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绘画艺术考察报告

绘画艺术考察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8 15:59: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绘画艺术考察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绘画艺术考察报告

篇1

关键词:艺术;教学;写生考察;重要

外出的写生考察是美术教学中很特殊的一门课程,各个美术院校都普遍开设有此课。它把固定的室内教学搬到了校外的大千世界之中,是同学们最感兴趣的课,但也是较难组织的课:如组织的好,则对学生的艺术学习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如组织的不利则如同外出游玩,一事无成。好多学生甚至有些老师都对它重视不够,感觉平常在学校里憋了那么长的时间,可出来放松放松了,于是便一路玩了下去,有的嫌远怕累,或不愿意花钱,就干脆不去。这些态度都是对此课认识不清所致,下面就谈一谈我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外出的写生考察是美术的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艺术源于生活,它的根深植于生活的土壤之中,我们常说“作品要上去,生活要下去”,这是艺术的规律。古人也有“搜尽奇峰打草稿”、“以自然为师”之说,都强调了深入生活的重要性。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主张:画家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一手伸向传统就是要学习历代大师给我们留下的优秀的美术理论和高超的绘画技巧;一手伸向生活,就是要我们深入观察火热的社会生活和广阔的大自然中去,搜集鲜活的素材,创建新的技巧,创造出自然感人的艺术作品。学校里的生活和学习的空间都较为单一,知识的获得几乎都是从课堂和书本中来,造成了他们的阅历见识都很有限,加之艺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就更需要这门课来补充。

艺术属于形象思维的范畴,而敏感又是一个艺术家的基本素质。艺术源于生活,但同学们平常的生活几乎是一程不变的,习惯和麻木激发不起他们的艺术冲动。走出去,换一个环境,置身于山石林木之中、溪流之间,去听、去看、去感受,艺术的冲动与现实的体会想结合,“寄情于山水之间”。

我们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从教后,也曾多次带队下去,能深刻体会到学生面对大自然时的激情写感悟。记得有一次带学生刚进入山区,他们就惊呼:“老师,看见了真山真水,我们才明白画中的山石为什么要用那样的皴法。”而这些知识在课堂上是很难明白的。进山之后,同学们带咸菜,啃干馍,外出一画就是一天,这是艺术创作的冲动激励着他们的勤奋。回来之后学生们都自感收获颇丰,每每欣赏起自己外出所画的作品,还感激情犹在。

写生是艺术家发现自然、感悟自然、发展创造的有效途径。纵观中国所有的著名山水画家,无不是通过对自然写生获取灵感和发现大自然独特奇妙的景观,再形成自己独特的笔墨语言。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先生一生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所画写生逾万。艺术美的形成绝不是关在教室里空想出来的,心灵与自然的脱节,势必会造成画意的扭曲,灵感的枯竭。只有广泛的投入到生活中、大自然里,才能有“江山如画”的感受,进而艺术上表现的内容才能实富于激情。

二、外出的写生考察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实践

写生是件苦差事,路途辛苦,风餐露宿不说,要把眼前的世界通过某种技巧搬到纸上成为符合艺术规律的艺术作品,这是极其复杂的艺术思维和探索过程。我们常常手持工具对眼前的世界激动不已,可又不知所措。

回忆上学时的第一次外出写生,面对着大自然美妙的景色,简直就是“扑”上去画的,那么的激情,那么的投入。但是,由于平常课堂学习的理论较多,绘画对象也往往都是由老师设定好的,真是自己去组织画面的很少,一旦面对着形色万千的外面世界,选景、构图、取舍等等一大堆问题就摆在面前了,真是还不知从何下手。好在几张之后,便摸索出了课堂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加之有较强的新鲜感,外出的那一段时间作品不少,内容也较生动。所以,外出写生很能检验课堂学习的效果,锻炼实际绘画中的综合能力。

三、外出写生考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开阔视野

这是一门综合课,学生们除了要有艺术知识外,还要知晓历史、地理、人文、民俗等门类。因为外出写生考察在选点上多是名山大川、历史古迹、民俗风情等有代表性的地方,这些地方的背后往往都有一些“故事”,只有了解了这些“故事”,才能真正的认识这个地方,而这些“故事”的背后总是和历史、地理、民俗等知识相联系。如果是在学校里,学生很难去主动的学习这些知识,外出的写生考察给同学们提出了这个要求,让他们主动的去学习,这就使他们学得更多更广了。

我经常带学生去黄山脚下的徽派民居村落西递、宏村,这个地方的徽派民居是最具代表性的,有着很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甚至于一个庭院,一间房,或是一件器物的背后都隐藏着某个故事。考察这里,要了解古徽州的历史演变,徽商的兴衰史,及其在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等方面的知识。每次从那里考察回来之后,同学们都会觉的除了绘画水平提高外,别的知识(尤其是历史知识)也学到了不少。这样的触类旁通,更能积极的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

四、关于外出写生考察的几点建议

1.在选点上,可依据自身的情况,尽可能的选择或与平常生活环境差异大的地方,或者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地方,或者在某个方面有代表性的地方等。因为差异大、内容丰富才能引起好奇心,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们的创作激情。

2.外出前要让学生对考察对象有一定的了解,既可老师介绍,也可让学生自己查找资料。但不能讲的过分清楚,要保留一点神秘感,让学生带着一些问题到下面解决,这有利于保持较长时间的求知欲和创作激情。

篇2

假若毕加索和马蒂斯,凡高和高更,他们的作品都是一个风格;假若法国的凡尔塞宫和西藏的布达拉宫如出一辙;假若黄河和长江流动同样清澈的河水;假若纷繁入世,所有的人都生长同一副面孔,我们很难想象世界会是个什么样子。没有个性的世界索然无味,光彩尽失。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因为个性而精彩。酒店艺术氛围的营造更是如此,具有独特艺术品位的酒店才是一流的酒店!与众不同,卓然不群,超凡脱俗,才能傲视同侪。这次香港酒店的考察活动让我对此体会的更加深刻。

此次考察一行共14人,都是来自全省各地酒店的同行。我馆有4人,各自都担负着不同的考察任务,我主要负责对酒店艺术氛围的考察。

香港是第一次去。对香港的酒店业知之甚少。临行前,对香港的了解都来自影视作品或新闻报道,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印象挥之不去。等我们到了以后才知道香港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文化沙漠,香港的酒店都个性张扬,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

到了香港,我们下榻五星级的港岛香格里拉酒店,当我伫立在酒店的回廊仰视那幅金碧山水的壁画时,有一种久违的震撼。能把老祖宗的东西拿来并运用的恰到好处,是香格里拉胜人一筹的地方。走进香格里拉酒店,从细微的家具雕花到宏伟的立柱穹顶,无不浸染着浓浓的艺术氛围。大型金碧山水的壁画一直作为主线贯穿其中,酒店的宣传画册、服务指南、电视指南以及大部分酒店用品的包装,都印有壁画的局部,从视学形象上高度统一,强化酒店特色,突出文化内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巨幅壁画成了统治酒店的灵魂。酒店从色彩、灯光到艺术品的选择都非常协调,互为依托,相辅相成,彼此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香格里拉陈设的艺术品大多成系列化,譬如琉璃作品,看上去风格统一,但仔细鉴赏,从造型及花色上都有细微区别,从数量上形成形式感,从个体上寻求变化,增加作品的层次感。酒店的挂画大多是原创作品,复制品很少,虽然也不全是什么名家作品,但每一幅都有作者的亲笔签名。

我们去的酒店还有半岛和金悦。金悦的大堂气势恢弘,整体色调显得凝重,庄严,大量使用黑色,金色,很有皇家气派。印象最深的还是半岛酒店,富丽堂皇,品位高雅的环境不愧为香港酒店的NO.1。半岛酒店陈设的艺术品很考究,细微之处尽显奢华,尊贵。后现代风格的艺术品不多,传统,古典的气氛很浓。客房中摆放的家具和工艺品,有的经过作旧,很象旧年代的物件。然而酒店的设施却非常的现代,功能相当完善,造型简约,极富现代感。传统风格的家具和现代的高科技的客房设施形成鲜明的对比,让整个酒店显得尊贵而不古板,传统而不失时尚,情趣盎然,引人入胜。

