重视,中职计算机教学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政府也给予了政策上的扶持。在就业模式理念的引领下,教师在重视理论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加以巩固,让学生了解最新的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了解计算机各个岗位的需求和必备的能力。这对于中职计算机课程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作用,而且还有助于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

一、就业模式指导下中职计算机教学的意义

其一,教师采用就业模式开展计算机教学,能够强化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不至于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目标和方向,有助于增加他们的计算机学习动力,从而在正确理念的引领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以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并在职业技能和素养方面有所提升;其二,以就业模式为导向开展计算机教学,能够完善课程教学体系,加快课程改革的进程,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个人终身发展。

二、就业模式下中职计算机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2.1完善教学目标,突出教学的针对性

首先,中职计算机教师在运用就业模式的基础上明确教学目标,其目的在于更好地渗透就业理念。中职计算机专业旨在培养更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使其在将来的就业和工作道路上,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中职计算机教师通过完善课程教学目标,根据计算机专业的就业特点制定短期规划和目标,纠正学生的理论思维,弥补他们专业与技能上的不足。例如,有的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的认知非常深刻,且表现出突出的技能,此时教师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明确他们的目标,使其不断纠正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原有能力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提升。

2.2完善教学过程,提升计算机教学实效性

首先,教师应结合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和企业的发展特点,选择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其次,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不断丰富就业模式的内容和形式。例如,学生在参与计算机案例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以岗位的视角拓宽自己的眼界,实现知识的拓展,还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其产生更多的思路,在思维的碰撞中为其呈现全新的学习方法。为了更好地突出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多种形式的教学策略,如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软件引导法、开放练习法等等,也可以为学生组织相关竞赛,激励他们学习更为全面的计算机知识,掌握更前沿的就业信息。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这是其面对就业所必需的能力,完善现有的实训设备、增设更为先进的模拟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验证理论知识的场地,以提升他们的学习成果。

2.3完善教学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篇9

2《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网页设计与制作》是本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具有实用性强、应用面广、操作性强与岗位联系密切等特点。为了更好地讲授《网页设计与制作》课,我们进行了大胆的教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际项目引入课堂教学,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形式,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教学目标。《网页设计与制作》的课程目标是结合职业岗位的需要,培养出能够从事网页平面设计或网站构建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引入《网页设计与制作》教学后,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协助作用。学生在项目的驱动下自主学习,边学边做。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他们主动与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讨论问题,促进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发展。项目完成后所带来的成功的愉悦和满足感,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网页设计与制作》课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的过程本人在担任《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的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环境,将教学过程划分成以下五个阶段。

(1)网站项目的确定。确立实用、优秀的项目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能否成功实施的关键。因此,在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时,首先,应选择切实可行的项目。在教学正式开始之前,可先对学生进行分组,尽量使每一组学生的能力都比较均衡。其次,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项目的难易程度。对于课程前期刚接触这门课程的学生,由教师负责选取项目,讲解知识点。所选取的项目必须简单、典型,并且最好选择已经完成的项目,以便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到了课程结束后,安排专门集中课程实训,让学生分组组成项目小组,讨论选择项目,让学生身临其境,参与创造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实践的艰辛与乐趣。另外,应注意根据学生具体的培养方向,确立最适合的项目。

(2)网站项目计划。网站项目的计划应按照项目开发的需求加以实施。确定项目以后,让每一组学生针对该项目进行需求分析,启发学生主动发现身边的素材。该过程中,可由教师充当企业的角色,由学生向教师汇报自己所进行的关于项目需求的分析及收集到的资料。教师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起到指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教师应事先对该项目内容进行定位,分析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完成的任务,确保学生进行需求分析时,不会定位过高。完成项目需求分析后,教师应根据学生所作的需求分析确定项目的能力模块,并将每个能力模块细分为一系列小项目,学生根据课程的时间安排,结合项目内容编写项目开发计划书。

(3)网站项目实施。对于首次接触网页制作的学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网页制作软件操作基础,就无法进行项目建设。因此,应在课程项目实施过程的第一阶段讲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为第二阶段奠定基础,第三阶段的主要任务则是撰写网站开发总结报告,锻炼学生撰写文章的能力。在第一阶段的实施过程中主要教授学生网页制作软件的使用方法,使其形成相应的具体能力。具体做法是:教师首先通过简单的例子讲解实际操作方法,然后,让学生练习新知识、新操作,完成相应的实验项目。通过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讲练结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掌握牢固的基础知识。第二阶段实施过程结合第一阶段学生具体能力的锻炼情况,根据所要建设的项目,按照项目计划书进行开发并完成设计。该阶段是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实施的核心环节。在此阶段,教师要根据各开发小组的具体情况、具体要求及时恰当地进行指导,解决学生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督促学生按时按量完成项目计划书中的各个开发环节,保证学生顺利完成项目的开发,实现教学目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做好指导监督工作。如定期召开各项目组长会议,了解各项目组的开发进程;在项目开发过程中进行技术引导和指导,收集各组遇到的难题,组织各组进行总结和经验交流,从中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第三阶段实施过程该阶段的任务是在学生完成网站建设后,撰写开发总结报告,总结本次学习、开发的收获和经验,为下一次开发做准备。阶段性总结评价也是项目具体实施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和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结束后,都要对该阶段的学习成果进行展示、评价、总结,及时改进不足之处,巩固成果,为后续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篇1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3-0242-02

