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1 16:36:32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医学生个人实习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1引言
医患语言沟通是指医患双方围绕诊疗、健康等内容展开的语言沟通,包括口头和书面沟通,旨在使医患双方建立信任并就相关问题达成共识,以促进患者的疾病诊疗和健康维护.医患语言沟通是医患沟通的最主要形式,对于增进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着重从口语分析入手,对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归纳医学生在医患语言沟通特点及问题,以便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教育提供参考依据.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以在三级医院实习一年的临床医学专业实习生为研究对象,设计医学生自我评价和患者评价两类问卷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情况进行调查.发放医学生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96份,其中男性301人,占60.7%;女性195人,占39.6%;患者调查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95份,其中男性97人,女性98人,年龄跨度为20—65岁,平均年龄43.2岁.
2.2研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问卷调查,使用SPSS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调查问卷以SEGUE量表为基础,以医患语言沟通中的口语为主要内容分别编制两类问卷.医学生使用的调查问卷主要包括医学生个人基本信息、医患语言沟通行为、效果及意见;患者使用的问卷主要包括患者个人基本信息、与医学生语言沟通情况等.
3结果
3.1医学生医患沟通行为自我评价
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行为的分析主要考察医学生沟通态度、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内容.根据调查结果,医学生整体做得最好的是能够尊重患者,并注意使用开放式提问;在语言表达上的医学专业性和通俗性结合最为欠缺,详见表1.通过统计学分析发现,医学生的性别因素与其收集反馈信息、沟通意识(主动意识、换位意识)以及遵循医学伦理等方面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而性别因素与其语言沟通过程的控制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2).医学生对自身医患语言沟通能力的整体评价:约50%的医学生认为自己与患者语言沟通的能力一般;三分之一的医学生认为自己能够与患者语言沟通顺利;12.4%的医学生认为与患者之间能够进行非常好的语言沟通,效果好;有21人认为与患者语言沟通整体效果不好,如表3.影响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效果的因素按照程度高低分为1、2、3三个等级.医学生对影响其与患者语言沟通效果的因素集中反映在语言表达能力、沟通技巧、社交焦虑三个方面(表4).
3.2患者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行为的评价
调查结果显示,50%以上的患者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态度、语气、耐心等方面表示“好”或“非常好”;对医学生的语言表达、沟通引导以及安慰鼓励等约80%的患者认为“一般”或“差”;约60%的患者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能力给出了“一般”的评价,详见表5、表6.医学生和患者在对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行为的整体评价基本一致,如表7.
4讨论
4.1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现状
总体上来看,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能力评价一般的,超过总数的50%;好及非常好的约占总数的40%,是差的4倍,说明大部分医学生具备了初步的医患语言沟通能力,而且有接近一半的医学生的医患语言沟通能力得到了患者的认可.这也是今年来医学高等院校逐步重视医学人文课程,加强医患沟通教育的体现.
4.2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优势
医患语言沟通态度好.医学生在医患语言沟通过程中基本能够做到尊重患者,使用礼貌用语,认真倾听患者讲述,有非常强的沟通意愿,有利于与患者建立起医患沟通的初步信任.语言表达能力较强.医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普通话与患者进行沟通,语义表达基本清楚,这是促进医患语言沟通的有利条件.
4.3医学生医患语言沟通的不足
医患语言沟通的主导意识欠缺.医学生对于如何发起、调节和终止医患语言沟通的过程控制把握不够,还不能很好地引导患者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医患语言沟通的内容不精准.一是患者信息获取不充分,患者职业、生活习惯等相关信息获取的主动性不够,而且容易受到无关内容干扰;二是语言沟通内容的专业性过强,没有根据患者特点调整语言输出,特别是一些涉及医学专业性强的内容患者往往不容易理解.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001-02
临床实习是医学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医学生从课堂走向病房、从理论走向实践的过渡阶段,是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桥梁,临床实习对医学生的成长极其重要。实习医院是接触临床工作、将理论联系实践的第一个地方,是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技能、树立医生良好职业道德的的实践场所,如何正确选择实习医院对医学生实习、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调查了解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情况,对指导学校、医院做好医学生的实习工作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作者对2011年5月―2012年4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00名不同学校的大专及本科医学生于步入临床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结果统计分析,并提出改进措施,现总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三甲医院实习的100名大专或本科的临床医学、护理学、影像学、药学专业学生,其中女72名,男28名;大专14名,本科86名;临床医学专业28名,护理学专业45名,影像学专业14名,药学专业13名。年龄在22―25岁之间。
1.2方法
1.2.1 调查工具 自行设计本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2个部分:①参与问卷调查的医学生的一般资料;②医学生实习医院选择的情况:选择实习医院的首要依据、对将要前往的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心理、对实习医院的期望值(学生实践操作方面,带教老师学历、工作年限方面)、主要担忧的问题。其中问题为单项选择题。
1.2.2 调查方法 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在充分理解问卷内容的基础上自行填写。于医学生到达实习医院时开始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收回问卷100份,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 统计学方法 所得资料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 结果 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选择情况见表1
3 分析
3.1关于选择实习医院的首要依据 调查显示:53%医学生是根据医院等级、名称来选择实习医院的、15%根据生源地,32%根据意向地点。医院等级、名称,尤其是医院等级,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该医院对实习生的教学能力,跟医学实习生比较相关的则是医院实习带教实力与就业前景。一般说来,医院等级越高,其规模大、带教师资力量强大且带教规范、招收实习生多,带给实习生就业机会相对增多。53%医学生选择实习医院首要根据医院等级、名称,说明很多学生意识到实习与就业的关系,就护理专业而言,近来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要求将护生的毕业实习和就业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全面、深入了解和考察护生各方面能力、素质,挑选符合本单位用人标准的优秀人才,减少参加工作后的培训时间,而有的医院只在实习学生里招收护士用人单位更加重视实践和教学环节及实践教学质量,有在高等级医院实习的经历,对学生在其他地方就业提供了一个好的背景[1]。由此可见在等级高的医院实习对就业的影响极大。无论是根据医院等级、名称选择,实习医院还是生源地、意向工作地点选择实习医院,都体现了医学生对实习与就业关系的认识,这与高校人才培养上的创新模式――“以实习带就业” [2]不谋而合。
3.2对将要前往的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 调查显示:5%医学生对实习医院很了解,44%基本了解,51%不了解。了解实习医院是医学生选择实习医院应做好的准备之一,对实习医院的了解,不仅是知道该医院的等级、地理位置,还应知道该院最强的学科领域、特色领域及在实习带教方面的水平等,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准确地选择实习医院,才能很有目的性的实习,才能更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技能。而调查表示,医学生对实习医院的了解还不够。
3.3进入临床实习前的心理 调查显示:①56%医学生紧张、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②32%医学生激动、迫不及待;③12%医学生感觉没什么想法。56%学生表现的不自信心理及对其社会适应能力感到担心,而之所以会担心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其实是对实习的准备不够充分。32%医学生表示激动、迫不及待,可以看出医学生渴望将理论知识投用到临床实践中、渴望为患者服务,因积极性高,故医院在实习带教中应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并注意防止因其过分的积极性而带来的差错、纠纷。12%医学生对进入临床实习表示无所谓,此类学生,多数是志不在医疗行业、想转行,如何做好就业指导是个大问题。
3.4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期望
3.4.1在让实习生实践操作方面:36%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手把手教,59%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放手不放眼者,5%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放手又放眼。
3.4.2在带教老师的学历方面:27%的学生希望带教老师学历在本科及本科以上,5%的学生大专学历,68%的学生表示无所谓、只要经验丰富就行。
3.4.3带教老师工作年限问题:6%医学生希望带教老师工作3―5年,36%希望带教老师工作5―10年,58%表示无所谓、只要带教老师技术好就行。
3.4.3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是决定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3],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模仿的榜样,带教老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是在技能的培养上,还应包括在医德医风的影响上。临床带教老师是实习生接触专业实践的启蒙者和引路人,带教老师担负着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双重任务[4]。了解医学生对实习医院带教老师的期望值有重大意义。
3.5主要担忧的问题 调查显示85%医学生担心自身动手问题,12%担心与带教老师及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问题,3%担心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方面的问题。医学是一门很需要实践能力的学科,基本技能是学生立足本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担心自身动手能力表明了医学生对临床基本技能的重视;无论哪一行业,沟通都是不可缺少的,美国国际医疗卫生机构认证联合委员会(JCI)开发了一个自愿的医疗事故报告系统,通过对十年搜集信息的分析发现,70%的案例与沟通不畅有关[5],而在医院,沟通主要是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与患者的沟通,从调查可以看出,医学生更加担心的是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对与患者的沟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
4 对策
4.1学校应采取的措施
4.1.1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学校可以开展介绍实习医院基本情况的讲座,如为医院的环境、重点科室、师资队伍、实习生生活条件等,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医院更多信息,增加其对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实习观,此外,还应为即将实习的医学生邀请实习结束返校的毕业生参与座谈会,由这些刚结束实习的医学生讲述临床一线工作的感受、引导建立正确的实习观、及实习医院、实习地点与工作的相关性,并向学生简述对实习医院的真实感受,以帮助学校圆满完成医学生实习前关于实习医院选择的指导工作。医学生个人也应积极主动地利用外部条件获取医院信息,如通过与其在医院工作的亲朋家属了解实习医院情况,通过加深对实习医院的了解程度以增强其实习目的性。
4.1.2针对依据生源地选择实习医院的医学生而言,此类学生多有回生源地医院工作的计划,要做好离校前的工作,如安全教育、实习积极性。的教育;根据意向工作地点选择实习医院,此类学生就业的目的性极强,学校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对于那些不能前往理想实习医院的学生,学校要重点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工作,告知其将要去的实习医院突出的一面,以消除其抵触心理,消除其负面情绪,以防其将负面情绪带入临床工作中,影响其实习生活。
4.1.3学生下临床实习和配合心理指导:调查显示医学生临床实习前紧张、担心不能适应新的环境的心理占多数,反应了大多数医学生的实习心理及对实习的社会适应能力,加强对实习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指导其对自身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培养心理素质良好、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医疗人才具有重大意义。
4.1.4调查显示实习前医学生所担心的主要问题中自身动手能力占85%。在校期间应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即将下临床实习的学生开放实际操作训练室,并配备指导老师进行指导,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使同学们减轻自身动手能力的担忧。学校可以扩宽教学、实习途径,增加课间见习机会,鼓励学生在学习临床课程后假期自择医院进行社会实践,使其能及时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并注意见习、社会实践后总结。
4.2医院应采取的措施
4.2.1向学校传递更多关于医院的资料,比如重点学科、师资队伍、实习生生活条件等,以协助学校更好的完成医学生实习医院的安排工作。另外,医院要与学校做好实习生实习医院选择情况的沟通,如了解哪些学生是来到非其所期待医院实习的学生,对此类学生要做好其思想工作,可以向其展示医院特别突出的一面,并且在实习轮转的安排上,将其第一个轮转科室安排在实习带教做得最为突出的科室,以消除学生的抵触心理。
