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6: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化学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中化学教学反思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5.077

化学学科在现代化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中的知识促进了社会很多领域的发展,由于学科知识的广泛性,学生在学习化学时需要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进行学习,不应该把化学知识的学习机械化。由于化学学科知识非常的灵活,教师自身的知识结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师的教学阶段可能是固定的,但是知识结构必须不断地更新,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基本的化学素养。在高中化学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教学进行一定的反思总结,对教学过程的总结主要体现在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的提高,对教学方法的反思和对课堂教学过程及环节的安排等。

一、教师应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当学生需要一杯水的时候,教师必须拥有一桶水,这是教师的基本修养。作为高中阶段的化学教师,其主要任务不是培养学生的基础技能,而是训练学生的化学素养。这就意味着教师不仅仅需要把教材中知识讲出来,而且需要通过有效的方法使学生理解所讲的知识,这些都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丰富拓展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提高学生在化学学科上的学习能力。

高中阶段对化学知识的考查都是立足于学生的迁移能力,化学学科中的知识点并不是很多,要求学生机械背诵的知识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最多的还是要理解。然而高中阶段的化学知识都非常的具有创新性,相同的化学物质可能出现在完全不同的两种题型中,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完全熟练的掌握,这样在教学中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而不是使教学只停留在教材所涉及的知R范围内。要具备这种对知识有足够的拓展能力,并不是简单的事情,无论是有经验的老教师还是才教学的新教师,虽然都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预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学习问题很多都是非常奇怪的且具有拓展性的。所以,教师必须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便于更好地应对学生日常学习中遇到的学习问题,从而更好的进行知识的拓展。高中阶段教学要求是能够树立学生灵活的知识应用能力,很多教师在教学中都意识不到这一点,也有很多教师凭着经验主义忽视了不断学习的理念,最终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不好的影响。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根据社会发展进行自身的知识水平的提高。

二、对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

当前我国很多高中都是实行一个教师带两个班的制度,甚至有的学校一个教师带好几个班,教师的教学方法面向不同的班级,就要采取不同的形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学习上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实施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面向全体学生,能够兼顾到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化学学科是一门成绩差异非常明显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对待优秀的学生应该采取提优的教学方法,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该加强课后辅导。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师生之间的关系变化都非常的敏锐,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对该学科的学习兴趣,有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心放在优秀学生身上,使很多成绩一般的学生感觉教师的教学只面向了优秀的学生,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态度发生巨大的转变,这种形式最终很可能导致优秀的学生越学越有信心,而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则越来越差,从而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所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和学生的成绩,进行教学方法的反思总结,使教学能够面向绝大多数学生。

另外,化学学科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学科知识的考查也都是以实验考查为主,但是日常教学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实验涉及到,而且实验的考查大多都是考查学生对实验本质的把握,只要学生能够掌握实验的本质,无论考题形式怎样变化,都不会难住学生。这种解题能力是需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化学实验的知识的,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就几个重点的实验进行重点讲解,开设实验课堂,让学生能够真正的进行动手实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对实验过程及现象都可以有直观的观察与理解。化学中的定律性质不是背熟就会应用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实验的讲解可以拿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的掌握住知识的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拓展能力。

三、课堂教学环节的反思探讨

篇2

教学方法的改革,首先是教学思想的改革。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只关注知识的接受和技能的训练,现在仍有许多学校强调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消化、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他们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这就导致我国绝大多数学生逐渐养成一种不爱问、不想问“为什么”、也不知道要问“为什么”的麻木习惯。《纲要》中明确提出:“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要新,决不能守旧。

二、教学方法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原先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怪圈。实验是一个非常好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化学教师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改进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实验。在现代化学教学中,学生喜爱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CAI动画、录像和化学实验,我们可选择教材中的一些典型章节,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录像教学。有很多教师未曾使用过多媒体辅助教学,他们觉得制作课件比较麻烦,在课后花的时间较多,其实有时我们使用多媒体,可以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信息,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简单化、使静态的理论动态化,从而化难为易。