从香港回来,重新投入二期工程的艺术品设计中,感触颇多。我们的酒店缺少什么?我们以后的艺术品设计上要选择什么方向?我们酒店的特色应该是什么?想了很多,也顿悟了很多。我们的二期工程装修方案是英国人设计的,体现的是英国皇家风格,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情。这种风格很象北京国际俱乐部,应体现奢华,尊贵,富丽堂皇的感觉。我们在这种在的框架下,如何别具一格,张扬个性,是我们首先要考虑的。艺术品如果完全与周围环境高度统一,气氛便会显得沉闷,乏味,缺乏灵性。我们应寻找一个契合点,在整体统一的前提下,局部改变风格,可以考虑在一些小环境内陈设一些后现代的装饰品或者很注重形式的抽象绘画作品。

篇3

于希宁有一颗质朴而敏感的审美心灵,草木枯荣、物随时迁皆能激发他创作的欲望和灵感,发而为文,挥笔成画,最终创造了其诗意化的花鸟画境界。1996年出版的《于希宁诗草》,收录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创作的三百余首诗词,其中题画诗占大部分。如《春眠梦梅》:“春眠梦玉珮,瑞雪停云在,暗窥君未醒,偷换枝无碍。”此诗将作者深夜梦梅的情感体验写得微妙细腻:在万物复苏的季节里,又梦见了日夜思念的梅君。在梦里,它以白雪作霓裳停留在云端。趁着它还未睡醒,赶紧把它婀娜的身姿偷换过来(意为赶快将它画下来)。“暗窥”“偷换”用来表现画家虚怀默然、不忍打扰的心意,将梅花拟人化,信手拈来,自由空灵。又如他的纪游诗:“一路溪流漱石乱,半山云雾入林暝。岸边古木皆温化,江上征篷待客停。”这是于希宁回忆自己游严子陵钓台所见,视线由江流远观山林,又由岸边回到江上,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于希宁在诗文修养上很是下了一番苦功。20世纪30年代,于希宁在新华艺专学习时,诗词题跋是必修课,他一边临摹古人名画一边细细揣摩题画诗,感受诗情与画意的融合。通过数十年不断的积累,于希宁逐渐能够自由地进行诗词创作。七八十年代,于希宁多次江南探梅,在思考绘画创作问题的同时,梅花也开启了于希宁一段诗的情缘,他曾说:“每当此时,我会从自然和艺术的内在关系中,从古人今人的种种得失中,获得无穷的心得和新知,而诗兴由之而生。之所以在我的诗草中咏梅诗占有这样大的比重,真是良有以也,绝不是偶然的。”于希宁的诗歌创作强调当下即成、触目即真的直接表达,当下参取、即物生情,将心寄予当下的直接感悟,正所谓“俯拾即是,不取诸邻”,情感的运动弱化了理智与逻辑思维,只是自然而然地“俯拾”“直取”,类似于“皑皑埋万物,大地披银铠。老柯寿者相,畅吟凌寒态”这样的诗句皆是以诗思启画意,以画图示吟哦,诗人之心在瞬间超越时间与空间,不期然间已与物象契合无间。于希宁的“诗情”不是纯然的感情抒发,而是缘物而起将自己的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融合。他的《早春有怀》:“春来冬去寒方暖,地动青萌欲吐芽。岭上梅花疏且瘦,雪飞有意混成花。”因感受到春天的气息,而遥想岭上梅花的疏枝淡影,大地尽管看似平静却生机涌动,既然梅花还未开放,就让飞雪混成花朵作那冰清玉洁的白梅花。于希宁这种神思活动始终不脱离自我的具体感受,通过情感的推动,将记忆世界唤醒并重组,迁想妙得,神与物游。

随着于希宁绘画风格的进一步确立,必然也要求与之相应的题画诗以深化意境,他说:“古人的诗是在彼时彼地的具体条件下有感而发的,每个人所处的时代环境和遭遇不同,历史和社会的变化发展使人的思想和人生观也在变化。”林和靖爱梅、爱鹤,“梅妻鹤子”成为千古美谈,他笔下的梅花疏影横斜、暗香浮动,而在于希宁这里梅花则转化成为“鳞柯铁骨玉肌妍,历尽冰霜迓日翻。自绕横斜清质气,暗香亮节散中原”的精神面貌。他在诗中所要实现的是梅花的铮铮铁骨所代表的时代精神、民族气派以及自我品格。唐幼明曾有梅花诗曰:“梅花自是神仙骨,不许凡人肉眼看。雪压江南春满屋,玉堂潇洒月光寒。”于希宁反其意而作:“梅花不是神仙骨,耐得人间颂品端。雪掠冰凌难损质,素心玉面水晶盘。”他将梅花那种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冷峻转化为人人赞颂的精神品格。

于希宁创造的诗画意境高古雄奇、鲜明可感,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如其《巫岫龙柯》写湍流与云天相接,老梅奇柯横空出世,意象凝重,苍劲有力,显示了中流砥柱、伟岸孤傲的精神,并题诗曰:“巫岫雄柯雪养魂,千花万蕊抒精神。为教操守培时物,笔帚运来玉树春。”于希宁作诗还力求与绘画的风格融凝无间,如《秋丝瓜》题诗:“秋雨霏霏征途忙,碧油沃野鱼米乡。荷塘脆藕正应市,户户丝瓜上脊梁。”画面上几片泼墨瓜叶简洁生动,条条丝瓜色清姿动,几朵黄花与叶、瓜互相掩映,极富生活情趣。

诗歌之外,书法、篆刻对于希宁的绘画创作来说更有着独特的实际意义,他在绘画上所达到的高度就来源于他的书、印修养。他将书法、篆刻作为绘画的基础来对待,并凭他对技法及美学内涵的深刻理解、融会参悟,使其绘画显现出别样的笔法意味与空间效果。与他在诗文修养上的晚进不同,于希宁自小就受到父辈的熏陶,专意书法、篆刻方面的修炼而无丝毫懈怠。在上海求学时期,于希宁开始比较全面而系统地深入学习书法。从甲骨、金文到晋唐王羲之、怀素、颜真卿再到宋元黄山谷、坡、赵孟頫,无不心摹手追,尤其对魏碑古厚持重、舒展劲健的用笔极为偏爱。与在绘画上的刻苦勤奋一样,于希宁将练习书法作为日课,他不是着意于一家一帖的摹写,而是融会百家之长以成自我体格。

在篆刻方面,于希宁受乡贤陈介祺所藏汉印、瓦当、青铜器耳濡目染,对朴实敦厚的美学风格有了最初的感知。陈介祺一生鉴精藏富,其所辑《十钟山房印举》成为于希宁学习篆刻的重要材料。上海求学期间更得海派名家诸乐三先生的指导,下苦功摹刻秦玺汉印数百余方,上溯钟鼎款识、汉印瓦当、碑额刻石,近学邓石如、吴昌硕及西泠八家。潘天寿先生曾建议他:“多注意秦玺清俊之气,汉印浑朴古厚气息,于章法安排多动脑子,必有变化。”而黄宾虹先生对于希宁更是有重要影响,其《黄宾虹藏秦汉印拾遗》收录亲自手拓黄宾虹先生收藏的秦汉古印58方,从中可见于希宁孜孜以求、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同时,他深谙黄宾虹先生“书画同源。自来言画法者,同于书法,金石文字,尤为法书所祖。考书画之本源,必当参究籀篆,上窥钟鼎款识”的道理,对篆籀书法着意最深,用力最勤。从任教于潍县的虑远阁画庐开始,篆刻就一直是于希宁的主讲科目,并编写了完整的讲课稿,在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其晚年论文《篆刻及其与书画之间的关系》即是原稿的一部分。文章中从篆刻兴起原因、发展历程、种类体制及风格变化、作用等几个方面对篆刻做了比较全面的论述。