4.2.2在医学生进入临床之初,做好岗前培训工作,可以召开临床一线工作的带教老师与实习医学生的座谈会,减轻医学生的紧张情绪,并告知其必须遵守的相关医疗制度,如无菌制度等,让学生在相对轻松的心理状态下严格、规范的学会各项操作、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4.2.3考虑到大部分医学生担心自身实践能力问题,可以在岗前培训中加强临床技能的培训,并开放示教室,方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提高临床技能。另外,鉴于沟通的重要性,在岗前培训中还应强调沟通――与医务人员的沟通及与患者的沟通,良好的沟通利于患者的病情观察与减少差错的发生,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医患沟通的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因此,在灌输医患沟通重要性的同时,要向医学生传授沟通的方法。
4.2.4在对实习医院的期望上,考虑到带教老师的带教能力是决定临床实习质量的关键,医院应创造符合实习生要求的师资条件,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技术好、职业道德良好的医护人员做为医学生的带教老师,上好医学生医学生涯的第一课,以通过带教老师完成向实习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教学,完成培养任务。
5结论
如何做好医学生的实习工作,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教育、管理问题,因此调查了解医学生关于实习医院的选择情况,面对实习的心理状态,并针对其进行分析,及时准确的作出理论辅导、操作指导及心理疏导,对学校、医院成功完成医学生实习工作及医学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玉生.在实习与就业互动模式下本科护理专业实习管理实践和探索[J].临床合理用药.2011.4(8B):165―166:1201―1202.
[2] 张中兴,赵琳杰,赵丽娜,等.抢抓机遇 占领市场 搭建良好就业平台[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33―164.
1.1 人文素质教育
在培养医学人才时,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主要导向是职业情感。从职业道德入手,构建具有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和职业发展等教育内容的教育体系。对理论教学加以深化,适当增加实践学时,持续五年不间断的学习,达到实践教学和日常活动、医学职业道德和学生实际表现的有效结合。比如高校可以通过专题讲座方式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活动,活动主题可以是“提高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追求理想,坚定信念”、“珍惜大学学习生活,提升新境界”等。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与道德,具备职业规划的意识与技能,同时培养学生正确就业观,从能力、知识和修养方面强化人文教育和医学教育之间的融合,推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1.2 培?B专业素质
在培养一些医学学生的专业素质时,其导向是执业能力。为了更好地融合临床医学和基础医学,让学生具备科学思维与实践技能,以双师型的师资队伍为依托,建立公共卫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自然科学、科学方法、培养实践技能与毕业实习等课程群。重视培养医学生的临床综合技能,系统化整合基础知识和临床知识,形成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等模块。构建将培养实践能力作为主要内容的教学体系,实习方式结合选修和必修,必修课大概是44周。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慢病随访、免费体检、预防体检、预防接种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在社区实习服务两周。学生还能依据个人兴趣、就业方向进行六周的临床选修实习,培养学生个性。借助计算机交互模型、训练局部功能的模型、模拟人等设备,结合模拟仿真、实际操作和临床标准示范,以综合技能、专科技能和基本技能等内容,通过标准化病人对医学生实施OSCA考核,鼓励学生做科研助理,积极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对医学生的科研能力、临川思维能力和职业能力进行全面化培养[1]。
1.3 培养身心素质
身心素质的培养导向是社会适应,为了培养出具有良好社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身体健康且尊重生命的医生,应该开展安全教育、心理学、生命教育、体育和军事等丰富内容的课程。另外,要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心理健康辅导、训练和讲座等,培养出人格健全、心理素质良好的医学生。
2.“三导向”模式下培养医学人才的科学思维能力
实践能力是指个体在实际社会环境中合理运用自身具备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人才选拔任用过程中的重要参考。然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出现实践能力欠缺,工作经验不足等问题,影响其就业质量。
医学专业具有其特殊性,医疗卫生单位对于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更加看重,而医学专科生由于受到学制短、学历层次低、教育资源相对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难免出现专业基础薄弱,临床实践能力不强等问题,影响其职业发展。
医学生未来的工作对象是人,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水平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深远而现实的意义。
1.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医疗卫生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医疗卫生单位在人才招聘时越来越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医学生较强的实践能力有利于较快转变职业角色,缩短岗位适应期,减少单位培训成本。因此,加强医学生在校其间的实践能力培养,才能真正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2.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促进毕业生成长成才
培养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是适应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专门人才的关键所在。医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之后,工作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体,救死扶伤是其工作职责,需要经过细致精密的操作来挽救生命,一名优秀的医生必须要具备极强的临床操作技能。因此,提高实践技能是医学生实现成长成才的根本保证。
3.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医疗卫生行业的良性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医学模式已由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的医学新模式,这就要求未来的医学人才应具有社会、人文、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有较宽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社会和心理适应能力。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是适应现代临床医学发展,克服“重智轻能”,造就大批适用型高级医学人才的关键所在,也是提高医疗卫生行业总体水平的关键举措。
二、医学专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途径
临床医学是一门极富实践性的应用科学,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对于医学从业人员的能力和技术要求不断提高,更多更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医疗技术手段都要求更加高素质的医学工作者来实现操作。同时,现代科技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对人的创造性要求越来越强,对医学生的创造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和塑造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核心工作。临床上的大量经验和知识,必须靠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获得和掌握,因此医学生必须参加大量的临床实践,在医疗工作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和临床诊治能力,这又给实习带教医院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提高医学专科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来实现,其主要实施途径有以下几种。
1.加强医学专科生临床实践教学工作
实践教学是培养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环节,医学院校通过模拟临床教学实践,可以使医学生实现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之间的连接和转化,使学生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他们在求职时体现出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就业优势。
同时,可以适当加大操作技能考试在学期考试和毕业考试中的权重,充分发挥考试的杠杆作用,引导学生更加注重临床实践环节的学习,真正有效解决医学专科生临床实践能力欠缺的问题。
还要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宗旨,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切实抓好实践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比如加强学校和医院的合作,建立相对稳固的实习、见习和就业基地,校、院双方共同承担医学专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责任;增加实训场地建设资金投入,完善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质量。
2.加强医学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
医学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高低是衡量医学院校实践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前提。医学院校要搭建合理有效的专业教师能力锻炼平台,制定专业教师实践技能教学考核标准;鼓励校内专业教师参加校外实践及社会医疗技术服务等社会锻炼;经常组织校内校外专业教师座谈交流,邀请医院的一线专家来学校讲学,学习别人先进的临床实践教学经验,多渠道提升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水平。
将增强医学生的实践能力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特别是抓好中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培养,因为他们才是临床实践教学的主体,他们的言传身教直接决定着学生的精神面貌和思维方式,是青年学生的精神和学业导师,他们的综合素质决定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只有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青年骨干教师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医学人才。
3.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在课堂学习之余,组织医学生参加各种专业讲座及培训,制作教学模型、挂图、课件等,指导医学生通过网络查询资料,编写PBL教学病例等,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有益补充,可以促进医学生全面掌握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医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提高专业素养和能力。
注重医学生个性发展,做到以“学生为主,能力为主”,将重点由“教”向“学”转化,让学生主动投入教学实践中发挥其创造性和能动性。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强化医学生的诊断能力和操作能力,做到“授人以渔”,不仅要使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会学。
4.完善医院带教制度,为医学生创造更多临床实践机会
实习医院在培养医学实习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方面应让学生多看、多做,在培养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方面应让学生多学、多想。要做到这“四多”,临床带教教师应努力承载当前社会舆论的压力,破解医患关系阻碍医学生临床实践机会的社会性难题,敢于带领实习生参与到临床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通过“言传”培养医学生临床操作的风险意识,通过“身教”教会医学生临床操作的每一个步骤。让学生多接触病人,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熟悉、掌握处理常见病的基本技能,提高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综合判断能力。
临床带教教师还要把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让学生不仅学会用“一元化”的观点来解释疾病的表现,而且学会“多元化”的思维能力,能够从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来分析病情,养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习惯。启发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锻炼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量化临床操作的内容和指标,规范临床科室的教学和管理
加强见习、实习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量化指标,分解任务,定人定责。在各科室实习时,实习学生在带教老师指导下,要系统完成询问病史、身体检查等工作,并能写好完整病历及诊断处理意见。实习学生在每科实习期间,必须在带教老师的监督下,独立完整大病历的写作,严格规范临床基本操作。
加强对临床实习学生的入科出科环节的控制,保证医学生获得更多临床实践机会。在这一环节上,主要是抓好学生出科考试和出科综合鉴定,出科考试的内容和方式应侧重学生临床实习技能的实际运用,考试成绩应纳入学生毕业考试的总体成绩之中,并且占据重要比例;出科综合鉴定是对学生实习情况阶段性的评价,涉及学生本科室实习期间的全面表现内容,加大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和综合技能的力度,同时还要对学生的考核成绩、出勤及医德医风诸方面的情况,以定性的方式加以总结鉴定,对不合格的实习学生不准出科,同时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上报主管部门。
当今社会强调人才的综合素质,强调人才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对于医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则更加严格,然而实践能力的提高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的,必须有关各方联动起来,通过多种有效途径来共同实现,唯有如此,医学专科生才能在日后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胜,实现顺利就业。
