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2:4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中化学生活常识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生活化教学的体现.生活化教学理念引入高中化学教学,为课堂教学与实践活动提供了新的血液.首先,在知识引入前,从自然界中的物质、化学领域引入教学课题.其次,说明“性质决定用途,用途验证性质”,然后应用大量图片,联系实际生活与各种环境、能源、生命、材料与科学等社会性问题.最后,教材中的“拓展视野”、“资料卡”等栏目和教学内容息息相关,相互解释与补充.这种图片解读、教材编排、栏目应用到知识融入,都蕴涵着大量生活化教学契机.
2.生活化教学素材的选择.从教材编排来看,新课标下的高中化学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发挥空间.此外,还可以对给定内容进行创新与改革,选择学生能快速形成理解规律与概念的生活素材来改造、替换已有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将生活信息变成教学材料,让枯燥的知识变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与学习热情.从教材编排来看,生活化教学可以分成四种情况:①化学史是人类长时间生活中,对各种化学知识的历史性表述,其内容由化学规律、概念、理论、学说以及各种学科思想与方法构成.②生活中的化学事实与自然现象,如化学环境、材料、健康与生活等.③整合学科发展前景,包括各种动态内容,新的研究成果、成就、问题与新发展以及对生活的作用.④化学对生活的影响,包含正负面两个方面.这些素材对高中化学教学具有辅助功能.为了让素材发挥最大的作用,必须结合教学目标、内容与学生具体情况进行取舍.
3.生活化教学活动的设计思路.生活化教学必须在明确教学目标的条件下,掌握生活情境与各种素材组织结构,结合日常生活与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从而确定教学活动.在教学对象、内容分析中,除了要明确教学内涵,还必须结合目标,明确学生生活经验与掌握的知识结构.在教学活动设计中,结合实际情况,寻找最佳教学点,让生活与化学教学有机整合,以推进学生领会、感知文本,实现知识构建与内化.在知识拓展中,结合课后知识点,或者作业布置,将间接经验变成直接经验,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应用到生活中的能力.
二、实施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
1.利用学生的生活常识与经验.在生活中,学生拥有丰富的化学知识应用点,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与常识出发,找准生活的倒影,借助理论知识,能够帮助学生明确知识原理.例如,在讲“O3的性质”时,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常识,雷阵雨过后,空气会变得清新、舒畅,此时周边的环境会显得格外明亮、清净.出现这种情况的原理是:闪电过后,空气中的少数氧气变成臭氧,同时雨水也冲洗掉了部分灰尘.它反映的性质是:适量臭氧具有杀菌、消毒作用,故雨后空气清新.
2.引入科技信息与生产生活.例如,在讲“铝的性质”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说明书,从说明书中引出铝与酸的反应,说明铝与碱反应的性质,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生活实际问题与生活现象,从而形成良性思维,最后达到提高化学素养的目标.如,某生态科技公司以综合处理资源为基准,对废弃牛奶盒进行回收与再利用,一个牛奶盒20%为塑料、75%为纸、5%为铝,回收饮料包装、废弃牛奶包装,将其变成再生塑料、纸浆、铝粉、生活用品与办公用品,从而向学生传递一种资源再利用的循环发展模式,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接触化学.
一、教师要分析实验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式
1.教师必须认识到高中化学知识是从简到繁的过程,是以适应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为标准编排的教科书
因此,化学教师在设计化学教案时,要优先考虑学生的阶段特征;再结合课程内容分析知识,创新教学方法,指引学生有效地学习知识。例如,教师在设计“蜡烛燃烧”的教学过程时,可以就学生现阶段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分组准备蜡烛和火柴两种实验器材;再分工进行实验操作,使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能以实验正确判断蜡烛燃烧的反应,以及加深对蜡烛火焰层次的认识。因此,在化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先了解知识内容的难易性,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操作课中。
2.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过程,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操作性学科,知识不是简单的理论总结,是在实验过程中的总结归纳。就如高中化学,是以实验操作居多,各种方程式、化学物配置等都要从实验课中获得,并理解其中的变换规律和原理。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实验课,让学生真正从实验课的学习中提高化学知识,发展创新思维,创新化学学习方法,从而培养自己对自然学科的学习感情。比如,针对高中化学《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的教学内容重难点,以及学生对生活常识的了解,设计有趣的实验操作过程,分步骤为学生演示“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让学生明白“氢气”和“乙醇钠”的生成,并认识乙醇分子里有氢原子,正确运用“2CH3CH2OH+2Na”的化学方程式解决有关乙醇的问题。
教师必须以学生的认知发展为主,结合化学实验课程内容的难易设计实验课,把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带动到实验操作过程中,真正从实验课学习化学学科和提高化学知识,并能灵活运用该实验的过程与方法进行其他实验的操作,理解掌握其他化学物的变化,把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那么,学生要如何转换学习方法,以不同的方式适应实验内容的学习呢?
