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2:4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药剂学习论文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本文作者:王卓蔡和平黄瑾杨黎孙华君高申工作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药学部
本届学员的见课时为1周(共5个半天时间),学员人数有88名。作者设计了在本院临床科室见习4个半天,共8个临床科室(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血液内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神经内科、风湿免疫科),提前布置标准格式的药学病例分析作业,见习完成后举行分组和集中病例分析、讨论和报告的方案。学员分组及教学分工88名学员均分为8个小组,每组选定1名组长,配合本组学员的教学组织和协调管理。教学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分工协作进行,临床医师负责病例的床边问诊、病史回顾及诊治分析,临床药师负责启发学员药学诊断(pharma-ceuticaldiagnosis)分析和药学服务计划,负责组织和辅导分组讨论及集中病例分析汇报。时间分配及教学内容安排为保证教学效果,每个病区同一次教学仅安排1组学员,故4天内每组学员分别仅在4个病区轮转见习。每个病区每次准备2例典型病人,由带教医师进行床边问诊和病史归纳总结训练,并每组安排1~2名学员在老师的辅导下对1例病人进行问诊练习,其他学员在旁边观摩、记录并补充。临床药师在病区的带教内容主要为启发学员对病人的用药史、药品不良反应(ADRs)史进行询问和归纳,并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进行药学诊断分析,归纳药学服务的要点。病例分析作业项目考虑到药学专业学生缺乏诊断学理论知识和体格检查等操作的技能学习和培训,故在临床见习时对病人的体格检查,仅由带教医师进行示范教学,不要求学员进行训练。故学员需要重点掌握的是如何与病人、医护人员的沟通,直接或间接地获得与病人的病史和用药史有关的资料。如何通过这些资料,总结病人药物治疗特点,提出基本治疗原则,并利用前期课程的知识对目前药物治疗方案进行重点分析和评价,进行药学诊断思维训练,继而针对其提出药学服务的主要要点。具体地说,要求每位学员在每一临床科室必须认真听讲并实际训练,获取具体的病例材料。每人至少在每个科室完成病例分析作业1份,即共需完成4份作业。病例分析作业的项目主要包括五部分:病人基本情况和主要病史分析,病人用药史和ADRs分析,病人现用药方案及其评价,病人药学服务要点分析,病例学习后对药师职业的反思。病例分析分组讨论及报告会先进行各小组内部的病例分析讨论会,每组从轮转的4个临床科室内学习的8例病例中选出4例,分别派学员进行病史摘要报告和以药学诊断与药学服务计划为主要内容的病例分析,继而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纠正。每组由1名临床药师旁听,并进行必要的辅导,就病例补充性地提出一些问题,启发学员进一步思考和分析总结,以领会教学及技能培养的重点。集中的病例报告会是由各组选定1例病例,制作成PPT并派1人代表小组成员进行现场病例报告,继而由医院的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学院的药理学带教老师联合组成的评委组,就其报告的病例进行提问,分别就药物相关问题提出疑问,由报告人现场解答,必要时现场其他同学可以适当补充。最后由评委根据实际表现给出最后得分。
学生的自我评价分组见习作业的完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小组内部成员的协作与配合精神,在对各自学习效果和取得成绩的评价上,充分发挥学员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的作用很重要。为此,在小组作业完成后,首先由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讨论,为每个成员给予评分(score1),重点依据每个成员在临床见习中的整体表现和对集体成果的贡献情况来打分。带教老师的评价药学带教老师是整个见习计划的设计者和辅导者。在分组讨论中,带教老师认真聆听每个学员的口头报告,及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必要时给予启发和辅导,以进一步规范其病史的总结陈述以及用药评价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同时,带教老师还认真阅读每个学员完成的书面病例报告作业,并根据其完成质量给予评分(score2)。评委组对病例分析报告的评价在见习期最后阶段,每组制作1例典型病例分析报告的PPT文件,并派出代表进行现场口头陈述和分析,由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及药理学老师组成的评委组对其进行现场提问,并对每个报告的质量和报告者的表现进行整体评分(score3),该成绩作为该组学员的集体得分。每位学员的个人成绩(score4)是由学员自我评分和带教老师评分的平均值作为个人得分权重,再乘以本组集体得分所得出的分值,即:(score4)=[(score1)+(score2)]/2×(100%)×(score3)。结果与讲评所有的学员都积极投入到这次临床见习中。由于教学和考核方案设计比较细致,学员对这次见习有较大的兴趣,每个学员都尽可能地做到最好,并且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在临床学习阶段,他们能遵守安排和规定,主动求教,并争取机会与病人交流,有不懂的问题及时向带教老师请教。在病例分析书面作业完成方面,学员能够针对具体的病例归纳、整理临床获得的信息和带教老师的意见,并主动查阅大量参考文献,整理和充实自己的作业与报告。在小组讨论阶段,学员们的热情也很高,在一位同学报告的同时,其他同学能够认真地聆听并积极地给予补充和建议。最后,在小组代表的演讲报告中,演讲者都是小组成员集体推举者,并且能够充分应用自身优势和努力,为集体获得最好的成绩。每个环节中,在每一位成员的共同努力下,各小组的成绩不相上下,每个同学的最终得分也差距不大。各组学员的得分分布情况见图1。图1各组学员的成绩分布情况Figure1Thescoredistributionofstudentsineachgroup在病例报告会的最后,分别请评委组的医师代表、药师代表和药学院药理学老师分别对学员的整体表现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讲评,使学员对自己的优缺点得到具体的反馈,并获得具体的认识。在教学结束后,为了对这次教学尝试进行全面的反馈,作者还对学员进行了无记名的问卷调查,了解学员们对这种教学方式的各种评价、建议和看法。
带教老师药物治疗学是针对临床药学专业的需求,自2001年起为药学本科生开设的新课程。然而,课程设置之初,由于师资力量的缺乏,先由临床医师进行理论授课,并且无临床见习环节。尽管临床医师授课具有高度的时效性和新颖性,可以将临床最新的诊治指南融会于具体授课中,并且列举出具体的病例资料以加强学员的理解程度,但是药学专业的学员从来没有机会接触临床,无法亲身感受临床药物治疗的实际情况。因此,临床见习是帮助学员从理论走向实践的重要桥梁。2009年起,药学院安排具有医学学历背景的药理学老师承担药物治疗学的理论教学,尽管其对药物治疗学的理论和机制讲解得比较深入和系统,但学员反映该课程的理论与临床实际应用尚存在距离。此时增加临床见习更显得必不可少。然而,由于药理学老师多年不从事临床工作,甚至对临床现状比较陌生,故无法胜任临床见习带教工作。虽然在临床常规工作的临床药师应该承担起此项工作,然而由于其人数较少,且仅分布于少数局限的科室,故目前仍缺乏足够的带教能力。在这样特殊的阶段,由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相互分工协作,分别承担临床见习不同环节的教学任务,并且最终将对病人进行的药学诊断和药学服务作为药学本科生重点训练和作业的内容,成为教学的重点。通过本届学员的带教证明,这样的教学组合得到了绝大多数学员的欢迎和认可,也将是最近阶段临床药师师资不足条件下的较好方式。见习方式与时间安排本次见习由于课程与带教单位的工作需要,安排在了理论课教学的中段,并且时间压缩至短短的1周。虽然较以往无临床见习有了进步,但也突出地暴露出缺陷。比如,学员事先未系统接受问诊、与病人交流、药历书写要求、药学诊断要领、药学服务计划制定的思路与重点等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因而对学员和带教老师的压力比较大,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学的效果。尽管在病例报告会上,学员们尽可能地发挥成员互助的优势,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分析病例及相关问题,但其在解决方法及其细节,以及可行性方面存在明显不足。今后在见习安排中,一方面应尽可能延长时间,使学员能有较充裕的时间仔细学习和体会临床工作的经验;另外,应在理论知识、包括相关技能的理论培训后,或同步分段进行相应实践的见习,这样其理解和掌握的效果会更加好。第三,集中的临床实践从组织上更为方便,但是由于学员集中,多数人的学习效果可能会打折扣,一如实验室的示教实验一样,不动手而仅靠观摩,仍然不能使受训者有具体的感性体会。