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2-28 16:00:1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五年级数学下册教案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乘
整
数
教学内容:冀教2011课标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分数加法及分数基本意义的基础上,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分数连加算式的研究,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的进行计算。
2、通过观察比较,指导学生通过体验,归纳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探求知识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整数和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我们开始来学习分数的计算方法,大家喜欢学吗?
复习:1、5个12是多少?
3个0.5是多少?
怎样列式?
2.++=
++=
学生做完1后,提问:整数乘法的意义
做完2后,提问这两道题各有什么特点?
++=
这道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分数乘整数
(板书课题)
二、组织探究。
1.教学例1
多媒体出示例1,出示直条图,标注出长是“1米”
教师: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这个已知条件吗?
出示问题:小芳做3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你能在图中涂色表示出来吗?学生涂色。
问: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列怎样的算式?
++=
教师:求3个相加的和还可以用乘法计算,你会列式吗?
学生回答,×3或3×
提问:这个算式中的是什么数?
式中的3是什么数?
教师:由此可以看出,分数乘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是相同的,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三、探索。
1.学生尝试计算
×3。
启发:×3的积是多少?你能联系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说明吗?
学生试做得出:
提问:分子上的3+3+3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
(3×3)
教师接着写
=
=
=(米)
进一步启发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提问:×3=
由此你发现分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分母不变,只用分子与整数相乘)
教师:以后计算分数乘整数时,不必再写加法算式,直接根据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进行计算就行了。为了计算简便,乘法计算能约分的要约分。
2.解决例题的第(2)题
出示:小华做5朵这样的绸花,一共用几分之几米绸带?
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明确:计算结果不是最简分数时,要约分成最简分数。
3.总结计算方法。
引导:比较刚才两道算式的计算过程,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分数与证书相乘,可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三、巩固运用。
第1题
(课件出示)⒈
先在右边的长方形中涂出4个,再算出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按要求独立完成,计算时能约分的,要先约分,注意约分书写格式。
4×==
答: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
[师:把这个长方形平均分成16份,涂色是其中的3份。那么,要涂出4个,就是要涂色4×3=12份。求涂色部分一共是这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就是求4个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第2题
出示计算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分数与整数相乘,要用分数的分子与整数相乘,分母不变。计算时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出结果。
第3题
(课件出示)⒈
看图写算式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想一想:你列出的乘法算式与加法算式有什么关系?
看图可以列出3个算式。加法算式+表示2个相加的和,而2个相加的和,也可以用乘法计算2×或×2。
第4题
一个正方体的底面积是平方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计算,想一想,正方体的表面积与底面积之间是什么关系?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数学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六、作业
计算19/20×21
计算19/20×19
七、板书
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2、3页
折纸
教学目标:
1、经历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折纸操作与通分的活动的过程,沟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体验数学直观模型和“数学转化”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2、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及解决相关相关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习惯,增强与人合作的意识,并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具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学具:每人准备正方形纸片、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主题情境图。
师:从情境图上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情境图中的数学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决这些问题吗?
生1: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2:笑笑比淘气多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生3:还剩下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探究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1)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
解读问题他们俩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让生明确数学信息后,并用纸折出1张纸的1/2和1张纸它的1/4)
列出算式:列出算式:1/2+1/4,并结合情境理解1/2+1/4的意义
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学生独立探究(教师提示:可以利用手中的学具折一折,涂一涂,也可以用学过的知识想一想,算一算)
组内交流,整理计算方法
汇报展示
方法一:运用画图法计算(折一折,涂一涂后)。
学生汇报画图计算的过程1/2+1/4=3/4,并引生反思,如果从算式出发,怎么算出答案是1/2+1/4=3/4,3/4的分数单位是1/4,就启发我们把1/2的分数单位转化成1/4,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说出将
1/2再次平均分成2份的意义。这样就能得到脱离直观背景的算法(方法二),并能够沟通两种方法的内在联系。
方法二:运用通分法计算。
1/2+1/4=2/4+1/4=3/4
启发生思考:运用到我们学过的那些知识?
