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结构施工实训总结

结构施工实训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4:1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结构施工实训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结构施工实训总结

篇1

(二)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以巩固普通话基本普及县域验收成果为目标,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学校建设为载体,以全国推普周为契机,积极开展教师文明礼仪大赛、师生普通话演讲、书法比赛、经典诗文诵读等活动。把“推普”宣传与城市和乡镇文明建设宣传教育相结合,深入开展语言文字工作。

(三)大力实施民办教育

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建设、投资、师资等方面大力支持,在管理、教学、教研上大力帮扶指导,二是构建多元办学体系。以建设非营利性民办教育为主,依托现有公办名校创办民办学校;以社会资本建设营利性民办教育为辅,积极引进社会力量办学。三是监管多管齐下。引导社会力量规范办学行为,完善年检评估制度,强化日常监管,建立办学条件、办学行为、学校安全负面清单,实行负面清单“一票否决”制度。

(四)严厉整治有偿补课

篇2

一、引言

1、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围绕着怎样为迅猛发展的金融业提供合格的人才展开了多渠道、多层面、多方位的探索与研究。但现状仍然是,一方面金融业多层次高质量人才匮乏,尤其是业务精英,另一方面金融与证券毕业生面临极大就业压力,相当一部分学生无法在金融企业找到合适岗位。这一情况目前在广州城建职业学院金融与证券学生就业问题上表现突出,直接影响了该专业的招生。究其原因当然是深层次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还是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方向、模式上存在偏差。

2、研究现状

纵观世界发达国家高职教育模式,大多突出“工学结合”教育,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教育、美国和加拿大的“合作教育”、日本的“产学合作”模式、澳大利亚以行业为主导的“TAFE”模式等等。他们的成功让我们看到工学结合模式有很多优点,也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概括而言,国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工学并行式。学生除了全日制学习外,每周做部分时间的工作,这些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并行式是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工作实践,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一方面进行理论学习,一方面在业余时间参加工作实践,实践时间通常每周20—25个小时,上课约20个小时。在校内学习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的同时,各合作企业为各专业学生留出一部分工学并行的工作岗位,并随着学生学习进度轮换岗位。二是工学交替式。全日制学习学期与全日制工作学期的交替,工作学期的工作是经学校认可的,学期的长度取决于学校采用的学期制。在校内学完一定文化、基础理论课模块课程之后,到各合作企业工学交替工作岗位上进行全日制的较长时间的上岗训练。

国内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黄河水利职业技术院校等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为首的国内各知名院校已有许多这方面的专著和课题研究成果。就广东省外来看,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先行开展各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金融职业技术学院高职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作为本文的先导,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国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一是“薄三明治”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借鉴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采取的一年三学期制的“薄三明治”式,这种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理论教育学期,另一个学期是到企事业单位定岗实践的工作学期。二是工学并行式。以省内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采用了该模式,即学生一边在金融企业实践,一边在课堂学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并且这两种场所和两种活动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强调时间、空间拓展性。三是预就业式。学生在校前两年与普通学生一样进行理论和实践教学,第三学年开始根据用人单位和学生的双向选择,确定预就业单位,学生到预就业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返回学校进行为期一年有针对性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四是实际任务结合式。学生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完成用人单位提交的实际项目,如调研任务、采访任务、规划勘测任务和产品或项目设计任务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但是关于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研究还比较少,并且没有特别适合广州城建职业学院的实际情况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找出适合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工学结合“订单式”综合实训体系,促进本专业人才的就业。

二、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岗位分析

通过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金融机构上百人次的调研和与金融专家组建的金融与证券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商议,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课题组总结发现,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分为银行从业人员、证券从业人员、期货从业人员、保险从业人员、金融中介从业人员五个就业方向,其就业岗位群主要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商业银行大堂经理、证券客户经理、证券经纪人、保险经纪人、保险业务员等,整体来说主要是金融营销岗。

可见,首先不同岗位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的职业技能要求差别很大,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训练,以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能。其次,毕业生主要服务于金融机构一线岗位,大多直接接触金融服务顾客群,这就要求该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具备与顾客交流、沟通能力。职业岗位的这些特点对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结合上述职业岗位的分析,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对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进行了各种实践。

三、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在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工综合实训体系构建的实践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收金融与证券专业高职三年制大专学生,现已招收五届,在校学生人数近600人。为了提高高职教育的教学质量,围绕“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金融与证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笔者和金融与证券教研室其他同事一道做了大量的工作,以该专业毕业生毕业后的职业岗位为基本依据构建金融与证券专业工学结合综合实训体系的构建,按照职业导向—能力本位—工学结合的模式进行。成果如下。

1、校内课程实训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开设主干专业实训课的课程见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开设的《证券基础知识》、《证券交易》、《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银行经营管理》、《保险实务》、《个人理财》、《金融营销》等课程,学生除必须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外,还应掌握具体的操作技能,这些恰恰是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解决的。在每门课实践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如何确定实践教学内容,原则上既要结合所学理论知识,又要针对行业岗位工作需要。如理论讲到股票发行阶段,案例分析就做股票发行方面的,这样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同时,提高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及学生学习积极性。

金融与证券专业对于形成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这门课程还应在课程结束后,在实验室进行为期一周的课程综合实训——证券综合模拟实训,它属于金融证券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第二、第三阶段。综合实训有别于课内实训,课内实训以知识点掌握为主,而综合实训强化是学生某项技能,应由浅入深,或按工作流程进行,具有连贯性,有利于技能的提高。证券模拟综合实训这门课程,应通过各种专业性分析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各种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或价格的变动。实训内容应含: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模拟交易(对股票基本面和技术面进行分析),进一步熟悉证券交易的交易软件,学会分析预测公司股票走势,学会撰写投资分析报告。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学生可分组到证券公司开设真实交易账户进行实际操作。

2、课外实践设计

课外实践教学内容由理财协会和每年举办的各种比赛组成。理财协会通过每周举办投资理财讲座的形式,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一方面锻炼学生的组织、沟通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一方面也可以提升专业能力。另外每一年举办一次投资模拟大赛和一次理财规划大赛,通过学生的实际参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3、校外实践设计

金融与证券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应包含社会调查、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及自主创业等。

(1)社会调查。学生按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利用假期或课余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调查,并撰写专题报告的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一般可以由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调查内容和形式也可由学生自主决定,学校和老师做好事前动员和事后检查工作。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到银行进行调查,了解银行产品销售情况,或新产品的市场可行性调查,并写出专题报告。社会调查是学生深入实际了解社会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是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训,可以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表达、交际、合作及解决现实问题能力的提高。

