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基层医疗卫生论文

基层医疗卫生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8:48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基层医疗卫生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基层医疗卫生论文

篇1

在近年来,随着新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基层医疗机构也逐渐开始建设与发展。同时,由于基层医疗机构作为医改政策推行的前沿,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为了能够实现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对其发展中存在的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研究,并制定积极的解决措施,从而不断完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体制,有效的提升资金使用效率。

一、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首先,因为政府的财政投入对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有重要的影响,在建设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时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在实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工作中,由于政府的财政投入不足,且在区域内存在资金分配模式不均的现象,这往往就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的影响,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发展的积极性与生存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一些地区为了能够保证各医疗机构不出现亏损对其资金进行分配,但是往往就会形成大锅饭的局面,医护人员的积极性较差,医疗服务的质量较差。其次,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建设发展中应用了“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财务管理机制。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由于财政投入不足,且相关的工作人员与领导的成本控制意识不强,甚至在一些医院,其财务系统的成本控制的工作人员是医护人员承担的,这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相关数据的采集也存在一定的误差,对成本控制造成影响。最后,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在大多数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进行成本核算往往是对其实际工作中产生的成本和费用进行管理与控制,但是尚未形成明确的成本核算观念与体系。在基层医疗卫生结构建设发展中,科学的成本控制与核算,可以提升对已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并减少消耗,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但是,有很大一部分的基层医疗机构的领导在其管理中重视收入,尚未认识到加强成本核算与控制的重要性,尚未在其内部构建起合理的成本核算机制,这也使得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成本控制意识比较薄弱,这往往也会造成铺张浪费的现象。

二、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本控制的对策

(一)加强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实现全面预算。在新医改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中,为了能够加强成本控制工作,需要不断加强其成本预算编制工作,在其财务管理中能够推行全面预算,对其建设发展中的财务活动进行约束与管理。细化预算编制工作,推行全面预算管理。而且就目前推行的《基层医疗机构财务管理制度》中的第七条来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是根据其发展管理中的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构成。为了能够加强其成本控制,就需要管理层认识到加强预算对成本控制的重要性,能够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发展建设计划以及各项财务活动计划,尤其是费用支出等编制合理的预算[2]。并保证制定的预算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执行,将预算应用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活动的各个项目与环节,避免其流于形式,失去约束作用,产生不必要的成本。(二)加强医院的内部财务控制体系,加强成本核算。在新医改背景下,根据《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中相关条例,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够实现“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基本财务管理制度。因此,就可以在其财务管理时通过对某一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进行统一的管理。对该区域内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支出、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进行细化与规范。还要在其内部建立起完善的预算执行情况监督部门,避免出现预算执行不力的现象。同时还要建立起与之匹配的考核制度与奖惩制度。这样就可以较好的保障将成本控制管理落实到实际的工作中,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各个科室与岗位都进行考核与监督。这可以促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工作人员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在其工作中尽可能的规避与杜绝不必要的支出。(三)积极应用信息技术,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管理。在新医改背景下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成本控制,需要不断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就我国目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实际发展情况来看,其在成本控制管理中仍旧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可以通过不断加强其流动资金的管理,保证其资金周转的安全性与合理性对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管理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因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往往是承担基本的医疗服务,为了对其进行成本控制,就可以对某一地区内的相关医疗业务进行规范。例如可以要求该地区的几家公司向其提供定向的业务,这样不仅可以使其采购等业务更加简化,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也能更好的管理其成本,也能避免药品、器械等出现囤积与过期的现象,降低储备的数量,减少对资金的占用,可以将结余资金用于其他业务的发展,从而有效的降低其成本,加强成本控制。这就要求政府能够定期对基层的医疗卫生机构的固定资产进行鉴定,并能对其财产内的相关设备进行报废批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其购置相关的仪器设备的时候,还需要参考实际需要与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避免盲目的投入,加强对成本的控制。(四)加强对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首先就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人员能够不断提升成本控制的意识,能够认识到加强成本控制在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建设中的重要性,医院与相关的政府部门可以加强对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使其专业知识得到更新与发展,使其能够学习先进的成本控制与管理的知识。在日常的资金管理中能够树立起良好的成本控制意识,并能与实际结合起来。在面对新医改背景下出现的新现象与新问题要进行积极的分析,从而能够解决遇到的成本控制问题,从而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提升基层卫生机构的资金管理质量与服务质量,更好的满足社会的发展。

新医改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为医院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对医院的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都提出了更加详细与具体的要求。在医院的资金管理中,成本控制是管理的重点与中心,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医院的发展,需要根据新医改政策的变化与医院的发展需要,及时的对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改进与调整。这样才能促使医院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变化与发展。医院也要不断加强医院的成本控制意识与成本控制工作管理技能培训,从而不断提升医院的成本控制质量,促使医院实现其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能实现其经济效益。

