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2: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篇1

在新一轮课改的冲击下,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抓好课堂教学质量,只有用好属于自己的课堂45分钟的时间,发挥出他们的聪明才智,才能让学生学到更多知识,也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然而,要合理地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正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只有在课前做到认真备好课,仔细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编写导学案等等一系列的准备,才能达到这一教学效果。然而面对当前新课改下的教材,很多教学情景和实际问题不一定符合我们当地学生,很多教学情景均是取材于大城市和发达地区。为此,在备课、编写导学案时,教师先要备好学生,对学生要知根知底,学生在每一节课中能够掌握的知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对教材大胆创新,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情境、教学案例,只要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要达到高校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对新课改下的教材不能照本宣科,再说数学课堂对学生来说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备课时对授课内容应有深刻理解,能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创造性的改进,这样的数学课堂学生才能有兴趣,才能更有效地学到更多知识。备课的关键是要备好教材和学生,对于学生来说,教师更应该关注留守儿童,对他们的基本情况和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以及他们的联系电话都要知情,并建立班上每一个留守儿童的档案。平时对他们的在校表现和每一次测验成绩配合班主任及时向他们的监护人和外出务工的家长通报,用这样的方式形成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对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儿童,教师要以鼓励为主,在课堂上经常融入为人处世、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懂得如何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

通过实际情况编写好导学案,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教师要钻进教材之中,有自己的钻研、解读,有自己的思考、新意和深意,否则教师的思想必然僵化,学生必然厌学。通过自己逐步积累经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让学生喜欢学习,从而达到高效课堂,提高教学质量。

二、构建高效课堂要指导学生做好全面预习

没有预习的课堂是放任的、是无章可循的,必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要创造高效课堂,充分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要指导学生充分地预习,疏通教材,利用导学案明确学习的重难点,建立知识框架,做好预习笔记,小组交流反馈,检测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巩固预习成果,说说自己的收获和感悟,让学生做好充分的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石,也是学好科学文化、报效祖国的有力保障。

三、构建高效课堂要营造民主课堂

篇2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学的一切都要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在体育教学中,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目标的设置,教学方法的采用,都要围绕学生这一主体而展开。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首先就得认识到学生的差异性。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方法让全体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进行训练,常常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同时,传统教学过于注重教师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其实,学习是一种自我构建过程,教师在教学中更应充当的是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在允许学生犯错误的同时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训练,在训练中让个体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教学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是人与人的互动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情感的投入将直接影响着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教师积极的情感投入才会让学生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高效课堂的构建成为可能。

首先,教师要真诚地关爱、呵护每一个学生。虽然学生个体之间在体质和心理上都有所不同,但这并不能成为影响他们接受关爱的因素。相反,如果教师因为成绩而忽视了某一个学生,导致的结果是该学生会厌倦体育学科。一旦兴趣没有了,高效课堂也就无从谈起。同时,小学生模仿能力较强,他们都喜欢模仿被教师所喜欢的人,而不喜欢被教师所嫌弃的人。因此,教师的关爱将成为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条件。其次,给予每一个学生以期待。没有不想学好的学生,只是那些所谓的“坏学生”遭到“坏”的心理暗示太多,自然将自己定位在“坏”的角色上,从而对教师所讲就不会太在乎,师生关系失去平衡,教学陷入困境。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保证高效的前提。在传统教学中基本延续的是教师示范,学生练习、巩固的模式。这种模式最大的弊病在于抹杀了学生的主体性,将学生置于被动的地位。其实不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小组教学、游戏教学等教学方法来进行训练,效果会更好。如:在小组教学中,通过异质同构的分组,能较好地保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尤其是小组内的讨论交流,能让学生在认识不足的基础上优化训练方法,让自己得到发展,这也是高效课堂所要追求的。

四、科学合理安排活动实践

小学生对新事物的兴趣较浓,但持久度较差,因此,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合理的时间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常教师可采用活动加讨论的方式来进行。如:在篮球运球教学中,先让学生运球,然后讨论如何才能更好运好球,再体验,再反思,如此进行,学生在讨论中得到暂时的放松,在讨论中总结,反复进行,获得的体验会更深刻,训练效果会更好。

高效课堂并不是建立在口号上的,而是以课堂教学中的学生发展为标志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特点,突出学生主体性,以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来作为基础,通过方法的优化和时间的合理安排,高效课堂的构建将不再是难题。

参考文献:

[1]吴淑芝.创建小学体育“和谐高效课堂”的策略[J].中小学教育,2012(6).

