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7:4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异步电动机实训总结

篇1

笔者一直从事电子电工专业的教学,在三相异步电动机维修这一课题的教学过程中,经过多年的总结,总结出学生必须掌握的三相异步电动机七大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简述如下。

1 三相异步电动机基础知识储备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组成分为转动部分与固定部分,其中固定部分称为定子,包括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机壳和端盖等;转动的部分又称为转子,包括转子铁心、转子绕组和转动轴等。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区别于直流电动机,其转子绕组无需连接外部电源,定子绕组直接通以交流电。

1)定子铁心。铁心一般由互相绝缘的硅钢片叠压而成,硅钢片的厚度一般为0.35~0.5 mm,内圆冲有均匀分布的槽,常见为24、36槽。

2)定子绕组。定子绕组属于电路部分,一般将3个完全相同的绕组按一定的规律嵌入铁心的槽内。这3个绕组称为三相对称绕组,共有6个接线端,在接线盒内首末端分别用U1-U2、V1-V2、W1-W2来标注。

3)机壳和端盖。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机壳和端盖一般由铸铁构成,机壳表面铸有凸筋,其具有散热功能,以降低电动机的温度;端盖有前后端盖之分,固定在机壳的前后端,起到保证转子与定子之间的气隙作用。

4)转子铁心。铁心是一个由互相绝缘的0.35~0.5 mm硅钢片叠压而成的圆柱体,铁心的硅钢片外圆有均匀分布的槽。

5)转子绕组。绕组是嵌在铁心槽内的金属导体,为降低成本,一般中小型异步电动机均采用将熔化的铝液浇铸在转子铁心槽内的鼠笼型转子。

2 三相异步电动机七大常见故障分析与解决方法

三相异步电动机常见故障可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电气故障与机械故障。在排除故障时,一定要搞清故障发生的内在因素。通过对电动机的结构性能、工作原理、工作环境等情况的细致分析,可对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开展针对性的故障排除。

故障一:电动机不能启动

【成因分析】电动机不能启动从电气方面分析,主要存在电源未能接通、定子绕组断路、控制设备线路错接和热继电器烧毁等原因;从机械方面分析,主要存在由于轴承磨损而卡死和被电动机承载负载卡住的可能等。

【解决办法】根据电气原理,可以利用万用表对电机的电源进行检查,对断线点或接头松动处进行重新装接,对电机控制电路进行检查,注意检查热继电器,及时纠正错接线路,更换热继电器;若发现定子绕组断路,则对断路点进行修复后再通电调试;如因机械原因导致不能启动,则检查轴承和检查电机所带负载,排除障碍,更换新轴承。

故障二:电动机运转声音异常

【成因分析】造成电机运转声音异常主要原因是机械故障,如电动机的地脚螺钉松动而不正常抖动,电动机转子与定子气隙不均而互相摩擦,风扇与端盖之间存有杂物,电动机皮带松弛或损坏等;电气方面故障主要是三相电动机缺相运行。

【解决办法】检查电动机的地脚螺钉,如松动则加以拧紧;通过更换新轴承或校正转子与定子间的中心线来调匀气隙;清除风扇与端盖间的杂物;调节皮带的松紧度,或更换损坏的皮带来解决转动异声;如因三相电动机缺相,则检查电源接头或断线处,重新装接。

故障三:电动机运转温升过高

【成因分析】电动机运转温升过高,导致这一故障的原因很多,常见原因有电源电压偏高(超过额定值10%)或偏低(低于额定值5%)、缺相运行、绕组错接(即三角型与星型错接)、定子绕组匝间或相间短路或接地使电流增大、轴承损坏使定子和转子相碰擦、过载或所传动机械卡住导致过电流、通风散热不良等。

【解决办法】检测电动机工作电压并及时调整;检查电机是否缺相工作;打开电动机接线箱查看绕组连接是否正确;检查电动机绕组的绝缘层是否破损,根据需要及时更换;检查轴承是否有松动,定子和转子是否装配不良;对电动机所带负载进行检查,调整负荷至额定值;检查通风散热装置,及时消除风道口杂物及污垢,保持风道畅通。

故障四:电动机通电启动慢、转速慢

【成因分析】造成电动机通电启动慢、转速慢的原因也可以分为机械与电气两方面。其中,机械原因主要有定子与转子不同心而扫膛、转子的笼条断裂、转轴弯曲变形、机械负荷过重等;电气原因主要有定子绕组局部短路、电源电压过低、绕组错接(即三角型与星型错接)等。

【解决办法】通过对定子与转子的检查,适当调整端盖螺钉使其同心;检查转子笼条是否断裂,及时焊接修复或更换转子;检查轴承是否损坏或轴承内有异物,清理并调整轴与轴承的配合程度;检查电动机承载负荷,确保额定负荷工作;通过测电阻、测电压的方法,排除绕组短路和电源电压过低的故障,查看绕组接线,确保连接方法正确。

故障五:电动机启动时熔断器熔断

【成因分析】电动机启动时熔断器熔断,该故障主要成因为电气故障,常因绕组或接线对地短路、熔断器额定电流偏小、电源电压过低、电动机缺相启动等。

【解决办法】使用万用表检查绕组、接线有无对地短路,如有应修复绕组并加强绝缘;根据电动机额定工作电流,更换合适的熔断器;测量电动机工作电压,并适当调整电压;检查是否缺相工作,确保三相平衡。

故障六:电动机外壳带电

【成因分析】电动机外壳带电,皆因电气故障,常见为定子绕组绝缘损坏而与电机外壳短路、电源接入线碰壳、绝缘防护不够,致使泄露电流增大、绕组绝缘材料浸水而降低绝缘电阻等。

【解决办法】检查定子绕组是否短路,修复或更换;对电源接入线进行排查,更换引出线或连接线;加强绝缘防护,装好保护接地线;对浸水绝缘部分进行再次绝缘处理,确保绝缘效果。

