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5:59:5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校舞蹈教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有利于对学生艺术创造力的培养
舞蹈教育能够使学生的左右脑平衡发展,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想象力。舞蹈不仅是一门艺术,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学生要进行全身心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大脑充分得到全方位的锻炼,需要舞蹈的不断激发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对于抽象思维比较强的学生来说,让他们接受一定的舞蹈训练,让他们通过舞蹈感受到不同的思维方式,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学习的质量和效率,而且舞蹈教育也是净化心灵的一种独特的教育方式。只有内心拥有丰富的感受,才能自然的在舞蹈表演中真实的表现出来。
(二)舞蹈教育能够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形体气质
作为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舞蹈不仅能增强学生们的身体素质,而且通过舞蹈学生们能够将自己的情感很好的表达出来。在舞蹈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使学生们的身新得到很大的发展,而且能够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气质,学生们的审美意识也会不断的提高和增强。人们通过对自身仪容仪表的追求运用到舞蹈表演的过程中,让学生们能够做一个灵魂的舞者,从而对艺术有全新的领悟。
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舞蹈进行教学,因此要不断地开展各项舞蹈类的活动。舞蹈知识和基本技能对学生舞蹈学习也是非常重要的,有助于学生增进信息的不断交流和文化的传承,能够让学生们以不同的高度去感受生活,从而产生对美感的强烈支持,能够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普通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对舞蹈教育的改革。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在近年来,各个高校都已经陆续开设了更多的舞蹈课程,比重也在不断地增加。虽然各个高校舞蹈水平不一致,但是把这些舞蹈课程进行分类,可以划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对没有音乐和舞蹈的专业课高校而言,音乐、舞蹈作为一门选修课出现在课程之中,学生们学习最多的是街舞和交谊舞,授课的时间为大约一个学期,一周课程主要设置在周六或周末,两节课程;另一类为
三、存在的问题
对于舞蹈教育的价值,长期以来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人们重视。绝大多数人认为,舞蹈专业只是为了培养那些日后可能会从事舞蹈行业专业人员的培训。对一般同学来说,并没有实际的作用。舞蹈课程一直作为各个高校的选修课,各高校的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舞蹈的重要作用。从小学到大学教育,舞蹈都没有正视的被列入必学的课程之中。也有一些条件较好的学校,在课外活动之中增设了舞蹈教学的内容。但是从舞蹈教学的多元化角度来看,所谓的智能,就是舞蹈的能力,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活动为智能教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如:在对舞蹈进行学习的时候,也是在促进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舞蹈智能化的发展对体育和音乐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人际交往和自我认识的过程中,舞蹈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相关研究人员表示,在舞蹈的诸多价值中,最重要的价值就是对自我的认识和成长。在舞蹈的学习中能够让学生有独特的情感体验,在不断地认识自我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和成长。舞蹈教育也能够培养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在我国普通高校中,舞蹈教育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生源的基础太差。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舞蹈教育,对舞蹈相关的知识教育几乎是空白;少数的学生接触过舞蹈教育虽然是在学校所学的,但对舞蹈教育知识的了解是通过课余的舞蹈表演。这使得高校的学生在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着非常大的缺陷,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给教师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2.缺乏适合的教材。舞蹈教育过程中使用的教材是不规范的,就目前的状态而言,在我们国家还没有任何一本教材能够完全的针对各个高校所使用,在各个院校中的教材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选用的是专业的舞蹈教育教材,有的是根据自身的艺术实践所选用的教材,或者是将以往的节目重新翻版给学生。这些做法都是未尝不可的,但是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存在片面性和盲目性。
3.舞蹈作为一门辅助课程而言,教学课时的安排非常有局限性。在舞蹈教育真正落实的基础上,还会有其他活动对其影响。目前各个高校的舞蹈发展水平都是不统一的。有的高校有自己的舞蹈团队,发展相对成熟;而在有的高校中,舞蹈的普及范围依旧是狭窄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教育中都没有接触过舞蹈教育,因为他们从未上过舞蹈课程,舞蹈课程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门选修课,学生排练舞蹈是为了应付表演,但是这些单一演绎的舞蹈动作因为缺乏创新,通常情况下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对于那些发展较为成熟的舞蹈团体来说,排练舞蹈的目的也在于此。
四、现状分析与解决措施
本文研究的立足点(背景)是:传统高校舞蹈教学观念往往只是停留在辅导专业课教程,即针对性设置基本形体课,往往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素质教育已经成为全民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且成为检验高校舞蹈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且高校舞蹈教育肩负着培育舞蹈专业从事人员的使命,其教学资源较为丰富,在师资力量上也有一定的保障。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实行“灌输式”教育方式,强硬的灌输给学生舞蹈知识、动作、技能等,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创造力。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洪流的不断前进,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成为全民关注的热点。近年来,高校舞蹈教学在师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革新,且结合社会发展需求,不断的提升学生与社会的接轨度,从而便于学生毕业后顺利就业,对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基于此,本论文浅析了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并为出现的问题寻找到有效的解决办法,具体情况如下:
(一)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现状(教育问题)
1.生源质量差。普遍我国高校的艺术生生源质量较差,舞蹈学生也不例外,在进入大学之前,面对压力重重的高考,为了获取较高的分数,顺利的进入艺术院校,在其教育方面,往往重视艺术动作的培养,忽视文化素质教育,且在高校录取分数上,艺术分所占比例比较大,导致重视形体忽视素质教育的现象出现。而且往往是集中一段时间训练,没有长期的舞蹈基础训练,甚至部分学生未经受过任何的专业舞蹈训练,在集训的时间段内,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及教育几乎为零,导致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较差,除此之外,这些学生的年龄早已经超过了舞蹈训练的最佳时间,身体的柔韧度以及软开度不够,甚至未曾开发,这样为高校舞蹈教学带来了诸多困难。
2.高校舞蹈教学重视理论传授,忽视舞蹈技能培养,舞蹈训练的排课时间短。目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在舞蹈实践课上的安排比例比较小,每周大概只有一个课时,也就是两节课的时间,大部分的时间用在舞蹈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样不利于学生对舞蹈技能的掌握,也不能有效地使学生感受到舞蹈的魅力,会逐渐的打消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不利于高校舞蹈素质教育的发展。
