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校园调查报告

大学校园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3:3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校园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校园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背景和目的

衣、食、住、行,是社会人正常生存首先要得到保证的内容,大学生和学校教职工“行” 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内,学校交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师生出行质量及其工作学习质量。如何改善校园交通,为学校师生营造一个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加强和改善校园安全工作的首要工作,更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题中之义,本次调查也正是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思考而展开的。

江苏大学校园面积广大,人口众多,地形发杂,校园交通压力很大,时日性、时段性的交通繁忙对校内师生的正常学习生活造成了较大的困扰。根据调查前的经验分析,江苏大学显性的交通压力主要体现在:中、东门及校内主要路口的时段性的车流人流集中,校内的不文明行车现象,及其交通硬件设施的不足。本次调查旨在通过科学的调查法对江苏大学的校园交通状况进行系统性的了解,并对师生的交通意识水准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形成江苏大学交通状况最终结果并提出改善交通的可行性对策,以期为相关部门制定和改善交通现状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查的总体、样本和资料收集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的总体为江苏大学所有全日制在校学生, 及学校全部的教师职工。本次调查的样本规模为150份,其中有效样本143份,调查对象师生比为4:1,与江大师生总数比相适宜。本次调查的分析单位为个人,调查资料的收集方法为自填式问卷的个别发送法、访谈法、实地观察法和文献调查法等。

三、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以“江苏大学校园交通安全状况”为主题,重点了解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和主要路口、 路段的车流量及违规状况两个方面的内容,得到了比较详细的结果,以下就重点涉及的两个方面的调查结果展开分析。

(一)师生对学校交通环境的评价与认识

统计问卷所得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我校交通安全整体状况持乐观态度,但仍有三成表示不满。三分之一的受访者在校园内选择使用交通工具,正如绝大多数受访者反应,校园交通较为拥挤,尤其是某些时段和路段,并且存在车辆乱停现象,进而影响交通。

近60%的受访者认为我校交通标识、设施有待完善。

但是,仅以现有的完善程度来看,师生对交通标识的注意度还很低,更不用说去遵守。例如,在问卷中,近一半的受访者没有注意到五棵松的环形交叉标识或者不予理会,仅仅只有5%的受访者注意到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禁止一切车辆驶入的路标。

校园内的减速带随处可见,确实也对降低车速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是不乏有自行车通过时为了避免颠簸,利用减速带两旁的小口或是缺口处通过。就此现象,绝大多数受访者认为校园减速带是为了使所有车辆减速,而不仅仅是机动车。但对清华大学在减速带中间留一个供自行车通过的小口的做法,近七成的受访者认为可行。

此外,在软性的制度方面。我校曾经出台了“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但据调查显示,几乎没有受访者清楚了解该规定,自然,近80%的受访者也就不知道在我校校园内机动车速度不得超过20km/h,并且优先让行人通行等一系列要求。南京财经大学仙林校区与我校地形类似,该校禁止校内骑车。有人提出,我校也可仿照类似做法以避免交通安全问题,但大多数受访者并不认可这一建议。

问卷的最后,56名受访者给出了对我校交通安全状况的意见及建议,高达有效问卷总数的39%,由此可见我校师生对校园交通安全这一话题关注甚高。

(二)主要路口、路段的车流量及违章状况

所谓主要路段, 是指江苏大学校园内车流量人流量相对集中和频繁的地段, 主要路口指江苏大学的中门、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及求是路汽车实验楼等易违章路口。这些路口和路段都是经常性或者时段性、时日性人流量车流量相对较大的地方,选择其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能抓住交通安全问题的主要矛盾。

1、江苏大学中门车流量

通过观察记录,一个小时内校中门共通过:私家轿车146辆,电动车、摩托车130辆,自行车240辆,以及外来车辆146辆,共计468辆次。其中私家轿车占总数的26%,外来车辆占总数的9%,可见外来车辆所占比例还是很大的。

2、求是路汽车实验楼路口

汽车实验楼也许是刚建工完成,相应的交通设施还不是很完善。但此禁止驶入标志比较明显,可在一个小时内仍有近六成的车辆违规行驶。据观测,进入路口后的道路比较蜿蜒,有小山头遮挡视线,稍有不注意,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但不得不说,与其他路线相比,此路非常便捷,也许这就是很多车辆宁愿违规的原因。但是安全与时间孰轻孰重?

3、五棵松环形交叉路口

五棵松路口是环形交叉路口,正确的行驶方式是逆时针行驶。记录数据显示,在短短的一个小时内,通过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共有1074辆,其中违规行驶307辆。由此可见,五棵松路口是车流量相对较大的路段,并且也是违规行驶最严重的路段,存在安全隐患,无可置疑。

四、结语

通过对调查数据和资料的分析,对江苏大学的交通状况做出如下总结:

(一)关于校园的交通安全环境,主要存在以下一些突出问题

1、校园车辆行驶速度过快,校外车辆(黑车)进出频繁, 是造成校内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

2、交通指示系统不完善或者不合理,交通干道上的路灯不够明亮。

3、凯源旅游超市附近、新一区门口、江大附属学校路段乱停车现象严重。

4、学生上下课时段是交通压力最大的时间,江大附属学校工作日每天早中晚接送孩子的车辆对交通造成了时段性压力。

5、我校师生在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安全知识方面还存在一些欠缺,不了解“江苏大学校园交通管理规定”,以致经常性违章行驶,这也是引起交通混乱和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

(二)针对江大交通的现状,我们提出如下对策

1、加强各大门进出车辆的管理,减少校外无关车辆的随意进入(入发放管理牌、适当收费等),缓解校内交通压力。

2、在对进入校园大型机动车辆进行限速的基础上,还必须明确对校园内的电动车和摩托车进行速度控制,并监督执行,超速车辆给予扣分并罚款。

3、尝试开通校内公交路线,主要为教师服务,这样可以使得领导老师尽量不在校内开私家车。

4、撤销不合理的减速带,部分路段需要增加减速带,某些减速带可以考虑中间开小口,避免自行车从路边缺口行驶,而和行人抢道的尴尬。

5、增设、改换校内干道上的路灯,增加照明度,在关键路口设置、更新交通警示牌。

6、在江大附属学校附近设置临时交通管理小组,在上下课时段进行交通疏导。

篇2

一、校园环境文化是一个校园生态系统

众所周知,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机构。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校园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结构和功能。校园生态系统是开放系统,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着物质、能量和信息,从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种有序状态,并不断地发挥着自己的能。校园环境文化,在培养学生综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课堂教学所能够完全承担的,它需要多种逻辑的训练。校园环境文化,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之一,有其独特的作用。

二、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有影响作用

校园的环境文化通过教育者的组织和利用可以对受教育者产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养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积极作用。这种积极性的功能需要通过教育者的设计而体现。校园以环境文化的育人功能仅仅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是不能充分发挥的,学校的老师,尤其是领导必须有意识地利用校园环境文化,甚至可以改变某些校园环境文化来为学样教育育人服务。校园环境文化对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的心理平衡;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学习的内容和方式。

三、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近些年来,学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加强了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和设施建设,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有了很大的改观。为适应新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学校都进行以学校内部综合改革,并把比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上来,特别是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给予了高度重视。这都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了学校校园环境文化的创建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发展有着其独特的潜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响作用:

1、重视对校园环境文化建设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前些年来,特别是90年代以来,校园环境文化建设中出现了令人担忧,必须须引起高度重视的严竣问题。

2、营造校园环境文化气息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

篇3

所以,我国大学生应该走出过去那种单一的成才道路,要走多元化的道路,成为综合型复合人才,从而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新世纪面临着新机遇和新挑战,国际国内形势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在诸多因素、诸多矛盾交织发展的情况下,对人们产生较大冲击影响的国内或国际性、地区性的事件会不断发生。这些可预见或难以预见的重大事件,无一不牵涉着民族与国家的利益,大多包含着爱国主义教育、国际主义教育素材。大学生是不断成长的一代知识新人,对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一般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

我国过去几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其焦点是外延规模的扩大,很多事例十分刺激人们的视神经,当外观视觉上的吸引力降低时,所有问题的焦点,现在转移到了内部。中国高等教育将从数量时期全面进入一个质量时期,将从注重外延发展到打造内涵实质。育人的意义既广大又深远。高等学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是高教改革的中心工作,而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进行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加强高校德育工作。教育出了问题,会在一代人甚至几代人中产生恶果。事实上,我们的教育制度的确发生了一些带有全局性的负面影响,我们的优秀人才,正在为他们的优秀付出代价;我们的社会,我们每个人,也将为此付出代价。解决教育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力量,需要每一个人都来关注。但近几年的大学生表现出低素质.低能力这种种的现象已使大学生在公众心中的形象有所动摇。

那么,大学四年,五年的生活到底给了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生什么?是知识?品质?能力?还是一无所得?

