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合作创业

合作创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4:4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合作创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合作创业

篇1

合伙人本着公平、平等、互利的原则订立合伙协议如下:

合伙创业协议书第一条 合伙创业人的应该遵循的章程:

(一) 规矩

凡事勤立规矩,不要无章可循。

(二) 负责

对自己负责,对企业及合伙成员负责。

(三) 信任

信任对方,体谅对方;不互相埋怨,不隐瞒。

(四) 诚信

(五) 创新

(六) 服务

(七) 共赢

(八) 共鸣

(九) 合作

(十) 健康

创业合作协议书第二条 甲、乙、丙三方自愿合伙创业、经营“xxxx”(详情见附件一),总投资为×万元,甲出资×万元,乙出资×万元,丙出资×万元,各占投资总额的×%、×%、×%,并兼顾每人的付出与参与时间长短配以股权。所占股份分别是×%、×%、×%。

第三条 本合伙依法组成合伙企业,由甲负责办理工商登记(备注:运营到达一定程度,在合作三方同时认可的前提下,可依法申办公司运作,由甲负责办理工商登记。)。

第四条 本合伙企业经营期限为三年。如果需要延长期限的,在期满前六个月办理有关手续。

第五条 合伙双方共同经营、共同劳动,共担风险,共负盈亏。

(一) 企业盈余按照各自的投资比例分配。

(二) 企业债务按照各自投资比例负担。任何一方对外偿还债务后,另一方应当按比例在十日内向对方清偿自己负担的部分。

第六条 合伙人分工与责任

为了保证计划的顺利地进展,对合伙成员进行分工:

(一) web设计部分,xxx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为辅助;

(二) 数据库设计:xxx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为辅;

(三) 信息采集:由信息采集软件初步完成采集,然后人工参与加工、,xxx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为辅助;

(四) 美工、页面设计、模版设计等:此项落实工作由xxx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为辅助;

(五) 组织、外联、运营策划、宣传策划、合作,以及筹资融资等:xxx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为辅助;

(六) 运行环境搭建、系统测试等xxx为主要责任人,其他人为辅。

第七条 股权与权益分配原则

(一) 此合伙创业的所有成果(文字、代码、数据信息、图像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代码、图像纪录成果)与收益盈余,按全部权重计算;

(二) 可分成果(企业盈余资金等包括但不限于资金):所有原始参与者都拥有分配一份均等、收益的原始股权权益;

(三) 不可分成果(文字、代码、数据信息、图像等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代码、图像纪录成果):所有原始参与者都拥有不可分成果一份同等、同质成果的权益。

篇2

[关键词]

校企合作;就业创业;策略研究

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一文中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基于此理,学校的学生培养,注重的是学生道德水准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此层面上,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业的核心上形成了共识,然后在推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层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学校的毕业生成为本地区各重点骨干企业的“抢手货”。这样的成果与本地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更与学校十分重视在校企合作前提下注重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自始至终在思考并探索如下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具备了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走进企业走上社会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什么样的路径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以促进学生成功创业就业?归根结底就是要走校企合作之路,笔者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探索。

1就业指导引入企业文化和员工规范

对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政府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清楚当地的就业渠道,懂得基本的面试技巧,学校组织就业指导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企业对新入职的人员一般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员工守则、安全生产和岗位工作要求等。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和企业的培训目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否将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提前进入校园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探索。

1.1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校园里的每条大路都是有企业来冠名,同学们进出校门必经的大路旁装有一排排冠了名企业名称的灯箱,各大企业的管理理念、质量方针和目标追求纷纷上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耳濡目染,一方面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也起到一定作用,笔者更期待学生能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个提前认知,甚至对其中的某个企业有一种归属感。

1.2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是选人,笔者认为这支队伍应该来自企业和学校,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选取适合的老师来任教,学校从班主任队伍中选择优秀者,企业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中挑选优秀者,两支队伍合成一个团队,组成项目组,明确分工和任务,撰写讲稿、制作PPT。同时学校将企业文化这门课程纳入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将课程编入一年级。经过一学期的专门学习,让学生了解该行业对员工的总体要求,使学生在规划自己学习生涯时能明确方向,在校期间努力使自己的职业习惯、专业能力等达到企业要求。学校针对毕业生除了每周两节就业指导课外,还利用周日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重点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就业。同时请企业培训专员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员工生涯规划,使即将走上岗位的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跟企业一起成长。

1.3组织有效的实战演练

学生实现就业的途径有很多,但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具备自荐能力。学生自荐能力只有在实际演练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模拟招聘会和真实的招聘活动。模拟招聘会的招聘单位和用工信息是真实的,是当时各大企业的用工需求现状,只是招聘人员是学校老师扮演的。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次应聘锻炼的机会,被两个单位同时录用并评定等级均为A的同学将获得“最受企业欢迎奖”。为激励学生努力做好自荐材料,笔者还评选出3%的“最佳简历”。真实的招聘会上气氛则更为紧张,因为用人单位的人事部经理都到场,亲自选人,录用名单上的学生便是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合格的学生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就业。实践证明,就业指导引入企业文化和员工规范,使学校和企业的培训目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让学生思考走进理想中的企业自己应该如何准备。

2实习管理引进企业制度和管理人员

每个学生在职业学校2~4年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均属于通用性的,而一到企业,学生将要学习并需熟练掌握的是某个企业的专用性的技术,同时学生还将面临体能考验和对新环境的适应等。因此,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但学生的工作的场所中企业,仅靠学校老师来管理是不够,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一定是管理好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路径。

2.1思想认识统一

校企高层思想认识要统一。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实践顶岗实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就是在培育能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人才。全校师生思想认识要统一。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的第一步。老师要努力促成学生成长;学生要努力使自己具备“现代班组长”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企业内部思想认识要统一。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从班组长到岗位指导员,都应高度重视实习学生的成长,努力促成每位学生在企业的顺利成长。

2.2制度执行有力

学校在“二三四五”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校企合作管理规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校外辅导员考核标准》等。制度执行有力方可保障成效的显现,校企双方都应各司其职,竭诚为对方服务,为学生服务。

2.3人员配置合理

作为学校应合理配置班主任队伍、专任老师队伍、校外辅导员队伍;组建并最优团队。作为企业应推选好岗位指导员,配置好企业基层管理员队伍,遴选出一批技术好能授课的讲师。实践证明,实习管理引进企业制度和管理人员不仅为学校向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奠定了基础,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也消除了企业管理和培训上的障碍,使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学生进厂实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企业称心。

3学生评价引用企业标准和考核机制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应该建立彼此双赢的基础之上,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多为企业分忧。考虑如何为企业提供更适合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首先是主动深入调查。笔者定期组织校企合作座谈会和校园招聘会,通过相关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企业最关注的是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学校还通过第三方评估来了解学校近几年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质量一般,说明学校教育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那么如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校企合作是笔者解决问题的关键工作,于是笔者将对在校学生的评价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考核机制有机对接起来,以期待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顺利走进企业,也希望企业能招录到适合企业适合岗位的人才。于是学校决定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考核机制引入到在校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具体就是做到“四级分层”。“四级分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作出分层量化评价,学校招生就业处将评定结果作为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在顶岗实习前五周,班主任负责对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行表现等进行量化考评,然后分别排序(由高到低),最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A、B、C、D四个层次(按班级人数A层占30%,B层占30%,C层占30%,D层占10%)。结果录入《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表》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中。将此作为顶岗实习岗位分配的依据。学校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其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挂起钩来,引导、激励学生将学习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有效结合起来。企业对学生专业要求高、复合能力强的工种,学校推荐A层学生应聘,其他以此类推,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和专业水平能力的岗位,企业以此表作为选择员工的依据。“四级分层”量化评价方式得到企业管理员的充分认可。实践证明,学生评价体系引入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也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一策略有力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使企业员工招聘更快捷、更有效,现在学校A、B等级的学生都成了优秀企业的“香饽饽”。

篇3

创业是带动就业的基础,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已经展开,成为国内教育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在历经长期的探索与实践之后,创业教育的组织性和整体性正在不断地加强,由最初“精英者的游戏”,转变为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多元化的发展更促进了教育的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就是新的时展背景下的产物。这一教育模式是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将课堂的书本知识与实践操作相联系,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有效结合与联系,从而促进人才的培养。通过实践发展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可以有效地降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脱节情况,提升学生的就业意识,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这也是目前被大众所认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方式。

