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物技术实习工作总结

生物技术实习工作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6-30 22:44: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生物技术实习工作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生物技术实习工作总结

篇1

本次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个人与社会的沟通,进一步培养自己的业务水平、与人相处的技巧、团队协作精神、待人处事的能力等,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希望能帮助自己以后更加顺利地融入社会,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

一般来说,学校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的工作环境存在很大的差距,学校主要专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专业技能,社会主要专注于员工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要适应社会的生存要求,除了要加强课堂上的理论知识外,还必须要亲自接触社会参加工作实践,通过对社会工作的了解指导课堂学习。实际体会一般公司职员的基本素质要求,以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

实习的内容主要是销售保健品,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销售技巧、团队协作精神等各方面的知识。凭着对本公司产品的了解和与其它公司产品的对比,突出本公司产品的优点和公司的良好信誉,积极开拓客户源,向顾客推销产品,并尽量推销系列产品,完成公司分配的任务。

三、实结或体会

篇2

(2)实习地点:

(3)实习性质:毕业实习

二、实习单位简介

xx公司(elec-tech international co., ltd)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专业从事智能化家用电器产品开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的企业。公司的产品全部销往美国、加拿大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是珠海市最重要的出口创汇企业之一。

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智能型家用品供应商”。

三、实习环境

实习期间,我在实习工厂的注塑车间(部门)工作,注塑部门主要从事于在生产第一线生产并简单加工产品。我被安排在该部门的一个小组工作,该部门有经理1名,主管1名,拉长2名。车间的各个生产小组有组长1名,技术员1名,加料员1名。每个生产小组有生产员工10多名左右。

四、实习过程

(1)了解过程

起初,刚进入车间的时候,车间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

(2)摸索过程

对车间里的环境有所了解熟悉后,开始有些紧张的心开始慢慢平静下来,工作期间每天按时到厂上班,上班工作之前先到指定地点等待小组组长集合员工开会强调工作中的有关事项,同时给我们分配工作任……

(3)实际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开机生产、加工包装产品的学习,我对车间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的整个流程已有了一个较详细的了解与熟悉。对有些常加工的产品也比较熟悉了,对不良产品的识别力也有所提高了,生产、加工产品的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上班期间,听从小组长的安排,接受小组长分配的工作任务,在自己的工作区认真地进行作业。……

五、实习期工作总结和收获 实习期间,我对实习工厂的注塑车间(部门)生产、加工包装产品的整个操作流程有了一个较完整的了解和熟悉。……

六、致谢

感谢xx公司珠海制造中心给了我这样一个实习的机会,能让我到社会上接触学校书本知识外的东西,也让我增长了见识开拓眼界。……

毕业生实习报告范文:

文章《大学生实习报告》

毕业实习心得体会(最新范文)

个人情况:本人xx年至xx年年就读于山东南山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在校期间曾任班长,团支书等职,并多次被评为优秀班干部和三好学生.xx年12月至今,实习并就职于昆山中发六和机械有限公司.实习期间任生产技术,现任生产技术担当.主要负责本公司和设备维护与管理,新产品的投产准备工作和产品品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公司规模:本公司位于江苏昆山出口加工区.公司成立于xx年9月.占地23750平方米.从业人员约400人.本公司是由日本中央发条株式会社(80%)和昆山六三机械工业有限公司(20%)共同投资900万usd兴办.本公司主要产品为汽车用控制线缆:包括门锁线缆,开启线缆,窗户控制器线缆,停车制动器线缆.本公司生产线主要分dl线(短线)和openner线(长线).dl线又分open线和lock线.公司已由最初的1条dl线(包括1条open线和1条lock线),发展到今天的4条dl线和2条openner线.二期工程正在筹建中.

工作业绩:本人从事工作以来,除了日常设备维护与管理,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外,主要负责了第三、四条dl线和openner2线的投产准备工作(主要是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投产新产品的试生产)并分别于xx年6月和12月顺利投产.