三、教学过程的反思

1、化学实验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教学未必要按部就班,例如在做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笔者见有教师作如下改进,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浓HCl和稀HCl,同时放进大小相同的Zn粒,迅速塞好带玻璃管的橡皮塞(玻璃管上端系一塑料袋,袋内不留空气),2分钟后,盛有浓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可膨胀70~80ml,而盛稀HCl的试管上的塑料袋却膨胀不到10ml,经过改进,实验可见度大,对比性强,定量性好,需要说明的问题简单明了。关于“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一课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使气球变大,这个实验因为气体的压强太小或因为气密性不好,因而很难看到明显的现象,也可进行如下改进,在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等物质的量的盐酸,再滴入几滴洗涤剂,用等物质量的NaHCO3、Na2CO3加入量筒中,产生的CO2使洗涤剂产生大量的泡沫,可以通过泡沫上升的快慢和高度来判断反应速率的快慢和产生CO2的量的多少。改进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创设探究情景,激发学生探究情趣。

2、作业布置的反思

预习作业有课本中的“活动与探究”、“问题解决”、“交流与讨论”;复习巩固作业有课本中的“练习与实践”,一专题下来可以做“本专题作业”,这些书本习题作为教材的一部分是我们学习的精华,要充分重视,教师还要详细讲解。有些学校精心选编试题,控制难度,提高练习的效率和准确性,课堂上使用的学案相当好,包括学习目标、已有知识、问题探究、课外习题等小模块。当然最配套的是教师自己精心设计的习题或试卷,题量不要太多,题目要精选,紧扣教材,切合学生实际,兼顾学生差距。

3、公开课的反思

经过教师的精心安排,公开课很“成功”,一节课表面上看来条理清楚、精彩圆满,师生配合默契、问答巧妙,学生似乎个个聪明机智,根本不需教师的启发诱导。公开课应该求真务实,多一点本色,少一些粉饰。化学公开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正确把握学科特点,遵循教学规律,选择合适教法,才能实现优质高效的目标,扎扎实实地推进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

四、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要求教师保持敏感而好奇的心灵,要求教师经常地、反复地进行反思,要求教师选择多种教研方法进行反思。教学反思的基本方法,笔者试做些初步探讨:

1、教学后记反思法

对每堂课的整个过程回忆再现,思所得,发扬长处,发挥优势;思所失,汲取教训,弥补不足;思所疑,加深研究,解惑释疑;思所难,突破难点,化难为易;思创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加深自己对教学典型事例的思考记忆,持之以恒,必能把经验“点”连成“线”,最后铺成“面”,形成自己的教学“体系”,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过程中的宝贵“财富”。2、观摩公开课通过观摩别人的公开课,分析别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来反观自己的教学行为,是教学反思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听名教师或专家讲课,观看优质课例,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比较,找出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制定自己新的发展点。特别是同事之间互相听课、不含有考核或权威指导成分,自由度较大,通过听课者对课堂中的教师和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写下详细、具体的听课记录,在课后与授课教师及时进行交流和分析,推动教学策略的改进,这在无形中会促进化学教师教学反思能力的提升。

3、借鉴他人意见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该通过与同事、同行交流,对教学设计的依据、基本教学过程、富有创意的素材或问题等进行交流,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3

化学课教学中的时间反思,应包括以下内容:

1. 课前反思。指向于未来化学教学,对未来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未来的教学设计建立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包括讲授内容的难度、材料的呈现方式、学生的现有水平、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了解与激发、教育技术的运用等。课前反思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中,反思的结果是形成更加成熟有效的教学方案,并带来教学效能感的增加。

2. 课中反思。指向与当前化学教学,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反思。包括内容呈现的顺序、难易的程度、学生的接受状况、课堂管理、教学技能的运用、师生互动、时间安排等。

3. 课后反思。指向于未来化学教学,对教学经验和教学结果进行反思。包括对学生的表现和发展进行评估、对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分析。

二、如何写化学课后反思

教师需要反思,反思什么呢?一般来说,反思已有的行为与新理念、新经验的差距,完成理念的更新和飞跃;反思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差距,使教学更加有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成功经验,使其在今后的教学中起更积极的作用;反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失败或过失成为成功之母。

1. 记成功之举。 将化学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运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参考与使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篇4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便有了学习的动力,便能促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学好化学,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那么,如何激发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呢?笔者认为对高一的教学一定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认识规律,控制好教学的难度和深度,尽力避免学生在高一就出现对化学的厌学情绪。