调查目的

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也是我们,心跳和着民族的脉搏;更是我们该去担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而学校是培养大学生的主要基地,所以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情况,我调查小组特作此调查!

调查问卷的分析

1调查的对象及范围

2调查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以调查问卷为主,实地访问、网上调查为辅,对邯郸市内四所高校(河北工程大学、邯郸大学、邯郸学院、河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等)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

3调查的结果

在所调查的大学生里,有的是一年级新生,也有的高年级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每人都有着各自的梦想,对未来的期待来到了大学!他们在没上大学的时候,在高中甚至更早就设想着自己的大学是什么样的,大学的学活是怎样的!但,他们一旦在大学里生活上一个月、一年、几年,他们有的人就会失望的说:现在的大学生活和我当初所期待的完全不一样,简直是天壤之别!在我们所调查的人群中有90.5%的大学生说他们的现在的生活和高中时所期待的不一样。有的抱怨说学校环境不好,有的抱怨说学校设施不全,有的抱怨说学校师资水平不够等等,表现出一系列的不满,却他们很少考虑自身的问题。

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们遇到问题或困难的话,很少去查阅资料,自己解决它们,更有甚者会置之不理。但还是有52.3%学生会向讲师或同学们咨询,来解决。大学应该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不能一遇到事就要寻求别人的帮助,应该学会独立的生活、独立的思考,做一个自强自立的人!

大学的校园生活可以说是丰富多彩的,各式各样的活动,让他们从中汲取着不同的营养,大学的生活已经很接近社会了,被人们称为小社会。在这小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的发挥,展示自己的才华与能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社会交往能力,处理突发事物的能力等等。58%的学生都积极的参加学校里的活动,都认为在活动中,不仅能锻炼自己的勇气,还增加了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交际圈也扩大了!但有近21%的学生却对于这些活动不予理会,认为这些都是些没有意义的事,不如将这些时间用在其他的事情上,如上网、谈对象等。

篇4

中图分类号:G717.38 文献标识码:A

1浙江地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的社会背景

1999年我国开始大学扩招(2003年212万,至2009年升至611万)。浙江省受此影响,毕业生队伍规模不断的扩大,单单2009年浙江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就达到23.3万人,比2008年增加1.8万人,增长8.2%。因此,宁波的大学毕业生每年也在不断的增长。另一方面,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宁波各企业经营困难,大幅裁员,劳动力市场对大学生的需求明显减少。随着劳动力市场中大学生供求矛盾的加剧,使得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显现。在如此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面前,往往促成大学生对多元择业的思考和选择。

2大学生创业观以及优劣形式分析

为清晰了解当前大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我们特地设计了相关问卷,在天一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专、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波教育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六所高职院校进行实地访问和网上调查,问卷调查的对象是高职院校的在校大学生和刚毕业的高职大学生,分别发放了540份问卷,收回了500份,回收率为92.6%。根据调查,我们了解了宁波高职大学生对创业的一些新观念和新想法。

针对宁波高职大学生的创业调查显示,有89.2%的高职学生有创业的想法或者已经在创业了,仅10.8%的高职大学生选择了没有。

从表面上看,宁波高职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是高涨的,但是创业需要的是理性和智慧,而非只是一时的冲动。很多的高职学生只是心理上存在对创业的渴望,而面对困难重重的现实时,往往很难迈出创业的第一步。

在已创业的高职大学生中,有20.8%的大学生是仅凭主观的判断自己的能力来创业的,有55.2%创业学生是迫于社会就业压力而创业,而24%的创业学生做过详细的创业准备和市场评估。

对于主观判断的大学创业者来说加大了创业的风险,因为没有正确的创业认识,又缺乏经验,往往会造成创业思维上的假象,对自己和周围环境估计不足。

当我们直接问“你对创业的理解”这一问题时,有18.6%的被调查者认为创业就是“开办一个公司或企业”,有65.8%的人认为“只要开创一份事业都可以叫创业”,有2%的人认为“开发研究新产品”才是创业,留下13.6%的人认为是其他。很多高职大学生发展果园基地、发展餐饮业、开百货商店、注册网店、开办个人个人工作室等等这种小规模的创业形式。

现代的宁波高职大学生创业为实现自我价值的占80.2%,为改善经济处境的占14%,而另有小部分人则认为小创业也可以为就业创造机会,形成一种互补的关系。如此看来,现代宁波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于实现自我的价值,但他们也不排除经济赢利和社会的因素。

3 大学生创业的限制性因素

3.1资金

资金是创业的物质保障。高职大学生资金来源的渠道有限,仅仅因为资金问题而被搁置的创业方案有29.8%。如此一来,资金首先成了大学生的创业瓶颈。由于启动资金少,所以,在宁波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大学生小型创业模式,缺乏成功的大企公司。

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聚集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创业,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调查中,我们发现,宁波某职业技术学院的商务公司负责人何新超就曾利用自己的人脉邀请学生入股,如此资金问题也迎刃而解。另一方面,我省政府出台与之发展相符的方针政策。根据相关规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行业外,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毕业生两年内创业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等。不可否认,浙江地区的确很好地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开道铺路做出了努力。

3.2社会经验

在创业之前,我们还应该积累创业的社会经验,更多地接触社会以及和创业相关的东西,建立起牢固的人脉关系,为创业奠定广阔的社会基础,包括市场。在创业初期,学生希望能了解市场,并熟悉市场,这种愿望十分强烈,达到75%。当然,学生还应有警觉的风险意识,不能盲目跟风,过重地注重市场而忘记其他条件。

解决方案:社会经验来自我们日常对社会实践和工作的积累,在校生应该积极走出校园,找份兼职。相应的,我们在创业之前可以通过参加学校社会实践活动,勤工俭学,顶岗实习等等这些工作来磨练。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宁波晚报》就曾报导过宁波某职业技术学院05级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吕罗杰成功的创业事迹,很好地证明了这点。在锻炼了自己外,多积累一些社会上的人脉关系,多向一些企业家学习。在有了充分准备后,我们才有信心去创业。

3.3经营及管理经验

大学生涉世未深,刚开始创业难免缺少点管理经验、经营运作的能力和管理经验。在创业的过程中,开始的计划,怎样去去管理好一个团队,以及面对困难的措施和抵御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这样一来,才能规划好自己,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潜能,为公司创造巨大利润。整个调查下来,现在经营有些眉目的学生中有89%的比例认为经营之道和管理经验才是创业的重中之重。

解决方案:通过参加高校和相关政府部门开设了创业培训方面的课程和创业实践活动,培养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还可以利用大学创业园和孵化器的资源来为自己增长经验,促进交流。如今,许多高职院校都建立了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养成职业素养提供了很好的环境。另外,在创业之前,还应该计划一份详细的创业计划书。

参考文献

篇5

在这一年里:首先是随着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部分内陆大中城市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欧美发达国家的保险集团挟巨额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理念大举进入中国寿险市场,,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在华或设立办事处或成立合资公司或开办独资公司,以不同的方式抢占着中国这个尚处于原始开发状态的寿险市场;其次,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成立和成长起来的国内中小型寿险公司,加速了其在国内各大城市设立各级分支机构的步伐,以期在中国保险市场全面开放的前夜完成寿险营销网络的布点工作,这使得原本就争夺激烈的寿险市场竞争更加白热化;第三,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和平安人寿公司都实行了资产的重组、管理体制的变革和经营重点的调整,当中国人保率先在香港上市之后,中国人寿于200*年11月18日在香港和美国两地同时成功上市,拉开了国内寿险公司在国际资本市场上融资的序幕……

