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8: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体育课教学反思

篇1

新课标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角色, 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由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如引导学生体验玩绳,教师示范简单的玩绳方法,然后提出精彩的玩绳方法来自大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索。教师则巡回观察、指导、鼓励、帮助,让学生更加有信心完成动作。最后,教师通过让学生讨论、互评、表演评比的形式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 使整堂课充满了欢声笑语。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开始的示范,实际上是对学生的引导,提出“要求”实际上是给学生设置学习目标,学生则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自主的探究和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情绪高涨,积极参与,创新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只有我们体育教师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落实,才能使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反思二:注重器材的一材多用,发挥体育资源的多功能性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下,体育器材的作用仅仅是教学内容的辅助教具,如看到垫子就要练习滚翻,看到垒球就要练习投掷等,而新课标提出要利用和开发器材资源,来促进体育教学的改革。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发挥创新精神, 合理利用和开发体育资源。一次课中,我合理地利用和发挥器材的多功能性,确立以绳子为中心,提出明确的练习目标,突出“玩”字,让学生的思路始终围绕绳子而进行,从而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身心协调发展。从玩绳器材创编的成功我们可以看到,玩绳可以一组一条绳子,也可以两条,甚至可以每人一条。不同数量的绳子, 都可以玩出不同的水平。同样在其他常见的器材中,只要加以开发,也能成为学生的好朋友。如垫子,我们可以开发出推小车、作为跳跃的障碍高度等; 如垒球,我们可以踢、可以抛、可以滚、可以换物跳等。

只要体育教师善于开发和利用器材, 以学生的需要和实践为出发点,我们的课堂教学必将焕发出更新、更强的生命力。

反思三: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体验成功的优越性

让每位学生都能乐学、爱学,对体育学习抱有极大的兴趣, 这是体育教学迈向成功的第一步。本课一开始,教师设置玩绳情境,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使他们产生愉快和好奇的心理,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玩绳的展示设计中,教师要求把最佳的方法展示和评比, 并把与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相联系的练习和大家一起练习、一起分享,使学生的努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肯定,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从而无形中告诉学生:只要付出,必定会有所收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始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出发,让成功的喜悦传遍体育课堂。

反思四:关注个体差异,突出合作探究的实效性

学生在体能、运动技能、爱好、能力、个性等方面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因此,从教学内容的选择到教学评价的实施,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本案例由于在分组中没有考虑学生的差异, 只求自由分组,形成好的小组,各方面都突出,差的小组什么都不行,就出现学生课后要求换组的想法。如果不加以改善,久而久之,在课堂中将无法融合集体,使学生产生体育学习的自卑感,丧失体育学习的兴趣。在课后的调查中,85%以上的学生都认为,自由组合与教师调配相结合的分组最佳。这样,既可以与自己要好的伙伴分成一组,又可以使各小组能力、水平都差不多,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在这样分组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中更应关注相对而言能力较弱的小组,让他们在教师的关注下,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发展,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篇2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课改精神,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空间,提倡“玩中学、玩中练”;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室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师要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根据不同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能在教学中提高

1、理解是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经常发生,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是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总是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同一教材,但教师的教学方法是灵活多变的。只有抓住了学生玩耍的天性,那么学生的身体和身心就会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

3、自主是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4、期待是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和多参与锻炼的人。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5、开发是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篇3

虽然新课改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而老师只负责引导和纠正学生的错误。许多老师仍然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授课,整个学习过程枯燥,无趣味。这样单一的教学方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上课时容易分心、走神。另外也有部分老师遵从新课改的要求,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有趣的学习环境,但是需要老师掌握这个“度”,不管怎样的形式,都要适度,不然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反而会影响课堂效果。

二、教学情境设置形式化。

英语学习需要积极的情景作为支撑,在这种良好的语言学习氛围下,学生进行英语学习可以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在设置教学情景时一定要与教学的内容紧密结合。可是,很多英语教师在进行情境设置时都存在着形式化的问题。这种形式化的情境虽然和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但是超越了生活的实际,很难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创设和生活接近的情境,才能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和发展。

三、教学设备利用不合理

篇4

    跳绳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通过“以绳练跳”使学生掌握多样式的跳绳方法这是必要。同时,为了活跃课堂的教学气氛,我让学生两人一组结对,以比赛的形式,相互激励,使学生达到“练跳”的目的,既可收到良好的教学较果,又可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弹跳能力,灵敏性、协调性等.