作者:陈颖 单位:北碚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核算管理中心

篇2

大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设备全部是20世纪70、80年代的淘汰医疗设施,根本不能满足临床要求,致使病患外流严重。而且卫生医院自身和社会力量均无投资基础建设积极性,任其严重滞后,根本无法满足农村群众日益增长的服务需求,从而在群众心中也失去了地位和信任。

1.2医务人员素质相对较低

在农村当前医务人员之中,具备大专学历以上的只占百分之几。中专学历以上的虽占有一定比例,但大部分是没有临床经验的新任人员,大部分就医人员并不具备相适应的学历要求,并且平均年纪较大,技术水准落后,与服务对象对医疗品质需求相差甚远,尤其是相当部分农村卫生医院连正规检验、放射人员都没有配备。

1.3村医疗卫生经费极为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原有卫生体制被打破。医疗单位也把自我经济利益放在重要地位,尽管国家每年针对卫生事业投入都在持续加大,但农村卫生部分根本得不到多少利益可运用。因此,乡镇卫生医院经济状况普遍都不景气,很多乡镇卫生医院拖欠职工工资是常见现象。这种经费严重不足将导致医疗设备落后、医生工作积极性不高、医疗水准跟不上等不良后果。

2对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培养的分析

2.1积极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除了要了解相关仪器专业知识和运用外,还要掌握生物工程和有关医学知识。作为医疗人员要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能力,提升医护人员动手实践能力,做到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同时,要与临床医生进行紧密配合,充分运用仪器设备功能,让医疗设备发挥应有社会、经济效益。加强团队意识,相互协作,取长补短。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和交流,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既发挥群体智慧,又在互相学习中强化理解,充分发挥个人特长。

2.2积极参加有关学术交流

鼓励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积极参加学术沟通,通过各种形式了解相关医疗新动态,紧跟相关学科发展前沿,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当今最新医疗发展趋势,学习先进医疗设备管理方法,研究学术交流实践中遇到疑难问题,探索现代医疗器械管理方法,总结经验,动手撰写有关论文,提升自我,为进一步提高医学造诣奠定基础。

2.3创造进修条件,争取脱产学习

脱产学习是继续教育中较为普遍主要的教育形式之一,其最大优势在于可暂时摆脱工作劳累,到院校专心学习或培训,并满足不同技术层次人员的需求。院校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培养和传播基地,许多新知识、新技术通过院校能够传播和发展。通过院校学习让理论知识扎实、技术精湛,为今后在工作中处理疑难杂症打下坚实基础。还要求鼓励专业人员到社会上考取等级证书或单科结业证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为参加培训学习的医务人员提供时间和经济上的支持和鼓励。

2.4紧抓良好机遇,引进高端人才

在当前这一阶段,部分医疗机构已开始招收相关的医疗人员,尤其在缺少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的医院,可采取这种招收形式从地方大中专院校毕业生中引入有关专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舒缓部分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短缺、技术滞后、知识不能及时更新的矛盾和压力。

3如何培养适应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展的人才

3.1继续学习专业医疗知识,适应社会经济需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生产力水准提升,现展更需要宽、专、多能的综合型医疗人才,以往那些单能型工作职位已出现下降走势,纯体力劳动的工作是要被智力工作所替代的,以智力支持为主的智能工作岗位已成为21世纪人才市场的主流,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应继续学习专业医疗知识,更好为社会经济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服务。

3.2工作之余继续学习,跟上知识更新步伐

21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知识更新最快时期,在知识量上不断进行翻番更新,很多学者将这种知识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效应称之为知识革命,所以,特别强调终身教育的重要性。知识创新和老化总是在不断交替中进行,不加强学习而只靠经验一样是会落后的。专业知识学习、技术素质提升可通过多种方式,听取专家授课、积极参与各类社会调查活动、和老师共同从事科研活动等均有助于专业知识的继续学习和医疗能力提升。

3.3培养拓展创新精神,推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进展

篇3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重视人文关怀,加强对职工的心理疏导。

1.注重调查研究,职工思想的变化和特点

鉴于卫生事业改革不断推进,力度不断加大,医务人员的正常生活和思想状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部分医务人员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变化,世界观和人生观发生了偏移。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1委屈心理

基层医务人员收入普遍便低,劳动付出和回报相对不平衡。论文参考网。加之“医闹”事件时有发生,基层医务人员的工作得不到应有的理解和认可,从而在生理和心理上产生失落感,大部分基层医务工作者感觉很委屈。

1.2矛盾心理

在体制改革的问题上,广大基层医务人员都十分盼望,但多年来,国家对基层医疗卫生工作虽然制定了大的医改方向,但具体的医改方案尚未出台,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单位仍然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医务人员基本的工资、福利得不到保障,大家对医改存在诸多困惑和矛盾。

1.3进取心不强

由于基层医务人员的收入普遍较低,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严重,表现为主人翁意识不强,工作缺乏进取心。

2.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创新思想工作新路

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是做人的工作,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出发,因人制宜,高度关注职工思想和心理变化,采取心理疏导的思想教育方式,因势利导,及时帮助职工疏通思想、调适心理、理顺情绪,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积极因素,避免消极因素。

