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8:2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扶贫工作意见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通过分片包户的方式,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坚持普查与重点调查相结合,深入楼门院和居民家中,全面掌握困难群众的基本情况,及时了解他们在生活、就医、就学、住房、就业、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和由于突发灾害造成的临时困难,准确掌握困难群众的困难程度和需求类别。
(二)通过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接待来访的困难群众,了解其困难和需求。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民事务办理站及时汇总,进行核实并登记在案。
二、多种渠道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
社区居委会分析困难群众的实际情况,通过以下渠道给予救助:
(一)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在生活、就医、子女就学方面有困难的群众,帮助其办理低保及医疗救助、学费减免;对有住房困难的群众,帮助其办理廉租房待遇。
(二)组织困难群众自救和邻里互助。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向的困难群众提供就业服务,帮助其通过劳动就业脱贫。宣传、教育、组织社区居民对困难群众提供互助互济式的帮助。
(三)协调社区单位帮扶困难群众。调动社区单位共驻共建的积极性,开放单位内部资源,为困难群众提供物质帮助、就业岗位等服务。
(四)提请街道和区职能部门进行救助。对困难程度较重或者本社区资源不能满足需求的困难群众,社区居委会及时向街道办事处和区职能部门反映,以临时救助、扶贫捐款专项资金及其他社会捐赠的资源予以救助。
(五)遇到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危机事件,按照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开展应急救灾工作。
三、建立回访制度,确保困难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
进行救助之后,社区居委会要继续做好日常工作,定期走访困难群众,建立回访制度,及时了解救助措施落实情况及群众的反应,确保困难群众的问题得到解决,做到社区内人人得温饱、有难得支援。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加快推进全县脱贫攻坚进程,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这两大目标,坚持以培育和激发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产业扶贫步伐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生产项目为载体,真正解决贫困户发展经济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体现扶贫到户、农民直接受益的政策导向,切实加快弱势群体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贷款投放范围与对象
1、投放范围:全县所有乡镇村(居),其中重点支持省定经济薄弱村(见附表1)。实行指标到乡镇、直接投放到户办法。
2、贷款发放对象:
①家庭人均纯收入处于2500元以下建档立卡贫困农户;②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并选择了适合本户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经营项目的农户;
③遵纪守法、讲信用,有能力承担偿还贷款本息责任的农户;
④项目经营周期长,但属于产业扶贫范围、且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能力的农户;
⑤以项目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加大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户,不得列为贷款发放对象:
①家庭负债累累或户内无正常劳动力的农户;
②没有选出适宜本户经营项目的农户;
③超计划生育、没有认识错误、没有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农户;
④无故不尽集体义务的农户;
⑤赌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农户;
⑥以前借过小额贷款没还或未按期偿还的农户;
⑦私自放弃权利让别人套用贷款的农户。
3、贷款备选农户的确定:在搞好宣传的基础上,扶贫小额贷款备选农户对象明确为:有劳动能力、有发展项目,经挂钩帮扶人员或单位推荐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适当支持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各类种养加专业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但须签订带动协议。农户在乡村扶贫小额贷款组织指导下选择经营项目。
三、贷款发放