一、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分析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较为缓慢,因其发端于高等教育,现在的高等院校也开始具备了更加成熟的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和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我国很多高校在创新创业发展路上做了大量创新性的尝试,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但是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发展的不平衡。比如一些学校的师资力量和条件都无法满足实际的教育需求,没有结合自身院校的发展实际以及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对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只是简单的照搬照抄,导致社会和一些学生对于创业创新教育的认识偏差,没有意识到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一些学校没有认识到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培养的重要性,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交由某些专业课的教师,这样缺少了专业化的引领。而这些专业课教师自身还有教学任务,主要的教学精力还是集中在专业教育学科上,自身对于创业创新的教育认识不足,这样无法使这门课真正起到作用。而有些教师即使是专职从事创业创新教育,但是由于自身是“从学习的校门步入工作的校门”,一直身处学校,缺乏在企业等用人单位的工作经验,难免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缺乏说服力,往往只能采用照本宣科的教育方式、教师谋求的教学效果没有达到,同时学生也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知识,丧失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意。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会出现学生的专业课教育与创业创新工作相脱节的情况,即学生的专业课内容与创业创新工作的内容开展不相符,在专业课的教学过程中,极少涉及有关于创新创业的内容,而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也很少有结合专业课的案例教学。这样的脱节状况会导致学生有创业的想法,但是对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业认识依旧缺乏,同时会对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创新创业的案例丧失兴趣,甚至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些都不利于创新创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需要将学生的专业学科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使学生在专业课的学习中能够潜移默化的受到创新创业教育的影响。而目前很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多是以口头讲述为主,或者是以一些案例作为分析,总结出相关的经验,传授给学生,但是缺乏了实战性,学生还是无法直接感受。即使学生学习到了这些创新创业知识,也无法真正的在实践中进行操作,这样无法调动起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进而对这门课程丧失兴趣。其实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实践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学生只有通过实际的行动才能认识到创新创业的内涵,如果没有实践工作的支撑,那么这门课程的本质意义也就丧失了。

二、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意义

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性在不断提升,认识程度也在加深,这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竞争能力的提升都具有积极作用。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能够将学习与工作进行有机的结合,培养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紧跟社会发展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从大的发展方向来说,社会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教育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社会,需要两者的相互结合;另外一个方面,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实际的实践相结合,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产学研合作这两个方面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学校与企业相互合作的教学方式。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发展相对于传统教育来说还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传统教育是培养知识性的学生,学生有了很好的成绩就是代表了好的出路。但是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一种新突破,不管是教育任务还是目标都有了明显的变化,是结合时代的发展需求制定的。传统的教育限制性比较大,更加看重知识,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课堂的教学方式进行知识的传授,系统化比较强,忽视了对于学生科学思想的培养;一些学生只重视知识学习,忽视了能力培养,在今后工作的过程中,动手实际操作能力差,不能满足社会需要。产学研合作的出现就是要改变这种情况,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好的就业,突出实践的重要性,将学习与实践相互结合,从而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是一种具有开拓性的教育形式。在教学方法上也不断突破传统,注重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挥了产学研合作的独特作用。产学研的产生是符合时展要求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是基础,而创新创业的学习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保证,通过对于新的技能和思想的学习,能够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新的社会效益,甚至帮助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技能,并且在时代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进行挑战,迎合市场的需求。产学研合作就是通过现代化的教学目标,采用一些具有创造性的教学方式,通过与公司企业的交互合作,从而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产学研合作的发展是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的有力保障。

三、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必要性和可行性

创新创业教育具有丰富性,不仅需要培养创业意识,还有创业能力、创业知识等多项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在众多的能力培养中,创新精神与能力是最重要的,是学生全面素质的建立基础,能够激发学生的发展潜力,促使学生成为一名创新创业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优秀的创业思想和创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实践经验的积累,只有真正的接触到实际的创新实践内容,才会真的有启发作用,才可以提出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的方法,在正确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创造出有价值的内容。产学研的合作教育可以促进这一需求的实现。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可操作性强,两者的目标具有一致性。创新创业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进行个性化的创业素质和能力的锻炼,是根据现实的教育发展情况进行的必要的延伸,因此在对于学生的要求上不仅需要知识作为基础,还有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提升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实力。而产学研合作也是一种人才培养的模式,主要是对教学方法的革新,以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人才。其中模式化的创新则是产学研的中心内容,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相一致,即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产学研合作可以与创新创业教育实现资源互补。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存在一个显著的问题就是缺乏资源的合理利用,而产学研与创新创业的结合发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效的解决。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进行意识培养的过程中,方式方法同样重要,不能一味的进行意识灌输,这样虽然短期可以使得学生树立创业意识,但是缺乏长远的行动能力。因此,引导者可以设定一定的创业情境,使得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感受创业,在潜移默化中深受影响,有助于科学创业意识的形成。产学研合作将企业的项目发展带入校园,有助于学生的创意意识培养,使得学生能够在生产实践的操作中联系理论知识,强化意志培养,提升创业能力,养成良好的创业素质。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可以将企业家邀请进来,使他们成为学生创新创业的引导者,利用优秀的企业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与能力。

四、建立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探讨

产学研合作是提升教育发展质量的有力保障,通过对创新创业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出社会人才。将产学研合作与创新创业相结合,能够将教育环节实践内容缺失的问题进行完善,也有利于教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为了提升高校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平,可以通过以下的方式进行。

(一)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

学校与企业联合,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室。通过孵化室的建立,能够真正将企业的实际发展项目引入校园,学生可以有更多实战型的训练,并且可以在模拟的环境中进行学习。企业可以在为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培训,学生可以更加细致化的了解企业发展的运作,引发学生思考,为毕业以后的创业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创新创业孵化室的建立是基础,此外还需要加强互动平台的建设。在这个平台上最主要的就是分享与沟通,不仅是企业与教师之间进行相关项目的交流,还可以将学生纳入进来。学生可以根据企业发展项目的内容,进行相关内容的开发,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让学生从实际出发,提升学习动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类课程的开展,对于授课教师也有帮助,有利于扩展知识面,丰富教学素材。

(二)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

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的建设同样具有促进作用。学生可以将自己富有创造性和可操作性的项目上报给学校,在经过学校认可之后,可以进入大学生孵化基地,这样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学生的创业想法可以实现,其创业热情就大大的提升了。学校对于优秀的学生还可以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及创业场地的供给。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方面,可以邀请一些企业家制订具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从而使得学生的创新创业更加贴合实际。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一些创新创业的沙龙活动,对于一些新的国家政策可以使学生尽快了解,还可以邀请一些优秀的学生代表或者具有优秀创业经验的人分享他们的经历。这样的有效沟通机制的建设,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有更好的引领作用。

(三)改革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为进一步完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鼓励教师将科研课题引入课程,积极承接企业研发创新项目,带领和指导学生参与科技开发、科研创新和创业实践,建立起特色鲜明的“意识培养—兴趣培养—实战技能—实践孵化”四级递进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五、结语

基于产学研合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使得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解决实践性教学环节的不足。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相结合,包括一些企业的项目研发工作,对提升学生的实践水平提供帮助。学校可以通过教育引领,树立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同时通过一系列的基地建设等活动,为学生的创业计划提供一个发展的孵化平台,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这些实际化的锻炼,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以后步入社会进行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萍,郑旭.新时期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概念发展与模式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12,(02):46-48.

[2]苏志刚,郑卫东,贺剑颢.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机制策略创新研究——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院园融合”育人模式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2,(05):147-151.

[3]曾蔚,游达明,刘爱东.“产学研合作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以C大学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2,(05):63-70.

[4]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04):4-7,24.

篇4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School-enterprise Depth Cooperation to Train Beauty

Industry Entrepreneurial Talent Together

――Take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as an example

KAN Yaling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83)

Abstrac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launched more than ten years, but still at a low level operational phase.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chool depth of cooperation with enterprises is crack of the Road, the paper takes Guangzhou Panyu Polytechnic for example, by choosing the cosmetics industry and the industry's well-known enterprises of China Group, in accordance with the "four cooperation" principle of common training of competitive entrepreneurial talent.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beauty industry; entrepreneurial talent

1 问题的提出

1.1 中国的创业教育仍然处于低水平运作阶段

一般发达国家受高等教育学生直接创业人数占总受高等教育人数的38%,中国只有1%,而广东,只有0.25%。虽然创业教育在我国高校已开展了十余年,但我国的创业教育水平仍然处于初级阶段。那是因为大部分高校不仅缺乏对创业教育的理性认识,更缺乏统一协调有效运作的组织机构,缺乏从事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队伍,缺乏符合创业人才需要的课程设置及课程实施,没有形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而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也是造成大学生不愿或不敢创业的主要原因。很多高校虽然已进行创业教育,但不少是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的,更多的是以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等充当,充其量解决了创业意识或创业精神等问题,但尚未解决创业项目和创业技能等关键问题。

1.2 大学生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创业教育

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要想避免主观随意性,必须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形成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同轨实施的完整教育体系,有步骤、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内容,完成教育过程。不是任何一个专业都适合创业教育,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适合创业的行业,明确相关的专业,设置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使职业技术素质和创业素质同步养成,以培养出既能就业又能创业,既有专业技能又有经营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在本质上不单是“找饭碗教育”,还是“造饭碗教育”,其明显的区域和行业特色可以为创业提供有利条件。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对此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1.3 大学生创业需要校企深度企合作促进创业成功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都要求教育与产业对接,校企深度合作,更不要说创业教育。