篇3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2.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于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在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使课堂驾驭能力反过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3.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那么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4.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5.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6.积极实施小组互助学习制。现阶段,大班额的班级授课制也是课堂教学效率难以提高的一大原因。在小班化教学难以推行的现实条件下,在班内实行小组互助学习可以说是一个最佳选择。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特点,可以把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积极推行学生互助机制。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以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4

1.虽然我们平时上课前都能做到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但大多时候我们的备课只拿着教参或现成的教案照抄照搬,应付检查。上课的时候基本上也没有用。没能做到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对象的年龄、知识、认知能力等特点,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更缺少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的随机应变、从容应对的教学机智。

2.传统课堂教学大多是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多,探索交流少;显性内容多,隐性内容少,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智慧生成,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只停留在“牵引”上。我们虽然不再像过去那样把结论、答案都直接告诉学生,而以“启发”的方式提出问题,但是往往缺少等待,提出问题后很快就以暗示性的语言迅速把学生引到设计好的标准化的答案上来,教学就这样完成了。这对知识的传授也许是高效的,但是高效的背后牺牲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3.我们在课后缺少反思与总结:新课程特别强调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已成了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将课堂教学与课后反思有效结合,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但以往我们总是上完课后“如释重负”,没有将课堂教学中的感受、得失及时地记录下来,更缺乏对教学实践的系统反思与感悟。所以,我们在参加培训、课堂观摩等教研活动时往往踌躇满志,但教学实践时又“穿新鞋,走老路”。

怎样才能使课堂高效,这不仅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障,而且是每位教师永恒的追求。要在短短的四十分钟内,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使每一分钟都尽其所用,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都能有收获,这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针对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这一话题,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体悟到在语文课上我们不仅要好好讲课,更要注重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论语文教学被注入什么样的新精神,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务实高效的。

1.转变思想观念,制定教学目标。

意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观念正确与否必将决定行为效果的优劣与价值的高低。因此,教师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在先进教学思想的指导下策划自己的教学行为,才能提高课堂效率,充分利用时间。首先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这三个方面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否则就会导致语文课程性质定位的偏差,造成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分离。教学目标的制定还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根据因材施教原则,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要保证课堂大多数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对于优等生我们可以在课外延伸一些略带挑战性的练习;而对于那些后进生,我们也可以为他们制定一些浅层次的要求,让他们循序渐进。慢慢地适应,不可求快,要因人而异。高效课堂是以人为本的课堂,要有学生立场,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看到学生实实在在的进步。虽然每位教师采用的教育形式不同,但殊途同归,都是为了同一个教育目的,即要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成长奠基。高效课堂之“高效”不应只是分数和升学率的最终高效,而应落实于每一天、每堂课的有效、高效上。

2.熟悉教材重点,确定教材难点。

重点是教材的核心。学懂了重点内容才能理解其他内容,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任何学科的教材重点都是从已知的旧知识中引伸出的新知识,是着重讲解的部分。因此,确定教材的重点,首先要找出哪些是已学过的旧知识,或以旧知识做基础的,这部分知识学生容易接受。然后,找出学生过去没有接触过的,甚至一点也不了解的全新知识,即是教学的重点。教材重点的确定有利于教师对课堂时间的分配,有利于学生将有限的精力用在刀刃上,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读懂文章,读出文章重点、难点,就要成为有思想、有智慧、勤奋努力的人,如果文化底蕴不深厚,我们就要多读书、多思考,深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

3.了解学生特点,交给学生主动权。

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知道他们的兴趣、需要和思想状况,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教师要在了解的基础上,作出预见,预见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在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外还会产生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怎样抓住这一强烈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使学生的思维更积极,感知更敏锐,想象更丰富,记忆更牢固呢?