计算机网络是一门交叉学科,涵盖内容广泛。随着社会应用需求的发展,对网络工程专业的学生,除了要求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具有实践动手能力。本校结合学生学习和就业实际情况,将网络工程专业教育主要分为网络工程方向和网络信息安全方向,抓住方向共性,突出方向特性,不断加强方向性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由于本学科发展迅速,理论和技术不断更新,这要求我们在进行网络工程专业方向横向建设的同时,也要进行两个方向的纵向建设,既在做出专业特色的同时,也与时俱进。

一、网络工程专业方向划分

目前高等院校基于网络工程教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三种。自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以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已经成为构建新教学体系的重要目标。[1]根据社会对网络工程人才的需求以及教育部对学生培养教育的指导思想,我们将本校网络工程专业划分为两大主要方向:网络工程方向及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其中,网络工程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网络规划设计能力和网络文档编写能力。网络信息安全方向主要培养学生思维研究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在师资配备方面,两个方向分别有教授、副教授及讲师组成的教师梯队,结合自身研究水平及专业特长,承担不同教学任务及学生能力培养。

二、方向性建设的共性与特性

(一)方向共性

网络工程方向及网络信息安全方向,都注重人才培养,响应国家培养工程型、创新型、实践性人才号召,从过去的“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拓宽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专业技术的兴趣,教学目标不仅仅停留在学生学会书本内容,更要让学生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而提高实际动手的能力。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主流专业课程教育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及专业技能;通过各专业课程内容的交叉涵盖,培养学生的综合技能;最后通过前沿性课程及课外实践发掘和提高学生创新技能。以网络工程专业为依托,除计算机本科大类基础课程外,还设置了5门专业核心课程,突出网络工程专业特色,体现专业需求,为两个方向建立系统的专业知识结构打下基础。此外,还提供13门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作为任意选修,两个方向的学生都可以根据兴趣和专业规划进行选择。课程主要内容见表1。

(二)方向特性

在课程设置上,两个方向各有三门具有代表性和方向性的专业课程。这三门课程是作为该方向学生学习的专业必选课程,同时也作为另一方向的可选课程。课程主要内容见表1。

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自主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创新创业训练、大学生学科竞赛等环节[2],在提高学生实际技能和人才竞争力方面,两个方向通过课内外多项实践,达到对学生个人能力的提升。

1.网络工程方向。①模拟招投标:学生在进入方向学习的初期,就获得模拟项目目标,要求学生在一学年内按照网络设计招投标和网络安装调试及测试两部分完成此项目。项目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在整个方向课程的学习过程中都带有目的性,而学习到的知识和方法,学生都会主动应用到项目中去。分组实施,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学生在长期与他人合作的过程中,发掘自身长处。项目完成后,由多名专业教师共同对项目完成情况作出评价,总结优点与不足。[3]②具体工程项目参与:利用学校机房建设的机会,让学生到工程现场参观学习,并直接参与到工程进行和验收过程,担任网络工程监理、工程测试员及工程验收员的角色。让学生真正地将课程所学应用到工程项目中,实际基础项目流程,积累大量实践经验。③与专业认证结合:结合专业要求及学生就业特点,课程内容与权威专业认证接轨,实现课程与网络工程技术前沿性和理念先进性的接轨。截止目前,已有各年级多名同学通过了国家软考、思科、微软等认证考试并取得证书。

2.网络信息安全方向。①专业实验项目:网络信息安全方向建立了信息安全实验室和网络攻防实验室,有完整系统的实验内容和项目,学生可根据课程要求进行验证性实验,也可以结合多个知识点进行综合性实验。并将网络管理与网络具体项目要求相结合,提高网络管理的实际操作性。②开展和参与学科竞赛: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省级、国家级的信息安全相关竞赛,在巩固基本知识的同时,更多地接触网络安全新技术和新理论,拓宽视野。学生在竞赛过程中,激发学习主动性,从被动接受逐渐变为主动学习,从简单应用逐步实现创新。整个竞赛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只起方向性指导和思维启发的辅助作用。