于希宁的绘画充分地体现出与书法、篆刻的紧密结合,他在笔墨表现上孜孜探索,孕育出“刚劲朴厚”的风格特点。其早年所作《白梅图卷》将刚劲沉着的用笔、曲绕变幻的结体形式运用于绘画,得篆刻方寸间分朱布白之妙,正如黄宾虹先生所题“宋元士大夫纯以书法入画,平寿有道,深明篆刻,此帧得古籀遗意矣”。书法用笔影响了他的绘画用笔特征,而画面刚劲浑厚的笔墨味道也影响了书法的审美取向,书法与绘画的笔墨形成了相对应的互动关系。这种互动关系最直接地体现在长线的运用上。他所画藤本植物,以书意入画,无不苍劲古朴、气势恢弘。如《春满乾坤》中的紫藤回旋曲折、疏密交织、屈曲盘绕,运笔灵活不滞、气脉通联,与草书流畅的书写性异曲同工。而其顿挫生拙之态又极尽篆籀笔意,正如他自己的诗句“蔓篆舞婆娑”,刚中带柔、外曲内直,行笔快则流畅刚健、飞动挺拔,行笔慢则敦厚朴实、含蓄稳重,流畅中寓苍浑,朴实中见灵动。他常迫使笔锋分散出一种“飞白”或“剑脊”的笔触效果,这种笔法厚实而松灵,墨虽淡而不薄不浮,虽重而不浊不滞,用来表现初雪未融的梅干,使雪的温润圆滑与枝干的盘曲嶙峋形成了鲜明对比,既有特定的质感、量感和空间感,又具有充满笔墨情趣的艺术性。

从书法、篆刻中,于希宁不仅寻求可被绘画有效利用的技法资源,同时将书、印的内涵化为画面的精神气质,如他笔下的梅花总是充满力量,梅之老干盘曲嶙峋,架构出一个稳定而充满张力的画面结构,将秦汉晋唐的正大气象与梅的品行气势加以内在融汇并通过用笔展现出来,最终形成了凝重古拙、刚劲俊逸的绘画境界。

“三魂共一心”是于希宁一生的座右铭,也是他画梅思想的深层体系。其国魂、画魂寓人魂的艺术思想正是时代精神、梅的精神、自我精神三者统一的高度升华。于希宁在与梅相识相交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梅花“不怕雪欺霜辱,冰虐风餐,反而冒雪冲寒,萌花报春,所谓‘万花敢向雪中出’‘挺立风雪吐芬芳’的精神,这才是梅花‘骨气’之所在。这种经得起天寒地冻、雪压霜欺,而矫健不群、一花独妍,却又俏不争春的气质,正是现在所需要的时代精神”。于希宁将梅花之品质、与时代之精神融为一体,同时,又是他自我个性的生动体现。他的情感与文思已与梅结为知已,在进入物我两忘情状中不断深化;他的坚韧、勤奋、刚正之气逐渐与老梅之骨气、生气、清气相契合,实现人魂与画魂的完美统一。

于希宁从传统文人思想价值体系向“三魂一心”画学思想体系的转变,也相应地带来了其绘画造型语言、技法及整体画面的转变。他抛弃传统花鸟画折枝构图的程式,以整棵梅树入画,将花鸟画创作引向一个新的境界,因此,干与枝的画法是于希宁技法创造的重点,尤其是复杂枝干的穿插组织方法,确立了由主干到枝条、由近处到远处、由大势到细节的绘画顺序。枝干、花朵的疏密分布以及梅鞭的走向等等这些因素都成为画面构成的重要部分,这尤其需要画家具有对画面强大的掌控能力。于希宁注重枝干的走向、穿插,并形成一定的层次感和空间关系。为了体现画面的秩序,于希宁还在绘画的过程中有意将枝干留出空位,体现出枝干前后、左右、上下相互顾盼、彼此呼应的空间效果,尽管千枝纵横,仍觉生动有序。于希宁笔下的梅花,在花、萼、蕊的画法上也打破古人的口诀,从花的生理形态出发,对花的画法进行了全面的研究。

于希宁画梅在尊重客观自然的同时,也考虑到了画面的结构美,为了获得作品的完整性和意境美,他往往采用烘托的手法,以赭石、花青罩染,形成一定的空间氛围,凸显远观的气势。

于希宁的美术史论研究深受俞剑华影响。俞剑华是站在一个画家的立场上思考如何从美术的自身发展规律出发,论述绘画在历史上的发生、发展、影响、作用和演变规律的,同时注重对画家的风格及技法分析,这些都对于希宁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时代背景与俞剑华一生的学术活动、学术主张,师承与薪传来看,作为俞剑华学派,有它的特点,这基本上可以从俞先生自己在1958年提出的‘四万说’来认识。”(林树中《承前启后,奠基筑路—试论俞剑华学派》,转引自《俞剑华先生学术研讨论文集》,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四万”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绘万张画,立万帙言”。“四万说”要求美术史研究者要有扎实的文献学功底、史料处理能力,重视调查研究、创作写生,将美术史论与绘画实践相结合,以文献考据、实物考古与创作实践相融合。俞剑华对美术史研究有着“尽信书不如无书”的态度,这种治学要求对于希宁的艺术道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不仅将储备专业技能和技法作为分内之事,更将具备扎实而广博的艺术修养作为一生恪守的准则。

篇4

一.美育教育的现实情况

(一)大学生严重缺乏学习积极主动性

现在虽然各高校对美育的教育注重程度相比而言在各方面都有所提升,可是由于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处于空前的严峻状态中,又由于大学生对美育的教育缺少足够的正确的思想认知,把极其有限的精力大部分都投入到了其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方面了,虽然专业技能得到了提高却忽略或顾及不到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

(二)美育教育的实际内容偏少,整体课程专业性太强

日常生活中,美的形式是呈多样化而又无处不在的。在高校实施美育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通常就是单单着重以艺术的审美教育为主线条,从而忽略了其他形式的审美教育。各高校的艺术审美教育教学的绝大部分课程都是由各专业的艺术教师实施完成的,即使这些专业的艺术教师在给一般的学生上课时特意有意识的把难度降到最低,可是这些专业教师的那种固有的专业思维模式已经根深蒂固了,专业教材的各个章节结构深深的嵌入在脑海中,同时由于普遍对美育的教育课程的注重程度不是很高,就使得教师在备课的时候没有深入挖掘教材,没有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备课。在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专业性太强,与一般的比较普通的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很难进行有效顺利的衔接,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学生对该类课程的学习兴趣。

(三)至今未建立起健全、科学的美育教育评价机制

就当前情况来看,我国依然未建立健全、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美育教育教学评价制度。美育教育的评价指标系统过于单一,只注重艺术尖子生,忽略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只注重教育结果的评价,而忽略了教育教学过程的评价;只注重艺术大赛的结果,而忽略了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本质―――在育人的过程中陶冶情操;只注重抓学生的系统知识、技术水平的评价,而忽略了更高层次的大学生审美需求水平的评价。

二.建立大学生的美育素质教育

各个高校对美育的教育教学一定要按照素质教育教学的新课标和美育教育教学活动的规则去进行,要切实转换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积极的拓展训练美育教育的内在涵养。跟上时代的步伐,要有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完整的美育教育的评价结构体系,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整体的素质教育水平逐步提升。

(一)建立以艺术美为主要核

心的美育鉴赏课程结构体系怎样才能表现出艺术美呢?艺术美主要是由艺术作品及艺术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作品分别是手工、素描、各种国画、雕塑、各种各样的古今中外的建筑、文学名著、各种古典舞和现代舞及各种古典音乐、戏曲等等不胜枚举。在具体实施美育教育教学时是以美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再结合多渠道多种形式的艺术类专题讲座展开全方位的艺术鉴赏课程。例如:它具体包括各种书法绘画类的鉴别和欣赏、实用性较强的美术类、古今中外的美术史论、手工雕塑类艺术制作、古诗词文学诗朗诵、各种古典音乐舞蹈表演、戏曲鉴别欣赏、各种形体训练课、语言交际等课程。各高校还开设舞蹈社团、话剧社团、文学社团、篮球社团、演讲社团等等一系列活动,学生们在社团里通过系统的学习,能够比较系统的掌握一些美与审美有关的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特征,初步懂得各种审美形态、范围和艺术形态,只有经过科学合理的系统的学习,才能逐渐的增强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至于美术理论课也可以运用多种学习方式方法进行,比如说常用的分组讨论、交流、还可以通过写学习体会等诸多形式,引领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题,再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去图书馆或者去相关的专题网站查找有关资料,促使学生一步步地写出真实的学习感受;像书法鉴赏课就完全可以运用引导学生对古今中外优秀作品静静观赏的方法。仔细推想琢磨其手法,领悟其意境,将感性和理性能够有机的融合为一体,切实感受到书法艺术的美;而文学作品的鉴赏,则可以培植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逐步提升浪漫主义思想,维持心里平衡,可以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恋爱观;除了审美理论知识教学,也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践行审美,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把生活中有趣的点点滴滴累积起来,为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多积累点经验。培植学生的审美理念,陶冶情操,逐渐的提高自身的气质和审美素养。

