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6:5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与母亲有关的格言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指导思想
我校学生以外来民工子女为主,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容易导致他们散漫的生活习惯以及冷漠的心态,这对他们的成长和人格形成极为不利。加之家长们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家庭经济状况也相对落后,也容易导致学生内心产生巨大落差。针对这一现象,学校认为通过感恩教育来锻塑学生的人格,引导他们继承中华传统美德,践行道德规范,让他们因感恩而自尊、自强,为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奠定思想道德基础是学校德育的核心任务。为了强化感恩教育,经学校研究决定,将每年的五月定为感恩月。
二、活动设想
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学生中进行感恩思想教育,倡导感恩行为,对活动中涌现的感恩事迹予以总结宣传,对平时表现突出的学生,授予第一届感恩月“感动校园十佳学生”称号,在总结大会上予以表彰。
三、活动时间
5月4日——6月1日
四、活动安排
说明:感恩月活动分年段开展,并与感恩教育市级课题及家长开放日活动相结合,最后的总结表彰大会与六一节庆祝活动相结合。
时 间内
容地 点参与者
启动5月4日国旗下讲话:感恩月活动启动(德育处)操场全校师生
第一周4月27日-5月8日“我爱我师”征文活动(教科室)学校全校学生
5月5日-7日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暨征文活动(博物馆、德育处)学校大厅全校师生
5月6日“如何开展小队活动”讲座(章浩川)学校四楼小报告厅全体班主任
5月6日-7日感恩格言、感恩行动小贴士征集大赛暨票选感恩月吉祥物活动(大队部)学校全校学生
第二周5月13日-14日感恩劳动者实践活动(德育处)红黄蓝集团、学校三四年级师生、家长
4月27日-5月15日“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推荐(德育处)
各班
第三周5月20日“祖国发展我成长”调查活动总结会(张利君)四楼大报告厅五年级师生、家长
5月21日感恩父母班队会(桑桌群、蒋莉莉)各多媒体教室及一年级教室一二年级师生、家长
第四周6月1日感恩母校活动(六年级汇报演出)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德育处、陈海港)体育馆全校师生;六年级学生家长
另定5月“感恩祖国——建党建队六十周年庆”明信片设计大赛(美术组)
—————美术兴趣小组
五、相关工作
项 目要 求负责人完成时间
悬挂横幅1、“踏上感恩的征程”——群贤小学第一届感恩月活动
2、没有感恩就没有真正的美德。 ——卢梭总务处5月8日
布置感恩墙在大厅西侧黑板布置本学期前半学期各班“群贤之星”简介,需有文字及照片吴锡耿5月8日
制作感恩主题展板将我校此次感恩月活动简介及开展过的与感恩有关的活动制作成几块展板(已有8块),平时展示于大厅,活动时放置到活动处门口。邱迪梅5月8日
制作感恩月吉祥物将票选后定下的吉祥物制作成泡沫模型,立于大厅内感恩墙侧。金瑜5月8日
制作感恩月特别章正面为“踏上感恩的征程”及吉祥物图案,背面为感恩格言或感恩行为规范提示语,普通章用于平时的活动中颁发,勋章用于表彰大会上颁发。邱迪梅普通章:5月8日
勋章:5月25日
培训礼仪队要选购几套服装、进行颁奖队列训练、礼仪引导训练。盛红芳5月26日
六、具体方案
(一)感恩格言、感恩行为规范提示语征集大赛
暨感恩月吉祥物票选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为营造感恩月活动气氛,树立我校鲜明的感恩活动标志,同时为感恩月活动中颁发的特别章提供素材,以及对学生进行感恩意识的渗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感恩行为,学校大队部决定以少先队员喜爱的活泼、有趣的比赛形式,拉开感恩月感恩教育的大幕。
2、参加对象
全体少先队员
3、活动时间
5月6日——5月7日
4、活动要求
(1)布置:大队部在感恩墙上公布7种感恩月候选吉祥物(绵羊、公鸡、黄牛、狗、蜜蜂、乌鸦、蚂蚁)。大队部在感恩墙下方安置一个投票箱。
(2)投票:每位队员将领到一张投票纸,上有“我推荐的吉祥物”“我推荐的感恩格言”“我创作的感恩行动小贴士”三栏,同时注明班级、姓名;填写完毕后将票投入投票箱;每位队员限投一票,必须用学校统一印发的投票纸。
说明:感恩格言即与感恩有关的名人名言、俗语等;感恩行动小贴士即一些具体的行为提示语,如“自己的衣服自己洗”“不攀折花木”“主动学做家务”“公交车上主动为老弱病残让座”等。
(3)计票:5月7日中午12:10,由大队委员统计投票情况,在电脑上录入选中的格言。
5、奖励规则
(1)学校将确定票数最多的吉祥物为本次感恩月活动的吉祥物,对投该吉祥物票的队员进行抽奖,奖励纪念品一份。
(2)队员自创的感恩行动小贴士入选后,该队员的名字将和提示语一起印上“感恩章”。
6、其他
(1)美术组负责筛选、制作七种候选吉祥物图片,注明候选语,有相关故事的可简短注明,如“羊羔跪乳”“乌鸦反哺”等。
(2)德育处负责准备纪念品及奖状、简讯,梁小娣拍照。
(3)总务处负责准备投票箱
(二)“感动校园十佳学生”评选方案
1、评选目的
为充分挖掘校园内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在学生中树立正面的榜样,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经学校研究决定,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
2、时间
(1)资料上交时间:5月15日
(2)评选表彰时间:6月1日
3、具体要求
(1)评选要求:在孝顺长辈、自强自立、抗震救灾、扶贫济困、遵守公德、热爱祖国、关心学校等任一方面有突出表现的学生。可由学生、家长、老师共同寻找、推荐。
(2)各班推选出一名候选人,班主任在5月15日前将该候选人的情况写成文稿(要有具体的事迹,切忌泛泛而谈,可参考“感动中国”人物介绍),存入德育处共享。
(3)德育处将候选人资料进行公示展出,同时组织成立评选委员会,选出“感动校园十佳学生”,并拟好颁奖词。
(4)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上予以表彰,授予勋章和证书。
(三)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暨征文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为表达对地震受难者的哀思,对支持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人们的敬意,引导学生学会同情、关爱,懂得珍惜拥有,进一步思索生命的意义,特联合绍兴市博物馆,在校内举办纪念汶川地震一周年图片展活动。
2、活动时间、地点
5月5日,学校方砖广场(或体育馆)
3、人员安排
(1)组织、布置场地:德育处
(2)参观、征文:各班
(3)拍照、简讯:梁小娣
4、活动要求
(1)展览时间为一天,从第二节课开始,分年级参观。具体安排如下:
参观时间参观人员参观时间参观人员
第二节课一年级第四节课四年级
第三节课二年级第五节课五年级
午间活动课三年级第六节课六年级
(2)各班参观时由该节课任课教师带队,维持好现场纪律,博物馆宣教处工作人员将为同学们进行讲解。
(3)参观完毕后,各班布置“汶川地震一周年“征文比赛,文体不限,字数不限。各班精选一至三篇于5月7日放学前交德育处,字体统一为五号、宋体,写明班级、指导教师。
5、表彰方式
(1)在5月11日升旗仪式上为地震死难同胞默哀后,对征文获奖同学进行表彰,颁发奖品,宣读一等奖作品。
