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8: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三考试语文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三考试语文总结

篇1

一、数据分析:

一本

二本

三本

平均分

七班

0人

5人

21人

83.6分

八班

5人

27人

42人

91.6分

从数据中,可以发现,无论是七班还是八班,二本,三本人数与其他科目相比,相对滞后,即使有一本,但在一本培优生中,集中度很小。

二、试卷分析

分析试卷和学生各个题型的得分不难看出,学生在占据半壁江山的六十分作文、文言文阅读、以及诗词鉴赏这三个题型失分较大。高三期中考试语文作文选的是对比型漫画作文,,模拟2016年新课标1卷作文,考前集中讲过类似作文,但反馈情况则没有预期的好,跑题很严重。在市里集中改卷时,作文选用了三评,因为跑题太过严重。而七班作文平均分43.8,八班作文平均分43.4,不难看出,造成语文成绩偏低的最大症结还是在作文的审题与立意上,尤其是思辨型的分析,对于学生更是难上加难。

10分的主观翻译题也成为学生的失分重地。平均分2.5。其中有个别字词其实在往常考试中也是打过照面的,但学生早已忘记,说明总结回顾做的不够扎实。可见,学生在知识巩固上存在“眼高手低”的问题,而在答题技巧上则更是漏洞百出,并未掌握一些答题技巧。看了下全市语文最高分128分的得分项,他的翻译拿到了八分,可以推测这个学生的日常积累是相当丰厚的。反观我们的学生,只知道向前走,而忘记了回头看,

三、措施

1、日常教学:侧重知识技能的积累与掌握

根据《2017年高考考纲》中对语文试卷的调整,以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作文为核心复习内容,穿插语言文字运用等基础知识的复习,稳扎稳打走好第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以回归课本,掌握课本的文言知识为根基,把握文化常识;诗词鉴赏以类型题、总结归纳为主,侧重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作文一定要抓好审题立意,打好基础。同时,作文升格训练更加精细化,反馈更加及时。

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学生的做题速度。根据新考纲的变化,二选一式的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变成了二篇必考题,不仅学生的增大了阅读量(从以前七千字的阅读量增加到八千字),也更加细化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考查。这一大手笔的变化,必然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不完试卷,尤其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练习中提升速度,在日常训练中,特别强调日常的限时训练。

2、培优教学

以高考真题为范本,引导学生做真题,读真题,总结归纳真题。期中考试中文言文翻译中的“鞫”出自2010年全国卷“郭浩传”中,而2016年新课标1卷中的翻译“风采峻厉”则出自于2014年新课标1卷“马文升传”。由此可见,吃透高考真题,是决胜高考的一个必要环节。而对于这几位一本培优生,则更要严格要求他们在做题的过程中,掌握基础,并总结积累。同时,要求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学会回头复习。及时检查纠错本。积累本。

3、集体备课

篇2

二、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更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我校实行的集体教研活动,通过“听课——交流——实践——总结”这一途径,让自己的教学管理不断丰富和提升。

三、落实基础,强化知识点。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所以我在高三初期就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强化大纲要求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具体落实知识点,分点一一击破,主要是通过典型试题练习,过关检测、漏洞补查来完成,当然中间会穿插综合试卷。同时狠抓了课本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又一轮地测试卷、背诵。

篇3

在紧张的高三复习中,考试可谓是复习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环。三天一小考、五天一大考,小测、月考、段考、联考,考试频率之高。试卷评讲效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与否,而且直接影响到他们今后考试的成败。

尤其是对于薄弱学校高三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理解分析能力欠缺,独立思考能力不够。所以,在高三平时模拟考试之后,课堂中试卷的讲评由为重要。

一次大型考试,从组织到试卷终评,语文考试时间长达150分钟,将近需要四节课堂时间,加上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严重挤占了学科的复习时间,影响了复习备考的进度和质量。怎样缩短考评周期,充分发挥学生潜能,应是高三语文老师思考的问题。高三的考试评价要想提高信度,关键在于考后试卷的讲评过程。科学高效地讲评试卷是提高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一环,试卷讲评课的效率决定着复习备考的整体效果。

教师评讲试卷,是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是让学生明白“考我什么”,是将学生被动地埋头做题变为主动地审视答题,因此让学生每做一份试卷,每听一次评讲,都能巩固知识,领悟道理,开拓视野,掌握技巧,提高应考能力,这才是评讲的收获。

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力求达到以下四个目的:1纠正错误——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各种错误,掌握正确解法。2分析得失——通过试卷讲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考试。3找出差距——让学生认识到自身与他人的差距,认识自身学习实际与学习能力的差距。4提炼概括——对知识、方法作进一步的归纳,站到语文思想的高度认识所学内容。

语文试卷讲评课是根据学生测试情况,以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实现有效迁移为主要任务的一种课型。课型特征表现为针对性强,重视反馈。因此,课堂结构可大致这样确定: 1呈现答案——2讨论或自省——3针对性讲解——4优劣比较——5相同或变式训练——6教师总结、学生整理笔记。

目前薄弱学校大部分高三老师在试卷讲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存在的不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满堂灌式的讲评。老师对一份试卷不分主次,依照题目照本宣科地讲解,唯恐学生求取知识不全面。这样讲评试卷,学生得到的只是一个死的答案,学生没有动手,没有动脑,没有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就缺乏主动意识去学习,去思考,还有少数自觉性差的学生根本就没有修改试卷,试卷讲评根本就没有达到教学效果。如语文试卷第一卷的前四个小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词义,第二卷中关于课本上的名篇名句的默写题,学生自己不动手去查工具书、资料和笔记,老师一味包办,试卷中出现的错误在下一次考试或练习中还会出现。同时这种满堂灌式的讲评耗时长,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听课会觉得很疲倦。从接受原理来看,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剥夺学生反馈、反思的空间和权利,学生的欲望和兴趣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是成反比例的。

