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会展营销论文

会展营销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6: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会展营销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会展营销论文

篇1

我国的会展行业是在进入WTO之后才逐渐兴起的,为了满足对外贸易和交流的需求并充分实现人力和资源的优化利用,极具商业头脑的会展企业经营者们将商业贸易所需要的一系列展厅、会议厅、餐厅、休闲场所结合起来,并为商业贸易提供相关的文件打印、语言翻译等一系列服务,使参展的企业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贸易目的,实现贸易价值。最初的会展产业是以政府主导的,但在进入21世纪后,会展产业形成了独立的产业链并逐渐独立,目前,我国各省市都在当地政府和大型贸易集团的帮助下拥有了本地的会展企业,为商业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二)我国会展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会展产业出现的比较晚,而且早起以政府为主要的投资者和经营者,因此会展产业的发展出现了企业结构老化块、服务设施更新慢等问题,而会展产业在品牌创建的过程中的盈利可能与投资之间的差距很大,导致地方政府无力支撑产业发展,因而导致大量会展产业发展停滞,产业资源另投他用;在非政府主导的会展产业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政府的支持以及对地方商业信息搜取不足、宣传不够等原因,很多会展产业往往出现了“昙花一现”的景象,在大型展销会期间为商家提供服务,而展销会结束则销声匿迹,无法将会展企业的优势继续发挥下去。

(三)会展产业发展的必要手段

我国会展产业在发展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究其根本都在于会展企业自身实力不强,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不足,无法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市场。在达不到一定的营销额度、不能保证企业的日常开销的基础上,会展企业不得不以其他经营方式保证本企业有会展经营能力,因此,大多数企业都将会展当成了企业产业链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专门的企业规划来进行,会展产业也因此缺乏品牌影响力,要在众多企业当中脱颖而出就更加困难。要改变我国会展行业需求大、市场宽而企业经营能力差的局面,会展行业应该利用各种方式进行营销并建设会展品牌,在网络时代,利用社交平台如微博平台进行会展营销,就是可行的方案。

二、会展产业开展微博营销的方法

(一)建立公共微博账号进行企业形象宣传

微博是一个庞大的人际交往平台,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这为企业形象宣传奠定了强大的用户基础,并且,微博平台对信息的传播速度比广播电视和广告牌更加迅速。因此,会展企业可以在微博平台上建立公共帐号,通过微博消息的发表和微博用户的浏览进行企业形象宣传。

(二)利用当地其他组织微博平台进行业务宣传

利用微博进行会展营销,应对会展企业的业务以及提供的服务进行相应的宣传,而这些宣传的可信度以及吸引力,则可以依靠当地其他组织的微博平台来实现。例如,会展企业与当地政府微博公众号进行互动、与曾经服务过的其他参展企业的微博公众号进行互动,通过互动使其他组织对会展企业的服务进行评价,这也是一种有利的宣传方式。

(三)微软文广告

在微博平台上,会展企业还能够实现的营销活动就是通过为软文进行广告的。公众人物及名人的微博以及社会热点微博通常是人们关注的,一旦这些微博中出现有关于会展行业的信息,就会对会展企业的发展起到变相的“广告”作用,这种广告的不仅比现实广告的花销低,而且效果更好。

三、微博营销对会展品牌建设的影响

(一)加快会展品牌建设的速度

微博营销使会展企业的品牌建设赶上了网络时代信息速度传播极快的大潮,这也是微博营销对会展品牌建设的第一个重要的影响作用。在传统营销过程中,会展企业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分析消费者,即参展企业的服务需求,并通过广播电视广告和宣传展板的设立、外勤业务员的委派来实现企业经营目的,这需要一个较长的运作时间,会展企业的品牌建设速度也比较慢。使用微博营销之后,不仅会展企业能够从微博平台上直接获得参展企业的意图,分析参展企业的服务需要,也能迅速地将自身的服务能力宣传出去。会展企业这种积极迎合消费者的经营意图很容易被参展企业意识到,双方的沟通也更加顺畅,在这个过程中,会展企业尊重消费者的服务态度、强大的服务水平都展露无遗,品牌建设的速度也有所提升。

(二)扩大会展品牌的影响力

互联网络已经能够完全记录下消费者从认知产品、筛选产品、购买产品、产品评估等完整的购买行为路径。所以不管是一般的整合营销,还是网络整合营销,它们传播的核心都是以消费者为中心。会展企业在利用微博进行营销的过程中,通过使用一些网络消费者的需求所扩展的沟通方式,详细了解记录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动向,为企业品牌和产品建立起一种认知购买的价值。一旦会展品牌在某一家或某几家贸易公司中树立起了积极的品牌形象,那么这些公司在微博上的内容更新会直接起到帮助会展企业扩展品牌知名度的作用,也就是说,由微博营销手段形成的消费者认知购买价值能够最大程度地扩大会展品牌的影响力。

(三)实现会展品牌建设的社会职能

在互联网上进行会展活动信息的、招展、展示、查询等信息的传播,能够增加会展产业的文化和现代技术含量,加之政府能有计划、有步骤地快速加大对会展业的科技支持,展开与科技行业的合作,那么会展企业所在的城市将会分享科技进步给会展业带来的变革成果,推进会展业的跨越式发展。这将使会展行业在树立品牌形象的同时实现其社会职能:第一,一旦会展品牌建立并得以推广,会展企业一方面能够通过更多的会展会动获取利润,当地政府的税收也会同时有所增加;第二,会展品牌建立直接促进会展企业发展,为城市当地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并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会展企业所在城市的声望得意提升,会展品牌的建立将吸引更多大型企业云集并实现贸易交流,这对城市其他产业的发展也有影响,甚至有些企业会因为会展当地的经济环境较好而直接选择投资建厂或成立分公司,这将对城市经济发展直接产生推力,促进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四、利用微博营销进行会展品牌建设时应注意的问题

会展企业利用微博营销,对会展品牌的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营销过程中,要始终注意营销方法的选择符合会展企业发展的需要,如果会展企业正处于形象建设期,那么营销的重点就应该放在品牌形象宣传上,而不是服务消费方面;另外,利用微博营销一定要保证所的信息的真实性,避免由于信息不实使参展企业形成误解,反而不利于会展品牌形象的建立。

篇2

1科学地研究、运用会员制营销

1.1学术界应更多地关注会员制营销

会员制营销作为一种先进的西方营销理论被引进中国,我国的学者在这方面应给予更多的关注,探索并研究中国化的会员制营销的理想模式,给中国的企业家、商人提供更多科学的、可行的理论指导,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中国企业在会员制营销方面的盲从状态,为我国会员制营销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2积极推进会员制营销的本土化进程

会员制营销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对于在国外流行的会员制营销在中国却遭遇了“尴尬”,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国情异于国外,中国本土化的会员制营销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实施会员制营销的企业应结合我国的国情,逐步开展适合我国的会员制计划,找到这种营销模式与中国实际情况的最佳结合点,真正实现本土化营销。

2以新理念来开展会员制营销

2.1打造专业的会员制营销形象

会员制营销应该是专业的、赋予差异化的,拥有其明确的目标消费群体定位的一种营销模式。笔者浅意,超市、大卖场等一系列零售业态是不太适合实施会员制营销的。零售业应该是提供大众化的产品与服务、面向所有的有购物需求的消费者,这里提供的是一站式的自助消费模式,在这里无所谓忠诚不忠诚。而专业的会员制营销不能仅仅停留在价格层面上,价格优惠不应该成为衡量会员制营销的唯一标准,除了价格优惠之外专业的会员制营销应该是能够提供专业的增值服务,使顾客得到满意,获得超值体验,只有这样,顾客对企业形成忠诚才能成为必然!

高尔夫俱乐部的会费贵得惊人,但是专业的高尔夫球场、高档的休闲运动体验让有钱族“趋之若骛”;电子产品、信息技术领域的企业则是靠着为会员提供技术支持、维修服务等一些专业的增值服务来成功实施会员制营销的。

2.2企业或商家应设有专业化的会员信息管理系统

随着日积月累,会员的动态信息、互动信息会不断膨胀,企业只有设有专门的管理信息化手段,才能处理好这些大容量的会员信息,使它们变成财富。

2.3企业或商家应注重员工的选拔及培养

人是开展一切活动的核心因素。企业是否兴旺发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员工的优劣。对于实行会员制营销的企业来说,招聘有经验的会员制营销从业人员和对员工进行会员制培训是十分必要的。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人员招聘时应侧重考虑招聘有会员制营销相关从业经验的人员。

2.4规范会员增值服务,加强互动沟通

明确会员将享受到的优惠及增值服务,尤其是增值服务,对会员承诺了就一定要做到。因为这些增值服务是增进感情、培养顾客忠诚的绝好“催化剂”。企业应及时向会员传递最新商品和促销信息,介绍商品使用和生活常识;召开会员见面会、征求意见,定期举办旅游、娱乐、联欢等活动;会员生日时,企业及时送上的一份生日“惊喜”;会员遇到麻烦时,企业的一通电话、一项免费的技术支持、维修服务都会令会员顾客感到欣慰。这些都将有助于加强企业与会员之间的互动沟通,培养深厚的感情,稳定长久联系。只有让会员充分体会到会员制营销的价值,会员才会支持会员制营销,企业只有不断地真诚付出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没有什么可以“一劳永逸”!