(2)所有获奖作品在宣传窗展出,并推荐其中部分作品到市级及以上报刊杂志投稿。
(四)“我爱我师”主题征文活动方案
(详见教科室相关方案)“我爱我师”学生征文于5月8日前交德育处
(五)一二年级“感恩父母”主题班队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引导学生感受母亲对自己的爱,体会到母亲的辛劳,学会向母亲表达感恩之情,学会用实际行动孝顺母亲。
2、活动时间
5月21日上午
3、参加人员
一二年级师生、家长
4、具体要求
(1)5月8日前,各班将班队活动方案交给德育处,方案要适宜家长观摩,将思想道德教育渗透于活泼的形式中,一年级为有家长参与的亲子活动,二年级为有家长参与的亲子阅读。
(2)年级组长要拟好具体方案,班主任要精心准备活动,班会、队会均可,二年级在多媒体教室开展,一年级尽量在本班教室内开展。教室布置要再次修整。
(3)年级组长拟写的具体方案中要安排好各项目负责人。如:拟写、印发家长邀请函的负责人;安排家长座位的负责人;拍照、报道的负责人等等。
(4)活动期间,班主任要想方设法多留资料(照片、文字、DV等)。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写好总结感悟,字数随意,放到德育处共享。
(六)三四年级“感恩劳动者”主题活动方案
1、活动目的
今年是建国六十周年,六十年来,祖国正日益变得富强,各行各业飞速发展,这些变化离不开每一个劳动者的创造,学校拟通过“感恩劳动者”活动,让学生认识到劳动最光荣,学会尊重劳动者,培养爱劳动的意识。
2、参加人员
三四年级师生及家长
3、活动方式及时间
(1)5月13日,三四年级全体师生参观企业
(2)5月14日,劳动者讲坛
4、具体要求
(1)参观企业当天,要做好学生的防暑工作,班主任带队(课程有冲突的,提前调好课),加强纪律、安全教育。
(2)5月8日前,各班选出一名家长参加“劳动者讲坛”, 为增强可听性,请讲述者以讲述个人经历的方式,激励教育学生,班主任事先帮助准备讲稿,讲稿时间为10至15分钟左右。家长不用脱稿,如果愿意,可以使用PPT。
(3)5月14日,在四楼大报告厅举行“劳动者讲坛”,上午为三年级,下午为四年级。学生在听完后提问、谈感受(请班主任针对本班家长的发言稿事先准备好一两个问题,安排给学生干部),班级赠送鲜花及自行制作的“感动我心的劳动者”卡片(各班事先安排好献花、献贺卡学生);会后倪妙香整理好相关资料,交到德育处。
(4)张园、徐凡负责“劳动者讲坛”现场的主持,陶勤、刘杰负责音响、摄像,陈霞、倪妙香负责拍照、报道,顾勇孟、姚锋分别负责活动前后四楼大报告厅的卫生、桌椅安排。
(5)5月12日前,冯丽娜拟写、印发家长邀请函(注意:三四年级的时间不同)。各班事先统计好来校的家长数,根据家长数带椅子到四楼。
(6)张园、倪妙香分别负责三四年级活动的统筹协调工作,活动结束后写好总结,字数随意,交给德育处。各班在活动结束后望能布置相应的周记作业,有好的文章交给德育处。
(七)五年级“祖国发展我成长”调查活动总结汇报会方案
(详见五年级另发的相关通知)
(八)“感恩母校”主题活动暨感恩月总结表彰大会方案
1、活动目的
(1)通过六年级学生的汇报演出,激发热爱母校、热爱师长的情感,学会用实际行动感恩母校。
(2)总结感恩月活动,深化感恩教育。
(3)表彰 “感动校园十佳学生”,树立榜样。
2、活动时间
6月1日
3、参加人员
全校师生,六年级家长
4、准备工作
(1)5月15日前,各班申报候选人,德育处公示候选人事迹
(2)邀请嘉宾
(3)邀请六年级家长:陈海港
(4)准备感恩展板、感恩勋章、主持、报道:德育处
(5)体育馆卫生工作、桌椅摆放,购买获奖证书、悬挂横幅“感恩母校主题活动暨感动校园十佳学生颁奖典礼”“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让童心爱心荡漾在六一”:总务处
(6)评选“感动校园十佳学生”、书写颁奖词:评选委员会
(7)六年级节目统筹:陈海港
(8)礼仪队:盛红芳
(9)舞台布置:金瑜、吴锡耿
(10)多媒体:陶勤
(11)摄像、拍照:刘杰、梁晓娣
(12)5月27日左右进行彩排
5、活动过程
(1)开幕演出
(2)开幕词(包括简单总结感恩月活动)
(3)颁奖与六年级汇报演出穿行
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学校面对的全部是天真无邪的孩子,和社会接触太少,不会和别人交流,而综合实践活动课正好给学生这样一个空间,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人开始,减少孩子对社会的恐惧感。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学生家长大多在家务农,白天在地里干农活很辛苦,到了晚上要求孩子自己完成作业,由于非常疲劳几乎不与孩子促膝交谈,而学生有事不愿和父母说,和父母之间产生力很大的代沟,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理念,可由内向课外的延伸,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减少代沟,引导他们感受爱,理解爱,把这种爱传播给自己周围的人。通过活动感触亲情,进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标。
活动目标:
根据自己对妈妈的了解,写一写有关妈妈的事情。
和妈咪谈心,进一步了解妈妈的生活与工作,并把情况记录下来。
从侧面认识母亲,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通过活动,使学生学会用恰当的方式向母亲表达情感。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实践能力。
课时安排:1-2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工作
教师准备:把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的学生搜集整理新闻媒体报道的或自己听说到的于母亲有关的感人事迹。第二组的学生每人寻找一首诗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或歌曲。第三组搜集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等。第四组寻找描写动物母子之情的有关介绍或图片。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这里老师给与了学生明确任务,使学生知道该怎么做,同时老师也搜集有关资料来补充。
学生准备:自愿结组,调查了解自己的妈妈,准备妈妈的照片,写有关妈妈的作文。搜集有关妈妈的诗、谚语、图片等。
这里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观察,学会发现问题,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始点。在活动中,需要学生们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共同解决活动中的问题,使学生的合作能力、写作能力,诸方面都得到较大的发展。
第二阶段:活动流程
调查了解自己的妈妈。利用一周的时间,观察并记录母亲为你所做的一切,在日常生活小事之中,逐步走进母亲的生活,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学会交流,减少与母亲之间的隔膜,通过与母亲的深层接触,理解母亲的艰辛,激发对母亲的理解与热爱,在孩子与母亲间架起一座美丽的心灵之桥。
搜集资料
在实践中,不少同学对于调查、参观、访问,去图书馆看书,上网查询,这些活动很热衷,活动完也能说出一些收获、体会及感受,但过一段时间后,就有点说不清了。此时,老师应有目的、有指导的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活动的记载工作,让学生准确的记录搜集到的有关母亲的感人事迹、成语、谚语等。通过活动增进学生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会与周围的人相处。
