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09 14:23: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企业内部规章制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篇1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32-0105-0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企业也进入了黄金发展时期。企业经营的范围和企业的规模不断地扩大,企业面临的竞争也越来越剧烈,企业面临的环境也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所有的这一切都给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风险。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采取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才能保证企业的财务信息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才能保证企业所有员工都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各项业务,保证企业和股东的利益不受到损害。当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已经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危机的教训使得企业更加注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本文介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给出了相关的对策和建议,为我国企业在新的经济环境之下完善内部控制提供借鉴。

一、业完善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

内部控制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节器,良好的内部控制能够保证企业平稳的运行,从容地应对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变化,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企业内部控制的具体作用如下。

1.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保证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财务风险是当今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风险。在近期我国局部地区,一些民营企业就因为资金链的断裂而发生了严重的财务风险问题,甚至导致了部分大型企业的直接倒闭。这些企业往往都因内部控制体系缺失、企业的财务信息与实际情况不符,使企业的管理者和决策者不能在财务风险发生之前了解到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只有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2.完善的内部控制是保护企业和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内部控制最重要的原则就是“分权制衡”原则,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所有业务都必须在两个或者以上的工作人员甚至工作部门之间完成,所有工作业务的处理都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流程,每一个业务人员都有明确的业务责任。同时,内部控制还有“不相容职位分离”原则,有效地预防部分岗位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损害企业和投资人利益的方式获取私人利益,有效地保护企业以及投资人的利益。

3.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我国企业面临着越来越剧烈的外部竞争环境,企业只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内部管理水平,才能应对来自外界的各种竞争压力。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员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各种业务,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有序、高效地进行。通过监督、考核以及各项激励措施,调动所有员工的能力和积极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保证企业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和发展,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内部控制对企业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完善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地保证企业平稳运营,规避各种风险,实现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但当前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内部控制认识存在误差

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是一种体制,良好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将企业运营相关的各种活动都纳入到这种体制和机制之下,保证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都能够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有序进行。但在实际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的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两个误区:第一种误区是认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与企业的管理活动等同,认为内部控制可以完全代替企业的管理活动。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是没有看到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营的工具,企业管理活动是保证企业正常运行的手段。另一种误区就是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分权和监督。这种认识只是看到了内部控制表面上的现象,并没有理解内部控制真正的含义。

2.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缺失,内部控制制度不合理

健全和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企业完善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当前,我国的一些企业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以及我国文化的影响,对内部控制体系认识不足。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甚至简单地认为内部控制机制就是上级领导对下级员工管理与监督的机制,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体系应该覆盖到整个企业的所有岗位。这就导致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建设相当落后,部分岗位以及人员不能纳入到企业的内部控制体制之中,严重地削弱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

3.企业内部监督机制缺失,业务流程设置不合理

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必须要以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以及合理的业务流程作为基础。当前,我国的部分企业为了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减少监督成本和业务办理流程,将部分业务的办理集中在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员工或者岗位,这就会导致必要的监督措施的缺失。个别的员工具有超过其能力及业务范围的权限,严重违背内部控制的“分权制衡”原则以及“岗位分离”原则,导致企业内部失控。特别是如果这些情况出现在企业的采购或者财务岗位,将给其带来巨大的风险。

4.部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

企业的会计信息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的会计从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相关业务,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企业的管理人员才能真正了解企业各部门运行的情况,才能了解企业内部控制的状态。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职业判断能力低下、自我约束能力不足,在上级管理者的命令以及相关利益的诱惑之下,为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导致企业内部管理的失控。

三、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内部控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既有意识方面的原因,也有体制方面的原因,还有相关人员能力不足、职业道德缺失的原因。要完善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

内部控制的理念和方法,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一种企业治理的理念和方法。受我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及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要真正加强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首先需要强化企业管理者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让企业管理者真正了解内部控制的含义,掌握内部控制的方法,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的建设;让企业管理者理解内部控制与企业管理活动之间的关系,将企业的所有日常管理活动都纳入到内部控制体系之中。

2.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完善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必须以健全的规章制度为前提。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的企业管理者在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都存在“人治”的倾向。部分管理者错误地认为内部控制机制就是方便上级管理下级,导致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机制严重缺失。因此,要强化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就必须转变企业管理者的思维方式,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规章制度,将企业所有工作人员的所有管理和日常业务活动都纳入到企业的规章制度之内,改变企业“人治”的局面,利用企业的规章制度约束和引导所有员工的行为。

3.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

“分权制衡”和“岗位分离”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两个重要原则。但分权以及业务的分离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监督成本以及业务办理成本的增加。部分企业为了节约运营成本,没有按照内部控制的相关原则在企业内部设立必要的监督机制,没有合理安排相关业务的办理流程。这就导致部分员工或者部门出现过于集权的现象,不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要解决这一难题,企业必须设立完善的监督机制,使得所有人的业务活动都有明确的责任,都在一定的监督之下进行;所有业务的办理都会涉及到不同的岗位和员工,必须防止部分员工权力过大而无法监控。另一方面,企业还需要合理地设置部分业务的办理和审批流程,保证所有业务的办理都会涉及到不同岗位的员工,重要业务的办理有严格的审批流程,从流程控制的角度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

4.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培训与教育

企业的财务岗位在任何企业都是核心岗位。财务人员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程度以及企业运行的风险。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财务人员不能充分认识到财务工作的重要性,部分财务人员业务能力低下、职业道德缺失,在上级领导的命令或者外界利益的诱惑之下,不能按照企业相关规章制度的规定,依据已经发生的业务事实记录相关财务活动,给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严重地扰乱了企业的正常运营秩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重大的隐患。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企业需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让财会人员了解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了解会计信息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加强对财会人员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工作,让财会人员自觉遵守企业的财务制度,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记录会计信息。