3提高企业或商家的信誉

诚信是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经营企业若没有诚信,那么这个企业绝不会有立足之地的。其实消费者在购物时对价格的关注度是很高的,消费者之所以愿意认识、接受会员制营销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可以享受到价格折扣“图便宜”,因此,企业或商家在价格折扣这方面必须做到“以诚待客”、“以信为本”,实实在在的低价、真真正正的高质量产品或服务,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本企业的信誉,让顾客相信企业、支持企业、忠诚于企业!我国开展会员制营销较成功的商家灿坤3C在企业信誉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榜样,灿坤3C承诺“提供持续超低价,买贵差价七日退款”,灿坤3C做到了,正是因为这种较高的信誉度使灿坤3C在大陆赢得了40万的会员顾客。

对于企业承诺过的所有优惠以及增值服务,都应做到100%的履行,应杜绝欺诈行为的出现,不卖产品或服务不要紧,把“牌子”砸了可就难以“翻身”了。对于企业的产品信息、销售动态要及时送达会员顾客手中,真正做到方便顾客购物,提供第一手资料的消费资讯。著名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先生曾在其专著中指出:“对未来的市场来说,首要的问题是通过帮助顾客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顾客的心理、降低管理费用并做好销售服务等措施赢得他们的信任,建立起本店的信誉。”

企业或商家应主动与消费者订立有关会费的收取、会籍的转让、退会等有关方面的合同,让消费者放心入会,提高企业的信誉度。保持企业良好的声誉,树立以信为本的企业形象,良好的企业信誉是会员制营销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4建立规范完善的会员制营销制度

企业在实施会员制营销计划之前,应做好充分的调查、研究。首先应了解行业内实行会员制营销的企业的营销绩效,接着还应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做可行性研究,切不可鲁莽行事。会员制营销应该是一个系统性的、持续性的、周期性的营销过程,因此整个营销计划应该经过前期周密地计划、宣传,制订详细的会员制章程;实施会员制营销的过程中应切实将会员制营销落实下去,要实干并且要有实效,不能“形同虚设”,“相互扯皮”;后续的增值服务工作是整个会员制营销计划的关键部分,也是规范化的会员制营销的标志,定期的产品或服务资讯、一系列免费服务、定期的会员活动等等,必须付诸实施并且要做得“尽如人意”。

企业应建立、建全规范完善的会员制章程,要保证企业与会员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会员能享受到的优惠会员服务应阐述清楚,会员应尽的义务也要做明确交代。

会员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应尽早出台,国家有关部门也应给予会员制营销相应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会员制消费有法可依、规范经营,使消费者的利益切实得到维护,有利地推进我国会员制营销的发展。规范完善的会员制营销制度,是我国会员制营销健康发展的前提。

参考文献

篇3

摘要:当今世界科技突飞猛进,互联网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进千家万户,这直接导致了网络会展的诞生。网络会展的诞生,给传统会展,带来了诸多的冲击和挑战,这也是使得传统会展更需明白自身的特点,发展自己的优势,在策略上创新。近些年来,虽然网络会展异军突起,为会展行业开辟了一种新的会展模式,但是同时,传统会展的发展势头依然旺盛。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传统会展也可能取代网络会展。传统会展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辩证而言,网络会展的兴起,也是为传统会展提供了广泛的延伸。本文将对分析传统会展的种种特点,并与网络会展想对比,指出传统会展产品一些确实可行的创新策略,以期待对传统会展的发展起到一些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传统会展;产品;创新策略;研究

会展是会议、展览、大型活动等集体性活动的简称,好的会展具有强大的营销能力以及调节供需的功能。会展的概念内涵是在一定的地域空间,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定期的或者不定期的,制度或者非制度的传递和交流信息的集体群众性活动。其概念外延包括各种各样的博览会。展览展销活动、大型会议、体育竞技活动、文化活动、节庆活动等内容。本文将从对比着网络会展,分析传统会展,提出传统会展创新策略研究。

一、传统会展特点分析

传统会展相对网络会展而言,有其很明显的优点。其一是直观。传统会展通过企业和何参展者直观的宣传,产品以实物的方式参加展览,直接与客户见面,这是其最大的优势。同过产品的直观展示,客户获得了最直观、最全面、最可信的信息。其二,传统会展可以实现现场交易。展会的参观者可以按照展会组织者的布置方式,很方便的直接找到参展的产品。并进行现场考量,权衡其特点,并与参观放商洽、谈判,现场达成协议。而这种交易,相对于网络展会达成的协议而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传统展会相对于网络展会的优势之三就是传统展会可以进行直观的产品宣传和市场调查。产品展会直接展出实体的产品,可以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在参展者心中留下很好的印象。同时,传统展会参展者可以在整个展览过程中,真实的了解到观众的需求,并做可靠的市场调查。这样对参展的企业而言,有利于其做出正确的生产和营销策略调整。

当然,传统会展相对于现快速发展的网络会展而言,也有其不得不讲的劣势。其一,传统会展的营销成本巨大,其包括展品的运输费、场馆的租金、施工费用、人员费用等等,相对网络会展而言,成本投入大很多。网络会展不需要租用站台空间,而是利用的网络虚拟空间。而通过文字、图片、声音、动画等方式的介绍,避免的产品运输途中的损坏。其二、传统会展的时间、空间、规模,相对于网络会展而言,限制很大。传统会展展览产品的场地、时间都有限制,而且会展多为特定专业产品的展览,面对专业贸易者,这也限制了传统会展的规模。

二、传统会展产品的创新策略

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中国市场在世界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世界会展组织对中国给予等多重视,传统会展现在获得了前所未有额大发展。但在快速发展时间,我们更应注重传统会展产品的创新策略,这是以个挑战。会展的最大作用在于营销,如何根据传统会展的本身特点,立足创新、不断突破,是个很有意义的话题。

(一)丰富会展营销方式和营销手段

分析传统会展产品创新策略,就必须实实在在认识到我们国家目前在这块的现状,实事求是,不断突破。相对西方的较为发达完善的会展,我们的会展营销方式还相对较为单一。我们更注重会展本生参展商和组展商的单一形式,而对会展的外延,重视不足。所以,对于传统会展,我们要更加注重与餐饮、交通、酒店、宾馆以及旅游的相关合作。会展的面要扩大,做到多行业紧密结合,互利共赢。当前,我们的传统会展营销仍然处于快速发展的初级阶段,会展,我们更加注重的是其经济上本身营销的功能,而没能和艺术上很好的结合。而一个经济和艺术完美结合的会展,将使得经济交流和文化交流同时进行。我们的传统会展,要力求达到一种艺术的会展表达形式,使得会展本身,具有更多美感、享受力。通过会展经济性与艺术性良好的结合,丰富表达方式,形成独特魅力,能大大增加传统会展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专业高素质会展人才的引进和培养

知识经济时代,人员素质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一场成功传统会展,需要一群高素质的会展人员的支撑,会展是一场智力的竞争和考量。而分析我国会展现状可知,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高素质的会展人员相当缺乏。这也要求,传统会展产品行业,要更加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和培养。这里应该本着职业技能培训为主,学历培训为辅的原则进行。通过学历教育、以及行业内部短期或长期培训等多种,确实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会展提供源源不竭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增强传统会展产品企业整体实力

我们应该加快形成市场竞争格局,调动民间组织企业参与、支持国有会展机构,使市场多样化。同时要加快传统会展企业的产权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政府应该重点扶持现在一批专业能力强、影响力大、实力雄厚、服务质量优秀的龙头企业,使其加快发展速度,尽快做大做强。同时,要引导中小型传统会展企业加强合作和联合,通过联合办会展,避免小规模会展的不必要重复,同时,提高会展规模,扩大促进会展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同时,也应该引进一些国际知名的名牌会展企业,引进先进的会展管理模式。

总结:

中国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中国市场在世界市场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中国传统会展企业巨大的发展机遇。而中国传统会展目前的实际现状,也决定着这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与此同时,网络会展异军突起,在很多方面,网络会展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但是,可以毫不疑问的讲,传统会展不可能被完全替代。相反,国内的传统会展一直并继续会获得很大发展。如何应对网络会展挑战,如何根据国内目前传统会展实际情况,做大做强国内会展,文中做了一些浅显的总结。我们应该不断丰富会展营销的手段和方式,并注重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政府应该采取有力措施,提高传统会展企业的整理素质。(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静.北京市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2004年首都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蔡荣军.广东会展业的优劣势分析及发展对策.透视广东,2006,02.

[3]薛婷婷.行业发展与协会、政府的互动关系Ⅱ.中国会展,2002(5).