(2)专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在完成前面各阶段的模拟实习、综和实训、社会调查之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业务技能。一般在三年级上学期可以安排为期4周左右的专业实习。学生可以在银行或证券公司的相应岗位进行实习,协助单位工作人员或独立进行工作,这个过程是对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的技能的实际演练,属于岗前练兵,是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进一步训练学生业务技能的熟练程度,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锻炼,为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胜任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有些优秀学生在专业顶岗实习后得到企业肯定,毕业后可以留在企业工作。

(3)毕业顶岗实习。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或相关单位跟班或顶岗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从第5学期第13周开始,安排6个月左右时间进行。毕业顶岗实习是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进一步锻炼,同时,在此期间学生可根据需要收集毕业设计有关资料,进行毕业设计的前期准备。

(4)毕业设计。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开展的实践性教学形式。金融与证券专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毕业设计方向(商业银行方向、证券投资方向、财务分析方向),毕业设计一般包括选题、收集资料、确定研究思路、动手操作设计等过程。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提高学生对课题相关知识的检索和自学能力;可以培养学生针对课题,对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的能力;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锻炼创造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对学生整个大学学习期间培养效果的全面检验。

在前边的基础上,高职院校还要设立自己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主要从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详细的实训指导书、造就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立深度合作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恰当运用各种形式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

【参考文献】

[1] 陈解放:“产学研结合”与“工学结合”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6(12).

[2] 吴岩、张炼、李志宏:必由之路——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胡坤:高职院校推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6(22).

[4] 马树超:工学结合:职业教育与用人单位对接的关键举措[J].职教论坛,2007(1).

[5] 陈解放: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可持续发展的理性期待[J].中国高教研究,2006(8).

[6] 曹晔、邵建强: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制度的宏观探究[J].职教论坛,2006(9).

[7] 陈解放: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在中国的实践[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

篇3

[DOI] 10.13939/ki.zgsc.2016.28.218

1 实训教学环节的重要作用

课程的实训环节一直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如何安排实训内容,并进行科学的开展是提高实训教学成效的重要保证。

总体来说,实训环节在教学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训环节在设置时,都是带着学习任务进行的。在任务面前,学生们为了解决它,通常会采取各种应对措施,如找各种资料,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视频资料等,然后进行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训环节的进行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己动手寻求答案,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教学角度来说,动手做获得的效果也远比老师讲要来得好。

(3)实训教学培养了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对于一些实操性的实训内容,如搭设脚手架项目,必须要小组成员共同努力,协同工作才能完成。通过实训培养学生们的团体意识,合作精神,以及不怕吃苦的精神等,这些非专业素质能力的培养对今后的工作也是极其有利的。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作为道桥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应用型核心课程,在专业课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更应抓好实训环节的应用,发挥其作用,推动教学的进行。

2 实训环节的类型分析

2.1 室内设计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为一门应用型专业课程,但教学内容上还是存在大量理论教学内容,这些内容相应的实训项目可在室内进行。如各种桥梁结构、构造的学习,这些内容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读图能力和工程量计算能力。另外,还可根据桥梁结构、地域环境特点等,要求学生进行桥梁施工方案设计等。这些实训内容,只需在室内,给出特定的桥梁图纸及其他设定条件即可进行。

2.2 室外操作型实训

“桥梁工程施工技术”课程中还有大量的设计桥梁施工的内容,如施工放样、工艺流程的学习,质量检测等内容,仅给出图纸也是无法完成的,必须到实际的施工现场,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体来进行。当然,如模板的设计及拼装;支架及脚手架的设计及搭设;混凝土的搅拌、振捣、养护等内容也可在实训室内进行,但这需要学校有配套的综合实训室才能进行。

3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与实施

3.1 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课程的教学一定要切合桥梁建筑市场的能力需求来进行,在教学上应该与时俱进,多讲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方法等,而对市场逐渐淘汰的施工方法、工艺等,则可少讲或不讲,在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上也应符合此要求。因此,课程实训项目在内容设计上,教师应精心挑选题目进行设计,以便将实训所获能较多地应用于实际工程。

根据桥梁建设市场的需求,对用人要求有识图、算量、放样、施工管理、质量检测等技能。根据这些要求,分别进行实训教学项目的设计。

在课程教学中,可以进行的实训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结合具体桥梁构造图(如板桥的梁板构造图,轻型桥墩构造图或重力式桥台构造图等),进行工程量的计算。要求学生正确计算混凝土、钢筋、砌体等工程量,以考核学生的识图、工程量计算能力。

(2)结合具体上部结构布置图(如一定跨径和宽度的梁桥或拱桥结构布置图),进行模板、支架的计算及设计,或进行桥跨结构施工方案设计。前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模板、支架荷载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模板和支架结构设计,并完成模板的拼装,支架的搭设及拆除等工作。后者要求学生能掌握桥梁的各种施工方法,并在不同外部条件下灵活选用适宜的施工方法。

(3) 结合具体钢筋结构图,进行梁体钢筋绑扎任务。要求学生能正确识读钢筋结构图,正确计算钢筋下料长度,熟悉梁体的钢筋构造,并完成钢筋骨架的绑扎任务。

(4)结合具体桥梁施工项目,进行桥梁结构的施工放样,施工过程管理控制及成品质量检测等。要求学生具有桥梁放样能力,基本的施工管理能力,并熟悉桥梁各部位的检测要点,检测方法及质量标准等。此实训任务相对来说最难完成,因为桥梁工程总是不断完成的,要找到一个符合学生实训项目难度,并具可操作性的项目实体对教学来说是一大难题。若有配套的实训建设基地,能够不间断提供工程实体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则是最好的。

3.2 实训教学项目的实施

以“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为例,介绍实训项目的实施步骤。

首先,由教师写出内容翔实可行的实训项目任务书和指导书,这是实训项目能顺利实施的前提和保证。任务书应写明实训目的,内容,要求,提交成果,考核方法等。指导书应写明实训的具体操作步骤,操作要点,应注意事项等。

其次,在任务实施前,教师需将实训任务书和指导书下发给学生,进行任务交底和安全交底,将实训的目的、内容、要求、考评方法等一并交代给学生,确保每位学生能明确自己的实训任务,操作步骤和要点,以及操作的注意事项、安全问题等。

再次,要求学生按照实训任务书做一定的相关准备。例如:学习《脚手架搭设的构造规范》《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知识,进行脚手架构造图设计,绘出脚手架构造详图等。

最后,指导学生进行脚手架的搭设和拆除。脚手架搭设和完成后,还要分别组织学生对搭设过程和拆除过程进行总结,找出不足之处,并将正确做法进行总结和积累,以便今后使用。

“钢管扣件式脚手架搭设实训项目”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操作后,在学生中取得一定好评,感觉受益颇多。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掌握了扣件的类型及使用方法,学习了脚手架的构造要求,搭设要点及安全技术。通过该实训项目,同学们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协同工作氛围。在实训项目完成后,同学们也对自己的成果进行分析,找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以及解决和避免办法等。

