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幼儿教育学习材料

幼儿教育学习材料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6:1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幼儿教育学习材料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幼儿教育学习材料

篇1

    一、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取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方式

    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操作材料。如在体育活动《小猴打妖怪》中,其中一个活动目标是通过投掷和平衡的综合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那我们就要在活动中准备平衡木,金箍棒,泥巴等,这些材料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材料,不仅使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同时更好的完成了活动目的。

    二、操作材料是教育活动得以完成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因为有了操作材料才使得幼儿建构知识有了依托,所以操作材料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是操作材料给幼儿提供了可以表述的对象。在《苹果树》这一语言活动中,如果只是给幼儿讲故事,幼儿不能很顺利的表述出苹果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无法学习苹果树的热情好客,不能很好的懂得“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这个道理。在这一活动中,笔者给幼儿提供了苹果树的四季变化图片,小鸟图片,及一些相关的头饰等表演道具。这些操作材料的投放,使得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大大增强,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 操作材料的提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在美术活动《沙子作画》中,幼儿利用干沙和湿沙的不同特点作画,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想象,无忧无虑地玩耍。孩子们体验到完沙子的乐趣,也达到的一定的教育效果。

    3)操作材料都有很大的操作性能,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跳动的柳条》这一教育活动中,虽然只给幼儿提供了柳条一种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小伙伴互助合作,编出了小扇子,小孔雀等漂亮的柳条作品。

    4) 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石头坊》中,笔者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石头和橡皮泥,看着各种形状的石头,孩子们非常高兴,笔者问他们:“小朋友们喜欢这些石头吗?”“喜欢!”大家异口同声。 “那好,我们看看他们都像什么呢?”孩子们开始思考起来,有的说这个像乌龟的盖子,有的说这个像金鱼的身子??“那今天老师就把这些石头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根据他们的样子,用橡皮泥捏出可爱的作品,好吗?”“好!”笔者把石头发了下去,孩子们拿出自己的橡皮泥开始做了起来。有些孩子想都没想就直接做了起来,用绿色的捏四条小腿,捏一条小尾巴,再用彩笔在石头上画上小方格,一个小乌龟就做成了。还有的孩子捏出了小金鱼,小花朵。孩子们都捏出了自己的作品,但是大部分作品都是趴着的,没有立体感。我很疑惑啊,为什么这样啊?原来是橡皮泥的用量很小,所以石头的样子改变不大。

    但是,笔者突然发现了一件特殊的作品,是一头站立的小毛驴,很是可爱,问了一下,原来是艺中的作品。艺中是个大方的孩子,用了自己一半的橡皮泥来做这头小毛驴。笔者拿着小毛驴对大家说:“为什么艺中的小毛驴这么好看呢?你能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作品呢?”大家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一会就出现了很多漂亮的作品,有大鹅,小羊,还有一只翘着尾巴的大恐龙??艺中的桌子上又出现了一件作品,粗壮的大腿,大大的脑袋,可看了半天,笔者也没看出是什么,只好请教一下作者了,人家就给笔者俩字儿:“闷儿牛。”笔者一听乐了,可不是嘛,两只犄角长在头顶,正回头遥望的一头老牛啊!

    孩子们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把它们摆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可高兴了。看着乌龟,鄂鱼,闷儿牛等可爱的角色,不禁让我佩服宝宝们想象力。最近,我们又作了贝壳画,各种贝壳在孩子们手里更是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想象力,在一次次操作中大大丰富了起来。

    5) 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也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

篇2

一、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取决于教育活动的目的与方式

笔者认为,在幼儿教学中,要根据教育活动的目的有针对性的选择操作材料。如在体育活动《小猴打妖怪》中,其中一个活动目标是通过投掷和平衡的综合练习,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那我们就要在活动中准备平衡木,金箍棒,泥巴等,这些材料是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材料,不仅使幼儿活动兴趣浓厚,同时更好的完成了活动目的。

二、操作材料是教育活动得以完成的基础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因为有了操作材料才使得幼儿建构知识有了依托,所以操作材料在教育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是操作材料给幼儿提供了可以表述的对象。在《苹果树》这一语言活动中,如果只是给幼儿讲故事,幼儿不能很顺利的表述出苹果树一年四季的变化,更无法学习苹果树的热情好客,不能很好的懂得“关心别人也会得到别人的关心”这个道理。在这一活动中,笔者给幼儿提供了苹果树的四季变化图片,小鸟图片,及一些相关的头饰等表演道具。这些操作材料的投放,使得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大大增强,达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2)操作材料的提供,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与好奇心。在美术活动《沙子作画》中,幼儿利用干沙和湿沙的不同特点作画,在活动过程中,孩子们大胆想象,无忧无虑地玩耍。孩子们体验到完沙子的乐趣,也达到的一定的教育效果。

(3)操作材料都有很大的操作性能,可以更好的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在《跳动的柳条》这一教育活动中,虽然只给幼儿提供了柳条一种操作材料,但是幼儿在这次教育活动中,充分的发挥了自己动手的能力,和小伙伴互助合作,编出了小扇子,小孔雀等漂亮的柳条作品。

(4)操作材料可以激发幼儿创作的积极性,使幼儿展开想象的翅膀。

在《石头坊》中,笔者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石头和橡皮泥,看着各种形状的石头,孩子们非常高兴,笔者问他们:“小朋友们喜欢这些石头吗?”“喜欢!”大家异口同声。 “那好,我们看看他们都像什么呢?”孩子们开始思考起来,有的说这个像乌龟的盖子,有的说这个像金鱼的身子。“那今天老师就把这些石头发给你们,希望你们能根据他们的样子,用橡皮泥捏出可爱的作品,好吗?”“好!”笔者把石头发了下去,孩子们拿出自己的橡皮泥开始做了起来。有些孩子想都没想就直接做了起来,用绿色的捏四条小腿,捏一条小尾巴,再用彩笔在石头上画上小方格,一个小乌龟就做成了。还有的孩子捏出了小金鱼,小花朵。孩子们都捏出了自己的作品,但是大部分作品都是趴着的,没有立体感。我很疑惑啊,为什么这样啊?原来是橡皮泥的用量很小,所以石头的样子改变不大。

但是,笔者突然发现了一件特殊的作品,是一头站立的小毛驴,很是可爱,问了一下,原来是艺中的作品。艺中是个大方的孩子,用了自己一半的橡皮泥来做这头小毛驴。笔者拿着小毛驴对大家说:“为什么艺中的小毛驴这么好看呢?你能不能做出这么好看的作品呢?”大家像是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不一会就出现了很多漂亮的作品,有大鹅,小羊,还有一只翘着尾巴的大恐龙。艺中的桌子上又出现了一件作品,粗壮的大腿,大大的脑袋,可看了半天,笔者也没看出是什么,只好请教一下作者了,人家就给笔者俩字儿:“闷儿牛。”笔者一听乐了,可不是嘛,两只犄角长在头顶,正回头遥望的一头老牛啊!