因此,在今后可能的条件下,可以采用非集中的、或更大范围内而时间相对分散的学分制见习方式,即学员在一段时间内可以到更多病区参加临床教学查房,以及临床药师病例分析学习,积累到一定的学分后再申请进行考核。但这依赖于临床常规的教学查房开展情况;考虑到药学本科生的需求,同时也需要临床药师更广泛地开展日常工作和带教。作业形式本次见习采用了完成书面作业和口头分析报告相结合的作业形式,目的是既训练学员书面分析总结的能力,又能考察其口头表达和答辩的能力,这是临床药师实际工作中必备的基本技能。由于学员在事先未接受过系统的问诊、交流等技能培训,故对这方面并未纳入考核项目,仅仅是让其观摩和在老师辅导下进行尝试,最终体现在获得信息的书面作业中。对于规范化的药历记录,目前在中国临床药师的工作中比较重视,但尚无标准化格式和要求,主要局限于教学培训和自我积累,故作者采用了提纲式作业,启发学员正确地获得和准确地记录必要信息。这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让学员对临床药师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比较感性的认识,同时也可以综合反映学员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培训和自我训练的效果。评估考核方式为体现本次见习教学以病例为核心和分组协作的特点,本次见习教学中,评估与考核的形式也是较为复杂的。例如在评分考核中,既包括了对书面作业的考核,也包括了对口头报告总结和分析能力的考核;既有学员自己的相互评价,又有带教老师的评价,最后还有来自医药各个专业带教组合的综合评价;对于每个学员的考核成绩,既包括了自己努力的成分,更体现了如何在小组作业中积极协作,为集体贡献力量的成分,这充分体现了临床药师善于与各类同事相互协作和沟通的基本要求,以及自身刻苦钻研、吃苦耐劳的精神。可以使学员从短短的见习中体会到,做好一名临床药师,不仅要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更需要自我训练、不断学习、吃苦耐劳以及与人协作的内在精神。见习教学的效果本次见习由于带教力量、课程时间安排、作业设计等方面还有许多事先未能充分考虑到的问题,因而还存在诸多不足。在学员的表现方面,他们对临床比较陌生,药历书写不规范,讨论重点不突出,目的不够明确,希望在今后的设计和实施中不断完善和改进。但学员对临床和临床工作有了感性认识,对带教老师的医德和教风表示钦佩,受病人坚强意志的感染,增强了职业责任性和神圣感。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不仅仅是医院药师,还有部分面向药品的生产、经营、研发部门、管理部门,即使是医院药师也可能分布于制剂、调配、管理、科研等岗位,只有少部分直接面向临床。即便如此,今后中国医院药师的趋势是向临床转型[5],而且即便从事其他岗位的工作,如果能够对临床一线、临床病人的真正需求有所了解,必然对所从事的工作有积极作用。因此,此阶段的教学内容仍然是必不可少的,并且也会对今后临床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进行有益和必要的尝试和准备。
一、用新颖有趣的教法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强烈,容易被新奇的事物吸引。这就要先在学生面前揭示出一种新的东西,激发起他们的惊奇感。这种情感越能抓住学生的心,他们就越迫切地想要知道、思考和理解。这就需要我们要善于用新颖的教学方法引起他们对于学习内容的好奇感,从而神情专注、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来。例如果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说:“今天老师要和小朋友们开展计算比赛,比一比谁算的又对又快,接着我出示了如下题目:5+5+5,4+4+4+4+4,6+6+6+6……+6(100个6)看了题目以后,小朋友们马上投入到紧张的计算比赛中去,正在兴致勃勃的把数字一个一个的加,我却立即说出了得数。小朋友们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很奇怪。这时我说:“其实,老师做加法的本领并不比你们强,只是我掌握了一种新的运算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以后,算几个相同加数的加法时,速度就会快多了。这种运算叫乘法,你们想学吗?”正是这一举措,展示了乘法这一教学内容的内在魅力和巨大作用,无疑把学生紧紧地吸引住了,从而诱发了学生急切学习乘法的需要和强烈的学习兴趣。
二、用数学本身的内在力量唤起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中,要努力把数学这种内在力量显示出来,使学生看到一个“快乐的数学王国”,使学生潜移默化的对数学产生深刻的兴趣。
诚然,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它不是万能的,它的运用应注意适度,切不可逐本求末,为了形式而抛弃了语文学习的根本。否则,那将是语文教学的悲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
1、如何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多媒体实现情境教学。
3、通过网络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增加学习的信息量和阅读量,使学生更多的接触社会,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和语文学习能力。
4、如何共享语文学习资源。
5、发挥自己的特长,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使学生自身的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如平时在现实生活中不爱说话的学生,提供网络情境进行创作、交流,这可能让他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弥补现实缺陷,让自己找到自足感,树立自信。
(二)、研究方法:
1、理论研究法。认真系统地学习有关的理论。认真地学习一些相关的专著和他人的经验性文章,在学习中提高认识,在学习中转变陈旧的观念。
2、行动研究法。努力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建立自己的课题博客专栏。尽可能多地与同行们交流探讨。必须下大力气,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并经常性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自身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力。
3、实践法。通过实践课,实践研究效果。
4、自主体验法。利用网络、电子信箱来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加强师生、生生间的交流。
三、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09.9-2009.10):
(1)学生现状调查分析。针对学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设计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地分析总结。
(2)学习课题方案,明确研究内容。
(3)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2009.11-2009、12):
(1)建立学生个人跟踪档案。
(2)在电脑室或利用信息技术上课,并积极在语文课题组内听课。
(3)做好问卷反馈总结,和学生代表座谈,及时调整上课思路。
第三阶段:(2010.3—2010、4):
(1)阅读相关著作、观看教学录像、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做好读书笔记和摘抄。
(2)积极参与课题组开展的听评课等校本教研活动。
(3)注意及时收集、整理、上传资料。
(4)加强学习相关理论知识,认真做好学习笔记。
第四阶段(2010、5-6月):
(1)通过课堂教学,加强对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方法的实验性研究,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2)认真撰写教学反思,与同伴交流,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经验与教训。
(3)进行课题研讨课实践教学。
(1)系统管理
用于设定系统参数,建立用户分组和各用户的权限分配。
(2)药事管理
作为对HIS药事管理部分的补充,目前包括制剂管理模块、治疗药物监测管理模块、社区用药安全管理模块。
(3)成员信息管理功能
各成员可自行登陆后修改维护各自相应信息,如基本信息、学历学位信息、职称信息、工作学习信息、获奖信息、发表学术论文信息、研究课题信息。
(4)资产管理功能
包括硬件资产管理和软件资产管理模块。其中,软件资产管理模块又包含新闻模块、药物手册管理模块、药物咨询管理模块等。
2信息管理平台的总体设计
