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2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专业学生管理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二、各方努力帮助学生成才
要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各方努力。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学校要认识到用人单位十分看重应聘者的综合素养,所以学校要积极地与用人单位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作为教师,也要指导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会计学习的活动,在实践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今后参加工作做好准备。另外,在高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教师要瞄准会计职业岗位群,建设教学体系,不断优化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科学、完善的会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只有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和服务,解决学生在成才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改正学生在会计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不良行为,使学生更好地配合学校、教师实现自我管理,激发学生的成才欲望,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成才,有效促进高职会计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发展。
三、突破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管理工作中有一些重难点,如果教师做不好,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会计教学的进展。因此,教师一定要积极主动地突破学生管理工作的重难点。如对于学生夜不归宿、学生欠费补缴、学生的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让学生认识到积极上进有助于提高自己会计专业的学习效果、会计应用能力以及自己的综合素养等,让学生认识到只有自己不断努力,有效成才,才能在未来谋得一份好工作。所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教师可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做好学生的管理工作,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
2、高校学生管理走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行业,为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培养专门的人才,是国家发展的主要推动者。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是从不成熟到成熟再到专业化的过程,每一种行业分工最终的发展趋势都是具体化、专业化。职业发展的专业化无论对于从业者本身的发展还是整个行业的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学生管理的专业化是将学生管理工作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类别,同会计、法律、金融等专业一样,具有更强的专业性。从业人员也同其他从事专门性职业的群体一样,具有更专业的知识素养,为社会培养本行业的专门人才。现今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对管理和被管理两方来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强调的是双方间的互动性。学生是服务的主体,占据着主动的地位。为了满足对新一代大学生的管理需要,高校学生管理者必须了解现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用更加专业的知识和理论,采取更加专业的管理方法,以做好现代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传统的观念认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不需要像高校中的专业教师那样具有高学历、高知识储备,无论谁来干都可以胜任此项工作。其实从本质上来说,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集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专业性更强,专业要求更高,从事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在专业素质方面的要求更高,而且还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具体来讲,学生管理工作人员不仅具有教育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学科理论知识的储备,还要具有能够亲力亲为的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工作、学生的日常工作、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学习生涯的规划、各种专业特色研讨会的开展、学生活动的组织以及学生就业指导等实践性强和业务性强的职业素养。在国外学生管理工作从业人员都受过高校管理工作的专业教育,国家也会专门针对学生管理工作开展专门的业务培训。在我国国内的学生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素质良莠不齐,理论知识储备欠缺,专业化程度低,而且执行行政式指令的工作模式,工作缺乏针对性,学生管理工作缺乏完善的管理体系和有效的管理制度,人员流动性大,学生管理工作很不理想。因此学生管理只有走专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为高等教育事业服务。
3、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专业化理念的建立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化,高校内部管理进行着根本上的更新和变革,学生管理工作已经呈现出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职业经过分化和发展,必然形成专业,从而形成强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职业。从职业分类的角度分析,专业是指群体经过专门的教育学习和训练,具有高深的、独特的专门知识和技术,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职业活动,从而解决人生和社会问题,促进社会进步并获得相应报酬待遇和社会地位的专门职业,可以说现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已符合职业专业化的标准。现在学校管理学知识体系日益完善,在国内的高等院校的教育学院都有教授教育管理学的内容,在一些高校管理中已经有自己特定的管理方式和技术形成。另外,在高校内部对学生管理工作的从业人员的知识技能已经有一定的要求和标准,高校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而且从社会角度来看,高校管理职业在社会中已经作为一个职业阶层存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作为高校教育管理专业人员,获得系统而明确的专业理论知识是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维度。高校管理的教育性、综合性与复杂性要求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更应具有符合教育者、领导者和管理者角色要求的知识结构。专业伦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最根本、最直接的体现,它包括从业者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以及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的专业态度和动机,而专业态度和动机又是专业特征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保证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不断自觉地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内在主观动力。
4、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制度保障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不仅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而且是学生管理工作开展的基础,为学生管理工作的贯彻落实提供制度支撑和保障。对于高校的发展而言,不但要加强硬件方面的建设,努力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实用价值和实际效果,在软件方面要建立健全学生管理工作制度,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1以制度形式明确学生工作管理的地位
