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中物理辅导总结

初中物理辅导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9 08:58:0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初中物理辅导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初中物理辅导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52

现行《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然而一直以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师受“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观念影响,教学过程中只注重“讲教材”,重视优等生,重视“升学率”,从而把差生和后进生甩在一边,对升学无望的学生不放在心上。长此以往,就会使中下等的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这种“一锅煮”、“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就存在“吃不饱”、“吃不好”和“吃不了”的现象,这种吃“大锅饭”和“平均主义”的教学会造成优生和差生的两极分化。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应改变教学观念,认真探讨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因材施教。笔者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一、分层教学的要求

所谓分层教学,即结合实际,要求教师把一个班级的学生根据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力水平等的差异,将学生分为几个层次,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分层教学,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展。

二、实施分层教学的做法

1.把握学生个性特征、学习能力及现有知识水平

首先,在分层之前,教师要对全班学生的物理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了解,可通过测试、提问、实验、座谈、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的情况,要考虑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不能单纯地以学生的物理考试成绩为标准而作简单的划分,而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即A类(优生)、B类(一般)、C类(较差)。在物理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时,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不能公布好、中、差学生的名单,但教师务必要心知肚明,并以此作为划分小组、分层教学的重要根据。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教师必须要让学生清楚:分层只是暂时的,只要树立信心,勤奋学习,谁都可以获得很大的进步。

2.认真备课,对教学目标分层

为了更好地实施分层教学,物理教师一定要做到认真备课,并且备课时要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如对C类学生,只需要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即可;对B类学生,除了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外,还要求学生具备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对A类学生,则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并具备一定的迁移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总之,教师要根据《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认真备课,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相应的教学目标。

比如,笔者在教学《压强》时,对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分别是:C类学生要理解压强的概念,理解压强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能够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增大和减小压强的主要方法;B类学生要通过实验,能总结出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以及会用压强公式解决较复杂的计算题;A类学生要通过探究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掌握压强的定义和公式,掌握控制变量法,并懂得灵活应用,解决多种压强问题。

3.改变形式,对授课分层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改变原来的授课形式,对课堂教学进行分层,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兼顾优生和差生。一般程序是:自主学习――集体教学――分层质疑――分层指导――分层练习――集体总结。这种授课形式,不仅包含了课堂教学的正常程序:预习、新授、质疑、辅导、巩固、小结,而且兼顾三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有效地提高了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4.分类布置,对作业分层

由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要求不同,所以教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的作业也应不同。而课内作业要全班统一,其难易程度以适合中等学生为宜。课外作业则要分层布置,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精加工、巧处理,作业要求精,而不求多,实行必做和选做相结合,根据三个层次学生的实际,合理安排,但教师要做好监督,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事求是,不能弄虚作假。通过对作业分层,不但促进差生健康发展,而且能使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5.抓好课外,对辅导分层

实践证明,抓好物理课外辅导对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分层辅导才更有效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教师不应采用补课的方式来增加学生负担,而应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辅导。其辅导方法主要是:对A类学生,辅导的内容侧重于对物理知识的拓展和加深,使优生更优,此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对B类学生,辅导的内容侧重于巩固和提高课堂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对C类学生,最好采用一对一辅导的方式进行,辅导的内容侧重从基础物理知识开始,同时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学习方法,使学生学会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篇2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和更新。

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教师应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与差异,用新的知识和方法来调整、替代原有的认知结构。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教学中加强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研究复杂的物理现象时,为了使问题简单化,经常只考虑其主要因素而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物理现象的模型,使物理概念抽象化。教师要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尽量采用直观演示,多注意启发诱导,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活动,多做一些实验,多举一些实例,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通过具体的物理现象来建立物理模型,设法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3.转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师要注意让学生了解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应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让学生能主动地去取得多方面的知识,扩大自己的眼界。

4.重视习题教学,活化概念规律的巩固。

教师要使学生真正掌握概念规律,应用自如,还必须通过活而精的习题训练,让学生多练习,进一步打开思路,深化所学知识,才能实现。能力的高低,一定意义上表现为掌握方法的多少和运用方法是否灵活、熟练。在解题后,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反思:反思解题思路和步骤,反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反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由此培养学生善于进行自我反思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学生方面

1.培养对物理的兴趣。

物理来源于现实生活,物理知识可以用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学生应在课外多动手做一些器材简单的物理实验,如利用自己所学的电学知识安装一盏电灯或开关,或分析某一简单电路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在课堂上学生要大胆说出自己对教师所提问题的分析与解答。另外,学生应多看课外书和关于科技方面的电视节目和报纸,如《走近科学》《环球军事》等。

