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6:0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集体备课制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集体备课制度

篇1

一、组织形式:

1、以年级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双周一下午放学后开始活动(集体研究课时间由本备课组商议临时决定,不要利用周一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一个月备课组至少开展一次研究课活动)。内容主要是教材教法的研究,知识点的确定及学法指导。

2、全校以学科为单位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教改思路,交流教学中成功的教学经验。

3、全校语文6个备课组,数学分一二年级、三年级、四五年级、六年级4个备课组,英语为1个大备课组,体育1个备课组,艺术1个备课组。

二、要求:

1、集体备课要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及主备人四落实。

2、由备课组长组织本组教师对所备单元进行深入的教材分析,使教师能准确地把握教材的地位、重难点及教育价值,提高教师个体灵活驾驭教材的能力,并确定由主备人对本单元(或章节)进行初备。

3、以备课组为单位对主备人的备课初稿进行讨论、修订。(主备人应在一周前把所备初稿交到任课教师手中。)这一过程应该真正成为师师互动的课程,主备人介绍了设计思路以后,其他教师可以畅所欲言,肯定设计的精彩之处,同时,对有待完善之处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也可提出不同的设计方案,让大家共同品评。最后形成的教案要达到:学目标,学重点、难点和关键。本学期每个学科要建立单元评估制度

4、在集体备课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各任课教师结合各班学生和教师个人的实际情况,在备课纸旁注部分,对教案进行个性化的修改。

5、在课程教学完成后,教师要针对教学实践写出教后感(或教学反思)。教后感要有针对性,做到言之有物,客观、实际地总结教学过程中,教师教法和学生学法的成功经验和尚存的困惑和不足,对今后的教学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各备课组每月要组织一次任课教师教学反思录交流,,从而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学校每学期在备课组推荐的基础上,组织一次教学反思录交流与展评。

6、 教师要把集体备课中研究出的结果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注意事项:

1、领导参与并检查集体备课情况,及时督促各年级各学科认真开展好集体备课工作。

篇2

2、每周三下午进行集体备课,先集中在五(3)教室点名,然后分组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活动过程中督查一次,保证备课组活动正常开展。

3、年级备课组要在学期初做好单元集体备课的计划安排,做到“三定”: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三有”:有讲稿、有讨论、有记录。

4、严格按照“个人初备——集中辅导——集体讨论——修改完善——个人备课”的单元集体备课步骤进行。中心发言人参加集体备课之前要认真转眼教材和课标,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明确重点难点,写出详细的教案,并发到各成员手中。

5、备课时主讲人就教案的教学思路做框架式的说明(解决重点难点的措施方法等关键部分详细说明),其他教师结合自己的备课思路提出看法与意见,进行认真研讨、确定一个最优化的教学思路,备出符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有个性的教案。其中语数学科的中50%的共享教案制定出来以后,要由一名教师提前上课供观摩研讨来验证集体备课所形成的统一思路是否可行,先导课后要组织简单的再讨论,以完善集体备课。

6、学校如有统一布置的内容,即按学校要求组织学习,学校若无统一要求,则按各备课组学期初拟订的计划组织活动。

篇3

确实,集体备课在提高备课和教学效率、规范教学行为、整体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效果非常明显,作为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因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平台。但集体备课制度也面临着两个突出的问题:知识产权和教学个性的问题。

二、教师认真的备课活动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教学目标的独特理解、教学重点的把握、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步骤的计划、教学问题的设计,无论哪一个环节,要想做得深入有效,必然要倾注大量的创造性劳动。

因此,严格地说创造性的教学策略、原创性的练习设计等创造性成果应该享有知识产权。但事实上,教师的这种创造性备课成果通常是无偿共享,甚至被肆意侵犯。这种侵犯又抑制了教师备课创造性的发挥,试从集体备课的一般过程来考察,以下是某校对集体备课提出的具体程序:

主讲教师备课(要求:认真研究教材和内容,提前写好讲稿,其他教师也要事先熟悉相关内容)——主讲教师发言(要求包括:教材简析、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可能的问题和对策、板书设计、练习和作业设计)——其他教师分析、评价、补充——主讲教师归纳意见,综合到教案。

虽然学校常常会提出不要把集体备课变成“轮流备课”、“分头备课”、“组长备课”,但实际上最佳的结果只能是“轮流备课,集体补充”。因为集体备课的本质属性是合作,而合作的最基本方式是分工,从当前课时教学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活动来看,把一课时的备课任务分解给各位教师显然很不合理,最佳的选项只能是甲备一节课、乙备一节课的轮流备课,能够在轮流备课的基础上进行讨论、补充就算不错了。因此“轮流备课、集体补充”就成为当前许多中小学集体备课制度的主要形式。在这种“轮流备课、集体补充”制度下,由于教师创造性备课能力不同,投入备课的精力不同,因而不同教师“主备”的课质量也不同,一个备课组内,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强,积累的教学资源丰富,富有创新设计能力;而有些教师学科教学能力一般,平时不注意积累教学资源,创新设计能力不高,这样就造成了备课质量的参差不齐,这种参差不齐可能通过“集体补充”的环节稍加克服,但是教师间付出创造性劳动的不公平十分突出,简单地说,就是一部分教师创造性备课的“知识产权”被无偿共享了。

一般的看法认为,集体备课正是要共享这些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殊不知这种情况极大地打击了这些教师的创造精神。因为他富有创造性的备课成果与其他人平庸的备课成果相交换,创造性劳动付出与回报不成比例。有时甚至发生教师的创造性备课成果被备课组成员侵占的情况。笔者身边就出现过这种某教师的创造性教学设计,在集体备课交流后被其他教师修改、整理后拿到网络上共享、在报刊发表的情况。创造性劳动付出与回报的落差,以及由于集体备课使创造性成果被侵占的现象,严重打击了教师备课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一些教师对集体备课敷衍了事,总是把平庸的教学设计拿出来共享,很大一部分原因即在于此。这使得集体备课的整体质量不高,按部就班的多、充满灵气的少,四平八稳的多、充满个性的少。或者在集体备课活动中“留一手”,好的材料、好的习题、好的设计不能共享,影响了集体备课的实效,制约了校本教研和备课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活动还是一种个性化的劳动。