篇4

1.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仅2014年对外投资就超过4.3万亿元。一带一路战略为中国经济和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发展机遇,中国抢抓机遇,创建亚投行、丝路基金、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筹建海上丝绸之路银行和上合组织开发银行。持续的对外开放,使得我国在海外投资、金融、法律、市场营销、国际物流等涉外商务领域的人才严重短缺。自从国家教育部于2007年和2008年批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和上海对外贸易学院试办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以来,截至2015年,已经有293所高校开设商务英语本科专业。2012年商务英语专业成为目录内基本专业,专业代码为050262,成为外国语言文学目录下的专业。然而,随着申办学校的增多,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合格商务人才成为一大问题,尤其是一些独立学院,生源基础差,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更要走出适合自己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

2.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2014年教育部组织编制了“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是商务英语本科专业准入、建设和评价的依据。根据国家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旨在培养英语基本功扎实,具有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掌握语言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国际商法)等相关基础理论与知识,熟悉国际商务的通行规则和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能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我们可以用五个词组概括商务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基本功、人文素养、国际化、复合型和应用型。同时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应具备五种知识和五种能力:语言知识、商务知识、跨文化知识、人文社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以及英语应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商务实践能力、思辨与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公共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实践环节和毕业论文五个部分。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50学分,总学时不低于2500学时,其中专业课程总学分不低于100学分或1600学时。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按四大模块设置,各模块占专业课总学时的比例为:语言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50%~60%;商务知识与技能课程模块为25%~35%;跨文化交际课程模块为5%~10%;人文素养课程模块为5%~10%。商务英语的教学目标为:掌握商务话语的特点;如何用英语进行商务沟通能力;如何用英语从事国际商务的能力,要着重系统学习商务专业知识;应对国际商务环境的能力。除了核心课程之外,还可以按选修和必修设置专业方向课程:突出商务知识与技能、跨文化商务交际和人文社科素养。实践环节涵盖实讯、实践和实习,占总学分的10%~25%,由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完成。鼓励学生取得外贸、金融、会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司法等行业资格证书。专业实训在商务实训室等模拟仿真教学环境中操练外贸、金融、财务、营销、法律等实务流程。专业实践在第二课程活动和涉外商务活动等课外环境中完成。毕业论文重点考查学生商务英语和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及实践和创新能力。毕业论文可采用实践类或学术类形式,要求符合行业或学术规范,用英语撰写,正文长度不少于5000词。实践类包含项目报告和调研报告。

通过商务英语国家标准,我们可以得出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即“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宽广的国际视野、专门的国际商务知识与技能,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较高的人文素养,能在国际环境中熟练使用英语从事商务、经贸、管理、外事等工作的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所以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各个高校都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比如广外就制定了英语语言类课程+英语文化类课程+(全英教学)商务类课程的课程结构(平洪,2009)。广外的生源底子好,师资力量强,这样的课程结构非常合理。但对于一些独立学院来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高,英语基础比较差,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有自己的特色。笔者所在的高校正是一所独立学院,下面以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为例,谈谈如何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的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

3.聊城大学东昌学院商务英语本科专业课程设置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于2013年设立了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培养涉外企业的国际商务人员,开设国际经济学、国际商法、国际市场营销、电子商务实务、国际贸易实务等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培养外企的国际贸易业务员、外贸公司的业务员,开设国际经济学、跨文化商务沟通、国际物流等课程;国际会展方向培养掌握会展与广告设计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会展设计规划和运用计算机进行艺术创造设计的实用型高级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从事国际、国内各种会展的组织与策划、会展翻译、会展协调与服务、外事办公等工作,开设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和服务等课程。

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分为三个类别:通识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及实践课程,共155.5学分。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公共选修课程,共45学分,占总学分的28.9%。公共基础课包含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计算机应用基础、公共体育和第二外语。公共选修课包含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和艺术体育类课程,要求在本领域至少选修4学分。专业教育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方向课,共91学分,占总学分的58.5%。学科基础课包含商务综合英语、高级商务英语、英语语音、英语语法、商务英语阅读、商务英语口语、商务英语视听、英语国家概况、会计学、同声传译、国际贸易单证等。专业核心课程则包括商务英语翻译、商务函电、管理学导论、电子商务、国际商法、跨文化交际学、经济学导论、商务英语口译和国际金融等。商务英语专业下设三个方向:国际商务方向、国际贸易方向和国际会展方向。国际商务方向主要有国际商务谈判和国际商务礼仪和国际沟通课程,国际贸易方向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和国际市场营销课程,国际会展方向主要有国际会展概论和国际会展管理与服务课程。实践课程指的是各类专业实践教学,共19.5学分,占总学分的12.6%,包括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军事理论、军事训练、专业实习实训、校内劳动实践和实践创新能力训练等。

针对学生的英语基础普遍不高的情况,我系在选择商务英语教材时,尽量选用双语教材,尤其是金融学、会计学这种专业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在上课时以使学生听懂学会为第一目标,不会只采用英文上课,而忽视学生的基本需求。结合近三年的学生表现来看,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比英语专业的学生知识面更广,性格更活泼,更愿意做社会实践活动。

4.结语

根据商英国标的要求,高校应该分层分类建设商务英语专业,避免千校一面。不同层次和不同类别的高校在建设商务英语专业时应突出本校的专业定位,并制订个性化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独立学院也应如此。商务英语本科专业绝不是简单地在英语课程中加入商务的内容,而是依托外语、经济、管理、法学等学科交叉,突出商务语言运用、商务知识与实践和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一门复合专业。独立学院的商务人才培养应该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新路子。

参考文献:

[1]Brieger,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Handbook[M].York:York Associates,1997.

[2]Dudley Evans & St John.Developments in ESP: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Ellis,M.& C.Johnson.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4]黄福荣.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探析[J].科技信息,2012(34).

[5]李玲玲.基于需求分析理论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J].教育探索,2012(4).

[6]平洪.商务英语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外语,2009(4).

[6]汤伟,杨亚兰.商务英语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篇5

一、选题的意义与目的

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在中国已经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许多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等地,通过积极推动国际会展产业发展为自身带来了客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对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增强城市的集聚和辐射效应,树立城市品牌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在竞争激烈的城市世纪下,广州城市发展面临着难得的亚运及构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契机。在此背景下,以会展业促城市经营,从而达到城市经营与会展业的融合与发展,以此提高城市竞争力的目的,本文从新的角度揭示了会展经济与城市经营的关系,为尚在探索阶段的中国城市经营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也为其他城市的发展提供借鉴。

?

二、研究现状

当前国内外有关城市经营、会展业、会展经济的课题研究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而言,均达到一定的影响力,对城市经营的策略、会展的发展以及会展经济的分析有较多的文献论述:

(一)城市经营类

主要探讨城市经营的竞争策略,强调政府与市场对城市经营所起到的主体作用,全面提倡资本化经营,剖析国内外城市经营中的所存在的误区,更有对城市经营思路的探索。

?

如:《我国城市经营应注意的问题与关键》?许正中许铭桂国家行政学院

文章认为,现阶段进行城市经营促进城市发展要注意五个方面的问题,分别是增强城市聚集经济的能力,增加城市经济的乘数效应,顺应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推动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积极培育积极增长极。同时,文章指出,培养产业集群是关键。

《城市经营的品牌战略研究》左辅强重庆大学

该文章基于当前城市经营研究与发展,以介绍城市品牌战略的新内容为主,把营销管理理论和其他相关学科前沿思想应用于城市经营领域,尝试以市场为导向,从商业化营销城市角度探求新的城市管理战略运行模式及思路,创新并发展城市营销的方法和理论,并提出一个城市品牌化经营的广阔视野和分析框架,通过阐述品牌战略在城市规划中的角色,讨论了它的特性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求城市与时俱进之路,以提升城市魅力和综合竞争力。

?

(二)会展经济类

主要通过总结国际会展业成功的基础上,分析会展业的影响作用,提出加快我国会展业的对策以及目前存在问题。

?

如:《发展我国会展经济刍议》韩邦跃天津职业大学

文章认为会展业由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特殊推动作用,它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会展业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速,然而与会展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会展业的水平还比较低,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该文就我国提高会展业发展水平的意义、紧迫性以及措施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构建珠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带》皮平凡广东商学院

文章认为随着中国假如WTO,表明中国将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与国际社会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联系更加深入。珠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会展经济已呈现生机勃勃的景象,广州、深圳、东莞、珠海都把会展作为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该文认为,上述城市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二、三产业发达,且结构相似,水陆交通便利,地理为止接近,又毗邻世界著名的会展中心――香港,从整体构建以四城市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带十分重要。

《关于进一步次紧我国会展业创新的对策分析》潘莉娜东南大学

文章认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会展业在促进贸易往来、技术交流、信息沟通、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极大了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我国城市经济的亮点。但我国目前的会展经济仍存在着市场化程度、管理技术和管理水平低等问题,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科技含量,积极引资引才,走产业化的道路。

?

综上所述,有关会展经济或者是城市经营的研究已经开展得比较完善,提出了很多发展其道路的优秀建议。尽管如此,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的方向仍主要停留在对城市经营或会展经济的单方面分析上,尚未发现有将城市经营和会展经济两者相结合起来探讨的。城市经营在一定程度上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规律还在探索实践当中,理论界也没有定论。

?

三、文章结构及思路

通过研读相关领域的文献,本文创新地尝试将城市经营和会展经济这21世纪两大热点联系起来,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看待城市经营和会展经济。这也正为此类问题的探讨提供了开阔的空间,也让政府在探索城市经营道路上拥有更多的选择。

?

1、(图一:广州城市经营SWOT分析图)本文首先运用SWOT分析法描述了广州城市经营现状: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

从SWOT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广州城市经营优势与劣势并存,在其他城市竞争力提升的威胁之下,也迎来一个极好的机遇——2010年亚运会以及政府提出了构建构建国际会展中心城市战略目标。许多城市经验显示,在城市世纪下,把握好承办亚运及国际会展业发展的契机进行城市经营,将大大地有助于主办城市推动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为增强优势,转化劣势,摆脱威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

2、接着将从城市的硬、软竞争力进行分析展现会展业与城市经营互动关系。

?

一方面运用波特钻石体系模型(图二:“钻石体系”)从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支持性产业和企业结构、企业战略及同业竞争四大关键要素,分析会展业对城市硬竞争力的影响;。

?

另一方面从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的角度分析会展业对城市软竞争力的影响

?