(二)拓宽以自然美为主体的美育素质教育空间

人类的审美是多种多样的,自然美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它是生来就有的,甚至是早于人类而事实存在的。对我们来说,如果能把这种自然美与人类后天创造的美完美结合起来,把大自然的景象和人文景象有机的结合为一体,必将会使自然美育收到意想不到的结果。在景色优美的公园内成立一个实践基地,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定期登山、栽树、收集各种昆虫标本等,学生不仅锻炼了身体,同时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也释放了压力;在劳动中,亲近大自然的自然风光;在绿化保护自然的环境中,意识到整个自然生态的异常珍贵;在收集昆虫标本的活动中,感受到生物工程的奥秘与伟大。五彩缤纷的自然风光,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供了宽广的平台,大学生们还可以进行户外旅游,探究发现大自然的奥秘等等一系列活动;也可以组织学生户外摄影采风活动或者开展对园中的植物花卉鉴赏活动,激发勉励学生深入体验自然生活,经历自然风光的洗涤熏陶,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从而丰富学生们的精神世界。

(三)开展以社会美为特色的美育文化活动

什么是社会美呢?实际上所谓的社会美就是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的发展事物中的美。它来自于人类的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也是美的存在最直接的表现形式。以感受社会美为出发点组织大学生观看考察历史博物馆、各种艺术馆(陶艺、茶艺等)、美术展览馆和文化科技馆等,参观游览各种类别的历史名胜古迹,进行实地考察、做考察报告,撰写参观游览心得体会,在考察游览和学习中不断的提高大学生们的审美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服务性活动,例如:走进各个社区关爱老人等进行爱心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利用我是青年志愿者协会展开利用假期走进偏远山区进行支教献爱心活动,深入社会各个角落、切实体验生活、感受人生,以提高大学生的社会美的能力。充分运用校内文化和各种社会实践等为媒介,再结合每个大学生所学专业学科的不同背景实施实践活动。还可以借助学校各社团组织的力量,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五四”青年节、国际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九九重阳节及国庆节等节日为契机,或者采用不定期的不同主题的团委、党建活动为媒介,实行比较全面的全程各个角落的渗透,即让学生们在理论基础知识上能够更进一步了解、强化和使用美育元素,还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四)加强审美,创造实践

篇5

2004年5月6日至5月19日,以姚纪欢副院长为团长的运城学院教育考察团一行5人(成员有音乐系主任姚德利、美术系主任刘学生、合作办学部部长赵岭洲、翻译胡连军),应我院友好合作学校—乌克兰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的邀请,对乌克兰一些高校进行了考察。现报告如下:

一、乌克兰是一个资源丰富,环境优美的工、农业发达国家。

乌克兰位于东欧西南部,南濒黑海和亚速海。面积60.37平方千米,人口4970万,共有110多个民族,其中乌克兰人占72.7%,俄罗斯人占22%。1922年加入前苏联,1991年8月24日独立,1992年1月4日同中国建交。官方语言为乌克兰语,通用俄语。首都基辅。境内以平原为主,间有波状起伏的丘陵和高地。大部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7℃,年降水量300-1600毫米。矿藏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铁、锰等共70多种,其中锰的储量居世界前列。拥有肥沃的黑土地带,耕地占国土面积70%,农业集体化、机械化程度高,素有“欧洲谷仓”之称。交通运输发达,有以铁路为主,水、陆、空和管道等方式齐全的运输网。城市化较高,80%以上人口居住在城市。

此次乌克兰之行,考察团主要看了三个城市:基辅、卢甘斯克、克里米亚,这三地构成一个大三角形。城际间我们坐火车和汽车,每趟都在15-18个小时,可以说以中东部为主的大半个乌克兰国土尽收眼底。给人最深刻的印象:⑴植被非常好,到处是森林和绿地 ,几乎看不到裸露的土地。⑵环境污染少,空气清新,到处可见蓝天、白云、青山、绿水。⑶公民素质高,环保意识强,很少能看到乱扔纸屑和烟头的行为,中国铁路两旁白色污染严重的现象,在乌克兰根本看不到。⑷文明程度高,民风淳朴,见面相互主动问好,吵架斗殴现象我们没有看到。⑸城市交通秩序井然,司机驾驶水平高,遵章守规,交通全靠红绿灯指挥,没有交警,但凡碰到的巡警,都是荷枪实弹,十分威严。⑹能源丰富,国家福利高,据说全国人民用电、用天然气都免费,城市集中供热供暖,居民住宅、宾馆,都是24小时供应热水。⑺城市文化品位高,个性化建筑、雕塑随处可见,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博物馆和展览馆,免费参观。⑻高度重视对公民的爱国历史教育,5月9日“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日”是法定节日,公民都要参加当地的集会和游行。卫国战争发生地,到处都有纪念碑和雕塑,坦克、大炮、机关枪,军舰上的一些兵器,在每个城市都有多处露天摆放和陈列,供游人参观,以醒后代。⑼公民非常注意个人形象和修养,外出和公众场合,着衣整洁,谈吐文雅,很少听到大声喧哗。⑽笃信东正教,教堂建筑富丽堂皇,教徒们礼拜十分虔诚。

上面谈了一些好的印象,也有些现象引起了考察团的思考:⑴乌克兰人似乎在吃老本,他们的工业化、电气化应该说比我们早了半个多世纪,但更新换代慢。宾馆的电梯只能容纳4个人,看样子很笨拙,响声也大。老式的有轨电车,在一些城市还在用,致使街道路面让人看着不舒服。出租车中还有不少中国人熟悉的拉达车,有些伏尔加小车已跑了25年居然还在跑。这说明,在现代化的征途上,乌克兰人落伍了。⑵乌克兰人似乎缺少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朝气。可能由于体制的原因,他们安于现状,过着一种享受型的生活,大块的黑土地有撂荒轮作的现象,城市中火车上也能看到一些酗酒的醉汉,还有不少年轻漂亮的女孩嘴上叼着香烟等。⑶在解体、转轨中,乌克兰产生了少数暴富户。我们亲眼看到一对年轻人结婚,坐的是加长的林肯车,引起好多人与车合影。⑷西方人的生活习惯成为乌克兰年轻人效仿的榜样,摇滚乐、迪斯科在年轻人中很流行,据说有不少乌克兰的美女远嫁美国佬,或者寻机离开国家。⑸等级观念、传统的长官说了算的习惯根深蒂固。乌克兰走向现代民主的路可能还很漫长。