篇5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没有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一、英语课堂教学的现状

1.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英语课堂教学基本上还拘泥于教材所传递的信息。开放型的能激发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和发散思维的课堂教学还是比较少。在课堂中,有时缺乏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部分课时过于注重讲授,没有以精讲精练的要求正确处理好讲与练的关系,导致教与学不和拍,忽视对学生的基础、能力的关注。

(2)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课堂教学不能针对学生的实际,缺乏“备学生”、“备学案”这一必要环节;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仍然拘泥于教材,没有进行有效的取舍、组合、拓展、加深;课堂教学没有真正做到对学生原有的知识及时、适时地活化。

(3)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在课堂教学中依赖教学资料,缺乏对资料的精选与整合,忽视教师自身对知识框架的主动构建,课堂教学缺乏对学生英语知识体系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

(4)课堂设计缺乏适当的教学评价。在课堂上不能及时得知学生有没有收获、有多大收获等学情;课前设计“想教什么”、课堂反馈“学生学到什么”和课后反思“学生还想学什么”三个环节没有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统一。

2.学生英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中以上问题的存在,学生的英语学习出现了许多问题。

(1)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自信心和学习动力。在英语课堂上不积极参与,缺少主动发言的热情或根本不愿发言。

(2)学生对英语课堂知识的掌握不实在、理解不全面。课外花的冤枉时间多;而大部分学生对书本知识不够重视,找不到英语学科复习的有效载体,不能有效地利用课本,适时地回归课本,英语复习缺乏系统性,英语学习缺乏主动性。

二、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有效的对策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要面向全体,不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一样的发展,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发展。不要简单地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问题,而是要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看成是教学的资源,教学中要充分、合理、艺术地利用这一资源,使学生之间产生实质性的互动,这是实现教学增值,也是教学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保证。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45分钟内既夯实双基又培养能力,还能愉悦情感呢?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三个要素。在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堂里,这三个方面整和的角度和切入点不同,要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这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为考试而损害三者的和谐发展。知识点和技能要抓核心,有的知识点思维价值和情感价值比较丰富,这就需要挖深、挖透,要根据知识的不同点来整合思路。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1.教师要有课堂效益意识

篇6

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情况,要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积极的应对策略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

(一)课前“二度设计”——多份把握

长期以来,人们赋予我们的教科书美其名曰“书本”,顾名思义即“以书为本”,书被喻为“圣经”,其神圣不可侵犯。新课程改革给这根深蒂固的思想注入了一缕新鲜的血液,“书”的价值我们依然不可否认,但“本”的味道却已变了味。

(二)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

好不容易精心准备了一节自己颇为满意的课,自认为虽说不上空前绝后,也还能说上“不错”二字。谁料人算不如天算,课堂上学生不依了:“老师,这些我们都会了,不想学了。”“老师,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老师也许会目瞪口呆,束手无策;也许会依然绘声绘色地按步就搬,尽情演绎;也许……。我们的教学是为了谁,为了什么而教。新课程告诉我们:我们需要循着学生的认知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控教学环节,课堂是一个生动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活跃思维、急中生智、交流发展的智慧场。这使我深深懂得了要想完成好“课中二度设计”,把握住动态的灵动生成应该待在孩子的中间,以孩子的身心来激起学伴的学习积极性,激起孩子探讨、发现知识的愿望,共同总结获取知识的途径、方法,发展孩子的认知水平。

(三)课后“二度设计”——反思进步

“人无完人”,一节课上完,总有些许让自己惊喜或遗憾的地方,及时进行“课后二度设计”,反思一下在课堂上让自己欣喜的亮点,它将是我们一笔宝贵的财富,也是我们今后继续保持的风格;反思一个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欠缺,它将时时提醒我们不要重蹈覆辙;反思一下我们应如何去改进,它会使我们突破自我、更上一层楼;反思一下自己的教学是否有效的教学,它会让我们少作一些“婆婆妈妈”或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的表面文章;反思一下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和不足,它将时时提醒我们要以学生为本……

二、体现主体,注重主导,把课堂还给学生

(一)学会等待,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大纲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但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教师在提问后就马上叫学生回答,不给学生时间去思考。如回答不出,教师或是不断重复问题,或是忙不迭地启发当然很多情况下是暗示,然而,在这及短的时间内学生的思考能进行多深呢?可学生为了迎合老师的心里匆忙寻找片言片语作答表面上气氛活跃,实际上走进了肤浅的一问一答的圈子中去了。要改变这种状况,应在提问后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认真读书,深入思考,当学生回答过程中遇到困难时,要是以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这个等待的时间虽短,却正是学生思维最为紧张活跃的时刻。

(二)引导学会质疑问难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一般都是教师通过自己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入、展开、延伸的,这样的弊端是忽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把学生当成学习的局外人,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发展学生独立质疑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允许学生随时提问,捕捉他们思维的火花,同时,我还指点发问的途径,告诉学生提问可抓关键词语、关键句子等。