3.课程结构不合理。高校舞蹈教学应该是以舞蹈实践为重,但是,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依旧停留在传统的理论知识灌输,因此,在课程的安排上,往往设置了大量的理论课程,在教材上也是大篇幅的理论知识,贴合学生实际生活的舞蹈案例以及活动设置相对较少,不能满足学生舞蹈综合素质提升的需求。我国高校舞蹈教育的发展问题还有很多,在这里不一一列举。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1.保障生源质量。国家教育相关部门应该调整高考,建立舞蹈形体与文化素质同等重要观念,合理的分配艺术分和文化分。对喜爱舞蹈,有意愿进入高校学习舞蹈的学生,应当端正其学习理念,从小训练基本功,不能为了应付高考而去参加所谓的集训,保障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从小感受舞蹈的魅力,高校在招生方面,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避免片面的衡量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前,在其教育方面,要准确的把握社会发展需求,及时的调整教学方案,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高素质的人才,从而保障生源质量。
2.明确教学目标。高校舞蹈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培育高素质、高技能、符合社会发展需求、便于学生毕业就业的复合型舞蹈专业人才,并且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通过各种各样的培训锻炼方式,如上岗前参加综合素质培训、进修等,树立理论服务与实践的教学观念,重视实践教育。除此之外,教学目标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既要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又要满足学生内心需求,即在满足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制定出有利于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
3.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材,在教学内容的设置上,过于理论化,比较枯燥乏味,因此,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培育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适当的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活动,将过于死板的理论知识转换表达方式;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现舞蹈魅力,学生通过观看、欣赏舞蹈表演,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审美情趣,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好铺垫。除此之外,加重舞蹈实践课程比例,能够全面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观能动性,从而不仅优化教学内容,而且能提升教学质量。
4.合理安排课程。课程的合理设置,能够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是保护学生的内在需求。舞蹈实践课的比例必须增加,可以每周进行3次舞蹈实践,且实践的形式和内容不同,可以组织学生或学生自己组织舞蹈队进行舞蹈表演(包括舞台剧、唯美的伴舞、舞蹈形式的音乐剧等),可以邀请舞蹈专家、教育家、人民群众进行观看、赏评,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优缺点,及时更正学生的缺点,通过一次次的检验、磨合,全面提升学生的舞蹈素养以及心理素质,为舞蹈素质教学打好坚实的基础。
5.丰富教学手段。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式难以满足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且这种教学方式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如今,我国的教学设备不断完善,网络信息技术不断发展成熟,为我国高校舞蹈教学改革提供了有力条件。因此,单一的教学方式要改变,且要不断的丰富教学手段,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的无时空限制、视频、动画、语音等优势,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融合。如在理论课上,对于学生难以理解掌握的理论知识点,教师可以事先调查相关资料,将其转化成生动形象的网络语言,利用网络视频的解说,简化理论知识点,帮助学生更加高效、优质的理解掌握知识,并鼓励学生自主讨论研究,将其融入到自身的五大训练之中,从而转化为舞蹈实践的内在动力,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氛围,而且能够加深理论知识点的渗透,从而保障学生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在舞蹈实践课上,教师可以借鉴网络视频的优势,改变传统的舞蹈动作,融入新的舞蹈形体元素,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选取恰当的配乐,使得学生集中精力融入到实践学习中。除此之外,学生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之后,可以为学生创设或提供一些实地演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舞台掌控力、心理素质等,这样能够有效的强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
6.加强师资力量,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师资力量是教学成效的重要保障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大与微弱,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作为学生的标杆,其素质的高低影响学生素质培养。因此,为了有效地实施高效舞蹈素质教育,必须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具备强大的师资力量。教师上岗前,均要进行综合素质摸查及培训,上岗之后,学校要为教师搭建更多的综合素质拓展平台,如定期开展交流会,教师之间进行密切的交流,传授教学经验;创设培训班,要求教师审视自身能力和素养,及时纠正教师存在的问题等。可以聘请社会上专业的舞蹈家担任教学工作,可以从他们身上获取社会信息,掌握社会发展对舞蹈专业人才的内在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目的、方法等,这样不仅能够补充教学力量,而且能够与社会发展及时接轨,有利于学生毕业后的顺利就业,同时有利于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且有利于我国和谐社会建设,能够全面的带动全民素质的提升进程,对我国的整体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总之,解决问题的办法有很多,对症下药最为关键,准确的把握问题,循序渐进的改正,才能推动其质变。
二、引入现代科技装备来辅助舞蹈教学
现代舞蹈教学的发展,离不开丰富的多媒体技术支持。这里所指的现代科技装备主要是指舞蹈教学中的多媒体设备。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一方面可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各种优秀的舞蹈作品,作为案例来供学生观摩;或者播放舞蹈教学视频,通过功能键来反复呈现特定的舞蹈动作来辅助教学,这样不仅能够减轻教师的体力、精力负担,还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一方面还在于,高校舞蹈教学借助多媒体设备,以图片、视频的形式来还原舞蹈动律所根植的生活原型或者文化场景,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的去认识舞蹈艺术、理解舞蹈艺术、审视舞蹈艺术、品鉴舞蹈艺术。作为舞蹈教师要深刻的意识到,有些舞蹈动律的文化场景距离教学课堂遥远,甚至很多舞蹈形式早已消失,我们必须要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加以还原,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舞蹈的风格韵律,加强学生对艺术内涵的深刻把握,从而更好的体现舞蹈艺术。除此之外,还需在舞蹈教学中普及运用实时摄像技术,让学生从普通观众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表演,通过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从而有效提升自身舞蹈动作的艺术表现力。
三、强化舞蹈教学与兄弟学科及姊妹
艺术的联系,有效提升学生综合性的文化、艺术素养笔者认为,高校舞蹈教学效果要上新台阶,就必须有效地提升学生多学科的文化艺术素养。由于舞蹈是一门内涵丰富的学科,涵盖了很多的知识要素,这也就要求舞蹈学生在具备扎实的舞蹈技能以外,还要具备丰富的综合能力。还以《扇舞丹青》为例,如果学生对于中国的扇文化、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绘画艺术无所了解的话,在学生的舞蹈表演中,就很难能够彰显出这种舞蹈的风格,学生也很难跳出神韵来。舞蹈与其他姊妹艺术间密切的关联,使其艺术特性不是孤立的,而是多元的。再加上现代舞蹈丰富的艺术元素,更要求学生在综合文化方面有较强的实力。因此,在高校舞蹈专业的课程设置方面,有必要开设一门“多学科艺术综合课”来辅助风格课的教学,可以聘请外系相关专业教师以专题讲座的形式来授课,帮助学生精要地涉猎并把握音乐、戏曲、绘画、雕塑、书法、文学等各个相关文艺门类的艺术表现形式和审美规律,为学生的表演及编创、编导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以便有效地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舞蹈是当下备受大家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学习这门艺术应该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和对学生终生受用作为目标。在高校舞蹈教学中,不仅要强化学生的基本功,教会学生各种类型舞蹈的特点和表现方式,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思维,提升学生对于舞蹈艺术的审美能力和感知能力,为培养综合性、创作性的舞蹈应用人才打下基础。这不仅能够强有力的提升高校舞蹈学生的专业水平和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在编创舞蹈的过程中对自己和世界有更全面的认识。