我们知道,高一教材必修Ⅰ是要求全体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内容,旨在促进高中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进一步提高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科学素养,同时也为学生学习相关学科课程和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基础。因此,教师在必修Ⅰ?的教学中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切忌在教学中随意拔高、加深。旧版高中化学教材,因没有这两个“基础”模块的设置,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的缺陷,使得学生上完高一后,大部分学生基本失去了继续学习化学的热情,给后续化学的学习带来了极大障碍。本人在教学过程中,接触过不少高一级学生,说高中化学难读,怕学,我甚感奇怪,细问之下,得知其老师,因担心必修Ⅰ内容较浅,从往届高考内容看,认为不能适应高考要求,而把很多选修模块中的内容,渗入必修Ⅰ中,提早进行教学,致使化学教材内容又重复到旧教材“繁难偏旧”上来,致使学生望化学而生畏。这其实是教师对新教材模块设置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例如:在《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学中笔者从初三所学的得失氧讲起,再简介化合价升降,电子转移,只要求学生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电子转移的数目即可。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及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判断等内容坚决不作介绍,留待学生在以下高二及高三来学习,坚持按课本偏排的内容,循序渐进进行教学,使得我的学生在上完高一必修后,仍能对化学感兴趣,较好地避免了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畏难情绪,为后续化学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加强实验教学,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科学方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所有物质的性质、化学反应原理、物质的结构等知识均是从实验中得来的,通过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更加清晰地掌握相关化学知识,体验到化学实验的乐趣,学习到必要的实验操作技能,掌握研究化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化学的能力,并形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对实现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学生“经历探究实验,学习探究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问题意识”,使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的态度与价值观。

我在教学过程中,一是积极创造条件,使化学实验从“讲实验”转到“做实验”上来。以往局限于学校的条件,如经费短缺、设备不齐、人员缺乏等诸因素,化学实验往往以讲代做。这样做,似乎也能把课本中相关实验内容弄清楚,也能应付高考了,但这样做,由于学生缺乏亲身实验的体会,动手能力往往很差,遇到实际情况,往往束手无策。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教育应该面向未来这一宏伟的教育方针是格格不入的。为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一定要克服困难,不怕麻烦,创造条件,真正让学生亲自动手做实验,坚决杜绝以讲代做。依目前情况看,就我校而言,可说大部分实验是可以完成的,关键在于教师对实验的认识程度。

二是加强指导,大胆组织探究实验。探究实验往往费时、费力,但只要指导明确,组织得当还是能够完成的。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先进行预习,了解探究的目的、过程和方法,克服探究时的盲目性,缩短探究的时间;其次,教导学生体验课本中探究实验的设置目的、基本思路,使学生学会利用实验探究来学习化学的方法;第三,探究过程中注意指导正确的操作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第四,在探究完成后,帮助学生总结探究结果,处理所得数据,反思探究过程中的成与败,以保证知识的科学性。通过这些努力,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使学生大体掌握了通过实验探究来获取知识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总体上较好地实现了新课标的三维教学目标。

三、联系实际,使学生亲切感受到化学知识的真正实用

篇5

新课标下的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完善,在推进和发展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很多的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了重视,反思教学就是改良自身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力的途径。对于反思教学,国内有很多教授学者对其理解都较为准确,即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根据自身行为经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的对这些问题进行改正,探究其中的原因,并反馈回自身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和学习在一定层面上统一起来,很多的教师都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更加完善了自己。

通过新课标下的反思教学的宣传和改进,很多高中化学老师都具备了反思的能力,不仅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反思,使化学教育的大方向不变,还会针对课堂上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总结,备课阶段和结课后都有反思,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反思的内容有很多,最重要的当属提高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创新思维能力,将反思思维也要渗透到学生的学习中。

1 反思化学学科特点,优化课堂设计方案

化学是一门需要进行实际操作的学科,化学实验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要想有所成效,必须要推陈出新,把以前那种满堂灌的陈旧的教学方法彻底的去除,要牢记课堂中最主要的部分永远是学生,课堂时间也是属于学生的时间。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进来,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轻松地记住知识点,还可以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如果发现试验中的异常现象,还可以引起学生们探索的好奇心,对这些现象进行下一步的探究和学习,这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反思教学过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

化学教学就是要求学生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在某些情境下对化学亲自去理解和感悟。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学习化学。教师要尽量结合实际的情况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灵活地安排课程学习,尤其对初级知识的引导,化学教育工作者要给予足够的重视。