高校出台的一系列的制度、规则或者年度工作规划要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地位,不仅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制度支撑,还要有一定额度的配套服务经费的划拨,在经济上给予支持,从制度和财力、物力等方面共同为学生管理工作的有效、健康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该与时俱进,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的做以调整,以使其与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相适应。在现今社会上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学生在校期间对学校的管理认可并服从,但是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受社会转型期的影响,加上经验的欠缺,对社会现象缺乏自我辨识的能力,导致缺乏主见,将在校期间学生管理给予的意见和指导忘记或者忽略。因此,明确学生管理工作在学校总体工作中的地位,遵循学生管理工作的服务宗旨,建立健全相关人员准入、考核、评比机制对提高学生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4.2以制度形式确保学生管理工作岗位的职业化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具体包括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的管理、心理健康的管理,为学生就业提供指导、进行法律法规教育、进行学生社会实践管理等等。这些工作细化到学生管理工作的各个部门,对于部门岗位,应该建立明确的制度和规则,为管理工作的执行提供保障,确保岗位工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岗位人员在选拔和聘用的过程中,除了理论基础知识以外,对于思想政治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求具有本专业的知识素养,心理健康管理岗位的工作人员要求具有心理辅导的经验,并通过国家认可的执业资格认证考试,在法律教育岗位的工作人员要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并具有丰富的经验,这些岗位都需要有规范的制度提供保障。
119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只有35.3%的学生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大部分学生是非一志愿甚至非志愿(服从调剂)录取的,并且对被录取的专业几乎不了解。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对所报专业完全了解的只占了10.9%,一点都不了解的竟占了30.1%。同时,学生在填报志愿时考虑的主要因素中,个人兴趣爱好所占的比例最高为46.9%,其次为高考分数占31.4%。数据表明,所学专业非第一志愿专业、对所学专业缺乏基本的认知、兴趣爱好欠缺是学生产生转专业动机的潜在因素。
2.专业学习的现实状况与理想期待有差距,并由此导致的专业认同度和满意度不高是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调查数据表明,目前很多高校传统专业大学生对自己所读的专业兴趣不高,缺乏基本的专业认同感,因而导致这些学生在进校后专业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针对专业学习仅仅是消极地应付,缺乏主动性。尤其是所学专业非自己第一志愿,以及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的这部分学生,入学后学习兴趣不强,逐渐对本专业产生消极抵触的心理,专业认同度和满意度较低,同时仍然对自己第一志愿或其他热门专业心存渴望,转专业的动机就显得愈发强烈。在被调查的119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中,只有12.6%的学生对本专业非常满意,41.2%的学生对本专业学习比较满意,41.2%的学生对本专业持基本满意的态度,更有21.8%的学生直接表示对本专业不满意,产生了厌学的情绪。进入大学经过一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大部分学生都表示对目前所学专业有了基本的了解,但是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度和满意度还不高,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学生比例仅占37%,63%的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高,或不满意。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不高,从“学生专业学习的适应情况”这一问卷选项来看,14.4%的学生“学有余力,游刃有余”,42.9%的学生“学习跟得上”,32.7%的学生则“需要花较多的时间才能跟得上”,10.1%的学生认为“目前的专业学习难度太大,适应不了”。可见,学生对目前专业的学习适应能力的差异是导致对所学专业满意程度不高的原因之一。其次,针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这一问卷选项,39.5%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满意”,认为“一般”的学生占了52.9%,还有7.6%的学生“不满意”。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低也成为对所学专业整体满意度低的原因。最后,从“专业教师的上课效果评价”这一选项来看,55.5%的学生认为上课效果“一般”,8.4%的学生则“不满意”。可见这也是导致学生对所学专业满意度不高的重要原因。同时,在对“专业教学条件评价”这一选项调查发现,58%的学生认为目前“本专业的教学条件”一般,而9.2%的学生对现有教学条件不满意。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学生在专业学习的现实过程中与理想期待有着较大差距,从而导致对目前专业的认知度及满意程度低是大学生转专业的主要原因。
3.往届学生的就业去向与自身就业憧憬差距大所引发的现实原因。
近年来,由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毕业生数量成倍增长,再加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在对旅游管理119名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乐观程度的调查统计来看,只有14.3%的学生保持乐观的态度,43.7%的学生认为就业前景一般,34.5%的学生对就业前景有严重的危机感,不容乐观,另有7.5%的学生对本专业就业前景不了解。毋庸置疑,接受高等教育最直接目的就是谋求好的职业,这是每个学生的最基本的目标需求,热门专业的就业前景普遍较好,市场需求也相对较高,对传统专业无疑是一种冲击。但在实际的就业工作中发现,传统专业的就业形势依然被十分看好,例如,笔者所在学校旅游管理专业连续10年就业率达100%,就业形势大好,但是深入调查发现,从专业对口和就业质量来讲,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的比例不高,调查统计,2010-2014年以来,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后没有从事和本专业相关工作的达到近70%,往届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和低年级新生的就业憧憬产生较大差距,是传统专业新生转专业最现实的原因。
二、传统专业学生转专业的相关对策
根据调查统计数据以及个别访谈,笔者注意到很多同学转专业的决定缺乏对专业详细、深入的了解,具有很大程度的盲目性,因此,对于不同类型学生的转专业需要,院校以及专业系科要结合实际,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对策:
1.专业系科应当加强对旅游管理专业认同的引导。
主要是要让对旅游管理这个专业根本就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的同学形成专业认同感。因为此类学生大多数是由于高考分数不理想服从调剂到本专业的,缺乏对本专业最基本的认识和了解,对本专业缺乏认同感,为此,专业领导和老师应当进行并强化有关专业优势、专业特色和专业前景等的引导和宣传,通过优秀毕业生(成功人士)的面对面交流和激励等,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对他们自己所读的专业有憧憬和期盼。
2.专业教师应当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质量和手段。
专业教师应当采用多重手段从多方面提升教学质量,如教师教案的及时更新、教师自己的博学多才和人格魅力、有酒店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的案例教学等等,都会吸引学生热爱自己的专业。
3.团委学工办辅导员、班主任老师应当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通过学生会和社团组织各类专业活动,如专业文化节等,依此来增强学生的凝聚力,增加新生对学院和专业的归属感和自豪感等。此外,还可以通过适当的宣讲,提出往届转专业学生在现实的学习过程和后来的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导使其深刻地了解自己的情况,使学生从思想上对所学专业形成足够的认识,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感,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所学专业的满意度,形成良好的专业素养。
二、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团结合作,是集体主义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作为酒店的从业人员,一个人再怎么优秀,力量也是有限的,必须集合团队的力量才能形成合力,才能做好各项工作。因此,要注重团队的打造,要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能干的个人与群体的结合才能显示其优势。而我们的学生大多为90后,独生子女比较多,个人主义比较强,而且逆反心理比较强,不喜欢与人合作,有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团结合作意识,因此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尤为重要。在教学中,我们可采取小组任务化教学等教学模式,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小组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教学中学生则学会了团结、相互合作,同学们也学会了分工,与此同时同学之间也加强了团结合作意识。此外,还应培养学生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的合作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营造一个轻松和睦的环境,才能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培养,应让学生学会尊重别人,尊重自己,学会与人为善,学会宽容。我们可以以寝室、小组为单位开展一些竞技活动,在趣味游戏中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在活动中使他们学会换位思考,学会与人相处。
1.1重视专业实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还是较为广泛的,可以涉及酒店、企业接待、景区接待、旅游管理部门等。专业本身实践性强,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操经验和很强的服务意识。这不是仅凭阅读几本专业书籍或者到企业进行短暂的实习所能把握的,因而在教学中决不能重理论而轻实践。
