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3-04 16:24:5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赴国外考察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1.科技情况考察报告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其内容深度是介于科技论文和科普作品之间的。比起科普作品,它常常使用专业词汇和术语来介绍抽象、深奥的科学知识和复杂的生产技术;比之于科学论
文,则不像科学论文那样注重论证说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是运用通俗易懂、明白入理的文字直述其所见到的科学技术事实,为科技工作者传达科技方面的最新发展动态,进而为科研提供情报线索。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科技写作的研究也硕果累累。在体裁上,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由过去的类别单一发展为现时的多种类别并存,其中有:某一国家科技情况的考察报告;某一国家某一学科的考察报告;几个国家某一相同学科的科技情况考察报告。体裁形式的多样化,增强了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表现力度,为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写作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天地
。
科技情况考察报告的格式为前言、概述、考察细目三个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简单地介绍本考察团的名称、组成,考察过程中所访问的国别、城市、机构、参观的具体单位等。
“概述”,也有单独写,或者和前言放在一起写的。这部分主要是交待考察的总体情况。写这部分内容时,不但要写得通俗易懂,而且要清楚地写出考察的内容和收获。
“考察细目”是考察报告的主体,主要内容都在这部分。写法上,可把考察内容分成若干条,然后逐条详细介绍考察所获得的专业内容。可以使用科技术语,语句力求简明扼要。
科技考察报告
例文:
《日本半导体器件技术概况考察报告》的提纲是:
(1)题目
(2)考察团名称
(3)前言
(4)综述(介绍日本半导体的发展现状、动向以及特点)
(5)日本集成电路发展概况和工艺
(6)日本集成电路的制版工艺
(7)日本集成电路生产的净化技术
(8)日本集成电路的生产设备
(9)日本集成电路的外壳封装
(10)日本微波半导体器件的发展概况。
2.科技会议考察报告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是为完整地反映各种科技会议所取得的成果而写成的综合材料。在这里,科技会议是其考察的基础,会议上宣读的各种文献则是它要深入考察的所在,因为会议的主题内容都反映在会议文献中。
科技会议考察报告的写作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
第一部分“概况”,要写明会议名称、主办机构,会议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会议的主要议题、开会的方式等等。
第二部分“收获”,这是考察报告的主体部分。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本次会议上本学科在研究方面的新动向,出现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方法,那个分支领域将成为学科发展的主流。
二是介绍会议的主要论文,要具体到图表、数据、方法、论证、结论等。在方法上要注意选择会议中最主要的论文,摘取其精华进行介绍,不能流水帐式地进行介绍,也不能照录全文。
三是结合国内具体情况,介绍国外在本学科上的科学管理、学科方向选择、技术设备、数据处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以便国内借鉴、汲取、运用。
3.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是科技研究人员为了某一科研目的,通过实地考察,得到研究成果而写成的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范围很广。搞地质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地区的地层地质发育情况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雪山的冰川进行考察;学生物的科研人员可以对某一稀有动物进行考察,也可以对某一经济作物的生长习性、经济价值进行考察。只要他们对实地考察得来的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用文字表达出来,就可以成为学科研究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结构方式灵活多样,有直贯到底的,有分成几部分的,还有采用日记体裁写的。例如,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弘祖的《徐霞客游记》,采用的是日记体裁;物候学家竺可桢的《雷琼地区考察报告》在结构方式上是“小标题式”;地理学家徐蓉的《天目山冰桌的发现及其古气候意义》在结构方式是分成几部分叙述和论述。
考察报告格式 ·民办教育考察报告 ·服装企业考察报告 ·赴外地学习考察报告
学科研究考察报告的格式是:
(1)题目;
(2)作者及单位;
(3)摘要;
(4)引言;
赴马来西亚参加WMO台风委员会巡回讲习班总结
参加WMO基本系统委员会数据表示和代码跨项目专家组第3次会议总结
参加世界天气信息服务网(WWIS)第3次协调会总结
中蒙沙尘暴监测双边合作项目执行情况总结
国内外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赴欧洲考察多灾种早期预警系统及防灾减灾情况总结
参加2010年海峡两岸灾害性天气分析与预报研讨会总结
美国国家极轨环境业务卫星系统(NPOESS)项目再次陷入困境
出席INTROMET2009国际学术会议和WMO专家组会议总结
参加古巴“将气候风险评估管理的实践、手段、制度和减灾策略纳入国家政策计划”技术研讨会总结
中-印“亚洲季风模式平台合作研讨会”简介
赴英国参加国际会议总结
参加“欧洲和全球气溶胶网络发展与合作会议”总结
参加“GAW气溶胶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总结
参加“全球大气观测2009年大会”和“大气科学委员会环境污染与大气化学联合科学指导委员会会议”总结
赴奥地利、德国访问交流总结
赴美国密西西比州杰克逊州立大学工作总结赴德国对流层研究所学术交流工作总结国外低碳经济及其借鉴
中国人工增雨工作组在沙特与国际同行同台竞技
第8届中越灾害性天气研讨会总结
青岛市气象局代表团赴美考察总结
赴俄罗斯进行人工影响天气技术培训总结
赴越南举办“天气、台风及气候预测国际培训班”总结
国外公路雪灾应对对策
最精密的全球数值预报模式
1891-2007年全球年平均地面气温距平的多年变化
1880-2007年全球年降水距平百分率的多年变化中国气象专家代表团赴雅典进行奥运会气象保障服务的工作报告
参加美国气象学会第13届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科学会议总结
参加中美大气合作计划之“培训和参与”项目情况总结
访问朝鲜气象水文局情况汇报
柬埔寨气象局及缅甸水文气象局气象通信系统考察报告参加“厄尔尼诺国际研究中心”成立暨学术讨论会情况汇报
参加WMO基本系统委员会特别届会总结
参加WMO第3次卫星事务高层政策协调会总结
访问丹麦商讨ACE+合作计划情况总结
参加以色列第ll届“气象和水文学数据库管理”国际研究生课程培训班总结
国际GPS/MET地基和空基应用研讨会
烟灰对中国旱涝的作用
北大西洋气候与亚洲季风的联系
洋面盐度影响E1 Nino预报
科学家研究日本海上的雪
卫星观测到全球有两条热带、风辐合带参加美国气象学会第83届年会情况汇报
美国第48届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年会
参加第13届国际气象(电视)节总结
出席WMO教育和培训研讨会总结
对于供电企业而言,由于长期以来的封闭格局,过于强调自力更生,习惯于故步自封,限制了企业前进的步伐,供电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经营理念、员工综合素质等方面都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型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要求。而通过开展对外交流,不仅能使我们尽早地了解、熟悉、掌握引进设备如开关、变压器、电缆等的性能,特点和工艺,还可以学习和借鉴国外最先进的管理技术,如人力资源管理方法、质量管理方法、财务管理方法等,以提高企业实力与人员素质。采取对外交流的形式之一如请外国专家到现场指导,可使更多的技术工人掌握先进工艺,施工技术;派遣技术骨干、后备干部参加对外技术交流(如中长期有针对性地到国外学习、培训),也可培养出一批思路开阔、反应灵敏、了解世界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易于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应用于工作实践的供电企业所需人才。
企业要发展,离开科技不行;科技要进步,离开人才不行。开展对外交流,既能利用国际先进技术资源,又能借助外力培养我们自己的人才,这是一种花钱少、收效大、事半功倍的好形式,对加速企业的发展是有利的和必要的。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生产技术和科学管理经验,使我们的管理和科技人员及时获得新的信息,更新知识,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减少浪费,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加快供电事业的发展。
武汉供电公司是隶属于湖北省电力公司的特大型供电企业,承担着武汉市800多万人口、846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供电任务,输变电设备数量和供电能力在华中地区处于前列。鉴于武汉供电公司所处的重要地位,企业除需要搞好内部管理外,还必须放眼世界,积极开展对外交流活动,学习国际社会一切先进的东西,为我所用。要真正成为与国际接轨的一流供电企业,必须通过学习、吸收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实现一流的技术、一流的设备、一流的管理水平。通过引进国外智力,使广大科技和管理人员的观念得到更新,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开展对外技术交流和科技咨询活动,推动本企业的科技进步,为企业的设备和技术引进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拓宽在电网建设规划、城、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工作方面的思路;通过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进而提高企业的整体装备水平,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供电技术与管理水平的差距。
二、开展对外交流必须坚持不懈,加强管理
武汉的供电事业是十九世纪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产物,早在1892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办的湖北纱麻四局就有电灯1140盏。武汉供电公司的前身—1906年成立的既济水电公司大王庙电厂的发电设备就是购买的英国产品并由英国工程师指导安装。解放后我们与国际间的联系也从未间断过: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建设的青山电厂就是由苏联提供的设备及技术;1956年在敷设青谌线35千伏过江电缆时请的是日本专家指导;七十年代我公司技术人员就被派往非洲援建埃塞俄比亚电力工程;七十年代中期我公司专技人员出访罗马尼亚、日本、德国等国,参加国际会议、研修、考察、招投标,设备验收、培训等交流活动;八十年代初投运的500千伏凤凰山变电站引进了两台日本生产的变压器及瑞典生产的静补装置和监控设备;尤其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交流达到了,我们坚持不懈地开展这项活动,认真进行管理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积极开展技术交流活动
