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2:5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动平衡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近年来,多次参加有关德国职业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的研讨会,并且有幸参加了北京市教委组织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赴德培训团接受德国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收获甚大。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理念及实施方式对我系汽车技术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教学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德国职业教育模式为参考,我系开发出了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的课程专业标准、课程教学标准、课程设计方案(包括课程教学设计总体方案、课程教学任务设计方案、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通过培养原有师资力量或引进高素质人才将汽车技术类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成为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将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北京市重点实训基地。在上述各项教学建设任务中,受益最为突出的是课程设计方案的建设。通过将课程设计方案进一步细化后,即可得到每次课的课堂教学设计。本文将主要结合汽车保养课程中的汽车轮胎检修内容来谈如何实施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一、理论课和实验课的教学设计
1.课程设计思路
经过广泛的企业调研与组织实践专家研讨,得到我系汽车技术类各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总结出各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重点学习的各门课程,制定出相应课程的教学标准。具体到每门课程及课程内的每次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可采用如下思路:
(1)根据课程教学标准,考虑学生与教学设施的实际情况,确定课程的学习任务;
(2)确定每个学习任务的教学目标、学习内容、采用的整体教学方法及考核法等;
(3)完成学习任务下的每次课(理论课或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每次理论课或实验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方法设计、教学媒体设计及时间分配等方面。
2.理论课教学设计
(1)理论课教学设计实例
汽车保养课程中的轮胎检查理论课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
表1轮胎检查理论课教学设计
专业:
汽车电子技术 课程:汽车保养
教学内容:轮胎检查 4课时(20人班)
根据学生、设备情况可以进行调整
序号 课程步骤 具体内容 教学法 教学媒体 课时
1 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学习情境(故障现象):
某轿车在80km/h时速时,方向盘抖动。
教师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要解决抖动问题需要学习那些方面的知识?
针对学生说出的原因及解决办法进行总结,得出学习内容:轮胎功能、轮胎与轮毂的组合、轮胎标识、轮胎种类、轮胎的结构等。 讲授法
头脑风暴法;(教师应加强引导) 实物
图片
黑板 20min
2 轮胎功能及其与轮辋的组合 学生分组借助工具书及资料,查找轮胎的常见故障现象、轮胎功能、轮胎标记、刹车距离与花纹深度的关系、轮胎与轮辋的组合。 自主学习
2人小组
教师指导 教材
其他资料
黑板 30min
3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1~4题,可以两人一组完成(或布置幻灯片让学生完成)。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15min
4 轮胎标识 学生分组借助工具书及资料,查找轮胎标识的含义;教师讲解轮胎高度、轮胎转速的计算方法。 自主学习
(独立完成)
教师指导
教师讲授 教材
黑板
投影仪 25min
5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5~9题。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幻灯片 15min
6 轮胎种类 教师讲授轮胎的种类、应用范围及各自的特点。 教师讲授 教材
投影仪
黑板 20min
7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10~14题,可以两人一组完成(或布置幻灯片让学生完成),结果自己展示出来。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15min
8 轮胎的结构 教师把轮胎名称标在黑板上,与学生交流,师生对话,小组补充完成内容(如13题) 分组(4人)
教师指导 实物
图片
模型 25min
9 学习目标检测 学生自主完成作业纸的10~11题,可以两人一组完成(分小组如同桌),结果自己展示出来,对答案。 自主学习
成果展示 教材
作业纸
幻灯片 15min
10 教师总结 结论:通过上述知识的学习,掌握了检查轮胎有无问题及选择合适轮胎的方法。 教师讲授 黑板
投影仪
(2)理论课作业纸
轮胎检查课堂教学所用的作业纸的样式如表2所示。该作业纸共有3页,表2所示的是作业纸第1页。作业纸第2、3未列出。
表2轮胎检查课堂作业纸样式
作业纸
页码:1 课程:汽车保养
教学内容:轮胎检查 姓名:
班级: 学号: 分数:
学习情境:客户要求更换轮胎
1.根据图示描述故障现象
2.据图指出标记的名称和最小值
3.下图为刹车距离与花纹深度的关系
a)读图,刹车距离从7到1.6变化多少?
b)为什么会这样?