二、盲目讲评,缺乏理论深化。由于考试时间紧促,老师在阅完试卷后,没有对试卷作整体分析评价,没有对本班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就盲目地讲试卷,结果只能是就题论题,就事论事。没有知识归纳,没有规律总结,更没有对试卷中的创新题目进行思维方法的整合。因此,学生对一些技巧性的题目没有形成思维方法,没有掌握答题技巧,会在以后的考试中出现类似的错误。如湖南省高考考纲从2005年起设置了一个文章赏析的开放性试题,2008年湖南高考文言文考题忽从诸子散文文章变成了纪传体例。如果在模拟试卷时只讲一个答案,没有对知识加以拓展和深化,没有总结规律方法。学生再做这种题目时只能是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三、重基础,轻作文讲评。由于在前面基础题上讲得过多,而在作文讲评时就压缩时间,匆匆收场。或在讲评中对作文缺乏深层理解,泛泛而谈,念几篇范文了事。没有对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的阐发和指导,也没有去揣摩命题者的意图,对学生的写作没有指导性和针对性。重基础、轻作文的讲评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也会影响学生最终的成绩。像湖南师大附中2009年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中的作文题目选的是《给自己一个理由》,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实际来写一则作文。在考试中,有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准,理解不透,造成写作中偏题。因此,在讲评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文本意,然后再展开想象领悟其中包含的言外之意。要帮助学生完成字面意思向言外之意的拓展。

四、讲评缺乏理论分析和技法指导。讲评试卷的根本目的不是给学生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要让学生从这次考试中总结前一阶段学习成功或不足的地方,更好地为以后的复习作指导和借鉴。讲评时,不分析试卷命题的优劣、难度,不分析学生答题的情况,不分析试卷的创新之处,这样处理试卷跟平时讲解练习没有差别。学生既不能形成知识体系,也不能总结规律,就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同时,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自己对试卷的分析也很肤浅、盲目,甚至找不到自己在学习中存在的缺陷,也不能明确命题中的一些新信息。

总之,传统的试卷讲评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忽视了考试评价对复习备考的指导作用,学生的潜力没有发挥出来。

而在高三教学中,语文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服务员和质监员。因而试卷的讲评也必须围绕这个基本的原则展开。

反思我们教学的现状,试卷的讲评应做为一个高三课堂教学中一个重点环节来抓。让学生真正学会如何而“渔”。

转贴于

因而语文试卷讲评课教学应遵循的几个基本原则

1、激励性原则。学生的学习心理动机常常表现为希望得到好的分数,不甘心落后于同学,取得成绩后希望得到教师的赞扬。进行语文试卷讲评时应保持和强化学生这些心理动机。考试取得好成绩的学生往往情绪高涨,产生喜悦感、自豪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应激励他们向更高目标攀登。而考试成绩较差的学生,往往情绪低落,产生耻辱感、自卑感。对于这种学生,教师不宜过多指责、批评,应让他们明白,考试不是目的,而是检查知识掌握情况的手段,这次考试考得不好,不等于下次还考不好,应帮助他们树立学好语文的信心。

2、自主性原则。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试卷讲评课要变教师的“一言堂”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群言堂,要多给学生提供表达自己思维过程的机会。要允许学生对试题“评价”做出“反评价”,允许学生对高分作文提出批评意见。考试试卷虽然相同,但学生分数参差不齐,解题思路各有差异,知识缺陷和错误情况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使试卷讲评课取得最佳效果。

3、系统性原则。试卷讲评,从一定角度上讲是一个重新整理知识的过程,语文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系统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融会贯通的知识网络。应将分散于各题中的知识点和语文思想方法适当归类。对典型试题,要突出思路的探索过程;对病例作文,要讲明出错的原因。力争讲一题,学生会一串,懂一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4、典型性原则。课堂上讲评、分析的题目(特别是供讲评用的作文),必须有所选择。要选择新颖独到的题,学生出错较多的题,有代表性的作文。实际上,一份试卷批改下来,通过统计分析,总有一些错误是具有共性的,这类错误题才是讲评的重点。应仔细剖析,找出出错根源。

语文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的和课堂结构。

为了让学生尽早适应高考要求,我认为薄弱学校高中语文教师讲评试卷应尤为注重“四要”。

1、课前准备。要认真及时地评阅试卷,做好考试统计工作。 包括考点分布的统计,考查类型的统计,考试结果的统计(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及每题的得分率等),错误类型的统计。统计是一项艰苦复杂而又必不可不少的工作,它为试卷的分析和讲评提供了重要的依据,有些教师不太重视统计,只凭主观估计来确定讲评的重点和难点,事实证明是不合理的。此外,还应做好试卷分析工作。一方面要分析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这样在讲评时,哪些内容该多讲,哪些内容该少讲,哪些内容该重点讲,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同时也避免了因试题设计或答案的不合理而导致讲评的连续性受到破坏;另一方面要分析犯错误原因,并从中了解、分析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缺陷及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还可以对学生试卷中的好的解法进行整理,推荐或打印优秀作文、病例作文。

2、概述成绩。讲评课开始,可用几分钟时间简述本次考试班级的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低分率、达标率,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获得最高分的同学,尤其要表扬达到目标分、超出目标分的中下生。考试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不宜公布他们的成绩,更不要责难、讥笑他们。

3、讲评试题。讲评课不能面面俱到,应有所选择、有所侧重。(1)重点讲评若干问题。讲评切忌平铺直叙或简单地对答案、说答案,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强思路分析,讲究对症下药”。(2)多让学生发言。请学生发言主要是为了暴露思维过程,包括典型错误的思考,巧妙的思考等,以对其他学生起到警戒、示范作用。(3)借题发挥。为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讲评时对重要题目特别是作文要进行变化延伸,这样,学生对相关问题能有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试卷的功效。借题发挥要注重知识的联系和加深,一套覆盖面再广的试卷也肯定有某些知点的遗漏,所以在讲评时应有意识地把遗漏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而又牢固的知识网络,以便在下一次考试中学生能迅速判断和提取有关信息。借题发挥可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教师讲评时要注重渗透试题变形、重组、分解和组合的出题思想。(4)追根寻源。讲评课上要引导学生弄清自己出错的原因,要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以求收到实效。要注意答题规范。每次考试,总有些学生因非智力因素失分,如看错题目失分,写字潦草、卷面差失分,不按要求答题失分等。

篇4

在此,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改变:

一、盲目施行题海战术,会适得其反

进入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规模高难度的试题训练,以考促学,以考代练,既能检查学生的学习和复习状况,又能让教师明确复习方向。无疑,教师的出发点不错,但这做法是给师生加重负担,既无科学性,又难以操作,因此很难获得预期的效果。