二、乌克兰是一个高教资源丰富、略显过剩的教育强国。

前苏联是教育强国,乌克兰也不例外。从小学到高中(1-12年级),乌克兰人享受的是免费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普及阶段。公民受教育程度较高。不到五千万人口的乌克兰拥有正规高校300多所,一个仅有60万人口的卢甘斯克市就有5所正规大学,据有关资料讲,基辅大学在世界排名第20位。与我院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卢甘斯克国立师范大学有着80多年历史,在乌克兰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考察团在卢甘斯克停留了将近6天,认真考察了这所师范大学的校本部和一所分校,重点考察了他们的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留下的印象是:⑴校园整洁,绿化漂亮,有不少石雕塑像,据说是当地历史的见证。⑵ 教学主楼虽然年代久远,但收拾打扫得非常干净,楼层高,楼道宽,教室全是木地板,使用的是无尘粉笔。楼道里张贴悬挂着各专业教学计划和要求、名教授介绍和学校在国内外竞赛活动中获得的各种奖杯、奖章。楼道里的凸凹处,还摆着精美的皮沙发,供教师、学生课间休息用。⑶学校建有地矿地质方面的博物馆,陈列着无数岩石标本和矿物标本,当地矿藏资源都能得到充分反映。⑷学校建有规模庞大、布置精美、制作精良的动植物标本博物馆。大到鹿、熊、豹,小到昆虫、蝴蝶,栩栩如生。学生在这里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据介绍,所有的地矿标本、动植物标本都是本校师生多年来亲手搜集制作的,令人叹为观止。⑸学校的植物温室建在教学楼的一层,温度、湿度可调控,采光很好。⑹学校建有人体标本、解剖实验室。⑺学校拥有体操馆和室内蓝球馆。据介绍,这所师范大学培养的学生有不少曾在奥运大赛中获奖,今年还将有两名学生代表乌克兰参加八月份的雅典奥运会。他们很希望在体育方面与我院合作。⑻分校距本部百公里,设有农学和畜牧专业,拥有2000公倾的农场和部分大型农机具,正在寻求开发合作伙伴。中国山东寿光一家公司正与他们谈判。⑼卢甘斯克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实力雄厚。音乐学院的办学地点是卢甘斯克市的文化宫,前苏联解体之后,当地政府把它无偿划拨给了师范大学,此处距校本部约3公里。考察团在音乐学院院长等人的陪同下进行参观,并观摩了钢琴演奏、声乐教学、指挥训练、舞蹈排练、小号独奏等教学实训课。在主人热情款待的午点上,双方进行了座谈交流。音乐学院有自己的小剧院,可容纳200多人观看各种演奏,排练厅、琴室等基础设施齐全,隔音效果良好。音乐学院有教授6名,副教授多人,青年教师中70%有硕士研究生学位。教声乐的老师,曾获得过前苏联功勋演员的称号。音乐学院重视学生技能培养,视唱练耳课开三年,除必要的理论课大班教学外,学生大多参与的是一对一的个性化教育和训练。该院学生的演奏水平,演唱水平普遍较高,是我们无法与之相比的。这所学院还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交流,他们常年聘请奥地利名师任教,学生也经常参与国际间的演唱表演活动。学院还积极拓宽办学方向,他们现有7个专业,正在筹建中的电视媒体节目采编制作专业,硬件建设方面已经投入了200多万人民币。(10)卢甘斯克师范大学的美术专业极富特色。美术系设有服装设计,美容化妆、金属工艺(金银手饰加工、铁艺等)雕塑、陶艺、艺术设计、绘画等专业,并有与专业配套的加工、制作厂房。从其教学与专业设置看,他们偏重实用性专业,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艺术为生活服务的意识。他们的绘画课主要是为其它专业打基础和服务的。与我们相比,他们长在专业面宽,实用专业多,学生动手能力强。这种特色教育,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考察团在基辅逗留期间,挤时间参观了着名的基辅大学。走进这所有200多年历史的学术殿堂,让人有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教学楼宽敞的楼道里铺着质地优良的深色带有图案的地毯,行走时没有任何声响。校门口马路对面是一座城市森林公园,古木参天,芳草宜人。校园内,基大有自己堪于和市公园比美的学校公园。在这里学习和读书该是怎样一种舒适和惬意啊!难怪有不少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在这里求学。

离开基辅的前一天晚上,考察团有幸观看了柴克夫斯基音乐大学在本校剧院里演出的一场歌剧。据介绍这所国际享有盛名的音乐大学,每周都要搞几次公演,不是音乐会,就是歌剧。演训结合,学以致用,是这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学生得到锻炼,校方有了创收,两全齐美。看高水平的演出是一种艺术享受。令我们吃惊的是,这座能够容纳800多名观众的剧院里(剧院分三层,一层400个,二、三层半圆式的看台上各有200个座位)竟然没有麦克风等任何音响设备,而音乐效果又是出奇的好。不论坐在哪一层,哪个位置,都能听得 清清楚楚,真真切切,这不能不归功于演员和伴奏人员的真功夫,也不能不归功于当地优秀的建筑设计师。当天晚上上半场歌剧演出中,一位来自东北的中国留学生,留学一年多,就当上了第一号男主角,因而观众席上坐有不少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留学生。休息期间,我们与之交谈,他乡遇同胞,倍感亲切。

三、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我们的教学水平和管理水平,是我院的明智选择。

篇6

以我校试行的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为例,(以下课例均出自湘版初中美术实验教材)我们可以看出下面几个方面的变革:

一、教学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与技能,而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新的教学目标观,体现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本位转移,即由以知识为本位转向以发展为本位。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

比如七年级下册《过去的日子》,教学活动是“说说过去的日子中所发生的事情,有哪些情感”,按旧的标准来说,这样的课根本没有“知识点”。我认为它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每个人个性化的观察角度和情感观。又如《小鸟找家》,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帮助弱者的美好情感,绘画的训练要求为这种情感提供了表现和宣泄的载体。《我的太阳》,这一课的标题就很能说明编者的意图,每个学生心里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想象王国的太阳,他们在绘画中寄托的情感就很不一般了,这样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个性审美和想象的肯定与自信。

二、课程内容

新教材的课程内容“体验”味很浓,更加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强调在学习过程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提高。另外,学生的体验对象在时间空间上有了拓延,强调老师、学生、环境,材料等多种因素的整合。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设计”、“制作”、“想象”、“反思”、“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如《桥》一课,学生在课外通过各种途径找到有关桥梁的资料,(有的上网下载,有的去图书馆查找)或者对身边的某座桥梁进行实地考察,以自己的观察方法做出一份有所侧重的考察报告。还有《清晨》一课,当学生的手触摸到陶土,随意地揉、搓、压、印,边做边与老师同学交流时,学生的心情真可以说是“心花怒放”,在实践中体验快乐,建构知识。

在教学实践中,基于上述理念,为了更好的与新教材同行,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满足于把知识和技能灌输给学生,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健康、快乐、有完善人格的人。一堂好的课不应该只是教会学生什么,还应千方百计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了突出学生的情商发展,有的老师在教学中反复大声询问学生:心情怎么样?开不开心?这样的教学行为可以大力提倡,让课堂有浓郁的“人情味”。

其次,教师要艺术性控制自己“启”和“引”的度。整个教学过程当然是要老师控制的,问题是,陈旧的课堂教学秩序是被老师严密设计好了的,学生任何打破这个流水线的行为都是扰乱课堂。那么,教师更应该敏锐的捕捉到学生瞬间的疑问和兴趣点,以学生自己的疑问和兴趣点为切入口,从而进行适当的引导,使他们更主动的获取新知。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都有情感的投入和体验,有探索研究的氛围,有学生惊喜、疑惑、苦思、雀跃等心理活动进行,使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共存的综合体。

篇7

什么是教学特色?所谓教学特色就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教学特点的教学方式,具体说来就是要有一种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教学方法。那么,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怎样才会有自己的教学特色呢?

一、转变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大多数课堂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导者,而学生仅仅是听众,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淡化,教学效果也不佳,此种状态的教师也难以与众不同。如果我们把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分解,让一组学生承担一个知识点的教学任务,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引导,也许我们的教学效果会事半功倍,同时还能让教师教学特色得到凸显。例如,在讲“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一节中,教师就可以把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对生物资源及渔场分布的影响、对海上航行的影响、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这四个知识点分配给四个小组,经过小组讨论、查询资料、设计后,每组推选一个代表上讲台讲解分析,而教师在旁把他们讲得好和不好的地方都一一记录,课后进行详细点评,适当补充。

二、注重积累,打造幽默、生动的教学语言

幽默是一种艺术,轻松发笑是其外壳,透彻精辟的说理是其内核。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把幽默带进地理课堂,借助于联想,利用机智、含蓄、诙谐的语言和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引人发笑而给人以启迪,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效率,还能促进教师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然而,不同的地理教师,幽默的类型可能不同,有的教师表现在讲地理趣闻甚至是生活中的地理笑话;有的教师表现在说话语调上起伏婉转,丰富多变;有的教师则表现在较夸张的肢体语言上,比如说一个表情、一个手势、一个眼神等等,运用得当也会让课堂充满笑声。教师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及性格,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选择适合自己的独特幽默方式,长期坚持训练、积累,一定会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在地理教学语言中,教师除了在幽默方面去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以外,还可以从语言的生动性上去下功夫。很多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地理诗词,它们内涵丰富,意境高远。例如,“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写出了快行冷锋来势之猛,势力之大,令人不寒而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可以很直观地说明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的特点;“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又能形象地反映农业生产季节性的特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如果能在教学中加以巧妙运用,一定能让你的课堂妙趣横生,充满个性。

