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3:0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语文阅读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语文阅读

篇1

一、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内容

1.拓展阅读内容。小学语文教材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主要内容,但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阅读内容远远达不到素质教育中对小学六年各学段要求的阅读量,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以语文教材为基木依据,积极拓展与语文教材横向相关、向纵向深入的阅读内容,有效地将小学语文教材阅读和拓展阅读紧密结合起来,使课堂阅读教学得到及时补充和延伸。

2.拓展阅读空间。拓展阅读空间,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充分开发和利用拓展阅读资源,拓展深厚和广博的阅读空间,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联系实际生活,积极开展课外阅读,使阅读更加广泛,提高阅读效率。

3.拓展阅读方式。随养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因此,在拓展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拓展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和音像资料,使阅读内容更加生动、形象和具体,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内容和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调动学生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语文拓展阅读教学的策略

1.课外阅读,丰富阅读内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每一本书对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小小的视野,学生阅读的书多了,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如果小学的语文老师把学生的视野只是禁锢在小学的语文教材中,没有其他的一些课外阅读,就会禁锢学生的思想,学生的思想老化,和别人沟通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退化了,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起到了阻碍的作用。所以小学的语文老师要多鼓励学生做一些课外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的素质也就提高了。老师要给学生明确地讲清阅读的积极作用,并引导学生科学地阅读,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能够自觉地进行阅读。老师讲课本的时候要进行知识的延伸,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阅读的兴趣。

2.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小学语文教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建立各种学生阅读交流平台,让学生能够及时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互相交流阅读心得,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乐读书,鼓励他们以阅读会友,享受阅读带来的无限乐趣,掌握有效的阅读规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可以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可以对自己的阅读内容进行生动地复述,也可以介绍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还可以将自己的阅读内容改编成小品或话剧,进行表演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中,得到了教育、提升和进步。学生不但提高了阅读能力,而且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提高了开拓阅读的热情。

3.组织活动,展示阅读成果。采取多元化途径开展读书活动,为孩子们提供阅读交流的平台,让他们养成阅读的好习惯,享受快乐阅读。首先,定期展开读书交流活动。要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结合孩子们的心身特点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鼓励全员参与、积极展示风采。活动要遵守“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原则,师生一起享受彼此带来的阅读乐趣,在思想的碰撞中获得发展。其次,多举办亲子活动。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经常举行亲子读书活动,不仅能为孩子们营造更温馨的阅读环境,还增长了家长与孩子们之问的互动情感。在国外亲子阅读活动是十分流行的,我国政府及教育机构也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来落实。再次,开展阅读成果比赛。为了让孩子们主动阅读,体验拓展阅读带来的成功,还要开展各种形式的读书竞赛活动,如:读书知识竞赛、读书手抄报比赛……让孩子们在比赛中相互学习、相互提高,激发他们深层次的思维潜能,从中享受读书的乐趣。此外,此类活动还可以发挥榜样作用,一个小明星带动一个班级,营造越来越浓郁的校园书香氛围。

4.开设多元化的阅读活动。开设一些课外阅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阅读方式,让学生能够自由、主动地进行阅读交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的老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讨论、研究,创建一个科学的、符合学生的阅读交流活动,并积极地鼓励,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进来,感受到阅读的兴趣。在阅读活动中,老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进行阅读比赛,并有丰厚的奖励作为回报,让全校师生都沉浸在阅读的快乐中,在阅读的同时,学生和老师可以进行思想的交流沟通,增进学生和老师之问的感情。所以,学校要多设一些课外阅读活动,让全校师生都感受阅读的快乐,创建一个温馨、快乐的书香校园。

三、结语

语文拓展阅读在今天的新课改中占据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地拓展学生的阅读才能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能力进一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因此教师要注重拓展阅读的开展。

篇2

目前,在我国语文阅读教学中,大多数学校普遍对阅读教学重视程度低,具体表现在阅读教学安排时间较少且不紧凑,教师对学生阅读指导少且不够专业有效。阅读教学内容单调,枯燥无味,导致语文阅读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佳。

由于阅读教学方式的不当,以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题性与目标针对性不强,极大地降低了学生们语文阅读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们逐渐地对语文阅读厌弃反感,甚至产生了逆反放弃的心理。阅读教学效率的低下,不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这大大增加了学生们高阶段语文学习的难度,从而较为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语文成绩甚至整体成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也普遍存在这些问题。