无论是创业所需要的资源、条件还是创业者的能力与素质,都比对就业者的要求更高,如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和产业有效对接,和企业深度合作,根本不能培养出学生对所创业行业的深入了解,对要创立的企业的驾驭能力,更不要说让创业者具备相关行业企业背景和各种资源的支撑。有些人误以为创业教育会为现行企业培养竞争对手,正是这一错误的认识使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发展缓慢。但要想提高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必须依托某些企业的发展,必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帮它拓展版图。目前已有不少企业认识到,他们需要找的不是打工一族,而与他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创业者。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的合作企业华好集团就是其中的代表。

2 创业平台――美容化妆品行业的选取

2.1 美容化妆品行业超常增长速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产业背景

中国美容美发化妆品行业从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兴起,迅速成为增长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截至2010年,全国约有250万家各类美容美发机构,3500余家化妆品生产企业,6000多家美容美发培训机构,全产业链形成了7000亿规模。行业年度发展速度平均在35%以上,在各行业中保持了最高增长率,远超全国年平均GDP的增长速度,市场容量逐年放大。目前,中国美容化妆品需求量已超过日韩,居亚洲第一,在全球仅次于美国、法国,未来中国必然会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美容化妆品行业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第五大消费热点。如此发展速度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很好的产业与行业背景。

2.2 行业现有人员的低素质为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竞争优势

全国美容化妆品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约1500万人,已成为第三产业中就业人数最多的行业。尽管如此,创业和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与专业技能却相对低下。据不完全统计,现有创业和从业人员中,小学和初中学历的占到20%~40%,高中、中专学历的占40%~60%,大专以上的不到20%,甚至其中还有许多文盲。在美容化妆品行业面临规范化、规模化、专业化的产业结构调整,经营模式不断创新、整合等未来发展趋势的背景下,现有创业和从业人员的学历层次与专业技能显然已经无法适应行业的未来发展需要。具备高素质高技能的创新型美容化妆品精英人才将是未来人才需求的重点,正是因为该行业门槛尚低,就为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有利的竞争优势。

2.3 通过学历教育培养美容化妆品行业创业人才为我们提供了契机

美容化妆品行业的未来发展亟需高素质高技能的创业创新型人才,但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真正意义上的美容化妆品学历教育体系,导致美容化妆品行业优质人才资源匮乏,创业与从业人员的素质较差,行业内从品牌到产品不断演绎着抄袭与被抄袭的故事,行业内真正具备综合竞争实力的名牌企业屈指可数。此外,美容化妆品行业现有的教育体系主要依靠各类美容美发培训机构,这些机构虽然能够培养大批技能型人才,但缺乏对创业和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全面技能特别是创业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因此,行业的发展亟需通过学历教育体系的构建来培养创业人才。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为此抓住了这一发展创业教育的契机。

3 校企合作――从体制上改革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3.1 校企各以优势资源组建培养创业创新人才的华好学院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与广东华好集团利用各自拥有的优势资源,成立“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华好学院定位于学校的二级学院,培养美容化妆品行业的创业创新人才。华好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由七人组成,企方委派三人,校方委派四人,理事会主席由校方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副主席由企方董事长担任;理事会负责学院专业设置和重大建设项目的审定、负责人才培养方案的审定、负责院长的推荐和考核、负责年度预决算的审定等重大事项。学院设院长一人、执行院长一人、副院长1~2人,院长由企方公司总裁担任,执行院长由校方人员担任并主持日常工作,企方委派一名副院长长驻学院协助执行院长工作。华好学院的师资队伍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组建,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将首批派驻8位最专业的实战指导教练加盟。学校教师承担创业基础课程及通识课程的教学工作,企业教师承担专业理论及实操课程特别是美容店创业课程的教学工作。校内实训基地由学校提供场地,广东华好投资有限公司按照“校中厂”的模式出资建设。学校鼓励该实训基地按照生产性实训项目建设与管理,并通过开展对外服务得到可持续发展。

3.2 通过双方“长期共赢”实现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

华好学院是校企双方按照“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原则共同建设的创业创新学院。高职教育实施校企合作已经多年,但如何谋求长效机制却是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支撑我们多年校企合作的动因是“共赢”,但这一“共赢”,常常是一时之需或是难以为继。合作的企业象走马灯不断变化。为此我们在寻求创业教育的合作企业时,一定要选择那些愿意和我们学校长期一同成长、一同发展、一同收获的企业。广东华好集团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上市,上市的必要条件是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为谋求这一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重中之重,而在各类人才中,产品销售和客户服务的人才是他们的短板。他们与我们合作的想法又高人一筹,即要大规模培养的是与公司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美容店店长。有了店长无论是市场的拓展、产品的销售、客户的服务还是业绩的增长都有了充分的保证。他们的这一利益目标与我们的改革目标一拍即合,有了长期共同的利益就有了长效机制的前提,为此双方签订了首期六年共建华好学院的合作协议,进而保障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有效运行。

3.3 通过双方“共建共育”实现校企合作的“深效”机制

目前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除了缺乏长效机制以外,还存在着即使长期合作也往往停留在表面,不能长期深入到创业人才培养的全方位和全过程等问题。深度合作不只是需要举措,还是需要机制才能保障,为此我们提出建立“深效”机制这一概念,并将如何建立校企合作的“深效”机制纳入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之中。这个“深”其实就是要真正实现教育部提出的“企业教师占专业教师的一半,生产性实训达到足够的比例,半年的顶岗实习不是提前毕业”等等要求。要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要“共同出资、共同出人”,然后是“共同建设、共同育人”,没有长期共同的利益就不会有长效的合作机制,没有必须担当的共同责任也就不会有未来“深效”的合作机制。为此,合作协议中双方约定:学校出地、企业出钱共建“校中厂”实训基地;校企双方共派管理层和全职专任教师负责华好学院的建设、运营和学生的共同培育。学校提供该学院学生50%的学费保障华好学院的日常运营,企业提供所派驻人员的全部薪资及学生奖助学金来支持华好学院的良性运转。

3.4 通过深化教学改革确定科学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深入到高职院校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过程中,但在创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如何使其细化、使其固化,使其规范、稳定、长效地运行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华好学院的成立是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培养“订单班”的全面升级,正因校企双方共同出人、出资建设,这就从体制上、机制上保证了企业可以也必然会全方位、全过程地内植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我们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课程体系的构建、专业核心课程的建设、课程标准的制定、专业教材的编写、资源库的建设上、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过程的实施与运作等方面全面深入细化了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无论是学生校内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校外顶岗实习的质量、校企双方师资的结构与比例等方面的问题也将会迎刃而解,从而保证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实施。

3.5 企业提供现实资源为大学生创业提供良好平台

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缺乏有能力运作又能满足市场需要的创业项目。高职大学生想走科技含量高、资金需求量大的创业路线,对于大多数人来讲成功率一定很低。但从事服务类等门槛比较低又需要专门服务技能的项目则比较现实。华好学院的成立为志在创业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可靠的平台。学生在此学院首先可以学习美容保健及人物形象设计等专业技能,在此基础上学习美容店的运营与管理以及创业、开店等综合素质和能力。华好集团为学生提供的百家品牌公司、6000家加盟店等实训实习基地确保了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实现零距离上岗。当学生充分了解这一行业的运营,成为店长是他们为自主创业的第一步。接下来学校与企业就如何通过加盟连锁、企业和学生共同出资或学生入股等方式,解决学生创业资金不足等问题,从而为大学生创业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4 人才培养――依托美容会所管理专业培养创业人才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华好学院是依托美容会所管理专业培养创业创新人才。

4.1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现代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经济意识,掌握美容、保健、养生、营养及会所管理等相关知识,具备美容师管理、顾客管理、美容保健养生项目组合及研发、市场开拓、财务管理等美容会所经营管理能力的创业创新人才。

4.2 就业岗位与就业范围

(1)美容行业自主创业:美容店创业、化妆品店创业、人物形象设计创业等;(2)美容会所管理岗位:如美容会所的店长、店长助理或各部组储备干部等;(3)连锁美容企业总部各职能部门管理岗位。如美容会所网点开发管理、信息管理、加盟管理、服务管理、营销管理等。

4.3 职业能力

(1)美容皮肤诊断与护理的能力;(2)中医基础认知能力;(3)亚健康预防与调理的能力;(4)美容会所运营与管理的能力;(5)美容化妆品企业创业能力。

4.4 职业能力核心课程

(1)创业者成功素质;(2)美容行业创业案例分析;(3)美容创业项目选择与实施;(4)工商模拟市场实训;(5)创业商业模式;(6)美容会所运营与管理;(7)美容美体学;(8)投资与风险管理;(9)美容师与店长顶岗实训。