参考文献:
[1]王盼盼.医学生实习与就业力培养[J].新西部,2012,(Z1):167
[2]丁建飞、朱慧、陈镭.浅析医学生就业能力培养[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4(1):134-135
[3]崔泽文、曾长虹.基于就业竞争力的医学生就业指导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0,(19):10,17
[4]王凤枝.当前医学专科生就业能力调查与培养[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18):38
基金项目:2012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实践能力培养对提升医学专科生就业竞争力的作用研究”,课题编号:[2012]-JKGHAD-0294。
Research on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to Train Interns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JIANG Xiao-gan,LU Wei-hua,JIN Xiao-ju.//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10):067-07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a appropriate teaching model for clinical medicine undergraduate interns to improve clinical comprehensive ability.Method:Sixty clinical medical undergraduate students of grade 2010 in 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30 cases in each group.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teacher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xperimental group adopted the model of students leading case discussions.The evaluation scores and the questionnaire in dispute to evaluate different teaching mode and teaching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n the incidence of medical errors were observed.Result:The result of theory assessment more similar between the two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But comprehensive ability contrast analysis,the experimental group students’ test scor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The student leading; Case discussion; Teaching mode; Clinical practice; Comprehensive 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Yijishan Hospital Affiliated by 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241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10.019
医学临床思维是医疗人员运用临床医学专业知识和临床实践技能,结合患者的具体疾病情况所采取的思维活动,也可以认为是医疗人员在临床实践中对疾病认识的具体化,并由此指导进行临床诊疗活动的思维过程[1]。临床本科医学生毕业实习是本科医学教育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毕业实习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医学生毕业后的工作质量[2]。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提升临床思维能力、培养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3]。现今的临床实习教学中,病例讨论过程一般以教师为主导,实习生作为旁听者或者被动接受者参与这一过程,不符合当今教育中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自学能力和终生学习的意识,启发学生思维的理念[4]。自2012年以来,皖南医学院重症医学科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在保持系统性教学基础上,创新病例讨论模式,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与临床生产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相结合,旨在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的临床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提高实践技能,以期增强实习学生综合素质,并改进临床带教方法,提高实习带教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进入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实习的2010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6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学生各30名。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两组学生基础医学学习成绩情况基本相同,实习期间实习环境、管理制度一致,实习期间参照实纲要求,所讨论的病例内容及诊断、病例讨论次数相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教学方法 每组学生在同一科室的实习时间为4周,实习期间由通过教师资格考核的高年资住院医师直接带教,上级医师参与指导。每周选取两例诊断相同的病例开展病例讨论,其中对照组采用教师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带教老师完成,病例讨论时实习生参与旁听并记录。试验组采用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病例资料收集、整理、验证、组织讨论与问题提出由学生完成,具体工作步骤包括:(1)资料收集:按照实纲要求选取病例资料,并将相关资料结合实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制作汇报幻灯。(2)病例验证:小组成员对患者进行体检和病史收集,带教老师对采集的病史,体格检查进行验证。(3)讨论及问题引申:各小组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采取交互式问答方式进行讨论,通^对病情特点和发展经过的汇报,发现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重围绕这些问题进行有论据的讨论,并由带教老师进行总结。
1.3 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由师生双方共同评价,包括由教师方制定的出科考核和学生方的自我评价两部分组成。(1)教师制定的出科考核在实习结束后由考核小组进行,考核内容包括理论考核和临床综合能力考核,分数各100分。理论考核题目由本教研室制作的题库随机抽取,采取闭卷笔试的方式进行。综合能力不仅包括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还包括病史追问、体格检查、诊疗计划等。考核由本教研室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副教授组成的考核小组参照皖南医学院制定的实习教学大纲考核内容及标准进行,并对评分标准及考核指标量化。同时记录两组学生医疗差错发生率。(2)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实习结束后,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由学生进行教学效果和教学方法的匿名评价,采用10分制,调查项目以优、良、中、差四种等级评分,每种等级分别对应10、8、6、4分。教学效果评价项目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协作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归纳总结能力等方面。共发出调查问卷60份,收回60份,回收率及有效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综合能力成绩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学生对实习效果的自我评价普遍高于对照组,在思维能力、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知识理解能力、归纳总结能力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现阶段,培养实用型人才是我国医学教育培养的目标[5],这就造成了在教学中重视临床专业知识及技能的掌握,而对医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和认识不足[6]。临床思维能力体现着医生的临床诊疗水平,相对临床实际操作能力来说,其培养过程更为复杂和漫长[7]。医学本科阶段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基础扎实,具有较高素质和较强临床能力的医生,因此需要不断进行临床教学改革提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8]。而在临床实习阶段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可以让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高效地解决临床问题,从而提高疾病的诊疗效果[9]。但目前大部分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存在片面性、表面性以及被动性,对大学阶段所学的知识无法系统并正确的理解,其主要原因在于教与学两方面因素[10]。因此,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中,既要巩固学生所学的基础专业知识,还要通过合适的病例带教,让学生建立规范的临床思维模式,提高综合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基础[11]。
在医学生的临床实习过程中,病例讨论无疑是巩固所学的临床理论、培养创新意识、提升临床综合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比较多见的带教模式是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模式,无益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2]。学生长此以往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仅扮演讨论记录者的角色[13]。教学的目标往往仅注重实纲要求的理论知识,而缺乏对系统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实习生完全按照带教老师的思路进行诊疗,无法将理论与临床技能融会贯通[14],因此会对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我实现的满足感产生打击[15]。学生往往仅局限于进行开列化验检查单,书写病程记录等机械性工作,但却不理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和对诊断的价值,更不能结合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实现个体化治疗。长此以往,实习生在学习中得不到乐趣,认为实习就是写病历记录病程开具检验申请单和写病程记录,同时又因需要经常进行理论考试和对未来工作问题的担忧,实习倦怠感增强。如何改变这种局面,让实习生主动学习能力增强,临床综合能力提高是实习带教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16]。
近年来,笔者教研室在临床生产实习带教中,摸索、实践并推行了以学生为主导的病例讨论模式。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执行过程中,病例资料的收集、验证和问题的提出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发言既有对未知问题的疑问,也有对已知问题的理解性,还可以是将来问题的探讨[17],而教师自始至终发挥了积极的辅助和引导作用。这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激发了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热情,带教老师运用“病史资料收集是否完整”“体格检查是否遗漏”“实验室检查是否合理”“诊断及鉴别诊断依据是否充分”以及“未来的诊疗方案该如何调整与进行”等多元化的启发方式,鼓励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从而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带教教师适时监督,并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最后进行归纳和总结。
笔者通过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为载体的临床实习带教实践中,发现学生可以实现以下三个方面的转变:第一,主动学习能力增强,即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学生讨论学习并经带教老师归纳总结后的成果极大地满足了学习的成就感,增强了学习兴趣,从而开始了主动学习行为。第二,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即实现了“得鱼”向“求鱼”的转变。在这种实习带教模式下,学生能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并实现独立思考,运用各种医学资源针对不同患者个体化解决问题[18]。第三,实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转变,即将“知书”转变为“获术”。实习生在个体化解决临床问题的过程中,自觉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积极提高临床技能。在这个过程中,实习生从患者实际出发,通过所学的基础理论和所掌握的临床技能探究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实现理论向实践的转变。学生学习热情高涨,主动了解病史、亲自进行体格检查,随后根据这些资料探究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应用循证医学的观念和最新医学资源来处理临床问题。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提高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别对于提高医学生临床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是医学本科教育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是学生将多学科复杂的理论知识初步应用于医疗实践的关键一环[19]。研究医学本科生临床实习带教模式,对于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的临床思S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具有决定性的作用[20]。学生主导型病例讨论模式可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增强知识理解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降低医疗差错发生率,从而对医学本科生临床综合能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鲍娟,张媛媛,赵晓红,等.谈“角色扮演法”在神经病学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6):150-151.