在国外大量保险集团纷纷涌入中国市场并争食中国寿险蛋糕和国内各寿险公司做大做强的双重市场压力的挤压下,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才大战在广阔的中国保险市场上一幕一幕地上演,竞争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200*年第四季度,泰康人寿为了提高××市场个人寿险的业务发展,以较高的收入回报为前提条件,以强挖同业的寿险营销骨干人员和寿险营销团队管理人员为工作目的,发动了一场名为“聘才计划”的人才争夺战,力图在××个人寿险营销市场以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成立一支具有从业经验、较高素质和较强战斗力的个人寿险管理团队和个人寿险营销队伍。泰康人寿“聘才计划”所到之处,都不同程度地引发了当地寿险公司个人寿险营销部门和个人寿险营销人员的波动,造成一些寿险公司的个人寿险营销主管和个人寿险营销骨干纷纷跳槽,影响了一些公司正常的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管理和个人寿险营销业务的发展。

对于任何一家寿险公司而言,要在未来赢得市场和获得发展,拥有一支具有较高素质和一定数量的个人寿险营销队伍是至关重要的,而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稳定更是重中之重!各家寿险公司对泰康人寿采用“强挖同业人员”的方式来扩大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过激做法同声“痛诉”;同时对个人寿险营销人员的跳槽行为有些不解,认为这些跳槽的个人寿险营销人员太看重短期利益。但不管怎样,事实摆在我们面前,简单地归结于某个或某方面的原因是远远不够的,这对以后的工作起不到任何积极的作用,而且要改善这方面的工作质量也无从着手。因此,我们还不得不静下心来分析和思考这方面的问题,以期找出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

为了深入了解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原因,找到稳定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的办法,为以后更好地管理个人寿险营销队伍积累经验,给以后的个人寿险营销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我决定利用工作之余对“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现象”做一次调查。

二、社会调查实施方案

由于自己从事个人寿险营销工作已有6年之久,其间经历了从个人寿险营销人员》》个人寿险营销主管》》个人寿险营销组训》》个人寿险营销讲师》》个人寿险营销经理的角色转变,对个人寿险营销队伍各个阶层的想法和感受了解较多,对××个人寿险营销市场的各家公司的各级寿险营销管理部门的经营状况、经营策略和市场拓展情况也有所了解,为了使本次社会调查结果更具有客观性和全面性,选取和制定了一套综合型的涉及面较广的调查方案:

调查地域——选择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情况严重的地区:渝西地区(大足和合川)和渝南地区(巴南和綦江);

调查对象——选择被调查公司:中国人寿、太平洋人寿、平安人寿和泰康人寿。选择被调查的人员:营销经理、营销组训、营销主管、营销人员;

调查方法——访问调查法:直接访问和间接访问相结合;

调查时间——200*年10月—2004年1月。

从200*年10月8日开始到2004年2月12日止,我走访了四家公司在四个地区的10个寿险营销分支机构,面谈访问了营销经理6名、营销组训12名、营销主管18名和营销人员44名,电话访问了营销经理4名、营销组训20名、营销主管26名和营销人员60名,共计访问调查190人。

三、社会调查资料整理

通过长达四个月的调查,收集到各家寿险公司的个人寿险营销管理层和个人寿险营销一线对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看法以及对跳槽原因分析的大量资料,经过统计整理得到个人寿险营销各阶层对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一些原因。

为了提高分析的客观性,找出个人寿险营销人员跳槽的主要原因,为以后工作提供更有效的参考和利用价值,将得到的第一手资料划分成三大部分进行归纳,并按照四个阶层中的前五大因素分别进行统计。第一部分为:营销人员跳槽的主要目的(见柱状图一至柱状图四);第二部分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点(见柱状图五至柱状图八);第三部分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见柱状图九至柱状图十二)。

(一)、营销人员跳槽的主要目的

1、营销经理(见柱状图一)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一

被访问的98%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目的之一是因为收入;有85%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更高的职位;有70%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有55%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快的晋升;有40%的经理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拓展更宽松的人际关系。

2、营销组训(见柱状图二)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二

被访问的95%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有88%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较高的职位;有75%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因为收入;有69%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有55%的组训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快速的晋升。

3、营销主管(见柱状图三)

被访问的95%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更公平的内部竞争;有90%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公司管理阶层的尊重;有85%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因为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80%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有42%的营销主管认为营销人员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三

4、营销人员(柱状图四)

跳槽的主要目的——柱状图四

被访问的97%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寻求公司管理阶层的尊重;有91%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二个目的是为了谋求更公平的内部竞争;有82%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三个目的是因为公司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有65%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四个目的是为了有一个好的工作氛围;有32%的营销人员认为跳槽的第五个目的是为了得到更多的收入。

(二)、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

1、营销经理(见柱状图五)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五

被访问的97%的经理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较高的收入;有84%的经理认为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为跳槽人员提供了较高的职位;有72%的经理认为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为跳槽的营销人员展示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有68%的经理认为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优良的办公环境;有65%的经理认为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让营销人员心动的晋升制度和福利制度。

2、营销组训(见柱状图六)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六

被访问的95%的组训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对人才的尊重;有92%的组训认为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良好的制度;有88%的组训认为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优良的办公环境;有76%的组训认为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公司较好的客户服务;有52%的组训认为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较高的收入。

3、营销主管(见柱状图七)

被访问的92%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对人才的尊重;有87%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为跳槽人员提供了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有73%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公司良好的制度;有70%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公司优良的服务;有55%的营销主管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较高的收入。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七

4、营销人员(见柱状图八)

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柱状图八

被访问的90%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主要吸引力之一是为跳槽人员提供了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有82%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二个主要吸引力是对跳槽人才的尊重;有80%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三个主要吸引力是让营销人员心动的晋升制度和福利制度;有68%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四个主要吸引力是优良的办公环境;有58%的营销人员认为挖角公司的第五个主要吸引力是较高的收入。

(三)、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

1、营销经理(见柱状图九)

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九

被访问的85%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制度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透明度;有82%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文化建设比较差,让营销人员没有归属感,公司因此失去强大的凝聚力;有79%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办公环境及设备的老化,这样为营销人员提供的数据时常发生不及时、不准确的情况;有58%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客户和营销人员的服务不到位;有45%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为营销人员提供的晋升和发展机会较少。

2、营销组训(见柱状图十)

被访问的90%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司管理体制不健全;有86%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人才不够重视;有72%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公司提供的晋升机会少;有69%的组训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内部的竞争环境不公平,付出与收入严重失衡;有45%的经理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的办公环境较差。

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十

3、营销主管(见柱状图十一)

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十一

被访问的95%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司对人才不够重视;有90%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内部的竞争环境不公平;有71%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管理体制不健全;有65%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的办公环境较差;有60%的营销主管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客户和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较差。

4、营销人员(见柱状图十二)

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柱状图十二

被访问的95%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是公司内部的竞争环境不公平;有90%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二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人才不够重视;有71%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三个主要问题是公司对客户和营销人员的服务质量较差;有65%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四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的办公环境较差;有60%的营销人员认为被挖角公司存在的第五个主要问题是公司管理体制不健全。

四、社会调查资料分析

通过统计资料并结合几家公司近年来的经营理念、销售策略和人才储备方式,经过仔细的分析,初步得出寿险公司营销人员跳槽的一些实质原因——

(一)公司管理方面的原因

由于寿险公司目前的管理还处在较粗放的管理层次,管理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这与寿险市场和寿险公司快速发展的要求发生断层和错位,造成公司内部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冲突,一些管理措施无法严格,企业文化不能深入人心,出现较大的人情管理方式和任亲为贤的人事行为,引发不切实际的业务计划、多数人得不到激励的奖励措施、随意性的职级晋升、形同虚设的绩效考核和没有吸引力的福利待遇。由此形成公司复杂的人际、较低的凝聚力、消极的职场氛围、下滑或发展缓慢的业务,营销人员感到不公平、不受重视、不被尊重、看不到希望,营销人员对公司没有归属感、对公司的忠诚度降底、积极性受到挫伤,最后导致营销人员的离去。