工作心得:本人从开始工作到现在已有一年半的时间,在这期间,我学到了许多,也悟到了许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不但有良好的工作态度,而且要有很好的表现力.中国有句俗语: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在今天,只是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做事是不够的,你还要学会适时地,恰当地表现自己.让老板知道你做了什么,让老板知道你的存在是必要的!这样你才有发展的的可能,别人才会认可你,承认你!

2.团结协作,善于沟通.团结协作指的是部门内部.你这个部门肯定不止你一个人,作为部门担当,你若想把本部门的事做的出色,那你必须把部门成员团结起来,发挥集体的力量,那样才能事半功倍!善于沟通是指部门之间.任何一个公司都是由众多部门组成的.部门之间的沟通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像我们公司,工场包括制造课,生产技术课,质量课和生管课.我们生技课是为制造课提供技术指导和设备维护的服务的;我们做的初品(试生产品)又要经过质量课检验合格后才能量产;生管发行新产品看板时又要委托我们先做初品等等.和任何一个部门沟通不好都会遇到不必要的麻烦.所以,团结、沟通是非常必要的!总之,用知识武装起自己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你才能成功! 3.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提高工作水平的坚实基础.在学校学习专业知识时,可能感觉枯燥无味,但当你工作以后,你才会发现专业知识是多么的重要.如我学的机电一体化.机械原理,机械制图,电气知识这些是必须知道的,因为在日常工作中要处处用到.但我要想提高我的工作效率,工作质量,这些知识只是知道是远远不行的,而是要精通.做为生产技术,在我们公司来说就是设备方面的权威,若没有扎实的机械知识,在这方面你怎能服人那?遇到设备问题怎能快速有效的解决呢?

篇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077-03

农学专业是高等农业教育的重要门类,是实践性、技巧性和技术性含量较高的一门专业[1],是创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加速生态和环境建设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学科。实践教学在高等农科类专业素质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教学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智能型农业人才的重要环节[2]。

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始建于1936年,为本校办学历史最为悠久的专业,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本专业于2010年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一直以来,学院都高度重视学生实践环节的锻炼,在建好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同时,先后与校外的各级农业科研单位共建了12个校外实践基地,为实现创新型复合人才培养目标奠定了基础。然而,多年来,由于学生人数的增加,实习基地建设并不能完全满足现有学生的需求,实践教学条件与本专业本科教育对实践教学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部分校外生产实习基地由于经费等方面条件的限制,工作也刚起步,相应的工作机制及合作方式都还需进一步探索与完善。因此,如何通过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让本专业的学生从课堂走向田间,从书本走向生产,使学生树立劳动、生产的实效思想至关重要。

一、新农村建设对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历史任务[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除了资金、政策方面的支持外,更为重要的是智力和人才的支持。新农村建设需要的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会技术、懂经营、能领导的新型技术应用人才,这些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交际、管理、经营等各个方面的技能。农学专业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重要门类,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丰富的实践能力[4]。但传统农学专业人才培养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现象,实践教学环节更多的是从课程或学科的角度来安排,结果造成学生用在书本知识学习的时间偏多,而进入实验室,进入农村社会参与农产品开发经营、参与实际生产的机会太少。用人单位也反映现在农科院校大学毕业生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写不好工作总结等问题。因此,本专业人才培养急需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以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需求,并结合福建农林大学地方院校的特色,我校农学专业新的培养目标确定为:本专业培养具有农学方面特别是作物生产方面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毕业后能胜任作物栽培、良种培育、种子生产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农业科技人才。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我们进行了相应实践教学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如下:

突出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以掌握农业生产核心技术为重点,提出本专业的技术能力结构,以此为依据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

以实用为目的,运用系统论的方法,从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并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出发,打破课程分割并相对独立的传统培养模式,将全部的专业课程实践整合为几个大的模块。

坚持内涵发展,以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为重点,“农科教、产学研”联动为手段,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加强校企合作,促进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实际接轨,缩短学校教学与农业企业生产之间的差距。

