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阿波罗登月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3: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阿波罗登月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阿波罗登月计划

篇1

45年前,另一部美国好莱坞式的英雄史诗大片在月球上演,观看直播的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6亿,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的那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全人类的一大步”,成为人类向浩瀚宇宙发出的最经典的台词。美国在向全世界彰显其国力的同时,也赢得了与前苏联太空竞赛的重大胜利,最有意义的是为后来美国高新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难怪中国探月工程高级顾问、“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称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为“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科学探测计划”。

篇2

登上月球是人类的古老梦想,这个梦想可能和人类的历史本身一样久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是一个冷战催生的政治项目,然而这一点也无法掩盖阿波罗计划所实际带来的巨大科学价值。

在着陆之后,阿姆斯特朗和另一位宇航员奥尔德林一共在月面停留了21小时36分钟。他们在月球表面放置一台摄像机用于向地球传输信号;放置一台太阳风成分检测仪,月震仪设备包以及激光测距反射器;在着陆之后,他们踏上月面并收集月面土壤岩石样品带回地球;拍摄大量月面照片,记录月面地貌,科学设备的安放过程,以及在月面上的宇航员和着陆器本身。

第二步:改变世界

阿波罗计划还带来其它的连锁效应。举例来说,计算机技术必不可少的集成电路。在1961年至1965年期间,阿波罗计划使用的导航用计算机是这一技术产业的最大客户。在此需求推动下,集成电路技术最终成为了成熟的、在商业上被大量应用的产品。

阿波罗项目的执行还埋下了近日互联网萌芽的种子。正是由于受到了阿波罗登月计划此类振奋人心的壮举的激励,整个社会开始迸发出比以往更强大的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很多事情比原先更快更早地出现了。”

第三步:回到地球

阿姆斯特朗用前40年登上月球,却用后40年努力“从月球回来”——做回一个普通的地球人。个性低调的阿姆斯特朗不爱镁光灯,有人曾问他对于自己的脚印将永留月球有何感想,他说“有点希望未来有人上去把脚印擦掉”。他于1971年从美国宇航局(NASA)退休后便到辛辛那提大学任教。

阿姆斯特朗的家人表示希望世人能以简单的方式缅怀他。他家人在声明中说:“荣耀他的服务、成就与谦逊,下次走在万里无云的夜空下,见到皎洁月光照耀着你们时,想想阿姆斯特朗,并对他眨眨眼吧。”

霍金现身伦敦残奥开幕式

当地时间8月29日晚8时30分,2012年伦敦残奥会开幕式在“伦敦碗”掀起大幕。作为英国著名剧作家莎士比亚名著《暴风雨》中的主人公米兰达,成为开幕式表演的绝对主角,她以“向导”身份带领观众进行了14分钟的科学神奇之旅,体验科学带来时空交换。其中包括眺望宇宙的最深处,在思想的海洋里畅游,“中途”还在伊萨克·牛顿的花园里小憩,最后抵达千变万化的当代伦敦城。

而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为残奥会送上了充满探索精神的开篇词:“自从文明的曙光降临大地,人类便孜孜不倦地探求世界内在的规律。天地之为天地,何也?天地之所以存在,何也?即便我们找到了无所不能的世界万全定律,那也不过是一套毫无生气的繁文缛节。究竟是什么将生命的火种点亮?留下整个宇宙供人类冥想?”现场也配合着霍金的演讲用无数的雨伞模拟宇宙大爆炸的景象。

诺奖得主认为向外星人暴露人类位置不明智

人类是否应该向外星人暴露自己的位置?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曾在2010年接受探索频道采访时说,人类应当对外星生命非常谨慎,尝试接触外星种族将会非常冒险。201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布莱恩·施密特说他非常赞同霍金的观点。

“外星人也许并不是一件需要担忧的事。宇宙太大了,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但是事情发生的时候也就发生了。”施密特说。

施密特与亚当·里斯带领的高红移超新星搜索队与超新星宇宙学计划这两个研究团队,分别发现宇宙膨胀的速度并非如预期一样减缓或是停滞,相反正在加速。因为这个发现,他们二人与索尔·珀尔马特一起获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根据施密特的研究,宇宙将继续越来越快地膨胀下去,最终会走向消散。在这个加速膨胀的宇宙中,人类将越来越难以抵达另一颗行星,这意味着,接触地外高等生命的几率将越来越低。

