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思想状况

大学生思想状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2 22:02:5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思想状况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思想状况

篇1

“95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主体人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入“95后”时期。通过研究分析“95后”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特征,探索符合“95后”学生发展规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对于提升“95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对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2015级、2016级学生抽样调查近2000名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涉及思想道德现状、对国家政治热点的关注、人生追求、择业观、业余时间的安排等方面。调查结果比较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及存在的问题,为我们今后如何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行性方案。

一、“95后”大学生思想状况:主流思想积极健康,支流消极颓废。

(一)从调查问卷来看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

绝大多数学生比较关注时政,对党的政策坚定拥护。学生主流人生价值观积极健康向上,有理想,自信、乐观、开放、务实,在人生价值观上有自己的人生信条,宗教影响不大,多数学生信科学,对一些社会热点有自己的视角和看法,不随波逐流。91%的学生学习目标明确,知道在大学学什么,但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认真的态度,表现出对毕业以后的职业认识还有很大的盲目性。89%以上的学生认为经常旷课是不应该的,但还是控制不住自己翘课。学生主要业余休闲是宅在寝室上网浏览信息、看影视剧、游戏、交友聊天,少数学生自控能力不强,上网频率较高,时间较长,大多数学生每天多次用网在2个小时以内。64%的大多数同学将就业和人际交往列为主要困惑。正如在2017年1月对“95后”的总体评价所言,“95后”青年学生有自己这一代的际遇,恰逢科技和经济社会高速发展、高速变革的伟大时代,伴随移动互联网成长的他(她)们思维活跃敏捷、搜集信息能力强,朝气蓬勃、好学上进、视野宽广、开放自信,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

(二)然而,大学生中支流消极颓废的方面也不容忽视。

在调查“您最想在大学期间学到什么?”问题时,11%的被调查者认为学什么无所谓,重要的是享受大学生活,说明在少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精致的利己主义”,人生观价值观不正确。 在回答“您对理想的看法是?”26%的被调查者认为理想是“可望不可及”的,说明目标超出现实太远。10%的被调查者回答从未考虑,说明理想缺失。被问及“您如何面对未来?”8%的被调查者说“不敢想”, 13%的被调查者觉得“十分空虚”。调查“您目前是否有较为清晰职业生涯规划?”,32%的被调查者回答“没有”。说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缺乏理想目标,对未来缺少规划。在大学是混日子赚文凭。少部分大学生得了“大学颓废综合症”,概括地讲就是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偏差、意志消沉、精神萎靡、得过且过、不思进取。

二、“95后”大学生思想状况成因分析

(一)理想信念方面。

“95后”大学生中多数有正确远大的理想,少数理想缺失,也有的理想不断变换,难以持之以恒,信念不坚定,或虽有理想,但脱离实际,往往好高骛远,无措,树立的理想有功利主义倾向。

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快,改革开放的社会变化快,市场经济消极影响之重物质轻精神使得有些“95后”大学生在专业和课程选择上背离了自己的兴趣爱好,重物质利益,轻精神满足。梦想未来从事轻松来钱快的职业,但究竟该做什么,怎么做则一无所知,整天浑浑噩噩,做一天和尚连钟都懒得撞一下。由于缺乏目标,所以对未来缺少规划,往往陷入迷茫。对未来就业和择业创业的设想,51%的人不喜欢为人打工,一开始工作就想自己开公司当老板,选择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为着轻松赚大钱考虑的居多,认为与赚钱关系不大的课程能逃就逃,逃不掉就在课堂自己学习认为对自己将来赚钱有用的课程。在课程选择上轻人文重技能,轻精神重物质,功利心强。

(二)价值观方面。

多数“95后”大学生价值观正确,与主流价值观同向。部分学生价值选择和价值倾向多元化。

受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和价值观多元化的影响。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就业方式、组织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市场经济在催人奋进、激发个人斗志的同时,也诱发了一些个人主义倾向,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倾向,造成社会生活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欺骗欺诈活动蔓延。这些社会风气都给“95后”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95后”大学生思想行为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95后”大学生不再单纯地追求学习成绩和获得奖学金,而是以不挂科为最低目标,同时通过各种途径追求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受西方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和影响,使得部分“95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三)学习生活方面。

多数逐渐适应了大学学习和生活,少数适应性差,自学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差,自控能力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网络社交能力强,现实社会交往能力差。

由于大学以前的任务主要是学习,而且是在老师和家长带领和督促下学习,有一种紧张感和压迫感,而进入大学发现归自己自由支配的r间太充裕了,充裕到不知怎么合理安排时间,轻松得无所适从。由于很多是独生子女,得到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生活一般由家庭包办,所以生活自理能力和自学能力需要在大学通过学习和锻炼尽快弥补上来,学得慢的仍然难以做到在大学游刃有余。在称赞教育氛围中和伴着游戏长大的环境中,有些“95后”孩子追求生活安逸、自由、散漫,自我要求不严,边玩边学,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自控能力差,有些学生知道不该沉溺于网络游戏但往往难以自拔。高中时压抑的玩性终于在大学找到了释放的缺口。以前没时间做的事被翻出来,不顾课上课下地看小说、上网娱乐、颠倒黑白天地睡觉,谈恋爱、郊游、聚会,逃课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老师的课堂讲授再也难以吸引他(她)的注意力。他(她)象断线风筝一样在天空中随风飘游,连自己都难以掌控方向和速度。兴趣广泛,知识更加碎片化,鉴别、筛选信息能力差,作业搭便车,考试临阵摸枪、考试作弊。对一件事情缺乏持久的关注力和耐力,满足于对知识的一知半解,而不愿意深究。梦想轻松赚钱,愉快生活,一帆风顺,缺乏人生挫折经验,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差。

“95后”大学生善于利用网络浏览,但往往对信息筛选鉴别能力差。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化迅猛发展,对于“95后”的大学生成长而言是把“双刃剑”。“95后”大学生由于生活在互联网时代,善于浏览网络信息,也乐于网络交友,但普遍存在“宅”现象,与现实社会缺乏更多更真实的接触和交流,影响其现实世界的人际交往,往往导致交往困难。

(四)社会生活方面。

大多数有社会责任感,少数集体意识差,团队合作意识差,社会责任感不强。

由于现代家庭越来越小型化,越来越多的家庭是三口之家,孩子缺乏兄弟姐妹的玩伴,再加上孩子是家庭关注的中心,很少为家庭付出,所以很多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不强,对家庭如此,对社会更是如此,以为社会与自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缺乏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上大学之前拘泥于小家庭生活,缺乏参加集体活动的历练,也不热衷集体活动,集体意识较差,过分在意自身,往往忽视与他人合作。当与人产生分歧时,不知怎么协调。人际交往社会交往能力差,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较差。

三、“95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建议

(一)加强对“95后”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新生入学后,通过军训加强对学生吃苦精神和意志、信念方面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思想道德修养》公共政治理论课帮助学生尽快确立起科学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通过心理课程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为学生提供形成健全心理保障。各系、学工办、辅导员、班主任通过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学生大学学习和生活适应能力,各系要召开新生入学专业培养说明会,使学生明确大学学习要学什么,怎么学,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要帮助学生确定目标、理想和做好学习规划、创业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的思想准备。各学科都应该与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理想信念教育同向而行,助力学生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