该平台采用B/S和C/S两种模式相结合的架构设计,既可满足局域网内的特定使用需求,又可满足广域网的分布式使用需求。该平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5,开发平台为Vi-sualstudio2005、VisualBasic6.0。运行平台:服务器端为.netFramework2.0,MicrosoftSQLserver2005,ⅡS6.0。客户端:操作系统为Windows系列,浏览器为IE6.0以上版本。
3平台各功能模块
该药事管理信息平台共有4个主要管理模块:分别是系统管理模块、药事管理模块、成员信息管理模块和资产管理模块。这4个功能模块操作简便,相辅相成,共同支撑了完整的药事管理信息平台。
3.1系统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于设定本系统的一些基本信息、系统参数、用户信息及其权限等。
3.1.1系统参数设置
功能:用于设置该平台的一些基本系统参数,如数据库链接字符串、附近存放目录、后台登陆地址、缩略图虚拟目录、图片扩展名等。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参数不用修改,而一旦遇到变更服务器、更换物理目录、改变数据库等情况时,就可在此进行调整设置,以免去修改相关页面程序的烦琐步骤。
3.1.2用户管理
功能:用于用户的分组管理,可建立不同的组别,如药学部组、制剂调拨组、社区门诊组等,在各组下又可再细分出小组别及该组所属人员。按组别赋予相应的功能和权限,可进行不同的操作。
3.1.3用户权限维护
功能:用于设定用户使用权限。实现不同部门、不同人员具有不同的操作权限,每个人负责各人职责范围内的内容,各司其职。
3.2药事管理模块
该模块主要针对HIS未覆盖或管理功能不完善的药事流程进行信息化管理,以便于提高工作效率、优化工作流程。
3.2.1TDM管理模块
该模块集数据输入、查询、打印于一体,能较好地完成TDM数据处理的日常工作,并能按不同类别人员登陆后进行测定结果的远程查询,同时也可通过短信平台将结果及时反馈给医师、患者。在WEB页面查询端,为各病区、本院门诊患者及外院患者提供WEB页面查询。住院患者可按病区或住院号查询,门诊患者可按发票号或个人编号查询。
3.2.2制剂管理模块
制剂室所需要的原辅料及包装材料品种、规格繁多,而医院HIS中只有对库房一级库的入库及申领程序,缺乏对制剂室二级库的有效信息化管理,以及对整个制剂生产流程的信息化管理。该模块实现了制剂物料管理功能,以及以制剂生产批记录为主线的整个药品生产流程的信息化监控和条码回溯系统。在制剂室数据维护客户端,实现了对二级库的各类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入库、出库、盘点等数据的管理,并可根据数据库内各制剂品种的处方打印批记录。该模块同时通过WEB管理界面进行生产流程管理,在有网络的条件下,可通过平板电脑、手机访问相应网页。在登陆后对整个制剂生产流程进行实时记录,从而实现制剂生产的实时流程管理。所保存的数据可通过条码回溯系统进行回溯分析和系统追踪。
3.2.3社区用药安全管理模块
目前社区医院各专业人员力量相对比较薄弱,相关的设备和信息资源与大型综合医院也有一定差距,在社区医院就诊的患者暂时只能获得基本的医疗服务,专业的检测和药学服务相对比较欠缺。因此,将大型三级医院的优质药学服务资源向社区延伸是十分必要的和可行的。该模块将使用者分为3个级别:医院药师、社区医护人员、患者。各级别人员使用相应的用户名密码登陆后即可进入相应权限的管理界面。其中患者能查看和维护本人的基本信息、用药信息等,社区医护人员可以查询本社区患者的相关信息,医院药师可以查看、管理所有患者的信息。同时患者与药师还能通过该平台对用药问题进行交流,药师也可以通过短信平台进行信息和问题回复。
3.3成员信息管理模块
该模块用于维护科室各小组所有人员的各类信息,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工作学习信息、获奖信息、学术论文、研究课题等。将相关证书扫描后上传,便于各成员自己及科室随时调阅;同时科室也可方便地进行各类查询统计,如按学历学位统计、按职称统计等,动态地掌握科室成员信息。通过该模块还可为每位科室成员分配一个用户名及密码,再赋予一定权限后即可进行该平台的信息维护及科室网站前台的信息浏览查询。这样就使全体成员都能参与到平台的维护建设中来,提高科室成员的参与意识与工作动力。
3.4资产管理模块
资产管理主要分为无形资产管理和有型资产管理两大部分,其中无形资产管理目前包含网站新闻模块、药物手册管理模块、药物咨询管理模块3个部分。无形资产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后,即可为形成自己的知识库作准备。3.4.1网站新闻模块。用于提交、审核、我科药学服务网站各版块的新闻信息,以及一些相关辅助功能。
3.4.2药物手册管理模块
用于建立和维护本院药品信息数据库,形成电子药物手册,实现网络查询检索。通过相关字段的定时同步,与HIS医师工作站相关联,可实现用药提示、警告等相关功能。
3.4.3药物咨询管理模块
用于提供药物咨询,是一个面向普通患者及医护人员与药师的沟通平台,就其所关心的药学及医疗问题,由资深药师通过查阅资料及与临床医师沟通后进行答复。
3.4.4硬件资产管理模块
科室各部门通过该模块提出设备购置申请,由专门负责硬件管理人员网络审核通过后,打印纸质申请单报,请领导批准同意后向医院相关部门提交申请。通过硬件管理,可以动态地掌握本科室、部门的实时硬件保有情况和使用率,使得物尽其用。
对国际直接投资间接适用的世贸组织协议包括乌拉圭回合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对国际直接投资直接适用的是“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TRIM[,s])。TRIM[,s]首先要求将世贸组织的两项基本原则即国民待遇原则和透明度原则适用于国际直接投资关系。其次,规定了其禁止的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包括:(1)当地成分要求:外资企业必须购用东道国当地一定的产品作为投入;(2)进出口平衡要求:将外资企业的进口限定在该企业出口量或出口值的一定比例内;(3)进口用汇要求:外资企业进行生产所需的进口被限制在属于该企业流入外汇的一定数量内;(4)国内销售要求:限制外资企业的出口,即其产品必须要有一部分在东道国销售。
由上可知,当地成分要求是世贸组织禁止的第一项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那么,当地成分要求究竟会对国内产业和外商直接投资产生哪些影响呢?本文拟通过建立相关模型,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此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二、基本模型
本节讨论在没有当地成分要求的条件下,跨国公司的利润函数和东道国的效用函数。
假定存在2个国家,H代表发展中国家,F代表发达国家,同时生产2种产品;X产品代表中间产品,Z产品代表最终产品,生产X产品只需不熟练劳动,而生产Z产品需要中间产品X和熟练劳动;单位不熟练劳动的价格在发展中国家为w[,h]、在发达国家为w[,f],单位熟练劳动的价格在发展中国家为t[,h]、在发达国家为t[,f]。
H国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市场结构不完善,X产品和Z产品的生产都由垄断厂商生产,换言之,是上游垄断和下游垄断的市场结构。生产单位的Z产品需要单位的X产品和单位的熟练劳动L。
F国生产力水平较高,X产品的生产是完全竞争生产,即其价格为发达国家生产X产品的边际成本——单位不熟练劳动的价格;而Z产品的生产是垄断市场结构,但生产单位的Z产品只需n(0<n<1)单位的X产品和m(0<m<1)单位的熟练劳动。
在没有直接投资之前,H国内生产最终产品Z满足国内需求,国内需求曲线为:
P(q)=a-bq(1)
生产Z产品的生产厂商必须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Z在H国的生产必须满足:
Max[P(q)q-kq-t[,h]q](2)
其中,k为单位X产品的价格,q为厂商生产Z产品的数量。
根据一阶条件公式,得到:
a-k-t[,h]
q=───────(3)
2b
由于q=x,因此,根据式(3),将k作为x的函数解出,得到:
k=a-2bx-t[,h](4)
同中间产品X需求函数相关联的边际收益是:
MR=a-t[,h]-4bx(5)
令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我们有:
a-t[,h]-4bx=w[,h](6)
因此得到:
a-t[,h]-w[,h]
x=────────(7)
4b
由于q=x,因此,最终产品的总产出为:
a-t[,h]-w[,h]
q=───────(8)
4b
相应地,确定Z产品的价格为:
3a-t[,h]-w[,h]
P[,Z]=───────────(9)
4
中间产品X的相应价格为:
a-t[,h]+w[,h]
P[,X]=──────────(10)
2
发达国家F国内的生产状况,如同发展中国家H国一样可以确定,假定发达国家F国内对最终产品Z的需求为:
P(q)=A-Bq(11)
其中F国的中间产品价格为:
P[,x]=w[,f](12)
因此,F国内Z产品的需求量为:
A-nw[,f]-mt[,f]
q=─────────────(13)
2B
相应地,其价格为:
A-nw[,f]-mt[,f]
P[,z]=───────────(14)
2