频繁的检测和考试,师生只能穷于应付,疲于奔命,学生没有及时的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就又开始新一轮的考试,最后势必造成还没站稳就要起跑的结果,得不偿失。

笔者以为合理的高三语文教学:一是适当降低考试难度和频率;二是不断激励,积极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

二、紧扣课堂40分钟,力求高效落实

高三学生时间紧迫,课业负担重,课后的时间主要用于数理化的学习和英语的练习上,基本没有时间学习语文,做语文题,更难有时间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品味欣赏文学语言,这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普遍不高的重要原因。

鉴于此种情况,对于高三语文复习课,笔者认为关键要抓住课堂教学的40分钟。教师要争取把复习课的重点难点放在课堂40分钟,少讲精讲,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去复习,做练习,务必使每节语文课都能保质保量,高效落实。

三、适当降低训练难度,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虽说题海战术不适合语文学科,靠大量做题难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但毋庸置疑,适量的考试和检测是必要的。

但据笔者观察,考试中,削弱学生自信的,多是些高难度的题,得不上分数,还白白浪费时间。如果这样的考试频率一高,学生自然“望题生畏”,裹足不前。所以笔者认为,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让学生在做题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这不仅能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增强他们的信心,胜过没有质量的高频率高难度的训练。

四、抓大放小,让教学工作赢在管理

教学的穴道在于“管理”二字。只有把学生管理好,让学生把自己管理好,教学才能取得成效。

教师要切实改变一节课一讲到底的授课模式,不给学生任何自学体悟的机会,就应该把重点放在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培养和激励上。年少飞扬的学生,只要从内心获得力量,就能在行动上更主动更积极更配合。

为此,高三教师该做的,不是整天跟在学生后面,严肃督导,不是把一天的时候无限往两头延伸,而是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精神上持续鼓励,从心理上及时疏导扶持,让学生学会管理自己,自觉学习,从而提高复习课效率。

另外,学校对高三学生,应该采用更温和的管理方式,这包括不要在醒目的地方,刺目地挂上高考倒计时牌。有的学校认为,这样有助于学生清楚地知道时间,从而有紧迫感,更加努力地学习,这个出发点毋庸置疑。但同时,悬挂倒计时牌,对学生也是一个刺激,尤其是高三学生本就身心疲惫,犹如惊弓之鸟,每看一次,都会增加紧张感,造成内心的慌乱和不安,反而不利于学习了。因为高三的学生,根本不用谁提醒,对时间本来就很敏感,也记得很清楚。这种做法,反而画蛇添足。

五、劳逸结合,切勿把学生逼得太紧

有的中学,一进入高三,就没了白天黑夜,没了周末,没了假期节日,一天到晚,用来休息的时间平均只有四五个小时,再加上固定的两点一线,让学生身体吃不消。但这一切都只为了学习,为了复课,为了高考。

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学生疲劳过度,精神崩溃。有的学生在高三经常出现注意力不能集中,神情恍惚,目光呆滞的现象,这都和高强度的学习有关系。

篇5

一、加强对《考试说明》和考题的研究,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1.认真研究《考试说明》,准确把握复习方向

江苏高考《考试说明》是我们备战高考的信息向导,它规定了高考的能力要求、内容形式、试卷结构、考试角度等,是高考命题的直接依据,也是备考复习的行动指南。所以,研究《考试说明》是保证备考复习目标明、方向准、效率高的第一要著。在推进复习的过程中,要随时随地认真研究,尤其要注意不间断地对照《考试说明》所列的考项,修正自己的教学方向,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思考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突破阶段复习的重难点的策略、路径。只有通过认真细致地研究,才能避免复习的盲目性,减少复习的随意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2.精心研究高考试题,总结规律方法,提高复习实效

高考命题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出新。高考试题,最直接地体现了《考试说明》的要求,较之其他命题具有更大的信度、更强的典型性和更高的训练价值。通过对高考题的研究,开展全真训练,使师生都能明确高考“考什么”“怎么考”“怎么答”“哪些已经考过”“哪些还未涉及”“未来可能会怎样考”等。

二、明确复习思路,确立阶段重点,制定科学高效的复习计划

高三语文的复习工作,要在宏观思考的前提下做好微观调控,要在时间划分和内容安排上全面思考、统筹兼顾,要以纲(《考试说明》)定教、依本(教材)导教、依案(学案)施教,做到梳理课本全面细化、整合学案灵活优化、紧扣高考强化训练、预测走向适度拓展。

三、优化环节设计,强化合作意识,打造高效课堂

强调集体备课,不等于不要个人备课,在做好集体备课前,首先要加大个人备课的力度:个人备课的过程是使自己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流程进行一次熟悉、吸收和消化的过程,别人的东西永远是别人的,只有通过消化整理才能成为自己的。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当拿别人的教案讲课时,即使上课之前已经读得很熟,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总觉得有一种无形的东西在掣肘,使自己不时地要去翻阅教案,讲课的连贯性也大打折扣,至于教者的情感和价值观就更难挥洒自如、传达到位了,教学的效果自然与我们的预期相去甚远。这就警示我们每一位身在高三的语文教师,都要认真备课,只有自己先认真研究教材,设计教案,再学习、借鉴、消化、吸收集体备课的成果,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前后贯通,轻松自如,才能在集思广益中彰显自己教学的个性和魅力。

四、要正确处理高三语文教学中的几个关系

1.以阅读和写作训练为重点——让语文能力得到全面、扎实的训练

调查发现,相当一部分高三教师存在这样的想法:基础知识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掌握直接,阅读和写作不着边际,学生感觉渺茫,所以,有的教师对阅读和写作的复习就不够重视。殊不知,这是一种对学生、对事业极端不负责任的行为,必须坚决纠正。阅读题失分较多、作文题得分较低一直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我们更要重视阅读和写作训练。在阅读方面,必须加大训练力度,指导学生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中总结、在总结中提升,进而熟练掌握一些解题的思路、方法或规律。写作训练要有计划性、针对性,要将阶段训练重点与整体训练布局有机结合,既要针对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不同方面开展专项训练,又要区分不同类型命题进行综合训练。在引导学生写作时,我们应注重思维方法的指导和应试策略的优化。