展示与交流
导入:有一个人,她永远占据你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你愿用自己的一生去爱她;有一种爱,它让你肆意的索取、享用,却不要你任何的回报・・・・・・这一个人叫“母亲”。我们平时只是心安理得的承受着妈妈给与的关心和爱护,却从来没有关心过自己的母亲。我们就来了解自己的母亲,去感悟深深母爱。
小组内交流:出示自己妈妈的照片,讲述妈妈的动人故事,在这期间,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分析能力。
让选出的四位代表向全班同学讲述自己妈妈的故事,使学生感悟到妈妈的平凡。
第一组把搜集到的有关妈妈的故事向全班同学汇报。老师讲述有关妈妈的故事使学生深深体会母亲的无私。
第二组的同学吧以表现母爱为主题的诗词或歌曲向全班展示,使学生们感受到深深的母爱。
第三组展示与母亲有关的成语、格言、俗语、谚语。老师出示有关的课件向同学们展示,通过这一活动表达对母亲的赞美之情。
第四组介绍动物世界母子之情的故事。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了解动物世界中伟大母亲的壮举,动物也是有情感的,我们应该与它们和谐相处不在伤害他们。
教师介绍母亲节的由来,使学生把每一天都当成母亲节爱自己的妈妈。
教师小结:家,是我们避风的港湾,是我们成长的摇篮,而母亲则是给家送来温馨的源泉,母爱如水,母亲是源,无论你奔腾到哪里,身上流淌的依然是不尽的源头之水,母亲如天大,同时又小的只能住在我们心里,我们要孝敬父母,希望同学们有这样的决心,将来有所作为,来报答母亲,让她成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活动评价标准
调查采访的内容具体、生动、感人,能真实地反映母亲的生活与内心世界。
语言的表述流畅,口齿清晰,语调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拓展:通过这次活动你想说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老师小结:母亲是生活中最爱你的人,不论你在生活中多么平凡,但在母亲的心中你永远处在最核心的位置,所以你应该进你的全力爱你的母亲,每一位母亲都是伟大的,每一位母亲都是值得你去爱的。
2、首孝弟,次谨信。 ——李毓秀
3、开始吧,孩子,开始用微笑去认识你的母亲吧!——(古罗马)维吉尔
4、尧舜之道,孝悌而已。
5、只有健康的、建立在无条件爱的基础上的家长同孩子的相互关系,才能消除一切生活上的危机。——罗斯·坎贝尔
6、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老舍
7、我们几乎是在不知不觉地爱自己的父母,因为这种爱像人的活着一样自然,只有到了最后分别的时刻才能看到这种感情的根扎得多深。
8、勿以不孝身,枉着人子皮。——《劝孝歌》
9、老人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法)司汤达
10、慈善行及至亲,但不应仅此为止。——富勒
11、父母者,人之本也。——司马迁
12、父虑后母虐,鸾胶不再续。母虑孤儿苦,孀帏忍寂寞。
13、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论语·为政第二》。
14、百善孝为先,万恶为首。——王永彬
15、父母的爱应该是这样的:它能激发起孩子对周围的世界,对人所创造的一切关心,激发起他为人民服务的热情。——苏霍姆林斯基
16、一家人能够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17、当知父母恩最深,诸佛圣贤咸报德,当人至心供养佛,复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
18、好饭先尽爹娘用,好衣先尽爹娘穿。——《劝报亲恩篇》
19、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
20、慈孝之心,人皆有之。——苏辙
21、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孟子
22、孝有三:大尊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
2、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劝孝歌》
3、母爱如春夜无人知晓的细雨,如黄昏穿过林间的晚风,如清晨的每缕阳光,陪伴在你不经意的时候。
4、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格言集锦》
5、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邓肯
6、要得健全幸福的人类,须得有健全幸福的母亲---郭沫若
7、从母亲那里,我得到的是幸福和讲故事的快乐。
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
9、没有无私的,自我牺牲的母爱的帮助,孩子的心灵将是一片荒漠。(英国)
10、像大海一样广博,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甘甜,像蜡烛一样无私,像时间一样无止无境。
11、母爱是一座高高的山。无论你有多大困难,她总是依靠的屏障。那高耸的身躯,为你遮风挡雨,令你心安神怡。
12、女人固然是脆弱的,母亲却是坚强的(法国)
13、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
14、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15、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高尔基
16、母爱是一条长长的路,是漂泊天涯的缕缕思念。无论你走到哪里,她都伴你延伸生长。那悠悠的牵挂,那谆谆的叮咛,为你指点迷津,排除旅途荆棘。
17、十月胎恩重,三生报答轻。《劝孝歌》
18、一尺三寸婴,十又八载功。《劝孝歌》
19、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这种爱就是母爱、母爱像火红的太阳,母爱像黑夜里的油灯,母爱像冬天里的毛衣,母爱更像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一点一滴的关怀汇成浓浓的母爱。
20、母亲您是大河,把我这小舟送到对岸。母亲您是雨伞,在我困难时保护着我。母亲您是本书,教会了我做人的道理。
21、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亲就是上帝。(英国)
22、一位好母亲抵得上一百个教师。
23、慈母爱子,非为报也。
24、记忆中的母亲啊!最心爱的恋人啊,您是我所有的欢乐,所有的情谊 ——法国
25、成功的时候,谁都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 ——郑振铎
26、母爱的伟大在于母爱的无私。
27、母爱是指路的明灯,让我们看清前进的方向,获得信心。
28、母爱是迷航的灯塔,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母爱是冬日的阳光,温暖着赤子的心灵;母爱是尽职的卫士,保护着幼小的生命;母爱是春天的细雨,滋润着干涸的土地;母爱是秋天的金黄,展现着丰收的喜悦。
29、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暖。
30、母爱是多么的伟大啊,虽然您跟我隔了一个大西洋,但我知道,您一定在异国他乡想念着我们。如果,沙田肯给我一个机会,我会捡起母爱,将它溶在心里,我不会再失去一个完整的母爱。
31、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拙 ——日本
32、母爱就像阳光,感觉到的想到的都是暖暖的!