4.坚持课后反思,不断提高课堂质量。

人无完人,每一堂课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会暴露出很多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所以,坚持写教学反思是很有必要的。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课后不仅要善于自我反思,还要经常与学生、同伴、教研人员及有经验的优秀教师探讨、交流课堂教学中的问题。主要是反思教学中的点点滴滴,即使一个细小的环节,甚至是教学机智方面的因素也不轻易放过。成功之处要认真总结、完善、推广与创新,不足之处要认真分析、克服与改正,并将反思铭记于心,留心于下次的课堂教学。这种不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思过程,就一定会达到积少成多、厚积薄发之功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实践、课后及时总结、反思,在这样反复的磨炼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及教学水平,课堂教学效率也会不知不觉地提升。

篇5

高效课堂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将单一授课改为小组合作交流就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小组合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中以合作为主,组与组间以竞争为主,竞争与合作相辅相成,使课堂气氛紧张而又愉快。学生之间的了解进一步加深,关系更加和谐。教师在小组讨论过程中不是袖手旁观,要适时的引导,充分释放“撑船者”和“划桨人”的智慧,学生由“不会学习”向“会学习”和“主动学习”迈进。这样,学生学习状态良好,课堂教学效率必然会大大提高。

二、熟悉教材和课标,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是进行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材知识面非常广、安排的教学课时又很少,教师必须结合学生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需要为基础,同时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个体差异,学习习惯、思维方式等对教材进行取舍,合理组织,在教学过程中要重点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师对知识点的教学难度必须有效控制。例如:必修2在“糖类”教学中,只要求学生了解葡萄糖可以与新制度氢氧化铜悬浊液发生反应,并且会实验操作及其应用就可以了,不需要学生去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这样学生就学得轻松、有趣。而若把葡萄糖的相关知识全部教给学生,势必增加难度,让学生望而生畏。

三、规划好恰当的教学方法是进行高效教学的关键

新课程理念下,加强了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选好探究内容,通过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探究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讲授”仍然会作为“有效教学”的一种有意义的常见教学方式。在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启发、比喻的应用。通过教师的感悟使抽象问题形象化,以便于学生掌握。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结合教学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方法结构协调、合理,各种方法优势互补、长短相济,立体结合。有效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教学方法的优化与组合。

四、加强课后反思是增强有效教学的有效手段

教学反思包括课前(对教学设计的)反思,课中(对教学过程的)反思,课后(对教学效果的)反思。对特定的教学情境进行反思至少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对事件即教学情境的具体“内容”进行反思,通过回顾和记录教学案例,思考案例中的问题,重新意识自己在案例中的失当和不足,并试图进行尝试性重构。二是对过程的反思,即教师反思自己在该情境中如何感受、思考、看待其中的“内容”,以及最后采取什么策略和行动步骤处理。教师在此过程中反观教学情境的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和课程组织行为,最后思考行为,进而深入思考隐藏于行为背后的自身思维逻辑和价值观念。三是对不同时间点的情境经验之间关系的思考。教学反思不仅可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更可促进教师理性的升华,以适应新课改的实施。

五、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是提高有效教学的源动力

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稳定的兴趣要经历4个特征阶段:观察动手操作探究原因理论学习,实践应用。依据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兴趣的特征,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新课程中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1、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用实验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学生对实验特别喜欢,实验特有的吸引力能使学生全神贯注,利用实验把一些抽象复杂的化学概念、原理、规律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如何充分地利用实验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呢?本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1.1做好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成功与否会影响学生的兴趣,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成功的演示实验,课前首先要做好精心准备(包括药品的准备和操作的准备),保证上课时实验能成功;其次,在做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观察什么、注意什么,能避免教师在做实验,学生在“看热闹”;第三,在做实验时,尽可能地请学生“帮忙”,学生参与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兴趣自然就来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