“宇宙的未来将非常黑暗。一切都飞快离去。寻找外星人将成为巨大的挑战,也许永远都不会实现。我们人类或许是宇宙中非常罕见的东西。”他说。

一克DNA相当千亿张DVD光盘

要说信息存储,没有一样比得过DNA。人们很早就觊觎我们自身的基因代码存储数据的潜力,但如何将信息编码进DNA遗传物质再如何解读出来,一直是个难题。

近日,哈佛大学维斯生物工程研究所的一群研究人员尝试将一本大约有5.34万个单词的书籍编码到不到一沙克(亿万分之一克)的DNA微芯片中,连同文字一起的还有11张图片和一段Java程序。这是迄今为止人类使用DNA遗传物质储存数据量最大的一次实验。“今后,拇指大小的设备就能存下整个互联网的信息。”该项目首席研究员、哈佛大学遗传学家乔治·丘奇说。

这项实验被刊登在《科学》期刊上。但因编码存储和读取过程太过昂贵,DNA存储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随着DNA合成、测序价格的不断下降,这或许将成为长期存储数据的一种选择。”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可苏里说。这一实验,或许为解决未来社会爆炸性的大数据存储指明了方向。

生物电流可促断肢再生

英国阿伯丁大学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物电流有望被用来帮助人体组织再生和对残缺的四肢进行补救。在不久的将来生物电流有可能帮助残疾人“恢复”四肢,重新长出手臂与腿。

此前的生物电流模拟试验已经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结果,该技术可以用来帮助病人受损脊髓的再生。还有研究证据表明生物电流技术在帮助病人进行趾端再生。目前该领域的研究还仅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希望早日能够得到一些更有用的研究成果。

篇3

登上t望塔,远处巨大的发射架便是著名的39号发射塔,世界最著名的宇航发射中心。39号发射塔是专门为阿波罗计划建造的,发射中心包括一个能够组装土星5号大型火箭的车间,一个能够运输5440吨物品的运输车。肯尼迪航天中心共有两辆“爬行者运输车”,每辆重2721吨。它们的速度很慢,从车间到发射场需要5个小时的“爬行时间。”从技术角度讲,将111米高的土星5号火箭站立着送到发射场,还必须克服一定的坡度,本身就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技术成就了。

随后,我们来到土星5号博物馆,因为它在阿波罗计划中的重要作用,这个庞然大物也被冠名为”月球火箭”。只有来到这里,你才能亲身感受到这个庞然大物的壮观。这里存放着一个巨型的土星5号火箭,高川米,直径10米,分成3级。到目前为止,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建造的最大火箭。它的高度、推力和起飞前的重量,都使它成为当之无愧的巨型火箭。当火箭发射的时候,80公里远的地方都可以感受到地面的震颤。

站在土星5号一级火箭的5个巨型喷嘴的下面,你才能感受到星际飞行的气魄,找到只有在科幻电影中才能体会到的感觉。这里是机器的世界,各种各样弯曲和复杂的管道,青铜色的外壳,闪耀着淡蓝色的金属光芒。你只能感叹,星际飞行是如此的复杂,人类竟然可以建造如此复杂和庞大的机器,真是不可思议。土星5号的旁边,陈设着复制的登月舱、月球车等,这里还陈列着一块从月球上取下来的月球石。

从土星5号博物馆出来,我们来到火箭公园。这里堆放着美国历史上使用过的各种火箭的仿制品。各型火箭陈放其中,大部分直立着,形成了一个个壮观的景象。堆放其中的,还有一些大型的火箭发动机,去除了整流罩,露出弯弯曲曲的铜管,使人恍若来到了未来世界,置身于一个外星星球。

火箭公园的旁边陈设着“探索号”航天飞机。这个航天飞机是个一比一的复制品,外形和内观跟实际的航天飞机完全一样。但它只是一个展品,并不是真正的航天飞机。游客可以从旁边的平台走进“探索号”,探索它的内部结构。内部有很大的货舱,用来装载各种卫星和相关部件等,里面还有机械手,可以完成大型的安装任务。