二、推动小学语文主题阅读的有效策略

鉴于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堂的低效、学生阅读能力不足与阅读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我们应当尽快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快速化,经过调查研究以及深入探讨分析,以下是笔者关于提高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效益的几点策略。

1.阅读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内容有针对性.更加丰富多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不再只采用以往课堂强制阅读的单一教学方式,要经常性地、定期地举办各种班级或者校园文化活动,每一期规定明确的阅读主题,例如校园课外读物比赛、班级阅读心得交流会等。在阅读教学内容设置上,广泛听取接受学生的意见,改变以往不加筛选、毫无针对性的阅读材料与内容,尽量选取类型多样、针对性强的阅读材料,重点教授,调动学生们阅读学习的积极性与热情,开阔学生们的眼界c知识面。

篇3

兴趣是促进有效阅读的基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就需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李永宁情境来实现。当前,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不断应用,教师也可借助多媒体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如在教学《和时间赛跑》时,其文本的内核相对抽象和理性,为了让学生理解感悟“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明白时间的珍贵,懂得惜时的可贵,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课件是空白的画面,“嘀嗒、嘀哒……”,画面上响着令人心悸的钟表走动的声音。老师说:听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什么?想到什么?请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孩子们在书写的过程中把对时间的认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次感受到时间的严峻,同时也在练笔中锻炼了书写能力,从而把语言文字训练与人文精神的熏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又如在《四个太阳》的教学中,教师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寒冷的冬天,你穿着厚厚的棉衣站在操场上做广播操,这时候一阵寒风吹来(播放寒风声音),你感觉怎么样?(生A:我感到身上很冷。生B:我觉得腿也不能动了,脸上非常冷,都已经冻红了。师:是呀,你的这种感觉就叫做——(出示词语“冻僵”)师:小朋友,冬天,我们的手——(指词卡),我们的脚——,我们的脸也——。就在你的手、脚、脸都冻僵了,冷得发抖时,天空中出现了一轮火红火红的太阳(出示课件),现在你又有什么感觉?生A:我感觉很暖和。生B:我觉得身上热起来了,很舒服。师:这时候我们感到——温暖。)

借助情境,老师利用语言渲染,让学生感到“冷”,也让学生看到温暖,也许这里的“冷”不是真冷,这里的“温暖”不是真温暖,是“仿佛感受”,但却是动态的、是亲身感受的,能激发学生真情实感,获得积极内心体验的,这样的语言理解是深刻的,这样的情境创设当然是有效的,符合语文教育规律的。

二、提出问题引导探究

文本多是充满情感的载体,它以具体可感的感性形象、生动逼真的意象引起读者的想象和创造。要能在阅读中深刻体会文本的内涵,还得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引导,通过师生对话,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去分析和阅读体会,这样才能不断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对文章的理解。

篇4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重视阅读的文字随处可见。可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是多么的重要!立足于课内,延伸于课外,只有满足了学生阅读需求的语文课堂,才会使学生身心愉悦,读得快乐,读得健康,幸福阅读。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阅读教学有自身特点,教师要对教情和学情进行深入探究,根据教学实际创设多种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生动讲解、故事引导、游戏介入、谜语设计,特别是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动画、视频、文字材料,都能够从不同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提升阅读的快乐指数。

1.教师多元引导

小学生阅读基础较薄弱,教师要根据学生阅读的实际,创设多种阅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讲故事是语文课常见激发手段,教师根据文本信息为学生讲述相关故事,学生喜闻乐见,自然对阅读文本产生阅读兴趣。教师适时设计游戏、谜语,改变学生学习形式,也能够快速激发学生阅读的冲动。只要教师能够把握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设计阅读情境,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激发效果,学生阅读的主动性被调动出来,阅读效果自然是显著的。

2.多媒体个性展示

多媒体介入课堂教学之后,给教师施教带来更多选择。多媒体不仅具有强大的展示功能,还能够与互联网进行链接,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宽泛的教学资源。小学阅读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图片、动画、视频、文字材料信息,学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多种信息的强烈冲击下,学生对文本形成探求欲望。如文本示范朗读,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学生模仿朗读,其收获当然是丰厚的。

在学习《浙江潮》时,学生刚接触文言文,阅读存在一定障碍。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朗读示范音频,还有浙江潮图片、视频片段,学生对浙江潮有了感知和兴趣,阅读文本的积极性大增。学生跟随音频示范朗读一遍遍朗读,很快就找到朗读的节奏,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相关图片、视频,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索欲望。如此,学生阅读进入到崭新境界,阅读文本的主动性被调动起来。