1.2重视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旅游业的各个行业都需要员工拥有较广泛的知识面,本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各项职业能力的培养。根据市场调查发现,旅游景区、高星级酒店、会展中心等尤其需要语言沟通能力强的学生。
1.3重视职业素养的养成
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注重职业素养的养成。学校应该注重氛围教育,如旅游管理专业中酒店管理课无论是教室还是教学实训场所都应像酒店一样洁净、舒适。学生的日常行为也应像酒店员工一样注重仪容仪表、礼仪礼貌、具有服务意识。
2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从重理论轻实践转变为重实践轻理论
旅游院校过去沿袭传统文化课的教学模式,注重理论教学而忽视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后来发现培养的学生到了企业由于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而不能胜任岗位需求时,又开始走向重实践教学而干脆不进行或很少进行理论教学的误区。
2.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
目前仍有大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实践与理论脱节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前三年集中学习理论知识,后两年统一被安排在最后的毕业实习中。理实的脱节,学生在学习期间对专业没有感性认识,长久下去感觉专业课枯燥无味。到了实习的过程中又出现了因为技能缺乏而不能就任其任职的岗位,需要单位重新培训的现状。
2.3教学评估不能体现学生素质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估总是通过理论考试进行评分,而且只注重期中期末这样的理论成绩。这样的评估方式单一,不注重过程评估扼杀了学生的动手积极性,学生只会在考试前背一下要考的内容。长此以往下去对学生能力培养和素质培养只是一种空谈。
2.4专业教师缺乏行业实践经验
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大多是学历较高的应届毕业的研究生,尽管有高学历,但缺乏行业的工作经验。在教学中,他们往往有着很多的理论知识却与行业脱轨。加上院校不注意对教师的培训,教学缺乏吸引力和实际作用。现在很多学校注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但又陷入了证书的表面文章中。
3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3.1课程设置以就业为导向
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应以就业为导向,以实用够用为原则适当兼顾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完整,为从事旅游服务工作奠定基础。以服务工作任务为线索采用并列式与流程式相结合设计项目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重视理实一体化教学。以从事服务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和职业能力为线索设计学习任务、技能训练任务,把工作过程设计为项目过程。
3.2创建高效的专业课堂
旅游专业课不同于其他文化课,要让学生感兴趣,功夫要在课前,课中及课后。课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把要学习的任务以任务书形式布置下去。任务书的设计最好让学生来参与设计,学习的任务有必学项目也有学生自己提出的选学项目。课中如何“导读、导听、导思、导做”,让师生互动起来是建构式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抛出问任务问题,讲述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启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动起来。课后注重拓展,让各组学生在课后一边交流学习其他组的学习内容,一边完善自己组的学习内容。
3.3建立多元化的教学评估体系
要把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结合,注重过程评价,学生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结合,课内与课外评价结合。关注多元性评价,结合课堂考核、书面作业、技能操作、书面测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评价过程中增加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评价,如小组活动、企业实践、社会调查、口头答辩等方面的能力。
二、物业管理走进大学课堂的必要性
物业管理是20世纪末兴起的服务性行业。在近几年,物业管理行业迅猛发展。但在物业管理市场繁荣的背后,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服务质量较差,内容简单,收费不规范等等,使广大消费者对物业管理公司意见很大。物业管理工作中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很多,但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物业管理人员自身素质不高,没有系统的学习和培训,缺乏物业管理行业的专业性。因此,物业管理的课程走进大学课堂是有必需性的。从事物业管理人员在物业管理市场日趋成熟的今天,我们需要有一批高素质的物业管理人才,来带领这个的新兴行业,让我国物业管理行业能够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迅速发展。
三、物业管理课程教学的专业性及特点
物业管理课程在教学内容上包含了物业管理各个阶段不同业务项目、业务环节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掌握这些物业管理业务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是物业管理专.业岗位群所应必备的基本理论素质和专业业务素质的最基本要求,是从事物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对物业管理行业有一个轮廓性地了解,能够对物业管理的管理服务范围和基本业务项目有一个概括地认识和把握,对于学生了解、认识物业管理行业,明确课程的学习目标,有着重要的基础奠定作用和积极的指导作用。物业管理教学必须以法律为基础。物业管理是房地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众多的法律关系和法律规范。物业管理提供的主要产品——服务。它不像一般商品那样靠物质实体在当事人之间交割完成,而是依靠法律、法规和合同来完成。同时,物业管理活动涉及面广,几乎影响所有的组织和人的利益,也关系到社会的最大财富,所以国家为此制定了许多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学习物业管理,必须了解与物业管理有关的法律知识。从业人员的资格要求让物业管理教学走向专业化道路,要求物业管理的从业人员建立自己的专业组织,设立一些培训机构,从而使物业管理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得到发展。1933年在美国,一批物业管理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房地产管理协会(InstituteofRealEstateManagent,IREM),并作为全国房地产行业协会的分会(NationalAssociationofReal?tors,NAR),刚开始他们只接受团体会员,从1938年起他们只收个人会员。现在个人要参加这个协会,必须满足这个协会规定的教育和经验方面的要求,然后必须通过这个组织的考试。考试合格将被授予注册物业管理经理资格证书(CertifiedPropertyMananger,CPM),承认他们物业管理经理的专业地位并接受作为IREM的会员。这个协会还授予合格的管理公司“注册管理组织”的资格证书(AccreditedManagementOrganization,AMO)0国际大楼业主和经理协会资助了物业业主与经理的教育培训计划,这个计划是有独立的“大楼业主和经理研究会”于1970年设立,个人只要有数年这个领域里的经验和通过这个教育培训计划的7门课程,斡可以得到“物业管理师”资格。大多数拿到“物业管理师”的行业人士就业于办公大楼的管理工作,待遇已达到中上等水平。当前,我国“物业管理师”也成为了毕业学生的就业考证之选。但作为一个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必须熟知物业管理行业的相关法律知识;很好地理解房地产市场中起作用的经济力量;能够熟练掌握物业管理行业所涉及的知识与操作;同时,一个专业的物业管理人员还必须熟悉市场营销、管理心理学、物业维修以及财会等方面的知识,所以这些对物业从业人员的资格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四、物业管理市场需求前景无量
几年前,大学本科招生时,工商管理专业较为抢手,考生报考踊跃,招生人数甚众。但近年来,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在就业市场上的说辞较多。认为如果是搞具体工作他们不像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的毕业生有一技之长,如果是搞管理又嫌他们没有工作经验。有鉴于此,人们(包括教师和本专业学生)议论纷纷,认为应该加强学生的会计技能和营销技能的培训,以适应市场需求。咋一听,这种说法很有道理,“适应市场需求”。仔细一想,或许还可商榷。如果用人单位只强调会计或营销的一技之长,这些学生何不原来就报考会计专业或营销专业?难道就业市场就不需要“工商管理人才”?或许这只是问题的表象,问题的实质在于就业市场需要怎样的工商管理人才。市场需求和专业特色是一个本科专业生存和发展的两个支柱。如果就业市场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没有需求,那么这个专业就没有存在的基础。如果这个专业没有自己的特色,雷同于其他专业,那么这个专业也没有存在的必要。工商管理专业的特色就在于能培养满足就业市场需求的工商企业的专业管理人才。
一、市场是否需要工商管理人才
或许有人会认为提这种问题简直是幼稚。回答绝对是肯定的。但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招收该专业毕业生的职位比例远远低于营销专业和会计专业。这种矛盾现象也许可以从“工商管理”的概念发展,以使人们现在对这个概念认识上的偏差得到说明。