三、实践教学改革内容及其实施

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以“基本技能实践模块、专业技能实践模块和创新创业实践模块”为主要内容,具有层次化、模块化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见图1)。形成了“学生进校就实践,4年训练不间断”全程阶梯递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并确立了校内与校外并重、侧重于校外的多元化实践教学格局。

(一)基本技能实践模块

该模块以培养学生基本实验操作技能为目标,安排在一、二年级从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是加强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训练;二是新生进科研实验室参与实验操作训练。专业基础课程实验方面,除了传统的生物科学类和作物生产基础类实验外,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农业人才的要求,主要增加了生物技术类实验(见图1),使学生能够及时掌握现代农业科学新技术;其次,学院对农学专业实践进行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科研平台、科研资源、教师及研究生资源,吸收本科生积极参与科学研究,鼓励大学一年级新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利用业余时间加入到老师的科研实验室,跟着学哥学姐们参与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形成了“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的科研团队。据不完全统计,近两年本专业90%的学生在一年级,都有不同程度地进入不同平台、不同课题组开始科研训练,为他们今后在二、三年级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奠定了基础。

(二)专业技能实践模块

该模块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在一年级主要增设《专业基本技能实践A》和《专业基本技能实践B》课程,要求学生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根据作物种类的不同,结合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完成作物栽培管理全过程,目的是让学生对田间生产实践内容,有一个初步认知。其次,是在二、三年级进行专业课程实验及实习训练。过去农学专业课程的实验课及课程实习均跟随着每门课程走,由于每门专业课程都强调学科的理论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导致了课程内容交叉和重复,因此,我们对专业课程的实验及实习内容与方式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专业课程实验方面,主要是促进课程之间的融合,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强调实验的综合性、创新性。例如,将作物栽培学的水稻不同育秧方式的实验与作物生理生态课程的水分对作物胁迫的实验相结合,探讨不同栽培方式下环境水分变化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再比如将栽培学的水稻生育时期观察与育种学的水稻杂交实验相结合,避免了两门不同课程同时都要对水稻幼穗发育过程的介绍。实验内容改革的同时,我们也进行了授课方式的探索,授课方式打破了传统仅局限于实验室的方式,而改由老师可以直接带学生到地头进行现场教学。专业课程实习方面,打破了以往单一模式,将全部的专业课程实习整合为几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内容由几个不同专业背景的老师及校外专家共同参与指导。具体做法是:在3年级学生学习作物栽培学、育种学、种子学等专业核心课过程中,组织学生到校外实习,内容主要包括,一是组织学生参观先进种子公司的生产繁育基地、农业科研单位、农业生产单位,并要求每个学生参与某些生产环节过程,二是组织学生走村入户实地调查和咨询,通过调查问卷、访谈交流、田间实践等方式了解当地农村的耕作制度,作物布局、新品种推广、土地流转等情况,让学生全面了解种子生产及农业生产全面发展的现状。课程实习改革,加强了校企合作,促进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实际接轨,缩短学校教学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差距。本科四年级主要安排毕业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的撰写。要求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毕业论文的设计与实施,通过论文的撰写全面提升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实践模块

该模块以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主要目标。主要内容有:“一组一分地”创新创业实践,即农学三年级学生每5个同学组成一组,每组同学有一分的土地,每组分配2个指导老师,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设计种植制度、田间种植模式,安排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对比试验,完成田间管理、作物生育记载,并在作物收获后,独立提交生育动态报告、田间专项调查报告、产量估测报告及生产过程问题分析报告等多项报告。其次是,依托创新和创业项目,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申报创新创业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总结,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加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科研兴趣。