二、学生可以结合实验课程,创新学生方法
1.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学习知识内容
化学作为高中课程的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化学知识也是学生适应生活的需要。因此,学生要在学校认真学习化学,完成高中授课的要求。那么,作为化学学科学习的主体,学生要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全身心投入到化学学习的过程中呢?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
(1)培养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正因为兴趣的激发,可以带动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因此,学生要从各个方面考虑,培养自己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把化学学习作为乐趣的源泉,让自己真正投入化学的学习。例如,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的一节学习,学生可以从生活中搜集有关“甲烷”的生产应用,结合操作准备“甲烷燃烧”的实验操作过程,以成功的实验操作激发自己组织实验操作的兴趣。与此同时,培养自己对该节内容的学习兴趣,真正理解掌握“甲烷”,能在生活中有效地利用有机化合物――甲烷。
(2)积极配合教师实验演示,提高自己的实验操作能力。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因此,学生要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过程,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
2.学生要注重实验操作课,合理利用时间提高实验操作的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7-0170-02
一、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的应用
从目前来看,教学的重点已经不仅仅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转向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究性教学最早的提出者是杜威,他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教育家施瓦布认为:“如果要学生学习科学的方法,那么有什么学习比通过积极地投入到探究的过程中去更好呢?”20世纪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学改革家杰罗姆・布鲁纳提出“在学习过程中更应该利用学生的自身能力去学习,而教师应该用不断探究的方法来向他的学生展现科学知识”。近些年来,大多数高校已经在不断改变教学方式。并且,探究式教学在未来也会不断地发展成为教学中的主流。因此,在高中化学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且这种方式应该广泛地应用于任何一个学科。
二、探究式教学在高中化学和生活化学的应用
正如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中处处都有化学,化学与我们息息相关,而化学知识在自然界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高中阶段学生对化学也可以说是熟知了一部分,但对某些熟知的现象,却又不知其原因。例如,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沸腾菜汤的温度会比沸腾的水的温度高”或者“在寒冷的冬天,厨房里的水容易结冰,然而酱油一般不会结冰”。类似这样在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化学现象,学生们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们的好奇心使学生对化学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到生活和化学的连接点,以学生们常见的、熟知的生活常识作为着手点进行探究式教学。例如上文所提到的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沸腾的菜汤比沸腾的水温高,主要是由于菜汤中含有盐等物质,导致菜汤的沸点增高,所以比沸腾的水温高。而在冬天厨房里的水结冰酱油一般不结冰,主要是因为酱油中含有盐,当NaCl的浓度为29%时,冰点最低为零下21.2摄氏度,所以酱油的冰点比0摄氏度低。因此,教师可将生活中发生的化学现象、有关事件的类型以及产生的原因与教学内容相结合,用探究式教学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对抽象化学问题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也要用发现的眼睛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着手,其中包括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物品、发生的现象、有关的事件类型及产生的原因。再就是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等等。从而将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课堂,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较抽象化学问题的理解,从而改变以往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以增加,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这样一来学生的注意力就顺利地转移到化学知识上来。
三、探究式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的应用
在高中阶段化学仍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学科,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如果能够将探究式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合理巧妙地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又可加强学生对其探究真理认知。相较于传统的课本上的白纸黑字,化学实验则是更加直观地看见实验现象,比较具体,可以增强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心,并且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另外,学生们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更多的问题,彼此之间进行交流,并进一步探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开发学生们全方位思考问题的能力,使探究式教育在高中化学实验中全面应用。
在一些常见的高中化学实验中,例如:3Cu+8HNO3==3Cu(NO3)2+4H2O+2NO铜片首先与稀硝酸反应,在试管底部产生无色气体一氧化氮,当气体逐渐上升与空气相遇就会逐渐变成红棕色。2NO+O2==2NO2。另外,H2+CuO=H2O+Cu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的氧化铜遇到氢气会变为红色物质,并且试管口会有液滴生成。诸如此类的化学实验,会出现明显的化学现象,则会使学生对化学的学习更加感兴趣,增强学习的吸引力,想要探究其中的实验原理。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展开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展开积极思维活动,在教师的辅导下顺利地解决问题,更好地在探究式教学中培养思维能力。
四、探究式教学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的应用