(二)寿险市场不规范的原因

虽然寿险营销已经在1992年就由“友邦人寿”引入中国,但被国内的寿险公司大面积的采用和推广是从1996年才开始,到现在仅经过了7年多的发展历程。虽然,寿险营销在这几年一直保持高速的发展,各家保险公司为了迎接保险市场的全面开放也加速了业务规模的提升和营销网络的建设,但是市场仍然处于一个较原始的时期,市场的培育、开发、利用与监督管理都处于逐渐完善之中,形成了业务快速发展压力与市场监督管理力度、营销网络迅速扩充与寿险营销人才匮乏的矛盾。这样的市场状况,一方面给一些公司采用不正当的竞争手段提供了可乘之机;另外,也给一部分具有营销经验的从业人员提供了跳槽的空间和机会。具体体现在营销队伍的扩充上就出现了“以高于同业公司的佣金比例和管理津贴为主要手段”的恶性不正当竞争,这种竞争的结果,使得部分营销人员借机跳槽并赚取因此而来的短期高收入。

(三)营销人员自身的原因

寿险公司的经营是一种负债经营,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经营才能进入稳健的获利区间,行业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司经营要保持较高的稳健性,而受聘于寿险公司的寿险人,同样也应该着眼于从长期的服务中获取个人收益,不因追逐短期的诱惑而频频跳槽。但是,现实告诉我们,外界的诱惑时常让一部分营销人员把持不住自己,在“机会”来临之时将从业初期对客户的承诺放在一边,然后毅然离开原来的公司而投奔有“短期利益”的新公司。另外,一些早年进入这个行业且具有较好工作经验的营销人员,因个人的某种原因或公司的某种因素没有晋升到自己认为较理想的管理职级,对原公司怀有怨言和不满,在挖角公司提供的高职位和高收入面前低下头来……

五、社会调查建议

随着国内保险市场全面开放的日趋临近,国外保险巨头和金融财团大举进攻中国保险市场的日子已经不远,国内保险公司特别是寿险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挑战。要在这场风烟四起的商战中赢得市场、赢得客户、赢得利润,寿险公司必须尽快转变粗放的管理模式,共同健全管理制度和规范市场行为,为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而努力。这里,笔者针对如何减少“营销人员跳槽现象”提出一些建议:

1、各家寿险公司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时,必须建立对各级下属机构各种制度执行的监管机制,以促进各项制度的严格实施。

2、分支机构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摈弃人情管理行为,特别是营销人员的职级晋升、绩效考核、业务奖励等方面应本着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原则,塑造企业内部良好的竞争环境。

篇6

北京市在2006年2月18日召开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每个高校的学生宿舍楼门口都要安放自动安全套售卖机。

目前我国婚前比例为70%~80%,其中必然有一部分是大学生。安全套对艾滋病的性传播有重要的防范作用,是一个对个人健康和国家的计划生育国策都绝对有益的工具,部分大学生也确实有购买安全套的需要,那么推广安全套进校园是否会引起异议呢?

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了解安全套售卖机进高校校园的必要性及其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并可从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性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大学生性健康状况,从而有助于今后的性健康教育能够更有效的进行。

1 方法

1.1 对 象

首都师范大学本科生(除初等教育学院),由于我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为走读学生(小于学生总数的2%),故忽略不计。

1.2 方 法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象数量的10%作为样本容量,约1000人。我们以宿舍楼为单位,从各楼中抽取本科生人数的10%作为被试。

问卷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学生所发生的现状,学生所持有的性观念,学生所掌握的性知识。

在2006年10月底至12月初问卷发放并回收完毕。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100份,回收有效问卷860份, 有效回收率为78.1%。在统计中,将文学院、历史系、政法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的样本归为文科类,将数学科学学院、物理系、化学系、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以及教育技术系的样本归为理工科类,音乐学院和美术学院的样本被归为艺术类。

1.3 数据处理

对所有完成的问卷核实完整性,手工逻辑查错。调查资料及原始数据均输入计算机,统计分析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

2 研究结果

2.1 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

对表1中男生和女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t(728.354)=9.471(P

对表2中男生和女生是否会在有需要时购买安全套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t(588.180)=9.814(P

在问卷结尾,为获得研究结果及性知识部分答案而填写邮箱的同学比没有留邮箱的同学更赞同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t(865)=-2.066,P

2.2

对表3中男生和女生所发生的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t(443.210)=10.734(p

在问卷结尾,为获得研究结果及性知识部分答案而填写邮箱的同学比没有留邮箱的同学发生过更为深入的(t(313.042)=-14.77,P

在本研究中,越接近核心(行为)的行为被我们界定为更为深入的(下同)。

2.3 性观念

对表4男生和女生所持有的性观念行为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t(708.249)=9.192(P

在问卷结尾,为获得研究结果及性知识部分答案而填写邮箱的同学比没有留邮箱的同学持有的性观念的更为开放(t(300.595)=-3.633,P

学生对于婚前的看法是,有37.0%的男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48.7%的男生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4.9%的男生认为是对婚后和谐性生活的准备;28.8%的女生认为基于爱情就可以,45.2%的女生认为双方愿意就可以,10.4%的女生认为是对婚后和谐性生活的准备。与此看法不一致的,有8.4%的男生和14.0%女生认为婚前应受到道德谴责,并且1.0%的男生和1.6%的女生认为应受到行政处分。经t检验男女生无显著差异。

对于行为目的的看法,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爱情,之后依次是组织家庭、生育后代、满足彼此的生理需要、排除孤独寂寞或排遣压力以及展示自己的性能力或个人魅力。经t检验男女生无显著差异。

对于未婚配偶过去和他人发生过行为的态度是,有47.7%的男生和42.0%的女生认为不影响将来的关系,有32.9%的男生和39.2%的女生不知道或不确定怎样对待这件事,有10.9%的男生和9.3%的女生可能勉强结婚但留有创伤,剩下的8.6%的男生和9.5%的女生表示会与其立即断交。经t检验,男女生不存在显著差异。

2.4 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与其发生过的、所持有的性观念以及所掌握的性知识的相关程度

以上分别对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发生过的、所持有的性观念以及所掌握的性知识进行了初步统计分析,下面将围绕这个态度与另外三个维度作相关分析。其中,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与其发生过的的相关系数为0.270,在0.01水平显著;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与其所持有的性观念的相关系数为0.275,在0.01水平显著;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与其掌握的正确的性知识的相关系数为0.311,在0.01水平显著。经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在、性观念和性知识这三个变量中,以“性知识”这个层面的预测力最佳,其解释量为9%,即可以预测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的9%的变异量,之后为“性观念”、“性知识”层面。

3 讨论

通过对首都师范大学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以及可能的购买情况的调查,我们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半数以上的学生认可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但是只有39.0%的学生可能会在有需要的时候通过校园内安装的安全套售卖机购买安全套。由此可见,多数学生认可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并不是因为他们想在校园内购买安全套,而是将其安装在校园内会有利于提高那些进行行为的学生的健康意识,并且也有可能会给所有同学带来一定的安全和预防艾滋病的意识。

选择需要时在校内购买安全套的学生表示,购买的主要原因是方便(88.7%)。而那些即使需要时也不会在校内购买的学生,则主要是因为在校内购买安全套被他人看到会很尴尬(41.7%),而且认为学校售卖的安全套没有质量保证(31.4%)。由此可见,同学们选择购买安全套首先要方便,其次要保护隐私。为此,校医院或医务室附近为最佳安装地点,之后依次为超市或小卖部附近、澡堂附近、男生的宿舍楼附近、女生宿舍楼附近。学生宿舍楼门口安放,只能起到引起学生注意的作用,不会增加购买者。另外,若在安全套售卖机上标注知名安全套品牌的标志可能会增加同学们对校园内安全套的信任度。

在所发生的报告上,有接近一半的学生都发生过拥抱(44.0%)、接吻(44.7%)这类边缘,而真正发生过(12.9%)――核心的学生只占很少的比例。另外,与以往在同是师范院校的青岛大学师范学院(樊晓光,2000)和福建师范大学(江剑平等,2001)进行的研究相比,本次研究的报告率较高,可能是由于与青岛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所处城市不同的原因,北京属于大城市,城市的开放度及包容度都较高,且前两个研究进行的时间也比本次研究早了5、6年,在这期间,大学生的性观念可能发生很大变化,导致行为的报告率提高。而本次研究的报告率又比郑涛(2006)对山西某大学的研究中得出的21.06%的报告率要低很多的,由于这个研究时间与本研究间距很短,且所在城市的开放度和包容度也应该并不比北京高,因此我们认为,与该研究的报告率有较大差距的原因是本研究的调查地点是师范院校,具有女生较多的特点,而女生的报告率在绝大多数研究中又均显著低于男生,因此,这样的差距也是可以接受的。