(三)给学生当堂练写的时间

语文课往往是“君子动口不动手”,写的训练常常被搁至课尾,拖到课外,课堂书面作业变成课外作业,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大大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实践证明,把练笔落实在课堂,让学生当堂写,通过教师的巡视指导,可以端正学习态度,提高训练效果——字更端正,正确率更高,速度更快。

三、培养学生自主心理,变“依赖”为“自主”

新课标指出“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心理的需求。”课堂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设计符合小学心理特点的课堂结构形式,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怎样把学生学习心理素质的培养落实到语文课堂中去,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更有的实效性呢?我认为着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

抓:现在的小学生,独生子女多。由于家长的溺爱,造成他们的依赖心理,无论生活上还是学习上反正有人帮他解难。学生表现在课堂上的依赖是:

篇7

结合新课标理念和“二期课改”精神,我们认为,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要从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要与学生多沟通、多交流,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多考虑他们的需求和感受;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运动的快乐;并给予学生充分发挥的自主空间,提倡“玩中学、玩中练”;让小学体育课堂回归学生的生活,在师生教学互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体育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他是一种在户外进行的教学双边活动,学生需要通过各种身体练习,达到思维与活动紧密结合,体育知识和技能紧密相连。其次小学生的注意力、意志和情绪等心理活动的变化各不相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第三要根据新课程精神和教材特点组织教学。教材内容丰富多彩,不同的教材有其不同的特性,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方法进行教学。

二、教学技艺在师生教学互动中生长

1、理解,师生关系的新起点

课堂不仅是建构知识的平台,也是人际交往的场所。良好的课堂气氛可以使学生有强烈的欲望,有积极的情绪,有充沛的精力与体力;良好的学习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迸发思想火花,产生奇思妙想。建立平等、友爱师生关系,营造融洽、和谐的运动环境,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达成学习目标。教师首先必须开阔心胸去理解学生,然后再敞开胸怀去关爱学生,这是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首备条件。教师要利用生动亲切的语言渲染课堂环境,“蹲下身”和学生在“同一个高度上”活动,逐步将自己融入孩子们中间,像一个和平使者用智慧传递知识技能,用爱心连接学生之间的情谊。

那是二年级的一节体育课,教学内容是立定跳远和接力跑游戏。做完准备活动后,大部分学生都能按照我的要求,自由分散开地练习立定跳远。突然,一名学生跑过来对我说:“老师,张运他一次也不跳,还故意用小石子砸我们。”我问:“他为什么要砸你呢?”但我定神一想,这个张运是个很淘气的同学。“他还打了我一拳呢!”嘴快蔡明大声说,语气有些愤怒。当我带着怒气走向张运的时候,却看到他那若无其事的样子,真想好好批评他一顿!但我克制了,心想:以前曾批评过他,但却不管用,为何不改变一下教育方法呢。我灵机一动,想先听听他的心理话。于是我走到他身边,抚摸着他的头,温和地对他说:“为什么不和同学们一起练习,你看他们练得多认真、多欢快啊!你怎么能用石子砸人呢?”“我不想跳,我跳不好……谁叫他们嘲笑我呢!”说话间表露出一副无所谓的神情,说完转身过去,背对着我。我愣了一下,问:“那你体育课想活动什么项目呢?”“想跑步,我50米比他们快!”“跑步?行啊,一会儿就有接力跑啊!”我说,“我要和他们单独PK”他说。他是想单独挑战其他小朋友,那就给你个机会吧,我说:“好!你去准备吧,一会我给你个机会!”接力跑前我专门安排了这次挑战赛,结果,张运真的跑得比其他同伴快。下课时,他乐滋滋的,我抓住时机与他谈了心。后来,张运同学还真成了我的小助手呢。

你给孩子一份理解和关爱,他就会对你产生依赖和信任!作为体育教师就应该敞开胸怀爱学生,用自己的行动去感召他们,他们会逐步接纳你,更加尊重你。这样的例子发生了几次,我总是把握时机,与孩子们走近,与他们成为朋友。

2、玩耍,课堂教学的切入点

玩是儿童的天性,课堂教学中抓住小学生这一特点,为了让孩子喜欢体育课我以“游戏”为“家常饭”,以“竞赛”为“家常菜”,力图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玩中练、在玩中乐。