孩子们都做出了自己满意的作品,把它们摆在教室后面的柜子上,看着自己的作品,孩子们可高兴了。看着乌龟,鄂鱼,闷儿牛等可爱的角色,不禁让我佩服宝宝们想象力。最近,我们又作了贝壳画,各种贝壳在孩子们手里更是出现了惊人的变化。想象力,在一次次操作中大大丰富了起来。

(5)操作材料的可操作性,也为幼儿提供了体验成功快乐的机会。

篇3

2011年底,教育部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基础,研制颁布了教师专业标准,包括中学教师专业标准、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我们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认真学习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努力改变理念,提高自身素质,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获得良好成绩。

一、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与教育理念创新

2011年1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强调坚持四个基本理念,即幼儿为本,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师德为先,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做幼儿健康成长的启蒙者和引路人。能力为重,把学前教育理论与保教实践相结合,突出保教实践能力;研究幼儿,遵循幼儿成长规律,提升保教工作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终身学习,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基本内容包括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3个维度,14个领域和62个基本要求。其中第八领域环境的创设与利用中强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幼儿感到温暖和愉悦。建立班级秩序与规则,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幼儿感受到安全、舒适。创设有助于促进幼儿成长、学习、游戏的教育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为幼儿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引发和支持幼儿的主动活动。

二、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为指导开展主题墙面创设

幼儿园环境创设展示的是教师的教育观和教师的专业技能。在西部学前教育研讨会暨幼儿教师技能比赛和兰州城市学院与兰州市城关区教育局举办的幼儿教师技能比赛中,我们以教师专业标准为依据,设计中突出了师德为先,幼儿为本,能力为重的理念,四幅主题墙面体现了我们的教育思想,彰显了我们的教育信念,显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表达了对幼儿快乐成长的美好期待,获得良好成绩。

(一)在主题确定中体现师德为先的理念。

教师师德的重要表现是师爱,这是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具体体现。因此,我们的主题墙面设计基本理念为:体现师爱。我们将四幅独立主题生成为反映儿童成长的具有内在联系的综合主题,分别为幸福家园、拥抱冬天、亲近春天和阳光儿童,期待通过“幸福”、“拥抱”、“亲近”和“阳光”四个主题墙面名称的使用,使幼儿感受教师对他们的爱与关怀。充分表达了教师专业标准中师德为先的理念。

(二)在墙面设计中体现幼儿为本的理念。

1、儿童为本,反映儿童生活。“幸福家园”主题反映了秋天小班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感受,从小班就建立对幼儿园的热爱;“拥抱冬天”主题反映了中班儿童在冬天的体验,体现家园共育的思想;“亲近春天”主题反映了大班儿童主动探究春天秘密的意愿,体现幼儿的主体性。“阳光儿童”反映了大班儿童即将毕业时取得的成就与感恩之情。四幅主题墙从整体上反映了幼儿园营造幸福家园,培养阳关儿童的办园理念。

2、互动为主,注重年龄差异。在主题墙面创设过程中考虑到大中小班儿童不同的年龄特点,既体现教育性,又体现互动性,如知识性元素通过不同手法巧妙融入画面当中,根据不同年龄幼儿身高特点,安排互动版块的位置,让墙面真正成为教育活动的延伸,真正成为与幼儿互动的环境。

3、艺术为重,突出审美教育。在主题墙面的设计上,突出墙面的艺术性,每幅墙面都以丰富、鲜艳的色调吸引幼儿眼球,整体画面给幼儿以美的享受,可爱的动物或人物形象贯穿其中,符合幼儿喜好。让幼儿在与墙面互动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受到美的气息。这与教师专业标准中提到的幼儿为本相一致。

(三)在墙面构思中体现能力为重的理念。

1、布局构图:从整体看,四幅主题墙面是一个有内在联系,反映教育思想的整体;从局部看,每一幅主题墙面又相对独立,体现儿童年龄特点,体现鲜明的季节特点。

2、色彩搭配:四幅主题分别反映了在秋、冬、春、夏不同季节儿童的成长,因此,通过色彩的搭配体现季节的特征。

3、材料选择:选取以一种材料为主要装饰材料,其他操作材料为辅,以废旧材料为补充的材料选择原则。

4、制作方式:调动幼儿多种感官,从视觉、触觉、嗅觉三方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利用多种材料、运用丰富的色彩搭配,巧妙的布局构图进行墙面构思,体现幼儿园教师和学生的专业技能,与教师专业标准中的能力为重相吻合。

三、贯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开展教师继续教育

终身学习是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求学习先进学前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我们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虽然从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办,现在是兰州市二类幼儿园,教师和保育员的学历都完全达标,但是,对照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的有关条目要求,仍然有不小差距,必须开展继续教育。

1、充分利用教育学院高校教师专家开展培训。兰州城市学院幼儿园是挂靠教育学院管理的教育机构。教育学院有学前教育本科专业学生1100多名,副教授以上专家30多名。幼儿园可以充分利用有利资源,开展《0-3岁婴儿幼儿教育发展指南》、《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等解读培训。

2、积极园内园外教学观摩比赛开展园本培训。甘肃省教育学会学前教育专业委员会挂靠在教育学院,每年举行全国性、全省性幼儿园教师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兰州市教育局、城关区教育局、安宁区教育局也每年举办教学新秀比赛活动,幼儿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交流教学理念和经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

3、协调安排时间选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新世纪以来,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教育机构,每年举办各类短期长期的幼儿教育研究讨论培训班。培训期间不仅有专家讲座,还有一线教师教学示范以及当地示范幼儿园参观学习,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骨干教师进行培训,使其早日成为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带动其他教师发展。

4、邀请省外专家来园开展现场指导设计培训。2011年以来,财政部、教育部实施各级各类教师国家培训计划,教育学院作为甘肃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挂靠单位,每年承担各类教师培训,如幼儿园园长班、小学转岗教师班、少数民族教师班、骨干教师班等。幼儿园可以利用这些机会,选派教师进行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篇4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0-0107-02

一、问题的提出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已成为了目前学前教育领域的新兴课题,也是幼教领域发展最迅速、最流行的教育实践之一。然而,在轰轰烈烈的儿童英语教育的热潮中,师资的问题是制约学前儿童英语教育发展的瓶颈: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虽然具有幼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但是自身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创设真正意义上的英语环境;毕业于英语教育专业的教师虽具备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幼教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了解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

我校从2003年始,依托自身成熟的幼教专业优势,开设了五年制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近十二年的实践证明,通过专业教育,有目的、有计划、针对性地培育专门的学前英语教育师资,是一条有效解决学前英语教育师资问题的根本途径。2009年我校升格成为高等学校以后,我校是迄今广西唯一开设有英语教育(学前方向)专业的高等学校,该专业从2009年首次招收三年制大专生以来,培养的600多名毕业生已经奔赴工作岗位。

学前英语教育的人才培养规格怎样设定、课程怎样设计等虽然已经有初步的研究,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重英语语言知识灌输,忽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忽略学生作为双语教师的语言运用能力;忽略英语能力和学前教学相结合的能力;忽略学生学前教学技能培养。本文旨在重新审视学前英语教育的目标、挖掘学前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分析幼儿英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探讨英语学前师资的有效培养模式。