假如F国的跨国公司决定凭借自己的技术优势向H国进行直接投资,现设定如下前提:(1)跨国公司和H国的企业在市场上形成的垄断均衡是库尔诺均衡;(2)H国在国内的Z产品的产出的q[,1],跨国公司在H国的产出为q[,2];(3)生产要素(劳动力)不可自由流动,换言之,跨国公司在H国的生产必须使用H国的熟练劳动力;(4)中间产品X可以从国外进口,或者当地生产,
a-t[,h]+w[,h]
当w[,f]=─────────,
2
且没有当地成分要求的条件下,F国全部的中间产品将从国外进口;(5)不考虑跨国公司在H国投资的固定成本。根据上述条件,H国和跨国公司如要同时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满足:
Max[P(q[,1]+q[,2])q[,1]-kq[,1]-t[,h]q[,1]](15)
Max[P(q[,1]+q[,2])q[,2]-nw[,f]q[,2]-mt[,h]q[,2]](16)
相应地得到:
a-2k-(2-m)t[,h]+nw[,f]
q[,1]=─────────────(17)
3b
a+(1-2m)t[,h]-2nw[,f]+k
q[,2]=───────────────(18)
3b
此时,q[,1]=x,因此得到:
a-3bx-(2-m)t[,h]+nw[,f]
k=────────────────(19)
2
可以发现,中间产品X的边际收益为:
a-(2-m)t[,h]+wn[,f]-6bx
MR=────────────────(20)
2
由于边际收益必须等于边际成本,因此,最终确定的X产品的产量为:
a-(2-m)t[,h]+nw[,f]-2w[,h]
x=──────────────────(21)
6b
假定跨国公司的效用函数为从H国获得的净利润,即利润减去H国征收的税收(设H国的所得税税率为T),在没有当地成分要求的情况下,其效用函数的值为:
(1-T)[a+k+(1-2m)t[,h]-2nw[,f]][2]
U[,M]=────────────────────(22)
9b
假定H国政府的效用函数由最终产品的利润、中间产品的价值、从跨国公司征收的税收和消费者剩余等四项要素之和构成,我们得到在没有当地成分要求的情况下,政府的效用函数值为:
UG=H[,Z]+V[,X]+TII[,f]+CS(23)
其中,H[,Z]代表H国生产Z产品的利润,V[,x]代表X产品的价值,TII[,f]代表从跨国公司征收的税收,CS代表消费者剩余。具体地用代数式表示:
[a-2k-(2-m)t[,h]+nw[,f]][2]
H[,Z]=─────────────────(24)
9b
[a-(2-m)t[,h]+nw[,f]-2w[,h]][2]
V[,X]=────────────────────(25)
24b
T[a+k+(1-2m)t[,h]-2nw[,f]][2]
TII[,t]=───────────────────(26)
9b
[2a-k-nw[,f]-(1+m)t[,h]][2]
CS=──────────────────(27)
18b
三、当地成分要求下的模型
假定H国政府规定当地成分要求,即限制跨国公司从国外进口中间产品,规定中间产品必须有λ的份额从当地购买。于是,跨国公司的成本函数变为:
附图
四、基本模型与当地成分要求模型的比较
(一)U[,M]和U[,MLCR]的比较
比较U[,M]和U[,MLCR]可以发现,1-T,a,b,t[,h]等都相同,不同点在于,在U[,MLCR]中,相对U[,M]有2nλ(w[,f]-k),而根据我们的事先假定,w[,f]<k,因此,我们得到:
附图
基于上述(45)式相同的原因,(47)式的值必然大于0。因此,随着当地成分要求的提高,H国政府从中间产品中获得的价值也越来越高。
(四)TII[,fLCR]和TII[,f]的比较
附图
(52)式数值正负的关键取决于T、a的值。由此可以判断,发展中国家的当地成分要求,使得政府在牺牲消费者剩余的同时,从国内中间产品和国内最终产品中获得的价值增加,但总的福利水平却具有不确定性。
由于:
附图
显然,(56)式的值同样具有不确定性。
因此,在当地成分要求的条件下,随着H国内对国外企业税收的提高、中间产品的价格提高和国内非熟练劳动力的价格提高,其国内的总效用值下降。
五、结论和启示
(一)对东道国的影响
上述分析表明,东道国通过当地成分要求的规定,企图达到促进当地技术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劳动力就业、积累当地资本等目标,但同时也面临着国内消费者福利水平下降的危险。具体而言:
1.促进东道国技术的提高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直接投资生产最终产品或者中间产品,如果东道国采取当地成分要求的限制,跨国公司将不可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其资源配置,结果东道国相关产品的生产、销售和管理能力将得到提高。另一方面,跨国公司之所以进行直接投资,关键在于通过直接投资能够获得更多的利润回报,而利润回报是建立在它们雄厚的技术实力基础之上的。随着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在东道国的增加,这将提高东道国的技术水平,特别是中间产业的技术水平。
2.扩大劳动力就业。东道国通过当地成分要求,使相关产品的生产扩大,从而有利于增加东道国的就业;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不仅自身能吸引当地的劳动力就业,而且能通过相关产品(上游产业)的生产扩张增加东道国的就业。跨国公司的生产在促进东道国就业增加的同时,还能提高东道国就业人口的素质;跨国公司的先进管理经验、先进技术和先进销售技能,能快速提高东道国相应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和销售水平。
3.国内消费者福利水平下降。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水平的最佳度量方式,因为它测度的是如要消费者放弃他对某种商品的全部消费而必须补偿给他的那个货币量。上文的公式推导、比较已经显示,东道国的当地成分要求将导致国内消费者的福利水平下降。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是通过线性需求方程式对消费者的福利水平进行度量的,如果通过非线性积分方式加以衡量,结果也将是一样的。
(二)对跨国公司的影响
1.阻碍跨国公司实现市场内部化目标。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目标之一,是通过跨国直接投资实现市场内部化。市场内部化不仅可以减少市场的不确定性,而且可以节省成本,有利于其产品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但东道国规定当地成分要求,迫使跨国公司在生产的过程中减少使用其内部生产的产品,必然影响跨国公司实现市场内部化的目标,最终减少跨国公司在东道国生产产品的利润回报。
2.有利于专业化生产经验的积累。分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国际分工的实现建立在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条件、自然条件优势各异的基础之上,而专业化生产是分工的必然结果。由于东道国实行当地成分要求,意味着中间产品的生产在东道国内部进行,这样,跨国公司就有可能专职生产最终产品,专业化生产最终产品的经验将进一步积累,从而有利于跨国公司进一步提高生产利润。
(三)对国际贸易和跨国投资的总体影响
从总体上看,当地成分要求有利于东道国,对跨国公司的影响是不确定的,但却使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下降。其下降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减少了跨国投资。如果跨国公司完全遵循东道国的当地成分要求,跨国公司投资的额度将大幅度减少。这一方面导源于当地成分要求减少了中间产品的投资,另一方面导源于当地成分要求使跨国公司难以实现市场内部化的目标,难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目标,因而对东道国投资的意愿难以实现。
2.影响了资源配置。根据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通过国际贸易实现了合理配置。而国际贸易的产生导源于各国发挥了其相应的比较优势或资源优势。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导源于跨国公司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和区位特定优势等三个条件的满足状况。而当地成分要求使市场产生扭曲,不能使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实现合理的配置,将最终影响世界各国比较优势的发挥,降低跨国公司内部化优势,从而降低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因此,世贸组织所规定的禁止东道国采取当地成分要求的措施,必将促进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
【参考文献】
[1]Chao,C.C.andE.S.H.Yu(1993),ContentProtection,UrbanUnemploymentandWelfare,CanadianJournalof
Economics26,481-492.