篇2

经济盈利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经济效益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除强化自身实力之外,还需要加强内部的行政单位管理,从而全方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系统担负着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推进并保障企业生产经济等日常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有效沟通,从宏观上控制着企业发展的全局,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一、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概述

 

行政管理效率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衡量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管理职能产生的效果,通常通过企业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活动体现出来。

 

企业执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则是建立在企业行政管理特点的基础上。企业执行行政管理,首先有助于提高企业目标的实效性。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企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以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其次有助于构建企业管理的层级性。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是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层。管理层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后由执行层实现。而在这两个层级之间,行政部门主要承担起两者间的协调作用,上传员工意见和工作成效的同时准确及时下达企业高层决策层的思路和意志,并予以监督和协调。因此,由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剂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僵化、监督力度不足等的问题,行政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层级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最后助于提高企业管理的时效性与灵活性。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和功能即协调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适当的衔接关系,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严格执行着执行—反馈—挑战—执行这样一套操作过程以尽量减少时间滞后,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延误和损失。同时,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强灵活性,它与时俱进,通过频繁的变通、变革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二、企业行政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提升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追求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担。因此,企业要顺利经营,需深刻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此目标制定工作的标准和准则,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除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技术水平高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状态的体现。

 

三、企业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正确认识,我国部分企业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机构庞大臃肿,部分不同机构间管理内容相同,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行政机构的庞大臃肿直接导致了单位内部办事效率低下,命令无法得到有效传递,下级部门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不必要机构的大量存在,导致机构、人员日渐增多,行政开支越来越大,将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大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规章制度方面尚存在问题:一是行政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味地复制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企业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较为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只是形式工程,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和落实,只用于应付上级偶尔的检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了较多的员工矛盾,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三)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多偏低。由于多数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和环节偏多等原因,导致行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意识欠缺等现象,行政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将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行政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容易导致行政部门运转不灵,导致效率低下。

 

(四)官僚主义作风严重

 

部分企业受传统家长制的影响较为严重并一直秉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民主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不讲实效的管理,偏离了原本服务的轨道,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四、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一)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运营需要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决策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为此,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管理层应透彻了解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合理并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要严格遵从规范化要求。在坚持实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最后,要强化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的职能交由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强化其实际管理职能。

 

(二)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加强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提高,建立起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等,为行政部门的法治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若行政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则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实际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层应领头号召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严格遵从规章制度,维护其权威性,真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促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心理、择优决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等基本能力是现代企业对行政人员素质的要求。要组建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一方面是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支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领导层不能再单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要具备战略眼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行政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企业定期地对行政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四)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企业应对外引进科学合理的如绩效评估、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单纯地注重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增强企业行政人员责任感的同时还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衡量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篇3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09-36-3

Analysis on the Innovative Enterprise Management Mode and the Methods of Improving the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

Xu Qinying

(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Environment Survey, Henan Bureau of Geo-exploration & Mineral Development,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With the deep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reform and the gradual improve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enterprises will face increasingly fierce external competition. Enterprise's economic benefit is the core of all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ctivities in the enterprise, and it is the soul of enterprise. A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erprise, the enterprise internal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lays a central role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to promote and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the enterprise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it is related to the promotion of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and management level

Keywords: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enterprise; economic benefits

伴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与市场经济的日渐完善,企业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外部竞争。企业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内部一切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核心,是企业的灵魂。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作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促进和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关系着企业竞争力和管理水平的提升,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起着中枢作用。因此,通过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从而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势在必行。

本文首先阐述了行政管理与企业经济效益的具体关系,继而在分析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加强行政管理,促进经济效益提升的意见和建议[1]。经济盈利是企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企业的经济效益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进程。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除强化自身实力之外,还需要加强内部的行政单位管理,从而全方面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行政管理作为企业的中枢系统担负着企业内部的管理工作,推进并保障企业生产经济等日常活动的顺利进行及有效沟通,从宏观上控制着企业发展的全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加强企业的行政管理工作对于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1 企业内部行政管理概念及特点

行政管理效率是根据企业内部相关的行政管理制度规定,衡量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行使管理职能产生的效果,通常通过企业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日常执行活动体现出来。企业执行行政管理的重要性则是建立在企业行政管理特点的基础上。

1.1 提高企业目标的实效性

行政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自身所具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行政管理最大限度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有助于企业形成其独特的文化,以最终达到提升企业经济效益,推动企业发展壮大的目的。

1.2 构建企业管理的层级性

通常情况下,在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中,最重要的两个层级是企业内部决策和执行层。管理层通过对企业实际情况做出决策,而后由执行层实现。而在这两个层级之间,行政部门主要承担起两者间的协调作用,上传员工意见和工作成效的同时准确及时下达企业高层决策层的思路和意志,并予以监督和协调。因此,由行政管理部门担任决策层和执行层之间剂的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工作僵化、监督力度不足等的问题,行政管理对企业管理的层级性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2]。

1.3 提高企业管理的时效性与灵活性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信息的时效性对企业决策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特征和功能即协调企业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并使之形成适当的衔接关系,提高企业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企业的行政管理严格执行着“执行―反馈―挑战―执行”这样一套操作过程以尽量减少时间滞后,减少执行过程中的信息延误和损失。同时,行政管理工作具有强灵活性,它与时俱进,通过频繁的变通、变革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跟上时代的步伐。

2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分析

提升企业的外部市场竞争力、追求整体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是企业存在和发展的目标和动力。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企业内外部的管理工作,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担。因此,企业要顺利经营,需深刻了解行政管理工作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力,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此目标制定工作的标准和准则,制定相关制度,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除了反映企业的盈利状况、技术水平高低等,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政管理工作水平和效率的高低,是企业内部行政管理状态的体现[3]。