刹车距离(湿面)
速度60-100km/h
4.根据汽车厂家维修手册选择轮胎与轮毂的组合
轮胎 轮辋
二、实验课教学设计
1.实验课教学设计实例
汽车保养课程中的轮胎检修实验课教学设计可以采用表格形式,也可以使用一般文本形式。具体的设计过程如下:
(1)学习情境设计
通过设计一个在汽车4S店或维修厂常见的场景引入课堂教学。本次课采用的课堂引入方式为:演话剧。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
①教师扮演顾客,学生扮演维修工人。故障描述:顾客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打开车窗,听到右后车轮有嗒嗒异响,开直线时要握紧方向盘,否则汽车向右侧跑偏。请学生检查。
②学生检查轮胎外观,进行故障确认。用举升机将故障车升起,检查轮胎是否有局部损坏。在举升故障车时,应注意举升机的使用注意事项。
③教师强调注意事项,进行安全教育。
(2)学生分组
采用随机组合法,将学生分为5组,每组4人。
(3)布置学习任务
工位1:学习并查找轮胎标识。其任务为:熟悉标识,画出轮胎图。
学生查找资料,确定标识的含义。教师将轮胎上重要的标识用颜色笔作出记号,引导学生查找。
工位2:学习轮胎修补工具的使用及修补轮胎。其任务为:学习轮胎修补方面的资料,用修补工具、材料修复轮胎。
工位3:轮胎拆装。其任务为:熟悉轮胎与轮毂的装配关系、轮胎的外观检查、轮毂的外观检查及拆装轮胎。
工位4:轮胎动平衡检测。其任务为:检测轮胎的动平衡特性,安装平衡块。
工位5:成本核算。其任务为:核算修1个轮胎的费用与换1个轮胎的费用,并进行比较。
每组学生对应1个工位,20分钟后进行互换。
(4)教师演示
教师分别演示拆装轮胎、动平衡及修补轮胎的方法。
(5)巡视及指导
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视,观察学生练习情况。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排除,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6)学习成果展示
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向全班同学展示其学习的成果。
(7)学生完成作业纸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8)教师评价
教师评价采用回答问题并给予奖励的方式。利用20、30、50三档分数题,对向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效果的检测。口答形式,分3轮进行,每组抽取1题,若本组不能回答,将由其他组进行抢答。将各小组得分的情况记入表3所示的积分表。最后得分高者为优胜组,给予奖励。奖励方式为:利用所学技能,将故障车的故障排除,并请其他组同学观看。
表3各小组得分记录表
轮次 小组1得分 小组2得分 小组3得分 小组4得分 小组5得分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总分
2.实验课作业纸
轮胎更换/修补实验课教学所使用的作业纸如表4所示。
表4 轮胎更换/修补实验课作业纸
作业纸
页码:1 课程:汽车保养
教学内容:轮胎更换/修补 姓名:
班级: 学号: 成绩:
学习情境描述:顾客的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打开车窗,听到右后车轮有嗒嗒异响,开直线时要握紧方向盘,否则汽车向右侧跑偏。请学生检查。
请说出造成汽车向一侧跑偏的原因是什么?
――――――――――――――――――――――――――――――――――――――――――――――――――――――――――――――――――――――――――――――。
请写出轮胎的结构名称以及作用:
序号 名称 作用
1
2
3
4
5
6
7
8
9
3.在何种情况下,轮胎需要做动平衡检测?
―――――――――――――――――――――――――――――――――――――――――――――――――――――――――――――――――――――――――――――――――――――――――――――。
4.通过下图分析:为什么当轮胎花纹磨损到1.6mm时,必须更换新轮胎?
――――――――――――――――――――――――――――――――――――――――――――――。
5.请简要叙述修补轮胎的过程。
―――――――――――――――――――――――――――――――――――――――――――――――――――――――――――――――――――――――――――――――――――――。
四、结束语
汽车电子技术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与重要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采用本文设计的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设计形式后,由于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的教学形式,难以及时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刚开始的几次课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但在逐步适应新的课堂教学形式后,课堂教学效果开始明显好转。在新课堂教学方式实施到约1/2进程时,其教学效果开始明显好于传统形式课堂的教学效果。下面将试点班(0653221、0823211)与未实行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对照班(0653222、0823212)的反映课堂教学效果的数据列出,如表5所示。注:0653221班和0653222班的生源质量相同,这两个班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由同一位教师任课;0823211班和0823212班的生源质量相同,这两个班的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由另一位教师任课。
表5试点班与对照班的课堂教学效果数据
数据类型
班级 1~4周
学生认可度 5~8周
学生认可度 9~15周
学生认可度 16周(期末考核期)
及格率优良率
0653221 53.4% 78.1% 91.7% 93.2% 34.9%
0653222 87.8% 88.2% 86.9% 86.0 23.3%
0823211 56.7% 80.3% 93.2% 93.2% 37.2%
0823212 87.8% 88.2% 86.9% 86.0 25.6%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实行新课堂教学方式班级的教学效果一直在稳步上升,并最终达到教学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班。由此可以证明本文介绍的基于德国职业教育模式的理论课与实验课的教学设计是切实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随着汽车新技术的发展,车型的改进,中职汽修专业教学必须把实验实训作为重点,充分关注社会的需求,以促进学生的就业为目标,把就业导向作为中职汽修的办学理念,切实加强教学建设和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突出技能为主的办学特色。
建设实训基地是基础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和校外实训基地,这两个基地是实现实训教学的重要物质条件。(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2001年我校的1700万元的日本无偿援助汽修设备到位,建立了实训中心。包括汽车发动机拆装与检测中心、底盘拆装与检测中心、电器设备拆装与检测中心、车身修理与喷漆中心。主要设备有发动机综合测功仪、V.A.G1552解码器、镗缸机、磨缸机、电喷喷油器清洗机、火花塞实验仪、奔驰四缸柴油发动机、菲亚特汽油发动机、汽油机与柴油机透明模型、废气分析仪、烟度分析仪、轮胎拆装机、轮胎动平衡测试仪、制动测试台、灯光测试仪、汽车升降机、国内一流烤漆房等290多项维修设备。(2)校外实习基地。与轻型汽修厂、储运公司汽修厂、松花江专修汽修厂、江苏钣金喷漆汽修厂等十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作为实习基地实习、实际操作、排除故障、解决疑难问题。并且当学生毕业时,由厂方和学生双向选择,实现招工与就业双赢。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29—02
为了让学生具有较强的、全面的就业竞争力、从业适应力,全面实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成了学校各专业发展的头等大事。探索新型的技能培养模式,也成了每个职业学校和教师的教学科研目标。
一、新型技能培养模式的提出