33、母爱是在猎人的陷阱中,母狼望着被打死的小狼而在月夜下呜咽的嚎叫。
34、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像!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35、母爱就像太阳,无论时间多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感受到她的照耀和温热。
36、母称儿干卧,儿屎母湿眠。《劝孝歌》
37、母爱是一首田园诗,幽远纯净,和雅清淡,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38、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
39、不要让母亲的拒绝成为我们自私的借口,不要因为她的年纪而忽略母亲的存在和需求。
40、当母亲逝世时,我身心交瘁,简直要垮掉,我几乎不知道如何生活下去。
41、母爱是体贴、慰藉、宽容、理解、善良、慈祥的源泉。母爱之情,惊动天地,感泣鬼神。
42、母爱是盎然的绿地,芳菲而宜人。她使空气清新、百花缤纷、彩蝶飞舞。她是唯一没被名利污染的一方净土。
43、母爱就是一阵和煦的风,吹去朔雪纷飞,带来春光无限。
44、我的生命是从睁开眼睛,爱上我母亲的面孔开始的。
45、母爱是什么呢?我给不出确切的定义,我只知道出世之前她就急切的等待着我,在我成长中呵护着我,缠绕着我,这种爱甚至是渗入进我每一个毛孔,直至耗尽她自己,而我却很晚才懂得
46、尊前慈母在,浪子不觉寒。《劝孝歌》
47、白头老母遮门啼,挽断衫袖留不止。〖唐〗韩愈
48、母爱是慷慨的,她把爱洒给了春露,洒给了秋霜;留给了晨曦,留给了暮霭;分给了弃婴,分给了遗孤;而惟独忘了她自己。
49、母爱永远是不知疲倦的。
50、母爱是一片大海,让你的灵魂即使遇到电闪雷鸣依然仁厚宽容。
51、母爱是多么强烈、自私、狂热地占据我们整个心灵的感情。
52、母爱是纯洁的,总在你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你慰藉和力量。
53、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54、我给我母亲添了不少乱,但是我认为她对此颇为享受。
55、慈母爱子,非为报也。〖汉〗刘安
56、母爱之恩,与江河同流,与日月同辉。
57、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58、母爱是温暖心灵的太阳,母爱是滋润心灵的雨露,母爱是灌溉心灵的沃土,母爱是美化心灵的彩虹。
59、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印度)
60、母爱是人类情绪中最美丽的,因为这种情绪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间 ——法国
61、母苦儿未见,儿劳母不安。《劝孝歌》
62、全世界的母亲多么的相象!他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惠特曼)
63、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纪伯伦
64、慈母的胳膊是慈爱构成的,孩子睡在里面怎能不甜 (雨果)
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合作的动态过程。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学生只有在紧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安全感,并能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地表现自己的个性、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能得到充分发挥。对于学生的各种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教师都应给予充分的尊重,对那些独特的、新颖的见解和观点,要及时给予热情地鼓励和赞赏,即使是提出一些错误观点也要在精神上给予肯定,然后再共同分析思维不合理的原因,让学生自悟自明。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课堂上建立起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就会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投入学习,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猎取新知的过程中,感悟到语文的魅力。
二.掌握自主学习技巧,感悟文章之美
阅读教学的中心内容是要培养学生理解、欣赏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其基础的工程是培养理解能力。这里的理解首先就是对文本的解读,这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阅读理解、整体把握文章的过程,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自主阅读方法。由于文章各异,阅读目的与重点不同,因而具体步骤便有所区别。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必须反复阅读全文,自主扫清文字障碍,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加旁批眉批,记下自己的鉴赏、评价、感受之类的文字,还要记下阅读中的疑难点。自主阅读的关键还在于找准中心句或关键句,提高概括能力,它是我们理解内容、分析文章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自主阅读技巧,才会在深情地凝视中发现文中浇铸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才会体味那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蕴,并用获得的感悟去认真观察、体悟生活,以美的眼光去寻觅生活中的美。
三.激发学生想象,塑造意境之美
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材中的美展现在学生面前,可用精美、生动、亲切感人的语言描述意趣横生的人物和景物,或者演示形象逼真的审美情境,渲染审美氛围,启发他们去追求美、创造美。比如教王维的《山居秋暝》,开始可让学生把它作为一幅有声图画赖欣赏,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出山中秋天的美丽,启发学生从景物的色彩、明暗、动静、构图等方面感知形象。然后从学生感知的这些形象引发开去,想象这幅诗画中由明月、清泉、青松、翠竹、红莲、白石构成的色彩美。而这一切又笼罩在月光下,别有一番奇丽的朦胧美,既有“明月松间照”的宁静,也有“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动静相生的动态美,更有“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含蓄美。这样,教者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通过启发想象、诱导联想,激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体验,从而让学生陶醉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景之中。
四.开展实践活动,体验写作之美
在进行人教版八(下)第一单元《献给母亲的歌》的综合性学习时,我提前让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感人故事、古代母亲教子的故事、自己的母爱故事以及动物世界中的舐犊情深的故事等。让学生阅读有关描写母爱的文学作品,把握文学作品中母亲的形象,摘录文章中精彩片断,感悟母爱的永恒和真谛。搜集与母亲有关的俗语、格言以及歌颂母爱的歌曲。还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各小组利用假日拿起照相机走向街头、公园等场所捕捉母爱的感人镜头。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捕捉感恩母亲的镜头,还让学生对母亲进行采访录像,母亲以另一种方式吐露自己的心声等。同学们热情高涨,充分发挥出各自的才能,他们互相协作,互相配合,利用一起可以利用的资源。然后,我将学生们搜集的材料、捕捉的照片、采访的录像制作成课件,在课上进行展示。课上,同学们讲述母亲的故事,介绍看到的文学作品中的母亲形象,配乐朗诵有关母爱的诗歌,展示捕捉到的母爱的照片,无不充满了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尤其在讲到自己母亲的故事时,同学们感受更加真切,从点滴的生活小事中体会到了母亲对自己的爱。