肯尼迪航天中心除了科学研究的任务之外,还要负责向公众宣传航天和太空探索的新成就,他们拥有一个专门的太空探索的电视频道,由他们和迪斯尼公司共同负责,介绍各种各样的关于太空和宇航的节目。通过这些活动,美国宇航局赢得了美国公众的支持,为争取国会的拨款增加影响力。

1961年5月25日,肯尼迪总统代表政府向国会宣布:“在10年内,将把一个美国人送上月球,并使他重返地面。”这就是20世纪最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阿波罗计划一共进行了17次。第一次计划失败,导致3名宇航员死亡,其后经过8年的实验和准备,历史性的时刻终于到来。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登月舱降落在月球上,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地球以外的星体。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成为幸运的宇航员。当阿姆斯特朗踏上月球时,他说道:“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

登月的成功证明了当代的工程技术已经为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准备好了条件,人类的发展进入了日新月异的时代。阿波罗11号之后,有一批宇航员登上了月球。最后登月的是一位地质学家,也是登月的第一位科学家,名叫哈里森・舒密特。

当然,阿波罗计划的政治意义大于实际的价值。那个时代并不成熟的电子和电脑技术注定了这项工程大大超前了,这个计划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工程技术的进步,客观上促进了电脑技术超大规模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阿波罗计划激发TA们的探索热情,激发了凡尔纳时代开始的梦想,这个梦想还激励着更多杰出青年投身于探索宇宙的奥秘之中。

宇航探索需要遵循科学的原则:既要有宏伟计划,又要切实可行;既要有科学的目标,又要避免人力物力的巨大透支。因此,在实施了登月计划之后,美国人没有再继续这―项目,而是进行更加科学的探索。大体说来,他们的努力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发射探测器,进行深空探索,详细考察太阳系其它星体的状况,搜索类似地球环境的星体;二是进行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深空探索的目的要求在地球之外建立一个类似“船坞”的太空港,摆脱地球重力,建9_--个中转站,才能实施星际飞行的任务。

美国宇航局在1979年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航天飞机:哥伦比亚号。后来又陆续建造了挑战者号、发现号、亚特兰蒂斯号和奋进号。这些航天飞机可以重复使用,标志着太空探索新阶段的到来。但是太空探索的代价是非常高昂的。到目前为止,建造的5艘航天飞机,就有2艘失事爆炸,14名宇航员遇难,对于美国的航天事业是沉重的打击。“挑战者号”的失事使美国的航天飞机停飞了3年,“哥伦比亚号”的失事使之又停飞5年。

2011年2月25日是“发现号”的最后一次飞行。在完成这次飞行任务之后,它会被送到位于华盛顿的航天博物馆作为展品。发现号是美国最老的航天飞机,1984年开始首次太空飞行,它在太空中已经累计飞行了213亿公里。这一次飞行的任务是向国际空间站运送首个人形太空机器人“R2”。这部机器人的外形酷似人类,拥有头部、躯干和手。头部的4只红外线摄像头,用于感知距离和深度,具有立体成像的功能。

2011年的4月和6月“奋进号”和“亚特兰蒂斯号”执行完任务之后也要被送进博物馆。这也意味着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的终结。在“发现号”最后一次升空的时候,发射场外来了很多游客和航天爱好者,他们聚集在这里最后一次向“发现号”挥手告别,这架航天飞机已经陪伴了他们三十多年的岁月了。

篇4

2012年6月16日是一个平凡的日子,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深深印在脑海里的日子,神舟九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并顺利实现与天宫一号的对接,意味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的第三个拥有空间对接技术的国家,我国将正式跨入国际空间站俱乐部,实现中国宇航员利用自己的宇宙飞船,完成太空漫步的梦想。

而跟随着三名宇航员一起遨游太空的正是尼康公司具有3600万有效像素的最新机型D800。事实上,尼康一直在为美国和俄罗斯宇航部门提供摄影设备。近几年来NASA(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照片基本都是尼康相机所摄。