[2]郑力峰,叶君健,林建华,等.情境模拟教学模式在骨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9):137-141.
[3]刘波,肖际东,毛玉瑶,等.临床病例讨论法在超声诊断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1):146-147.
[4]孙晓楠,刘莹,张静,等.加强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中“教师评学” 环节的研究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0):11-13.
[5]倪致雅,成信法,夏. 基于非医学类专业的《中医临床概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临床医学,2016,18(12):2357-2358.
[6]胡青,张高岳,楼国光,等.电子病历结合PBL教学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0(7):575-578.
[7]黄小平,邓常清.PBL与案例教学相结合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7):537-539.
[8]金辉,沈孝兵,方霞,等.自主研学与毕业论文设计的有机-以预防医学本科教育为例[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6,30(4):31-32.
[9]高毅英,马宏,赵研芳,等.影响医学生实习质量的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5,12(11):76-78.
[10]孟晓燕,谭鹤长,王英,等.PBL结合CBS在肾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0):121-124.
[11]李凛,任晓燕,张海燕,等.高等中医药院校西医内科教学改革及西医临床思维培养的思考[J].中医教育,2016,35(6):64-68.
[12]马聪,陈柱,肖立志,等.PBL与LBL在医学影像学实习教学中的对比研究[J].中华医学教育探索杂志,2013,12(9):933-936.
[13]刘勇.PBL与LBL两种教学方法在中西医结合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2(16):182-184.
[14]王焕勤.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在呼吸内科临床实习中的应用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19):153-155.
[15]刘继平,冯素梅.有声思维病例分析讨论法在临床实习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2):16-17.
[16]张金荣,韩东亮.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5,23(1):11-13.
[17]周海燕,潘央央,王锡萍,等.自主学习和能力导向教学模式的应用和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5,29(12):68-69.
对于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医学生来说,前4年的课堂教学仅仅完成了医学生教育的一半,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完成从医学生到临床医生的转变,毕业实习的作用不可小觑。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当前的毕业生实习带教也提出了新的问题。现将笔者在实习带教中的一些经验总结如下:
1 以患者为本,注重培养高尚的医德
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往往遭受着生理甚至心理方面的不幸,作为医生,首先应该体谅到这一点。如何帮助实习生走好行医生涯的第一步,培养高尚的医德,临床带教医师起着重要的作用。笔者利用集中授课、平时查房等机会,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观念。我们的患者多来自农村,教育程度低,经济条件差。笔者提倡实习生换位思考,切身处地地从患者的角度,把患者的需要作为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尽自己所能为患者解除痛苦。选择检查项目要有的放矢,避免撒大网,用药上尽量选用疗效确切又相对便宜的药物,减轻患者负担,同时坚决抵制药品回扣、红包、开单提成等不正之风。我科为心血管内科,患者中一部分伴有心血管功能性疾病,加之老年患者居多。这些患者的一大特点就是有很重的心理负担,情绪暴躁,对治疗的依从性较差。笔者在带教中鼓励实习生多与患者沟通,倾听患者的痛苦,综合考虑心理因素,给予心理疏导,从而使药物治疗发挥最大效用,使实习生通过实习充分认识到,在临床工作中,医生的角色应该是有时去治疗,经常去帮助,时时去安慰。
2 注重培养科学的临床思维
加拿大临床流行病学家David Sackett把循证医学定义为:慎重、准确和明智地应用当前所能获得的最好的研究依据,结合临床医生个人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考虑患者的价值和愿望,将三者完美地结合,制定出患者的诊疗措施。『临床医疗模式正从传统的经验治疗向循证医学转变。反映到临床教学中,笔者在带教中即有意识地灌输循证医学的理念,对于常见的专科疾病如心绞痛,引导实习生通过采集病史、查体首先形成对该疾病的直观印象,掌握该病常见的体征。第二步是指导实习生观察病情变化,如疼痛的诱因、是否是持续性疼痛、心电图是否有动态改变等,从现有资料中寻找提示诊断的依据,作出初步判断。然后根据患者病情、经济能力等合理安排下一步的治疗,并在治疗过程中不断查找不足,总结经验,对书本上的鉴别诊断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使他们逐渐学会从纷杂的临床资料中去伪存真、归纳分析,得出最佳的诊疗方案,培养了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实习生由原来的纵向思维逐渐向横向思维转变,逐渐形成自己的临床思维。
3 加强实习生“三基本”的训练,注重实践技能的操作
在带教过程中,笔者注重抓“三基本”的训练,针对实习生普遍存在的问诊重点不突出、查体不全面、汇报病史零乱等问题,利用教学查房时间先由实习生问诊,然后由带教医师重复询问,指导实习生查体,做出评价。查房时指导实习生观摩带教医师如何汇报病史,再遇到相似的病例时即由实习生汇报,锻炼他们归纳总结的能力。并积极放手,给他们创造临床操作的机会,每次操作后都及时进行总结,出科时进行操作考核,使实习生的动手能力切实得到提高。同时,每周四晚上在科室笔者都会安排实习生的业务讲座,针对本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讲解规范的诊疗,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对于实习生中过分依赖昂贵检查而忽视体检、问病史的倾向,我科曾有1例高血压患者,在外院多次检查都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但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笔者通过仔细问病史、体检,发现患者腹部杂音,最终明确诊断为继发于肾血管狭窄的继发性高血压,经介入治疗后患者很快血压恢复正常。笔者通过这个病例,使实习生认识到临床病史、体检的重要性,养成亲自观察、掌握第一手资料的良好工作习惯。
4 强化法制观念,依法行医,为实习生进入临床做好准备
随着法制建设的不断深入,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在逐渐纳入法制化的轨道,医学也不例外。笔者在临床教学中。时刻注意将法制观念贯穿其中。首先,强调实习生注重临床工作常规的落实,比如及时书写医疗文书,不得随意隐匿、伪造或销毁医疗文书,不得随意出具与执业范围无关的医学证明文件,所有介入性的诊疗操作前均详细告知利弊并要求患者签字。由于本专业中有部分预后不佳的危重患者。笔者重点强调了保护性医疗制度,查房中避免床边分析病情,必要时采取外语查房。但同时要注意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即患者有权知道有关自己病情的必要信息,医生有告知的义务。告知的内容,包括患者的真实病情,将进行的各种治疗、手术的利弊,尤其是试验性治疗可能带来的风险等。医生应该以平等的态度,尽可能完备地告知病情。由于病种的特殊性,多数患者家属要求对患者隐瞒病情,我们采取签署委托书的方式,将病情告知家属,有效地避免了因病情变化造成医患纠纷。
人际沟通是指人与人之间交换意见、观点、情况或感情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通过语言和非语言行为来完成的。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人际交流减少,大多依赖于虚拟化的沟通手段,使得面对面的人际沟通机会越发减少。然而,护理工作是离不开人际间的交往与沟通的,有效的沟通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核心和关键[1],护士在工作中是与患者和家属、医生接触最多的人,处于人际交往的关键地位。而实习护生是护士队伍的后备军,鉴于专业技术尚不熟练,加之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沟通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汇总了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分析了沟通能力的影响因素,对提高沟通能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并展望了发展方向。
1 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1.1 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尚处于较低水平[2]
刘迎春等[3]用Spitzberg等设计,王泳贵翻译、修改的人际沟通能力问卷对240名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显示:护生的沟通动机平均得分为(2.20±0.36)分、沟通满意度平均得分为(2.27±0.26)分,均低于平均值3分。此外,实习护生的沟通积极性不高,调查发现有时患者因为治疗效果不理想等问题而迁怒护生,会对护生有言语甚至是人身的攻击,使得护生有一种挫败感,从而无法调动工作热情[4]。同时,学生对沟通重视程度不够,沟通意识不强[5]。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越来越少,也是导致实习护生沟通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
1.2 女生沟通能力较男生略强[6]
通常认为女生的语言驾驭能力优于男生,这与女生比男生情感丰富,更擅长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关。与此同时,女生对于非语言信息的识别和利用也能很好把控,对于患者的语音、语调、动作、眼神等传递的信息能够很好的领会,从而能更好的理解患者想要表达的意思。男生较为独立,而女生的社会朝向性较强,因此女生在沟通态度和服务意识上要优于男生。总之,女生的性格特征使其在沟通上更加顺畅,故而在沟通中得到的评价也更高[7],带教老师要根据这一特点,更多的鼓励男生抓住一切机会与患者交流。
1.3 城市生源的护生比农村生源的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略强
城市学生父母的文化程度普遍高于农村学生的父母,学生的教育资源、自信心及承受挫折的能力也相对较强[8]。家庭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医学生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应优先解决医学生的家庭氛围与家庭经济状况问题。研究表明医学生的家庭氛围越融洽,家庭经济状况越好,沟通能力就越好[9]。带教老师应重点关注经济困难的学生,帮助他们克服自卑心理,从容的面对患者及家属。