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不只是单方面的学习课本上的知识,更应该利用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在高中学习阶段,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而创造性思维则是学生思维能力的核心。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的化学理论知识十分繁重,我们更应该运用探究式教学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化难为易,化繁为简。使学生感到化学的学习轻松易懂,简单易学。在高中阶段学生们总是会遇到一些抽象性的化学问题,例如化学平衡问题,这是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因为化学平衡是一个抽象的问题,就[CoCl4]2-+6H2O==[CO(H2O6)]2++4CL-来说,我们可以利用化学实验将这个问题具体化,向其中加入浓盐酸蓝色就会加深,这主要是因为增大了氯离子的浓度,平衡向左边移动。这样明显的实验现象就会使学生更好地学习。
总结:
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和生活性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高中化学也是一门基础性很强的学科,在教学上教师应该利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巧妙地运用探究式教育使其与课本上的知识相联系。其次,在高中阶段,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明显缺乏,这将会阻碍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当前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在高中化学的教学不应该是单纯的应试教育,而是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在学习中的兴趣,使其在各个化学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更好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龙.探究式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宁夏教育,2009,(10):44.
[2]闫俊格.高中化学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艺术,2010,(05):12.
[3]陈巧午.化学实验教学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7,(02):39-40.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高中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所以往往让学生充满探索欲望。在这种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师需要积极构建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可以更高效地探索高中化学,提高学习能力。
一、构建自主参与课堂需要让学生作为课堂主人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发展,在掌握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进行事半功倍的有效教学。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比较叛逆的阶段,所以教师需要充分掌握这种心理,要为学生创造出更多可以展示和表现自我的机会,要想构建自主学习模式,那么就需要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在高中化学课堂中表现自己、展示自己,最终突破自己,完成自我学习的转化。所以在高中化学教学中需要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帮助学生充分挖掘化学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对待化学的好奇心与热情,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由地展示自己,实现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学习。
高中化学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更加自由、放松地进行化学学习,另外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要不断为学生提供有趣的教学知识,帮助学生在提升知识的情况下培养其他综合能力。让学生更容易感受自主学习的乐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例如,在高中化学《从实验学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带学生去实验室,在实验室内,教师综合实验方法和实验计量进行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感受并通过课本自主探索化学的奥妙。让学生在轻松的实验室环境下,自主探索和学习化学实验的基础方法,亲自观察和抚摸化学仪器得出实验计量的定义,最终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实验的思想,帮助高中化学教学构建自主学习的模式。
二、实验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实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另外高中化学实验对于学生的吸引程度也相当高,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思想,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探究的能力,真正达到构建高中化学教学自主学习模式的目的。
首先,实验作为激发学生好奇心的主要工具,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最佳选择。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主的探究性学科,实验的魅力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比拟的,这样就可以通过高中化学实验吸引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充满想要了解实验背后奥妙的冲动,自然就会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课堂自主学习的模式。例如,在《碱金属》的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对于钠在水中反应的学习中首先是很好奇,会产生金属怎么会在水中燃烧的疑问。其次学生还会想到为什么在试验后的溶剂中滴加酚酞试剂会变红?究竟生成了什么?于是在学生自主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就会带着好奇仔细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探究实验现象背后的实验原理,最终得出钠与水反应比较剧烈,所以钠不能在水中保存,需要用煤油保存。另外由于生成氢氧化钠,所以在碱性环境下,酚酞试剂要变红。这个实验技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真正做到构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其次,教师在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要巧用问题,让学生自主探究充满乐趣。在高中化学学习中要结合生活常识,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做好自主探索的铺垫。例如,在学习《氯及氯的化合物》中,教师可以提问,家中的自来水可以养鱼吗?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在学生查阅资料,以及进行讨论过后,学生知道家中的自来水中含有氯气以及次氯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对鱼会造成伤害,这就解决了用自来水养鱼需要将自来水先放置在室外晒一段时间,然后才能使用的问题。