一、目前高校舞蹈教学现状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由于长时间以来,高校舞蹈教学都是以专业艺术院校为模板,使用他们所使用的教材,然后生搬硬套用专业舞蹈院校的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进行教学,最后再用专业院校的那一套标准严格去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可是,由于高校和专业院校之间在城市文化环境、师资力量、学校资源、学生基础、生源吸纳等方面存在一定差距,以至于教学效果一直到不到想要的效果,更无法体现学校自身的教学特色,学生的学习效果也难以得到质的提升。
(二)很少关注社会需求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学习质量是普通高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就舞蹈学科而言,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舞蹈编创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而现阶段,学校与社会之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断层,教师很少强调社会因素对于舞蹈编创学习的重要性,学生在学校期间也很少主动关注社会需求,以至于很多学生在毕业后的一两年内很容易因为社会经验不足而找不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此外,舞蹈中处处体现着生活艺术,舞蹈编创教学中忽略了社会现实因素和必要的实践经验,学生过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也无法真是的反映时代特色。
(三)教学方式老套以往教学过程中,高校舞蹈教师常常将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放在首要位置,对于理论知识的教学和相关门类的知识摄入较少,以至于学生脑海中普遍都是常规教学的内容,但艺术综合素养较差。而且,由于舞蹈编创课程上,很多动作都需要根据文学知识、运动学、风俗学、历史学等才能编创出较好的效果,因为只有这样,编创出来的作品才能给人一种高雅但是又亲民之感。而在舞蹈编创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不会对一个舞蹈进行完整的示范,缺乏综合素养和多样化教学引导的学生就会觉得课程太难且无趣。
二、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编创能力培养的意义
(一)顺应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要求高校培养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灵活的将这种能力运用在舞蹈表演中,而检验学生对这项能力的掌握效果也只能通过舞蹈表演所展现出来。《高等教育法》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等专门人才”。在社会各行业竞争激烈的今天,必须全方位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能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更加顺利,也只有具备创新能力的舞蹈编创人才才能符合社会需求,进而更好的融入社会。
(二)是高校深化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开展舞蹈编创教学必将迎来新的要求和挑战,但与此同时,也给这门课程的发展创造了更宽广的个性化发展空间。伴随素质教育的迅猛推进,高校的舞蹈编创课程也应该与时俱进的进行积极创新和突破,将培养学生的编创能力视为所有舞蹈内容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鉴于此,学校需加深学生本学科更深层次的认知,注重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创造力,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抽象舞蹈编创内容。
(三)提升就业率社会在不断发展,对舞蹈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只有培养学生成为优秀的复合型人才才能确保学生初入社会时能与具有丰富经验的舞蹈人才竞争。而编创能力是学生成为复合型人才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社会对舞蹈人才的普遍要求。通过调查可以发现,专门的舞蹈编创人才在社会上的需求相对较少,而整体来说,每年选择舞蹈专业的人才都在增加,就现阶段有限的教学资源而论,很难确保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较好的学习效果。学生在步入社会时,能够较好的适应社会,这与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优秀的综合素养是分不开的,培养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很大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率。
三、高校舞蹈教学中舞蹈编创能力培养的相应对策
(一)明确高校舞蹈编创教学的基本步骤高校舞蹈教学中,在教会学生舞蹈基础知识和一些动作组合后,学生往往还不具备舞蹈编创的能力。想要培养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就必须明确编创教学的步骤,可以动作编创、舞句编创、简单舞蹈成品的编创由浅入深、由短变长逐步提升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舞蹈主要通过人的肢体语言和神态表现艺术魅力,人体即为这门艺术表达的媒介,而作品都是由一个个基础动作构成的,所以,要提升学生的舞蹈编创能力首先需教会学生编创舞蹈动作。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引领学生了解每一个动作的详细组成,鼓励学生对腰、胯、肩、颈等主要部位进行动作变换体验,然后加入其他部位的动作,组合成丰富多样的舞蹈动作。在教学时教师需注意,既要让学生掌握各个动作的力学原理、表现技巧等,还要学会根据舞蹈风格融会贯通的编创组合各个动作,以此实现舞蹈编创的教学目标。舞句是特定舞蹈情境下的几个舞蹈动作组成,能够编创舞句说明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舞蹈动作编创能力。此时,教师可以次啊去多样化的手段激发学生的编创想象力,鼓励学生在每个舞句的编创过程中表现音乐旋律中的乐思,只有将音乐无动作密切融合,才能精准的表达舞蹈情感。当学生掌握了舞蹈动作和舞句编创得技能后,就可以开始学习舞蹈成品舞的便传了。在教会学生如何编创成品舞之前,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多分析经典的舞蹈作品,促使学生了解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编创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例如如何巧妙设计舞蹈部分以烘托音乐情绪,不同情感的舞蹈要如何引入和结尾等等。同时,还要鼓励学生更将自己的想法体现在自己所编创的成品舞之中,以此形成自己的舞蹈风格。
(二)强调舞蹈基础的重要性,强化学习理论知识所有舞蹈作品都是由不同的及出动组成,想要成为一名出色的舞蹈编创者,掌握牢固舞蹈基础是不可缺少的,而且要知道如何巧妙地在舞蹈中充分表现出精髓思想、舞蹈魅力、舞蹈情感以及自身独特的感悟,以此为出发点,便能编创出较好的舞蹈成品。因此,高校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强调基础的重要性,深化学生对各种基础动作的掌握和理解。另外,不只是要重视舞蹈技能,还需强化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理论知识是在反复多次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在学生还未完全掌握相关编创知识之前,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全面的认知舞蹈,在自己编创舞蹈时,因为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储存在脑海中,编创框架也会更加清晰。学习理论的过程中,教师需注意引导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良好的编创意识。
(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学生的积极性会更加高涨,在编创热情的刺激下也能较好的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在舞蹈编创过程中体会创作的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有动力主动探索和尝试舞蹈编创。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实际情况灵活的转变教学模式,适当的给与学生们多一点自己的编创空间,多引导和抛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想象和试验,,然后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予以肯定和表扬,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编创劲头。