4.5 通过创业孵化区扶持学生创业

创业孵化区是一个面向创业学生的创业企业孵化器,通过进一步提供创业知识指导、基本商务服务、中介增值服务和资本运作服务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园区设置“预孵化-创业孵化-加速孵化”三级孵化体系。“预孵化”即“创业苗圃”一般为6~8个月为富有创业激情的学生提供零成本创业。推行“合约管理+育种评估+园丁服务”的工作机制,为每个种苗提供全程跟踪孵育服务。同时采用“创业导师+专门孵化+资金集成”的服务模式,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化孵化服务。创业孵化区将提供以下服务:(1)场地服务:提供微型创业企业的办公场地,相应的配套设施,针对不同特色孵化器,还有相应的场地优惠政策。(2)资金服务:协助联络合作企业、创司、担保公司和金融机构为企业提供相应的资金服务。(3)培训服务:为创业企业提供政策、管理、金融、税务、法律、市场、财务等方面的培训;设有“创业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为企业提供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咨询及培训。 (4)中介服务:引入中介服务机构,为创业企业提供注册、财务、审计、法律、专利和公证等服务。

阚雅玲主持的“高职院校创业与管理专业的设置与建设”课题为广州市第四届教育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重点课题

参考文献

篇5

现在有人在网上招商引资,我看成功的可能性不大,这不太符合中国的国情和人情,没有人牵线搭桥一般的别人难相信。但是,一旦合作在一起时,我劝合作者的任何一方先不要把对方当作朋友对待,要象在法庭上对付原告或被告那样来讨论双方的合作协议条款,一点情面也不要留,尽量地、挖空心思地找出对对方不利的证据来,然后让对方给予圆满的、一丝不苟的解答。双方解答清楚后,就把这些都写进合作协议的条款之中去,作为双方今后行为准则的依据和“私”法,谁将来违反这部“私”法,要让他损失“惨重”才行。

2.先小人,后小人。

我国历来有句俗话叫:先小人,后君子。意思是说双方凡有金钱方面的合作或交往一定要先把丑话说在前面,以免将来反悔。经我多年实践发现了更加真理的真理,就是先小人,后君子还是不行,将来反悔的也不少,最好在合作的任何时间内都要做小人,不要做君子,也就是:先小人,后小人。就是说,在合作的全过程中,合作的任何一方都要要求白纸黑字地立下规矩,如现在正规股份公司的每次董事会会议记录,随时准备做小人,否则就一定最终做不成君子,只有这样把小人做到底,到解散的那一天,合作的任何一方才能仍然坐到一张桌子上喝酒。

3.要想公平,打个颠倒。

既然要合作,大家一定求一个公平。什么叫公平,就是如果你是他能否接受你给他的条件或利益,这就叫要想公平,打个颠倒,这好象是一句西部地区的口头语。如果颠倒之后你都不愿意接受,那么你也不要强求人家接受,这应该是很明白的道理,但是往往大家不愿意这样思考问题,必然埋下隐患,待到爆发之日,你原来应该得到的恐怕也不能得到了,还是事先就替人家想想的好。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吧?

4.到外面如何“坑蒙拐骗”,回家(董事会)一定实话实说。

篇6

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了许多应用型人才,而如今却出现了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难、生产服务一线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的强烈反差现象。为实现与企业的有效对接,实现校园与企业的有机融合,实现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笔者提出应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推行“创业教学+创业模拟+创业实践”的三位一体创业教育培养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机会。

一、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开展创业教学

目前,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职校中,创业教育已经逐渐融入了整个课程体系之中,并且其地位也得以提升。在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让企业的业务骨干、管理精英走进创业指导课堂,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创业教育课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为创业文化类课程、创业专业类课程。

创业文化类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创业意识、丰富学生创业知识、完善学生创业知识结构而设置的课程。在这类课程中学校可以聘请企业人员对各专业工种的工作性质、工作环境、职业发展进行系统讲解,增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如邀请业内人士就小企业开办和小企业主能力要求等一些学生知之甚少的专业问题,以及小企业经营过程中如何适应市场、如何创新经营理念等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专题报告,理清学生的创业思路。紧紧依靠校园和企业,加强德育建设,引进优秀企业文化,生产实习进行企业化管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丰富学生的创业知识,培养学生创业的能力。

创业专业类课程是为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尤其是提高其专业能力而设置的课程。专业建设是高技能人才培养中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只有得到企业的认同和参与,才能确保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始终依照社会要求进行,才能确保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应用性。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尤其是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要参照行业标准制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与企业的生产过程、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方向相适应。“校企合作”能将企业最新的科技成果引入到专业教学中,使课程与内容更具先进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并能及时将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纳入到教学内容中,更好地进行课程的开发。

二、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实施创业模拟

在“校企合作”中推行创业模拟,充分利用企业这个社会环境作为学生专业的学习形式和模拟场所,通过创设教与学的社会交往情境,引发创业理论的假设和实践验证,引导学生在其中经历全部的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各环节之间的联系,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进行课题研究、设计创意、服务销售等业务学习活动。在实施创业模拟初期组织学生到他人的创业现场,如小厂房、小店铺等小型企业场所实地参观,让学生产生“我也能干”、“我一定要干”的心理渴望。也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搞创业模拟活动,如“创业设计、企业设计”等主题活动,指导学生围绕资金来源、经营场所、雇员分工、广告设计、经营特色、营销策略、成本核算和利润指标等方面进行创业操作。在实施创业模拟过程中让学生针对一项经营业务或考虑成立一个小企业而制定一份创业计划书,包括创业蓝图、创业战略、资源准备、经营模式、管理制度等多种构想,然后以小组形式联系一个对口的社会企业,请企业主对计划书作出评价。如教师要求计算机专业学生以一个小型广告公司小老板的身份作一份校园活动的海报宣传,然后邀请有关业内人士审阅学生计划,给出意见和建议,最后让学生完成创业计划。这样,学生在创业模拟中便体验了创业的真实感受,获得了创业的感性认识,丰富了实战经验。

三、合理利用“校企合作”践行创业实践

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它的实践性,良好的创业品质和能力只有在创业实践中才能得到磨练和提高。对于创业实践的实施,学校可以与企业联合建立学生创业教育培训基地,因为企业是磨练学生创业意志的最好课堂,可以为学校提供稳定的创业教育和实习基地,能使学生直接参与社会化的生产、经营和管理,从中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和技能的缺陷,还能充分体验到创业的酸甜苦辣,培养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掌握创业必须的承受挫折、合作竞争、交流融通、承担风险等关键能力。合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对学生的创业实践进行个性化主题设计,这就是直接把学生安排到企业去,对学生进行符合学生创业愿望的实践锻炼。如装饰设计,包括:室内设计、施工绘图、装饰施工、装饰样板等;又如广告设计,包括广告喷绘、广告刻字、招贴画、广告样品设计等。聘请专业公司有丰富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专家、设计师指导学生的专业发展和实践活动。在实训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需要安排学生到有关公司进行实训,既可以让他们做一些辅助工作,又可以让他们承接一些小的简单项目,从心理上、技术能力上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这样,学生便能在创业实践中磨炼创业意志,培养创业能力,得到创业技能训练。

如今,职业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面向市场办学已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校企合作”能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切实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及就业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企业实习制度;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创业教育培养模式,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必将为社会输送越来越多的高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篇7

对于创业园组织机构的管理及运营,学院要投入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以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高创业项目的质量,对相关创业团队进行深入细致的考察,确定产品线和服务流程。对创业园内入驻公司进行经费划拨、监控、审计与管理;收缴各学生创业公司场地租赁等费用;安排专业的宣传推广工作者,负责创业网站的建设与维护工作。

1.2创业团队资格条件

为了提高创业园区创业成活率和创业质量,管理负责人要提高相关创业团队的审核标准,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审核,排除那些非大学生创业团队。做出明确的行业限制,排除餐饮行业,注重提升创业的品质,保证创业团队的综合实力,对于一些资金短缺,而创业项目良好的团队,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鼓励优秀的创业人才加盟,不断提高创业园区整体的创新能力,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扶持政策。

1.3进驻创业园区申请程序

学校对申请进驻创业园的相关程序做出了规定:先是由有创业意向的同学向创管会提交《入园申请书》和《创业计划书》,向创管会陈述创业计划,由创管会统一评审,确定入驻资格;评审通过的创业者与创业园签署《场地及设施使用合同》及《风险承担协议书》;其次,创业公司履行模拟工商、税务注册手续;再次,创业公司成员需学习创业园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制订出自己公司的规章制度,创建自己的企业文化。

1.4创业团队监督与管理

创管会对创业公司项目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所经营的商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对创业公司实施监控,防止其出现转租等违规行为,并避免园区设施被损坏、转移。创管会对创业公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纠正,为创业公司建立考评档案,对创业公司学期、年度运营成果进行检查评比。也依据园区奖惩制度评选优秀创业公司和创业之星,并将学生创业公司在创业实践中的情况通报所在系部。