3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1 机构设置不合理

由于缺乏正确认识,我国部分企业在行政机构设置上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如机构庞大臃肿,部分不同机构间管理内容相同,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发生,经济效益大打折扣。行政机构的庞大臃肿直接导致了单位内部办事效率低下,命令无法得到有效传递,下级部门执行效率低下。同时,不必要机构的大量存在,导致机构、人员日渐增多,行政开支越来越大,将影响行政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行政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力不大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加强企业行政管理的基础,行政管理效率的提升离不开规章制度。但是,目前我国企业行政管理在规章制度方面尚存在问题:一是行政部门规章制度不健全,部分企业的规章制度未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一味地复制大型企业的规章制度,部分企业规章制度更新不及时,较为陈旧,无法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二是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大,部分企业制定了规章制度,但是由于制度尚不完善,只是形式工程,没有得到切实的执行和落实,只用于应付上级偶尔的检查。规章制度的不健全引发了较多的员工矛盾,导致内部矛盾重重,极大地降低了工作效率。

3.3 管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内部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多偏低。由于多数企业管理者不重视、行政管理部门和环节偏多等原因,导致行政人员专业知识不足、业务能力低下、服务意识欠缺等现象,行政人员工作积极主动性不高,将严重制约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行政人员缺乏全局观念容易导致行政部门运转不灵,导致效率低下。

3.4 作风的影响

部分企业受传统家长制的影响较为严重并一直秉持,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挫伤了员工工作的积极主动性,同时也严重影响了企业决策的民主性,管理的科学化。另外,也导致了行政管理工作突出不讲实效的管理,偏离了原本服务的轨道,极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4 加强企业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

4.1 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

企业的健康可持续运营需要有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保障企业决策能够得到高效的贯彻落实,达到行政管理的目标。

为此,建立健全的行政管理模式,首先要实事求是从企业实际出发,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管理层应透彻了解自身特点,从实际出发建立健全合理并适合企业实际需求的行政管理模式。其次要严格遵从规范化要求,在坚持实用科学性原则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企业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建立合理科学的行政管理体系。最后,要强化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职能,将企业管理的职能交由行政管理部门执行,强化其实际管理职能[2]。

4.2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对于加强行政管理提升经济效益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应从企业实际出发,建立合适的规章制度从而提高行政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可以通过法律法规的行政促进行政管理工作的提高,建立起健全的各项管理制度、工作程序、岗位责任制等,为行政部门的法治工作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另外,若行政规章制度得不到严格落实,则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与实际作用。因此,企业领导层应领头号召企业内部各部门单位严格遵从规章制度,维护其权威性,真正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4]。

4.3 提高企业行政人员的综合素质

行政管理工作作为企业内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生产发展、经济效益等产生重要影响。故提高行政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将促进企业行政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需要进行熟练的相关现代化办公设施的操作,还要及时地处理好各个部门之间的人际关系,时刻保持着严谨的工作态度,了解本企业的每时每刻的变化并时刻的掌握同类行业以及相关的国内外动态,只有如此,才能够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而作为一个主要服务性质的工作部门更应该时刻将自己的服务宗旨进行全面的诠释,面对每一位客户的同时也要将自己最完美的一面呈现给每一位客户,将自己所能做的为客户考虑周全,为公司创造更多的客户源。

相信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中,办公室管理者一定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效益,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的心理、择优决断能力、灵活的应变能力、协调统筹全局等基本能力是现代企业对行政人员素质的要求。要组建培养高素质的行政管理队伍,一方面是要得到企业领导层的支持。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内部领导层不能再单纯注重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更要具备战略眼光,认识到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注重行政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为行政人员队伍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另一方面,应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工作。行政人员应该同时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养。企业定期地对行政人员进行相关培训,不断更新和提高行政人员的专业知识和道德素养,提升企业的外部竞争力,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

4.4 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

当前企业行政管理方法陈旧落后,单纯地注重行政命令和规章制度降低了行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企业应对外引进科学合理的如绩效评估、目标管理等管理方法。通过引进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法,在增强企业行政人员责任感的同时还利于更客观公正地衡量行政人员的工作业绩,有助于提高行政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标[5]。

综上所述,企业生产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获取尽可能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的。而作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的行政管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实现产生重大影响,其质量高低将直接影响到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因此,企业应不断加强企业内部行政管理工作,采取措施提高行政管理工作的质量,从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经济目的,管理者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价值和效益,保证企业的健康可持续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 路鑫,张红.对现代企业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11(1).

[2] 李春霞.试论现代企业行政管理[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0.

篇4

一.引言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内部控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会计内部控制,加强对企业会计的监督,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但是,由于我国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缺乏创新,还存在许多的不足。因此,企业要积极分析内部会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制定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以保障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行,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内部会计控制所存在的问题

1.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存在缺陷

内部会计控制,在企业的上产经营活动上,不能直接产生显性的经济价值,而间接的经济效益也只有在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检验才能慢慢体现出来。在企业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很少会采取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方法。另外,企业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认识,采用内部会计控制的管理方式,需要企业设置相关的会计内部控制人员岗位,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增加企业管理的程序,不仅浪费时间,还降低企业的工作效率。企业经营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进一步提高。

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存在缺陷

内部会计控制作为企业的一种管理方式,必须要有相对应的企业内部会计管理制度。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一些内部会计控制的制度,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了各种规范。但是,从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这些制度的出台都是针对企业管理出现的一些问题而采取的措施,颁布相应的规章制度,不能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问题做好方法措施。另外,这些颁布的规章制度只针对某些行业,应用的范围特别小,难以实现企业的普遍应用,缺乏统一性、公认性。