2.养成课前预习、课后温习的习惯。

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可以带着问题听课,做到有目的地听课,带着问题听课,从而提高学习效率。预习时不妨看看辅导书上有关栏目和知识点的要求,将课后的习题试着做做看,这样也能起到检测预习的作用。上课时要及时做好笔记,尤其是记下自己有收获的要点。下课后要及时巩固,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知:及早、多次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最好是将当天笔记上的例题再独立做一遍。

3.认真对待作业及平时的考试订正。

教师布置的作业一般为基础,务必独立、按质、按量、按时完成。不懂要多问,在学习上要发扬务实的作风。考试后认真听教师分析试卷,做好笔记,在扣分的地方随手做好错误分析,同时准备一个错题本,将错题用自己的思路订正一遍,如果仍不会可以参照上课记下的笔记,力争弄懂,在有空的时候再看看。

4.精选一本辅导书。

一本好的辅导书如同一位无声的老师,那么怎样选择和使用辅导书?第一,资料在精不在多,最好买正版的,同学之间可以买不同的书,这样大家可以互相借阅看。第二,辅导书课后习题最好配有详细的解答过程,这样可以了解自己出错的地方。不过即使有答案也不要盲目相信,当自己不确定时,最好向教师或同学请教,并且向他们讲清自己的分析过程,让他们帮助找出错误的地方。第三,对于书上的知识点的分析要自己先思考,先理解。对于例题部分要先做一遍,如果自己的解法与书上的一致,表示该知识点已掌握;如果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对了,就写在旁边。

5.经常归纳总结解题方法。

将笔记上的例题进行归类总结,可以使自己的知识更加系统化,并可以减少重复同样类型题目的练习,使得自己解题的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水平。

篇3

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往往有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时满怀信心的抱着满腔热情来学物理,一个月左右便开始觉得物理很难,渐渐对物理失去了兴趣和信心,有的学生逐渐讨厌甚至于放弃了物理 ――这其中的原因是学习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学生的学习信心问题。在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 , 在教学过程中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尝试。

(1)经过这几年来的观察、分析、研究,对造成八年级学生学习物理困难的主客观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①初中物理较多地依赖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材以观察与思考、实验为主,还配上具体而有趣的插图,使学生能顺利地从具体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逻辑思维。并配以阅读、思考、练习等,初中一般对物理现象只做定性说明、简单的定量计算。②教师主观方面:对于初中物理教材结构差异、知识梯度、教法异同等问题有的教师重视不够,从而让学生一开始就觉得“物理怎么那么难”。还有对来自不同初中的学生基础差异,不同学生、男女生接受知识能力差异,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快慢等因素考虑不足,对学生统一要求而且要求过高。还有平时布置的作业、练习题以及考试题的难度提得太高,以至于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接受的“失败”太多,没有学习的“成就感”。

(2)教师应把采取一切手段来引起并保持高一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心作为重要任务。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根据我校《自信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总课题研究计划及相关理论的指导,我在所任教的班级采用了一些方法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效。①利用情感心理效应,抓住各种契机表扬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激励他们的信心。表扬对一个学生,无论是对成绩好还是较差或者一般的学生的激励作用都是非常大的。在实践中发现,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机会采用不同方式表扬的效果特别好。在课堂上老师提出问题后,一位学生没有回答上来,老师可微笑着说“没关系,随便怎么回答都可以”;如果学生回答错误,老师应温和地说:“大家同意他的见解吗?”;如果学生回答正确,老师应高兴地说:“回答得很好”“太棒了”之类的话,语气要亲切,态度要和蔼,评价要具有激励性,课堂效果自然好,不能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讲课内容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形式多样化,搞活课堂气氛,激发物理学习兴趣。 物理课程相对枯燥、抽象、深奥难懂,如果尽量利用一些教学手段如实验、事例(物理现象)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接受起来就容易多了。还可以自己设计一些简易的演示实验、小实验、趣味小实验等,既可以使物理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又能使抽象的物理问题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深化。 ③用各种形式与学生沟通,拉近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进而树立信心。老师和学生交流是很重要和必要的。通过交流可以了解学生所思所想,从而相互沟通、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有助于自己备学生、备教法。除了利用课上、课下和同学面对面的交流外,还可采用让学生写小文章谈对某一物理问题的看法,给老师提建议、指错误等形式。此外,考虑到一些胆小、不善于口头表达的同学,我鼓励他们随时用写纸条、作业本上写等形式与我沟通。这样通过与各层次学生的交流,让学生感到老师很亲切,觉得老师确实是良师益友,从而因为喜欢你这位老师而喜欢物理这门课。