1.2增加学生的探究实验,提高学生操作兴趣。

比起演示实验,探究实验给学生提供了操作的机会,使学生对实验的体验不只是停留在观察的层面,学生的兴趣亦会进一步迈进。因此,要努力创造条件,多提供操作机会给学生。例如把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操作兴趣、设计一些课本上没有的实验、多做趣味实验。通过做这些趣味实验,引导学生探讨其中的化学原理,让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既巩固了理论知识,又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6

二、关注现实生活与社会实践

课堂教学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但联系不是简单地罗列一些生活中与化学有关的物质或现象,而是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

三、重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素质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是指全体学生的发展、学生全面的发展、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和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可持续的发展。构建高效课堂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化学学科高效课堂的表现是:学生能发现的问题让自己去发现解决,学生能总结出来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学生能提炼概括的概念由学生自己去归纳,学生自己能表达的文本让学生自已去解读体悟,学生能完成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去设计操作,学生能自己决定的作业由学生自己去布置选择。在高效课堂中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小组内外互动的学生问学生、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检查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引领学生,以讲为主的课堂被以学为主的课堂所取代。

四、围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教与学

有思考性是课堂的生命力所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必须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才能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全面提高科学素养。而思维总是在一定的问题情景中产生的,问题是思维的源泉,更是思维的动力,保证学生深层次认知参与的核心是问题。为此,课堂教学和作业设计应注意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能引发问题的情景、说法、事例,以问题为中心组织学习内容,通过问题启动探究、深化探究、反思探究,把问题的解决与新知识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

五、抓实学生训练反馈,坚持"三清"措施

作业是学生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提倡学生作业校本化。作业的目的就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所以必须保证当堂学生作业练习的时间,练习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量力性、典型性。作业内容要根据教材要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量适中、难度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最好的保证。学生作业要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不布置重复性的作业,不布置惩罚性的作业,不布置超过学生合理学习限度的作业;布置学生巩固、运用新知识的作业,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引导学生探究、迁移拓展、提高能力的作业。"三清"是指"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清"不是考,"清"的对象不是所有学生,而是未能完成基本任务的极少数学生;"清"的内容就是基础知识;"清"的方式不是试卷,而是书本;"清"的时间不是双休日、节假日,而是在校七小时之内的边角时间。"堂堂清"是关键,达到了目的就用不了"日日清"、"周周清"。

六、坚持课堂教学评价与反馈

高效课堂的评价主体,应从"重教"转向"重学"。我们的评价要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等。充分研究学生,要清楚学生"现有发展区",找准"最近发展区",以此作为教学的起点,促使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学习能力不断增强。评价重点要从"形式"转向"效果"。

七、探索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教学活动回归生活

化学教学应遵循"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思路,课堂教学从新课导入、创设情景、实验操作、习题设计、活动组织等各方面都要精心准备,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将化学知识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精心选择那些学生熟悉的、并蕴含多种知识生长点的物质或现象作为"生活原型",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不断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将化学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之中。

2、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篇7

高效课堂一直是我们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近年来,为了进一步追求高效课堂,我校在秉承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这一理念的基础上,有效地避免了课堂教学的无效性和低效性。现结合我校的课改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课堂。

一、师思想,提升教师素质

为了更好地推行新课改,构建高效的高中课堂,我校大力推行课改,坚持校本培训,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交流形式,多次派教师到课改名校参观考察,请省内外专家来校讲学或座谈,对全校教师进行课改理论培训,统一了教师思想,使广大教师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课改,并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践行课改。

当然,课堂的高效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素质,为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学校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尝试:

1.定期组织形式多样的备课组研讨课、新教师展示课、名师示范课等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的平台

备课组研讨课、新教师展示课容易暴露出我们课改中存在的问题,名师示范课使全校教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全校教师在听课后的集体评价分析活动中,把每一节被听的课作为一个教学案例,进行理性的分析,以求今后进一步改进。

2.设立“螺峰讲坛”,为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的又一平台

在邀请省内外专家来我校讲学的同时,学校经常请本校教师在全校教职工大会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课改体会,与全校教师一起交流课改经验,进一步坚定了全校教师走课改之路的信念。