二、学前英语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英语教育是一种根据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语言学习规律,通过创设环境对学龄前儿童实施的英语启蒙教育。其目标定位在培养幼儿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语感;感受英美国家文化、获得不同的文化体验。

基于以上对学前英语教育目标的认识,笔者认为在有条件的园所,开展学前英语教学活动可以成为幼儿教育语言领域的一个有效的补充,为孩子将来英语学习做积极的准备。

三、学前英语教师的培养规格分析

(一)学前英语教师的基本素养

1.职业素养。学前教育专业是向幼儿园培养基础性的、应用性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具有特殊的职业素养。正如陶行知所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好的职业道德,有爱心、有童心、有奉献精神是对幼儿教师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幼儿教师还应该具有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精神。

2.专业素养。学前英语教师首先要是一名合格的幼儿园教师,因此必须具备扎实的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和卫生保健学知识能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了解幼儿、分析实践,把握好幼儿教育的契机和方法;另外,幼儿教师的技能素养,弹、唱、跳、画、说和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学技能也是不可或缺的素养条件。

在成为合格幼儿教师的基础之上,突出教师的英语基本知识和技能。首先,作为启蒙教师的幼儿英语教师需要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和流利的口语表达能力,只有向幼儿输入正确的语音信息,创设条件让幼儿乐于模仿,才能为形成良好的语感做好铺垫。其次,幼儿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儿童英语教学技能,如英语儿歌弹唱和排演英语童话剧等,创设出真实的语言环境,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让孩子乐于参与英语活动,达到儿童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最后,教师还需要有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有基本的语言运用能力。因为儿童对不同文化的感悟,是通过同伴和成人的感悟来实现的,作为启蒙老师的英语教师,这一点就变得尤为重要。

(二)学前英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学前英语教师的工作场所是幼儿园,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组织环节的基础之上,笔者梳理出了学前英语教师的典型工作任务。

1.一日生活组织与保育。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将双语教育灵活地渗透到一日生活中;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帮助引导幼儿日常生活环节中养成好的生活习惯;有效保护幼儿,处理常见事故。

2.开展各项幼儿教育双语活动。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制定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实施双语教育教学活动、对幼儿园课程进行评价等。

3.创设幼儿园双语环境。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幼幼关系;建立良好的班级秩序与规则;创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户内外双语教育环境;为幼儿园提供和制作适合的玩教具和学习材料。

4.开展家园共育工作。组织家访、家长座谈会、节日亲子活动,与不同类型家长沟通,指导家长进行科学养育和家庭英语教育活动。

5.主动收集分析相关资料,不断反思,改进工作;针对保教工作中的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高自身职业和双语素质。

篇5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153—01

我国早在西汉时期编著的《礼记》就有关于幼儿教育的记述。同时,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幼儿在5岁之前的智力发展最快;而生理学者研究表明,幼儿是大脑生理发展最快时期。由此可见,幼儿时期是对孩子进行早期教育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此阶段对促进幼儿自主性探索与学习为重点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培养,也是非常的重要的教育环节之一。本文就如何促进幼儿科学探究学习方面问题进行一些浅显探讨。

1、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可行性

幼儿喜欢对陌生、新鲜事情的产生好奇心理,这种行为是与生俱来的,并非由家长或是教师传授产生的。他们精力充沛、勇于自我主动地进行探索与实践。他们喜欢对陌生与新鲜事物提问,并在探索中加以实践、分析、判断,并得出自己的经验。因此,我们幼儿教师则要紧紧抓住幼儿这一探究天性,在日常的科学教育学活动中侧重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这不仅符合幼儿的心理与生理特点,还满足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使幼儿们在学习活动中获得关于周围物质世界与自身感性经验,还会逐渐帮助幼儿树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及对科学知识的探究热情。

2、幼儿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组织基础

幼儿科学探究教学活动,需要幼儿教师为幼儿们创建一个具有丰富的探究材料以及有利于发挥幼儿积极、主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的宽松、自由、多元的探索环境。这样才可以更有助于幼儿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利于丰富的学习材料,提出问题、并对问题加以自我实践,并在收集各种相关解决依据、办法之后加以总结,并形成自自己的学习经验。而我们为幼儿科学探究教学活动的组织基础应具备以下几点:

2.1 教学材料的启发性与吸引力

当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了新事情,就会产生不同内容的新问题,他们通常都会对这些新事情产生浓郁的兴趣。或是向家长、教师提问以求得到答案,或是自己主动去接触或亲身体验要学习的材料和内容等等。而这就要求幼儿们的学习材料就具备富有启发性、吸引力、可操作性。如,动态的、有声音的玩具;可变形的一些小材料;逼真的小动物;可以自由组合的玩具等等,这些教学材料都可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不同程度地激发其探究的热情与主动性,使幼儿对其的探究学习会变得更加持久与专注。

2.2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

幼儿天生活泼好动,在科学探究教学的过程中,就必然给幼儿一个开放式的探究环境。这就需要我们可以利用幼儿园自身的环境条件,如走廊、室外活动场地或是室内的专有活动室等。同时,还要为幼儿们设立活动区、观察区、操作区、发现区等。同时,幼儿教师还应积极引导幼儿们利用这些环境以及教学材料,按自己的思想、意图进行各种实际操作、观察与相关的创作。这样一来,则会更加有利于幼儿通过这些特定环境,加强其对科学探究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3 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心理非常敏感、善变,这就需要给幼儿一个安全的、积极的心理保障,这也是幼儿科学探究学习的基础。在尊重、爱护幼儿的基础之上,还应对幼儿多多加以鼓励,支持其对学习过程中的大胆想法与提出相关疑问,教师也应适时给予鼓励,让他们去进行自我的、大胆的尝试,以提高幼儿在安全的心理状态下、融洽的探究学习气氛中,进行大胆的、创新式的探究,并得出自已的结论,增加自己的经验。

3、提高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有效策略

3.1 精心准备探究问题,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幼儿教师应对科学探究的提问加以精心准备,提高幼儿们通过提问而加强他们对问题的探究欲望与亲身实践的愿望。这样,幼儿们才会在实际操作、实践过程中更加投入、更加专注,学习与探究的效果也会大大提高。

3.2 重视对幼儿探究过程的指导,提高其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是幼儿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在日常的探究学习过程中,侧重于对幼儿探究行为、方法的指导工作。要让幼儿明确探究目标、探究方法、解决探究时出现问题的方法;并指导幼儿在选择解决办法时要对问题进行仔细观察与了解,并在猜想或是遐想的基础之上,通过收集资料来进行实验与实践,得出结论后并加以总结,逐步提高其科学探究能力,为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3 引导发现式的探究

幼儿的天性就是喜欢探索与实践,这就需要幼儿教师善长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学习中去发现问题,并自我主动解决。同时,教师还应帮助幼儿对这些探究过程加以记忆与总结,提高其对科学探究的分析能力与总结能力,进一步增加其实践经验,为下一个探究目标,提供更多的基础知识。

