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6: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图书馆下乡送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意义
阅读对于青少年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青少年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能力与他们自身的未来有着密切的关系,影响到一个民族的发展。推广少儿阅读是世界性的潮流,农村青少年数量在我国有3亿多,青少年总量中占有很大比重,而农村青少年阅读在我国却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因而加强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非常重要。
2、当前农村青少年阅读现状分析
2.1农村青少年阅读状态情况分析
笔者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农村部分青少年阅读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归纳为如下三种情况:
(1)为了考出好成绩,避免分心,家长不允许看课外书,占总调查人数的32.6%,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得学校、家长对孩子的课外阅读不够重视。(2)除教科书外没其他书看。占总调查人数的41.1%,这种状况正反映出农村阅读阵地薄弱。(3)不感兴趣,不喜欢看书。占总调查人数的17.2%,改变此类学生阅读态度,也正是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意义所在。
2.2农村青少年阅读环境情况分析
(1)阅读阵地少,设施不全。通过调查显示,目前农村青少年阅读无外乎由三个地方提供:一是家庭,由家庭提供随意的零散的不系统的读物,而这种状态也只是停留在幼儿初期,建立在父母对子女出生后所寄予的美好希望上,随着儿童年龄的增大,父母出于开销、认识等原因购买读物随之减少甚而停止。二是农家书屋,现在蓬勃兴起的农家书屋建设给了农村儿童一个读书天地,但适合儿童的读物很少,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三是农村学校图书室。因应试教育的原因,学校图书室大多未能发挥好农村儿童课外阅读作用。
(2)经费无保障,图书数量严重不足,图书质量十分低下。由于目前农家书屋后续经费保障问题没能解决,图书配置时又因农家书屋为成年农民服务的主要功能决定了少儿图书不可能配置过多;农村学校图书室建设资金是从国家义务教育按学生人头下拨的经费中挤出来的,财政、教育方面没有硬性的投入比例规定,保障机制没能建立,因而各学校的图书室建设乏力,农村少年儿童课外阅读书籍可以说匮乏极致。
(3)图书管理专业人员严重短缺,服务质量低下。图书管理是一项专门的学科,在最基层的农村最少要涉及到图书选购、加工、上架、流通、修补、图书推荐、辅导咨询、读者活动开展等系列工作,对于服务农村青少年的课外阅读,专业的图书室管理人员的作用发挥就显得更为重要了。目前基础图书室大多没有专职管理人员,大部分是任课老师或村干部兼职管理,他们没有经过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不懂图书分类,不懂计算机使用,图书管理混乱,无法开展农村青少年的阅读指导。
3、基层公共图书馆开展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对策
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教育机构,是学生的第二课堂,推动农村青少年阅读,关心农村青少年成长,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公共图书馆的神圣职责。那么,基层公共图书馆应该如何为农村青少年儿童提供优质服务呢?
3.1开展好图书馆阵地服务,把农村青少年吸引到图书馆里来
公共图书馆要把服务青少年特别是农村青少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把丰富的文献资源向农村倾斜,为农村青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智力支持与保障。充分利用少儿馆或专门的阅览室,积极开展馆内服务,让农村青少年和城镇孩子一样享受到图书馆的阳光。联合条件较好的学校,组织农村青少年到县市公共图书馆、少年儿童图书馆实地体验,零距离感受图书馆氛围,吸引他们认识图书馆,了解图书馆,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3.2送书下乡,送书进校,送书上户,积极开展流动服务
文化三下乡活动中,图书馆送书下乡是多年来的固定节目。在为农村青少年阅读服务的实践中,开展送书下乡活动的延伸是一个新课题。尼勒克县图书馆一直以来坚持开展送书下乡,送书进校,送书入户,致力于为农村青少年服务。2009年开展活动以来送书上门206次,得到了农村各级组织及学生家长的广泛赞誉。同时,他们还启动了流动图书服务车进校园活动,通过“流动图书服务车”让农村青少年及时阅读到了最新的书籍。
3.3立足现状,充分指导,利用乡镇文化站开展青少年阅读服务
乡镇文化站是近几年实施的文化民生工程。乡镇文化站一批批的建成,有效缓解了广大农村缺书少报的现象,有效解决农村看书难、看报难的为问题,保障了农民群众读书看报的基本文化权益,丰富了农村青少年的业余文化生活,满足了农村青少年的阅读需求。
3.4与学校联手开展服务
农村学校图书室是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的重点部门,基层图书馆应加强与学校的联合,开展各种有益的青少年读书活动,让青少年从图书馆、学校两个不同的教育基地都能得到教益。不断扩大社会关注度,让全社会都能认识清楚图书馆这一校外基地教育的功能,使图书馆阅读指导得一健康发展。
3.5成立指导组织,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阅读指导的效能
针对农村图书管理人员专业知识缺乏,图书管理、阅读指导难以为继的现状,积极争取主管部门成立农村青少年阅读指导机构,基层图书馆可以在此唱主角,积极开展图书馆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管理员很快熟悉图书业务技能和管理方法,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
3.6建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从管理层面解决农村青少年阅读问题
实行总分馆制,构建以市县图书馆为中心,以乡镇分馆为纽带,以村(社区)图书室和图书流动车为基础,以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图书室为补充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同时,通过加强人员管理、增加服务内容、优化服务手段、改善服务环境、延迟服务时间、免费服务等措施,满足农村青少年多样化的需求,真正破解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这一命题。
4、结束语
为了民族的未来,公共图书馆要正视问题,勇于创新,不断超越,努力构建农村图书馆服务体系,认真抓好农村青少年阅读推广工作,积极营造少年儿童“多读书,读好书”的氛围,从小培养健康的阅读习惯,通过阅读陶冶少年儿童的情操,使他们形成高尚的、正确的道德观,通过阅读使青少年不断接受科学知识、形成科学思维,为营造书香社会,建设和谐新农村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李菲.公共图书馆与未成年人服务[J]图书馆界,2014(1)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7-0291-01
0引言
辽阔的西部地区,曾经是中华大地恬适、富庶之乡。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原因,使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现了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在知识拥有和信息革命中被边缘化,西部地区变成了我国“知识贫困”的重灾区,当地人口知识能力严重不足[1]他们缺少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机会,无力参与知识创新,知识贫困已经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担负消除知识贫困、知识差距鸿沟和社会文化力核心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西部经济大开发的领航者和护航者。可是如果仅靠我国西部现有的几十个图书馆来实现这一目标却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1国内外流动图书馆
自1905年美国第一辆流动图书车诞生起,世界各国就出现了形形的流动图书馆。世界最大的流动图书馆———“公仆”号巨型客轮建于1941年,隶属于德国非盈利性慈善机构“好书共享”组织,周游世界各国。法国于1921建立了第一个汽车流动图书馆。1981年,法国每个省都购置了流动图书车,很快又诞生了富有法国特色的婴幼儿流动图书馆、艺术流动图书馆、音像流动图书馆等共46种流动图书馆,都是使用汽车作为流动图书馆的载体。近年来我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图书馆的努力下,各地的流动图书馆服务也是蓬勃发展。地处西部的陕西省图书馆也在2006年有了流动图书馆,但是陕西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仅限于西安市附近的单位及郊县,不能广泛服务于基层,特别是不能很好的为偏远地区及山区的基层农村服务,流动图书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亟需立法的保障和支持。
2流动图书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条件接触到图书馆,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新书更难,是我国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10000余家[3]。但实现村村有书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让城乡共享优秀文化资源,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共创和谐,各地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流动图书馆”就是其中模式之一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知识资源不足、贫困人口看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可以弥补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对地处偏僻,交通极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实行送书到乡。在农村普遍只有县级以上才有图书馆,而乡村的村民由于贫困或因山高路远,他们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或学习知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根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另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它对图书数量和种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因地制宜,配套适合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图书资料即可;还有它对流动工具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如大巴车、农用车、轮船等都可以作为流动图书馆来使用。它在基层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中可以小搏大,达到四两拔千斤的奇效。