分析比较:
师:观察两种方法,想想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找到它们之间的对应关系?(引导生理解面积模型中每个涂色部分所表示的分数,使生理解1/2+1/4表示半个正方形+1个正方形的“一角”即2个正方形的“一角”+1个正方形的“一角”明白只有化成相同单位的分数才能得到它们的和,从而理解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的道理)
引导学生明确通分是解决异分母分数加法的一般方法。
(2)自主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减。(鼓励学生探究直观运算与通分法之间的联系,结合方格图说明各自的思考过程,用于理解异分母分数减法的意义)
(3)归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
-
独立算一算,组内说一说,全班交流
注意:1、交流计算结果;2引导生总结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3用画图法要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计算过程
二、尝试计算,展示交流
算一算-,并与同伴交流你的做法。
学生自主尝试。师巡视,选择不同算法的学生板演。
2、思考质疑。
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优化算法:不特意的强调要求出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在计算的过程中,让生尝试“智慧的偷懒”。体会出用最小公倍数通分的方便,达到算法优化的教学。
3、算一算
指名板演,其余生在本子上做。集体讲评。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折
纸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1/2+1/4
1/2-1/4
通分=2/4+1/4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
一、教学目标
1、能描述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种种消化酶的作用。
2、通过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说明口腔中的消化过程。
3、能够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4、能说明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5、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活动中,学习探究实验的研究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②概述食物中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解释小肠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特点。
2、难点
①举例说出消化系统与其消化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
②认识酶在消化过程的重要作用。
③描述食物在口腔、胃、小肠内的主要变化。;
④描述小肠结构特点,解释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器官。
三、教学方法:探究活动
四、课时安排:4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系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当我们见到美味可口的食物,总是又想吃又怕胖,这可怎么办呢?你有没有同样的烦恼?难道食物中所有营养物质都会被身体吸收?有的人吃得再多仍然很瘦,有的人吃得很少也发胖,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观看小品:(课件演示)
胖生: 饭菜不好吃,我坚决不吃;饭菜好吃,我就狼吞虎咽。过了一阵,糟了!胃胀得受不了。哦,肚子又疼起来了。老师,我要上厕所。
胖生:唉!我走路好累哦,跑也跑不动,穿衣服又难看,真羡慕你们那么苗条。哼!平时我还没有他们吃得多,真是喝水都要长胖哦!
小结:看来,人体的消化吸收与体态的胖瘦有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食物在人体内是怎样被消化吸收的?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演示 用挂图或课件演示消化系统的整体形态和各部分的模型,辨护消化管各部分和消化腺各部分。
小组合作学习 在四人学习小组内交流,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尝试说出消化管各部分的形态和位置。尝试描述消化腺的形态和位置。
游戏 把消化系统组成的各器官名称卡片,打乱顺序分发给参加排序游戏的同学,看看大家对它们的结构位置掌握的如何?
2、消化道
(1)、口腔
讨论并小结:
①牙:人体中的牙齿是最坚硬的器官,可分为门齿、犬齿的臼齿。
②舌:肌肉质的舌,主要的功能是辨别食物的味道、搅伴食物、辅助发音等。
(2)、食管 食物进入体内的通道。
(3)、胃
小结:胃是消化管最膨大的部分,位于腹腔左上方。
(4)、小肠
3、消化腺 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能分泌消化液)
演示:用挂图或课件演示各种消化腺的位置和结构。
小结: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小肠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三)、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四)、巩固练习
(五)、作业布置
第2课时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复习提问:进化消化系统是由什么器官组成?各有什么功能?
导入新课:
进入消化系统的食物为什么必须经过消化呢?食物又是怎样被消化的呢?
演示实验 淀粉和葡萄糖透过透析袋的差异。
讨论 淀粉和葡萄糖这两种物质哪种能透过透析袋?如果细胞膜具有和透析膜相似的功能,请推测食物中的确良淀粉能不能直接被细胞吸收呢?
小结:淀粉不能透过透析袋,因为淀粉分子较大;而葡萄糖分子较小,能穿过透析袋进入烧杯内水中。因此,食物中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必须分解为小分子物质后,才能被消化管壁上皮细胞吸收。这一过程叫食物的消化。那么,在消化管内食物是怎样被消化的?食物的消化过程需要哪些条件呢?
(一)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活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创设实验情景:分发给每位学生一小块馒头让他们细嚼馒头时,有什么感觉?
提出问题:由学生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由学生根据问题做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由学生做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讨论:“细嚼慢咽”的道理。
(二)总结实验的过程情况
导入新的内容
复杂的人体是由细胞构成的,人体生命活动的实现也是通过细胞完成的,营养物质首先要进入细胞才能被细胞利用,参与生命活动。食物中的有些营养物质必须经过加工后才能被人体利用。对,是消化液中的各种消化酶。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各种消化酶的怎样将大分子物质“拆”成小分子物质的。
(三)合作交流,学习新知识
1、口腔内的消化
讨论 食物入口,口腔中的器官会对食物进行怎样的处理?
小结 食物入口,首先要经牙齿咀嚼、切断、撕裂、磨碎,使食物和消化液接触。口腔口舌的味觉可避免吃下有害的物质,在咀嚼食物时,又可借助舌的运动,将食物与唾液拌和在食团,以便吞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将淀粉消化为麦芽糖。
食物经咽吞下,食道受到食团的刺激,管壁的肌肉自上而下地扩张和收缩,交替活动,称为蠕动。
2、胃内的消化
食物进入胃内,唾液淀粉酶是否还能继续消化淀粉?