每个教师的特长、优势不同,有些老师擅长生动的讲述、细致的分析,有些教师擅长组织讨论、辩论、探究。这些不同的教学风格,常常使教学新意迭出,使教学成为教师快乐的源泉。而集体备课过于强调统一的体制必然会抑制教学个性的发挥。

据笔者了解,集体备课制度一般来说有两种类型:第一类着眼交流,以教材处理为核心,集体备课中集中讨论结构和思路把握、教学目标确立、重点难点确定等问题,再分析一些典型的问题,交流一些教学资源,具体的教学设计由教师独立完成,这类集体备课往往是单元集体备课;第二类则强调统一,常常要求统一进度、统一练习考试,甚至学设计和教案,这类集体备课往往是课时集体备课。从实际的情况看,无论哪一种类型的集体备课制度(抑或介于两者之间的集体备课制度),必然要求教学进度的统一、教学目标的统一、练习考试的统一,因为不这样就失去了“集体备课”的落脚点。而正是这种统一使一些有益的教学探索、研究活动成为奢求。例如,一位语文教师如果为了实验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花较多的课时组织学习某篇课文,意味着他可能赶不上集体备课的进度;一位历史教师如果想探索中外历史比较教学,调整专题教学的次序,意味着他要耽误统一的单元检测;一位物理教师要开设一节探究性的活动课,他在备课组中也显得格格不入……集体备课制度常常使教学变得千人一面、千课一腔,从而扼杀了教学个性形成的可能性。

在课程改革的实验阶段,这种教学个性被扼杀,无疑是切断了改革的源头活水。过去大家都习惯于贯彻一种自上而下的教学思想,教学风格还仅仅是技术和技巧层面的,而通过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启蒙”,教师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和课程资源的重要开发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教师在课程体系中从属地位的改变有了可能,教学个性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出来。这种教学个性甚至触及了教育思想:是倾向于建构主义,还是倾向认知主义?是认同结构主义还是认同行为主义?都会影响具体的教学行为,是侧重方法习惯还是侧重知识能力?是倾向探究还是倾向接受?是注重问题解决还是注重练习训练?如果简单地肯定前者符合新课程的理念,而后者背离了课程改革的要求,那就成为一种新的“话语霸权”,既不能使教师信服,也与课程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事实上,正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解放了教师的教育思想,使对教育的多元理解成为可能,也使教师的教学个性成为可能。只有从教师独特的教育教学思想出发,进行个性化的教学探索和实践,才可能给课程的创造性开发提供广阔的空间,过于强调统一的集体备课制度无疑不适应这一要求。

四、综上分析,知识产权问题和教学个性问题可以说是高度统一的集体备课制度的死结。

要解开集体备课制度的这两个死结,有上、中、下三策,无论选择何种策略,都必须建立两项制度。

三种策略:上策是不再使用“集体备课制度”这一提法,改用课程改革中倡导的,具有研究色彩的“校本教研制度”,使“集体备课”这种工作状态的合作变为“校本教研”这种研究状态的合作。主题化的校本教研活动可以更加开放、个性化地探讨备课中的共性问题,如教材的理解、教材的处理、教学策略的选择等。笔者所在学校组织过多次“一课多教”、“同课异构”的校本教研活动,多位年轻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对教材的独特理解独立备课,讨论完善后开设出风格不同的课,教学后再集体讨论、反思和交流,通过这种研究性的讨论和交流使备课活动得到优化,也使教学更加个性化,效果也比统一的集体备课好得多,真正实现了教师的群体创新。对于一些教学还没有走上正轨的年轻教师,可以用传统的师徒结对的方式进行带教,解决教学规范问题。

中策是改革和完善“集体备课制度”。中心是改变过于强调统一的集体备课模式,集体备课围绕“教学内容的分析”来进行,把集体备课活动变成“教材分析会”,包括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难点重点的确定、教材结构的把握等。尽量避免“教案统一、课时统一、教学方法和策略统一”,包容研究性教学,这样才能减少弊端,充分发挥集体备课规范教学的作用。

下策是对现有的集体备课制度不作大的改变,同时呼吁“不要轮流备课”、“不要组长备课”、“不要分头备课”、“不要案”。这种呼吁似乎触及了当前集体备课制度中的弊端,可能会有一些作用,但从根本上说,作用不大。

无论选择何种策略,必须建立两种制度:一是建立备课中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重点是建立相关的创造性备课成果署名制度、创造性备课成果的奖励制度。学校和教师要形成对创造性备课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自觉做到不抄袭、不盗用他人的成果,不经本人同意不能随意挂到网站上,借鉴他人的创造性备课成果公开发表的要予以说明,每学年编印创新教案集、创新设计集。

二是建立学科教学小课题研究制度。对富有个性特点,带有研究性质的教学探索活动,要积极引导,建立相关的教学研究制度,通过前述“教研一体”的校本教研活动,引导这些探索转变为教学研究课题,在学校科研规划中立项,对这些立项的教学研究课题,在备课中享有特殊政策,从而鼓励教学创新,形成教学个性,推进课程改革。

篇4

    “教学叙事”即教师将自己的某节“课堂教学”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相对完整的案例。为了让教师有话可说,学校可以配合“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或称之为“研讨课制度”)。教师在课前以“集体备课”的方式提高教学设计的科学性;课后以“集体讨论”的方式发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然后教师个人将自己的这节“公开课”(或称之为“研讨课”)相对完整地记录下来,使之成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我们将这个过程称为“用钢笔录像”。在我们与中小学老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个过程总结为“集体备课——集体听课——集体讨论——个人叙事”。