3流动图书馆的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1 政府参与,以求制度的支持和保障地方政府是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在区域经济文化的法杖中起着扛鼎的作用,所以政府的支持对流动图书馆建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自己,通过社会舆论与社会反响来营造声势,提高流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期求得到领导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把流动图书馆建设尽早纳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整体规划之中。
3.2 要有先进服务理念和方式如果将西部大开发比作一场战役,那么文化建设则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粮草”,因为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强劲保障,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使文化建设快速的、更完善完美的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列,经济建设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和潜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前那种开门等人来馆借看图书的工作理念,我们要送书下乡,送科学技术下乡,送先进理念下乡,让流动图书馆真正起到为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的作用。
3.3 要有丰富、灵活多样的内容服务流动图书馆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小处、微处入手,把尊重、理解、关心、方便读者、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要求作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坚持“到馆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共”与“个”相结合,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基层读者了解流动图书馆,走进流动图书馆,学会利用流动图书馆的资源,以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多层次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3.4 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建立合理完善的流动图书馆为了防止流动图书馆遍地开花,群龙无首的混乱现象,西部地区可以各省图书馆为龙头,对基层流动图书馆牵头,对全省流动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访、编目、统一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统一进行各流动图书馆图书目定期交换等,使有限的财政经费和图书资料能够更加合理的发挥作用,让基层人民真正得到当得惠民政策的实惠,使“送”文化下乡真正变为“种”文化下乡。
4结语
流动图书馆服务不只是一种图书馆延伸服务,也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有效方式,流动图书馆这种服务形式有助于盘活文化资源,能有效地解决基层图书馆资金不足、信息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图书馆实施知识援助,实现全社会信息共享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在我国走向伟大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占据重要战略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和保障作用。因此,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由于地理和历史的原因,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农业占经济比重较大,城乡之间距离较短,因此,“三农”的发展直接影响恩施州的长远发展。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阵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肩负起时代赋予图书馆的重任,和社会各界一起共同为我们的“三农”建设服务。少数民族地区各级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三农”服务,责无旁贷。以恩施州内图书馆为调查对象,以各馆分管图书馆业务工作的副馆长为访谈对象,进行了走访调查。在对具有代表性的湖北民族学院图书馆(简称H馆)、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简称E馆)、恩施州图书馆(简称Z馆)和恩施市图书馆(简称S馆)进行具体调研的基础上,明晰恩施州各类图书馆为服务三农所做的努力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恩施州各类图书馆服务三农应该努力的方向。
1恩施州各类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基本情况
1.1H馆H馆建立于1938年,是一所具有全学科门类的馆藏体系、地方和民族特色浓郁的综合型图书馆,目前有馆藏纸质文献157万余册(件),长期订阅中外文学术期刊近1600种,各类数据库30余个,其中自建特色数据库3个,拥有使用权限的电子图书305万种。1.1.1服务“三农”的条件①H馆的所有资源对农民不开放。H是一所大学图书馆,它的服务对象是全校的师生员工,没有对全社会开放,因此农民不能利用这里丰富的图书资源。H馆由于服务对象的限制,所以购买信息资源时也没有专门的涉农数据库。关于三农方面的信息资源分散在不同的数据库中。因为没有专门为三农服务的职责,因此馆员没有专门对服务三农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没有编辑过涉农情报资料。②H馆没有固定的为那一个馆(农家书屋)提供人才和技术资源。作为恩施州最大的高校图书馆,H馆的技术和人才的优势非常明显,但是除了偶尔对一些需要指导的人或馆(农家书屋)提供零散的服务外,没有将为三农提供技术和人才服务列入日常工作。1.1.2服务“三农”的方式①临时性的送书下乡。H馆每年会不定时的送书下乡。书籍有的是图书馆提供的,有些是馆员自己提供的,有的是社会人士捐赠的。这些书主要是送到恩施州的乡镇小学,充实小学的图书室馆藏。书的内容是针对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特点,为他们提供一些课外读物。②H馆与Z馆签订合作协议实现资源共享,Z馆是H馆的流通服务点。该协议签订之日起,双方读者有权凭借个人身份证和学生证(或工作证)到对方图书馆免费借阅图书和电子资料。Z馆的服务对象是恩施州的所有居民,以Z馆为媒介,H馆也能为恩施州的所有居民提供服务。从上面两种服务方式来看,H馆为三农服务都是间接性的,没有将为三农服务作为本馆日常工作。另外,H馆为三农服务又是不固定的,农民并不是本馆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也就没有针对服务三农的具体措施,但是作为公共资源的一部分,还是尽力为三农提供服务。1.2E馆———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E馆有图书馆资料50余万册,可供借阅期刊426种,可供借阅报纸27种,可供上网查询电脑100台。1.2.1服务三农的条件①E馆作为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内的图书馆,服务对象是本校的师生员工,对非本校人员没有规定服务的义务。E馆用的图书资源和报刊资源都不直接对社会开放。虽然没有专门的涉农数据库提供电子资源服务,但是因为职业技术学院每年会举办很多技术培训班,因此会针对技术培训班学员编辑一些涉农的情报资源。②E馆没有固定的人员定时为三农提供人才和技术资源援助。1.2.2服务三农的方式E馆所在的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是恩施州人民政府举办的唯一高校。这是一所以技术培训为特色的高校,每年为恩施州培训众多的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氛围里,图书馆每年会接待许多从恩施州四面八方过来参加培训的各种读者,他们许多都是基层的工作骨干。E馆为他们提供一些相关专业的资料汇编,也为三农建设提供间接服务。1.3Z馆和S馆Z是恩施州文化体育局的直属二级单位,有藏书67万册,超星移动图书馆一个。S馆拥有图书11万册,超星移动图书馆一个。Z馆和S馆都是公共图书馆,他们的职责基本一致。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Z馆主要针对全州8个县市提供服务,S馆的主要服务对象所辖的17个乡镇。1.3.1服务的条件①Z馆和S馆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农民凭借本人身份证可以直接到馆查阅资料,无论是数字资源还是纸质资料一律向社会免费开放。借阅手续简单,方便操作。②Z馆和S馆没有单独购买涉农数据库,汇编过涉农情报资料。虽然服务对象是全社会全体成员,但是没有专门针对农民提供的服务项目,服务对象没有细分。编辑的涉农情报资料主要作为送书下乡的材料,直接发放到农民手中。农民到馆借阅不是农民利用图书馆资源的主要方式。③Z馆的工作职责和任务之一是对全州基层图书馆馆室进行业务辅导,组织和推动全州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协调,因此每年Z馆都针对基层图书馆室举办一些业务培训,为全州基层图书馆室提供人才和技术援助。1.3.2服务的方式①为直接到馆查阅资料的农民提供服务。Z馆和S馆面向全社会提供免费服务,农民凭借身份证即可进馆查阅资料。②定期编辑科技情报资料,在全州设立专门的报纸阅览栏,将最新的科技信息报放在阅报栏中,便于全社会成员都能享受科技信息服务。另外,还会针对农民生产需要编辑科技情报资料,直接送到农民手中,为他们的农业生产提供信息服务。③设立图书流动点、流动车和送书下乡。Z馆和S馆在恩施州内多个军营和小学设立流动图书点,定期会为这些流通图书点送去新书。另外这两个馆将图书流动车开到基层,为基层群众送去新图书。开展送书下乡,拓宽图书流通渠道,拓展图书馆服务空间,使两馆的服务内容向社会的再一次延伸。④为农民致富服务。恩施州的农业比重大,尤其是茶叶、烟草业和高山种植等特色产业是帮助农民发家致富的主要产业。每年针对这些特色产业的科技情报都会受广大农民朋友的热烈欢迎。⑤参与文化共享工程。文化部、财政部、中央文明办共建的文化共享工程,就是利益现代信息技术将各门类的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整合,以最广大农村的基层文化室或文化站为纽带,以文化信息资源网站为媒介传递给农民、农业和农村。Z馆和S馆都参与了文化共享工程,是文化共享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⑥辅导基层图书馆室业务工作。每年Z馆都会针对基层图书馆室的发展需要,举办一些业务培训。这些培训活动一方面有利于规范图书馆的管理、提高图书馆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加强了各个图书馆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各系统图书馆之间的协作和协调。