贷款发放的对象和数量,由各合作支行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名单范围内自主选择,但不得在范围以外和超指标限额投放。各支行在投放过程中,要认真填好《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情况明细表》(见附表2),并在每月底将此表分别上报县扶贫办、合作银行各一份;每月1号前将上月《扶贫小额贷款管理月报表》(见附表3)和上季度《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情况季度报表》(见附表4)填好上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汇总后报县扶贫办审查、县财政局确认后分别报省市扶贫、财政、信用部门。合作银行及各支行要建好扶贫小额贷款台帐,相关资料要专门保管,以便及时、全面核算贷款的发放、回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为尽量满足贫困农户贷款资金需求,各乡镇要以2011年县下达到各乡镇的扶贫小额贷款计划为年度指导性计划,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规模上不封顶,省财政继续按实结算贴息。
四、贷款的额度、期限及利率
㈠贷款额度:贷款额度视项目确定,一般每户最高不超过10000元。投放给带动贫困农户(属于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致富的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加大户(以下简称大户)的贷款额,按签订带动协议的户数每户5000元计算,最高限额为50000元(须有乡镇扶贫部门鉴证的书面带动协议),且以乡镇为单位,用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户的贷款不得超过本乡镇贷款指标的25%。对投放给大户的贷款计划指标单独下达,分类考核,计划指标详见附表1,各大户在申请扶贫小额贷款时,要具体填写《大户使用扶贫小额贷款申请表》(详见附表5),银行部门要根据申请表内容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论证,基层支行调查同意发放并签属意见上报县扶贫办审核,县扶贫办复审后签署意见,返还合作银行方可发放。合作银行在给大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的同时,要求大户同被带动的贫困户签订一式四份的扶贫小额贷款使用权利协议书(见附表6)并填写项目带动贫困户统计表一份(见附表7)。大户在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的过程中,各乡镇扶贫办要加强协调沟通,为借贷双方提供服务。
㈡贷款期限:视生产经营项目周期确定,扶贫小额贷款期限为一年,即自贷款发放之日起,采取对年对月对日办法计算贷款期限。
㈢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不得上浮。
㈣贷款贴息。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享受50%的贴息。实行直接贴付的办法,即农户在还贷时只支付应付利息的一半,剩余部分由各支行工作人员在《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回收及贴息情况一览表》(见附表8)上登记、农户签章,上报时间由扶贫办确定,由各支行将本表和农户的还贷证明单一起报县扶贫办审核、财政局确认后,直接从县扶贫小额贷款贴息结算专户中划转贴息。
扶贫开发工作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全面小康建设全局。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作为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根据上级深入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的要求,按照年人均纯收入2736元的新一轮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识别标准,全镇2016年至2019年完成农村脱贫人口1927人,共777户。各定点扶贫单位要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把我镇定点扶贫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把帮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脱贫与发展作为己任,牢固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把定点扶贫作为一项常态性的工作来抓,做到帮扶对象不脱贫,单位干部不脱钩。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各帮扶单位要把定点扶贫作为促进全镇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领导。主要领导全面协调、统筹安排定点扶贫工作,要形成上下各级齐抓共管的社会扶贫工作格局。要积极主动做好帮扶单位和贫困村组织实施工作。确定具体负责领导和责任人员,镇村与帮扶单位商定定点扶贫计划,密切配合,把定点扶贫与自力更生结合起来,共同做好贫困村的社会帮扶工作。把帮扶责任落实到各级各部门和具体干部职工个人。
三、严密组织,精准扶贫
要充分动员全社会力量,切实做到扶贫到村,帮扶到户,让贫困户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使扶贫解困明显推进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加强调查研究,为贫困村、贫困群众做好事、办好事、解难事。