3.4 加强幼儿们的合作与交流,增强其探究乐趣

篇6

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对幼儿园信息教育提出新的要求。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现在教育领域的大趋势,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直觉行动性,这一特点要求我们在幼儿的早期教育中,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能够从多方面满足幼儿园教学的这些要求,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是学前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代表了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学前教育因其对象特有的身心发展特征以及学前教育事业的特殊性质,从而决定了学前教育信息化的独特性。学前教育的主要功能和任务是对幼儿实施全面发展的教育,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充分尊重和保护其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 [2]

一、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及学习的特殊性

这一阶段儿童思维水平是人类思维水平的低级阶段,具有思维的本质特点,即概括新和间接性,但抽象概括水平很低,学龄前儿童思维发展的三大趋势是直观行动思维,主要以直观的、行动的方式进行;具体形象思维:是依靠表象,即依靠食物的具体形象的联想进行的,是幼儿思维的典型形式;抽象逻辑思维:是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是使用概括、通过判断和推理进行的;但严格来说,学前期只有这两种方式的萌芽。

此外,这一阶段的儿童在完成学习方面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条件:1、准备性:致儿童发展过程中,达到意味着成熟的哪一点,它同时也是学习和经验相互作用的产物。儿童在学习任何新东西时,如果没有哪些必要的准备,不仅影响学习效果,而且无理的强制会使儿童的个性发展受到损害。2、动机:就是唤起学习的要求和欲望。要想得到好的学习效果必须要满足儿童的好奇心、模仿等的自然倾向,在准备学习材料时要与儿童的自身准备性相适应的的东西,这样才能引起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欲望。 [3]

二、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应用的特点与优势

1、教学方式形象生动,较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

选择适合的软件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表现,使抽象概念具体化,让幼儿身临其境,容易理解接受。从而有助于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能增强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与交流。

信息技术教育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能够极大的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交流,给幼儿更大的思维空间。

3.从多方位、多角度涉及学科内容,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信息技术教育从多个方面融合各个学科的内容。在教学中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培养了幼儿思维能力,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 [4]

4、运用多媒体课件,突破重点难点。

教师在教授新知识时,由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与成人不同,总会碰到一些教学难点,幼儿不易理解,教师也不易讲授。此时,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够将课本中的复杂事物或抽象问题进行分解、综合,对容易混淆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比较,使幼儿理解和掌握事物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化难为易,有利于幼儿对教学过程的理解和加深记忆,促进幼儿自主学习,帮助幼儿在其自身与知识内容之间建立可体验的事实材料。

实践证明,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能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教”的趣味性,而且可以提高幼儿学的积极性,特别是对幼儿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了其他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将多媒体技术与幼儿教育完美的结合,可使幼儿充分集中注意力,增强幼儿学习时机,有利于突破教育活动的重点、难点,能使幼儿在可视的、直觉的和愉悦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在活跃的气氛中发展思维、在积极并主动的状态中提高多种能力。总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具有诸多优势,它能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枯燥的问题趣味化,使静止的问题动态化,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幼儿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发展幼儿的探索精神和

动手能力,既提高幼儿的智力因素,又提高幼儿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和发挥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三、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面临的挑战

1、加强学前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

建设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教学质量,顺应社会发展,是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活动中应用成败与否的关键所在。因此提升幼儿教师的信息素养是优化学前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幼儿园教师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力军,他们对技术的理念以及接受度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幼儿。加强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能够提高教师在利用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素养,在设计课程时能够不自觉的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入适合幼儿认知的多媒体元素,达到教学方法的最优。

2、加大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

如果说学前教师是使用信息技术的主力军,那基础设施就是实现信息化的物资保障。加大幼儿园的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现代化的教育环境,是实现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应用的基本保障。

3、加强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学资源的建设

丰富的教学资源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物质基础,没有所需的教学资源,不仅不能满足学生素质教育的需求,甚至无法保证最起码的教学需要。而优质的教育资源不仅便利了教师备课,也能够缩小地区之间差异,达到优质资源共享的目的。

4、加强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及标准化的制度建设。

制定相关的政策以及标准化的制度能够规范各地幼儿园各方面的信息化的建设与实施。

四、结语

教学媒体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前,当时幻灯、投影等视听教育媒体的引入使得幼儿园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具体且富有趣味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念的大背景下,现代教育传播媒体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我国大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中。然而,在幼儿教育领域中信息技术的应用还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应用形式较为单一,好多都停留在“混合”层面,达不到真正的整合与融合,实现信息技术与学前课程教学的整合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势和方向,我国信息技术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还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作者单位:1.河北大学教育学院;2.柞水县柴庄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 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3).

篇7

爱心第一

教师应该像妈妈一样,以发自内心爱引导幼儿大胆表达。老师对孩子的喜欢应该是发自内心的。平等宽松的精神环境使幼儿产生愉悦的情绪,进而产生自主表达的愿望。

幼儿是完全的人,他们有着比成人更强烈的对被尊重、被理解和被关爱的需求。教师像对待我们欣赏的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爱和尊重使其产生自信。由于不同孩子的思维发展水平、个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特征,所以教师应以尊重个体、接纳差异为原则,给予鼓励、肯定,使其建立自信,体验语言表达的乐趣。教师应善于学习观察,了解不同孩子的年龄特征及个体差异,给其独立思考、独立活动的空间。

装傻第二

教师对孩子装傻不是欺骗和糊弄,而是尊重孩子的主体性,给孩子自我表达、主动发挥的机会。老师向孩子们不耻下问是一种很好的教育手段。

例如,在活动区我和孩子一起玩,请他们教我做小糕点,他们会很认真地为我讲方方面面的内容。在活动中有了活动的目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发展了语言能力中班时,我们班开辟了“我是小老师”的活动区域,孩子们可以在这里把自己擅长的才艺教给老师和同伴们。使他们在展示自己的特长中发展了语言能力。

投入第三

教师在通过各种活动为孩子提供表达机会的同时,自己也应该投入,成为孩子的真正的伙伴,用积极的情感态度去感染孩子。教师应该和孩子积极互动,在互动中,要积极运用语言能力,还要积极运用身体语言。因为孩子们对于身体语言反应更敏感。教师的行为、动作、表情、态度等对孩子有着极大的影响,甚至最简单的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都会增加幼儿的自信心。正如《纲要》中所说:“为幼儿创设一个他们想说、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和肯定的环境让幼儿能表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投入不仅包括在活动中投入,而是时刻把自己投入到对孩子的关注中。“生活处处皆教育”,语言的学习更是如此,可以随时随地的发展孩子们的语言能力。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语言,学会的语言服务于生活,因此孩子们获得的不只是会背几首儿歌、复述几个故事、认识多少字等有限的知识,而是与其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逐渐长大,特别是进入大班后,关注点越来越多了,旅游归来、幼儿园有外国客人来访……他们有聊不完的见闻和趣事。于是我们开展了“心语心声”聊天室,孩子们会带来自己旅游的照片,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畅谈自己的趣事和感受,使每个孩子在和别人的交谈中体验着语言交流带来的快乐。教师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锻炼孩子们的语言技能,能更贴近地、更深入地引导幼儿的语言的发展。