2恩施州各级图书馆服务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对以上四个图书馆情况的调查研究,我们看到恩施州各类图书馆都为服务三农做了不少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肯定他们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不少的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作用不大在2002年教育部修订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和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的《图书馆服务宣言》中明确指出图书馆要保障社会全体成员普遍的均等的享有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务三农上所作的努力与它在图书馆系统的重要地位不匹配。H馆和E馆是恩施州两所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图书馆,但是他们的服务对象主要限制为本校的师生员工,导致本馆丰富的资源不能为三农服务,造成了巨大的浪费。首先是丰富的文献资源不能直接为农民所用。H馆和E馆文献资源使用的条件是必须要有图书借阅证,而这些借阅证是与校园卡绑定的,也就意味着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会人士无法办理借阅证,自然无法利用图书馆丰富的文献资源。其次,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部分,馆员的综合能力和技术水平均有一定的保证,但是由于服务对象的限制,没有直接为三农提供技术支援和人才支援。H馆和E馆虽然为服务三农做了一些工作,不过这些工作都是非日常的、零散的,所以目前没有取得很大的社会效益,影响较小。这种状况与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和发展水平不相适应。由于信息技术、经济、教育科研等环境的发展和影响,高校图书馆的业务空间受到挤压,其生存面临危机。因此高校图书馆必须要拓宽自己的服务空间,寻找新的服务对象,创新服务路径。2.2恩施州公共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水平有待提高Z馆是恩施州公共图书馆的龙头,辖恩施、利川两市和建始、巴东、宣恩、来凤、咸丰、鹤峰六县的图书馆。S馆是恩施州首府所在地恩施市的图书馆,辖17个乡镇公共图书室(农家书屋)。因此,Z馆和S馆在恩施州公共图书馆系统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两个图书馆的共性是同属一个体系,工作职责和管理体制相似,区别在于Z馆比S馆管辖的范围更大更广。Z馆和S馆虽然是恩施州服务水平较高的两个公共图书馆,但是服务能力和水平都不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太少。两个馆的藏书量不大,其中Z馆有67万册,S馆11万册,这些藏书量与恩施州的77万人口需求不成正比。另外,数据库数量太少,每个馆仅购买超星移动图书馆的部分资源。这完全不符合数字化时代的要求,服务条件落后于时代。②服务三农方式少且水平不高。读者到馆借阅图书是目前两馆的主要服务方式。两馆都位于恩施州城中心地带,远离农村,到馆借阅图书的农民寥寥无几。虽然在全州设立了多个图书流动点,也派出了几辆图书流动车,但这些措施都没有成为图书馆日常工作,只是偶尔为之,取得的成效一般。最为重要的是,这些活动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军营和小学生,没有把重点放在农村农民身上。③为服务三农编辑的科技情报质量不高。由于馆藏数量有限且工作人员专业水平的限制,编辑的科技情报资料难以满足农民朋友较高专业的需求,多是普及性知识的资料汇编。农民的需求比较务实,如果不能直接解决它们面临的问题,它们会失去从图书馆查找情报信息的欲望。④服务三农的专业性不强。首先,没有专业涉农数据库。作为一个为社会全体成员服务的恩施州主要两个公共图书馆,竟然没有专门为三农服务数据库。Z馆和S馆都没有购买专业涉农数据库,不利于恩施州三农与时代接轨,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没有专业为三农提供服务的队伍。无论是农民到馆借阅还是编辑科技情报下乡、送书下乡,都没有专业队伍给予服务。农民受知识水平的限制,对新的信息利用存在许多困难,如不知道怎么使用图书馆的设备、不知道图书馆排架规律、不知道利用数据库等。如果没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他们往往会对图书馆望而却步,最终放弃利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
3恩施州各类图书馆提高三农服务水平的措施
许多学者都对高校图书馆服务三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结合学界关于图书馆服务三农的研究成果,立足恩施州图书馆服务三农的实际情况,我们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提高三农服务水平的措施。(1)建立恩施州图书馆联盟,整合图书馆资源。由于各个图书馆都有经费的限制,因此短期内各个图书馆的图书资源、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很难会有大幅度增加。建立恩施州图书馆联盟,将高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以及基层的农家书屋组成一个系统,共享各个图书馆(室)的资源,将为提高三农服务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各个图书馆(室)都有自己的特色,发挥各自的优势,即使不做大的改动,资源共享后,每个馆拥有的资源会迅速增加,既能够满足基层图书馆资源不足的现状,又可保持高校图书馆的基本结构不变。(2)与农业专家合作,组织科技下乡。图书馆馆员多是信息情报专业的人才,对农业信息技术并不是很熟悉。如果可以跟恩施州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合作,以三农需求为导向,以专家建议为指导,以图书馆资源为依托的科技下乡将会更有针对性,更具专业性,更能取得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恩施州烟草、茶叶、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急需有针对性的科技信息服务。如果能够为这些特色产业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不仅有利于特色产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赢得社会尊重。(3)与电信行业联合,开展三农移动信息服务。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基本上人手有一个手机。手机具有方便、快捷和通讯的强大功能,成为现在信息传递的重要工具。图书馆与电信部门合作,针对用户需求,每天按时给用户编辑短信,传递三农科技信息。手机除了短信功能,还有移动阅读和实时交流的功能。伴随着移动图书馆的发展,农民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查阅、下载相关信息,还可以利用聊天软件、信箱等获得参考咨询信息。农民朋友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田间地头,随时随地自由享受图书馆的移动信息服务。(4)将图书流动车、图书流通点作为日常工作开展。恩施州公共图书馆都有开展图书流动车和图书流通点服务,但是由于人力和财力方面的限制,没有作为日常工作开展,多是流于形式。这些流动点和流通车多是设在军营和小学,没有直接实现与农民面对面服务。今后一方面图书流动车、图书流通点服务作为日常工作,落实到专人负责,另一方面要将它们送到田间地头,缩小图书馆与农民之间的距离。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将图书流动车、图书流通点服务落到实处。(5)开展远程教育。以基层图书馆室或农家书屋为根据地,以各个图书馆整合的信息资源为基础,以农村信息网络为媒介开展教育培训。由于农民的文化知识和科技信息需求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对他们进行培训时不能搞一刀切。图书馆的资源有限,不可能承担起整个农村的培训责任,所以我们首先培训基层图书馆室或农家书屋的工作人员,让他们为农村社区信息员;然后通过社区信息员收集信息需求和社区居民信息,根据收集的信息培训乡村社会精英;最后让社会精英将获得的科技情报传递给身边有信息需求的亲戚、朋友等,最终实现为全体农民提供三农服务的目的。
4结语
恩施州各类图书馆服务三农的意识不强、起点不高、服务能力不强等因素制约了服务三农的效果。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受到挤压,我们必须开拓新的发展领域,否则会被时代淘汰。恩施州各类图书馆要立足恩施州三农发展需要,真正发挥出信息服务中心的作用,对于促进恩施州三农的发展和图书馆自身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贾文婕,陈兰.我国县级图书馆发展的四种状态———以河南省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3(2):10-11.
[2]叶兰.国外大学图书馆变革的新动向及其启示[J].图书馆论坛,2013(6):38.
[3]倪红华,潘薇,周雪伟.农业高校图书馆参与农业信息服务的策略[J].农业图书馆馆学刊,2006(3):39-40.
[4]赵丹丹,钱金良,杨娜,等.基于数字图书馆的农业移动信息服务集成模式研究[J].2013,29(35):394-395.
[5]丁娜.基于流动图书馆的“大图书馆”模式———县级图书馆服务三农模式探索[J].新世纪图书馆,2013(1):89.