    但“用钢笔录像”只是教学叙事的第一个步骤,这个步骤使“教学叙事”仅仅落实为一份“课堂教学实录”。由于“课堂教学实录”很难反映教师的“反思”以及“反思”之后所引起的“教学改进”与“教学重建”,所以,我们建议教师可以“夹叙夹议”,将自己对“教育”的理解以及对这一节课某个“教学事件”的反思插入到相关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用“当时我想……”、“现在想起来……”、“如果再有机会上这一节课,我会……”等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教学改进”、“教学重建”的考虑。在我们与中小学教师的合作研究中,有教师将这种“夹叙夹议”的方式称为“插入”或“涂抹”,即教师将自己对本节课的感想“插入”到课堂教学实录中,将自己对整个教育或相关教育理念的理解“涂抹”到相关的课堂教学实录中。

    之所以强调要配合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公开课制度”,主要考虑到这两种制度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合作,而且经过集体备课和公开课之后,教师可以根据讨论中提出的新的教育理念以及讨论中所发现的教学收获与教学遗憾,更有效地反思自己的教学。

    这种“教学叙事”的方式同样适合于学校的德育工作、管理工作,可分别称之为“德育叙事”、“管理叙事”。比如教师可以将班级管理中发生的某些学生生活事件叙述出来,使之成为一份有教育意义的“班级管理叙事”。如果教师针对某个教育事件做一些追踪研究,那么,这种“班级管理叙事”会显得更有价值。同样,这种叙事也适应于校本的行动研究。校本的行动研究或叙事的行动研究的基本理念是:第一,“叙述”其实是一种行动方式,如果教师不行动,如果教师不改变自己的教学,教师就无话可说。第二,教师“叙述”自己的教育故事,实质是“反思”自己的教育实践,教师参与教育研究不只是为了发表教育论文,不是为了炫耀某种研究成果。第三,对大学研究者而言,与中小学教师合作研究,最好是“听教师讲述自己的故事”。

篇5

一、前言

备课是教师教学中的基础环节和保证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在教师个人备课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是被教学理论和实践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备课形式。它明显优于个人“单兵作战”的备课活动,通过集体备课可以把教师们从繁重无用的抄写中解脱出来,把大量的时间用于研究教材,探讨教法,辅导有困难的学生,特别是小学语文学科,集体备课显得尤为重要。经过我们课题的实践研究,认为下面几种类型的集体备课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二、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模式探析

(一)组建团队,开展网络集体备课

因为网络集体备课是传统集体备课方式的一种创新,它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避免了语言霸权现象,扩大了校本研修的辐射面,调动了参与教师的积极性,提高了集体备课的效率,较好地解决了目前学校单年级单班集体备课难这一难题。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学校和老师可以通过在中国教师行动网创建“小学教研工作团队”,组织教师开展网上“五步式”集体备课。

(二)加强网络构建,发挥职能监督作用

为了有效凝聚集体的智慧,一方面强化组织领导,另一方面积极构建集体备课网络,明确职责。首先,由教研骨干承担团队的管理员,主要是组建团队,邀请全体小学语文教师加入教研工作团队,并通过层层培训、督促、指导教师参加网上集体备课,重点完成语文学科的“专业引领”这一环节;学校教导主任担任审核员和监督员,依据“五步式”集体备课程序,审核学校主备教案或督促教师按时参加集体研讨;全体语文学科教师采取轮流主备的方式、上传主备教案、参与集体研讨、主备修改并上传集体研究的教学预案,同年级语文学科教师进行个性化修改(二次生成)、课堂实践及教后反思。这样各个环节均有人负责把关,管理员实施全程监控,并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控,保证了集体备课的正常运行。除此之外,为使教师们在其他时间教学研讨的更方便快捷,团队还可以建立QQ群和微信群,保证学科教师之间,学科教师与教研员及学科专家们随时进行交流探讨,解决教学中的困惑疑难。

(三)确保网络集体备课的规范有序

为了确保网络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在实施网络集体备课之前,可结合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加强和完善集体备课的指导意见”和本地实情,制订《网络环境下集体备课制度》,民主制订、共同遵守。对那些不参加集体备课的和没有精心准备的、不参加集体研讨或虽参与了研讨但处于应付的以及不按要求上传集体研究预案、拒不承担任务不服从安排的、不进行个性修改和反思的、上传不良信息的教师,可以将网络集体备课情况与其本人师德考核、年度考核挂钩。

(四)提高网络集体备课质量

1、要突出主题,保证集体研讨有方向、上质量。

紧紧围绕“落实生本教育理念,构建和谐高效课堂”这一主题,敦促教师牢固树立生本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整体构建,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2、要自我反思、总结提高。

重视教师课中的自我监控,课后的静心反思,在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的过程中,或给予自我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从而进一步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能。

3、要加强研究、改进完善。

在网络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周组织教师进行1―2个课例的研究,在与教师们频繁的网络交流中,在与教师们面对面真诚地探讨中,在不断地总结与反思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便于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和教学程序,调整策略,改进方法,确保网络集体备课效果。

三、基于网络环境下的集体备课的几种模式

(一)主讲式模式

主讲式集体备课是指围绕一定的教学内容或主题,采取一人主讲,众人研讨的集体备课方式开展的集体备课活动。主讲式集体备课是教师比较喜欢的一种集体备课方式。众人齐心协力打造一份优质教学设计,可以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这个过程是教师学习提高的过程。但也容易产生为他人备课,事不关己的心理,在集体备课前准备不充分,从而影响了集体备课的效果。因此,组织者在其中充当起重要的角色:一要明确要求;二要帮助教师建立一个共同的目标,并转化为每个组员的一种需要;三要随时调控集体备课的进度和研讨的氛围和状况,这样才有利于知识的分享与创新。