(4)个别辅导学生,辅导时以学法为主。在对学生进行辅导时经常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辅导的大都是班级里成绩方面的差生 , 对好学生的辅导往往也只是提高性质的,在深度、难度方面做文章,却忽视了对每个班中都存在的学习方法不对或不当的同学的必要辅导,实际上他们都是我们辅导的对象。我在利用课外活动及晚自习对学生辅导时注意克服这一弊病,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不同的辅导,在帮助其理解、归纳基本概念、规律的同时,更加注意提炼和总结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八年级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物理时会遇到难以跨越的高台阶,既有客观的教材和教法上的因素,也有主观上的学法和心理上的原因。教师可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分析认识这个问题并找出应对策略,才能降低台阶的坡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树立学习物理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顺利跨越这个台阶。

篇4

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想从根本上确保物理教学质量,其核心在于把握好物理教学的起始阶段。在整个起始阶段,学生对物理充满了好奇,教师若能仅仅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将物理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联系在一起,不仅能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对学生的学有益处。由此可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始阶段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起始阶段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及起始阶段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等两个方面出发,针对初中物理教学起始阶段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展开探讨。

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起始阶段

初二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时,能够被物理书本中的实验图片所吸引,甚至一些学生会模仿图片中的试验步骤进行试验,一段物理实验的视频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再加上刚刚学习物理时学生的自豪感与迫切感的心理,对物理产生一定的兴趣并一直持续,不仅关系学生物理学习的质量,同时还关系着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由此可见,在整个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始阶段与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有着密切而重要的关系。而教师在物理教学的起始阶段中,能否充分利用起始阶段的教学优势,则直接关系着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在起始阶段的教学中,首先,应充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要在给学生上课前尽量全面深刻地了解学生的情况。学生在刚刚接触物理这门课时,心情是兴奋的、激动的,物理教师若能重视这种心理,并紧紧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则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1]。具体说来,老师要上好第一课,好好利用物理学与生俱来的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争让他们上了一节物理课后,就喜欢上物理学习。例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中,物理教师没有直接进行讲课,而是将一个广口瓶、一个熟鸡蛋放在课桌上,让学生在不打碎瓶子、不破坏鸡蛋的情况下将熟鸡蛋放在瓶子里。一些学生在尝试之后发现根本不可能,瓶口内径比鸡蛋的最大截面积小,要将大的鸡蛋通过小的瓶口,不太可能。这时,教师可以不否定学生的观点,而是用火柴将一张纸点燃,将其迅速塞到瓶子里,将熟鸡蛋放在瓶口,在学生的目瞪口呆中,鸡蛋进入了瓶子。这样简单而有趣的实验对学生的作用是巨大的。通过简单有趣的物理试验,将学生理念中的不可能转变为可能,不仅能激发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能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起始阶段作为物理知识的基础积累阶段,直接关系着学生今后的物理知识积累。物理教师要精心准备每个实验,尽量呈现出有趣的甚至令人不可思议的实验现象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每位教师必须牢记学生是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紧结合物理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合理地安排每节课,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起始阶段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使用试验的方法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刚接触物理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对物理学习进行正确定位,教师若不进行讲解,学生就会与学习其他课程一样,由开始的感兴趣到最后的漠不关心,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由此就需要教师在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结合生活中的相关物理现象进行教学,如:运动鞋的鞋底上为什么会有花纹?筷子放到水里为什么看起来偏折了?镜子为什么能看到你?钢铁制成的轮船为什么能在水中航行而不沉底?通过引入这些生活现象,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使学生在生活中深化物理知识,同时能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联系,在提高自身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把物理用于生活,又在生活中学习物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活学活用。

(二)疏通教材,排除难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初始阶段,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差、理解能力薄弱,因而感到比较吃力。倘若再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就会直接产生厌学的情绪,甚至一些学生会自暴自弃。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能够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在初始阶段的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物理学习的信心,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学习中。

(三)增强师生关系,做好课外辅导。

在起始阶段,所有的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上,因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例如:学生在初学物理时,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物理好学吗?”“物理难吗?”“数学学不好能学好物理吗?”等等,通过这些问题不难看出,学生对物理在存在好奇的同时,还存在一定的疑虑。对此,物理教师应积极对学生的问题做出回答,积极给予他们鼓励,帮助他们树立物理学习的信心。在增强师生关系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2]。对于开始就有点掉队的同学,一定不能放弃,做好心理辅导和学科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信心。同时,辅导的过程也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是老师走进学生心灵的过程,是取得学生信赖和尊重的过程,情感教育对教学的帮助是很大的。