通过这种提问式的教学,帮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欲望,更好地构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最后,教师需要多带领学生开展课外活动,让学生充分体验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快乐,帮助学生建立自主探索和学习的思想,有利于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高中化学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三、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升构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的知识,所以学生综合能力越高,自主学习的能力越强。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综合能力,首先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提高预习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学会抓取信息,提高信息解读的能力。另外,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阅读课外读物,让学生可以对化学知识进行延伸学习。例如,对于高中化学中《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对金属防锈等方面进行拓展阅读,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防锈知识,更有助于学生在未来的自主学习过程。最后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建立归纳总结的能力,让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能独立自主进行整理和完善,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构建课堂自主学习模式。
结束语:
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渐构建出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自主学习模式,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要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师应该注重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整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在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思考化学问题。对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问题是思维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问题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因此,教师应该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化学问题,激发学生答疑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有机化合物》的时候,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生活中有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你们知道是什么吗?”通过设置这样的问题,学生对于化学学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在积极探究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学生带有浓厚学习兴趣思考化学问题的时候,激发了自身探索化学问题的欲望,从而有效拓展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二、帮助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复杂的知识会给学生理解和记忆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记忆,使其能够形成知识网络,保证后续学习和复习的有效性。在讲解化学知识和问题的时候,教师应该注重对于解答方法和思路的归纳和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思维,提高化学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学习《探索生活材料》的时候,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形成一种知识网络,方便学生记忆和理解。例如,生活中经常使用关于化学学科的材料主要有金属、玻璃、陶瓷、水泥以及塑料和橡胶等。这些材料在生活中的建筑和施工过程中应用比较广泛。教师通过结合生活常识来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框架,强化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使学生的化学综合能力得到提升。
三、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于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有效。在给小组布置探究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给不同的小组布置不同的问题。然后鼓励学生用最短的时间探索出化学答案。这个时候,每个小组可以充分发挥团队的智慧,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不同的观点,有效发散学生的化学理解思维。
例如,在探究钾溶液与酚酞作用的时候,在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酚酞试液的时候,溶液出现了红色,但是红色一会就消失了,为什么?通过布置这样的问题,可以使小组中同学经过思考后,产生多种观点。这种教学方式对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着重要帮助作用,可以使学生对于化学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然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验证,从而确定哪位同学的观点是正确的。
四、组织学生开展实验教学,锻炼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实验作为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提高化学教学效率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时候,应该注重开展实验教学,充分锻炼学生的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例如,在“制取氧化铜并证明氧化铜能加快氯化钾的分解”的时候,可以开展以下实验:首先,称取2g CuSO4・5H2O研细后倒入烧杯,然后加入10ml蒸馏水溶解。其次,向上述的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直至不再产生沉淀,并且把得到的混合物转移到蒸发皿上,加入使其全部变成黑色。最后,将第二个步骤得到的混合物进行过滤、洗涤和晾干,然后研细备用。通过开展这样的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于相关知识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实验操作技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验中,学生可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培养,提高高中化学学习效率。