4 实训教学项目的评价

实训的评价方法采用自评、同学之间互评和教师评价三者相结合,综合得分。

学生在完成实训后,对自己的成果进行评价,总结自己成功和不足之处,形成总结意见。然后,同学们之间互评。通过学生们的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对于该实训项目应如何操作才能做得更好。最后,由老师对结果进行总结评价,并给出成绩。

篇4

案例:2007级建工3、4班的一组学生钢筋工程施工实训;载体:院育贤阁结构施工图纸中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

创新一:手算、电算(G101.CAC)相结合,编制钢筋配料单等表单(软件免费下载)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育贤阁建筑工程施工图纸为载体布置项目任务一基础、柱、墙、梁、板和其他零星构件等基本构件的钢筋配料单。首先采用手算,即纯手工法,掌握钢筋翻样的基本原理(弯曲角度、弯心直径、量度差、末端弯钩增加值等),结合规范、标准图集根据钢筋下料长度计算公式完成下料。这是最原始的传统方法,也是比较可靠的方法,也是电算的基础,任何软件的灵活性都不如手工,但手工的运算速度和效率远不如软件。

在掌握手算技能的基础上,在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网(chinabuilding.com.cn)下载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3.0学习版,《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是与国标图集03G皿一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和06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详图》相配套,提供简单直观的操作方式完成施工图信息录入,准确地完成钢筋翻样、优化下料、原材料用量计算并根据钢筋施工流程,输出钢筋配料单、钢筋优化断料单、钢筋加工单、钢筋料牌等多种实用表 单。应用《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大幅降低钢筋加工损耗,节省钢筋。经过手算、电算结果比较分析,分析偏差,总结经验规律。见表1为2007建工3、4班一组学生根据平法钢筋下料软件G101.CAC编制的钢筋配料单表单(部分)。

创新二:根据钢筋配料单等表单,用电线按比例缩放下料,制作钢筋模型,节约钢材,降低成本(见图1)

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课程一钢筋工程实训过程中,采取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学生:2007级建工3、4班一组学生(0人)耗材:蓝色、黄色、绿色、红色四种颜色的BLV6电线(6_2铝芯线)、20-22号绑扎铁丝(根据院批准的土木系耗材申报计划,由土木系实训指导老师岳文志老师采购)教学工具:粉笔(号料)、钢卷尺(m、5m)(量尺寸)、老虎钳(断料)、钢筋钩(绑扎铁丝)教学过程:学生小组自主分工任务,如:手算、电算、钢筋下料(如蓝色线代表上部筋、黄色线代表下部筋、绿色线代表腰筋、红色线代表箍筋)、绑扎安装、检查验收、评价。

教学目标:具备识读结构图纸、熟悉钢筋加工工艺、质量检查验收的能力;具有独立学习、独立计划、独立工作的能力;具有认真做事、细心做事的态度,体验钢筋工劳动的艰辛和乐趣,有自信心;树立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标准规范的科学观;在与同学、钢筋工、老师的交流与评价的过程中,获取反馈,改进方法,取得进步。

通过这一创新的教学手段,笔者作了一个经济比较分析,一根两跨的楼面框架梁,用绑扎的钢筋骨架实体进行施工教学,Y25、$12.910.96.5四种直径的钢筋和20-22号绑扎铁丝共计3824.92元左右(还不包括运费等费用),而用BLV6电线代替钢筋按照纵横两个方向不同的比例缩放、制作的钢筋模型共计270元左右,成本只相当于前者的1/14左右,一根梁节约成本3554.92元,如按一个教学班2007建工3、4班学生共计70人计算,分7个小组,共节约3554.92元X7=24884.44元;如按一届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共4个教学班计算,一个钢筋工程施工项目实训共节约24884.44元X4=99537.76元,即10万元左右,经济效益相当可观。经济比较分析。

具体比较分析见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表2:两种钢筋工程施工教学用具经济比较分析

结语

回顾总结这段钢筋模型制作教学改革的历程,收获颇多。一方面学生在单项课程实训中加强了实践操作能力,从而为日后的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样学生走出校门面对市场才会更有竞争力。

篇5

中图分类号:TU-4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28-000-01

通过自己的现场施工工作经历和对建筑相关企业调研的基础上,对所培养的高职土建类专业学生进行专业定位。在对岗位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施工及施工管理相应岗位典型的工作任务,进一步对施工员岗位的工作进行分析、取舍,凝练出行动领域和相应的学习领域。构建了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面向工程实际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一、施工员岗位任务

作为土建施工人员应该具备以下要求,能贯彻执行国家的有关各项技术方针、政策、执行各项技术规范、规程和标准;具有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具有常用工程材料的应用能力;具有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管理的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工程造价预算知识;具有主要工种的操作能力;具有施工质量检验的能力;具有处理施工中一般结构或构造问题的能力;具有计算机的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office软件、AutoCAD软件及有关专业软件。

二、课程体系建设

通过对施工员岗位任务分析,建立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结构

本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三部分组成,通识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

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平台课程,建筑制图与识图、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建筑力学、房屋建筑学、建筑设备、建筑工程事故分析与处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建筑法规、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专业方向课程,地基与基础工程、砌体工程施工、混凝土工程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钢结构施工、施工组织与管理实务、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实务、建筑安全技术与管理、平法识图;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建设项目管理、建筑电工基础、市政工程概论。

实践课程包括:集中实训,建筑制图实训(平、立、剖面图)、建筑测量实训、建筑CAD实训、地基基础实训(土工试验)、工程计量与计价综合实训、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综合实训、工种操作实训;专业实践课程,认知实习、专业实践、毕业设计、顶岗实习。

篇6

随着建筑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几年来,一些学校在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仍然花费巨资建设实训基地,紧跟人才市场发展变化,加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工程实践培养力度,期望培养出动手能力强、掌握最新工程技术的企业和社会急需人才。各高校的出发点都非常明确,期望值也很高,但是,实训基地如何构建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高额投资能否达到建设初衷,如何避免实训基地摆样子、走形式,如何充实实训内涵、提高实训质量,如何科学评价实训效果,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训基地如何为其他院校同类专业提供实训服务等问题,都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探讨。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方案是确定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就业岗位群、课程体系等内容的纲领性文件。我院建筑工程系(以下简称我系)在企业调研的基础上,通过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多次研究、讨论,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等形式,制定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旨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新型工业化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具备从事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实施与质量控制、施工组织与管理、成本控制等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建设行业一线高素质技术管理人才,主要在建筑施工企业的施工员、质检员、安全员、测量员、资料员等岗位就业。