不行,因为胃液是酸性的,唾液淀粉酶在酸性的胃液中失去活性。那么食物在胃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食团进入胃内,胃的肌肉收缩、蠕动,一方面揉碎食物,另一方面使食物与胃蛋白酶结合,在酸性条件下,胃蛋白酶活动,将食物中的蛋白质分解为多肽。
3.小肠的消化
小肠是消化食物与吸收养分的主要部位。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最完全的消化和吸收。
食物消化的过程。
(四)、本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明白了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和胰腺,它们能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能促进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
(五)、巩固练习
优化初中生物教学方法 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兴趣
摘要:本文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作为生物教师应改变观念,关爱、尊重学生,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倡导有效教学,做好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优化
由于中考的指挥棒作用,从社会到家庭,乃至学生对初中生物学科的学习不重视,给生物教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度。如何改变这种局面,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是摆在生物教师面前的严峻课题,这就要求教师从自身做起,探索出提高生物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1、教师必须以发展的眼光对待生物教学
教师的价值绝不是体现在你所教的学生得的分数有多高,录取上级学校的人数有多少,而在于以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从终身教育的角度出发,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教师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教师要为社会负责,为学生负责,教师的行为要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发展负责任。虽然生物学科没有升学的外在动力,但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2、需要关爱学生、尊重学生
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其中也包含对学生的热爱。关爱学生,使学生敞开心灵,有了爱心,就找到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实现真正的心灵沟通,以心换心、以情换情,也才能在师生的互相解读中产生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爱老师,才能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为学生学习学科知识奠定感情基础。
3、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
少部分学生学习生物的动机来自于力求全面发展,而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来自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优秀的教师不只在于他的知识占有量多少,而更重要是否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在教师的引导下乐学、会学。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特点正确选择教学方法,如阅读、讨论、探究、角色扮演、小组竞赛等,并努力做到多种方法的最优结合,才能有效地在教学中形成生动活泼的局面,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
4、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倡导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在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生物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认真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生物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并要求在新课程学习中应以探究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之一,教材中也设计了大量的有关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内容。要使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得到发展,就应摒弃过去那种由教师代替学生学习的教学方式,尽量通过教师的引导与启发,为学生创设一种适于探究的情景或氛围,给学生以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学生的能力得到较为全面的发展。 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是决定课程目标能否达成的重要因素。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工具,不是学生要学的全部内容,也就是教师要用教材教,避免教材教的现象。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积极开发媒体资源、社区资源、家庭资源和隐性资源,这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5、重视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教师的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及时对学生进行鼓励与肯定,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欲,同时也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因而对学生的学习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让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肯定,享受到成功的喜悦,这是一些有经验的教师提高学习效率常用的方法。生物教师任重而道远。
6、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策略
6.1充分利用好实验室,制定合理的实验计划。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手段,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
6.2情境化教学法,提高教学时效性。在教学中教师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开展教学活动。从学生身边入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熟悉的生产实际出发或从学生关心的事情做起,学生会感到亲切、自然、有趣,使学生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很多生物学问题,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自我需要,从而唤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6.3教师要运用“语言的艺术”,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如在复习“心脏的结构”时,要求学生把前一节课画的心脏结构简图拿出来,结果好几位学生紧张地在抽屉里乱翻,我很生气,因这是特意布置要夹在书里放好的,这节课还要用这张图学习“血液循环”,本想批评一顿,转而一想,批评只能使学生更紧张,更想不起放在哪,于事无补,不如幽他一默。“可能有几位同学忘了把自己的心放在哪儿?别急,慢慢找!不然,这节课就上不了了。以后可别这么粗心大意,连“心”也忘了带了!”在同学一片善意的笑声中,我又说“把‘心’带来的同学先复习一下心脏的结构。”让学生把心收了回来。用比喻加强记忆,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形象性因素,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生物形态、习性和生活环境的内容用生动形象的描绘,恰如其分的比喻,恰到好处的姿态和富有感染力的神情讲授出来,让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窥其貌的感觉,从而引发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环境的关切。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他们很快进入了学习状态,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7、结束语:
由于初中生物的特殊性,在教学中更应选择优化的教学方法,使初中生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看了“北师大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的人还看了:
1.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2.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
2.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3.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正确熟练计算。
教学重点:理解意义并会运用意义解答有关应用题。
教学难点: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思考方法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准备练习:
说出下面分数的意义:
1.
一条路,已经修了全长的
2.
小明看了一本书的
3.
一袋大米,吃去了
小结:以上的句子都表示一个量是另一个量的几分之几。
活动二:新课:
出示: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
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
分析句子的意义,画出线段图。
师:把谁看作单位‘‘1’’?
已经修了的是谁的?
要求已经修了多少米,就是求什么?用什么法?
“1”
修了
?米
1200米
3.
列式计算;
1200×=
=
1000(米)
根据分数意义列出算式。
1200÷6×5=1000(米)
师:1200÷6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再×5?
4.
答题。
5.
同桌互相说一说解答步骤。
活动三:师生合作完成。
活动四:独立解决问题。
活动五:学生质疑,归纳解题步骤。
活动六:巩固练习:
1.
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错误的要指出错在哪里。
一箱货物重吨,运走它的,运走了多少吨?
分析:1)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
2)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这箱货物的;
3)把一箱货物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成5份,运走的占3份;
4)把看作单位“1”,运走的货物是它的,求运走了多少吨,也就是求的是多少,用乘法。
2.
选择正确的算式:
从甲地到已地小聪步行用小时,小明骑车比小聪快,小明比
小聪早几小时到达已地?