2创业教育建设的探索

创业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能提高学生的创业与创新技能,引导学生从把握眼前细小机会做起,培养持之以恒的习惯和果敢的性格。我院在“十一五”期间,积极推行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立专门的创业组织机构,打造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形成了良好的创业研究基础,在实践中探索科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培养了一批成功的学生创业典型。

2.1实施“TASO”创业教育模式

学院探索出了集课堂教学(Teaching)、社团建设(Association)、导师领航(Supervisor)、经营实战(Opera-tion)于一体的“TASO”创业教育模式,使我院学生创业教育取得了较好成效。

2.2理实一体创业课程体系

全院各专业全面开设《职业规划与创业就业指导》课,部分专业开设《企业模拟经营沙盘》、《创办企业实习》、《创新概论》等课程。同时我们尝试将创办企业方案设计引入学生毕业设计环节,部分学生以创业企业设计方案作为毕业设计课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3学生社团主动参与实践

学院各系部学生会分别成立了“金梭”、“起航”、“雏燕”、“鹰翔”、“霓裳”等五个大学生创业社团,在导师引领下,积极开展创业计划方案竞赛活动和各类自主创业创意活动;组织学生在创业实践网上进行模拟创业活动。

2.4专兼结合打造导师队伍

学院打造了一支具有一定创业教育与实战经验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学院专职教师10人,企业兼职教师8人。不但满足了开设创业教育课程的需要,还对学生的自主创业与创意活动予以指导。

2.5创业教育评价研究

学院从创业教育模式、创业教育评价等方面入手,深入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完成了江苏省高等教育课题《高职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高职院创业教育有效性研究》和多个院级创业教育研究课题研究任务。20多篇创新创业教育论文在《教育与职业》、《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江苏高教》等杂志上发表。编写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创业教育》教材并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3基于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创业教育特色

校企合作共同建设集“创业认知、创业体验、创业模拟、创业实战”于一体的“四层递进式”“金字塔形”创业型实训基地,使每届毕业生创业知识学习人数达100%、创业成果体验人数达80%、创业过程模拟人数达50%,参与创业实践的人数达10%,建成具有省内示范性的高职院校创业实训基地。

3.1建设创业认知中心

基地创业认知中心的基本功能是创业展示(典型创业人物展示、创业成败案例展示)、创业讲坛(定期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创业教育专家等开设创业讲坛)、创业交流(定期邀请创业人员、学生创业团队、学生创业大赛团队等进行创业交流)、创业研究等。认知中心由100m2创业展示区、KAB与SYB培训专用“U型”教室、150m2创业讲坛与交流区构成。进一步完善我院“TASO”创业教育模式,构建适合于高职院学生创业教育的教育体系。

3.2建设创业体验中心

基地创业体验中心的基本功能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企业创业体验。体验中心主要由各类企业工作站4个、校企合作导师工作室10个、成功创业企业4家构成。在创业体验中心引入家纺设计工作站、汽车服务工作站、物流工作站、会计师事务所工作站等4个以上的合作企业基地工作站;建成家居装潢设计业务工作室、服装设计工作室、家纺设计工作室、汽车销售业务工作室、旅游业务工作室、报关报检业务工作室、小型企业会计业务工作室、勤工俭学业务工作室、电子商务业务工作室、物流规划业务工作室等10个以上工作室。

3.3建设创业模拟中心

基地创业模拟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创业模拟训练。中心由盐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业网、12组ERP企业模拟经营实训室、60座计算机模拟创业实训室与创业模拟系统软件构成。中心每年组织学生创业大赛、学生营销策划大赛、企业模拟经营沙盘训练与大赛6次以上,组织学生参与中国创业实习网训练400人次以上,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模拟训练。

3.4建设创业实战中心

基地创业实战中心的功能主要是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训练机会。鼓励在校大学生进入基地自主创业,由创业园管委会派员并邀请企业专家,对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进行论证,选择创业前景好的大学生自主创业项目进驻创业型实训基地,并给予政策扶持,促进其发展。鼓励学生开设非法人形式的校内注册公司,学生向创业园管委会提出申请,由创管会组织相关专家论证,符合基地进驻管理规定的项目,可批准成立非法人形式的校内注册公司实施创业实践。

篇8

阳逻港·华中国际产业园作为中部最大的临港综合产业园区,受到省、市、区三级政府重点扶持,列入武汉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试点单位及“工业倍增计划”新型工业示范园区,可容纳1200余家企业入驻,汇聚10万优秀人才,将成为汇聚中部地区资金、物流、信息和人才的创业高地。以此为依托成立的湖北(德成)青年创业园,必将为广大创业青年搭建干事兴业的良好舞台。

篇9

关键词:创业企业;努力互补;非合作博弈;收益分配

中图分类号:F2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85831(2017)02006008

创业企业拥有两种企业家资源: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Y者,它们是创业企业价值创造和成长的基础。自Modigliani和Miller[1]以来,委托―理论[2]、信息不完全理论与控制权理论等理论为研究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新的视角[3]。Timmons等认为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合作关系比资金更重要[4]。创业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之间的合作:创业企业家在市场推广、产品开发与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优势,创业投资者则在企业的财务管理、融资、策略规划以及与外部金融机构的良好关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因此,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在创业企业价值创造和成长的基础上,两者互补的努力水平将决定创业企业的价值和成长。基于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努力水平互补的基础,满足创业投资者与企业家共同的收益要求和分配会决定创业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能否依据创业企业家和投资者的努力水平,设计出能让双方都满意的收益分配方案是决定创业企业能否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学者张延锋等[5]、顾新等[6]以及李富昌和王勇[7]使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企业在收益分配方面的设计策略。白少布等根据供应链融资运作中企业间的合作关系,建立了不同主体无风险合约模型,研究了银行和企业对贷款额度与利率的承受范围,分析了供应链融资参与主体间的无风险合约达成条件,提出了企业努力水平与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之间的激励关系[8]。

虽然创业投资对经济发展存在极大的促进效应,但由于管理规范与信用风险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使创业企业难以使用传统渠道进行融资。在创业企业融资过程中,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博弈行为贯穿创业企业发展的全过程,所以双方的支付和收益就是一个主要的博弈过程。而每次的支付与努力水平有密切联系,收益与分配方案紧密相关,并且创业融资的过程通常不是一次行为的博弈,而是多次行为的博弈,每一次融资均可以看作新一轮博弈的开始[9]。对此进行系统性分析的文献较少,而且还没有文献通过引入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努力互补效应进行分析。本文通过对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在不同努力水平策略所获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分析,从一次博弈、有限次重复博弈和无限次重复博弈三个角度分析组织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解的原因,并找到合理分配系数的分布区间,为创业企业的收益分配研究提供参考,以求实现社会总收益最大化。

一、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不同努力的模型设定

(一)模型假设

为了便于对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双方的行为选择过程进行研究,借鉴党兴华[10]的理论模型给出以下假设。

假设1:创业企业由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两部分组成,并且企业的收益、产出与二者的努力水平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下文为了方便讨论,我们假设创业企业的产出水平函数是线性函数,即Y=αe1・e2+ε。其中,e1是创业企业家E的努力水平,e2是创业投资者I的努力水平,ε为均值为0、方差为σ2的独立同分布正态随机变量,表示外生不确定性,α是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的合作系数,即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努力水平的互补效应。

假设2: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都依据收益分配方式选择合理的努力水平。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的努力成本与成本相等。其中,努力成本与成本的函数分别为CE=05e21与CI=05e22。

假设3:创业投资者I与创业企业家E一同分享创业收益。为方便讨论,假设无息无税,创业企业收益仅由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分配,且创业企业家的创业收益分配系数为β,且0

(二)利益最大化的静态模型

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均可以通过非合作努力,即不考虑集体利益,仅考虑个人利益的努力和合作努力,即同时考虑创投双方收益水平的努力等两个方面来选择努力水平。下面对不同选择的努力水平进行讨论(表1)。

(1)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都以非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创业者E的期望收益是π(E)=βαe1・e2-05e21,其最优化的努力水平为e*1=3α2β2e24;创业投资者I的期望收益πI=(1-β)αe1・e2-05e22,最优化下的努力水平为e*2=3α2(1-β)2e14。通过求解联合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努力水平方程可以得到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最优化的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2)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都以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当创业者和创业投资者均以合作努力参与博弈时,最优决策问题变为π(e1;e2)=αe1・e2-05e21-05e22。同理,可以求出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最优化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3)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分别以合作努力和非合作努力选择各自的努力水平。由以上公式可以得到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最优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4)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分别依据非合作努力和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同上可知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最优化的努力水平、预期收益和总收益为:

二、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努力策略

本文基于一次博弈、有限次重复博弈与无限次重复博弈等三个方面逐步分析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努力水平与收益分配,试图研究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是否可能均以合作努力参与博弈,并探讨收益分配的变化。本文在进行数值分析时假设α=1。

(一)一次博弈

1参与者的策略选择

第一,当创业企业家以非合作努力参与博弈,比较创业投资者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I)=3α2(1-β)8β(1-β)和π(I)

****=3α28β-α2β2β,得到结果:当0

第二,当创业企业家选择合作努力时,比较创业投资者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I)**与π(I)***,结果发现与“第一”结果相同。

第三,创业投资者基于非合作努力时,比较创业企业家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E)=3α2β8β(1-β)与π(E)

***=α2β21-β-α281-β的大小,得到结果:当0

第四,当创业投资者选择合作努力时,比较创业企业家分别得到的收益,即比较π(E)**与π(E)

****的大小,结果发现与“第三”的结果相同。

综上所述,可得:当0

当创业企业家占有的分配比例β较小时,创业企业家优先选择非合作努力,通过职务消费等对个体有利而对集体不利的行为来弥补个体努力所付出的成本;当创业投资者所分配的比例1-β较小时,创业投资者也会选择非合作努力而增加自己的收益。

2努力互补与收益分析

根据上述分析,将分配系数β划分成为三部分,计算出不同部分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的努力水平(图1)。当0

努力互补效应:互补指不同系统之间互相补充,以提高系统的功效。系统的流通构成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当两个系统之间发生了联系,甲系统的“输出”成为乙系统的“输入”;而乙系统的“输出”又是甲系统的“输入”。这时甲、乙系统之间发生了互补。类似,对于创业企业的努力互补而言,即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各自拥有那些努力由双方共同使用时所创造的价值大于单独被一方使用所创造的价值的效应[11],即努力互补效应。De Bettignie和Autrey也在其研究中分析了努力互补效应。当风险投资家和创业企业家互相发现对方拥有自己所需的资源,而又确信对方愿意提供这种资源时,他们之间就产生相互吸引力即投资吸引力,也就是说努力互补效应类似于非资本增值服务[12]。风险投资家与创业企业家之间产生了投资吸引力,意味着他们之间存在资源需求和相互依赖的关系,即努力的互补性就越大。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通过互补调节机制(Fit as Moderating)形成战略性契合(Strategic Fit),在计量模型中则主要体现在正向的交互作用,而且创业团队互补效应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业团队中融资合约的安排。为了研究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之间的努力互补效应,假设αe1・e2为努力互补效应,其随着分配系数的变化而呈现出图2的变化趋势。当分配系数偏大或者偏小时,努力互补效应较小,这主要是因为收益分配过于偏向一方,另一边必然不会配合以发展创业企业。随着分配系数逐步均等化,努力互补效应逐渐提高。但当11-1318

同时,依然按照分配系数划分的三部分,计算出创业企业家、创业投资者及总收益的情况(图2)。首先,当分配系数β较小或者较大时,创业企业家、创业投资者和总收益都比较小,这与上文对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努力水平的相互制约有关。其次,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的收益随着分配系数β的改变而改变,双方的收益总呈现出“此消彼长”的现象。最后,从总收益的角度,当分配系数β在11-1318和7+1318时总收益最大,故社会应该鼓励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分配系数位于这两点。

(二)有限次重复博弈

有限重复博弈是单次博弈的重复,因此可以认为进行有限次的重复博弈所得到的策略组合与上诉结论是一致的。其中,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博弈属于一次性博弈或有限次博弈,因此双方均不能向对方发出可置信性威胁。如果博弈是无限次重复的,双方就有可能打破囚徒困境从而达成合作。其中的原因为:如果双方有足够的耐心进行无限次重复博弈,则双方可以向对方发出可置信威胁,那么任何一方因为一次的破坏行为所得的收益都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双方都希望积极建立一个合作机制,并且对机会主义行为予以惩罚。

第二,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的有效沟通不足。双方都知道如果大家都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则大家的合作效益可以达到最大,然而会为了短期个人利益或由于对对方的防范而选择其他策略组合。

第三,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创业投资者与创业企业家之间均不认为对方会选择“集体利益”策略,使得双方无法选择可以促使双方收益最大化的(集体利益,集体利益)策略组合。

(三)无限次重复博弈

为防止道德风险的发生,创业投资者在创业投资的实际运作中一般不会选择一次性投资,而是采取多阶段投资的方式。从长期看,如果创业投资者和创业企业家希望通过继续合作来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么双方均应依据创业企业总体收益最大化原则进行决策[13]。如果把有限次重复博弈扩展为无限次重复博弈,那么将会涉及对未来收益的时间价值判断问题,即存在时间因素[9]。其中,双方的时间贴现因子分别是δ1、δ2(0

假设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最初均选择合作努力,创业企业家的收益为Tπ(E)=(α2β2-α28)+(α2β2-α28)δ1+…,即Tπ(E)=(α2β2-α28)×11-δ1;创业投资者的总收益为Tπ(I)=(3α28-α2β2)+(3α28-α2β2)δ2+…,即Tπ(I)=(3α28-α2β2)×11-δ2。如果一方选择不合作,另一方则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是否改变最初的选择。假定先选择不合作方从开始并一直处于非合作努力状态,另一方在第一期依然选择合作努力,之后便选择是否改变自己的策略并一直坚持自己最后选择的策略。创投双方的非合作无限次重复博弈由此展开[14]。

1创业投资者为不合作者

如果创业投资者在决策初期都选择非合作努力,而企业家在决策初期选择合作努力,在第一期之后,由对前面的分析可得,创业企业家在不同的β下会基于不同的角度选择努力水平。

当0

当7+1318

2创业企业家为不合作者

如果创业企业家在决策初期都选择非合作努力,而投资者在决策初期选择合作努力,则在第一期之后创业投资者在不同的β下会基于不同的角度选择努力水平。

当0

当11-1318

3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均选择合作努力

根据上述分析,应当找到一个恰当的β系数,促使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临界贴现因子均能够选择合作努力的长期收益大于非合作努力的长期收益。我们假设市场的平均收益δ1与δ2是一个给定的数值,那么只要使β满足上述条件就可以使创业企业家和创业投资者破解 “囚徒困境”,在长期内有效地合作,实现双方的总收益最大化。假设δ为市场的平均收益,当δ>Q1,Q2,并满足11-1318

三、结论

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共同的努力水平是创业企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非理可能会给双方带来一定的困扰,主要是利益分配方面的协调问题比较重要,但我们可以通过建立制度寻找合理的分配系数来解决此问题,进而让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积极参与,让企业能够快速成长。

经过研究发现,在有限次重复实验中,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决策会受到分配系数的影响,并且分配系数取任意值都不能让他们始终保持合作。在无限次的重复博弈中,创业企业家与投资者的决策会受贴现因子与分配系数的影响,由于博弈的无限性,所以存在二者都以集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选择各自的努力水平的情况。在现实的创投实践中,创业企业家与创业投资者的博弈常常围绕收益分配展开。本文结论对于现实中创投双方的博弈具有强力的指导意义。创投双方在博弈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贴现因子和分配系数的双重影响下,确定合理的分配系数,从而将创投双方在博弈过程中所采取的决策都以合作为出发点,保证合作双方的共同利益在博弈过程中不断壮大,从而对延续创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周期,维护投资者利益,提升市场效率,加强市场活力。参考文献:

[1]MODIGLIANI F,MILLER M H.The cost of capital,corporation finance and the theory of investment:Reply[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59,49(4):655-669.

[2]JENSEN M C,MECKLING W H.Theory of the firm:Managerial behavior,agency costs and ownership structure[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6,3(4):305-360.

[3]AGHION P,BOLTON P.An incomplete contract approach to financial contracting[J].The Review of Economic Studies,1992,59(3):473-494.

[4]TIMMONS J A,BYGRAVE W D.Venture capital’s role in financing innovation for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1986(2):161-176.

[5]张延峰,刘益,李垣.战略联盟价值创造与分配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3,17(2):20-23.

[6]顾新,郭耀煌,罗利.知识链成员之间利益分配的二人合作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4(7):24-29, 37.

[7]李富昌,王勇.基于努力水平的第四方物流企I与第三方物流企业非对称进化博弈分析[J].管理评论,2010,22(8): 103-108.

[8]白少布,刘洪,孔锦.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无风险收益合约研究[J].科研管理,2011,32(3):137-144.

[9]陈逢文,王伟,张宗益.创业企业努力水平与收益分配的治理机制研究[J].学术探索,2012(1):78-81.

[10]党兴华,赵巧艳,黄正超.基于努力程度的创业投资最优股权分配模型[J].系统工程, 2005(9): 70-73.

[11]查博,郭菊娥,晏文隽.风险投资三方委托关系――基于创业企业家过度自信与风司监督努力[J].系统管理学报,2015(2):190-199,208.