1.4 独生子女的沟通能力略低于非独生子女
近些年来护生大部分为独生子女,他们在长辈的呵护和照顾中长大,很少有主动照顾他人的意愿,也缺乏主动沟通的意识。独生子女的家庭成员较少,缺少与兄弟姐妹的交往,引起沟通受限[10]。他们在集体生活中“被迫”地与同龄伙伴和同学进行交往,其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以及表现能力均低于非独生子女。
2 导致沟通能力不足的影响因素
2.1 护生方面
(1)缺乏人际沟通的经验[11]。实习护生是从学生到护士的过渡时期,社会经验尚不丰富,人际间的沟通和交往也很局限,这使得护生对患者存在恐惧心理,不能很好的进行沟通。(2)理论知识掌握不牢固,临床经验有待丰富。护生对于患者各种各样的临床问题常常不能准确地回答,逐步失去了患者的信任,沟通也常难以进行。加之操作技术还不是很熟练,难免会有失败的情况发生。一些患者不愿让实习护生为他们做操作,就是担心操作失败,会给自身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和经济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沟通的难度。(3)缺乏人际沟通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沟通结构的设计、非语言沟通技巧的应用、体态语言的使用等都会影响沟通的效果。而护生实习期偏重于完成实习任务,对于沟通方面缺乏足够的重视。(4)护生自身性格特点。个别护生自我意识强烈漠视他人感受[12],导致临床上沟通困难。还有的护生存在缺乏自信、胆怯、恐惧等心理特征都可能影响护患沟通。而外向型性格的护生在与患者沟通中占优势,这些护生大多拥有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学习方面积极向上,人际关系方面擅于与人交谈,乐于与人合作。在实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通常也不会退缩,而是主动与别人进行交流、沟通,努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13]。
2.2患者方面
(1)对医疗服务期望过高[14]。患者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对医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于实习护生更加不信任、不配合。(2)疾病的困扰。患者遭受疾病的折磨,身心非常痛苦,此时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情绪稳定性也较差,常处于应激状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正常沟通的进行[16]。(3)医疗认知局限。患者自身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医疗知识的了解程度差别也很大,多数患者缺乏医学背景知识,增加了沟通的难度[17]。
2.3 医院方面
(1)带教老师人数不足。护士人数本身就存在不足,床护比普遍低于正常水平。临床带教老师通常不能专职带教,自身都有护理岗位需要兼职作带教。使得带教老师工作非常繁忙,忙于各种治疗、护理工作,还要利用业余时间带教。大部分老师只重视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的带教,而忽略沟通技巧和人文素养的培养,使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欠缺。临床上也有带教老师事先未告知或未取得患者的同意而让护生进行操作练习引起纠纷的发生[18]。(2)环境的改变。护生由集中的课堂学习转变成分散的临床实习,身边的人员构成由单一的老师、同学转变成不同年龄、身份、职业、社会地位形形的人都要面对。此阶段的护生认识观、价值观尚未成熟,专业情感和行为倾向较为复杂多变,容易受环境影响出现认知差异[19]。
3 提升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发展方向
3.1 学校层面
(1)构建沟通教育机制,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培养[20]。我国自1997年在高校护理专业中开设人际沟通课程以来,护生的人际沟通水平已经有所改观[21]。但大多数学校只作为选修课或考查课,护生进入临床后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临床护理工作,对于人际沟通培训欠缺,因此实习护生和临床护士的沟通能力仍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医疗需求。因此,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与医院的教育者共同努力[22]。学校应该重视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可以开设沟通课培养学生的沟通技巧。运用情景模拟、体验式教学等方式进行沟通训练。(2)建立团体心理辅导。搭建有效沟通渠道,拓展多元化的沟通途径是完善科学的教学技术与手段[23]。教师要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有可能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多加引导,使他们更好的与老师、同学沟通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在校生活,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增强信任,建立和谐的关系。坚持沟通能力培养与思想品德教育并重,课余时间组织开展各种活动来锻炼和提高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如开展辩论会、演讲比赛等,在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2 医院层面
(1)作为实习主体单位,医院的带教老师应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鼓励学生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建立良好的关系。有研究显示实习护生人际关系越好,其沟通能力越强[24]。医院还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文素质环境、举办人文知识讲座等,为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医患关系价值观念,为未来与患者进行良好医患沟通打下基础[25]。带教老师应让她们尽快熟悉病房环境、科室的规章制度、护理操作,多与患者及家属交流,尽快进入护士角色。平时工作中带教老师应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语音、语调、表情、动作等都是沟通的信号,对护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2)采取自主教学的模式开展临床带教,如PBL、情景教学等教学手段都有助于沟通能力的提高。有研究显示PBL教学法可以提高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具体表现在信息收集、信息给予、理解患者这三方面[26]。临床上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手段,理论上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实训中强化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注意理论联系实际[27]。
3.3 护生个人层面
(1)实习护生要自觉认识到人际沟通的重要性,努力树立自信心克服自卑心理,只有自尊自强的心理才能有勇气以平等心态与他人交往[28]。沟通时要以真诚和包容的态度待人,善于倾听他人的诉说,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拉近与患者的距离。(2)认真学习护理基础理论知识和操作技巧,进入实习阶段,在与患者交流前应阅读病历,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及疾病相关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前应熟练掌握操作流程,经多次模拟操作训练合格后再为患者进行操作。(3)真正做到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对待患者要热情,站在患者的立场考虑问题,根据患者的生活习惯和文化背景等因素选择不同的交流方式,取得患者的信任与配合。患者住院期间,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都比较脆弱,对护士的许多语言和行为比较敏感,这就要求护生要更加注意与患者交流的方式。在心理上完成“学生”到“护士”角色的转变,教师应该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患者有意识地训练他们如何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护生与患者的沟通能力[39]。
4 小结
目前,实习护生的沟通水平尚不是很高,护生应该意识到沟通的重要性,从自身出发加强沟通训练,提高沟通能力,提高服务满意度。另外,学校与医院也应提高对沟通的认识,开启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全方位培养医学人才,塑造护生积极的职业心态,为更好的服务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宪敏,屈秀艳.沟通技巧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J].天津护理,2013,21(3):233-234.
[2]杨彩玲,李娟,师文杰,等.高校学生沟通能力研究[J].企业导报,2016(2):158-160.
[3]刘迎春,刘迎利,许振丹.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6-308.
[4]谢小玲.护理实习生工作积极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8):3295-3296.
[5]保颖怡.实习护生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学杂志,2005,20(17):60-61.
[6]秦玉婷,陈丽英.关于临床实习护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5):737-740.
[7]刘丽萍.医学实习生临床沟通能力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D].重庆:重庆医科大学,2016.
[8]王智,何静,欧薇,等.大学新生心理韧性与其人格特征的相关性分析[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3):56-58.
[9] 唐梦琦,尹文强,马牧野,等.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64-2468.
[10]刘云.高职实习护生情绪智力、心理弹性与临床沟通能力的相关性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5.
[11]管园园,王锦帆.低年级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研究[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012(社会科学版),12(2):141-143.
[12]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118-120.
[13]王伟,尹文强.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评价量表的编制[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2):2709-2712.