构建学习领域课程体系及能力体系

我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通过多年的教学改革,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加强内涵建设,突出职业岗位需求,积极完善“双证书”制度,以造就建筑企业一线需要的“精施工、会管理、懂设计、通经济”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为目标,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提高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摸索出了工学结合的“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一·二·三”人才培养模式内涵:“一”指搭建一个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四方联动,校企共建的合作平台;“二”指构建毕业证和上岗证双证融通的课程体系;“三”指通过三阶段工学交替,实现三级能力递进,达到“零距离”就业。三级能力指基本能力、综合能力、顶岗能力,如图1所示。

(一)基本能力

通过召开实践专家研讨会,确定了11门学习领域课程,每一门学习领域都是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代表一个专向能力,因此形成11项专项能力:施工图识读与会审、建筑材料监测与应用、建筑施工放线、施工安全预防与监控、施工组织设计、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砖混结构主体工程施工、现浇结构主体工程施工、建筑防水与装修工程施工、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工程资料整理与归档等。

(二)综合能力

按照行业和职业岗位需求,以真实的建筑工程项目为依据,创立专业综合实训,包括工程招投标训练、施工图纸会审、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程预算、项目实施监控、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等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努力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景和教学情境,可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三)顶岗能力

通过在真实工作岗位上顶岗训练,使学生具备顶岗能力,实现“零距离”就业。

实训基地建设要求

11门学习领域课程都是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需要真实工作任务的实训室或教、学、做一体化教室,需求见表1。

综合能力培养需要建设的实训室有工程招投标、技术资料归档、工程质量验收、施工建造实训室。为培养学生的顶岗能力,需要校企合作,共同建设一批校外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思路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于是,形成以下建设思路:(1)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结构模型;(2)校企合作,共同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材料检测中心;(3)将施工建造实训中心建设成为砌筑工、抹灰工等工种鉴定中心及施工员等资格认证中心和企业的职工培训中心。

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我院作为综合性高等职业院校,既要考虑实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又要控制建设成本。从我院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以下建设方案:

(一)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种各样的建筑结构拔地而起,积累了大量的工程实例。通过利用大型的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的强大建模功能,能建立起全面逼真反映建筑结构的模型,还可通过设置不同的材料、实常数、单元类型等参数,快速、有选择地展现所要观看的构件或细部构造。

通过编制apdl程序建立真实建筑工程的数字化三维模型,能达到如下的预期目标:完整地、全仿真地建立整个建筑的结构模型,包括基础垫层、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等;真实地显示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各种钢筋的形状、弯勾位置的定位、钢筋弯弧内半径、钢筋的锚固、钢筋的层次关系等,都必须与真实的结构完全一致;能确定钢筋的下料长度;能统计混凝土的体积;能统计不同种类钢筋的体积;能显示施工缝的位置等。

建筑工程有其独特性,不仅受季节、场地限制,而且技术含量高的还属隐蔽工程,施工完毕后多为不可见。数字式三维仿真建筑模型是以真实的建筑工程图纸为蓝本,进行1∶1的全真建模;可设置混凝土为透明的而钢筋则为彩色非透明;可随时随地、身临其境地进行实训或进行建筑翻样。

仿真建模系统将提供一个巨大的仿真演示平台,在该平台上实现施工、预算等功能,使建筑视图与施工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明白。

(二)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我系已与武汉广益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土木工程质量检测中心。该中心定位于在石家庄周边承揽检测任务,同时为我系在校生提供实习实训服务。该中心成员以武汉广益公司的试验检测人员为主,同时由我系教师指导配合,以后实行以我院优秀毕业生为该中心的主要技术力量,我系教师为指导的模式,同时兼顾教学与业务开展。并且可以聘请广益公司的技术骨干来我系进行授课与实训指导,既能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长学生的工程实践经验,同时也为我系校企合作、资源共享、服务社会开拓了渠道。

建设目标与实训服务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满足学生专项技能训练需求。该检测中心建成后可方便我系在校学生开展建筑材料检测与验收、力学性能试验等专项技能实训项目,包括水泥基本性质检测、混凝土基本性质检测、砂浆拌和物基本性质检测、常见建筑材料力学性能试验、钢材拉伸、冷弯试验及钢筋焊接试验等检测内容;能够满足本系建工、造价、监理、钢结构、建装、室内六个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需要。(2)强化施工生产性实训环节。按照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和教学要求以及专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开设与之相适应的施工建造实训项目。利用该检测中心开发施工建造取样与成品检测、工程质量与施工现场检测等实训项目,确保学生通过技能训练熟练掌握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操作能力,实现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与工作任务的高度融合,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该合作项目已经开始实施,我院提供了600m2的场地,武汉广益咨询公司已投入了近100万元的设备,设备调试已完成,建筑工程等专业学生将于近期在此中心实训。

(三)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建设数字化三维结构、生产性检测中心的基础上,专项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还需要建设测量、施工、管理三类方向的综合实训中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训中心主要实训室建设方案见表2。

校内实训基地不仅要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要成为技能鉴定、就业培训的多功能基地。我院是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已在建设厅指导下开展施工员、资料员、预算员等行业资格鉴定工作,因此,我们力争将建筑工程管理实训中心建设成为施工员、材料员、资料员、预算员等建设行业职业资格鉴定基地。与质监总站合作将建筑工程检测实训中心建成质检员、取样员等职业资格鉴定中心。与石家庄市就业服务局合作将建筑工程施工实训中心建设成阳光工程培训基地、再就业培训基地,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企业需要开展企业员工的职业培训。

以培训基地为依托,加大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2008年,河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批准在我院设立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该基地旨在形成政府主导、行业引导、企业、学校共同建设四方联动的校企合作平台。该基地于2009年2月成立了河北省建设行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委员会,召开了基地建设委员会一届一次会议,参加企业达38家。

校企双方在自愿、平等、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在各委员单位建立校外实训基地,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聘请成员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

学院将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导下,进一步扩大基地成员企业,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成员企业达到100家,以保证专业建设的需要。

结语

实训基地建设是三级能力递进培养体系中实践能力培养的关键所在,我院三维数字化建筑结构模型软件、校企合作生产性检测中心以及工程测量实训中心等三个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虽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但基本上满足了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能力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篇7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24-0052-02

Construction and Research of an Education Platform about Ha-ving Practical Teaching Which Combine Virtuality with Reality i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ZHANG Tao, KANG Jiatao

Abstract It can be summarized from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that there exist some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oblems, accordingly, the

idea of building an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edu-

cation platform of quaternity include texture, entity, virtuality, learning

is put forward. The platform is composed of four parts: entity model

f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 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system for

architectural structure,network management platform and mobile

terminals’ application software, meanwhile, show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rtuality with reality combining, management integration, creative teaching and environment for learning. And eventually, it constructs an integrated, multifunctional and omnibearing practical teaching education platform.