二、方法筛选,提升阅读快乐指数

阅读方法众多,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进行适当筛选,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阅读基础、阅读习惯、阅读悟性都存在差距,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阅读情形,给予阅读方法引导,让不同群体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提升快乐阅读的感受,形成个性化的阅读教学策略。

1.精心选择,提高适合度

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阅读文本,如何进行优化选择,这是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小学生阅读基础有限,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推荐学生阅读文本,体现精选精读的原则。学生欠缺的东西太多,教师要对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学情调查,除了教材文本之外,学生课外还接触过哪些文学作品,阅读情况如何。教师要弄清学生的阅读范围、阅读形式、阅读深度等内容,才能制定或推荐阅读计划,提升阅读指导的针对性。

2.方法传授,提高有效性

阅读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教师向学生传授阅读方法,只是为学生提供重要参考,学生会根据自身实际作出适时选择。浏览、泛读、默读、品读、细读、研读、精读、赏读等等,属于单一阅读形式;自主阅读、合作阅读、讨论阅读、演绎阅读等,则属于综合阅读方式。无论选择哪种阅读方式,都要尊重阅读主体的需要。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其快乐指数自然会维系在较高水平上。

三、共享成果,构建快乐阅读体系

小学生阅读品质的形成需要良好的阅读环境,学生在具体阅读过程中,自然形成阅读收获,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展示阅读成果,获得阅读的成就感,要对学生阅读的收获进行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促使学生形成快乐学习心理,这对大幅度提升阅读层次有重要促进作用。

1.成果展示,促使快乐共享

学生进入快乐阅读之后,其收获自然是丰满的。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阅读成果展示,让学生展示阅读体验、感悟、启迪,不仅是对学生阅读成绩的检验,更是对学生阅读行为的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阅读信心。给予学生阅读成果展示的机会,也可以给其他学生带来一定启发和激励。

2.认知梳理,形成感知体系

对阅读成果进行展示,能够帮助学生对阅读认知进行科学梳理,并形成一定的阅读认知体系。所谓“开卷有益”,无论学生阅读了哪些文本,都会有阅读成果的生成。教师引导学生对阅读行为进行总结,不仅可以构建阅读认知网络体系,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总之,我们要以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让语文教学走上“快乐阅读”这条“回归”之路,让学生领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妙绝伦、无可匹敌的突出特点,激发学生努力认真地学习、运用“母语”的积极性。学生的阅读面拓宽了,视野自然开阔,同时也顿悟了作文之道。这才是理想的教育――能激活生命的潜能,能提升生命的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46-01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如何在工作、生活、以及学习中获得最为有效的最为准确的信息?“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获取信息的办法。不管是“会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编”,亦或者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等,都阐明了阅读的重要性。如何让学生能够良好的运用阅读进行语文的学习,这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重要的意义。

一、增进学生的阅读兴趣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么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错,很简单的一句话却阐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道理。兴趣的产生是学生进行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动力所在,更是把学生同学习机器分开的重要标志。在兴趣的鼓励下,学生们会表现出更加优秀的思考、智慧以及坚持。如何增进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呢?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情景演绎、知识问答比赛等教学手段刺激学习的学习兴趣。一般情况下,小学生们对于新鲜事物总是比较有兴趣的,但是小学生有一个比较打的缺陷就是自制力较差。如果教师仅仅是提了一下阅读学习或者是一直在重复性的进行复制式的教学,那么注定是提不起学生们的兴趣的。首先由学生们带着一些列的问题阅读,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理解文章;其次在学生对于一个问题的思考碰到瓶颈后给予稍稍的启示或点拨;最后,当学生对于文章不肯继续进行思考下去的时候,教师在此时就应该提出一个有不同答案的问题,引起学生们对于该问题的争论,以此增加他们对于阅读的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有根据教材设备设施,组织开展各类活动或竞赛等等,让学生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对于语文阅读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不管是对于阅读能力的提升、或者是对于阅读效率的提升,都少不了养成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知识的储备以及素质的提升等第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阅读习惯不仅仅是在一种和谐的氛围中可以进行阅读,在遇到阻碍的时候也可以坚持继续阅读。这种习惯是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资本,对于一个人的终生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在小学阶段,学生们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是最为鼎盛的时期,坏的习惯形成的很快,好的习惯同样也形成的很快。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良好的阅读习惯,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求答案,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语文是的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不管是文学的、社会的、心理的、科学的等等一切,语文都会有所涉及,教师应当充分的利用语文的这点优势所在,积极引导学生们对此的兴趣,在探究的过程中主动阅读、享受阅读。这不仅仅有利于学生们对于语文文章的理解,加深对于问题的印象,也为自我知识的储备和积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学生们如何学到一个新的知识呢?首先要学会对于旧知识的质疑。“质疑”是学生对于问题的产生、对于问题的探究、对于问题的解决的源泉所在。通过大量的阅读,教师和学生都可以清楚的明白哪些知识点不清晰,哪些问题不明白,重点是什么,难点在那里?这样教师对此就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规划,学生也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问题的探究和解决。语文的教学和学习一定不可缺少“质疑”的精神,怎么样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质疑”,有了疑问才有探究的动力。当然,“质疑”并不是无病的那种质疑,“教师”为什么读“教师”?这种质疑就毫无意义。一般情况下,质疑的地方应该是一个文章的重点难点的地方,学生在理解上有迷惑的地方。在这些地方提出了疑问后,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课堂阅读以及课外阅读寻找答案;或者由学生自己对于课文提出问题,然后教师选出比较有针对性的问题,由学生们通过阅读进行思考和解决。如何质疑,如何解疑,这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