高中化学初级阶段的概念性学习是很有必要的,旧的概念对新概念的理解有很大促进作用,在实践中要求学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发现其中的联系,在引入的新概念中有更加完善的知识总结框架,不对已经记忆理解的知识进行反思的话,在接受新概念的时候无法完全理解,对化学这门学科的学习都是很有影响的。例如,在进行离子反应学习的时候,还有很多学生没有发展的看待问题,对复分解反应发生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概念死记,拘泥于此。通过实验可以促使认知有新的冲突,已有的复分解反应相关概念不再适应新的实验现象,这就可以激发学生探索实践的欲望,深化概念的同时获取对应的知识。

3 反思教材特点,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篇6

【中图分类号】G633.8

一、高中化学教学反思内容与特点

1.1 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教学反思可以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全面的评价,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的总结经验并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在进行教学反思的过程中,首先,化学教学目标是对学生化学学习结果以及所预期达到的学习水平的说明,化学教学目标具有导向与控制的功能,它是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出发点。所以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内容和教学对象的发展需求与实际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反思[1]。其次是对教学内容的反思,教师在设定教学内容的时候一是要与教学目标同步,二是要充分衡量学生水平与教材本身的深度,将两者搭配好,充分挖掘教材的本质,合理安排教学顺序。第三是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设计要具备可行性和目的性,将教学重点充分掌握并传授给学生,同时要不断的对教学进行评估。第四是对教学方法进行反思,在老师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时候,要将学生作为主体,不断思考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是否接受并及时收集学生的教学反馈,在反思中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1.2 教学反思的特点

教学反思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它将主观情感和客观教学目标、知识点和学习技巧、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有机结合在一起,能正确的认识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试验能力。第二,它将“教”与“学”充分融合到一起,让老师在反思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学习能力,使两者共同进步。第三,它提高了教师的主动性,让老师在教学反思中传授知识重点,让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的难点与重点。

二、高中化学教学的几点反思

2.1 课前充分备课,设定好教学目标

反思备课必须坚持教学目标三维化,这三个维度是课程目标、目标要求和目标性质。一方面,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认真审视自己的教案设计,带着怀疑的心态去检查教案有没有遗漏的和需要改进的,同时要提前为课上突发状况做准备,尤其是在进行实验课教学的时候。另一方面老师要让学生提前对所学内容进行预习,把不明白的地方记下来,在上课后老师要主动询问学生有没有新的和未解决的问题出现,可以尝试去写学习笔记并加以反思,将不会的问题问向身边的同学和老师询问,这样就能够使老师也进行了充分的反思。

2.2 针对全部学生,在上课过程中进行反思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注意力总是偏向于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对学习成绩不好的缺乏关注,这容易造成两极化。所以首先老师要面向所有学生,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正确面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意外等,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体现他们作为学习主体的角色,发挥学生的创造力。老师可以创造一种最佳问题意境,来开阔学生的思维[2]。比如在苏教版的“苯酚的性质”教学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乙醇与钠反应的相关知识点,但是苯酚中的羟基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与碳原子相连了,它与苯环连接后性质原来的不同。教师可以从溶解实验引发学生对酚羟基性质的思考,进而去探究其酸性强弱,再通过设计合理的问题,让学生来探究分析苯酚的酸性,得出正确的结论后话锋一转,既然苯环对羟基性质有影响,那么另一个新的疑问也就随之产生了:“羟基对苯环性质有没有影响呢”?自然下一个苯酚的性质―――苯酚与浓溴水的反应就可以着手解决了。

2.3 教学方式上反思

授课方法基本是“满堂灌”,灌知识,灌方法,鲜有师生互动,更谈不上激活体悟、启迪智慧、开掘潜能。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现代教育思想?“新课标”告诉我们,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成为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方式应灵活多样,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基于上述要求,本人在初三化学复习阶段,大胆采用先回顾高中化学基本理论,然后在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元素化合物等内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还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主体,都得到充分发展。

2.4 课后反思,不断总结教学问题

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原因及合理的解决方法。对教学效果评价,探索改进的方法,及时与其他教师交流心得体会。尤其是在面对学生普遍不理解的问题的时候,要充分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接受能力。因为有些地方自己认为已经很好的解决了,但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去理解。比如学生在学物质的量之前,宏观和微观联系的意识是很淡薄的,也就导致了课堂效率很低。所以这时候要根据学生的客观学习水平来设定教学方法,这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经验,有利于以后教学反思在化学教学中的实践。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老师也要真人对待,作业也是反映学生学习问题的主要途径。这需要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对自己总犯的错误充分分析与反思,学会多角度看问题。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去反思,以改变其学习方式,使其以良好的学习状态参与课堂教学的活动中,并暴露其思维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学生的反思需要教师适时地掌控、点评。