学校针对注册入学、文化基础相对薄弱的生源,通过对职业教育教学理论的应用研究,对目前职业教育技能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学校教学与企业生产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对职业教育技能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实践与完善,总结出适合职业院校教学改革和满足企业用人需要的技能培养模式——“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技能,在三年短暂的学历教育年限内,把他们培养成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均符合当今生产第一线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建立生源基础与就业岗位需求之间的教育“接合点”,为学生的就业打好坚实的基础,进而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
“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内容是从技能分析、教学要求、组织形式、培养途径以及师资、经费和设备等着手,初步构建“基地‘加’企业”式的技能培养模式链,然后依据企业调研和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制定培养方案,并加以实施。“基地”指校内实训基地,“企业”指校内、外对口生产企业。为了解决多数学校校内实训基地条件差、与生产实际脱节,不能满足技能训练要求,而直接到企业上岗又满足不了生产技能要求的实际问题,探索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深度对接的有效途径,根据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我们把专业技能分解为基础技能与基本技能而进行分阶段培养。基础技能为掌握和运用某项专门技术必须具备的最基础的能力单元,如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和专用设备的规范使用等等。基本技能为应用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完成企业某项生产任务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如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或设备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完成生产任务等等。基础技能是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基本技能是在生产实践中对基础技能的熟练运用和巩固提高。基础技能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或项目教学等模式进行训练培养,基本技能在有条件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实战或模拟训练培养。在学生熟练掌握基础技能、初步掌握基本技能的条件下,再到校内外对口企业的生产岗位上,在师傅指导下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习等训练方式,对已经掌握的基础技能和基本技能进行应用、巩固和提高,最终培养出符合企业用人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架构如图1(“品字”型结构)所示:
图1 技能培养模式内容链图
三、“基地‘加’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的教学环节
从以上“结构图”可以看出,两个小“品”字沿着技能教学目标的实现过程形成了环环相扣的教学结构链,每一个教学环节与其相连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赖、互相补充、不可分割。从链条的始端到链条的终端,学生完成了对职业技能的由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由生疏到娴熟的过程。其主要教学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基础技能环节
在这个教学环节,汽修专业学生要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机械识图技能、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和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是《汽车机械基础》、《钳工实习》、《机械制图》、《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和《汽车结构认识拆装实习》。其教学方法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把理论教学课堂与实训车间融为一体,老师和师傅互为角色。专业课教师要具有现代企业实践教学能力,让学生通过在实践的观摩和体验中“有的放矢”地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而不是靠死记硬背去掌握某些“概念”和“公式”。即便是一些比较适宜课堂知识传授的基础知识课程,也要尽可能地通过与实践、实物、实例的结合上来学习掌握。各个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钳工操作技能:能正确使用钳工常用设备、工具、量具和仪表;能进行测量、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攻丝、套丝、刮削、研磨规范操作。
机械识图技能: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国家标准、公差配合基础知识及标注方法,识读较复杂的汽车零件图和装配图,检测发动机、底盘各总成的基础零件。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设备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和机具(设备)。
汽车维修常用电气检测仪器仪表使用技能:能正确选择与规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电气仪器、仪表。
(二)基本技能训练环节
学生在掌握技能基础后,就进入了学习和掌握基本技能环节。基本技能包括:汽车驾驶操作技能、汽车维护作业技能、汽车修理作业技能和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主要涉及到的课程及实习有《汽车驾驶实习》、《发动机构造与维修》、《底盘构造与维修》、《电气设备与维修》、《汽车检测与诊断》、《汽车二级维护实习》和《维修企业顶岗实习》。在这一环节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产教结合”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里所讲的“产教结合”教学,不是边生产边教学,也不是生产+教学,而是教学与生产的有机结合,是以教为主、以产辅教的教学过程。其教学过程始终渗透着生产过程,实现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过程与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生产过程的“零距离”对接,使学生在学校实训基地学习的技能到企业能够直接用得上,达到“无缝对接”。在这个教学环节,老师即是老师又是师傅,学生即是学生又是学徒,教学相长,共同克难攻坚,使学生在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掌握基本技能,考取职业资格证书。各个基本技能的培养目标如下:
汽车驾驶操作技能:达到汽车驾驶员C1执照考核要求。
汽车维护作业技能:能按照汽车维修手册独立完成汽车一、二级维护作业项目,并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
汽车修理作业技能:能够按照汽车修理作业的相关修理、装配标准和工艺规范完成汽车零件的检测分类、总成部件检修、总成大修和竣工验收工作。
汽车故障诊断与排除作业技能:能够利用仪器仪表检测、诊断与排除汽车使用中发生的常见故障。
(三)基本技能在生产岗位上的体验与应用环节
校内实训基地再“必真”,与企业生产的环境、过程、条件、工艺对接得再一致,也赶不上企业快速发展对岗位技能的高标准要求。因此,已在校内实训基地掌握了基本技能的学生,还需要到企业生产岗位“真刀真枪”地体验和感悟,直接在生产岗位上真正完成对技能基础的运用和对基本技能的掌握。在这一环节,学生虽然是直接在企业生产岗位上体验,但还不能像一个企业职工那样独立担负起生产任务,还有一个对岗位生产技能边体验、边感悟、边掌握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环节仍然是教学环节,或称之谓岗位生产性教学环节。也只有在这一阶段,学生才能完成在直接生产岗位上对基本技能的掌握与运用,使其所学技能成为生产技能。根据汽车生产岗位分为:诊断工位、机修工位、电器工位、完检工位。这一环节,各个工位的培训目标如下: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常规检查,包括以下检查内容:第一,清洗气门积碳,清洗喷油嘴,以及更换火花塞。第二,检查空调、清洗空气滤清器;第三,检查刹车油和刹车片。第四,车轮动平衡和胎压。根据检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需要维修或更换的零部件。