1)+
2)-
3)×
4)×
+
5)-
×
布置作业:书P9/
7(2)
P10/
1,2,5,6
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张家庄修一条1200米长的水渠,已经修了全长的。已经修了多少米?
“1”
修了
1200×=
1200×=
1000(米)
1200÷6×5=1000(米)
?米
答:已经修了1000米。
1200米
见幻灯片《分数乘法应用题》
知识与能力:通过多媒体欣赏了解松树的构造及组成部分,并能够学会并掌握国画干笔中锋勾勒及墨色的变化,提高学生国画的鉴赏能力及绘画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照片和国画松树的对比,了解国画松树的表现方法,并通过教师演示,掌握竹子的绘画方法及绘画步骤。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国画松树,探索用水墨自由创松树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通过画松树,感受并学习松树身上所体现出来的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美好愿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松树干、松树麟以及松针的画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三、教学策略
通过上堂课写意动物的学习,学生基本了解了国画的基本用笔用墨的方法,但是由于国画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一招一式便能掌握的绘画技能,它需要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巩固,这样就需要一种教学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更轻松的掌握其方法和技巧,所以在本册国画教学中我采用“欣赏——演示——尝试体验——小组分析——尝试创作——欣赏提升”这样的教学策略及模式,让学生了解国画课的流程,并从中学会掌握国画用笔用墨技巧方法,为以后创作更多类型的国画做铺垫。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接诗游戏
师:上课前请同学们和我玩个游戏,叫接诗游戏。我说上句看看同学们能不能猜到下一句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你知道这句诗是赞美什么的诗句?
生:“松树”。那这句诗说明松树有什么样的性格呢?(顽强、挺拔、刚毅的品格)
师:那今天我们一起用国画的形式画一画松树
引出课题——学画松树
多媒体出示松树照片与国画松树的对比,提出问题:
1.现实中的松树与国画松树有什么区别?
2.国画松树是怎样表现的?
3.你觉得国画松树的绘画步骤是什么?先画什么?然后呢?
利用真实的松树和国画写意松树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观察欣赏
1.
一般以扇状、车轮状、马尾状来表现同一单元的密集松针。以“品”字形结构合成一组松针。
2.
画松针时用笔要挺劲,有疏密变化,并有浓淡层次感。
通过教师演示,能够让学生直观的观察欣赏国画写意松树是怎样表现的,包括它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以及松树的枝干及松针
的绘画方法。为下一步学生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尝试体验
通过刚刚欣赏教师演示,让学生尝试体验其中用笔用墨的方法。(包括中锋运笔、侧锋运笔,两者相结合的方法。用墨汁调出不同深浅的墨色,焦、重、浓、淡,轻。)教师巡视指导并提出问题。你在尝试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觉得松树哪部分比较适合运用中锋运笔?侧锋运笔呢?(叶子适合中锋干笔,在后面的染色环节可以运用湿笔侧锋来画)
初步用国画用具尝试在生宣纸上创作,体验国画艺术魅力的同时,提高学生在国画绘画中用笔,用墨的技巧方法。解决重点。
欣赏分析
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教师把班级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放置一幅国画松树。)
分析所欣赏国画松树的作画流程。1.分析运用了哪些松针的表现方法。2.画面中还运用了哪些颜色?在你的国画颜料中找一找叫出它们的名字。(藤黄、花青、曙红、赭石、三绿、酞青蓝等。)学生分析时引导学生可以对照画面举例分析。
通过欣赏作品,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再次通过观察直观的了解国画的绘画步骤及用笔用墨的方法,欣赏的同时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及分析能力。
联想创造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松树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学生创作作品,提高学生的国画绘画能力,动手能力。
自评互评
教师请学生展示最后完成的绘画作品,并请学生说说对自己作品的想法。其他同学给他好的建议,教师做最后指导评价。
培养学生学会美术评价语言,能够从美术的审美角度评价作品。
拓展欣赏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样貌特征,感受动物的美和可爱;感受各种水墨特性,探讨巧妙运用各种技能,手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用水墨表现自己喜爱的动物,在造型中体会墨色的变化,提高观察、表现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表现水墨画动物,通过探索用水墨自由创作动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创造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国画的魅力,学习国画动物的技法。
教学难点:巧妙运用各种国画技法表现有创意的“可爱的动物”并能画出有一定意境。
三、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国画颜料、生宣纸、调色盘、毛笔、墨汁,毡子等国画用具。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同学们喜欢小动物吗?你喜欢那种小动物?谁能给老师和同学们介绍介绍?
2、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一下我带来两张的小动物的照片,看看它们有什么区别?