3.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通常只是一纸空文,忽视了对与会计控制制度的操作和改进。在内部会计控制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实际的执行情况,评价、报告措施实施都很不理想。例如,中国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有一套十分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还制定了相应的风险管理办法,明确责任事故的认定和承担。但是在事故发生和处理的过程中,这些制度和规章都没有有效的执行,设定的风险管理体系发挥不了任何的作用。因此,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也非常关键。

三、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措施

1.提高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

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错误认识,会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有效执行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对内部会计控制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观念。首先要做到内部会计控制是针对企业每一个人,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实施,要具备严肃性,企业领导和职工都要认真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的规章制度,禁止逾越。其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为企业的权力制衡机制,要建立起执行、监督以及授权的“三权分立”机制,以防出现舞弊的现象。最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不仅是发现问题,防止舞弊,更重要的是进行风险预测管理,从制度上根除错误和防止舞弊现象。

2.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虽然我国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作出了相应的规范,但是在企业的实际应用当中还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协调。因此,企业在应用的过程中,要积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首先,企业要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使内部审计和和企业内部控制无缝连接。其次,让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与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相结合,全面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的作用。晚上企业内部控制,可以有效的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为企业提高会计信息,促进企业的稳定发展。

3.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

针对企业内部会计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够问题,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进行监督与管理。首先,明确内部会计控制系统的责任划分,让相关部门承担相应的职责,建立相应的奖励与处罚措施,是制度的实施制度公开化、透明化。其次,对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进行不定期的审核与考察。最后,企业领导部门要以身作则,自动遵守和执行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发挥领导的带头作用。

4.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

企业要积极发挥财政监管的职能作用,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确保内部会计控制被确实的执行。另外,要定期对企业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的培训,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

四、结语

内部会计控制对于现代企业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企业要积极制定相关的措施,提高企业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认识,树立正确的内部会计控制观念;积极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强化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执行力度;发挥财政监管职能作用,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监管。从而实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促进企业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5

(一)会计电算化的含义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存储媒介,以电子信息系统记账的方式取代传统的手工记账、算账、报账等一系列的会计工作,任何会计工作的进行都以电子处理的形式进行,通过对电子信息系统的利用,完成对会计信息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决策。

(二)会计电算化的特点

会计电算化的特征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数据处理一体化。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情况下,利用计算机可以直接将所要处理的会计信息统一输入信息系统,实现会计工作的一体化。其次,信息查询快速化。会计电算化的出现,使得会计工作人员在查询相关会计信息的时候,通过信息系统输入想要查询的信息内容,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想要的会计信息。

二、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存在的问题

第一,制度建设跟不上内部控制审计的发展步伐。尽管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并不缺乏相关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但是企业的发展环境一直处于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内部控制审计也随之不断变化发展。第二,专业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由于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工作涉及到的内容较多,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更高,但是在现实情况中,企业往往缺乏这样高素质的审计人才。第三,审计软件落后。审计软件落后尤其表现在缺乏经济实力的中小型企业中,在资金缺乏的情况下,审计软件很难跟上。

三、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如何做好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一)建立与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套的规章制度

上文笔者已经提到过,很多企业并非没有建立起相关的规章制度,只是所建立的规章制度并没有随着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发展而更新,导致这些规章制度不能满足内部控制審计工作开展的需要。因此,企业一定要重视内部控制审计制度的作用,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使之能够很好地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开展的需要。

(二)完善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及准则

在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的内部控制审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和准则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必须适应会计电算化背景下的要求。所以,企业一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按照会计电算化的标准建立起相关的内部控制审计标准和准则。

(三)开发新的内部控制审计软件

会计电算化的内部控制审计软件的出现,要能够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因此,企业在利用相关的审计软件的过程中,必须要以自身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的实际情况为基础,合理地应用审计软件。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企业可以根据不同的信息化系统,创新研制出适合不同计算机平台以及运行环境的软件,在技术人员和审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共同提出对审计软件功能的需求,从而开发出更加高效、更加合适的审计软件。

(四)提高内部控制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

篇6

关键词 房地产 企业 内部控制 必要性 对策

当前,随着国家管控力度加大和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我国房地产业步入了微利时代。这些年来,房地产企业飞速发展,迅速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成分。纵观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过程,其中内部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房地产企业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时间企业内部控制也成为了热门话题。

一、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必要性

房地产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但数量众多,而且涉及资金庞大,被誉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房地产企业稳定发展,人民群众的安居才能得到保障,与房地产企业有关的企业才能带动发展,为国家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为了保持正常运转和良性循环,房地产企业建立和完善其内部控制机制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提高本企业内部的管理和监督的水平及效能,降低企业内部的监管成本,以最小的耗费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提高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实力。

(一)房地产企业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建设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抵御风险。土地是房地产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国家所有,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大,通过经济杠杆、价值规律引导房地产企业达到供需平衡;此外房地产经营成果不仅受经济变化影响,而且受政治形势变化的影响,变数较多。加上融资环境恶化,政策环境严厉,开发品质要求越来越高,项目成本不断上升。

(二)有效构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为适应房地产企业发展需要,企业规模不断扩展,因此对从业人员、资金投入、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以及相关机构配置都随之进一步发展,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以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从严管理企业,实现管理创新,使传统的管理模式向现代企业管理过渡。

二、有效构建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一)强化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对内部控制建设认识的缺失是我国房地产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的根本原因。当前我国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发展的重要时期,房地产企业管理者将一切管理的重心全部放在市场拓展之上,没有认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的重要作用。针对这种情况,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必须强化认识。一方面需要企业的管理者认识到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的重要作用,带头执行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另一方面还需要企业加强相关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培训教育让企业的所有员工了解到内部控制建设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作用,引导所有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过程中。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合理设置岗位。完善的规章制度建设以及合理的岗位设置是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在当前房地产行业发展形势之下,房地产企业关注的是外部市场的扩大,很多房地产企业并没有将管理的重点放在内部体制建设,这就会导致企业规章制度建设薄弱,内部岗位设置不合理,严重的影响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针对这种情况,房地产企业必须完善规章制度建设,利用完整的内部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内部业务处理。另外,企业还需要依据权责对等以及不相容岗位分离的原则合理的设置内部岗位,防止部分员工拥有超过其职责的权限,保证企业内部的相互制约平衡。