请外国公司前来举办技术介绍会或研讨会,这对我公司的发展和规划,对更新人们的思维和观念、提高文明程度,以及对具体的管理模式的制定、确定设计思路、设备选型等都大有裨益。十多年来,我们每年都要组织多次与外国知名厂商的技术交流,交流内容涵盖中高压电缆及其附件技术、输配电设备,配电自动化系统及设备、功率电能精密检测技术等诸多方面,仅**年10~12月间,我们就组织了4次40人以上的技术交流会。这些对外技术交流活动,既有利于我公司专技人员及时了解国外的新技术发展动向,又有利于我们的设备选型和技术引进工作。在这些卓有成效的技术交流基础上,武汉供电公司陆续使用了一些进口的电气设备,在10个变电站投运了引进的变压器、电容器、GIS组合电器及开关装置,在17条输、供电线路上使用了XLPE电缆、中间接头、终端设备及架空导线等,这些设备在电气参数、环境保护、节能降损等方面都比较先进,为提高供电可靠性及公司的整体运行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我们还尽可能地组织技术人员参观国内举办的大型国际电力设备和技术展览会,在这些展览会上也可直观地看到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和产品,这是一种投入最少的“国际考察”。
2、聘请外国专家进行技术咨询
1996年5月,我公司通过武汉市政府外办和国家外专局,从德国退休专家局请来了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就输配电技术进行了为期三周的专题技术咨询讲座。德国专家向我公司专技人员介绍了德国城市电网规划、电网调度通讯及运行管理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在参观、考察、座谈之后,就我公司当时的状况提出了十五条书面咨询建议。我公司和各方专家一致认为,这些建议提得很好,对武汉电网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公用照明采用三相系统供电”,“供电企业要有一支能够进行各种技术测试的机动测量队伍”等建议,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有些已进行了改进,有些还在继续完善之中。
3、有计划地组织工程技术、管理人员出国交流
从1985年起我公司就开始有计划地派出专技人员赴国外进行对口研修、培训,其特点是时间短,收效大,引进智力的层次高,出国培训人员回国后都能对所学的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例如,1999年,为加快城网配电自动化的改造进程,我公司派出了8位中青年专技人员赴日本东京电力公司进行为期三周的培训,回国后都各自撰写了1~2篇技术报告,并很好地完成了公司的配电自动化规划制定工作。在引进设备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培训,仅电缆技术一项,公司就先后派出38位工程技术人员赴瑞典、德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培训,如今,公司已拥有一支了解国外先进施工工艺、技术娴熟并具备一定资质的电缆施工队伍,他们不仅担负着公司高压电缆的施工任务,还多次协助其他省、市兄弟单位出色地完成了进口高压电缆接头和终端的安装工作。2002年,公司派出2名年轻的生产技术骨干参加湖北省电力公司组织的中青年干部培训班,赴加拿大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学习,回国后,他们不仅撰写了有一定价值的学习论文,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干出了成绩,如今,这2人都担负着重要的领导工作,其中1人还走上了公司领导的岗位。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我公司先后派遣人员出访了法国、德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其中,仅参加各类技术培训的人员就达152人,这些培训活动在更新知识、开阔眼界、提高管理人员的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4、重视对交流成果的管理、跟踪与推广工作
对于每批出国人员,都要求他们在回国后认真进行总结,写出出访报告,以扩大出访成果,我们阶段性地汇编《出国考察报告》,共收集考察报告110多篇,对部分有价值的报告我们还推荐刊登到公司刊物《武汉供用电技术》和《武汉供电》上,起到了良好的交流和借鉴作用。另外,对于学用结合较好的作法,我们进行跟踪调查与总结,加以宣传与推广,例如在XLPE电缆的施工中,电力工程处的出国培训人员灵活应用国际新技术,闯过了一道道技术难关,保证了电缆施工质量,我们及时总结和推广了他们的先进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5、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储备
开展对外交流,少不了外语这个重要工具。我公司十分重视外语人才的培养、储备,一方面,对于专业工作者,让他们多参加各种外语强化培训班和随团出访翻译工作,不断提高他们驾驭笔头或口头外语的能力;另一方面,做好外语的推广普及工作,从员工中培养筛选外语人才,为公司的长久发展打牢基础。公司多次组织外语培训和外语知识竞赛,举办了二期BFT考试英语培训班,有36人取得BFT高、中级合格证,合格率达88%,从而储备了一批外语水平较高的人才,也为公司开展对外交流,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创造了有利条件。我们还积极鼓励员工参加各类外语竞赛活动,如在湖北省电力公司组织的历届英语知识竞赛中,公司多名同志进入了省公司外语人才储备库,并有1人获得了省公司兼职英语翻译资格。**年,我们组织了一次全公司性的科技论文翻译活动,并将部分好译文通过《供用电技术》专刊予以发表,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应用外语知识、交流和提高外语水平的园地,激发了他们学英语、用英语的热情。我们还计划在公司内部成立一个英语沙龙,将对英语有兴趣并有一定英语基础的员工组织起来,不定期地开展学习、研究与口语练习活动,创造一个学习英语、运用英语的良好氛围,让英语爱好者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三、关于对外交流工作的思考
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是加快供电企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供电企业的对外交流今后必须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1、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供电企业要发展,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拓展思路,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一切先进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服务管理、人才管理、财务管理等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经营方式,不断创新提高。开放、交流的途径十分广泛,既包括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又包括引进国外的智力。与资金、技术相比,智力是活的知识力量,它的作用是远非设备、书本、资料、图纸所能代替的。在引进设备的同时,可通过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合作开发等形式,引进技术,培养人才,取长补短,提高我们的自主开发、应用能力,走出一条适合供电企业快速、持续发展之路。
2、加强计划性,做好预安排。要针对城网、配网、农网建设、企业管理、多经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开展对外技术交流。结合供电企业的发展需要,配合一定时期内企业的中心工作,做好对外交流项目的计划,并充分保证其实施。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公司对外交流的侧重点已有所调整,除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技术外,还要积极为多经企业牵线搭桥,及时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努力为多经企业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为其开发适应市场的产品乃至“走出去”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帮助。
0 前言
俄罗斯、乌克兰是世界上少数具有开发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实践经验的国家。为配合我国750kV 西电东送工程,更好地促进我国更高电压等级输变电技术的开发研究工作,学习、借鉴国外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经验,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由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组团,于2001年9月24日至10月10日赴俄罗斯、乌克兰进行了为期2周的考察访问。代表团的成员包括来自高校、研究所及制造厂主管科研和新产品开发的负责人。考察的内容包括:750kV 和1 150kV 超、特高压输变电系统的运行和科研状况;超、特高压输变电关键设备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情况。代表团重点考察访问了全俄直流研究所、乌克兰扎布罗热变压器研究所和变压器厂、斯拉维扬斯克高压电瓷股份公司等,还参观了第聂伯河水电站和前苏联工业成就展,实地考察了数条750kV 输电线路。考察的内容和走访的单位很多,下面将重点介绍对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考察,希望能对我国超、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的研究,特别是对我国750kV 输变电系统的研究、设计和建设起到参考和借鉴作用。考察报告全文详见电力设备网(cepee.com)及《电力设备》杂志2003年第3期所附光盘。
1 圣彼得堡直流高压研究院(NIIPT)
全俄直流高压研究院为前苏联直流方面的领导院所,研究的领域不仅仅限于直流,他在交、直流输电系统中都有较高的权威性。
NIITP主要研究范围为:①直流输电系统的设计和运行方式,直流输变电架构及换流器等设备的研究;②复杂的电力工具的可靠性、稳定性和服务效能;③任何电压等级输电线路和变电站;④发电厂和变电站的电气控制系统,设备监控与诊断;⑤特殊的运行设备研究。
1.1 特高压输电研究及运行情况
文德路小学 宋丽峰
今年4月有幸参加了广州市百千万名师工程赴京考察的活动,为期三天的学习给我带来不少的冲击。
这一行,我们36位学员一起走进了一所学院——北京教育学院;认识了三位大师——李方院长、李晶教授和陈琳教授;三所小学——方家胡同小学、首师大附小、海淀区民族小学。通过参观学校,我们感受到各校不同的特色、风格和孩子们不同的气质表现。北京,的确有它独特的一面。
在教育学院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认真聆听了李方院长和李晶教授的讲座,又与人文学院的陈琳教授进行了坦诚地交流。
第一位——李方院长