1.2文化性特点。古老绚丽的海洋文化赋予了海岛特殊的鱼文化、船饰文化、服饰文化、婚丧文化、旅游文化、信仰忌讳、饮食文化、群众文化等。文化又是潜移默化存在于海岛人的意识与无意识中,存在于图书馆的文献之中。
1.3人文性特点。公共图书馆中人文性特点包含了图书馆员的特性及服务对象的特性。海岛县城相对大陆县城,在馆员的结构组织和服务对象都有相当的差异性。就嵊泗县图书馆而言,由于受海岛外部环境的影响,造成人才流失比较严重。服务对象则以县城居民、当地渔民和外来务工者为主,这一特性决定了海岛图书馆的知识属性为中低层次。
2.海岛图书馆服务手段的革命性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文化产品的需求逐渐增加,同时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作为海岛图书馆,针对其所有的特性进行服务手段的革命性更为重要。仅举嵊泗县图书馆的服务手段大致就能涵盖所有海岛图书馆的服务共性。
2.1由有偿服务向无偿服务转型。图书馆不仅具有公益性质,同时还具有福利色彩。虽然我国目前的社会福利保障水平还很低,个人总体素质还没上升很高境界,图书馆向读者全面免费服务还有相当的困难,但作为公益性质的图书馆,有偿服务意识正逐渐淡化,无偿服务的范围、层次和内容不断拓展与深化。
2.2由单一服务向多元化服务延伸。县级公共图书馆由单一的读者来馆借阅向多元化服务领域发展。在主体服务内容不变的情况下,图书馆通过各类活动增加自己的活力与社会影响力。以嵊泗县图书馆为例,除了传统的服务外,还设立了美丽书屋、党员书屋、休闲场所流通点、船头图书流通箱等图书流通点,举办各类讲座、展览、送书下乡等活动,图书馆活动层面伸向社会各个角落。
2.3由纸质化图书向纸质、电子化图书并存过渡。在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过渡阶段,仍以印刷品图书为主体、以电子图书为补充的新的馆藏格局,同时建立电子图书服务平台,以改变传统的静态书本式文献服务特征,拓展超时空的个性化服务。
3.海岛图书馆发展瓶颈
人类进入信息社会后,图书情报机构的整个运营环境已经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于县级海岛图书馆来说是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如何突破这个瓶颈,开创另一个天地,是海岛公共图书馆急需研究解决的一个课题。
3.1由无偿服务引起的问题。
3.1.1经费保障。任何一项服务都会有经费问题,图书馆开展无偿服务更是如此,作为公共事业单位的服务则需要政府财政的保障。以嵊泗县图书馆为例,无偿服务的要求与财政保障力度还不相适应。
3.1.2管理人员。人才引进和留用是目前海岛图书馆的一大困难。海岛图书馆管理人员在学历、专业水平、技术能力各方面势必与大陆县级公共图书馆相比出现了一定差距。因为无偿服务给现有的人员无法调动积极性,这些差距一时很难得到缩短。
3.1.3读者素质。海岛图书馆的读者主要来自由本地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构成。读者层次比较驳杂,知识素养各有不同。读者结构的多层次多元化给图书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但以目前的社会整体水平,图书馆全面进行免费服务无疑将造成一定程度图书的流失,给国家财产带来损失。就嵊泗图书馆来说,平均一年的图书流失量在八十本左右。
3.2服务多元化引起的问题
3.2.1送书下乡。近几年来图书馆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变成常态性工作。由于海岛交通不便的因素,送图书下乡工程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运输费、劳务费和差旅费。地方财政的相关的配套资金又难以到位,致使送图书下乡工程对县级海岛图书馆造成比较大的人员和经济压力。
3.2.2人员编制。近几年图书馆的人员并没有多大变化,甚至还有萎缩的迹象。嵊泗县图书馆的建筑面积比二十年前增加了一倍以上,而人员编制一直没有增加,到目前为止,工作人员还有四名编制空缺。“人”的缺少给多元化的服务带来了制约。
3.2.3数字化服务引起的问题。数字化服务不仅全面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与服务方式,而且还改变了读者利用资源的方式方法。在数字化服务中人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这不仅表现在技术管理上,同时也表现在服务手段上。但海岛地区专业人才的缺乏制约了数字化服务的水平。没有人才的支撑,海岛图书馆的数字化服务成了一道难题,也成了发展中的瓶颈。
4.海岛图书馆破解发展瓶颈的对策
面对海岛图书馆在发展道路中显现出来的瓶颈,笔者认为应该根据海岛图书馆的特点,改变一贯的思路,寻求破解瓶颈的对策。
4.1合理收费。县级海岛公共图书馆目前的状况,完全免费事实上并不利于图书馆的管理。在实际借阅过程中发现,全免费会失去对读者的约束。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情况下,合理的收费其实更利用图书的管理。笔者认为图书押金在现今状况下是有存在的必要。图书押金加强了读者对于图书保存和保管了的义务。“工本费”的存在值得商榷。从图书馆的职能与效益综合性考虑,初次做证可以免“工本费”,遗失以后就收取借书证的成本,也属合理。
4.2欲得领导重视,必先重视领导。任何公益事业欲求发展,除了社会大环境发展外,领导重视是一关键。首先在图书馆工作中需要多与领导做沟通,将图书馆的地位、作用、困难及现状多渠道多角度的反映。而非被动的“等、靠、要”;其次是逐步改变领导对图书馆固有的观念。让领导理解图书馆的职能的发展;再次要做好领导的决策。可以通过地方文献的收集、加工与整理为领导的决策作依据。
4.3人员保障
中图分类号:G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2-2485(2013)03-048-04
传统的流动图书馆,即为巡回书库,定期或不定期地为馆外的读者送书上门或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设立图书流动站,为当地读者提供图书借阅服务。它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覆盖率不高的不足,是推进地域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方式,它解决了乡镇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的资金有限,藏书量少等问题,既方便居民阅读,又营造出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和图书资源共享的目的。
桃江县公共图书馆位于县城西区,建筑面积2007平方米,馆藏图书12万余册,但具有流通价值的仅6万余册(件)。如何整合资源,拓展图书的流通利用率,在免费开放新形势下,给那些不方便利用和不能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人群送去优质、快捷、方便、高效的服务,是图书馆一班人经常思索的问题。送书上门服务,并非新鲜事务,县图书馆历年都开展了此项活动,但都是小规模的。现在,要打造服务品牌,就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必须根据县情,取得突破性进展,创造桃江流动图书馆的成功模式。
1想方设法解决“三大”难题
开展流动图书馆品牌服务活动,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桃江公共图书馆仅是国家二级图书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搞流动图书馆服务压力很大,甚至有的馆员说我们连绩效工资也迟迟没有到位,馆内设施设备也陈旧破烂,哪还有多余精力开展大规模馆外服务活动,弄不好是背起磨子唱戏----费力不讨好。面对不同声音,馆班子没有气馁。我们组织开展了关于流动图书馆到底要不要搞(意义目的),怎样搞(如何创桃江特色),搞什么(活动内容、形式)大讨论。通过大讨论,统一了思想认识。发展才是硬道理,大发展小困难,不发展大困难。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送来了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春风,这是桃江公共图书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全国“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将阵地前移,走出去拓宽服务领域,延伸服务链条,提高服务质量,主动出击,不等不靠不要,以“大作为争大地位”,引领桃江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1.1多管齐下,解决流动书源问题
流动的书籍不够,采取三条措施解决:一是请示县人民政府转县财政局,增加购书经费,并列入财政预算,在2011年的基础上,资金增长率达140%。有了项目经费,就可以增加购书量,充实采编力量,尽快将新书建好数据库,进入流通;二是“化缘”。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各种关系“讨书”。近年来已募书上万册;三是整合资源。我县农家书屋至2011年已建成235家,每家有1700余册书,共计399500余册书。这是一支充实流动图书馆书源的“潜力股”。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协调,农家书屋参与到流动图书馆中来。
1.2 群策群力,突破经费短缺瓶颈