Key words architectural engineering; practical teaching platform; 3-

D simulation system

1 引言

高职人才的培养定位有其自身特性,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又要注重岗位能力的培养。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是培养面向工程一线技术应用和技术管理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满足工作岗位的岗位技能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必须解决好理论教学与实训教学的关系。但是受到安全、工期、交通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实训教学的多个环节难以在校外工程现场开展,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进行。校内实训基地也存在场地有限、资金短缺、工艺难展现、综合利用率低等困难[1-3]。

如何C合、高效、多方位地开展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始终是高职院校的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各院校也都在做积极的尝试和探索。通过建设建筑结构实体模型,解决工地认知实训的困难;通过施工工艺仿真实训软件,解决工艺展现困难、难以循环利用的问题。这些校内实训基地解决了部分实际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通过调研分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1)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实训基地为静态展示,学习方式单一,利用效果有限;

2)施工工艺操作实训基地使用成本高、限制条件多,无法与课堂形成一体互动;3)虚拟仿真实训软件辅助教学,缺乏真实体验感,无法感受工程现场真实环境;4)各实训场

地、软件独立存在,缺乏统一的平台管理。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平台,在统一的平台下使教学、课程、实训、自主学习有机结合。

2 平台的设计理念

建筑工程虚实结合实训教学平台是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核心课程知识体系为“理论”基础,以“实体”实训模型为施工工艺展示载体,利用“三维仿真、网络信息化”为技术手段,达到创新教学模式、发挥学生学习能动性的目的,构建一体化、多功能、全方位的学习环境,打造“理、实、虚、学”四位一体的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

3 平台的基本构架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是以教学资源库为应用基础,由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网络管理平台、移动端APP四部分组成。将实体、虚拟、教学、自学有机结合成统一整体,构建理实一体、虚实结合、教学一体的全新教学、学习环境。

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是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丰富的展现形式可以满足多样式教学创新的需要,平台的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形式调用教学资源库的内容进行展示。教学资源库是对具体知识节点的全面介绍和展示,其形式包括文字资料、图纸资料、图片资料、施工动画、工艺视频、课程视频等。教学资源库具有展现形式多样、展示内容统一、资源及时更新等特点。

建筑结构实体模型 建筑结构实体模型是以实体结构形式展示建筑结构及建筑施工工艺。实体模型是课程理论体系的整合,包含砖混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木结构五大结构类型,结合施工全过程中的基坑工程、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屋面工程、水电工程、暖通工程、消防工程、装修工程等分部工程,部分分层形式展现关键工艺节点300多项,配以教学资源库。

建筑结构实体模型可以对结构及节点静态展示进行认知实训,还可以通过二维码扫码调用教学资源库内容,进行多样化的动态展示。

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 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是以实体模型为蓝本建设的虚拟仿真系统,虚拟环境与实体环境完全对应,能够实现实体模型的虚拟网络化,弥补实体模型静态展示的单一性。建筑结构三维仿真系统可以实现建筑的三维漫游、虚拟化展示、知识节点学习、网络化调用等功能。使用者可以通过网络在终端登录仿真系统,其体验与实体结构模型完全一样,既实现了结构模型虚拟化的随时随地调用,又满足了虚拟仿真与实体结构的认知互补性,真正实现虚实结合,达到高度的统一性。

网络管理平台 网络管理平台是对教学资源库、三维仿真系统、后台管理的统一。平台的各组成部分具有统一的网络入口,通过身份认证登录,可以实现仿真软件的远程调用、网络课程学习、教学资源库查阅、在线考试、统计报表分析等功能。

移动端APP 移动端教学APP是网络教学管理平台的手机版本,通过移动网络可以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适应泛在学习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的需求。APP还可以对实体模型展示节点二维码进行扫描,进行知识点学习。

4 平台功能应用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可以实现工艺节点的实体展现,可以实现软件端虚拟三维仿真漫游,可以实现网络学习,具有多维度、多样式展示的特点,具体应用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教学应用 以教学资源库为基础,以实体模型、三维仿真、网络课堂为展现方式,可以轻松满足多种形式的教学融合需求,创新教学环境,为进一步改变教学模式、创新课堂设计打下基础。管理平台可以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在线考试情况生成针对性的分析报表,有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组织,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

教师应用 平台多样化的展现形式可以为教师提供极大的便利,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创新,方便教师进行微课、慕课等教学组织,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教师组织的微课、慕课等教学资源可以加入教学资源库,实现教学资源的循环更新,保证平台的及时性、实用性。

学生应用 通过平台的创新性应用形式,适应新时代学生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终端APP可以满足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创新泛在学习模式,创新学习环境。

延伸应用 平台可以向企业实习学生延伸,通过网络课堂、在线考试满足异地实习学生的学习、考核及管理需求。平台可以向工人技能培训和岗位证书培训延伸,进行网络课程教学和实训教学,打造培训一体化平台。平台可以延伸为建筑百科,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时段、不同地点的学习需求,打造综合化建筑百科学习端。

5 特色创新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是理论教学、网络技术、教育信息化的多方融合,在设计理念、展现形式、应用环境方面具有明显的特色和创新。

虚实结合 通过实体模型与三维仿真的一一对应,真正实现实训教学虚实结合的理念,使实体模型与三维仿真y一在一个平台,既互相支持,又互相印证补充。

资源统一性 教学资源库作为平台的各组成部分的应用基础,实现资源调用及展现形式的统一性,使资源的更新维护具有方便快捷的特性。

拓展延伸性 平台可以在软件集成上进行扩展,在使用范围上进行延伸,具有拓展延伸性。

环境创新性 通过平台可以实现展示形式的多样性,满足教学模式创新需求,满足随时随地的学习需求,营造创新性的教学环境及学习环境。

6 结语

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是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为改革实训教学、创新实训环境而重点支持的实训建设项目。该项目启动之初对相关院校进行了考察学习,对实训教学及实训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针对性地提出“理、实、虚、学”四位一体的建筑工程实训教学平台,真正实现虚拟仿真和实体结构的完美结合,达到虚实结合的设计理念,在多个方面具有其特色和创新性。该平台的建成必将极大改善学院的实训教学条件,营造全新的实训教学环境和学习环境,为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注入全新动力。

平台的建设也对管理人员和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在后续使用中要注重对师资的培养,平台的良性循环最终要依托素质优良的教师。另外,教育理念和科学技术都处于快速发展之中,这就要求管理人员注重利用新理念和新技术对平台进行升级优化,保持其先进性。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31-01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专业教学当中,《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在土木建筑专业课程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地位。《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在土建专业中属于必修的课程,在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在每个专业学习过程中几乎都设置了《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像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土建专业、建筑工程造价专业等许多专业都设置了《建筑结构》这一课程。可见《建筑结构》课程的核心作用和重要地位。高职院校的目标就是培养有较强的职业能力的人才,而在《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为社会培育优质的人才,关于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改革进程迫在眉睫。

一、建筑结构课程的定位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学习《建筑施工技术》、《工程估价》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建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等工作所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以解决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