李院长的讲座题为“教育创新与创新人才培养”,他主要从时代对教师的要求以及关于教育创新的思考,谈自己对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思考,重点就“多元智能——从心理学到教育科学的实践和应用”谈了自己在国外收集的一些案例,从而提出要在学情分析中确定智能因素,在教学设计中的体现智能轨迹,更倡导教师要为理解而教,谈到多元智能的切入、启发与深度思考以及对个性化学习与多样化教学达到教与学的契合的方式。
李方院长的讲座中谈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认为,当今的教师个体要成为终身学习者,能够进行复杂的思维,做有思想的人。让我想到最近读到的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书中也要求我们教师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的确,只有教师的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就教学而言,我们的目标就是发展学生的智能,那么究竟智能包含哪些内容经常没有正面的给以回答.所以对智能的界定成为我们从事教学的起点。李院长的讲座讲述了多元智能理论,同时通过大量的国内外案例,分析了基于多元智能培养的教学策略。给我的启发很大,对我们提高教学设计的针对性有很大帮助。通过学习,使我自己对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培从下意识变为了有意识.今后可以用这一理论审视自己的教学设计.检查自己设置的问题,设置的环节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开发。
——赴某地调研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考察报告
加强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是省厅近年来着力推进的重点工作。为了解各地这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最近,省厅单成繁副厅长率有关处室赴**、**、**三市进行了工作调研。调研期间,省厅先后听取了**等三市的工作汇报,参观考察了**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市中小企业局、辽宁**电磁线有限公司、**市炬丰食品有限公司、**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富祥曲轴有限公司、**佟二堡皮装市场、**七星集团造船项目、**希瑞集团、**泰达金属科技有限公司、**茂华木业有限公司。从调研结果看,**等三市服务体系架构初步构建,相关工作陆续展开;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形式多样,新上项目不断增加,成效开始逐步显现。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几年来**等三市做了大量工作,各市积极争取有关方面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信息平台建设等软硬件方面加大资金投入,创业辅导、教育培训、融资担保、投诉咨询、信息服务等各项业务陆续展开。**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拥有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的服务大楼,设有创业辅导基地、投诉中心等机构,工作人员30多人。目前,全市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各种服务机构约500家,人员2000人左右。**市融资担保体系初具雏形,他们通过“两台一组”模式为17户中小企业争取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545万元,与市人民银行合作,批准和承诺贷款2.9亿元,引导9家信用担保机构为各类中小企业贷款担保14620万元。**市信息平台建设速度快,网上信息交流活跃,利用率高。仅5-9月就点击12万次。**市从信息平台、创业辅导、基地建设、融资担保、维权投诉、人员培训等几个方面全面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成立了**市经纬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县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心,经纬信息服务中心为六个县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建设开通了网站,目前正在免费为百户中小企业建设网站。创业辅导基地建设工作进展顺利,现已建成工厂化养殖创业孵化基地、服装加工业创业孵化基地、石材加工业创业孵化基地、商业零售业创业孵化基地、旅游服务业创业孵化基地等五个创业孵化基地。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又有新进展,今年新批准成立**金鼎担保有限公司、**县中小企业担保有限公司和杨杖子金益创业担保有限公司3个2000万元以上担保公司。全市今年共为企业担保32笔业务,担保资金总额4260万元,比上年增加一倍。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2017年2月20至27日,市卫生计生委张必明副主任、市第一人民医院赵永恒副院长、泌尿外科孙洵主任、血液净化中心伍云松主任及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服务业办公室负责人王国华一行5人到老挝卫生部、老挝马洪素医院,缅甸医疗协会及缅甸卫生体育部医疗卫生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老挝、缅甸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一)老挝
1.总体情况: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最高平均气温31.7℃,最低平均气温22.6℃,为热带病多发地区,肝炎、肠道疾病也较普遍。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普遍缺医少药,条件较好的人大多到临近的泰国、中国就医。人口680万,居民平均寿命约为65.2岁(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470/10万(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21‰(2010年)、婴儿死亡率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3人、1人和810人(2012年)。
有医院165所,其中公立医院150所,分别是卫生部属医院8所(老挝马洪素医院医院、老挝友谊医院、老挝赛塔医院、老挝儿童医院、老挝妇幼保健院、老挝眼科医院、老挝皮肤病医院、老挝康复医院)、省属医院17所、县级医院135所和民办医院15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1020所;床位共8000张。
2. 老挝玛洪索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建立于1903年,为老挝最大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床位450张,医务人员840+200多人,共设13个科室,特色科室有肝胆科、肛肠科、心内科、呼吸科、热带病科、急诊科等;能自主完成腹腔、胸腔手术,传统手术占手术总量的2/3左右,腔镜手术仅占手术总量的1/3左右;2016年急诊量为10000多人次,热带病患者每年门诊量10万余次,出院患者20000多,平均住院日5天,;人医院现有设备较陈旧,院区分散,与韩国、越南、中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开展了医务人员培训领域的项目合作,希望通过合作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3.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进展情况: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是2014年7月13日《昆明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目前缅方已初步完成该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将落地于玛洪索医院综合楼内,预计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缅甸:
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为热带病多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肝炎、肠道疾病较普遍。医院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就医价格较便宜,但药物缺乏;私立医院条件较好,就诊费用及药物费用较高;缅甸实行低水平的公费医疗制度即到公立医院看病实施全免费,没有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因为公立医院缺医少药,有钱人均到私立医院看病。
至2015年底,国土面积676578平方公里,人口53897000万,人均收入1308美元,人均期望寿命68岁,孕产妇死亡率178/10万、新生儿死亡率26.4‰、婴儿死亡率3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目前,全缅甸共有公立医院1068所,农村医院1696所,村级卫生所8700所,其中,农村医院仅能覆盖全缅甸12%的农村地区,而仅有13%的农村地区设有村级卫生所,全国医疗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令人堪忧。
至2012年底,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6.1人、1人和8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6张,人均卫生费用14美元。
二、我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有各类医疗机构4400个,卫生技术人员6.4万人,其中,医院2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7个、乡镇卫生院110个、村卫生室1283个。有病床5.5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有病床8.27张、卫生技术人员9.67人、执业医师3.61人、护士4.21人。2016年,总诊疗量4670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4.47%;出院人数157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5.59%。
市属医院有11个在全省处于先进地位优势专科即:儿童医院的儿科,延安医院的心脏外科、眼科,市一院的器官移植、呼吸科,市中医院的肛肠科,市二院的老年病科,市三院的传染科,市四院的脊柱外科,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省精神病院的精神科,还有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
三、工作建议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医疗卫生实际,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沟通,推进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建设