应该说“工商管理”的概念在范畴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商管理涵盖工商企业中的一切管理范畴,包括现在已经独立成专业的营销管理、财务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原来的人事管理)和物流管理。狭义的工商管理应着重强调计划管理、组织管理、战略管理以及决策,当然也包括运营管理、质量管理和信息管理等。广义的含义包括狭义的含义。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刚认识和强调工业企业管理和商业企业管理的时候,所意识的工商管理的概念是广义的。以至于现在很多人都认为“工商管理”是“万能”专业,其毕业生什么都能干,哪里都能用。随着认识的深入和学科的发展,工商管理概念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越来越一般化、越来越抽象,甚至连这个专业最主要的课程“管理学”都不针对工商企业了,已经抽象到面对一切组织的管理了。或许对这种发展的理解从专业上说有利于招生,但不利于就业。应该说,纯粹从学科发展的角度来看,这种抽象(其实是“管理”概念的抽象)是学科发展的必然。另一方面越来越具体化、越来越实用,各种子学科从广义的工商管理中独立出来,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科门类,支撑各具特色的专业。其实“工商管理”作为专业,也应该具体化,实用化。这种具体化和实用化的工商管理专业,应该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为基础,构建学科体系和突出专业特色。
那么市场是否需要以狭义的工商管理概念支撑的工商管理的专门人才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管理的职能和工商企业中一些职位的性质说起。管理是对组织的管理。在工商企业中,从组织的结构上说存在许多不同层次的组织,如班组、工段、车间、各职能部门及高层组织。这些组织需要设置相应的管理职位。从性质上说,这些职位的功用不过是执行管理的计划职能、组织职能及决策。这些职位需要具备相应管理知识的专门管理人员来充任。从数量上说,一个工商企业在这方面的职位数,远远多于财务管理的职位数。所需要的专门人才数量,也远胜于财务管理人员的数量。那么这种数量优势为什么在就业市场上不能得到相应的反映呢?这个问题或许可以从经济发展模式和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以及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加以分析。
二、经济发展模式与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其经济总量跃居世界前列。纵观20多年的经济发展,其发展模式在宏观上大致可分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两个不同阶段。8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恢复性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国营企业。发展的方式主要是改善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
这也就是在20世纪80年代工商管理吃香的主要原因。90年代的发展模式在性质上是扩张性的发展。发展方式主要是通过开放引进投资,形成外延式投资主导型发展。当发展依赖于投资时,投资主体的明晰化则变成了问题的关键。因此,产权制度的改革成为了90年代改革的主旋律。随着产权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的主体逐渐从国有企业转变为民营及私营企业。现在的经济总量中,非公经济的贡献率已达到60%。90年代形成的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方式一直延续至今。在就业市场上营销人员一直受到青睐便是明证。2003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1000美元。这是经济发展方式应该发生转变的重要信号。总理2004年初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题研究班结业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000美元,按既定的部署和现行汇率计算,到2020年将达到3000美元。这是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也是经济社会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指出:“我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在这种转折时期,经济的发展模式将从外延式投资主导型逐渐转变为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内涵式管理主导型发展模式的基础是工商企业的管理水平。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工商管理人才。目前正处于这种转折的开始阶段。两种不同发展模式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异。如果说外延式投资主导型的发展模式更表现为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的话,那么内涵式管理主导型的发展模式在不忽视市场营销的前提下,更应该强调对狭义的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便向管理要效率。或许是人们已经习惯了90年代的发展模式,或者是刚处于转折的开始阶段,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念还未转变,这种“应该”还未发生。事实上,这不只是观念转变的问题,还有个产权基础的问题。现在的经济结构中,非公经济占有很大比例。非公企业的产权基础一般是家族。由此决定了这些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一般是家族成员,而非专业管理人员。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家族企业对外人的不信任之外,还有对刚毕业的工商管理人才的能力的怀疑。其实这种怀疑也是有道理的。工商管理人才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不仅取决于管理理论基础的掌握,还取决于管理实践经验的积累。要消除这种怀疑,不得不从工商管理专业本科学生的培养模式着手。
1.引言
严格说来,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的技能在任何一门外语的学习中都处于同等重要的位置,很难说孰重孰轻。若非要进行比较、分个伯仲,在以上几项技能中,写的能力当属最重要。这是因为,写作能力的高低往往会直接决定外语学习中听、说、读、译等技能方面的好坏。英语写作能力强,则有可能直接促进英语听、说、读、译能力的提高。反之,如果一个人的英语写作能力一般,就很难想象其英语的听、说、读、译的水平与能力会好到哪里去。难怪在语言学领域内,有人提出了“一切课程均为写作课。”(All courses are writing courses.)的主张。
作为毕业必要条件的英语毕业论文的写作更能反映学了近四年英语专业课程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英语能力。用英语语言撰写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实际上是英语专业学生大量阅读有关语言学、文学、经贸、跨文化交际、英语学习、翻译实践与理论等选题方向文献背景知识的输入过程。同时,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是英语专业大四学生输出其近四年专业知识习得的过程,学生过去近四年所学的关于基础英语、英语阅读、英语听力、英语写作、英汉互译、语言学、英语国家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往往在整个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得以体现。另外,用英语撰写毕业论文也能反映学生的英语逻辑思维能力和英语语言的组织及表述能力,论文写作的叙事论理过程能很好地体现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可以说,投入近半年时间写成的英语毕业论文能从很大程度上反映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专业素养。作为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课程教师和多次同时指导英语专业三本和一本、二本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导师,笔者发现,相比英语专业一本、二本学生而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撰写英语英语毕业论文的能力相对薄弱。下面笔者以指导的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7位2010级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撰写的英语毕业论文为例,窥探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学术论文撰写能力的现状。
2.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虽然经历了大一、大二阶段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阅读,以及大三、大四阶段高级英语、笔译、口译、英美文学、英语国家与文化、语言学等课程的学习和熏陶,但是很多即使通过了英语专业八级考试(TEM8)行将毕业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其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还是存在大量的错误,有的错误叫人忍俊不禁,有的让人看了会暴跳如雷、不忍卒读。
2.1单词拼写错误
笔者发现,行将毕业的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普遍存无法正确拼写英语单词的困难。一方面,许多学生未能记住不少英语原形动词的正确拼写形式,另一方面,他们往往拿不准一些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过去分词和过去式的正确拼写形式。同时,一些名词的复数、副词和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拼写形式也令他们感到头疼。与以往一样,在指导温州大学瓯江学院17位2010级行将毕业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撰写英语毕业论文的过程中,笔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一遍又一遍修改他们出现的英语单词拼写错误。以下是学生在Word工具栏下的“拼写和语法”识别功能的帮助下还存在的英语单词拼写错误案例:
(1)As we all known,China is not only a big country with a large population.