二、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教材缺乏适应性,而且教学教材内容较陈旧,教学形式也比较单一。就目前而言,我国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职业教学能力严重下降,许多教学课程的学习越来越跟不上社会时代的发展脚步,职业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行业实际严重脱节,缺乏应有的高职特点。不能够很好的把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社会工作能力做到相互结合。

(2) 高职院校建筑结构课程教学中,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普遍较低,这也是学校和学生共同的责任。我们都知道,我国传统教育的教学理念是重视传授的知识理论和知识结构系统之间的严密性,所以,很多情况下完全的忽视了对学生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现在在教育方面也已经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还是没有真正的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以掌握知识为中心,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核心主线”的教学轨道。也就是说没有真正的做到把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应用到相应的建筑工程当中去,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的课程教学肯定效果不理想。

(3) 《建筑结构》课程的教学模式过于僵化。虽然名义上是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但在实际上仍然有很多的高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还是以传统的“知识传授”“理论灌输”的教育模式进行教学。和以往一样,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式单一,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从而就形成了一种“教者难,学者更难”的不利教学局面。

(4) 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由于近些年来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扩招,使学生质量严重下降。学生的基础素质和学习能力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一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学生过程中认为课程很难,所以,往往有不少的学生都是以拿到毕业证书为学习目标,而不认识的接受职业素质能力的课程教育。再加上高职院校的教学制度不完善等原因,这种情况就会严重的阻碍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进展。

三、建筑结构课程改革的途径

(1)课程内容的改革课程改革,尤其是课程内容的改革,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教学内容要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思想,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贯彻以“应用”为目标、以“必须、够用”为准则、以“培养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来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要加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强调职业素质的养成与应用。为此,我们深入省内部分建筑企业、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及建筑设计院所,与工程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及往届毕业生座谈、调研,广泛征集他们对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职业素质的要求,并通过多年教学改革的研究,将课程内容归纳成以下几个教学模块: “常见结构认知能力”、“荷载确定及荷载内力组合”、“结构计算简图确定与内力计算能力”、“结构材料选用能力”、“基本构件设计与验算能力”、“施工中结构问题认知及处理能力”、“工程地质资料阅读及基础问题处理能力”、“结构施工图绘制及阅读能力”等。

(2)设置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训项目。高职建筑结构课程实训项目的设置对于高职建筑结构课程而言,实训项目包括校内实训和校外实训两部分。在校内实训方面,教师要根据建筑结构职业能力来设置实训内容,具体包括工程力学、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工艺等。当然,这一切课堂练习都要以工程实例为载体,致力于培养学生对建筑施工图纸的识读和理解能力,让学生对建筑结构及其组成有一个整体而具体的认识。同时,也可以聘请专业的建筑人才来校任课,为学生提供更多与专业人士交流的机会。在校外实训方面,主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识岗、熟岗、顶岗机会,让学生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了解建筑领域内的岗位,如设计者、施工人员、质检员等,并对课程上一些理论知识进行再认识,加强理解。另外一方面,为了提高校外实训效果,必须设计效果评价体系来评价学生的学习与训练效果。它的制定设计要以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本前提,确定科学的评价标准,以形成合理、可行的评价体系,具体可包括常见建筑结构的识别能力、荷载确定及组成能力、结构计算技能力、构件设计、材料选用等内容,通过以上内容来考核学生的校外实训情况,希望通过此行为帮助学生了解自身不足,促进个人成长,从而成为建筑生产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3)坚持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采用工程案例教学,建筑结构是每一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其工程应用性极强,结合工程实例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工程案例的讲授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工程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教学,注重课堂教学整体设计,通过引入实验现象、工程现象,组织学生通过讨论寻找答案,最后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且将这些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除制作丰富的多媒体课件外,另配有工程图片、实验录像以及工程案例等附件部分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一门严谨而枯燥的课程变得生动起来。

篇9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3)003-182-02

1 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电梯行业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电梯是一种大型的机电一体化高科技产品,由近10 000多个机械、电气部件组成,属于国家规定的特种设备,是一种建筑物的垂直交通运输设备,其技术含量高,结构复杂,其安装技术要求高、难度大,运行维保技术要求高。

近年来,电梯安全事故频发,引起了国家和行业的高度重视,提高和规范电梯行业专业人员势在必行,与社会对电梯专业人才需求形成强烈对比的是电梯专业的学生极其缺乏,而且当代大学生的娇生惯养与电梯行业辛苦的工作难以磨合,作为电梯安装实训教学的指导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采用自我管理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学生对安装实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形成了自身对专业的归属感,毕业的学生也受到了电梯企业的广泛认可,以下具体分析了电梯安装实训中学生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对于电梯专业的实训指导老师,具有一定的实用和借鉴价值①。

2 自我管理的教学模式

电梯的安装实训应放在学生具备制作相关管理文件能力的前提下,或上完以下全部或部分电梯专业课程之后才可进行,如:《电梯结构与控制技术》、《电扶梯国家标准》、《电梯施工安全规范》、《电梯工程项目管理》和《电梯检测与调试》等②。在学生教学过程中,除了提供必须的教学资源,如:电梯实训井道、电梯整机部件、劳保用品、施工工具和指导老师,其他则要求学生自我完成,比如讨论施工工期、质量管理方式和指标、安全管理守则和指标,紧急事故处理方案,同时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施工进度表、施工方案、质量和安全指标、人员安全组织图、人员质量组织图、安全守则、考勤表、土建勘测表、施工用电计划、电梯规格表、工具借用清单、电梯平面布置图、施工进场吊装和库房方案、井道施工警示牌、开箱检查清单、还有每天需要提交的安装日志和安全报告、自检记录和互检记录;所有的文件经学生讨论制作完成后,指导老师需要一一检查,保证可行性和安全性,对于学生自发的管理模式,只要在保证工期、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一切管理模式都是可以支持的。

3 教学过程的监督

实训开始,并要求学生在实训井道外张贴制作的项目管理文件,做好人员分工,准备好工具和劳保用品,每天开工前召开班前会议:明确施工任务和安全守则。作为指导老师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1)严格监督学生的施工过程按照施工计划和方案落实,并协助做必要的调整。

(2)重心放在监督学生的安全问题上,必要时责令停工教育,要求其学生对自己的安全负主要责任,经常性的做安全意识的思想工作,使将遵守安全变成习惯性的意识,养成良好施工习惯。

(3)施工进展到关键时刻才进行现场指导,处理紧急情况,其他学生能自己解决的问题(包括稍作分析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安装指导手册有解释的问题),不回答学生的提问,鼓励学生相互讨论、查阅资料,发扬探索的求知能力。

(4)用企业的时间管理方式、安全管理方式、国家的质量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不时验证学生的自检报告,每天上下午施工前后,及时梳清和总结当天施工内容,警示质量和安全问题,传递现场工作经验和技巧,表达鼓励和支持。