一般情况下,课堂的教学如果保持在凝重和严肃的气氛下,学生的思考能力会不断的降低,学生们不敢主动发言,教师教科感到乏味无趣,以此产生一个恶性循环。紧张的课堂气氛就好像学生们的精神负担,对于学习的好奇心,对于问题的主动探究心就会受到压抑,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有着极为不利的影响。虽然学生们都是小学生,但是教师也要以一个相同的地位进行问题的分析和探讨,最后完成对于问题的解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是一个普通的问题讨论者,以及推动问题发展的引导者。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注意聆听学生们的问题和意见,这样学生们才敢在课堂上提问,才敢说出自己的思考。在这种和谐的课堂气氛下,学生的积极参与度、思考能力都会得到提升和帮助。

五、培养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

听、说、读、写,这是语文学习中的四个阶段,读写的结合更加是学习和教学中的一个关键所在。大量的阅读产生丰富的知识积累,为接下来的书写制造条件;而书写又进一步的反过来促进阅读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很多的教师都要求学生们书写日记或者周记,目的就在于促进学生对于阅读知识的储备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读写结合。由于书写的特殊性,学生必须要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个储备就来源于日常的大量阅读。读写结合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语文学习有着巨大的帮助。

总而言之,只有学生通过自己的手、口、脑并用进行阅读,并且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引导和帮助,找多适合学生自己的阅读学习方法,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部动力,才能开发心智,主动去了解、研究,在了解和研究的过程中,渐渐培养学习的持久性,提高自学能力。特别是对于那些初学阅读的学生来说,教师应该成功地激发他们的阅读动机,使他们在头脑中将阅读与乐趣相联系。

1. 创造阅读条件。

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在日常的学校管理中,培养学生阅读的习惯。为此,我在班级里设立了一个图书角,由学生专门管理。这里的书,有的是从学校图书馆借的,每月更换一次;更多的是学生你捐3本我捐5本而组成的。图书角成立后,学生做完作业后经常聚在这里看书,看完后交流、讨论,在不知不觉中丰富了自己的语言。我们还为学生开设了开放式阅览室,那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阅读各种信息,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也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2. 及时表扬鼓励。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能把自己课外积累的知识在课堂中进行发表时,哪怕是一个词语、句子,我都会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运用语言表达出来,对表现好的,立刻大力对他进行表扬,请他交流为什么表达得那么好,并随即鼓励大家要向这位同学学习,多读书,多积累。学生在获得表扬后,课外阅读的兴趣会更高,积极性和主动性会更强,而其他学生也会学有榜样。

3. 用好课本资源,提高阅读水平。

在阅读教学中,由于理解课本的需要,必要时就需要进行课外资源的有机链接,这样会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的理解。如《狼和鹿》课文,小学生要理解它,仅靠这篇文章是不够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阅读。在教学的开头,从寓言故事《蛇与庄稼》入手,激发学生理解狼、鹿、森林、人类之间的复杂关系时引入科普文章《南大洋的食物链》,让学生了解“食物链”、“生物链”。一方面强化学生对课本的理解,激发起对大自然的兴趣;另一方面将学生由课内引向课外、书内引向书外,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实施课内课外的有效“链接”,应该从课本出发,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避免弱化课本资源的现象。