经费短缺,是县级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搞流动图书馆,虽然有上级免费开放补贴资金垫底,但仍然是杯水车薪。怎样使活动养活动,既解决人民群众借书难的问题,又做到不亏钱。桃江图书馆集中全馆智慧,充分挖掘人脉资源,找到了一条可行之路。这就是广开门路,找县直部门支持参与。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你要人家甘心为你掏钱,你就得尽心为人家办事出力。其办法是联系桃江县文广新局流动图书馆祝贺单位(包括企业)。一类是取得县内宣传部门和新闻媒体的舆论支持。如县委宣传部、团县委、桃江公众信息中心、桃江县电视台。二类是有经济实力的部门支持,如县民政局、县人口计生局、县农业局、县科协、县房地产管理局、县国税局、县移民局、县机关事务管理局;三类是开展活动的当地党委、政府、文化、民政、学校等部门积极协助。对支持单位采取挂宣传横幅冠名,做宣传展板、介绍成就、现场发放宣传资料、宣传部门政策法规、送流动图书馆文艺专题光盘等办法进行回报,达到双赢效果。
1.3自力更生,解决交通工具缺少问题
农村公益电影放映配送了专车,演艺惠民配送了流动舞台车,但国家四大文化惠民工程有其二(文化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的县图书馆至今还没有配送专车。至2011年底,桃江已建成269个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占全县284个行政村的95%。235家农家书屋,占全县行政村的83%,还有179所中小学校的图书室,县图书馆都负有业务指导任务。加上社区、部门建立的近30多个免费阅览基层服务点,一年下乡达100多天,长期以来,县图书馆都是租车下乡,虽然从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了极少的交通费,但事实上远远不够。搞流动图书馆,意味着进一步加大了下乡的工作量。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为了为那些不能利用、不方便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的特殊人群服好务,县图书馆没有因为交通困难而畏难,而是勇往直前创服务品牌。2012年上半年,已下乡60多天(次)。
2编织流通服务网络
桃江县图书馆特色服务----流动图书馆,馆长亲自抓,并明确一名副职具体抓。在安排活动、调配人员上做到全馆一盘棋,通力合作。以县图书馆为核心骨架,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桥梁,以村级农家书屋(图书室)为依托,构建全县三级服务网络》。如下图:由县图书馆组织书源,在全县各基层服务点之间定期有序流动。
2.1建立流动图书基层服务点
县城设立了县政务中心、电视台、县文化馆、县老年传统文化协会、兰秀图书馆、县佛教协会、计算机协会、县特殊学校等13个基层服务点,定期上门更换图书,相当于建了13个图书分馆,既方便了工作人员和居民阅读,又达到了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共享图书资源的目的。把县城建设成为书香浓郁、读书蔚然成风的文明县城,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2.2 “流动图书馆”服务车进驻乡镇
延伸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惠及广大农村和边远地区。县图书馆联合团县委、县人口计生局、县农业局、县科协、县民政局、县国税局、县房地产管理局、县移民局、县机关事务局、各乡镇文化站等单位,编印了大批的国家惠农政策、农村实用科学技术资料、部门法律法规政策等宣传资料,挑选注重实用性、指导性和普及性、非常适合基层群众阅览的书籍,其中包括农业科学类、政治法律类、文化教育类、工业技术类、医药卫生类以及各类工具书近千册,将“流动图书车”开到乡镇人口相对密集的集市区(利用乡村赶集的传统节日),采取现场赠送、现场阅览、现场咨询、现场免费办证借阅图书等方式进行服务。
2.3 关爱留守儿童,重视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流动图书馆”通过乡镇综合文化站与乡镇中心学校保持长期联系,每次现场活动都组织一批少儿书籍,送至当地学校,组织学生集体阅览,并留下一批书籍,集体借阅。今年,县图书馆已在全县建立25个服务点,覆盖全县大部分乡镇。在全县5个乡镇开展大型服务宣传活动,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迅速建立长效机制,由乡镇综合文化站组织中小学校、农家书屋书籍在本地域有序流动阅读。除了关爱孩子,县图书馆还特别注重关注丰富全县孤寡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两年时间,建好全县敬老院、光荣院基层服务点,今年将建好一半以上的点。与县科协配合,在县图书馆报刊阅览室新增设科普阅览室,在乡镇精选管理到位、作用发挥得好的农家书屋加挂“桃江县科协惠农服务站”标牌,给予技术和资金上的扶助,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来推动全县农家书屋更好发挥作用。
2.4 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同步进行
“流动图书馆”除提供印刷型文献的流动服务外,还携带录音录像磁带、科技和放映设备到流通点播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3建立流动图书馆服务长效机制的尝试
建立流动图书馆,建起来容易,管起来难,长期发挥作用更难。如何避免“一场活动一阵风,风声过后了无痕”,使流动图书馆不流于形式呢?县图书馆分三步走,进行了制度层面上的创新。
3.1 解决活动经费和交通工具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组织流动图书馆大型服务宣传活动,每次需经费8000元左右,今年计划搞20次,需经费16万元,去30个基层服务点换书,每年120天(次),每次费用(租车、人员补助)600元,计72000元,今年需专项工作经费24万元左右。县图书馆采取从馆办经费中挤一点,向支持单位收取一点宣传费用的办法解决,至于流动服务车在目前上级还没有配送专车的情况下,仍然是租车解决。
3.2 建立流动图书馆工作制度
一是及时了解读者需求,掌握流通情况。在各基层服务点悬挂“桃江县图书馆基层服务点”标牌,设置图书外借登记本、读者意见本。工作人员每季度上门更换一次图书,根据读者需要及时做好图书采购工作,补充图书内容。 二是“流动图书馆”服务车每季度在乡镇跑一圈,并做好跟踪服务。 三是建立健全台账,专人做好管理。四是对基层服务点统一考核考评,对管理不善,作用发挥不好的,取消资格。
3.3 加强队伍建设事业成败,关键在人
县文广新局流动图书馆纳入县图书馆全年主要工作任务,纳入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纳入乡镇综合文化站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保障了执行的到位;县图书馆组织对乡镇文化专干、基层服务点、农家书屋管理员业务知识培训;县图书馆通过协调,多途径争取管理员待遇,并在每年年底召开专项总结表彰大会。
4结 论
在免费开放的新形势下,桃江县文广新局创流动图书馆服务品牌,通过文化的自觉行为,增强作好文化工作的信心,“以为争位”,充分发挥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特殊作用,扩大文化社会影响,提升社会地位,流动图书馆的实践,变文化下乡为文化在乡,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失为推动县域先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效措施。桃江县流动图书馆的做法实际上是“旧瓶装新酒”。通过转变观念,开拓思路,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由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图书业务部门负责,综合协调各行各业各阶层的关系,整章建制、明确职责,走出了一条流动图书馆建设的新路子。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1-0033-02
一、研究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公共服务要多样化、个性化,公共文化设施要免费开放、增加公益性流动文化服务。
普遍均等服务是指不因民族、性别、年龄、职业、贫富、地域等外在因素的差别,而使社会群体或个体所接受的社会文化权益受到影响,从而体现社会对人民权利的保障。从国际范围来看,普遍均等服务在国外发展最早可以追溯至1907年,源于经济领域。随着社会不断变迁,“普遍均等”原则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深化和扩展,不再只适用于电信等一些垄断性经济领域,逐渐扩大成为一项服务社会全体成员的综合保障制度,并由此形成了包括人文社会普遍服务、基础产业普遍服务、信息知识普遍服务三个层次内容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二、流动图书馆概述
1.流动图书馆相关概念
《图书馆学情报学词典》对流动图书馆作如下界定:流动图书馆是为远离固定图书馆的读者服务的方式,是利用某种运输工具装备起来的图书馆,可以任意移动,定期将图书送至各个工矿企业、机关、农场、学校、居民点,开展图书借阅工作,举办群众性的图书宣传活动。张海燕认为,流动图书馆在概念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流动图书馆,也称流动图书站,是指定期把文献资源送到远离固定图书馆的地区,把图书馆的服务范围扩展到非固定图书馆读者群,便于偏僻地区或难享受到图书馆正常服务的人们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而狭义的流动图书馆一般指汽车图书馆,是以汽车作为运输工具,定期为不方便读书的地区的人们进行图书借阅服务。