篇6

会展本质上是一种商贸信息技术交流与交易的平台,企业通过参展的方式,可以展示并宣传自己的产品、技术与服务,建立并巩固与客户之间的联系,还可进行市场调研并最终实现交易的目的。因此,展览也是企业推广产品、提升品牌和形象展示的一项重要营销活动。

同时由于展览能带动举办地的旅游、交通、物流、餐饮以及住宿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产业联动效应。因此,以展览为主的会展业已成为各级城市政府主要选择的发展产业之一。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多个方面对会展进行了研究,通过从WorldScientific全文数据库检索有关“Exhibition/MICE”等的信息,以及通过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有关会展的论文进行检索整理,可以大致归纳目前会展研究所涉及的几个方面,即会展经济影响研究、会展业区域性问题研究、会展产业链问题研究、会展企业经营管理研究和会展目的地营销等,因此也出现一些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成果。

一、国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参展商一直是国外展览会学术研究的主体和热点,主要围绕4个方面,即参展动机、参展效益的影响因素、参展管理、参展绩效测评。相比而言,国外有关参展商参展决策研究相对较少。在现有的研究文献中,只有少数学者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进行了专门研究,大部分有关参展商参展决策研究散布于参展效益的影响因素研究之中。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参展商主要从观众的质量与数量、展位空间安排、后勤保障以及参展方的预算等方面进行参展决策评估。

迪克逊(Dickinson,1985)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进行了专门研究,他认为专业观众中购买决策者的比例、来自目标市场的专业观众比例、参观展位的观众数量、展位的位置、主办者的营销广度、展会近几年的观众规模是参展商参展决策最重要的几个判别标准。奇杰斯克等(Kijieski,1993)研究发现,影响参展商参展决策的5个因素是:参展实际绩效、营销组合、参展环境、参展费用、参展人员能力。同时他们还认为参展商选择展览会的一个重要判别指标是专业观众的特征,并对高层管理者、营销经理和展览部经理不同的决策因素进行了研究。欧哈若等(0''''Hara&Herbig,1993)发现3个重要因素影响参展决策,即观众质量与数量、企业用于测量展览会效果的指标。奥伯曼和乔恩(Oppermann&Chon,1997)指出企业参展的决策过程和一般意义消费者的决策过程十分相似,都经历了需求识别、信息搜集、可选方案评估、购买决策和购后评估5个阶段。通过建立两个模型,两位学者将影响企业决策的因素确定为个人因素、会展组织者因素、区位因素和干预因素,建议会展组织者尽可能从企业的角度选择会展举办地。

Getz(1991)则认为,大型活动为一股替代传统观光旅游业的新浪潮,不仅能够带动地方永续发展,亦能增进地方民众与访客之关系。Getz(1993)还强调分析参与会展及大型活动动机的重要性,而参与动机的认定将能让活动计划的推动更有效率,也能够成功的将活动营销给广大的企业(Crompton&Mckay,1997)。Scott(1996)进一步指出,参与动机的分析亦有助于会展及活动经营者更精确地定位活动。因此,认定企业参与会展及大型活动的动机将为经营者的首要之务。Formica&Uysal(1998)指出,会展及大型活动之推广对国内外休闲观光业的发展已日趋重要,尤其是与历史古迹及文化活动相关的节庆活动更是如此。透过活动的举办,亦能够产生吸引游客观光、强化地方特色与认同及繁荣地方经济等功能(Long&Perdue,1990)。

就参与会展活动的企业而言,他们的参与动机并非一致,而主办单位在制订营销策略时亦应有所区隔。Formica&Uysal(1996)指出,本地企业和外地企业参与动机有显著差异,也验证参与会展活动的企业并非同质,其象征需有不同的营销策略。而Lee&Lee(2001)更指出,透过动机因素来区隔会展市场将能够使主办者确认每一个市场的优势和机会,并且使企业提升会展满意度。由此可知,若能够利用动机来区隔企业类型并了解企业特性,将会是一个很有用的营销工具,而会展经营者也能透过目标区隔来提升会展活动的特色与价值(Formica&Uysal,1996,1998)。过去会展及大型活动参与动机的研究大都从参与动机因素与企业社经背景(Uysaletal.,1993;Backmanetal.,1995)、企业类型(Formica&Uysal,1996;Lee,2000)及特质(Mohret.al,1993;Scott,1996)的差异性进行探讨,上述研究发现:

(1)企业规模、性质等背景在参与动机上有明显差异;

(2)首次与再次参展的企业在参与动机上有显著差异。

然而,前述研究并未能探讨参与动机类型与企业类型在企业特质与社经背景之差异。欧圣荣、萧芸殷(1998)认为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一定目的的内在因素,也就是有了交流、商贸等方面的需要才可能产生动机,进而诱发参展行为的发生。Crompton&Mckay(1997)更指出,探讨会展及大型活动参与动机的重要性在于:

(1)节经营者可根据参与动机需求,设计出符合企业需要的会展活动;

(2)动机和满意度息息相关,若企业的需求被履行,满意度即产生;

(3)确认动机优先级并了解主要的动机内容,便可了解企业的决策过程,而经营者在拟定相关营销推广策略将更有效率。

另外,个人及工作因素,协会及主办地因素,机会及障碍因素等都影响会展参加者的决策过程(Oppermann&Chon1997),周显植,朴松爱(2004)在此提出的会议参加者购买决策模型,进行修改和补充的基础上,提出了会展参加者要素对主办地重要度的影响关系,以及主办地重要度对参加意图的影响关系。坦纳(Tanner,2002)研究认为,开拓目标客户和竞争对手也来参展是促使参展商参加展览会的影响因素,并且他的研究结论也显示参展花费多少并不影响其参展效益。

希尔毕革等(Herbig,Palumbo&0''''Hara,1996)研究发现,制造商与服务商的参展动机形成较大差异,制造商参展的主要动机是展示不方便携带的产品,寻找供应商以及同行竞争者也参展等原因。(CarmenBerne&M.EGarcia-Uceda,2007)提出了展会观众对展会评价标准模型。通过从观众的参展和选展指标,也揭示出参展商与观众对展会决策行为评价的最大不同在于是否存在企业营销的需求。对于参展商来说,展览是一种很好的市场工具,而对于观众来说这种作用就显的很有限了。色沃特等(Severtetal.,2007)利用因子分析法将20个企业参展动机因素归纳为为5个方面:活动与机会、关系网络、受教育机会、参会的便利性和产品与交易。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来看,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行为的研究有如下特点:西方学者大多关注参展商参展决策的过程研究,研究方法多是运用心理学,营销学,经济学等结合模型构建来研究参展商决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尽管国外学者们对参展商参展决策研究作了一些工作,但该领域的研究还是相对较少。涉及的因素主要是从观众因素和参展企业内部管理层面探析参展决策,而对外部因素和诱导因素如展会本身及宣传力度,展会举办地等方面涉及较少。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述评

就国内研究而言,对参展商的认识和研究都是从近几年才引起注意的。从国内理论研究来看,龚荷英,刘助忠(2006)通过研究企业的参展作用和参展需要,认识到企业的参展动机主要为:市场动机,宣传动机,技术动机,信息动机,交易动机。

龚荷英(2007)以科特勒为代表提出的“顾客让渡价值”为理论基础,得到参展商的顾客让渡价值就是参展商价值扣除参展商成本,从而建议会展组织者采取措施为提高其忠诚度和满意度。其中参展价值包括功能价值,服务价值,人员价值,形象价值,情感价值和心理感觉价值。并且参展成本不仅有货币成本还包括时间成本,精神成本,体力成本以及其他机会成本,从一定程度上也是参展商选择展会前所要考察的必要因素。

但对参展商行为特征的实证研究也涉及很少,刚刚开始出露端倪。目前能检索到的运用实证方法研究有琚胜利、陆林等(2005)以中国(芜湖)国际旅博会为例揭示参展商重视展览会的主要品质是:观众的质量与数量、展前服务、展会活动、后勤保障服务、现场服务。樊玲(2004)以2003年在上海举办中国国际纺织服装面料和辅料展为硕士论文案例研究参展商和观众失望与后悔对其满意度的影响。罗秋菊(2007)以东莞展览会为例表明参展商参展决策主要是对主办方,专业观众,同行参展商,举办地,外在因素这5个指标权衡,评估的过程,其中主办方的声誉,交通,展览会举办区域是参展商参展决策最重要的3个因素,从决策过程来看,又将参展商分为理智型,大众型和尝试性3种类型。

与国外文献研究所不同的是,国内对参展商决策行为的研究比较少的结合理论模型,很少涉及企业本身内在的营销动机需求,对外部因素的考察也缺乏全面性,只在参展动机中提及的几个方面也未能给予定量的实证分析。同时未能结合企业参展的全过程进行系统的分析,比较零散缺乏系统性,没有对参展商参展决策行为的机理进行深入而又全面地剖析。

三、简要评述

综上所述,当前多数研究的侧重点都在会展组织者及展览会带来的经济效益分析,对参展企业关注不多,对企业参展决策行为缺乏深入了解,特别是从消费者行为理论视角来展开实证研究的更是匮乏。而事实上,企业总是有诸多的展会可供参与。在时间和财力的限制下,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决定参加哪一个。展会的规模和影响力决定了展会的成败以及举办地获得经济效益的多少,因此,会展组织者和目的地的共同目标就是吸引尽可能多的企业参与。同时参展商动机和满意度以及重展率息息相关。若企业的需求被履行,满意度即产生,企业才可能再次参展,促进展览规模化,品牌化;确认动机优先级并了解主要的动机内容,便可了解企业参展的决策过程,而组织者者在拟定相关营销推广策略将更有效率。因此,今后企业参展的有关研究重点应该转向影响参展商的参展决策行为的因素上来。这样针对主办方和主办地来说,可以进一步对不同参展商参展目的和行为的差异化作以判断,不断努力满足参展商参展的各种需要,吸引更多的潜在参展商和海外行业龙头展商,继续保留忠诚参展商,丰富其参展商的类型,从而壮大展览的规模,提高展览质量,形成展览发展周期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樊玲.纺织服装专业展览会客户失望与后悔对其满意度影响的研究.上海:东华大学,2004.