4. 广泛开展读书竞赛。

小学生的好胜心理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教师可以利用读书竞赛活动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一次,我组织学生们参加学校读书节活动,一时之间,读书蔚然成风,学生们一有时间就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地读《格列佛游记》、《鲁滨逊漂流记》、《昆虫记》等名著。

二、帮助选择,推荐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在课外的延伸。搞好课外阅读,我认为,很重要的一环是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课外读物。如何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我在实践中发现,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

1. 教会学生自主选择。

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标准可以概括成三个字:趣、广、适。“趣”是有趣。对于小学生来说,有趣的书他们会更感兴趣,而有了兴趣就会投入更多的热情,并能化为自觉自愿的行动。“广”是广泛。鲁迅先生在他的一封信里,曾这样告诉青年人:只看一个人的著作,结果是不大好的。专看文学书,也不好。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了。因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博览群书,厚积薄发。“适”是合适。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鉴别能力和免疫能力都较弱。而如今的课外读物是良莠不齐,并不都适合小学生阅读。“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说话”。因此,我们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有利他们身心健康的阅读材料,让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使心灵也得到润泽。

2. 教师推荐阅读材料。

小学生求知欲旺盛,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强,但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认真地帮助他们选择思想健康、语言生动、活泼规范的图书;同时,学生的课外阅读又不是孤立的,要注意配合语文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向学生推荐有益的图书,如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之后,可以向学生推荐《》;学习《赤壁之战》可以向学生推荐《三国演义》;学习《鲸》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与自然知识有关的科学普及读物;学习了《少年润土》后可以向学生推荐鲁迅先生的其它著作等。注意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读不同时期、不同作家、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书,同时在阅读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切实远离那些低级趣味、庸俗无聊,甚至不健康的书刊,使学生真正在课外阅读中受益。

三、教给学生必要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是完成阅读任务的途径和手段,学生有了阅读的兴趣,教师把好的阅读材料推荐给了学生,还必须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结合课文的阅读,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和复述,学习精读、略读、浏览,学习利用图书室、阅览室、网络等查阅资料,培养初步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因此,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结合读物特点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方法,如可以根据文章特点教给学生运用泛读法、浏览法,加快阅读速度,加大阅读信息量;可以精读与泛读相结合,动脑与动手相结合;同时指导学生阅读时做好阅读笔记、摘抄、批注等。

四、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习惯是一种高度自觉的自动化的行为,一个人一旦形成某种习惯,将会长期影响其行为。在阅读指导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使他们受益终生。所以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逐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认真读书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习惯、爱护书报的习惯、用眼卫生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等。这些阅读习惯一旦形成,不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很重要,而且对他们将来的发展也会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总之,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自己有了感受,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慢慢地自己就会找书读,学会读书,使学生自主阅读的意识得到增强,从而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篇7

小学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加以引导帮助。我认为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去做工作。

一、让学生熟读课本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本上的知识熟读,吃透,而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拓展到课外阅读层面。我们所学的课本教材,收录的大都是名家精品之作,通俗易懂,而又妙趣横生,因此,丢开课本去寻找阅读的捷径,岂不是枉走了弯路嘛?

我们以《观潮》中的章节为例:“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米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通过由远到近的细节描述,生动动形象,恰到好处的比喻,让人有种深临其境的感受。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中,不仅仅是要学生因学习而阅读,更应该让学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生动形象的感受到课文中的对于汹涌澎湃潮水描述。

二、让学生多读感兴趣的书

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让学生读好书,会读书的前担是让学生读自己感兴趣的课外书。我们应该锻炼学生对感兴趣的书目进行阅读,培养学生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能力。其次要明确自我阅读目标,小学生课外阅读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较多知识。必须有一个阅读目标,即指导学生,首先了解一本书的序言后记,或杂志的目录,了解文章的大概结构,熟悉其内容,然后筛选出自己要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阅读前要明确这些目标,分阶段逐渐完成,这样就会摆脱阅读是一种负担这一心理压力。

三、要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

市面上,课外阅读书籍林林总总,老师和学生都面临着选择的问题,学习和阅读的时间合理分配需要我们学会精读和略读。

何谓精读?精读其实就是将课外阅读中的部分章节进行肢解分析,字,词,意等等,学生在熟读文章之后,抽丝剥茧的对章节进行反复推敲。通过仔细的研究,从而最大程度的感受到作者的思想内容,精读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浅入深的思考学习过程,在精读课外读书物的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略读是阅读的策略,文章中总有重点,我们精读重点,对一般的情节内容可以采用略读的方法,了解故事片的大致内容就可以,甚到为了节省时间可以完全忽略过去,这也是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之一。