NASA与尼康的合作是从1976年开始的,最初一批登上太空的尼康相机是NIKON F Photomic FTN,这款特别改装过的相机曾经出现在2012年日本CP+器材展上。

NASA与尼康的初次合作非常低调,后来尼康相机得到了NASA的高度认可,于是在1978年底,NASA再度要求尼康定制一批太空相机,此时,尼康F3xE在开发中,尼康也顺理成章地为NASA提供了一批特制版F3及配套镜头,这款相机加固了机身和电路,同时采用了适宜太空环境的特殊油,具备250张及70张两种大容量胶片后背,同时镜头也做出了改良,最明显的特征是镜身上增加了辅助调节光圈和对焦的小圆棍。1980年5月,尼康正式交付了这批机器,11月之后,这批机器与哥伦比亚号一起开始了太空任务。

有了NASA的带头作用,包括日本和俄罗斯在内的其他国家也在太空中广泛使用了尼康相机,在太空失重状态下,任何长枪短炮都轻如鸿毛,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宇航员单手持长焦或者各种重型器材自由来去的景象。

NASA与尼康合作年表:

1971年:Nikon Photomic FTN(NASA特制版)用于阿波罗15号。

1980年:体型缩小版本的Nikon F3(绰号:小相机),用于哥伦比亚号,正常版本Nikon F3(绰号:大相机),用于NASA太空总署。

1991年:NikonF4、F4S交件给NASA。(用途未公开)

1999年:Nikon F5与AI AF Nikkor镜头,用于航天飞机任务中的舱外记录。

2008年:Nikon D2X交件给NASA,其中八台仍在外太空服役中,并用于侦查和维修过程记录。

除此之外,约有15款Nikon镜头,数量总计超过35支,正活跃于太空站舱内与舱外的活动拍摄。

下面这些照片,都是来自尼康相机的精彩太空画面——

太空相机传之佳能

任2008年9月27日神舟七号转播画面中,我们可以发现红圈镜头和机身人转盘,这是明显的佳能单反特征,实际上,在宇航员刘伯明手中的正是佳能EOS 5D全画幅单反与16-35mm F2.8L镜头。另外,佳能在空间的摄像设备中也占据着很大的份额。

太空相机传之宾得

除了佳能和尼康之外,中国航天员还曾在太空中使用过宾得数码相机,神舟五、六号中,杨利伟和聂海胜所使用的相机可以基本确定为宾得的istD*,虽然它并非一款高端产品,但是却具有同级别产品中最高的可靠度与轻量化特征。

太空相机传之奥林巴斯

篇5

先学一门外星语言

不像新东方一样,学外星语只能参考科幻作品:

《星球大战》中赫特语是星战诸多常见外星语言的一种,下次骂人的时候你可以说“koocheo”()。

《阿凡达》的纳美语比起常见的英韩日意大利文,纳美语的我爱你(Nga yawne lu oer)更像一串密码。《星舰迷航》克林贡语是外星种族克林贡人的语言,请跟iWo念“Hja”(你好)。

no.2太空ooxx,必备生存技能!

被火箭上天的新闻刷屏后,零重力或者微重力条件下的人类的确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严肃点,这涉及到人类真要走出地球的时候的繁衍问题。正式的宇航飞行中,至少没有公开的记录。有两次事件可能有点关系,一个是1989年出现了一份文件,讲述NASA研究了零重力条件下的问题,还有一些研究结果。另有一个是1992年的STS-47,宇航员里面竟然有一对夫妇。两个人是秘密结婚的,谁也不知道他们在太空里发生了什么。

不过模仿零重力环境下的,的确有人尝试过。一家成人影片公司拍摄过这个题材,使用的是从3350米高度急速下降模拟零重力环境拍。因为这个成本比较高,只拍摄了20秒。这应该是已知的零重力条件下的唯一尝试,此外美国国家地理频道拍摄的《宇宙》第二季中某一集有这样的故事,你懂的。