三、总结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做好起始阶段的物理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效率,增强物理学习的效果。随着我国教学制度的不断完善,起始阶段作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开始阶段,物理教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更注重该阶段教学的有效性,该阶段不仅关系着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还关系着学生今后的物理学习。由此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把握物理起始阶段的教学优势,抓住学生的好奇心理,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投入接下来的物理学习中,在提高学生物理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能为其今后的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篇5

一、问题的提出

课改为教学带来了全新的理念,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还要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样是面对班级的全体学生,教学要让全体学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由于个体差异等诸多原因,有些学生达不到教学的要求。这些学生,就是教师常为之头痛的“后进生”。如何辅导后进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水平,是课改也必须面对的问题。我们惯用的辅导方式召集落后学生,一是做思想动员工作,二是针对他们存在的问题,重复讲,重新练。这些方式或许有一些效果,但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近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采取“以教促学”的辅导模式,通过培训后进生,再让后进学生走上讲台当小老师,教其他学生的方式,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有效地提高了落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

二、“以教促学”的理论基础和教学理念

“以教促学”的辅导模式,符合“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新课改的学习理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学习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主观努力和能动作用的发挥。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原则告诉我们,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学校中的一切教育因素和教育要求,都是外部的客观的东西,就学生的素质发展而言都是外因。这些外部的影响,只有通过主体的积极“吸收”,即内化,才能转化为主体内部稳定的特征。可见,学生主体内部的积极性,是实现这个“内化”的关键。而让后进生走上讲台,后进生为了能“教”好,必须“学”好。被动接受的“要我学”,立刻转化为主动进行的“我要学”,积极性明显提高,促进了知识“内化”的实现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三、“以教促学”辅导模式的具体实施和效果。

“以教促学”辅导模式实质是一种任务型教学辅导模式。分三个阶段:任务前阶段,任务中阶段和任务后阶段。

任务前阶段是准备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须对学生进行“教”前辅导。教师首先要让学生知道:老师辅导你的内容,将由你代替老师到讲台上为同学们讲解。然后针对学生在学习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以及练习或考试中的错误进行辅导。由于任务光荣而有挑战性,老师讲的时候,学生此时听起来会格外的用心。这个时候,可谓是眼,耳,手,脑并用。这与以前的辅导看似没有什么不同,但由于后续“教”的任务,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掌握知识的决心。在具体实施的时候,教师可视教学内容的难度决定是否得自己亲自辅导,还是让班上的优等生辅导,或者就干脆布置任务,让其先自己问班上的懂的学生,然后再到老师处进行“预教”,方式各有不同,但效果肯定超出你的想象。

任务中阶段是实施阶段,学生在这个阶段须走上讲台,代替老师完成教学任务。由于学生对要讲的内容已作了充分的准备,绝大部份学生都能完成任务,达到老师的教学目标。当然也有学生由于紧张也会有思维掉链子的时候。教师此时应鼓励学生,实在无法完成任务的情况,老师可就已经讲了的内容对学生进行表扬和认可,至于讲不下去的原因,告诉全班学生就是紧张所致,维护学生的自尊。

任务后阶段是总结和提高阶段,教师在这个阶段再对学生进行“教”后的总结和鼓励。对完成任务好的学生,当堂就可以进行总结,表扬和鼓励。好学生孩子是表扬、鼓励出来的。著名的特级教师王兰曾说:“不是聪明的孩子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孩子更聪明”。一般说来,学生都喜欢被老师表扬,也十分重视老师的表扬,后进生就更是如此,后进生更需要老师的表扬和鼓励。

“以教促学”的辅导模式,有以下一些效果:

一、活跃了课堂气氛,改变了只有老师才能教学的传统观念。三尺讲台,再也不仅仅是老师的舞台,更是学生的舞台。每当学生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还特别让学生们就他所教学的内容提问,希望能难倒这个小老师。如此一来,课堂教学气氛异常活跃,再也不象过去那种死气沉沉,达到了一个有效的全员参与学习课堂效果。

二、加强了指导学生对知识理解。教学中“教”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通过“教”把自己对知识的认识以及学习体会反映出来,使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模糊概念更加清晰化。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有这样的深刻体会,真正对知识概念有清晰的认识,对知识方法有正确的理解是在我们教学之后,即通过自己向学生说概念、说方法。可见“教”对提高一个人知识理解,提高知识运用能力有多么大帮助。