3.启动“耶溪之秋”教研周活动,为教师搭建交流课改经验、展现自我风采的平台

学校在每年11月举行一次“耶溪之秋”教研周活动,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有专家学者的讲学、优秀教师的展示课、班主任的班会竞赛课、教师的优质课竞赛等,既为教师提供校本教研的盛宴,又为教师提供成长的平台。“耶溪之秋”教研周活动使更多教师有展示、观摩、脱颖而出的机会。

二、转变教材观念,使教师的教学行为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变

教材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我们教学素材的参考依据,是学生学习知识的理论平台。高中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我们转变教材观,只有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高效高中课堂教学。新教材各学科必修模块的教材容量都比较大,教师如果不加选择地用“教教材”的教学行为去实施,必然出现“课时不足”的尖锐矛盾。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实情出发,以学生“学”到多少为本,灵活自主地处理教材,即学会用“用教材教”。

“用教材教”要求我们教师在对课文准确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学会对课堂教学的内容进行筛选,抓住精华、要点进行教学,突破一点带动全局。当然,在教学中到底突破哪一点,需要我们教师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但是突破的这一点,必须能把整堂课的内容串起来。

三、注重小组合作交流,避免课堂活动的低效

一个人的思维要想得到更宽泛的发展,就必须学会合作。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交流,能帮助学生发散思维,让学生对事物的本质有更为深入的了解。在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摸索出了一套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它包括五个环节,即学习目标展示环节、自主学习环节、小组合作学习环节、精讲点拨环节、巩固反馈环节。

五个学习环节极大激励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构建高效的高中课堂。但如果我们教师对五个基本环节中的学生的“活动”,尤其是小组讨论和展示这两个主要活动组织不到位,就容易影响课堂的效率,无法构建高效的高中课堂。

小组讨论应避免以下情况出现:

1.不管需要不需要,一有问题就小组讨论。

2.学生尚未阅读或刚阅读完文本,自己还没有独立思考就开始讨论。

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思考,在思考达到一定程度时再在小组内展开合作、交流、讨论,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学生的展示活动应把握一点,即我们的课堂不应是少数优秀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而应该全员参与,兼顾班上所有的学生。只有把握好了以上两个活动,我们的课堂才会更有效。

四、建立科学的小组评价机制

为了更好地发挥小组学习的潜能,我校结合本校的实际制订了一套合理的评价机制。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评价主体应多元化,评价时以鼓励为主。

2.采取小组集体的评价与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侧重于小组集体的评价。

篇8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142-01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进步,相关的教育部门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相对以前来说有所提升,高中政治课程的教育教学老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进行了很多努力,但是所收到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相比来说还有一定程度的差距,所以政治教育教学老师需要尽可能地建立比较高效的政治课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课堂教学的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一、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发现班主任所任教的学科成绩相对较好,有人说这是因为学生大都害怕班主任,怕自己的思想品德考核卡在班主任手里。但我觉得其实不然,那是因为班主任天天跟学生在一起,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品行,关心学生的生活,关爱学生的点点滴滴,日久生情,学生自然而然就信赖你、敬重你,就喜欢你,就愿意听你的课,所以成绩就好一点。记得有一位教育家曾指出“犹如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一样,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只有让学生喜欢你,他们才会喜欢上你的课,只有他们喜欢听你讲课,你的一切教学设计才会有效果。否则,你讲得再细致、深刻,学生没有听进去,你设计的问题、活动再好,学生不配合,你的教学谈何实效?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你高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学生、,用你真挚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教师要经常走近学生,关爱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跟他们沟通。我相信只要你真心爱学生,学生也会真心爱戴你,师生之间的距离就会拉得很近。和谐的课堂,是一切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构建科学的课堂结构

1.探索有效的教法,精讲精练。首先,要坚持三讲三不讲:讲重点,讲难点,讲方法、规律;已经教会的不讲,学生自己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的不讲。讲的时候要注意语言力求做到精确、精炼、精彩。其次,要坚持五个让的施教习惯: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再次,课后作业的布置要精、准。所谓精是指在教师充分关注学情之后,有针对性的设置作业,量要适中。所谓准是指作业题目要准确的反应教学重点,同时为突破巩固难点服务,坚决避免重复性作业。