三、专业方向的横向建设与纵向建设

(一)横向建设

网络工程专业两个方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专业方向的横向建设旨在让两个方向各有侧重分别建设,注重专业的深度和广度,建出专业方向特色。两个方向在课程内容制定和方面,注重课程之间的联系和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力求建立完整的专业知识体系。这不仅需要关注两个方向的共同点,也要区别两个方向的特性,兼顾发展。例如网络工程方向在工程后期实施和维护,离不开网络管理;网络安全也与网络初期设计及组网息息相关。两个方向分别建立了专项实验室,其目标不仅仅是针对课程,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例如网络信息安全方向的信息安全实验室,可以完成网络攻击、计算机病毒、身份验证、访问控制、信息隐藏、加密通信、安全操作系统、防火墙技术、入侵检测技术、网络扫描、协议分析等一般实验室无法完成的实验。例如网络工程方向的组网实验室,通过真实交换机、路由器等设备,完成网络组建实验。这些实验室的建立,学生能够在实验室的教学环境中,接触到社会工作岗位上正在应用的主流知识和技术,全面掌握应对职业岗位的技术技能,加强对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的培训,从而弥补了专业技术人才培养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

(二)纵向建设

纵向建设主要注意各专业方向的与时俱进。网络工程专业发展迅速,不断有新技术新概念出现。这就要求我们在专业建设中不断改进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在课程设置上,每一次新的培养方案都会将目前最主流的技术和内容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或将这些内容加入到已有的课程中。大胆地去掉一些已经过时的内容,并将暂露头角的新内容安排到任意选修中。在实验室建设上,我们正在建设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室和网络测试实验室,一方面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一方面为学生实训和开展创新创业提供平台。在新实验室的建设上,力求使将来实验内容由验证性实验和综合性实验,拓展到学生自主实验,让学生能对学习内容举一反三,激发对专业的热爱和兴趣,缩短学校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差距。

四、结语

综上所述,网络工程专业需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实验室建设等内容,都将决定人才培养的效果。而方向性建设,是为了培养更专业的综合素质人才,只有有特长有能力的人才,才是具有社会竞争力的,这是我们教学改革的目标。根据近几年的学科竞赛、职业资格证书考取及就业情况来看,我们的教改是成功的。在未来的教学改革中,我们将继续加强实践条件,拟建网络工程综合布线实验室、信息安全竞赛模拟平台等,并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与时俱进,理论实践结合,培养更加优秀的网络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篇11

[作者简介]刘芳(1981- ),女,河北廊坊人,廊坊师范学院经济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河北 廊坊 065000)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06-0056-02

一、隐性德育的内涵及特点

“隐性”教育指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以潜在的、较为隐蔽甚至是无意识的形式,或者通过其生活的特定环境,使大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发自内心地、自愿地接受教育,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它是一种间接的、暗含的教育方法,利用这一方法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隐性德育具有潜在性、广泛性和持久性等特征,这些特点为高职院校的管理不仅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而且与显性教育相结合能够相互弥补起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二、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隐性德育的必要性

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高职院校的数量和在校生的数量呈急剧上升趋势。有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数从1997年的432所增加到2005年的1091所,在校高职学生数从1997年的117万增加到2012年的1000万人。大批应用型人才不仅满足了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且大力推动了经济的增长。但是,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大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和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其中高职院校的德育问题就是摆在面前的一个严峻问题。高职院校在满足市场需要数量的同时,对培养学生质量的把关显得更为重要。如果单纯地把学校比作加工厂,那么它所培养的学生就是一个个小的零部件。这一个个零部件在外形上都是一致的,即所培养的学生技术上都能达标,但是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如何呢?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不容乐观。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尤其近年来网络文化的兴起,学生们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也被一些负面的东西影响着,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另外,校园环境内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如着装不整、勾肩搭背、随地吐痰、脏话连篇等;学生们诚信意识弱化,如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毕业生毁约现象比比皆是、大学生旷课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校园内“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的宗旨落到实处才是高职院校得以发展的关键所在。然而,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显性德育的教育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隐性德育在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同时,新时期高职院校实施隐性德育也具有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特色的需要。首先,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和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而适应社会职业岗位是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时必须考虑的首要问题,因此在课程设置方面要呈现自己的特色――职业性。高职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注重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的培养,而且要注重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培养。然而,教师在实际授课过程中,过于关注对学生技能和知识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这一软实力的教育。

其次,实践性是高职教育的另一特色。高职教育要培养生产一线工作人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较多时间进行实习实训。而在实习实训过程中,学生较分散,加之没有理论上的考试,这就让学生在思想上有所放松。同时,分散实习让学生处于不同的环境,接触到了形形的人,受周围环境和人的影响接受到的思想也有优有劣。除此之外,学生分散实习不利于实习指导管理,这也是思想道德教育上出现漏洞的一个原因。