记得那是我从中学转到小学上的第一节课,教材是立定跳远,我采用较为“程式”的方法进行技能教学,结果学生练得垂头丧气。课后我经过与同事交流,对教学方法进行了积极调整,第二堂课就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同样是立定跳远课,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一上课我就问:“同学们,今天想不想做游戏?”同学们急切地回答:“想!”。“今天,老师要和大家做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叫做‘剪刀,石头,布’。我接着说:“游戏的方法是这样的:各人自己找朋友,两个同学一组,先设置好起点,然后通过猜拳‘剪刀,石头,布’来决定胜负,赢的一方双脚蹬地向前跳一次,输的一方原地双脚向上跳一次。每五次为一组,最后看哪人离起点远,距离者胜,距离最远的将赢得全班总冠军。大家一听游戏中还要比赛,一个个跃跃欲试。一会儿各自找到了朋友,学伴间玩得既紧张又活泼。一会儿找同学测量,一会儿找老师评判。15分钟的时间转眼间就过去了,大家练得满头大汗。这时我再评价同学的跳跃动作,请做得规范和跳得远的同学出来示范的讲评……通过这一竞争性的游戏,一下子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课后,我最深的感受是:学生看似玩,实际上做的是双脚用力蹬的立定跳远动作;形式的变换,让他们在欢快中达成了教学目标。对于孩子们,这种教学方法远比教师不断地讲解、示范,学生排着队不停地轮流练习要强得多。从孩子们的笑脸上,我能感受到这种教学方法的好处。

这次教学启发了我,后来我通过合理的创编、科学的安排,推出一些游戏性、竞争性强的学习内容,采用“新、奇、活”的、能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和新鲜感的组织形式,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在安全有序的环境中玩,在玩中掌握知识和运动技能,在玩中逐渐养成自主意识、纪律观念和组织能力。

例如:球类教材是低年级重学内容,既是发展学生技能、技巧主要途径,也是发展学生力量、灵敏、协调等体能的重要手段。如果按常规组织形式进行教学,孩子们虽能掌握部分技术动作,但学练的积极性并不高;如果以游戏的形式出现,孩子们积极参与、乐此不疲。我通过查阅资料和自我创编,我把小篮球的运、传、投编成两人或集体练习的游戏,并制订简单的规则,以比赛的形式出现,让学生在游戏中学练技能。

3、自主,教学互动的发生点

给孩子们空间自主选择内容,是体现课堂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也是师生互动的出发点和生长点。其一是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低年级小朋友年龄虽小,但兴趣广泛,并有了一定的自主能力,教师应考虑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打破以往低年级教学中一切都由教师组织,师生一起做同一活动的做法,而多给学生有选择性的自由练习空间,使学生找到练习的乐趣,发现自己的特长,为终身学习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二是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 间。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就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运动员,就大胆邀请老师参与他的活动,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想当小老师,就组织一些有共同爱好的同学一起来练习,培养了组织能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花样,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别提有多得意了。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需要考虑,放开手脚,把课堂还给孩子。

下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二年级的体育课,原本的教学计划是前滚翻和迎面接力游戏。在上完了前滚翻练习后,我就准备组织迎面接力跑游戏,却发现由于几个学生病事假,各组人数不均等;加之迎面接力已练过几次,如果还是按原来的分组赛跑,胜负已了如指掌。我想了想,说:“听说我们班的小朋友特别有能力、也肯动脑筋,本课还有15分钟时间,我想让你们自由支配,但有个主题,那就是快速跑;还有个要求就是要玩出花样,并注意安全!”同时又说:“有什么要老师帮忙的尽管找我。”这样一说,全班同学一下乐开了花,纷纷按照他们自己商量好的活动方案活动起来。不一会儿,几个同学跑过来说:“老师,我们想赛跑,你来给当裁判,好不好?”我马上答应了。别看他们人小,比赛起来可不含糊,跑起来还真像个小运动员,有一股拼劲呢!得了第一名的同学对我说:“老师,我跑得快,我想参加学校田径队,你看我可以吗?”“当然可以了,只要你不怕苦,不怕累,有拼劲,我想将来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运动员。”其他几个同学也说:“我们也要参加田径队。”看着孩子们天真又向往的表情,我真开心!再回头看看其他孩子,一帮帮、一群群练着自己喜欢的项目,一个个都特别带劲。下课前5分钟,我引导他们对游戏活动进行了总结,个说得头头是道。

原来的教学预设被打破了,临时生成的主意却得到了许多意外的收获:同学们练得有组织、有方法;有的学生想成为运动员;还有的学生具有创新的意识。

4、期待,教学成效的增长点

体育与其他科目一样,学生存在先天体质、能力和心理上的差异,要清楚地认识到体育“后进生”才是最需要体育和多参与锻炼的人。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来弥补或消除“后进生”的缺陷。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简化要求,使其在初步体验成功的基础上,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树立信心。特别要提出的是,对个别因为身体因素不能达标的学生,可以选项测试,防止发生因测试不合格而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阴影,久而久之他们会远离体育活动与课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当学生稍有进步时,当学生顺利完成某一动作时,一颗为学生着想的心,一个充满肯定的眼神,一个赞许的目光,一个会心的微笑,总能让其体验到进步的愉悦和成功的乐趣,倍感自信,激情满怀。