火星移民,骗局而已

2013年,荷兰非营利组织“火星一号”前段时间引起很大争议。全球八万人报名,随后被报道机构雇员仅一人……登陆火星需要多少钱?根据目前的成本计算方法,将一个小组的人员送上火星需要至少45000公斤重的飞船、装备、食物和水,NASA估计费用最高可达4500亿美元。但“火星一号”计划预算仅为60亿美元,等等,好像发现了什么,似乎我们全国一年不喝茅台也能上火星了。

如果你身边有一位像《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福特·普里弗克特一样整天表面上无所事事,其实是个外星人的朋友让你带上毛巾跟他走的话,不妨相信之。

no.4

太空中看长城?真的可见

在太空中能不能看到长城,这也许是某些人从小学就开始困惑的问题。如果从简单的物理入手,在400千米外看10米宽的长城大约就相当于在10米外看一根宽0.25毫米的细线,显然超出了人类肉眼能够分辨的能力。但,不要小看这个神奇的民族,只要我们给长城加上景观灯光,在夜晚把长城照得灯火通明也许真的可以看见。举个例子最近的恒星距离我们都在4光年以外,它们的张角远远小于肉眼能够分辨的极限,但我们的肉眼仍然能够看到数以千计的恒星。只要够亮,就能被我们看到。希望这篇文章不要被某些人看到,说不定一拍脑门子,中国又多了一项世界奇迹。

no.5

你身边的太空发明

80年代,“太空服之父”华人唐鑫源改进了太空服,加入高分子吸收体,尿尿才不再是宇航员的难题。而阿迪与它的弟弟阿迪王上用到的气垫,同样是来自阿波罗登月计划中航天服内胆。还有脱水蔬菜,你肯定也猜到了,还是在熟悉的阿波罗计划中,脱水蔬菜为宇航员补充维生素立下不小的功劳。所以,众吊丝们,不要天天抱怨了,你们经常吃的泡面可是航天食品哦。

当然,还有一些被谣传的发明,比如美国人花了数亿美元研究太空笔,俄罗斯人不花一分钱用铅笔。铅笔笔芯有时候会断,在失重的环境中飘进电器中引起短路。保罗·费舍尔自掏腰包进行研制,仅仅花费约两百万元费用,原理是靠氮气气体压力把油墨推向笔尖。而且在1969年7月20日,阿姆斯特朗用太空笔拨动损坏开关中一个细小的金属条,成功地启动了登月舱的发动机。

no.6

篇6

转变陈腐的教育观念,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是做研究型教师的先决条件,没有对新的教育理念的正确认识,只会降低教师素质。特级教师钱梦龙曾说:“人的能力暂时低一点可以,但心中的尺码不能低。”教师首先应从认识自身素质做起,教师的自身素质低已远远达不到现代教育的需要。目前,各行各业对人才需求不断提高,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断更新,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接受新事物,不断学习,不断研究,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研究者。其次,做研究型教师还必须树立信心,进入状态,状态决定质量,人以什么样的状态工作和生活,将决定他的工作和生命的质量。我们提倡教师应在信心百倍的状态下实践。我国有两位教育家:“南钱北魏”,了解一下魏书生的经历,也许会有所启示。他1966年初中毕业,因“”失去了读高中的机会,1968年到某农场下乡当知青,1969年在该农场的某小学教书,1971年被招工到一电机厂工作,任政工干部,此后两年撰写了专著《谈改造世界观》、《谈工作方法》(皆未出版),后被定为厂级领导接班人;1978年到县三中当语文教师,半年后被任命为教导主任,再后来他成了省重点中学校长,被授予“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劳动模范”等称号,成了某市教委主任兼党组书记;20年中写日记60本共380万字,论文100多篇,专著10多部,这个人就是魏书生。一个教师,自从他从事教育工作那天起,也就拥有了自己的教育生命,活出了教育生命的意义,实现了自己教育生命的最大价值。做研究型教师,就是我们要学习魏书生,我们要近魏书生,叩开名流之门,共度锦绣人生。让我们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树立自信心,别人做到的事情,我们也能做到,我们要用微薄之力,让阳光尽快照进教师人群。否则,即使你认知能力如何高强、学识如何渊博,也无法做好教育教学工作,更谈不上做研究型教师。