三、结束语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教学是在与学生一起互动中不断发展的。作为高中化学老师,不仅要对教学目标等进行反思,还要注重在教学过程的反思。对课前课后也要严禁把握。全面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以上就是我对高中化学教学工作的一点心得,希望能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发扬优点,克服不足,同时,以上总结的经验教训希望能对广大教师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便能更好地服务教学,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8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传统的教学目标、单一、固定不变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已经满足不了现阶段教育行业建设与新时代学生学习的需求,新型教学目标与各种课堂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被革新,其中尤以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较为明显。当前环境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教学方法为合作探究教学法,该教学方法对促进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展开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造力与整体学习效果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1合作探究教学及其意义

合作探究教学是现阶段各大教育机构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新型课堂教学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等两个基础教育理念,前者(合作学习)要求将课堂教学中学生组成小组,分工明确,积极协作,每位学生个体的学习成果均依赖于小组团队的学习效果;后者(探究学习)属于一种研究性学习方法,主要是指在具体情境下,教师从社会、日常生活或自然环境中选择课堂学习任务或探索专题,引导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学习,积极探讨,并完成课堂学习任务的一种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教学综合了以上两种教学理念,彻底改变了以往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固定教学模式,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将其推向课堂讲堂,使其能够主动走进生活与社会,鼓励其自主探索新知识,以培养其主动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以及自主创新力等。对于目前我国各级教育机构中课堂教学实际情况来说,合作探究教学符合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求,是新时代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标志,用于课堂教学过程中对解放学生思想,增强其发现问题、探讨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均具有重要作用。

2高中化学课堂中合作探究教学的应用实践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法,其核心主要在于互动交流,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友好的课堂学习环境和课堂氛围,引导师生共同学习、共同探究,使学生能够自主思考,发散思维,充分发挥其主动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此种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实践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创设情境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教师首先需要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熟悉教材内容,明确教学重难点,之后依据教学环节创设独特的课堂教学情境,指导学生以情入境,并通过情境引导学习。

例如,在《Na2CO3的性质与应用》这一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可课堂教学开始时通过生活情境导入,利用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油条”引申出本文学习主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探究学习,具体表现如下:①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油条的起源(南宋,油炸桧)、食物特点(香脆可口)以及应用(传统早餐食品),对学生进行提问:同学们知道油条是怎样做出来的吗?②当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回答问题后,教师需及时给予其鼓励,并引导出新的问题:油条面团里放了什么东西,能够使其膨胀?③指导学生各抒已见,积极讨论,得出Na2CO3这一化学元素,最后由教师向学生介绍并讲解Na2CO3的具体概念,顺利完成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探究精神。

2.2小组学习

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活动中,为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团队意识并提高其实效性,可采用班级内小组讨论的方法,将全班学生分为一个个讨论小组,如4人一组或6人一组,适当控制小组人数,不能过多或过少[2]。同时,分组时要适当参考学生的学习成绩,组员之间学习成绩尽量不要相差太大,不然小组讨论活动较难开展,白白浪费时间,且小组内部需分工明确,将讨论议题的资料记录、书写、整理、发言(采用轮流制)、讨论总结等工作落实在特定组员身上,使其各司其职。除此之外,教师可在班级内部小组讨论中采用评分制评定每小组讨论和学习效果,增强组内成员的团队荣誉感。

2.3课堂提问

合作探究教学的最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造力,从总体情况来看,该教学模式一般包括指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其在自学过程中提出问题、查阅文献资料、做出大胆假设、课堂分析、抽样调查以及得出结论等多个教学环节,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及其对问题的敏感性,提高其自主思考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高中化学《无机化学元素化合物》这一课程教学中,教师可在学生已知碳酸、苯酚二者之间酸性关系的基础上,以CO2+苯酚钠溶液为例,先在黑板上列出几个相关的化学方程式,如2C6H5OH+NaCO3C6H5ONa+CO2+H2O(生甲)、C6H5OH+NaHCO3(生乙)等,引发学生积极讨论,这时教师可利用课堂提问法,将持不同观点的学生分为两组,要求其进行互相驳斥并讲出自己的理由,以此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独立思考,最后采用代表发言的方式总结讨论结果,调动学生全程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激发其学习热情。