[2]CliveJie,A-JoenArthur,AndersenRenéBelderbos(1998),LocalContentRequirement,VerticalCooperation,andForeignDirectInvestment,
一、背景
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于20世纪初源于美国,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在中国合作学习作为对传统教学组织形式的一种突破和补充,已经被教师越来越广泛地运用教学活动。
合作学习就是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又称“小组学习”、“团队学习”或“分享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它在改善课堂内的教学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学会自主学习等方面实效显著,是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有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特点,是认知发展理论、目标结构理论、社会互赖理论等的实际运用。合作学习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教师从教学过程的集体出发,着眼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合作性,最后以小组集体的成绩为主要的评价依据。
二、合作学习的意义
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因此,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当前学校课堂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合作学习”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强调学生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新课程推进实施的今天,对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探索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合作学习是就教学条件下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而言,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学生以小组或团体形式,通过明确的分工,为完成共同的任务而进行的互学习。教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这种学习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和提高学习效率,有助于展示个性风采和发展创新思维,有助于弥补“班级授课制”中存在的困难以顾及学生个别差异性的不足等,从而使每个个体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小组成员积极合作、沟通信任、互相学习、主动探究、共享成功,从而促进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生动体现了教学过程中的多元目标。
三、合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是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在近年的英语教学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不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选择学生难以完成的任务,将合作学习变成一种形式,从而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存在着低效现象。如:活动流于形式,实际效果甚微;现场表面热闹,多数学生旁观等等。因此,如何对个体和小组实施奖励?如何将个人成就感和集体荣誉感联系起来?让学生增强合作意识,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课题。
四、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合作学习质量
1.更新理念,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当编导、观众,建立起自由选择的教学情境,对活动进行监督和指导。同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合作和创造意识,合作学习的能力,比如搜集资料的技能、学会倾听的技巧、注重反思的习惯等,使学生加深对英语学习内涵的了解,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享受合作学习的快乐,使课堂教学成为师生共同进行创造劳动的乐园,学生在这个乐园里获得成功的体验。
2.合理分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进行合理的分组。在目前的课堂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很多是面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有时场面看似热闹,但对学生的合作能力并没多大实际的提高。合理分组、明确分工是小组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合作学习的重要特征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划分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怎样划分,都要使分组活动有助于每个小组成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小组成员在达到预期学习目标的过程中,能够相互协助、共同合作,以提高个人的学习成效,并达成团体目标。如:依据学生兴趣划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及人际关系;依据学生特质划分,根据年龄、性别、英语知识水平、语言技能等不同特质;依据合作任务的难易度划分,尊重学生的背景知识及兴趣;依据课堂临时需要划分,培养学生的多种合作能力等等。教师也可以因地制宜灵活使用不同的分组方式,达到教学目的。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支持。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按各自能力与专长分工合作,发挥各人优势,相互学习。一般情况下,组内异质的特征可以使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得出各抒己见的结论。在这过程中,即使中等生甚至差生也机会充当“教师”或“专家”,享受成就感。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环境,制定柔性的学习目标,较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
3.把握难度,重视合作活动实效
学生进行小组或团体合作学习时,教师不是无关紧要的旁观者,而是学生活动的导演和伙伴,应密切关注着小组合作的管理和调控。学生有困难时应及时点拨和引导,对学生的大胆质疑和创新要给予充分的赞扬和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应该给学生更多的互相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让学生在争辩、交流和合作氛围中自主发展。在英语课堂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机制,重视教学活动实效,那么我们的英语课堂会更加精彩,更加和谐。
4.科学评价,激发个体、团体积极性
实践证明,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是基于小组合作成员的共同努力。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每个个体的最大潜能,在达成整体目标的同时实现个人目标。合作小组的成功不仅仅在于能否达到小组共同目标,而且关键在于它能否实现小组成员的个体学习目标。每个小组合作成员都是一个活动和学习的共同体,这个链条上任何一环出现问题都不能有效实现小组合作的目标。因此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时,教师要把形成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对合作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在此基础上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和小组集体的评价。
在小组集体评价时要注意对个人适当评价,以此来调动个人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免让成员形成一种依赖的思想。让学生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并认识到发展合作学习精神的重要性。就如足球场上,团队协作的精神是十分重要和可贵,但人们同时也会赋予球队中的超级球星们更高的荣誉,所以在评价时,也要对个人合作的参与度、独创性、互等给予科学的评价,从而树立榜样,激发竞争,当然要防止个人英雄主义、小组歧视等不良竞争现象。要使小组成员认识到最有意义的是合作学习的过程,最重要的是从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和精神。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评价相结合,并更侧重于集体评价。这样就会使他们到小组成员是一个合作的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赖于集体目标的实现;让他们认识到小组成员的共同参与,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最终目标。
五、结语
马克思说: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流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通过合作学习,我们培养学生合作和创新精神,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取长补短,促进共同提高;教师实现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合作学习给课堂教学带来活力,同时也对教师的自生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外语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关注和尊重学生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优化实践教学模式
一、超个人心理学的人生意义论
超个人心理学十分重视人生的意义或价值,并认为对人生意义的研究、探讨是心理学无可逃避的责任。
人本主义心理学坚持人生的意义并认为心理学应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例如,马斯洛就曾多次批评过传统心理学的“脱离价值、价值中立的科学模式”,认为心理学如不涉及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问题,就不会为培养真正健康的人格(成员)发挥作用[1](p171)。超个人心理学坚持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这一主张,并加以。这种发展使人本主义心理学所理解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变得更为广大、永恒和崇高。正如李安德在其《超个人心理学:心理学的新典范》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多亏人本心理学的努力才把价值与意义重新引进心理学研究范围,超个人心理学不仅肯定这一发展趋势,还把价值与意义放在人类生活的中心地位。此外,超个人心理学特别强调超越个人兴趣的价值与意义,并且打破传统的忌讳,研究终极的价值与意义[2](p204)。
超个人心理学实现自己的这一主张的第一步是对当前流行的个人主义的自我观念与相应的价值观念的批判,认为社会上的许多问题都是由这种极端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所引起的。李安德特别认真地列举了前后曾任美国心理学会会长的七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对流行的个人主义价值和意义观点的严厉批评。这七位心理学家包括有:詹姆斯、墨菲、斯密斯、阿尔波特、罗杰斯、马斯洛和堪拜尔(Campbell)。这些人大都批判了从个人主义来理解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错误和危害,主张从超脱个体的更广阔的范围来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虽然这些人并非都是超个人心理学的同道者和支持者[2](p319-324)。
应该说,到这一步为止,超个人心理学家们的主张、立论都是正确的和无可厚非的。但在其努力的下一步即如何扩展对人生意义的理解上却发生了重大的问题。