2.适应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个性特征的需要。首先,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性格上呈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强等特点。除此之外,家庭环境的优越和享有过多来自家庭方面的爱使他们很自信,并善于表现自己、展示自己,这些性格使他们厌烦直截了当的教育说教方式。隐性德育恰好避免了这一点,它通过含而不露的教育方式不仅消除了学生们的逆反心理,而且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近年来高校生源逐渐减少,成绩优异的学生被重点院校录取,以至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这些学生虽然思维灵活,但其综合素质较其他高校学生有所差距,这也给高职院校的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困难,而这些学生更乐于接受隐性德育的教育方法。

最后,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几乎是与网络文化一同生长起来的,他们接触网络较早,善于运用网络获取新知识。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提供新知识的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一些不良影响。有的学生甚至沉迷于网络,对网络过度依赖,身心受到严重损害。所以,我们要善于利用网络文化积极的一面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新时期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趋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高职院校学生作为当代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尚未定型,心理发展水平虽然比中学生成熟但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尤其在这个处于转型期的时代,由于受西方思潮、意识形态的渗透和网络化信息化的冲击,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状态、行为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了变化。面对这些问题,迫切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借助于隐性德育的方法加以引导,从而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综合上述三个方面,实施隐性教育既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自身德育发展的要求,也是满足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高职院校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迫切需要。

三、高职院校实施隐性德育的途径

对于高职院校职业性、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高职院校在授课环节、实践环节校园文化和学生特点等方面的问题,隐性德育能很好地予以解决,具体实施途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隐性德育寓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中。在学校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首先是传道,要从思想上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其次是授业、解惑,教给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所以,教师要充分挖掘所传授知识中蕴含的隐性教育资源,并在课上或课下适时地输送给学生,使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还要挖掘专业课教材的德育资源。在各科教学活动中,学生们在获取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能无意识地获取非专业知识,这使学生们无形中提高了自身修养,促进了自身理想信念的形成,从而促进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所以,教师在传授文化和专业课知识的同时要把思想道德教育融合进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接受思想品德的熏陶,真正做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渊博的知识、高尚的品德和卓尔不凡的人格魅力都能为学生树立好的模范带头作用,无形之中学生们就会对其产生钦佩、仰慕之情。这种情况下,身教比起言教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即使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个微笑可能就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2.隐性德育寓于校园文化中。校园文化具有渗透性、潜在性、广泛性等教育功能,这些教育功能具有隐蔽性和暗含性。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为高职院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有效方法。因此,在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学生们能随时随地受到文化教育熏陶。

教育部于1998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一文,指出“各高等学校必须重视校园人文环境建设,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教师与实验室的布置,图书资料建设,等等,都要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学术和文化氛围”。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实体文化能直接观察和感受到。所以,高职院校要优化物质环境,发挥其育人作用。学校的物质环境主要包括各类建筑物、教学设备、校园生态环境等。这些都是没有生命的,不会说话,无情感的,然而,学校在设计、创造它们的时候,可以精心地巧妙地将教育目标和信息寓于其中,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建设要体现出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校园环境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思想品德的形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学生生活在环境优美、建筑合理的校园环境中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和同化,就会自觉不觉地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从而修身立德。所以,教育者在实施隐性德育的时候,一定要充分发挥校园物质环境的育人作用。建设校园环境时既要兼顾科学性,又要具有教育性和艺术性。在建设校园物质环境时既要做到布局合理、协调对称,又要具有艺术性,寓思想教育于物质环境建设中,达到“物中有景、景中有物、寄情传意”的效果,使学生身在其中能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教育。这既符合我们现代化的教育目标,同时也从侧面体现了学校的精神文明水平,以及学校具有的现代化管理思想观念水平。

精神文化的德育因素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面,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它弥漫于整个校园环境中并寓于校园生活的各个环节。这一德育因素可以通过校歌、校训、校风、学风、班风等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发挥其德育的功能,规范并约束教师和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3.高职院校要在实践中加强隐性德育。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课时占到专业课教学总学时的40%以上,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提高动手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实践过程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因此德育教育在此环节不能忽视。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精心组织、认真安排,既要考虑实习实践的需要,也要考虑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实践形式吸引他们积极参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督促并监督学生深入实践、深入基层、深入工作岗位,在工作中锻炼、在锻炼中学习,让他们在实践磨炼中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解,并把这些知识通过内化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正所谓“自育乃育人之本”,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来实现自我教育与主动受教的统一,从而提高实践活动中“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指导教师和实习所在单位员工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为指导教师和员工的一些优良作风会无形地促使学生形成敬业精神、奉献精神、吃苦耐劳精神等。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实践环节来达到隐性育人的目的。

四、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