四、主要成效

(一)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几年来实践教学的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改善,实践能力逐步得到了提升。从课堂走向农村,让学生到生产第一线实习,使得学生对基层社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当他们目睹了农村生产水平低,广大农民渴望得到科学技术的时候,深深感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更坚定了学农、爱农的信念。最明显的一点是过去将实习生分配到农业企业,很多用人企业直接表态说不要,他们反映说送来的学生还要手把手教他,而且教了还不肯学。这两年情况有了极大改变,学生毕业前就会有很多用人单位来学院联系要人了,2014届农学专业就业率就高达97.33%,名列全校前茅。2013-2014学年,我专业学生参与省级以上学科竞赛16人,学生科技竞赛获奖作品4项。12人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国家级2项,省级5项,校级5项,依托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成果申请了3项专利,形成了学生参与科研和科技创新活动良好的环境。

(二)促进教学改革及精品课程的建设

专业实践改革促进了课程教学体系的全面发展。一是促进了教学改革,2014-2015年农学专业获得立项的教学改革项目有:农学专业课程实习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科教深度融合视野下农学专业应用型人才教学模式探索、作物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模式与运作机制探索、应用PDCA模型持续提高农学课程教学质量、教与学反思视野下提高《作物栽培学》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探索等5项。二是整合教学资源,建立起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课程网站”。三是加强核心课程群的建设,以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改造和提升传统优势学科,建立起了以作物栽培学为主干的“作物生产类”核心课程群。其中,农业生态学为国家级双语课程,农业生态学、遗传学为省级精品课程,作物栽培学校级精品课程。

(三)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近几年,随着高校扩招生源的增加,学院也新增了不少新教师。目前,福建农林大学农学专业专任教师共19位,其中有8位都是近2年从高校分配来的。年轻教师有干劲有活力,但他们基本都是从学校走向学校,普遍缺乏实践经验。专业实践改革实行模块化模式后,要求每个模块都要有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师指导队伍,同时加强与地方企业及农业专业户的合作,地方企业技术专家也参与指导学生实践,既推进农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同时也使得广大师生尤其是年青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四)建成一批高质量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几年来,在校、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逐步完善了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实现了实验教学、专业实习、科研训练和创新创业计划一体化,为实现创新实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取得显著成效。对校内21亩的教学实践基地进行改造,完善四个本科实践教学功能区,即:①本科实践教学工作区;②课程实验教学区;③设施栽培示范区;④作物标本展示区。完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与已有的校外12个校外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研究基地原单位合作共建,定期下拨一定的经费,用于改善个别条件较差的校外实习基地住宿条件,完善其功能,拓展其容量,成为学院永久性的教学实习基地。其中,福建农林大学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成为教育部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福建农林大学漳州甘蔗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成为农业部和教育部共建的大学生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参考文献:

[1]唐鑫华,邹得堂,王敬国,等.地方高校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探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3,(9):106-109.

篇4

【中图分类号】C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8(b)-0030-02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培养21世纪的建设事业人才的需要看,教育之目的不单单是传授学生知识,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在教学中要把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放在首位,并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不仅从理论知识上得到抬升,更要在动手、动脑、收集资料、加工知识等个人综合素质上提高,使他们学会自我增长知识和生产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看出,依靠传统的教学方式来达到既提高学生的素质又提高他们能力的目的是肯定走不通的,社会在变,学生在变,这就需要教师也发生改变,并不断的改革自己的教学方法,因材而教,因人而教,并且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要充分的交流,师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互动,让教师教而有其法,学生学而得其道。所以,可以想象互动式教学必将成为高等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谓互动式教学是指尊重和确认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同为教学的主体,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参与和适时角色的互换。使教师和学生在良好的合作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学生的参与性。它通过强调教师和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能动性,从而活跃课堂的气氛,使教学顺利的完成。

食用菌生产是我校一门面向全校的选修课程,每学年选修的学生达400人以上。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近年来,社会对食用菌产业方面的人才需求非常大,如何为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摆在食用菌科研教学人员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多年来,在总学时减少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我们在修订教学内容的同时,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所做工作总结如下:

1 互动式教学方法运用于食用菌生产课程的必要性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中为完成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传统教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教学方法是讲授法,特点是通过教师的口头语言表述、讲解、讲演等形式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其优点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传授给学生较多的有关各种现象和过程的知识信息,教学效率相对较高,感染力也较强。但笔者在食用菌生产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讲授法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传统的讲授法不能适应社会对大学实用型高级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高等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其培养目标是向社会输送一线的生产和管理人才,所以如果在教学过程仅仅运用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而不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那么将无法实现培养目标,学生也将因为既无学历又无技能而不能达到用人单位的要求,使整个教育走入误区。

其二,单一的讲授法不能切合食用菌生产课程的特点。本门课程是在农业微生物学、真菌学、蔬菜学、发酵工艺学、生物技术等科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的应用学科,是种植类专业的一门实用技术课。本门课程开设的目的是,通过课程学习和实践,要求学生能掌握食用菌的基础理论知识、菌种生产技术、主要菌类的栽培技术,为日后从事食用菌技术推广、应用及研究等工作奠定坚实基础。不仅具备利用所学原理对生产技术进行实践及创新的能力,还要有带领农民劳动致富的能力。该门课程的知识和能力结构都具有直观性和应用性,很多知识要点根本无法通过教师的讲授和描述表现出来,如果不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不尝试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那么原本生动形象的知识,也会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

其三,枯燥的讲授法不能调动学生对实用性知识的学习兴趣。由于讲授法的信息传输方式只是“老师讲,学生听”,所以过多使用会造成学生思维和学习的被动,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感觉枯燥乏味;同时由于此方法主要以语言为媒介,所以无法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直接的体验,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2 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互动式教学方法又称错位式教学法,是西方教学中很早就推崇的一种方式。它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注入式教学截然不同,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实现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向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学方法的转变,即由“老师讲,学生听”的纯讲授式的教学形式转变为“师生共讲,师生同听”的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法主张给学生更多的独立思考与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学生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体味接受知识的乐趣和掌握知识的成就感。

2.1 情景演示式

情景演示式是一种直观性很强的互动教学形式,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将学生带入一定的食用菌生产环节中,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接受知识和进行训练。食用菌生产教学中可借助以下两种演示方式来达到教学目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表情、动作来演示食用菌的部分生产过程,将抽象的理论知识给予直观地具体反映,启发学生的思维。如讲到灭菌、接种、栽培、采菇等环节时,教师可先讲操作注意事项,然后进行示范,让学生理解操作技术的要点所在,再让学生亲自操作,进一步熟悉食用菌生产的操作过程;二是借助录像、教学光盘、挂图等直观的教具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演示,将直观的知识通过直观的形式传授出来,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兴趣,还可以加深记忆,如讲到食用菌的形态以及不同食用菌的栽培时利用此手段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2.2 案例分析式

案例分析式是一种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通常针对与课程内容有联系的食用菌生产过程让学生判断、分析、说明。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某一难点和抽象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判断识别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某些棘手的问题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或解决方案,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食用菌菌种质量的鉴定判断时,为了让学生认识到其重要性,可以通过一个由于菌种生产商菌种保藏不当,购买者鉴定不及时而造成的香菇生产失败的案例,让学生自己判断分析,进而达到教学目的。再如,双孢蘑菇是一种普遍栽培的大宗食用菌,在四川省广为栽培,同时,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比较多,在讲到该部分内容的时候,可以借助双孢蘑菇在生产中出现的成功和失败两方面的现实案例,让学生体会到食用菌生产中细节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学的宗旨不仅是传授给学生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各种案例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提高其判断识别能力,并激发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潜能。

2.3 诊断治疗式

诊断治疗式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当发现学生存在学习困难和出现错误时,采用适当的方法,判断和查明学生发生困难和出现错误的根本原因,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补救教学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食用菌生产课程中涉及到的很多知识和技能都是学生在生活中有所了解而又未必熟练规范的,如果系统地从每一个知识点讲起,不仅会造成课堂时间分配紧张,而且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在做重复劳动,难以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讲到食用菌的遗传背景时,每位学生的专业不一样,自身基础也不一样,对这个知识的理解出现了较大的偏差,统一要求有比较大的难度。在这个时候适当的采用诊断治疗式教学方法。就可以像医生治病一样,先诊断出每个学生的“病情”,查明每个学生的“病因”,再对症下药,这样学生就不会自己放弃,自己抛弃,对学习失去兴趣。反而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注重细节,主动在课余时间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认识理解,积极预防“疾病”和配合教师“治疗”疾病。