故障七:电动机运转时冒烟

【成因分析】电动机运转时冒烟,其成因也可分为机械故障与电气故障。其中,机械故障常有定子与转子互相摩擦、轴承内缺油导致轴承严重发热等;电气故障常有电动机缺相导致不平衡工作、定子绕组短路、连接线绝缘破损而与外壳相碰等。

【解决办法】适当调整端盖螺钉使定子与转子同心;检查轴承,如轴承过热冒烟,一般轴承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应及时更换并清洗加油;检查电动机绕组是否缺相,恢复绕组工作电压平衡;检修定子线圈,重新浸漆处理,烘干后使用。

3 结语

总之,三相电动机的故障还有很多,以上仅简述了7种常见的故障及其解决办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分析好故障的成因,有的放矢开展检修工作。作为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电动机维修技能的过程中,要不断发现与总结,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的质量和学生学的效率。

篇2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学生必须学的一门十分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因为绝大多数的自动化设备都会用到电动机,电能的70%以上全用在电动机上,电动机控制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自动化设备的性能的好坏。因此,掌握电机的控制技术,对我们电气自动化等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电机与变压器》是电机的控制技术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各种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控制方法,如果这些原理掌握不好的话,对学生今后的深入学习是很不利的。比如,学生如果不知道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调速原理,他就看不懂类似的原理图,对电动机的调速就束手无策,学好了《电机与变压器》,再学习《电力拖动》等后续课程就比较轻松了,而且学生能从比较高的层面掌握电动机的控制技术,提升了他们的能力。

《电机与变压器》这门科理论性很强,很抽象,同时需要的基础知识多,比如,要理解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必须对电磁感应的方面的知识有很好的掌握。有些甚至还要求具备高等数学的知识,而我们中职学生往往这些基础知识掌握得不好。这使他们学习起来感到很困难。慢慢的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老师在台上费劲的讲,学生台下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实训阶段,由于没有与理论知识同步,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可能已经忘了,因此,实习老师往往还得讲解原理,这样效率很低。那么,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状况?本人有以下的几点想法。

一、确立目标,树立信心

职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动机的培养贯穿始终。要让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性,要让学生明白《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在整个专业中的重要地位,有条件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中参观,让学生明白电机控制技术在生产实际中的作用是多么巨大。同时,老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明白其实这些技术并不是很难学,只要按照老师提供的方法,认真学习,每个学生都能学会,让学生树立信心,这样才可以开始进行教学。

二、进行课程改革

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以及相关内容的实训合成一个课程来进行,比如,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三相异步电动机为什么要进行降压启动及星——三角降压启动的原理和方法,那么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星——三角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让学生进行安装和调试,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三相异步电动机转子回路串电阻进行调速的原理后,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的20/5t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线路进行分析,在《电机与变压器》中讲了串、并励直流电动机的有关知识后,马上可以将《电力拖动》中的串、并励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电路进行讲解和分析。这样可以减少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现象,教学环节相对集中,学过的理论马上在实践活动中得到验证,有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提高。学习效率很高,效果也很好。为了达到以上的目的,老师必须结合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等有关教材进行重新编辑,编制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教材。

三、加强实验实训室的建设

《电机与变压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果光在课堂上讲理论,很难学好,尤其是对我们职高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有好的实验实训设备很重要,如果有条件可以请专门生产教学仪器的企业设计制作一些适合实验实训设备。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们学校专门建立了的电机与变压器实训室,并购置了20台电机及电气技术实验装置,在这个装置上可以进行各种实训实验,如直流电机实验、异步电机实验、步进电动机等特种电动机实验,还可以进行各种电气控制实验,如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的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的控制,还可以进行电力电子技术实验项目,如正弦波同步移相触发电路实验等,通过这些实验和实训,学生对电动机的原理和控制方法有了很深的理解。有了这些实训设备后,我们老师上课积极性也高了,因为本来很复杂,很抽象的问题,现在通过实验很容易得到解决,学生很容易理解。教学效果大为感观。

四、适时引进先进的教学方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有必要的将自己搜集或制作的flas以及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来,帮助学生理解。根据课程的内容可以采用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合适的教学方法,尽量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实现素质和技能双重培养,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环节中,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直观和抽象交错出现,没有固定的先实后理或先理后实,而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突出学生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将电动机控制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之中

篇3

2学习目标的设计

学习目标的设计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课程标准、教材和中级维修电工职业要求,选用适合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中职学生的学习目标。“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锁控制线路”学习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A.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实现的功能;B.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2)能力目标。通过分析点动控制线路的渐进过程,培养学生的读图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通过启发学生分析工作原理培养、训练学生综合分析电路的能力,学会正确安装与检修自锁控制线路。(3)思想目标养成学生严谨认真的职业工作态度。

3任务目标确立

(1)任务确立要合适。课堂教学设计是根据本班的学生学习综合水平而确定的方案。任务的目标是针对学生而确定的。所以,培养目标要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使每一位学生通过学习、思考活动都能得到最合适的发展。(2)任务执行有循序渐进。在学生集体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基础、个性特征、兴趣爱好都不同,活动状态也不同。这样,在课堂上,任务的实施应该多层次、有难易的进行,让每个学生都能进步。(3)目标完成有效果。效果是检验任务和结果是否一致。为了达到任务结果与课堂设计目标的一致性,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作为任务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结合实际,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知识水平的课堂教学设计活动方案。

4实现任务的策略设计

(1)任务的呈现。任务呈现要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完成任务的欲望,创设任务情景,通过讲解、演示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任务不害怕或抵制情绪,要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取专业知识,增长见识,提高技能。(2)任务的指导。老师是学生完成任务中的引导者和帮助者,启发、帮助适当地指导、建议学生并反馈。老师可以在学生接受任务之前、任务进行中或完成任务之后进行指导、提示。(3)任务的管理。学生在完成任务时需要有一个融洽的活动环境,融洽的环境需要老师有效的管理。学生的活动根据完成任务的实际要求,分为独立活动、小组活动和集体活动,这些活动离不开老师的管理和安排。