在对待婚前的看法上,持赞同、宽容态度的大学生占到了86.5%,而只有13.5%的学生对此持否定、谴责态度,认为发生婚前应受到道德谴责甚至行政处分。虽然真正发生了行为的同学很少(12.9%),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学生发生婚前持宽容态度,这与江剑平等(2001),梁霁、钱序(2002),袁贵礼、田放(2002)以及郑涛(2006)的研究结果相符。自我国改革开放以及全球一体化以来,大量在世界上占主流统治地位的西方文化传入我国,这其中也包括美国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的性解放运动思想。性解放运动主要提倡性自由的观念,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认可和接受婚前,因此大学生也会更多的对此持宽容和赞成态度,但由于我国传统观念中性禁忌和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真正尝试在婚前进行行为的大学生还并不是很多。

在对行为目的的调查中,学生认为发生行为最重要的目的是发展爱情,之后依次是组织家庭、生育后代、满足彼此的生理需要、排除孤独寂寞或排遣压力以及展示自己的性能力或个人魅力。同学们把发展爱情作为发生行为的首要目的,这也与上面提到的西方性解放对我国的影响有关,大家不再坚持一定要等到结婚之后再发生行为,认为是爱情的升华。而满足彼此的生理需要、排除孤独寂寞或排遣压力和展示自己的性能力和个人魅力这三项被排在目的的后三位,这也说明同学们对待发生行为的态度还是比较成熟的,有一定的为自己及他人负责的态度。

当得知自己的未婚配偶与他人发生过行为时,接近一半的同学认为不影响两人将来的关系,而三分之一的同学表示不知道或不清楚自己将会如何对待,余下的同学表示会勉强结婚留有创伤或者立即断交。我们认为,这样的结果同样可能是由于受到西方性解放运动和我国传统观念中性禁忌以及观念的双重影响所致。结合上面对大学生对待婚前持宽容、赞成态度的结果,我们可以看出,尽管很多人(86.5%)对此持宽容、赞成态度,但若真正面临自己的未婚配偶与他人发生过行为时,则只有不到一半的人(47.7%)能够表现为豁达、宽容。这一点使我们做出大胆的猜测,即人们尽管接受和认可婚前,其实更多人认可的是别人去做,而自己不做也不对别人的行为多加干涉。但是,人们还是比较在乎自己的未来配偶的的,而且在这个问题上男生和女生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这就说明,在当今中国,人们在婚前发生过行为还是很可能对未来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的,大学生应慎重对待。

经方差分析,学习不同科类的学生在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所发生的、所持有的性观念以及所掌握的性知识上也存在一定差异。经事后检验得出,文科类的学生比理工科类的学生更赞同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我们认为这主要由学科特点决定。文科生会大量阅读书籍,从中易受到更多的西方文化思想的影响;在文科生的课堂教学中,也常常会通过一些蕴含西方文化的影视作品来辅助教学;且文科生大多比较感性,易接受新生事物,对很多思想更多的持包容态度。另外,学习艺术类的学生掌握的正确的性知识显著的少于学习文科类和理工类的学生,这也更多的是与艺术类学生从小到大的学习经历有关,艺术类学生对文化知识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更多的专注于专业艺术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忽视了对性知识的获取。

4 结论

通过对首都师范大学860份有效问卷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半数以上的学生赞成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二、三、四年级学生比一年级学生更认可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男生比女生更认可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也更愿意在有需要时在校内购买安全套。比起女生,男生发生过更为深入的;三、四年级学生发生过的均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为深入。男生的性观念比女生更为开放,且三、四年级学生的性观念也比一、二年级学生更为开放。有将近一半的学生答对了三分之二以上的性知识考察题目,且男生比女生掌握了更多的正确的性知识;另外,一年级学生正确掌握的性知识均显著少于二、三、四年级;绝大多数学生缺乏关于避孕和预防艾滋病的深度知识。学生对待安全套售卖机进校园的态度与其发生过的、所持有的性观念、掌握的正确的性知识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篇7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6.08.018

〔中图分类号〕G25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821(2016)08-0097-03

〔Abstract〕This paper elaborated the strategies of promoting literature reading through‘literary walk’by a detail analysis of the‘Hong Kong Literature Immersion Programme.’The outcomes of the Programme including literary field trips,school experience sharing sessions and literary camps could be served as reference for implementing similar reading promotion campaign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Hong Kong literature research center;library;Hong Kong literature immersion programme

阅读不能离开书本,但阅读又可超越书本。香港学者卢玮銮多年前提出“文学散步”的概念,提倡通过实地考察认识香港文学、文化面貌,让读者亲历其境,直观感受文学、文化现场。“文学散步”能够缩短读者与作品的距离,探寻阅读的各种可能。卢玮銮是文学研究者,亦是公认的教育家,她从教育关怀出发,再思文学阅读策略。卢玮銮多次实践理念,亲自领队赏析香港文学景点。其后,香港政府教育局、香港文学节以及不同的艺术、教育机构亦相继推行香港文学散步活动[1]。

2010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联同教育局举办“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共60多位中学中国语文教师参与其中。其中一项活动是引领参加者沿5条不同主题的路线游览香港中文大学校园的文学景点,在现场领略作家笔下的风景和情怀。2011年,“指掌步履之间”获选为中国图书馆学会的“社区乡镇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2]。

2011年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获香港中文大学知识转移基金资助,联同教育局合办“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这项活动除了接待中学师生赏览中大校园文学景点,还有3场专为中学教师举办的工作坊,介绍设计“文学景点导赏路线”的方法,并精选香港文学作品300多篇,方便教师剪裁成为适合各学校自行设计的导赏行程。2012年,“走进香港文学风景”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颁发“全民阅读推广活动经典、创新案例”一等奖[3]

承接“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和“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两项活动的经验,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于2012年9月,再联同教育局推行为期两年(2012/13年度和2013/14年度)的“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并获孔庆荧及梁巧玲慈善基金资助,以高中学生为对象,尤其是对文学有一定认识的学生,进一步推广文学散步的理念。本文以“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的实践经验作为案例,讨论如何透过文学活动扩展阅读的可能。

1“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的构思

“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是一项具教育面向的文学阅读推广工程。随着香港新高中中国语文课程改革,文学欣赏和创作的元素显著增加,不少教师认为课外的文学教育活动对教学颇有帮助。有见于此,香港中文大学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与大学图书馆构思“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目标有二:(1)透过校本协作,从教学法层面为教师提供协助,共同设计、组织配合教学需要的文学景点考察活动,因应学校、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活动策略;(2)透过本计划让中学生有机会深入体验香港文学,从亲历其境感受作家心思,培养阅读志趣。“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于2012年9月开始,旨在协助中学中国语文教师策划校本文学景点考察活动,以期令学生――

了解不同时代香港文学、文化的特色,关注文学与本土的联系;

赏览香港文化风景,体会作家的情感哲思及人文关怀;

通过研习文学作品,提高文学赏析及创作能力。

“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以具有阅读习惯、具备一定文学认识的高中学生为主要对象,提供更多文学阅读的可能,进而培养赏析作品和写作能力。活动主要由3部分构成:文学景点考察、学校经验分享会及香港文学夏令营。

11文学景点考察

文学景点考察为“文学散步”的延伸,香港文学研究中心在过去多项活动及研究计划累积了大量香港文学资料,经研究人员整理出不同地区相关的文学篇章列表,并拟订了多条文学散步路线。香港文学研究中心会派员到学校与负责教师洽商,从活动设计、安排、教材上配合教学进度及其他需要。主办机构首先与教师仔细磋商,选定考察地区、文学景点、文学篇章,以至准备各种后勤和应变安排。然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就篇章进行导读,引导学生透过阅读进入作品世界。教师会因应学生程度赏析文章,考察时再由中心邀请的导师深入析读作品,让学生轻松地扣连实境与作品。活动当日分为户外考察及室内工作坊两部分,户外考察重视运用五感(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加深学生对文学地景的印象;然而,户外地方难免嘈杂,并不适合细赏文学作品,所以每次活动均设有室内工作坊,方便参加者深入细读作品,以及进行小组讨论等活动。