篇10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4.165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4-0-02

爱因斯坦在《培养独立思考的教育》一文中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基于此理,学校的学生培养,注重的是学生道德水准的提升、专业技能的提高,在此层面上,校企合作促进就业创业的核心上形成了共识,然后在推进学生就业创业的实践层面做一些有益的工作。

学校的毕业生成为本地区各重点骨干企业的“抢手货”。这样的成果与本地快速发展的经济有关,更与学校十分重视在校企合作前提下注重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策略研究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校自始至终在思考并探索如下问题: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具备了什么样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走进企业走上社会后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什么样的路径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如何实现学校“育人”与企业“用人”的“零距离”以促进学生成功创业就业?归根结底就是要走校企合作之路,笔者在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实践探索。

1 就业指导引入企业文化和员工规范

对即将就业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可以让学生充分掌握政府的就业政策,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清楚当地的就业渠道,懂得基本的面试技巧,学校组织就业指导培训的目的是使学生顺利实现就业。企业对新入职的人员一般都要组织为期一周的培训,主要内容是企业文化、员工守则、安全生产和岗位工作要求等。学校一直在思考如何使学校和企业的培训目的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可否将企业的新员工培训提前进入校园呢。笔者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探索。

1.1 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校园里的每条大路都是有企业来冠名,同学们进出校门必经的大路旁装有一排排冠了名企业名称的灯箱,各大企业的管理理念、质量方针和目标追求纷纷上墙,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行走,耳濡目染,一方面使学生提前了解企业文化;另一方面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也起到一定作用,笔者更期待学生能对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有一个提前认知,甚至对其中的某个企业有一种归属感。

1.2 培育优质的师资队伍

首先是选人,笔者认为这支队伍应该来自企业和学校,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都应选取适合的老师来任教,学校从班主任队伍中选择优秀者,企业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专员中挑选优秀者,两支队伍合成一个团队,组成项目组,明确分工和任务,撰写讲稿、制作PPT。同时学校将企业文化这门课程纳入各专业实施性教学计划中,将课程编入一年级。经过一学期的专门学习,让学生了解该行业对员工的总体要求,使学生在规划自己学习生涯时能明确方向,在校期间努力使自己的职业习惯、专业能力等达到企业要求。学校针对毕业生除了每周两节就业指导课外,还利用周日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重点是在当前形势下如何实现就业。同时请企业培训专员对相关专业学生进行员工生涯规划,使即将走上岗位的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如何跟企业一起成长。

1.3 组织有效的实战演练

学生实现就业的途径有很多,但能否顺利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学生是否具备自荐能力。学生自荐能力只有在实际演练过程中才能得到提高,因此每学期学校组织一次模拟招聘会和真实的招聘活动。模拟招聘会的招聘单位和用工信息是真实的,是当时各大企业的用工需求现状,只是招聘人员是学校老师扮演的。每个学生至少有两次应聘锻炼的机会,被两个单位同时录用并评定等级均为A的同学将获得“最受企业欢迎奖”。为激励学生努力做好自荐材料,笔者还评选出3%的“最佳简历”。真实的招聘会上气氛则更为紧张,因为用人单位的人事部经理都到场,亲自选人,录用名单上的学生便是到企业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合格的学生就能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就业。

实践证明,就业指导引入企业文化和员工规范,使学校和企业的培训目的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进校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解企业文化,企业对员工的要求,让学生思考走进理想中的企业自己应该如何准备。

2 实习管理引进企业制度和管理人员

每个学生在职业学校2~4年内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均属于通用性的,而一到企业,学生将要学习并需熟练掌握的是某个企业的专用性的技术,同时学生还将面临体能考验和对新环境的适应等。因此,顶岗实习期间的跟踪管理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关键的。但学生的工作的场所中企业,仅靠学校老师来管理是不够,因此,笔者认为校企合作一定是管理好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路径。

2.1 思想认识统一

校企高层思想认识要统一。顶岗实习是职业学校按照专业培养目标要求和教学计划安排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实践顶岗实习模式有利于学生成长;企业转型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企业参与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就是在培育能为自己创造财富的人才。全校师生思想认识要统一。顶岗实习是学生走向社会、走进企业的第一步。老师要努力促成学生成长;学生要努力使自己具备“现代班组长”应有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企业内部思想认识要统一。从总经理到部门经理,从班组长到岗位指导员,都应高度重视实习学生的成长,努力促成每位学生在企业的顺利成长。

2.2 制度执行有力

学校在“二三四五”顶岗实习模式的创新实践中建立了一系列制度,如《校企合作管理规定》《顶岗实习管理规定》、《校外辅导员考核标准》等。制度执行有力方可保障成效的显现,校企双方都应各司其职,竭诚为对方服务,为学生服务。

2.3 人员配置合理

作为学校应合理配置班主任队伍、专任老师队伍、校外辅导员队伍;组建并最优团队。作为企业应推选好岗位指导员,配置好企业基层管理员队伍,遴选出一批技术好能授课的讲师。

实践证明,实习管理引进企业制度和管理人员不仅为学校向社会和企业输送合格毕业生奠定了基础,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新的环境中健康成长,也消除了企业管理和培训上的障碍,使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远远大于学生进厂实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真正实现了让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企业称心。

3 学生评价引用企业标准和考核机制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应该建立彼此双赢的基础之上,因此学校首先应该多为企业分忧。考虑如何为企业提供更适合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是学校十分关注的问题。

首先是主动深入调查。笔者定期组织校企合作座谈会和校园招聘会,通过相关活动了解企业的用人要求,了解企业对员工的要求,企业最关注的是员工哪些方面的能力素养。学校还通过第三方评估来了解学校近几年毕业生质量和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就业质量一般,说明学校教育还有诸多地方需要改进,那么如何来改变这样的现状呢?校企合作是笔者解决问题的关键工作,于是笔者将对在校学生的评价与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考核机制有机对接起来,以期待学校培养的毕业生能顺利走进企业,也希望企业能招录到适合企业适合岗位的人才。于是学校决定将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考核机制引入到在校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具体就是做到“四级分层”。

“四级分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各方面的表现作出分层量化评价,学校招生就业处将评定结果作为落实学生顶岗实习岗位的依据。一般情况下,在顶岗实习前五周,班主任负责对每位同学在校期间的人文素养、专业知识、专业技能、操行表现等进行量化考评,然后分别排序(由高到低),最后按照一定的比例分为A、B、C、D四个层次(按班级人数A层占30%,B层占30%,C层占30%,D层占10%)。结果录入《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表》和《毕业生就业推荐表》中。将此作为顶岗实习岗位分配的依据。学校将学生的顶岗实习与其在校期间的综合表现挂起钩来,引导、激励学生将学习规划和未来职业规划有效结合起来。企业对学生专业要求高、复合能力强的工种,学校推荐A层学生应聘,其他以此类推,使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特征和专业水平能力的岗位,企业以此表作为选择员工的依据。“四级分层”量化评价方式得到企业管理员的充分认可。

实践证明,学生评价体系引入企业选择人才的标准为学校对学生进行过程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抓手,也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指明了努力方向,这一策略有力成学生的全面发展。还使企业员工招聘更快捷、更有效,现在学校A、B等级的学生都成了优秀企业的“香饽饽”。

4 创业教育引入企业实践和创业导师制

毕业生在未来的岗位上能成功创业是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它关系到每个学生的职业生涯的发展。如何有效开展学生创业教育工作呢?笔者认为校企紧密合作是必经之路。在这样一个指导思想的引领下笔者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篇11

象山县技工学校作为县域内培养制造类专业技术人才的摇篮和区域技术技能推广中心,以“三改” 即改良工具、改造工序、改进工艺作作为创新创业教学为切入口,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在推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中积极作为,从“说起来重要”转向“做起来重要”,从封闭办学转向“开门”办学,从主要依靠举办传统专业教育转向全面服务地方发展,走出了一条“产教结合、以教促产、以产助教”良性循环的新路子,得到社会广泛认可。下面,笔者就谈谈学校“三改”创业创新教学的具体情况。

一、“三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做法

学校以“三改”,即改良工具、改造工序、改进工艺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切入口,目的不仅仅在于服务学校专业教学的建设,也在于服务县内区域经济的发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三改”工艺步骤,提倡专业教师带着企业的难题进课堂、进实习工场,让学生带着企业的问题求知、进取,进一步贴近了实际生产第一线,达到产教结合的目的。

1.“三改”的“改”的由来

“三改”创新创业活动的基础就是要发现问题,让师生有工具可以改良、有工序可以改造、有工艺可以改进。在学校开展活动的起步阶段,学校提出了“企业、实习、生活是发明创造的源泉”的理念,将问题的来源定位于“企业送进来”、“教师沉下去”、“学生想出来”三个方面。