在这次活动后的有关“母爱”的作文中,许多学生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怎么想就怎么写,说真话,吐真情。”他们的作文都流露出真情实感,对母爱有了新的感悟。有位同学的作文结尾写到:“母爱是什么?母爱是那火红的太阳,给予我们无限的温暖;母爱是一泓清泉,给予我们清凉和舒爽;母爱是一丝清风,带给我们秋天般的凉爽;母爱是一朵永不凋零的浪花,梦里梦外,给儿女以爱的滋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发现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学生喜欢老师,那么他们会积极主动地去学这门课。所以平时我要求自己做到,对学生要有爱心有耐心有童心,在交际上做学生的榜样,慢慢的影响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多锻炼他们有意识去说。
二、要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
我发现:在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或者面对同学说话时,大多数学生有羞涩感,有时怕出错,怕被别人笑话,以致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要让学生成功表达就要帮助学生战胜内心的恐惧,{去内心恐惧的心理,树立一种自信乐观的心态,让他们乐于、勇于、敢于表达自己的心里话。所以,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首先应消除他们的心理压力,去除害怕心理,鼓励他们大胆说,变被动说为主动说。一般我采取以下措施:首先与学生打成一片,经常同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认真分析其害怕的原因,鼓励他们说,同时勇敢面对困难,战胜自己。其次是教给学生一些方法。如:深呼吸;大声朗诵;在无人处反复训练;在演讲前给自己鼓气加油……努力消除学生胆怯的心理。
三、要加强口语方面的训练
1、要培养学生听的能力、
学生听得多了,相应的也积累了大量的词语及有意无意的去模仿说话人的语气语调,从而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在学习生活中,要鼓励学生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样才能更好的去同他人交际。
2、要培养学生读的能力
朗读,可以激发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朗读可以帮助积累词汇、句式。同时,朗读时要做到不漏字错字,要求抑扬顿挫……朗读时可以领读,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在教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时,我领读然后让学生轮读、齐读、分角色读等,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口语交际的能力。
3、要培养学生写的能力
口头作文。教师从文章的中心、语言、选材、结构等方面定下几个要求,然后从不同的方面让学生组织语言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构想。
书面作文。就是把一些学生的佳作及名人的范文找出来让学生读,让学生从修辞、写法、语言、内容等方面进行评讲,发表意见,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说话机会,把自己的理解或意见表达出来。
二、民间故事
据藏文史籍记载,吐蕃政权前期的赞普们主要是凭借“仲”(故事)和“弟吾”(又音译为“德乌”)(谜算)和“苯”(宗教)来护持国政。换言之,“仲”即“故事”具有法律的功能,民问故事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经典作家恩格斯曾对民间故事作过高度评价,他说:“民间故事书还有这样的使命:同圣经一样培养他的道德感,使他认清自己的力量,自己的权利、自己的自由,激起他的勇气,唤起他对祖国的爱。”8在法律未产生以前,民间故事承担着维持秩序、规范行为的法律功能。藏族民间故事分为书面记录的故事和口头流传的故事两种。书面记录的故事主要源于《尸语故事》,它自印度传人藏区以后,大部分故事已被藏族化、本土化,散发着浓郁的藏区文化气息。口头流传的故事有原始观念的古老和社会现象的记实]。故事中蕴涵着丰富的藏族民间民俗文化,其中关于“藏族婚姻形态”的故事即为其重要的一例。《俄曲河边的传说》即为典型的“藏族婚姻形态”的故事。该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在俄曲河边住着牧马少年蒙白吉武和牧羊姑娘琼青尼玛,他们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小无猜。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两个的感情也日益增加,但姑娘的母亲却嫌贫爱富,将姑娘嫁给了一个远方的商人。商人丈夫三天两头外出经商,她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就十分想念蒙白小伙儿。小伙儿自从姑娘出嫁了以后,也是茶不思、饭不想,常常来找琼青姑娘。此事被婆婆发现,问明情况后告知了自己的儿子,经过商量就留小伙儿住下了,两人共同拥有一个妻子——琼青尼玛。商人出门经商,牧马少年在家放牧,日子过得十分美满_1。该故事讲述了藏族婚姻法律文化中单复式婚即“一妻多夫”婚姻形态中的“朋友共妻制”。通过民间故事的方式,藏族社会对该种婚姻形态给予了非常正面的评价——“日子过得十分美满”。可见,在吐蕃社会法律没有产生之前,事关婚姻方面的民间故事起到了规范婚姻秩序、指导日常婚姻生活、评价婚姻的功能。这实际上承担了法律的部分功能。
三、卜卦巫辞
前文述及,吐蕃政权前期的赞普们凭借“仲”(故事)和“弟吾”(谜算)和“苯”(宗教)来护持国政。其中“弟吾”(谜算)中就包含着占卜巫辞的内容,“弟吾”,又音译为“德乌”,就是指苯教的“巫师”H。。可见,卜卦巫辞也具有法律的功能。“从认识世界的概念上来说,巫术与科学十分接近”¨。卜卦和巫辞最初是由一些神秘莫测的、模棱两可的前兆联想,继而发展成为一种前兆迷信,再进一步系统化而形成的。所谓的前兆,有吉兆,bang,汉语称休征,是有利的或无害的现象;凶兆,nagn,汉语称咎征,是不详的特殊现象。吉兆、凶兆都是人们把事物发展过程中多次发生的迹象加以综合、排比、联系、推理而建立起来的一种判断系统。同时,把它普遍化、系统化并用来预测将来可能产生的事物,或者,预料某种事物可能产生的后果。由于受当时人们认识水平和心理状态的影响,对这种前兆产生迷信,又逐步发展,到了吐蕃时期就成为苯教巫师手中十分有力的工具,被他们弄得十分神秘而且具有权威性n。这种“十分神秘而且具有权威性”的概念体系成为规范人民生活、维持社会秩序、预测未来的重要指针,实际上承担着法律的功能。就本文的研究主题而言,它也成为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据敦煌藏文写卷P•T•1047第39号的记载:“妇女参与国王政事,国王社稷不保;国王脸色如寒鸦;妇人当权,社稷败亡。”l跎该卜卦巫辞的内容后世直接通过“妇女不得参与国王政事”的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成为金科玉律。又如伦敦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所藏敦煌藏文占卜文书23.1-3-4号记载:啊“吉”山雄壮耸立,宽广丛林茂密,一只羚羊孤兽,纵身跳下山头,虽壮仅有一只。女神开口言道:此乃山中财宝,将它收入圈中。此乃美女成亲之卦。娶亲,能成。问何事,皆吉“。其实,很多占卜都问到“婚姻成不成”这一问题。由此可以看出,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婚姻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内容,而且“婚姻与家庭也已脱离了早期的形态,成为新的社会基础”_13_可见,卜卦巫辞在吐蕃社会法律产生之前,在婚姻领域实际上承担着维持婚姻秩序、规范婚姻行为的婚姻法律文化的功能。
四、谚语格言