物质第四

幼儿园里应该处处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环境离不开一定的物质条件,这不仅包括教学环境和教具,也要为孩子们开口、自己当小老师准备些合适的玩具、事物、图书等。

为了让孩子能听故事,我们准备了质量优良的音像播放设备。为了让孩子识字写字,我们准备了适合的图书笔纸。为了让孩子自己表达,我们建立了语言区,在那里制作了一些背景箱,放置了一些手指玩偶,为孩子们进行情境讲述提供物质条件。孩子们利用这些玩具材料边表演边讲述,有些儿歌故事甚至是他们自创的。有些器具并不一定多么高档,我们可以自己动手制作。观看老师制作玩具器材,孩子也是一种学习。

孩子进入大班后对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只要看到文字就喜欢读出来,遇到不认识的字就会问老师。老师要给孩子提供更多学习材料,如在阅读区中我们投放各类精美的图画书来满足不同兴趣的幼儿,我们还订阅了《幼儿画报》等合适的杂志让小朋友自己来阅读。

活动第五

催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活动非常多。几乎各种活动多包涵了语言能力的培养。甚至一些不出声的活动也培养了幼儿对语言的控制能力。活动的形式虽然很多,但是每种活动都值得深入挖掘。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语言形式,其中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 、生动优美的语言、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很有吸引力,但是讲故事也是最常见的幼儿活动,我们通过深入挖掘,可以通过以下多种形式“讲故事

播放故事,利用音响设备播放故事对幼儿好处很多,可以提高倾听能力,丰富词汇量,感知语言的优美,我们利用盥洗前的过渡时间进行听故事的活动。 看DVD或者电视中的合适的故事,可以让孩子建立语言声音符号与具体的事物动作的直接联系。

听教师讲故事,老师面对面地直接传授的信息,使幼儿对故事有更深的理解,有一种亲切感。

孩子与孩子讲,这提供了幼儿的大胆说话的机会,同伴们之间交流的机会,也培养了幼儿的语言的表达的能力,大家共同理解消化故事的过程培养了孩子的智能和社会交际能力。

教育第六

教师可以给孩子提供直接的语言教育。这包括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内容,也包括对语言美感和功能的讲解。

教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教师是孩子的模仿对象。所以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素养和语言能力,做个孩子们的好榜样。老师应该爱说、爱唱、爱讲故事,给孩子当好榜样。

篇8

幼儿园教育的对象是学龄前的儿童,他们的年龄小,但是兴趣广泛,好奇心重,爱玩游戏,他们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对比较抽象的事物还很难大量接受,促进具体形象思维的发展才是真正早期开发幼儿学习潜力的途径。相对于其他教学手段来说,多媒体技术以其丰富多样、形象直观的表现形式,游戏互动、师生参与的教学形式,更能够满足幼儿在这方面的要求。那么如何在幼儿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和分析

一、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的合理运用

1. 利用多媒体创造轻松活跃的学习环境。

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用音乐来创造优美的意境,用图像、动画来显示情境,这样的教学环境可谓多种感觉的全方位调动。在幼儿园,数学活动中可以利用课件进行互动游戏。

在语言活动中,用动画的形式展开故事、诗歌等,能极大的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对幼儿正确感知和理解词语有积极促进作用,同时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2. 利用多媒体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人在学习活动中,若能集中注意力,则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就能够保证对当前作用于大脑的事物或信息产生最清楚的反映。我们知道幼儿最喜欢看动画片,而利用多媒体手段,能很好的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的思维更集中,有利于集体教学、集体探讨。而“动机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大都是以注意力的加强为中介的。”教学活动一旦失去幼儿的注意力,结局只能是失败。幼儿对活动失去注意、失去兴趣,可能是因为活动的内容与其兴趣不符,也可能是活动的形式与其兴趣不符。利用多媒体这种相对较有趣、生动、直观的手段,能有效吸引幼儿的注意和兴趣,使活动顺利甚至更生动、深刻的开展。最终,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所创设的、外在的、物质的诱因逐渐在幼儿的活动中转变成一种内在的需要。”

3. 利用多媒体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提高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主动学习的前提,是他们在活动中能够自主的选择、参与、探索、决定和表达。”多媒体手段应用到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使幼儿有了更多、更好的主动学习的机会。如:小鸡是怎样从蛋孵化成小鸡大?小蝌蚪是怎样变成小青蛙的?关于他们生长过程的知识,靠静止的图片是观察不出来的。我们就制作了幻灯课件《可爱的小鸡》、《小蝌蚪找妈妈》。这些生物变化的过程动态地表现出来,首先就能吸引孩子的注意,使他们无须意志的努力,就能感知和认识从蛋孵化成小鸡的条件、温度、时间,小蝌蚪演变成青蛙的过程阶段。这些平时看不见、摸不着的成长过程和生活现象,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集中在一个短暂的时间和窄小的空间之内,就能使幼儿获得感性知识,这是多媒体教学手段优于其它教育手段之处。多媒体教学声色并茂、动静结合、高度智能化等强大的技术,在传统的教学中无法或难以表达的内容,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幼儿的面前,可激发幼儿的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获取,使他们思维积极、想象丰富,调动了学习的兴趣,促使他们全面和谐发展。

二、对幼儿园多媒体教学现状的思考

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多媒体教学能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变小为大、声像并茂,具有传统教学手段所没有的趣味性、直观性。可以充分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从而能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使幼儿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但是,在具体的实际应用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才能将多媒体教学很好的运用到教学活动之中呢?首先要明确电脑在教师教学活动中角色定位。有的老师过分强调电脑的作用,而忽略了幼儿活动的主人,教师才是主导地位的。为此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制作课件要讲究适应性。

过多地采用与教学内容无直接关系的图像、音乐、动画等,忽略心理学中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的规律,使学生把更多的无意注意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造成学生身心疲劳、注意力分散。这样的课件,误把“点缀”当“主流”,使多媒体形声化的优点变为缺点,违背多媒体教学的初衷,所以制作 课件时应呈现教师需讲解、幼儿需思考的内容,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删除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影像,直接阐明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2. 加强教师多媒体技术的学习。

加强教师的业务知识学习,尤其是多媒体技术的学习,使在岗的教师人人都懂多媒体,人人都会用多媒体。虽然多媒体辅助教学提出已久,但目前的现状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会用多媒体。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3-140-02

一、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与幼儿教育

1、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加德纳经过多年对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艺术教育等的广泛研究,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他通过大量心理学的试验数据和实例的观察分析,认为人类至少存在八种以上的智能,即言语一语言智能、逻辑一数理智能、身体一动觉智能、视觉一空间智能、音乐一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自知自省智能、自然观察智能。加德纳指出:“……智能的这种独立性,意味着即使一个人有很高的某一种智能,如逻辑一数理智能,却并不一定有同样程度的其它智能,如语言或音乐。”