(二)加强对“95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领。

通过院报院刊、宣传栏、校园广播站、学院网站、传媒一线微信群,传播正能量,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动占据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抵制外来多元价值观的影响。组宣统部、学生处、院团委和教学工作部门要齐心协力做好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多组织有助于学生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向一致的人生价值观。

(三)积极寻求高校体制机制改革,多渠道完善育人机制。

必须不断加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开辟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占领学生网络学习和思想宣传的高地。重视人文素质课,保障心理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人文素质课程足时开设,并加强督导,保证质量,为学生提供完善人格的良好发展路径。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学生心灵,要接上地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学教师、心理咨询师、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和学生生活,应当从细微处着手,从生活入手,逐步上升到心灵和行为,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起到铺路石和引路人的作用。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跟上信息化发展变化的步伐,适应学生学习新需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推进“互联网+教育”,改进教育方式和教育手段,及时更新教育内容,重视网络阵地建设。整合资源,落实实践教学,将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体规划中,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校内外的志愿服务、社F活动等实践活动,积极寻求多方合作办学,开辟学生实习实训、顶岗实习、挂职锻炼、停学创业等新渠道,让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参考文献:

[1] 陈晓.基于95后大学生发展现状的高校德育工作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2).

篇2

本次调查面向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艺术系、语言文学系、公共基础部、五年制教学部共五个教学系部的2011级、2012级、2013级在校大专生,发放问卷1160份,回收有效问卷1103份,样本容量1160,约占学校大专生总人数的20%。在发放过程中,综合系部学生差异、学生性别差异、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差异、生源地等因素进行取样,保证样本的充实度和调查结果的可信度。

一、大学生的日常生活

我校学生对当前大学生活的评价,49.2%认为生活比较忙碌,37.1%对自己目前的状态感到满意,认为生活比较充实,6.7%的学生认为目前的状态是无所事事。在学校生活中感到最苦恼的问题前三位分别是学习压力大、经济压力大、就业压力大,另外,部分学生因对学校办学条件不满意、对所学专业不满意、找不到学习动力而产生的苦恼也表现得比较明显。

(一)贫困生的生活状况

根据调查显示,我校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前三位依次为亲友接济、困难补助、助学金。根据大学生资助中心的资助数据显示,2013年大专生共有四千余人次享受奖助学金补助。造成学生贫困的主要原因前三位依次为家庭收入低且供数人读书、家有病人且有学生不堪重负、父母一方或双方务农。

经济的压力会带给贫困生自卑、敏感、好强、爱面子等心态,但同时也有49%的学生认为,贫困生能够保持坚强、乐观的心态。对于贫困带来的负面心理,63.8%的受访者认为应该把贫困生与非贫困生一视同仁,一起进行团体心理健康教育,还有45.5%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将心理支持和经济资助并举,只有25.7%认为应该针对贫困生开展个体心理辅导。

(二)大学生的日常文明行为

在针对食堂窗口排队打饭、食堂用餐后整理餐桌、校道路上垃圾处理、宿舍卫生保持、宿舍垃圾处理等多个日常行为习惯的问题调查中,92%以上的学生能够保证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虽然有时需要人督促,但是基本具有一定的文明意识[1]。但在教室课桌抽屉垃圾处理、穿拖鞋进教室、宿舍物品摆放等问题调查中,有10.5%的学生承认曾经在教室课桌抽屉里丢垃圾,12.3%的学生只有宿舍评比时才将用品摆放整齐,更有50%的学生曾经穿拖鞋进教室、2.4%的学生经常穿拖鞋进教室或一直都穿拖鞋。

二、大学生的学业行为

(一)课堂违纪行为

问卷数据显示,占总数79.3%的学生从未逃过课,18.3%的学生偶尔逃课,1.1%经常逃课,1.3%几乎都逃课。逃课的原因依次为:对课程不感兴趣(48.1%)、认为老师讲得不好(24%)、玩游戏或者睡觉(18.7%)、参加社团工作(15.1%)、不想学习(10.8%)。

36.3%的学生曾经有过迟到行为,晚起床、赶吃早餐及其他原因占迟到原因的前三位。

52.1%的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上课睡觉的行为,原因分别是:51.1%认为自己平时休息不够、23.2%的学生认为教师上课没有吸引力、15.8%的学生觉得上课无聊,4.1%的学生因为没有学习兴趣而睡觉。

(二)抄袭作业及作弊行为

39.5%的学生承认自己曾经有过抄袭作业的行为,原因分别是:不会做(44.4%),应付了事(19.4%),时间紧(16%),来不及思考(13.1%)。另外57.3%学生认为出现考试作弊现象的原因是为考试及格、22.5%的学生认为是为了争取好成绩而作弊、18.7%的学生认为作弊学生出于复习不充分的理由作弊、1.2%学生认为有同学作弊是因为效仿其他同学。

三、大学生的课外活动

在调查中,有51%的学生选择在课余时间睡觉、休息,课余时间参与学生工作的占47.5%、看电影、电视剧的占46.5%、看书占42.4%,逛街30.2%、运动27.3%,谈恋爱9.9%,打电话10.7%。学生认为,课余活动对自身带来的影响有:45.1%认为增进了和同学之间的情谊、做兼职增加了社会经验20.8%、学习成绩有所提高20.7%,经常无所事事、浪费时间7.5%。70%的学生认为学校或班级组织开展的体育锻炼和活动很有必要,19.6%认为可有可无、无所谓,10%认为该活动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应该取消。

(一)网络活动

网络信息对学生的影响比较显著,4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了解的信息占日常了解信息总量的一半以上,另有32.6%的学生认为自己通过网络了解的信息占日常了解信息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学生上网目的排序前三位为人际交往、休闲娱乐和了解校内外新闻。平时日常生活中比较关注的资讯排序依次为:社会热点、影视娱乐、国家政治和军事问题[2][3]。

(二)社团活动

在被调查者中,36.3%的学生参加了一个社团,26.9%的学生没有参加社团,25.8%的学生参加了两个社团,另外有10.8%的学生参加了两个以上的社团。在参加的社团中,公益服务类社团所占比例最高,为48.6%,文艺体育类社团、思想理论学习类社团、学术科技类社团比例分别为38.5%、17.4%、21.2%。36.1%的学生认为参加社团对自己的帮助比较大,25.2%的学生认为帮助很大。

四、大学生的人际交往

大学生对自我与他人关系的相处类型评价中,认为自己属于受欢迎型的占58.6%,不确定型(被一部分人接受、被一部分人冷落)占36.2%,认为自己属于被拒绝、被忽视的分别占2.8%、2.3%。当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最可能咨询的对象排序依次为同学、朋友,自己处理,班主任、辅导员,父母、家人。

平常与外界沟通交流的主要方式依次为:网络、打电话、面对面交流、手机短信、写信。沟通方式从传统走向现代,通过网络、电话、短信方式与外界沟通的学生占样本的74%,传统的写信等方式正在被取代。

五、大学生的就业

(一)就业意向

对于毕业后的打算,60.9%的学生选择工作,13.6%的选择自主创业,12.3%的学生还没考虑好,10.6%的学生选择在国内继续深造。

在优先选择的就业单位类型中,幼儿园占49.7%,企业占17.9%,国家机关占16.4%,社会团体占12.1%。大多数学生更愿意选择公办单位就业,占总数81.5%。