(三)强化内部审计和监督,健全企业绩效考核体系。完善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保证。目前我国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快速的发展过程中并没有完善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很多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都由财务部门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主管人员甚至直接由企业的财务部门主管人员兼任,不能严格的执行内部审计和监督职能。因此,我国的房地产企业必须在企业内部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定期对各分子公司的经济业务进行审计和监督,维护股东的利益。另外,房地产企业还需要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利用健全的绩效考核体制引导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之中。

(四)完善企业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房地产企业强化内部控制建设的重要目的,针对当前我国房地产企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需要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完善。第一,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同时兼顾企业财务安全。目前我国的房地产行业处速发展时期,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大部分都是通过贷款的方式从外部获得,企业需要在保证发展速度的同时考虑到企业财务安全,降低企业的财务成本和风险。第二,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在风险发生之前采取可行性的措施规避风险。第三,完善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交流机制,建立完善的信息平台,让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及时的与员工沟通,防止信息失误风险的发生。

(五)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建立健全信息沟通系统对提高内控制度的效率和效果作用很大,房地产企业应当建立信息沟通体系在需要的时候识别和获取需要的信息,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内控制度在企业内部顺利的建立并落实。房地产集团企业应当建立包括集团内部各个企业之间重要经营活动的信息沟通系统,进行集约化的管理,开展集成化、智能化、价值化以及网路化的管理新模式,使集团公司内外部各个分子公司和各个部分之间实现有效的沟通,信息顺利传递。同时房地产集团企业还应当建立一条畅通的反馈信息的渠道,以便对内部控制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的反馈到集团公司,及时的采取相应的健全措施。

三、总结

总之,房地产企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飞速发展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房地产企业要想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重视内部控制建设的有效性。强化房地产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对于房地产开发事业的改革发展、管理水平的提高等等都是很有帮助的。房地产企业应该积极的重视内部控制问题,也应该积极的研究如何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只有提高了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面对房地产企业未来的竞争,才能在竞争中不被淘汰。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2-0-02

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机制的逐渐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也在我国逐步确立,企业要对企业内部进行加强管理,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是主要途径,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一种有效措施,所以我国企业必须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的必要前提,但是,目前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使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本文就其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以便找出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和措施。

一、现代企业制度概述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式的新型企业制度,它具有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包括企业资产所有者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委托关系、有限财产权制度、法人财产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

1.产权清晰

所谓产权清晰是指要明确的指导企业的资产的分布与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价值,首先要搞清楚的是哪些资产是自己的,哪些不是。比如说企业的厂房、机器设备等。其次要搞清楚每一部分的价值及企业可以有的处置权限,比若说你的场地,股票是否自己可以买卖。再次,企业的债务也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虽然是负资产,这个要从企业的总资产中减去,以得到企业的净资产。

2.权责分明

所谓权责分明就是合理划分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劳动者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个参与者的地位和作用。

3.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指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让政府负责企业的行政管理职能,企业负责经营职能。以防止政府滥用权力。

4.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是企业内部组织设置合理,对企业的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的各个管理层面的管理都比较科学。能够对企业员工进行约束,激励。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现代企业制度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企业明确自己的物资边界,清晰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企业内部人员公平合理的获取公司收益,同时企业的内部组织及个人之间要形成有效地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企业财务要严格控制。

二、内部控制制度概述

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为了自身财产安全,通过严格的财务过程和合理的组织设置约束机制的一种规章制度。这个规整制度的实行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内部经营活动和经营控制的目标的实现。

(一)内部控制的作用

1.有助于企业管理经营目标的实现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制度就是为了实现企业制定的目标而制定的,所以说要将其渗透于企业活动的各个方面。

2.保护企业各项资产的安全

保护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就是指对企业的资产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识,并能防止企业资产的丢失。其中包括实体资产,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一些金融资产。

3.保证财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合法

管理者需通过财务信息来监督和管理企业,如果信息不正确,不合法,将会对企业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防止出现舞弊和错误,保证财务信息的可靠合法。

(二)内部控制的主要影响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结构有以下三部分组成:控制环境;控制程序;会计系统。控制环境主要是指管理者的思想作风;企业的组织结构;采取的监管监控方法;人力资源的安排等。控制程序主要是指各项经营活动需要得到批准;员工的职责分工;员工账单和凭证的正确使用,会计系统对财务数据的保护措施,流程控制,复核等。

三、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完善不重视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有利于企业会计工作的正确、有效、合法,也有利于企业的内部控制,提高企业运行效率。但由于受成本效益分析,内部因素环境的变化,以及其执行力度较难达到的影响,企业领导者很难给予充分的重视,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很难得到完善。

(二)内部审计存在问题

审计人员多以监督者自居,对企业中的各种事情指手画脚,甚至通过审计工作对同事进行打击报复,完全不能搞清自己的位置和职责,只知所谓的监督,却不知他的服务功能。内部审计应以防止内部舞弊和排查审计不清为工作目标,协助企业领导解决各种经济问题,而不是仅仅为了应付检查,否则审计部门就形同虚设。

(三)内部结构不合理,职责不清

企业内部组织不能有效的履行自己的责任,成为摆设,或者各组织机构之间权责不明确,导致一些问题成为无人管的问题,或者成为争着管的问题,总之,这些问题谁都可以管,谁都可以不管,管理好了互相争奖赏,管理坏了,互相推卸责任,踢皮球。造成一些无意义的互相内耗,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另外,由于各部门之间使用的信息平台不一样,导致一些信息无法正确清晰的传达,缺乏有效地沟通,导致内部控制与企业内部实际之间脱节。内部控制变得没有力度。