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项目,是2014年7月13日《昆明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此项目有利于增进中老睦邻友好,推动云南省提前布局、参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辐射功能,更好地服务驻老挝中资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医疗服务保障。项目实施后,对扩大昆明市医疗卫生机构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增进老挝医疗机构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影响,将帮助老挝医疗机构快速提升肝病治疗水平,造福老挝民众。因此,双方在前期对接工作的基础上,应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推动这一项目实施,并争取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探索建立合作机制
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签署卫生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集政府间政策合作、医疗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为一体的立体式合作体系。二是开展传染病防控。逐步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三是开展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以帮助相关国家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及公共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力。四是开展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在卫生应急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联合卫生应急演练。建立短期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处置协调机制,根据有关国家的实际需求,派遣短期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护和救治物资。
(三)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
代表团此次考察访问了门德斯•丘利尔(MENDESJúNIOR&ASOCIADOS)国际公司在智利的分公司、圣保罗电力协会、EMAE发电公司、玛瑙斯市电力公司(MANAUS ENERGIA S/A),参观了伊泰普水电站。通过考察,大家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了解了南美的电力管理和一些市场情况,达到了预期目的。
一、 考察基本情况
门德斯公司是一家大型的跨国公司,在南美晓有名气。该公司以土木工程、建筑、安装等为主,业绩显着。他们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伊泰普水电站的建设者之一,我国天生桥水电站的建设亦有他们的身影。该公司的业务已横跨欧、美、亚、非地区,是一家人员素质较高、技术装备精良、管理规范、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公司。该公司高度重视质量管理,全面贯彻ISO9000标准,通过了ISO9001认证。在安全管理上,他们亦通过了OHSAS18001的认证。这说明他们具有规范的管理体系。该公司目前现有人员约1200人,产值达4亿多美圆。
坐落在巴西圣保罗的EMAE发电公司所属的一家燃气电站,始建于1954年。其主设备是由加拿大LIGHT公司提供的2×100和2×135MW的燃油机组,目前总容量472MW。该公司计划2002起,将这些机组改为燃气为主的联合循环机组,并扩建4×100MW燃气机组。该公司电量由电网统一调度,电价由国家统一制定,目前为R$42/MWH,折合人民币0.168元/KWH。该厂现有189人。
圣保罗管电机构为州能源厅。目前,该州发输电已分开,用电已私有化,并拟在2003年,将目前国有的发电系统私有化,进入市场。
我们在伊瓜苏参观了伊泰普水电站。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装机12600MW,年发电量900亿KWH,巴西境内60%的电量靠它供应。伊泰普水电站主体坝高193米,相当宏伟壮观。
玛瑙斯地区是巴西最大的一个行政区域,州政府为玛瑙斯市,该州约150万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该地区地域广阔,森林覆盖面大,很多地方人烟稀少,边界地带多,交通不便。目前,供电率仅50%,线损高达24%。该地区有两家电力公司,同属北方电力集团公司管辖,是集团公司的分公司。一家负责州府玛瑙斯市区的供电,占了98%。另一家负责周边地区的供电。今年他们也将进行重组,合并为一个公司。该地区目前平均负荷为1034.7MW,每年供电需求量增长在15%以上。
我们访问的玛瑙斯市电力局,现有水力装机容量250MW,火力装机容量3411MW,变电容量17994MVA,230KV线路3560KM,69KV线路958KM,345KV线路128KM,配网3209KM。
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该公司遵循的工程质量标准为:ABNT、ANST、ASTM、ISO四个标准。每个工程均由一名有在工程师协会的注册的有资格的工程师负责管理,负责工程的协调和质量管理等。工程完成后,有该公司与律师共同验收,符合合同要求后方可投入使用。在使用一段时期后(一至二年),由政府有关部门派出专门小组,对工程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对工程质量进行检验。
在工程管理方面,巴西政府对招投标管理十分严格和规范。1993年专门制定和颁布了N°8666工程招投标。法律规定,凡属政府投资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由政府公告。标书必须符合法律规定,要经律师审核,并要明确具体项目。评标由专门的评标委员会组织进行。一般先评技术标,再评商务标。商务标开标时,投标人均可到场。对评标结果,任何投标人均可查看中标人的资料。如有异议,均可提出上诉。
在巴西圣保罗期间,我们拜访了巴西圣保罗电力协会。该协会由政府组建,已成立了15年,经费由政府支付,工作人员9人,有6个会员单位。该协会主要负责协调会员之间的关系,协调会员与政府的关系,受政府委托进行行业管理,为会员开拓市场,为会员提供咨询等服务。据了解,巴西也有一个全国性的电力协会,圣保罗电力协会是它的分支。
此次考察,巴西和智利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巴西地处南美,面积850万平方公里,人口一亿六千万,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原为葡萄牙殖民地,现仅500年历史,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移民国家,官方语言为葡萄牙语,有26个州和一个联邦自治区,首都是巴西利亚。巴西自然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第一大河---亚马逊河和世界上面积最大,动植物种类最多的亚马逊原始森林,号称世界之肺,可利用土地面积达85%以上。巴西有丰富的矿产,水量充足,年平均降水量2000毫米以上,最大的地区达4000多毫米,水电站无枯水期。巴西的农牧业较发达,盛产牛和咖啡、橡胶、各种水果,汽车和轻工业也较发达。巴西自六十年代的经济改革以来,发展迅速,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目前人均收入达5000美圆。
二、启迪和收获
1、南美有着巨大的市场,我们应抓住机遇,发展自己。我们在考察中了解到,智利电力紧张,首都圣地亚哥尚有拉闸限电的现象,其政府正积极解决此问题,他们目前大量需要小型燃气机组,而且政策较为宽松。巴西电力需求的增长速度也很快,除要求施工中尽可能使用当地民工外,其它政策都很宽松。巴西的土建和民用建筑方面也有着较大的潜在市场。但在南美发展应注意:a、南美为拉丁语系,大多为西班牙语,巴西为葡萄牙语。因此要有相应的语言人才。b、要了解当地的有关法律和风土人情。c、既要大胆开拓,勇于进取,也要认真研究市场。
2、南美基本上为发展中国家,有许多情况与我国相似。但他们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起来的,与世界经济接轨,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如:巴西的政府采购、国家投资项目的招投标、门德斯国际公司的跨国管理方式,国外公司的质量管理等等,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我们的电力施工企业与他们相比也有我们的长处,我们不可妄自菲薄。但我们一定要取长补短,发挥我们的优势,早日走出去,发展我们自己。
3、当今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市场竞争中,比的是智慧,是你所掌握的知识,你的技术,你的管理水平和你的技术装备。因此,我们的电力施工企业要尽快适应这种形势,将我们的企业尽快从劳务型转变为管理型,将劳务输出变为工程总包。这样,我们才能提高效率和效益。
4、我们要学习国外公司的应变能力,学习国外公司成功的管理经验。如,我们考察的几家公司,他们在质量管理上,为适应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要求,采用了四种质量标准。在管理上,认真贯彻执行。这是我们应该认真借鉴的。
5、智利因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电力出现了紧缺现象。巴西的备用容量很大,尽管供电需求增长很快,但还是能满足经济的发展需求。这一点我们应引起重视,借鉴他们的经验。我国备用容量很少,近年又有供过于求的现象,因此忽略了基本建设。我们认为,应抓住机遇,积极扩容,以适应今后经济腾飞的需要,也改变目前备用容量不足,过于拼生产设备的现象。
三、建议
1、从国外的经验看,电力的改革应以积极稳妥的方针为好,不宜操之过急。弄不好,则会出现象加州停电等那样的不安定因素。巴西的电力改革,也是分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情况进行的。我们国家那么大,应该因地、因时、因不同情况制宜。
2、国外的协会看来也不一定要“四自”,也有各种形式,只要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就好。中电联应多考察研究一些国外的协会,借鉴其成功的经验,以发展自己。
3、中电联应帮助会员开拓市场,多组织企业出去考察。一方面开拓思路,放宽眼界,增长见识。另一方面可多了解国外信息,了解国外市场,积极向外向型发展。这样的活动也倍受企业的欢迎。
在这些意气风发的青年才俊中,就有一年多以前被陕西西潼铁路筹备处派遣到柏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深造的李仪祉。是他约同学来这里的。
平常学习极其刻苦、连吃饭睡觉的时间都挤出来读书的李仪祉,从不会浪费一点时间在游山玩水上面,却怎么会约朋友来看巨人山呢?
原因是在这里有一座六百多马力的巨人山水力发电站和几座大型水库,这一水利工程在当时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在德国是最大的了。学习土木工程专业的李仪祉从不放过对任何一座比国内先进的工程建筑的考察机会,又怎么会放过近在身边的巨人山水利工程呢?
他们在这里长久逗留,每天徒步六七十里山路,走遍整个库区,详细考察了水库的建筑和水力发电的各项工程设施。李仪祉还爬上最高峰雪冠顶,访问和考察了位于峰顶的气象站。
站在德国中部最高的峰顶时,他想起的是终南岱顶;站在宏伟壮观的水利工程前时,他反复想起的是自己年年遭旱灾的家乡渭北高原。
李仪祉1882年4月20日(清光绪八年农历正月初三)出生在陕西省蒲城县马湖乡富塬村,那是一个很穷又极缺水的村子,他从小所见的就是井枯窖干、地焦苗黄、爷爷和父母跟村里人年年都在祈雨,却很少见到雨的情景,那种渴而干坼的感觉和赤地尘烟的情景在他的生命里打下了太深的烙印。
离乡别家、四处求学近二十年的李仪祉,面对此情此景倍感思乡心切,自己的家乡有渭河、洛河、泾河……,自己的国家有长江与黄河……,有那么多的水,为什么不可以像德国一样好好利用,解救和造福愁苦不堪的百姓?