2.要注重教学环节的有序性和波动性。教学应像河流一样,有序性和波动性相结合,既百折不挠奔向大海,体现有序;又迂回曲折,体现波动性。有序使教学结构段落明确,但一种活动如果缺乏起落,给予学生的刺激便会减少。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在教学过程中有矛盾冲突,有思维碰撞,有智慧启迪。教师讲述有行有止,有续有断,高低起伏,悠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学生学习有听有讲,有学有练,有张有弛,有商有量。整个教学过程犹如一台好戏,师生共同配合,有序与波动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共成长。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重视课堂导入。人们常说:“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开头应简洁有力,提纲挈领,直奔中心,并具有趣味性,引人入胜。因此,就政治课教学而言,如果一堂课老师能设计出诸如小品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新闻导入,讨论导入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增强参与热情,唤起学生学习动机激活思维,则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

2.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过去传统的教学体制下,上课教师讲要点,复习时学生背要点,考试时一字不漏答要点。没有其他生动的教学手段,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很多是模糊的。随着多媒体逐渐进入课堂,过去单纯的说教式教学就走到了尽头。多媒体技术把色彩、动画、音效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使学生身临其境,轻松自然地把理论转化为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9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重要阶段,高中生物是一门实验类科学学科,生物课程的教学和学习都离不开生物实验的辅助。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出来。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生物理论课堂教学的效率,更要关注生物实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学形式、教学模式等多个角度予以创新,从而促进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一、明确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目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

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前提,高中阶段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也不例外。在打造高效生物实验课堂的过程中,教师不可忽略对教学目标的明确和细分。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夯实学生的生物实验理论基础、拓宽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渠道以及提升学生的生物实验创新探究能力等方面的教学目标,并对目标进行具体的细分。如,教师要根据不同生物实验基础能力水平的学生制订不同的目标,对于能力强的学生,教学目标的重点在于提高学生的生物实验创新探究能力;而对于生物能力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学目标细化到帮助学生将生物理论与生物实验熟练,融会贯通。

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是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了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了细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发展而来的。教师的生物实验专业素养,一方面指教师的生物基础知识、能力水平、实验操作能力、生物实验的创新探究能力等,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素养指教师的知识输出能力,即指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督促,把自身能力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效率。在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方面,教师要积极参与生物实验方面的再培训、再学习,教师要主动参与学习当前世界生物尖端的知识、科学、实验方法等,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水平。

二、打造高中生物实验翻转课堂,提高学生在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

翻转课堂就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转变教学思维,把学生放在教学本位中,让学生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能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在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参与度,有利于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打造。

如,在高中生物实验“细胞分裂和有性生殖”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在打造翻转课堂时,可以将相关细胞分裂的视频、细胞分裂以及有性生殖过程中不同阶段细胞核中染色体状态的图片等提前给学生播放,让学生带着初步的印象观察实验标本。这样能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三、丰富高中生物实验课堂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教学模式的丰富是打造高中生物实验高效课堂的重要方式,教学模式的丰富能够给学生带来不同的学习感受和学习体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还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增强、知识水平结构的丰富和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微生物的培养”这部分生物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分组,以每一个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团结合作制作微生物的培养基、调整培养环境、观察微生物的生长等,提高实验课堂的教学效率;在“生物成分的分离”部分实验教学中需要使用分离机,教师就可以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自我探究溶液或者悬浊液中的成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扩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渠道,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在教学渠道方面,打造高效生物实验课堂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拓宽生物实验学习的渠道。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交流群以及线上学习系统进行学习。如,教师可以将实验标准过程录制成微课上传,让学生在线上学习系统内自由下载,在课余时间内不断摸索和观察实验过程,增强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高中生物实验课程的教学需要将理论部分与实验实践部分的教学相结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现状,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入手,引导和督促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高中生物实验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渠道方面都要有所创新,树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的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模式,从探究式教学、分组教学以及分层次教学等多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篇10