(四)缺少对企业资产风险管理的方法

由于一些企业的管理者的素质不高,企业内部的决策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使企业运营面临很大的风险。企业的所有者又不具备经营好企业的方法与手段,所以必须找到有经营能力的人来做企业经营。解决这种情况,政企分开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五)缺少内部奖惩和激励机制

企业中的人是企业的第一资源,是价值的来源,必须加强人的管理。企业的领导大部分是直接从企业基层技术人员中选的,缺乏一定的管理经验,素质也普遍不高。又由于国有企业内部一般采用任命制,导致企业一片死气沉沉。不能有效地有效地挖掘其员工的潜力。

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的方法措施

(一)领导重视,改变思想作风

任何事情没有领导的重视都很难办成,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也一样,设计一个良好的内部控制系统,需要调动很多资源,一般员工即使能做好了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不执行也不是等于没有吗,财政部内控专家朱海林就曾说过,内控的 责任主体就是董事会。所以只有领导带头改变我们的思想作风,集体重视内部控制,内部控制制度就有了思想保障。

(二)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任用管理关

任何好的规章制度都是有人去执行,若没有合格合理的人,规章制度也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应加大对企业员工的培训力度,同时也要改变用人政策,确保能留得住优秀人才,自然这也少不了对企业的奖惩制度进行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用人方针。

(三)合理设置公司的机构组织规章制度

企业内部合理的组织结构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基础,内部控制制度必须建立在一个完善的组织机构之上,才能很好的运行,否则,只能是空中楼阁。A・A阿伦斯曾说:“所必不可少的公正和无偏见的判断这一点是通过在组织内的地位和客观性而达到的”机构组织的合理设置必须保证组织的权责分明,实现管钱、管物、管账人员的相互制约。其次要保证一些对企业经营管理可以作弊的部门互相牵制。同时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而设置的,所以必须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当中,贯穿于企业的各个子系统,实现企业全员参与,甚至包括企业上下游的客户。

(四)企业内部监督和审查力度

企业的内部控制一般分为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二者不是彼此排斥的关系,有时可以同时实施,其中会计控制主要是跟踪企业业务的动态过程进行控制。控制理论创始人维纳在他的《控制论》中指出,控制论一词愿意为掌舵术,包含了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控制,乃驾驭、支配之意。也就是说,控制是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处于掌握、支配之中,不超出一定的范围和界限。要想通过会计控制系统达到对企业的监督审查必须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第一,通过加强对会计组织的控制实现会计信息的正确、有效、安全,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凭证的符合规定,完整正确。第二,通过会计信息对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活动进行控制。只有二者同时达到,才能实现企业内控制度的有效执行。同时也要让国家的监督审计机关参与到企业内部控制进来,防治管理人员集体舞弊。

五、结束语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实践当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企业自身效率不高,面临风险性大等状况。但只要我们足够重视,并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必定能够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效率,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国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论[J].财会通讯,2009(12).

[2]张巍.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控制[J].交通财会,2009(05).

[3]朱荣思.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研究,2011(01).

篇8

一、企业文化的概念

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我国企业开始接触到企业文化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于企业文化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也在与日俱增。根据欧美国家相关的说法,我们对于企业文化可以下一个定义。企业文化是指在企业在遵循社会基本道德的条件下企业内部成员相互认同并达成共同意识或者是价值的总和。作为企业发展的软实力,企业文化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是自身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管理文化。企业文化兼具社会文化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它深入到一个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伴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消亡,一个企业的消亡必定是其企业文化跟不上社会的发展,不能适应形式的需要。企业文化作为企业产生、发展直到结束的必不可少的因素,是企业内部拥有共同目标,形成合力,达到企业战略的重要保障,任何一个企业都应该重视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努力形成和培养属于满足自身需要的独特企业文化内涵。

二、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意义

1. 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形成自然的行为规范,规范员工行为

作为企业战略和追求的表达,企业文化能够起到一种内在的约束和指导作用,不仅如此更多的成为了一种动力和激励,增强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一种共同的夙愿,员工能通过企业文化体会到企业对自身要求,也能从感受到企业给自身带来的价值满足和实际意义。这样员工能遵循企业内部形成的准则办事,这样可以减少企业规章制度上的压力,从源头改善员工个企业之间的关系,降低企业的管理成本。当企业内部的行动整体协调时,能够保证企业的相关的战略有效的实施。一般而言,企业的战略和现有企业文化不一致时,企业的战略就不能得到执行,这样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风险。员工是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和传播者,企业是企业文化的受益者。

2.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运行的推进剂

企业文化将企业上下目标利益趋于一致,有利于培养企业员工的责任感和自豪感,当企业形成统一的战略时,其群体会在行为上高度统一和协调。形成稳定的企业文化之后,企业内部的沟通是十分顺畅的,确保了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企业成员之间的默契能力会加强。企业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不仅仅发挥约束力性作用,更多的作为共同的价值追求,增强企业凝聚力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促使企业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建立良好的企业内部关系,减少摩擦,最终提高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向心力。

3.企业文化建设能增强企业综合实力,达到长期稳健发展的目的

一般来说,个人要融入一个企业,首先要适应这个企业的企业文化。一个成员进入企业后,接受企业文化,遵守并支持企业文化环境,积极融入到企业氛围中去。经过企业成员共同努力和维护,企业文化能够帮助员工更好的实现的社会化,以及提高企业文化内涵,增强企业文化内容和水平,从而达到企业综合实力提高的目的。企业综合实力得到大幅提升之后,才能得到长久的发展。文化的建设也是一种凝聚力的集中表达,只有强有力的凝聚力,企业上下力往一处使,企业才能用最小的资源做做多的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