四、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8

群文阅读以其组合性、开放性、创新性等本质特色,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兴趣。与此同时,通过对相似文章的学习,有助于强化学生对同一主题、同一类型文章的理解,便于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分析的能力。此外,群文阅读的有效应用实现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沟通,进一步增加了学生阅读数量,拓展了学生的语文知识视野。由此可见,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对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二、小学语文群文阅读实施策略分析

1.基于教学内容,科学设置群文阅读范围

在现今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中,不仅具有丰富的教学内容,其文章类型也具有多样化特征。因此,教师在开展群文阅读时,应在教学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教学主题和教学思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阅读技巧,实现教育教学目标。例如,教师可根据文章的内涵,将与“亲情”主题相关的文章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和设计,对《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等进行组合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文章主题内容,使学生对文章具有深刻的认知与理解。

2.基于学生实际发展,合理设计群文阅读问题

教师在组织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时,应注重学生阅读兴趣、探索精神与参与意识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时,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设计具有引导性、探索性、比较性、冲突性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强化学生对一组里不同文章的理解。例如,教师在讲述与“自然”有关的文章《火烧云》《鹿和狼的故事》《鸟的天堂》《只有一个地球》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设备对相关景色进行视频或图片展示,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教师可在文章内容、写作手法、文章特色、重点内容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比较性、冲突性的问题,让学生小组进行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过程中加以引导和启发,从而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进而实现教学目的。

3.注重群文阅读方法多元化的实行

群文阅读对学生阅读速度以及阅读数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为更好地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阅读方法的培养,包括阅读浏览、默读、速读、跳读等阅读方式,用以奠定群文阅读基础。

4.群文阅读中阅读与口语表达的结合应用

教师在利用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可将群文阅读与其他教学模式结合起来进行应用,实现学生情感上的表达,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例如,教师在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结合小组学习教学模式让学习小组对文章M行自由朗读,并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从而在讨论与交流过程中,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提高阅读质量。又如,教师在基于“童话故事”主题的群文阅读时,也可让学生在理解一组文章内容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开展表演、演讲、辩论等形式,强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促进学生与文本之间的交流,实现教学目标。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语文知识视野的开拓、思维创新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根据学生实际发展情况以及教学内容,有效开展群文阅读,用以实现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目的,提升教学质量。

篇9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192

1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新形势下发展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素质教育改革中对主体性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素质教育提倡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必然要求。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体,小学语文阅读应当是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的。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实施“对话式”语文阅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的必然要求;实施“对话式”语文阅读,能够按照素质教育提出的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特点所决定的。由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程更加强调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不应当用自己的思想来左右学生的阅读实践。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可以在尊重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尊重小学生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能力,利用阅读机会,更好地进行反思和批评,不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能够有效培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自己的心得,能提高自己的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运用综合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2 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途径

第一,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需要重构良好的师生关系。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更加强调的是在课堂上形成一种民主和平等的对话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使双方更好地理解对方、接纳对方,而不是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的任意践踏。“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要教师在课堂上真正理解学生的现实需要情感需要、态度变化等,体会学生作为发展主体的独特性和创造性;要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年少不懂事而被迫让学生服从教师的教学主张,接受自身在课堂上的权威地位。“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更加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学生不再处于被动的、消极的地位,而是作为一个独立的、有独特性格特点的、期望受到尊重的主体与教师之间进行平等对话。教师还需要在开展“对话式”语文阅读中不断改变自身的角色定位,要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向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真正走到学生中间去,亲近学生的精神,了解学生的阅读需求。这里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是一种互动、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

第二,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极进行自我重构。开展对话阅读教学是打开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窗口,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要想激发学生在对话式阅读中的兴趣,就必须要让学生成为学习和阅读真正的主人,让学生、教师以及阅读文本之间进行自由的交流,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学习、自我阅读的理念重构。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在阅读课堂上没有主次,教师与学生都处于平等的关系之中,进而让学生的语文阅读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调动,学习兴趣得到更好的激发,在阅读中学习的智慧也得到充分的启迪。