[14]马辉.基于医院管理的医患沟通策略改进研究[J].中国市场,2018(23):98-100.
[15]王伟,尹文强.医学生沟通能力评价及培养模式构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3):432-435.
[16]昌子艳,刘红,戴莉.急诊科护患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0):86-88.
[17]吴薇,王勇,倪杰,等.医患关系影响因素比较分析[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3,29(9):676-678.
[18] 张小蝶,韦海霞.护理临床教学中护患纠纷产生原因及防范对策[J].心理医生,2017,23(23):238-239.
[19]吴茵,李惠玲.《护理人文修养》课程中培养护生职业情感的实践与探究[J].护理研究,2013,27(27):3063-3064.
[20] 罗丙军.提高当代大学生人际沟通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与职业,2015(19):118-120.
[21] 代春英.如何培养中职护生的人际沟通能力[J].心理医生,2015(1):72-73.
[22] 刘迎春,刘迎利,许振丹.临床实习护生人际沟通能力调查分析[J].中国护理管理,2014,14(3):306-308.
[23]刘雪峰.美国高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及启示[J].当代教育科学,2014(19):34-38.
[24]丁欢,焦文娟.本科实习护生沟通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调查与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7,23(3):36-37.
[25]唐梦琦,尹文强,马牧野,等.医学生沟通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20):2464-2468.
[26]陈艳佳,林春水,黄铮.PBL教学法在临床实习中提高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26(3):422-424.
医学生的培养应该是全面的培养,让他们成为好医生,不仅是让其学习医学技术,更要有人文精神和关怀能力,关心和爱护病人。为了培养医学生的人文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精神,现在我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医学伦理学课程,培养医学生的伦理素质和职业操守。但是由于国家职业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学伦理学主要是针对医学生对医学伦理学知识点的掌握,不涉及他们的道德情感能力,导致医学伦理课程培养过程中只重视医学生的医学伦理理论素养,缺乏关怀能力培养。
一、医学生关怀能力缺乏的原因分析
1.对关怀的认知不够
医学生到大学学习医学以前已经有部分对医学的朴素认知,比如要做好医生,救死扶伤;要关心和爱护病人;要把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考虑,等等。这样他们对医学伦理学课堂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有了“前认知”,教师要更好地培养其关怀能力,首先需要对医学生的“前认知”进行了解,主要有以下方面的特点。
(1)医学生知道要关心和爱护病人,但是他们不知道具体如何做才能尊重和理解病人,也就是不知道具体情境下如何与病人沟通交流。
(2)医学生认为自己要学好医学技术,但是医学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注重对病人的关怀,这需要他们更多的学习。
(3)医学生形成的“前认知”是没有系统的,比较零散,更多的是一种感性认知,理性的分析和系统的理论知识是他们所缺乏的。医学生在“前认知”水平上有了对病人的关怀,但是由于以上两个方面的不足,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关怀能力。
2.以学习科学知识为主导
医学生在探索医学科学的真理过程中获得了理性的知识,利用这些医学科学知识能够很好地救治病人。但是医学生在学习医学科学知识过程中片面强调知识和技术学习的同时,丧失了与自身及生命的接触,从而丧失了深层情感体验的能力。
医学生在学习各种科学知识和做医学实验中,逐渐成为现代医学知识的主体,而实质上本身的关怀能力发展却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医学生在客观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思考中,容易丧失自己的情感体验,成为所学科学理性知识的奴隶。舍勒指出:“在现代文明的发展中,人之物、生命之机器、人想控制因而竭力用力学解释的自然,都变成了随心所欲地操纵人的主人;‘物’日益聪明、强劲、美好、伟大,创造出物的人日益渺小、无关紧要,日益成为人自身机器中的一个齿轮。”[1]从某方面来说,医学生学到了很多医学知识,并成为使用医学技术的主体,实质上,医学生自身的生命价值已经被物化了。
在当今的医学科学知识教育中,医学生中有一种很普遍的思维方式,即思考医学技术的问题时缺少思考与此密切相关的患者的感情。他们认为医学知识的发展和进步比人的问题更加重要,关怀情感能力的培养不如考试分数重要。这样导致医学生忽视关怀情感的培养,甚至主动放弃伦理道德课堂学习。
3.关怀情感缺乏
医学生在医学院校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主要学习医学知识。医学知识是学会了解和应用医学专业知识,医学生通过理性的认知来掌握基础知识。知识可以说是一种信息,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就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关怀知识不同,它不是信息,而是一种情感。
医学生在科学知识增长的同时失去了关怀情感。弗洛姆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没有爱、幸福和知足;相反的,在精神上却充满纷乱和迷惑,甚至几乎疯狂。这不是中世纪那种歇斯底里的疯狂,而是类似精神分裂的疯狂,在这种情况下,人与内在的真脱了节,思想与情感分了家”。[2]医学专业知识的教育如果过分地重视知识的作用,片面地发展学生理性能力,而情感能力却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情感甚至出现萎缩。这样的教育结果会导致医学生只能很好分析医学专业问题,而对具体情况下病人的需求却很难理解,因为医学生自身情感上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二、培养关怀能力的意义
关怀能力主要包括对自己的关怀,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关怀,还有对动物和植物的关怀,对地球环境和宇宙的关怀。关怀是一种情感能力,是人的一种内在优秀的表达自己,自己与周围环境和谐关系的能力。关怀伦理学家琼・C.特朗托总结了关怀的四种内在的特性:第一,它并不局限于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包括了对事物、环境的关怀;第二,关怀不是两分的和个体性的。人们经常把关怀理解为两个人之间的关系,这使关怀失去了社会和政治功能;第三,关怀的行为是根据文化来定义的,它也随着文化的差异而发生变化;第四,关怀是正在进行的。[3]
中国传统的医疗行善观点都十分重视医生个人的德行修养,强调医生对病人的“爱”。如儒家的“仁爱”和佛教的“大慈大悲”。传统的医疗行善观点关注的是医生的自我德性和人格塑造,对人的爱。医学生能在具体的、充满内容的道德语境中理解各种医疗方式,理解医患关系。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上培养医学生关怀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关怀伦理有助于培养关怀型师生关系
关怀伦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培养医学生的关怀道德责任感、道德意志力及道德行为习惯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单纯的教师的德育引导是不够的,在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地位的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参与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关怀道德责任感得到加深,关怀道德意志力得到锻炼,形成稳固的道德品质。[4]
2.关怀伦理有助于医学生对医学技术的正确理解
医疗技术是一种干预和调解人生命和健康的技术。它的主要目的是“治病救人”,任何一项医疗技术如果不能解除患者的痛苦,不能治疗疾病或者保持人生命的健康,那么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目的和发展的合理性。医疗技术的内在价值就表现在它治愈了人的疾病和痛苦。这种内在价值本身也是其内在目的和目标,在于保证人们的生命健康。医疗技术的价值就决定了它必须“向善”,需要关心和爱护患者。
3.关怀伦理有助于医学生关怀实践能力提高
在女性主义关怀伦理中,关怀不仅仅是正当行为的动机,其行为也不是通过理性的计算过程而确定的,关怀首先代表的是行为者具有认知维度的道德能力,这种能力对决定什么行为在道德上是正当的具有必要性。这就代表关怀伦理将关怀表达为一种道德思维的实践方式。[5]医学生在以后实习和工作中能更好地理解自我和患者的关系,认识到尊重和关爱患者,并在实践中去实施。
三、医学生关怀能力培养方式
1.关爱情感提升
传统的医学伦理学教学过程中,强调医学生对患者的关怀,着重培养医学生的利他主义精神,而在这个过程中忽视了对医学生的自我情感。而每个人的自我情感能力是最重要的,没有自我情感能力,很难说这个人会对他人负责任。弗洛姆的人道主义是使人相信“人的目的是造就自己,而达到这一目的的条件是:人一定是自为的人(man for himself)”。[6]因此,医学生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上学习人道主义的时候,首先应该是“造就自己”,使得医学生成为“自为的人”。
关怀伦理培养中注重医学生“自我关怀”能力的培养,在医学伦理学课堂上让医学生表达自己的情感,对世界、社会和周围环境的理解,在表达过程中教师引导医学生与其自身的内心世界相结合,形成“自我关怀”意识。
2、尊重差异性
医学的本质就是人学。医学本身是“善”。它不是旨在延长纯生物学的生命,它是要推迟人的死亡、预防和缓解人的病症和畸形、治愈人的疾病,扩大生物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人的能力和关怀人的痛苦。医学是人的者,它代表人来行事,它受到尊重人的意愿这一职责的限制,并受到对人行善这一目标的指导。[7]医学生必须有这样的意识:在未来工作过程中面对的人,每个患者的意愿都必须受到尊重。
当代社会,多元性成为越来越显著的因素,在思考方式与行为选择上,不应过分强调原则,而忽视情境;不应一味地强调公正、权利、理性和自主性,而忽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也不应过多地贯彻一种线性的思维方式和统一化的标准,而忽视差异性和多样性,以及不同人群的利益。[8]医学生意识到这种多元化情况,能根据具体情境来关怀患者。
3.自由创新能力培养
关怀伦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一种人道主义伦理学,促成医学生成为一个全方面发展的医生。全方面发展的医生最主要的特征是能关怀自己、他人和社会等,并且能全面、健康、自由地发展。在对医学生关怀能力的培养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医学生的自我意识,使其尽快摆脱对抽象伦理原则的过分依赖,恢复医学生的创造力和主观能动性,从而让医学生真正达到关怀境界。
参考文献:
[1]马克斯・舍勒著.罗悌伦等译.价值的颠覆[M].北京:三联书店,1997:161.