谚语格言,是民间文学的重要形式。在法律的范围内,称之为“法谚”,即“法律谚语格言”。“法谚虽非写景,亦非言情,但要言不烦,蕴藏法理,金科玉律,字字珠玑,加以韵语出之,读之趣味盎然,极易成诵,不似法条读后之有同嚼蜡也,故习法者每以读法谚为快。”L】法谚与法律的关系密切,它们基本上渊源于法律的规定、原则和精神,至少是与其密切相关¨。谚语不仅是传统中国乡民的法律意识和诉讼心态的表达,同时还具有指引乡民建构法律秩序,以及表达他们的法律思想和诉讼感受的价值¨。中国少数民族谚语有一部分是民族法律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们体现阶级本质,各阶级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和政权对法律文化的强制施行,具有社会调整功能、社会规范作用,不同于仅受社会舆论力量制约的道德规范¨。可见,谚语格言具有法律的功能。从最早的远在公元8、9世纪的古藏文文献——《敦煌文献》中录有的《松巴谚语》到11世纪产生的藏族名著《喻法宝聚》的谚语,再到13世纪著名的学者萨班•贡嘎坚赞的《萨边格言》,以及14、15世纪以后产生的《格登格言》、《水树格言》、《天空格言》、《火的格言》、《土的格言》、《国王修身论》等著名典籍,均为重要的格言书籍。除此之外,在藏族历史典籍中,诸如《柱间史》、《王统记》、《贤者喜宴》、《王臣记》、《青史》、《红史》及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也有不少篇章也运用了具有哲理和雄辩意义的谚语。谚语格言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如在《松巴谚语》中记载:“善言相睦,是家庭的根本;恶语相伤,是魔鬼的入门。”¨又如《藏族民间谚语》中记载“长官百姓能合力,物质财富滚滚进;父母子女能同心,家庭富裕村庄兴”¨。这些谚语告诫人们在婚姻家庭生活中要和睦相处,相互尊重,在功能上与中国现行《婚姻法》第4条“夫妻之间的尊重和忠实义务”具有极大的相似性。“生在阿妈怀里,献在喇嘛手中”E2o]。该格言则从婚姻家庭继承的角度,对家庭财产的处理做了精准的概括。有学者在研究中精辟地指出,这些格言谚语“揉进了大量的宗教道德意识和法律道德戒条的成分,以至于成了一种熔道德、宗教、法律为一炉的‘掺和搅拌式’精神混合体”。
五、传统禁忌
法律作为一种规范模式或文化形态最早发端于禁忌引。禁忌,英文词汇为“taboo”,音译为“塔布”,是波西尼亚的一个字眼,它代表了两种不同的意义,一方面,是“崇高的”、“神圣的”;另一方面,则是“神秘的”、“危险的”、“禁止的”、“不洁的”。其所代表者和宗教及道德戒律并不相同,它并非建立在神圣的宗教仪式上,而是建立在它自己本身之上。它与道德戒律也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可以观察到的禁忌声明,同时,也没有任何说明禁忌的理由。[。]22-禁忌是法律孕育之母。“(禁忌)是人迄今所发现的唯一的社会约束和义务的体系,它是整个社会秩序的基石,社会体系中没有哪个方面不是靠特殊的禁忌来调节和管理的”J。“禁忌不仅在法律产生以前曾起到了调节人的行为的主要作用,而且在法律产生后也仍然起着补充作用。可以说,法律是从原始的禁忌习俗中摆脱出来的,是在原始禁忌的母体内孕育成长起来的,当建立在错误的因果关系的认识基础上的巫术、禁忌不能再直接调节重大的现实社会关系时,为了解决人与人之间复杂的接触、冲突、矛盾,法律就产生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根植于禁忌意识。这与禁忌的目的密切相关。“禁忌的目的主要表现为:保护或避免有益于生命的重要行为受到干扰;保护弱小者不受侵害;保护一般人不受鬼神的伤害。在早期,破坏禁忌所遭受的惩罚,被一种身上的或自发的力量来控制:即由被破坏的禁忌本身来执行报复。稍后,当神或鬼的观念产生以后,禁忌才开始和它们融合起来,而惩罚本身也就自动地附着在这种神秘的力量上了。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影响,对破坏者的惩罚才由团体来负责执行,因为这些破坏者的行为已对其他族民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伤害。”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人类早期的刑罚体制及与此相联系的法律意识最早可以追溯到禁忌时代。藏民族在生产和生活中制定出的禁忌范围和禁忌内容,必然会反映到婚姻方面。藏族在婚姻方面的最大禁忌,是禁止近亲婚配,即必须实施“血缘外婚”。这已经成为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通婚规则之一。者将不耻于人类,或受到家庭严厉的处罚,或遭部落处死,或驱逐出部落并永远不得返还部落。整个藏族社会同其他民族一样,极其唾弃现象。之所以有该种婚姻禁忌,据学者的考证研究,认为该种健康的婚姻观念得益于牧业经济,牧业生产给牧人的启迪中,重要的一条是繁殖牲畜必须走杂交这一途径。唯有远亲(最好不沾亲)杂交才能培育优良畜种,才能得到优质的畜产品,获取丰富的物质财富。藏民从自己的经济生活中看到了近亲结婚的恶果,远亲结合的益处,他们把这一法则也应用到自己的婚姻生活中,使得婚姻健康圆满。
六、伦理道德
法律有着天然的伦理属性,法律和伦理道德的关系非常密切。法律是外在的强制,而伦理道德则是内在的强制。整个社会秩序的维持和控制,要靠法律、伦理、宗教及其它综合因素。“藏族道德规范都是藏族人民带有公益的准则,它既符合藏族人民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也有利于维护本民族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和社会秩序。因此,它是高于集团、阶级意志之上的社会共同意志,并为藏民族全体成员广泛接受和自觉遵守。它体现出了藏民族整个社会和各阶级、阶层、集团之间共同利益的不可抹煞的一致性”。藏族婚姻伦理道德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有着“藏族论语”之称的《礼仪问答写卷》更是通过宣讲伦理道德的方式劝导民众,以有利于婚姻秩序的维持与稳固。《礼仪问答写卷》指出,“娶妻要选有财富与智慧者,若两者不兼备,应挑选有财富者,选婿要选有智慧而富裕者”,“美妻可以找到,不争气之子没法换掉”。从这些论述中,可以看出婚姻关系对当时的统治者而言,是增强统治力量和扩大财富来源的重要手段。“礼仪”即伦理道德是法律的补充和外延,而法律则是“礼仪”的极限和影子。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从这个角度而言,其效果与中国传统伦理规范《论语》中的“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l2效果是相同的,即统治人民要“礼法并举”。
七、宗教规范
藏族社会至少从吐蕃时期开始就在实施“依法治国”,但这里的“法”是指佛教教义,即宗教规范。在佛教术语体系中,佛教教义属于“三宝”①之一。宗教是藏民族的文化之源。藏民族的法律、伦理道德及其他社会控制方式无不与宗教密切相关。所以,在藏族传统法律的研究中,宗教规范与法律规范及伦理规范的并存一直是其非常重要的特征。。宗教规范中涉及到婚姻方面的规范是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在藏族原始宗教苯教古文献《黑头凡人的起源》中记载了藏族人的起源及最早兄妹结婚及其婚姻禁忌。《黑头凡人的起源》中写道:内部有情众生的产生,从最初的绝无空,产生些微存在。然后产生光和芒。光是父,芒是母。由此产生黑和暗,由此产生微风。由此产生微霜,由此产生露珠,霜和露珠的结合,形成了镜子一样的湖。花卵破裂而产生女人朗朗玲玲就生下了最初人类“唐戈王子”。“我是女性有功于男性,现在你这个男性应该有功于女性,两地异性应该结合。结合以后生了唐波、唐木、唐戈三个”。根据《黑头凡人的起源》的英译本即1966年在印度出版的《卓浦》(又译为“辛绕的训诫”)中的记载,斯巴桑波奔赤和曲江甲毛之间有九兄弟及九姐妹,从而产生了九个妻子、九个丈夫,即十八对夫妇。这其中第三个女JLnq做米堪玛谟,他跟她的丈夫贡巴东居之间有八名后裔,他们就是人类最早的祖先。这与世界上各民族的兄妹结婚创世说极为相似。而在苯教天神中的三大系统的神灵即恰神、祖神、穆神都与人类发生过婚姻关系,这种婚姻关系既有天神之子娶人间女子为妻,又有人间男子迎娶天神之女为妻。这说明,在藏族的宗教规范中很早就有男女婚配应当远距离(如“天与地”的距离)结合,反对近亲结合的规定。这实际上反映出人们对生殖和血统的秩序和因果关系的深刻见解,对兄妹婚危害的痛定思痛,而且以祖训的方式法定“兄妹不婚”,并进一步延伸为“同姓不婚”,再延伸为“氏族外婚”的禁止性规范。这些规范成为藏族婚姻法律文化的重要内容。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在写作中才能泉思如涌。读书之妙,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读书久了,能够深入其中,会感觉到“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读书能够丰富思想,打造完全的人格,形成敏捷的思维,增进理解能力,提高语言素养,升华人生智慧;无论是刀笔小吏还是国学大师,其语言的素养和文化的修为大都是“读”出来的。读诵不辍者,话语天成,言辞有味,说理深刻,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走向简洁与智慧,日久功深,逐步成为语言的大师、文字的巧匠,能够文章锦绣。而不喜欢阅读的人,语文素质低,学习辄成障翳,如宝镜蒙尘,乌云罩月,学习的路上、包括学习其他学科必然障碍重重、疑云片片;说话词不达意,写起文章三纸无驴,令人难以卒读。《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显然也是倡导科学的阅读,突显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打造与时俱进的诵读文化。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识阅读的重要性,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使学生乐于去读,从而有利于他们写作水平的提高。