5设计任务的内容

(1)结合专业实际要求科学准确。必须依据课程标准,结合职业资格考证实际要求和学生的学习基础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内容。内容既不能偏难,也不能偏易。难了,学生望而却步,不会、不知道怎么做;易了,学生觉得没意思,轻易完成任务没有成就感,。因此,在学生学习内容划分、任务设计中要求做到科学准确。(2)系统适量。知识编排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知识之间也密切联系。既要让学生有思考克服困难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还要有利于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贴近现实生动有趣。要用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为案例向学生提出任务,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的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

6任务的设计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锁控制线路”是在正转控制电路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在教材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一节对学习后面的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线路至关重要。单纯的在课堂上讲授电路原理图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空洞,但是如果按照任务单教学模式来组织、实施教学,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也就不难了。现在以教材中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自锁控制线路为例进行任务的设计。(1)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在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实训时,可以按如图(1)所示的步骤完成电路的安装。(2)电动机自锁控制线路原理图任务一:识读线路原理图(图2),自锁控制线路电路图包括主电路(左)和控制电路(右)在电气控制技术控制系统中,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的原理图是安装和检修线路的基础和依据,认识和掌握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关键。理解了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也就明白了电路的动作过程,就能够利用电工仪表正确对电路进行检查排故。任务二:选择合理的布置图。元器件安装在配电板上的实际位置,直接影响到控制线路安装时布线的合理与美观。同一个控制线路有不同的位置方式,不同的布置方式有不同的接线方式,安装后的美观简洁程度也不同,选择合理的布置图更利于接线,配盘工艺也更美观。任务三:草接电路实物图。草接电路图是初学者学习安装的入门环节。草接电路图是在熟练掌握了电路原理图,在不讲究工艺的前提下,用软导线迅速地接完控制线路后,对控制线路进行模拟试车的过程。在读懂原理图的基础上,这样作对于整个电路的走线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进一步的熟悉和掌握电路的动作过程和功能。任务四:简化接线图。简化接线图是按照已经布好的位置图,具体形象地画出各元器件的各部分并用电路图字母符号标注,按照原理图合理布线,根据草图的走线思路,细致简洁地画出电路的接线图。(如图3)任务五:细接电路图。细接电路图消耗时间是最多的。按照元器件位置图和接线图,严格遵守安装规程,完成电路的安装过程。任务六:用万用表进行自我检查。对于安装完成的电动机控制线路,运用万用表的欧姆档判断电路的正确性,是通电试车的关键。通过万用表的检测就可以提前知道电路安装是否正确。任务七:电动机通电试车。上面六个任务完成后,就能对电动机进行通电试车了,通电试车是完成任务的最后一步,也是最危险的一步,要合理正确的操作。从而对项目实施、任务驱动效果进行综合评价。

篇4

1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总体目标设计

针对电工技术实训这门课程的特点,对课程任务进行项目化设计,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导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实训内容贴近工作实际,突出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及职业素质的养成。

电工技术实训设计的项目内容有:低压电气控制实验、测量电路安装实验、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变频调速实验等。比如在实施“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实验时,该项目包含如下子任务: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原理分析;PLC、触摸屏、断路器、熔断器、电机、热继电器、接触器等硬件如何外接线;工业触摸屏通讯设置;STEP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软件学习。这四个子任务打破了原有课程体系的知识点学习和章节安排,将实践技能融合于各工作任务中。学生通过对各任务进行分析,查阅,提出方案,解决问题,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提高了综合应用技能。

2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模式实施

以“基于S7-200PLC和触摸屏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为例,该实训内容是一个比较完整的工程实践项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原理分析、元件认知、硬件设计、软件安装、软件编程、实训调试演示、实训答辩、总结及实验报告写作、考核评价”的模式组织教学。

工作任务是学生实训和教学讲授的结合。学生在进入实训室前要完成以下子任务:区分“正-停-反”和“正-反-停”电路在原理上的区别;掌握自锁、按钮联锁(机械)与接触器联锁(电气)电路等设计方法;学习PLC、触摸屏的工作原理、用法及通讯设置;认识熔断器、接触器、按钮等硬件,并掌握其端子外接线方法;学习软件STEP 7、MicroWIN V4.0、wincc flexible 2008 sp4。学生分组在实训室学习软件的安装、变量设置、通讯、编程设计等;设计PLC程序(注意自锁、互锁),设计触摸屏程序(注意变量设置方法)。学生通过两周的时间完成以上子任务之后,进入实训室,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接线、编程、调试、演示。在答辩及总结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训阐述、小组交流、大组交流的形式进行学习,这样可以掌握不同的设计思路,整体拓宽知识面。

3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近年来,淮南师范学院的办学目的是努力为基础教育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实基础、强技能、重应用、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为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电工技术实训采取以“以工作任务为目标,以行动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手段,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实训课上用具体的工作任务引领课题,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用项目教学、小组讨论、情境教学、自主学习等方法完成教学活动。学生在这种方法的教学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疑问,从而会激发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并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 “任务驱动与学做合一”教学评价与考核

实训课程教学评价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对课程的实施情况起到导向引领作用。经过两年的项目实践,制定了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包含电气部分接线、梯形图程序设计部分、触摸屏程序设计部分、实验报告质量、答辩环节,每部分也都包含细致的评价标准。实训过程中,教师将大项目分成一个个子任务,在每一个子任务完成后,教师根据评价体系对学生的任务进行评定,并作出相关记录,帮助他们解决任务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完成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知识点进行梳理,使学生在实践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检验课堂教学质量。

篇5

关键词:

职业教育;电机与变压器;一体化;教学设计

作为职业教育者,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性质有正确的理解。职业教育区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其目的是满足受教育者就业的需要。众所周知,当今社会是竞争的社会,更是终生学习的社会。如何使学生在就业方面,在日后的进一步发展中更具有竞争优势,是我们每一个职业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问题。笔者读了全国职业教育先进个人蒋乃平先生主编的《“宽基础、活模块”的理论与实践》一书,很受启发。他说:“宽基础”的“宽”不但是面对一个职业群的“宽”,而且是为受教育者奠定继续学习基础的“宽”;“活模块”的“活”不但是提高就业能力的“活”,而且是更新学习内容的“活”。笔者努力把这一观点用在教学上,在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关注本专业最新发展情况、了解用人单位对技术工人要求的同时,注重把这些信息及时传递给学生;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基本知识锻炼基本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

一、教材分析

《电机与变压器》是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其中变压器共四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变压器的分类结构和原理,变压器绕组的极性测定与连接,变压器并联运行维护和检修,特殊用途的变压器。电机包括六个单元的内容,分别是:电动机的基础知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三相同步电动机,特种电机。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变压器、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结构、原理、主要特性、使用和维护知识,并对同步电机和特种电机要有一定的了解。作为一体化改革课程,该课程学习中要求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电机故障的分析、判断和检修能力的培养,为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奠定理论和技能基础。

二、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首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正所谓知己知彼。职业院校的学生可能文化课差一些,但在技能性、社会性和思维活动及发散性方面的素质有明显的优势。教师要对自己的学生有信心,他们的这些优势完全可以通过教育焕发出来、培养出来。就电机与变压器这门课程而言,其基础性、专业性都很强,并且其理论与操作联系相当紧密。对于一点基础都没有的高中生,直接灌输大堆理论知识的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笔者认为,应首先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兴趣,使其树立自信心。从最简单的儿童玩具到遥控小车,每一个知识点的讲解和操作无不令他们欢欣雀跃,让他们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且增强了求知的欲望。有了好的开始,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也就会顺利地进行下去了。明确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认真对待每一个课题,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用具的课前研究和准备。不但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还要引导学生制定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任务。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表扬,发现不足立刻纠正,形成在学习和技能方面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培养他们主动思考、积极动手、自觉总结经验的习惯。这样做充实了课堂内容,提高了学习效率,并且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满足不同认知水平学生的学习需要,在教法上笔者主要采用了创设情境法和通过拆装实物研究结构的分层教学法,并灵活运用其他辅助教学方法。

1.创设情境法(视频和实物)

充分运用多媒体视频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并结合实物演示,以启发引导、设疑提问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课的知识重、难点。

2.分层教学法

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情况呈现三层金字塔结构,笔者对学生进行适当分组,每组里各层次水平的学生均匀分布。这样可以让小组内部掌握较好的学生帮助相对较弱的同学来理解知识的重点,同时也能通过小组互助、教师指导而突破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特点,本课笔者主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互助、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来学习。

四、教学过程

在教学中,笔者本着“由生活走向课堂,再由课堂走向生活”的教学理念,采用“一样二用”的授课思路。“一样”指单相异步电动机的外观及组成,“二用”分别指单相异步电动机的用途和单相异步电动机如何使用(工作原理和实际电路),以一条教学主线“单相异步电动机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是如何转动的,突然不转怎么办”贯穿整堂课,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逐层深入探究,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重点,突破难点,进而完成授课过程。因此笔者设计的教学过程如下:第一,复习提问。第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第三,讲授新知。第四,解释应用范围。第五,常见故障检修。第六,课堂练习。第七,课堂小结。第八,课后作业。

五、一体化教学日志

每天提前15分钟到岗。提前10分钟点名整队;检查学生穿戴情况;点评上次课一体化情况;布置当天的学习任务。进入一体化实训车间安排值日;检查车间详细情况,填写接班纪录;打开工具箱,取出实习工具并锁好工具箱。30分钟后实习正式开始,总结上次课实习内容,分发当天实习材料,重点讲解今天的一体化学习任务和要求,讲注意事项书写于黑板上。合上车间总电源,教师作示范,开始实习操作。教师作巡回指导,找出学生的公共难点,利用黑板和实训器材在课堂上作具体讲解。再次开始实训,给个别学生做重点指导。利用空闲时间准备好本次实训所需的调试设备和器材,尽力帮助解决学生们的实训工具和材料短缺问题。“重表扬,轻批评”,激励学生又快又好地完成实习任务。巡回检查学生们的操作安全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按顺序登记好学生的实训完成情况,并逐次调试评分,给出实习成绩。提前45分钟提示学生作好实习收尾工作;提前30分钟切断车间总电源;打开工具箱,放好实习工具;安排值日。详细检查车间整体情况,填写交班纪录;点评当天的一体化学习情况;整点下班。

篇6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可编程控制器及其应用”课程教学难度比较大、实践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常用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缺乏具体的载体,学生学习效果不太理想,通过教学实践和不断探索这门课程中应用的项目教学法,把理论知识的教学与实践实习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 特点及概念

项目教学法的特点是:(1)设定项目:重组知识体系,以实训项目为核心内容,在每个实训项目中穿插PLC的指令学习内容,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2)实用性:根据学以致用的原则,凡是实习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材料、原件和设备都与企业生产实际接轨,在PLC实训室模拟实际的生产过程,从而可以直接应用到现实工作中去。(3)规范性:在实际应用过程中PLC作为一种工业用计算机还要与其他设备相配合使用。操作安全、方便、美观、实用是许多电气设备的操作要求。所以规范性是每个实训项目的要求,只有让学生在实习训练中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才能为将来参加工作,安全文明生产方面打下良好基础。

项目教学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学生自己需要完成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项目进行过程中,学生要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项目教学法的优点是使信息由单向的传递,变为双向的,使单方向的交流变为多向的交流,促使学生从单纯的短时间瞬时记忆,演变为长时间的永久记忆,能够比较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成了主体,老师仅仅是辅导者。