1. 建立和完善企业规章制度

企业在建立企业文化之前,必须建立完善和规范企业管理制度。只有完善的管理作为支撑,企业文化才能得以建立和提高,没有制度的约束,企业内部就是一团散沙,就不能形成企业文化,企业规范化管理的基本对于领导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领导层必须职责明确;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明确。并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企业战略。严格规范的规章制度,是建立在企业内部员工共同遵守的基础之上,所以企业员工应该相互监督,并自觉认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一份子,要有归属感,积极维护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

2. 企业的管理者要充分重视建设企业文化

作为企业的核心,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特别是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凸出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引导企业员工共同形成良好的企业氛围。企业管理者通过以下方面来建设企业文化,一,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企业的环境是形成企业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企业文化建设好坏的表现,企业管理者,应充分重视企业员工的诉求,以人为本,强调企业是大家的企业,引导员工充分认识到企业是一个大家庭,需要靠大家一同建设;二,加大对企业战略的宣传,增强员工对企业的了解和认识,明确自身的目标和方向;三,鼓励和支持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的经营管理,加强员工的主人翁地位,对员工的合理建议和要求,应给于充分的重视,并奖励员工在企业管理方面的贡献。

3. 企业员工积极维护和创造企业文化

企业员工作为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创造者和受益者,所以应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把企业发展与自身的价值体现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积极维护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企业的规章制度是企业文化约束力的重要体现,需要大家共同遵守和维护;二,积极维护良好的企业氛围,在良好的企业氛围下,努力工作,实现自身价值;三,敢于创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例如:努力工作、敢于创新,形成艰苦奋斗榜样,企业员工纷纷学习借鉴,从而带动企业形成艰苦奋斗,敢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总结:综上所述,良好的企业文化可以促进企业内部团结,刺进内部沟通,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力行实践,不断创新,企业上下应该积极维护企业文化,努力提高企业文化水平,将企业文化巨大作用转变为企业的巨大的经济效益。

篇9

1.1 从电力企业内部因素看法律风险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为了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竞争,电力企业对其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管理和改革。但是,因为改革的时间不长,其在经营管理的模式上还在计划经济上进行徘徊,没能进行完全的改变。而且,电力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其对市场经济相关的认识还达不到足够的高度,对自主经营的行动以及思想的认识匮乏。而且,电力企业在转型的过程中,还有一定的缺陷存在,相关法律观念不足,以至于其制定的相关制度的完善程度还达不到所需要的标准。在电力企业进行工作的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在其思想上存在一种侥幸,擦着法律的边缘线为自己谋私。而且,电力企业在对成本的控制上没有足够的科学性,从而导致工程的生产以及相关设计上合理性不足,造成问题的发生。

1.2 从电力企业外部因素看法律风险的原因

在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中,一些外部客观存在的环境因素,比如企业相关的产权以及公司的经营等,也会对其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法律风险的出现。而且,在市场经济的发展上,我国有自己的特色以及缺点,与其他国家的不太相同,这一现象对电力企业的改革发展的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在改革的过程中需要自己对前进的道路进行探索。另外,在我国,电力企业相关法律法规都还不够完善,正处在不断摸索前进的阶段,所以,电力企业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与相关法律的同步发展,以杜绝法律风险的出现。

1.3 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会出现的法律风险

在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中,由于电力企业有自身独特的经营产品以及经营方式,还具有广泛性、依附性、动态性、转化性以及隐蔽性等特性。从总体的发展中可以看出,电力企业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所要面临的法律风险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在电力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其相关的市场经济体制还处在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中,相关法律不健全;其二,在电力企业内部管理中,其对自身的法律队伍的建设力度达不到需要的强度,对管理的规章制度的制定也不够完善,在电力企业在经营的过程中,对其自身的合同管理以及相关的法律纠纷都不能做到完善处理。而且,在劳动用工的方面也没有规范的制度,在保护自身电力设施以及对电网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都做的不到位。

2 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法律风险的防范措施

2.1 在电力企业中构建法律风险防范体系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力企业的相关法律意识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在电力企业进行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与企业内部的资源配置、管理能力以及相关的市场竞争状况和企业制定的发展战略等因素相结合,对电力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进行构建和完善,以达到规避法律风险的目的。对电力企业内部法律风险防范体系的构建能够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成功避开经营管理中常有的法律风险,对有关法律风险的突发事件也能够完美的解决。

2.2 确保电力企业管理决策的合法性

从我国对电力企业的相关法律要求来看,电力企业在发展经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内部的相关管理规章制度。电力企业还要对这些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的贯彻执行,保证自身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的合法性。而且,在执行规章制度的过程中,要时刻对其观察,及时找出漏洞并进行处理,严格防范不法分子对漏洞进行利用。其中,电力企业在面对自身经营管理的过程中要时刻小心,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进行管理操作。

2.3 对法律风险防范体系进行及时更新和完善

篇10

2.企业内部会计机构设置不合理。会计业务办理不规范,会计信息严重失真,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规范的财会业务办理过程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但在企业实际会计业务操作过程之中,企业没有完善和严格的会计业务办理流程以及业务办理的规章制度,会计从业人员有较大的操作空间和随意性,不能确保会计人员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办理各项会计业务,也不能保证财会人员为企业管理者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能为管理者的决策提供可续可靠的依据,也为企业长期的健康稳定发展留下了严重的隐患。

二、建设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建议

1.增强对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一定的环境氛围影响企业制度的实施,受长期经济体制以及行业发展环境的影响,我国煤炭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意识相对比较薄弱。因此,我国煤炭企业要想建立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必须了解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对企业的重要作用,理解内部会计控制的内涵,掌握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并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之中,让企业所有的员工都参与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之中,让内部会计控制体系成为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管理者应当积极主动地进行宣传,重视对会计的监督,起着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使员工增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