虽然作为高考复习指导文件的《考试说明》年年都有变化,但《考试说明》的变化对语文的影响相对比较小。因为不管语文考试怎么变化,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都要扎扎实实进行,这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法宝。

2.重视练习讲评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学会在反思中提高

篇6

一、高三语文复习课现状

目前,高三语文复习中或多或少存在四个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盲目化(脱离考点)、教学内容超纲化(超出考点)、教学内容烦琐化(肢解考点)、教学内容简单化(矮化考点)。这些问题大大影响了复习的效率和效果。作为一名高三语文老师,每个班级语文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什么,每一个学生的强项弱点在哪里,每一阶段的复习应重点突出什么,应该心中有数。共性现状如下:

(一)推不动

背默不跟着走,布置的作业不能顺利完成,课外不学语文。

(二)读不懂

主要反映在阅读部分,诗词看不懂意思,现代文看不懂重点词句,读不懂文本的内涵。

(三)写不出

概括题漏掉信息,赏析题写不完整,延伸题观点例子两张皮,作文缺少鲜活的内容。

二、高三语文实效性课堂构建案例

下面是我的高三语文复习课构建高效课堂设计一例:

课后,语文组长给出这样的评价:“这节课实效性很强,高三需要的就是这样实实在在的课堂。”高三的课程内容决定高三课程性质。以“鉴赏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为例,我是这样构建高三实效性课堂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

明确人物形象类别,明确答题要点,规范答案语言。

(二)巧妙合理的导入

由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导入,引出周瑜的形象和作者的形象,找出刻画二者形象的语句,作者通过对周瑜的仰慕与敬佩表达了自己的壮志难酬,进而引入本节课的课题――人物形象。

(三)诗歌人物形象分类

紧扣教材,阅读教材,明确人物形象分类:诗人自己的形象,例如,杜甫《登高》中的作者,李清照《声声慢》中的作者;诗人之外的形象,如《孔雀东南飞》中的焦仲卿和刘兰芝、《琵琶行》中的琵琶女,《木兰辞》中的花木兰等。

(四)高考对人物形象题的考查方式(设题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2.试概括这首诗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简要分析。

3.结合诗句,赏析诗中某某形象。

(五)读诗句,感知人物形象

选取高中教材中典型的诗句和人物,让学生读并感知一类人物形象,如读“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感知出一个傲岸不羁、豪放潇洒、不慕权贵的诗人形象;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感知出一个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形象的诗人形象……类似的形象共有八类,他们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六)如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

以李白《独坐敬亭山》为例,分析诗人的形象。先大声读诗,再根据自己的理解,组织答案。教师当堂点评学生的答案,肯定对的,否定错的。接着互换角色,让学生扮演阅卷老师,利用PPT展示三个不同答案,学生根据答案给出分值,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规范答题和培养得分意识。

(七)归纳答案要点

根据学生自己组织的答案和给出的答案,我总结了此类题答案包含三点:一是写了谁(特征+身份)?二是分析具有某种特征的依据;三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给出答案要点后,再做练习题巩固。

语文课堂的驾驭能力至关重要,一节课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完全在于老师的引导。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大量讲述;②大量训练;③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

三、高三语文复习课实效性策略

高三语文复习阶段,教师首先必须具备以下三种意识:目标意识、学生意识、效率意识。目标意识主要指考点目标要明确。只有明白了“考什么”,才能真正明白“怎么复习”。那么,怎么样的复习才是“货真价实”的、才是高效的。

(一)吃透考纲,把准考脉

新一届高三如何应战,首先要明确好复习课的两个基本标准:所讲――讲授的内容,学生一听就懂,就明白;所教――传授的方法,学生一学就会,就能用。

其次要明确好复习课两个基本前提:

1.研究《考试大纲》(《考试说明》),吃透命题精神:①命题不当,导致无效;②选题不精,导致无效。

2.研究复习规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①不追求讲了什么,而重视学得怎样,复习指导科学化。②不追求知识系统,而重视答题规范,答题思路程序化。

(二)做好三个研究

首先是研究学生。通过分析试卷、个别谈话、自我小结等方面考查研究学生学习情况,使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与能力、思路与方法,使学生对考点知识达到“四知”的程度:已知、熟知、基知、未知。

其次研究《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考试大纲,看是否有题型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我们着力研究“八考”:常考、已考、重考、轻考、轮考、不考、未考、将考,弄清主干知识点、能力层级及能力点、赋分特点等情况。针对“八考”,明确复习训练方向、重点、时间精力投入等。再者研究题型的变与不变规律,如新课标卷高考文言文阅读题,近几年变化比较明显,考查虚词的题取消了,出现文言文断句题,再如2015年文言文第6小题考查的是古文化常识题,在阅读人物传记的同时也应多关注人物访谈题型。

(三)注重实效――优讲、巧练、深评

1.优讲

我理解中的“优”就是讲解一道题归纳一类题的做题技巧。而且一道题必须讲透,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以“意象意境”题为例,这类题高考设置分值一般为6分。学生答题找准三点:景(描绘画面)、境(营造氛围,背四字意境词语即可)、情(作者的思想感情,注释有提示),三个点,每个点得2分,只要学生动笔写,至少得4分以上。高三语文复习课知识点是有章可循的,比如文言文知识贵在积累,没有太多的方法可谈,古诗词鉴赏除了积累外,重点在理解和方法上,高分作文的写作技巧很重要等等。

2.巧练

练是学生的行为,也是老师的行为。“巧”表现为训练题选择的“巧”和训练中点拨的“巧”。短时间内获得高分,只能从题的分值上入手。在训练时,根据分值写答案。以高考第七题文言文翻译题为例,每小题5分,5分如何获得?学生心里要有数,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及句意通顺各占几分,让分值落实到题的每一点上。坚持这样练,学生得分高了,自然就喜欢从习题中获得成就感。

篇7

教育心理学认为,心理素质是生命的精神载体,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它一切素质将失去存在的意义。处于高考紧张备战时期的高三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往往存在淡薄意识,以致作为母语的学科语文居然得不到学生的重视,语文科成为了不少学生高考科目中的“短腿”,这与学生的特殊心理无疑有很大的关系,仔细探讨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还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笔者经过认真搜集材料,,比较研究,发现总结了一些特点,并分析其成因,探究应对策略。希望对高三语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学好语文学习起到一些作用。