(二) 专题式

专题式集体备课是指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的专题性集体备课活动。如围绕 “如何制定有效教学目标”、“识字教学建模研讨”、“课外阅读课内指导” 教学策略研究等方面开展活动。 主题式集体备课从教师教学实践中提炼研究的专题,以专题形式开展,目的性和针对性强,教师的参与度高。主题式的研讨更有利于教师个人隐性知识的外显,有利于知识的传递与分享。如果有更多的优秀教师参与,有利于创造更多有价值的知识。

(三) 竞争式

竞争式集体备课是指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在校内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校际间通过互动研讨,对校级的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评价的一种区域集体备课方式。这种集体备课方式最大的优势是能激发教师的参与热情。评研的过程也是教师交流学习教学知识的过程。这种模式可用于选拔和评比的竞争性教研活动,如教学设计评比,教学目标设计评比等活动。

(四)引领式

篇6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它改变了原本处于孤立封闭状态的教师备课、教学和研究,对于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这几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制度的建设和完善,使之成为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提高教学绩效的有效途径。然而实际操作中,集体备课没有真正发挥集体的资源,没有利用好合作的优势,集体备课低效现象比较普遍。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解读集体备课,探寻有效集体备课之路。

一、集体备课三忌

(一)忌准备不充分。集体备课中,教师应在个体解读和自我反思的基础上开展讨论。参与人员若没有形成个人较为成熟的教案,会造成集体备课泛泛而讲,费时而低效。所以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实现同伴互助,资源共享,共同发展。

(二)忌共性取代个性。新课程注重个性化和多样化,若教师主动性不强,集体备课异化为共用一个教案,不加选择,全盘吸收,那么教学就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集体备课的优势就难以体现。所以,集体备课应在明确统一目标和要求下,提出符合学生个性的不同方案。

(三)忌拼盘式教案。集体备课不简单是教案的准备,而是用教师之合力设计教案。所谓拼盘式教案是备课组长将教材各章节内容平均分给各任课教师,由组员分头撰写,将参差不齐的个人教案复印后人手一份装订起来,形成所谓的"共性教案"。这种"承包式"的方法,没有了教师的共同参与和讨论,更谈不上教师智慧的碰撞和理念的交锋,有形无实。

二、集体备课的二辩证

(一)"集体"不等于"统一"。集体备课是借集体的智慧碰撞和群体的思想交流,以促进个体认识的纵向深化和横向拓展。虽然在统一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教材对象解读、分析、研究,但是最后为个体所用的教学预案或教学方法、策略、手段、教学过程应该是带有很深的个性化痕迹的。对于教师个体而言,在集体备课中拿来用的只能是思想、精神、理念的至高点,牵涉到教学的具体细节应该是丰富而有变化的,应该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

(二)"集体"不否定"自主"。有的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有这样的感受:集体备课时大家哑然无声,或人云亦云,缺乏问题的发现和主题的深入探究。其原因在于没有个体的先行钻研或备课,没有个体的思想存在。

三、集体备课的三落实

(一)集体备课的内容确定是关键

1、课标和内容纵向一致。首先明确教学内容在课标中的地位及要求,分析教材的落实方法,找准课标对知识与能力的不同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切入点,合理演绎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个性化的处理,重在使所教内容更具基础性、时代性和选择性,寻找质量提高的潜力所在。

2、学生和教法横向统一。要树立"生本教育"的理念,关注学生学情,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学习能力等,因人因地灵活选用教学方法。

3、共案和个案内化融合。基于集体备课时形成的教学共案没有考虑到班级的学习差异性和教师教学风格的差异性,而且许多设计思路,非自己主动建构,所以每个教师应根据学生和自己的特点进行适当的调整,理顺思路,把教学共案形成个案,这样教师在课堂才能操作自如,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集体备课的形式落实是抓手

1、分层备课和分类备课相结合。分层即分年级分学科进行备课,同年级、同学科的教师群体会因为有更多的共同教学话题而产生合作优化的效果。分类即根据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进行分类,由教学业务水平相当的教师组成一个备课集体,如我校有由教龄3年内青年教师组成的"青研班",由两学段教师组成"存真""觉明"教研组,定期开展活动。但无论是那种层面或类别的备课,都需努力创设条件,让骨干教师或教学专家进行适时引领,这样教师才能在活动过程中既可享受同伴合作,也可体验先进经验,真正做到有效备课。

2、课前备课与课后备课相结合。有时,教师临近上课会突然发现新的教学疑难问题,对此,集体备课小组需要启动应急机制,全体上阵,力求在课前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解决疑难问题,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课后备课是指在教学过程结束后,教师通过反思发现教学方案的漏洞,寻找教学手段的缺失,思考教学方法的不足,探究教学问题的解法,对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中没有注意到或没有重视、没有解决的问题,重新审视,重新提交备课组讨论。

(三)集体备课的制度健全是保证

1、健全周集体备课制度。学校应明确规定每周集体备课的总时间,并做到"四定五统一":"四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五统一"即统一计划、统一进度、学案、统一检测、统一评价。

2、建立检查督导机制。一是检查集体备课的开展:在规定时间内教师是否在共同研究教学;二是检查集体备课的成果:集体备课记录及生成的教学预案存档备查情况;三是检查集体备课的落实:老师是否按生成的预案准备自己的教学案,并按教学案组织教学;四是检查课堂教学反思,包括对自己课的反思,听其他老师课的反思等。