一是落实贫困户“一对一”帮扶机制。镇认真做好贫困户的信息管理,充分发挥扶贫信息网络系统的作用,精确扶贫对象,确保“对得上,叫得响,喊得应”。各定点帮扶单位和各镇要按照帮扶任务数将单位职工与贫困户结成“一对一”对子,要及时与被帮扶贫困农户见面,实地到户制定帮扶计划,拟定帮扶措施;要精确扶持,按照缺啥补啥,一户一策的要求,确保对贫困户项目、资金和帮扶三个全覆盖;要保障减贫对象的项目资金投入,专项资金、整合资金项目要捆绑使用,叠加投入,确保当年脱贫解困。做到扶真贫,真扶贫,有帮扶成效。
一、工作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组织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的意见》,加快推进全县脱贫攻坚进程,紧紧围绕“推动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这两大目标,坚持以培育和激发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加快产业扶贫步伐为出发点,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生产项目为载体,真正解决贫困户发展经济资金不足的问题,充分体现扶贫到户、农民直接受益的政策导向,切实加快弱势群体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二、贷款投放范围与对象
1、投放范围:全县所有乡镇村(居),其中重点支持省定经济薄弱村(见附表1)。实行指标到乡镇、直接投放到户办法。
2、贷款发放对象:
①家庭人均纯收入处于2500元以下建档立卡贫困农户;②有劳动能力和致富愿望,并选择了适合本户经营的投资少、见效快的生产经营项目的农户;
③遵纪守法、讲信用,有能力承担偿还贷款本息责任的农户;
④项目经营周期长,但属于产业扶贫范围、且有按期偿还贷款本息能力的农户;
⑤以项目带动贫困户共同致富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加大户;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农户,不得列为贷款发放对象:
①家庭负债累累或户内无正常劳动力的农户;
②没有选出适宜本户经营项目的农户;
③超计划生育、没有认识错误、没有落实计划生育措施的农户;
④无故不尽集体义务的农户;
⑤赌博、好逸恶劳、游手好闲的农户;
⑥以前借过小额贷款没还或未按期偿还的农户;
⑦私自放弃权利让别人套用贷款的农户。
3、贷款备选农户的确定:在搞好宣传的基础上,扶贫小额贷款备选农户对象明确为:有劳动能力、有发展项目,经挂钩帮扶人员或单位推荐的建档立卡贫困农户,适当支持能够带动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增收脱贫的各类种养加专业大户和合作经济组织,但须签订带动协议。农户在乡村扶贫小额贷款组织指导下选择经营项目。
三、贷款发放
贷款发放的对象和数量,由各合作支行根据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库名单范围内自主选择,但不得在范围以外和超指标限额投放。各支行在投放过程中,要认真填好《扶贫小额贷款发放情况明细表》(见附表2),并在每月底将此表分别上报县扶贫办、合作银行各一份;每月1号前将上月《扶贫小额贷款管理月报表》(见附表3)和上季度《扶贫小额贷款贴息情况季度报表》(见附表4)填好上报合作银行,由合作银行汇总后报县扶贫办审查、县财政局确认后分别报省市扶贫、财政、信用部门。合作银行及各支行要建好扶贫小额贷款台帐,相关资料要专门保管,以便及时、全面核算贷款的发放、回收情况,严禁弄虚作假。为尽量满足贫困农户贷款资金需求,各乡镇要以2011年县下达到各乡镇的扶贫小额贷款计划为年度指导性计划,扶贫小额贷款发放规模上不封顶,省财政继续按实结算贴息。
四、贷款的额度、期限及利率
㈠贷款额度:贷款额度视项目确定,一般每户最高不超过10000元。投放给带动贫困农户(属于建档立卡的低收入农户)致富的合作经济组织或种养加大户(以下简称大户)的贷款额,按签订带动协议的户数每户5000元计算,最高限额为50000元(须有乡镇扶贫部门鉴证的书面带动协议),且以乡镇为单位,用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大户的贷款不得超过本乡镇贷款指标的25%。对投放给大户的贷款计划指标单独下达,分类考核,计划指标详见附表1,各大户在申请扶贫小额贷款时,要具体填写《大户使用扶贫小额贷款申请表》(详见附表5),银行部门要根据申请表内容情况进行实地调查论证,基层支行调查同意发放并签属意见上报县扶贫办审核,县扶贫办复审后签署意见,返还合作银行方可发放。合作银行在给大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的同时,要求大户同被带动的贫困户签订一式四份的扶贫小额贷款使用权利协议书(见附表6)并填写项目带动贫困户统计表一份(见附表7)。大户在申请扶贫小额贷款的过程中,各乡镇扶贫办要加强协调沟通,为借贷双方提供服务。
㈡贷款期限:视生产经营项目周期确定,扶贫小额贷款期限为一年,即自贷款发放之日起,采取对年对月对日办法计算贷款期限。
㈢贷款利率:执行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不得上浮。
㈣贷款贴息。按期归还贷款的农户,享受50%的贴息。实行直接贴付的办法,即农户在还贷时只支付应付利息的一半,剩余部分由各支行工作人员在《扶贫小额贷款发放、回收及贴息情况一览表》(见附表8)上登记、农户签章,上报时间由扶贫办确定,由各支行将本表和农户的还贷证明单一起报县扶贫办审核、财政局确认后,直接从县扶贫小额贷款贴息结算专户中划转贴息。
二、必要性和可行性
1、必要性