(四)提供多样化的舞蹈素材高校舞蹈教材中的所涉及的编创素材有限,这些素材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也无法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作灵感。艺术来源于生活,教师要从生活中总结出丰富的素材,然后通过图片、视频、亲自示范等方式成现在学生眼前,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艺术,寻到合适的舞蹈素材。另外,教师还可通过组织学生采风的形式拓展学生的编创思维,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各种舞蹈素材的特点,然后运用这些素材编创成成品舞。例如可以带领学生去一些舞蹈活动聚集地或是带领学生去观赏舞蹈剧,通过观赏别人的集体舞蹈感受肢体运动规律,通过舞蹈中的旋转、跳跃等等冲击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观赏中感受舞蹈的活力与精神。除此之外,也可组织学生去动物园,让学生用笔记录下各种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肢体运动习惯,以此准确掌握各种动物的动作特点。
在高校的舞蹈教学中除了可以通过训练来加强学生肢体的协调性和增强学生的节奏感,还可以通过训练在改善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呼吸,从而使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都得到切实的提高。长期以来舞蹈呼吸训练一直都是教师在教学中相对比较忽略的地方,教师对学生协调性和节奏感的过度强调和重视,使得舞蹈呼吸训练一直处于舞蹈教学的末尾。然而在现实的舞蹈过程中,舞者的呼吸对舞者舞蹈动作的表现有极大的影响。因此,加强高校舞蹈呼吸训练,对其做深层次的研究和探索对促进优秀舞蹈教学的实现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一、前期训练,强调呼吸在舞蹈学习中的重要性
强调和传递有意识呼吸的舞蹈思想是高校舞蹈教学中颇为重要的一步。在舞蹈训练的前期阶段,在对学生进行肢体训练的同时,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舞蹈呼吸意识,为学生奠定正确的舞蹈意识,促使学生在今后的舞蹈学习中走的更加平稳长远。对于一般的舞蹈初学者而言,在舞蹈学习中关注点多集中在肢体训练和舞蹈动作的练习上,对于呼吸对舞蹈的意义可能理解的不是很透彻,没有能够充分的认识到呼吸在舞蹈过程中重要性。鉴于此,高校的舞蹈教室就需要在舞蹈训练前期的肢体训练中有意识的带入与舞蹈呼吸训练相关的内容,以肢体训练为主,舞蹈呼吸训练为辅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舞蹈训练和培养。在肢体训练过程中向学生讲授完成一个动作需要掌握的呼吸技巧,比如在抬腿时需要吸气,而在将腿放下时则需要呼气。通过初级阶段的肢体训练来增强学生对舞蹈呼吸的理解,引导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科学的呼吸,促使学生将舞蹈过程中因生理而产生的无意识呼吸,向有意识的舞蹈呼吸转变。前期的舞蹈训练在对学生整个舞蹈生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前期的训练中,教师必须向舞蹈初学者言明和强调呼吸的重要性,从思想上加强对学生的指导。
二、中期训练,注重呼吸与舞蹈动作的连贯性
通过前期的训练,学生对舞蹈呼吸的重要性的认识在不断加强,因此到此中期训练阶段,学生接受到的训练的复杂程度会有所提高,在此期间,对学生舞蹈呼吸的训练仍不能放松。高校舞蹈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将呼吸融入舞蹈动作之中,使学生的呼吸与动作连贯起来。在中期训练阶段,舞蹈动作逐渐复杂起来,由于音乐节奏和主题的不同,学生在进行肢体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其舞蹈的快慢节奏也有所不同,舞姿的组成也各有特点,因此在训练的过程中训练的肢体动作的训练也不尽相同,各有倾向。比如在节奏比较缓慢,以抒情为主的舞蹈中,对舞蹈动作的控制和平衡能力是训练的主要内容,而相应的在这样的训练中,教师需要向学生讲授一些有关长呼吸、深呼吸、满呼吸的技巧,引导学生将呼吸与舞蹈动作搭配起来。另外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节奏,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呼吸,比如在完成跳跃类动作的过程中,在起跳的瞬间完成吸气的动作,而在落地的瞬间完成呼气。再有为了配合舞蹈动作的完成,教师也需要教导学生控制呼吸的速度和深浅,从而使学生以更加科学的方法训练。
三、后期训练,要求呼吸、动作、情感的统一
在后期训练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舞蹈基础,在技术、力度、思想方面都有了一定的成长,因此在这个阶段,对学生的舞蹈训练更加复杂,要求学生利用肢体语言对音乐有更加全面和充分的诠释,学生不仅要能将肢体协调的调动起来,还用能够通过肢体,将自身对音乐的理解和音乐中所蕴藏的情感展示出来。总之后期的舞蹈训练相比之前的训练更加专业化,要求学生将自身的呼吸、肢体动作与内心情感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三者保持一致的步调和节奏。呼吸的加入可以使学生的肢体情感表达更加到位,更具感染力,透过“呼吸”这个细节将肢体动作所蕴含的或复杂或细腻的情感以更恰当的方式体现出来。所以高校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务必要引导学生深化对舞蹈本身的认识和理解,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呼吸技巧以及情感与呼吸之间的基本搭配规律,进而使学生更好地将自己的呼吸与情感结合在一起。此外,高校舞蹈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呼吸训练时,还需向学生强调,呼吸在舞蹈中的自然性,既虽然学生在舞蹈过程中的呼吸是有意识的迎合动作和情感,但是在表现是要注意其一体性与合理性,从而让学生的舞蹈表演更加完美。
四、结语
舞蹈作为艺术和情感的表达方式之一,通过肢体来抒发舞者的情感,加强高校舞蹈教学中的呼吸训练,是为了使舞者在舞蹈的过程中,将内心所感受或蕴藏的情感以更加完整的形式展现出来。鉴于此,高校舞蹈教师应当对舞蹈呼吸训练予以高度的重视,首先提高学生对舞蹈呼吸的思想重视,然后将舞蹈呼吸逐步的加入舞蹈之中,使学生在舞蹈过程中正确的呼吸,从而增强学生舞蹈的表现力,使学生的舞蹈综合素质得到切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凌,张桃琳.高校舞蹈教学中呼吸的特点与训练方法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5.
在高校舞蹈教学当中,合作教学法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学习小组。在具体建立的过程中,舞蹈教师一定要针对每一名学生的不同特点,科学地进行分组。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否则将可能会出现小组中的学生依然我行我素,彼此缺少沟通和交流,依旧进行个体化学习的“伪学习小组”的情况。所以,在合作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让学生明确整体与个体之间的管理,认识到他们是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进行学习的。在实际舞蹈课程当中,学习小组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首先是共同目标,有时小组内的学生为了参加某些活动或完成一件舞蹈作品,会进行合作研究和集体排练。其次是共同奖励。如果小组达到了一定的学习目标,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会得到相应的奖励。再次就是资源共享。由于小组内每个个体的时间和精力都十分有限,因此在舞蹈学习方面进行资源共享,能够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舞蹈技能。最后是角色互补,在小组成员长期共同学习的基础上,相互之间会形成一些互补的角色,各自拥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真正发挥学习小组的功能。
2.明确个体的责任
在建立了舞蹈学习小组之后,舞蹈教师应当给每个学生都分配适当的工作和任务,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真正地融入到小组当中。对此,舞蹈教师应当充分重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是确保小组成员设置的合理性,这样有利于增强小组成员的责任感,避免“搭便车”的情况出现。根据美国教育学家的研究,当一个学习小组的人数为3-6人的时候,小组内的每一名成员都会积极发言。而当小组内拥有7-10人,甚至更多的时候,就总会有几个人一言不发。基于这一研究,结合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特点,应当将小组人员设定在4-6人之间为宜。第二是要对小组成员进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以确保这些学习小组真正的形成和合作学习的效应。最后,还可以在每个小组中安排一名负责人,可由舞蹈成绩优秀的学生担任,协助舞蹈教师对学习小组进行管理。在平时的舞蹈学习和训练当中,也能够帮助和监督组内的成员。
3.采用学生互评的方法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当中,采用的是以舞蹈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教师作为唯一的评价主体,其主观思想意识和个人偏好都会对评价的标准和内容产生影响。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十分被动的位置,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有效地对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进行阐述。因此,学生互评方式的引入,能够使教师的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进行结合,使评价结果能够更加的客观直接。这样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过,在学生互评的过程当中,教师应当加以适当的指导,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对于一些敷衍性质或带有个人情感色彩的评价,教师应当给予指正和引导。