3、建立评价和奖惩机制。对教师个人的检查结果,如主讲人发言材料、教师的"个性教案"等,作为学期教学奖发放、评优评先的标准之一。对教研组、备课组的检查结果,如集体备课活动记录、组内的"共性教案",记入教研组、备课组教研活动业务档案,作为评选优秀教研组、备课组和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的依据之一。

"教师的备课功夫,是制约教学高度的瓶颈,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标志。"(窦桂梅),无论是"教学高度"还是"专业素质"都是作为教师应该追求和努力达成的。所以我们要发扬团队精神,身体力行,践行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建构自主、和谐、高效的集体备课新机,以群体的智慧推动个体的发展,切实提高教师个体的备课功夫。

参考文献

篇7

集体备课是集中集体力量的一种合作互动,每一位教师都要成为参与者,在选择备课内容时,大家的思想一定要高度契合。集体备课没有固定的操作模式,在内容选择时也没有太多限制,什么问题需要集体讨论,出现教学个性问题如何解决等,这些都可以成为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为提升集体备课的有效性,根据常规教学要求,集体备课要达成“四统一”,即统一内容、统一进度、统一作业、统一检测。集体备课时,教师要在统一时间展开统一讨论,讨论教学计划,要形成y一认识,甚至是每一个章节的重点难点的确定,都要达成统一。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一下,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一下,一个人就有两个或更多的思想。”这是对集体备课最为形象的描述。集体备课是集合大家智慧的学习活动,每个人都献出一个好计策,我们就能拥有更多的教法选择。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难度不大,但集体备课还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样一个课例,不同教师的操作方式也是不同的,其教学效果也存在差异,这些都是集体备课需要关注的。面对同样的学生,教师的引导方式不同,其教育效果也不一样,这里面的制约因素众多,如何能够找到思维的契合点,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达成思想接轨,这正是集体备课需要探索的内容。集体备课能够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我们都应该珍视这个机会。老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可以给年轻教师更多的指导;新教师的创新意识比较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给老教师一些启发。大家彼此形成互补,这也是集体备课需要达成的共识。

二、创新集体备课方式,提升教师的施教品质

集体备课大多采用“集体研讨个人书写”的形式,即集体讨论备课内容,形成统一的认知,由一个人书写备课教案。其实,集体备课的形式不需要有太多的限制,有时间有机会,数学年级教研组就可以统一开展讨论活动,如果条件不允许,也可以选择其他方式。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开展集体备课,教师就可以随时随地地与同事展开讨论。例如,网络云平台建设已经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选择,利用云平台开展集体备课,对课堂教学形成的支撑力会更为丰厚。

在集体备课中,我们需要理清集体备课的目标,更要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个性成长。我们面对的学生存在个体差异,特别是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群体之间的差异会更加明显,如果我们按照集体备课形成的教学共识开展教学,可能达不到我们预想的效果。这说明集体备课中还要体现个性特征。每一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针对特定的学生群体有特殊的教育策略,这样的教学策略,即使没有推广价值,也是重要的教学成果。因此,集体备课时,不能简单地追求形式的高度统一,还要关注个性化的成长。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不能用一个模式,创新永远是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三、拓宽集体备课外延,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集体备课不只是一种教学准备形式,更是一种教学理念。新课改中,教师不仅要学会精讲精练,还要会用多媒体、白板等辅助工具。在课程选择时,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还要引入校本课程,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组织教学。教师要开展多种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在对海量信息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中,要始终站在认知的高点,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篇8

农村小学大都规模较小,每个年级一个班的情况较为普遍,教师的教学任务重,很多困惑和疑问单凭一所农村学校教师的智慧和力量难以解决。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要走出校园狭窄的圈子,走联手合作、专家引领之路,开展联片式集体备课。

二、启发:让农村小学集体备课从联片式主题探究开始

2014年起,我们开始倡导在镇教学指导中心搭建的联片式集体备课平台上,把全镇教师按学科和年段组建备课组团队,借助网络QQ群和实地研讨相结合形式,研讨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开展主题探究的联片式集体备课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广大教师积极参与了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主题确立、主题学习、实践分析、课例研讨、主题课例实践改进、课例展示、调查反馈等主要的备课环节。两年来,我们循序渐进地围绕主题探究进行集体备课,培养教师用研究的方式思考教学问题,可谓教学相长。

三、操作: 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模式“备”什么

1. 备的对象源于教师教学实践中的真实问题。秉着“亲其师,信其道”的原则,我们召开了全镇教师动员大会,对仙村镇小学教师教学中遇到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把各学科中选择性“最大”的问题确定为联片式集体备课的主题。如语文学科的主题是“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质疑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能力(精读课文)”;英语学科的主题是“提升小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与运用能力”。再依据我镇教师现状,制定出一学期仙村镇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活动排期,其中实地研讨3次,网络任务3个,让全镇每位教师清晰地根据排期表安排好3次实地研讨时间。

2. 备的条件是全镇教师联手合作、专家引领。我们及早联系好学科专家,把教师们的困惑整理出来,让学科专家根据困惑准备好主题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希望指导教师学会听课反思,走出“听这堂课就只学会上这堂课的技能,换一个教学内容又回复原来的教学路子”的狭隘之路。

开学初,分学科进行主题学习。6-10周为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主题实践分析。教师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主题学习后的实践分析,并在网络QQ群里完成两个任务:第6周前上传主题学习后在课堂实践中“心水一课”的教学设计和课件;第10周前上传实践群里教师“心水一课”的效果、困惑、想法或者改进方法等,我们希望借助网络联手合作实践,检验集体备课成果的可行性。

第12周为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主题研讨。教师们分学科分年段集中,以本册书中未教且难度大的一课为例,围绕主题研讨出一份大家认可的教学设计。在第13周内由教师们在班级里细化实践,让讨论的文字变成现实,并在这周末决定第14周主题课例展示的人选。大家通过听课,对照自己的实践,反思备课的主题方法策略。评课时区教研员进行现场指导和点评。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自始至终都得到专家的引领,拓宽了教师的视野。