2.4 小组讨论式

如果说情景演示式、案例分析式和诊断治疗式三种互动式教学方式主要体现的是师生间的互动的话,那么小组讨论的形式在某种程度上更能体现学生和学生间的互动和交流。此方式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任务,从学生实际出发。看准时机抛出问题,采取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或者安排个别学生自己查阅大量资料,然后形成PPT课件,再在课堂上站在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教师在学生讲完后给予点评,从而加深学生的理解认识。食用菌生产课是一门面向全校的公共选修课,由于学生专业不一样,基础不一样,往往造成他们对某些知识的迷茫。如在讲到种质资源多样性对食用菌品种选育的重要性时,学生们的认识往往不一致,这时可通过先把这个问题放下,安排个别学生去查阅相关方面的资料,然后做成课件,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在下堂课给大家讲解,教师在听后进行点评,也可以让学生课堂分组讨论。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发言,最后教师概括评点的方式完成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营造一种民主、宽松、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主动地去探讨问题,提出不同的观点进行争论,由于学生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对问题的理解也不尽一样,从而能使学生更全面地掌握知识。小组讨论的互动教学形式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与潜能的发挥,也便于学生与学生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交流,可以真正地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

2.5 强化实践环节

现代素质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更要求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在注重传授学生各种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实践教学是现代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形成职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我校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为学生创造实践学习的机会和场地。食用菌生产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近年来,在总学时减少的情况下,我们降低了授课时数,没有减少实验时数。为了确保食用菌生产的教学效果,我们努力为学生在校内外创造更多地实践机会。在校内农场建立食用菌教学科研实践基地,并在基地开展创业计划以及科研兴趣小组,鼓励学生在校内自主创业,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生产设施和设备,实习基地提供菌种和材料,要求学生自己编制预算,制订生产计划,组织生产和销售,最后写出生产实习报告。另外我们利用教学、科研、科技服务等形式,先后与雅安草坝香菇场、成都污水处理厂(场)和大邑县福建兰田食用菌公司等公司企业建立起长期联系,并以这些厂(场)作为实习场地,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生产实际接触的机会,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 互动式教学方法在实际运用中的体会

3.1 “方法为内容服务”,这是选择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

互动式教学尽管有很多优点,但是它不能无限制地推广使用。在食用菌生产教学中,当讲授知识性较强的章节时,就不宜选择情景演示或案例分析的方法,因为知识性章节涵盖的内容较多,且理论性较强,课堂讲授式更能够体现其逻辑相关性,更容易使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和专业术语。相反,在讲授技能性较强的章节时,就适宜选择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或小组讨论的方法。所以互动式教学方法也要因授课内容不同而选择使用。

3.2 互动式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的实践中笔者体会到对授课教师来说,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修养和教学水平,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尤其是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课堂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考虑哪种互动形式在何时使用最有影响、最有效力;另一方面,还应该具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富有十足的爱心、细心和耐心,同时还要有号召力、感染力和激情。这样才能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吸引到互动教学中来;再一个方面是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有较强的解决、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果在小组讨论中点评不到位、不深刻、不解渴,缺乏启发性,势必让学生失望,打击他们参与的积极性,进而影响教学效果。综上,在高等农业院校的食用菌生产的课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的运用是十分必要的,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课堂教学重心的转变,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而教师的任务是如何导演一台精彩的演出。虽然其运用形式多样而复杂,但实践证明,该方法运用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明显的。所以我们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在教学中更多运用互动式教学方法,更好地驾驭课堂,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紧凑有序的课堂氛围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素质,最终达到教师教而有其法,学生学而得其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