二、提高认识,阅读优秀之作
经商需要人脉,习武需要广拜名师,读书要读优秀之作,需要博览,而且需要耐心理解古代文学,借此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根据我学习书法的经验,我体会到了教给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我在一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喜欢龙飞凤舞的草书,后来又喜欢行云流水的行书,虽然经过了大量的努力,但是水平一直不能够得到飞跃式的突破。于是我谦虚地向书法大师请教,得到的答复是:我必须从楷书学起,所谓的楷书,就是皇帝中的正统、音乐中的严肃音乐、文学中的文言文。也就是说,能够写文言文的人,写白话文绝对不是问题,但是白话文写得好的人,不一定能写文言文,更不要说文采如何。经过了书法大师的指点,我认真地照做,结果过了半年多的时间,我的书法水平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学习、读书、写作也是同样的道理,主要是下工夫阅读优秀之作、千锤百炼。
三、作文之课前准备、提问,启发学生的思维
读书之后,就是写作,基础打好了,大厦才会屹立不倒。作文是语文学习的重点内容,在写作文之前,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加上对学生一连串的提问,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写作内容。在以母爱为题写作文中,我们进行了下面的准备。
1.生活日夜交替,春去秋来,在学生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体验中,培养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的人文关怀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学会关心亲人、关心母亲。
2.在活动中,让学生回忆过去,细心感受,体悟母爱,理解母亲的爱是世间爱的极致,理解母爱的全部尽是情,在此基础上,学会为人处世。
3.学生搜集有关母爱的格言名句、歌曲、文章等等,酝酿情感。
4.用最真挚的感情、最真实的体会、最朴实无华的文字说出、写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次母爱。
二、《丰乳肥臀》中习语的英译策略
2.1、保留原文意象的异化策略
中文习语里,有部分意象在西方英语世界有对应的表达,有些则不然。对于这些习语的英译,葛浩文的翻译方法是,当源语的意象能在目标语言中找到相应的表达,或中文的意象经过直译或者解释后能激发起外国读者相同的联想时,依照源语的表达方式,来传达原文的内容,为英文读者保留异国情调。对于那些在英语中不存在对应表达的中文习语,葛浩文则采用省略或者表达替代的方法,以保证目的语读者能顺畅的理解原文本的内涵。
例1:
【原文】“……怎么说呢,你家的驴,是我家的种马日的,解铃还得系铃人。……” (莫言,2012:27)
【译文】“…But what can I say, since it was my horse that impregnated her? Whoever hangs the bell on the tiger's neck must take it off. …. (Goldblatt, trans., 2004:24)
“解铃还得系铃人”是一句很常见的中文多字成语。比喻谁惹出来的麻烦,还得由谁去解决。在原文本的意思表明:樊三的马给上官寿喜家的驴配了种,他就有责任帮助那头驴产下所怀的骡子。葛浩文通过直译大的方式,将原文的含义准确传达出来,即便目标语读者之前没听说过这种表达也能理解,并且将中国的习语表达成功传递给英文读者。
例2:
【原文】母亲咬着牙齿说:“姓沙的,你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做梦去吧!”(莫言,2003:60)
【译文】Mother clenched her teeth. “You there, Sha,” she said, “like the toad who wants to feast on a swan, you can just dream on!” (Goldblatt, trans., 2004:113)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也是人尽皆知的俗语,比喻人没有自知之明,一心想谋取不可能到手的东西。但是,对于英文读者群来说,他们并不熟悉或者知晓“癞蛤蟆”与“天鹅”的关系,但通过葛浩文解释后面的“you can just dream on”以及原文语境,英文读者们不难理解原习语的表达意思。因此,葛浩文的直译加解释的方式,即保留了原文生动的意象,有完好的传达了话语的内涵。
2.2、替代表达
替换是指用目的语中相似的表达来替换源语表达的方法,它能很快激发目的语读者在脑海产生类似的认知意象,准确传达原文内涵。
例3:
【原文】“领地,”……母亲说:“再容易也是人家捉的。你难道不知道吃人家嘴软,拿人家手短的道理?”(莫言,2012:114)
【译文】”Lingdi,” she said, …“But they're still his birds, no matter how easily he comes by them. Don't you know that people expect favors to be returned?" (Goldblatt, trans., 2004:145)
在源语,鸟儿韩是一个捕鸟能手,每天将捕获的鸟儿送给上官领弟。但是上官鲁氏觉得鸟儿韩献殷勤是有所企图,怕领弟受骗。她以这句俗语来警告领弟。中国人讲究传统的“礼尚往来”,而西方民主国家强调理性,在做决定时人情味不如中国,故其在读到有关“礼尚往来”这种情结的时候,觉得很不自然,更别谈在逻辑上能理解了。所以,葛浩文用“Don't you know that people expect favors to be returned?”的含义来替换掉整个句子在结构上所要表达的意思,增进了译文读者在逻辑和意思上的理解。
例4:
【原文】“你不要高兴得太早!你那个汉奸丈夫沙月亮死有余辜,我劝你夹紧尾巴,否则,谁也救不了你。”(莫言,2012:42)
【译文】“It’s too early to celebrating! Not even death will clean the slate for your turncoat husband, Sha Yueliang. So don’t go off half-cocked. If you do, no one will be able to save you.”(Goldblatt, trans., 2004:45)
“夹紧尾巴”在汉语里意为做事要谨慎小心,与之对应的英文意思相同的为“grip the tail”,但在英语世界的思维里并没有此内涵意义。但是,葛浩文将其替换成了英语里比较常用的“don't go off half-cocked”,以此巧妙地传达了原文的含义。
2.3、省略
英语的表达在习惯上偏向言简意赅,语言通常简洁凝练。而汉语的一些俗语善用由两组不同意象组成的对称的句子来表达同一个意思,这在英文读者看来有时会显得格外冗长。因此,葛浩文采用省略的方式,既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又去冗从简,符合读者的习惯。
例5:
【原文】戴上你的破帽子,滚到你的座位上去,她厌恶地说,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面还多,我走过的挢比你走过的路还多。(莫言, 2012:306)
【译文】“Put that crummy hat back on your head and get your ass back in your seat," she said with a look of disgust. "I've eaten more salt than you have noodles.” (Goldblatt, trans., 2004:341)
原文里,音乐老师纪琼枝用这句俗语表达对巫云雨自大的教导,意在劝诫他在一个有着丰富人生经历的老师面前要谦虚。其形式对称,但过于冗长,前后两句意义相同,这与英语讲求简练的表达习惯不符。因此,葛浩文将过长且重复的俗语省略,较好的保证了语言的简洁,避免冗长,更加符合英语读者的口味。
三、总结
所以,在小说的习语英译时,应像葛浩文在精读和充分了解原文本涵义和语境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习语内涵和使用情景,充分发挥译者主观能动性,灵活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习语的翻译既能生动再现原文本表达,也能满足目的语读者的理解与把握。
参考文献
[1] Goldblatt, Howard. Big Breasts & Wide Hips [M]. New York: Arcade Publishing, 2004.