为了提高研究成效,第15周教师们在网络上完成调查问卷,反馈学习成效以及对下学期活动开展的改进建议。

3. 备的时间短,不增加教师的工作负担。在课题研究的两年里,研究的时间跨度以学期为一个小单位,不断反馈修正得出下一个学期的研究模式。每一个学期,以教师解决主题探究为目的,实地聚集3次,包括主题学习、研讨主题课例和听课评课;网络群里完成任务3次,包括上传教学设计、实践困惑和完成调查问卷。要求低、小切口、真示范,伴随教师教学相长,令教师们乐于接受。

4. 备的成果形式多样。成果主要是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教师在研究实践中的成果是多种多样的,既解决了实践中的困惑,又形成了主题学习实践后的“心水一课”教学设计和课件,活动反思及时而到位。虽然没有完整漂亮的一本教案集,但切切实实地经历了探究过程,让他们阔步走进持续学习和发展的康庄大道。

四、解析:此模式能解决什么问题

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是如果教师过重的工作负担问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提升乃是一句空话。农村小学联片式集体备课的对象、内容和方法更为精要和深入,针对性更强。它的价值在于降低教师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门槛,将“大而全”变成“小而精”,让教师在不额外增加工作量的条件下,尝试用研究的方式思考教学问题,在学期末主题课例展示抽签前,人人时时刻刻都是主备,迫使教师抛开形式化,全程参与、全程体验。这种在探究活动中觉醒的学习主动性和能动性可是大突破、大收获,正是提升全镇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

五、注意事项

篇9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2-0035

任何事物都有其不完善的地方,它需要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认识、思考和改进。集体备课作为我国新课程改革中一种新的备课方式,同样需要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思考和改进。以下是笔者对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几点看法。

一、增强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同感

调查发现,一些学校开展的集体备课存在教师应付现象,认为集体备课可有可无。这主要是部分教师缺乏对集体备课的足够认识。因为教师这一职业存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特殊性,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教师更加看重尊重和自我实现这两个高级层次的需要。因此,增强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同感,让教师真正认识到集体备课的价值所在,并从心里上自愿接受学校安排的集体备课活动,使他们在集体备课的过程中享受被人尊重与自我实现的快乐,是激发教师集体备课内在动力的前提。教师有了集体备课的内驱力,学会分享他人带来的宝贵经验,集体备课所倡导的合作互助理念才能真正深入人心,并落实到教师的教研行动中去。

对于教师而言,首先要认识到在现代教育理念下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一个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现代教育所强调的专业要求(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自、专业发展能力)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一个教师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融入到集体当中来,借鉴集体的智慧,分享他人的成功经验,让自己少走弯路。教师是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主体。集体备课依靠教师对自身教学活动全过程的设计与反思而得以开展,教师的主动参与是学校集体备课顺利实施的关键。在日常教学实践中,学校首先应从改变教师集体备课观念入手,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来增强教师对集体备课价值的认同感。让广大教师认识到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的校本教研活动是将原本属于一线教师参与教研的机会和权利归还给了他们,使他们自觉更新教育观念,重建教学方式,重构课堂教学,投身教学研究。因此,增强教师对集体备课的认同感,是他们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成长和争做研究型教师的源动力。

二、丰富集体备课内容,让集体备课为教师提供帮助

很多学校开展集体备课的主要内容就是讨论主备人的教案,这种围绕教案开展的集体备课也主要是对教材文本内容的取舍和教学方法的简单讨论。久而久之,容易让更多的教师对集体备课失去信心。当教师跳出了唯教材文本内容取舍而开展集体备课的圈子时,他们就会惊奇地发现其实有很多内容都是可以在集体备课中进行的。

比如备教材,这里的备教材已经不再停留在对教材内容的讨论上,而是对教材的深加工与再生成。它需要教师高屋建瓴地理解教材、分析教材和处理教材。备心境,教师的心境决定着课堂的氛围。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批评一个学生时会产生微波效应,即所有学生都会同情这位受批评的学生,而这种情绪会持续影响整个一节课。教师要想建立有效学习的课堂就必须有很好的心理准备。备学生,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不了解学生的课堂就等于无的放矢。很多教师往往低估了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轻视学生的情感状态,不考虑多数学生的需求,教学中过于简单化,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初级水平上,难以产生广泛灵活地迁移,最终使得学生不爱学习也不会学习。备导入,有效的课堂导入是上好一节课的先决因素。教师要预先创设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造成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气氛,并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十分迫切的要求下学习。备方法,教学方法或教学策略的准备是教师备课最基本的要求。教学方法的优选标准:一是要与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相适应;二是要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三是要与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水平相适应;四是要与教师的业务水平、特长和经验相符合;五是要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作出最优的选择。备设问,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在备课时设计一些有质量的问题,让学生有机会去思考。备层次,备课时教师要思考所有学生应该如何去教,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存在个体差异。合理的分层教学可以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备语言,教师的课堂语言是教师上课必须使用的基本工具,也是决定上课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备板书,优美工整的板书最能体现一个老师上课的逻辑思路,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提前备好板书。备课件和教具,通过多种通道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教学信息是今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必由之路。随着现代教学设备的大量使用,教师要努力掌握使用现代教学设备的技术。