[2]Erich・Fromm,Osychoanalysis and Region[M].Yale Univeristy Press,1950:1.
[3]肖巍.女性主义关怀伦理学[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
[4]赵媛媛.关怀伦理视域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0,(11):33.
[5]赵勤,罗蔚.浅析当代伦理学的新理论:关怀伦理.江西社会科学,2005,(8):86.
[6]Erich・Fromm.Man For Himself[M].Fawcett Pulication Inc,1947,(8):27.
关键词: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双导师制;任务目标
Key words: clinical medicine;undergraduate education;dual tutorial system;mission objective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07-0247-04
0 引言
为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教育部于2012年3月16日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我国将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具体提出了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三十条建议,包括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巩固本科教学基础地位、强化实践育人环节、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等。
为顺应医学教育改革趋势,贯彻和落实《意见》的精髓,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于2013年联合提出了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双导师制教育模式。通过对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及云南省各高等医学院校部分师、生进行系统的走访、座谈和问卷调查,了解师生对双导师制的认识、具体实施办法、效果分析、评价等。在对随机发放的350份学生问卷和300份教师问卷进行统计发现,近80%的学生和近70%的老师认为很有必要实施双导师制教学模式;46.7%的老师和35.1%的学生认为导师的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在走访和座谈的过程中,多数教师和学生对如何顺利开展并实施双导师制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尤其对导师的职责和任务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实施办法。
目前,我国部分高等医学院校也开展了双导师制教学工作,在具体的导师指导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也起到了一定的实效。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系统的双导师教学体系、管理制度、实施办法、考核、评估等,大多停留在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而自由发挥的层面。本研究就是通过前期的大量调查、研究、分析,结合医学教育现状及导师、学生、课程等诸多因素,围绕精英教育和卓越医师培养目标的实现,明确在双导师制教学模式下导师的遴选标准、各阶段培养目标、任务、职责等具体内容,让导师遵循共性的医学教育规律,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更好地引导、指导、培育学生。
1 导师遴选标准
1.1 具有较高的品德修养与高度的责任心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基本职责,老师不仅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需要以自己的良知教育、帮助学生,以自己的行为引导、指导学生。无论是基础导师还是临床导师,他们在学生的思想品质塑造、日常学习养成和行为规范中都起着示范、权威的作用,导师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素养的形成。因此,应把品德修养、人文素养等作为遴选导师的首要参考指标。
1.2 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
医学是一门特殊的专业,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医学高校及教师担负着培养精英型医学人才的重任,导师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直接影响到一个医学生的成长、成才,乃至未来社会的发展。因此,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是导师必不可少的条件。
1.3 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计划与各教学环节的关系,具有专业指导能力
这是一个指导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只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准确了解和把握医学生的教学计划和每一个教学环节,才能在医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给予合理、有效的指导,为医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 明确导师培养目标
尽管占调查样本70%的老师认为有必要对临床医学本科生实施双导师教学,但是仅有12.8%的老师比较了解双导师制教育。因此,在进入具体指导教学之前,导师必需要明确自己在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所要承担的任务和目标。
2.1 适应大学生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入学伊始,学生由高中踏入大学校园,面对全新的环境,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以及学习与生活态度容易发生变化。因此,导师首先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价值观念方面的教育和帮助,尽快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转变学习、行为习惯,较早完成角色转换。主要帮助学生实现下面四个目标。
①思想积极健康,心理状态良好;②顺利适应大学生活,培养自主学习能力;③深入了解医学专业,牢固掌握基础知识;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2 强化基础课程学习,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大二阶段是基础课程相对集中的阶段,掌握好基础课程可以为后期桥梁课程的学习铺平道路,也会对科研思维的初步养成及科研能力的初步具备打好基础。随着医学基础课程的深入,医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态度等会有所变化。导师则要根据学生各方面的变化采取应对措施,帮助他们实现以下目标。
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缓解学习压力;②提高认知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③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④建立初步的科研思维和能力。
2.3 巩固基础知识,培养临床思维
大三阶段,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医学生开始学习病理生理学、医学免疫学、诊断学等由基础课向专业课过渡的桥梁课程。并根据教学安排,定时参加临床见习。在这一阶段,要实现的目标具体如下。
①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把握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之间的联系;②初步了解临床诊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逐步培养医患沟通能力;③定期撰写临床见习报告,掌握常见疾病的生理和病理特征;④定期进入临床,巩固加深从医的兴趣和职业的崇高与使命感。
2.4 加强临床理论和实践学习,全面培养综合能力
大四、大五阶段,随着学生专业课学习的不断深入与专业知识的拓展延伸,导师应在专业知识的理解、基本概念的把握、各专业课程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以及专业知识如何在实践中应用等方面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引导。根据教学计划要求,定期参加临床实践教学,及时加强并巩固专业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这一阶段,临床导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在临床实践过程中,临床导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发掘学生的专业特长及潜质,及时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全面提高综合素养和能力,要具体实现以下目标。
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②具有良好的临床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③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④拥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良好医德。
3 导师的职责与任务
明确了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之后,导师则要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以助于目标的实现。在访谈和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现代大学生多数为90后,他们的性格特点、思维方式特立独行。赵瑞林[1]在比较90后大学生与80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时,也得出这样的结论: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较为现实,比较关心个人发展;他们追求时尚,彰显个性,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集体主义欠缺,受挫折能力差,对网络依赖性强。医学教育除了课程专业性强、学习科目繁多,学习任务繁重、过程艰苦,时间和精力消耗量大之外,还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动手能力要求极强等特征。彭鎏佳[2]等也曾对医学生学习特点进行过详细的分析,结果趋于一致。鉴于医学专业的特点,部分医学生可能会由于学习压力大等多种心理原因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导师不仅要在医学生的学习方面给与指导,还要在思想、行为以及为人处世方面积极引导。按照对学生“思想引导、学习辅导、行为指导”的要求,导师的职责和任务有以下几点。
3.1 思想引导
①坚定信念,明确目标。90后大学生思维活跃,性格迥异。他们由紧张的初高中步入大学校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思想、性格难免会发生一些变化。导师要尽可能多的创造条件,比如开座谈会或者师生交流会等,为导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创造机会,深入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进行思想教育,坚定他们成为优秀医学人才的信念。
②加强医德与人文教育。在医学教育过程中,人文学科是培养高素质医生的基础。当前医学教育要求医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同时还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3]。在教学过程中,导师要能够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将法律、伦理、医德、医疗规范知识融入教学指导,强调职业道德、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体会医学教育者和医生所担负的神圣使命,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崇高的医德和人文素养。
3.2 学习辅导
大一阶段,医学生的学习课程主要有思想道德修养、计算机应用、大学英语、高等数学、医用基础化学、医学伦理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医学概论等公共课程以及人体系统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病原生物学、医学微生物学等医学入门基础课程。除了这些基础理论课程之外,医学生还要定期参加基础实验教学。据多数学生反映,面对众多公共课程和繁重的学习任务,对于之前从未接触过医学或者接触甚少的医学新生而言,需要一个缓慢的适应期和承受能力。导师则要根据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