对于高校的学生来说,舞蹈教育只是校园文化生活的一部分,是充满艺术气息但是鲜有问津者,因为舞蹈教育的开展受制于很多的因素,例如:年龄身体条件、原有的舞蹈基础、兴趣爱好等等,目前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教学内容主要还是停留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舞蹈欣赏,作为选修课开设提升学生对舞蹈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第二是为了丰富校园的文化生活,组建舞蹈团队而进行的节目排练,形体练习,或者一些受学生喜欢的舞种的培训。因此,高校的舞蹈教育普及面不广,学生参与性不强,重视程度不够的特点十分突出。
(二)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形式上没有一致的教学和考核的标准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中开设的舞蹈教育大多以选修课为主,所开的课程主要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以欣赏为主的舞蹈鉴赏和舞蹈知识的普及,是为解决学生选学艺术类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知识而开设的,重点是舞蹈基训和基本乐理,二是舞蹈技能技巧方面的一些训练,此种类型的课程一般受到场地、经费、师资力量的限制,规模不大,所学不深,停留在一些基础的技能学习上,并且课时比重偏少。三是以舞蹈团队作为课程的一种形式,对高校中有一定的舞蹈基础和舞蹈兴趣的学生进行的专门的教育,往往是在编排创造中进行实践性的舞蹈教育,不同的学校所学的舞种和教育的重点也不一样。因此,舞蹈教育还未能在各所高校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教学的标准,而且舞蹈教育有考核要求的学校也比较少。
(三)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体制上未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舞蹈作为一门综合性艺术,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上还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普通高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要造就具有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但是普通高校舞蹈教育还停留在提高技能及欣赏水平的层面,未能与以科学思维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形式进行有效地结合,舞蹈教育只重视学生技能的提高和艺术思维能力的发展,没有纳入人才培养的体系中进行开发,因此不能借助于舞蹈教育,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能力、艺术情趣及对“美”的创造力,没有把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与培养创造性人才相结合,达到科学思维和艺术思维的有机结合。未能把舞蹈教育作为人才培养、意志品质创造的一个重要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从各种舞蹈艺术形态的认识提升到对社会、历史、人生和未来的进一步认识。
(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从实践上没有成为艺术素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普通高校所培养大学生的教育要求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培养大学生艺术技能,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艺术评价能力以及对事物特有的艺术洞察力,但是目前的高校舞蹈教育没有形成科学化的体系和系统的培养模式,不能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舞蹈教育中实现艺术素养的提升,因此,在高校舞蹈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欣赏乐舞时需要通过形象思维体味其中的意境,领略其中的志趣,把握其中的主旨,从而获取美的感受和享受,在舞蹈艺术作品中,获得有关自然、生活和风土民情等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舞蹈艺术作品的熏陶,产生敏锐的美感能力和追求美的创造力,在与美学,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过程中形成自我的艺术素养,目前仍然是高校舞蹈教育需要突破的主要方面。
二、促进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呈良好发展的策略分析
明代的朱载育提出了舞学是一种“建国之学”,是培养人们道德高尚的情操之学。在高校中进行舞蹈教育中,对受教育者的智力、意志、审美、体能、体魄、操作技能的全面培养、提高,能扩大大学生们的视野,通过认识与了解真、善、美的艺术作品,对舞蹈形象的感知和理解,塑造舞蹈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来达到自己对美的愉悦与享受。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大力推行,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教育也得到了各大高校的广泛重视。目前在高校当中,舞蹈教育形成了专业的学科体系,要充分利用广泛的舞蹈群众基础,来实现普通高校通过舞蹈教育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的作用。
1.完善公共舞蹈课程教育
高校发展舞蹈教育,先要完善舞蹈教育的教学体系,首先要落实学校的培养目标,学校根据各个系部的专业特点,精心构划舞蹈教育教学体系的整体框架,突出舞蹈教学体系的特点,合理安排的课时、课序,结合舞蹈专业特点,规范教风、培养教师、重点突破教学教研,抓好公共舞蹈课程建设,正确把握舞蹈教育的发展方向和教学定位,突出学科建设,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的舞蹈师资和舞蹈人才,在借鉴其他高校的舞蹈教育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展开公共舞蹈教学的创新活动,把高校舞蹈教育和学校的专业教育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创新思维和艺术素养双方面的提升,学校加大舞蹈专业的投资力度,开展公共舞蹈的社会活动,增加学校艺术活动的举办次数,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的大型舞蹈活动,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舞蹈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2.加强的舞蹈教材建设。
要建立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培养的教学体系,就必须大力加强舞蹈教材的建设,鼓励教师科研立项,从教材改革入手进行高校舞蹈的开发,教师既是舞蹈课程的研究者、开发者、实施者,更是高校舞蹈课堂的推动者,要树立正确全面科学的课程观,要清晰认识舞蹈课程建设的涵义、功能、特点、目标、原则、方法、内容、从而推动课程建设向纵深发展,完成高校舞蹈从精英型向大众性课堂舞台创作的转化,形成理论指导实践,从基础训练、动作组台到表演创新的层级的教材整理模式.使整理出的教材具有系统性、规范性、训练性的特点。
3、采用形式多样的舞蹈教学活动
受中国传统教学观念影响,舞蹈以及音体美等专业向来不受教育重视。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小学阶段从未接触过舞蹈,对舞蹈的认识一片空白。很多学生之所以选择学习舞蹈,并不是源于对舞蹈艺术的热爱,也不是由于自身具有舞蹈天分,而是由于舞蹈专业较其他学科而言,入学门槛较低,是因为没有专业可选的不情之举,学生们一入学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学舞蹈为了什么?将来能做什么?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学习动力。同时,普通高校招收的舞蹈艺术生,大部分都在20岁左右,身体韧带与骨骼发育基本成型,在进行舞蹈训练难度较大,没有太多的发展空间,可以说高校的舞蹈教育是迟到的教育。教学地位的落后和可塑人才的稀缺,直接导致舞蹈艺术后继无人,严重影响了艺术的发展。
(二)舞蹈教材内容缺乏创新,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启发性
目前我国高校的舞蹈教材内容陈旧。没有合适的系统的专业舞蹈教材。一些舞蹈教学内容,由舞蹈教师自己编写,一方面导致教材编写过于专业化,另一方面,有些教师散漫,教材内容多年不变,知识陈旧死板。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还有的高校将以往参加过的节目直接拿来作为教学内容搬给学生,缺乏自己的特色。不仅教学内容如此,教学方法也是以传统的口传身教的注入式教学为主,方法单一重复,网络等多媒体教学设备没有被吸收到教学中来,不能够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注意激发学生的艺术灵感和创新意识,消磨了学习舞蹈的热情与灵感。优美的舞蹈艺术被演变成一种“吃苦”的行当。舞蹈教学方法及教材体系落后,影响了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难以提高舞蹈的教学质量。
(三)舞蹈教学注重舞蹈技能,忽视德育的艺术价值
舞蹈教学的目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机能,培养一流的舞者。许多教师片面夸大了舞蹈技能的作用,认为这是培养真正的舞者的唯一手段。把舞蹈当成了纯粹的技术性工作,忽视了德育教育在舞蹈中的作用。舞蹈是一门表现美,制造美的艺术,一个真正的舞者,他的每一个动作里面都有一个活的灵魂,通过舞蹈表达出这个灵魂动作与韵律,表达其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诠释。只有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热爱生活,具有和谐的内在灵魂的舞者,才能舞出具有震撼内涵的舞步。所以,舞蹈教学工作要注重对学生的各种艺术素养的熏陶与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态度,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及艺术鉴赏力,培养出杰出的舞蹈人才。