例如:在上跳高课时,一个叫李玉琴的女生由于害怕总不敢跳,反复说教仍然畏缩不前。我就请来班上个头最矮的女生张小文,讲明让她做陪练的道理,让小文来做陪练,把横竿换成了橡皮筋,并将橡皮筋下降到李玉琴能跳过的高度让她试跳。当她第一次跳过橡皮筋时,我立即给予了积极的评价,并鼓励她继续努力。这时李玉琴脸上的表情明显由恐惧变为惊喜,又跳过一次后逐步身体放松了下来,跳高动作也逐渐成型。这时候我一边鼓励她一边升高橡皮筋的高度。经过一次次练习,张小文逐步被“淘汰”了,而李玉琴兴致却越跳越高,第二课堂课时主动向我提出要将橡皮筋换成竹竿。就这样,李玉琴在我和同学不断的鼓励中,在不断的练习中体验到了成功的乐趣,越跳越勇、越跳越高。最后,她成了全班过竿动作最漂亮孩子。

体验成功尤如征服高山奇险,能给孩子们带来冲动和动力;而不断地体验进步或成功,就会使孩子们不断朝着新的目标迈进,尤其是集体竞赛性活动,尤其能体现这一点。

5、开发,教学素材的生长点

课堂教学不能与生活割裂开来,特别是小学体育教学更应该使学生与生活有机融合。体育教学素材的组织、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在学练课本知识技能的同时,将学生与大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校园、学生与家庭及自我的关系融入课堂教学,在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待生活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新课标实施以来,我的视野拓宽了,总想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学习目标大胆开发教学资源,因而许多新的教学内容也就产生了。在选择教学内容时,注意就地取材,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考虑到操作的简便易行,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例如:为了让学生在复习立定跳远时做到积极缓冲、落地轻巧,我设计了如下的生活场景:体育老师领着学生“外出郊游”,大家来到一个郊外池塘边,老师让学生观察树叶的形状,聆听落叶的声音。然后在音乐声中,用让学生用绳子摆成各种形状的树叶,老师让学生站在“池塘边”用立定跳远的方法跳到自己的“树叶”上。这时老师问:“我们脚下的树叶是漂在水面上的,小朋友们应该怎样上去?”同学们热情高涨,齐声回答:“动作要轻巧!”老师带着学生在欢乐的“池塘”中尽情玩耍,从1人练习到2、3人组合练习,从跳一张树叶到连续跳几张树叶,学生们玩得高兴极了。这样充分把生活中的情景交融到立定跳远教学中,产生了十分显着的教学效果。

学校的教学设施是有限的,可是师生的想象是无限的。平时,我很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将一些竞技运动项目加以教材化开发,设计出一些适应小学生活动的内容、与学生活动能力相适应,产生了深受学生喜爱的学习内容。如:我针对学校乒乓球球台数量不足、学生乒乓球技能较差的实际情况,将球和球拍移出球台,围绕球和球拍创编出单人、双人、三人和集体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型练习和游戏。这样,既丰富了活动形式,又拓展了课堂教学内容。再如把学生日常喜欢的玩具、喜爱“九子”游戏引进课堂,并引导学生利用玩具作为创作元素进行游戏活动形式创编,从而不断改善和完善了玩具的功能,使它为学生的体育活动服务。

三、结语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体育教学更是一门探索不尽的艺术。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的优化和创新,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成长。教师只有不断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教训,并加以梳理和提炼,形成课堂教学“叙事”,反馈到教学实践之中,提升教学水平和技艺,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8

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提高幼儿师范学校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有效的主动学习

兴趣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探索知识的内部动力,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兴趣越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越高,掌握知识就越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恰当有趣的例子,活跃课堂气氛,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添学习兴趣,使学生自觉地将注意力集中到授课内容上来,以便更好地掌握这些内容。

要让学生学得好,学得生动有趣,作为教师,就必须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让学生对课堂感兴趣,学生一旦对英语感兴趣,就会乐于接受它,变“苦学”为“乐学”。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生很难像学汉语一样轻松自如地掌握。所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中要高度地集中注意力。外语教学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保持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如何能一上课就将学生注意力集中起来?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只有活泼,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但又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

二、尊重学生的实际水平,保证有效的知识掌握

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那么,我们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教学。即:学生“应该怎样学”,我们就“应该怎样教”。所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要以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前提,教师设计的教案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学生存在“已有知识经验和思想方法基础”的事实。学生的这个基础与教材的编排顺序有关,但与学生自身的学习水平与生活环境关系更大。我们应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教材所提供的知识内容有可能是学生所没有经历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尊重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时对教学进度、难度进行调控,才能保证学生掌握知识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并没达到教师的期望,学过的东西学生并没有掌握好,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随时随地关注学生的反应,根据学生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宁可不讲,让学生先放松一下,活动一下;学生没弄明白这个问题,我一般也不往下讲另一个问题。