五、拓展第二课堂,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第二课堂对于提高主课堂教学的效率,夯实学生的化学基础,弥补化学教材中的不足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引导,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第二课堂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废注射器、输液管以及废药瓶等制作成可控的固体或者液体的发生器。通过在第二课堂中开展这些有趣的探索实验,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有效的拓展。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的特长得到了有效的发挥,学生的智慧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同时,有效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促进其全面发展。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对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够形成积极主动思考的认识。同时,教师应该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化学知识网络,使学生可以更加灵活地思考化学问题。最后,教师要通过开展实验教学,拓展第二课堂,使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化学学科是以实验为基础,集逻辑性、抽象性、严谨性以及应用的广泛性等特点于一身,决定了在中学化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必要性。化学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可以通过合作来学习,课程中的许多精神和能力也都可以通过合作学习来培养。积极探索合作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作用,积极开展合作学习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效实施的研究,对于推动高中化学教学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合作学习策略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实施合作学习,采用的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培养个人能力同时又能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二、理论依据
教学的理论依据主要有群动力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课堂教学工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选择性理论等,这些理论有力的支持了我大胆的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作学习。
三、实施流程
1.合理组建学习小组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分组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班额大(60多人),多少人一组才合理?二是学生如何安排,学生每月都进行座位调整,能不能保证有固定的小组座位?最后确定以6人为一小组,并给各组位置相同成员编上相同的号码,分别是1、2、3、4、5、6号,上化学课时6张书桌靠在一起,固定小组位置,化学课座位10周不变。组建合作学习小组时力求各小组的素质一致,做到“同组异质”、“组间同质”,并分配好小组学生角色,分为组长、实验记录员、鼓励员、检查员等。
2.目标明确,形式多样
让学生从整体上知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在上课开始就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在以后的各个环节里主动地围绕目标探索、追求。
3.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学
通过设置情景和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通过自学去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学习更有针对性,培养其自学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4.师生合作交流
检查学生自学的效果并发现存在的问题,鼓励学生自由更正,让他们各抒己见。引导学生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凡是学生能解决的,就让他们自己解决,真正找出哪些需要教师引导、点拨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帮助。
5.课堂习题设计
习题设计要有梯度,适合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要突出本节课的主干和重点知识,当节进行训练,及时评价,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四、教学案例
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乙酸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醇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第一组和第六组表现突出,分别奖励10分,希望大家再接再厉。本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有关醋的知识。
【明确目标】本节课要求大家掌握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及其化学性质。
【教师演示】展示米醋,白醋和冰醋酸
【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再结合生活常识,各小组讨论总结乙酸的物理性质,然后展示。
【小组讨论】学生看课本,查资料,思考后,组内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各组展示讨论结果,并相互补充,正确得到乙酸的物理性质。
【模型分配】每组分配乙酸的结构模型2~3个。
【提出问题】结合模型请大家共同探讨乙酸的结构并推测乙酸的化学性质。
【教师引导】以前的学习我们知道乙酸是一种有机弱酸。作为一种酸,它应该具有哪些性质?
【小组活动】同学们积极回忆交流讨论,归纳总结酸的通性。各组展示讨论结果,全班同学共同得到乙酸具有酸的通性。
【引导过渡】怎样证明乙酸具有酸性?
【学生活动】在老师引导各小组学生用石蕊、甲基橙、酚酞等多种指示剂来验证乙酸的酸性;并选择用大理石或者碳酸钠溶液与乙酸反应做实验证明其酸性比碳酸强。
【展示结果】经过上述两个实验,第五组同学举手汇报结论:乙酸具有酸性,且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
【引导过渡】大家想一想,乙酸除了具有酸性外,还会有哪些其他的性质呢?厨师在烧菜时常加醋并加点酒,这样菜的味道就变得特别香醇,更加鲜美。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实验】指导学生分组实验,按教材上的装置(制乙酸乙酯的装置)组装好。注意组装顺序,导管口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液面下,同时注意三种试剂混合顺序。
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
(1)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2)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3)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
(4)为什么轻轻振荡后有气泡产生?
(5)如何分离得到的乙酸乙酯?