选择工作的过程中,被调查者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收入及其他待遇、发展机会、兴趣爱好。占总数51.9%的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并积极地为目标奋斗;47.1%知道未来严峻,但是现在很茫然,不知道该如何努力;2.3%无所追求,随遇而安,不为未来担忧;另外有2.7%感觉自己的前途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二)就业难因素分析

44.5%的学生有信心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55.4%的学生没有信心顺利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或不确定是否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没有信心找到满意工作的学生认为受以下因素影响:找工作过程中的不公平因素(39.4%)、个人能力(37.1%)、找工作人太多(34%)、专业没有优势(27.4%)、同类专业设置过多(24.7%)、待遇达不到期望值(15.8%)。大学生认为造成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因素为:大学生自身能力所限、教育体制无法很好适应社会需求、社会背景复杂,很难单凭能力打拼。占被调查者总数54.1%的学生认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学生竞争力是解决当前就业难问题的最关键因素。

针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思想状况调查,能够准确了解、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对进一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以上数据结果和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我校在开展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学生职业规划及就业指导教育等工作的过程中,积极采取心理支持和经济资助并举,搭建思政教育新平台,强化职业认同感等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学生工作实效[4]。

参考文献: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研究.邹娣[D].湖南农业大学,2012

篇3

从北京奥运志愿者到汶川抗震救灾志愿者,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关注和对人民的热爱,可以清晰地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社会转型期各种文化思潮冲击下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成长中存在的一些带有普遍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笔者对新乡学院2008级部分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在此次调查中,笔者共发放调查问卷201份,回收有效问卷188份。

一、积极面与消极面共生

1.创新意识强,实践能力弱。当代大学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追求新知,独立思考,锐意进取,成为改革洪流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他们往往忽略自身素质修养,缺乏知行统一的精神,认识与实践脱节。调查结果显示,41.0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还不太稳定;6.81%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大学生的思想很不稳定;3.40%的大学生认为命运无法把握,只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参与意识强,辨别能力弱。大多数大学生思想进步,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有着强烈的进取心。但在一些重大问题上,不少大学生缺乏辨别能力,对党和政府的执政方略不够了解,对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不够领悟,缺乏对社会的深入了解和对自己的正确定位。调查结果显示,28.90%的大学生对政治理论学习不感兴趣,10.71%的大学生对学校开展的形势报告和政治学习活动不关心,11.03%的大学生不愿去参加这些活动,13.58%的大学生对了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不太感兴趣。

3.学习意识强,责任意识弱。大多数大学生表示愿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但也有一些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和艰苦创业的精神。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42.58%的大学生认为可以劝阻一下,“听不听由他”;21.81%的大学生认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4.主体意识强,集体观念弱。大多数大学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但是他们在价值取向上出现了从群众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的现象,往往强调自我,而集体观念较为淡薄。调查结果显示,41.45%的大学生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会根据情况而定,6.23%的大学生选择首先满足个人利益。

5.竞争意识强,协作能力弱。当代大学生不缺乏竞争意识,表现出良好的主动性和创新性,大部分能正确对待竞争对手和现实结果。但很多大学生的协作能力较弱,对合作的作用认识不够,不能很好地共享合作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调查结果显示,49.57%的大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6.成功渴望强烈,心理素质较差。大多数大学生积极上进、渴望学业有成、追求事业成功,在成功面前能做到头脑冷静、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但在奋斗过程中遭遇挫折时容易出现胆怯迷茫、悲观失望、自暴自弃等。可见,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还有待提高。调查结果显示,47.76%的大学生认为当今大学生缺乏远大理想,39.40%的大学生认为无私奉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现实,2.96%的大学生认为无私奉献已经过时。

针对上述情况,高校应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不仅可以满足大学生的求知需求,还可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德育为先,以德育人”的原则,狠抓大学文化建设,积极构建大学文化体系,以先进的大学文化构筑广大青年学生的精神支柱,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大学文化氛围,使大学文化呈现出朝气蓬勃、生动活跃的新景象,其中尤其不能忽视社团文化建设。社团文化是高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社团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阵地,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高校社团活动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和素质拓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大学生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大学生社团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增加交友范围、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形式,对于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营造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形成学校的历史传统都有着重要作用。

二、大学生道德素质滑坡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是灿烂文明的积淀和民族精神的结晶。我们从一些耳熟能详的名言警句中就可以感受到那撼人心魄、催人奋进的民族精神,如“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这些言论既是文学的经典,又是思想的精华;既凝结和彰显人文关怀,又升华和弘扬民族精神。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是炎黄子孙安身立命、律己处世的价值目标和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行为准则,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强大精神力量。

然而,当代大学生中道德失范行为时有发生,对和谐校园构建造成了一些不良影响。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大学生道德素质较低。2.58%的大学生认为在公交车上给老人、残疾人让座位的行为与道德无关;29.54%的大学生认为获得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在还本付息时要视个人情况而定,3.80%的大学生认为不还款也可以。一些大学生在人生追求上有着明显的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8.46%的大学生认为应该努力成为一个有钱有地位的人,7.63%的大学生认为个人财富的多少最能体现个人的价值。

社会风气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价值导向的集中体现。我们要大力倡导时代新风尚,把公民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具体化、规范化,使之成为学生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鼓励学生做一个好公民、一个新时代的建设者。大学生只有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才能在自觉参与中使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进而促进良好社会风气形成、巩固和发展,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三、大学生的需要和愿望

篇4

据中国民政部门统计,近5年离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增幅高达7.65%。随着社会离婚率持续增长使中国有越来越多单亲家庭大学生,伴随而来的心理和性格缺损问题增多,处理好这些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单亲是指由于丧偶、离异、分居等原因造成的家庭主体成员不齐全,由于只有一方抚养,性格偏颇情况较多,我们重点研究单亲家庭大学生思想状况,由典型案例分析成因,找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今后长期有效开展单亲家庭大学生群体教育有着重要作用。

案例一:孙某,男,大二学生。孙某父亲脾气差,父母意见不合经常大打出手,由于家庭暴力,孙某初中时父母离婚,母亲抚养他。母亲工作繁忙,孙某与姥姥和姥爷一起生活,隔代人的溺爱,同时家庭解体对于他的打击,孙某看待问题很偏激。刚入学就表现出很强的排他性,听不进别人劝导,对涉及自己的事情反应非常敏感,情绪起伏大,外在性格表现激烈,经常与同学发生矛盾。纠缠、恐吓前女友,对同学冷漠。有时表现出痛苦、自责、猜疑、孤独等心理特点。

面对这种学生,首先需要做的就是给予关爱和关注。造成该生如此性格及表现的原因是家庭破裂,父亲以暴力解决问题,给孩子从小就造成了偏激、尖锐的心理暗示,母亲没时间顾及孩子教育及长辈的溺爱也造成了孩子唯我独尊的偏颇想法,无法与其他同学和平相处。女友分手给他造成了沉重打击,一味的觉得自己是受人抛弃的孩子,自卑心理严重,但外在表现确很强势,恐吓女友希望得到关注。