2.龚荷英.刘助忠.参展商参展作用和参展动机研究.当代经理人,2006,(15):141-143.

3.琚胜利,陆林等.弱市场阶段的会展展商消费感知测度——以中国(芜湖)国际旅博为例.城市问题,2005,(4):53-58.

4.DickinsonJR.Firmswithlargemarketshares,productlines,rateshowshighly.MarketingNews,1985,(5):14.

篇7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被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产业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成为中国服务业中增长快、发展潜力大、前景看好的行业之一。会展业是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多个功能的特殊行业,尤其是一些大型的、国际性的展览或者会议都具有非常广泛的参与性,加上会展与其它各个行业的关联之大、影响之深,都决定了政府在会展业中必须要扮演一定的角色。如何定位这种角色?如何能把握好尺度成为业界关心的话题。

二战后,德国将会展业视为实现国家经济和国际贸易战略的支柱性产业,受到德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建设会展所需的重要基础设施——现代化大型会展场馆、提供国际领先的、全方位的展览服务,到对专业素质完备的从业人员培训,这一切都是在政府全力支持下进行的。从2001年至今德国政府为举办会展提供的财政支持都在3400万欧元以上,各州的经济促进部、农业部和食品部等机构都制定了相关促进会展活动的鼓励政策。在这一系列的政府支持和引导下,现在的德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展览王国,德国的众多省市也因为会展业的繁荣成为了世界著名会展城市。

美国的会展产业起步较晚,但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世界地位给会展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走上了创新发展的道路。美国大部分展览中心都是公有的,政府通过制定和实行一些计划和项目,实现对展览会质量和组展水平的监督,对会展业进行有效的扶持、规范和协调。比如美国政府对于会展产业的管理并不直接干预,而是由商务部制定的“贸易会展认证项目(TFC)”和“国际采购商项目(IBP)”来施行对国际会展的资格评估,以此来要求和完善相关会展的举办和运营。获得贸易认证的国际会展,美国商务部官员将提供各种支持,帮助展会单位提选潜在的贸易商,商务部相关刊物会展信息,邀请外国政府和贸易协会前来参展。

我国的会展业相比于其他产业起步晚、整体起点低,但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会展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许多大中城市都将会展业作为本地的支柱产业加以扶持。我国的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市会展业发展协调小组”,由主管经贸的副市长担任组长,专门审核全市会展行业发展规划和政策、政府投资建设的会展场馆的管理和经营方案,协调大型会展活动。杭州市专门成立市政府直属事业单位负责会展业的管理协调,并组织大型的城市会展活动项目。杭州市政府每年从财政安排约500万元的会展业扶持资金,3000万元的西博会办会资金来推动城市会展业的发展和壮大。

从世界会展业先进的经验和我国目前的一些会展业发展实践中可以看出,政府在发展会展业中的推动作用是不可或缺的,但政府在会展业管理上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目前,国内许多地方政府牵头办展、办会、办节,这样能为会展活动提供强大的支持力,提高了会展的整体影响力,但同时也暴露出政府过多干预或者直接参与是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影响了会展企业的市场运作和正常经营。比如由于政府过度介入, 在组展过程中太多运用行政命令手段, 展位不够用行政摊派任务或免展位费,客商不足靠部分海外“老关系”和本地群众捧场, 这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而且政府在实际管理中“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干扰了会展市场的公平竞争,抑制了展览企业的发展壮大。

结合以上国内外会展业发展中政府推动作用的总结与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尝试性地提出政府在会展业发展中的六大角色定位:

1.战略规划者。会展业在不同地区发展所依托的资源不同、发展受制约的条件也有所不同。政府对本地优势产业和旅游资源、人文环境等方面有深刻的认识,因此首先要做好的就是认清形势,在宏观层面对整个会展产业制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基础建设、交通状况、配套服务设施等分布状况来科学选址、合理规划产业布局。

2.法规建设者。市场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在法律的保障下建立各种契约关系的经济活动。会展业公平、公正的发展需要健全的法律法规制度来保证,由于国内会展业起步较晚,在法制建设方面相对比较滞后,严重影响了中国会展业的快速发展。为此政府应当认真审视会展业发展情况,通过立法或制定行政法规来规范会展经营行为,营造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良好的法律环境,切实保障会展业发展中各主体的合法权益。

3.产业扶持者。产业扶持是政府引导会展业快速发展的基本手段。政府对会展业的产业扶持更多的应通过制定一些有利于行业发展的政策来实现扶植和支持会展经济发展的目的。在创造公平公正环境的前提下,政府利用其在行政管理、金融、税收、价格、商贸、交通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制定行政计划、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合理的引导与促进整个行业的综合协调发展。比如美国拉斯维加斯市政府为了激励会展企业办好会展活动,制定了在宾馆的客房费中,另加10%的特别税,将这部分税收收入再划归展览公司作为其税后利润收入的扶持会展业的税收政策。

4.综合服务者。综合服务是“服务性政府”的具体体现,由于会展产品兼具公共产品的特性,政府的综合服务更加显得重要。政府为会展业作好综合服务主要是建设良好的外部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外部空间环境是指城市的硬件设施和开展会展工作的基础设施,如公益设施、旅游资源、公共交通、供水供暖、通讯物流、生活服务等设施服务。社会环境是指一个城市的文化和对外开放的心态,体现了一个城市的软实力,主要包括人文传统、居民素质、行政法规、政府办事效率等。会展业的蓬勃发展也带来了激烈竞争,决定会展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不仅需要优惠的政策和功能齐全的场馆,更需要健全开放的市场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和服务环境。

5.营销推广者。虽然会展企业也会进行营销,但会展企业的宣传只会针对本企业,很难涉及到整个城市的形象。城市的形象和知名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所举办会展活动的吸引力。政府应该从城市的整体角度对城市形象进行宣传, 宣传的目的是让外界了解本地的状况, 为会展业的发展作推广。宣传的重点是城市良好的发展环境、会展业的发展前景、政府对会展业的扶持等方面。政府主导会展业的营销推广,几乎已经成了各国会展业发展中的惯例。比如新加坡会展局的核心任务是招揽会议展览,其将本国优势大力宣传给世界各国,活跃会展经济氛围,吸引各个国家及各种国际会展组织来新加坡办展。

6.调控监督者。政府在推动会展业发展过程中,除了宏观调控和提供公共服务以扶持会展业加快发展外,也要对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由于企业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在举办会展的过程中,一些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有时会不择手段,出现骗展、霸展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给参展商带来极坏的印象,还会扰乱会展行业的正常秩序,不利于会展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只有对会展业进行广泛、深入和系统的监管和调控,才能引导会展业可持续的良性发展,并且这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

综上所述,政府在会展业中应承担六大角色:战略规划是前导,法规建设和产业扶持为保障,与时俱进地推进综合服务和营销推广,并要长期进行有效的调控监督进而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徐丹.城市会展业国际合作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论文,2012.4

[2]杨斌.德国展会:从国际化到本土化(上)[J].中国展会.2006.

篇8

会展是通过举办各种会议、展览、展销和节事来获得 经济 效益的行业,被称作无污染的绿色经济。自从首届世界博览会于1851年在英国伦敦成功举办以来,会展业逐渐被各国重视,并迅速发展为一个新兴的行业。“1851年的大博览会是 历史 上第一个规模如此之大而堪称‘最大’的;第一个在世界范围举行的;第一个营利性质的博览会”(伯德bird, 1976,3) 。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市场 经济迅速发展,会展业以年均近20%的速度增长,并迅速成长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特别是在北京和上海相继申奥申博成功后,发展势头更加迅猛。虽然我国的会展业发展速度很快,但和发达国家的会展业相比,我国的会展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很多不足,而发达国家的会展业已经发展比较成熟。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一下发达国家会展业的经验,以促进我国会展业更好地发展。

一、发达国家会展经验总结

1. 政府高度重视,强调宏观管理几乎每个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发展都与政府密切相关,政府在 投资 、制定政策、对行业协会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德国政府对会展业的投资额非常之高,对汉诺威、法兰克福等地区的展览场馆的建设投入巨资,并出台相应的鼓励措施和优惠政策。许多国家只设单一的国家级的展览管理机构,比如法国的海外展览委员技术、 工业 和经济合作署(cfmu-actim)、德国展览委员会(auma)和新加坡贸易发展局(stdb)等,这些机构都具有惟一性、权威性和全国性的特点。例如:德国的auma是政府和展览业之间的桥梁,每年对世界各地的展会进行考察,并写成报告,为德国政府赞助本国企业出国参展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2. 加强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 会展业的发展需要大量既熟悉业务、了解惯例又富有经验的专业人才。国际上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如德国、美国、法国等在大专院校都设有会展专业,系统地向学生讲授会展理论知识。例如:德国科隆大学的展览商贸学院是德国最著名的展览 教育 培训基地。发达国家的会展业行业协会在职后培训和教育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例如:美国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创造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展览业专业人士职后培训计划,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展览业专业人士继续学习和资格认证的机会。新加坡会展协会(saceos)也有同样的人才培养模式。