3 结语

“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突出和强调了“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这一时代特征,是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深刻改革。在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要对学生的每一次新发现、对学生的每一次新想象、对学生的每一次新发言等都要予以充分尊重。教师要立足学生特点、立足小学教学规律,对学生在开展“对话式”阅读过程中产生的独特认识都要予以完善和丰富,让学生的整个学生过程成为学生个性的呈现过程;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为下一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开展“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要充分认识到“对话式”小学语文阅读的重要性;对于小学语文教育来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其根本宗旨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对话式”阅读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了活学活用,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使学生在阅读中培养了理性思维,有助于培养启发式、探索式的学习兴趣。开展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也是充分对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尊重,在课堂上赋予了学生更多的尊重和自主;这种方式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现了学生学习热情的最大化,有效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潜能,对于促进学生综合全面发展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冯兴森.富于“张力”的对话――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浅探[J].学生之友(小学版),2011,(24):36.

[2]姬秀红.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对话式阅读教学的误区与对策[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7X):64-65.

[3]高小玉.对话理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综述[J].新语文学习(中学教学),2011,(6):52-54.

篇10

一、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和氛围

学校读书环境是一种语言,良好的读书环境的能够激发师生的读书欲望。把班级布置成一个小型图书室,开展了“自给自足”式的补充图书方式,进一步规范了图书角的建设,学生的课外书籍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乃至优秀学生的读书自创“小名言”。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每一面墙壁,都浸润着文化气息,飘溢着浓浓书香。我们学校早已把课外阅读列入课程表,每周三下午固定有一节课外阅读课,它已成为综合活动的主要课程。

二、培养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

1、“以讲诱导法”。孩子不爱课外书,从根本上说是对课外书缺少了解。老师可以利用各种契机,用自身的语言描述给孩子建立一个有趣的课外书表象,让孩子产生对课外书的一种向往。每周三的阅读课,我们根据不同的年级学生特点,适当安排一定的时间,引读部分童话故事、成语故事、作文天地、精典名着,用生动的描述和精彩部分的嘎然而止,激发学生强烈的看书欲望,激发孩子阅读类似书籍的兴趣。

2、“以身示范法”。古语道:其身正,不令侧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每次读书时间,老师也和学生一起读书、笔记:每次读书展示周,老师和学生一起撰写读后感、共编阅读小报。我们用自身阅读的状况、频率、习惯等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以师道的示范作用带动孩子,让孩子们在不知觉中爱上课外阅读。

3、“赏识激趣法”。“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为了学生能保持读书的热度,在阅读教学的开展中,老师要以赏识的眼光关注每一个孩子的阅读过程,发现其“闪光点”,不失时机为孩子某一做法进行激励、表扬、喝彩,激发孩子的内在动力。我们还开展“读书小明星”、“课外知识小博士”、“书香小姐”等荣誉的评比活动。我们通过多种途径激发阅读愿基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传授读书方法,让学生会阅读

1、在阅读中积淀阅读方法。我们应当教会学生自主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调动多种感官,发展多种思维,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地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容易自流。为了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每学期应进行若干次定期和不定期的阅读检查、评比,展开各类读书活动,可以是“我是小小推荐家”、“我是小小评论家”、“我是小小创作家”、 “我是小小编辑”……,还可以是读书经验交流会,与作家面对面等,这样一系列的活动开展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读书的乐趣,在活动中砺炼阅读品质,提升阅读品位,从而进入阅读的两良性循环。

3、在评价中培养阅读情感。阅读到一定的程度,学生也会在日记中有所表达。因此,鼓励学生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特别重要。对学生作文中的好词好句,教师在修改文章时,用红笔标出并加以好的评价,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慢慢体会到正确应用积累的语言的方法。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外语言实践中运用语言、评价同学的语言。在辩论会上,在小记者会上,在演讲会上,对学生在表达时应用的好词好句,都要予以充分的肯定。在班级制度中,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交流所积累的语言,积极进行展评,从而给学生一个舞台,让积累腾飞。

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是为了将来不用教”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教师理所当然要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教会学生做文摘卡片。让学生置备卡片盒,避免散乱,每张卡片应适当留有空白,以备补充资料。教会学生不仅会做文摘卡片,而且还要求学生勤做文摘卡片,蜜蜂一样及时地不断地把精彩的片段、重要的材料和信息随时摘录下来,指导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去寻宝。

创造口头交流信息机会,进一步加强指导怎样选择、积累有益信息,让他们在交流中获取更多信息。

篇11

【中图分类号】 G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6-5962(2012)11(b)-0167-01