解决对策方面,迅速联系家长,稳定情绪以免过激行为,开展目标转移法,让该生把目标转移到学生活动中,他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与同学沟通后推选他担任学生活动总策划,请大家尽量配合他,得到老师肯定和同学支持后该生表现明显好转,注意力开始从自身转移到活动上。调换寝室,让与他关系较好的同学同住,生活中经常帮助他,该生觉得关爱多了,态度平和了许多,特别是与同寝学生党员结成“一帮一”对子,得到党员同学很多帮助和关心。我经常找他谈话,了解近况,关注生活,策略的提出批评,对好的方面给予肯定,后来变成一有问题该生主动来找我的良好局面。经过一年努力,该生情绪及学习明显改善,大二下学期获得了优秀学生三等奖学金。

案例二:王某,男,大二学生,父亲去世。王某话语不多,性格内向,学习刻苦,成绩好,大一下学期出现挂科现象,了解得知该生母亲再婚。该生虽没很明显反感但母亲描述,他不喜欢回家,经常独自一人在外打工,回家后也是不愿与他人说话和交往,家庭氛围沉重。

解决的对策,深入了解原因,父亲癌症去世,父子感情深厚,家庭经济负担重,父亲去世后第三年母亲再婚,家庭关系复杂,害怕与继父沟通,不想给母亲增加负担。我开导他,他母亲和继父都希望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家庭,对于他从来没觉得是负担。我鼓励他多沟通,多交往,不能封闭自己,性格要坚强。他开始带同学回家玩,父母热情款待,该生找到了久违的家庭温暖。王某问题解决较成功也依靠一个特殊的契机。王某寝室同学与高年级同学发生矛盾,一个同学情绪激动拿起暖壶打了过来正好打在王某胸前,暖壶破裂,王某烫伤。事后马上就医并无大碍,但胸前还是烫伤一片。母亲和继父马上赶到学校,悉心照料,后继父找到打人同学,严厉批评打人行为,指出如再出现伤人事件一定追究责任,杜绝了伤人者怀恨在心的报复,该生很感动。大二征兵工作开始后,他找到我,希望参军,但母亲反对,我联系该生母亲做思想工作,希望能支持该生参军并报考军校。家长也觉得孩子应磨练下自己的意志。我鼓励他入伍后积极训练,努力学习考军校,让自己得到磨练。组织同学欢送王某,新兵训练结束后,我收到来信,他表示要努力学习报考军校,让父母骄傲,锻炼意志,不再逃避生活。

以上只是两个简单单亲家庭学生案例,不难发现单亲家庭大学生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家庭不健全,成员缺失,关爱缺失形成的心理问题。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心理问题并不代表品德问题,理性看待心理问题的出现,只要方法正确,适度引导,基本上可以解决单亲家庭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重视心理健康疏导

孩子们的许多心理问题,一些被家长忽视,一些被自我掩盖,以至让他们觉得难以获得理解,孤立无助,隐抑于内心深处,折磨自己,严重的以至于诱发各种心理障碍乃至心理疾病,所以,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我们不能等闲视之。我们需要多关注、关爱、关心孩子成长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和孩子一起面对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孩子承受心理压力及处理心理危机的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面对家庭变故不出现极端行为。

二、培养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

对于单亲家庭的学生,不仅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教师应负起教育责任,家庭及社会都应给予更多关注。让学生积极生活一定要从每一天的点滴来做,鼓励学生多参加集体活动,面对困难勇于承担,积极生活,对于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及鼓励。学校要把学生存在的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劝告家长不将自己的烦恼、痛苦过多地透露给孩子,增加孩子不应有的心理压力,还要防过分呵护与溺爱,关心、保护的同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自主、自立、自强的性格。

三、扩大优点,培养自信健全的人格

我们不能光看到单亲家庭大学生消极的一面,应该认识到很多单亲家庭大学生具有很积极的一面,有时比很多健全家庭出来的孩子更具有独立性和责任感,更加理性优秀。在面对单亲家庭大学生问题上要更全面理性的看待,不能一味的认为只要是单亲一定有心理问题或性格缺陷,更要从孩子自身表现来关注,从规律中找出对策,不能形成固定思维定式,只有这样才能给单亲家庭大学生真正提供良好的环境,解决实际问题。

篇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5-0247-02

一、新形势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状况

“90后”大学生作为受到社会各界热议的新一代群体,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表现出积极向上的态度和奉献社会的热心,却往往难以树立真正的人生指向标;在功利主义倾向上,常常以不同侧面从学习、生活中体现出最大化地追求个人利益实现,缺乏诚信意识,缺乏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状况。在思维方式上,自我选择性极强,趋同意识淡薄。对于未来充满好奇、渴望,希望打破常规,用新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但也往往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流。社会认知方面,在网络时代的大背景下,大学生参与和民主意识增强,认知水平和层次比前辈提高,呈现出了一种心理认知早熟的现象。但是在另一方面,这种早熟比较容易受一些社会糟粕、错误思潮的影响,比如对待学业、情感、家庭等的认知过于单纯和自我,心理脆弱。

二、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成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得知新时期大学生在政治信念、学习、生活及道德方面都有自己的优势,其思想状况主流是好的,但同时存在着一些不足。大学生思想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社会环境方面,开放的社会环境使大学生的视野较之以往大为扩展,但处于思想成长期的新时期大学生们面临着多元化信息和思想的冲击,也极容易产生困惑,会出现鉴别力不高、易受诱惑的情况。另外大学生面临着比以往更大的就业压力和更激烈的竞争,这些社会环境的制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思想状况。校园环境方面,高校学生来自全国各地,他们在中学阶段接受到的校园环境是不一样的,尤其是我国在推进素质教育以来,各地学校素质教育发展不一,有些学校依旧是应试为先,不重视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培养,在这种情形下,学生们思想状况表现不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多元。家庭环境方面,多数学生都承认自己受到父母及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和谐的学生性格一般较开朗、积极向上。家庭有裂缝的学生性格则较内向,心理脆弱,情绪易低落。步入大学后,很多学生虽然远离家乡和父母,开始独立地生活和学习,但是仍旧依赖家庭,而不是全面独立,因此家庭对学生的思想状况依然影响深刻。虽然外因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但真正起基础性、决定性作用的是内因。社会、校园和家庭环境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同时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还受到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而由中学阶段步入大学阶段,生活、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大学生更应该锤炼自身品格、磨炼个人意志以更好地应对,为将来步入社会奠定良好基础。

三、构建“90后”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对策机制

面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状况及其出现的种种问题,应当做到“两手抓”:一是抓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二是进一步落实大学文化建设工作。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不仅对其自身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对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具有深远的意义。高校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领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实施:

1.注重情感共鸣与沟通,辐射学生内心,利用党团力量以点带面。教育工作只有对学生发挥直达内心的影响,才可能真正达到教育效果。情感因素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剂。首先,要平等对待学生,真诚相见,以真挚的感情去关怀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个人隐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莫将个人意见、个人情绪强加给学生。真诚地用实际的行动辐射、感化学生,不以个人为中心,能够站在学生的立场替学生周全考虑。“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师高尚的言行必定会唤起学生内心的强烈共鸣,从而带动学生以睿智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学习生活。另外,善于利用和积极开拓各个团支部、党支部以及先进团员、先进党员青年的先锋模范影响,扩大学生骨干的影响力,以点带面,以优带优,根据大学生的层次特点,力求做到因人施教,正确认识教育对象是搞好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2.开拓第二课堂,课堂、网上思想引导多管齐下。不断提高思想引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就要注重第二课堂、素质课堂的教育效果。以舆论宣传、理论讲座、学术报告、专题讨论等形式宣传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最大限度地深入学生实际,切合学生内心。比如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形势与政策课等素质课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外,各个学院、各个专业都应学会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开展有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策划精细,与现实结合紧密,力求将社会实践纳入大学生日常生活规范化的轨道,使之更加完整和系统;重视开拓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在校外实践中增见识、长知识,更好地为所学专业服务。

3.润物细无声,着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首先,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活中发挥越来越不可忽视的影响,加强网络阵地的文化建设等更是势在必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引导他们进行独立思考与分析,增强对上网的自我调控意识与免疫能力。同时加强网络监管,采用劝诫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建立科学的督查与考评机制,强化对网络资源的科学整合与有效干预。其次,要格外重视校园硬件设施建设和软实力的提升。校园中无论是教室、宿舍还是图书馆等,都不能忽视其蕴含的文化气息,为学生打造良好、舒适、高品质的教学环境是高校的重要责任。软实力方面,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化校训校规,使学生感同身受,能够自觉遵守;注重校园文化传播,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大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优秀教学资源,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素质为核心,以加强教师教育和岗位培训为重点,统筹规划,创新机制,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以保证学生能享受优质的教学服务。在新时期,引领大学生思想教育向健康方向发展,需要高校、学生家长、学生自己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必将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实际行动响应十的号召,勇敢接受挑战,在不断的进步中使自己成为全面发展进步的社会优秀一员。

参考文献:

[1]韩同友.大学生思想状况调查与分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2]石书臣,靖守侠.多元背景下大学生主流思想状况的调查与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8,(03).

篇6

艺术类大学生由于其思维活跃、思想丰富、易于纳新、擅于创新等特点,与普通专业的大学生有着很大的区别。了解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形成的原因,对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提高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合格的艺术人才都具有重要意义。据此,笔者编制了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办法,对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市职业大学两所高校艺术类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进行了调查。

一、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存在的问题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0份,回收率为90%。调查问卷共设计45个题目,涉及基本政治态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思想道德状况,心理品质状况,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社会公德状况六个方面。调查发现艺术生中普遍存在某些思想政治问题。

1.基本政治态度状况――生活追求现实、理想信念淡薄

调查显示,大部分艺术生有入党打算,但近半数学生的入党是为了找工作。艺术生生活追求过于现实,缺乏理想信念。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艺术生通过专业实践或演出表演等机会与社会接触较多,他们更能感受到社会竞争的激烈,也更容易被社会上金钱至上、生活奢靡、注重享受等负面效应感染。另外,艺术生由于长期接受艺术专业教育,普遍不重视文化课的学习,特别是“两课”的学习,造成艺术生大多缺乏理论素养,看问题较主观,对政治缺乏敏锐性,对社会的认识和鉴别力不够,常把复杂的政治问题简单化。所以,必须加强艺术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状况――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合作意识

调查显示,过1/3的艺术生认为“最能体现个人价值”的是名望、权力财富和自由度。这部分学生的价值取向趋于以自我为中心,以实现个人目标为人生价值取向。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艺术生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喜欢单干。这部分学生个性张扬,个人主义倾向明显,缺乏合作意识。有个性、有主见对艺术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意义的,但创新创业的成功绝不可能基于个人的努力,所以要培养艺术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3.思想道德状况――思想过于开放,社会责任弱化

超过1/3的艺术生对“校园里情侣们过分亲昵的行为”和“婚前”持无所谓态度。这反映出部分艺术生思想过于开放,在恋爱和婚姻中极易放纵自我。这不仅会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应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

调查对“购买、使用盗版软件、书籍”的态度时,近半数的学生表示赞成或无所谓。这反映了他们社会责任感的缺失和对知识产权的不尊重。所以,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政策和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心理品质状况――个性发展自主,自我认知片面

对问题“当你做某事时,是否很在意别人的看法”,有1/3的学生回答偶尔在意或根本不在意。在回答“你如何回应别人眼中的‘艺术生都很另类’”问题时,仅四成的学生认为不觉得艺术生另类,这说明部分艺术生个性发展自主化的倾向比较明显。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非坏事,但必须符合社会的需要。调查还发现,部分艺术生存在自我认知过低或过高的心理。这会影响艺术生的学习,生活和就业。所以,要注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

5.学习动机和专业兴趣状况――专业兴趣浓厚、文化基础薄弱

当问及“你认为艺术生要不要加强文化素质教育”时,有62.96%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只有22.22%的人认为“很有必要”。在问到“你最想在大学几年里得到什么时”,有85.19%的学生回答是“过硬的专业知识”。可见,艺术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非常浓厚,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很不重视。这种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应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6.社会公德状况――易受不良影响,追求生活刺激

在回答“你怎样看待大学生‘傍大款’现象时”,有47.22%的人认为“很正常”,有23.15%的人认为“无所谓”。艺术生对这一社会不良习气的认同,说明他们易受社会不良道德观、价值观影响。当回答“你是否能接受当今社会上一些比较前卫的思想和行为时”,有75.93%的人表示“能接受”,只有6.48%的人表示“不能接受”。可见追求刺激,贪图享受等不良风气对艺术生影响很大,很易沾染打牌、抽烟、性混乱等不良恶习。所以必须强化社会公德教育。

二、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状况的原因分析

1.社会因素影响

(1)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人生态度等发生了根本变化。受西方文化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的影响,一些学生经受不住社会的诱惑,容易产生错误的价值取向,造成理想信念淡薄。

(2)网络信息的负面影响。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对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部分艺术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政治观念,不具备正确的鉴别能力,片面追随和被动接受网络信息,容易形成错误的思想政治观念。

2.学校因素影响

(1)高等教育改革的负面影响

高等教育的改革,特别是“招生并轨,收费上学”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等改革给学生的家庭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使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功利性和实效性,造成重专业轻文化的学习取向。

(2)思想政治教育发展中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①高校艺术类专业普遍存在思政队伍缺少培养,思政教育不够重视,重专业轻文化的现象。②学校、家庭、社会缺乏有效沟通,不能构成系统的育人体系。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陈旧、理论与实践脱节,教学模式僵化,教学效果差。

3.家庭因素影响

艺术生的家长普遍给学生较多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家长过度的放纵,造成部分学生个性过分张扬。同时,由于艺术生从小有艺术特长,家长的期望值高、进入大学后,面对优势不在的现状,学生容易产生自卑感,在自我认知和评价方面出现阴影。另外,部分艺术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进入一所不理想的大学后也容易产生自卑感,影响其正确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4.专业因素影响

艺术专业教学很注重个性化发展,强调创作的灵感。所以,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艺术生往往表现为强调自我,我行我素。再加上学习方式的单独化,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及学习效果更追求个性化,因而容易养成一切从个人实际出发,从个人才能的发挥、个人利益的获得、个人价值的实现等方面考虑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而且艺术专业教学较少组织团队活动,致使学生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主义观念,容易滋生个人主义思想。

【参考文献】

[1]周园,田玲.《试论新时期艺术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科技资讯(学术论坛).2006,(34).