【学生活动】在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然后就这几个问题进行组内互相探讨,互相交流看法。小组展示讨论结果,不足之处各组相互补充,最终得到了圆满的结论。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乙酸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这节课中大家表现都很积极,也都有收获,大家先自己总结一下,然后我们进行课堂训练。
【课堂练习及总结】略
五、思考与体会
通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实施合作学习,我亲身感受到了合作学习对学生学习所产生的效果,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改“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精神,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潜能,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真正地贯彻新课标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此外,实施合作学习时必须有度,并不是所有的课都要用合作学习,教师在实施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具体情况进行取舍,教师要真正领会合作学习的内在精髓,不能对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讨论的层面上。同时要建立公平、合理、可行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促进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部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由于化学物质数量巨大,且品种繁多,对于高中生而言要驾驭好它是十分困难的,若不采用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很难让学生轻松学习化学并达到最佳效果,所以,化学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利用“分类法”的教学方法,将物质按照一定的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并将其进行比较,总结出知识的共同点及其本质,促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掌握物质及其变化规律,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化学物质,从而促使学生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高中化学教学水平的现状
高中化学新教材不再采用旧教材的编排模式,而是采取以学生的学习及其生活经验为中心,并且结合了学科内部知识结构进行编排。由于新教材的改编,化学教师在教的过程中不能像以往的教学一样,不能一次性将高中化学相关知识点的要求一次性达标,一次性到位。所以,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知识的掌握要求及其程度进行区分并分类,把每个知识点进行细分,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化学教师却很难做到这一点。例如:对于高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元素及其化合物这一知识点是十分复杂的,而很多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编排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仍然采用一步到位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只是采用简单的罗列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性质,这样高一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消化吸收相关知识,学习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二、“分类法”在高中化学教学的作用和地位
由于化学课程本身的特点,让“分类法”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且高中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对“分类法”难以驾驭,所以,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而采用“分类法”教学模式。当然,化学教师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并理解化学新教材的编排模式,针对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恰如其分地使用“分类法”;其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的现象作为“分类法”的原型,例如:在文具店里,都会根据商品的种类、特性以及品牌分为圆珠笔区、水性笔区、精品区等,再将圆珠笔区按照笔芯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生活常识和生活经验中掌握“分类法”,这样既可以消除高中生对于“分类法”的陌生感,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三、“分类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1.注意新旧知识点的衔接
高中化学教材的教学内容与学生初中所学的内容是相衔接的,既源于初中所学内容又高于初中所学内容,所以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化学物质进行分类列举,让学生从化学的角度真正体验“分类法”。例如: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已经学习过酸、碱、盐等这些物质,对于酸性物质的分类,如HCl、H2SO4、HNO3等物质,它们电离出来的阳离子都是H+;对于金属氧化物的分类标准,列举Fe3O4、Al2O3等,它们都是由金属原子和氧原子化合而成的化学物质,这样学生既熟悉了初中所学习过的旧知识,又掌握了同类物质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一来,使得品种繁多,数量巨大的化学物质种类化、系统化。
2.合理创设教学情景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景是实现新旧知识点衔接的重要形式,化学教师在创设教学情景时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知识间的联系。首先,对所学教材内容进行全面的、系统的分析,锁住教材的要点和突破口, 正确处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中找出问题或者案例的原型或出发点;其次,教学情景不宜多,宜精。虽然教学情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但是创设的教学情景过多反而适得其反,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还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以,要注意教学情景的把握度;最后,教师应采用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看问题,帮助学生形成自身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限于教科书上,也不能仅限于一堂课上,而应该采用发展联系的观点去教学,去引导学生。
我国新课改主要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发挥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老师要根据实际的教学学科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并且要将培养学生的能力作为教学的重点。高中的化学教学中,老师要采用创新性的教学模式,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使其能够创新思维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高中化学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方法主要为以下几方面:
一、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去,高中化学老师要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比如说在进行化学元素的教学中,以氯元素为例,老师可以在上课前对学生进行毒气战争的故事讲解。一战期间德国和法国之间进行了积累的战争,法国官兵想要在德国军队停止战争的时候走出战壕,但是却被空中黄绿色的烟雾所吸引,法国士兵们大多头昏眼花,中毒昏倒,这时德国军队乘胜追击。通过这样的故事,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在故事继续讲解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例如那黄绿色的烟雾是什么?为什么士兵会晕倒呢?通过故事加上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借助这样的问题,老师向学生进行氯元素的特征和性质讲述,使学生能够牢固地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采用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是必不可少的教学模式,化学实验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和注意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将学到的基本化学知识通过实践运用到实际。调动学生的化学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并且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能够将化学知识学得更加牢固[1]。