(2)Listening,speaking,reading,writting and translation are equally important in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3)The Frist Primary School of Shangcheng town,Longwan detrict,was brought up in September 1949...
(4)It is ture that reading makes a full man.
(5)Ther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 in the translation.Many causes have contributed to this phenomena.
(6)They never learn a word in deep,what they master just the surface.
(下划线由笔者所加,下同。)
2.2字母大、小写错误
英语单词字母大、小写拼写错误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英语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又一常见错误。不少学生似乎不知道或者忽视了英语单词字母大、小写的如下规定:每个英语句子的首词首字母始终要大写;专有名词中的实词的首字母要大写而虚词的首字母要小写(位于句首时例外);普通名词表特指时其首字母要大写;分号后面句子的首词首字母要小写等。举例如下:
(1)As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china’s relation with other countrie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closer ,especially in the area of economy ,culture and technology.
(2)In the late 20th century,western scholars began to further study abbreviations by employing cognitive linguistics,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nd psychological linguistics.
(3)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Wenzhou city of syntax errors is also a wide range of variety.
(4)As everyone knows,Coca-cola is American famous trademark.In China,it has been translated into“可口可乐”,the transliteration“可口可乐”of the brand name “Coca-cola” not only keep the formal rhythm,but also make customers know what is it when they heard this brand.
2.3英语措辞错误
用恰当的英文词汇表达恰当的意思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一大要求。然而,笔者发现,众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英文行文措辞方面存在较大困难,往往存在词不达意、犯中式英语的毛病。举例如下:
(1)The translator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quality.
(2)At present,Wenzhou city public language translation still exist many problems,such as death problem translation,hard translation and printing,spelling,grammar errors.
(3)There have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roblem in the translation.
(4)In general English,there are many words often used in our daily life.
(5)Medical English vocabulary is rather large,may be on general dictionary has collected more than 56,000 thousand items.
2.4标点符号使用混乱
标点符号在写作与翻译中的意义与作用非同寻常,对同一句子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会使句意相应发生变化。标点符号的使用不当,除会造成误会外,甚至会给自己或他人造成巨大的损失。山东淄博一公司因协议录入失误,点错逗号,从而损失35万元[1],这一事件便说明了小小标点符号的重大意义。
汉语本无标点,现代汉语中的标点是借用英文标点而来的,在具体使用中又与英文行文标点略有不同。如:汉语的省略号为六点“……”,而英文行文表省略则用三点“…”;汉语中的句号为“。”,而英文则用“.”;汉语有顿号,英文却无,而用逗号取而代之;汉语有书名号,英文则用下划线或斜体字表示作品名;英文直接引语中说话人后用逗号,而汉语却用冒号。另外,汉语中表选择时也不用英文中的“/”符号,而用括号“( )”。只有在通晓中、英两种语言文字标点使用原则的前提下,在中英文写作时方不致出现标点使用上的尴尬和错误。然而,笔者发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英语毕业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存在大量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现象。举例如下:
(1)Many English major students want to be a translator in the future,but their translate skill is not so well,their knowledge is not so broaden and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eir vocabulary is small.
(2)People may wonder why it grows so rapidly?
(3)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t usages of nouns,all the general terms such as the name of company and team and other proper nouns;
(4)Therefore,a large number of French vocabulary blend into old English,old English lost a lot of inflection,Middle English was formed.
(5)The ancientness mainly put up in the vocabulary usage,it remained and raised a large number of vocabularies which is become the “obsolete words” in British English.
2.5句法错误
英语句法的正确与否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整个英语学术论文的质量高低。英语写作中的句子成分的正确使用、主谓一致、句子衔接、人称照应、时态、语态、语气等,都是英语学术论文写作中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笔者发现,英语句法错误是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写作英语毕业论文面临的最大障碍,句法方面的错误可以说俯拾即是。
(1)Search on the Internet,there is only a few information about the definition of the words “unusual meaning”.
(2)When referred to how to illustrate “etiquette”,we can put it into two parts.
(3)From the investigation,the author have found:(1)88% of respondents rate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of E-C translation competence in English learning.
(4)We all know that the role of the brand names is complex.It must perform a number of quite different functions satisfactorily.
(5)As China are presenting itself as one of the mayor partner for the world main economies,with much attention attached to different aspects of a real China,the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not only interested in the Chinese economy system,but also the cultural background for familiarizing with the Chinese way of thinking and doing things,as the Sunwu has said in his strategy guiding book that if you know your opponent well,you can win a competitive edge and save half your work in gaining a victory,so does i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6)So most of time when they do translation,the don’t know how to choose the right meaning of the word,sometimes they use the common meaning of the word,because they just know this one,which lead to the translation is not so pleasure.
(7)However,for people in England,they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localism.