2.1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

(1)把人文关怀渗透在医院文化中

通过搭建文化平台,开展各类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医院文化的操作方法生动、灵活,职工很愿意参加,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是单纯的理论说教,而是变得生动、有活力,增强了说服力,既增加了单位的凝聚力,又培养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强了职工努力工作的热情与信念。

(2)把人文关怀溶于解决职工困难中

卫生局做为医疗卫生单位的行政主管部门,要尽可能地多给基层广大医务工作者一些人文关怀:职工有困难时,号召全系统伸出援助之手,职工生日时,送上一份生日祝福,职工家中生病住院时,送去一份心意……所有这些,都将成为职工工作的力量之源,职工困难解决了,心情舒畅了,干劲就足了,卫生系统的凝聚力也就体现出来了。

2.2把人文关怀体现到激励机制中

通过形式多样的竞赛、评比活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对“标兵、先进”既发荣誉证,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使职工在感到荣誉的同时,也感到压力,进一步鞭策自己。

3.立足工作实际,健全心理疏导工作的长效机制

3.1建立一种上下沟通的良性机制

领导干部要深入基层调研,要多看到职工工作中的成绩和亮点,多一些关心、理解、支持和鼓励,多给职工一些精神上的认可。此外还要特别注重应加强绩效沟通,做好职工的绩效解释工作,让职工增强“公平”感。

3.2设立职工心理疏导室

根据职工队伍需求,解决职工心理问题,设立职工心理疏导室。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心理问题相结合,职工维权服务从经济层面向精神层面拓展,用现代科学的方法,满足职工更高层次的需求,实现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和拓展。同时组织心理咨询活动,让职工学习、运用心理调控技巧。论文参考网。论文参考网。

3.3加强职工教育,促进心里和谐

篇4

本文以基层县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乡镇卫生院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为研究对象。按照地域为单位,分为陕南地区、陕北地区、关中东地区和关中西地区,即一市十县。共发放问卷170份,回收161份,回收率达到94.71%。

2 结果

表1 预防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能力需求分析

由表1可知,基层工作人员中55.90%认为应该增加预防学生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理的学习,其次是统计分析知识,占43.48%,再次是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知识,占42.86%。说明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统计知识的应用、健康教育知识以及日常的公文写作、人际关系处理是非常重要的,应该重点学习掌握。

表2 预防专业技术人员综合素质需求分析

如表2所示,在基层工作必备的能力依次是实际工作能力、专业实践技能、专业知识、团队协作能力及社交能力,而对于基层工作外语应用能力要求不高。由此可看出,基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要适应工作并且干好工作,最重要的就是掌握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3 讨论及建议

通过本研究可以看出,基层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能和综和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基层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对专业技术能力的要求

3.1.1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系统分析、综合处理能力急需提高

近些年来,水灾、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越发频繁,在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对预防医学专业人员预防大灾发生后疫情的发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此次调查中有76.40%的调查者提出需加强这方面能力的训练,因此今后需提高预防医学专业学生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系统分析、综合处理能力的培养。

3.1.2 加强预防医学专业技术人员项目管理能力培训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我过对医疗卫生工作的投入不断加大,公共卫生工作领域的各类项目也越来越多。项目管理是一项复杂、繁琐且需要有相关知识背景的专业人员完成的工作。此次问卷调查中有36%的调查者提出需强化项目管理的培养,且在基层机构管理者中,这种需求更加迫切。因此在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工作中,急需加强项目管理能力的培养。

3.1.3 课题申报、数据分析、论文撰写等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篇5

一、背景

一个国家的医疗卫生组织包括了该国家内所有保障和提高人民的健康、治疗疾病和受伤的人员、组织、系统和过程。我国医疗与上年(数据发表年的上年,下同)比较,医院增加106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629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91个。 医院中,公立医院13542个,民营医院8437个。医院按等级分:三级医院1399个(其中:三级甲等医院881个),二级医院6468个,一级医院5636个,未定级医院8476个。医院按床位数分:100张床位以下医院13136个,100-199张医院3426个,200-499张医院3402个,500-799张医院1158个,800张及以上医院857个。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2860个,乡镇卫生院37295个,诊所和医务室175069个,村卫生室662894个。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6671个,比上年增加1064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3484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99个、县(区、县级市)级2796个。已设立卫生监督机构3022个,其中:省级31个、市(地)级385个、县(区、县级市)级2538个。

即使在建设速度如此快速的条件下,仍然避免不了省份之间的发展速度问题,经济较为发达的省市,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速度相对快一些。并且由于人才流动,导致各省从事医疗卫生的人数不同,导致了各省之间的差异。以下我就将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统计分析出各省医疗卫生的状况。

二、数据分析的过程及结果

本次使用数据来自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的统计年鉴。为了反应我们所想要的结果,我们提取了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数、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村卫生室个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七项数据。样本为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

从各主成份的特征值、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可以看出第一主成份的贡献率为74.831%,第二主成份的贡献率为16.159%。前两个主成份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90.990%。因此,对第三主成分以后的主成份可以完全忽略不计,用前两个主成份可以很好的概括这组数据。