机修工位:能够对车辆发动机、车身、悬架、转向等部位的零部件或总成进行正确的拆装工序,按照工人师傅的指导,完成对汽车零部件的维修数据的测量与统计工作。
电器工位:要求实践学生能够读懂汽车电气线路图,熟悉电气零部件的组织按照部位,按照电路图判断出故障点。
完检工位:要求实践学生熟悉二级维护的所有检测项目,能够熟练完成汽车灯光、制动、动力、电气等方面的线路检测与故障诊断。全面掌握汽车电路、汽车构造、汽车机械基础方面的理论知识结构。
(四)对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环节
学生初步掌握了企业生产的基本技能,还要在企业生产岗位上完成对基本技能的巩固和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学生到企业在师傅的指导下,直接顶岗进行做工,在反反复复的工作中来完成由生疏—熟练—精确的熟能生巧过程,锻炼成为一名毕业后到企业直接能够“拿得起、放得下”的技术能手。这一环节与前三个环节不同的是,前三个环节从总体上讲都属于教学环节,是在老师和师傅的直接指导下完成的。而这一环节是直接在生产岗位上在师傅的总体引导下,完成对前三个环节所掌握的基本技能的巩固提高过程。这一环节的岗位,称之为企业生产岗位,我们同样分成四个工位,各个工位的技能目标将按照实际生产来定,比企业实训岗位技能目标稍高。
诊断工位:主要负责对客户车辆进行初步的故障诊断。确定车辆故障产生原因,并且能够初步估算出针对故障或损坏的部分的维修成本;同时,要编写出维修工艺卡,为下一步维修做好工艺卡片。
机修工位:主要针对车辆发动机、车身、传动系统、制动系统、悬架、转向等部位进行检测维修,同时,可进行汽车二级维护及油路、气路的检修与日常维护。
电器工位:主要针对蓄电池、交流发电机与电压调节器、起动机、点火系统、汽车照明与信号系统、汽车电器仪表与显示系统、汽车车身电器装置、汽车空调系统等做检修与零配件的修复与更换。
完检工位:主要针对修复过的车辆进行系统完整的检测,包括车辆外观、内部及性能方面,确定检测数据符合规定范围后,由完检负责员工签字,交付客户验收。
完成了这一环节的巩固提高过程,就达到了我们的教学目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把学生培养成了到企业能够用得上、留得住、站得稳、发展快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四、总结
职业教育主张的应用性、实践性特点,决定了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基地+企业”技能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的实用岗位技能,实现了由传统教学方法向技能型教学方法的根本转变。通过四个教学环节对学生培养,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明显提高,企业安全操作意识增强,并具备了团结协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Keywords: Enterprise Needs;Higher vocational graduates; Professional Quality
一、问题的提出
从最近几年全国高职学生就业统计数据来看,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影响高职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有什么?企业确定和录用高职毕业生的标准是什么?随着就业环境与工作要求的不断变化,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要求有何调整和变化?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已显得越来越重要。分析、总结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评价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标准,不仅能够为企业招聘学生提供考核标准,更能够为完善高职院校教育内容,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对于学校人才培养也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充分的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职业素质的要求,对我院一汽―大众奥迪、一汽―大众校企合作项目的20余家4S店进走访调查。我们发现,高职生职业素质普遍存在下面几方面的问题:
1.职业意识淡薄。绝大多数的同学几乎没有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职业倾向、职业道路、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价值、职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同学没有系统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基本的想法是:走一步、看一步,干什么工作无所谓,只要有“钱”途就行,以至于有的同学产生了换其它工作工作的念头。
2.职业道德认识肤浅。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高职生中,对自己将来所从事职业所要求的职业道德几乎不了解,即使有的同学知道一点点,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很少有同学去主动的思考,作为一个合格从业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职业道德。目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许多同学误以为诚实、守信就是“笨、傻”的代名词,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清规戒律是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是用来约束别人的,对别人没有职业道德他们可以痛恨、愤怒,但对自己而言,职业道德就形同虚设,可有可无。
3.职业能力较弱。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的多种能力的综合。通常包括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两个部分。大部分高职生专业知识基础差、专业技能缺乏、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专业知识拓展面窄,自学能力差、外语能力弱、计算机运用能力不足、信息获取意识弱、缺乏团队合作精神、不具备创新能力。
4.职业心理素质较差。职业心理素质是指从业者认知、感知、记忆、想像、情感、意志、态度、个性特征等方面的素质。高职生中,普遍缺乏自信心、缺乏进取心,不能承受挫折,没有顽强的毅力和意志力,缺乏自我控制力和适应力。
二、汽车行业、企业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现状
由于目前的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学生就业后主要是从事汽车后市场的相关工作,通过对汽车行业、企业进行走访与了解,发现各类企业对人才需求基本是一致的,企业对职业素质重要性其重要性的排名为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理解与学习能力、表达与社交能力、管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很多企业之所以招不到满意人选是由于找不到具备良好职业素素质的毕业生,现在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毕业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比专业技能更重要,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毕业生时把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毕业生应该具备强烈的敬业精神,干一行、爱一行、敬一行。团队合作精神和人际交往能力等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重视,重视程度几乎与专业基础技能持平。究其原因,当前无论是生产、管理或服务第一线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条件下,工作岗位越来越需要团队合作和沟通,这是胜任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