就是在这时,他萌生了水利兴国兴家的念头。
一次旱灾考察后的深思与宏愿
在他邻近回国前,对自己国家的前景和学以致用的美好愿望是:铁路四通八达,水利工程遍布全国。带着这样的梦想,他拒绝了柏林东方学院聘请他教授中土文学的优厚待遇,于1912年初回到国内,回到西安,又拒绝了民国政府让他作津浦铁路局局长的委任,相约了旧日同学朋友,在西安边家村创办了“私立三秦公学”,想用自己所学,从培育人才开始改变陕西几十年落后如昔的面貌。
就是这一年,陕西又一次遭受了极其严重的旱灾,他带着学生去重灾区察看旱情,面对赤地千里、饿殍遍野的惨景,他尽其所有,不过才能救助一个村庄的灾民不致饿死。这时,一个多年来始终困扰他的问题,再次让他寝食难安:为什么水利资源丰富的关中平原却始终不能以水为利呢?为什么家乡的老百姓从他记事起就是在靠天吃饭,至今将近三十年过去,仍旧无力自救呢?此时此刻,他深悔自己当时在国外没有选修水利专业,无法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但是,正是这次旱情考察,让他许下宏愿:此生将治水利民,不再旁骛!
起落沉浮的治水之梦
机遇永远是预留给有准备者的。仅仅一年之隔,李仪祉的愿望就得以实现。
1913年,时任陕西省水利局局长的郭希仁要去欧洲考察水利,友人推荐李仪祉陪同。
考察结束时,郭对李说,“吾国西北多旱,饥馑频仍,子盍改习水利,继郑白之旧迹,以为民利。铁路工程似非所急务也。”郭支持李改学水利,对李来说正中下怀,“亦为然,遂习水利一门。”
这次考察后,李仪祉没有跟随郭局长回国,直接留在德国,进入丹泽工科大学攻读水利专业,并投在德国水利科学家恩格尔斯门下求学。
曾经是柏林大学土木工程系高材生的李仪祉,在丹泽工科大学两年学习结束时,又被学院授予“特许工程师”的荣誉称号。
1915年,33岁的李仪祉二次从德国学成回来。当时国内正是妄图复辟帝制、疯狂镇压“”的时期,到处是阴天蔽日的气氛。
面对如此混乱的时局,再宏伟的抱负也难得实现。他又一次拒绝了全国水利局和陕西当局给他的陕西水利分局局长的任命。因为他知道,在军阀陆建章主政的陕西,“水利局长”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做不了任何与治水有关的事情。而对做官,父辈就淡薄,他更是如此。曾担任过陕西修史局总纂、易俗社社长的父亲李桐轩很早时给他和弟弟的训示就是: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伯父,也是他的启蒙老师、近代著名数学家李仲特,更是一个重学问不重官位的人。早在1908年京师大学堂毕业考试时,他就获得举人衔,按当时朝廷惯例,要任用为内阁中书,而他却放弃,听从了时任陕西省西潼铁路筹备处秘书的伯父的召唤,回陕赴德,继续求学。
正在他满腹韬略,无以施展时,当时南京政府主持水政的维新志士、著名实业家张謇正在集资创办“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听到这一消息和受到邀请的李仪祉如遇知音,“治理江河,兴修水利大业,首先要培养专门人才。现在有人集资兴学,利国利民,为后代造福,是天大的好事,何乐而不为?我李仪祉岂能袖手旁观。”
弃官从教的李仪祉从西安赶到南京,担任“河专”教务长,参与了学校的筹建工作,并担任数学、地质、力学等科主讲,兼教机械工程学、路工学、水工结构学等多门课程。
在“河专”的七年中,他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带学生考察了国内古今所有水利工程,搜集了大量一手资料。而当时,举国之内,也没有一处较近代一点的水利工程,一些著名的古代水利工程,也因年久失修和缺乏维护而失去作用。
为了对国内的水利事业尽快有所推动,他在很繁重的教学任务和因身兼教务长和中国科学社董事而繁忙的公务外,还一直在从事中国水利研究,论著颇丰。在他1922年离开“河专”前,相继出版了有影响的专著、论文《五十年来中国之水利》、《北五省旱灾之主因及其根本救治之法》、《修建计划之讨论》、《潮汐论》、《土积计算截法》、《实用水工学》、《固体物质在水中行动》、《黄运会诸问题》等。
激情与悲凉一起留在故土上
1922年夏,李仪祉再度被邀请回陕西,担任水利局局长,兼渭北水利工程局总工程师。
李仪祉这次肯回陕任职,应该说跟两个人有着很直接的关系,一个就是多年来一直将西北水利大业的希望寄托在李仪祉身上的前任局长郭希仁,他说,“他日郑国渠伟绩之再现,舍李君莫属也。”;另一个是他在陕西推行资产阶级教育的最高学府三原宏道学堂读书时的同窗好友、时任靖国军总司令的于佑任。这两个人对李仪祉可说是知之甚深,在他两度赴德求学时,都曾向他假以援手,对他十分地推重。
当时,经过连年兵火洗劫的渭北高原,又显大旱之兆,于佑任、郭希仁等有识之士和渭北各县人士磋商,动用赈灾余款,在三原县设立了渭北水利工程局,筹划开启引泾工程。
恢复“郑白”,引泾灌溉,正是李仪祉多年来的愿望,怎不欣然应邀回陕?
到任之后,未做片刻停留,李仪祉立即组织勘测队,开始对泾河流域进行详细的实地勘察与测量。从1922年到1924年,经过两年时间的勘测与调查,李仪祉对整个泾河流域的地貌、水情已了如指掌,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引泾计划、具体实施方案、和工程报告书。
在整个考察期间,还写了《引泾论》、《再论引泾》、《陕西水利工程之急需》、《陕西省民国二十年建设工业计划大纲》、《中华民国水利机关组织拟议》等大量文章。
引泾工程的前期工作一切就绪,却因为当局的不重视水利和资金的没有着落而迟迟不能动工。政府不投资,李仪祉眼看着旱象愈甚,心急如焚,自己借助各种力量,四处奔走,打算通过其他渠道向社会募集资金,然而,响应者总是寥寥无几,或者条件苛刻,不能实施。许多努力,尽付流水,一筹莫展的李仪祉不得不继续上书,要求当政者为民着想,支持引泾。
在此后的两年间,他反复考察黄河、渭河河道及其各支流水系,夜以继日地写了无数考察报告、工程计划、实施方案等等。然而,当政者既不关心民生,更不了解他的一片苦心,所有上书全都泥牛入海。
回陕四年,引泾工程依旧只是一纸蓝图,治水利民、造福百姓的宏图大略渐成泡影,李仪祉内心渐由悲愤而悲凉。
在此期间兼任陕西教育厅厅长的李仪祉又一次将注意力和希望转向教育,于1926年出任西北大学校长,主持校政。但是,对于引泾工程,他始终没有放弃。
1927年,在临潼华清池举行的西北建设问题讨论会上,他再次为引泾工程据理力争,终于迫使当局勉强同意每年拨5万元支付引泾开支。尽管这样的经费对于技术难度很大的引泾工程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但总算是勉强可以动工了,后续资金,或许会有办法。
李仪祉紧缩开支,所有工程人员每月仅能领到10元钱的基本生活费,即便如此,依旧捉襟见肘,刚刚动工不久,就因资金不能到位而待工不进,直至工程彻底搁浅。
李仪祉虽痛心且悲愤,却终究无能为力,留下一句“时不可为矣”,再次离开故土,接受了华北水利委员会的聘请,出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致力于治黄导淮工程。
再次奔赴故土,因为那里正在经历灾难的洗劫
关于民国十八年(1929年,其实从1928年就开始了。)的关中大旱,在各种民国史志中都有记载,持续干旱使受灾面积覆盖全省八十多个县,整村整村的人饿死或者逃离,当地政府上报南京政府的死亡人数和逃散人数均为200万,还有800万勉力维持在生死线上等待救济的灾民……整个关中平原和渭北高原真正是赤地千里、哀鸿遍野。
灾难让人们想起被搁置了的泾惠渠,如果它在1924年如期动工,那么,四至五年后的这场大旱即便不能完全避免,一定不会如此悲惨。看到灾后情景的李仪祉再次喟然长叹:“移粟移民非救灾之道,亦非长治之策。郑白之沃,衣食之源也。”