三、勤学苦练,做一个地理板图绘画高手

地理板图只取神似,不计细节,旨在抓住特征,突出重点,说明地理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重要区别,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依赖电脑,运用课件来呈现地图信息,缺乏基本的地理板图的训练,以至于教学多年连一副像样的中国轮廓图都画不出来。虽然地理板图的速绘历来都被看成是少数人的天赋,对多数人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但我相信,通过勤学苦练去突破传统的绘图手法,掌握快速的绘图技巧,在课堂中把所讲的地理知识在黑板上快速而形象地描绘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一点漫画的元素,那肯定会让学生眼前一亮,钦佩之情油然而生。

四、构建开放式教学,开展趣味性探究活动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学科目有兴趣,教师就要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之中适当引入趣味活动,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体现出教师的教学特色。例如,每一节课,教师给学生出一个地理谜语让学生去猜;针对教材中有讨论性的题目开展辩论赛;根据题材写关于某些环境问题的倡议书、宣传稿;设计小实验验证地理原理和现象(如,热力环流、温室效应);让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分析讨论问题;开展地理常识、绘图竞赛;设计野外考察并写考察报告(如,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资源、交通、城市等的变化);开展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理解知识(如,模拟锋面系统的形成及其天气变化过程、拼中国行政区划图)等等。

篇8

    回顾美术教学,怎样才能做到更“有效”?对此,要重新认识美术教育和教学的意义,了解美术教学应该教些什么,学生应该学习些什么。美术在人文精神的整体情景下,侧重于研究和探讨人类的情感表现、审美感受等方面,提升人们情感活动的个性、智慧与技术的品质意识。因此,从美术教育意义出发,美术课程教学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本学科的特性基础之上的[1]。

    1.有效教学首先要确定美术教学效益观。美术新课程的核心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学生的能力进步和全面发展是衡量教学效益的唯一指标。

    2.有效教学必须能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美术有效教学中,针对学生在美术学习方面采取的策略应该区别于其他学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机。

    3.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就成为落实新课程理念,提高美术教学效果,体现教学实效性的核心基础。教师迫切需要提升中学美术教学的责任和态度,在教育过程中改善自身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4.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提升课堂教学环境。教学活动必须依据学生心理特点,提升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营造种民主、平等、和谐、愉悦的学习氛围。

    二、针对现有美术课程存在问题,提升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

    1.当前中学美术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在基础美术教育的领域,了解、认识并进行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发展角度出发,建立有效的教学理念,必须承认的是,当前中学美术课程的课堂教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低效”

    现象,主要表现为[2]:①教学目标宽泛,不针对学生个性特征。在授课过程中不根据学生对美术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出发,教学目标空泛,不明确,对内容缺乏针对性,重、难、易点划分不明确,缺乏对难点部分的重点讲解。照本宣科,不重视现实生活与学生实际的联系。②教学形式单一。美术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首先是传统的教师面授,然后学生被动听讲、接着学生练习、再接着教师进行评阅为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活动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缺乏融洽的师生关系与互动。③学校总体教学目标不重视。美术课在教学中占的比重很低,课程设置较短。同时也存在其他学科学习任务的繁重,学校和学生对美术课程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④美术教学与其他学科独立开来。孤立学科的教学不能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缺少知识的延伸性,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往往流于表面。

    2.提升美术课程有效教学水平的策略和方式[3]①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师生共定学科教学宣言和教学目标,约束、规范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有关条例的制订必须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既是条例的制定者,也是条例的最终执行者。中小学美术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科学处理基础性教学、新颖性授课、应用性发展这三方面的关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充分拓展学生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促进学生构建和完善新的认知能力结构的能力,掌握中学学生应该基本美术技能,提高中学生美术素养,构建课堂有效教学的核心环节和中心任务。②教学对象和教学主体丰富多样、能力不同的中学生是中学美术教学目标传授对象,所有的美术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促进其人格特征、心理和智力发展、审美教育、知识传授、技能提升等方面开展的。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和个体,需要采取不同的美术教学策略。教师要更新美术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伙伴、教学内容的设计者、教学活动的指导者、教学程序的合作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教学理论的研究者。教师必须增加对美术教学的道德感、责任感和任务感,改善教师的专业技能与知识。③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教学策略是由若干教学方法组成的,但教学方法本身就成为学习目标的时候,选择和运用方法的选择就会成为选择策略。必须突出教学方法的针对性,优先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有重点地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的水平,促使课堂教学主动“有效率”,根本保障课堂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任何教学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开展,别无其他。美术教学环境体现为包括美术教学设备、教学工具、教学材料和教学时间和空间等教学环境,此外还有获得教学部门和教学领导的支持以及良好的美术教育社会氛围和丰富的教学资源社会大教学环境。

    三、中学美术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教学模式从抽象的层面而言是教学策略的相对固定化,是教学策略的稳定性地体现。除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外,本文就提出并分析如下新的教学模式[4]。

    1.探秘式教学模式。探秘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情景设问和启发诱导下,以现行美术作品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的机会,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教学中应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的学习环境,通过思考、讨论、对话等活动,引导学生在美术创作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美术语言。

篇9

寒地黑土是世界上得天独厚、弥足珍贵的土壤资源,其因十分稀缺而珍贵,因土地肥沃而宝贵,因物产丰饶而金贵。目前,在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地,一块分布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一块地处乌克兰大平原,一块位于中国东北松嫩平原之上,位于东经125°~127°、北纬44°~49°;北起黑龙江,南至辽宁盘锦市、西到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山地边缘,东达乌苏里江和图们江,总面积101.85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佳寒地黑土核心区域[1]。专家考证,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地表植被经过长时间腐蚀形成腐殖质后演化形成的黑土土壤层,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土质疏松,最适合农耕,黑土区就成为了我国优质粮食主产区。绥化市就处于几块典型黑土地的中心区,是典型的寒地黑土区,绥化市用“寒地黑土”打造中国农业第一品牌,蕴含着无尽的财富。

绥化市作为典型黑土地的中心区,不仅物产丰富,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人是环境的产物,每一种文化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文化根植于特定的社会历史和自然环境,归属于一定的地域。德国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曾说过,每一种文化都植根于她自己的土壤,各有自己的家乡和故土的观念,有自己的风景和图像[2]。“地域文化”是中华大地特定区域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它主要包括:自然人文景观、方言、饮食文化、民俗文化、民间信仰、民居、民间文化等[3]。寒地黑土区多年积淀形成了寒地黑土特色文化,其中民族、民俗文化资源闻名全国,如海伦的剪纸、兰西的挂钱、绥棱农民画、庆安版画、海伦黑纸刻画、明水玻璃画,绥棱的黑陶制作技艺、望奎的皮影戏、肇东国画等。绥化市多个县市区获得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美誉。其中,海伦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兰西为中国民间挂钱艺术之乡,望奎为中国民间皮影艺术之乡,绥棱为中国黑陶和农民画艺术之乡,庆安为中国民间版画艺术之乡。望奎县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中华诗词之县”荣誉称号,成为黄河以北第一个“中华诗词之县”。海伦市东北二人转、望奎县皮影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海伦剪纸、东北二人转、刘氏中医正骨、兰西挂钱、锡伯族清明节民俗、望奎皮影戏、绥棱二人转、绥棱黑陶制作技艺、庆安花棍舞、源升河大米酿酒法、绥棱农民画、米醋酿造工艺、安达描金工艺、北林区东北二人转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二、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与地方高校德育的天然契合

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独特民俗风情,是地方高校大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宝贵的资源,具有极大的教育价值。因此,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寒地黑土地域文化的德育教育的价值,使寒地黑土地域文化成为地方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良好载体和有效途径。

(一)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爱国情感的培育功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是推动中国社会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主旋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培养四有新人的基本要求。寒地黑土区具有优秀的爱国传统,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爱国人士和感人的爱国事迹。绥化市注重爱国情感的培育,增强爱国主义教育工作的广泛性和实效性,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处,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56处,基本形成了以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以市、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基础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络。肇东金代八里城遗址、安达日军731侵华罪证遗址、望奎林枫故居纪念馆已成为省、地级传统教育基地。寒地黑土区浓厚的爱国情感,让大学生生活在洋溢着爱国情感的氛围中,有助于培养和激励大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熏陶感染功能