[2]杨兰英,夏少君,甘霖.《艺术类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教育对策》[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8,(6).

篇7

一、家庭贫困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状况调查

(一)家庭贫困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状况的消极方面

市场经济下,社会文化在一些人心目中被演化成一种以金钱为唯一目标和标准的亚文化。据调查,贫困大学生生活费用的花销大致上相当于其周围同学的一半,单是这种差异就可以导致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1.自卑心理:自卑是贫困大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也是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主要根源。由于经济条件限制,他们吃不如人,穿不如人,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贫困生中有27.4%因经济紧张而感到自卑。

2.焦虑与抑郁心理的困扰:贫困大学生不仅为学费和生活费发愁,还背负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他们要为自己的未来负责,更是一个家庭脱贫的希望。考上大学在他们的思维里意味着改变命运,而事实并非如此。此外,过度的关注也是造成贫困大学生焦虑、抑郁的原因之一。

3.渴望人际交往与自我封闭的冲突:贫困大学生虽然渴望人际交往,但因经济上的差距他们会觉得低人一等,多数贫困学生因经济拮据而吃穿俭约,使得他们自惭形秽,大大影响人际交往能力的锻炼,把自己包裹起来,自我封闭。

4.虚荣与依赖心理较强:大部分贫困大学生能正视贫困,注重勤俭节约,然而也有一部分贫困生,受虚荣心驱使,生活上盲目与人攀比;在一次主题为“自立自强”的贫困大学生会议的筹备工作中,一部分人说出了很简单的“多发点钱”,该“建议”反映了一种“等、靠、要”的惯性依赖心理。

(二)家庭贫困大学生思想及心理状况的积极方面

其实贫困是把双刃剑,它可能会带来种种困难,比如一些心理问题,使人产生自卑、焦虑、孤僻等心理障碍;也可以锻炼人的意志,更能使人自强不息,奋发向上,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

1.优秀的学习成绩和感恩意识:以我们电子工程学院为例。统计结果显示,每年,我院贫困生中有70%以上的同学获得年度综合奖学金,远高于其28%的平均获奖比例;2008年,在抗震救灾的捐款活动中,个人捐款金额在百元以上的很多都是贫困生同学,其中一位贫困生同学更是一次性捐出了400元,他们没有NIKE、IPHONE或SONY,但却能慷慨解囊。

2.自立自强的品格:调查中,一位很健谈的女同学(她本人并不是贫困大学生)这样谈到,在她眼中,贫困大学生有着特有的魅力,贫困并没有给他们带来精神上的困难,却造就了他们自强不息的品格,那是一种很纯净的美。

二、贫困大学生救助帮扶体系的研究

国家科技领导小组是高校大学生救助政策的最高指定机构,而政策的具体制定部门是以国家教育部为核心的国务院相关部门,包括劳动部、民政部等部门,目前已建立了“奖、贷、勤、补、减”政策体系。而问题还在于如何从心理上来救助贫困大学生,当前他们的主要心理问题是自闭与自卑,部分同学有虚荣嫉妒等心理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解决: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大学生作为新一代接班人,要养成爱祖国爱人民,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观念,正确对待困难,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2.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客观自我评价,找回自信。我们应抓住问题的根源,帮助他们正确自我认识,对自己的优缺点能一分为二,客观分析。

3.大力普及心理教育知识,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对此,各高校普遍都开展心理辅导并开设心理教育课程。

贫困给大学生带来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这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更是一群优秀青年的健康成长问题,是我们国家宝贵的人力资源的健康发展问题。注重对高校助困育人工作的研究已经成为社会和高校刻不容缓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张社争. 贫困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06,(2).

[2]许素萍.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心理救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4,(7).

篇8

一、极少数学生思想道德不健康现状分析

1.在世界观方面,胸无远志,缺乏奋斗目标,对个人前途信心不足。

2.在人生观方面,没有抱负,看不清自己的前途,得过且过,碌碌无为,虚度光阴,有自卑感,常有自暴自弃的现象。

3.在价值观方面,集体主义观念淡薄,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很少有奉献精神,自私自利,漠视他人。

4.在道德观方面,对如何做人的道理知之甚少,言语粗俗,师长观念淡薄。对老师的教导,职能部门的管理,持一种厌烦、逆反的心理。

5.在劳动观方面,怕苦、怕累、怕脏、不肯出力,缺乏吃苦耐劳精神等。

6.在学习方面庸懒,畏难、厌学情绪明显。有的学生经常迟到,上课睡觉,讲脏话;作业不想做就不做。自甘平庸,不思上进,没有时代紧迫感和危机感。

7.在生活方面,贪图安逸,讲攀比,摆阔气,摒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8.在行为规范方面,缺乏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修养,无组织纪律观念,甚至沉溺于网络游戏。

9.在择业观念方面,眼高手低,缺乏艰苦创业的精神。

种种现象归根结底,是因为学生缺乏远大的理想,缺乏坚定的信念,缺乏责任感,缺乏自制力,幼稚,自私,颓废,等等。

二、学生思想素质差的原因

1.社会原因

网络时代,使他们耳闻目睹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不良社会现象,对他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产生很大的冲击。面对激烈的升学就业竞争,产生痛苦、失望、自卑,导致其人性的扭曲,人格堕落。

2.家庭原因

一部分家长在孩子有问题时不能正确面对;不是心平气和地帮助孩子找原因,而是唠叨、训斥,甚至棍棒教育。也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地娇惯和放纵,造成了孩子的过分“自私”。像喝酒、吸烟、讲脏话等不良的现象,许多学生是从家长那里学来的。

3.学校原因

我们的教育沿袭了传统的“高分教育”,而忽视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德育教学内容和方法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教育的要求,其最大的特点是控制性和封闭性。

三、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1.引导学生树立理想,面对现实

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才能产生惊人的毅力。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要教育他们认识自己,避免心理的不平衡。为学生做实事,办好事,思想政治工作就会落到实处,就会得到学生的响应和配合。

2.优化教学环境与内容,形成育人合力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家庭教育与社会配合,使之形成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育人合力。

(1)教育环境设计得越合理,教育过程越科学,就越能对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其世界观和人生观有较大的可塑性。学生在卫生整洁,花草丛茵,设施完备的校园中学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风貌,促进学业进步和身心健康成长,净化心灵。同时,大力宣传新时期的先进人物、英雄事迹,表彰校园内涌现出来的好人好事,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功能和对不良风气的抑制功能,以提高学生的公德意识及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情操,以促进学生道德人格的形成。

(2)抓好家庭育人环境。德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家访、通讯等方式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最大限度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使他们充分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不可取代性。互相了解学生在校内、家庭中的思想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共同解决。

(3)要充分利用社会舆论正确导向作用。学校应充分利用社会教育机构,教育团体以及公、检、法等部门形成强大的社会教育网络,使全社会都来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净化社会环境,尽量减少社会阴影面对学生幼稚单纯的心灵的腐蚀。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学校德育教育是一个整体工程,必须建立起一支高效负责的队伍。

(1)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实施德育工作最重要的角色,必须加强对班主任的定期培训、经验交流。