近年来,全镇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施流域重点治理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凝心聚力、扎实苦干、攻坚破难、狠抓落实,调动了群众固守家园的信心,全镇经济步入了一个转型发展的新时期。随着关井压田、水权配置等各项重点治理工作的落实,农民在传统产业中的收入比重将会降低,加之新的替代产业还未形成规模,调整产业桔构,保持农民收入稳定已成为当前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底子薄,投入不足,致使基础设施落后,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干旱缺水,文化科技落后,生产中科技含量的比率低,制约了全镇经济发展。因此,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实现生态治理与农民增收的“双赢”的必由之路,是安定民心、疏导民意、化解矛盾、保持社会和谐稳定的有效途经,是提高政府威信,体现执政能力造福一方百姓的根本所在,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
2、可行性
镇是全县最贫困的乡镇之一,担负着扼守风沙侵袭严重的北大门,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耕地沙化侵蚀十分严重,水质恶化,直接影响着农民的增收,导致群众返贫现象严重,返贫户增加。加之我镇地域广阔,适宜各种乔灌木生长,具有得天独厚的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富裕劳动力多,用工环境相当宽松,群众参与积极性高,形成了政府重视支持,社会各界关心,农民积极投工投劳的良好政策氛围和建设风气,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具有一定的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一)指导思想
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扶贫开发工作全局,紧紧围绕流域重点治理规划的实施,按照减少贫困人口、增加群众收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探索创新“生态扶贫”模式,以生态治理为基础,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切入点,以项目实施为手段,以培育和发展优势特色增收产业为重点,以整合资源、集中投入、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为模式,一次规划,分年实施,点、线、面结合,县、乡(镇)、村联动,建立多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投入机制,推动整乡推进示范区内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二)基本原则
坚持“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齐头并进的原则,在抓好经济发展项目的同时,搞好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到统筹兼顾,使全镇基础条件、经济建设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走生态、生产、生活协调发展之路,强基固本,调动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带动经济发展,推动全镇经济、社会、文化、科技全面发展。
(三)目标任务
按照“整乡推进、连片开发、产业先行、基础优先”的扶贫开发思路和建设以高效种养、生态产业为主的整乡推进示范区的产业定位,整合要素,整合资源,在加强生态治理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种、养、加上下功夫,加强以水利、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贫困村的基础条件,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和农民素质,充分挖掘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资源能力,不断提高贫困户的自我发展能力,力争通过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到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67元,贫困面下降到29%,群众生存条件有所改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贫困面貌得到改观。
四、主要建设内容
随着扶贫开发新思路、新目标、新任务、新举措的不断提出,整乡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将为镇群众脱贫增收带来了新的机遇,因此扶贫开发规划要全面解决群众最迫切、最急需的项目,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一村一策、群众满意、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重点扩大受益面。结合我镇实际,将全镇扶贫规划分类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1、乡村道路建设
按照民交发()50号文件精神和镇“”通村油路建设编制规划,-年完成通村油路41.6公里,共需资金665.6万元,其中交通局项目投资507.52万元,群众投工投劳158.08万元,实现全镇村村通油路的目标。
2、水利电力建设
水利设施建设主要以人畜饮水入户工程、节水设施工程为主,全面解决中支、外岔11个村67个社、1195户自来水入户工程,共需资金47.8万元,完成衬砌外岔支渠7.3公里,共需资金146万元,机井沟衬砌4公里,共需资金5.2万元。