2 PLC课程采用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随着国家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职业学校的实验实习条件不断提高,专业课教学课程改革逐步推进,各级各类的技能大赛如火如荼,赛场上学生精湛熟练的技能令在场专家赞叹。就拿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这个技能大赛的项目来说,两名学生为一个队伍,队员之间相互配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训练,如从机械手抓物、传送带运行分拣等子课题的练习,再到综合课题的训练,最后参赛接受评委组的评审验收,这一系列的流程就是项目教学法的流程。在PLC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重新构建PLC的知识与技能,以技能的培养和职业习惯的养成为重点。另一方面,面对智力正常而学习动力不足的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形象、生动、富有吸引力的项目化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3 PLC在项目教学中的实施举例

在我校2011级机电班PLC的实践教学中,笔者尝试了用项目教学法,起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三相异步电动机Y- 降压启动控制为例,说明PLC课程的项目实施过程。

3.1 项目制定

3.1.1 项目控制要求

(1)正转开关SB1先拨上再拨下,电动机以Y- 方式启动,Y形接法运行5秒后转换为 运行。(2) 停止开关SB3先拨上再拨下,三相异步电动机立即停止运行。(3)反转开关SB2先拨上再拨下,三相异步电动机以Y- 方式启动,Y形接法运行5秒后,自动转换为 运行。(4)停止开关SB3先拨上再拨下,三相异步电动机立即停止运行。

3.1.2 项目目标

要求学生读懂三相异步电动机Y- 降压启动模块的控制电路;能编写电动机Y- 降压启动PLC控制的程序,并进行运行调试,能正确连线使电动机Y-降压启动模块工作起来。

3.1.3 项目课时

6课时 。教师先在可编程控制器(PLC)实验室演示一遍PLC控制的三相异步电动机Y-降压启动工作过程,然后告知同学们完成这项任务所需要的输入输出分配表、输入输出接线图、功能流程图、梯形图知识还有程序设计中所需要的指令,然后让学生在实验台上独立完成编程。编程完毕后把程序写入PLC并接线运行调试,教师负责指导学生,在学生编程调试过程中遇到困难或者错误时做好引导。建立学习兴趣小组:3人一组,共11组。

3.2 项目的实施过程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1)选择原件。根据控制任务的要求,明确项目任务,确定PLC的输入/输出(I/O)点数,画出输入/输出(I/O)分配表。(2)顺序功能流程图的绘制。根据系统的工作过程绘制出顺序功能图,这是一种更加先进的设计方法——顺序控制设计法。(3)编写程序。这个环节是整个项目的重点难点,根据顺序控制功能图设计梯形图。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分析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这一环节学生之主角,教师是配角,教师起着引导作用。(4)程序写入运行调试。学生们会在程序调试的过程中发现许多问题,例如定时器T不能正常计时,程序中出现双线圈等问题,作为指导教师不应该直接给出答案,而是应该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改正错误。

在项目的实施过程进行中教师要加强动态管理,并发挥其主导作用,及时了解各组学生的项目进展情况,有针对性、目的性地给学生以指导和帮助,培养学生养成独立寻找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

3.3 项目的评价总结体系

篇7

关键词:

高职院校;信息化;低压电器

0引言

随着信息化手段的普及,网络、多媒体技术已渗透到日常教学当中,此外,通过研究发现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动手能力强,对直观、形象的事物容易接受等特点。因此,信息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师生认可和追捧。本文以《低压电器》中“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为例,合理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学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从知识、技能与素质三个维度设立了教学目标。依据教学目标将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原理设为教学重点,将双重联锁控制过程定为教学难点,分析该班学生现状。

2教学策略

本文采用基于混合式学习和翻转课堂的SPOC模式。主要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把多种学习资源合理地整合在一个网络学习平台上,运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从而实现实体课堂与在线教育的有机结合。

3教学过程

3.1课前教学

学生进入网络学习平台,根据教师预设的问题,观看教学视频、查阅资料,进行讨论。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平台上的测试并提交结果,系统会自动评估学习效果、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提供了依据。

3.2课堂教学

教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日常生活中电机正反转的应用,如洗衣机、电梯、搅拌机等。学生通过观看洗衣机工作视频思考课前设置的问题。课堂引入利用现实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给出三相异步电动机无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让学生思考线路原理和线路缺点,通过学生讲解,锻炼学生逻辑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检查学生课前学习效果。根据学生讲解,教师进行纠错、解惑、答疑,强化预习效果。无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相当于两个单向控制线路组合,能够实现电动机的正反转,但是如果同时按下正转和反转控制按钮,两条控制回路同时得电,会造成主电路电源短路,发生故障。通过短路效果展示,刺激学生感官,吸引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此线路的理解。为了防止短路故障发生,在控制回路中引入互锁环节。教师通过动画演示,使学生可以观察到在正转控制回路中串联反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在反转控制回路中串联正转接触器的常闭触点,使两条控制回路不能同时得电,学生从感性上了解互锁的定义。同时直观地观察到线路的原理、动作过程及实现电动机的“正———停———反”功能。正———停———反”控制在实际生产中操作不便,教师设置“实现电动机直接由正转到反转”为问题驱动,学生结合互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思考问题,分组讨论,选派代表进行阐述,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而引入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教师采用视频动画演示双重联锁控制的实现方式和动作过程,使抽象的理论知识直观化,便于学生掌握电动机直接由正转到反转的控制过程,顺利突破本次教学难点。及时训练,强化新知,学生利用仿真教学系统进行在线模拟训练,仿真软件能够使学生根据电气原理图结合实物进行连线练习,为专业实训课做了铺垫。同时养成良好的接线习惯,打造良好的专业素养,仿真结果会自动上传教学平台,生成在线测试结果,便于教学反馈和课后教学设计。至此,通过三相异步电动机无互锁正反转控制、互锁正反转控制及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的讲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重点。接下来是练习环节,本文结合学生喜欢玩游戏的特点,在学习平台中将课堂练习设计为翻牌游戏。本游戏结合电气原理图,将图中元器件的作用及接线方式以图片的形式,融入游戏中,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心情下强化新的知识。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通过游戏的胜利,满足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感。理论知识的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实践,教师播放机床加工的三维仿真和实际生产工作视频,理论联系实际,虚实交融,使学生从感性上对电动机正反转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明白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总结评价,师生一起回顾、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每位学生独立画出本节内容的思维导图,手机拍摄上传至学习平台进行展讲,师生一起完成对知识点的总结、提炼、升华。教师通过学习平台布置作业,系统自动批改统计,便于下节课点评。