此时,正由守城成功的杨虎城将军主持陕政,看着关中这块近代以来灾难深重的土地,同样痛心疾首,他再次将搁置了的陕西水利工程提到首要位置,力邀李仪祉回陕担任建设厅厅长。李仪祉本人十分高兴,但当时他不仅身兼多职,而且正负责设计杭州湾海塘工程,没法抽身。杨虎城一再向南京政府申请调李回陕,均被拒绝,他又面陈,蒋给杨的回答是“我让他搞钱塘江工程,一时离不开。”后来,在李仪祉和杨虎城的多方周旋和努力下,终于获准回陕。
李仪祉再次回陕到任后,像当初得到于佑任和郭希仁的支持一样,也得到了杨虎城将军的大力支持。陕西省政府在资金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仍是拨出四十万水利专款,再次启动引泾工程。这项搁浅了六年之久的水利工程,终于在1930年冬重新上马。
李仪祉为泾惠渠这座陕西境内自清以后第一座大型引水工程所选的线路,正是历史上著名的郑白渠遗址。
发掘和改造重建这一大型的水利工程,不仅技术难度大,而且所需人力、财力、物力都相当巨大,在工程进展到一半时,政府投资再次出现问题,为了不使工程再度半途而废,李仪祉又一次开始奔走于全国各地募集民间资金,来支撑工程进展,先后获得了华洋义赈会、檀香山华侨、以及于佑任、朱子桥等爱国志士和同学朋友的大力支持与援助,才使工程不受影响。
1932年6月21日,泾惠渠开闸放水,一期工程宣告竣工。这一天,对于陕西近代水利史来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喜庆日子,泾河两岸,聚集了灌区无数群众和陕西各方人士。许多人在这一天流了泪。
万事开头难。当灌区群众当年就受到渠水惠利时,各方人士和当地群众才真正认识到水利工程的重要,于1935年竣工的二期工程进展相对顺利了许多,但还是因为资金欠缺,没能按李先生设计的甲种方案――灌区覆盖泾阳、三原、高陵、礼泉、临潼、渭南、蒲城、大荔等九县,计划灌溉面积达四百三十万余亩――来实施,而是采用了资金投入和收益都相对有所减少的乙种方案。对此,他说,“不论甲种方案,还是乙种方案,总比不实现一个方案好。”
在泾惠渠一期工程竣工后,李仪祉就开始着手渭惠渠、洛惠渠及省内其他水利工程的设计与筹备工作,这时,关中八惠(另外五惠是:梅惠、黑惠、涝惠、沣惠、泔惠。)以及包括陕南、陕北的整体水利工程规划在他心中已经形成。
1933年,渭洛工程相继启动,其他水利工程也渐次启动,整个陕西境内开渠引水、兴修水利,蔚然成风。
渭惠渠在1935和1936两年施工最紧张的时期,都曾遭遇渭河暴涨,工程受到影响,拦河大坝一再被洪水冲毁。当时正抱病的李先生顾不得医生和家人的劝阻,让人搀扶着冒雨坚持在施工现场指挥修复大坝,并现场修改建坝方案。他的精神鼓舞和振奋着所有工程人员,大家齐心协力,日夜奋战,终于在洪水中将一座宏伟的拦河大坝竖立在滔滔渭水中,使渭惠渠一期工程于1936年夏如期竣工,二期工程于次年完成。
他给后世留下了建立“中国富强之基础”的夙愿
李先生在《我国的水利问题》一文中,为陕西、乃至西北描绘的水利蓝图是,“关中泾、渭、洛惠在渭河北岸,灌溉渭河在眉县到朝邑共十二县的地,约有二百万亩。北岸要继续发展的还有湃惠、耀惠及第二渭惠三个渠。若是成功了,又可增加灌溉一百万亩地。渭河南岸向来有秦岭山流下来的水十余道,灌溉面积有十数万亩地。若统统加以整理,也可以增加到一百余万亩。关中有了四五百万亩灌溉之田,再加以农事改良,便可以使民康物阜了。将来铁路通到汉中和成都之后,汉江流域,岷江流域和渭河流域联络一起,便可以使西北穷瘠之地,成为中国富强之基础。”
然而,李先生没能亲眼看到他所描绘的“中国富强之基础”的宏伟蓝图。1938年2月,才57岁的李仪祉早已积劳成疾,这时又突患胆囊炎,因身体过于虚弱,不能承受手术治疗,而病情迅速恶化。生命垂危之际,他仍惦记的是渭惠渠南土坝的修复工程,话都讲不出时,还用颤抖的手指,在来看他的同事手心上写了“大坝”两个字。
第二条 从业人员的培训由管理部统筹执行下列各项:
1、 综合并直辖市各单位培训计划,拟定全年度培训计划;
2、 依全年度培训计划实施培训;
3、 收集及编制培训教材及辅导资料;
4、 检查各项培训实施情况并分析成效。
第三条 培训范围:
1、 新进人员的培训;
2、 市场业务人员的培训;
3、 督导人员的培训;
4、 经营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四条 培训的实施:
1、 主管人员应利用会议、面谈等机会向下属进行培训;
2、 公司开展的培训或参加公司与其他单位共办的培训;
3、 选修大专院校研究所的有关课程;
4、 参加国内培训单位所举办的培训;
5、 参加国内参观考察;
6、 选派国外受训或考察。
第五条 培训的考核与奖惩:
(一)考核:
依实际情形分为:
1、测验;
1、 提出考察报告;
2、 提出受训报告;
3、上课情形或受训后应用成果评定。
(二)奖惩:
1、受训成绩优秀者除发给奖状外,可加发奖品以资鼓励;
2、受训人员必须按时到训,因故未能参加者,应事先请假,并转报主办单位,无故不到者以旷职或旷工论处。
第六条 培训费用按各单位参加人数分摊,其项目及标准如下:
(一)讲师酬劳:
1、 本公司从业人员担任讲师者,可酌情支付讲师酬劳,但如为职务范围内者,不另给酬;
2、 顾问担任讲师者,可视实际情形支付钟点费;
3、 外聘的讲师,其酬劳依实际情况支付。
(二)受训餐点:由公司内部组织的培训,酌情供应受训人员餐点。
(三)受训差族费:赴外地参加训练或担任讲师者,依国内外出差办法之规定办理,但勤务时间除外,接受训练者,不以加班论。
第七条 本办法经呈准后公布实施,修改时亦同。
二、 培训方法
培训的方法很多,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型:
1、教学法
即以语言启示,如:讲演、讨论、会谈、讲评等方式,辅导教学;然后再运用讨论方式讨论,沟通或树立正确的观念;而后再依人员与环境的各种情势作个别辅导、集体辅导,以适应其需要。故此法又分为集体教学个别教学两种。
即以示范、体验、协作等方式,辅助受训人员自我形成,以养成正确的习惯、态度、技能、行为;例如活动指导、生活辅导、共同作业等。其要领在于以身作则,由受训人员试行模仿,再检讨得换,同时协调其养成标准行为。此法适用于动作性内容的培训。
2、情境法
指导用情境的影响力进行培训。例如自然观察、
社会调查、团体活动、工场参观、文物展览,放映影片等,使受训者在动态环境中体验、顺应,从而达到培训训练的功能。
3、案例研究法
此为美国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所所创,目的在使参加受训者对工作实况的处理,作广泛深刻的思考、研究和学习。其具体内容是提出实务问题或个案,由大家参与座谈讨论,提供意见及解决之道;其原理在于通过交流,提出各种不同看法,以交换经验、沟通思想。
以上各种方法,具有普遍的可行性,但其如何应用,视实际需要及训练内容而定;进行时,应把握培训与专业培训并重的原则。
三、 培训计划
制定培训计划应考虑到有关培训实施的许多内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一)何时需要培训:
培训是公司产生某种人力资源需求时才提出的,这些需要包括:
1.营造良好的工作气氛,提高员工的士气;
2.确立在同业竞争者中的优越地位;
3.提高营销技巧;
4.促进产品销售;
5.提高公司营运的效率;
6.改善业务内容与工作流程;
7.职员晋升;
8.提高技能与开发新技术时;
9.要担当职责以外的新任务时;
10.公司有新进员工时。
(二)培训总体计划包括:
1.明确地指出培训的必要性与目的;
2.造成实施培训的气氛与环境;
3.确立培训方针,并在公司内彻底施行;
4.决定负责培训者与确定培训组织体系;
5.拟定培训计划与准备关联业务;
6.拟定培训内容的详细计划与准备必要的教材;
7.培训的实施与进展;
8.实施后效果与内容的评价、检讨。
(三)制定培训计划的方法。所谓制定培训计划的方法就是在设计培训实施应该考虑那些具体的操作内容,即所谓培训的七W要素:
1.WHY培训的目标是什么?
2.WHAT:培训的内容是什么?
3.WHO:谁负责培训?