生:一个写实,一个写意。一个更富有装饰性,更加简练。
师:动物活泼、可爱,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画家笔下的描绘对象。今天就请同学们一起感受一下国画动物的乐趣。
3、出示课题:写意动物
利用真实的动物和国画写意动物做比较,分析其中的区别,让学生了解国画画面是怎样描绘真实实物,初步感受中国画给人们带来的独特艺术魅力。
(二)介绍绘画大师
1、介绍齐白石
师:说到写意动物,也让我不由得想到了一位绘画大师,他就是齐白石。齐白石是在各个方面造诣都很高的现代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他跨越了两个世纪,活到将近百岁。齐白石把中国传统文化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他的绘画、诗句、书法、篆刻都出类拔萃。齐白石画虾可说是画坛一绝,灵动活泼,栩栩如生,神韵充盈,画家写虾,来自生活,却超越生活,大胆概括简化,更得传神妙笔。齐白石画的虾蟹、蝉、蝶、鱼、鸟、水墨淋漓,洋溢着自然界生气勃勃的气息。
2、欣赏绘画作品,感受水墨画的意境
(三)教师演示
师:欣赏完齐白石老先生的作品,我也来画一幅,大家来看一看!
教师在黑板前面演示写意动物小金鱼的绘画方法及步骤,并在演示时介绍用笔、用墨的方法及名称。
用笔:用笔方法分为中锋运笔,侧锋用笔及中锋侧锋组合的运笔方法。
用墨:墨色分为焦、重、浓、淡,轻。墨色的变化和放水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四)欣赏分析
1、欣赏
师:请同学们欣赏国画作品,小组交流讨论回答下面的问题。
2、画面中是那种动物?你想画哪种小动物?
(五)尝试体验
作业要求:常试用水墨画表现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通过前面所学及尝试得到的经验,在生宣纸上临摹或写生一幅写意动物画面。教师巡视指导。
(六)自评互评
1.挖一条引水渠,第一天挖了全长的
,第二天比第一天少挖20米,还有800米没挖完.这条引水渠一共长(
)
A. 1003米 B. 1030米 C. 780米 D. 1300米
2.×120×
=
×
×120,这里运用了(
)。
A. 乘法交换律 B. 乘法结合律 C. 乘法分配律
3.15÷
=(
)
A. 4 B. 25 C. 36 D. 90
4.有一块三角形的铁皮,面积是
平方米。它的底是
米,高是
(
)米
A. B. C.
5.=(
)
A. 0.1 B. C. 1
D. 1
二、判断题
6.>
7.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8.在一个圆内剪去这个圆面积的
,剪去部分的面积是余下部分的
.
9.8×x可以简写成8x。
三、填空题
10.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不仅适用于整数运算,而且也适用于________和________运算.
11.一个数列共5个数,其中最大的一个数是c,且相邻的两个数相差5,这5个数的和是________。
12.=________
13.比90的
多2的数是________。
14.一颗人造卫星绕地球5周需
小时。用同样的速度绕地球12周需________小时。
四、解答题
15.王大爷共养山羊和绵羊480只,绵羊只数是山羊的
。山羊和绵羊各多少只?
16.一段路长30千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修,几天可以完成?
五、综合题
17.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
(1)2016×
(2)6÷[(
﹣10%)×1.2]
(3)0.63×2.5+0.063×75
六、应用题
18.体育老师买足球和篮球共用240元,其中买足球用去钱数是买篮球用去的钱数的
,买足球用去多少钱?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解答】解:设这条引水渠一共长x米,
x-x-(x-20)=800
x-x-x+20=800
x+20=800
x+20-20=800-20
x=780
x÷=780÷
x=1300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此题应用方程解答比较简便,设这条引水渠一共长x米,依据等量关系:全长-第一天挖的长度-第二天挖的长度=剩下的长度,据此列方程解答.
2.【答案】
A
【解析】【解答】×120×=××120,这里运用了乘法交换律.
故答案为:A.
【分析】观察算式可知,交换120和的顺序,据此计算简便.
3.【答案】
B
【解析】【解答】解:15÷=15×=25
故答案为:B.
【分析】整数除以分数(0除外),等于整数乘分数的倒数,再根据整数乘分数计算方法进行计算.
4.【答案】
B
【解析】【解答】设三角形铁皮的高x米,则
x=
故B
【分析】
本题考查了分数除法应用题,题干内容稍显繁杂,但是本题思路清晰,容易理解。
5.【答案】
D
【解析】【解答】
=
=1
故答案为:D
【分析】观察数字和运算符号特点,此题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由此根据分数乘法和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即可.
二、判断题
6.【答案】
正确
【解析】
7.【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解: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由于除数不能为0,所以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所有的除法都可以转化成乘法来计算。
8.【答案】正确
【解析】【解答】解:
=
=
原题计算正确.
故答案为:正确
【分析】以这个圆的面积为单位“1”,用1减去剪去的分率即可求出余下部分的分率,用剪去部分的分率除以余下部分的分率即可求出占余下的几分之几.
9.【答案】
正确
【解析】【解答】规定数字与字母相乘,数字在前字母在后,字母与数字之间可以用个小圆点,还可以省略不写。
【分析】用字母表示数有关的问题
三、填空题
10.【答案】
交换律;结合律
;分配律;小数;分数
【解析】【解答】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不仅适用于整数运算,而且也适用于小数和分数运算.
故答案为: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小数;分数.
【分析】整数的加法、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和分数同样适用,据此解答.