3. 先进的会展场馆发达国家先进一流的会展场馆保证了会展活动可以朝着规模化、品牌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得其在世界会展业具有领先地位和国际竞争力。例如:德国会展设施一直引领国际领先水平,几乎所有的展览中心都拥有先进的设施。新加坡展览中心和新达城会展中心具有世界一流的装备,中心配备先进的 翻译 、通讯、 传播 系统。正是由于发达国家的这些先进现代的会展场馆设施,从而使得一些会展企业能在将会展搞大搞强的同时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国际会展集团公司。

4. 发达的全球会展营销网络发达国家和地区如德国、法国、美国、日本和

三、借鉴发达国家会展业发展经验促进我国会展业发展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会展业发展既存在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又存在着阻碍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问题,才能让我国会展业健康高效地发展。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针对性地借鉴一下发达国家会展业的发展经验。

1. 借鉴发达国家的 管理 体制 针对我国会展业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予以解决。

(1)我国政府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做法,以引导和扶持为主,尽可能减少直接主办展会。培养和扶持承办企业,让会展承办企业来进行 市场 化运作,而不应该总是由政府成为举办展会的主体。这方面可以向德国和新加坡学习,加大政府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并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会展业发展,比如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减轻企业的经费压力,支持国内企业去国外参展、办展等等。

(2)成立具有权威性的行业协会,发挥协会的自律管理作用,规范会展业市场。针对我国目前会展业管理混乱的现象,我国应该成立会展行业协会来统一管理,规范管理。通过协会对展会的类别,展出的日期、地点、展期等方面进行统一管理,保护会展各方的利益。另外,协会可以联络会展相关企业,如航空公司, 旅游 公司和饭店酒店等,为会展提供服务协调,提高会展运营效率和服务的质量。

(3)按照国际惯例,尽快完成审批制到登记制的过渡,确立单一的国家级展览管理机构,统一管理。

2. 借鉴发达国家的会展场馆建设会展业的规模化发展需要大型化场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忽略了场馆的利用率问题,对于我国现在的会展展馆建设存在的误区,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来提高会展场馆的利用率,避免资源浪费。

(1)完善场馆功能。场馆建设应更多地考虑功能和周边配套设施,尽量使场馆可以在更多类型的会议或展览中使用,而不是专为少数几个展览服务。

(2)与旅游业相结合。我国的旅游资源很丰富,会展业和旅游业应该互相扶持,会展企业通过办展来吸引观众和游客,旅游企业可以把当地具有特色的会展场馆作为旅游景点加以开发,提高会展场馆利用率。

(3)提高会展企业竞争能力,真正实现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通过市场来配置资源,提高场馆的利用率。

3. 借鉴发达国家人才培养模式在这个问题上,德国的人才培养模式很值得我国借鉴。在办学规模方面,德国除了科隆大学和瑞文斯堡合作 教育 大学外,其他高校都没有和会展相关的课程和专业。在教育培养模式方面,德国实行的是以定向培养的模式为前提的模块式教学。科隆大学会展 经济 研究院主要的培养对象是已经拥有丰富从业经验的会展高级经理,所以其课程侧重于研究性和理论性;而瑞文斯堡合作教育大学主要培养会展业的中层管理者和一线操作人员,其课程侧重实践性和操作性。

德国会展人才培训的另一大特点是其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体系,学生可以一段时间上课,一段时间去公司 实习 ,平时可以从公司得到工资。

除了在高校培养会展专业人才,德国展览管理委员会(auma)也负责培养人才和职业资格的认证。

我们要向德 国学 习,各大专院校不要一窝蜂地开设会展专业,而应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有条件地开设会展专业,明确定位,细化培养的人才方向。比如专门培养高级会展人才,或者专门培养中层管理者,又或者培养一线操作员,切忌盲目办学。另外,对于在校学生,可以学习德国,实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当然,根据我国目前的国情,不可能让学生频繁地转换上课和实习的节奏,学校可以安排周末或寒暑假的时间,又或者与展览公司签订人才对口协议,实行订单式培养。

我国各地的行业协会应该实行统一办学,打造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认证,为会展从业人员提供专业深造的机会和便利的国际职业资格认证体系服务。

4. 借鉴发达国家会展 法律 完善我国会展法律法规发达国家会展业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我国应该根据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的会展业相关法规,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建立符合市场规律的市场准入制度,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资源的浪费。设立相关法规保护我国的名牌展会,规定一系列会展业相关行为规范 指导 和约束各地域的行业协会会员等等。

篇9

据全球权威的国际会议组织———国际大会和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全世界举行的参加国超过4个、参会外宾超过50人的各种国际会议达到40万次以上,会议总开销超过2800亿美元[1]。面对会展旅游这一潜力巨大的金矿,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城市加入到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以及对外经济的发展,国际会展组织和经营会展的大型公司也大批涌进我国。但是,由于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和经济环境还不允许外国公司单独经营会展业务,因而,一些外国会展公司只有通过与某些机构合资的形式进入我国旅游市场。如上海的国际会展中心,就有德国的汉诺威展览公司、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有限公司这样世界顶级会展公司的加盟。这不仅为我国带来了新的资金和投入,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新的管理方式和经营理念,进一步地推动我国会展旅游的发展。

会展旅游,国际上通称MICE(Meetings,Incentives,Conventions,Exhibitions)。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服务形式,目前仍未有统一的内涵。笔者以为会展旅游就是指通过会议、展览吸引来的参展商、观展人员等相关与会人员参与的、由会展企业同相关旅游企业相互合作而达成的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会展旅游的核心是主体的“转换”,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即将会展活动参加者及其受众变成旅游者,延长在目的地的停留时间,参与更多的活动。其“不是让旅游业去举办各种会议和展览,而是让旅游业发挥行业功能优势,为会展的举行提供相应的服务”[2]。会展旅游的实现,需要会展活动的组织者与旅游活动的组织者高度配合和沟通,需要旅游业的全程参与,而不单是提供会展中的个别服务。

从世界旅游经济的发展来看,我国会展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速度却大大高于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特别是最近一、二年以来,我国传统旅游业由于受到边际递减规律的作用,其增长的速度越来越慢。与之相反,会展旅游业的增长速度却非常快。因此,会展旅游业逐步受到旅游业界的重视。

二、会展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总体来看,我国会展旅游业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属探索及积累经验的时期,所以其经济效益还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还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产业。

1、管理服务体系不够健全。会展旅游是一项关联度强、社会影响力大、产出效益明显的旅游产品.纵观世界上会展旅游发达的国家和城市,其会展旅游的开发主要是以科学作为切入点,根据本区的资源,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作出宏观战略规划。在目标明确地进行开发的同时,还设有专门的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服务体系。如,巴黎的旅游主管机构的全称是“旅游与会议局”;日本、新加坡和香港的做法则是在其旅游管理机构下设专门的会展局[3]。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在我国,会展旅游活动大多是政府进行贸易合作、引进投资、开发技术、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载体。加上我国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因此,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量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这也是有别于全世界其他国家的一个显著特色。由于会展旅游本身的高速发展及其对经济的巨大带动作用,政府非常重视会展旅游的发展,形成了政府主导会展旅游发展的局面。而管理体系和服务机构却很少参与。根本没有做到统一管理、统一规划,致使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2、城市的发展缺乏吸引力。发展会展旅游必须依托城市的吸引力。国际会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表明:德国、新加坡等会展大国的会展业之所以能够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其会展地本身就是国际大都市,开办展览的受众对象是国际化的。瑞士只有700万人口,每年的国际会议超过2000多个,仅会议每年就吸引外国游客3000多万人。我国就是连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距离国际旅游城市的标准还有相当差距,这就严重地阻碍了会展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会展旅游作为一种把会展活动和旅游相结合的新兴旅游方式,必须在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安全方便的城市背景上进行。既要求有发达的举办会展活动的基础条件,又要求具有良好的城市旅游吸引力。

3、专业人才的匮乏使会展旅游缺乏智力保障。会展旅游的关键是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善于开拓市场、具有创新头脑又精于组织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在许多地方会展旅游人才已经同法律人才、金融人才、双语人才等等被列为在未来十年内最急需的人才。据上海媒体透露,本世纪活跃在上海的会展旅游市场上,为各种大型的国内、国际会展提供专业服务的专业组织者仅仅只有1000多名。可见,随着会展旅游的发展,人才的培养已成为会展旅游发展的智力保障。

三、会展旅游发展的对策

根据我国会展旅游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科学规划,统筹开发的原则,促进会展旅游不断规范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完善管理服务体系。会展旅游的组织者必须更正理念,以建立市场秩序、制定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作为主要目标。在国家政府的主导下,加快市场化运作的进程,建立会展组织者、目的地接待者的分工体系;组建专业的会展旅游公司,走产业化道路。虽然临时成立组委会的做法有许多的方便之处,但是对于会展旅游市场的成熟却极为不利,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也不利于政府职能的转变。如果走产业化道路,完善各环节中的服务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建立相应的法规,既可降低政府的办会展旅游的成本,加快会展业的市场化进程,又可以为企业地积极参与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从而确保会展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整合城市形象,实行城市品牌定位。“城市如果缺乏鲜明、独特、整体性的旅游形象,是难以长久吸引旅游者的,旅游形象的建设势必成为城市旅游发展的战略武器与竞争工具”[4]。每个城市在历史、人文以及自然资源上都有不同于其他城市的的特点,依据这些特点并对这些城市特点的既有状态和未来愿景进行提炼和概括是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重要策略;如大连就是以大海为背景,以绿色为依托,以漂亮的城市环境为品牌,以大型旅游活动为载体,以特色旅游项目和时装城、足球城、等为吸引力的年轻而现代的浪漫之都。在日益激烈的城市竞争态势中,发掘和推广城市的吸引力,根据需求市场创造本地有吸引力的城市品牌是当务之急。