(二)社会公益事业
1、教育体系建设。按照“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中心镇所在地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集中”的原则,调整教育布局,同时认真谋划扩大寄宿制学校建设。年内完成布局调整工作,由原来8所小学调整到1所小学,扩大寄宿制面。
2、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抓好镇中心卫生院仪器配备和村级卫生所标准化建设,三年内完成14个村卫生所建设任务,共需投资资金56万元。
3、文化体系建设。完善村级阵地建设和文化体育服务设施建设,完成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新建村级阵地、农家书屋15个,需投资资金300万元。
4、社会保障事业。倾斜低保政策,扩大低保覆盖面,重点向贫困户倾斜,截止年6月底,全镇低保户仅为1221户,3170人,占总人口的15%。通过重点支持,到年,全镇低保户覆盖面达到35%,同时,加大贫困户危房改造力度,3年内完成危房改造500户,需投资资金300万元。
(三)产业结构调整
1、养殖业建设:依据全镇农业资源条件,坚持将草畜产业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重点抓好退耕还草、品种改良、青贮氨化饲料和饲料精细化加工配制等工作。按照“五良”的养殖标准,建立和完善畜禽防疫服务体系,加大科技力度,为养殖户提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在养殖小区和整村、整社推进的村投资引进公种羊1500只,共需资金750万元,配备铡草机3000台,共需资金120万元,修建青贮氨化池596个,共需资金298万元。实行科学养殖,提高出栏率。
2、种植业建设:紧紧围绕节水增收入户六大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投资少、见效快、低耗水、无公害的订单农业。主要发展以西辰村无公害茴香订单种植业为产业链条,带动周边村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无公害茴香种植;以洪圣、暑适等村为重点,大力推广一膜两用甚至三用的土壤免耕节水模式;建设以上润村为重点的新品种引进。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年分别在三个片各建一个节水综合示范点和农资专业合作社,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000亩,一膜两用免耕技术推广控制1.5万亩左右,农民技能培训人数达到3千人次,以增强农民实用技术能力。年扩大节水综合示范点6个,按照“三扩、三压、三稳定”的思路,挖掘一村一品种植业内部增收潜力,压缩籽瓜、玉米等高耗水作物,扩大一膜两用、三用土壤免耕技术和无公害农业种植面积,稳定茴香种植面积,示验推广葵花种植,实行三年三区轮作减少病虫害发生,改变种植品种单一局面。结合农民培训学校,继续加强培训力度,使户均有一个科技明白人,户均1人掌握1-2项技术。
年在农区绿洲内16个村扶持建设规模较大的无公害优势农产品基地,完善服务机制。修建12个科技文化活动室,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使农民及时掌握农业信息、农产品市场信息、高产集成技术、配方施肥等技术。普及推广成熟、先进的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用科技促增收。
(四)生态保护建设
按照“恢复生态、结构调整、脱贫致富”的要求,推广扩大生态公益型人口转移模式,依托“三北”四期防护林项目,扩大农田防护林,达到自然与人和谐相处。
(五)社会帮扶工作
加强与省、市、县直部门的联络,主动汇报情况,争取支持。充分发挥省、市、县三级帮扶部门的帮扶作用,并把争取到的各类资金管理好,为贫困村办实事,办好事。解决群众生产中的困难和问题。劳务输出要根据扶贫办劳务部门提供的信息,充分发挥镇劳务站“桥梁纽带”作用,结合年度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对贫困村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和文化素质培训。鼓励他们走出土地、走出家园,实现二次创业。
五、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
镇三年扶贫规划,总投资估算3748.1万元,其中依托项目的投资资金3271.96万元,需群众投工投劳476.14万元。
由于扶贫项目属社会公益性事业,镇是最贫困的乡镇,自身无力筹资建设,各项目的实施必须依靠项目资金支持和群众的投工投劳才能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
为了如期实现我镇整乡扶贫开发推进,镇上成立扶贫项目领导小组,由政府主要领导负总责,项目建设的组织协调,检查督促和落实工作,各扶贫项目建设单位都要与项目领导小组签订项目建设合同,实行双向、双轨管理,形成分工负责,高效运转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二)科学合理规划,明确各自责任。