表1给出了未旋转的因子载荷矩阵从前面的分析可知,用前两个主成份就可以概括这组数据,所以应该提取两个公因子t1,t2。

我们设主成份的特征值分别为,分别求出t1、t2。在这里我们给出公式:

t1=(X1/, X2/, X3/, X4/, X5/, X6/, X7/ )

(这里的Xi是第一主成份中的数据)

t2可以通过类似的方法求出。

最后求出:

t1=(0.4063,0.4247,-0.1062,0.3858,0.4269,0.3902,0.4002)

t2=(-0.1871,0.1777,0.8670,-0.2558,0.0602,0.3216,0.0997)

由主成份向量t1,t2可以看出第一主成份中X1,X2,X4,X5,X6,X7的系数较大,第二主成份中X3系数相比其他数据很大,远远超过其他指标的影响。因此可以把第一主成份看成由医疗卫生机构数、卫生人员数、村卫生室个数、卫生机构床位数、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乡镇卫生院诊疗人次所刻画的反映整体医疗卫生的综合指标;第二主成份单独看成由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影响指标。

对应的主成份得分表达式为:

y1=0.4063X1+0.4247X2-0.1062X3+0.3858X4+0.4269X5+0.3902X6+

0.4002X7

y2=-0.1871X1+0.1777X2+0.8670X3-0.2558X4+0.0602X5+0.3216X6+

0.0997X7

接下来将我们的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然后带入到是自中计算得出各主成份得分y1,y2。

三、结论

从表3中得出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河北、山东、河南、四川的第一主成份得分^高说明这些城市的整体医疗卫生水平较高。、青海、宁夏得分很低,说明水平有待提高。北京、上海第二主成份得分较高,说明卫生技术人员所占比例较高。

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北京、天津这两个一线城市的第一主成份得分较低,但是第二主成份得分较高。这两个一线城市的分析结果可能不是太准确,有可能是我们分析的数据还不够全面。

参考文献:

[1]陈方樱.数据分析[M].机械教育出版社:陈方樱,2014.

篇6

由于乡镇卫生院难招到需要的人才,常出现“空编等人”的状况。近年来,浙江省通过农村定向培养政策,引导和鼓励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工作,使得乡镇卫生院缺人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善。定向培养政策实施7年来,经过“一揽子”的政策扶持,“三定一免除”措施,共为基层定向培养医务人员6900余名。由于定向培养以本地生源为主,没有语言的问题和文化的差异,定向生能很快融入当地群众,也能很快胜任工作,人员稳定性明显提高。2013年以来,通过实施学费代偿政策,落实职称倾斜等具体优惠措施,已有5 000多名医学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其中有90%的医学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这些人才逐渐成为乡镇卫生院的中坚力量。

完善绩效,提高职工收入

实行绩效工资后,对于原来业务较好的乡镇卫生院,职工收入增长受到了影响,业务骨干的积极性受到一定挫伤,人才流失加重。针对这种情况,2014年,浙江省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建立起了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与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保持同步增长的机制;允许乡镇卫生院绩效工资根据事业发展情况,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上浮;建立了绩效考核机制,对绩效考核合格及以上的单位发放绩效考核奖,实行分类考核,妥善解决编外人员的保障问题;打破了原来对于内部分配的结构比例限制,完全由单位自主分配,坚持多劳多得、优绩优酬,重点向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通过突破总量、完善考核、搞活内部分配,建立了工资增长与事业发展、个人收入与工作业绩的挂钩机制。2014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职工收入明显增长,人均达7.7万元,在编人员平均增长约8.98%,编外人员平均增长约7.71%,充分调动了职工工作积极性。

改善设备条件,用事业留人

新医改以来,我省各级财政不断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总额从2009年的25.75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86.75亿元,财政补助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总支㈩的比重从2009年的20.4%增加到2014年的34.9%,累计改扩建或新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千家,建设规模200多万平方米。加强了乡镇卫生院的设备投入,提高了医疗设备配置水平,按A、B、C不同的机构规模进行分类配置,改善设备条件,目前乡镇卫生院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到198%。

关注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职业发展

为了使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基层安心工作,规定到乡镇以下卫生事业单位下作的,实行提前转正定级,并高定1级薪级工资,在此基础上还允许再浮动1级薪级工资,浮动工资满8年后予以固定,固定后可继续浮动。允许在乡镇卫生院的医师、护师,提前1年参加全国卫生专业技术中级资格的全科医学、社区护理专业类别的考试;在农村医疗卫生机构工作的卫技人员,中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单独确定省定合格标准;贯彻城乡社区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时在学历、论文、计算机、英语等方面不同于城市医院的评价标准,评审时对长期在基层工作的人员给予倾斜和照顾。