二、高校舞蹈教学的价值
(一)促进我国民族舞蹈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高校舞蹈教学是进行舞蹈专业系统训练的高级阶段。很多舞蹈爱好者亟待通过大学的舞蹈教学进行专业化、系统化的提升,为我国舞蹈艺术领域的后继人才做储备。目前,现代舞和外来舞蹈不断冲击我们的审美情趣,所以,大学舞蹈教学要弘扬民族文化,承担起民族、国家舞蹈艺术发展的重任。在遵循文化百花齐放的同时,还要推进我们民族文化艺术的发展与传播。
(二)提高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在高校学生学习任务繁重,就业竞争激烈,很多学生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舞蹈能够消除疲劳,缓解心中压抑,消除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精神紧张和情绪不安。舞蹈是在音乐的伴奏下,通过人体动作展现美的一种特殊运动,音乐可以使人的心情畅,精神愉快,还能调节意志消沉和情绪沮丧等。高校舞蹈教育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建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以利于其现时及将来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2排舞的起源和发展
排舞(Linedance)从字面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排成一排排跳的舞蹈,既可以独舞,又可以集体共舞,形式自由。排舞最初来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较为流行的社交舞。由于这些社交舞蹈必须由男女结伴才能起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喜欢跳舞却没有舞伴的人群。因此,美国的一些的社交舞俱乐部尝试让大家站成一排一排,不用男女结伴按照站位形式跳舞,这种尝试成为了排舞产生的最初萌芽形式。排舞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从90年代后期开始向世界各地传播。而排舞的舞步则源自欧洲皇室的宫廷舞,属于贵族舞蹈,后来经过流传改造,融合不同的舞蹈元素,派生出现在各种不同风格的排舞。
3制约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瓶颈
3.1学生基础参差不齐
选课学生虽然对体育舞蹈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体育舞蹈的了解却不够,只有个别学生在培训班中短期学习过,基本功水平也一般,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基本上是零基础,不但加大了教学难度,而且严重影响教学进度,加上体育舞蹈项目本身规范性强,技术复杂,对舞者的要求高,舞伴之间的不固定和差距,使那些没有任何基础的学生逐渐失去学习信心,甚至放弃学习。
3.2教学环境要求高
教学设施的参差不齐也是影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学设施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导致无法实现教学目标。体育舞蹈对场地要求较高,固定的舞池、木地板,周围要安装镜子,在开设体育舞蹈的高校中,有的高校有专门的体育舞蹈馆,设施比较齐全,有的学校还是水泥地。音响设备的配备有高有低,有的学校配有专业的调音台,有的学校还是简单的CD机。
3.3教学内容过于竞技化
体育舞蹈包括摩登舞、拉丁舞和团体舞。华尔兹、维也纳华尔兹、狐步、探戈和快步统称为摩登舞,拉丁舞包括伦巴、恰恰恰、桑巴、牛仔舞、斗牛士舞。舞种繁多与体育课程课时有限的冲突,导致教学内容混乱,教学深度不够。由于课时的关系,大部分学校每学期只选择其中的一到两种舞蹈进行教学,教学内容选择比较混乱,加上体育舞蹈动作复杂,技术要求高,内容过于竞技化,要想在短时间内学好,对没有任何舞蹈功底的学生简直就是一个巨大地考验。
3.4教材缺乏统一规范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保障。目前公开发行的体育舞蹈书籍,内容多过于专业,套路过于竞技化,对于高校普及型体育舞蹈教学来说适用性不大。到目前为止,开设体育舞蹈的高校还没有全国统一的教材,大部分高校是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选择难度低的套路教学,或者由教师自编套路进行教学,学生上课仅仅是一种技术动作的学习,理论知识涉及较少,缺乏对体育舞蹈背景和发展等相关知识的了解,缺乏统一的规范,导致高校体育舞蹈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无序的状态,阻碍高校体育舞蹈的持续发展。
3.5专业教师紧缺致使单人进行教学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从事体育舞蹈教学的教师专业水平和相关知识储备情况,也是制约高校体育舞蹈发展的因素之一。由于体育舞蹈是一门新兴的项目,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体育舞蹈专业人才较少,大部分高校体育舞蹈教师是从健美操等其它项目转行的,只有少部分高校有专业的体育舞蹈教师,专业能力的欠缺影响了高校体育舞蹈的教学和科研。另外,体育舞蹈是一项双人运动项目,需要两人共同完成各种动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行双人教学的高校较少,课堂上只有一位老师是很难完成完整动作示范的,学生也不能直观观摩,这势必会影响体育舞蹈教学的进度和效果。
4排舞对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的启示
4.1打破常规,简化舞蹈形式
排舞动作着重在步伐,对于躯干和手臂并无统一要求,身体可以随着音乐自然摆动,也可以随着当时的感觉增加一些手势以表现自己,每个舞者都可跳出自己的风格,展现完全属于自己心灵的诠释,这更增添了排舞的魅力。排舞从舞蹈形式上打破了体育舞蹈必须由男女结伴起舞的限制,舞者可以独舞,也可以站成一排排集体跳,舞蹈形式自由,不受舞伴影响。排舞的舞蹈形式恰恰能够满足不用舞伴也能跳舞的需求,也让学生认识到跳舞时并不总需要男女结伴,可以单独跳,也可以集体跳,没有太多的局限性,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够激发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排舞舞蹈形式的启示,在体育舞蹈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适当调整舞蹈形式,打破男女结伴起舞的限制,不但解决了教师单独教学的困难,还解决了由于舞伴搭配产生的种种不和谐因素,让学生单独学习,自由组合练习,舞步掌握熟练以后,学生可以随意搭配组合,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还可以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4.2规范教材,加强理论传授
排舞目前已发展到了3000多支舞曲,几乎包括了体育舞蹈所有的舞种,还融合了爵士、街舞等很多时尚舞蹈元素,尽管排舞种类繁多、风格迥异,但是每支舞曲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舞码。排舞是世界同步舞蹈,在现有曲目中,排舞的舞步无一雷同。新舞曲的编制必须经过国际排舞协会的认证才能够在全球发行推广,所以,同一支舞曲全世界的跳法都是统一的。虽然排舞的每一支舞曲舞步要求全世界一致,但是对舞者身体和手臂动作并无统一要求,舞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编动作,跳出自己的风格,非常便于普及和推广。受此启发,建立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教材体系是体育舞蹈在我国高校持续发展的阶梯。教材的载体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幻灯片、电影片、录像带、录音带、教学程序、磁盘等软件。基于现代教学技术,教材这一概念已经大大扩展了,至少应当包括教科书、教学指导书、自学指导书、补充读物、工具书、录音磁带、教学程序、幻灯片、视频等,目前高校体育舞蹈教学普遍采用的教材只有其中的1~2种,音像、视频教材的使用还不够普及。只有把各种教材最佳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最佳地教学效果,教材的编写选择要以学生的学习需要为着眼点,便于理解和学习。
4.3因地制宜,选择教学内容
排舞作为一项参与人数最多、参与人群最广的运动,屡屡刷新吉尼斯世界纪录。排舞之所以如此流行,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不受场地、器材限制,无论在广场还是在家里,只要有块空场地就能跳排舞。排舞套路有初级、中级、高级,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们的需求,各种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排舞套路。受此启发,根据学校现有的场地设施开展体育舞蹈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方案提出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范围,选择适当的具体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
4.4加强宣传,建立交流平台
2004年排舞被引进国内,2009年国家将其作为重点推广的大众健身项目在全国推广普及,先后建立了排舞官方网站,修订排舞竞赛规则,举办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组织给种各样排舞比赛,加强排舞宣传。排舞之所以在短短的时间内得到迅速的普及和发展,并迅速流行于世界各地,关键在于其拥有较为成熟和完善的社会管理机制、较为固定的体育社团网络和有效的管理办法。受此启发,各高校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成立体育舞蹈社团,定期举办体育舞蹈教学比赛,在校运动会上进行表演,使学生有一个提高和展示自我的机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比赛和教学是相辅相成的,以赛促学,以促进体育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