3、完整培训体系,多渠道培养人才。在会展旅游的组织过程中,会展旅游人员应该具有会展业与旅游业的交叉经验,既有会展业的基本技能又要熟悉旅游的基本规律,专业要求比较高。首先,我们必须构建完整的人才培训组织体系,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多渠道培养会展旅游的专业人才;其次,充分利用高校的师资的优势和高校合作设置相关专业,实行定向培养、定期培训的方式培养人才。再次,与精英接触,开拓眼界。定期聘请一些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开展有关会展旅游的讲座。努力营造适于高素质人才创业的体制环境和生活环境,推动会展旅游经济的快速向前的发展。

四、会展旅游的展望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会展旅游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随着会展旅游市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市场竞争更趋激烈,社会经济生活必然也发生巨大变化。

1、会展旅游将继续成为城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许多城市将充分发挥主动性,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进一步增强旅游业的吸引力。上海历史悠久,得天独厚。在迈向国际大都市的过程中,长袖善舞,频频举办全国性或国际性会议展览。长沙是国务院首批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被高票评选为2005年新锐会展城市,并朝着最佳会展旅游城市方向迈进。江西九江被赞誉为“东方日内瓦”[5],通过成功地开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创建中国魅力城市”等活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又由于距庐山之近,基本具备一定规模的会展旅游的条件和能力。广州作为全国重要的会展城市,现有20×104m2展场,其中广交会的展馆,占地9×104m2,展览面积达16×104m2,是中国目前最大的展览馆。正在筹建的广州国际会展中心堪称国内展馆的“巨无霸”[6]。这些均体现了广州发展会展业的信心和前景。

2、会展旅游将更加规范化,集团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政府不再是直接干预,而是通过法律法规,规范市场,规范企业行为,营造了一个有利于会展旅游发展的市场环境。1998年6月由北京市贸会发起,成立我国第一家国际会展览业的中介组织———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之后又有上海、山东省等省市也相继组建了国际会展业协会,制订了国际展览业协会章程,这些组织章程旨在支持公平、平等的竞争,反对不正当竞争及欺诈行为,改善、优化展览业市场环境,更好地协调、管理、规范会展业的市场秩序。同时为增强各地区会展旅游的竞争,形成强强联合提供更好的市场氛围。如在2006年,北京市旅游局就与全球最大的展览组织机构———励展博览集团结为合作伙伴,联手举办了中国(北京)国际商务及会奖旅游展览会,大大地促进了会展旅游在中国的发展。超级秘书网

3、走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的道路

我国在制定规范会展旅游业的法规和政策,促进与会展旅游各相关行业的协作与协调发展的同时,将不断地与世界国际会展协会的专业组织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学习先进的经验。建立与国际旅游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实行专业化管理,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创立会展旅游的品牌,是提高我国会展旅游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内在保证。一方面我们积极与国际会展专业组织合作,吸引外国会展旅游的专业公司来国内举办人员培训、举办展览等,鼓励外资投向会展场馆和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又可采取补贴、税收减免和免费提供办公地点等方式,鼓励国际会展业协会设立地区总部,吸引国际著名会展公司在国内设立分公司或办事处。针对特定的会展旅游市场进行营销宣传,实行品牌促销。把有限的资金集中使用到几个影响大、效益高的重点市场。根据目标市场需求分级定位,我国将会打造更多的会展旅游品牌。如;义乌的小商品博览会,江西的红博会等。

竞争是压力,竞争也是挑战!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产品,会展旅游是世界旅游业重要的客源市场和争相竞争的目标市场。从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来看,发展会展旅游品牌是一种理想选择。既相当符合我国各大中城市的特点,又可以提高我国经济整体竞争力。有一种合理的假设:如果一个中小城市每年举办50个各种类型的展览会,每年能够吸引省内外参观者200万,以每人消费800元计算,会展旅游所带来的收入至少是16亿元。就如美国一位市长曾经这样说:“如果有人在我们的城市开会议、办展览,就好像有人开着飞机在我的头顶上撒美元。”挑战在明天!面对新的市场形势和发展环境,我国的会展旅游必将探索出一条新的发展道路,这对于一些在经济、金融、都市化及整个城市重新构架等方面都在发展的现代化城市来说极其重要。

[参考文献]

[1]祁岳.会展旅游———诱人商机谁在分享[N].北京:中国旅游报,2001-2-26(C1).

[2]胡林.会展旅游发展实例分析[J].北京:商业时代,2005,(27).

[3]郑建瑜.上海会展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北京:旅游学刊,2000,(6):40-44.

篇10

目前,我国会展业有许多缺陷,如资源浪费、主题不明显、缺乏自主品牌等。对会展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整合会展业资源,解决会展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主体与培育方式较为落后

(1)尚未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正确运营理念。由于会展场地多数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因此场馆也是由政府所掌控,各类会展活动都通过政府进行举办,严重干扰了会展行业市场的正常运转。

(2)多数会展企业都有市场定位不准问题。很多会展中心的运营模式缺乏品牌、企业形象,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3)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由于与会展业相配套的各种服务水平比较落后,会展业整体质量不高,服务形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会展业经济的发展。

2.管理体制不完善

(1)在计划经济期间,展览活动只有经过政府审批才可以进行,而且主办方也一般是政府机关或是下属事业部门,参展方也多数都是国企,相关的公安机关、工商部门、海关部门等都需要办理经政府审核通过的手续。

(2)由于会展业与其他商贸活动不同,短时间内会在展览场地聚集大量的观众,人流量非常大,因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目前在我国如果没有审批文件,则无法举办会展活动。同时在审批中也存在着多方审批、重复办展的缺陷,这对规范会展市场是非常不利的。面对不同部门不同的审批程序与审批标准,我国的会展业也难以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会展业有序发展。

3.市场秩序混乱

(1)倒卖批文。由于我国的会展业管理仍然采取审批的方式,因此批文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在批文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就给投机倒把会展单位提供了可乘之机,变相出售批文来获取暴利。

(2)商业欺诈。会展举办方为了把会展规模办大,会故意吹擂会展质量与水平,致使参展单位来了之后才发现上当,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出现纠纷。

(3)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会展业在举办时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给周边交通、治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再加上会展业举办方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会展经验缺失,因此很容易会发生安全问题。

(4)会展业运营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允许那些大型国企、政府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举办会展业,却限制中小型企业的会展参展资格,这样很容易让那些本身不具备参展条件的国有企业进入会展业市场,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会展业参展,加剧了会展业市场的秩序混乱程度。

4.会展资源较为分散且整体层次较低

大多数城市都建设了会展场地,但是却很少有会展知名品牌城市,这些会展场地都存在着面积小、会展业务单一、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低下等缺陷,也不具备承办现代化国际会展业的条件。北京、大连、深圳等城市在兴建一批会展场地,但是由于在建设之处缺乏科学的规划,使得会展资源分散性问题未得以解决,更加重了会展业的竞争。会展业目前存在重复办展、多头办展的缺点,造成会展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整体会展质量都不高,难以与国际化会展业水平相比。

5.会展业人才较缺乏

由于会展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会展业市场还不成熟,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造成会展业专业人才较缺乏,而具有丰富经验的会展业高级经理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二、公共管理视角下会展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界定

1.会展业资源整合主体概念界定

在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对公共机构所起的作用不应是全权管理并控制,而应是促使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部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综合利用各种会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将会展业务相关资源进行引导并加以优化整合,这是我国会展业发展在面临着诸多问题时政府部门当务之急的工作。所以,在会展业资源整合中,政府是重要的主体,此外充当主体部分的还有会展业协会以及会展企业。会展业资源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共同引导,主要表现为政府起着一体化的引导作用;不同主体间需要加强合作;各个主体之间实现多元化发展;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会展企业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发展战略。

2.会展业资源整合客体概念界定

在会展业资源整合中,客体主要包括会展、会展业及相关的各种资源。要想使得会展业资源顺利实现优化组合,就需要对于各种客体间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一体化发展。会展主要是指各种展览、会议、庆祝活动、体育赛事的总称,它以展览与交流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运用商业化发展模式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是一种有着一定规模的集体性与综合性产业活动。会展业则是借助于会展场馆与会展企业,利用较为完善的会展设施与相关服务体系,从而举办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会展业资源则是可引起会展活动的各种利益动机、可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资源以及相关的产业、产品、教育、文化等各种资源。会展资源有着很强的现实性、潜在性、物质性等特征,随着会展行业的不断发展,会展业资源内涵也在逐渐增加,而且也在不断向外扩展,会展资源范围在变得越来越大。

3.会展业资源整合概念界定

整合就是将各个主体与客体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行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对于会展业进行准确定位,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会展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可更好地为主办方、参展方、观众服务,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而资源整合则是将所有资源都当做一个整体系统,对这个系统内尚未被有效利用的资源加以挖掘、组合、优化,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终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三、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会展业资源整合的途径