4.WHOM:培训什么样的人?
5.WHEN:培训的时间及所需时间?
6.WHERE:培训的场所设施?
7.HOW:如何进行培训(包括培训的方法、方式、资料、工具、教材等)。
另外,还需考虑有关培训质量、评价方法指导、与工作业务的关系等,将上述事项综合考虑即可制订出详 细的培训计划。
四、 培训的分类操作
(一)职前培训(也称为岗前培训)。职前培训是培训实施中的一个环节,指的是对于新进人员或初次寻求工作人员所初设的一种任职前的短期培训,目的在于配合组织特定的需要,传授某种专门知识与技能,以适应任职需要。而在所谓教、考、训、用的人员管理体制中职前培训是人员任用的前提基础。
1、职前培训的目的和功能
新进员工即使学识丰富,见闻广博,但由于缺乏特定的实际工作经验与认训,必须加以职前培训,才能配合未来任用的效果。职前培训的主要理想目的。可归纳出下列几点:
(1)提高管理效率,以合理提高企业投资之时间、人力、物力、财力与实际成效之间的适当比率。
( 2)发掘并鉴定新进人员的才能,以补考试方式之不足。其目的在于使人尽其才,量才使用,并使人员适才适所。
(3)不断改进求新,
以奠定训练的基础标准。
2、职前培训的内容
实施职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
(1)解公司历史、业务性质、现行政策、产品特质、工作流程等等,以表明组织机构稳定情况、声誉及未来目标。
(2)说明工作规章,使新进人员明了工作条件、本身地位、工作职责,以建立员工自尊心及工作重要性的观念。
(3)发工作手册、沟通重要观念,并授予基本技能。
(4)表示对员工意见及需求,直接永久接触的意愿。
(5)介绍公司环境及器材设备的利用法则。
3、职前培训的方式
(1)推行委托合作。途径有三个:委托和知名高校代为培训、企业高校合作培训、企业自己培训。企业为储备人才,提高人员素质,必须与企业外的知名经济管理商学院保持联系,以保证人才合理储备。
(2)实施专业培训。为实际培养熟练的技术员工,企业多向外公开招考一批人才,予以一年至二年的专业培训,培训某种专门课程和特殊技能,甚至派赴国外受训,此种专业性职业培训,对于科技性质工作,尤其适用。
(3)新进员工的始业培训。此种职前培训方式是对于新进员工予以短期的讲习或培训,使之明了企业的组织沿革及业务概况,并告之其所任工作在本企业全部工作中所占地位及其与其他部门关系。此种方式为期较短,大约是一周至一个月,然后分发到各部门实际作业。
(4)实践性培训。即一面工作,一面学习。详订课程及进度,实地培训,并指定专人指导。可分为巡回实习及指定实习,前者使受训者获得各方面知识与技能,依实际办法及进度,进行定期实习训练,并考核其实际工作成效。后者指定在某部门或数部门实习,期满合格正式任用,不合格则予以淘汰。
(二)在职培训
1、在职培训的类型。员工的在职培训,就其内容及目的而言,可以有三种范畴:(1)改善人际关系的培训;(2)灌输新知识、新观念及新技术的培训;(3)为晋级准备的培训。
(1)改善人际关系的培训。此类培训主要是使员工对下述人际关系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这包括: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感情、交往;员工自己本身的社会关系和心理状况;员工对单位、整个组织的认同感或疏离感;以及组织内单位,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关系等。
关于人际关系,
组织方面所要求的,一般是合作、协调、忠诚以及员工具备高度的感受力等。总括来说,就是要求员工的态度必须倾向于组织目标的达成。
(2)新知识、新观念与新技术的培训。随着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如果要发展、跟上时代的步伐就必须随时注意环境的变迁,随时灌输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给员工,否则员工必然会落伍。
因此,新知识、新观念与新技术的培训也就成为公司在职训练的重要形式之一。
(3)晋级前的培训。晋级是公司中人事管理的必然过程,由于编制的扩充、人员退休、离职等各种原因,较低级的职员一定有机会晋升。
大体上,一个员工在刚刚接任一个新的职务时,总是觉得很生疏,不知所从,这是难免的。然而,我们可以通过培训来减低其生疏感,并增加其信心和适应力,这就是我们对于新进员工要施以职前培训的原因。同理,当一个员工要从他久任的旧职晋升到未曾担任高的新职时,其情况是和新进员工所具务的职务陌生感相同的。因为,为了让即将晋级的员工,在晋级之前先有个心理准备,并且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和资料等,组织必须对其施以培训,而此种培训也是在职培训的一种。
2、在职培训的规划。举办在职培训,必须先明确组织目前的状况及所需要的培训是什么,这些都一定要在事前加以规划妥当的。
通常,这方面的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业务分析。了解组织目前的业务状况,把生产或服务的业务按顺序列出步骤,然后依工作简化法盘查这些步骤,认为无必要的步骤就应该加以汰减,使公司的业务分明。
(2)组织分析。组织的状况会影响个人与集体的工作成绩,如果将组织加以分析,发现它的弱点,就可以找出个人和团体需要培训的线索。组织分析应包括:目标是否达成、计划的执行是否混淆、授权是否不当、纪律是否不严、赏罚是否不清、工作是否有标准、人事是否正常、工作的配备是否合理等.
(3)设备分析。了解工作人员操作机器的情况,以决定何种新技术、新知识是为工作人员所必需,同时,也可以知道,设备是否充足,是否需要更新。
(4)确定培训的需要。以上述的分析结果作为基础,对员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加以考察,并举行团体会议、面谈及问卷调查等,再配合人事记录、组织的政策和发展计划,就可以制定出一套符合业务需要的在职培训计划。
3、在职培训的方法。规划好员工的在职培训计划之后,剩下的就是执行计划的问题;也就是要以何种方式来实施在职培训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极为复杂,可以就两方面以讨论:
(1)组织自行实施的培训。一般而言,只要是稍具规模的组织一定会自行举办员工的在职培训。其方式有所谓的工作轮换、批派特别业务、举办专业研讨会、聘请专家学者演讲或讲课。
(2)委托组织以外的培训机构代为培训。利用委托培训机构代为培训的方式,具有很好的效果,它在组织在职培训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五、 管理人员的培训
管理人员培训的重点在以下五方面:
1、熟悉开展工作的环境。对于管理人员要求他们对于公司的经营性质、管理制度和所分配部分的工作性质要充分了解。只有如此才能有效的开展工作。
2、注意团队生活的培养。在团体中生活,向具有经验的老手或干部学习工作经验是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所以,培训各级管理人员要先打入团体,成为团体的一分子,直接参加团体活动和生产行列,在工作中获得经验。此外,工作的安排最好由最基层干起,
使他们确切了解基层人员的工作情形、心理状态和工作中可能发生的疑难。这在将来的主管工作中是最好的经验。
3、提出工作报告。在初期的培训工作中要求被培训人员定期提出工作报告,最好以三天或一星期为一期。内容至少要有工作日记、心得报告、专案报告和改善建议等事项。每份报告均需向其工作的主管提出并经逐层详阅,使每一级主管人员均能了解该人员的学习进度和深度,以便作必要的高速和加强训练。主管人员必须对每份报告内容了解后,以疑难的方式予以解答或指示如何自行发掘答案。有错误的要改正,有合理的建议的意见要立即实行。
4、随时进行工作考核。除了定期的工作报告外,主管应以随机测验的方式作不定期的考核。这种测绘方式可使主管更深入了解被培训人员的工作绩效和培训成果。主管人员更可藉此机会与他们进行沟通。
一、欧盟有机农业整体情况
(一)有机农业生产
有机农业的概念从提出到生产实践,在不到20年的时间里,特别是近几年在欧洲发展较快。据FIBL的统计,截止2000年,欧洲8各国家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共有101,227个,比1999年增长136%。其中:意大利49,500个,增长165%;奥地利20,000个,增长104%;德国12,740个,增长122%;法国8,300个,增长132%;瑞士5,162个,增长102%;丹麦3,600个,增长171%;英国2,865个,增长183%;荷兰1,300个,增长163%。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场规模也在扩大,上述8个国家农场平均规模为27公顷/农场,其中:英国147公顷/农场;丹麦44公顷/农场;德国43公顷/农场;法国39公顷/农场;荷兰22公顷/农场;意大利19公顷/农场;奥地利18公顷/农场;瑞士18公顷/农场。
2、有机农产品的消费
欧洲有机农业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有机农产品在欧洲的消费市场发展较大,据FIBL的统计,2000年8个国家的有机农产品销售额已达67.2亿马克。其中,德国最高达25.6亿马克;依次,英国9.5亿马克;意大利9.5亿马克;法国8亿马克;瑞士4.9亿马克;丹麦3.9亿马克;奥地利3.3亿马克;荷兰2.5亿马克。
3、有机农产品的进出口的贸易