一、特点

功利性强,急于求成。 处于激烈竞争中的高三学生往往以能否迅速提高成绩,提高成绩的速度来判定在学习的哪一方面花多少时间。而“语文学科知识的掌握在于学生不断地积累和巩固。”1语文学科需要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特点又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这一心理。过分功利的学习动机导致很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违背了语文学科的特点。

学生对语文淡薄意识明显。长期以来社会上流传着语文学科拉不开差距的思想不可能不对学生产生影响。有的学校指导思想也不正确把语文学科排在了高考科目的最后一位。高三是学生学习生活中最为紧张的一年,许多学生希望在这个短暂的时期考到最好的成绩,而语文学科本身的循序渐进性又不能象其他学科那样在短时间内增长特别多,反而让学生觉得即使不努力,也不会下降很快。

依赖性强,缺乏自主意识。长期以来,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老师。老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做,不敢越雷池一步。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要逐一进行检查,学生才肯做。高中的学生依然没有忘记这种模式,即使背课文,也习惯于给老师背课文,这样他们才有信心背。高三的学生依然无法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针对性的复习。布鲁纳认为: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除了尽可能使学生学到科学知识以外,“还应当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而自动的思想家”。

二、形成原因

语文成绩无法在短时间内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在高考这次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中取胜依然是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的,分数依然是一个硬性指标。高考语文涉及的知识面很宽,而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在一年之内有突飞猛进的提高实在是难上加难,而其它的科目努力起来却可以前进不少。老师所总结的那些做题方法和技巧也不象其他学科那样见效,而且还受理解能力的限制。不少学生语文学习成就感不强。有的学生开始按照老师的要求做了,但考试时因为理解能力不够,还是无法得到高分。而那些没有按照老师要求做的学生凭语感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分数。社会上长期以来流传“语文拉不开差距”在学生心理已经形成。个别学生甚至以为即使不在课堂上努力学习,作为中国人语感也不会差到哪里。

高三时考试频繁,而且形式单一,一套套形式大同小异的模拟题让学生感到没有高一、高二时那样赏读作品的乐趣。这样对于一些文学爱好者也渐渐感觉到高三语文课堂已经不再是他们自由驰骋的天地,而是考试的训练场。

学生正常的阅读权利被限制或剥夺。古今中外的大多数文学作品都是精华,学生大胆地阅读可以提高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还可以拓展视野。少数学生限于小说阅读中不能自拔的反面势力让少数学生家长、老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阅读,把学生正常的课外阅读理解成闲书,进行没收,这样学生的一点点求知欲也被抹杀了。

过分追求有趣的学生心理特点导致学生对武侠、故事会、读者等杂志较感兴趣,而对比较难懂的学术性文章、科技说明文不感兴趣。曾经有位学生提议如果课本编的象作文书那样适合学生理解就好了。

可见,还需进一步引导学生不只以趣味判定书的好坏,还要看它能否给自己实实在在的提高。

数理化的练习可以迅速地改变学习成绩,学生做对题后,往往会有成就感,而语文学习不是通过做练习来完成的,硬性作业少、软性作业多,硬性作业要天天检查、评比,软性作业效益是隐性的、长期的,所以他们投入的精力就少,甚至有些学生还认为,语文考试的成绩往往是不定性的因素更多,考得好与否,关键不在于复习、学习的情况,更在于临场的发挥与“运气”

三、应对策略

学习动机是影响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叶克斯--多德森(Yerkers Dodson)律向人们揭示了, 在一定范围内,动机增强,学习效率也随之增加,动机过弱不能激起学习的积极性2.。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因地质宜地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首先,应该从思想上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让学生明白学好语文对其他科的影响。语文素养是基本素养,其重要性在于决定一个人的文化归宿、决定了一个人了解中国社会的能力3。让学生知道语文学科对现实生活的重要意义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强大动力。记得教高一时,有部分学生不明白为什么现代人要背诵古文。我给他们讲有个同学过五关斩六将即将赢得工作机会,但在适用期内因为把“沁园春”的“沁”读错了,就失去了工作机会。

其次,要让语文课上得精彩。每一堂语文课都是教师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应该使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并且富有文化内涵,让学生感到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有了兴趣了,比教师被迫学习效果要明显得多。教师的作文批语、课外谈话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再次,尽可能的让学生参与,体会主人翁的自豪感。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只要学生参与了,他们的潜力是无穷的。

最后,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会了学习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

总之,改变学生不重视语文学科的错误思想是一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分析他们轻视语文的心理特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措施无疑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篇8

一、复习进度

高三语文需要复习的内容非常庞杂,复习时间却非常有限,一轮复习时间从2014年9月―2015年3月,复习进度是本学期要上到文言文虚词部分和翻译部分,本学期有将近四个月的复习时间,对于语言基础知识的11个专题,经过归纳整理基本划分成了三大专题:成语、病句、语用题。计划需用五到六周的时间,我们将较多的复习时间留给复习周期较长的古代诗歌鉴赏模块,分类型、分题材进行复习,让学生把握诗中景、物、事、典与诗人所抒之情、所述之理的内在联系。鼓励学生归纳整理读懂一首诗的基本方法。这一模块初步预计在11月末结束。12月进入文言文复习,针对高考文言文考查原则“选文在课外,知识在课内”的原则,先对必修全五册书中的文言知识进行回顾,尤其是必修四、五中的重点篇目,再从高考试题出发,把握近年来考查的高频文言实虚词,为文言翻译打好基础。对于高考名句默写则是贯穿复习始终,不断强化,将重复作为记诵名句最好的方法,充分利用早自习,督促学生复习巩固课背诵文和语文知识,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语文能力。

二、复习方法及其修正

针对这一届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的问题,我确定了以夯实基础为主、方法指导为辅、达标训练为本,面面俱到、不留空白的复习方法。

对于语文基础知识的储备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比如在正确使用成语以及修改病句方面,我们不惜花费大量的课时帮助学生梳理知识、总结做题方法。在做这些工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惑,新课标卷与以往的大纲卷不同的是取消了字音、字形、标点符号的考查,而字音字形又是最基础的语文知识,所以就有些矛盾,究竟是花大力气让学生狠抓基础,少些功利之心,着眼于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还是直接大刀阔斧地舍弃。我们权衡了之后还是在字音、字形、标点符号上花费了一些时间,因为高考试题对以上基础知识依旧有隐性的考查,不过收效如何还有待商榷。