三、培养了指导学生的创新思维。学生要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说”给别人听,使别人听懂和接受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它使学习者必须把所学到知识方法内化为自己的能力,虽然一些概念、方法自己明白了,要“说”得通俗,“说”得有理,不仅需要学生有再现性思维能力,还要有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说”可以促进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此,当学生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或思维结果用教学语言通过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时,处于混沌状态的思维活动才能逐渐明晰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增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习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上讲台替代老师教学的经历,学生不知不觉中常常以老师的角度去分析问题,并能对老师如何分析问题的方法格外关注。在日后的学习中,更加注重对知识系统复习,对知识的钻研,对一些难以理解问题会主动地请教教师,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有一句歌词唱得好:“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把时间让给学生,也让学生在教学的舞台展翅翱翔。放手让落后生走上讲台,相信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阎金择,张维善,苏明义等。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北京:开明出版社,2003

篇6

初二上学期的学习已经结束,无论初二上学期的考试成绩是好是坏都已经是历史是过去,初二下学期到底该怎么学呢?

新年之后,初二下学期的学习意味着新的开始,新的冲刺。初二下学期学习的难度增加了,知识范围更广,课程的内容更加抽象,更加难以理解,需要综合分析并加以推倒才能解除问题的最终答案,利用所学的识和曾经解过的题型,找出解题的方法,理清思路,迅速的将答案表达清楚,这一点对初二学生的学习是极为重要的!初二是初中阶段的过期,课业负担重,学习特别累,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如何正确的了解和把握初二年级的学习?

工具/原料

一个良好、上进的心态。

方法/步骤

第一。主次分明,把握重点学科。

数学、语文、英语、物理要作为重点来安排学习,除了上课认真听讲,课后80%的精力要花在这些主课上。其他20%的时间留给其他的科目。初二时,每门主科应有一本课外辅导书,课外适当做一些练习题还是必要的。初二下学期除了听好课,还得多关心时事,如关注一些新闻等等,中考会涉及奥运的考点等。这些国家大事需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一下。

第二。学习生活时间合理安排。

一般早晨是人的记性最好的时候,建议读英语,记单词。白天的自习课最好安排给数学、物理,这时候解题的效率高一些。其它的时间就要留给语文了,可以多读些课外书,遇到好文章和好的语段,就抄下来以积累素材,这样写起作文来就轻松多了。

第三。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孩子克服以前的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例如一些男生比较粗心、对简单问题过分轻视、学习热情不能长期保持等等,一些女生的学习上容易分心、不专心等问题。另外平时准备错误集锦本,遇到容易出错的问题就及时记下来。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了。初中二年级抓孩子的学习习惯是第一位,有了好的学习习惯,到初三的时候,孩子就相对容易冲刺上去。

第四。带着兴趣,带着问题,带着目的听课。

根据课程表的安排,有针对性地预习弱项课程,预习时要弄清下一节课的内容,其中哪些是清楚的,哪些是模糊的,哪些是不懂的,由此确定出听课的重点。课后进行总结,归纳出所讲知识的框架,然后做相关练习和辅导。

第五。课后温习加巩固练习。

每次听完课后,阅读一些相关的辅导资料,做一些相关的习题。现在的辅导资料很多,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情况的辅导书。在书店的辅导资料书架前大致阅读一些,感觉哪本适合自己就用哪一本。如果不会选择,可以咨询以下老师。如果有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有意识地提前了解的学习初三、中考的试题,并分项对相关中考题类整理,进行阶段性复习。初二物理要结合奥物的题目,系统了解初二物理下学期的知识点,并做相关的中考试题。

结语:

初二在一定程度上将成绩优秀的学生与相对成绩较差的学生逐渐区分开的一个学年。“好”与“差”在初二下学学期就能被具体的显现出来。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108-02

一、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由于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学习内容上、学习要求上、学习方法上的不同,高一物理难学几乎已成为一种共识,困难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知识对比。

(1)知识衔接方面。初中对物理现象、规律只作定性说明、简单的定量计算,而高中对物理现象、规律常常要做模型抽象(如质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高中内容都比初中的深,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2)初高中知识点难度的要求不同。高一物理学习的困难主要涉及到弹力、摩擦力、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等学生最感困难的知识点,从初中自然科学中零星的物理知识到高中相对完备的物理学科体系,是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其台阶不可谓不高。

(3)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初中物理教学很多时候只要“知其然”就可,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知其所以然”,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初中阶段只要掌握了一般的代数和几何知识便可解决大多数的物理题,而在高中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1)不良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困生学习模式完全依赖教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学习不主动,不预习、不复习、不总结;课内不作笔记,在他们看来做题似乎就是学习的同义词,解题为了应付而解,从不总结方法,只是死记公式,生搬硬套。