11.【答案】
5c-50
【解析】【解答】根据题意,最大的数是c
,
所以这些数从大到小一次是:c、c-5、c-10、c-15、c-20,所以,这些数的和是:
c+(c-5)+(c-10)+(c-15)+(c-20)=5c-50
【分析】用含字母的数表示数,并求值
12.【答案】
【解析】【解答】解:
=
=
故答案为:
【分析】只含有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把除法转化成乘法计算即可。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3.【答案】47
【解析】【解答】90×
+2
=45+2
=47
所以,这个数是47。
【分析】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出90的
是多少,所得的积再加上2即可,弄清运算顺序是关键。
14.【答案】32
【解析】【解答】
=
×12
=32(小时),
所以,用同样的速度绕地球12周需32小时。
【分析】用同样的速度,说明绕地球转的速度不变;先求出绕地球1周需要多长时间,再求出
12周需要的时间。关键是先求出不变的单一的量,再由单一的量求解。
四、解答题
15.【答案】
480÷(1+)=280(只)
480-280=200(只)
答:山羊有280只,绵羊有200只。
【解析】【分析】把山羊的只数看作单位“1”,用除法即可求出山羊的只数,然后用减法即可求出绵羊的只数。
16.【答案】
解:1÷(
+
)=6(天)
或30÷(30÷10+30÷15)=6(天)
答:如果两队合修,6天可以完成。
【解析】【分析】方法一:将这条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两队合修用的天数=1÷(甲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乙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其中甲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1÷甲队单独修用的天数,乙队每天修全长的几分之几=1÷乙队单独修用的天数;
方法二:两队合修用的天数=这条路的长度÷(甲队每天修的长度+乙队每天修的长度),其中甲队每天修的长度=这条路的长度÷甲队单独修用的天数,乙队每天修的长度=这条路的长度÷乙队单独修用的天数。
五、综合题
17.【答案】
(1)解:
2016×
=
×
=2015×
+1×
=2014+
=2014
;
(2)解:
6÷[(
﹣10%)×1.2]
=6÷[
×1.2]
=6÷0.6
=10;
(3)解:
0.63×2.5+0.063×75
=0.63×2.5+0.63×7.5
=0.63×(2.5+7.5)
=0.63×10
=6.3.
【解析】【分析】(1)把2016化成2015+1,再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2)先算小括号里的减法,再算中括号里的乘法,最后算括号外的除法;(3)运用乘法的分配律进行简算.
六、应用题
18.【答案】解:240÷(1+)
=240÷
=150(元)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理解并掌握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在观察、比较、分析、概括、猜想、验证等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探究问题,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3、感受主动参与、合作交流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和特征。
教学难点: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分数?分数的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
2、小小空,我会填。
①在分数里,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
)。
②3/4
的分数单位是(
),它含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再添上(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1。
③
把单位“1”平均分成9份,表示这样的5份的数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
二、探究交流
1、引导观察黑板上的所有分数。
思考:如果让你给它们分类,你认为可以分成几类?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2、请学生汇报分类结果。
3、重点研究第四种分类情况。
分组讨论:这些分数有什么特点?
4、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分子小于分母
分子大于分母
分子等于分母
5、揭示概念: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举例说明:说出几个真分数和假分数
6、揭示并板书课题。
7、出示练一练第2题中的分数,要求学生说说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8、请学生写出几个分母是8的真分数,再写出几个分子是8的假分数。
思考:各有几个,其中最大的是什么?最小的呢?
9、结合学生的汇报进行新课小结。
三、巩固深化,强化理解
(一)填空
1、把单位“1”( )若干份,表示这样的( )或者( )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 ).
2、表示的意义是( ).
表示的意义是( ).
3、把单位“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7份就是( ),它的分数单位是( ).
4、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的分数单位是( ),它有( )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把4米的绳子平均分成5段,每段占全长的( ),每段的长是( )米.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把单位“1”分成3份,其中的2份就是.
( )
2、3米的
和1米的一样长.
( )
3、分母越大的分数,分数单位越大.
( )
4、五(2)班有男生25人,女生23人,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
( )
(三)选择题
分子相同的分数( )
①分数单位相同 ②分数的大小相同 ③所含的分数单位的个数相同
四、总结
你觉得这节课你表现怎样?你有什么收获和体验?
五、作业
完成新课程练习册39页、40页第4课时《真分数与假分数》
板书设计
真分数和假分数
分子>分母
真分数(<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掌握异分母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能解决分数加、减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并理解和学会利用“1”列式解答。
2.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的过程中,提高分数加减的运算能力;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主动参与计算、主动思考运算过程,通过自己思考获得方法,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认真计算、仔细检查、细致验算等学习习惯。
重
点
难
点
重点:异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难点:通分时确定公分母。
学习过程
学生活动
教师导学
练习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题意。
二、学习活动2:探究算法
三、学习活动3:拓展练习
四、全课总结
小组活动一:例2
活动要求:
1)找出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互相说一说。
2)明确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3)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4)自己试着列出算式。在小组里交流。
小组活动二:探究算法
活动要求:先独立计算,初步感知计算方法;然后小组交流明确算法;再通过比较这两道算式,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说一说两步计算顺序:
1)计算没有括号的算式,一种方法是从左往右分步计算,先根据前两个数相减算出,再减去
;另一种方法是一次通分计算,题里两个减数的分母是4和3,通分的公分母应该是12,所以把1转化成
,然后把分子连减,分母不变,算出得数。
2)分数加减两步计算,和整数一样,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的。这道题计算时,可以先算出括号里
,直接用1减,得出结果
;也可以把1写成几分之几再减。
小组活动三:完成“试一试”
交流:你是怎样算的?这样计算的过程是怎样的?说说这里是怎样通分的。
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一次通分计算。用一次通分计算要方便一些。要注意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分。
学习例2。
创设情境,出示例题,了解题意。
提问:从图里知道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板书:
花园面积——“1”
提问:为什么要用“1”作被减数?