例如JEFC Book II Lesson 73,在Part II的对话中出现了we’ve never been there before这个句型,根据教材的要求是理解这个知识点,不要求掌握。在备课的过程中,我考虑到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区别是以后学习的重点,因此,我适当的补充了have been to和have gone to的区别,按照教学设计,在讲解了两个词组的区别之后,用一些例句进行操练,然后进行对话的操练和巩固――自己编相似的对话,把课本知识应用于实际交际中。但是学生却是一脸的迷惑,怎么会有been这样的单词呢?gone又是什么意思呢?面对学生的迷惑,我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计划,简单的讲解了现在完成时态,告诉他们动词还有一种形式:过去分词,学生似懂非懂。趁热打铁,我通过练习的方法进行更深入的讲解。同时,在一些练习中,有意无意的渗透现在完成时态,慢慢地,学生的迷惑减少了,他们理解了为什么。虽然在这堂课中,我没有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他们却收获了很多,我没有让他们带着疑惑走出课堂。

篇9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六年级学生不同于三四年级学生,一般的情景创设无法激起他们的兴趣。他们在课堂上不爱表现,只默默接受。因此,要重视兴趣的培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Unit 2 More exercise单元时,我要求学生课前先收集一些2008年奥运会上我国哪些选手在哪些项目上获得了冠军?奥运会是每个中国人都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在准备时不仅激动,而且好奇。同时我还要求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体育成绩,并列出一个表格,统计出跑步、跳高、跳远、游泳、滑冰等项目成绩最好的学生。学生都认真准备,课堂上当我引入本节课话题时,学生学的很投入,课堂效果非常好。

二、光盘使用合理化

我在工作中发现,省教育厅为小学英语教材制作、配送的牛津小学英语的教学光盘非常有用。它不仅与教材配套,紧扣教学内容,而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设计一系列的游戏、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Unit 3 Review and check单元时,我考虑这是一个复习单元,都是练习,比较枯燥。于是我选择用光盘呈现本单元的练习,练习配上了声情并茂的动画表演,学生感兴趣,做起来的效果当然不一样。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对于光盘上的内容,不要采取“拿来主义”,把自己变成一个播放员。而是要考虑教材、学生的需要,认真备光盘,使光盘真正成为开启有效课堂教学的钥匙。

三、游戏设计情趣化

游戏在英语课上的重要性都快比得上水之于鱼了,很难想象四十分钟一堂课,如果没有了游戏,该怎么继续。好的游戏能让一堂平凡的英语课亮起来!如在教学Unit 3 Asking the way单元时,我在巩固环节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Who can get there faster?我把学生的座位分别分成三横排代表东西路,三竖排代表南北路。然后我向四组学生问路,看哪一组答的又快又准?这个游戏的设计不仅将本节课带入了一个新的,也有效地巩固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设计人情化

每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存在着差别。在课堂上我一贯面向全体,分层教学。在心中把全班分三组,因材施教,分层要求,以求最有效的激励机制促学生不断上进。特别是对学困生,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合作探究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活动中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如在教学Unit 1 Who is younger?时,在F部分我安排了猜谜活动,由我描述人物特征,谁猜中了上台接着描述,再请别人猜,看谁的朋友多?猜谜使学困生获得了更多的朋友,无形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中让他们学会自我评价,由此产生的成就感又转化为无穷的学习后继力。

五、情景创设生活化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够在真实的生活中进行交际,因此,加强语言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尤为重要。如在教学Unit 5 The seasons时,考虑到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经常听天气预报。这话题学生感兴趣接受起来非常简单,我就对这一话题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播放了一段自制的录像,我在操场上放风筝的场景并配上录音:Spring is coming. The weather gets warm. Everything turns green. I like spring, because I can fly kites.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英语描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和原因。学生在这个情景的创设下,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就变得容易了。

六、课堂评价具体化

一节课上下来,老师的收获是什么,学生的收获是什么,这无论对老师还是学生来说都很重要。我设计了两个评价表:一个是学生的,要求学生填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老师的希望;一个是教师的,我要填写我的收获和困惑以及对学生的评价。填完后,我把学生的表格收上来;把自己的表格通过投影仪放给学生看。通过这两个表格的填写,我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而学生也可以针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调整,我们互相评价和学习,有利于今后的教和学都更进一步。