3.3课后教学

本着兼顾差异,因材施教原则,结合课前预习效果、课堂教学反馈,将本课制作微视频上传至网络学习平台,便于学生查漏补缺,补充学习。

4结语

本文通过混合式学习、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实现课堂的翻转教学,整合网络课程平台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学习相结合,课前、课中、课后学习相结合,通过模拟仿真教学系统改变传统课堂“听、说、写”转为“观、做、练”,实现理论课中的学中做,做中学,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学效果良好。

作者:李璇 单位:江苏省徐州医药高等职业学校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1)35-0046-02

《电气及PLC控制》是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技能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涉及范围广,PLC控制部分的知识既有理论,又有编程。学生虽然对该课程感兴趣,但是学习起来未能完全掌握理论知识,操作实训上也仅停留在机械性的模仿阶段,不能触类旁通。在《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改革中,加强学和做的有机结合能力,拉近企业工作岗位与学生能力水平的距离,是教学改革的重点。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设计

《电气及PLC控制》按照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理念,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知识能力需求,考虑学院机电实训中心的硬件设施条件,设计以普通机床的PLC改造为载体,将该课程分为电机的基本控制、机床电气控制的分析与维修、PLC控制三大教学情境,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电动与连续运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的Y/降压启动控制、CA6140车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X62W铣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M7120平面磨床的电气分析及维、T68镗床的电气分析及维修、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天塔之光的PLC控制、十字路通灯的PLC控制、气缸的PLC控制、CA6140车床的PLC改造、X62W铣床的PLC改造等14个真实工作任务,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把相关的必需知识逐步引导出来。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实践为主导、理论为实践服务的特点。学生通过任务训练,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动脑动手的能力得到及时训练,消除了学生对企业实际工作的陌生感。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实施步骤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将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完成任务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在这个任务过程中的工具设备、仪器仪表、工艺标准、操作安全规程。每一个学习任务都按照“布置任务――了解要求――制定计划――决定方案――实施任务――任务验收――评价总结”这七个步骤进行。以《电气及PLC控制》课程中的一个学习情境中的“X62W铣床的PLC改造”为例,阐述教学实施步骤:

1.复习、引入新课,布置任务、了解要求、计划、决策

回顾上一个工作任务,引入新课内容。下发工作任务单,见表1。分析工作任务要求,组织学生根据任务制定任务实施计划及决定采用何种方案完成任务。这一过程非常重要,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任务要求,进而思考在此任务中想学到什么,能学到什么。

2.任务实施

这个任务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分组复习X62W铣床继电控制的工作原理,通过10分钟排除X62W铣床的三个故障点,回顾X62W铣床继电控制的工作原理,掌握X62W铣床的主要运动控制,便于确定对X62W铣床采用PLC控制的输入输出点。回顾前一任务:CA6140车床的PLC改造,巩固对机床进行PLC改造的步骤及方法。第二阶段,要求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本组对X62W铣床进行PLC改造所采用的指令,绘制I/O分配表及PLC外部接线图,按图将PLC与X62W铣床模拟电路板连接起来,并根据自我制定的方案编写程序,下载调试实现X62W铣床的PLC改造。

3.任务验收、评价总结

以小组为单位,从理论答辩、外部接线、程序调试、职业素养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考核。学生运行所编写程序,实现X62W铣床的PLC控制,同时抽组员回答相关理论知识,将理论与实操考核并重,全面检验学生在通过任务完成掌握的相关知识技能情况,了解学生是否完成之前设定的教学目标,填写评价表,作为该学习任务的成绩。最后,通过各小组验收情况,教师选取优秀组及落后组上台交流学习经验,教师总结该任务中涉及的理论知识及实操出现的问题,提供更好的操作方案。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电气及PLC控制》课程教学效果

1.课程特色

其一,该课程的教学模式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在实训室进行教学,符合现场操作的环境,同时并未将重点完全放在实操上,而把一体化课程理解成实训课,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的灌输融入与实操中,学生对理论知识不再感到枯燥无味而难以理解,满足职业能力发展。其二是课程的考核方式,每一个任务在验收的同时都进行考核,并且是理论及实操一并考核,每个学习情境结束后也进行考核,考核方式包括笔试、实操、答辩等,考核方式的多样性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平时学习主动性,避免了学生滥竽充数。

2.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的学结,95%的学生赞成这种教学模式,大部分学生还认为课程结束太快,还想学习更多相关知识及技能。首先,学生自主学习动手的时间增多,教师传教式的讲述时间减少,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任课期间为开放式,学生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不局限于形式,有问题可以及时解决,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拉近了不少,更便于师生的沟通。教师除了在学习上给学生给予指点外,在生活和思想上也给学生做出引导;再次,以真实任务为载体进行教学,学生既了解真实工作岗位工作情况,又增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了职业素养。

总之,采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投入到学习中,能学有所用。当然,这种教学模式还有些不足,因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学习差异问题而使分组成员有依赖性的问题尤为突出,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篇9

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产生这一矛盾的主要原因是课程问题。从更深层次看,是由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与具有明显学科化倾向的课程模式不协调造成的。当前,高职教育所面临的核心任务是课程的改革。下面,笔者围绕矿用电气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谈一下自己做法与体会。

一、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大型企业―平煤集团承办高职院校,《矿用电气设备》是我院全国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的三门优质核心课程之一,其定位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职业基础应用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计思路