(1)问题来源于企业“送进来”。 笔者学校是宁波市唯一一所拥有三名宁波市首席工人的职业学校,以这三人牵头,抱团学校年轻专业教师,成立了“象山县技工学校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省、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以及“师生创业创新实验社”。借助学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搭建平台引导师生就小微企业升级中碰到的产品技术问题对症下药,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

工作室通过热线,接受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求助,发挥工作室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吸引和动员广大专业教师和相关专业学生攻克小微企业的困难,并引导他们以此为契机,进行技术创新攻关活动。例如:学校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的牵头人李善东,多年来一直结对象山新港汽配有限公司。通过他的指导和帮助,公司从创业意识萌芽到目前的初见规模,从一个不起眼的小企业慢慢发展起来。过去,该公司自行设计的夹具在圆锥体基座材料上打孔误差大、效率低,必须进行夹具的工艺改进,经过首席工人工作室成员刻苦钻研,带领高级工班部分学生在没有相关设计图纸以及技术资料的情况下,一起分工合作近开展了半个月的测量、绘图、设计,试制工装夹具,经几十次的反复试验,终于研制出一种“自制钻模”,将圆锥体基座固定在固定模具上进行钻孔,这样既减小了误差,又确保了质量。这让企业负责人王才荣非常感触:“我是技校毕业的,现在我跟人合伙创办企业,遇到难题就首先会想到他们。老师对我们的这一帮助使我们的效率翻两倍不止。”

(2)问题来源于教师“沉下去”。在接受小微企业上门求诊的同时,学校积极联系大型、规模企业,为青年骨干专业教师和学生提供培训和学习的计划。为此,学校特别制定了《象山县技工学校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管理办法》,要求专业课教师结合具体专业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深入企业第一线,采取顶岗作业、合作研发等形式,并与调查研究相结合,及时掌握本专业发展动态及实际应用情况,充分了解相应的业务流程、岗位素质、知识技能要求,积极参与项目实践与研发,努力提高自身技术技能素质。学校要求专业教师平常时间下企业每个月3次以上,暑假期间至少10次以上,以此推进教师下企业锻炼常态化、制度化。

例如:某企业XK箱式开关站在实际使用中存在一个问题:如果断路器多,PT的功率就无法满足电路的需求(由于XK箱式开关站的箱体尺寸是设定好的,无法装入两个PT)。学校工作室中的电工电子专业团队教师以此作为研究课题,经过多次讨论研究最后成功找到解决方法:考虑采用太阳能电板供电,太阳能电板的功率可以达到比PT高得多,只要选择合适电路功率的太阳能电板就可以。由于太阳能电板产生的是24V的直流电,因此需要另外增加一个逆变器(把24V直流电转变成220V的交流电)。太阳能电板只有在晴天才能正常工作,一旦出现阴天就无法满足要求,因而需再加入一个UPS(不间断电源),在太阳能供电停止时,采用蓄电池供电。

(3)问题来源于学生“想出来”。学校实践为重、需求为主的办学理念,自主探索的学习氛围,使许多有创新意识的学生如鱼得水,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更多的兴趣投入到创新实践中去。理实一体化的教育方式更加让学生善于观察和思考,能有心地从企业征集或在实习中发现困惑,更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朱振霖同学和创新创业团队伙伴们在象山奥通汽车维修有限公司实习时,发现维修师傅在安装变速器输入轴密封圈时一次成功率很低,返修率高,费时、费力、费资源。带着企业生产中遇到的这一现实问题,他们在专业课教师的指导下,查找资料、设计草图,寻找解决办法。灵感的火花在冥思苦想后忽然闪现,他们从制作香肠时用漏斗把肉塞到猪肠内想到水龙头螺纹、热水瓶塞都是从锥形原理而来,联想到可以把密封圈安装工具做成像漏斗一样的锥形,事实证明,他们设计的油封圈保护安装器省力、省时、安装效果好,不仅成功申请了专利,更为企业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2.“三改”如何实施

(1)改良工具,科技创新出成果。学校为师生不断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搭建科技创新孵化平台,提升师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在“创业创新实验社”刚运行期间,采用“以学生来源于生活的发明作为科技创新切入口”“多渠道开展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等措施提高学生创新研发的兴趣和能力。几年时间,师生从“改良工具”着手,鼎力合作设计制作,创新“改良工具”项目9个,其中快速方便T字扳手、防爆式台虎钳、兼容性磨刀工具、多功能钳子等项目在浙江省、宁波市创业创新大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2)改造工序,破解难题出成果。在改良工具的基础上,师生们开始共谋改造工序。从初次想法、初次设计、完善想法、改进设计到最后制作成功,经过无数次的循环往复最终得到成果。变速器轴导航器、油封安装装置、油封安装保护器等创新项目便因此应运而生。这些创新成果的设计制作过程虽然繁琐,但应用于实际生产活动中,对整个生产工序影响很大。比如变速器轴导航器,为维修人员更换汽车变速器轴中的某个零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实际的创新活动中,学校提倡学生带着企业的难题进行创业创新活动,比如把新桥绿源机械厂加工环节的某工序改造问题作为引题,纳入学生创业创新活动课程的讨论环节,经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论证,最终得出了工序改造的最佳设计方案。

(3)改进工艺,技术输出成果。改进工艺是“三改”创业创新活动的最高层次,需要师生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太阳能草坪灯、新型防尘制动器、铝发动机机体、智能防盗装置等技术含量较高的创新作品问世,其中制动液回收装置获得第二届“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竞赛二等奖。此外,“首席工人创新工作室”不仅指导学生创业创新活动,还利用自身专长为小微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3.“三改”如何推进

(1)孵化“三改”作品转产品、商品。当一项新产品或新工艺研究取得进展,完成技术构思,且具有专利申请价值时,学校就及时筹划提出专利申请,以尽快占领市场。而且在技术创新的全过程中,充分利用专利信息资源,跟踪创新主题的前沿技术,避免重复研究,实现高起点技术创新。通过各种形式的深度挖掘创新成果,为学生申报专利进行指导,鼓励和保护发明创造。

同时,学校专门制定了创新创业成果奖励细则,鼓励专利成果产业化,充分激发师生发明创造热情。19岁学生朱振霖在制造太阳能汽车过程中,学校已引导他申请了智能防盗报警装置、智能变光系统、太阳能板安装、油封安装装置等四项专利。其中智能防盗报警装置的专利权已被义乌宏峰模具厂购买,现已正式投入生产,该产品将直接运用于防盗门、汽车、电器等设施的防盗系统中。

(2)打造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由于“三改”创新创业活动与企业生产实践对接较紧密,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操作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学校建立起一支校企共融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一是企业讲师团“请进来”。为更好地提升学生在校企对接中的适应性,培养更多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工人,学校邀请了企业骨干技术人员、优秀管理人员和一线工人等专家、人才共同组成企业讲师团,担任学生的客座讲师。到目前为止,共开设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岗位技能人才需求标准、企业职工职业道德素养以及企业自行研发的专业技术展示等相关课程,填补了学校教育的空缺。二是专业教师走出去。学校制定了《专业教师下企业培训考核制度》,制度规定每位专业教师每年必须下企业培训一个月,学校统一安排教师进入相关企业,培训过程由企业相关员工作为指导教师负责考核。

(3)构建富有特色的专业体系。课程体系是实施创业创新教育的核心,是学校推进创业创新教育的载体和依据。在课程设置上学校注重创业创新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融合,提升实训课程比例,努力培养既能就业又能创业的实用型人才。在课程实施上,把创业教育内容渗透到学科课程与第二课堂活动中,开展一些根据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例如开展创业计划竞赛、模拟企业管理、创业沙龙、创新讲座、创业论坛等形式多样且内容丰富的创业创新教育活动,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课程更具有启发性和实践性,并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动机。最后,在教育质量评价方面,从课业学习、专业技能掌握、创新创业实践三个层面进行评价模式改革,并开始通过四个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即学生自主评价、家长评价、学校(教师)评价、社会(企业)评价。

二、“三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双赢性

实践证明,学校开展的“三改”创业创新教学活动无论对学校还是对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从企业角度看,随着经济结构调整步伐的进一步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一方面,小微企业迫切需要产品创新、工艺创新和技术改造;另一方面,不断补充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库,增强企业技术创新的活力,提升产品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围绕此目标,小微企业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师资、设备等资源优质的公共服务平台,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不断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

从学校角度看,希望以产学研教一体化的合作关系为纽带,进一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提升学校专业结构、教学内容等建设内涵和办学水平,最终在校企合作上取得突破并实现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无缝对接,真正实现“三个零距离”,即专业设置与用工需求零距离、课程设置与职业活动零距离、教育内容与培养目标零距离。

三、“三改”创新创业活动的困境

首先,笔者学校“三改”创新创业合作的多为小微企业。当前的经济形势令小微企业举步维艰,有些甚至连正常运转都比较困难。如何让合作不变成空谈、如何更好地合作、合作过程如何管理等等方面都需要我们制定出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