七、课外活动展示多样化

一周三节英语课加起来两个小时,要想学生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就能掌握所学的语言内容并能灵活运用,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应重视英语课外活动的开展,要利用各种节日开展英语主题活动,如举办圣诞派对、生日聚会、中秋晚会等。经常性地举办一些小型的英语比赛,如唱歌比赛、表演课本剧比赛、朗读比赛、书写比赛等,让学生在活动中运用英语,获得成就感。如我市四月份组织的市小学英语课外活动展评,我们组织学生表演的英语课本剧“Home”获得了市第一名的好成绩。这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还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篇1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一种全新的语文教育理念:“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逐渐被广大语文教师所接纳应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能否贯彻落实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并取得明显成效,关键在教师的引导,而这引导许多时候必须借助教师课堂上的提问。下面就我的教学经验和听课所得来谈一谈我对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反思。

一、精问,忌滥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在我们的课堂上,有时学生似乎很有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之不切,则其听之不专,听之不专,则其取之不同”。其实,这只是形式上的互动,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作用不大。例如:下面一段《将进酒》中教师的一系列的问题:看下片怎样劝酒?“岑夫子”、丹丘生”都要连读。在谁家喝酒?情感字眼是什么?“皆寂寞”仅指权贵吗?他只愿意长醉吗?只有饮者才留其名吗?体现了李白的什么情感?学生只需回答:在丹丘生家,寂寞、欢谑,还有李白,愤懑。像这样的提问则流于滥。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遗憾的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笨问题”太多,一些毫无价值的连环问、满堂问等,常常充斥于教学过程。

二、巧问,忌杂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这番话不仅道出了提问的重要意义,而且强调了“巧问”。巧问的精髓在于“问在此而意在彼”,可使学生的思维绕过弯路找到答案,这种提问方式容易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如我在《村魂》一文的习题处理中针对习题一问:“人物语言的描写”与“人物的语言描写”的意思完全相同吗?学生思考后马上发现自己对问题的切入点找错了。如果说学生掌握知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一语点醒梦中人。

三、随机提问,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叶澜女士,在接受某周刊记者采访谈到如何评价一堂好课时指出:一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不少教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例如前一段时间,我连续听了两位教师的《项链》一课,同样面对“玛蒂尔德的悲剧的根源是什么?”这一问题,学生不解。一位教师按教案一气呵成,结果,学生只是被动地听,气氛沉闷;另一位教师则以灰姑娘、韦小宝与主人公对照,结果,学生在教师的随机提问的引导下,伴随着笑声,很轻松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否则,学生只能被你牵着鼻子走,你完成了教学,但学生却收效甚少。整堂的提问只是为了你的教学进行下去,谈不上有效性。

四、深题浅问,培养学生自信心

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提出的问题是不是越有深度越好呢?当然不是。课堂提问必须符合中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若问题难度过大,学生一时无从回答,势必导致思维“卡壳”和课堂“冷场”,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鲁迅的《风筝》一文,学生难以把握和理解文中蕴含的对整个中华民族精神的麻木状况。处理教材时,教师先从浅处提出问题:“我们看见风筝时都会感到高兴、快乐,但作者从小就不喜欢风筝,在他成人后看见风筝,内心涌起的情感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读书,略做思考,便得出结论:“我们是高兴、快乐,他却是惊异、悲哀。”教接着问:“他为什么惊异呢?”“他悲哀的又是什么呢?”教师一边引导学生读书,一边疏理鲁迅“悲哀”的原因,教师由浅入深一步步追问,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结论:“在故乡放风筝的时节,着‘虐杀’兄弟精神的事,在那个封建教育思想占统治地位的年代里,精神‘虐杀’者到处都有。被‘虐杀’的绝不仅仅是小弟一人的精神,而是整体中华民族的精神。”这种连续提问,意在化难为易。这就需要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最终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所以对一些较难较深,学生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教师要适当进行“深题浅问”处理,能答对一部分则及时肯定鼓励,然后进一步深入。

篇11

课堂教学改革是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堂教学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焕发出活力,令人欣喜,叫人振奋。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仍然值得引起我们的关注与思考。

一、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遇上磨难和挫折,哪怕一丁点儿的磨难和挫折,就丧失信心,这是人之通病。上天是很公平的,它在给我们关上这扇门的同时,一定会给我们打开另一扇门。所以,我们永远不要绝望,永远要对自己有信心。我近期研读苏轼的《赤壁赋》和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游记》,对比他们的遭遇,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苏轼和柳宗元都遭遇到了人生的沉重打击:一个由官居二品的皇帝“秘书”直降为黄州团练副使,行动不得自由;另一个则由红极一时的改革人物贬至永州司马,永不“量移”。两个人在仕途上的落差如此之大,但他们不仅没有被压弯、击垮,反而是另辟蹊径,活出了别样的人生。苏轼在黄州团练副使任上参禅悟道,吟诗作赋,创作出了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样的不朽名篇;柳宗元则在他的谪居之地永州与大自然对话,与天地际会,为后人留下了“永州八记”和多篇寓言故事。他们两人也因此而奠定了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显赫地位。