企业要求大学生们具备较强的与理解学习能力、较强的适应能力,能够在一线师傅的指导下,尽快弥补实际操作能力不足的缺陷,缩短在生产线上顶岗工作的时间,降低工厂的培训成本,尽快为企业创造效益。同时毕业生应该具有较强的表达与社交能力,能与工人师傅们打成一片,能融人班组、车问、工厂的环境中,与其他同事一道,协同工作。部分企业还希望毕业生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良好的管理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生产效益,通过科学的思维发现企业运行过程的问题,为解决问题提供更有意义的方案。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听话,做事,出活”。也即是说,对正确的批评、意见、建议要接受,要服从管理;眼里要有活,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钻研业务,要尽快适应工作,要能做事,顶岗工作;熟悉工作后,要尽快地成为一个合格的一线工人,生产出合格的产品或熟练从事本职工作、独挡一面,为企业创造效益。
三、培养高职毕业生职业素质的对策与建议
(一)构建围绕培养职业素质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提升社会适应能力
围绕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这一主题,高职院校在设置课程时,应有意识地将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专业能力有机地结合,在实施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在汽车行业、企业第一个3年需从事的典型、难度小、容易教学组织实施的案例为基础,,筛选出课程中与培养职业素质有关、使用率高的专业知识内容,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汽车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根据职业的不断变化和新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以培养综合职业素质为目的、岗位实用性和专业针对性强的课程体系,不断推进高职学生的知识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拓展,深化社会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构建培养职业素质的考核评价体系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学习领域课程的成绩评价主要基于过程考核,在每个教学任务完成后,在课堂进行相应的评价,评价分为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相评价、教师评价三个部分,考核如表一所示,结合学生的就业方向,在考核项目与评分标准中做适当的调整,以培养学生在以后岗位上所需职业素质。学习领域课程的实施有赖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及较高的自我认同感。因而,学生自我评价表现出的是学生对自己工作成果的判断,而实质是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能力进行反思,从而不断改进,获得提高。 其次通过相互的评价可以把本小组的观点看法传递出去,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小组在相互的评价中,认识到自己优点的同时,更有效的听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加上老师的积极引导,学生很容易激发一种弥补自己不足、保持自己长处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更培养了学生正确看待自己、评价自己的鉴赏力,为将来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通过教师正确的、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可以调动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起学生进行学习的内部动因,维持教学过程中学生适度的紧张状态,可以使教师和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教学任务的某些重要部分。
(三)提倡组员协作,培养团队意识
在进行案例讨论或实训实践时,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根据各组组员的素质和能力推选出组长,并在组内进行合理分工,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团结起来,同心协力、取长补短、群策群力,在小组组员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行动方案,再派出代表进行小组交流,并由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或评价,通过这种方法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深化校企合作,使学生与企业形成无缝衔接
高职院校应准确把握行业、企业对人才各方面直接而实际的要求,以企业协议培养等方式实行定单培养,根据行业、企业的需求来设置课程,在课程中贯穿行业、企业对学生职业素质要求的培养,确定人才培养模式,最大化地实现高职院校人才产出与行业、企业需求之间的自动平衡,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机会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知识,增长技能,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独立处事能力、社交沟通能力,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验证,技能操作能力得到了提高,为毕业后步入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以职场实践促进职业素质的提高
现代企业对员工培训已经不仅仅局限在专业技能上,很多企业都成立了企业文化部或类似部门专门负责对员工职业素养的培养。由于各个企业有自己的独特的企业文化,导致很多学生到工作岗位后不适应,于是就开始频繁跳槽,有些学生甚至是为了体现自我、单打独斗等现象与现代企业所要求的团队协作精神相差甚远,都需要加强教育力度。
学生通过在企业实训基地实训,充分受到企业文化熏陶, 感受独特的企业文化,可以向优秀员工学习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传递企业的服务意识、团队意识、创新意识、热爱企业的意识等,从而起到对学生实施有效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规范管理的作用,全方位地提升学生职业素质,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岗位。
(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注重学生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培养,而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要求越来越高。从以前对员工技能要求为主转向重视员工的职业道德要求为主,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方面的道德的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的企业在招聘员工的时候就提出:“态度比能力更重要”。员工的技能可以通过企业培训与企业实践在短期提高,而良好的职业道德在短期内很难去形成,所以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毕业时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新生阶段要开展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同时需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职业道德的内容,实现智育与的德育的统一。