从其具体讲,所谓人生意义不外是指人的生活活动所造成的结果和,一般说是指其积极方面的影响而言的。从此就可以分析出所谓意义的成分或构成要件。其中除了这种结果和影响本身以外,还有两个方面的要件,即这一影响的始发者或制造者以及这一影响的承受者和评价者。由于人的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因此,影响和意义的发生常是人的有意识活动的结果。但它却不以有这种意义的制造的目的者为限,因为无此目的的活动依然有其意义存在。意义的存在还依赖于这种影响的承受与评价者的存在。影响而无其承受者不成其为意义,其理极明。而如果没有评价者,没有对这种影响的觉察、审视和评价,也不会成其为意义。因为对于没有觉察、评价能力的东西来说,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影响,但却是谈不上意义的。另外,还需要指出,上述的影响虽属客观存在之物,但随其制造者与承受者及其间关系的变化,它的作用也会有极大的不同。
正是上述三个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人生意义的差异。而在这三者之中,可以认为,正是影响的制造者与承受者两个方面的差异对人生意义的差异有更大的影响。例如,对影响和意义的承受者所理解和认定的范围,就对人生意义的大小和时间的持久性有重大的影响:当把影响和意义的承受者只设想或限制于其制造者个人本身的时候,人生的意义就会是极其狭小的或在时间上极其短暂的,如超个人心理学家所批判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或我国上杨朱派所主张的那样;而当把它扩展到他人、制造者所属的群体乃至人类全体时,人生的意义就会更为广大并在所经历的时间上大为延长,如果进一步把它理解为和推广到超出人类之上的某种精神实体时,则不仅人生的意义会得到无限扩大,在时间上也成为永恒的东西了。而从影响和意义的制造者一方来看,如果把它仅归结为个体的某种偶然的行为,则其意义就会显得平凡而不足称道;而如果能使之归属为人类的某种普遍本性(如弗兰克尔的“意义意志”),它就会显得更为高尚和圣洁;而如果能把这种制造意义或影响的行为与某种超越人类的精神力量联系起来作为其作用的结果,则这种行为及其所体现的人生意义,就将成为无上神圣的了。
超个人心理学的倡导者们就是从这种思路出发来行事的。超个人心理学者提出要求人类“从小我归向大我”。他们认为,除了我们通常所体验到的自我之外,还有一个超乎个体之上的高层的我。它也可以被称之为“大我”、“宇宙我”或“普遍我”,它是我们自己以外的存在的“全体”。这种“宇宙我”或“大我”与我们的个体自我同样具有有意识的性质,具有个体我所具有的那些优美的品性,只不过它具有更为广大、根本和原初的性质。两者相比,个体之我不过只是它在意识之中的残缺不全的倒影,个体我的一切思想行为都是在它的指令或感召之下发生和实现的[2](p317-318)。经过这样的一番提升工夫,个体之我也就成了这种具有意识性的宇宙大我的一部分,个体我对影响和意义的创造行为与承受评价等,都成了这种无所不包的永存的大我的意志和愿望的表现,因而人生的意义也就可以提升到无限宽广、永恒和至高神圣的境界了。
这种作法是有效的,但也给超个人心理学带来损失,使之受到理所应得的责难。因为,作为与宇宙同在的超人类的精神的、意识的本体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这种主张的提出是与整个科学发展所积累的事实相冲突的。同时,这种主张也使超个人心理学沦入与宗教为伴的境地。虽然超个人心理学家不断申言自己与宗教的区别,强调相信来世和再生的只是他们之中的一部分,但是这种辩解只能是徒劳的。因为,承认一个超越整个人类之上的有意识的本体(如詹姆斯所称为的宇宙意识流)的存在,这个有意识的本体不是宗教中的神又是什么?教人们相信一个超自然的、永恒的有意识的力量的存在及其对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支配作用,其社会作用与一般的宗教宣传有什么差别?因此,对某些超个人心理学家来说,即使他们不公开宣扬宗教中的人格神的作用,也不能使他们摆脱其为宗教的亲密伙伴的尴尬局面。这样,为了提升人生意义的广阔性、永恒性和神圣性,而不得不放弃对其现实性上的要求。
在当代西方著名的心理学家中,弗兰克尔要算是最重视对人生意义的研究了。因此,他的名字和言论也就极常为超个人心理学的有关的著作所引用。但是,弗兰克尔与超个人心理学之间是有同又有异。弗兰克尔与超个人心理学家同样重视人生意义的研究并将它置于自己心理学理论的中心位置上,这一点使人们有理由把他们同样地称为意义心理学家;但是,他们关于人生意义的理解和说明却有根本的不同。弗兰克尔也将影响和意义的承受者从其创制者的个人加以扩延,但他所扩及的只是他人、个人所属的人群以至全人类为止,并未扩展到一个超人类、超自然的精神实体;在人的有意义的思想和行为的内在依据方面,他也只是达到了人类本身所普遍具有的“意义意志”,并未提到其背后的超人类超自然的宇宙精神实体。而如果一切都还停留在“全人类”本身,就不可能有超个人心理的被推出并加以宣扬和推崇,因为作为整体的“全人类”是不能离开人类的个体存在的,完全没有必要和可能引申出超个人,超出个体的脑,身体和心理的[3](p18、20-21、220)。从这些看来,弗兰克尔并不是原本意义上的超个人心理学家,而频频地引用弗兰克尔,也终将无助于超个人心理学摆脱其理论上的真正困境。
二、超个人心理学的意识论
超个人心理学理论的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其关于意识的理论。意识理论同样是其整个理论的支柱,但与其关于人生意义理论的作用有异。如果说后者主要的只是为其整个理论提出的缘起的话,前者的作用则在于为其理论提供某些重要的例证和依据。
近年来,我国的医疗费用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远远地超出了国内生产总值10%左右的增长速度,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增长已成为大家所关心和需要解决的问题。药品费用是医疗费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医疗费用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影响医疗费用急剧增长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我国医院的业务收入中有50%左右来源于药品,因而医疗费用的控制焦点之一就是如何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增长。
控制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关键是弄清楚药品费用上涨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造成药品费用迅速增长的因素很多,但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因素即不可控因素,如人口增加和老龄化、疾病谱改变、慢性病增加、居民保健意识增加、药品成本提高等;二是不合理因素,如价格管理存在漏洞,医疗补偿机制不完善,以药养医、用药管理松懈,现行的医疗制度存在弊端和不合理用药等。
药品费用控制要从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即医院,付费方、需求方即病人等方面着手,重点是在尽可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的基础上控制费用上涨中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核心是合理使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保证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特需性。
目前国内外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如药物利用评价[1],药品价格控制,风险共担合同[2],制定基本医疗目录和医疗保险用药目录,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改革城镇职工医疗制度即费用共担[3],以及职业道德教育。这些方法对控制药品费用的上涨确实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一是它更多地考虑药品的价格,而忽视了药品的成本效果,因而其在控制药品费用短期上涨的同时,可能带来药品费用的长期上涨;二是它对医疗服务的提供方和需求方的控制带有一定的强迫性,没有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药物的经济学评价可弥补这一缺陷,它从药物的成本和治疗效果两个角度出发,综合评价药物治疗的成本效益。
一、药物经济学。
(一)定义:药物经济学(pharmacoeconomics)是指药物治疗对卫生保健系统和人类社会所付出的成本和产生效果的描述和分析。具体地说,药物经济学应用现代经济学的研究手段,结合流行病学、决策学、生物统计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全方位地分析不同药物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方案与其它方案,如手术治疗以及不同医疗或社会服务项目,如社会养老与家庭照顾等的成本、效益或效果及效用,评价其经济学价值的差别。药物经济学的服务对象包括医疗保健体系的所有参与者:政府管理部门、医疗提供单位、医疗保险公司、医生以及病人。药物经济学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者的重视。
a
(二)研究方法: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方法主要有4种:最小成本分析(costminimizationanalysis,CMA),成本效果分析(costeffectivenessanalysis,CEA),成本效用分析(costutilityanalysis,CUA)和成本效益分析(costbenefitanalysis,CBA)。
1.最小成本分析:最小成本分析是在临床效果完全相同的情况下,比较何种药物治疗,包括其它医疗干预方案的成本最小。它首先必须证明两个或多个药物治疗方案所得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然后通过分析找出成本最小者。由于它要求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疗效、副作用、持续时间完全相同,应用范围较局限。
(转贴于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1lunwennet1net)2.成本效果分析:成本效果分析是较为完备的综合经济评价形式之一,比较健康效果差别和成本差别,其结果以单位健康效果增加所需成本值即成本效果比值表示。其特点是治疗结果不用货币单位来表示,而采用临床指标,如:抢救病人数、延长的生命年、治愈率等。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通常采用两种表示方法:(1)成本与效果比值法:成本与效果比值,即每产生一个效果所需的成本。(2)额外成本与额外效果比值法:是指如果给予一额外成本,是否能产生额外效果,成本效果分析虽然受到其效果单位的限制,不能进行不同临床效果之间的比较,但其结果易于为临床医务人员和公众接受,是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常用手段。
3.成本效用分析:成本效用分析是成本效果的发展,与成本效果有许多相似之处。从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均用货币来衡量成本,并且测量结果也都采用临床指标作为最终结果的衡量参数。所不同的是成本—效果为一种单纯的生物指标,如延长寿命时间、增加体重、降低的血压数等。相反,成本效用分析中的结果却与质量密切相关,注意到病人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采用效用函数变化,即常用单位是生活质量调整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s,QALY),而非健康结果变化。可以进行不同疾病药物治疗措施的比较,是近年来受到推崇的药物经济学研究方法。然而,不同疾病影响病人生活的不同方面,通用的生活质量指标不能反映疾病的特殊性,因此,药物经济学研究界对于成本效用分析的合理性尚有争议。
4.成本效益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成本和结果均以货币单位测量的经济学分析方法。与成本效果分析所不同的是结果以货币形式表现出来,它不仅具有直观易懂的优点,还具有普遍性,既可以比较不同药物对同一疾病的治疗效益,还可以进行不同疾病治疗措施间的比较,甚至疾病治疗与其它公共投资项目,例如公共教育投资的比较,适用于全面的卫生以及公共投资决策。然而,许多中、短期临床效果变化,例如患病率、死亡率、残疾状态难以用货币单位衡量,有关长期效果的数据资料很少或者很不全面,而且经济学家以外的临床医疗人员和公众很难接受以货币单位衡量的生命、健康的货币价值。所以,成本效益分析在卫生经济学以及药物经济学研究上的应用远远少于成本效果分析。
(三)实施步骤:药物经济学分析的实施需要10个步骤来完成:(1)明确药物经济学研究的问题;(2)确立研究的观点;(3)治疗方案和结果的确立;(4)选择恰当的药物经济学方法;(5)结果的货币价值;(6)资源的区分;(7)确立结果事件的概率;(8)决策分析;(9)进行成本兑现或敏感性或增量成本分析;(10)结果表示。
必须明确药物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和研究观点。
药物经济学的观点可来自于社会、付费方、机构、部门、病人、任何或所有这些方的一个结合。其次,必须区分治疗方案和与它们相关的积极或消积的后果。选择药物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将其治疗结果用货币价值来表示。药物获得成本与医疗成本包含在与临床效果直接相关的成本之中,也可来源于文献或者历史记载,也可以将其建立在合理的假设基础之上。
二、药物经济学研究在控制药品费用上涨方面的作用。
药物经济学不仅注重药物治疗的成本,同时也关注药物治疗的结果,因而在控制药品费用方面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接受性。药物经济学的作用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方面来体现。
(一)指导新药的研制生产: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的需求取决于商品的价值和质量。药品虽作为一种特殊商品,但其仍具有一般商品的特征,其需求同样的取决于药品的价值和质量(效果)。药品的成本效果(效益)越大,其需求量也越大。因此,对研制生产药品的厂商来说,必须尽可能研制生产出成本—效果好的药品,从而获取所需的利润。药品生产厂商可根据药物经济学研究结果,作出是否生产某种药品或在遵循药品价格制定原则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药品的价格以提高药品的成本效果。