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请扶贫办、发改局牵头。对每个扶贫建设项目,都要有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工作小组负责实施。道路建设以交通局为主,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统一勘测、设计、施工、验收,并投入一定的资金,完成全镇46.1公里村级道路建设。水利局要对我镇外岔支渠空流段长、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现实,立项解决外岔支渠7.3公里衬砌。电力局针对我镇低压线路老化问题,从农网改造上给予大力倾斜。确保各扶贫项目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合理化运行,真正使每个项目建设发挥效益。卫生局要加大对村卫生所修建的支持力度;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试点寄宿制的投入支持;财政局在生态建设上给以项目支持、完成年度生态建设。
(三)紧紧依靠科技,抓好典型示范。
二、要做好本次活动的宣传,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募捐活动,汇集更多的资金,促进扶贫助学活动的开展。
要积极发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开展扶贫助学。各部门、单位要按照上级的部署,结合实际做好这项工作。区工商联要积极发动行业协会、商会、企业家踊跃捐款助学。各单位可在单位经费许可的条件下捐出一部分资金,联系挂钩街道的贫困家庭,帮扶结对,帮助贫困家庭的子女完成学业。
三、发动全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派、社会团体的干部、职工,以自愿为原则,积极捐款。
(二)积极动员,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7月27日,召开__乡人大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参会人员有乡村社干部、县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准扶贫户代表,对评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
(三)深入各村社开展调查工作。2015年7月27日-8月3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__、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三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汇总和梳理调查、听取的意见并形成评议材料。
(四)组织召开集中评议和测评工作。2015年8月7日,乡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对被评议单位近三年来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达84%。
(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
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
我乡共有精准扶贫156户558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
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
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
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在农产品深加工方面,长期以来缺乏科学的产业布局,因此部分农产品的加工出现盲目性,没能形成较好的市场格局,缺乏竞争力。主要问题表现在:
1、规模小、档次低,缺乏品牌竞争力。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拉动力不足,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高,在国内外市场能叫响的名牌产品和拳头产品很少,能进入大中城市超市的产品也不多。相反,不少外地企业在大量低价收购本县的资源或初级产品后,通过精深加工并借助其品牌的支撑,掌握着巨大的升值空间,获取了远远超过我们的丰厚利润。
2、资金、人才等缺乏,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除少数几家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外,我县农产品加工企业普遍缺少资金,致使有项目不敢上,上了也不能及时投产,特别是流动资金严重不足,企业不能满负荷生产,无法发挥规模效应,严重影响和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而人才的缺乏、管理的落后、技术进步的缓慢、信息渠道的狭窄等也都决定了企业只能在现有规模、现有产品上小步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鉴于上述原因,建议有关部门站在我县现代生态农业的长远发展角度,着力鼓励和培植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的发展。
1、要进一步形成共识。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领导,职能部门要精心规划,要把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列入工业立县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像抓工业经济发展一样抓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并制订切实可行的相关扶持和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的措施,促其做深、做大、做强。在产业规划上予以优先考虑,使其成为我县一、二产业的重要连接点。继续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区域布局。