教学宗旨围绕“服务于工矿企业”。教学设计基于煤矿岗位用人多且基础应用的电修工作岗位。结合岗位标准要求,将学习分解为若干学习任务,由专职与现场兼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实施学校、校外实训基地、学校“三段式”教学,将课堂延伸到煤矿电修车间;借助现场实训设备等教学媒体,采用多种灵活教学方式、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考核方式上,学生参与考核过程,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整个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工程实践、与人交往、团队协作等多方位能力。

二、课程总体设计

1.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矿用电气设备方面的生产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维修工艺与方法,把课堂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并为以后的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团队协作和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2.学习任务开发

《矿用电气设备》课程在知识的选取与结构安排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依据课程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要求,参照《岗位职业标准》和《煤矿安全规程》,确定知识点、技能点和学习性工作任务,通过对同类知识点、技能点序化,开发出8个学习任务。(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拆装与保养;(2)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故障查询与排除;(3)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的更换;(4)直流电动机的维护与保养;(5)直流电动机的故障及检修;(6)矿用隔爆磁力启动器的故障查询与排除;(7)矿用隔爆馈电开关的故障查询与排除;(8)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的故障查询与排除,

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围绕职业岗位能力需求,主要从课程总学时、开课学期、学习目标、课程内容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考核与评价、教学媒体与工具、学生已有基础、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参考文献等几个方面进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三、教学实施设计

1.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充分利用校内矿用电器综合实训室和电气设备装配车间。同时增设多种教学媒体,为“行动导向三段式”教学中的第一和第三阶段教学提供条件保障。

(2)校外实习基地。校内实训室与生产现场的工作条件、设备及工作环境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了使实践联系实际,将校外实习基地作为校内实训室的补充,缩小学生校内所学知识、所见设备与生产现场之间的差距,教学中的第二阶段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现场教学。

(3)教师团队。聘请学院校外实训基地的兼职教师,承担第二阶段的现场教学任务,校内的专职教师承担第一、三阶段的校内教学任务,形成专兼结合“双师”结构课程教学团队。

(4)学生团队。将学生3~5人组成一个学生团队,学生以团队形式在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团结协作,各有分工,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教学实施

第一阶段:教师将学习任务下达给学生,使学生明确学习(工作)任务要求和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补充相关知识,采用启发引导、演示操作、团对协作、小组讨论、角色互换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讲课用到以前讲过知识或上次讲到问题时间长,采用提问方式;讲到设备结构到校内实训室观察或采用多媒体,讲到故障分析采用分组讨论,讲到检修进行演示,作业一般布置开放分析内容,教师对学生个人及团队,针对其出勤、提问、讨论、作业、学习态度等各方面情况进行考核及评价。并布置下现场工作任务。

第二阶段:学生团队带着工作任务及对企业实际岗位的质疑到校外实习基地,由兼职教师(师傅)讲授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兼职教师(师傅)进行演示操作,使学生明确操作工艺流程,设备(系统)完好标准,设备(系统)检修质量标准等。学生分工协作,进行操作、完成工作任务,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并且通过拍照、抄录、向师傅求教等多种方式,学习企业文化,获取经验知识。兼职教师(师傅)根据学生团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团队之间进行互评。

第三阶段:学生团队将校内所学知识,与校外的实际工作岗位和所学实践技能、企业文化进行比较和疏理,并将在现场的见闻和收集的资料归纳整理,实现校内外所学理论实践知识的整合。学生团队通过自制的PPT文稿汇报形式进行成果展示,

教师对学生个人和学生团队的工作成果进行总结评价,团队之间互评,提出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四、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考核,学生与教师同时参与评价,并且实施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掌握情况、工作态度、行为能力和努力程度,采用过程考核,包括团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和教师对团队评价;课程结束后,以答辩和实操等形式,对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运用能力进行结果考核。

五、教学效果

经过06、07、08三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实践,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同学们欣喜的说:矿用电气设备课程教学极大调动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内容、课堂灵活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使课堂内外都投入极大学习热情,现场教学使我们既学到理论又掌握技能,同时学到企业文化。实训基地企业领导与师傅感慨说:同学们学习积极性高,理论知识扎实,虚心好问,实践技能学的又快又好,这样学生企业愿留。

通过对矿用电气设备课程近三年的改革与探索,我们深深地认识到,课程项目化、课程的工学结合、课程教学方式方法改变是促使课程改革走向成功的有效途径。

篇10

G633.67

《电工技能训练》是技工院校维修电工专业学生进行中级技能训练的一门技能课,但是由于学生理论基础掌握不牢固,造成技能操作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现象,因此他们认为技能课难学。为了提高这门课程的教学质量,本人通过多种方法来培养学生技能训练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1.教师示范,夯实基础

技能教学比起理论教学来说,教师的示范和表率作用尤为重要,无论是一些简单的操作还是复杂的工艺训练,学生都在模仿之中,教师的示范无形之中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在学生进行实训之前,教师要对学生需要练习的内容进行演示,做到规范、直观、清晰、安全,使学生了解实训的主要目的和内容,同时通过老师的演示,排除了部分学生对电的恐惧感。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训练》实训时,教师首先结合星形―三角形降压的理论知识,示范电动机三相绕组星形和三角形以及时间继电器的具体接线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贯穿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独立思考、模仿、练习,这样就使学生训练的目标更加明确,很好地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过度,不会出现无从下手的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能很好地完成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

2.任务驱动,主动探究

学生是实训练习的主体,必须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才能获得新技能;教师要布置实训任务,驱动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运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引导、鼓励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主动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三相异步电动机星形―三角形降压起动控制线路的安装中,教师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任务是控制线路的安装,学生再结合教师示范的新技能,自主完成控制线路的安装。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学生可以相互讨论研究,教师在旁边观察,最后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会对新学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回顾和复习,而且提高了他们的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3.分组练习,开展竞技