篇7

本论文由陕西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09BY76)。

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明确把“全民健康卫生人才保障工程”列入重大人才工程。这对以“立足地方、面向基层”为办学定位和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宗旨的新建医学本科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办学时间相对较长的教学型医学本科院校,纷纷向研究型或教学研究型方向发展,正在放弃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这又为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培养服务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应用型人才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舞台。在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前,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如何跳出传统的“高职高专培养应用型人才,本科院校培养理论型人才”的藩篱,处理好承前与启后、借鉴与融合、发展与创新的关系是该类高校必须深入思考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实验教学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核心。构建实验教学体系,就是根据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组成实验教学的各要素进行整体设计,通过落实各实验环节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1]。在本科学生实践教学过程中,我校本着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原则,不断探索,初步构建了新的医学形态实验教学体系。我校改革的路径是:一个确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二个突出:突出专业设置为基层而设,人才培养解基层之需的特色教育,建立强化应用的教学目标;三个基本: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三个基本模块”的实验教学内容。

转变思想、更新理念,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

医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深厚的理论功底固然重要,但最终要体现在处理疾病的能力上。作为一门独立性的科学,医学形态实验学是基础医学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内容涉及组织胚胎学、细胞生物学、病理学、寄生虫学等多个学科,在培养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教学内涵。医学形态学实验是医学生全面掌握、融汇基础医学知识、固化综合理论,培养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目前,国内大多数本科院校都重视形态实验教学,已独立设课。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受原有的专科阶段办学思想的影响,教师对形态实验教学在整个本科教育教学中的意义、作用、地位以及学生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尚不清楚。所以,在构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时,首先要转变思想、更新理念。摒弃 “实验教学为教辅课”的思想,确立形态实验教学在学生能力培养中的主导地位,把其作为“内涵升本”的重要指标。摒弃“喂奶瓶”的思想,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实验教学理念。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与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喂奶瓶”的学生是永远长不大的。要将教师由过去的主导者,转变为学生的启发、引导和指导者。实验方案的制订、资料的查询、仪器的调试、实际的操作、数据的处理、结果的分析等,尽量交由学生独立完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参与实验环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时间。

突出专业设置为基层而设,人才培养解基层之需的特色教育,建立强化应用的教学目标

我校在升本后确立了面向农村、面向社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着力为陕西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2] 。这就要求,我校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要立足学校的办学定位,突出专业设置为基层而设,人才培养解基层之需的特色教育,建立强化应用的教学目标。据此,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目标就是:以基层的医疗卫生需求为导向,为培养以全科医生为首的基层医疗卫生团队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宽广扎实的医学基础科学知识,灵活多样应用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态度;掌握常用实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学会实验的基本方法和熟悉常用仪器及设备的基本操作和使用。通过医学形态学实验过程的训练,学生会正确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以动态的眼光去观察从正常到病变再到临床的动态演变过程,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以及综合运用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下一步进入临床专业课学习铺路搭桥。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构建“三个基本模块”医学形态实验学教学内容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基层卫生人才的有效途径,要为基层培养“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医疗卫生人才,必须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符合基层工作岗位的需求,同时要营造贴近基层医疗卫生工作实际的人才培养氛围。据此,我们对形态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构建。

1.基础性实验模块。针对大学一二年级学生,对衔接组织胚胎学、病理学等相关学科,开展包括形态学实验基本方法与经典验证性实验,并对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等学科研究前沿知识加以阐述。教学内容具有基础性、入门性、规范性的特点,教师示范、学生做规范化操作训练,以培养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规范合理的操作习惯。考虑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实际,除系统为学生介绍形态学实验方法的理论知识外,增设组织石蜡切片制作技术、苏木素-伊红(H-E)染色技术、病原生物学常规染色技术、组织化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学生动手操作的实验项目。

2.综合性实验模块。针对已系统修完医学基础课程的大学三年级学生,以农村、社区常见病、多发病为切入点,淡化学科界限,开设综合性实验。同时,结合陕西经济社会的现实需求,开发适合陕西地方实际的特色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课程涵盖三块内容:(1)围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基于动物模型,开设综合性动物实验。(2)与动物实验相呼应,以器官或疾病为主线,内容由浅入深,密切联系功能与临床,开展临床病例讨论。(3)围绕基层常见病、多发病或结合当前新发疾病,将实验课堂由实验室延伸到基层医院和社区,开展学生PBL专题。教师给每个学习小组布置任务,比如让学生到社区进行“高血压”、“糖尿病”疾病调查和健康宣传等职业实践。让学生接触真实的病人,面对面与病人交流,听听病人对疾病的真实描述和感受,最终每个学习小组写一份调查报告论文,做成PPT进行PBL专题讲座。通过上述“立体化教学”, 加深了学生对基础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训练了学生应用基础医学知识来解决临床诊断疾病的实际能力,让学生初步感受岗位职业特点,有利于学生临床思维方式的形成。

3.创新性实验模块。创新性实验就是学生自主设计科研课题方案。学校科研处设立学生科研课题立项的专项基金。学生以已有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个人兴趣和科研目标为导向设计实验及进行初步的科研训练。