(一)目前存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
1.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衔接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最为基础的一种古典舞教学模式,它就是将艺术院校的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进行一个衔接式的教学,通俗的说就是具有中等专业教育基础,能够开始接受高等教育发展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学科建设完善,师资队伍雄厚,科研水平稳步提高,学生专业素质较强,教学成绩斐然等特点。
2.创作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在衡量古典舞成果上主要的方向还是在古典舞剧目的创作和表演上,这两点也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尺标。在这个发展的时代中,只有永不停歇的进行创新才是时代的真理所在。高校的古典舞教学就是依靠着高校雄厚的资金,不断的创新,才能够获得平稳的发展。近年来我们又看到了不少吸引人注意的古典舞创作剧目,它们在用一些独特的形式在不停地开发着编导老师的编排能力,也在不停地训练学生形象表达能力,让学生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情感的表达、文化的体现和时代不同风貌上都有很好的提升,它们都在为古典舞的发展和创作添砖加瓦,为构建古典舞教学模式和完善模式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3.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
风格型古典舞教学模式是通过不同地域的不同生活形态和生活习惯,不同的舞蹈表达方式,在结合高校自身的实际情况下,去寻求探索中华民族中各民族之间的不同文化底蕴,去寻找古代舞真正的精髓,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遗存下的来传统,经过艺术的雕琢然后发挥想象力创作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虽然从上面的古典教舞学模式可以体现出:现在我国的古典舞教学已经具有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是应该看到自身的不足。现在全国的大部分高校的古典舞发展速度还是较为缓慢,他们依旧是以北京舞蹈学院的古典舞为教材,没有适合于自身的古典舞的教学模式。
(二)构建高校古典舞教学模式的路径
虽然现在的古典舞教学模式存在着几种不同的模式,但是针对于不同时代下,不同的高校,各自又有不同的差异和不同文化,所以这几种模式并不是一直都适用于任何情况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的变化,古典舞蹈也会不断地层出不穷,所以各自高校首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自身的文化特征和所处的地理位置进行新的古典舞蹈教学模式的研究。例如:山东的舞蹈学院就有很好的发展资源,山东是儒家文化的起源地,儒家美学就可以融入古典舞中。儒家的思想更注重的是“礼乐之道”,让新旧思想的碰撞和融合,从而得到更为完善的古典舞教学模式,让儒家思想融入到古典舞中,让“谦恭揖让,授受启呈”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得到发扬,形成特殊色彩的古典舞风格。
二、艺术实践不足
在传统的高校舞蹈教学中,艺术实践仅仅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附加环节,在舞蹈教学中所占比重较小。大部分高校只有在为学校组织大型文艺演出的节日庆典等情况下才会让学生参与到艺术实践之中去。这种僵硬的、公式化的实践方式不仅束缚了学生艺术才能的成长,而且仅给小范围内的学生提供演出机会,造成学生之间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能接触到舞蹈,出了课堂便沦为观众中的一员,这样既不能让其舞蹈技能得到充分的磨练,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其学习的热情。舞蹈教学是一种具有灵性的学科,舞者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甚至每一个呼吸都能够传达出其丰富的内心世界,带给观众多样的审美体验,若一味将学生放置在封闭的课堂中进行技巧上的磨练,学生在枯燥而单一的环境中无法深入领会舞蹈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真实情感,尽管教师在上课时会给学生讲述舞蹈所包含的内容以及其舞美结构,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舞蹈动作,但是依旧是无法让学生在舞蹈上获得进展和突破。而且,封闭课堂教学里出来的舞者,大都循规蹈矩,尽管在专业技能方面基础较好、功底较为扎实,却在编舞方面能力不强,更对社会中纷繁复杂的人际交往难以适应,无法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舞蹈人才。
三、高校舞蹈教学改革对策
(一)打牢生源基础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四个方面的基础训练。首先,加强舞蹈的乐感训练。音乐的旋律与节奏型在训练中对学生的舞蹈水平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的高、低、强、弱等都会对学生产生不同的感受和想象,从而影响到舞蹈动作的训练。由于学生在高考前的基本功训练多集中于乐器教学上,而对舞蹈教学过程中的乐感训练较少。舞蹈需要根据音乐所表达的情感,借助于人体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体现艺术的美感,因此乐感训练对于提高舞蹈教学质量是首选对策;其次,加强舞蹈的形体塑造。对于大学生来说,加强对学术的形体训练十分重要,舞蹈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训练出不同的形体特征,从而表现丰富多彩的艺术内涵;再次,加强舞蹈的动作训练。舞蹈动作是舞蹈艺术的灵魂,动作可以表现舞蹈的节奏性和塑造性,只有加强舞蹈动作的训练,才能提高学生的舞蹈表达能力;最后,加强舞蹈鉴赏能力的训练。教师应该在初期给学生播放和欣赏不同的经典舞曲和舞蹈表演,并辅助一些乐理和舞蹈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舞蹈鉴赏能力,这有助于学生在基础训练过程中快速地修正自己的不足。此外,针对前文所讲的学生生源舞蹈基础较差的情况,各初级、中级以及高级学校都必须增加在舞蹈教学上的关注度,向学生普及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教学的普及与发展史舞蹈教学事业前进的两个车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②。学校需要从小便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舞蹈兴趣,帮助意愿以舞蹈作为自己今后发展方向的学生在舞蹈学习的道路上保持较快的前进速度。
(二)加强人文培养
人文素养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立足于时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每一位合格的舞蹈毕业生都必须拥有完备的人文素养,“学习人文科学,让我们懂得如何成为一个有价值意义的人”③。尽管舞蹈活动以形体为媒介倾诉感情、表达自己,但并不是只要拥有舞蹈技巧就足够,舞者举手投足之间所包含的文化底蕴才是打动人心最重要的因素,舞者若没有优秀的人文素养,对自己表演的舞蹈不知其渊源、不解其文化,便如同没有灵魂的牵线木偶,再美的肢体在观众眼里也乏味如一碗白水。由此可见,高校舞蹈教学必须转变观念,将注意力从技巧培训转移到人文培育上来。一方面,教师应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文知识的教授和学习,通过集体观看幻灯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充舞蹈方面的人文知识,教师还可以组织学习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定的学习任务,并让学生制作相关的幻灯片上台进行讲解,进一步加深学生的人文知识记忆;另一方面,学校也应适当增加文化理论方面的课程,并严格执行对文化课程的相关考核,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了解人文、重视人文。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还能够对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产生重要影响,从历史文人的身上获得积极的正能量,进一步提高其审美能力,为今后更好地融入社会创造条件。
一、加强舞蹈基本形体训练
由于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各方面的条件较薄弱,且情况各异,因此,在进行舞蹈基本形体训练中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人而异,确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基本功训练应该占整个舞蹈教学课时量的40%左右。
舞蹈基本功训练是高校舞蹈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是学习舞蹈的基础。由于舞蹈艺术的中介是人体,没有体态的自然美,就失去了最基本的条件,所以首先要进行基本形体训练,解决个别学生因长期不良的写作姿势造成缩肩、背等不良体态。基础形体训练是采用芭蕾形体训练和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相结合的方法,有效训练可以使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体态也变得匀称挺拔、气质高雅。
芭蕾舞的基训有一套比较科学的规格、要求和法则,正是依靠了这些法则,使芭蕾舞成为世界三大艺术之一,并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舞蹈家。“开、绷、直、立”是芭蕾艺术的精髓,针对大学生进行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不但要向他们讲清芭蕾知识,还要让学生明白其中最基本的“开、绷、直、立”训练之理,然后再逐步把学生引导到“开、绷、直、立”的科学化与体系化技术训练轨道上,使他们有健康、匀称的优雅体形,提高对芭蕾的美的鉴赏能力。