寒地黑土区是以农业为主的区域,大自然、黑土地对人类做出了贡献。特别是近年来绥化市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与提速发展,得益于大自然的风调雨顺、黑土地的无私馈赠。多年来,寒地黑土人常常怀着一颗虔诚的感恩的心,感恩大自然、黑土地的无私赋予。高校可以运用这些资源,培育感恩奋进的校园文化,让学生接受感恩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三)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实践参与功能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校大学生接受了许多课堂传授的知识,理论水平有所提高,也乐于理性思考。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教学方法单一,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大学生缺乏社会实践参与性。那么,如何实现大学生的实践参与性,把课堂传授的间接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单调的学习变成丰富生动的体验过程,一直是困扰各高校的一个难题。寒地黑土地域文化具有较强的实践参与功能,通过组织学生参观爱国主义革命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参与民俗村的建设等等,满足大学生体验需求,增强大学生的实践参与性。大学生在实践中感知社会,锤炼品质,培养能力。

三、融合与共享:基于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拓展高校德育实效性路径的探讨

(一)凝练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的优秀基因,培育特色大学精神文化

绥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和富有时代气息的绥化精神。勇于担当、无私奉献是绥化精神之本。吃苦耐劳、豁达乐观是绥化精神之源。顾全大局、团结奋进是绥化精神之魂。绥化学院是一所土生土长的地方高校,坐落在中国寒地黑土绿色物产之乡绥化市,正是绥化这块丰富宝贵的精神沃土孕育了它的成长,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文化。大学的精神文化主要体现在办学理念、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绥化学院始终秉承绥化精神,将校训、校园精神与绥化精神文化结合起来,以“建设应用型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凝练概括出了“厚德载物、经世致用”的质朴校训,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环节训练,提高学生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绥化学院根据自身的地域特点,确定了为农村中小学培养合格教师的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围绕这个目标,开展了接力式顶岗支教活动。该项活动的开展既锻炼、提高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吃苦耐劳的品格,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深远影响,同时,缓解了农村中小学师资短缺、水平偏低等实际问题。顶岗支教工作感动了龙江人民。绥化学院首批大学生顶岗支教队获省委宣传部、黑龙江电视台等部门联合主办的“2008感动龙江人物(群体)”评选提名奖。绥化市政府授予绥化学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突出贡献单位”。

(二)依托寒地黑土区地域文化的宝贵资源,形成富有寒地黑土特色的教学科研

篇10

按事先的预约,与布隆菲尔德初中副校长进行了座谈。我们了解到,学校没有所谓的半期考试和期末考试,只有每年州统考(大约四、五月份,只考数学及语言艺术两门学科)。即使州考不及格,也不会影响升学,因为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平时成绩,它决定了孩子是否升学。若某一学科不及格,还可以在假期中回校补习,重考过关后仍然可以升学,99%的学生都可以升到普通高中学习。

我们考察团一个月观察过的所有学科、所有课堂,老师都下发一张或几张“纸”,美国教师对它没有一个统一的称谓,但是其作用都是一样的。

请先看看不同学段、不同学科的几堂课。

这是小学二年级的一堂美术课,老师先出示一幅画让学生欣赏,观察:餐桌上的花瓶和水果栏。教师在黑板上范画,学生依葫芦画瓢,在白纸上用心画画,老师巡视,手把手的指导。下课后,孩子们将画纸按小组收好交给老师,将画笔放回文具箱,让桌面回归整洁,安静地排队离开教室。课后我询问老师:将画收上来有什么用?老师告诉我们:给每一幅画打一个等级,并记录在成绩册上。她还告诉我,除了将平时的每次绘画评价并登记外,每一堂课,老师还会不断地巡视,看哪些孩子有绘画天赋,哪些孩子特别用心,哪些孩子需要不断修改,哪些孩子不专心……均可以给孩子一个评价,这就是过程性评价,期末形成等级。我带着疑惑问她:仅凭平时的观察与记录,在期末没有考试,给学生一个等级,家长信吗?如果不信怎么办?她微笑着回答,如果家长不相信,可以来看这些平时的记载;但至今还没有遇到这样的家长。

这是一堂高中十一年级的社会课,老师问学生:当前美国有哪些社会问题?学生回答,吸毒、失业、枪支……然后将学生分为两个大组:工会组与企业主组,就“工人与企业主”之间的矛盾问题进行谈判。先讲一些谈判规则和必要知识,然后下发一张“纸”——有关谈判技巧的材料,学生讨论商量,忙得不亦乐乎;每一个学生将谈判要点写在一张“纸”上,下课时老师收取并检查。老师先将工会小组带出去,面授机宜:谈判应当有一个底线,我们要将他准备好,做到心中有数,但是绝对不能告诉对方;即使谈判成功了,也要看清楚条款,不要轻易签字。然后又将企业主们带出去,告诉他们应当如何应对,应当怎样限制工人们的不合理要求。值得期待的谈判开始了,工会小组为工人据理力争:利用法律武器,谈工作时间,谈工资待遇,谈福利保障……有理有据;企业主小组依然不慌不忙,镇定自若,告诉工会人员:当前社会现状,改变调整动态,企业面临困难……双方谈判针锋相对。临近下课,老师布置作业: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相应资料和经典案例,或者到工厂实地考察,最后形成考察报告。

听课时,我在想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体验。所有学生参与其中,体验深刻,更重要的是模拟了谈判现场,掌握了一定的谈判技巧,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我想:当学生未来走上工作岗位时,会显得从容、自信而有魅力,知道怎样合理而有效地争取或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而这恰恰是作为一个公民的基本素养。中国的课堂很少涉及此类课题,如果有,大都比较抽象:企业主要为工人着想,不要当黑心企业家;工人也要为企业着想,不要提出过份的要求,和谐才能双赢,退让才能共存。教了学生不想听的,没有教学生最想学和最应该学的。

这就是美国的作业,其知识点、能力点、训练点、创新点几乎都融合到了这一张普通而平凡的“纸”上。据我的观察和调查,作业主要由课堂小练习、项目及任务组成,很少有中国式的机械死板的重复作业,每完成一项任务或作业,老师都要记录时间和完成情况,期末形成等级,决定孩子是否升学。

美国学校给孩子的“大型”作业,往往具有这样的特征:一是没有标准答案,让你充分地发挥主观能动性;二是对方法要求严格,训练你观察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三是实用性,让你去关注生活的实际,让你看到自己努力的成果和价值。在一种表面上轻松、开放、自由的教育过程中,对孩子的基本的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进行训练,对他们的严谨、细致、专心的习性进行培养,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尊重事实、注重调查的务实精神。美国老师布置的作业,看上去和玩一样,但是对过程的要求和评价却非常细致,孩子几乎不可能偷懒。

美国人有时给人的感觉有点牛,什么都敢怀疑,什么都敢问一个“为什么”。我想可能与他们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美国的教育鼓励孩子们的挑战精神。在学术上,老师要求学生要敢于质疑、不怕失败和犯错。我听美国的一堂高中科学课“幸运鱼”,他让学生探索幸运鱼放在手上为什么会翻卷的原因,再找出至少三种方法让它不动,并让学生将实验步骤和设想写在下发的一张“纸”上。下课时,一位学生问老师他们的实验结果正确吗?这位老师的回答让我们非常惊讶,他居然说他也不知道正确答案,随后他又说科学探究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我很好奇幸运鱼为什么在手上翻卷,它是什么材料制作的。课后,我向这位老师请教,他居然说他也不知道。不过他告诉我开发幸运鱼的专家团队网站,想知道就去上这个网站,但是这个网站上的内容不一定正确,他课后也要实验、探究。

课后,我一直在想,这节课的目的究竟何在呢?我想了很久,我明白了这堂课的目的不在于知识的传授,他要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我时常在想,美国课堂显“慢”:学生沉潜其中,动手实践,思考表达,主动建构;中国课堂求“快”:重视知识的系统性,侧重练习的反复性,“快节奏、大容量、高效率”。

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他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但对于不少中国学生而言:没有了这样的机械的重复的作业,他们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这样“玩”也能升学吗?