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主动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化学学习的乐趣和神奇。比如说在进行钠元素的化学实验中,老师将钠取出,首先让学生对其进行表象的观察,然后用刀将钠割开,使学生能够观察到钠内部的颜色。虽然这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比较短,但是还是会发现钠发生了氧化反应。同时为了能够使学生有更加充足的观察时间,老师也可以将钠放入一个较大的试管中,在里面套一个小的试管,用凡士林将试管的口封住,轻轻地对两只试管进行按压,会发现钠被压成了薄片,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彻底地观察到钠的真实情况。除此之外,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观察钠在水中舞动的情景。通过这样充满“神奇”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设计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能够使学生在上课期间积极进行学习,在上课之前,老师要努力进行情境设计,巧妙地进行课前引导。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日常生活中呈现的化学现象进行情境设计,可以设计一个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日常生活常识,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在课前导入的设计中,老师拿身边的显示例子进行情境的创设。如在讲解氯气的时候,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不能够直接用自来水养金鱼?一般在浴缸里灌水的时候要如何处理自来水?通过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导入,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学,并且在教学中发挥学习积极性。同时,老师也可以根据历史事件或者是目前国家的热点话题进行课前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能够更加用心地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
四、运用创新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为了能够更加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中化学教学中老师还应该要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多样的、灵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成为教学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提供各项服务[2]。同时老师还应该要不断地优化教学程序,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比如在进行金属和化学物的教学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形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个小组将金属知识作为学习的主线,学生之间各自查找金属相关资料并进行探究性的学习,进行合作。将各自找到的资源进行共享,并不断探索金属和化学物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作用,通过探究、学习讨论和总结,将相关的化学知识总结成一个课件,在课堂上不同小组进行课件展示,共同学习。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使学生提前对课本知识进行预习,同时也能使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学习中,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教学是教和学相结合的活动,教是为了学服务,因此要突出学的主体地位。即在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194-02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对自主学习提出了很多相关规定,比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化学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等等。高中化学新教材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自主学习,以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为例,教材设置了"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以及"整理与归纳"等栏目,这些都是活动性的栏目,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的教育现状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呢?
1.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内涵分析
自主学习指的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构建化学知识和技能。高中化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包括三个方面的涵义:一是主动性。主动性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只要有了学习兴趣,学习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享受和愉快的体验;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树立责任的体现是课前认真预习,课堂积极思考,课后认真反思。二是独立性。独立性是高中化学自主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化学实验仅仅靠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是不够的,需要通过学生独立操作与思考才能慢慢体会和领悟,才能达到提高学生知识水平以及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的目的。三是计划性。计划性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控、自我调整、自我指导以及自我强化。
2.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应用的现实意义
在高中化学课堂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改革教学中的不利因素,也有利于发挥学生自主以及主动学习的作用。首先,自主学习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它是符合高中化学新教材以及新课程改革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需要学生对化学学科怀揣兴趣。有获得化学知识的渴求、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化学课程。因而,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愉快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过程中,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其次,自主学习可以发展全体学生,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自主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让后进生看到学习的希望和信心,进而达到发展全体学生的目的。再次,自主学习还可以有效地发挥学生自身的潜能。高中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勤于思考,这就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3.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在高中化学教学中运用策略
3.1 改变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方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要坚持以生为本,改变教学理念。一方面,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运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创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在运用自主学习教学模式的过程中,要明确学生是教学的中心,要把教学过程看作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在自主学习教学中要注意教师的行为和手段。首先,教师要灵活理解新课程标准,在运用时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进而实现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其次,要革新教学方法,同时把握基本原理与实践操作,以容易理解的方式把抽象的化学知识传授给学生。例如,在教授《钠》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察铁和铜的样品,以及装在试剂瓶中的钠。提问:钠为什么要浸在液体中? 浸泡的液体是什么?为什么不能保存在水中? 然后让学生展开讨论,设定实验方案,并进行试验验证:首先,将少量过氧化钠置于小试管中;其次,向小试管中倒入适量水;然后,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小试管中。最后再让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反思。再次,要全面地评价学生,公正准确的评价学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3.2 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开展兴趣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可以温故知新。高中化学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基础,教师可以找到初高中化学知识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可以借助周围学生熟悉的环境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化学现象背后所隐藏的化学知识。例如,在教授《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时,教师可以展示两个教具,一个是生锈的铁棍,一个是铝盆。然后教师可以提问:铁跟铝应该是什么颜色的?它们在现实生活中又是什么颜色的?它们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这种颜色?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答案;另一方面,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组探究,最终得出答案。再次,还可以用一些跟化学学科内容相联系的热点新闻或生活常识来设置情境,学生自然而然就会被吸引。