(二)用于制定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医疗用药报销范围:目前我国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主要是根据临床医疗需要来考虑的,即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经济因素、价格因素考虑较少。该药物名录适用于全民,主要是指导和规范临床用药行为。基本医保医疗用药核销范围的药物遴选是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为基础形成的。用药核销范围既考虑临床需要,又考虑经济等综合因素。其经济因素主要指药物的疗程价格,它没有考虑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其它费用,如检查化验费、住院费等;它也不考虑药物的成本—效果比或成本效益比,因而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目前国外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在确定药品报销范围时,除了要求厂商提供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外,还要求厂商提供该药与国内治疗同样疾病的最常用药物或以适当的非药物治疗措施作为对照比较物的药物经济学结果,国家指导委员会将参考药物经济学的结果来作出是否给予报销的决定。
(三)帮助医院制订医院用药目录、规范医生用药:
目前我国许多省市为了控制医疗费用的迅速上涨,开始实行“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政策。其基本思想是提高医务人员的劳务价值,降低医院的药品收入,使药品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一政策的推行,对医院的药品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它要求医院尽可能使用疗效好、价格低的药物,即成本效果好的药物,将成本效果好的药物纳入医院的用药目录中,以便药物费用的增长幅度控制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药物经济学的研究结果有助于医院将那些成本效果好的药物选进医院用药目录中。同时,医院用药目录的制订可规范医生的用药行为,阻止不合理用药。
(四)确定药物的适用范围: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对患某种疾病的某一人群有效的药物对另一人群不一定有效,其成本效果也是低的。例如,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具有一定危险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病人,是公认成本效果好的治疗措施,而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成本效果不佳。若将降胆固醇药物用于治疗许多没有危险因素的单纯高胆固醇血症病人,则不但不能降低医疗费用,相反将引起医疗费用的上涨。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是特定人群特定疾病药物治疗的成本效果,因而其针对性较强,目的比较明确。
(五)帮助病人正确选择药物: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以及医疗体制的改革,病人的自我保健意识将逐步增强,医疗服务市场的特殊性也将因此有所改变,不会纯粹是医疗服务的供方市场,尤其是药品服务,越来越多的病人将会自己到医药商店选择和购买药品。因此,病人对有关药品信息的需求将会增加,尤其是药品的价格、效果和成本效果。
病人希望得到成本效果比较好的药品,药物经济学研究可满足病人这方面的需求。
药物经济学可从多方面来控制药品费用的迅速上涨,在我国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给药物经济学在控制药品费用中的作用以一席之地。目前,我国的药物经济学研究还刚刚起步,许多人对其还不了解,知之甚少,国家在制订《公费医疗用药报销范围》没有完全考虑药品的药物经济学特性。因此从现在开始必须大力开展药物经济学的宣传和研究工作,并象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国家一样将药物经济学研究纳入有关的规定中,充分发挥药物经济学的作用。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F0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6-0006-03
引言
数学方法的引入成为推动现代经济分析的重要力量。作为现代经济分析对象的社会经济行为与经济现象很难在人为控制的实验环境中重复进行,它受到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表现出较大的复杂性和动态演变性。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应用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数学工具的滥用和误用反而影响了现代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对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数学应用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现代经济分析中数学方法应用存在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并有相关文献发表。已有文献注意到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数学化问题,甚至有文献从诺贝尔奖获得者角度分析数据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地位和作用,有学者指出计量经济模型存在误区,有学者强调数学在现代经济多元化分析方法中存在的不同极端化问题,还有文献关注数学方法在不同经济学分支中的作用,也有学者在分析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中关注数学方法应用问题。本文以现有文献为基础,探讨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改进方向。
一、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的作用
现代经济分析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学方法的引入密不可分,没有数学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就没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大量数理分析模型的构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从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两个方面推动着现代经济分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具体而言,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发挥着如下五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数学方法的引入使得现代经济分析能够简化研究对象,抓住复杂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变量,进而探讨关键因素与关键变量之间的因果联系和相关关系。数学方法在简化现代经济分析方面发挥了三方面作用:一是抓住关键变量,忽略次要变量,简化变量种类和数量,使得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变的可能和简便;二是通过观察关键变量的变化分析社会经济运行总体特征和规律,能够排除次要因素的干扰和消极影响;三是抓住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现象的主要特征,分析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现象变化的主要特征与规律。
第二,数学方法的引入有利于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统一和完善,解释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数学方法具有严密性和逻辑性强的特点,能够完善经济分析方法,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规范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工具,使得各种研究工具和方法之间具有可比性、可选择性和可转换性,促进各种经济分析方法之间的分工合作、相互补充、相互配合与相互促进;二是准确定义现代经济分析中基本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例如需求(demand)、供给(supply)、偏好(preference)、效用(utility)等的界定,使得学术界在使用这些概念时能够取得共识,避免歧义的产生和无效的学术论争;三是能够对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阐释、论证与说明,明确界定原理的应用范围和边界,例如对供求原理(law of demand and supply)、萨伊定理(Say’s law)、凯恩斯定理(Keynesian law)等进行规范化与形式化。
第三,数学方法的引入可以在特定假设条件下对现代经济分析中的相关命题和结论进行逻辑证明,既可以证实也可以证伪。现代经济分析需要借助一定的数学工具,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逻辑一致性地得出相关命题、引理与定理。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学工具特别是数学方程对设定的经济环境进行精确描述,排除各种模糊状态,界定各种变量及其相互关系;二是利用数学工具从假设条件逻辑一致性地推导出相应结论,能够检验推理过程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从而对推理过程证实或者证伪;三是对现代经济分析结论进行逻辑检验,分析特定结论或者命题成立的前提条件,对结论或者命题进行证实与证伪。
第四,数学方法的引入可以对现代经济分析得出的各种定理、命题、原理进行实证检验,考察现代经济分析是否与现实人类经济活动或者社会经济实际相吻合。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学方法来选择合适的样本数据或者典型案例,为实证分析提供科学、合理、可靠、准确的经验证据;二是构建计量经济分析模型,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分析理论模型与现实数据之间相互拟合的程度;三是利用数学方法对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理论解释与政策分析,对经济分析结论、命题和原理进行评价,探讨改进的可能方向。任何现代经济理论、结论、定理和命题都必须对现实的人类经济活动或者社会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如果不具有解释力,则必然丧失理论价值。
第五,数学方法的引入还可以拓展现代经济分析的思路与框架,对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科学描述,减少模糊性和误差。这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弥补定性研究或者描述性研究在准确性和精确性方面的不足,提高其解释力和准确性;二是把原来没有纳入或者难以纳入的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纳入到现有的现代经济分析框架之中,扩大现有理论或者分析框架的解释范围;三是建立新的理论或者解释框架,对已有理论进行拓展和创新,对新出现的人类经济或者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科学解释;四是对不同的理论及分析框架进行比较和综合,推动现代经济分析理论不断进步和演化;五是为各种经济活动主体特别是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方法论工具,减少决策的误差和不确定性。
简言之,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没有现代数学的引入,则现代经济分析技术不可能进步如此迅速,也不可能在诸多社会科学门类中保持持续的领先地位。
二、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一,数学方法的引入也可能导致现代经济分析对象的复杂化或者简单化,弱化了现代经济分析能力。除了社会经济现象中的关键因素和关键变量,还存在大量的非关键变量和次要变量,但这些变量也处于不断演化之中,也有可能转化为关键因素或者关键变量,变量的演化和转化也可能对已有的现代经济分析方法产生冲击和消极影响。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抓关键变量和忽略次要变量的方法有可能产生遗漏,简化变量种类和数量有可能使得分析简单化,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与因果分析结论可能远离现实;二是通过观察关键变量的变化分析社会经济运行总体特征和规律时可能忽略次要变量转化为关键变量的可能性,使得分析结论难以经受实践检验;三是在抓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经济现象的主要特征的同时,可能忽略了一些虽然表面次要,实际上且发挥了关键性影响的特征,使得经济分析产生误差与偏差。