二、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学会反思、学会积累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有了教学实践实际上也就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型教师第一手材料。不能错误的认为,研究型教师是一切从零开始的工作,更不要把它看得有多难,其实,研究最贴近教育实际,最贴近师生生活,我们这些天天泡在课堂上、天天与学生们打交道的教师,因为有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和经验,正是教育科研的源头活水,只要教师养成积累的良好习惯,研究型教师就在我们中间。美国阿波罗登月计划总指挥韦伯泄露天机说:“阿波罗登月计划中没有一项新发明的自然科学理论和技术,它都是现成技术的运用,关键在于综合。”教师只要注意对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及时进行反思、积累、整理、综合、运用,我们离研究型教师就不远了。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只要我们自身努力,随着视野的开阔,我们的学识水平和教研能力很快会提高的。

篇7

大家可能都看过3D电影,在谷歌地球上用户同样可以通过“3D 建筑”图层来查看 3D 形式的高楼大厦、纪念碑、喷泉、桥梁、高塔、博物馆、住宅等建筑和结构。你甚至可以制作自己的 3D 模型,将你家或你所在的学校添加到谷歌 地球中。谷歌地球可以让你做到足不出户即可浏览哈佛大学的整个校园、英国大本钟,你也可以“漫步于”法国香榭丽舍大街,街道两旁的建筑都清晰可见。你甚至可以“进入”到某些建筑物的内部去欣赏。阳台上的妙龄女子,河流中来往的船只,正在通行的火车等等都让这一切显得真实而梦幻。

谷歌地球是一款功能十分强大的软件,它所包含的地理信息不仅仅局限于地球,还扩展到了整个太空。对天文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使用谷歌地球中的“星空”功能来观看太空中星系照片,星座以及行星的运动。当星空中的无数星星闪着微光呈现在你的眼前时,你将会对浩淼的星空感到深深的震撼!

谷歌地球还综合了海量的月球表面卫星遥感影像。选择谷歌地球中提供的“月球”功能,一个表面“凹凸不平”的球体就会出现在用户的眼前。随着视角的不断深入与移动,用户可以游览探月飞船的陆地点,由阿波罗宇航员亲自讲解;查看着陆航天器的三维模型;查看着陆地区的放大的360度全景照片;查看宇航员的脚印;观看阿波罗登月计划的珍贵影像片段等。

许多人都曾幻想过穿越时空,回到过去。通过谷歌地球你虽然不能在时空上“回到过去”,但你可以查看你所在的社区、家乡和其他熟悉的地方在过去若干时间段的样子,了解它们随时间的变迁。在这里你可以看到1935年的华沙,1945年的伦敦的航拍照片以及它们今天的样子。借助谷歌地球中的历史图像功能,用户可以查看往昔的图像并且很容易发现可用的历史照片。

值得一提的是用户可以借助谷歌地球6中的新街景视图功能从外太空飞向街道。街景视图功能已经无缝集成到3D环境中,因此,用户可以通过前所未有的方式体验街道。这些街景全部是实际拍摄的图片,而不是预先渲染的画面。街景图片是由一批在车顶安装多镜头摄像机的街景小车拍摄而成的,街景小车往往会拍摄到一些有趣的图片,比如它曾拍到街边正在分娩的孕妇,车祸现场等。如果你在国外的话,小心它会拍到你的隐私哦。

篇8

从两年前提出“测序所有地球生命”的愿景,到BioGenomics2017大会上提出EBP的纲要,这一项目已彻底点燃生物学家们的热情,将极大推动所有真核生物的研究――包括所有植物、动物、真菌以及如阿米巴虫之类的单细胞生物。

EBP项目将首先集中完成约9 330个真核生物科级别代表性物种的基因组,从而获得与人类参考基因组相当或比人类参考基因组更好的参考基因组。接着,在14万至20万个真核生物属中,对来自每个属的一个物种进行基因组草图绘制。最后,对剩下的150万个已知的真核生物物种的基因组进行低覆盖测序。这些精细度不同的基因组之间还能通过比较分析或进一步测序,帮助科学家获知更多的信息。