2.4兴趣引导

一直以来,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佳老师,要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合作探究教学,教师需根据学生学习特点,以其学习兴趣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学习。例如,在高中化学《金属镁的特性》这一课程教学中:①教师可在课堂开始时现场演示镁在空气中燃烧这一化学实验,镁的剧烈燃烧和耀眼的白光,能够为学生带来新的体验,引发其学习兴趣,此时教师可抛出问题:如何将燃烧的镁安全熄灭?点燃学生神经兴奋与学习热情,使其自发的思考问题。②一般情况下,学生会说出CO2,此时教师可让一名学生上台进行这一实验,结果却并非如此,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提高其学习兴趣。③经讨论后教师可顺势提出镁元素这一教学内容,进而展开本次课堂教学活动。

篇8

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中,明确教学目标、夯实基础很重要,化学知识中每个章节的联系都很紧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疏漏,对今后的学习都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严重的可能导致化学这一学科的掉队。因而高中化学教师在当前面临更加艰巨的任务,应时常进行反思。例如,在讲解“物质的量”时,如果对“物质的量、微粒数、摩尔质量等”讲解得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那么就会导致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出现定义和概念判断错误的现象;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为了提高课堂的质量,通常会尽可能地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讲解,在课堂中除了是主导者,居然也有些“主体”的意味。然而在新课程时期,我们要认识到这样的课堂所存在的弊端,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创设接近生活实际的化学教学情景,让学生能深切的体悟,同时加强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地、系统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二、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思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因而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完善教学手段。好的教学方式,能使我们的课堂事半功倍,使学生接收得容易,教师讲得更轻松,课堂效率不言而喻。首先,教师讲课的语言凝练、表述清晰、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这些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板书精当、书写工整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在教学实践中同样重要,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所以板书要布局合理、提纲挈领、层次清楚、端庄大方。最后,教学用具的使用。新课标中对教师教学用具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熟练操作实验用具,给学生做好示范,教师在课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操作起来轻车熟路、规范得当,这样才能给学生更好的示范效果。

三、对教学方式手段的反思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经常忽略一个问题,每个班级的学生学习能力、接收能力不是完全的统一,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班级各个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让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成功体验,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因材施教。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加强课后辅导,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忽略成绩较差的学生,而单单关注学习成绩相对突出的学生,这样只能导致成绩差一些的学生继续掉队。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这样对于后进生也是一种损失,因而我们不要轻易将学生定义为“差生”。

篇9

所谓诊断性反思,就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师生分别对知识和方法进行客观的评估。对于学生而言,反思的重点在于考察自己的知识储备是否足够、认知水平能否达到学习新知识的高度、还需要补充哪些背景知识、已掌握的化学学习方法是否适用于新知识的学习等。

教师的反思重点在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依据,避免目标过高或过低影响教学效率。在反思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重点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样的教学设计突出重难点了么?内容安排合理么?教学方法学生能否接受?这样的教学能否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充实么?这些问题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审视自己的教案编排是否合理,为课堂教学做好准备。

诊断性反思重在针对性,旨在帮助学生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帮助教学做好课堂预设,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对症下药。为了做好诊断性反思,笔者建议教师适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获悉学生已有的认知情况,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认知状况。

针对本节课的知识点,笔者重点调查了学生是否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考查他们对浓度的理解是否正确,部分问卷问题如下。

1.你认为升高温度会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么?

A.会B.不会C.不确定

2.对于固体而言,其表面积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么?

A.会B.不会C.不确定

3.物质的量浓度不同的两种溶液进行混合后,彼此的浓度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A.变大B.变小C.不确定

4.改变溶液的质量,其物质的量浓度是否发生改变?