2012/13年度,本计划共举行了五次考察,招生以学校为单位[4],共接待了5所中学,参加者包括教师21人、学生236人。考察地点包括中上环、深水?、香港中文大学校园。每次考察本计划都会派员协助教师设计行程和挑选与地景及篇章。另外,2013/14年度合共举行了10次文学景点考察,共接待了10所中学,参加者包括教师19人、学生198人。考察地区包括上水、中上环、旺角、九龙城以及香港中文大学,每区介绍3~5个文学地景不等。

12学校经验分享会

“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的校本运作模式,强调与学校协作互动,主办机构提供活动理念、经验与素材,并为中学教师提供教学支持,共同制定切合教学进度的活动计划。主办机构希望透过设计文学景点考察活动,与中学教师协作互动,藉此交流文学教育的经验。本计划设有学校经验分享会,交流学校筹办文学景点考察活动的经验,邀请全港中学教师参加,作为讨论、检视计划成效的平台。

2012/13年度的学校经验分享会于2013年6月21日举行,3所参与本计划的学校共6位教师从构思、制定活动的过程、观察学生的学习经历,与同行细致分享。曾参与当日分享会的卢玮銮认为:“老师设计各有特色,但共同面对的是今天不喜文字、大受电子机械吸引视线的中学生,在我印象中必然千山万水的难。……至于所用方法,足令参与学生从最单纯的观察身边事、人、物做起,再进入感受、联想、写作、互评层次。”[5]2013/14年度的分享会亦于2014年10月4日举行,邀请了3所参与本计划的中学简报经验成果,共有71位教师参与。

13文学夏令营

本计划的另一项活动为文学夏令营,每年于暑假举行,为该年度的压轴活动。夏令营的招生以学校为单位,反应非常踊跃,报名人数往往超出名额一倍以上。“香港文学夏令营”的特色是让参加者和不同年辈的文学爱好者接触,特别安排年纪相近、热爱写作的大学生和他们深入相处,让参加者体会文学创作的种种乐趣。

首届夏令营于2013年7月12~14日举行,主题为“流动的文字风景”,共有9名中学生参加。3日两夜的活动在香港浸会园及香港中文大学校园进行,包括“文学晚会”、“文学讲座”、“创意写作坊”等。“文学晚会”由写作导师带领,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评赏观念,启发写作思维。“文学讲座”由著名作家何福仁与王良和主讲,借助切身的生活事例,讨论文字与风景的种种话题。“创意写作坊”以小组形式,分别由陈丽娟、陈子谦、邹文律、梁伟洛4位青年作家主持,分享书写经验,深入探讨创作的技巧。夏令营期间,学生以“夏天”为题材创作短诗,每位学生获派三片木卡,请学生在上面写诗,一片于散学礼上互赠留念,一片交给大会保存,最后一片留给自己,作为3日两夜文学营的成果,也是给自己与朋友留念的“手信”。

2013/14年度的文学夏令营于2014年7月3~5日于香港中文大学校园举行,主题为“盛开的文字记忆”,共接待了110位来自12所中学的高中学生。活动包括文学讲座(著名作家陈慧、吴美筠、廖伟棠和资深学者陈燕遐主讲)、创意写作坊(青年作家陈丽娟、梁璇筠、郑政恒、陈子谦、邹文律主持)、写作辅导(香港中文大学及其他大学的研究生及学生担任辅导员)。延续上届传统,离营前每位参加者获派三片胶卡,学生在上面写诗,互赠留念,并由主办机构上载到互联网[6],让更多学生阅读及交流。

2活动成效检讨

本计划每次景点考察及夏令营后会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参加者的意见。从问卷统计数据观察,无论文学景点考察或夏令营,参加者同意或非常同意“活动目标能够达到”的百分率平均达90%以上,部分文学景点考察行程的满意程度更达到100%(如中文大学校园、旺角楼上书店),显示参加者认同本计划的成效。有教师认为活动“从不同角度去分析篇章,提点创作要注意的事项,能令学生有莫大的裨益。”[7];“对学生启发大,能让其走出校园,丰富其对创作之意识及写作技巧之运用。”[8];“此活动能”迅速“提升学生对文化、文学的兴趣,学生多有感,自然提笔写作。在主持鼓励及指导后,更能多角度思考,运用不同的手法写作,可喜!”[9]学生亦能透过导师讲解,重新体会作家心思,并培养地方情感。有学生表示“散步路线能反映上水新旧的对比,感受到文章内抒发的感受。作者所感的环境我也能亲自经历”[10],更有学生意犹未尽,“希望可在花布街多留一段时间去欣赏其建筑特色”[11]。

文学景点考察及香港文学夏令营完成后,本计划邀请了参加者代表进行焦点访谈,以期更深入了解活动的成效。与会者包括参加2013/14年度及2014/15度活动的师生。各与会者都表示对考察活动的路线设计、作品选择,以及文学夏令营,都感到满意,并认为在活动中能获得与平日课堂上不一样的体验,有利文学创作。

活动成果方面,收录三区景点考察资料及2012/2013年度文学营学生创作成果的《走进香港文学风景・卷一》已在2014年6月出版,并赠送给全港中学及公共图书馆;《走进香港文学风景・卷二》已在编制中,预计2016年内出版。

3结语

文学阅读在书本内和书本外都有更多可能性。“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尝试从“文学散步”理念出发,强调让学生亲身到临文学现场,体会作家心思,进一步感受作品精神。本计划在流程安排上落实理念,同时透过与学校协作,与中学教师交流教学经验,让“文学散步”活动更贴合中学实际教学需要,亦希望为学校创造自办文学活动的条件,为推广文学阅读探寻更多可能。如卢玮銮在《悄然动容》所言,学生有敏锐的观察力,只要引导得宜,学生同样可以在文学阅读上得到书本以外的愉悦,甚至反过来丰富了作品的意义。2015年,“香港文学深度体验”计划获中国图书馆学会、韬奋基金会、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中国新华书店协会主办“2015全民阅读优秀案例”的“全民阅读优秀案例一等奖”。

参考文献

[1]马辉洪,陈露明.文学阅读的推广――谈香港文学散步[J].福建省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1):59-62.

[2]马辉洪,陈露明.指掌步履之间――香港文学资料搜集及作品赏览[J].现代情报,2011,(9):80-82.

[3]马辉洪,陈露明.资讯素养教育、文学阅读与实地考际――以“走进香港文学风景”为例[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6):23-26.

[4]“文学景点考察”通过教育局发放讯息邀请中学参与,同时主动接触以往表示对香港文学研究中心活动有兴趣的中学.

[5]小思.悄然动容[J].明报,2013-06-29,(D5).

[6]http:∥memoryofwords.blogspot.hk/[EB].

[7]上水文学景点考察问卷调查报告:教师意见(新生命教育协会吕郭碧凤中学).2013-11-14.

[8]上环文学景点考察问卷调查报告:教师意见(香港道教联合会邓显纪念中学).2014-03-02.

篇8

暂且不提国外性教育的发展状况,反观国内自动售货机走进高校的历程,不可不谓长路漫漫。

 

1999年8月23日,自动售货机第一次进入中国高校---清华大学。这项由联合国人口基金资助的计划生育社会营销项目开始在大学生之间普及起来。

 

这场营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帮助人们转变生育观念,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重点也想针对青少年加强一下性教育,但是,社会反响并不如预期的效果好。

 

2019年,距离这场营销项目已经过去了整整20年,在这个大学生对需求已经很大的今天,我们大家仍然是“谈性色变”,售卖机在校园仍然是屡进屡出,多数都以失败告终,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是一个尴尬至极的局面。

 

让我们回顾一下进校园这20年的发展:1999年,清华大学里摆放安全套自动售货机; 2000年4月,安全套自动销售机悄然进入南开大学; 2001年进入山东大学,反应平平; 2002年4月3日,进入新疆大学校园的自动售货机里出现了安全套,但遭到学校部分领导和学生的反对; 2008年,上海市计生委计划在全市61所高校推广自动售套机,但只有13所响应。

 

再让我们看一下中国计划生育协会早前的《大学生性与生殖健康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受调查的大学生中20.3%表示曾发生过性行为;有36.4%的大学生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且认为没有必要;在有过性行为的大学生中,11%曾有过或致使对方怀孕经历。

为什么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高校和家长们依然是向校园内的自动售套机说NO呢,原因无外乎是道德上的约束,观念上的束缚,有一部分家长甚至觉得在学校内防止售货机,是鼓励大学生发生性行为,不能提倡。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难不成教学楼走廊的灭火器是为了鼓励我们放火吗?