篇9

1945~1955年,开始利用核能时代;1955~1965年,进军外层空间时代;1965~1975年,开始进入可控制遗传和生命过程的时代;1975~1985年,微处理机揭开了扩大人脑能力的新篇章;1985年起至今,信息时代与生命时代已经到来。

目前世界科技发展的特点: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科技成果转化的周期越来越短;科技发展的经济需求动力越来越强;科学与技术的整体化趋势日益明显;高技术成为世界科技竞争的焦点;国际合作成为科技发展的强大趋势;各国政府则普遍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

高新科技竞争焦点

高技术代表着产业技术的发展方向。目前发达国家50%的产品,都建立在高技术的基础之上。美国过去的3年,经济增长中有27%要归功于高技术产业。高技术产业不仅自身发展,还带动了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如微软公司每增加一个职位,就可以为其他行业增加六七个就业岗位。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强烈的科技前沿意识和科技优势战略,推动着世界科技竞争日益剧烈;科技竞争所需要的巨额投资,也促进了广泛的国际合作的开展。

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的扩张,一般都是以高新技术作为引导,在他们看来,抓住了高新技术,也就抓住了市场。

信息技术突飞猛进

90年代以来,人们在计算机技术方面最关心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突破现有技术的极限,使计算机的功能发生质的飞跃;二是如何使计算机变得像普通家电那样易于使用,易于大规模普及。

目前,发达国家正致力于通过发展超并行计算机技术、神经元计算机技术、光计算机技术和生物计算机技术,来寻求计算机性能新的飞跃。美国和日本已经有了开发10万亿次神经元计算机的计划;利用活体生物芯片的生物计算机也有望在21世纪初问世。

我国研制成功的“银河-Ⅲ”的运算速度是每秒百亿次,这是目前国内计算机的最高水平。1996年12月,美国成功地调试运行了世界上第一台峰值速度达到每秒1.8万亿次的高性能计算机,代表着当今信息技术的最前沿。而两年以前美国政府就已经成立了另一个项目组,开始研制每秒千万亿次的计算机。百亿次与千万亿次,这就是我们的差距。

材料技术日趋活跃

纳米技术将使21世纪的工业生产和军事技术发生质的变化。

环境材料可以节约资源,减少污染,易于回收利用。日本一些公司提出,2000年左右将再减少能耗35%,减少废弃物60%,运用环境材料可以节约材料40%,提高经济效益20%。

新材料是发展高新技术的基础,也是世界各国改造传统产业的必备条件。其中值得我们密切关注的活跃领域包括信息功能材料、生物医用材料、仿生材料、环境材料、纳米材料等。世界各工业发达国家目前都格外重视材料科学研究,普遍将其列入到国家关键技术的名单当中。

生物技术意义非凡

篇10

——在航天领域方面,神七上天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神舟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中的第一步,是为我国建立宇宙空间站打好前哨战,在我国航天事业三部曲中属于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神舟七号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并且在轨运行中要实现一名航天员出舱行走,并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如果一切都成功,我国将真正意义上的在太空中留下中华民族的脚印,也为今后的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及其以后的探月工程和远地外太空探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在国防领域方面,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具有进行太空防卫战的能力。神州七号和神舟六号飞船一样,具有太空变轨能力,这对突破敌方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释放伴飞小卫星,则预示着中国已经具有了在太空猎星的能力。对于神七的发射,美国及其盟国担忧其军事用途,从而增加中国在上面对外来干涉势力的威慑力。

——在经济领域方面,神舟七号飞船产业价值惊人。据粗略估算,目前,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航天经济的产业链堪称各个经济类别中最长的,几乎无所不包。这个说法并不夸张。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等行业,到航天服装、航天食品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一次航天活动所涉及的产业,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关于航天活动的产业价值,国际上早有数据论证。据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评估,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美国耗资240亿美元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产业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神七”升空代表着中国火箭等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船、太空行走等技术上的突破。“神七”不仅将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动力。