欧洲各国大面积生产有机农产品,为有机农产品贸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欧洲各国内部贸易关系密切,特别是奶制品、蔬菜、水果和肉类。由于气候差异,北部欧洲国家需从南部国家进口产品。法国、西班牙、意大利、葡萄牙和荷兰有机产品出口大于进口,而德国、英国和丹麦等都有较大的贸易逆差,有机食品进口需求很大。英国依赖进口60-70%,德国约为50%。
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的增加和很多产品特别是烘干食品往往是欧洲国家不生产和不加工的,所以只能从世界各地进口,包括从发展中国家进口。主要来自北美、东欧、以色列、土耳其、摩洛哥、西印度群岛、巴西和阿根廷。对中国需求较多的产品主要包括:豆类产品、籽类产品、谷物产品、茶叶、速冻蔬菜等。
二、德国的有机农业
德国是有机农产品进口大国,进入德国的有机农产品25%来自欧盟,75%产品产自于德国本土。目前,欧盟国家农产品生产已经极度过剩,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低投入的农业方式,是解决欧盟食品过剩的良策,也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良策。德国各级政府采取限制和保护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环境。
1、 政府政策扶持。德国和欧盟的其他国家一样对有机农业生产进行补贴,鼓励有机农业的发展。凡是从事种植业生产的,可以在政府中拿到补贴,补贴以每公顷678德国马克(约339美元)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户。以前是按作物补助,现在是按有机农作物的面积进行补助。在德克纳森州如果参与环保项目还可以得到另一份补助。州农业局的任务之一就是核查申请有机农业种植的面积,落实补助金。目前德克纳森州有2/3的土地是环保型的,农户可以从政府那里得到补助。农民得到各项补助费加起来,约占农业生产成本的70%。
2、 限制使用肥料、农药的措施。政府对化肥、农药的使用及使用数量做出具体规定,植物生长调节剂是被禁止使用的,如果农民因降低了肥料、农药用量而减少了收成,政府将给予一定的补助。
控制地下水源污染。德国冬季多雨,从上年10月15日到次年1月15日限制施肥。这一时期是重要的水源保护时期,如果农户向政府申请环保形农业,这一时期将禁止使用化肥。政府还要求养殖场必须建立畜禽粪便处理库,以免粪便随水流失,影响地下水源。申请参与此项保护措施的农户,经政府核实确实采取了措施,可以得到政府的补助。
3、 农民普遍的法律意识。在德国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必须了解六个法律,这六法律是:垃圾管理条理、饮用水条例、土地资源保护法、自然资源保护法、肥料使用法、种子法和物种保护法。从事有机农业生产的农民还必须了解第七个法律,即植保法。只有了解掌握这些法规的农民方可进行有机农产品生产。
4、 种植上采用生态技术控制化肥、农药使用。我们在德国访问了一个葡萄种园,该地区有600多年葡萄种植的历史,我们看到了葡萄种植管理十分规范,葡萄顺坡种植,整齐划一,不使用化肥,行间种植着黑麦草和苕子,一方面作为养地作物,春天翻掉作为肥料,另一方面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不使用锄草剂。如果发生病虫害,要用一些生物农药。
5、市场有机食品多样化。德国有机食品市场品种非常丰富,主要品种包括粮食、水果、蔬菜、肉、奶、蛋等等。
(1)粮食。由于粮食容易处理、加工,粮食在有机食品市场中分销最为广泛。粮食,通常作为一般零售商进军有机食品市场的先锋产品。在德国的有机粮食市场中,小麦和黑麦占25%,燕麦占15%。消费者对于有机面粉制作的面包、蛋糕和其他烘烤食品的兴趣越来越浓,有机面包商店在迅猛增加。
(2)水果和蔬菜。大约1/3的水果和将近50%的蔬菜是通过农户市场直销的方式进行营销。只有大约20%的有机蔬菜和10%的有机水果加工后出售。作为方便食品,速冻的蔬菜开始为消费者接受,并在有机食品市场上占了一席之地。但对于加工企业来说,充足的原料仍然是个问题。
(3)奶制品。德国是欧盟中最大的有机奶生产国。大约50%的有机奶是以普通价格在传统市场渠道中出售。只有8%的有机奶通过直销方式出售。
(4)肉类。有机食品的消费者对肉类的消费相对要少一些。许多有机食品消费者是素食主义者。在传统市场上,猪肉比牛肉好销,但在有机食品市场有机牛肉要比有机猪肉好销。
6、营销渠道多元化
经过近20年的发展,德国有机食品市场的营销渠道日趋多元化,目前有机食品的出售渠道主要是:①农户直销。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0%。1/3的有机水果、蔬菜和家禽通过农户市场直接销售。②有机食品专卖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35%。主要的商品有水果、蔬菜和其他新鲜食品,如奶制品、肉类和新鲜配菜等。近几年,这个市场仍将保持10%的年增长率。③有机食品折扣店。由于价格较低,最近才出现的有机食品折扣店非常成功。今后几年将有大的发展。④健康食品商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10%。⑤传统食品店占有机食品市场份额的25%。⑥网上订购和邮购。
三、德国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
1、 德国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的演变。德国原有有机食品认证机构50多家,经过激烈的竞争,现有认证机构32家。首先认证机构必须符合ISO标准,对认证机构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些认证与检测机构合二为一的。目前,这些认证机大多是私人的,私人机构组织认证,标志不统一,很多认证机构注册了自己的标志,最多时达20多个。标志过多,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使消费者眼花缭乱的感觉,使有机农产品的信誉受到了影响。德国有机农业协会认为应由国家来组织认证工作较为公证。丹麦的有机农产品认证机构就是国家组织的。2001年,欧盟有机农业工作组提出统一标志的意见,凡是有机农产品必须使用统一标志(见图)。申请使用有机标记的农户或加工企业需要与有机标记协会签定一个许可合同。农户每年必须交纳250德国马克作为管理费和认证费。加工企业必须交纳年销售额的0.8%。
2、德国有机食品层层检验制度。
德国对有机食品检验非常严格,设立了必须的检验环节与制度。
例如:
粮食类产品:
粮食产品磨面有机面粉面包房销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奶类:
有机奶奶制品厂酸奶、奶酪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检测检测检测检测检测
蔬菜:
采摘蔬菜市场消费者
检测
目前,德国90%的农产品实行检测,其中,10%的有机产品检测标准更高。
四、启示与借鉴
1、 对有机农业的定位问题。近几年,欧盟等发达国家有机农业发展很快,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一是反映发达国家农产品生产过剩,限制农产品产量,采取保护措施,鼓励农民休耕。二是欧洲人对大气、土壤、水资源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再加上政治家的参与,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的呼声越来越高。三是市场对有机农产品的需求稳步增长。近几年疯牛病、口蹄疫席卷欧洲,人们对食品安全更为关注,特别是青年人对素食的追求,使得有机食品需求不断增长。欧洲有机农业得到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
2、 抓住机遇发展我国有机农业。我国山区丘陵多,很多地方发展有机农业具备条件,有些地方已经形成乔冠错落、田林结合的生态种植区,有些地方施用化肥、农药很少,发展有机农业有较大的潜力。我国应抓住国际市场对有机农产品需求的机遇,在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有机农业,发展出口创汇农业和精品农业,满足国内外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
3、 发展有机农业关键是建立一套规范化的管理体制。欧盟己于1991年公布了种植业有机产品的规定,1994年又公布了动物有机产品的规定,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有机农业管理不断规范。在德国所有有机农业企业必须接受检查,从事有机食品认证机构有一套完整的标准和规定约束,正是这些规范化的管理促进了欧洲有机农业健康发展。我国目前有机农产品认证大都采用国外标准,聘请国外机构来华认证,认证费用高,成本大,一般小企业无法承受。我国应尽快制定适应我国有机农业发展法规与标准,以达到与国际间有机农产品互相认可。
4、 政府对发展有机农业应给予必要的支持。发展有机农业有利于促进国家出口创汇。发展有机农业有三年转换期,在转换期期间,由于停止使用化肥、农药,将对农产品产量有影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因此,政府应充分利用WTO的绿箱政策,对从事有机农业农户与企业给予扶持,采取适当的减税和补贴措施,鼓励农民发展有机农业,为国家出口多创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