要求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算式)
1.提问:这两个算式分别是分数连减和加减混合,你是怎样计算的?没有括号的算式是怎样算的?
2.交流:(板书过程、得数)算式里
的1是转化成哪个分数算的?再减
时是怎样算的?
还可以怎样算?(板书过程、得数)这样算是怎样想的?公分母是怎样确定的?
有括号的算式是怎样计算的?(板书过程)为什么先算
+
?
小结:你发现分数加减两步计算按什么顺序算?
这两个算式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比一比、说一说)
指出:分数加减两步计算的顺序和整数相同,没有括号的从左往右算,也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的。比较算式和得数可以发现,分数连减也有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的规律。
出示“试一试”。
引导:这道题是分数的连加,你想怎样算呢?先想一想,再用你自己想到的方法算一算。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
(板书过程、得数)
有没有不同算法?(板书过程、得数)
3.小结。
提问:上面我们计算的是怎样的算式?(板书课题)
你知道分数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按怎样的顺序算吗?
1.小结交流。
提问: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月季花面积占()
,杜鹃花面积占()
,
题里把花园面积看作单位“1”,在列式时,可以用“1”作被减数去减两个部分的面积和,剩下的就是草坪面积占几分之几。
引导学生独立计算,填写出计算过程,算出得数。
完成“试一试”。
强调:像这样的算式,
这样算的关键是正确地确定公分母是多少,一般把最大的分母翻倍,第一次得到两个较小分母的公倍数时,就是计算需要的公分母,比如上面分母6、5、3的公分母可以把6翻倍:1
2、18、24、30,这时30是5和3的公倍数,它就可以作计算的公分母,然后计算
+
+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用6个长、宽、高分别为3、2、1厘米的长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
(
)
A.80平方厘米
B.72平方厘米
C.66平方厘米
D.56平方厘米
2.(本题5分)把一个棱长为a米的正方体截成两个完全一样的长方体,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
)
A.8
a2
B.6
a2+a2
C.无法确定
3.(本题5分)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
)
A.
B.
C.
D.
4.(本题5分)下面各图中,不能拼成一个完整正方体的是(
)
A.
B.
C.
D.
5.(本题5分)一本书长16厘米,宽12厘米,厚2厘米,把2本同样的书包成一包,至少要(
)平方厘米的纸.
A.608
B.928
C.944
D.112
6.(本题5分)把一个长8
cm、宽5
cm、高3
cm的长方体加高3
cm,则表面积增加(
)cm2。
A.40
B.24
C.15
D.78
7.(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0cm2,把它平均分开后正好是两个相等的正方体,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
)cm2。
A.
15
B.
18
C.
13
D.
50
8.(本题5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48平方厘米,则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
)
A.6平方厘米
B.8平方厘米
C.12平方厘米
D.24平方厘米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棱长是4cm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是____,体积是____.
10.(本题5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54dm2,占地面积是____
dm2.它的体积是____dm2.
11.(本题5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____个面,____条棱,____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是____、____、____都相等的长方体.
12.(本题5分)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比是3:2:5,已知它的宽是4分米,它的体积是____,表面积是____.
13.(本题5分)一根长90厘米的铁丝,用来做一种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框架,最多可以做____个.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
15.(本题7分)计算下列图形的表面积:
16.(本题7分)补画图形,使之成为长方体的直观图.
17.(本题7分)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5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18.(本题7分)学校门厅里有2根方柱,每根方柱高4米,地面都是边长0.5米的正方形.如果要在每根柱子四周贴上大理石,贴大理石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冀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三
长方体和正方体》-单元测试8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1.【答案】:B;
【解析】:解:(3×2+3×6+2×6)×2,
=(6+18+12)×2,
=36×2,
=72(平方厘米);
答:则大长方体的表面积最小为72平方厘米.
故选:B.
2.【答案】:A;
【解析】:解:a×a×(6+2)=8a2(平方米),
答:这两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8a2平方米.
故选:A.
3.【答案】:C;
【解析】:下列四个平面图形中,不能折叠成无盖的长方体盒子的是图C。
故选:C
4.【答案】:B;
【解析】:解:根据正方体展开图的特征,图A、图C和图D能折成正方体,图B不能折成正方体;
故选:B.
5.【答案】:A;
【解析】:解:(16×12+16×2+12×2)×2×2-16×12×2
=248×2×2-384
=992-384
=608(平方厘米);
答:至少要608平方厘米的纸.