3.问题分析
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撰写英语毕业论文的能力较为薄弱,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其原因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3.1英语基础薄弱
事实表明,很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就没有打好英语学习的基础,很多学生还不知道基本的英语句子写作规范、不了解英语单词的分类和大小写要求,未记住众多英语单词的正确拼写形式,更不用说各种词类的语法变化形式,不知晓或不记得英语行文标点符号的写作规范要求。薄弱的基础直接决定了其在撰写英语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无法正确地拼写英语词汇、无法正确地遣词造句和准确地使用标点符号,更不用说用正确的英语语句和词汇来进行推理和论证了。
3.2学习方法欠妥
处于信息时代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过多地依赖电子媒体来学习英语,英语专业教师用PPT和其他电子媒介来授课,学生用手机来查英语单词,一切与英语学习的方式都依赖电子媒介和快餐式的教学手段及方式。其结果是学生根本记不住英语单词的拼写形式,不了解英语单词的具体用法,不会运用所学单词正确地遣词造句,记不得各种句法规范。由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生很多都变成了只会说些不标准的英语,能听懂一些简单的英语对话,而不会用正确的英语进行读写的现代“英语文盲”。
3.3疏于第二课堂的学习
英语并非中国人的母语,这就注定了英语的学习是困难的。要学好英语,就得下工夫提高英语的听、说、读、写、译、唱能力。然而,笔者的调查问卷表明,绝大多数独立学院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第二课堂学习做得不理想,鲜少有学生每天用英文写日记,很少有学生经常用英语与外籍人士交流,没有几位学生坚持每天收听英语广播,几乎没有学生反映他们交了英文笔友,也没有发现有学生喜欢练习演唱英文歌曲,少有学生在课后用笔记法复习英语单词及其用法,没有几位学生有兴趣参加“英语角”并讲英语。独立学院大多数英语专业本科学生的英语基础本身就弱,而后天又疏于第二课堂的学习,从而制约了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的能力和水平也就不足为怪了。
4.提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之我见
改变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和水平薄弱的现状,关键在于学生本人。要提高其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应做到以下两点。
4.1必须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
笔者发现,独立学院英语专业英语毕业论文写得较好的学生往往都十分重视第二课堂的学习。英语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的遣词造句、行文表述和叙事论理都与第二课堂的学习密切关联。一位英语毕业论文写作获优秀成绩的学生反映,她坚持每天写英文日记,看到外籍人士就有冲动――想讲英语的冲动,每年都订阅《21世纪》英文报纸等。
的确,坚持写英文日记是学生提高英文写作能力与水平的最可行的途径。大凡文豪或语言大师的语言积累与造化,无不从写日记开始。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应与以英文为母语的外籍人士交笔友,感受他们原汁原味的文风。还要每天收听半小时的英文广播、观看健康向上的英语电影,以及对报纸刊杂志或笔友的行文造句模仿与吸收到自己再创造,通过持之以恒地练习,从而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凡事唯手熟耳,英语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不例外。
4.2回归传统笔记学习法
电子媒介在方便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大大制约其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很多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患上了英语“写失症”,无法准确拼写单词,不能正确运用句法表达思想。有鉴于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应该回归传统的笔记学习法,每天用笔记忆单词的拼写和用法,记忆句法规范,用笔复习、整理学习的各种语法知识,从而为英语学术论文的撰写打下基础,否则,要写出高水平的英语学术论文将永远是个美梦。
5.结语
一、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一直受到国家政府以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不仅是国家人才资源较高层次的一类,同时是企业持久发展的不竭动力源泉,更牵动着学生和家长的心,因此,在国家、社会、学校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就业形势有所缓和,但就业人数依旧有增无减,依然存在人职不匹配、供需结构矛盾、人才总量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主要问题具体如下。
(一)就业心理准备不足,择业心理素质参差不齐
不难发现,对于80%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简单规律而有保障的生活,但这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在结束大学生活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是要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的转换,摆正自己的位置,客观冷静地进入求职状态,认识了解并融入社会,主动适应社会,正确地迈出人生这关键的一步。
(二)专业知识杂却不精,竞争力不够强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在大学阶段课程门类较多,学习内容也很繁杂,将许多专业知识融合在一起,但并未深入研究,而是作为入门知识掌握,这使得该类专业学生知识体系十分庞杂,但却不够精,在毕业应聘时,选择方向够多,却未能拥有足够的竞争力,反而不如一些单一技术专业就业好。
(三)职业实践能力不足,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当今社会需要的更多是实践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工商管理类专业,对综合技能水平要求较高,但大学生在实际择业中表现出了普遍职业实践能力不足,主要反映在知识结构不健全、专业知识不系统、解决实际能力低等方面上。大学毕业生知识更多来自于书本,社会实践经验十分少,甚至于为零,知识结构很单一。
综上所述,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要想顺利就职、拥有满意的职业生涯,制定正确合理、完整全面、顺应时势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工商管理类专业高校职业规划俨然未能完全成熟,以下运用文献分析法对其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层分析。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职业规划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完善都需要一定的过程,我国大学生职业规划正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职业规划依然存在格局不完善、体系不健全、方式不规范、内容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只有找出问题,才能对症下药。
(一)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不足,规划意识淡漠
虽然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越来越受到各大高校的重视,然而大学生,尤其是低中年级的大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性质、内容、方式认识并不够充分,规划意识较淡漠,使得职业规划充满不科学性,主要表现在功利性强,以短暂的就业目标为终点,没有长远规划,以及自我意识过强,规划主要从自我出发,完全忽视了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规划不够详细全面,可行性与实用意义很低。
(二)缺乏专业的指导力量,教育落后
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起步较晚,虽然现已在全国各大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由于资源不足、支持不够、相关政策等原因,大学职业规划教育基本停留在就业这一具体问题上,目前并没有独立的课程体系形成。加之专业教育指导人员的缺乏,很多高校虽然成立了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但是其办公人员基本还是以非专职教师为主,缺乏专业的职业指导队伍。
(三)自我认识不够客观,目标设定脱离实际
由于职业规划意识的薄弱、专业指导力量的匮乏,大学生对自我认识并不够客观,不能全方位正确地地进行自我定位,同时工商管理类专业是一个与社会联系十分紧密的专业,并且路径与路径之间也缺乏内在联系,发展方向和路径的模糊不清势必导致在时机选择中犹豫不决,不利于核心职业目标的实现,最终将使得职业规划失败。
以上三点是当下最主要、支持最多的职业规划现存问题,当然,作为起步阶段,我国高校的职业规划还存在诸如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学业规划模糊、指导方式手段单一以及宏观条件下的经济、国际、政策等其他问题。
三、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构想
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作为一种系统、有计划的教育活动,不是就业教育内容的简单拼凑,它应该有自己的体系。经上文研究分析,笔者试图构建一个以社会企业为核心的全方位就业指导体系,该体系中的各方主体角色如下:
(一)政府――倡导者、支持者
在这个体系中,政府作为积极的倡导者和支持者,应制定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并且相关研究人员应加强课程开发,以适应中国国情,适应中国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二)学校――合作者、实施者
各高校作为实施者和企业的合作者,应着力构建校院学生组织三级指导体系,加大重视力度,培养专业指导教师,开展专门课程,建立相应咨询机构,革新授课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等,做到科学、系统、专业、主动与一体。
(三)大学生――接受者、执行者
作为接受者的大学生,要使外因通过内因发挥总用,应改善心态,积极认识职业规划内容,培养自己的规划意识,客观地评价定位自己,以防止规划的盲目不合理,当然,制定好规划后,必须按时按之地执行,一步一步地完成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四、结语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本是一个长期、复杂、系统的工作,尤其工商管理类专业与社会紧密相连,属于实践性十分强的专业,只有学生和学校的重视还远远不够,它需要社会企业、政府、家长等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科学的职业规划指导体系,让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大学生有发展的方向,有咨询的机构,有实践的场地,有实惠的政策。当然,一个合理完善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体系,也将十分有利于工商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能力的提升和入职的顺利。(作者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郭旭凯,曾蕾,王雪梅.本科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调查分析――基于对北京某高校经济管理学院学生的调查[J].科技资讯,2008(29):146-148.