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政治、历史的情景: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有些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针对“学业过重”的顽疾,一般开出的是“精讲精练”的药方;但这“精练”,我们常常只强调其练的内容和对象,很少考虑练的过程和状态,或者说由于练的数量太大,且多在课外,我们无暇顾及练的过程与状态,于是对一个练习的全程而言,“精讲精练”就只强调布置和评讲,只强调首末而忽视最关键的过程,即学生练习的过程状态,这样的练无从精致,这样的评无法精当。

篇11

由渝西学院教师带队,我们重庆市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养对象一行32人于2004年11月底飞抵上海,对上海市的信息技术示范小学进行了为期三天的考察。先后参观考察了上海市徐汇区汇师小学和上海市浦东新区北蔡小学。期间考察了这两所小学的校园软硬件建设、聆听了校长、教师们的经验介绍、观摩了示范课、进行了座谈讨论。考察结束后感受很深,受益颇多,开阔了眼界,受到了启示,鼓舞了干劲,故将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寄予笔端,以便与大家交流。

一.学校概况

我们此次考察的两所学校是非常具有典型性的小学。首先考察的汇师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创办于1884年,建校已有120年,1998年转制,是一所五年制小学。现有27个教学班,近千名学生。是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上海市科技教育研究所实验学校,无论从师资条件还是硬件条件来看都是一流的名牌学校。北蔡小学是一所镇小,建校时间稍晚一点,但也有98年的历史,有一千多名学生,33个教学班,在名气上虽不如汇师小学,但它是一所非常具有特点的学校。学校曾被命名为全国“十五”重点课题实验学校,上海市愉快教育基地学校,上海市小学语文研究实验基地,浦东新区教科研实验基地,浦东新区青年干部培养基地。总的来看,这两所学校都各具特色。

二.校园环境

上海汇师小学的校园环境设计充分考虑体现了以学生为本位的理念:学校环境充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和人文主义关怀。一进校门,一股文化气息扑面而来,向世人昭示着她不寻常的历史,在环境布置上,给人一种清新雅致的感觉,彰显着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无论是橱框里陈列的学生制作、还是走廊上、墙壁上张贴的书法、剪贴、小报、绘画等,都让我们感到这所学校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学园,更是儿童自由发挥的乐园;而北蔡镇中心小学却别有风格。校园环境优美,有全塑胶操场、小花园、假山水池、象征“智慧结晶”的雕塑、学生艺苑书画廊、双语天地等,构成了一道道亮丽的校园文化风景线。无论是教学楼还是操场跑道,都显得很宽阔,有气势,呈现着浓烈的现代气息,体现着一个现代教育意义上的大教育理念。

三.硬件设施

我们此行的目的是考察两所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当然首先要考察学校的信息技术硬件建设。汇师小学是90年代中期引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开设得较早,学校拥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电化教室、电脑房、信息工作室外,每个教室均配有大屏幕彩色电视机和电脑。已建成了完善的校园网。硬件建设非常先进。北蔡镇中心小学也有电脑房、舞蹈房、图书馆、乒乓房、闭路电视、多媒体教室、远程教室、阶梯室表演厅等设施,硬件建设稍逊于汇师小学,但该学校的计算机网络建设却别具特色,网络的利用率甚至高于汇师小学。

四.教学特色

汇师小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也是徐汇区教育改革和办学条件颇具亮点的学校。特别是近年来,学校青年教师与教育教学骨干培养,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和办学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这所学校发展的三个支撑点。该校教师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通过不断的课堂实践和反思,在理念、手段方面进行探索。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他们认为计算机不只作为工具,还应该营造环境、氛围,形成一种信息技术文化。而要营造信息技术氛围,必须以改造教师为中心。学校以样本自培活动为主要载体,对任职教师进行培训,取得了良好效果,是全市第一批教师自培基地。该校的教学实践具体从两方面入手:1、探索教学流程。教学流程通常经过以下几个环节:教学设计、教学准备、教学实施、教学评价。2、多元化的教学设计。包括:情景教学的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的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合作信息处理的设计。教务处焦教师特别给我们介绍了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据她介绍,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低年级以电脑画为主,中年级以制作小报为主,高年级以制作网页为主;同时学校很重视信息技术整合教育。从汇师小学出版的信息技术整合专着来看,该校在学科整合方面作了很深入的探索。对我们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经验。

北蔡小学很重视科技教育、艺术教育,成立了科技、艺术兴趣小组,一贯坚持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并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遵循 “质量是教学的生命线”的原则。学校以自主教育,双语教学,信息技术教育为突破口,进行教学研究和实践,每年举办的“艺术节”、“科技节”、“教学节”、“体育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展示学生的个性特长,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北蔡小学遵循学习的规律和教学规律,促进人的发展,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该校以人为本的教学体现在: 1、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运用团队学习的组织形式,以文本学习与超文本学习为学习的内容,展开“小学生社团”和“网上学习”两个项目的研究与实践,集中力量开展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建立健全多元、开放的学习评价制度,激发学习的欲望,提高学习质量。3、这种学习不仅是在学校范围内,更应该是在广阔的社会。 4、在学习的过程中,使“教师成为有思想的实践者”成为主流意识和自觉行为。该校的信息技术教育,充分地融入了“网络”的元素,他们在利用网络开展教学方面具有很丰富的经验,并且该校的网络利用率非常高,“网络”教学及宣传成了该校的一大特色。目前,学校还将陆续推出一批探索性课题。

除了聆听了学校领导的教学经验介绍外,我们还听了两节示范课。我们所听的课中,无论是低年级的语文教学,还是高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学,都跟我们过去传统的教育有着较大的差别,过去那种老师提问学生作答的乒乓球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见了,我们所看到的是生动活泼、富有生气的课堂,在老师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活动中,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轻松、愉快,通过动手实验、合作讨论,表演,既掌握了知识,开拓了思维,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老师们能忠于教材,但却不照搬教材。他们更加注重把教学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不仅重知识技能训练,而且通过不断的激励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我把这两所小学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特点作了比较。它们的相同点是:1、都注重任职教师的培训,包括现代信息技术的培训和教学能力方面的培训。2、重视学习评价。3、都在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的整合方面颇有建树,各自出版了整合教学方面的专着。4、都注重营造一种现代信息技术的氛围。5、都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资源促进学校教育。它们的不同点是:汇师小学更注重于学科教学设计,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根本,把教学质量作为办学的宗旨,本着“以教学促科研、以科研兴教学”的思想,突出名校的办学特色。而北蔡小学则以“依托社会,融于社会,服务社会,为人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办学。在重视教学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学生的和谐发展为本,以学生终身发展为重点,通过学校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健康心理和独立人格,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和终身发展。

五.考察体会

在几天的参观考察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沿海开放城市的学校教育和我们内陆地区的教育还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它们在硬件条件上优于内地城市,师资力量也强于内陆学校,这给他们的办学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我想,我们内陆城市的硬件建设虽不及他们,但我们可以在软件建设方面与他们看齐甚至赶超他们。

我把这次考察的所见所闻梳理了一遍,结合平时的教育教学经验,我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我们应提倡三种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的学习。这次的上海之行让我们充分感受到了这些学习方式给教学带来的重大改革。现在重庆的教育界也在积极地倡导这些新型的学习方式。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注重教学评价。对老师的评价着眼点应放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表现得怎样,老师所设计的活动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适合每个孩子的发展,所设计的活动是否真的有效?而对学生的评价,包括平时作业的评价、课堂评价、单元评价等,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求作业的设计和测试题变得更为有趣,并让家长、同伴参与到评价工作中来,在评价过程中,应更多地采用白描性的评价,少用主观性强的评价,他们的做法,无疑对我们的评价改革工作有较大的启迪。

3、做好校本教研工作。今后我们要依靠校本培训工作,把教师们的教学理念运用到学校、课堂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摸索,提出操作中的困惑或困难,进而想方设法去解决,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他们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从而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工作的要求。

4、注重教师的培训工作。各学校应该重视师资培训工作。首先是教育理论与研究方法的培训。为了了解现代教育理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动态与趋势,学习教育研究方法,我们必须重视教师的理论学习。最好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提供给教师大量外出进修的机会及参加市、区各级各类科研培训的机会。其次是教师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帮助各学科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特别是要建立起使用计算机的意识,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计算机,发挥计算机的优势,能够利用优秀的教学软件来组织教学和帮助学生学习。在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得到充分的提高之后,才能真正开始研究怎样在教学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技术。因为现在提倡信息技术和其它学科整合,需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所以让教师会用Internet也是对教师培训的一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