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产与运营管理论文

生产与运营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10 21:21:1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产与运营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产与运营管理论文

篇1

市场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促进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当前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很多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核心实力、往往通过重组、联合、并购等资本运作形式,形成共同合作与发展的集团式经济实体,以便于在相关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针对当前很多大规模集团企业来说,创新和优化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强化集团财务管理效果,对于促进集团型企业经济稳定经营和发展尤为关键。

1、集团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作为当前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集团是以具有控制能力的母公司为核心,由相关控股、参股公司以及其他相对独立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企业联合体。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理财模式,集团财务管理通常是指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通过运用一定的方式针对集团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分配、控制和预算等财务方面进行管理的活动过程。由于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集团财务管理以资本运营效益为中心。针对集团企业的资金运作过程实施全程管理,渗透于企业所有经济业务环节之中,相对偏重于企业资金筹措、运用和控制的过程效果。集团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集团企业的稳定经营程度。集团企业的财务业务具有协同特点,同样承担着提供公正、准确会计信息的责任,以满足集团资产优化运行的客观要求。

由于集团企业通常包含多种行业组成,其内部理财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具有较大迥异性。针对实施资产经营一体化的集团企业内部子公司进行优化调整资源结构,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加强集团企业的税收筹划和管理,使子公司能在授权范围内通过集团财务管理达到良好的资产经营状态,并充分反映其产业特性和资金运动规律。传统的财务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基本上是以记账、核算、报账为主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方式,由于集团企业在资产组合上体现了多行业并存、联合经营及规模经营的特点,原有被动式监督运行模式应向主动式理财及资产经营方向发展。

2、常见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通常需要一定的模式途径去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关系到集团企业的正常经营效果。常见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2.1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实施集中财务管理,将各项财务经济决策进行集中管理,便于统一财务政策,充分发挥母公司的财务导向和调控作用,协调集团资金,发挥资源优势,降低资金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完成集团统一财务目标,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集团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容易挫伤和抑制下属企业积极创造性。

2.2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根据内部各企业的行业特点,将财务管理决策权下放给子公司,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的职能,母公司仅间接监督和管理子公司的财务运作。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下,各下属子公司在融资、投资和使用调配等财务决策权上具有很大的激励性和灵活性,能够保障财务决策的适应性,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2.3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混合型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将资金筹集、使用、回收与分配融合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属于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相对理想化的集权模式,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

3、新时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策略手段。

新时期,为适应市场需求,实现有效合作与发展,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应注意落实如下策略:

3.1 优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权责。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效果影响着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集团企业要想基于市场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转变传统式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自身财务管理职能建设,强化财务风险意识,集团母公司在获得经营控制权后,应及时构建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基于债权利相结合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集团企业内部各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提高集团财务管理效益。

3.2 加强集团内部产权结构调整,实施经营授权控制。

企业集团组份之间主要通过资本纽带连接关系来实现规模化经营,集团企业内部投资是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集团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梳理和调整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优化财权和收益分配机制,强化集团战略决策等财务管理职能,对子公司对外投资等具体经营活动实施授权控制和分权管理,确保下属企业经济活动及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完善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集团应根据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规模、经营水平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特性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整体财务管理目标,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督促子公司经营活动的自我管控,评价和调整,加强下属企业财务运转的动态监管和审计控制,及时发现解决相关问题,防范经营风险和资产流失,保证集团目标计划的有效实视。

3.4 强化集团财务资金预算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程序。

资金运营管理是集团财务管理的重心,集团主管部门应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构建财务资金结算中心,针对集团生产经营等资金进行筹资运营和动态监控,规范和完善财务资金的审批程序,强化集团资金金的集中管理,实行统存统贷。严格各子公司的财务运作程序管理,杜绝资金账外循环。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融通和调控管理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集团资金实力。

结束语:

总之,企业集团属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时期,构建和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加强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和策略研究,对于促进集团企业稳定发展和高效运营有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篇2

市场经济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促进了企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与完善,当前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很多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增强核心实力、往往通过重组、联合、并购等资本运作形式,形成共同合作与发展的集团式经济实体,以便于在相关经济活动中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针对当前很多大规模集团企业来说,创新和优化财务管理的模式和手段,强化集团财务管理效果,对于促进集团型企业经济稳定经营和发展尤为关键。

1、集团财务管理的内涵特征。

作为当前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企业集团是以具有控制能力的母公司为核心,由相关控股、参股公司以及其他相对独立的企业组织共同组成的企业联合体。