2、多元智能理论和幼儿教育

幼儿期是人生的关键时期,幼儿时期的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是一个人一生的基础。为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幼儿时期的教育,使幼儿能够得到科学有效的教育。每个幼儿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智能方面同样存在着差异,而多元智能理论尊重每个学生的智能差异。多元智能理论恰好为更好的进行幼儿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依据。因此,秉承着多元智能理论的精神能够更好的对幼儿进行教育。

二、多元智能理论启示下应树立的幼儿教育理念

1、取长补短、尊重个体差异的儿童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平等的学生观。加德纳认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别,主要在于人与人所具有的不同的智能组合。多元智能理论特别强调,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我们并没有相类似的心智,如果我们能把这些个别差异列入考虑,而不是不承认或忽略这些个别差异,教育将会更有效率。

从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里我们知道,每个幼儿的智力有着不同的智力组合结构,此外,由于受到外界环境、遗传、自身等因素的影响,智力组合方式会更加的多样,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和劣势点,我们的幼儿园里再也不应该有“笨孩子”、“教不会的孩子”、“差生”的存在,只有智能组合方式不同的幼儿。我们看待幼儿时应该时刻清醒地认识到,以后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再也不存在一个幼儿有多聪明的问题,而只存在一个幼儿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

因此,幼儿园老师要所有的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内容是错误的,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积极乐观、尊重差异、趋长补短、各尽其能的儿童观。

2、个性化、多样化的课程观

在幼儿园里,不同的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各有自己的生活环境和不同经历,幼儿园应当遵循“人类所有的智力活动都是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中展现的” 规律,创设一个宽松、公平、多元文化的环境,让来自不同环境中的幼儿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智能发展的课程内容。因此,幼儿的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种智能领域,具有多样化。此外,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同时拥有至少八种以上类型的智能,每个人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每个个体学习的课程应该根据各自的智能差异而有所不同,进行个性化的课程教育,因此,幼儿的课程应该是个性化的课程。总之,幼儿的课程应该是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有机结合。

3、个性化、多元化的教学观

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倡导个性化、多元化、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这就要求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应该根据根据不同幼儿的智能特点,以多种不同的方式呈现信息,提供表现的各种不同机会,以便每位幼儿都能通过适合自己的智能途径达到对所学内容的真正理解,要通过每个幼儿的智能强项进行个别化教学。针对不同的幼儿,根据每个幼儿的智能特点,因材施教。此外,根据不同幼儿的智能状况和课程展开的需要,如语言教育活动的组织和科学教育活动的教学组织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有所不同,灵活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

4、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观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发展,不是给孩子贴标签。那么,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我们应该树立灵活多样的评价观。在传统的幼儿园教育中,传统的以测验为本的评价只片面关注言语一语言智能和数理一逻辑智能,忽视了对其他同等重要的各项智能的评价,从而产生出大量的失败者和少量的成功者。传统的评价难以反映加德纳所说的幼儿的多方面智能,而且难以对幼儿的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作出客观评价,难以真实、准确地反映幼儿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和创造出各种初步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单纯以考试为依据的评价观,我们应根据幼儿的表现,实施真实性、动态性评价,在真实情景中评价幼儿的表现。因此,我们的幼儿教师要善于观察要多观察,从观察中评价和分析幼儿的优点和弱点,把观察的资料作为服务幼儿的出发点,然后真正使评价成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有效手段。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实施幼儿新理念的措施

1、正视智能的多元性与差异性,充分发展幼儿的潜能

在智能分布上,每一个幼儿都有相对而言的优势智能领域和弱势智能领域。教育应该在充分认识、肯定和欣赏幼儿优势智能领域的基础上鼓励和帮助幼儿将自己优势智能领域的特点迁移到弱势智能领域中去,从而使自己的弱势智能领域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幼儿教师应该在充分了解幼儿智能的差异性和特殊性的基础上,使教育适应幼儿,以最大程度的进行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的来进行教育,从而使幼儿的智能强项得到加强,弱项得到祢补,取长补短,获得个人的最优化的发展。例如,有些幼儿的言语一语言智能发展的很好,能说会道,喜欢说话;有些幼儿的身体一动觉智能发展的很好,身体比较强壮,跑步速度很快,有些幼儿的音乐一节奏智能发展的很好,节奏感很强,能歌善舞等等,那么,这时候幼儿教师就应该意识到幼儿之间的智能的差异,多多发展他们的强势智能,让幼儿有展示自己优势的机会,同时重视弱势智能的发展,为幼儿的强势、弱势智能的发展创造多种多样的情境,给每个人以多样化的选择,使其扬长补短,而不单单是扬长避短。

2、构建以多元智能为基础的课程

我们学校的传统课程,侧重于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目标比较单一。以多元智能为基础设计课程,可以保证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的多样化,利于幼儿更好的发展;以多元智能为基础设计课程可以保证课程内容体现多种智能,避免了偏重于某一个或者几个智能,利于幼儿多种智能的发展,每个幼儿的不同的智能组合的发展,这样也是符合了幼儿个体智能的多样性。因此,学校在完成国家规定的统一课程,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大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3、采取灵活多样化的教学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领域是多方面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的强项和弱项,个体之间的差异是一种可利用的资源。不同的智力领域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过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教师的教学活动可根据不同学生的智力特点,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教育对象的不同,创设各种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位学生发展的教学手段、方法和策略和目标等,实施一种个别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多样化选择中能以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和掌握学习材料, 鼓励学生形成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由于幼儿有着不同的智能组合,为此,对不同的幼儿用不同的方法来教授相同的内容,同样的一门课程,可以根据幼儿的不同的智能结构,采用适合幼儿所擅长的智能优势的方式来教学。幼儿教师应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不断地从多元视角改变幼儿的表达方法,要常常提供动手练习(如操作性学习)的活动,让幼儿以不同的方式相互交流(例如成对的、小组的或大组的合作学习),为幼儿安排自定步调的工作(如独立方案),只要一有可能,幼儿教师还应创造机会让幼儿通过其他途径(真实情境地参观)进行学习,和幼儿共同商讨教学内容等等。例如在科学知识课上,幼儿教师就要给幼儿提供亲自动手的机会,可以让科学知识丰富的幼儿给大家来演示示范,给小朋友们讲解,也可以将幼儿分小组进行教学,让每一个小组的幼儿自己先发现问题答案,自己讨论探索;又如在教授语言方面的知识的时候,可以帮住幼儿将语句创编为儿歌,顺口溜等;在教幼儿有爱心懂礼貌的时候,可以带幼儿到社区里面,让幼儿亲临其境的进行学习。

4、建立多元化、情境化的评价体系

评价应该把促进幼儿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评价是为了了解幼儿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更好的了解幼儿。然而我们传统的评价只注重学业成绩,重视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轻视情感智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为此,应该改变评价的内容,使评价的内容包括多种智能的评价。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们的生活都和文化背景有关联,单一智能和多种智能都是一定文化背景中学习机会和生理特征相互作用的产物,因此“要真实地反映幼儿发展的状况就要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评价”, 将评价贯穿于幼儿的日常生活和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为此,我们应该建立发展的情景化的评价体系。

总之,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待学生的智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尤其是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在对教育发展的模式、人才培养的规格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的今天。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对于幼儿多元智能的培养也有重要的启示,幼儿培养自己的智能强项,让强项充分发挥作用,能更好的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涯。

参考文献:

[1] [2] [美]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著.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8月第2版.第5页.第29页.