精彩的导入,就像一部电影或戏剧的序幕。它能让观众初步感知这部戏的某些重要信息,并使观众对这部戏充满期待,迫不及待想看下去,一探究竟。语文课堂中的导入,则是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安定学生的情绪,诱发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情感,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带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孜孜以求的心理状态进入学习情境中来。
一 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所起的作用
1.导入对整堂课有“定向”的作用
一堂课的开讲,就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语文课的导入,可先入为主地令学生迅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从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
2.导入还起着统领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
就如“理丝”吧,如果“头”找乱了,这根丝抽拉一下,那根丝抽拉一下,整团丝就会杂乱无章,难以理清了。相反,只要找准了“头”,丝缕便能长抽不断。导入的设计应基于对全篇课文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二 设计导入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准确切入本堂课的教学。(2)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3)导入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导入要有概括性。导入语言要简练精当。
三 八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从“题”导入
“题”的本意为“额”,是人的头部的重要部分,“题”相对于全篇课文来讲,也是课文的“额”。透过文题,往往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一个“突破口”。由题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或释题导入,帮助学生识题。
例如:在教学《盗火英雄》时,我是这么导入的——
“盗”这个字,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罪恶的代名词。但是,这里有“盗”的举动的人怎么反而成了“英雄”呢?他为什么要去“盗”呢?同学们从课文中来寻求答案吧。
这就是质疑导入,引学生去思考,并调起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介绍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的诗文中的内容,均是因为时因事则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教《生死攸关的烛光》时,我以向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实况进行导入。介绍了二战发生的时间、参与战争的国家、造成的伤亡等。学生听后,唏嘘不已,学习课文时,注意力很集中。
3.故事导入
对于学生而言,故事具备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结合课文实际,讲述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兴趣倍增。例如:教《女娲补天》时,可先生动形象的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然后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同样是有关于女娲的故事。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请看课文……”。
4.音乐导入
新课开始时可借助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奠定了感情基调,再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空城计》一课时,可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通过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情境。
5.图画导入
具有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轮廓等图画可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可根据课文内容,事先用纸画好相关插图;也可以当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特别是后者,这一举动将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虾趣》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用寥寥几笔画出三只形态不一的正在嬉戏的虾的简笔画。虾的鲜活、逼真程度和画虾的速度之快令学生咋舌不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6.影视、动画导入
影视、动画导入法比图片和声效导入法更具感染力,它是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体,而且具有连贯性,因此给人更直观的感觉。例如:教《精彩的大象表演》一课时,可以播放一段大象表演的录像,让学生体会其表演的精彩。又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们观看与内容贴合的动画。动画不仅是学生的挚爱,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7.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语言精练,含意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由诗词格言开讲导入新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启迪意义,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背影》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真是母子情深!可是,你们知道“父子之情大如天”这句俗语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父子之情的呢?
教学中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典故等导入新课,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
一 在语文课堂中导入所起的作用
1.导入对整堂课有“定向”的作用
一堂课的开讲,就如小提琴演奏,弓一上弦,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基调。语文课的导入,可先入为主地令学生迅速了解本堂课的主要学习方向,从而启动学生思想的“机器”。
2.导入还起着统领全篇、辉映全堂的作用
就如“理丝”吧,如果“头”找乱了,这根丝抽拉一下,那根丝抽拉一下,整团丝就会杂乱无章,难以理清了。相反,只要找准了“头”,丝缕便能长抽不断。导入的设计应基于对全篇课文以及整个课堂教学的通盘考虑和周密安排。
二 设计导入方式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导入要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能准确切入本堂课的教学。(2)导入要有启发性,能调动学生的思维。(3)导入要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导入要有概括性。导入语言要简练精当。
三 八种常见的导入方法
1.从“题”导入
“题”的本意为“额”,是人的头部的重要部分,“题”相对于全篇课文来讲,也是课文的“额”。透过文题,往往可以窥探文章的主旨。弄清题意就是理解文章的一个“突破口”。由题质疑导入,激发兴趣;或释题导入,帮助学生识题。
例如:在教学《盗火英雄》时,我是这么导入的——
“盗”这个字,在我们看来,可以说是罪恶的代名词。但是,这里有“盗”的举动的人怎么反而成了“英雄”呢?他为什么要去“盗”呢?同学们从课文中来寻求答案吧。
这就是质疑导入,引学生去思考,并调起了学习课文的积极性。
2.介绍时代背景导入
所有的诗文中的内容,均是因为时因事则发,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因此了解作者、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十分必要,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文章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
例如:教《生死攸关的烛光》时,我以向学生介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些实况进行导入。介绍了二战发生的时间、参与战争的国家、造成的伤亡等。学生听后,唏嘘不已,学习课文时,注意力很集中。
3.故事导入
对于学生而言,故事具备一种很强的吸引力。教师结合课文实际,讲述一则有趣的小故事来导入新课会使学生兴趣倍增。例如:教《女娲补天》时,可先生动形象的讲述“女娲造人”的故事。然后导入课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同样是有关于女娲的故事。故事情节是怎样的呢?请看课文……”。
4.音乐导入
新课开始时可借助与课文相关的音乐吸引学生,让他们快速地进入课文的氛围中,置身于教学内容相应情境之中。奠定了感情基调,再去感知作者所要表述的内容,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空城计》一课时,可先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曲,通过深沉、浑厚的乐曲将学生带入到万马奔腾、惊心动魄的战争气氛中,这样有利于学生较快地进入课文情境。
5.图画导入
具有鲜明的色彩、流畅的线条以及逼真的轮廓等图画可将抽象的文字形象化、直观化。可根据课文内容,事先用纸画好相关插图;也可以当场在黑板上画简笔画。特别是后者,这一举动将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教学《虾趣》一课时,我首先在黑板上用寥寥几笔画出三只形态不一的正在嬉戏的虾的简笔画。虾的鲜活、逼真程度和画虾的速度之快令学生咋舌不已,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很自然地导入了新课。
6.影视、动画导入
影视、动画导入法比图片和声效导入法更具感染力,它是图像和声音的结合体,而且具有连贯性,因此给人更直观的感觉。例如:教《精彩的大象表演》一课时,可以播放一段大象表演的录像,让学生体会其表演的精彩。又如:教《乌鸦喝水》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们观看与内容贴合的动画。动画不仅是学生的挚爱,还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
7.诗词、格言导入
诗词、格言语言精练,含意丰富,表现力强,富有深刻的哲理,由诗词格言开讲导入新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启迪意义,还能丰富学生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情感。
例如:有位教师教学《背影》一课时是这样设计的——同学们,还记得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请大家一起来背诵一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孟郊描写了慈母对游子的爱,也抒发了游子对母亲的依恋之情,真是母子情深!可是,你们知道“父子之情大如天”这句俗语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作者又是怎样表达父子之情的呢?
教学中引用与课文有关的诗词、名言、典故等导入新课,既形象生动,又能使学生积累一定的知识,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趣味短信或猜谜导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