 

但是,仍然还有一部分人在努力。

 

2015年,浙江省计生委在全省128所高校建立了免费自动售货机;2016年,内蒙古工业大学也首设了免费自助机,此后,北京、福建等地高校也纷纷在校园内设立了安全套自助机。

篇9

李晓桐李泽健

关于我校奶茶市场问卷调查统计的小组报告

一、调研背景介绍

随着饮料市场的不断丰富,奶茶等饮品也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当瓶装饮料不再是学生们课后唯一的选择,当奶茶不再只是作为一种解渴的饮料,而成为一种当代大学生乐活主义的生活方式时,奶茶市场潜力无限,于是奶茶店也逐渐在大学周边迅速兴起。一家接一家的奶茶店相继选址在大学校园附近。而由此引发的市场竞争也是越来越激烈。众所周知,奶茶成本低廉,但是喜欢奶茶的大学生却还那么多,那么到底奶茶店以何种元素能最大化的吸引学生眼球?日趋红海的奶茶市场又是否能迎来新的一片蓝海?新的奶茶市场龙头企业又会花落谁家?

为此,本调研小组展开了此次关于大学生奶茶市场的调研计划,同时以山科大后街皇家奶茶店为例,具体调研其在山科附近奶茶市场的竞争地位以及优劣势。并与其竞争对手进行研究比较分析。

以下是避风塘-皇家奶茶店的有关情况简介:

皇家奶茶店隶属于避风塘奶茶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绿色健康休闲饮品为主打的特许经营连锁机构,至力于打造全新的饮品形态,将传统奶茶与健康文化溶合一体,为消费者提供更健康、更具活力的特色饮品。

二、调查人员:孙道帅张晶刘国龙李晓桐李泽健

三、调查对象:山东科技大学校内美食街皇家奶茶

四、调查时间:2018年11月15日——2018年11月24日

五、调查目的:

对校内及周边奶茶店的市场现状和投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为奶茶店投资和更好发展做好导向工作。

六、调查方式:问卷式、访谈法、资料法、观察法等。

附件一:eba创意管理大赛问卷调查表

附件二:访谈内容

七、调查内容:

1、奶茶店销售现状调查

2、奶茶店销售环境调查

3、消费者对奶茶或奶茶店的相关看法调查

4、奶茶店投资分析调查

八、实施过程及各成员分工

(组长)孙道帅:策划活动进程及活动任务分工,定期召集成员讨论研究,并将各成员的获得的数据资料汇总分析,制作成型调查报告。

(组员)张晶:搜集调查问卷和调查报告的格式及内容方面的有关资料,并结合实际情况引入格式。

刘国龙:主要负责宣传方面的内容,如门面、宣传方式等方面的调查。并调查各项物品的市场价格,统计分析销售收入问题。

李晓桐:负责调查问卷填报和统计的实施及对店主进行访谈,并对奶茶店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

李泽健:对奶茶店物品准备及投资情况做了相关统计,通过观察法对其销售现状调查。

九、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销售现状

1、经营模式:即产即销型。

优点:保证产品质量,博得顾客好感与放心,减少浪费。

缺点:效率低。

2、销售方面的分析:

优点:

(1)该奶茶店是避风塘连锁机构,属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的品牌效应。

篇10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例:《向左走还是向右走?——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的写法

一般来说,调查报告的内容大体有:标题、导语、概况介绍、资料统计、理性分析、总结和结论或对策、建议,以及所附的材料等。由此形成的调查报告结构,就包括标题、导语、正文、结尾和落款。

一、标题

调查报告的标题有单标题和双标题两类。所谓单标题,就是一个标题。如《浙江省农村中学语文教学情况的调查报告》,其二是标明作者通过调查所得到的观点的标题,如《调整教育政策,增加教育投入》。所谓双标题,就是两个标题,即一个正题、一个副题。如《为了造福子孙后代--××县封山育林调查报告》。

例:《向左走还是向右走?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发展2006年度调查报告》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例: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1.08%15.13%17.59%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43.23%46.50%46.33%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31.37%25.17%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7.01%10.91%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二、导语

导语又称引言。它是调查报告的前言,简洁明了地介绍有关调查的情况,或提出全文的引子,为正文写作做好铺垫。常见的导语有: ①简介式导语。对调查的课题、对象、时间、地点、方式、经过等作简明的介绍; ②概括式导语。对调查报告的内容(包括课题、对象、调查内容、调查结果和分析的结论等)作概括的说明; ③交代式导语。即对课题产生的由来作简明的介绍和说明。

例:

在经过了高考这座残酷的独木桥,踏入自己理想的大学校园之后,我们真的可以安枕无忧了吗? 今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而全国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预计约为166.5万人,比去年实际就业减少22%。专家认为“这意味着将有六成应届毕业生面临岗位缺口。”由此可以看出,进了大学我们同样“睡不成安稳觉”。

本人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一系列问题通过搜集资料,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由于数据收集上的原因,统计分析只比较了文科类、理科类、工科类、师范类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其情况如下:

三、正文

正文是调查报告的主体。它对调查得来的事实和有关材料进行叙述,对所做出的分析、综合进行议论,对调查研究的结果和结论进行说明

1.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

调查结果表明:理科类和工科类的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比文科类和师范类大学生更自信、积极,而师范类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现出了最大的担忧。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的看法: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21.08%15.13%17.59%11.43%

通过努力可找到工作43.23%46.50%46.33%28.5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25.38%31.37%25.17%38.57%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10.32%7.01%10.91%21.43%

2.师范类的大学生对薪酬期望最低

文科及理科的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2001-3000元之间,而文科及师范类的大学生则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最多的集中在1001-2000元之间,师范类的大学生更明显,有55.71%的大学生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在1000-2000元之间。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不同专业大学生对自己第一份工作薪酬的期望选择比较(元/月):

理科文科工科师范类

500-1000元3.66%5.57%1.56%15.71%

1001-2000元30.97%34.08%28.29%55.71%

2001-3000元36.99%29.14%33.41%18.57%

3001-4000元17.85%19.27%21.60%8.57%

4001-5000元5.59%6.69%7.57%1.43%

5001元以上4.95%5.25%7.57%0.00%

3.大学生区域样本就业分析(北京 广州)

本次调查采集了北京、广州两城市(典型代表南北两方)的大学生数据作样本统计分析,经过数据分析,发现两地大学生在就业看法,就业态度、就业单位等方面有所不同。

(1)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就业时更自信

从数据统计可以看出,北京大学生在对待06年就业形势看法上比广州的大学生更自信。北京大学生选择"自信可找到合适工作"的比例明显高于广州大学生的选择比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对06年就业形势看法选择:

北京广州

自信可找到合适的工作23.44%16.67%

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40.11%46.97%

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 28.02%29.92%

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8.42%6.44%

(2)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

从数据统计来看,广州大学生比北京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外资企业,北京大学生比广州大学生毕业时更青睐选择国企。这可能和被北京广州本地的企业性质比例有关系。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北京、广州两地大学生期望选择就业单位的性质比较:

北京广州

民营企业2.93%7.58%

国营企业27.29%14.39%

外资企业36.26%43.94%

私营企业6.23%1.52%

合资企业6.59%9.09%

政府机关16.30%18.56%

自主创业4.40%4.92%

4.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及需求分析

(1)大多数企业每年都招聘大学毕业生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企业都把招聘大学生作为充实自己企业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每年都招聘:71.17%偶尔一两年不招聘:12.52%

偶尔一两年招聘:15.71%从来不招聘:0.60%

(2)对招聘的大学生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

调查显示,企业对已经招聘的大学生的评级整体趋于保守,满意度一般。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满意:11.93%一般满意:47.91%一般:29.62%

不太满意:9.54%不满意:0.99%

(3)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

多数企业年度招聘的大学毕业生在50人以下,详细数据统计如下:

301人以上:3.58%201-300人:2.58%101-200人:4.77%

51-100人:12.52%11-50人:40.76%10人以下:35.79%

四、结尾

结尾的内容大多是调查者对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必然结果。调查报告的结尾方式主要有补充式、深化式、建议式、激发式等。