在校期间的专业课程实训实践教学活动就是学生以后工作岗位的缩影,通过实训实践,老师不仅教授学生知识与技能, 也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做事,为学生进入社会后缩短自己的适应周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七)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作为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是学生迈出学校、走向社会的一座桥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生就业期望高,而就业自主能力不强的问题,高职院校应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形成分阶段、多层次的就业指导体系,在不同年级进行有针对性就业培训和指导。比如大一新生为职业规划期,该阶段的学生应以认识自我、了解职业为主,结合学生的学科状况及个人兴趣,进行职业规划,让学生从进入大学校门就开始确立工作目标、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在新生入学校后,可在系部举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邀请企业、行业的专家参加,以便对学生的规划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人才生长规律进行纠正与指导,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指明一定的方向,让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学习;大二为职业定向期,学生经过大一一年的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工作储备了一定的知识,在该阶段,学校应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拓展学生职业素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特别是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一些活动,比如汽车专业的学生可以在车展的时候作为厂家或4s店的志愿者参与车辆销售或现场讲解的工作,观摩一些地方性的职业技能大赛,利用假期到企业社会实践。通过这些社会实践,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应用,学生获得了成就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通过社会实践也意识到了自身的缺点与不足,根据个人情况及时修订和调整职业生涯规划;大三为职业冲刺期,高职院校学生面临就业选择,在该阶段,学校要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方面的一些培训,以免学生就业时茫然、盲从、态度傲慢等不良情况,努力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素质。
(八)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职业教育的实践性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核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职业教育实践性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而项目教学是有效实行实践性教学的载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在专业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性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有着自己的独特功能与价值。在一定意义上讲,实践性教学的重要性超过理论性教学。可以说,职业教育搞得好不好,有没有自己的特色,关键要看实践性教学搞得好不好。实践性教学的好与坏,不仅是衡量职业教育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而且是职业教育区别普通教育的重要标志。而实践性教学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训练的项目。要突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应用性、实用性,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就要打破传统的学科专业界限,使课程体系建设,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企业、服务于专业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性教学中做到实践教学知识化、专业教学实践化。从而做到以实践项目促进教学、以实际产品促进教学、以教学科研促进教学,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在学校教学改革和实践性教学中不断总结、归纳和探索的基础上形成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一定的具体的生产实践中的项目为条件,学生在教师和工厂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技能的学习,在实践生产项目过程中用学到的理论知识,理论结合实际,边学习边实践,在实践中学习理论、体会理论、学习技能、掌握技能。项目教学法一般是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和车间(实验实训室)设备,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学生进入实习车间前,结合项目实际,有选择、有目的地给学生讲授有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简单、较明确地掌握项目生产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工艺知识。实践项目教学与一般的课堂教学不同,它需要把教学和生产劳动密切结合起来,和一般的生产实践有所不同。因为它要有和生产实践相适应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实践项目教学中,既能学到生产实际知识,又能学到各种生产技能知识。比如:“汽车轮胎动平衡”、“汽车电气”、“汽车音响”、“电控发动机”等实践项目教学因为是在现场进行教学,它的活动丰富,比其他教学有较多的灵活性。它所特有的效果,是课堂教学所不能有的。因此,进行现场项目教学,是达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模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实践能力发展的空间,激发了学生创新性解决问题的欲望,强化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实现了由一般实践能力向专项实践能力的转化。
在实施项目教学法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进行实践性教学:一是具体产品教学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产品的介绍和分析,了解产品的功能、结构工艺和大致的原理,通过具体产品教学,学生认识和熟悉现在最为流行的专业设备。“汽车电控发动机”项目就是通过让学生拆、装现在较常见的车用发动机。掌握发动机的结构、部件、联结关系、拆装工艺。同时学会各类专业工具的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正常的设备,为后面的检查、修理有故障的设备作准备。二是案例教学方式。案例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重要方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案例是选择工厂生产过程中某一个真实的故障实例,选择的案例应当是常见的、典型的。通过案例教学,教给学生查找和分析故障、判断故障程度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基本途径与基本方法。
二、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的作用