[2]马贤永.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谈大学生职业规划[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
[3]王俊.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发展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11(15):242-242.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酒店管理专业,这是一个实践性强、应用性大的学科,要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就必须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酒店实习是这一工作的重点与中心。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很快适应工作岗位,胜任岗位要求,高职学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都会安排半年的顶岗实习,时间一般安排在学生临近毕业的一学期。实习的岗位主要有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部门的服务人员以及人力资源部、办公室等部门的文员岗位。但在实际中,学生在酒店实习期间遇到了不少的困难,除了个别同学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如劳动强度过大,学生身体素质差,出现疲劳、水土不服、拉肚子等外,大多数是属于心里的问题,如果学生对实习不满意就会导致有消极怠工的情绪,甚至有的学生会中途中断实习。
本文首先总结酒店实习生在实习期间所出现的心理状况的种种表现,然后针对实习生心理状况的表现分析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最后提出了解决酒店实习生心理状况的具体措施。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及表现
(一) 实习前准备阶段的心理冲突
准备阶段是指酒店实习生在校期间,已经知道即将到来的实习的具体时间。在这个时间内,学生的心理波动极易产生。主要原因是在实习前每个实习生都面临着选择实习地区以及实习单位的问题,而且可能与自己的生活环境差异会比较大,并且大部分酒店要进行网络或现场的面试,以便挑选适合自己酒店岗位需求的学生,他们在面试时更多的是从学生的外部条件来选择合适的实习生,这就导致不能如愿的学生从一开始便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另一方面,有些学生对学校安排的实习意义了解得并不是很清楚,实习的目的不够明确,一旦实习不能如愿以偿,心理落差就大。
(二)职业认知适应期
职业认知适应期是指实习生已经被酒店录用,紧接着按照酒店的安排进行上岗前统一培训、酒店根据实习生的自身条件、培训的结果与酒店岗位的需求给实习生安排岗位,以及实习生初上岗实习的这一时间段。在职业认知适应期,因为实习生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一切都感觉到陌生、好奇,心里既担心又期盼,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适应这一环境,能不能顺利的完成实习,期盼的是希望实习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希望在新的环境里大有作为。这一时期一般要持续20天左右。
在这一阶段,学生面临的首先是角色上的冲突。在学校时,学生的身份很单纯,面对的除了同学就是老师,学生对学生角色已经非常的熟悉,十几年的学校生活使每个人都养成了特有的学习习惯和生活方式。一进入实习单位,首先面临的是角色的转变,由一名学生转换为酒店员工,另外,实习生还要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上级、同事,同事中有老员工,还有新员工,有些甚至是自己朝夕相处的同学,这一切新的变化都会让实习生措手不及。第二是酒店的性质所决定的。酒店是企业,企业要盈利,因此酒店会根据岗位的需求和实习生的外形,如身高、长相来分配岗位,这样就容易使学生觉得不公平,尤其是对于外形条件一般而在校时学习优秀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沉重的打击,甚至会使实习生产生离开实习单位的想法。第三,不少酒店把实习生当作难得的人力而不是人才,安排的工作量大、任务重、时间长,对于承受力较低的学生而言,情绪会比较激动,甚至采取逃避和消极工作的态度。
(三)技能熟练波动期
技能熟练波动期是指学生在经历了职业认知适应期后,对自己目前所从事的岗位已经熟悉,与周围的环境也能够和平共处。这个阶段一般会持续2个月左右。这个时期,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实际上是暗流涌动。首先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大部分学生对工作的新鲜感慢慢消退,希望多接触其他岗位,能够轮岗。对于酒店而言,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就是很短的,轮岗要付出人力物力以及时间,是很不经济的。当学生的要求无法满足时,就会大大降低工作热情。
(四)心理稳定成熟期
这一时期,实习生超越了生理和心理上的极限而进入了心理稳定成熟期。这一时期是整个实习阶段非常重要的一段,实习能否圆满完成,实习效果如何,这一阶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时学生对实习环境已经非常熟悉,各种人际关系也趋于稳定。随着对各自实习岗位的熟悉,实习生容易出现自满情绪,在工作中也不像刚进入酒店时那么小心翼翼,谦虚谨慎,工作时会出现敷衍的现象,甚至有的同学会出现请假、迟到、以及旷工事件。这一阶段,学校的指导老师和酒店的相关管理人员要提高警惕,指导老师要及时与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工作情况,可能的话要深入到实习单位,召开座谈会,与实习生面对面交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习期间遇到的各种问题。酒店的管理人员这时期更要多地从生活上关心实习生,了解实习生真实的想法,学校和酒店要正确引导学生,让实习生对实习进行思考,不断增强实习的自觉性。
(五)情绪倦怠浮躁期
情绪倦怠浮躁期指实习生结束酒店实习而返回到学校重新学习后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实习生结束了酒店实习,完成了从学校到职场的过度,经历过实习的学生,对自己今后所要从事的工作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这时候就会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一种是觉得自己不适合在酒店这一服务行业工作,毕业后想转行干别的,但是很盲目,又不知道能做什么。于是直接表现在学习态度上,就是对专业知识的漠视;另外一种是认可自己所学的专业,想毕业后继续在酒店工作,但经历过酒店实习后不想在酒店的基层服务岗,想进入酒店的管理岗,但由于酒店竞争比较激烈,尤其是管理岗位很看重员工的实践经验,对于只实习过半年的实习生来说,管理岗位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这就容易使实习生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
二、造成酒店实习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本人对实习的认识有偏颇
1.实习生对酒店业认识不够。在校期间,学生接受的都是对高星级酒店的学习,所以在选择实习单位时自认为星级越高会越好,但他们缺乏对高星级酒店的具体了解,殊不知酒店星级越高对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高,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有着更加严格的规章制度。所以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无法适应高强度的酒店工作,心理落差就会更大。
2.实习生心理抗挫能力较差。现在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关爱,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不太吻合。在实习时他们对自己的酒店员工角色认识不够,工作出现问题时希望酒店能够像家长和老师那样理解他们,宽容他们;其次是心浮气躁,不能踏踏实实的工作。好多学生认为,自己是一名大学生,接受了大学教育,又学习了专业知识,理应在管理岗位上工作,不愿做基层服务员。
3.不同实习单位的实习生会进行交流。工作之余,实习生之间通常会联系,就实习单位的伙食、住宿条件、待遇、实习岗位、人际关系等问题会进行交流,一旦得知自己的各方面都不如其他同学时,就会出现心里的不平衡,出现对实习的不满情绪,从而影响工作的积极性。
(二)学校方面的原因
1.学校介绍不够导致学生对实习作用认识不清。学校有完整的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的设计也比较合理,得到了大部分用人单位的肯定。因为学生对实习计划不够了解,导致他们不清楚实习与整体教学的关系,从而影响到对实习的正确认识。
2.培训教育及时但不够全面。学校会通过公示实习单位信息、企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实习培训,并且会召开实习说明会,但在校期间大多数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够重视,对学生的思想了解不够深刻,尤其是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处理方面存在很大的问题。一旦进入实习场所,面临复杂的环境,他们会感觉到手足无措,有恐惧的心理。
3.学校和酒店的双重管理有待于完善。学生实习时,虽然有实习指导教师专门负责学生的实习工作,但很多实习指导老师同时身兼几职,平时与学生的联系主要通过QQ或电话,不能面对面地与学生沟通,更没有配备专业心理辅导老师进行跟踪。实习生一旦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复杂,情绪就容易激动,因此在实习期间要加强心理疏导。