1.公共支撑要实现体系化发展

(1)理清政府部门职能,并且明确政府与会展企业、参展方之间的关系,建立现代化的会展业运营模式,促使会展业市场不断完善,实现公共基础支撑设施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实现全新的公共管理理念下的会展业资源整合。

(2)政府应创新管理机制,整合各种管理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会展业管理模式,提高领导层的责任意识,使得政府部门在会展活动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

(3)政府应加大会展业扶持力度,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在土地资源、税收、会展宣传方面都制定必要的优惠措施,完善会展业整合法律体系,为会展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会展品牌要实现系列化发展

由于我国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品牌形象缺失问题,因此加强会展品牌系列化建设对会展资源整合作用非常突出。通过将参展知名品牌、企业形象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整个会展活动的影响力,实现品牌系列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主题体系化发展,以某一鲜明的主题作为发展主线,整合各种会展活动,举办有不同区域特色的会展活动,在国内外树立知名品牌形象。其中主要包括:打造核心品牌,实施带动化发展战略;提高现有品牌地位,促进会展主体的体系化发展;统筹安排会展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实现科学合理;注重长久营销战略,加强品牌营销的机制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3.空间布局要实现科学化发展

综合利用不同区域会展资源,通过发挥会展中心的辐射和吸收作用,加强会展资源的整合。

(1)建立CBD发展模式,实施带动化发展战略。

(2)拓展会展场馆业务内容范围,实现因地制宜发展。

(3)提高会展场馆的基础设施质量,实现国际化发展。

4.会展服务要实现多元化发展

(1)在会展活动中,相关的配套服务水平高低会影响到会展业的整体质量,对会展经济、会展效益都会有重大作用。因此,大力培养会展服务人才、提高会展服务水平、优化政府服务体系、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

(2)会展企业要推进会展活动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建设,加强与同行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参考文献:

[1]郭峦.城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战略模式[J].商业时代,2007(25):82-84.

[2]廖兆光,肖鸾.区域会展资源整合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6):234-235.

[3]范道津.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绩效研究———基于对代建制的分析[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

篇11

目前,我国会展业有许多缺陷,如资源浪费、主题不明显、缺乏自主品牌等。对会展业管理模式进行创新,整合会展业资源,解决会展业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市场主体与培育方式较为落后

(1)尚未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正确运营理念。由于会展场地多数都是由政府投资建设,因此场馆也是由政府所掌控,各类会展活动都通过政府进行举办,严重干扰了会展行业市场的正常运转。(2)多数会展企业都有市场定位不准问题。很多会展中心的运营模式缺乏品牌、企业形象,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3)专业化分工不明确。由于与会展业相配套的各种服务水平比较落后,会展业整体质量不高,服务形式较为单一,严重影响了会展业经济的发展。

2.管理体制不完善

(1)在计划经济期间,展览活动只有经过政府审批才可以进行,而且主办方也一般是政府机关或是下属事业部门,参展方也多数都是国企,相关的公安机关、工商部门、海关部门等都需要办理经政府审核通过的手续。(2)由于会展业与其他商贸活动不同,短时间内会在展览场地聚集大量的观众,人流量非常大,因此也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所以目前在我国如果没有审批文件,则无法举办会展活动。同时在审批中也存在着多方审批、重复办展的缺陷,这对规范会展市场是非常不利的。面对不同部门不同的审批程序与审批标准,我国的会展业也难以有统一的规范标准,从而严重影响我国会展业有序发展。

3.市场秩序混乱

(1)倒卖批文。由于我国的会展业管理仍然采取审批的方式,因此批文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由于在批文管理方面存在漏洞,就给投机倒把会展单位提供了可乘之机,变相出售批文来获取暴利。(2)商业欺诈。会展举办方为了把会展规模办大,会故意吹擂会展质量与水平,致使参展单位来了之后才发现上当,因此也就不可避免出现纠纷。(3)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由于会展业在举办时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观众和游客,给周边交通、治安工作带来很大压力。再加上会展业举办方自身安全意识薄弱,缺乏足够的安全防范措施,会展经验缺失,因此很容易会发生安全问题。(4)会展业运营过程中缺少科学合理的市场准入机制,允许那些大型国企、政府机关及下属事业单位举办会展业,却限制中小型企业的会展参展资格,这样很容易让那些本身不具备参展条件的国有企业进入会展业市场,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会展业参展,加剧了会展业市场的秩序混乱程度。

4.会展资源较为分散且整体层次较低

大多数城市都建设了会展场地,但是却很少有会展知名品牌城市,这些会展场地都存在着面积小、会展业务单一、设备陈旧、服务质量低下等缺陷,也不具备承办现代化国际会展业的条件。北京、大连、深圳等城市在兴建一批会展场地,但是由于在建设之处缺乏科学的规划,使得会展资源分散性问题未得以解决,更加重了会展业的竞争。会展业目前存在重复办展、多头办展的缺点,造成会展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整体会展质量都不高,难以与国际化会展业水平相比。

5.会展业人才较缺乏

由于会展业在我国出现的时间较短,会展业市场还不成熟,同时也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培训机制,造成会展业专业人才较缺乏,而具有丰富经验的会展业高级经理人数更是少之又少。

公共管理视角下会展业资源整合的概念界定

1.会展业资源整合主体概念界定

在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对公共机构所起的作用不应是全权管理并控制,而应是促使公共服务机构不断完善,为公众提供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公共服务部门。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综合利用各种会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规范会展业市场秩序,将会展业务相关资源进行引导并加以优化整合,这是我国会展业发展在面临着诸多问题时政府部门当务之急的工作。所以,在会展业资源整合中,政府是重要的主体,此外充当主体部分的还有会展业协会以及会展企业。会展业资源整合各个主体之间相互影响、共同作用、共同引导,主要表现为政府起着一体化的引导作用;不同主体间需要加强合作;各个主体之间实现多元化发展;对于不同发展水平的会展企业要因地制宜地实施发展战略。

2.会展业资源整合客体概念界定

在会展业资源整合中,客体主要包括会展、会展业及相关的各种资源。要想使得会展业资源顺利实现优化组合,就需要对于各种客体间进行优化重组,实现一体化发展。会展主要是指各种展览、会议、庆祝活动、体育赛事的总称,它以展览与交流作为主要的表现形式,运用商业化发展模式来为社会大众提供服务,是一种有着一定规模的集体性与综合性产业活动。会展业则是借助于会展场馆与会展企业,利用较为完善的会展设施与相关服务体系,从而举办一系列的展览活动,实现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与互动。而会展业资源则是可引起会展活动的各种利益动机、可为会展活动提供服务的各种资源以及相关的产业、产品、教育、文化等各种资源。会展资源有着很强的现实性、潜在性、物质性等特征,随着会展行业的不断发展,会展业资源内涵也在逐渐增加,而且也在不断向外扩展,会展资源范围在变得越来越大。

3.会展业资源整合概念界定

整合就是将各个主体与客体都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行业自身发展特点以及周围环境,对于会展业进行准确定位,实现优势互补,从而提高会展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可更好地为主办方、参展方、观众服务,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而资源整合则是将所有资源都当做一个整体系统,对这个系统内尚未被有效利用的资源加以挖掘、组合、优化,最终形成科学合理的结构,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最终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化发展。

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会展业资源整合的途径

1.公共支撑要实现体系化发展

(1)理清政府部门职能,并且明确政府与会展企业、参展方之间的关系,建立现代化的会展业运营模式,促使会展业市场不断完善,实现公共基础支撑设施朝着系统化方向发展,实现全新的公共管理理念下的会展业资源整合。(2)政府应创新管理机制,整合各种管理资源,建立行之有效的会展业管理模式,提高领导层的责任意识,使得政府部门在会展活动中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3)政府应加大会展业扶持力度,出台相关的优惠政策并给予资金支持,在土地资源、税收、会展宣传方面都制定必要的优惠措施,完善会展业整合法律体系,为会展业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会展品牌要实现系列化发展

由于我国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品牌形象缺失问题,因此加强会展品牌系列化建设对会展资源整合作用非常突出。通过将参展知名品牌、企业形象进行整合,从而提高整个会展活动的影响力,实现品牌系列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实现主题体系化发展,以某一鲜明的主题作为发展主线,整合各种会展活动,举办有不同区域特色的会展活动,在国内外树立知名品牌形象。其中主要包括:打造核心品牌,实施带动化发展战略;提高现有品牌地位,促进会展主体的体系化发展;统筹安排会展活动,在时间安排上实现科学合理;注重长久营销战略,加强品牌营销的机制化建设等一系列措施。

3.空间布局要实现科学化发展

综合利用不同区域会展资源,通过发挥会展中心的辐射和吸收作用,加强会展资源的整合。(1)建立CBD发展模式,实施带动化发展战略。(2)拓展会展场馆业务内容范围,实现因地制宜发展。(3)提高会展场馆的基础设施质量,实现国际化发展。4.会展服务要实现多元化发展(1)在会展活动中,相关的配套服务水平高低会影响到会展业的整体质量,对会展经济、会展效益都会有重大作用。因此,大力培养会展服务人才、提高会展服务水平、优化政府服务体系、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的互动服务是非常有必要的。(2)会展企业要推进会展活动与国际接轨,实现国际化发展,加强公共服务市场化建设,加强与同行业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作者:李鸿丽 景 钰 单位:浙江宁波

参考文献:

[1]郭峦.城市会展业与旅游业的整合发展战略模式[J].商业时代,2007(25):82-84.

[2]廖兆光,肖鸾.区域会展资源整合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6(36):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