中国古典舞蹈是在吸收提炼传统戏曲素材的基础上,借鉴科学系统性的训练方法,经过数年的积累实践而形成的,其目的在于建立属于民族特有属性的舞蹈形体技能训练。大学生古典舞蹈训练要适当对大学生身体的各韧带与肌肉进行延展训练,从而造就其挺拔、优雅、协调的体态,加强大学生对身体的支配力,使其体会到人体语言之美,在形态、动作规律及神情的表达上具备本民族的风格特色,从内到外进行基训。例如,在表现劳动、战斗、生活体裁的舞蹈中,观赏舞蹈家应用肢体形态,强烈地表现出人的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生命力,使人的本质力量舞蹈化。把这些与生活相关的动作编入课堂教学中,具有巨大的审美力和感染力,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扩大其形体动作的表现。
二、加强民族民间舞蹈的训练
民族舞产生于民间,并流传于民间,与其不同的民俗文化、传统习俗、生活环境和相适应。在表演风格上各民族有着明显差异。民族民间舞具有多姿多彩、生动活泼、内涵丰富等特点。
实践教学中,笔者常选取一些典型、有代表性的舞蹈动作组合,在给学生分析、讲解及让他们观看著名的民族民间舞蹈录像后,再让学生训练,使他们对民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点有一个深刻的理解与认识,这样,就可以为学习民族民间舞打下坚实基础。在进行民族民间舞蹈训练组合中我们还应注意,一要选择影响力较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舞蹈组合;二是选择独具特色的、学生容易掌握的组合,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分析学生表演中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通过训练解决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不同民族的民间舞蹈组合都有其不同的实用性与训练性。如著名维吾尔族舞蹈家阿依吐拉表演的舞蹈《摘葡萄》中的动脖子、下腰动作,腰弯下去很软,起来时却韧性十足……常见的下肢动作有垫步、一步一抬身点颤、自由步等,上肢动作有托帽式、提裙式、立腕横手、扶胸式等。山东《胶州秧歌》同其他民间舞蹈一样,有其自身的风格特点,它以明快、舒展、富于韧劲的舞姿和细腻、泼辣的情感,以及流动有的“三道弯”体态赢得了人们的赞誉和欣赏,这个舞蹈的主要要领突出在一个“扭”字――民间表演者踩着锣鼓点,扭得婀娜多姿、三弯九曲,其中女性的动作最有特色,既有山东女性大气爽朗的气质,又热情泼辣不失北方女性的妩媚。舞蹈的道具以扇子、手绢为主,注重碾、拧、伸、韧、扭,动作强调个性强,讲究“快发力、慢延伸”,形态上追求“三道弯”,充分体现了山东人民质朴、善良、宽容、大方的性格和舞蹈风格。用这些具有独特风格与特点的民族民间舞蹈组合对学生进行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表现能力,又让学生掌握了舞蹈表演中的技术、技巧,同时,也使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的深刻内涵与特点,为他们今后的舞蹈表演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还可以精选一些具有异域风格与特点的外国民间舞蹈,如西班牙、俄罗斯、印度舞蹈等,使学生了解风格各异的舞蹈的风格与特点,掌握这些舞蹈不同的技巧与环节,这样,就可以使高校舞蹈教学的范围更加广泛,内涵更加丰富,才能充分激发学生舞蹈训练的兴趣。
三、运用现代多媒体进行舞蹈辅助教学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式是舞蹈教师“言传身教”,学生则通过模仿舞蹈教师来学习舞蹈动作,这种“单一”的舞蹈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培养,因此,在舞蹈基本功和舞蹈组合之后的舞蹈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高等院校舞蹈教育应普遍关注教育信息化在提高高校学生综合素质和增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在高校舞蹈教学中,应采取举措加快舞蹈教育信息化,改变原来沉闷而没有生机的舞蹈课堂教学气氛,使高等院校舞蹈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一)多媒体课件使舞蹈教学事半功倍
多媒体给高等院校的舞蹈教学带来的变化不可估量,对舞蹈教育本身,以及舞蹈教学手段都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爵士舞》释放着舒展、力量、热情、时尚……练习Jazz对塑造全身的体形、气质、姿态很有好处,能提高全身的协调性,女生都比较喜欢。课堂练习中,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能将《爵士舞》释放得舒展、有力与热情,时尚表达得淋漓尽致。
再如,《肚皮舞》也是较受高校女生喜欢的舞蹈,其特色是舞者随着变化万千的快速节奏摆动臀部和腹部,舞姿优美,变化多端。近些年,肚皮舞也作为一种减肥方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
(二)多媒体可以诠释大型舞蹈作品的磅礴气势
有些优秀的舞蹈教师难以一人教授和诠释大型的舞蹈作品,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得以诠释,如现代大型舞剧《卡门》不仅极富戏剧性地描写了剧中人物的命运,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不羁的性格和火热的民族风情,还采用西班牙舞蹈激情四溢的特点,完美地将古典艺术与现代浪漫舞蹈融为一体。歌舞者与吉他手在舞台上相互映衬,用弗拉门戈特有的语言与舞者的身体讲述着爱情的主题,达到了与观众息息相通的境界。男子的舞蹈强劲有力,节奏清晰;女子婀娜多姿。歌声、拍手声、踢踏舞步声、响板声、呐喊声等交织在一起,形成热烈的场面,其舞剧人物卡门的形象,用弗拉门戈舞蹈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西班牙弗拉门戈舞以其独特的风格与魅力为学生重现了经典。西班牙大型舞剧《卡门》通过多媒体的完整再现,使舞蹈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充满激情的创造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文学、音乐、电影与舞蹈融为一体,优势不言而喻。
高等院校舞蹈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整合,可以使大型、高层次的舞蹈演出及经典舞蹈作品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开阔视野,准确地理解舞蹈作品所表达的内涵,同时还能掌握原来课堂上无法捕捉的舞蹈慢动作,既省时又省力,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四、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学生舞蹈欣赏水平的提高
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前提是让学生多进行舞蹈欣赏,当学生观赏舞蹈演出时,会产生一种精神活动,这种活动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过程是全方位的,学生通过舞蹈作品中所塑造的舞蹈形象,可以具体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舞蹈创作者对生活现象的评价;学生在欣赏舞蹈作品过程中,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其记忆中有关的印象、经验,以及一系列的想象、联想等形象思维活动,以丰富和补充舞蹈作品中的舞蹈形象,使其更加完整、生动和鲜明。
具体来说,学生首先必须具备的主观条件是要有一定的舞蹈知识、舞蹈欣赏水平和认识能力,其舞蹈欣赏活动才能正常、顺利进行,教师此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舞蹈艺术的特性、舞蹈和其他艺术的关系、舞蹈形象构成的各种因素及产生的过程等。
(二)加强学生对舞蹈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
高职舞蹈专业的学生还应加强对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舞蹈是肢体的语言艺术,一段高水平的舞蹈能给人以视觉享受,缺乏音乐的舞蹈不能与观众息息相通,只有优美的舞蹈与相得益彰的音乐巧妙结合,才能感染观众,触动观众的心灵。如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十面埋伏》里的舞蹈《佳人曲》有三美――舞美、古乐美和吟唱美,因而一开始就吸引了观众的眼球。所以,舞蹈与音乐巧妙结合,才能创造绵绵不断的奇迹,才能使舞蹈更具内涵与魅力,从而感染观众。
(三)指导学生掌握“色彩构成”的相关知识
高等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也要学习绘画,需要“色彩构成”相关方面的知识,如红色常象征激情、热烈、冲动,让人有热血沸腾与意犹未尽的感觉。在中国,红色也常代表喜庆(如婚庆常用红色等);绿色,常象征自然、和平、和谐与健康,同时,绿色还代表着生命力,绿色带给人的视觉冲击力是静谧、温和与舒服的。在张艺谋执导的影片《十面埋伏》中,可以看到大片绿色的竹林,整齐划一……绿色因为属于冷色调,给人的心理错觉有时是后退的,所以,影片《十面埋伏》中我们可以感觉到,剧情在绿色的烘托中,不时会有“暗杀者”在绿色的丛林中隐藏与出现的场景。《十面埋伏》的成功与色彩的巧妙运用是分不开的,由此,我们应该从中感悟到色彩知识与道理,并引导舞蹈专业学生对其进行掌握。可以说,不同色彩的表达与运用成就了影片《红高粱》《十面埋伏》以及《英雄》等作品,黄色也可以说成就了张继钢的舞蹈《千手观音》。所以,提高舞蹈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很重要。
(四)引导学生对灯光、舞台、美术、服装等辅助元素的了解
灯光、舞台、美术、服装是舞蹈作品的辅助元素,亦有点睛之笔。舞蹈艺术与美术有着相得益彰的关系,两者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为作品主题思想、人物特征与剧情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