[3] [美]霍华德・加德纳 (Howard Gardner)著著,李心玺译.再建多元智慧[M].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00年7月l日第1版.第141页.第128页.第115页.

[4] 霍力岩.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及其对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积极意义[J].幼教论坛.2000.(2).

[5] 李季湄.方钧君.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园教育评价[J].学前教育,2001,(6).

[6][11] 李 旭.多元智能与幼儿园课程整合的策略研究[D].江苏: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

[7] 刘树仁.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对个性培养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7,(7).

篇10

【关键词】 幼儿园;游戏;教学;关系模式;调查反思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游戏”与“教学”在不同程度上的结合[1]。在幼儿园教育中,有两类活动分别强调顺应儿童发展和促进儿童发展,并将儿童的发展纳入到合乎社会要求的轨道这两个不同方面,他们就是游戏和教学。在幼儿园的课程实践中,处理好游戏和教学二者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幼儿园教育中这一两难问题的关键。在教育实践中,很多问题和困惑的产生都是与不会区分或者不去区分这两类不同性质的活动相关。如何对待游戏,如何坚持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又能自然有效地达成幼儿园教育的目标,这是摆在教育实践者面前的棘手而又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基于西安市幼儿园教师的实践调查,认为当前进行高质量、深入化的教师培训是从根本上还原幼儿园教育、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

一、游戏与教学的关系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表现

围绕游戏与教学的关系问题,课题组进行了问卷与访谈(包括一对一访谈与集体座谈两种形式)相结合形式的调研。

1、教师心目中的观念

关于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几乎所有教师都持肯定意见,但对于“玩”和“教”哪个对幼儿更有用,大部分教师认为“教”更有用。理由是“教”能让幼儿学到东西,能很快看到能看到效果,而“玩”能否让幼儿学到东西很难确定,尤其是不能让家长看到预期的结果。当问到“你对游戏和教学哪一个更投入更用心”时,大部分教师回答对教学更用心,理由是教学环节比起其他环节更重要,实际上也容易把握,而对游戏则很难做到既不过度干预又不放任自流。关于“游戏是否有必要和教学相结合”的问题,教师们普遍认为应该结合,因为游戏能够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对教师教学的顺利进行、达成预定目标很有帮助。

2、教师的行为与实践

游戏在何时会与自己的教学行为相结合,大部分教师认为在集体教学活动的导入部分很大量使用游戏的形式,在教学进行过程中如有幼儿跑神、不关注的情况发生时也会使用游戏的形式,一般在教学活动结束时也会考虑将重要的教学内容延伸到区域活动中。教师们反映教学中“借用”游戏方法有一定效果,但是教师在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过程中比较费时费力,

3、教师对幼儿的游戏行为的评价

教师们认为目前幼儿园更关注幼儿的区域游戏和户外游戏了,而且认为户外游戏教师组织与指导比较有把握,而对区域游戏不太能胜任,尤其是角色游戏与建构游戏教师认为自己布置如何指导才好,更多地情况会让幼儿自由发挥。

二、教育实践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

这些年来,游戏作为教学的手段,已受到了教师的重视。但有的教师为了使活动呈现所谓理想的游戏状态,会把教学、谈话甚至是生活活动都安上“游戏”的名目,这实际上是把游戏当成一种装饰,这样的活动往往会偏离教学目标,显得生拉硬套甚至不合逻辑。根据课题的调研结果,经过归类分析,我们认为目前西安市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中的问题主要有:

1、教师“重教学轻游戏”的观念依然存在

教师通常能够认识到游戏对幼儿发展的多方面的价值,如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知识技能、社会交往策略、积极情绪情感、亲社会行为、想象力与创造力等。但是却对通过游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却没有鉴定的信念,他们不相信可以通过游戏来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大部分教师的观念中,教学活动因其能够精心预设教育目标、可以有效控制幼儿的学习行为和自身的教学行为,从未相信教学活动才是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的最主要的活动形式。尽管教师承认游戏的价值,但是他们往往自然而然地倾向于认为成人为有而选择的活动具有更高的价值。而且,教师们认为自己的专业性主要体现为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能力,而非游戏活动的创生与组织。

2、教师对游戏的理解停留在功利性价值的开发层面,无视游戏的本体性价值

不可否认,游戏本身具有其形式活泼、操作性强等特点,尤其是规则游戏因其竞赛规则所能引发幼儿的参与和竞争的特点,在激发幼儿参与的积极性方面,游戏确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游戏之所以存在至今,并非单纯因其工具性价值,游戏的本体性价值更是游戏的核心魅力。

3、游戏化教学活动中教师的通过角色扮演表现出成人化、刻板化、绝对化的指导倾向

幼儿园教育实践中教师对游戏控制过多,异化了游戏。教师往往是游戏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严格控制着幼儿游戏的内容、时间、规则以及游戏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经常采取“包办”的做法,给幼儿准备好各种游戏材料,以一定的模式导演幼儿的游戏,如规定几种主题和角色,帮助幼儿分配角色或指定角色,角色必须按固定方式来表现,情节也要按一定套路发展。显然,幼儿没有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我们经常在幼儿园看到这样的现象:在游戏开始前,教师会说,你要想好玩什么,怎么玩;在游戏中,教师会说,你不可以这样玩,你必须那样玩;在结束时,教师会说,你学到了什么,你以后应该这么做。正如华爱华教授所分析的那样,“在教学计划中,教师会详细地安排游戏的过程,使得幼儿按教师设定的流程进行‘游戏’;在游戏的设计中,教师规定了幼儿的游戏行为,成为游戏的直接导演者,幼儿成为游戏的‘奴仆’”。

三、游戏与教学的交叉转化,是幼儿园教育实践的现实选择

1、教育实践中游戏与教学的三种关系模式

目前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探索实践中,逐渐发展出多样化的游戏与教学融合的模式,根据二者融合的程度的不同,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路径:

一是分离式。游戏与教学在时间段上彼此分离、独立存在。从课程计划表以至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组织环节,都可以看出他们的各自分离的现状。教师一般更注重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游戏以自由游戏的形式表现出,教师不太干预幼儿选择游戏和游戏进程。这也是我们传统上组织游戏与教学活动的方式。

二是交叉式。教学内容在游戏中得以运用,或在游戏中发现的问题又回到教学中解决。而这仍然是两个独立体。游戏可以是教学活动的先导,儿童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可以通过教学加以理性化;游戏也可以是教学的后继活动,教学中儿童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可以在游戏中得以运用。在儿童游戏时,教师在观察和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可以以个别或小组形式插入有益于儿童学习和发展的教学和指导。运用插入式结合方式的原则是既要有益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又要避免干扰儿童自发、自主的游戏活动,在一种活动中插入另一种活动时,应自然而不要生硬。