项目教学法在职业技能教学中发挥的作用主要在于:一是利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项目工程中实际遇到的具体问题。通过项目教学法培养学生与企业要求差距缩小,更好地适应企业生产一线要求。二是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到首位,通过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在生产实际中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际操作能力,即实践能力。三是通过实践项目的过程,让学生了解专业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的运用,理解工程(工厂)实践离不开理论的指导,明确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目标。使他们自己明白为什么要学和应该学到什么程度。四是项目教学法通过具体项目实施,使学生通过学习,更好地实践和操作,做到懂原理、会操作、能维护。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是职业高中教学重要的责任,学生的实践能力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实践性课程的学习而提高,而且需要通过各种实践性活动得到发展。因此,在实施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激发学生的实践性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即实践动机和实践兴趣,实践动机和兴趣是实践能力的基础或是实践能力的策源地。项目教学法运用的如何,教师是关键,要有效和熟练地运用项目教学法,达到让学生有目的、有兴趣地学习这个效果,对教师有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实践项目教学必须要牢牢把握以下几个结合:教师与学生的结合、教师与车间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的结合、教师与项目的结合、学生与项目的结合、课程与项目实际的结合、教师和学生及车间人员的结合。处理好以上几个方面的关系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重要保证。项目教学必须是理论实际一体化的,教师的构成必须是互补的。
三、项目选择的依据
实践性项目选择事关学生求知、求技、求职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我们在选择实践项目时,应当综合全面考虑各方面的因素。要根据实践项目教学的目的、内容、条件等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深思熟虑,科学选择,做到事半功倍。
1.依据职业教育教学目标选择项目。
学校的教学目标就是实践性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是实践性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是主导实践性教学的核心。教学目标不同,所选择和采用的项目也不同,所以实践项目教学的选用是有条件的,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多种方法交叉、交替使用。总之,应当根据目标取向认真考量,选择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项目应用于实践性教学中。汽车各独立部分结构都可以成为教学的项目,如汽车底盘、发动机、变速器、ABS系统、汽车空调,等等。
2.依据学校教学和实验实训室(实习企业)的物质条件选择实践项目。
项目教学要根据学校与企业的具体的实际条件,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各个阶段实际情况、硬件设施情况做出相应的选择。如与企业建立了紧密关系的学校,可选择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理论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紧密结合的实践性教学模式,课程设在车间,教学与实践两位一体,做到边学边做。如传统的化油器发动机、拨挡式变速器等设备只能用于了解和学习汽车总体构造的训练项目。
3.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选择实践项目。
采用什么样项目进行实践性教学,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来确定。不同专业、不同学科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内容,根据习得的技能不同,要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项目教学法不能套用所有专业,不是所有专业都好用、有好的效果。要根据专业的特点和不同内容要求选择适合要求的实践性教学项目。
4.依据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需求选择实践项目。
同一行业的从业人员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行业对同一专业又会有不同的要求。合理的实践项目来自于对行业的了解,所以制订和选择实践项目的模式和计划的唯一依据就是社会、行业调查。因为只有合适的实践项目才能使学生获得符合现行行业要求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例如,电控发动机适用于高、中档轿车、柴油发动机适用于货物运输车、城市公交车,等等。
四、项目教学法的意义
项目教学法的运用,对实践性教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1.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职业能力的必经之路。
职业教育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的,即培养生产建设第一线的技术人才。实践项目教学是按照实践性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教学的锻炼学生多方位的思考能力,使之能够处理工作现场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
2.实践项目教学是职业教育与人才市场接轨的有效途径。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受企业欢迎的,既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实践应用能力的,有理想、懂技术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职业高中的毕业生只有受到人才市场的欢迎,受到企业的青睐,职业高中教育才有生命力。实践技能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特色,也是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而实行项目教学正是遵守实践性教学的原则,按照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是职业高中培养应用型人才最有效的途径之一。项目教学可以在生产现场(模拟生产现场)进行,从而使学生在没有走出校门之前就接触企业、认识企业、了解企业,获得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和经历,取得就业双向选择时的优势。所以,实践项目教学是与人才市场接轨的培养方法。
3.实践项目教学是培养职业教育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有效手段。
各级技工学校是培养合格操作人才的摇篮,现代企业所需的操作人才应是复合型、创造型人才。在培养操作人才的过程中,应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作为一名实习指导教师,我平时很注重教学方法学习,在技能训练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在以下几个方面略综合些心得,现提出来和同行探讨。
一、实习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是上好实习课的前提
作为实习指导教师不仅要掌握本工种工艺课程的全部内容,而且必须懂得与其相关的其他课程知识。在指导学生进行技能训练中,实习指导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丰富的实际操作经验,高级工以上操作水平。
2.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正确、规范的操作姿势和动作。要指导学生,首先自己得会干,仔细体会实习过程中的重点、难点,找准重点在什么地方,琢磨难点怎么解决。在实习操作过程中,每一名学生碰到的问题可能不一样,实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3.具有较高的工艺分析能力。故障原因分析、故障排除方法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工件的质量。一个合理的工艺维修方案可以提高维修的质量。所以教师不仅要自己具有较高的工艺分析能力,也要使学生逐步做到这一点。