汽车图书馆是主要的流动图书馆服务方式。它具有独特的节约、灵活、快捷、方便、主动等特点,突破传统图书馆只限于到图书馆借阅的模式,将图书服务延伸到社区,建立起辐射全区,面向社区,方便居民的图书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边远地区图书馆覆盖率低的不足,是推进社区文化建设的一个创新方式。流动图书馆进社区,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为唤起人们学习的热情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形成全民读书学习的良好氛围大有裨益。
2.流动图书馆的特点
2.1 流动性
“流动性”是流动图书馆最显著的特点。流动图书馆的流动包括宏观的流动,诸如采取“送书下乡”“送科技下乡”以及“文化进社区”等形式使得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服务在一定地区范围内充分流动起来。流动图书馆还有微观意义上的“流动”,是指多个流动图书馆之间也存在着文献资源和服务的交换流动。资源的空间流动在更大社会范围内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是对传统固定图书馆的有益补充。
2.2 便利性
当前,图书馆尤其是公共图书馆的数量还远远不能满足我国公民的文化信息需求。当然忽略偏远地区不谈,自己的生活工作范围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也是影响潜在读者成为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克服空间障碍的流动图书馆其服务可延伸至各乡镇、各个社区、各企事业单位、农民工聚集工地、学校以及部队等有文化需要的区域,这就使得读者的借阅更加便利,节省读者更多的时间,营造了更加浓郁的社会阅读氛围。
2.3主动性
流动图书馆改变了传统图书馆坐等读者上门借阅、利用的局面,它根据公民的文化需要,而选择不同的文献资源和服务方式,主动“送书上门”“送服务进社区、进单位”,是图书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更是社会公共服务普遍均等意识的觉醒和增强。
2.4 精准化
流动图书馆在配备图书资源的时候就会做好其辖区内的读者需求分析工作,并且在服务过程中会根据读者意见不断交流更换图书。例如,建立在偏远农村地区的流动图书馆就会立足广大农民的文化基础以服务农民生产生活为目的,有针对性地提供农业畜牧业等种植、养殖等方面的图书。在建设为学校服务的流动图书馆时,就要根绝不同阶段的学生类型,提供符合其阅读水平,辅助其知识学习和成长成才的图书。
2.5人性化
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和服务为没有固定图书馆的社区和偏远地区人们提供了文化、信息资源获取途径。同时也为不方便来图书馆的老弱病残障人士的信息获取提供了便利。它将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原则、公益理念贯彻到了实处,让文化上的弱势群体在享受图书馆服务的同时,更能感受到社会的关怀与温暖,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三、漯河市流动图书馆建设的可行性
1.文化传承和政策要求
漯河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古老城市。漯河市政府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提出“建设市博物馆、市群艺馆、市档案馆等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市县两级文化馆、图书馆达标建设,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开展行政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构建完善的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确保城乡群众能够免费享受各种公益性文化服务”“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广覆盖、高效能转变,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这就在政策层面上为漯河市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依据和保障。
2.资源、人才保证
漯河市目前有漯河市图书馆、郾城区图书馆、舞阳县图书馆、临颍县图书馆四个公共图书馆。除公共图书馆外,漯河市还有发展良好的高校图书馆,尤以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和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为代表。这两个高校图书馆拥有大量的纸质图书和丰富的电子图书。笔者所在图书馆拥有近80万册的纸质文献,29万册的电子图书;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45万册,电子图书19万册,这都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雄厚的文献资源保障。此外,漯河市图书馆界专业力量不断加强,正在形成一支老中青、高中初年龄和职称结构都比较合理的人才队伍,这就为流动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3.公众文化需要
漯河市辖3个市辖区、2个县;全市共有7个街道办事处、49个乡镇、1262个村、78个社区。共计276万人口(2015年统计数据)。相对于众多的自然村和社区,四个公共图书馆,且文献资源量有限、服务能力相对落后,高校图书馆不对社会开放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公众文化需求的不断增加和图书馆发展的地区性差异,都使得流动图书馆的建设迫在眉睫。
四、漯河市流动图书馆建设的不利因素
1.社会认知度不高
虽然早在1914年韦棣华就创建了流动图书馆,但是我国流动图书馆发展一直比较缓慢,虽然近些年广州模式的流动图书馆发展已经形成规模,但是也只是局限在一定得地区范围内,全国流动图书馆的数量和规模都很有限。人们对流动图书馆还比较陌生,认识模糊,还未在社会范围内形成共识。
2.缺少主导力量
图书馆多年来形成的“文化割据”和“资源独占”心态使得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图书馆都难以担任中心组织力量,这就让流动图书馆建设缺少了强有力的主办方和推动力量。
3.服务单一
现行流动图书馆的服务基本上是以图书借阅为主体,即使一些成功的运行案例中其服务也多为向社会提供纸质图书馆文献,而在当前图书馆中流行的面向知识的服务以及数字化信息服务都未成功开展。长此以往,这种单一的服务必将为公众所嫌弃,也将阻碍流动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
五、漯河市流动图书馆建设的具体策略
1.加大流动图书馆的宣传
为加强广大市民对流动图书馆的认知,了解流动图书馆的用途和便利性,在流动图书馆建设之初就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不仅可以利用电视、广播、网络等传统媒体,还可使尝试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在宣传期间,图书馆还可以装备功能齐全、资源实用的流动图书车,让社区居民或偏远乡村农民可以实实在在的看见流动图书馆的好处。
2.加强地区性信息机构之间的联系,形成强有力的主导力量
在一个地方性流动图书馆建设中,政府相关部门出面组织并投资,作为主导力量;将结成的跨类型图书馆的联盟作为主要力量。地、县级公共图书馆的资源和技术力量都非常有限,基于此可以将地方高校图书馆,中小学图书馆(室),医院、企事业单位图书资料室都应该发挥作用,共享其智力资本和信息资源。其次,可以将移动、电信等网络公司,本地交通运输公司等作为赞助商,赞助软硬件网络设备和一些运输设施。这样就形成了复合式综合性的战略联盟。
3.重视公众信息需求的调研分析工作
要想让流动图书馆的建设不流于形式,就必须以实用为前提,最大程度的满足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所以对于公众信息需求的调研分析是流动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步骤。其实今年来随着“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政策的实施,也建立了一定数量的“社区文化站”“农村书屋”等,但是好多因为资源类型的不对口,导致读者少,甚至是没有读者。这样状况明显都是由于前期的文献需求调研工作的缺失。从另一方面来讲,社区居民或农民,他们的文化层次不一,对于文化信息需求的表达也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建设方必须要深入基层调研走访,做到分地区、分行业、分人群,确保收集到第一手的信息需求资料,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实用的文献建设方案和服务项目开展计划。
漯河市流动图书馆的建设需要汇聚多方面的力量,吸收多方的经验和教训,已经建设并顺利运行必将推动漯河市公共文化服务的普遍均等化发展。
参考文献
[1]白明.电信普遍服务的由来、现状与问题[J].中国信息界,2007(12).