(2)教工队伍建设。只有教师形成健康、美好、真诚、光明的人格,德才兼备、言行统一,才能使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每位教工都是德育工作参与者,都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责任人。应把教工德育工作情况纳入全年考核、评优之列。

(3)学生团员干部队伍建设。学生是德育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典型作用,培养一批思想道德素质过硬的团员学生干部,充分发挥在教育、团结和联系大学生方面的优势,帮助和带动全体学生。

4.善于创造良好时机,选择适当教育方式

抓思想政治工作要注意了解和掌握人的思想动态,一定要深入到学生中去,调查研究,既做良师,又做益友,了解他们的苦衷和难处,做好点拨与疏导,找到打开学生心锁的钥匙。(1)运用灵活的方式,选择最佳的时机,知己知彼,因人施教。(2)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人格来感召人,才能打开他们的心扉。(3)注意反馈,持之以恒。教师做思想工作时要有耐心,要时刻注意交流后学生的转变情况,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5.加强校园网络文化的建设

通过校园网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宣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范围广、见效快。如在网上设立校长信箱、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站等,注意开发一些集思想性、知识性、娱乐性、易操作性的软件。

6.开展丰富、有趣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

专门开设思想教育课程收效细微,凭空说教没有人听,也没有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不拘于形式.把思想教育贯穿在有趣丰富的实践活动中,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对于热点问题,学校可以开设讲座、讨论会,加强学生的参与能力。还可以通过放电影、辩论赛和让学生参加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同时,开展一些有益的其它活动,如校运会、文娱晚会、演讲比赛等等,让他们发挥各自的特长,获取成功的喜悦,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从而增强自信心。

总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严峻而神圣的工作,它没有一定的模式,也不应该限制于一个模式,要综合运用、积极创新、与时俱进。遵照总书记提出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要求,一定会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推向一个新阶段。

篇9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当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节奏加快,本领恐慌处处显现。国民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在升学、就业、务工、竞选、任职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对知识和素质要求的门槛越来越高。有专家指出,作为社会中的一个成员,要自立于这个社会之上,就必须建立属于自己的、必要的和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使整个知识体系呈“T”字型展开,其中横向表示要有一定的宽广度,包容多方面、多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工作、生活、交往等方面的需要;纵向表示要具备相当的精深度,在专业上深刻透彻,以满足更深层次的需要。换句话说,就是要做本行业、本部门的通才,做某些方面的专才,具有专与博的兼容性。

在整体的大学生涯中,大一是极为重要且不容忽视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大一新生初入校园,需要迅速的适应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转换学习思维、努力融入新集体、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其中不免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学习积极性不高、学涯规划不清晰、不能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而导致性格自闭等,皆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解决。本文以某公办二本高校大一新生为目标群体进行调查和研究,分析大一新生学习行为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这对提高大学生整体思想水平与专业素养有较大的影响,对于形成相关的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新生思想行为状况及分析

(一)学习目标和计划不够明晰。据调查某公办高校大一新生,数据表明:每天学习时间在三个小时或以上的占30.40%,一至两个小时的占24.11%,一个小时以下占8.195%,视情况而定的占37.29%。说明大多数同学每天都会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学习,但并没有明确的学习时间。而在学习计划方面,有约80%的学生没有或不确定学习计划。

大学学习以老师引导,自主学习为主,形式多为上自习。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毅力,更需要坚持,尤其是有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积淀。然而大一学生刚从紧致激烈的高考奋战中解放,如果不适时引导,很容易放松自己。在不去上自习的理由中,参加学校或学生组织活动和跟风、找不到合适的环境等居多,以此看出部分学生对学习的重视还不够,以各种理由降低对自己的学习要求。

(二)人际交往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访谈调查中,宿舍或班级中存在人际交往问题的情况较多。很多学生很敬佩周围的“受欢迎”的同学,但仅仅停留在羡慕和欣赏阶段,自己没有主动意识去沟通交流;在人际交往中,新生往往表现的很重视,很想以好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中,但由于自身还不够成熟和有经验,在处理人际交往问题时还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措施。

大学学生生活有集体性、广泛性的特点。在宿舍、班级或是其他团体中很容易表现出自身性格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大多数同学认为集体的氛围对自己的思想状况影响很大。个别新生因宿舍矛盾、班级矛盾没有及时有效解决等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大家共同形成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在人际交往中学会主动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人是十分重要的,学会包容理解、化解冲突也是更好的步入社会的前提。

(三)自身思想行为约束意识较弱。调查表明:新生主流思想较为端正,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旷课等行为是缺乏纪律性的表现,但仍然有部分同学认为,来了教室也不学习还不如不来,说明还是有部分同学对是否上课抱着无所谓的态度。30%多的学生基本听不进去课,自我约束能力差,甚至有厌学情绪,导致考试的作弊行为,有49.76%的同学对学习的兴趣由高到低。

在新生刚入学的阶段,大多数同学更在意知识和思考能力等方面的取得,但老师和学校应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延续专业学习兴趣。如果缺乏有效引导和挫败经验, 60.31%的同学虽然知道未来严峻但仍然迷茫不知如何努力,缺乏自我约束和有效控制,需要学校和辅导员进行个性化的辅导,从一开始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帮助新生建立职业生涯规划。

三、正确引导新生思想行为的有效对策

(一)学生层面――端正学习态度,注重综合素质。学习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的一个重要内在因素。因此,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一旦制定了一个目标,就会从内心深处产生一种力量,努力朝着所定的目标前进。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应当符合以下几个原则:遵从自己的意愿、由自己的兴趣和实力来决定、用目标管理发督促自己。其中,目标包括总目标和步骤目标、行动方案等。人际关系重在实践,要主动尝试与人交往,参加活动大胆锻炼,日积月累,保持积极包容的心态。

(二)教师层面――加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青年大学生渴望成材,渴望能在今后工作中有所作为,这是值得鼓励和支持的,但部分大学新生缺乏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规划,这就需要辅导员老师从新生入学起就通过课堂、活动、讲座、面谈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学涯规划教育,并引导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思想,定期检验和修正自身的目标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征、才艺特长、个人品行等客观条件,通过对职业需求的研究促进学生知己知彼,了解职业综合素质要求,以便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锻炼。

(三)学校层面――注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学生的主要学习生活环境是在学校,学校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学校的学习氛围、学习风气;学校的规章制度;学习基础设施。环境因素会影响主体的认知策略和行为。高校的学习氛围,班级的学习风气,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同时,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行为。合理而完善的奖惩制度,会促进学生往正确的积极的方向去努力,逐步改正一些错误的消极的学习行为。而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备,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承担育人重任的学校,要重视入学教育,包括爱校爱国教育、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适应性教育等,可以贯穿于校园文化活动当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此外,家庭成员的关心和鼓励、社会舆论的正确引导等因素也其中重要的作用。总之,大一新生初入校园,需要适应新的大学学习生活环境、转换学习思维、努力融入新集体、学习新知识、认识新朋友,其中不免存在许多问题,皆需要学校、社会与家庭相互配合、共同努力来解决。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发奋图强,努力学习更多的专业知识,培养更好的专业技能,同时也要积极的拓宽自己思想的深度与广度,不仅仅拘泥于课本,更大程度的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篇10