3.3 充分利用和开发高中化学资源,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目前,高中化学教学资源及其匮乏,充分利用和开发化学资源,可以丰富课程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首先,要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并开放化学实验室。在保证实验安全的前提下,化学实验室要尽可能地向学生开放,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其次,要加强利用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比如图书、报刊、网络资源等等。想办法让学生体会到化学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还可以建立高中化学资源库,实现师生资源共享。再次,要充分利用社区化学资源,比如科技馆、博物馆、科研单位等等,引导学生结合化学教学内容进行自主学习,是社区化学资源更好地位学生服务,从社会实践中学习到更多的化学知识。
总之,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面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困难,教师需要对自主学习有着正确的认识,起好引导与示范作用,大胆创新教学方法,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让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能够有所丰富.不少教师在陈旧的教学观念的伴随下缺乏教学内容开发的意识,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十分有限.这样的化学课堂,不仅让学生觉得十分乏味,而且学生的收获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学创新理念的指引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发,多引入一些不一样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灵活地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透过化学史的介绍深化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这不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对于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也能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是创新化学课堂的良好体现.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化学史.教师可以讲述苯的发现及苯分子的结构学说:19世纪初,英国已经普遍使用煤气照明,在生产煤气过程中,生产煤气的原料除了能够得到所需的煤气之外,还剩下一种油状液体.法拉第当时特别感兴趣,用蒸馏的方法将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将这种液体称之为“氢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科学家米希尔里将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进行了蒸馏,也得到了法拉第蒸馏所得液体一样的液体,命名为苯.学生通常会对于故事性内容很感兴趣,这是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化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这对于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对于常识性知识的挖掘应用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常识性化学知识,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同样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应用的实例,不少生活常识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化学原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类教学素材,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例如,在讲“酯化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经常听许多人说醉酒了以后吃水果可以解酒,这是什么原因?然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释原因.学生经过相应的思考与讨论总结出水果里含有机酸.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学习,而且能够简单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乐趣.
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入一些不同的教学内容,要让课堂教学在内容上能够有所丰富.不少教师在陈旧的教学观念的伴随下缺乏教学内容开发的意识,课堂教学只是简单地以课本知识为依托,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内容十分有限.这样的化学课堂,不仅让学生觉得十分乏味,而且学生的收获十分有限.因此,在教学创新理念的指引下的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实现对于教学内容的开发,多引入一些不一样的教学素材.教师可以灵活地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透过化学史的介绍深化学生对于很多知识的理解.这不仅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对于知识的感受和体验,也能丰富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这是创新化学课堂的良好体现.例如,在讲“苯”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化学史.教师可以讲述苯的发现及苯分子的结构学说:19世纪初,英国已经普遍使用煤气照明,在生产煤气过程中,生产煤气的原料除了能够得到所需的煤气之外,还剩下一种油状液体.法拉第当时特别感兴趣,用蒸馏的方法将油状液体进行分离,将这种液体称之为“氢的重碳化合物”.1834年,科学家米希尔里将苯甲酸和石灰的混合物进行了蒸馏,也得到了法拉第蒸馏所得液体一样的液体,命名为苯.学生通常会对于故事性内容很感兴趣,这是在化学课堂上引入化学史能够激发学生的教学参与热情的原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创新时可以充分发挥化学史的辅助效果,这对于提升知识教学的质量能够起到促进作用.
二、对于常识性知识的挖掘应用
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常识性化学知识,这对于丰富课堂教学同样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着很多应用的实例,不少生活常识背后都隐藏着相应的化学原理.教师要善于挖掘这类教学素材,这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对于学生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的一种培养.这样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丰富课堂,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也能够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教学体验.例如,在讲“酯化反应”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问题:经常听许多人说醉酒了以后吃水果可以解酒,这是什么原因?然后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解释原因.学生经过相应的思考与讨论总结出水果里含有机酸.苹果里含有苹果酸,柑橘里含有柠檬酸,葡萄里含有酒石酸等,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有机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而形成酯类物质,从而达到解酒的目的.让学生的学习与现实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不仅能够轻松地学习,而且能够简单地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并且能够感受到化学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