总之,实验教学是新建医学本科院校加强内涵建设、提高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探索、创新教学内容的同时,新建本科院校还应把实验教学系统改革与实验室评估、实验室体制改革及实验室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并完善实验教学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只有这样,学校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的办学层次,更好地为社区和农村基层输送合格的卫生人才;才能真正提高自身竞争力,为自己找到一份生存空间和存在价值。

参考文献:

篇8

2基于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岗位能力的课程内容改革

2.1课程改革目标

现代医学教育培养的临床医学(全科方向)学生应该满足基层民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对从业人员应具有的基层卫生服务的岗位能力要求,满足卫生行政部门对基层卫生服务的要求,满足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医药卫生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培养创新能力要求,并能在毕业后尽快通过国家执业医师(助理)考试,取得医师执业资格证书。

2.2课程内容改革目的与理念

临床医学开设的预防医学课程,多沿用的是预防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环境卫生学、职业卫生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五大学科课程的压缩版,知识缺乏整体性,强调理论知识,忽视应用型、创新型、科研型人才的培养,也忽视了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相结合,毕业后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工作需要和自身职业发展需要,难以满足居民及国家对他们职业能力的需求。在课程内容改革过程中,应结合基层医疗机构卫生人员应具备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作为执业医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卫生行政机关要求的卫生行政能力和自身职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素养,发挥预防医学的学校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社区科研、专业能力、社会服务能力的引领和储备作用。所以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中要兼顾多方要素,摒弃过往只注重知识的传承,而忽视了由知识带来的受教育对象的知识、能力、思维模式等的全面发展,摒弃过往为工作而工作的态度,转化为工作是我的能力体现,推陈出新。

2.3课程内容改革实施思考

预防医学涵盖的的五大学科,看似一盘散沙,其实他们都紧紧围绕着“健康”这一主题。结合新时代公共卫生主题,在预防医学课程内容改革中应紧密结合临床医学、全科医学,以及强化学科内部知识间的兼容、渗透与连贯。既然他们都属于医学这个大的学科体系,他们之间就一定有着必然和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改革中,将内容可以分为六个模块,第一模块为现代健康观即绪论部分;第二模块为健康影响因素研究即原环境与健康;第三模块为健康研究的方法,主要涵盖医学统计和流行病学;第四模块为健康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控制原预防与控制。添加第五模块健康相关基层(社区)卫生服务,第六模块健康相关行政管理。通过合理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强化现代健康观,并将预防医学观念、知识和技能贯穿到整个社区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服务、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和终身医疗服务(活动)中去。

2.4课程内容改革实施实例

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各种职业能力融入预防医学教学中,是本次课程内容改革研究的重点之一,以基层慢性病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为例。第一部分学习认识三级预防的开展在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康复中的重要性;第二部分学习完后,总结和思考“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自然、职业、饮食、心理、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等),有哪些措施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如何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三级预防”;第三部分是高血压的社区考核,指标计算方法、社区高血压调查报告、本地区的高血压流行病学研究;第四部分是高血压的社区控制干预(社区危险因素、干预方法、效果等)研究;第五部分是根据社区人群社会—心理—生物特点分析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社区管理方法、分析社区服务能力和服务提供与服务需求,提出改进措施;第六部分是高血压防治相关政策、法规与卫生服务。课程学习最后,学生结合预防医学、临床医学和全科医学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通过查阅论文、教师指导开展学术研究和/或论文撰写。

篇9

制定规划是科学调研、理清思路、凝聚共识的过程。按照自治区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和自治区医改办部署,广西卫生厅会同广西社科院、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教育厅等共同开展七大专项课题研究,全面调查医卫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发现了全区医卫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合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欠佳,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失衡,基层人才匮乏,具有执业资格技术人员吸引难、留住难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广西卫生厅牵头研究编制了《广西医药卫生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了全区卫生人才十年发展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明确了医卫人才发展“抓领军、抓急需、抓薄弱”的思路,设计了一批具有实用性、创新性、攻坚性的重大人才工程,初步形成了定位明确、层次清晰的人才建设体系,为全区今后一段时期内加强医卫人才工作提供了科学蓝图。

二、针对问题,高效实施,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

篇10

更严峻的是,农村全科医生匮乏。全科医生是指能以门诊形式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一般急症的“多面手”,对乡村患者尤其重要。按照理想比例,中国至少应配备60万名全科医生,但据媒体公开报道,我国目前只有7.8万名,且素质不容乐观。

一方面是学医的人多了,另一方面基层卫生机构却是人才难留,医科大学生在城市就业持续“过剩”,为了留在城市,一些医科生被迫转行。

其实,大量基层医生流失和医学毕业生不愿到基层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待遇太低,收入不及大医院的1/3。很多社区医院医务人员收入还没有当地街道办或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收入高。正因如此,有的农村基层卫生工作者不得不半耕半医,有的城市基层卫生工作者要么离开基层,要么放弃医护职业。二是技术水平很难提高。基层病人少,多是常见病,自己的水平很难提高,要发论文、评职称都很难。三是中医处境艰难。现在很多人习惯“有病看西医,调理看老中医私人门诊”,卫生院的中医科没有生意。