阅读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更是关乎整个民族文化、政治进步、国家发展的全民活动。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公民阅读素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传统的重藏轻用观念使很多图书馆往往只注重馆藏的丰富性而忽略了文献使用给阅读者所带来的成就,如何开展延伸服务,拓展服务空间,丰富服务内容,将图书馆的服务延伸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是当今公共图书馆建设和发展的目标。
1.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领域
1.1 举办展览、讲座,体现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作为文化窗口的公共图书馆,不能仅仅是一个借阅、读书的地方,还应该利用其馆舍资源实现成为文化的展现服务场所。然而在公共图书馆举办的展览、讲座较其他场馆所举办的更多一点文化意味。展览、讲座是延伸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通过定期举办展览、讲座,可以起到传播健康文化信息,丰富市民假日休闲文化生活的目的,不但为人们创造一种喜爱的阅读环境和文化氛围,更使自身的资源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再者,能够使社会认识图书馆,使其真正形成一个向社会公众传播先进文化的服务平台。
1.2 开展外文活动,拓展外文资源利用
公共图书馆普遍存在外文文献使用率低,读者对外文文献不感兴趣的状况,以致大部分外文资源的潜能和作用没能发挥出来,造成资源浪费。积极开展外语角、外语竞赛为外语读者搭建交流互动的平台,能使公共图书馆更有凝聚力,还可举办外语书展、外语电影沙龙等,提高读者对外文图书的使用意识,也增强了读者对外语文献的阅读兴趣与研究兴趣,周期性的外语交流活动能使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得到很大程度的延伸。
1.3 开展图书“漂流”利用社会闲置书刊
书刊的价值在于利用,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书看过后便失去了使用价值,通过开展和利用社会闲置书刊,可以让社会文献资源在另一种环境中得到共享。公共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的公共服务平台,组织收集社会上分散的闲置书刊结合馆内藏书,把自身作为中转点,开展图书“漂流”,让图书在民众中漂流,公共图书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公民阅读素养、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公共图书馆要从这一高度来吸收图书漂流的有效经验与阅读理念,在不断完善图书馆的馆藏建设的同时,创新阅读方式,让图书能更广泛的被阅读,实现知识价值的传递。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更强的动力。
2.延伸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畴
2.1 关注弱势群体,加强服务设施
公共图书馆要实现普遍、均等的文化服务,要求公共图书馆在全面开放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向弱势群体的开放。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所有社会成员,面向残疾读者服务是公共图书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建设无障碍图书馆,使残疾人能便捷地使用图书馆资源;开设视障读者阅览室,购置盲文文献和有声读物,提供专门的电子朗读设备,为视障读者提供阅读、学习和娱乐的便利;目前我国人口渐趋老年化,设立老年人专区,配置舒适的空间环境,使老龄群体休闲同时又能够获取精神食粮。关注弱势群体不仅是全社会的责任,更是公共图书馆用户延伸服务的具体体现。
2.2 开展送书下乡工程,加强“农家书屋”建设
公共图书馆到乡镇开展送书下乡活动,加强知识帮扶也是其延伸服务功能的重要体现,现时我国普遍存在公共图书馆普及不平衡的状况,公共图书馆可通过“送书下乡”、“文化下乡”等活动,将广大农民所需的图书、信息送到家门口,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延伸到每个自然村。“农家书屋”工程是由政府统一规划、组织实施的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大工程,公共图书馆可以把农家书屋的藏书作为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的馆藏,相互补充,同步推进,实现资源整合,发挥农家书屋作为农村文化信息中心的阵地作用[1];使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最大延伸空间。
2.3 开展流动服务,最大程度地利用文献资源
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本身就穿插着各种各样的流动服务,到城市社区,到农村乡镇,到企事业单位共建图书室阅览室等,这样的服务实际上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公共图书馆从人工操作到自动化、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共享工程与流动分馆相结合的新型服务模式也将改变新的基层图书馆服务面貌。开展流动服务,构建辐射市、区、乡三级服务网络,把书籍和资料递送到远离图书馆但人群密集的地方,缩短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提高了馆藏文献资源的利用率,更延伸了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2.4 延伸公共图书馆网络服务
文化共享工程是数字图书馆服务的早期实现形式,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工作内容。图书馆要紧密结合文化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数字图书馆建设这三大国家级的文化惠民工程,通过共享工程市级中心、基层中心和基层网点三级信息架构覆盖服务全城,实现和保障各级民众的文化信息需求,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的节点作用。同时,图书馆还要积极整合数字资源,提高远程服务能力,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是利用图书馆资源和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等条件,以数字图书馆为基础,以传统图书馆为依托,采用现代化的网络服务手段,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向全体市民提供多元化的信息资源。
3.公共图书馆开展延伸服务的保障
3.1 务实传统服务加强硬件配置
加强传统的文献借阅服务及常规业务,通过相关设施和服务吸引更多读者来馆享受阅读乐趣,在优雅安静的环境中享受文化熏陶,让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士都可享受图书馆设施,从孩儿到老翁,从外来工到CEO、都可以在图书馆快乐休闲、愉快读书、自由地网上冲浪等,令到馆的人各取所需,这样公共图书馆便能更好的开展各类服务。
3.2 强化对读者的培训
传统图书馆对读者进行信息教育和检索培训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馆藏布局、馆藏目录及其各种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随着网络资源的不断丰富,对读者的培训重点已转移到如何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检索信息等方面,帮助读者了解和掌握一般的网络知识和检索技能,培训读者灵活地进行计算机操作,指导读者学习检索方法,使读者快速准确地在茫茫的信息海洋中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料。作为图书馆应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图书馆利用知识、网络知识、数据库知识和计算机检索知识的讲座,向读者介绍馆藏文献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利用方法,提高读者信息检索能力。
3.3 加强提高馆员的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是图书馆事业的灵魂,他们的自身素质将直接影响图书馆工作的质量。图书馆可根据自身的现状,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根据不同岗位需求和个人所学专业的不同,进行不同的培训。通过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服务技能和服务档次。同时,分批分期组织馆员到其他馆参观学习,不断改提高和完善自己。使馆员能够尽可能多的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及水平,激发图书馆工作者履行图书馆职业使命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坚定他们传播知识、服务大众的职业荣誉感。
4.结语
公共图书馆的工作目标体系应当以社会需求为依据,通过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为全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提供知识信息,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共享服务体系,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建造与城市发展相适应、相配套的公共服务体系,真正实现公共图书资源在全社会共享。同时也必须分析文化需求群体的变化,以自身的优势资源与便利条件以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文化教育、文化传播与信息服务,使公众读者、社会各阶层、各群体普遍受益,进而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共同进步作出独特贡献。
社区图书馆具有很强的地域特色,是公共图书馆的纵向延伸。它的出现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文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它主要为周边的居民读者提供便利、快捷的信息服务,从而成为所在区域群众的精神乐园。生活在每个社区的居民,感受最多也最为关心的还是身边的文化---社区文化。因此,城市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显然应该在基层,在社区。笔者就如何建设一个让居民满意的社区图书馆提几点拙见。
一、社区图书馆的地位
现今的公共图书馆最基层设置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多数只是作为社区文化站或居委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隶属文化站或居委会管理。
二、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社区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经费的逐年提高,社区图书馆条件相应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情况还是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
1、资金匮乏
现有的多数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投入方式单一,投入有限,藏书增长受到限制,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文化活动等一些延伸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社区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文献资源欠缺
国际上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平均一座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数;二是一座城市的人均公共藏书量。标准是5万人应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在社区建设初期,区政府给每个社区补贴一千元用于购置新书。现在,虽然每个社区都设有图书室或阅览室,但有的阅览室藏书量还不及个人藏书量多。城市社区尚且如此,乡村的条件就更可想而知了。
3、藏书品种少,内容单一
社区图书馆一般只藏有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几乎没有;图书的类型较单一,多数是文学、生活类图书。因缺少购书经费,也存在购买盗版书的现象,图书更新速度缓慢。因此,门庭冷落,少人问津。
4、服务管理效能低
社区图书馆缺乏具有管理知识和运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基本只能承担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服务类型单一,影响图书馆效能的发挥。
三、社区图书馆运作模式