A.是B.否C.不确定

二、过程性反思推进,审视思维活动

过程性反思是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师生双方针对教学进展,以提升课堂效率为目的所进行的对自我思维活动的反思行为,其重点在于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反馈和改进。教师是过程性反思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只有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学生才能有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加入反思活动,审视自己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所用方法是否科学,而学生通过提问、回答、讨论等方式反馈出来的信息则给教师反思提供了依据,教师及时把握学生动向,调整不合理的教学方法,加强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讲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活跃的互动交流非常重要,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提供敢想敢说、不怕犯错的学习氛围,同时还要多设问题并有目的地组织讨论,让学生能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暴露思维过程,并适时进行语言点拨和方法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反思,逐步将课堂上的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改进内化为一种行为习惯。

具体而言,过程性反思可分为两个方面,即情境中反思和探究中反思。毋庸置疑,问题情境的创设能够有效唤起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对已有现象和知识的反思,而组织探究活动,则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考验,能够有效促使学生在设计探究方案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善思维过程。

本节课,为了促进学生的理解,笔者设计了如下问题情境。

1.鲜牛奶在2~6℃的环境中可以保存5天,但炎热的夏天,在室温下,几个小时就会坏掉,这是什么原理?

2.买洗衣粉的时候,大家留心一点就会发现,很多洗衣粉都是加酶的,而且去污能力要比不加酶的洗衣粉强很多,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么?

3.在看电视的时候,我们见过那种老式锅都带有一个风箱,主妇们为了让炉膛里的火烧得更旺一点,就会拉风箱,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些问题情境让学生从生活现象中反思化学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又请学生设计探究实验,探究温度、催化剂、浓度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

三、总结性反思补充,客观自我评价

总结性反思的重点在于对已有学习结果的回顾和评价。课堂教学中,在对某个知识点的学习完成后,要做出即时反思,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步骤地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形成一个简单的知识链条。不仅如此,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完成后,通过课堂学习、课后练习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问题也会层出不穷,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对知识、方法和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客观进行自我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写反思日记是进行总结性评价的有效方法。反思日记的内容可谓容纳百川,学生在化学学习中的任何疑问、困惑、感想都是反思日记的内容,阶段性学习的知识点总结、学习方法汇总、错题记录、思维改进历程、存在问题、学习体会、自我评价等都对学生有很大帮助,这些都是他们思考的结果,也是一个理清知识脉络、重构理解、内化思想方法的过程。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发挥反思日记的作用,避免流于形式,教师要做好日记评价工作。反思日记是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反馈,而教师此基础上再评价,教师便会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其目前的学习状态和认知水平,还能及时获悉学生的心理动态,从知识和情感这两方面促进与学生的沟通,也为进一步做学习指导奠定了基础。

反思对于高中化学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会反思,学生就学会了学习。诊断性反思、过程性反思和总结性反思的综合应用,能够从教师和学生这两个教学关键性因素出发,帮助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同化,掌握学习方法。

篇10

按照反思性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案例一中的具体环节,笔者在物质的量教学中进行了反思性教学设计。考虑到在案例一中已经有了非常详细的设计过程,现在这里将本节的反思性教学设计只做出简要的叙述。

一、前反思设计阶段

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中唯一的关于物理量引入的理论教学课,是化学物质计量和计算的基础。在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是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理解摩尔质量,化学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对它进行了进一步的解读,提出了几点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笔者对以上的教学目标进行反思和解读,考虑到学科体系新概念的引入和学生对其认知的方式,笔者认为目标中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目标,就是让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因为这个常数是概念引入的前提,而学生对它又是陌生的,所以必须让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否则学生无法达到以上教学目标。

所以,我把教学目标扩展为五点:

(1)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

(2)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4)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质量之间的关系;

(5)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的能力。

结合目标,我确定了教学内容并把它们编制成知识模块。通过对3个知识模块进行分析,可以得到3个模块之间是这样的关系:模块1是模块2的基础,模块2引入后,又成了模块1部分内容的基础和模块3的基础。所以,模块1和模块2是相互嵌套和交融的关系,模块1、2是模块3的基础。考虑到本节课是理论性比较强的课,笔者选择了创设问题情境法、讲述法、类比法、启发-引导法、发现法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课堂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参与、降低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成功感、淡化理论的枯燥,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把紧张有序的教与学过程变为师生互动的、充满乐趣和激情的信息交流过程。选择的教学媒体是黑板和具体实物。选择的具体策略是先行组织者策略。