2.规范会计业务办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通过规范的业务办理来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企业建立完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企业必须依据国家法律政策以及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完善而且规范的财会业务办理流程以及财务规章制度,让企业所有财会业务的办理都有据可循,保证所有财会业务的办理都是按照相关的流程办理,从而确保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决策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规避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风险。

3.完善企业管理体制,科学设置相关人员权限。企业的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管理体制的有机组成部分,企业的管理体制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水平。当前我国煤炭企业的管理体制普遍不太完善,岗位以及职权设置不合理,部分企业没有依据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原则对不相容职位分离。煤炭企业需要对现有管理体制进行梳理,理顺企业的管理关系以及职权关系,保证企业内部管理的制约平衡。同时,随着煤炭企业管理信息化的进一步推进,企业需要加强对员工的权限管理,科学合理设置员工信息系统权限,防止部分员工权限超出其职责范围。

篇11

近些年,随着我国现阶段电网的迅速发展,其相应的电网资产规模也正在迅速扩大,基于这种情况之下,如何更好的去突破以往那种管理模式所带来的束缚,更好的去探求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其自身的稳定运行能力以及相应的资产盈利能力已经成为现阶段电网企业进一步发展过程中所急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当前电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对如何做好相应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

一、 现阶段电网企业内部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

这种管理模式应该说很好的解决了以往项目管理过程中以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为重点,在重视对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还有工程费用等控制管理过程中所带来的一些系统不足还有管理视角较低等问题。应该说,这种管理模式其实对电网企业内部资产各个运行环节的管理优化,它是以当前对资产的全方位、全过程得有效管理为核心,将其自身的流程优化视为重点,以当期的信息化为其主要手段,利用科学、合理的企业周期成本(简称LCC)等评价方法来进行企业决策和管理企业运行的管理办法。

LCC其实质就是指在一个相关的设备或者系统在其相应的全寿命周期之内,为了确保采购以及维持其安全正常运营所需要付出的费用之和。LCC所包含的的评价方法中,其主要内容就是对运行的设备以及系统进行相应的分析计算。并将得出的LCC值来作为其进行相关决策的重要依据。

二、 电网企业在开展和实施全寿命周期管理时所需要做的重点工作

1. 不断的优化管理目标,逐渐的健全和完善相应的资产管理规划以及相应协调机制

在这个环节中,需要企业不断的树立和增强相应的整体意识,并依据一定标准和流程来进一步的增强各项工作之间交流与沟通,争取在不断优化资产寿命周期其自身目标的基础之上,来制定一个能够将电网扩展以及更新设备还有改造相关技术、检修作业设备、制定运行计划等一个科学、合理的资产管理规划,进而使得电网企业内部的各个阶段都能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一个目标一致的有机整体。

2. 不断的完善以及健全相应的决策机制和方法

(1) 不断的对电网规划进行完善和健全。从电网企业其自身的整体利益点出发,在结合相关电网企业制定的规划中所设计的一些新建线路以及确定站址还有选择相关设备以及制定环境指标、制定可靠性指标等基础之上,来为电网的整体优化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2) 对企业内部各环节相应的决策方法进行协调和规范。基于当前的LCC评价法,来对企业内部的电网规划以及可行性研究还有相关设计等一些环节提供所需的决策依据。

3. 在电网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等方面进一步的贯彻和执行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

(1) 依据一定标准和流程,构建一个统一、合理的有关资产管理作业规章制度体系。并据此来建立一个科学的制度协调机制,这样既能在运行过程中形成一个分工明确、协作合理的制度体系,同时也能形成一个统一有效的管理标准。此外在对规章制度进行制定时,应建立一个相应的常态机制,同时定期对规章制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梳理,此外企业内部也应指派专人做好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以及执行工作。

(2) 依据当前的全寿命资产管理来对电网企业内部的规章制度进行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并进一步的完善和健全电网规划的具体管理办法,同时增强其企业制定规划的系统性。另外在企业内部的规划以及可研还有相应的设计与建设等重要的决策环节构建一个相应的LCC评价制度。另外由于电网内部的生产准备以及评价工作都是全寿命管理环节中的重要阶段,因此需要在电网企业内部的生产准备以及评价制度当中将全寿命资产管理理念真实的体现出来。

4. 应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

(1) 不断的对LCC方法进行优化和完善。企业通过对规划以及设计还有相应的技术改造等方面应用LCC方法,来对企业内部全面实施和应用的LCC方法进行相应的策划和研究。

(2) 对电网企业内部的相关设备进行定期检修。为了在企业运行过程中,将检修成本其自身的优化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实现资产全寿命成本的有效降低,就需要在一些条件较为充足的地区来对相应的设备进行相应的定期检修以及状态检修。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环节中,需要我们不断的去积累自身的经验,一旦发现问题,应立即依据一定标准和流程对进行进行改进和解决。

(3) 企业范围之内建立相应的退役资产统筹使用机制。应该说在现阶段将退役资产进行合理的有效的使用已经成为当前构建“两型电网”当中非常重要的建设内容,因此这就要求电网企业在运行过程总,对那些已经退役的资产进行科学评估和诊断的基础之上,来对其是否真正的已经达到寿命使用周期进行具体判定,并明确其否还具有一定的利用价值。

总结:

电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一般都具有资产投资相对较大以及运行周期较长以及覆盖范围较广等多个特征。此外电网项目其相应的规划以及设计还有建设等都紧密相连。因此在其运行过程当中,如果开展和实施相应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就能够很好的解决和处理传统管理模式当中在资产管理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问题。本文通过结合当前电网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缺陷,对如何做好相应的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工作进行详细的探究与讨论。(作者单位:兰州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