让医生扎根基层

篇11

1.加快推进重点基本建设项目。启动建设区公共卫生中心,争取年内开工。木渎人民医院外科住院楼年底基本完工,2015年4月底投用。加快推进越溪、郭巷、光福等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越溪卫生院6月底前投用,郭巷卫生院年底前投用,光福卫生院年底前基本完工。启动建设长桥蠡墅医院(名称待定)。

2.区域卫生信息化工程。加快推进区卫生信息中心建设,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按照卫生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信息化建设标准,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完成与市卫生信息平台的对接,年内实现健康档案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二、促进公共卫生均等化

3.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对照国家建设标准,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专业机构建设,按照时序进度配合做好区公共卫生中心工程建设。完善区精神卫生中心运行管理机制。区妇幼保健所确保通过省级妇幼保健机构复核评估。

4.落实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以常住人口为基数,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44元。按照国家和省、市要求,全面规范实施10大类41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推进特色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做好重性精神病人免费服药和服药后安全检测、社区健康自助小屋(数字化慢病管理)等项目。

5.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绩效常态管理,进一步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建设。认真落实血吸虫病、结核病、艾滋病等重大疾病防控任务。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力争消除麻疹,建成市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示范区。完成中国消除疟疾行动省级评估验收。完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加快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提高疾病管理效率,试点开展高血压病人远程居家管理。

6.加强妇幼保健管理。加强母婴安全管理,严格高危孕产妇分级管理和剖宫产审批制度。深化母婴阳光工程,将服务人群逐步扩大至常住人口。强化妇幼保健管理,推进数字化儿童保健门诊建设,提升妇幼保健综合实力。推进妇幼卫生信息化管理,开展社区居民产后访视信息化管理示范点创建。提高托幼机构卫生保健监管力度。

7.提升卫生应急水平。完善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健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完善工作制度,强化培训演练。启动区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按标准储备应急物资。做好日常风险评估和预警监测,及时规范、科学有效实施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

8.深化爱国卫生和健康城市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综合环境提升工程,强化农村环境长效管理考核。丰富健康城市内涵,推进健康场所建设,新建市健康村10个。巩固创建卫生镇、村成果,新建国家卫生镇1个。实施健康促进“百千万”工程,抓好流动人口、职工、农民、学生等重点人群健康促进,开展公民健康素养干预和监测,强化控烟工作。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和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9.强化食品安全综合协调。完善食品安全监测预警体系,及时上报重点品种检测信息和食品安全消费预警。推进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天安行动”,围绕三个重点项目(农产品质量保障,食用油放心,卤菜厂、店诚信生产经营)和五个重点领域(重点场所“五小”单位、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养殖场病死畜禽规范化处置、桶装饮用水、区域特色食品),深入开展食品安全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消除重大食品安全隐患。强化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切实提高农村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10.提升卫生监督执法水平。巩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达标示范”成果。深化卫生监督体制综合改革,开展卫生监督员职位分级管理试点工作,加快卫生监督协管队伍建设。强化食品安全、医疗服务、公共场所、生活饮用水、学校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等卫生监督和消毒产品、涉水产品等监督抽检。实现医疗机构、餐饮业、住宿业和游泳场所卫生监督量化分级全覆盖。加强检查指导,促进旅游餐饮服务业全面提升。深化卫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配合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行为。继续推进卫生监督信息化建设。

三、健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11.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水平。坚持政府举办为主和城乡联动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完善“十五分钟健康服务圈”。结合城乡一体化建设,合理调整机构设置规划,优化卫生资源配置,长桥(蠡墅)、越溪、郭巷街道等拆迁较多的区域要合理调整社区卫生服务站设置。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确保通过省社区卫生服务先进区复核评估。城区(长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成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东山医院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建成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3家。

12.增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建立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强化对口支援,逐步建立电子药房、会诊中心、检测中心、远程会诊、网上预约、双向转诊、移动终端等系统,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效率。试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老年护理服务。协调区域内医疗机构共建东山、金庭两个120急救站点。

13.创新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制度,开展以主动服务、上门服务为模式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和健康教育等服务,重点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到65%以上,长桥、木渎、横泾中心等继续深化“保姆式服务”和“医疗服务进万家”。开设社区(城区、镇区)全科医生工作室,实行“定地点、定时间、定人员、定内容和定任务”服务,吸引更多的居民群众在社区首诊,服务对象在社区的满意度达95%以上,社会满意度达85%以上。

四、提升医疗服务水平

14.强化公立医院管理。加强医院基础质量管理,严格执行医疗质量管理核心制度,继续开展医疗服务、医疗核心制度、药事管理、医院感染等专项检查。推进平安医院建设,做好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的防范预案,完善医院投诉管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医患纠纷,积极推行第三方调解。继续推行医疗责任保险,提高参保率。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准入和医疗技术临床应用,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强合理用血管理,强化血液安全管理,保证临床用血100%来自无偿献血。