(2)学习方法不灵活:大多学生学习方法没有随着升入高中而随之发生变化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主要是在死记硬背,总认为数学计算能力好,就可以解决一切物理问题,解题时,经常是一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几乎不需要分析物理过程、不需要建立较复杂的方程组、不需要建立物理模型、不需要等效思想,不关心概念、理论的建立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仅停留在浅层次。随着知识内容的深入,仅凭直观感觉解题,会发现学习的困惑越来越多,障碍越来越多。

二、解决对策举隅

1.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关系,搭建衔接桥梁,并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挑了几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分为两小组进行对照试验。其中第一组,在辅导时,非常注重习惯的培养,要求熟练掌握已学过的概念、规律、公式及各物量的单位后,结合一些简单例子把物理知识点、解题习惯和解题规范融入其中,并严格要求他们一步一步按照习惯操作解题。而另一组只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物理上的疑点与难点。经过一两个月的课后辅导对比,两组辅导的时间几乎相同,但效果差异较大:注重习惯培养的这几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很明显提高,而另一组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普遍存在做题丢三落四、不能类推解题方法等问题,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的良好物理习惯。

2.良好习惯养成的具体实践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加强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习题教学中,如果善于应用图形来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所隐含的因素,把物理问题转译为一定形式的图形,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往往事半功倍。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①尽可能用作图分析物理概念、规律及解题过程,给学生以示范作用,使之不断体会物理图像的重要性,培养其作图习惯。②作图时要求合理、完整、清晰,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把握作图要领。③要求学生做到图像大小适当。④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操作习惯进行规范化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变好了。

(2)培养学生常规解题方法的习惯,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片面地注重知识概念的传授,而忽视习惯传输和方法传授。应注重物理习题各种解法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解题习惯。而对高一新生更应重视常规的基本解法,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解题方法,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培养学生归纳反思的习惯,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要抑制物理作业中一错再错的现象,就应养成对习题有一反思、回味的习惯,狠抓落实,不能做完、听完了事。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深度。解题后要及时回味、归纳、思索。那么在解题后哪些东西值得反思呢?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反思解题结果,确保答案无误;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方法,实现一题多解;等等。

篇8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206-01

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年的修改,知识的难度和深度都有所减小。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会有“吃不饱”的感觉。如何培养这些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成为物理学习尖子;如何使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这是初中物理教师所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在这几年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实践和探索。

一、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课堂教学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打好坚实的基础,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才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特长。但由于课内教学因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教学对象的限制,不可能长时间的教学内容进行拔高、加深。对物理学习尖子的培养主要是利用课外的时间,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扩展,课外活动在时间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对象上都能给予教师最大的自由度。例如:我在课内讲到电流表、电压表的内阻这个内容后,适时地在课外活动对这一内容加深和扩展。让学生根据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和把电流表改装成电压表的方法,然后通过实验来验证。课内与课外结合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为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时间,是培养初中物理学习尖子最根本的方法。

二、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切自然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在对自然现象观察的基础上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物理学的发展也是如此。所以我在培养尖子的过程中,特别注意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讲解理论时,用实际事例来说明理论;讲解完理论后,用理论来解释实际问题。例如:讲厕所自动定时冲水装置时,在分析冲水的过程和间歇定时冲水条件的基础上,从实际问题的分析中上升到理论的层次,归纳“虹吸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条件。在讲完“杠杆平衡条件”后,我就分析杠杆的制作原理。学生利用刚学过的二力作用在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利用这推广出三力及三力以上作用在杠杆时的平衡条件,利用这推广得到的知识分析杠杆的确定定盘星(零刻度线)、确定刻度等制作原理,并解释市场的不法商人利用改变秤砣的重量缺斤少两的欺骗行为。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提高了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了对理论的认识,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知识辅导与方法教育相结合

科学方法是解决科学问题的手段,方法是从知识学习到能力发展之间的中间环节,是沟通知识和能力的桥梁。物理学方法包括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和物理学理论的学习和传播方法。在知识辅导过程中,主要是进行了物理学研究方法教育和物理学理论学习的方法的教育。

方法教育还包括物理理论学习的方法教育,在常规教学和竞赛辅导中,通过严格的要求、持之以恒的耐心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要求学生要多联系实际、多提出问题、重视自学和课外阅读、重视自我总结和自我调整。

掌握了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初步的学科研究方法,将会使学生在学习这门学科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也为学生将来在该学科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提高水平与提高兴趣相结合