二、教学实施中反思调整阶段

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笔者的课堂教学进行的非常顺利。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和反应,得知学生的情绪非常的高,而且理解能力非常强,很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同时笔者也沉浸在课堂教学的有序过程中,没有发现学生的消极的一方面,所以整个课堂是按照原来的设计方案进行的。在进行中,笔者对课堂的广度和深度没有进行调整,只是对课堂的高度进行了提升,并在总结时增加它诗意化的成分。例如,笔者在模块3中分析到质量、物质的量、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时,看到学生能够顺利完成三者逻辑关系的掌握,随即用两句诗:“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进行诗意的概括,让学生把诗的美和透出的豪气融合到对物质的量所起到的实际作用的深层体会中和对师生共同完成教学、学习任务获得的成功感中。

三、后反思修改阶段

对于后反思修改阶段的反馈信息来源,笔者选择了三种渠道即是教师课堂情境回忆分析、学生访谈、同行教师听课评价。从笔者对20名学生的访谈内容和学生的回答情况来看,学生能够掌握物质的量、质量、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能够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以及摩尔质量同式量的关系,对阿伏加德罗常数能有全面的认识,能说出它的标准和它的物理意义。但有5位学生向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您说的式量是不是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在我和这些学生更深入交流中,发现初中教材已经把式量的定义给删去,学生对这个名词不理解,但由于在课堂上笔者指出了具体微粒的式量和学生记忆的相对分子质量及相对原子质量具有一致性,同时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很强,并没有给教学过程带来障碍。从同行的听课评价和集体的讨论建议中,笔者首先得到是同行对这节课的极高的评价,同时指出了两点细节问题,用语出现了一处欠妥的地方,笔者在说某微粒物质的量是1mol时说成了是一个摩尔,经验丰富的申利民老师指出了“式量”一词在初中已经删去,对它的引入需要从定义开始。笔者在得到这些反馈信息后,通过课堂教学情境的再回忆和反思分析,认可了课堂比较成功,课堂实际效果冲破了显性目标的限制达成了很多隐性目标。比如,学生积极的课堂参与意识、师生共创的良好课堂氛围、师生对成功和化学学习过程美的感受,但也认识到同行和学生指出的几点问题。在这一阶段,笔者将“式量”一词放在学生比较归纳一摩尔微粒的质量同微粒的式量关系时给出具体的定义:“微粒化学式中各原子相对原子质量之和”,同时,把规范课堂用语作为笔者自己专业发展的要求。

篇11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177-01

高中化学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了多年,在此期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可谓是轰轰烈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水平有了很大改变和提高,许多地区出现了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虽然教学质量有了质的改变,但还有一些老教师,传统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基本上是沿着“穿新鞋,走老路”的教学方法。青年教师追求课堂的活跃性,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忽视了“双基”的落实,这两种情况在学校教学中还很普遍,给学校的教学质量提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使得新课标教学偏离了轨道。所以,教师静坐下来深刻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更新观念,努力鞭策自己向学者型教师转变,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反思:

一、培养良好的教学反思习惯,是自己向学者型教师转变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查自己,追求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充分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对教学实践的判断、思考和分析能力,从而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更新观念,转变教师角色。

二、深化学习,紧跟教育前沿,常在教育理念上反思

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十分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而老教师传统教学思想仍然根深蒂固,求稳,求实,过分注重“双基”的落实,把学生当作灌输的对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甚至连一些化学实验现象都只是教师的口述,而不给学生亲自动手或观看演示实验的机会,生怕知识落实不够,基本上改变不大,部分青年教师课堂只是追求活跃,注重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却没有深刻领会新课标理念,忽视了“双基”的落实。目前的这两种情形都是教师对新的教育理念的理解不够透彻,使得教育偏离了轨道。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因此,在新课程付诸实施中,教师要利用时间充分学习新的教学观念,去改变传统教学中的不足,决不能守旧。

三、紧抓教学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的反思

1、教学三维目标落实情况的反思

首先,教师要避免对三维目标错误的理解,如不能整体把握三维目标,随意肢解,将三维目标分割成三个目标,或只重视学生情感体验,忽视健康价值取向。其次,要整体把握好三维目标“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这是教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集中体现。教师的课堂教学要注重追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有机整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关注过程、方法和情感体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尽量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思考、观察、操作、想象、质疑等形式来获取知识,使结论和过程有机融合起来,知识和能力和谐发展,使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成为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2、教学方法灵活性的反思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应抛弃那种“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的教学模式,教师应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根据教材灵活改变教学方法,对于“活动探究”课,应想方设法多做演示实验,有条件的话让学生自己多做,以提高动手能力。

四、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