(三) 酒店方面的原因
酒店是企业,要盈利,但由于酒店目前面临的好多问题,如工作辛苦、待遇低,尤其是目前我国的好多酒店不能解决员工的养老问题,所以酒店是目前人员流动很高的一个行业,平均人员流动率在30%以上,所以酒店实习生已成为酒店员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不断扩大的群体。由于实习生在酒店实习时间短,一般酒店不会把实习生当做储备人才来培养,而实习生希望在实习期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不同的岗位,两者之间的需求有矛盾,从而影响实习积极性。
三、酒店实习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 做好实习前的心理预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应得到重视。首先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校生活的始终。在校期间,学校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机会,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同时要安排心理健康指导老师,随时对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2.专业意识教育要贯穿始终。任课教师应该在平时教学中就穿插对酒店行业的介绍,全面开辟和精心推进酒店“职业经理人”教育,引导学生学会面对酒店中的一些负面现象,理性判断和应对。
(二)做好实习期间的心理干预工作
学生在实习期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有专人能真正了解并关心实习生的心理状况,能及时跟踪实习生,一旦发现问题,就能及时处理和解决,可避免问题向严重化发展。另外学校要有专人定期和酒店联系,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工作情况,防患于未然。
(三)做好实习结束之后的心理跟踪工作
1 重视旅游知识的积累
积累是语文教学任务之一,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因为,积累需要很长的时间,是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完成的。同时积累也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重要条件。没有丰厚的积累,就没有流利的表达。表达即是“说”,而没有积累,就不会有“说”的存在。我们很难想像一个脑子空空的人,他的表达能力会有多好。旅游业是一个文化含量非常高的行业,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首先是语言修养,旅游从业人员,要讲好普通话,语音要准,语调要好,词汇要丰富,表达要准确;还要有较好的语言口头表达能力、笔头表达能力和语言转换能力。其次要有广博的文化知识。旅游从业人员不一定需要是专家,但必须是一位“杂家”。在工作的过程中,古今中外,天文地理,各个领域的知识都会涉及到,这就是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考察。因此,旅游专业的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要重视引导学生积累。第一,结合课文内容广泛的积累旅游素材。旅游专业固有的丰富人文内涵与语文有着天然的契合点。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挖掘蕴含在语文资源中的旅游知识,名胜古迹、与名人的相关作品、景点的典故传说、诗歌等。第二,通过熟读、背诵积累旅游素材。熟读成诵是积累语言材料的重要方法,要学好语文必须积累大量典范、精美的语言材料,为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创造条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背诵课本上要求的段落,背诵一些精美的短文,或者是背诵一下典故、名人传说等。也可以要求学生背诵导游词、景点介绍、各民族风俗习惯。第三,用竞猜、填空、在电脑上写帖子等形式,帮助学生收集和背诵名言警句、谚语、歇后语等。
2 重视阅读训练
阅读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和重点,养成良好的阅读积累习惯,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文质俱佳的文章,通过阅读,他们加深了对这些文章的理解,在阅读的过程中,他们自觉不自觉的积累了素材,也锻炼了表达能力。当然,阅读教学也要讲究策略,第一,泛读。泛读是最为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早自习或者是晚自习的时间不断的大声朗读,锻炼其表达能力。第二,精选朗读和背诵。教师可以精心的选择一下比较好的范文,让学生不断的朗读,然后进行背诵。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第三,分角色朗读。分角色朗读就是让学生遵循课本对作品进行再创作。可以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雷雨》、《罗密欧与朱丽叶》等都比较适合分角色朗读。
3 重视思维能力培养
逻辑是指思维的规律性。逻辑思维能力是靠长期的、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才能形成的。有些学生说话前言不搭后语,说了半天也没有清楚的表达一个问题,这都是由于其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造成的。旅游专业的学生在讲解一个事物的时候,设计到许多方面的知识,面对许多的人,如果学生的思维能力很差,相信即使他的知识再丰富,也没有办法让大家理解。因此,教师要善于通过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比较、综合、分析、抽象、推理等都属于逻辑思维。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运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法。例如:在写“总结”时,要让学生从“做了什么事,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今后怎么做”这几方面来写;应用文应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来谋篇布局;而说明文就可以按照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等方位来进行。在进行文章分析的时候,教师更要善于将这些思想运用到教学中来。让学生学会通过分析、归纳等来理解文章,找出文章的脉络。当学生掌握了这些分析方法以后,久而久之,他们说话也会按照这种规律来进行,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4 重视语言表达活动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经常的锻炼。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机会“说”,有勇气“说”。比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可利用课前5分钟或者是10分钟进行演讲训练。可以由教师限定内容,也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演讲结束后学生进行自评或者是互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背诵、讨论、续编故事等进行训练。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课堂训练要以教学内容为主,结合教学内容进行,不能让学生漫无目的的自由选择。教师还可以让全班同学轮流做新闻值日生,播报和评论时事新闻,让学生在了解国家大事的基础上,锻炼其普通话以及表达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表达习惯。另外,在课下或者是抽出一节课的时间,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进行辩论赛,让学生在相互辩论中,训练思维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提倡学生多举办诸如:校园主持人大赛、播音员比赛、主题演讲比赛、主题辩论赛、朗诵比赛、话剧表演等活动,以刺激学生的学习欲望,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当老师给了学生说的机会以后,然后为学生的“说”创造一个最为和谐的环境,也就是给学生说的“勇气”。有些学生不敢发言,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时候,滔滔不绝,但一到课堂上就会很紧张。教师要努力的创造条件,消除这些学生的紧张情绪以及焦虑心理。因此,教师要善于应用温和的语气、和蔼的态度、期待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尽量的持肯定的态度,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5 结语
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说,表达能力是至关重要的。语文教学要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语文教学就应从积累、阅读、思维训练、语言表达活动等方面努力的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丁兴扬.中职旅游专业语文教学探索[j].文教资料,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