学习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大致可分为下列四种发展水平:(1)、直觉兴趣、(2)操作兴趣、(3)因果兴趣、(4)理论兴趣。从物理学习的认知过程看: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基本处于外部感性兴趣的阶段,稳定性较差;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年级的升高,形成因果兴趣的学生会逐步增加,这种兴趣比较稳定,但当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学习成绩不够理想,这种兴趣也会产生波动;理论兴趣是兴趣发展的最高水平,它是一种十分稳定的物理学习兴趣;因果兴趣和理论兴趣处于理性兴趣的阶段。

学生是自愿报名参加物理课外活动的,他们对学习物理有浓厚的兴趣,经过初二一年的学习物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水平处于有直觉兴趣发展到操作兴趣并正向因果兴趣发展的阶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辅导过程中,注意发展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2117(2014)04-0115-02

随着世界科技的发展,信息技术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已经悄然渗透到了我们的教育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进入,很快打破了以往以教师为中心,师传生学,纯灌输式的传统教学模式。让课堂不再枯燥、学生不再被动学习,课堂从此变得“有声有色”,学生的眼光也不再局限于几本教材,而是有了更广阔的空间。

三年的初中物理教学工作和近八年的电教仪器装备工作过程中,特别是在接触到信息技术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物理学科里有大量的抽象的物理现象,这些抽象的知识仅凭教师的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只有不断地反复讲解,才能让学生慢慢的接受,尽管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但是效果并不明显。自从结合了信息技术,通过多媒体课件把这些抽象的物理现象通过精心挑选的图画、声音、录像、动画等展示给学生,学生通过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进行学习,学习效率大大增加,一些教学难点不攻自破,教和学的难度都大大降低了。

通过几年的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我这里就简单讲讲在物理教学中是怎么整合信息技术,让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的。

1 利用网络,做好课前的预习

课前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它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而借助网络进行课前预习的工作是非常关键,因为网络上面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学习眼睛和眼镜的区别时,教师根据授课的相关内容提出让学生们预习的内容,如什么是远视眼;什么是近视眼;你知道正常人眼的明视距离、近点和远点吗;你的明视距离、近点、远点分别是多少呢。根据教师提供的网址,学生上网查阅资料来寻找答案。实践后,发现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能充分利用上计算机课的时间,学习的热情非常高,在课堂上同学们也分小组进行了一些讨论和交流,如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查找的相关资料等。这种课前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预习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2 利用多媒体,巧妙引入新课

现在初中生的注意力还处于不断提升的阶段,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进而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上课的内容上。初中的物理课程每个章节前都有提纲,综合了这一章节需要解决的难题,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如果平铺直叙,不会激发学生们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或许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压力和压强》一节的教学中,压强是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对压强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他们很茫然,不知道如何去学。如果在引入新课时,用多媒体展示在雪中艰难行走的步行者陷进雪中和愉快的滑雪者轻松前进的动画,学生定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引入新课的目的成功达到。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和改善学生的理解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能以往所不能,模拟实验,完成“不可能的任务”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一环。特别是课堂演示实验,它是初中物理教学采用的最重要的手段,它对学生掌握和理解概念、总结规律起着决定性作用。但是有些实验,由于过程太快或太慢,可见度不大,学生难以观察得出结论;有些实验受条件限制,无法完成。信息技术在此领域正好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例如,在学习《分子的热运动》一节时,学生是看不到物质内部分子的运动的,因此难以理解,可用多媒体计算机模拟分子运动和碰撞的过程;在讲述扩散现象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加上“特技”,把气体分子的扩散、液体分子的扩散、固体分子的扩散活灵活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无需教师反复讲解,学生很快就能从模拟实验中直观地知道其中的道理,化繁为简。而且我们发现,对于实验器材缺乏的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似乎更有用武之地。

4 展现宏观或微观的物理现象,世界在眼前

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主要以实验和观察为主,但不是所有的物理知识都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出来的,如涉及一些抽象的和宏观的物理知识时,用实验演示是不能解决的。初中生的学习知识和生活经验是非常有限的,光靠教师的讲述学生是很难明白的,教师的讲述也带有相关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学生们不能够理解和明白,自然就不会相信教师,进行怀疑,感到困惑。这样知识也无法掌握。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进行授课展示这些抽象或宏观的现象,效果就可能大不一样。例如,在《光的传播》一节的教学中,有分析日食和月食成因的内容,如果直接说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学生疑惑,不能接受。但若采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地球和月球的运动,学生能观察出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它就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地球上出现了阴影,就是日食。由于模拟了具体的形象,学生看得明白,自然知识就会牢记不忘了。这样就符合学生思维的渐进性,学生学得轻松,印象深刻,能较好地构建物理知识。