纵观历史,因政治失意而畏惧、胆怯,而丧失斗志,以致终生碌碌无为者比比皆是,何以独独苏轼和柳宗元等有限的几个人能够熠熠生辉呢?以人之常情而揣测,苏轼和柳宗元在跌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大概也会像一般人那样悲伤过,迷茫过,甚至绝望过吧?但是与一般人不同的是,在厄运面前,他们都有坚忍不拔之志,都有宁折不弯的傲骨,都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有执著的追求,就不会被环境左右;有铮铮傲骨,就不会轻易低头;能容忍,灵魂就不会堕落。磨难和挫折是什么?其实,它们就是上天送给我们的机遇,可以让我们有脱胎换骨的机遇,关键看我们能否抓得住。苏轼和柳宗元都抓住了这个机遇,所以他们的灵魂得以升华,所以他们创造了不朽。然而有些人在机遇面前却是畏首畏尾,失了方寸,乱了阵脚,以致在厄运的泥淖里越陷越深,最终难以自拔。有些人之所以屈服于磨难和挫折的,是因为他们少了一份从容和淡定;而之所以少了一份从容和淡定,又是因为他们舍不得放下。如果他们懂得“与我皆浮云”的道理,毅然决然地放下心灵上的重负,还会患得患失吗?还会因为失去而悲观绝望吗?

因此,在磨难和挫折面前,我们不但要学会“忍”,更应该知道放下。唯有放弃机遇的“这扇门”,上天才肯给我们打开“另一扇门”。

二、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的渗透

语文课堂中有许多体现传统文化的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美,学习传统文化所弘扬的精神。

司马迁对信陵君的评价是很全面的,真正体现了他的“不溢美,不虚恶”的史家良心。在信陵君身上,一方面,司马迁既表现出了他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而具有的礼贤下士、能急人之困的优秀品质,同时又不放过他居功自傲、得意忘形等人性弱点,评价中肯,不偏不倚。塑造信陵君这个人物形象,司马迁基本上运用了他塑造人物形象的一贯做法: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比如为了表现他的礼贤下士,司马迁先让他进行了一系列自我表演――给侯生留了车子左边的一个上座,拉着辔头,亲自到夷门迎接侯生。当侯生穿着破衣服,戴着烂帽子,径直登上车子毫不谦让的时候,司马迁写他“颜色愈恭”;当侯生做大睥睨,故意拉住他的朋友说个没完的时候,司马迁让他“色终不变”。然后司马迁又借助两个人物对信陵君的礼贤下士进行了烘托渲染。侯嬴何以竭忠尽智,献计献策以死相报?朱亥何以义无反顾地跟随单车匹马的信陵君奔赴晋鄙大军?这两个人的献智献力、忠心不二,为的就是表现信陵君的礼贤下士。当然,有了这两个人物的着力烘托,信陵君的礼贤下士的特点就更为突出了。

另一方面,在表现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时候,司马迁也是沿用了同样的做法,既让信陵君自我表演,又加上两个配角予以辅助。与上文略有不同的是,司马迁在这里表现出了更大的灵活性。在两场戏里,司马迁给两个配角的戏份是不一样的。对侯生和朱亥,他给了他们比较多的“亮相”的机会。尤其是侯生,司马迁让他充分地展现了自我,他的故事有头有尾,有始有终。这一方面是因为礼贤下士是信陵君的主要性格特点,必须着力塑造,而另一方面按照司马迁塑造人物的“互见法”,侯生、朱亥在其他篇目里不再出现,所以对历史上的这两个值得尊重的人物必须有一个完整的交代。正是出于这方面的考虑,司马迁才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至于平原君和赵王,因为在其他篇目里还有他们的故事,所以在表现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时候,司马迁只给了赵王一句台词“自古贤者未有及君者也”,也只让平原君背着箭囊诚惶诚恐地给信陵君做了一回引路先锋,又来了一句也不知道是他自己说的还是别人说的“平原君自此不敢自比于人”的话。可以说,司马迁在塑造信陵君这个人物上既有固定的手法,又有灵活多变的策略。

司马迁是有情有义的,所以他欣赏有情有义的信陵君。可是如果站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立场上来看信陵君的话,我们还应该看到信陵君其实还是有里通外国的卖国贼嫌疑的。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丢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这个大原则。总括全文,司马迁塑造了一个丰满的、立体的、栩栩如生的、活在历史长廊中的信陵君形象。

在新课程的语文教学改革实践中,我们只有不断地深入学习,冷静地思考,不断地反思,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地走进新课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大潮下,我们要不断反思,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