最后得出的结论:

a. 06届毕业生对就业信心不足,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在校大学生就业信心相对更不足,表示就业形势堪忧的比例相对增加很多。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选择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上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

b. “先就业后择业” 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流观念,由此可能引发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成为“为别人做嫁衣”,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可能更趋于保守。

c. 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缺乏长期、有效的沟通。大学生对招聘单位的选人标准、用人单位招聘岗位的岗位知识等方面与企业本身有巨大差异。来自不同区域、不同籍贯性质、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就业选择方面也不尽相同。

篇11

[DOI]10.13939/ki.zgsc.2017.15.248

1 大学校园快递市场调查问卷分析

我们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对本校2013级、2014级、2015级学生进行了调查,共发放问卷670份,回收问卷670份。其中有效问卷为668份。我们对有效问卷进行汇总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1 了解快递的途径和使用快递的原因

结合问卷分析和图1可得,利用网购来了解快递的人数达80%,10%的人士通过朋友介绍,7%通过广告宣传了解,只有3%是查阅资料了解到的;而70%的用户使用到快递服务也是由于网上购物,20%的用户是因为生活快递(如寄送礼品、收发包裹等)需要,学生学习需要日常办公(如寄发信件、资料等)也占到了7%,其他原因则仅占3%。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了解快递的途径和使用快递的原因都与网络购物密切相关。得益于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购物拥有更加快速便捷、省时高效的优势,对物流快递的需求越来越大,网络已经成为人们了解和使用快递的主要因素。

1.2 使用快递的频率和最常用的校园快递

从图2可以看出,选择使用快递频率在6~9次的占56%,频率为10~14次的占21%,而频率在2~5次和15次以上的均占10%;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用户最常使用的校园快递为韵达、圆通和申通,比重为30%、25%和15%,一部分人选择了顺丰、EMS,比重分别占到10%和8%,而也有较少数人使用天天、中通和汇通等快递。总体来看,一个月内使用校园快递的学生人数较多,频率也是比较高的,快递网点的数目多、种类也是比较丰富的,选择相对广泛。校园快递的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比较好,但还有待提高,发展空间还很广阔。

1.3 选择校园快递的理由和对快递网点的要求

通过对问卷分析得知,网点位置便利是首先影学生选择校园快递的主要因素,占到总比重的42%,其次是服务态度和价格费用,分别占28%和20%,安全性高则占了10%,而由于大多数快递网点不提供送货上门服务,因此没人将送货速度作为选择校园快递的理由;一半以上的学生将降低价格费用选为对快递网点的首要要求,改善服务态度和提高送货速度分别占到总比重的22%和20%。由此可以看出,校园快递网点位置选择是否便利、价格费用设定高低以及服务态度好坏是决定校园快递网点业务量的三大主要因素。

1.4 最终配送效率期望和收费标准评价

从问卷可分析出,选择效率期望为1天的达到48%,选择效率期望为半天的占34%,选择效率期望为两天的占10%,选择效率期望为两天以上的占8%。很多校园快递网点讲究的是以效率第一,但从学生对于最终配送效率期望的分析中可以明显看出,有很大一部分网店的效率缓慢,不能够很好达到学生们的预期;而对于收费标准的评价,选择收费标准较高,但能接受的占52%,选择收费标准很贵,不能接受的占24%,选择收费标准比较合理的占22%,只有2%的学生认为校园快递收费标准较低。总体上来说,校园快递的收费标准虽然大多数学生认为较高,但总体合理,绝大多数同学可以接受,可以通过促销折扣等模式,做出相应的优惠。

1.5 现有快递存在问题和希望提供的增值服务

分析问卷后,对于现有快递存在的问题,选择收派件地点不方便的占22%,选择价格不统一的占20%,选择不及时送货的占16%,选择服务态度差的占15%。可见,收派件地点不方便还是首要问题。因此,有一半的学生希望快递网点提供送货上门的增值服务。

1.6 特定包装收费和包装垃圾处理

调查后,可能出于货物安全问题的考虑,有一半以上的人对于特定包装收费表示同意,而90%的学生环保意识较差,快递包装垃圾大多数选择直接扔掉。

2 大学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的现状

2.1 快递网点杂乱

实地调查可知,校园快递点分布混乱,甚至有的流动点停留地都随意更改,多数点位置不佳,存在“三远”的问题,即距离学生宿舍楼远、食堂远、教学楼远,带来了取件难、费时费力等麻烦。

2.2 问题件多,安全性低

多数快递网点简陋且狭窄,流动点将包裹直接扔在地上,在“双十一”“双十二”等节日购物热潮时,快件更是混乱不堪。快递人员为了省时省力,直接堆扔各种快件,丢件、错件、坏件等问题常有。快件发生损坏、丢失等问题后,相关人员互相推诿,在校师生在进行网购时,难以对快件的安全放心。

2.3 相关人员服务水平低

经过调查,校园快递网点的多数工作人员都存在“半路出家”、学历低、流动性高,无岗前培训的问题,因而他们派件只求速度,不注质量,并且几乎没有监督奖惩机制,快递从业人员服务态度恶劣,快递公司也没有为师生提供专门的投诉渠道,使得他们的合法权益很难得到保障。这样不仅伤害了师生的在校情绪,还会给快递公司造成顾客流失,无法为顾客营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

2.4 派送方式单一、落后

大多数快递点是通过人工形式完成送件任务,不仅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而且还会出现派送信息编辑错误、发错等情况。同时,因快件多导致顾客排队,课间取件拥挤,在有课的情况下,等待很长时间都无法拿到自己的快递,给点和师生都造成了不便。

2.5 主营业务形式老旧

目前高校校园快递点的主营业务仅限于每天收发派件任务,快递点的工作量和收入都十分有限,可以在特定节假日推出一些贴心的性化服务,如礼品服务、毕业生托运服务等来提高消费者的偏爱程度。

3 大学校园快递“最后一公里”服务的优化建议

3.1 改善快递点位置

校园快递点想获得更多师生的青睐,首先要选择一个优越的位置。为了方便师生取件,点的位置应尽量设置在距离师生生活、学习较近的地方,例如:教学楼入口处,宿舍楼入口处,有条件的还可以在每层设置小点。物流公司可以合作,收发点尽量设置在相近的地方,避免师生一人跑多处取件,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3.2 提高快件的安全性

快件的安全性是校园物流的根本。因此,快递点应加强对快件的安全性保障,增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增加工作人员,形成流水线传递分拣;同时也减少了问题的发生。快件在运输途中要安排合理,最大限度地减少因运输挤压等造成的快件损坏。确定奖惩机制,对坏件、丢件提供定量保险赔偿,并对造成快件损坏、丢失的相关工作人员进行惩罚,从根源上促进快递行业自身的发展,取得在校师生的信任。

3.3 提高点工作人员的素质

部分快递点的工作人员素质低,是该行业的一颗毒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建立完善顾客监督体制两方面入手。使快递业形成服务好、投入少的双赢局面。

3.4 提高技术能力

快递信息传递慢,派送方式落后,也是制约校园快递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大幅度提高效率,就要在技术方面寻找出路。我们可以效仿物流公司转运点,建立一个可以纳入校园所有快递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扫描快递单号,将快件信息录入管理系统,管理系统自动对快件进行编号并将信息发送到收件人预留的手机号码上,这项技术的实行,既节约大量时间,又能大幅提高校园快递的效率。

3.5 拓展特色业务

校园快递点不同于其他外部快递,基于校园环境的特殊因素,点可以提供特色服务来提高用户满意度、增加额外收入。可以提供送货上门、寄存、包装、财产安全保险和代收代签服务。此外,还可设置一些贴近广大师生生活的业务:如校园礼品寄送、毕业生行李托运等。在提高校园快递营业额和师生对校园快递的信任度和亲切感的同时,也能为师生提供方便,获得双赢。

总的来说,大学校园快递网点是快递公司与高校的完美对接,它既能满足高校师生对快递生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快递公司向高校延伸业务以扩大新的利润增长点的需要。快递网点绩效高低取决于快递服务的好坏,尤其是在末端的“最后一公里”,高校师生的满意度与忠诚度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校园快递的发展。同时作为城市末端消费物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快递是观测城市消费物流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窗口,研究校园快递不但有利于改善校园环境和提高服务水平,还可为各类社区、楼宇等城市末端消费物流的“最后一公里”服务提供借鉴。也相信大学校园快递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会迎来更为繁盛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