作为企业管理的一种理财模式,集团财务管理通常是指为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通过运用一定的方式针对集团企业资金的筹措、运用、分配、控制和预算等财务方面进行管理的活动过程。由于资金是企业经济活动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集团财务管理以资本运营效益为中心。针对集团企业的资金运作过程实施全程管理,渗透于企业所有经济业务环节之中,相对偏重于企业资金筹措、运用和控制的过程效果。集团财务管理直接影响着集团企业的稳定经营程度。集团企业的财务业务具有协同特点,同样承担着提供公正、准确会计信息的责任,以满足集团资产优化运行的客观要求。

由于集团企业通常包含多种行业组成,其内部理财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方式具有较大迥异性。针对实施资产经营一体化的集团企业内部子公司进行优化调整资源结构,强化财务内部控制,加强集团企业的税收筹划和管理,使子公司能在授权范围内通过集团财务管理达到良好的资产经营状态,并充分反映其产业特性和资金运动规律。传统的财务管理一般不直接参与生产经营活动和经营决策,基本上是以记账、核算、报账为主的核算型财务管理方式,由于集团企业在资产组合上体现了多行业并存、联合经营及规模经营的特点,原有被动式监督运行模式应向主动式理财及资产经营方向发展。

2、常见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财务管理,通常需要一定的模式途径去实现,财务管理模式的选择关系到集团企业的正常经营效果。常见的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包括如下几种形式:

2.1 集中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实施集中财务管理,将各项财务经济决策进行集中管理,便于统一财务政策,充分发挥母公司的财务导向和调控作用,协调集团资金,发挥资源优势,降低资金投资成本和管理成本,完成集团统一财务目标,防范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集团财务管理权限高度集中,容易挫伤和抑制下属企业积极创造性。

2.2 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

集团企业根据内部各企业的行业特点,将财务管理决策权下放给子公司,充分发挥其财务管理的职能,母公司仅间接监督和管理子公司的财务运作。分权型财务管理模式下,各下属子公司在融资、投资和使用调配等财务决策权上具有很大的激励性和灵活性,能够保障财务决策的适应性,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2.3 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

混合型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强调分权基础上将资金筹集、使用、回收与分配融合于一体,参与市场竞争;混合型财务管理模式属于自下而上的多层决策的相对理想化的集权模式,既能发挥集团母公司财务调控功能,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防范和控制经营风险,有利于克服过分集权或分权的缺陷。转贴于

3、新时期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策略手段。

新时期,为适应市场需求,实现有效合作与发展,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应注意落实如下策略:

3.1 优化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理念,明确财务管理权责。

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管理效果影响着集团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集团企业要想基于市场环境可持续发展,必须彻底转变传统式财务管理观念,加强自身财务管理职能建设,强化财务风险意识,集团母公司在获得经营控制权后,应及时构建集团财务管理组织机构,基于债权利相结合的前提下,充分调动和发挥集团企业内部各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职能,提高集团财务管理效益。

3.2 加强集团内部产权结构调整,实施经营授权控制。

企业集团组份之间主要通过资本纽带连接关系来实现规模化经营,集团企业内部投资是集团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集团企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及时梳理和调整企业内部的产权关系,优化财权和收益分配机制,强化集团战略决策等财务管理职能,对子公司对外投资等具体经营活动实施授权控制和分权管理,确保下属企业经济活动及财务管理的相对独立性、积极性和主动性。

3.3 完善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集团应根据集团内部各子公司的组织结构、经营规模、经营水平以及公司成本控制特性等情况制定合理的整体财务管理目标,根据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财务风险预警机制,督促子公司经营活动的自我管控,评价和调整,加强下属企业财务运转的动态监管和审计控制,及时发现解决相关问题,防范经营风险和资产流失,保证集团目标计划的有效实视。

3.4 强化集团财务资金预算管理,规范财务管理程序。

资金运营管理是集团财务管理的重心,集团主管部门应实施财务总监委派制,构建财务资金结算中心,针对集团生产经营等资金进行筹资运营和动态监控,规范和完善财务资金的审批程序,强化集团资金金的集中管理,实行统存统贷。严格各子公司的财务运作程序管理,杜绝资金账外循环。充分发挥集团资金结算中心的资金融通和调控管理效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集团资金实力。

结束语:

总之,企业集团属于当前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时期,构建和完善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机制,加强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和策略研究,对于促进集团企业稳定发展和高效运营有着极为重要的保障作用。