5 课堂反馈,节时节能

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测试是非常必要的,而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很好地发挥这一功能,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来达到增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的目的。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不能盲目使用“题海战术”,应该通过具体的声音、文字、图像、视频来达到教学的目的,加强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展开教师与学生、正确与错误的对话和反应。例如,在学习《串联和并联》一节复习检测中,可以将学生连接的易犯错误的电路图挑选出来,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电路的连接过程重新展现出来,并演示闭合开关后的电路状态,让学生判断电路故障,并找到正确的连接方法,也以多媒体演示。非常的直观,大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6 课外辅导,方便快捷

长期以来,农村学校课后辅导都采用学生找教师问,或者教师找学生辅导,或者在自习课时教师进入教室进行辅导,而其他非在校时间如果学生有问题就很难找到辅导教师,而如果通过手机等通讯工作辅导也显得不直观、不方便。有了网络后,学生在课后有了更多的选择。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具有在线免费课程和免费服务的网站,让学生进行在线学习。现在已经有很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在网站上面学生和家长可以进行在线咨询,教师在线辅导也成为了一种时尚。如果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和交流,这样一定可以提高课外辅导的效率和质量。

总之,运用信息技术是优化物理课堂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产生事倍功半的效果。同时也是开展创新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当然前提是我们恰当、合理地运用,否则会事与愿违。以上就是我在工作中总结的一些小经验,也希望各位同仁能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创造出一个充满活力的新境界。

篇10

高中物理难学是许多学生的共同感受,这是因为高中物理同初中物理相比,无论从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从学习方法上都有很大的不同。在高中物理学习内容方面,知识的抽象性、系统性、理论性以及综合性都比初中有明显的质的变化,加之在高中有相当多的时间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整理知识。

不少学生学物理很刻苦,但学习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是物理意识不强。物理意识是指学生在面对物理问题时能用物理的观念、物理思考问题的特点来构思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学生,虽然学了多年的物理,但当面临一个实际问题时仍常常用朴素的生活语言进行分析,或者想到的是套公式,模仿做过的题目进行求解,对没见过的题型便无从下手,无法解决。

基于以上问题,教师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

一、应使他们对思维方法有明确的认识。应该引导学生把注意力首先放在对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而不应该急于做大量的习题,学习物理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解题。在学生对基本现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等基本内容已有充分复习、理解的基础上,做一定数量的习题是必须的,但也不是愈多愈好,题海战术往往收效甚微。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对做过的题目、教师讲过的题目,尤其是在解题过程中出现过失误的题目,多归类、多反思、多找寻规律。力争使学生养成每做完一道习题,都总结一下的习惯。看看通过做这道习题,自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上有哪些新的体会;对习题中所给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景产生的原因和有关的条件是否能独立地分析清楚,能否独立地进行逻辑推理等。这样,时间长了,科学的思维方式自然就形成了。

二、教师还可以从改进课堂教学入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水平。例如在课堂教学中设法创造思维情境,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三、加强深层思维能力的培养。不少学生,学物理拼命背概念,整天做题目,对学过的物理概念规律等较深的层次,却很少提出问题和疑惑。因此,在设计课堂教学、辅导训练中,教师应经常有意识地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使学生的深层思维能力得到不断开发和培养。

篇11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至关重要,因为相关物理规律都是在实验中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及总结而得来的。由此,要提高物理实验教学效率,首先应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那么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就这一问题简单作如下探究。

一、激发学生观察兴趣

在实验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基础。因而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务必抓住一切机会,通过生动的演示实验来激起学生的观察兴趣,从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奠定基础。如,教学“大气压”的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通过演示实验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在一个杯子里装满水,然后用一张稍硬的纸板盖住杯口,将杯子倒过来,水却不会流出来。通过这个演示实验,学生一定兴趣大增,必定会在认真观察的同时不停地思考相关原因。由此,在充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同时,也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在充分激发学生观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即可积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制订完整的观察计划。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引导学生制订完整的观察计划至关重要,唯有制订了完整的观察计划,学生才能根据一定的观察顺序进行观察,并明确观察的重点等,不至于顾此失彼。

2.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方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方法包括从整体上观察,如综合观察实验仪器仪表,便于准确地在实验中使用;分步骤观察,如实验步骤较多,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分步骤观察,便于提高观察能力;抓住重点观察,实验中总是有侧重点的,因而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进行观察,以达到突出重点的目的。

3.归纳总结观察结果。对于观察到的现象,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分析,最后归纳总结,完成观察任务。由此,必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率。

总之,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实验教学效率,教师务必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最终高效地完成物理实验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