故选:A.
6.【答案】:D;
【解析】:8×3×2+5×3×2=48+30
=78(cm2)
所以表面积增加78
cm2。
故选D。
7.【答案】:B;
【解析】: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为:30÷10=3(平方厘米),
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3×6=18(平方厘米),
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8平方厘米。
故选:B
8.【答案】:B;
【解析】:解:48÷6=8(平方厘米);
答:它的每个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
故选:B.
9.【答案】:144平方厘米;64立方厘米;
【解析】:解:表面积:4×4×6=144(平方厘米)
体积:4×4×4=64(立方厘米)
答:正方体的表面积是144平方厘米,体积是64立方厘米.
故答案为:144立方厘米、64平方厘米.
10.【答案】:9;27;
【解析】:解: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54÷6=9(dm2),
因为3×3=9,所以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3dm,
3×3×3=27(dm3),
答:它的占地面积是9dm2,体积是27dm3.
故答案为:9,27.
11.【答案】:6;12;8;长;宽;高;
【解析】:解: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
故答案为:6,12,8,长,宽,高.
12.【答案】:240立方分米;248平方分米;
【解析】:解:长:4×
3
一、单选题(总分:40分本大题共8小题,共40分)
1.(本题5分)刘燕坐在教室第4列第5行,用数对(4,5)表示,刘亮坐在第2列第3行,则用数对(
)表示.
A.(4,3)
B.(3,2)
C.(2,3)
D.(4,1)
2.(本题5分)李乐的考试位置在第4组第2位,用数对表示为(4,2),陈文的考试位置是第2组第3位,应当用(
)表示他的位置.
A.(3,2)
B.(2,3)
C.(2,2)
3.(本题5分)陈芊坐在第5行第2列,其位置可用(2,5)表示.李花坐在第6行第3列,她的位置可表示为(
)
A.(6,3)
B.(3,5)
C.(3,6)
4.(本题5分)一间教室,以讲台为观测点,小明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2),小刚的位置可以表示为(5,3),小红的位置可以表示为(3,3),那么,小明的位置是在小红的位置的(
)
A.右前方
B.左前方
C.右后方
D.左后方
5.(本题5分)A点的位置是和大门在同一条竖线和猴山同一横线;B点的位置和海洋馆同一横线,和熊猫馆同一竖线;C和大象馆同一横线,和猴山同一竖线,请问A、B、C分别所在什么位置?把它们用数对写出来(
)
A.A(
3,2),B(
3,4),C(2,4)
B.A(2,3),B(
4,3),C(4,2)
C.A(
3,2),B(
6,1),C(1,2)
6.(本题5分)如图中,如果聪聪的位置用(4,2)表示,那么明明的位置用(
)表示.
A.(1,4)
B.(4,1)
C.(3,4)
D.(4,3)
7.(本题5分)与点A(4,6)挨着的点是(
)
A.(4,5)
B.(2,6)
C.(2,3)
8.(本题5分)音乐课,聪聪坐在音乐教室的第5列第3行,用数对(5,3)表示,明明坐在聪聪正后方的第一个位置上,明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
)
A.(6,3)
B.(5,4)
C.(6,4)
二、填空题(总分:2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25分)
9.(本题5分)小红做操时排队的位置用数对表示是(4,3),他排在第____列第____行.
10.(本题5分)(3,5)和(10,5)所表示的是同一个位置.____.(判断对错)
11.(本题5分)李刚的座位可以用数对(6,5)来表示,她的前面第三位同学与后面第一位同学的座位分别可以用数对____、____来表示.
12.(本题5分)填一填.
(1)冬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1,4),他在____.
(2)体育馆的位置是(____,____).
13.(本题5分)动物园的位置在第三列,第五行用数对表示是____.
三、解答题(总分:35分本大题共5小题,共35分)
14.(本题7分)林阿姨是《新文化报》的送报员,她负责五个小区.她每天走的路线是ABCDE.(如图)
(1)在下面写出图中5个点的位置.
(2)如果图中每个小格的边长是100米,那么C点在B点以东____米处.D点
在C点以东____米,再往北____米处.E点在D点以东____米,再往北____米处.
(3)林阿姨每天按照以上这样的路线走,从B点到E点,一共要走多少米?如果她每分钟走65米,走完这段路需要多少分钟?
15.(本题7分)(1)学校的位置可以用____表示;医院的位置可以用____表示;商店的位置可以用____表示;公园的位置可以用____表示.
(2)小刚家在学校以南300m,再往西100米处.小刚家的位置可以用____表示.请在图中标出来.
16.(本题7分)用数对表示图中扇形BOC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后B′、O′、C′的位置,B′____,O′____,C′____,并画出旋转后的图形.图中每个方格的边长均为1厘米,那么原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多少?
17.(本题7分)如图:
(1)用数对写出三角形的顶点A、B、C的位置.
(2)画出将三角形向右平移5个单位后的图形.
(3)画出将右移的三角形再向下平移4个单位后的图形.
(4)写出最后得到的三角形的顶点A、B、C的位置.
18.(本题7分)动手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