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都出现了一些与以前不同的新变化,也给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切实有效,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有比较准确地了解。本文仅就一些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表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第一、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班级内讲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越来越差。因为独生子女中一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自尊心超强。有的表现出高傲、鄙视人的态度,不屑与他人交往,这些学生多来自城市、比较富有、不愁吃穿的家庭;有的则是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交往,这些学生中又以家庭贫困生居多,也有一些是在中学时受过某种事件的打击,还有一些则是与自己的性格有关。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时比较离奇,大多是独来独往,不合群、比较有个性,小心眼,好偏激,说话尖刻,集体意识淡薄。这表明当今大学生集体意识弱化而个人意识增强。

第二、娇娇气重、懒惰怕吃苦、劳动观念差。现在大学生中娇娇气重是普遍现象,有些学生自己娇自己,身体稍有一些不舒服如感冒、头痛等小病即请假不上课,但当没课的时候又很活跃,可以说很会小病大养,吃不得一点苦,而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就更找不到这些人的身影,甚至连日常的值日(宿舍、班级值日)、劳动实践课也不参加,有的学生一个学期没有搞过一次卫生,有的学生甚至必修的劳动实践课也请别人代劳,没有一点劳动观念,也就谈不上奉献。这些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荣誉意识、责任意识弱化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增强。

第三、讲究实际,目的性强。现在的大学生中本位意识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整体观念,更有甚者重利忘义,重索取,重享受,讲功利,图实惠,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割裂开来,缺乏对基本社会公德和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甚至不辩善恶是非。

第四、心理问题偏多,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据国家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里健康问题座谈会上透露的消息,全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大学生中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2]有此问题的学生又以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和城市中的下岗贫困家庭居多。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上的差别,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或矛盾,而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因此,心里负担过重,造成心理障碍或疾病。

二、应采取的几点教育对策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从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满足不同的层次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和自我澄清,最终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心灵”(或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3]

其次,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当今的社会竞争力确实是很强,但竞争的关键仍然是能力。所以适应社会的这一需要,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再下功夫。如可以开设各种主题性的工作坊,比如人际交往、两性相处、学习困难、职业生涯等等,用团体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提高各种动脑动手能力。形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等。

再次,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项长期但见效慢的工作,其成效如何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其成效显著,必须加大对这支队伍能力的培养。为此,一是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政工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优秀专职辅导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党务行政管理岗位输送或向业务教师发展。二是要注意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尤其是兼职的辅导员的经济待遇。

第四,任课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多接触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能力。

第五,建立优美的校园网络环境,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当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而高校又处于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前沿,因此,在对网络文化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建立方便、快捷、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通过开展专题讨论、网上访谈等活动,与学生平等沟通,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还可以通过E-mail信箱构架起与学生交流的渠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正确引导的阵地。

第六,充分发挥心理学教师的独特作用,进行校园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是借助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咨询对象以斑竹、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因此,高校不仅要系统开设心理学课程,还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使其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健康、成才。

篇11

市场经济的冲击,使当今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等都出现了一些与以前不同的新变化,也给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使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切实有效,必须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状况有比较准确地了解。本文仅就一些大学生的不良思想、行为表现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当今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

第一、随着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人数的增加,班级内讲究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越来越差。因为独生子女中一部分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过于敏感,自尊心超强。有的表现出高傲、鄙视人的态度,不屑与他人交往,这些学生多来自城市、比较富有、不愁吃穿的家庭;有的则是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不愿与他人交往,这些学生中又以家庭贫困生居多,也有一些是在中学时受过某种事件的打击,还有一些则是与自己的性格有关。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时比较离奇,大多是独来独往,不合群、比较有个性,小心眼,好偏激,说话尖刻,集体意识淡薄。这表明当今大学生集体意识弱化而个人意识增强。

第二、娇娇气重、懒惰怕吃苦、劳动观念差。现在大学生中娇娇气重是普遍现象,有些学生自己娇自己,身体稍有一些不舒服如感冒、头痛等小病即请假不上课,但当没课的时候又很活跃,可以说很会小病大养,吃不得一点苦,而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也就更找不到这些人的身影,甚至连日常的值日(宿舍、班级值日)、劳动实践课也不参加,有的学生一个学期没有搞过一次卫生,有的学生甚至必修的劳动实践课也请别人代劳,没有一点劳动观念,也就谈不上奉献。这些说明当今大学生的劳动观念、荣誉意识、责任意识弱化而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增强。

第三、讲究实际,目的性强。现在的大学生中本位意识很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身的角度考虑问题,缺乏整体观念,更有甚者重利忘义,重索取,重享受,讲功利,图实惠,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割裂开来,缺乏对基本社会公德和道德行为规范的认同,甚至不辩善恶是非。

第四、心理问题偏多,甚至出现心理障碍或疾病。据国家卫生部召开的青少年心里健康问题座谈会上透露的消息,全国有3000多万青少年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其中大学生中25%有心理障碍,以焦虑不安、强迫症、神经衰弱等症状为主,因心理问题不能正常学习和生活而休学或退学的学生人数呈逐年上升之势。[2]有此问题的学生又以来自农村的贫困生和城市中的下岗贫困家庭居多。因为市场经济的影响,经济上的差别,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惑或矛盾,而部分学生心理承受力较差,因此,心里负担过重,造成心理障碍或疾病。

二、应采取的几点教育对策

首先,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实际出发,从教育对象的不同个性和成长规律入手,因人、因时、因地而宜,根据教育对象的特点,满足不同的层次要求,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生命需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体验情感、意志、塑造人格,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判断和自我澄清,最终使教育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心灵”(或思想),外化为学生的行为。只有充分尊重和依循生命的本质,教育才可能是“人的教育”。[3]

其次,采用各种形式对学生进一步加强各种能力的培养。当今的社会竞争力确实是很强,但竞争的关键仍然是能力。所以适应社会的这一需要,学校应该在这方面再下功夫。如可以开设各种主题性的工作坊,比如人际交往、两性相处、学习困难、职业生涯等等,用团体互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探索,提高各种动脑动手能力。形成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等等。

再次,要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稳定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项长期但见效慢的工作,其成效如何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有密切的关系。为了使其成效显著,必须加大对这支队伍能力的培养。为此,一是应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政工干部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或研究生课程进修班。优秀专职辅导员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党务行政管理岗位输送或向业务教师发展。二是要注意提高政工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尤其是兼职的辅导员的经济待遇。

第四,任课教师也应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多接触学生,用爱心感染学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人格品行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明辨是非、抵制各种不良思想的能力。

第五,建立优美的校园网络环境,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当今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而高校又处于充分利用网络信息的前沿,因此,在对网络文化有清醒认识的基础上应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建立方便、快捷、健康、安全的校园网络,在网上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阵地,通过开展专题讨论、网上访谈等活动,与学生平等沟通,以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还可以通过e-mail信箱构架起与学生交流的渠道,让网络真正成为学生学习与教师正确引导的阵地。

第六,充分发挥心理学教师的独特作用,进行校园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咨询是借助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文字及其他信息传递方式,给咨询对象以斑竹、启发和指导的过程。它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心理治疗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增进心理健康、提高心理素质,因此,高校不仅要系统开设心理学课程,还应建立完善的心理咨询机构,使其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利于学生健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