第二,数学方法的引入虽然可能有利于现代经济分析方法的统一和完善,也可能导致简单化和教条化,使得发展出的诸多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脱离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的实际。数学方法在发挥严密性和逻辑性强特点的同时,也可能对其他科学研究方法产生排挤效应,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虽然各种研究工具和方法之间具有某种可比性、可选择性和可转换性的特征与可能性,但各种分析工具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冲突、不协调和相互排挤现象,有可能导致研究思路的混乱;二是虽然现代数学方法在准确定义现代经济分析中基本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方面具有比较优势,但不同的数学方法之间也可能导致混乱和模糊,不仅不能够达成共识,反而可能导致歧义的产生和成本较高的学术沟通障碍;三是虽然能够对现代经济分析的基本原理进行科学阐释、论证与说明并明确界定原理的应用范围和边界,但也可能导致学术研究的僵化和教条化,出现现代经济分析中“洋八股”与“土八股”现象,阻碍学术进步。
第三,数学方法的引入虽然可能在特定假设条件下对现代经济分析中的相关命题和结论进行逻辑证明,但也存在既不能够证实也不能够证伪的可能性和现象。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通过数学工具特别是数学方程对设定的经济环境进行描述过程中,不同的学者或者学派采取不同的描述方法,导致各种描述方法和变量分析的不统一与不规范,产生较大歧义;二是在利用数学工具从假设条件逻辑一致性地推导出相应结论的过程中也可能出现各种错误和失误,进而产生各种谬误并影响经济活动主体的相关决策,产生误导甚至带来各种冲突、成本与损害;三是应用数学方法对现代经济分析结论进行逻辑检验的过程中可能面临数学工具不足或者偏差太大的可能性,限制了思想的进步。
第四,数学方法的引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现代经济分析得出的各种定理、命题、原理进行实证检验,但受到样本数据收集成本与技术手段的限制,这种检验也只具有相对准确性,还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数学方法不一定能够选择合适的样本数据或者典型案例,也并不一定就能够为实证分析提供科学、合理、可靠、准确的经验证据,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完善,这些都需要数学工具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也需要必要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二是在构建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并进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过程中,因为采取不同的估计和检验方法,得出的结论有可能出现较大偏差,导致分析结论的多样性和多重均衡性,影响到相关判断和评价;三是虽然可以利用数学方法对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理论解释与政策分析,但不同的分析者或者决策者对相同的结论可能产生不同的解读方法与视角,可能丧失科学研究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第五,数学方法的引入虽然可以拓展现代经济分析的思路与框架并对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进行科学描述,在减少模糊性和误差方面取得一定程度的进步,但也可能超出数学解释应有界限,出现泛数学化、泛模型化的现象,甚至可能出现各种形式的教条化、简单化和过度解读现象,阻碍人类思想进步。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出现泛定量化、泛精确化研究现象,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的某些方面并不是可以完全用数学方法进行精确刻画的,过度定量化可能导致出现用定量方法简单裁决现实问题;二在把新社会经济现象纳入到现有的现代经济分析框架过程中出现用理论剪裁现实,出现“削足适履”、“邯郸学步”等怪现象,导致非理性的理论或者分析框架的解释范围的不当扩大,损害科学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三是在建立新的理论或者解释框架并对已有理论进行拓展的过程中出现“伪创新”现象,即通过改头换面的重复论述或者“哗众取宠”式的旧理论导入产生“泡沫学术”,不仅不能够推动科学研究进步,反而阻碍真正的理论创新。
三、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数学应用的改进方向
第一,提高数学方法应用的科学性、合理性和严谨性,防止各种形式的数学工具的误用和滥用。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变量的演变规律,正确区分各种变量的类型,防止误用和滥用变量进行相关性与因果性分析;二是不断完善数学分析工具与手段,反制数学工具的误用与滥用;三是在利用数学工具进行经济分析的同时,也不能够放弃其他科学方法,使数学方法与其他科学研究方法之间相互补充与配合。
第二,在把数学原理应用于现代经济分析时,必须充分了解和认识其局限性和存在的多种不足,防止各种误差和偏差的出现。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充分了解各种数学工具使用的条件和局限性,防止数学工具在其非定义领域使用;二是在定义现代经济分析中基本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例时准确而严密,防止歧义,尽可能在学术共同体内部能够达成共识;三是对一些不能用数学工具表述的原理和解释给予尊重,遵循科学研究方法多样化原则。
第三,数学方法必须为分析和研究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服务,而不是为了显示某种技能和脱离现实的教条服务。如何经过数学方法形式化了的经济理论、结论、定理和命题都必须对现实的人类经济活动或者社会经济现象具有一定的解释力,如果因为成为教条或者摆设则必然丧失其解释力和理论应用价值。需要在三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是通过数学方法选择样本数据时必须保证样本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代表性,同时必须保证案例分析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二是在不到改进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和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尽可能消除因为数学方法使用的误差和偏差;三是利用数学方法对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进行理论解释与政策分析时,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能够简单套用,不断提高政策分析的科学性和应用性。
第四,不断改进和推动数学方法的改进、创新和完善,为现代经济分析提供更为科学和可靠的研究工具,不断拓展现代经济分析的新思路与新框架,不断提高经济学理论的解释力。需要在三个方面做出努力:一是充分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比较优势,相互配合与相互补充,不断改进和提高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二是在把原来没有纳入或者难以纳入的人类经济活动及相关社会经济现象纳入现代经济分析框架时,需要不断创新并摆脱僵化思想和方法的约束;三是适应现代经济分析的需要,不断开发出新的数学分析工具,不断拓宽数学分析的视野,为消费者、企业和政府决策提供更为科学、更为准确、更为先进的方法论工具。
结论
现代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通过分析现代复杂社会经济系统中相关经济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演变规律与影响效应,进而研究现代经济系统运行的一般规律并为相关决策主体特别是消费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决策提供可资借鉴的理论与经验参考。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也面临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数学工具的滥用和误用反而影响了现代经济分析的科学性和准确性。需要对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数学应用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现代经济分析的形成和发展与数学方法的引入密不可分,没有数学方法的引入和应用就没有现代经济分析方法。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大量数理分析模型的构建和计量经济学方法的应用,从理论框架与实证检验两个方面推动着现代经济分析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数学在现代经济分析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制约因素,不仅直接妨碍现代经济分析的进一步发展,也对数学本身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随着现代经济分析中大量数学方法的引入和应用范围的扩展,在充分发挥数学工具严密性、准确性、逻辑性和科学性优势的同时,也必须尽可能避免数学工具误用、泛用与滥用现象的出现。必须不断推进数学方法的进步和创新,为现代经济分析提供更为科学、准确、可靠的研究工具。
参考文献:
[1]李卫华.数学推理方法与现代经济学的杜撰性质[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1):45-51.
[2]程祖瑞.数学化与中国经济学的现代化[J].学术问题研究,2005,(1):25-29.
[3]张卫国.经济理论、数学应用与经济学语言[J].经济评论,2008,(2):36-44.
[4]韦敏.对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J].财经科学,2003,(3).
[5]赵凌云.经济学数学化的是与非[J].经济学家,1999,(1) .
[6]张文修.经济学研究与数学方法――从诺贝尔奖看数学在经济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J].当代经济科学,2002,(1) .
[7]贾文.认识计量经济模型应走出五大误区[J].财经科学,2003,(3) .
实训报告以真实工作岗位的要求设计实验预习、原始记录、检验报告等内容;原始记录和检验报告格式与药品检验所和药品生产企业的检验报告书一致,记录和报告中包括了检品名称、检品批号,生产日期,检验日期、检验依据等内容,要求学生实验过程中认真地、实事求是地做好记录,实验后按要求书写检验报告,正确下结论,签上相关人员的姓名。这样做能使学生对药品质量检验程序有一个完整的理解[2]。
以实训视频和虚拟实训软件预习和巩固实训操作
我们已建立药物分析与检验技术课程网站,已经上网的资源有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案、课件、实训视频、虚拟软件、实训大纲、技能考核标准、教学录像等资料。学生实验前按教学进度和请验单的要求,查阅相关资料,观看视频,进行虚拟操作,可以通过感观上的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大脑,使大脑在极度活跃和高度集中的状态下[3]完成实训课程的预习;实训时积极探索,做好记录;实训后书写报告,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观看视频和进行虚拟操作,通过观看、实操、再观看的循环,学生的实训操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模式进行实训教学
我们采用“六步骤”“四一致”的模式进行实训教学。六步骤为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估反馈;四一致为学习任务与真实药品检验工作任务相一致,实训教学流程与真实工作流程相一致(见附表),实训教学情境与真实工作场景相一致;学生实训报告与真实药品检验报告相一致。教师布置任务引导学生学习必要的知识,学生查阅资料,观看视频,完成方案设计小组讨论,老师对计划进行点评、改正,最后确定计划教师指导下实施方案同时进行考核综合考核和评分,整个实训过程是由学生主动地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教师起指导和引导的作用,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积极性,行业企业教师和校内专任教师共同指导,给予学生与行业企业工作岗位的真实的原记录和检验报告表格,在与行业企业基本一致的工作操作环境中进行方案的实施。在实训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从实训的准确性、速度、习惯、原始记录及检验报告等方面严格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根据实训需要在校内外实训基在中完成,使学生置身于真实工作环境,走出校门,到行业企业进行现场教学。有效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以师生共同考评的方式进行实训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