关于复习方法的修正,对于我来讲更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因为处在摸索之中,就必然会有思考,每一专题从哪些角度来讲会让学生接受得更好,哪些知识点还需深入挖掘等等,而对于复习方法的修正,也正是我对高考备考思路方案的再次梳理。比如,在复习修改病句时,我总结高考必考的六大语病,将每一类语病的错误特点都做了总结,但是学生并未完全理解并掌握,所以我在反思之后,想到是学生自己没有对这六大语病的错误类型和修改方法做一总结,于是我让学生画了病句类型的树形结构图,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记忆和理解,这样留给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这也充分体现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也让我思考语文备考课是否应该给学生一个自由看书、做题、总结、练笔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语文的魅力?

三、对于达标练习的修正

达标练习这一做法是我在高三复习中采取的一个新的做法。达标练习即我在每一专题结束后,经过三到五天的冷却期,专门命制达标过关试卷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过关标准是正确率达到80%,未达到标准的学生进行第二次补考,如果还是未达到过关标准,再进行第三次补考,重要的是反思和总结。

如何看待达标练习的作用,我制订了“前后比照、修正为要”的准则。其作用一是通过前一轮的复习,对学生复习的状态进行测试,给学生复习的压力和动力;二是通过每一次的过关考试帮助学生积累语文基础知识,让其在复习中有资料可用;三是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以考试形式进行的达标练习测试能够再次巩固学生所学。对于达标练习的修正,还需要再关注“修正”这两个字,修正主要是针对教师而言的,因为是首次采用这样的形式,所以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遇到了些许困惑,而修正正是针对这些困惑,我们对达标练习进行的调整。

篇9

二、工作思路

1.坚持“一个中心”

即坚持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在全省高中教学“减负”的大背景下,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地位愈加明显。

一方面,要争取、保证语文教学应有、足够的课时(如文科班课时);另一方面,要在既有课时基础上做文章,有效、优效、高效地开展语文课堂教学;再一个方面,也要研究课堂45分钟如何向课外延伸。

在教师层面,要引导研究不同类别的课堂教学,如周一语文课如何对学生双休自学进行检测,高三课如何把新授课与复习课区别开来,作文课如何把作前指导、当堂作文、作后讲评、学生修改、二次讲评等贯穿起来,试卷讲评课如何体现知识梳理、错题整理,名著导读课如何体现讲练结合……

在教研组备课组层面,要引导重视三个层面的课堂教学,即常态课(随堂课、推门课),研究课(专题复习研究、一课三教等),展示课(名特教师、学科带头人展示)。

2.抓住“两条主线”

一条主线是阅读,一条主线是作文。两条腿走路,要走得均衡,缺一不可。

关于阅读教学。三个反对:反对“泛语文”,反对“伪讨论”,反对“去文体”。

三个主张:主张课前预习,主张课堂点拨,主张文本细读。三个提倡:提倡读写结合,提倡课外延展,提倡专题学习。

关于作文教学。抓住“对不对”和“好不好”开展训练,前者是审题,后者是立意、结构、内容、语言、文体等,循序渐进地解决“写什么像什么”“写什么有什么”“写什么亮什么”这三个问题。要重视作文批改和讲评方式的变革。基本分拿不到,一律重写。

3.加强“三项研究”

即研究学生,研究高考,研究教法和学法。

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的学习状态,状态远大于方法,方法远大于苦干;要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看有无存在漏洞,需要不需要进行必要的补全;要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看是否方法到位,事半功倍。在不同层次(指学习基础)的学校和班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采用分层教学,甚至是个别教学。

研究高考。要研究高考命题,《语文考试大纲》,《语文考试说明》,江苏、全国、上海、福建等地高考语文试卷,特别注意2011年大小阅读命题变化;要研究高考阅卷,如文言文翻译给分模式变化;作文阅卷五类卷变为六类卷,记叙类文章再次得到强调。

研究教法和学法。特别是高三复习课,如何激趣导入,如何讲述考点,如何分析例题,如何教授解题方法,如何做好当堂练习,如何当堂讲评总结,如何布置课外作业,一定要成竹在胸。

4.落实“四大机制”

(1)区域联动机制。以学科研究中心(设在苏州市第十中学)为基地,在全市范围内抽调骨干教师,分别组成2011届高一高二高三语文学科中心组,开展集体备课、专题研讨、资料汇编等活动。在此基础上,举办全市高中各个年段的教学研讨活动。全市高中语文教研员及重点学校高三备课组长外出学习并落实学习报告制度。对张家港和昆山两市进行教研考察,总结经验。市直属、高新区、工业园区、相城区高三教学研究共同体继续活动,高三原则上每月安排一次,高一高二原则上每学期安排两次活动。

(2)资源共享机制。充分利用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苏州市高中语文qq群等阵地,实现高中教学尤其是高三教学资源的共享。苏州市网上教师学校以上传课例和课件为主;苏州市高中语文qq群(高一高二群群号51770895,高三群群号69136369)共享空间以上传专题复习资料为主。此外,继续编印《苏州市普通高中作文指导材料》《苏州市高中语文悦读》等。

(3)过程管理机制。强调高中三年是一个过程,要循序渐进。强调高三一轮、二轮复习是一个过程,避免复习无计划,见资料就用、逢题目就做、复习课就练、练过只讲答案的低效做法。

(4)信息反馈机制。做好数据汇总服务,帮助学校具体分析,落实到人,落实到学科专项;做好高考最新信息搜集和应对的服务。

三、本学期几项具体工作

1.暑期学生自学能力竞赛。9月13日-14日,高二高三,市区集中在苏大附中、苏州外国语学校。

2.高三备课组长会议(高三复习研讨会)。

篇10

高三上半学期结束之后,多数学校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就已经全部学完,并且进行了第一轮的复习,有的学校甚至开始第二轮复习。那么,在高中的最后一个寒假,高考生应如何做好数学这一重要科目的复习呢?科苑学校和学大教育的老师给出了一些建议。