4.实习指导教师还应具备解决技能训练难题的能力。
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实习指导教师要注意言传身教,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优秀的专业素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取得进步。
二、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1.采用形象化教学
学生对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故障以及毫无感觉的学习内容是很难接受的,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形象的语言、挂图、多媒体、操作演示等方式,使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获得感性认识。如讲到“活塞连杆拆装”时,就拿活塞连杆进行演示。这样边演示边讲解,就增强了直观教学的感染力,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让学生独立思考,从而真正领会教师传授的知识,以获得实习的效果。
实习指导教师的任务,不光是教学生简单的基本操作,还应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学生实习首先得看懂电路图,会根据电路图纸分析出故障排除步骤,顺利完成维修任务,所以实习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在实习教学中,在讲电路时,可先让学生自己比较各种方案的优劣,最后再综合起来提出一个合理的维修方案。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很好,这样能使学生真正获得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能加深学生对这个工艺的正确理解。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3.因材施教
在实习教学中要注意因材施教,使每位同学在操作技能方面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每位学生的身体素质、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都各不相同,有的同学各项条件好,任务做得又快又好,有的同学综合条件差一些,任务完成得慢而差,这就需要教师因材施教,既要让能力差的学生完成好工作任务,又要让能力强的学生“吃饱”。可采取以下措施:
(1)采取分层教学的形式。给学得快的学生增加教学难度,让他们在技术上有进一步的提高,对学得慢的学生加强基本功的练习。
(2)采取传、帮、带的形式,让学得慢的学生跟学得好的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4.学生参与教学
在实习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参与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如讲“发动机无法起动”时,首先,让学生分析故障原因,然后进行操作排除故障,最后把操作过程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教师点评肯定他们的成功,把正确的操作过程演示给学生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学生应根据自身的操作过程,对错误加以纠正,别人出现的问题也能引起自己的注意,在操作时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用这种方法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抓好实习教学的环节是上好实习课的关键
1.安全文明生产教育
安全文明生产是学生进入生产实习的第一课,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工人,就必须牢固树立安全文明生产意识。教学中对各种机械设备等的安全操作规程,实习中工作服的穿戴要求及文明生产规范等,要求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还必须牢记。如:使用举升机、拆装电器设备的操作要求、搞好车间卫生等。
2.对大型设备规范使用
轮胎拆装机安全技术操作、轮胎动平衡机安全技术操作、电动手砂轮机安全操作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一定要按要求使用。如举升机安全操作:使用前应清除举升机附近妨碍作业的器具及杂物,并检查操作手柄是否正常、操作机构是否灵敏有效,液压系统不允许有爬行现象。待举升车辆驶入后,应将举升机支撑块调整移动对正该车型规定的举升点。支撑时,四个支角应在同一平面上,调整支角胶垫高度使其接触车辆底盘支撑部位等。安全是上好实训课的保证。
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入门指导:教授新知识要严格而准确,不能似是而非、含糊其词、一知半解,更不允许讲错,演示动作要到位、规范。
巡回指导:巡回指导的重要性在于,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进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及时纠正学生当中的不正确姿势,及时帮助学生分析原因所在。针对进度不同、掌握技能的程度不同的学生,教授他们不同的技巧、不同的操作方法。上好实习课的关键在于“两指导”,而“两指导”的重点在于巡回指导,巡回指导的关键要做到“多转、多看、多指导”。
四、 工艺理论与实习巧妙衔接,提高实习课教学质量
实习指导教师,尤其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要让学生把理论课所学的内容在实习课中加以灵活运用,并通过实习来巩固理论知识,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如在理论课上常用量具的读法和测量是个难点,学生不易掌握,而在实习课上,量具的正确使用又是个重点。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在理论课堂上让学生用游标卡尺、千分尺、万能角度尺等常用量具测量常见形状的工件,这样让学生在理论课上难掌握的内容能够及时得到实践,从而加深记忆。同时通过测量,学生还能了解常见工件的形状,做到了边讲边练,出现问题及时解决,理论课中所学的内容能在实习课中及时应用。
五、结合实际教学,进行企业模拟实习
学生在经过基本功和典型课题训练之后,其独立操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主要表现在:基本都能根据故障现象按照操作要求进行规范练习。
实践证明,当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已达到一定的水平后,如果实习教学总是停留在教师指定的课题训练上,不仅会使学生的学习激情下降,还会影响学生操作技能的进一步提高。为此,教师就应对教学方式进行改进:一是把课题教学按工厂要求模拟训练,限定工作时间,实行工时制度;二是结合企业质量管理标准,给学生讲解服务质量要求。参与生产实习,既训练了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又可以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降低实习成本,变消耗型实习为效益型实习。
技工学校是培养实际操作人才的重要基地,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首先教师必须要有高素质。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要有相关学科的知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用真才实学去教育学生、吸引学生。爱护学生是教师必备的心理素质,要尊重、理解学生。在爱的氛围中会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实习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习指导教师责任重大,要不断学习、进取,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抓好实习教学的环节,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水平,使实习教学再上一层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