需要注意的是,教学中的实训与现场工地的实践有着很大的差别,特别是对工期的要求,现场工地对工期往往要求很高,而现场在土建、设备和人员准备方面却难以跟上安装工期的要求,现场施工过程中甚至需要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和精力去与多方协调、去克服各种土建等方面的困难,认识这些困难非常重要却在教学过程中难以体现的。因此,实训教学中要重视培训学生组织协调能力,让学生不要抱怨困难,学会自己去克服困难,指导老师也要不时的传播现场工作经验与学生分享,避免学生盲目自信,降低对自己能力的培养。

4 实训教学后期的总结

安装结束,除了要求学生做整机的质检、清理现场、上交工具、劳保用品之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学生写安装技术总结、安全总结、管理总结、紧急事故处理总结等,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到全面提升、为接下来工地的工作做好技术等各方面的准备,甚至还可以当做毕业论文的写作基础,总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包括:人员分工、仓库管理、工具准备、脚手架搭建、土建勘测及组织机构图等各种项目管理文件的准备。

(2)施工过程总结,包括:每日工作安排,班前会议,安装日志,质检记录,安全记录。

(3)技术总结,包括:曳引系统,导向系统,轿厢,门系统,重量平衡系统,电力拖动系统,电气控制系统,安全保护系统的安装技术总结。

(4)安全总结,包括:回顾安全培训的内容,总结安装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问题,分析和学习各种重伤和死亡事例。

(5)自检记录和项目移交记录,包括:自检报告③④,电梯移交清单。

总结是提高学生安装实训知识和经验最重要的阶段,这个阶段应该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时要求学生做好;提取总结中精华的部分,让企业管理和技术负责人提供帮助,针对其中的要点进行针对性教学,如安装过程禁忌、工期管理要点、分工合作安全注意事项,并增加一些安装后期的经验知识,如安装款的回收、验收现场的协调、电梯安装与维保的交接、与总包和分包工程协调、工程例会等,让学生全面了解工地现场的安装管理流程,最后让学生探讨并发表个人看法,使得短时间的安装实训教学能够得到最大的收获。

5 结语

不断完善教学方式是每一位老师的重要工作,把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电梯专业学生的主动学习也是区别于“农民工”的要点之一。

通过三届电梯专业毕业生的社会工作情况实已经充分证明,采用新教学模式--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电梯安装实训过程中,极大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从配角变成了主角,不仅技能和管理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毕业后学生的技能和做事态度也广受企业好评。

这种教学模式,不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了较好的指导方向,更为企业培养出符合其发展战略的人才。在“学生自我管理”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相信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受到广泛认可,并且为国家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注释:

① 电梯行业安装人员的传承[J].中国电梯杂志,2009(21).

②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SV学员手册-过程管理与文件[S].

③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安装验收检查清单[S].

篇10

关键词建筑结构 教学实践 探讨

中图分类号:TU3文献标识码: A

[keyword] to investigate the structure of teaching practice

一、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课程的必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是为适应社会进步对各种专业人才的需求,加强应用性为原则,培养了解基本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技术教育”。

高职高专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员、质检员、预算员、监理员等岗位为主的应用型人才,他们必须具备服务施工组织安排的能力,《建筑结构》这门课程正是解决识读结构施工图、领会设计意图的一门课程,所以,高职高专开设《建筑结构》这门课程非常有必要。

二、高职高专《建筑结构》课程教学要求

《建筑结构》是建筑工程的专业必修课程,是一门培养动手能力的专业课程。课程以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为主线,主要内容有钢筋混凝土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受弯、受压、受拉、受扭构件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结构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肋形楼盖结构设计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等章节。《建筑结构》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该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正确绘制和识读结构施工图、正确领会设计意图和根据图纸正确技术交底和指导施工等方面的工程技术能力。

三、《建筑结构》课程教学的几方面思考

1、合理安排教学环节,理论与实践并行,突出实践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学生大多都在建筑施工单位工作,所从事的工作,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特别要求具备实践能力,比如建筑材料的应用,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施工组织与管理等等。在课程教学中,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利用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等各种教学资源,使学生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学过相关课程后具备相关的实践能力。例如,受弯构件课程完了,安排学生到建筑实训基地学习梁钢筋的绑扎,CAD制结构图绘制实训,让学生充分认识受力钢筋、弯起钢筋、架立钢筋和箍筋,并模拟钢筋骨架的放置,让学生充分了解各种钢筋所起的作用,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课程结束后安排学生到项目施工现场参观学习,指导老师在实践过程中利用建筑结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去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请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给学生们讲解施工工艺、施工方法和容易产生的质量弊病,然后指导老师再把学生从实践引到理论上,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践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此全过程连续进行,循环往复,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渗透理论,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识深度,强化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

2、优化教学内容,弱计算,重构造

本课程按照“施工员”职业标准,以施工企业施工员、质检员等岗位需求为导向,确定我们学生要掌握的知识、能力、素质来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并以“必须、够用” 为度。

我国现行结构设计是以概率论为基础的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是半经验半理论的一种设计方法,构造措施是长期科学试验和工程经验的总结,这些构造措施可防止因计算中没有考虑的因素的影响而造成结构构件开裂和破坏。同时,有些构造措施也是为了使用和施工上的可能和需要而采用的。

我们学生大部分就业于施工企业,他们可以不会进行结构设计,但一定要能照图根据规范要求正确指导施工,因此,我们进行教学内容安排时,要求学生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之外,必须重点讲解构造要求,最好以图文并存的方式来讲解构造要求,让学生懂得进行钢筋混凝土施工时,除了按规定放置必须的钢筋以外,钢筋的切断、连接、锚固,跟混凝土的相对位置等还必须要满足有关的构造要求。

3、应用PPT、三维立体图和施工录像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建筑结构》课程反映实践的内容较多,在教学手段上,积极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的品质和内涵,提高教学的效率与教学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生动的PPT画面、三维立体示图、施工录像等方式来展现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而且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把项目实施过程以施工录像形式“搬进”课堂,实现“课堂与实训室的一体化”。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收集了大量动画、三维立体配筋图和钢筋绑扎、焊接实例,实现了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但多媒体传输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在教学过程中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适当调整授课速度。

4、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训时,采用分角色教学法,例如,在进行钢筋骨架结扎时,安排一部分学生作施工员,进行钢筋的下料、绑扎、模拟钢筋在模板内的放置工作;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质检员,进行钢筋工程质量验收工作,检查钢筋骨架中每一根钢筋的放置位置、间距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受力钢筋与架立钢筋是否倒置等;安排另一部分学生作监理员,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严格验收。将实训教室设为“工程部”、“质检部”、“监理站”,让学生进入了实训教室,就有步入工作岗位的感觉,争前恐后地去完成各自工作任务,让学生融入团队协作的氛围中,进行角色锻炼,强化学生岗位角色观念和团队协作能力。