篇3

关键词:知识管理 高校教师 专业素养  

近年来,随着科技革命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和人才逐渐成为各行业中最有价值的资源。在各大院校中,教师们作为学校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的综合水平直接关乎到学校的生死存亡。因此,注重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已成为各高校紧急的课题和义不容辞的任务。本文通过从个人知识管理对高校教师个人专业素养提升的状况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深入探讨了关于提升院校竞争实力的有效方法以及使高校处于良性发展的有效途径。  

知识管理这一概念源自企业对自身的资产经营管理,近年来,这一科学管理思想已经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师作为其专业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肩负着培育学生,开展科学研究,进行学术探索等与知识相关的各项工作。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却很少有教师关注个人知识的系统及科学管理,这最后势必会影响到教学质量的快速、稳步提升,对于教师个人素养的锤炼也会产生一定的阻碍。为此,只有倡导高校教师开展个人知识管理,才可以帮助教师个人专业素养得到有效的提升,进而促使高等院校的竞争实力也得到一定的提升。  

1 对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认识  

1.1 知识管理的定义  

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为手段,以知识创新为目的,把知识当作一种资源、资本、生产要素加以运营管理,最后,通过知识的共享和运用集体的知识、技能、智慧来提高组织应变和创新能力的管理活动。高校教师的工作轨迹通常是由教学、科研两部分组成的,虽然身处院校这样的工作环境,但教师的个人学习及对个人知识的梳理并不规范和系统,通常都是工作中需要什么知识,教师临时去寻找和学习,这就导致教师对信息的积累没有科学性。因此,在这种状况下,只有运用知识管理才能使教师的信息积累具备科学性,另外,实践发现,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指导个人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还能有效激发个人的工作创新能力。  

1.2 个人知识管理的内涵  

个人知识管理(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是一种新的知识管理理念和方法,其本质在于帮助人们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知识的收集、提取、共享和应用,将个体中隐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并对知识进行科学、系统的管理,进而来构建个人的知识库。在某种程度上,个人知识管理(pkm)可以被看作是知识管理的子集,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整合个人信息资源,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常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的教师都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体会多存储在教师的头脑中,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凭自己的灵感来创设的教学环境以及凭内容来选取的教学手段,都可以被认为是因材施教的隐性知识,而且这些隐性知识都是非常有价值的,如果能够通过个人知识管理将其显性化,不仅可以达到总结个人经验,萃取精华的目的,而且合理地转化和应用还可以帮助年轻教师们不断进步和成长。为此,我们得出结论,运用个人知识管理机制,不仅可以丰富教师这一集体的知识资源,还可以有效地提升团队的专业知识素养。  

1.3 高校教师知识管理的含义  

教师知识管理是指教师个人或学校产生、获取、收集、组织、传播、共享、利用和创新知识,通过运用集体智慧来促进教师个人专业成长和提升学校整体应变及创新能力的系统过程。它的本质在于促使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利用和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使其具备创造性教学行为的知识基础,最终使教学具有创造性。教师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有效利用资源,减少重复不必要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进而不断提升教师个人素养,最终实现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目标。  

2 知识管理过程中高校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途径  

2.1 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  

教师拥有,或教师专属的知识包括专业学科基础知识、认知理论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等,这些知识都属于显性知识,它们都是由以下各内容组成的,包括教材、辅助材料等图书资料;论文、专著及教案;个人知识积累所需的各种文件和相关多媒体资料以及管理系统等内容。这些都是教师知识管理中最基本的内容,也是实施知识管理的基础。因此,我们就必须对教师所拥有的知识进行整序,使他们的个人知识条理分明、分类合理,又不失彼此之间生动的联系,从而进一步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另外,对高校教师进行知识管理,可以让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于完整性和有序性。合理的知识结构是发展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的基础,通过让他们优化知识结构、设计实用的个性化教案;归集信息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以及学习并善用计算机相关软件来支持教师个人知识管理,不仅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还能有效地实现对高校教师教学创新能力提高的目标。除此之外,教师专业素养不断提升,对知识管理的水平的提升也会有相应的积极作用。  