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和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识字、精读、泛读或浏览性跳读训练。对于精读的训练,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仔细研究文章结构与内容,主动提出问题、潜心分析原由、把握问题关键、总结内在规律、形成系统成果,然后进行学习交流,进一步提升学习效果,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让阅读能力内化为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1 科学确立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目标,扭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关键点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客体是一群涉世未深、社会常识淡薄的孩子,对他们阅读能力的训练,首先必须关注的是有针对性地训练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整体了解,快速准确地抓住课文的中心思想,围绕这一目标,拓宽对相关信息的了解,延伸对相关领域常识的掌握,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快速阅读技能。这是小学语文阅读训练的关键点。目标不明确,必然导致教学方向性缺失,找不到问题的核心所在,就难以将后续的阅读训练进行下去,自然就难以达到所期盼的阅读训练效果。

2 精心挖掘学生语文阅读的潜在兴趣,扣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重点

根据人的心理特点,事物的首发效应最容易刺激人的兴趣。根据这一特点,笔者认为在组织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时,必须精心挖掘出课文的闪光点,找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知识点,并以此精心设计好阅读训练的课前导语。如果导语设计得好,必定能够引起学生们的强烈阅读兴趣,如久旱逢甘雨的禾苗一样,一头扎进课文的阅读当中去,去寻找、去探索、去思考。这主要是源于小学生天生对事物怀有一颗好奇心和探索心,有一种很强的求知欲,还有就是对兴趣点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顽强毅力。以笔者所教学的《小露珠》课文为例,在阅读训练课上,我开门见山地提出:“小朋友们见过小露珠吗?它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样形成的?你们想知道吗?”此时,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了,他们定会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或“非常想。”沿着这个导语,笔者顺势揭出阅读的课文题目:“好,那我们这堂课就来学习《小露珠》这篇课文,刚才老师提的问题都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课文中的小露珠还会遇到几个动物朋友呢,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性,认真阅读吧。”笔者刚把话说完,学生们就一头扎进了对课文的阅读当中去了。

3 重点抓住语文阅读教材中所蕴含的疑点,扣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要点

人们阅读的目的不过于对问题的疑问或是无聊的消遣,而小学语文阅读教材是经过专家认证后,提供给学生进行能力训练的素材,教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目的性,有意蕴含或潜藏着许多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大多都是疑点,就如士兵们进行越野训练时的障碍点,对于疑点的摘取可以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提出,并通过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解决。当然教师可以先开始提问,笔者在指导学生进行《天安门广场》这一课文阅读训练时,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北京的一些标志性图片,如天安门城楼、人民英雄纪念碑、长城、故宫等等,通过让学生观看多媒体中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了解到北京有哪些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住。紧接着就引出自己的问题:天安门广场的结构如何呀?有哪些标志性建筑与物品呀?以此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和思考。经过一定时间的阅读训练,教师可以通过一定的启发方式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例如笔者在进行学生《秦兵马俑》这一课文进行阅读训练时,首先布置给学生一个任务,就要求学生紧密围绕课文的中心、重点内容和写作思路进行提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结果提出了很多的问题:秦兵马俑在哪里?秦兵马俑具有哪些特点?什么俑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等等。有了这些问题,便可以进一步促使学生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刺激学生进行积极深入思考与研究。

4 组织学生对语文课文理解的评价交流,扣住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的深化点

交流可以使陌生的东西变得更加熟悉,可以使思想认识得到进一步提高,可以迸发出更多的灵感火花,创新出更趋真理的理性认识。小学语文课文理解的评价交流本身就是让学生对课文进行一次再阅读的训练过程,是师生们对课文内容的“再教学”,从中可以让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成果得到深化、强化和固化。笔者认为交流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一是由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点评;二是由学生自由发言,让学生点评;三是组织辩论会,让学生通过反驳与辩驳的方式进行思想的交锋。如在教学《天游峰的扫路人》一课时,可以让学生针对“天游峰的扫路人每天一层一级扫上山,再一层一级扫下山累还是不累?为什么?”展开辩论,这样天游峰扫路人的自信乐观、自强不息、苦中有乐的精神就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心中,升华了文章的主旨。

5 结论

以上是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的梳理与总结。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途径各不相同,模式还很丰富,方法还很多样,手段还很多变,这就需要我们这些小学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去发现去挖掘、去积累、去验证,从中找到最为理想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训练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