对于今年高考数学科目的难易程度,学大教育的徐新平老师认为整套考卷的难易比例分配不会有变化,还是7:2:1,但今年的整体难度可能会比往年大一点儿,因为去年和前年的高考题相对比较简单。科苑学校的雷校长则认为,2011年高考试题的难度总体上不会有大的变化,高考试题的策划和设计上同样不会有较大的变化,将继续体现大纲卷向课改卷的平稳过渡。

高三学生的寒假时间虽然比较短,但是同样要制订好学习计划,而且最好针对每一科都有详细的计划。就数学这一科来说,查漏补缺是最为重要的,学大教育的徐新平老师说,寒假的数学复习,要针对每位学生的实际,全面落实考点,构建知识网络,掌握高考数学的知识体系,对没学好的章节内容各个击破,补全补牢不透彻的知识点;再就是学习好各种解题技能技巧,拓展解题思路,理清数学方法在解题中的应用。科苑学校的雷校长希望高三的学生在计划中订立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就是每天熟记5至10个常用公式,做5道例题,一套综合卷子等;长期目标则是双基考试、一模考试、二模考试、高考中能取得什么样的进步。

高考数学科目中,占比最大的仍然是基础知识。包括优秀学生在内的任何一个学生,其复习质量高低的关键都在于是否切实抓好基础。函数、不等式、数列、三角、立体几何中的空间线面关系、解析几何中的曲线与方程是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也是高考的重点,这些地方有明显漏洞必须首先弥补。抓基础不是把书上的结论看一遍,高三复习仍要强调理解知识的来源及其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把握知识的横纵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实现网络化并牢固熟练地记忆。抓基础离不开做题,要通过解题的思考过程(解题中模糊想法的澄清,不同想法的比较分析)并结合解题研读课本,深入理解基础知识。

做题是很多学生喜欢的复习方法,但是此时不应再盲目做题,需要重质而不是重量。高考数学考试的一个特点是研究题目就可以获得解题的方法,所以不建议高三学生在寒假期间再做模拟题,而应该在寒假期间对最近几年的真题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一些解题的方法。对于平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来说,学会总结学习的思维,做到快速解题,把所有的题目固定成一种思维,同时总结出变型的主要原则。对于平时数学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来说,这个时候还是应以课本知识点理解为主,在做历年的真题时,结合课本看哪些方面是没有掌握的,根据题目把课本上涉及的知识点标出来。看看这些知识点在应用的时候有何先决条件,知识点如何反向应用,具体的解题过程中在何处卡壳。

复习以往的错题也是寒假数学复习的重要方法。抽出一点时间,将平时各类大大小小考试的卷子都拿出来,把错误的题目再订正一遍,最好把错题分类整理在一个错题本上。有些同学会觉得麻烦,实际上,当你一道错题整理出来后,你会发现比你匆忙地去做10道题效果更好。高三学生一定要珍惜“错误”,弄清错误的原因。因为只有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才能获得数学学习的通解和通法。而在明确解题思路的错误后,才能真正巩固所学的知识。

柳毓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计划之高三英语篇

夯实基础 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很多经历过高考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高考的各个科目中,英语是比较容易在较短时间内提分的科目之一。因此,在高三寒假期间,很多学生非常重视英语的复习。对此,倍加中小学个性化教育和现代教育的老师建议说,高考之前英语的复习应重点打牢基础,并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近年来的英语高考命题趋势是知识覆盖面广,试题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情景性和灵活性强,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要求逐年提高。因此,倍加中小学个性化教育elaine老师认为在2011年高考中取得高分成绩关键在于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加强语言的灵活运用能力。elaine老师说,高三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计划。比如英语成绩良好的学生,平时测试成绩在120分以上,应重点加强语言的运用能力,重点注意英语单词的词义辨析及使用的语境,兼顾语法,总结其使用范围及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以便提高完型填空和阅读理解的准确性;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应当利用寒假,补全英语基础语法知识的漏洞,稳扎稳打,牢记固定搭配及固定句型,背熟高考大纲要求词汇,看熟课堂笔记,加强单选练习,并结合短文改错,检测语法的运用能力。

每个学生都要了解一下在词汇、语法、惯用法这三个方面,自己最差的地方在哪里,在最差的地方多下工夫。现代教育的高老师建议,首先必须充分认识词汇的重要性。词汇表里的词汇必须背得滚瓜烂熟,制定一个词汇的背诵和复习计划。记单词是令很多学生头疼的问题,记忆过的单词过不久就会忘记,这是很正常的,但并不代表永远记不住,要多次重复记忆并联系相关问题记忆,可以将一个单词放到一句话中去记忆,既记忆了单词又潜移默化的对语法知识和写作有所帮助。

其次,重视实战。语法知识、惯用法当然很重要,可是如果抱着一本语法书研究,可能是效率最低的学习方法。不断做题目、对答案、抄下自己做错的题目、回过头来再研究语法和惯用法,可能是效率比较高的方法。在做题的同时要把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并悟出特点、悟出规律、悟出方法,以达到熟能生巧、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联系教材和考试题型,梳理出易考题型和知识点。例如:词类对动词的考察占相当大比重,形容词、名词和副词也是学习的重点,语法角度讲,则仍然关于动词的有时态和语态,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和名词性从句、非谓语从句等要把握规律重点理解,而无论是语法知识考察还是完型填空及改错甚至写作,主谓一致、强调句型和倒装句都是易错点,有了这样的深入认识,在复习和答题时也可以时刻提醒自己注意。

阅读理解是高考中占分最高的题型,利用寒假的空暇时间,每天读一些题材不同而又符合自己程度的语篇,是备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利用每天起床前的半小时,阅读几篇文章。务求读懂全文,切不可“浮光掠影”。对于较长较难的文章,可采用先读问题与选项,后读文章的办法。答完所有的题后,可以再快读一遍文章,逐一校对各题答案,查看答案是否前后照应,并在关键的地方结合上下文认真思考。

听力的提高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是与学生的听力训练时间成正比。每天保持一定量的听力,训练并保持听觉的灵敏度才会有所提高。走亲访友或宴会吃饭的间隙,用mp3或者随身听练习听力,不仅方便也很可行。不过记住,听的时候要确保用心听,碰到听不懂或理解错的部分可以在事后对照答案和参考,切忌自以为听懂了大概却抓不住关键信息的做法。