三、完善评价机制,让集体备课有科学的制度保障

学校评价机制的不科学、不完善,容易引发备课组集体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要缓解这一矛盾,必须完善评价机制,改革教师奖惩制度。建立科学的教师集体评价机制是教研组、备课组等团队建设工作的关键。学校的评价机制如果过于看重教师个人的教学成绩,忽视集体备课整体效果的评价,很容易导致集体备课走入形式化。因此,学校应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有利于教师集体利益的评价制度,改变以往单一的用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价和考核教师的做法。对教师集体备课的评价,可以从教师在参与集体备课过程中的态度、贡献、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效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既看结果,又兼顾过程。具体可从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操作:一是成立集体备课督导评估小组。学校成立由校长牵头的“学校集体备课督导评估小组”,负责对集体备课的开展情况进行监督,学期结束对集体备课质量进行评估,认定各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二是变集中领导为直接参与。学校领导包括中层主任要按照各自的专业分别下到每个备课组去主动参与该组的集体研讨活动,和备课组长共同负责所包备课组的各项工作,协调、组织和引导教师开展有效的集体备课活动;三是制定教师合作学习制度。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制度保障之下,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实现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的一种过程。因此,当教师在有制度约束的集体备课中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吸纳他人意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时,自身的专业水平也会得到快速地提升。这种评价机制可以有效改变传统评价中同备课组成员自守堡垒、各自为战的弊端,容易建立起教师之间合作共赢的一种良好氛围。

总之,教师生活在一个集体当中,虽然提倡竞争机制,但并不是一个相互为敌的群体,利益分配应在一个合理适当的范围之内,过分的奖励或过分的惩罚都是不可取的。在教师考核中,将集体备课成果和团队绩效作为教师教学业绩考核的一部分,通过明确规定集体备课成果在个人绩效考核上所占的比重,有利于促使教师之间开展资源共享。将集体备课组的团队绩效作为个人绩效的重要参考对象,也可以激励教师主动合作。这种关注团队的奖励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避免个体之间的利益冲突和不和谐竞争,更加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之间的合作。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教师创设良好的集体备课环境,让备课组成为研讨氛围浓厚、人际关系和谐、管理制度民主的学习型或研究型组织。这样一来,教师才会真正把心思用到集体备课上,才会把教育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才会从解决问题、干好本职工作的角度出发自觉地参加集体备课活动。

参考文献:

[1] 骆东风.集体备课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学管理,1999(5).

[2] 林汉成.集体备课低效现状及反思[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9(1).

篇10

大家好!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话题是《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

一、管理特色的确立

(一)背景

XX年以前,洼子店中学只有9个教学班,学生不足400人。教学条件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主要表现为师资结构不合理,严重缺科;教师教育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水平更是参差不齐;课堂沉闷,效率低下。布局调整合校后,优秀学苗仍然流失严重。如XX年暑假招生,本镇前100名只留下3人。教学条件、师资力量、学苗素质严重制约着学校的课堂教学质量。

(二)确立

面对残酷的办学现实,如何改善教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学校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我校领导班子反复酝酿,充分论证,明确提出了科研兴校的战略方针—— “以教育科研引领学校管理特色”。决定通过发展信息技术教育来改善教学条件,并与集体备课相结合,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构建有效课堂,以此来达到吸引学生、留住学生、发展学生的目的。

二、管理特色的研究

(一)、明确目标,规范管理

学校制订了《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建立了教科研管理制度和教科研成果奖励机制,明确了教科研工作的重点和主要策略、措施。确立了教育科研中心课题《加强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推动教师专业发展》和《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并加强对各级各类课题的规划和整合,形成了一个以中心课题为统率,由分部主课题和教师子课题组成的课题群,使教科研工作规范化、系统化。承担的河北省电教馆“十一五”规划课题《初中数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研究》和承德市“十一五”规划课题《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带动了中心课题研究向纵深发展。课题研究过程中多次请教研室和电教站领导进行专业指导,学校的教科研氛围日益浓厚,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1、加强信息技术装备建设,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

自XX年开始,学校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先后投入127余万元,购置了较为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现已装备语音教室1个、多媒体网络教室1个、多功能演播厅1个、学生计算机教室3个。共有台式电脑130台,笔记本电脑50台,移动多媒体2台,电子白板2块。专任教师实现了人手一机,24个教学班全部装备了多媒体,实现了“班班通”。建立了完善的校园网,网点覆盖每间教学、办公用房。并装备了分布校园各个角落多达30个音区的广播设备系统。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学校不断提高教学资源建设水平,我校享有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资源和河北省远程教育资源,并先后投入20万余元,购买了足够的电子课程资源和大批教学软件,并建立了学校教学资源库。

技术装备的不断投入和更新,全面改善了教学条件,满足了日常教学需要,更为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2、强化信息技术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注重强化教师群体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建设一支与现代教育技术同步发展的教师队伍。XX年,作为一所农村学校的教师,懂信息技术者寥寥无几。学校就邀请电教站领导和老师,利用寒暑假多次从教育教学观念引导,从使用技术进行指导。同时,我校强化教师树立网上学习的观念,并通过专题讨论、现场观摩、案例分析、课件制作和各种竞赛活动,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提高,在实践探索中成长。目前,我校教师都能自制课件,都能熟练使用、乐于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能力、网络教研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使教师向现代化、信息化、科研型转化。今年开学,我校所有专任教师又开通了教育博客空间,以此作为专业化发展平台。

(三)、加强集体备课研究,促进有效课堂构建

几年来,我校在教研室的指导下一直致力于《集体备课管理评价策略研究》,走研究、实践实践、反思反思、再研究的科研之路,促进了有效课堂的构建。

1、建立了科学的集体备课制度。

篇11

1.个人备课要做到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掌握教学目的、任务、要求,弄清“双基”内容,找出重点难点,做好实验等准备。

2.积极参加集体备课,必须做到“四备”。①备大纲和标准:依据《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和《课标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②备教材:从教材中捕捉信息,从知识点的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③备学生:跟踪学生全程学习,既能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又能预测将来面临的困难,对症下药制定阶段教学方案。④备教法、学法: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实际,采取有效手段,诱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改进教法和学法。各组应做到“六统一”:统一认识、统一进度、统一要求、案、统一作业、统一考查。