只有调动高三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削弱他们认为高三数学枯燥的刻板印象.教师在讲学时要注意结合身边的例子,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达到活学活用的效果.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讨论来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此外,在选择复习参考书的时候,万不可采取题海战术,要根据学生的多样需求来调节选用教材,增加复习和预习的要求,有针对性、计划性地进行讲解.高三学生即将走入大学校园,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自主学习氛围的培养,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己制订的计划预习、复习.甚至可以让学生轮流讲课,培养他们的实践精神和创新精神,同时这有助于提升他们对数学课的兴趣.为了解决学生作业抄袭的情况,随堂作业是一个好办法,它能提高课堂的吸收率.这些措施能提升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热情,让学生爱学、会学,养成相互学习的习惯.

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可采用形象记忆的方法来对付难以记忆的公式.例如,在“数列概念”的教学中可选用彩票选号这个直接的例子,更贴近生活的例子有购买物品时用人民币进行排列组合.摆脱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将数列的概念融入生活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所学知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达到了构建高效课堂的作用.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鼓励学生参与教学,切不能在课堂上体罚、辱骂学生,这不仅严重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影响了课堂效果.

二、重视课堂中的示错教学

为了暴露学生常犯的一些典型错误,利用“错误案例”来进行示错教学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对话,双方能协力找出犯错的原因并了解错误的根源所在,最终找到防范的相应措施,防止错误的再次发生.

在传统的试卷讲评中,教师往往占主要角色,学生只要被动的听就行,这样的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示错教学鼓励学生主动示错、自我剖析,这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起到有效的防范、警示作用.这种课堂中的示错教学给予学生相互学习、自己解决矛盾的机会.能力较低的学生可以受到能力较高学生的思想和策略的激发,从中受益,学会取长补短,自觉地改进学习方法和态度.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意识或有意识的犯错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讲清楚自己的想法的同时,鼓励学生谈谈自己的见解,并且能给予赞扬,这就促进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动与交流.

高中的数学教育是离不开解题的,示错教育引导学生的自我反思.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思路分析错误,反思这些错误都涉及了哪些知识点,还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有没有碰到其他类似的题目,能不能总结出共通性的解题方法.教师在建议高三学生建立“错题集”的同时自己也要注意积累学生的典型错误,整合重要的课程资源.在阶段性的复习中,通过对错题的改变、变换后再让学生练习,如有错误再强调,这样的反复纠错更能体现出错题的教学价值.

三、重视基础性的方法和知识的教学

近几年来,注重灵活性、新颖性成了高考数学的侧重点,这使得很多师生将难度大的综合题作为主攻方向,认为难题的攻破更能培养解题能力,而对基础性的方法、知识、技能有所忽视,不注意积累和培养.这主要表现在不了解知识的发展过程.授课中快速地带过基本的定理、公式,转而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和例题.然而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出现平日做过多遍的题目在考试中还是出现错误的现象.很多教师费解:明明是很简单的基础题,为什么老是不会做?这是因为有些教师将试题练习作为重点,而基础方法、知识的巩固却被忽视了.

知识体系的根基就是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掌握的牢固度、深刻度直接决定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基础知识掌握得越深刻,解题思路就越清晰,解题方法就越多.如若依靠题海战术让学生通过题目“悟”出道理,却往往让学生归纳不出有效的方法和规律,并且理解程度低,记不住,只能机械地模仿.更有甚者照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将简单问题复杂化.这些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导致了考试中的失利.

这几年的高考命题明确指出:基础知识、方法、技能仍然是高考数学考查的重点,这些组成的常规题往往占到了总题数的80%左右.而选择题、填空题就是以基本的知识、运算为主,其中的选择项和命题叙述常颇具迷惑性,是学生日常考试、作业中的常见错误.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若让学生继续对基本知识“不求甚解”,疏忽基本方法的传授,这些都会导致考试中的判断失误.

由此,对于基础知识草草带过是十分危险的,熟练解决数学难题是不能离开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方法、技能的培养的.