5、导入规范,鼓励参赛,培养学生职业技术技能

专业课程教材大部分内容是从规范上摘取的,但具有不全面、滞后于新规范等特点,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规范的导入,讲解规范的来历,规范的更新过程,有意识培养学生养成学习规范、应用规范等职业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省内外各种竞技比赛项目,开展竞技训练,选拔优秀选手参加校外比赛,调动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制图能力、结构骨架加工能力,为识读结构图垫定良好的实践基础,真正做到“授人以渔”,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后,遇到问题,他们知道通过查阅设计规范、施工规范等来解决相应的问题。

四、结束语

篇11

中图分类号: TU723文献标识码: A

职业院校作为承上启下的层级,培养人才的目标应是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及综合能力,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一文当中明确指出,要“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为解决高职教育发展中所遇到的上述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明确的行动方向。

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和人才培养要求,在充分学习和借鉴经验的基础上,我院近年来在部分造价班中开展“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这是一种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的教学模式,即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性教学环节科学地分解、组合成若干教学模块。教学安排在有专业教学设备或教学软件的专业教室里进行,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教学任务。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前提

(一) “教学做”一体化课程结构的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因此课程设置不能围绕学科,而是要围绕职业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应用能力。

以造价专业为例:在具体实施时,首先,通过行业调研分析造价员岗位所需要的核心技能,然后比照现有教学大纲找出需改进之处,根据职业需求制定职业教育课程目标;同时,成立由行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课程的建设和督导,以保证课程内容先进、实用。在进行课程结构调整时采用的程序如图1所示,形成岗位能力分析表,详见表1。

图1 课程结构调整程序图

表1 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专业对应的岗位 岗位应具备的技能 技能所应掌握的

专业知识 专业知识所对应的课程

造价员

建筑、装饰、安装工程工程量的计量与计价及软件应用能力 识图的能力 准确识读施工图纸 房屋构造与识图、建筑制图与识图、

造价的基础知识 建设工程费用组成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

工程定额原理

工程费用全过程控制

手工算量及计价的能力 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装饰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造价确定 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

算量及计价软件的应用能力 图形算量软件的应用 造价电算化

钢筋算量软件的应用

工程计价软件的应用

安装工程算量软件的应用

(二)“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内容的准备

1)建筑制图与识图

基本要求:掌握正投影的基本理论,熟悉国际现行制图标准;掌握建筑施工图与结构施工图的图示方法与识读方法;能熟练识读一般民用建筑施工图。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通过上一阶段分析岗位的核心能力发现,作为造价岗位主要要求能够识读本专业工程样图,而对于建筑施工图及结构施工图的绘制能力要求其实并不高,而“教”跟“学”都要为“做”做准备,因此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应适当降低施工图绘制的要求,加强施工图识读能力的训练。

2)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

基本要求:掌握建筑及装饰工程造价组成及计算程序,掌握分部分项工程及措施项目费的工程量计算规则,熟练使用定额,要求学生进行能够进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该课程在讲授时首先是理论教学,重点讲解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套价准则,参观实训基地对理论知识进行巩固,然后为案例实训,将由学生们亲自手算完成施工图的预算,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

3)造价电算化

基本要求:根据所学建筑及装饰装修工程计量与计价的基础理论知识,利用造价软件,结合具体工程图纸,进行软件算量和造价计算,并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造价软件的应用等内容。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措施:鉴于目前概预算对软件的依赖性越来越强,我院及时增加了电算化这门课程,课时也由最初的一周两节调整为一周四节,并配备了专门的实训周。该课程更注重学生的“做”,但学生“做”之前离不开教师的“教”。先由老师讲授相关知识并演示软件的操作方法,然后布置任务,再由学生自己利用软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教、学、做在一堂课当中穿行,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做”一体化师资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最有效的办法是给课程配备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形成教学团队。但这样做成本太高,并且人员紧张,目前还难以做到。因此,将学校老师培养、锻炼成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老师,是从学校到学校,很少经过实践锻炼。针对这种情况,近几年来,我专业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第一 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一线挂职锻炼,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

建立专业教师定期到企业轮训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时间到行业企业或生产一线实践,教师在这些企业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且感受到了技术最前沿的信息和观念。

第二 创造条件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专业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

例如:担任《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员证书,担任《造价案例分析》课程的老师必须取得造价工程师的职业资格证书等等。

第三 积极从企业一线引进培训教师

聘请有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对本专业教师进行现场培训,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

(四)“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的准备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不再将理论讲授的教室和实训室分开,而是合二为一,因此对实训基地的建设要求更高。

近年来,我院加大了对工程造价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投入,目前我院造价专业校内实训场地可以开展工程计量与计价、会计模拟操作、CAD绘制、钢筋绑扎等模拟仿真施工现场的实训项目。并且在实训场地内配备了“教学做”一体化实训教室,不仅装配了相应的计价软件,还配备了相关的规范、图集、定额等实际预算工作中经常用到的工具,以方便教学和学生获取信息。

上课时,老师在实训教室先讲授理论知识,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实训场地实地参观,有了实训场地真实的接触,原本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变得容易接受了,接下来由老师布置任务由学生在实训教室完成。这样的集知识传授、实验验证和技能操作于一体的一体化教室,实现了边教、边学、边做、边交流、边反思、边提升,有利于学生工作过程观念的生成和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实施

(一)理论知识讲授

教师通过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教学方法讲解,明确知识点,理清易混淆概念。以《建筑装饰工程计量与计价》这门课程当中的现浇混凝土板这一节为例。讲解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之间的区别及其各自的工程量计算规则,并熟悉定额子目。

(二)参观实训基地

参观实训基地,在建筑实物里让学生分辨有梁板、无梁板及平板,并指引学生观察板在计算工程量时具体的范围,掌握计算板的工程量时与梁、柱的分界线。有了实地的参观,之前的理论知识更加形象直观,掌握情况良好。

(三)构建小组,分配任务

根据完成任务的需要,构建学习小组。比如找出相关项目的施工图让学生计算现浇混凝土板的计量与计价,并分解任务。

(四)实施学做,交流讨论

学生亲自动手进入实际操作环节,认真审阅图纸并查阅图纸当中涉及到的图集或规范等资料,然后进行图纸当中板的工程量的计算并从定额当中选取对应的子目,套取价格并调整相应的价差,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学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记录,提示学生纠正,观察学生的变化过程和结果。

(五) 检查评价,反思完善

学生完成学习报告、小组评价,教师根据岗位要求和学生的现场表现进行总体评价,并对知识点进行总结。

结束语

总之,通过“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我院工程造价专业2009级和2010级学生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实现学生“零距离” 就业,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希望我们的实践总结,对类似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落实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