2、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特别是要加大资金、税收、用地、水电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大力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要有享受工业企业同等待遇的优惠政策,并降低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指标考核和准入门槛,从而有效地加快培植壮大龙头企业。
3、正确引导企业通过技术改良、加强宣传,创建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品牌,拓展销售渠道,免除农户后顾之忧。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农业产业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的市场流通体系,并大力发展、规范和壮大农民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制订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和鼓励工商资本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
我院1-11月,共计对贫困人口住院实施“先诊疗后结算”及“一站式”结算人次1605人次,完成困难群众大病专项救治阶段性治疗的贫困患者人数269人次,累计免收住院押金金额1947万元。接收困难群众门诊重大疾病357人次,医疗费用579538.87元,垫付政府救助31189.98元。门诊慢性疾病253人次,医疗费用122532.37元,垫付政府救助19445.34元。现将其他扶贫工作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亲自带队参与帮扶
2018年医院12位帮扶责任人继续深入35户贫困户家中宣传扶贫政策,完善扶贫档卡资料,针对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帮助他们落实各项行业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帮扶工作。五月份增派两名职工作为驻村工作队队员,协助驻村第一书记开展驻村帮扶活动。
我院经过多次协调**村完成项目立项的文化广场已经投入使用;协调争取到修路项目资金,修建入村道路2.6公里已建成通车;协调解决资金3万元用于党群活动中心建设;为大西营村捐书近500册,捐桌椅柜41套,送食品和日常用品计205件;第一书记资金10万元用于村内太阳能路灯安装,共计35盏;为实现村民早日用上自来水,多次与区水利局沟通,现村内自来水改造项目已审批,等待开工建设。六一儿童节期间医院安排专家,对全村100多名小学生进行健康筛查和体检。2018年经过村两委核实全村拟脱贫29户49人。在帮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院荣获“2017年度脱贫攻坚先进区直单位”称号,院领导**同志被评为“2017年度区直单位优秀帮扶责任人”。
二、精准对接,继续做好对口支援
2018年度,医务科继续做好支援**医院及**医院的对口支援工作,元月份我院对口支援医院支援人员进行了轮换,5名医护人员到**人民医院、5名医护人员到**人民医院。我院支援人员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他(她)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制作多媒体课件,为基层医护人员举办了多场健康教育、医学专题讲座,讲解疑难问题,传授前沿知识。
2018年1-9月份,参与科室门诊、病房、会诊、手术等临床工作,帮助受援科室带教,共参与会诊29人次,住院诊疗162人次,手术11人次,教学示查房52次。不定期开展科室业务培训,工作期间组织进行了“医疗法律法规”“静脉血标本采集技术操作”“腰椎穿刺护理规范”等专业讲课32次,参加培训360余人次。2018年5月28日,内分泌科主任、主任医师***带领科室医务人员赴淅川县人民医院,在专家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活动后,对淅川县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了《从临床需求出发 合理选择胰岛素治疗方案》的培训,参加培训50余人次。2018年5月31日,医疗适宜技术推广巡讲活动”赴**医院,本次巡讲活动包含了查房、疑难病例讨论、手术演示、专家授课等环节。巡讲团专家深入各临床科室,进行查房及疑难病例讨论活动,并为淅川县近200名医务人员进行了“缺铁性贫血的诊断与治疗”等多个领域的医疗技术授课,授课活动间隙,还由骨科专业技术骨干**医师为大家进行了一例骨科手术示教。
三、积极开展义诊活动,为百姓带去健康
医院经常组织年资高、业务精的专家团队开展义诊,院内义诊和院外义诊。如为稳步推及精准帮扶“无遗漏”,由医务科组织,医保办主任8带队到88镇开展医保宣讲、扶贫义诊活动,邀请**为群众讲解医保政策和知识。2018年10月17日,全国扶贫日,再次组织医院专家,到西营村开展义诊活动。共发放健康教育资料900余份,免费义诊患者300余人次,义诊手术2台,疑难病例会诊2人,健康讲座2次。