2.2 对各种隐性知识进行显性化处理  

高校教师知识素养提高的障碍不仅仅在于新知识的获取数量,还在于教师隐性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地转化为显性知识,它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志。教学经验是体现任教者教学思想中富有创造性劳动的结晶,但通常情况下,这种珍贵的知识却很难被清晰地识别和分享。在教学实践中,广大教师都普遍达成这样一个共识:无论是文化知识还是实践性知识,总有一部分具有很强的内隐性,也就是说,这部分知识很不容易被清楚地表达出来,或者说让人百分之百地心领神会。与此同时,教师头脑中的部分知识还存在结构松散,体系不健全、逻辑关系欠严谨,个别闪光点稍纵即逝的问题。因此,面对这样的问题,要想有效解决该类问题、实现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目的,就必须对教师进行有效地知识管理。也就是说,将教师拥有的,却属于隐性知识范畴内的难以进行规范化地描述,如教学心得、体会及经验等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以及主观性强、零星的内容等,通过让教师个体或群体对此类知识进行科学管理来将它们变得显性化。管理措施包括反思、交流、分享、共生等,通过采用这些管理措施来使之理性化,这便是最佳实现教师个人知识由隐性到显性的转化的方式。通过隐性知识的显性化转化,可以将教师的各种隐性知识,通过知识管理的方式将其转化为显性知识,进而使曾经松散、零乱的知识被逐渐整序成为稳定且具有逻辑性的体系性知识,这些知识或智慧应用于教师的教学实践中,必然会形成独具特色的个人理论,这也是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最显著的方面。  

2.3 实现教师知识的有效获取与积累  

知识的动态性特征要求作为知识传播者的教师必须不断地更新、充实个人知识。外因驱动的自主学习或通过参加专家讲座来获取知识,是教师们通常采取的知识获取与积累的途径,在教师群体中进行教学经验和相关专业知识的交流与探讨,也是非常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之一。另外,知识在群体中进行传播、流动,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分享,同时还能够激发个体灵感和新知识的产生。

3 开展知识管理实现教师专业素养提升的方法  

3.1 建立个人专业及相关知识数据信息库  

先进的管理有赖于科技的支持,建立教师个人专业知识电子存储系统,是进行教师个人知识管理的基本任务。之所以说建立数据信息库是知识管理的基础是因为数据是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基础和源泉,只有掌握了相当数量的数据,教师才能对其进行处理,从而形成对自己有用的内容,即信息。那么掌握了信息的教师再加入个人的经验判断和文化脉络就形成了知识,这也是教师教学的根本。  

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分类方式管理信息,如以信息内容、时间顺序或地域范围等方式进行分类。这样不仅可以系统管理个人知识,用多样的形式归类过去较凌乱的各种知识资源,使其从以往沉睡的状态中苏醒,用于教学实践,而且还可以通过较有效的搜索方式,让教师对所积累的知识有更多维的认识,激发创造力,产生新知识,从而有效优化教学实践效果,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3.2 通过多种形式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  

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任务,更是教书育人的教师的终身工作。教师可以利用日常自学、专项培训、观摩教学、集体研讨等形式,不断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在保持自己旺盛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更新能力的同时,使得个人的知识基础被持续加固和丰富,如此以来,此种积累必然会对教学工作产生良好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3.3 记录并定期整理教学反馈笔记  

教师应该定期地通过

反思性学习,来管理教学心得和经验。另外,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将教学实践中呈现的问题与教学理论进行相互印证,不断反省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异,并有针对性地记录一些对特定教育事件处理的案例,并在过后对该类事件进行反思和展开全面的分析,以此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从而推动个人素质的提升。  

4 高校教师个人知识管理助力教师和院校的发展  

教师个人知识管理这一先进的知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能够将教师本身拥有的各种资料、随手可得的信息变成更具价值的知识,最终利用于自己的教学和科研实践。通过对个人知识的管理,教师可以养成更加良性的学习习惯。因此,高校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就必须坚持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体系,不断提高个人的学术能力和竞争能力,从而为实现教师个人价值和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因实施知识管理而取得的进步,会推动其个人知识素养的提升,反之教师知识素养的不断提升也会反作用于教师的知识管理,使之不断良性发展下去。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提升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增强教学研究的意识、挖掘自身科研潜力,以及注重培养个人较高的现代信息素养,都是教师进行知识管理,提升专业素养和自身价值的根本保证。高等院校是培育人才的基地,人才培养则依赖于教育,而打造优质教育更依赖于高素质的教师,因此,归根结底,教师的专业素质决定着高校的教育实力。  

  

参考文献:  

[1] 任长印.高校教师知识管理初探[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9(3).  

[2] 孙芳芳,任永祥.高校教师知识管理与创新能力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09(6).  

[3] 魏佳.基于价值链分析法的高校教师知识管理模型[j].广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