3.认真写教案,教案内容包括起止课的每一章节(版块),主要项目应有:教学目标、教学分析、重难点、学习资源、教学流程(激趣引题,自学探究;解疑导拨,合作探究;明确强化,实践探究;激励评价,引申探究)、教学方法、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等。教案的详略可视具体情况而定,45周岁以下教师应写详案,其他教师可酌情略写。新老教师都不能上无准备的课。不得无教案上讲台,提前一周做好备课工作。年级和教务处定期检查并作好检查记录。

4.按照教学程序设计考虑板书、准备教具,上课前要熟悉教学安排,做好教学准备,努力学习使用电教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教师应当于教学之后进行科学反思,并认真写好教学后记。

现行备课制度的优势

1.上述备课制度中无论是对个人备课还是集体备课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有利于督促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确保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现行备课制度中,提出的集体备课,有利于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共同切磋、共同提高、共同成长。

3.特别是“教师应当于教学之后进行科学反思,并认真写好教学后记”的要求有利于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课前备课,写教案固然重要,但课后备课更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熟。教案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准备,教师把在施教过程中所获得的体会和感悟,写成教后札记,帮助自己总结积累经验,形成教育理念,使自己的备课水平不断提高。

在肯定现行学校管理制度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到它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方面由于制度制订需要一定的时间与程序,故使制度管理本身就缺乏灵活性和滞后的特点;另一方面当我们用新课程的理念审视现行学校备课管理制度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些在过去,甚至在今天学校管理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制度,在推进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推进新课程改革中的缺陷和不足是非常明显的。

现行学校备课管理制度的弊端

1.从我们所做的24所初中的备课制度调查来看,普遍存在强调课时备课,忽视整个学期的备课计划。据我们对某县18所小学、初中、高中各100名教师进行的调查,54%的老师在备课时从没写过单元及整册书的教学计划,大家普遍认为那是备课组长的事。而单元、学期教学计划是整个学期进行教学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纲领,每学期正式上课前,各科的任课教师在备课时都要制定详细的单元及学期教学计划。

2.某县各校现行的备课制度都不约而同地强调“备教材、备学生、备学法”,而新课程强调备课更重要的是“备理论、备生活”。在家看书,出门旅游,与人聊天也可以成为备课的方式。

3.集体备课确实大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但“六个统一”的要求,忽视了教师、学生的差异性和各种不确定因素,违背了因材施教、因人而异的原则。新课程指出:“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情景。”面对千姿百态的学生,个性迥异的教师,要实现一“案”统天下,显然是行不通的。

4.教案的详略视教师年龄的不同而有差异,体现了备课管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备课的差异不应仅是体现在书写教案的详略上,而应是对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要求。我们认为对新教师应要求备课规范,以培养年轻教师备课的基本功;对中年教师要求有新意,在教改上下工夫;对优秀教师、老教师则重在总结经验,上升到教育理论高度。

5.在不少学校的备课制度中都有类似上面备课制度中提到的“提前一周作好备课”的要求,甚至一些学校对提前量越多的老师越是大加赞赏。提前做好准备固然是好,但过分超周备课,会影响教师对以前备好的课的记忆,不利于正常教学。显然违背了心理学中的遗忘规律和倒摄抑制规律。

6.备课制度中规定“不得无教案上讲台”这一条,易导致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上课背教案,使课堂成了教案剧的舞台。

7.备课制度存在的问题更突出地表现在检评这一环节中,这一点从某校的教案评比细则中不难看出。

(1)某县某中学优秀教案评比量化积分表

①教案保存完好整洁、无破损、缺页、卷角、污染等。(5分)

②书写规范、整齐、使用标准简化汉字,图表规范、板书设计合理、清楚明了、条理明晰。(20分)

③教学环节齐全,能体现教学全过程(包括作业设计、配套试题、课堂反思等)。(20分)

④教学目的明确,重点、难点突出,具体能力要求、教材分析透彻、语言准确,切合教材和学生实际。(20分)

⑤能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能恰当合理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5分)

⑥是否落实集体备课?有无个性化教案?个性化教案有无特色?(15分)

(2)总评说明

①教案检查分期中、期末两次进行,两次的得分相加即为个人教案实得分。

②获奖人数按参评教师的5%、10%、20%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

检查以“量”为本,形式主义严重。

从上可以看出,教案检查过分强调“量”化考核,检查方法还停留在对备课的书写认真与否、环节完备与否以及量的要求等形式化的检查水平上,忽视备课的内质,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对教案的篇幅,提出平均每课时至少多少页的要求,致使许多教师出现了为应付检查把主要精力用于抄教案、补教案的情况。徐州市教研室曾对345位教师的备课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独立设计教案的仅为8%,平时抄教案的高达68%。在整个备课过程中,教师只有20%的精力用在钻研教材、了解学情上,80%的精力用于抄写教案上,本末倒置以至于此,令人心惊。

教案格式单一,千人一面。

某学校要求各科教案都必须按统一格式书写,否则扣分。备课应是有差异的,但学校的要求却是统一的,所有老师必须在上面这个统一的模式下“填空”。这无异于让鸟儿在笼子里飞,这种“八股”式的教案与新课程要求的个性化教案、创新教案格格不入。从这一要求也可以看出目前很多学校仍只强调必须写书面教案,至于幻灯片、课件、电子备课则还没有纳入教案检查的范围。

在评比中设定人数。如“获奖人数按参评教师的5%、10%、20%的比例设一、二、三等奖。”这一限定导致有些人因字写得不好认为自己反正得不了奖干脆不认真写甚至不写,打消了一部分人的积极性。

教案检查更多的是进行横向比较,没有教师个人的纵向比较,看不出教师在备课水平方面的进步,也缺乏检查后的指导,使检查的作用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