二、资金整合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迫切需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依目前现状来看,各项资金未能有效整合,统筹使用,形成合力。如财政扶贫资金由扶贫办管理,以工代赈资金由计划部门管理,其它如安全饮水、公路村村通等都分口管理。而部门项目资金又有各自上级部门的管理要求和政策界线,专款专用的原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各项资金的有效整合。为此建议,应从源头上整合扶贫资金,建立行业扶贫的协调机制,由中央统筹安排各项扶贫资金的分配和使用,集中用于贫困村整村推进,实现资金效益最大化。
三、劳动力转移培训
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实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长久稳定脱贫的一项有效措施。为此建议,进一步加大劳动力转移培训资金的投入力度,减轻受训人员经济负担。
四、救助扶贫
通过近几年扶贫攻坚,效果显著,但每年因学返贫和因病返贫的人数很多,返贫率较高,严重制约着扶贫开发工作进程。建议出台开发扶贫与救助扶贫有效衔接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扶持救助力度,进一步巩固扶贫成果。
五、产业化扶贫
产业化扶贫的重要手段是提供政策支持,特别是信贷扶贫政策。像北方地区产业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少,带动力不强。按照现在的信贷政策,商业金融机构是按龙头企业的信贷信誉等级进行考察来确定贷款额度,这样就使得贫困地区信贷规模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信贷扶贫的力度越来越小。为此建议,加大扶贫贴息贷款发放数额和覆盖面及落实有关减免税费优惠政策等措施,采取直接或间接地提高项目扶贫贴息贷款比例等手段,培植扶贫龙头企业,充分发挥扶贫龙头企业对贫困地区优势产业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积极动员,统一安排部署。2015年7月27日,召开__乡人大组织开展工作评议动员会,参会人员有乡村社干部、县乡人大代表以及部分精准扶贫户代表,对评议工作进行宣传动员和工作部署。
(三)深入各村社开展调查工作。2015年7月27日-8月3日,乡人大主席团组织调查组先后深入__、五星、大屋、南溪四个村。通过召开会议、个别座谈、查阅资料、实地查看等方式,对近三年以来,我乡扶贫攻坚开发工作情况开展了评议调查。汇总和梳理调查、听取的意见并形成评议材料。
(四)组织召开集中评议和测评工作。2015年8月7日,乡人大主席团召开专门会议,组织县、乡人大代表、村社干部以及部分贫困户代表对被评议单位近三年来扶贫攻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等工作情况进行集中评议和测评。测评结果满意达84%。
(一)新村建设规划不尽合理,群众参与不高。
公路沿线和高山社建设标准不一致。规划实施随意性大,特色亮点不够突出,群众参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还存在等、靠、要思想,不能够积极投工投劳,主动配合。个别村在农村建设中侧重基础设施、美化亮化等“面子”工程,对发展主导产业和引导致富能人返乡创业重视不够,各村主导产业普遍存在规模小、水平低、效益不高现象,难以形成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
(二)扶贫攻坚项目实施难度大,任务艰巨。
我乡共有精准扶贫156户558人,分布较散,各村社均有涉及,贫困程度参差不齐,大部分生产生活条件差、素质偏低、思想相对保守、致富门路不多。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始终存在,群众因灾、因市场等因素影响而致贫和返贫现象时有发生,特色主导产业发展缓慢,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
(三)农业结构单一,尚未形成真正骨干支柱产业。
我乡群众经济来源以打工和种植业,特别是以种植玉米和洋芋等为主,尚未形成骨干支柱产业,传统的农牧业和非农产业弱小,其产品产量低、质量差、增产不增收。
(一)立足村情、突出特色,推进示范村建设打造新农村。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逐村逐社充实完善规划,要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用规划引导新村建设,避免盲目建设和资源浪费。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加强项目整合和资金捆绑,鼓励、支持、引进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新村建设。要结合实际制定出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长、中、短”适合本地优势的产业,努力建成一批民风民俗、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确保新农村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二)明确任务,强化措施,打好扶贫攻坚战。
紧紧抓住秦巴山区集中连片开发战略和市纪委帮扶的良好机遇,严格落实择贫而扶、扶贫到富原则,让贫困群众切实享受到国家扶贫开发的优惠政策。提升贫困群众和农民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用好用活信贷扶贫政策,全面推行小额贴息贷款。不断完善部门包村、干部包户精准扶贫工作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办法,确保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创新模式,强化考核,切实做到精准扶贫“扶真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