电工技能的训练一般比较乏味、单一,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操作,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枯燥的感觉,多数学生不能坚持,易丧失学习的兴趣。改变这一局面,可以利用分组、合作的方法,以组为单位展开竞技比赛,对完成速度快、做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适当的奖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机电专业的学生大多以男生为主,他们动手能力强,好胜心强,利用学生的这个特点,把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选出那些技能操作水平较高的学生为组长,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让他们指导和带动本组能力差的学生,再给优胜组给予一些奖励;这样每组成员在组长的带动下积极动手实践,组内成员互相合作,不懂的问题相互讨论,他们在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的驱动下动手动脑,既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学生就会体会到动手操作的乐趣。

4.合理评价,适当鼓励

对学生的成绩评价中,我们应该对过程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予他们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使学生能有更多的机会表现自我,同时教师要更多的给予鼓励。教师不但要利用竞赛评价他们的学习,而且要评价他们的行为、思想和精神,其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职业素养等是教学评价的主要着眼点。总之,老师一定要注意和懂得对学生评价的作用,使学生的技能、思想行为等及时得到的肯定,使他们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的喜悦,从而更好地发展和提高求知欲与学习热情。

在完成控制线路的安装训练后,教师根据技能的评分标准对每个学生的实训情况进行打分,及时评价他们技能水平掌握的情况,并总结学生在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同时鼓励实训过程中表现好的组长、组员,激励其他落后的组不要气馁,最后完成训练内容。

5.注重反馈,及时总结

篇11

作者简介:杨桂婷(1982-),女,湖南邵阳人,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湖南 邵阳 422000)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82)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研教改项目、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JG1203)资助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5-0072-02

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信息化的浪潮已席卷整个教育领域。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教育信息化作为跨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指标,纷纷被纳入当今世界各国新一轮教育改革方案。我国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强调,现代信息技术是改造职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的不二选择,要以现代信息技术带动职业教育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其内容显示的多媒体化,教学过程中交互的及时、方便性,可因材施教等优势,在新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促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使教育与时代同步。

“电力拖动”是高职机电类专业的主干课程,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课程的学习。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不断提高,“电力拖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构建符合高职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已经势在必行。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主要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考核评价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研究与探索,形成“资讯-虚拟实训平台—校内生产实训-评价”的教学模式,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基于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优化教学内容

新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学科型课程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的教学,以学生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融入国家职业标准内容,跟踪新技术将教学内容优化成五个有代表性的教学项目,若干个真实工作任务如图1所示,实行任务驱动完成教学。

二、基于信息化平台开发的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

教师将现代网络教学手段运用于传统课程中,拓展教学空间,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的积极性,借助世界大学城空间教学平台,开发教学资源库,包括课程标准、课程介绍、教案、课件、教学录像、试题库、动画仿真库、案例库、虚拟实验室等。

根据“电力拖动”课程特点,开发操作与指导相结合、实践与考核相结合的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用生动直观的交互式动画表现出实训过程,增强学生对操作现象与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可以随时在教室或者寝室进入虚拟仿真实训平台进行操作,这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根据职业能力要求和实践实训内容拟开发出三相异步电动机单向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工作台自动往返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双速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能耗制动控制、三相异步电动机星三角形降压启动控制6个典型的虚拟实训项目,每个虚拟仿真实训项目又包括实训器材、原理仿真、虚拟布局、虚拟接线、故障检修五个模块,教师将以游戏形式设计这5个模块,如图2所示:

虚拟实训平台,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针对机电类课程的实训,开发虚拟实训平台能弥补课程实训时间限制、空间限制和设备限制,学生远程登录虚拟实训平台进行相关实训操作,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达到了资源共享的目的。该实训平台结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设计成游戏闯关模式,具有职业性、实践性、情景性、过程性和趣味性的特点。

三、加强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

为了使专业技能人才与企业岗位需求零距离接轨,教师将课程实训根据不同的项目设置成实际产品的生产过程,让学生在课内生产实训中掌握操作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自主设计制作蹚床、铣床、磨床、钻床四种类型的机床维修训练控制柜,将其纳入综合生产实训项目,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又可改善实训条件。

四、改进考核评价机制

改进考核评价机制,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全程监控和考核,形成自评、互评、师评、企业评价“四位一体”的过程评价机制。引入企业评价,将企业的管理机制和操作规程融入课程,真正实现“企业零距离”。考核方式要突出多样性,采取讨论、实训、书面报告等多种形式考核学生;考核手段多样化,如利用网络手段、实验手段等。这种考核评价体现公平、合理、鼓励创新的原则,有利于学生的自我总结和相互学习。

五、课程改革取得的效果

通过基于信息化平台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总体表现在如下:

1.信息化平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由于“电力拖动”教学过程中存在大量的、复杂的原理图,传统板书的形式会浪费课堂教学时间,而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省绘图的时间,给教师留下更多的讲解时间。教师可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技术,采用的丰富的教学手段。这种方式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也提高教学效果。

2.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在以前的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不预习、不听课、不写作业、不复习的现象。现在教学以任务为驱动,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的过程中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教学过程分为四步:第一步,教师通过信息化平台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创设情境;第二步,教师下达任务书,学生根据任务书在信息化平台查找相关资料,通过交互式仿真动画、小组讨论等方式掌握理论知识;第三步,进入虚拟实训室进行虚拟仿真;第四步,通过生产实训完成任务。最后教师对这个任务的完成进行“四位一体”的效果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让纷繁复杂的理论知识简单化,让单一的评价方式多元化,让虚拟实训和课程实训有机结合,学习效果显著提高。教学改革以来,邵阳职业技术学院机电类专业学生的获证率显著提高,2010年维修电工中级获证率为92%,高级工获证率为88%;2011年中级工获证率为99%,高级工获证率为91%。在2009年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举办的湖南省天煌杯电气控制技术技能竞赛中,王涛在单片机快速开发项目获第五名;2011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高职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中,艾鹏飞、张桃、刘建武获得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