长期以来,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还是遵循计划经济下“一地一馆”、千“区”一面的模式。在藏书量、馆舍面积、管理规范、设施标准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急需更新旧的管理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大循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应努力寻求建设特色馆的模式。除了政府投入办馆外,能否尝试其它的几种办馆方式。一是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与一个或若干个社区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总馆与分馆的关系。由社区提供场所,文献资料由公共图书馆提供,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闲置的文献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有了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又可以在身边享受到与公共图书馆同等质量的服务,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位于赛罕区的学府花园图书馆正是这种模式的尝试者。该馆是内蒙古图书馆的分馆,是自治区第一家社区图书馆。八千多居民拥有二万册藏书,借阅方便,居民满意。二是社区与附近高校图书馆联合办馆,实行一馆两用。高校历来代表着当代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合作办馆将会提升社区图书馆的素养。三是社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社区内一般都驻有一些企业和单位,社区可主动与之联姻,由这些企业和单位出资、社区出面联合办馆,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职工。四是个人办馆。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实业家以个人名义出资建馆,由出资者全权运作,在不影响公益服务的前提下,使投资者获取合理的经济利益。社区居民只是图书馆的受益者,两相得益,各取所需。五是居民集资办馆,自建自用。一般由居委会倡导,由社区居民捐资、捐物、捐报刊、捐书籍等来筹建,管理人员由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
一、社区图书馆的地位
现今的公共图书馆最基层设置为区(县)级,社区图书馆并未纳入公共图书馆体系。现有的社区图书馆多数只是作为社区文化站或居委会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并隶属文化站或居委会管理。
二、社区图书馆发展现状
社区图书馆的地位决定了它的发展现状。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经费的逐年提高,社区图书馆条件相应也有较大程度的改善,但总体情况还是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
1、资金匮乏
现有的多数图书馆主要依靠政府的投入,投入方式单一,投入有限,藏书增长受到限制,设备更新速度缓慢,文化活动等一些延伸性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直接影响社区文化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2、文献资源欠缺
国际上衡量图书馆发展水平有两个主要指标:一是平均一座图书馆的服务人口数;二是一座城市的人均公共藏书量。标准是5万人应拥有一座公共图书馆,人均拥有藏书最少3册。在社区建设初期,区政府给每个社区补贴一千元用于购置新书。现在,虽然每个社区都设有图书室或阅览室,但有的阅览室藏书量还不及个人藏书量多。城市社区尚且如此,乡村的条件就更可想而知了。
3、藏书品种少,内容单一
社区图书馆一般只藏有印刷型文献,电子文献几乎没有;图书的类型较单一,多数是文学、生活类图书。因缺少购书经费,也存在购买盗版书的现象,图书更新速度缓慢。因此,门庭冷落,少人问津。
4、服务管理效能低
社区图书馆缺乏具有管理知识和运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基本只能承担简单的图书借还工作,服务类型单一,影响图书馆效能的发挥。
三、社区图书馆运作模式
长期以来,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体制还是遵循计划经济下“一地一馆”、千“区”一面的模式。在藏书量、馆舍面积、管理规范、设施标准等方面都无法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因此,急需更新旧的管理理念,积极参与社会大循环,充分整合现有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应努力寻求建设特色馆的模式。除了政府投入办馆外,能否尝试其它的几种办馆方式。一是将城市的公共图书馆与一个或若干个社区图书馆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总馆与分馆的关系。由社区提供场所,文献资料由公共图书馆提供,并配备专业管理人员负责管理。这样,一方面公共图书馆闲置的文献资料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又有了经济效益;而另一方面,社区居民又可以在身边享受到与公共图书馆同等质量的服务,使社会利益最大化。位于赛罕区的学府花园图书馆正是这种模式的尝试者。该馆是内蒙古图书馆的分馆,是自治区第一家社区图书馆。八千多居民拥有二万册藏书,借阅方便,居民满意。二是社区与附近高校图书馆联合办馆,实行一馆两用。高校历来代表着当代的最高学术水平和发展方向,合作办馆将会提升社区图书馆的素养。三是社区图书馆与企业共建。社区内一般都驻有一些企业和单位,社区可主动与之联姻,由这些企业和单位出资、社区出面联合办馆,服务面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职工。四是个人办馆。鼓励热心公益事业的实业家以个人名义出资建馆,由出资者全权运作,在不影响公益服务的前提下,使投资者获取合理的经济利益。社区居民只是图书馆的受益者,两相得益,各取所需。五是居民集资办馆,自建自用。一般由居委会倡导,由社区居民捐资、捐物、捐报刊、捐书籍等来筹建,管理人员由居委会工作人员担任。
一、进一步加强图书馆自身建设
1、进一步建设富有特色的馆藏资源及地方文献资源,参加王阳明之路公共图书馆联盟,参与王阳明专题文献资源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活动。按照省古籍保护中心的要求完成图书馆古籍书影的拍摄和全国古籍普查平台的六项数据著录工作。
2、以读者为中心做好阵地服务,不断拓展服务项目,加强分馆、流通站点建设等,积极开展馆外延伸服务,送书进学校、进军营、进机关,为广大市民营造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的图书馆服务环境。进一步深化图书馆免费开放工作,对照《图书馆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方案》和图书馆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保障实施标准,创新服务手段与服务内容,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满足公众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丰富广大市民的文化生活。
3、进一步加强馆员培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计划组织开展基层图书馆(室)业务辅导和培训工作4次、组织召开**公共图书馆馆长联席会、组织业务培训2-3次、组织本馆及县区图书馆开展科普宣传周活动、编辑《书香洪城——南昌图书馆通讯》等。
二、继续打造品牌服务文化惠民。
结合各节假日、重大活动日时间节点,推出具有强烈吸引力、感召力及覆盖人群广的系列读书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有讲座、有培训、有展览,深化流动服务、“图书馆联盟”、讲座、共享工程、数字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多方面的服务,不断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切实提升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结合主题,开展各类全民阅读活动,配合各重大重点节日宣传,积极开展公益性展览。
1、汽车流动图书馆将继续走进街道、社区、乡镇、军营、学校等服务网点,计划20次。参加全市“三下乡”活动,计划“送书下乡,送书进社区”6次。
2、继续打造公益文化讲座“豫章讲坛”文化服务品牌,下半年预计举办27场讲座,讲座内容主要围绕寒暑假学生学习、建国70周年、三风建设等题材。继续加大和媒体的联系,促进豫章讲坛的宣传报道,扩大讲坛的影响力。
3、进一步打造“小小洪旗手”活动品牌
对于已经成型的系列活动继续完善和深化,打造成为“小小洪旗手”活动品牌的排头兵,并且加强与各先进馆的交流、与各出版社和社会机构的合作,引进更新颖、更有教育意义的优质少儿活动。
4、做好人大政协两会代表提供参考咨询服务工作。
服务“两会”是一项长期工作,需建设一支高水平信息服务保障队伍。作为**文献信息服务机构,要培养专业服务人才,针对代表、委员在信息采集、整合、分析、研究等信息服务的要求,打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专业团队。建立常态化“两会”专题资源平台不断加强和充实图书馆资源。同时,我们也在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5、进一步深化全民阅读“好书计划”各项活动
认真贯彻党的十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夯实“三农”基础的奋斗目标,进一步丰富和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生活,繁荣农村文化,普及科学技术,传播健康知识,推动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进程,为促进我县转型跨越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组织协调
2013年迎新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科技局负责组织协调,县文广新局、县卫生局、县农业局、县药监局、县气象局、县科协、县剧团、县文化馆、县图书馆等单位共同参与实施。
三、活动内容
各单位要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形成以科技指导、文艺巡演、医疗小分队和各种下乡服务等方式为载体,广大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服务基层的工作机制。
(一)科技下乡
1、科普知识巡回展览。根据各单位职能特点,开展系列科普知识图片展览。(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科协、县农业局)
2、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整合农村科技资源,推动新品种、新技术的应用,共同促进市场拓展和技术服务。(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县农业局、县科协)
3、农技服务小分队。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组织小分队深入种养基地、合作社、专业户等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同时,为农民提供优良品种和实用新技术。(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4、实用技术培训。以农民种养户为主要对象,举办系列专业技术人员实用技术培训。(责任单位:县农业局)
5、开展地震科普知识和防震减灾自救知识宣传。(责任单位:县地震局)
6、开展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气象知识宣传。(责任单位:县气象局)
(二)文化下乡
1、送戏下乡。要统筹安排一场健康向上的迎新春优秀文艺节目下乡巡演;在春节前后深入到农村、社区、学校、部队等地演出,(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剧团)
2、送春联下乡。组织县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入农村基层为群众义务书写春联。(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文化馆)
3、送图书下乡。组织一批优秀图书,开展送图书下乡活动。采取多种方式,输送科技、文化和农村实用技术类图书,满足农民群众需求。(责任单位:县文广新局、县图书馆)
(三)卫生下乡
1、开展卫生保健和防疫知识宣传,强化健康意识,改变陋习,远离疾病。现场开展义诊和咨询、免费发放常用药品和鉴别伪劣药品。(责任单位:县卫生局、县药监局)
2、组织各医疗单位的医护人员成立医疗小分队,下乡对重点病号开展义诊活动。(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3、开展对口支援活动。统一安排各医疗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下乡,到各乡镇医院对口支援,为当地群众义诊,并形成长期运作的制度。(责任单位:县卫生局)
四、活动时间
1、集中示范活动。定于2013年1月13日(农日十二月廿)在韶口乡启动“2013年迎新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集中示范活动。
2、集中示范活动结束后,由各有关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分头组织活动,服务地点包括所有乡镇、村。
五、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