15.全面改善医疗服务质量。继续推进“三好一满意”活动,认真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推进临床路径管理,全面改进医疗服务。提升等级医院建设水平,医院确保通过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复审,木渎医院确立三级中西医结合医院建设目标。加强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对市级临床重点专科进行滚动式管理。加强对外协作,积极开展与医学院校、科研院所和上级医院的技术合作。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推行便民服务,优化就医流程,缩短患者就医时间。

16.加强中医药工作。认真贯彻省中医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市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按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临床科室建设标准,配置中医药人员,设置中医科,开设中药房。木渎医院以建设三级中西结合医院为契机,争创中医服务品牌,甪直、东山继续加强中医特色建设。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加强技术培训,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开展中医药服务。

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17.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和零差率销售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严格按照计划,在省基本药物集中采购平台上开展网上集中采购,并按合同要求集中统一付款。区级公立医院按规定优先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强化《国家基本药物处方集》和《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培训,引导医务人员合理用药。

18.巩固基层综合改革成果。综合考虑城镇化进程、服务人口、服务需求和交通状况等因素,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编制总量,实行统筹安排、动态调整。完成第二批(250人)卫技人员人事考录进编。合理配置公共卫生、医疗服务人员,适当提高护理人员比例。进一步明确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法人主体地位,落实用人自。强化绩效考核,将服务质量数量、患者满意度、任务完成情况和居民健康状况等作为主要考核内容,依托信息化手段,强化量化考核、效果考核。推行绩效工资制度,收入分配向工作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贡献突出等人员倾斜,提升基层人员工作效率。

19.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前期准备。成立区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建立科学合理的补偿机制,有序推进医药分开,推动医院健康发展,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定期核定公立医院人员编制并动态调整。公立医院全面开展成本核算,通过精细化管理实现流程优化,提高经济运行总体水平。

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0.提升农村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全区城乡居民(农村)医疗保险参合率保持在99%以上,人均筹资水平达650元,与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相当。进一步提高补偿水平,住院费用实际补偿比达到58%以上,县乡两级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保持在75%左右。探索混合支付方式改革,科学调控和管理统筹基金,当年结余率原则上控制在8%左右,适当扩大基本医疗保障的个人账户资金支付范围。全面实施肺癌等20种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确保符合救治条件的人员全部纳入重大疾病保障范围,实际报销比例提高到70%。

七、强化食品药品监管

21.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全面推行行政指导,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医药企业营造健康发展环境。抓好药品、医疗器械行业诚信体制建设,开展诚信等级评定,开展“文明示范药店”创建活动,规范医疗机构药房日常监管。切实加大对不守信企业的检查力度,引导企业自觉规范生产经营行为。

22.加强药品、医疗器械质量安全监管。继续实施质量授权人制度,加大对高风险企业、高风险药品、国家及省重点监管医疗器械品种生产企业的监管。落实基本药物生产企业报备制度,实施基本药物全品种电子监管制度。加快推动企业实施新版GMP,做好特殊药品日常监管及含麻黄碱复方制剂生产监管工作。严格药品经营许可审批标准,加强药品零售企业GSP认证和跟踪检查。推动药品远程动态监控、药品电子监管系统。督促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加强药械重点品种、重点环节监管。完善药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机制。加强药品、医疗器械抽验,重点抽验基本药物中标品种和举报投诉集中、违法广告多发品种,切实提高抽验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3.强化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深入推进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集中治理整顿,加大对食用油、卤菜等重点品种以及学校食堂、大中型餐饮单位、集体用餐配送单位、旅游景区周边餐饮单位等重点单位的治理力度。推广“五常法”管理模式,推进量化分级管理,提升餐饮服务环节科学化监管水平。全面完成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抽检批次,依法做好抽检后续处置工作。切实做好重大活动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确保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

24.强化保健品化妆品监管。进一步完善保健品、化妆品监管责任体系,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作,进一步完善“联合监管、联合服务”工作机制,针对疑难环节和突出问题组织开展联合执法。推广化妆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管理制度,增强企业的质量安全意识。强化保健食品化妆品日常监管,加大重点产品抽查、突击检查和飞行检查工作力度。开展对美容美发行业、保健食品专卖店等经营使用单位的规范化管理试点,组织开展蜂胶、灵芝孢子粉等重点产品专项检查。

25.加大药品稽查执法力度。保持对制售假冒伪劣药械行为的高压打击态势,针对影响人民群众安全用药的突出问题开展集中专项整治,加强部门协作,构建执法协同体系,开展联合执法,加强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举报投诉的调查处理达100%。加大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违法广告的整治力度。

八、完善政策保障

26.重视卫生科教工作。发挥科教兴卫资金的引导激励作用,重点支持临床科技项目和青年科技项目。实施《区卫生人才和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2014年~2015年)》,加快建设一批适应卫生服务需求、具有省内市内先进水平的重点学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开展适合基层的科研活动。注重医疗护理创新,积极申报市级科技指导性项目。积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应用和优秀论文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