四、增强数学薄弱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主动性

一些数学薄弱的学生,尤其是一些数学成绩不好的高三学生往往对数学的学习充满抵制情绪.构建高效课堂离不开学生和教师

的共同努力,但学生如果有厌学情绪,教师单方面的努力也不会效果明显.在对数学薄弱学生的教育中,学校、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能一味的放弃或责骂这些学生,给他们的身心带来太大压力.教师应该积极探究数学的学习心理,注重价值观、态度、情感的渗透,帮助学生科学的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乐于探究、勤于思考、积极参与.同时要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方法,探究能力的掌握,从而能形成科学的精神和态度.

篇11

中图分类号:G623.2

引 言:在教育改革与素质教育不断推动下,课堂教学的目标及任务愈发趋于人性化、时代化,愈发注重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与主体发展。新课改标准的基本教学原则也是以学生为主。这需要老师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额而言,老师应当顺应教育改革与社会发展所需,不断进行革新,提升小学语文的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需依照新课程准则,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进行创新教学,通过有趣的方式进行引导,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把课堂交给学生,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尊重,以便调动起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将多媒体设备适当运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较好的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比如在《小蝌蚪找妈妈》中,老师可以在教学前通过多媒体播放此文的动画,让学生通过动画片了解此文。以此为基础再进行讲解,如此才可以打造出良好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并且还可提高学生对文章的记忆与了解[1]。在教学当中,可通过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拟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已经提出可以将这一形式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方式感受课文。在教学当中,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分析任务,了解角色在文中的处境与心理,较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二、提高对课堂节奏的管理与掌握

老师作为学生的模范,在学习中具有带头作用,一名好的语文老师应当具有精益的专业知识、良好的职业素养、崇高的道德素养。语文老师在教学当中具有主导作用,需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引导,把控好整个课堂。所以,掌控课堂节奏对语文老师尤为关键。假如在课堂中,老师将课文的问题提出,就即刻催促同学回答,并未给学生应有的思考、阅读时间则急于获得结论,则不会获得良好的效果。如此不但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还耗费了时间。如此只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打造高效课堂尤为不利。应当为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思考r间,通过对课堂节奏的掌握,如此才可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当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让学生有任务、有目标的进行阅读,对学生利用时间十分有利,以此提升学习效率[2]。

三、进行小组合作

在新课标的课程基本理念中,提倡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形式。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已经变成新课标倡导的新型学习形式,是全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标准。在形式中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具有的特点,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合作机会,让学生更加轻松、欢乐,在活动与探寻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透过小组合作方式,学生在思考当中意识到,团队具有庞大的力量,每个小组都能称之为团队,在与其他小组的竞争中,不断提升自己,让学生在这一形式中不断进步,获得较好的成绩。

四、加强学生对学习的体验,提升学生自主意识

新课标需要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反应,需注重学生的课堂体会,以便较好的掌握学生的学习程度与需求,建立并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在课堂学习当中,学生对老师的讲解具有多元化的感受,因此,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需将课文吃透,可以对课文进行设计与编排,可以对课堂的具体状况与学生不同体会进行协调,以便引导学生发觉问题,且主动处理问题,从而提升并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语文老师可以透过设疑而调动学生情感体会,从而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比如,在《大江保卫战》一文中,语文老师可以向学生提问:在课文当中,汹涌的江水将百姓的家园毁灭掉,同学们应当怎么做呢?这一问题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让学生进行沟通,从而将自身的见解与主张激发出来。语文老师通过对学生的主张进行评价,对每个学生的差异给予重视,体现出学生的个性,提升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创新能力[3]。

五、打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愉快的氛围可以让人身心愉悦,心情轻松。在欢快的氛围中不但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更加有利于知识的掌握。所以,课堂学习氛围的创造尤为关键。老师在教学当中需有效运用多媒体、语言等形式打造出良好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带来一种轻松的心态,把学生带入更深一层的学习当中。

结束语:综上所述,构建高效课堂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而言尤为关键,高效语文课堂教学展现出以学生为核心的形势,其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可以快乐学习、自主学习,在愉悦的氛围中提升学习效率,获取良好的学习效果,令自身素质获得全方位的提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