柳毓

升学考生寒假备战计划之高三语文篇

全面积累素材 集中重点突破

有不少高三学生在学习中有一个共同的困惑:用功复习了语文,成绩却很难提高。因此很多学生在寒假各科目的复习中,也将语文放在了最后一位。京翰教育和学大教育的老师认为,高三的语文复习同样有规律可循,学生应在寒假里调整心态,摒除焦虑之心和拔苗助长的念头,增加积累,增强语感,提高应试技巧。

语文学习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但是在短短的寒假里,如果才能做到更有效的积累呢?京翰教育的老师认为,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具体而言,就是拼音、文字、词语(含熟语)、古诗文默写、文言实词和虚词、通假字等知识需要日积月累。寒假里相对轻松一些,可以适当记忆一些。另外,作文素材的积累也可以利用寒假进行,比如说读一些时政文章(自然科学类文章、社会科学类文章的小阅读往往有很强的时效性,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杂志积累)。

作为应试之前的准备,积累的另外一种形式就是把上一个学期大小考试的试卷整理出来。建议看得细一些,看看哪些已经明白了,记得还很牢固;还有哪些当时不明白,现在再看,觉得已经很清楚;还有哪些会有突然的顿悟——这些地方对你更重要——因为感悟越多说明收获越大。主要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命题规律;一是答题思路。当然,还会出现一些仍然不明白、没有掌握的地方,要做好标记,或者干脆抄下来,以便请教老师或与同学讨论。

篇11

许多年来,我都一直在试图反思自己所从事的语文教学工作,希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适当的路。但说老实话,我一直没有做到。对于一个完美主义者而言,在理想设计完美之前,他的现实是一种将就;而将就的时间长了,人就容易堕入虚无。我已经多年默默无言,处于一种失语状态,现在所谓反思,只能算是一次简单的发声练习。要发出声音也是难的,因为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和语境,但这在现在又是必须的,否则人可能永远沉沦而麻木。

我的偶尔的思疑来自两个层面,一是高三一切为高考的做法是否应改变?即使为了高考,这样做是不是最有效?而更深层的怀疑则是对自身价值的怀疑,我这样教是否值得,是否真正对学生一生有益?

很多时候,近乎自然的,高三教学的话题是要从高考开始的。高三之所以成为特殊,仅仅是因为它直接面对了一次考试。所以现实的声音是:高三就是高考。我们就是围绕这一中心展开工作的。这三年的工作基本上是一个模式的:提前快速上完高三教材内容,然后第一轮基础复习,迎接重庆市会考同时也为高考打前战;接着第二学期进行大量专题练习及模拟练习,让学生在题海中畅游或沉浮。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最好的模式,但这是经验与传统。虽然有怀疑,但我没有走出另外的道路来,既没有新的想法模式也没有勇气与胆量。

从理论上来说,教学为了考试肯定是教学的异化,但在高三这个异化已经完全进化为正常,考试这一教学的手段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了教学的目标。毕竟对于学生来说,高三只有一次,高考成败关系他们的人生前途。07届高三开始的时候,我上课文速度慢了一点,因为遇到好的作品我实在不想匆匆了结,所以等到兄弟班级已经开始发试卷的时候,我还在上课文。于是就有学生来质问我:“复习怎么还不开始?”可见连学生都知道做试卷练习才是复习,他们发现课文讲得再天花乱坠,与考试分数可能毫无关系,而与考试分数无关或者关系不那么明确的东西,高三学生已经缺乏耐心,他们的整颗心都已经吊在高考魔鬼的脖子上。我的几届学生几乎都如此,10届比09届更甚,他们甚至连平时做练习都不耐烦,他们希望你教给应试秘诀,甚至猜题押题。我没有一点责怨学生的意思,他们身处在这条“洪流”之中,为自己努力拼搏,只值得尊重与同情。所谓同情,我想说的是看重考试分数的除了学生还有我这样的教师。虽然我有时因为看了点教育方面的大道理而愤愤地骂应试教育他妈的,但每次考试的分数还是毫无疑问的牵动着我的心,也每每为考试分数而提心吊胆神经紧张。如果考试成绩让我觉得不很理想时,一方面觉得对不起学生与家长,另一方面也更害怕接触到学校领导的眼光。(与我有同样心态的学生更是大有人在,只是害怕的对象不同罢了)我得承认我的这种小人物的心态,同时相信新的教育思想范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考试分数还将是长久地悬在我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它带给我们看得见的幸福,更给我们无尽的恐惧。我也常常教导学生要正确认识分数与考试,读书眼光要放得远,学习不是为了一次考试,但说的时候总有点底气不足的样子。

考试分数不仅异化了教与学的目标,也有可能异化考试学习行为本身。作弊伴随考试而生。照理高三学生目标直指高考,平时考试应该回归本色,但还有许多学生习惯性作弊。之所以称“习惯性”,是因为我发现许多学生在丧失真正的学习目标之后,为纯粹追求分数,作弊已经成为习惯性的考试方式,一到考试他首先琢磨的是如何偷看与抄袭,而不是如何解题。几届高三都有这样的学生。05届我是从高一带起的,在平时的默写中我就一再强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理念,谁不会默,可以主动举手“投降”,我允许他抄写,但要在最后光明正大地写上某某抄;平时考试则更要求学生实事求是,完完全全地为自己而考,甚至鼓励他们“慷慨交白卷,光荣得零分”,让学生觉得承认无知也是一种勇敢光荣的行为。应该说这一届到了高三的时候情况还是比较好的,绝大部分学生都能有正确的考试态度,学习目标也比较明确,平时测验基本上不用监考。但也有极个别学生始终无法改变习惯,印象最深的是09级6班一位从某省级重点中学转来的学生,找他谈话无数次,每次说得他直点头,但在有一次期末考试中还是因为作弊被处分了。习惯可谓厉害矣!08届学生是高三接的,他们一开始对我平时测验的“监考不力”,深感不习惯;对我宣扬“默不出就抄”的政策也深表疑虑,还是习惯性地偷偷摸摸。这种情况要很长一段时间后才得以改善。说老实话,相对于学习成绩而言,我更在意对学生学习态度与品质的培养。我想这一点以后是要继续保持并发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