——在政治领域方面,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对于增强国民凝聚力和自豪感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521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各地不断的矿难事故,波及全行业的毒奶粉事件,一系列特大交通事故,让国人的眼中充满伤感的泪水,伤感这个国家的国民所遭受难以想象的灾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健儿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为过争光,亦令国人眼中饱含热泪,为这个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多难兴邦,这是温总理写在北川黑板上的一句话。的确,中华民族是个坚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灾难只会让国人的心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凤凰要在涅盘中得到永生,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得到永生。终于,神舟七号就要上天了,再大的灾难并没有吓坏我们,我们反而以一个个奇迹来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在外交领域方面,神七的上天和太空漫步的成功,对于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增强世界影响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虽然与美俄两国还就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追赶的步伐,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在未来的航天领域与美俄鼎足而立。一直以来,美俄两国长期垄断国际航天事业。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上天,杨利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器上天的中国人,打破了美俄长达半个世纪的航天垄断,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神七成功发射,出舱活动顺利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世界影响力。目前,欧洲、日本、印度等国也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可见,航天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

篇11

——在航天领域方面,神七上天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义。神舟七号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中的第一步,是为我国建立宇宙空间站打好前哨战,在我国航天事业三部曲中属于承上启下重要作用。神舟七号首次搭载三名航天员升空,并且在轨运行中要实现一名航天员出舱行走,并释放一颗伴飞小卫星。如果一切都成功,我国将真正意义上的在太空中留下中华民族的脚印,也为今后的载人航天后续工程及其以后的探月工程和远地外太空探测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和良好的开端。

——在国防领域方面,标志着我国已经初步具有进行太空防卫战的能力。神州七号和神舟六号飞船一样,具有太空变轨能力,这对突破敌方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释放伴飞小卫星,则预示着中国已经具有了在太空猎星的能力。对于神七的发射,美国及其盟国担忧其军事用途,从而增加中国在上面对外来干涉势力的威慑力。

——在经济领域方面,神舟七号飞船产业价值惊人。据粗略估算,目前,通过“神五”、“神六”带来的产业价值已经超过1200亿元。航天经济的产业链堪称各个经济类别中最长的,几乎无所不包。这个说法并不夸张。从能源、钢铁、新材料、电子、机械、通信等行业,到航天服装、航天食品涉及的纺织、服装加工、农产品、食品加工等行业,一次航天活动所涉及的产业,几乎涵盖了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实际上,关于航天活动的产业价值,国际上早有数据论证。据欧美多家研究机构评估,在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8至14元的带动效应。美国耗资240亿美元进行阿波罗登月计划,科技成果转化为民用后,衍生出的产业价值超过2000亿美元。“神七”升空代表着中国火箭等技术的成熟,以及中国在载人航天飞船、太空行走等技术上的突破。“神七”不仅将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未来还将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动力。

——在政治领域方面,神舟七号发射成功对于增强国民凝聚力和自豪感有重要的意义。2008年对于中国来说可谓是多灾多难。521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各地不断的矿难事故,波及全行业的毒奶粉事件,一系列特大交通事故,让国人的眼中充满伤感的泪水,伤感这个国家的国民所遭受难以想象的灾难。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中国健儿一次次站在领奖台上为过争光,亦令国人眼中饱含热泪,为这个祖国感到骄傲,感到自豪。多难兴邦,这是温总理写在北川黑板上的一句话。的确,中华民族是个坚强不屈的伟大民族,灾难只会让国人的心更紧密的团结在一起,凤凰要在涅盘中得到永生,伟大的中华民族在灾难中得到永生。终于,神舟七号就要上天了,再大的灾难并没有吓坏我们,我们反而以一个个奇迹来向世界证明,中华民族是不可战胜的。

——在外交领域方面,神七的上天和太空漫步的成功,对于提高我国的大国地位,增强世界影响力,应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有着重要意义。我国航天事业起步晚,虽然与美俄两国还就有不小的差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追赶的步伐,有信心有能力有决心在未来的航天领域与美俄鼎足而立。一直以来,美俄两国长期垄断国际航天事业。2003年神舟五号成功上天,杨利伟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位由我国自行研制的航天器上天的中国人,打破了美俄长达半个世纪的航天垄断,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极大的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神七成功发射,出舱活动顺利完成后,将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世界影响力。目前,欧洲、日本、印度等国也在大力发展航天技术,可见,航天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国际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