三是融合型。教学追随和支持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教学与游戏之间的关系表现为“以游戏为中心的学习”,教学活动在向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教师和幼儿在平等的基础上实现着双向的建构,通过对话、交流、交往等活动,彼此在情感态度、经验等方面得到了体验,教师在支持儿童发展的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的专业成长,幼儿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获得了发展。在这里,游戏成了幼儿园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同时它又是幼儿积极主动、自然而真实的学习活动。最理想的模式就是这种幼儿与教师在一起共同生活、游戏、做事,共同获得发展。

目前,很多重视高质量教学活动的幼儿园正在尝试着把游戏与教学因素通过交叉形式相结合,使幼儿园的非游戏活动游戏化,探讨了游戏与教学结合的不同形式。当然,教师选择以上哪一种做法,与他们的现有专业水平和幼儿园的客观条件有关。

2、教师培训:深度支持教师的转变与发展

跳出传统认识的局限,完整地解读儿童游戏的存在及其对于教育教学的价值,厘定游戏价值在幼儿园课程中全面实现的可能路径,便成为一种必须。在这将近一年的指南学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的问题有:(1)培训设计中对游戏主题、游戏与教学关系主题给予比重过小,有些培训主办者甚至随意取消这些主题,反映出培训设计者对于游戏也仅将其作为活动形式的陈旧观念。(2)部分培训中设计的游戏专题内容比较空泛,案例分析不深入,多是零散的教育案例,严重缺少反映教育活动连续性的大型案例。反映出来自西安市幼儿园园本性、原创性案例的缺失。(3)培训形式多是讲座式、讲授式,缺乏让学员深度体验、深度参与、师生互动式的参与式培训。基于上述问题,今后的培训可从培训设计、游戏主题的培训内容、培训形式等方面进行改进。

首先,培训设计主要涉及到培训管理者的理念,培训管理者应该深刻认识游戏在幼儿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加大游戏主题在整体培训框架中的权重,甚至可以尝试进行教师游戏组织能力提升的专项培训,并且要吸引园长和其他幼教管理者参加。这也是一个重要信号的释放,即让广大一线教师从培训课程设计中就能体会游戏对于自己专业能力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开发科学有效、系列化的游戏专题,本课题组目前开发并已经使用的专题有:“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精神解读、关注游戏、关注儿童的游戏精神、实践幼儿园的游戏生活、游戏与玩具等。

最后就是游戏培训形式的改革,实践参与式培训。我们必须改变以往局限于普通教室里的讲座式培训,直接将培训举办在幼儿园的教育(学习)现场,并为培训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便于学员们随时发起和组织游戏观摩。这样既激发了学习者的积极性,又能真切地把所学加以分析应用。除此之外,更要改变学习参与者的角色,改变以往单纯的师生关系,培训者既是老师,更是主持人、学习同伴、发问者和画龙点睛的人;被培训者需要动脑、动手还用动情,做到全身心的参与。

【注 释】

[1] 朱家雄.“通过游戏的教学”与“包含教学的游戏”—二谈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J].幼儿教育2008(8).

【参考文献】

[1] 黄进.体验为本的游戏[J].学前教育研究,2006(8).

[2] 彭海蕾.论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实践策略.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

篇11

多媒体计算机对幼儿园的教学有哪些帮助?能发挥哪些作用呢?经过探索、实践,发现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的教学中能充分发挥作用,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激活幼儿的创造思维,锻炼幼儿的动手、动口能力,使幼儿能积极、主动全身心地投入活动,获得多方面能力的发展。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核心,能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储存有机结合和展示图像、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信息的媒体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集成性和交互性。集成性即把多种媒体有机集成,该用哪种媒体时可以适时实现;交互性就是多媒体技术突破了一般媒体的"线性限制",可以根据教师教学需要,或者跳转、或者暂停,或者快速进退。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不但能为幼儿教师创造出灵活生动的媒体语言教学,使语言教学材料直观、明了、多样化,而且便于师生进行即学交流,及时的反馈学习信息。

二、多媒体在幼儿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优点

1.创设美妙情景,激发幼儿学习语言兴趣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由于个性和环境的差异,幼儿之间的语言表达能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幼儿能说会道;有的幼儿寡言少语;有的幼儿天性外向,说起话来落落大方;有的幼儿生来羞怯,看见外人不愿说话。这样一个班级的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便出现了强弱两极。如果语言活动中教师没有丰富的语言素材,只有几张静态图片等简单教具,那么幼儿群体在语言表达方面会呈现向弱极运动的现象。因为在这样的活动环境中,能说会道的幼儿没有语言表达的兴奋点,而能力差的幼儿又缺少语言表达的凭借物。

学习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扩大眼界,丰富知识经验的最重要的推动力。在幼儿园语言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的效果,创设各种形象生动、灵活多变的学习情境和教学情境,虚拟现实,再现生活物景,把静态知识动态化,抽象知识形象化,枯乏知识趣味化,从而营造了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唤起了幼儿的有意注意,诱发幼儿的情感共鸣,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情操,还极大地增强幼儿的认识动力和能力,推动他们学习。

2.展现动态形象,增强对作品形象感受

幼儿的思维从具体形象为主,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角色之间的关系,幼儿很难理解,通过多媒体的灵活操作,利用硬件把几种事物之间相互关系,都活灵活现的表现出来,使幼儿对作品中的形象有一个立体的认识,达到理解,学习语言作品的目的。

3.“声化”规范语言,提供可感的学习材料

多媒体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种教学方式,它以幼儿喜爱的动画,游戏为主,把活动内容故事化,游戏化。使活动内容有规律地渗透于多媒体之中,成为活动当中的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的还要要求幼儿学习讲述规范化的普通话,而这点要取得较好效果除了教师的示范作用外,多媒体则能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进行幼儿园的语言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它特有的科学性和形象性,显示出独特的魅力,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彩、教学过程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注意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运用多媒体课件的确能为教学活动注入生机,但并非意味着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必须用多媒体课件,课件只是一种为教学活动服务的辅助手段。因此对于每一个教学活动是否运用多媒体,要以活动设计为依据,根据它活动目标.活动内容及活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需要而定。

多媒体手段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媒体手段,而要与传统的手段有机结合,应该通过精心认真的教学设计,选择最合适的教学媒体,从而优化教学活动,使幼儿在最佳的学习条件下进行学习,切不可牵强附会,搞形式上的多样化而滥用现代化教育媒体。

2.要摆正教师与幼儿的位置

在应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坚决克服重教轻学、以教代学的倾向,始终突出幼儿的主体性,着重于激发、促进指导幼儿的学习,突出幼儿的主体性必须依靠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把自己的教学策略融于课件合理运用的过程中,多媒体并不能取代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

3.要合理选择媒体形式

应用多媒体手段要根据教学的目的和内容,该用时慎重选择应用,力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不必要的媒体最好不要出现,以免干扰教学重点和难点,占用教师必要的讲解、幼儿的思维活动时间,有时活动中穿插几幅图片、一段动画就能很好地解决了该活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