导师的职责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导师可以通过采取开设心理咨询服务,举办讲座和讨论会等方式,对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②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无论是在学习内容还是在学习方法方面,大学与初高中都截然不同。导师要通过自身经历和亲身体验言传身教,使学生充分意识到大学与初高中的区别,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大二阶段,医学生基本进入医学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主要课程有:医学心理学、细胞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人体局部解剖学、生理学等。面对进一步的学习,导师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注重重点难点课程的辅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随着课程的深入,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导师要根据课程学习的要求,侧重辅导那些重要但是比较难懂的知识点,并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②注重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基础课程如药理学、病理学和生理学等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导师要能够在与授课教师沟通交流的基础上,做好各门课程之间的对接,使学生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③培养学生的自我思考能力。知识的学习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导师在为学生解疑答惑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思辨能力。
大三阶段,医学生进入到由医学基础课程向专业课程过渡的桥梁课学习阶段,主要课程有:医学遗传学、医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预防医学、诊断学、循证医学等。该阶段的学习是医学生由基础医学知识向专业医学知识过渡学习的关键时期。导师的职责对医学生顺利完成该阶段的学习目标来说至关重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指导学生做好基础实验,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基础实验是对所学理论知识的验证,通过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践能力。
②指导临床见习,培养医学生临床思维。临床见习是临床医学专业课程实践的重要教学活动之一,是学生由基础理论学习向临床实践过渡的桥梁。通过临床见习,在教师指导下,对临床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获得感性认识,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并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医院管理与医疗工作基本流程,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
③传授临床诊疗思路与方法,培养与病人的沟通技巧和能力。学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由临床导师进行言传身教。临床导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其诊疗思路和方法,还要注重医学生与病人沟通的技巧和能力,为将来从事医务工作打下基础。
大四阶段,学生完全进入到了临床专业课程的学习,涉及到的课程主要有:急诊医学、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妇产科学、神经病学、传染病学、皮肤性病学和临床路径等。此外,该阶段还要安排学生参加临床见习实践教学。该阶段的学习直接关系到医学生下一阶段的临床实习情况,是医学生能否顺利完成学业的关键所在。
导师的职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重点解答专业疑难问题,做好与临床实习的接轨。随着专业知识的深入学习,学生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导师要定期与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及时解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与下一步临床实习接轨。
②对医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排除心理障碍。该阶段学习过程中涉及到神经病学、皮肤性病学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临床实践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心理障碍,对该专业产生片面的认识。导师则要充当心理咨询师的角色,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和心理疏导,排除其专业学习障碍。
大五阶段,也是医学生本科学习的最后阶段。医学生在该阶段基本上完全进入临床实习教学,实习内容包括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
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医学生依然不能停止理论知识的学习。导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阅读医学文献、撰写临床周记和实践报告,适当参加临床病例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指导学生提高操作技能的同时,导师要善于循证引据,启发引导,培养他们的临床辩证思维和人文素养。一个优秀的医学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精湛的临床操作技能,还要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独特的临床辩证思维,才符合当代社会对精英型、实用型医学人才的要求。
3.3 行为指导
①行为规范,举止得体。导师还要在学生的行为规范和言谈举止上给予正确指导、帮助。据调查,目前的医患关系趋于紧张,这与医务工作者的服务态度和沟通能力息息相关。因此,指导医学生行为规范、举止得体,导师责无旁贷。
②思维缜密,学术严谨。医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医学生在做到行为和言谈举止的严谨之外,还要做到思维和学术科研的严谨。医学人才的临床思维和学术科研关乎到医学的发展。导师责任重大,要能够做到言传身教,身体力行。用自己的切实行动带动学生,影响学生,提高医学生的整体能力。
4 总结
双导师制的实施与应用将传统的单向知识传递转变为双向交流、互动,不仅使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导师也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启迪,从而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实现医学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有机整合。
孙国胜[4]在探讨导师制在学分制实施中的地位及作用时提出,导师制不仅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挥及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的构建,并且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白世国等[5]通过对廊坊师范学院参与导师制的大一至大三年级师范大学生共计644人进行调查,得出结论:参与导师制的大一至大三年级师范生,其教师教育职业能力实践均取得良好的提升效果。但是二者均没有明确地提出导师的职责和培养目标,也没有对双导师制教学体系的构建做出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昆明理工大学医学院及其附属医院在一系列的探索与调研之后,对实施临床医学本科生双导师制过程中导师的任务和目标有了明确的认识,双导师制教学体系也在逐步完善。医学院与附属医院的协同合作与师资共享不仅贯彻了教育部关于优化学科专业和人才培养结构、强化实践育人环节的建议,还很好的落实了建设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的主旨。
在双导师制教学过程中,严格的选导标准,明确的培养目标和导师清晰具体的职责和任务保证了双导师制的顺利实施和落实,也为实现医学教育综合培养目标和培养卓越的医学专业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平台。
参考文献:
[1]赵瑞林.掌握90后大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4):197-199.
[2]彭鎏佳,邓睿,李星.医学生学习特征及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0,24(3):110-111.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科室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网络、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坚持“以病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始终保持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勤勤恳恳,任劳任怨。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计较个人得失,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全年没有请假、迟到、早退现象。能遵章守纪、团结同事、求真务实,在生活中发扬乐于助人的优良传统,始终做到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
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不利用工作之便谋取私利,不索要患者及其亲友的财物,不开具虚假医学证明,不开大处方、不开人情方。严格执行诊疗规范和用药指南,坚持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不多收、乱收和私下收取费用。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参加在职培训,刻苦专研业务技术,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责任意识,在这一年工作中无任何医疗事故及不良行为记录。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总结2
作为医学生的第一个暑假学校便布置了社会实践,由于我学的是临床,所以就近找了一个熟人开的诊所去实习。虽然学什么不一定非要实践于那一行,即使少了些丰富多彩的经历,可这样可以学以致用也值了。大二学得粗浅,专业课虽学了几门呢,但还只是略懂皮毛,而这次实习却让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东西。
诊所里工作人员只有一个女医生。医生就是妈妈的朋友,按辈分称呼她李婶。她开了十几年的诊所,最擅长的是给小孩打针。虽然我也很想学到她的这门“手艺”,但是难度系数也太大了,实在不敢恭维呀。
在李婶的诊所里我首先学会了血压的测量。了解到测血压前被测者应充分休息,勿吸烟喝酒喝咖啡,不可憋尿。被测者应采取坐位或卧位,气囊应缚在上臂中1/3,不可过松,也勿过紧,否则血压值会降低。注气速度要慢,水银柱在听诊声音消失后再升高20mmhg即可。放气速度以每一心跳下降2mmhg为宜。
听诊器应放在肘动脉处,再放气后出现第一音时为收缩压(高压),继续放气至声音消失(或变调)时为舒张压(低压)。
此外我还学会了肌肉注射和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选择的部位是“臀大肌外1/4处”,绷紧皮肤,针梗与皮肤成30~40°角快速刺入皮下(针梗的1/2~2/3)注射时用力不能过大,以免注射液向注射点内的四周迅速扩散。同时将无菌干棉签置于进针点上方,在快速拔出针头的同时将棉签压下。第一次给别人打针,怎么也不敢下针,还是李姨助我一臂之力,扎下去了……第二个给一个中年妇女打的,我怕扎不进去就稍微用力了一点,结果人家哎吆了一声,吓的我一身冷汗,忙给人家道歉,还好人家没有责怪我,可吓死我了……
静脉注射,进针后见回血即松开止血带,缓慢注入药液。在注射过程中,要试抽回血,以检查针头是否仍在静脉内。要注意注射药液速度应按药性分别处理。而且需长期反复作静脉注射的患者,应注意保护静脉,不要总在一处。静脉注射方法是:病人垂腕,由于重力血管容易充盈,只要左手稍用力握住病人手掌下二分之一的五指关节,既可以顺着血管走行方向绷紧皮肤,血管这样显得更直,更明显,充盈度更好,穿刺成功率增高。
虽然我写的头头是道,但是也只给几个病人注射过,他们的血管都是很直的,难度系数最低,难度系数高了我可不敢上……
我还学了一下发热处理。最常用的方法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阿司匹林0.3—0.6克l次,一天3次,饭后半小时服。除了药物降温外,还可用物理方法降温,常用的方法有:
①酒精擦浴,以30%—50%酒精,轻擦患者颈项,胸、腋下、上肢、手心手背,腹股沟处、下肢、脚心脚背。每次15—30分钟。酒精擦浴的优点是温和,不像药物降温那样难控制、有副作用,而且可以随时进行;
②冷敷:常用冷毛巾或冰帽置于患者头部,也可将冰袋置于腋窝或腹股沟处。
虽然在诊所实习很辛苦,但是我还是非常喜欢那些实习的日子。
通过这次实习,我充分体会到了医务工作者承担着的“救死扶伤、解除病痛、防病治病、康复保健”的使命。唐代“医圣”孙思邈在所著《千金方》论大医精诚有这样的论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寒灵之苦。”因此,医学生掌握先进医疗技术的同时,还要具有爱岗敬业,廉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品格,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才能更好的为国家的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临床医生个人工作总结3
今年暑假,怀着对学习的一份惶恐,对自己缺乏信心的不安,对自己无法适应新环境的担忧,更有怕自己会无所适从的焦虑,带着一份希冀和一份茫然来到了南充市中国解放军第五十一医院见习。
见习,是一种磨练,是对自己感受医院环境,了解医院事务的一种巩固理论知识的社会实践活动,更是对自己医护梦想的期前准备。见习,让我明白了许多。
见习10天,让我感受最深的是:临床是理论基础知识的巩固基地,,临床的实地见闻,实地操作,让我重现在校那些枯燥又顽固的知识时提出的种种问题。例如:每天面对着老师如鱼得水忙碌的身影,我心里只有怨叹,怨自己无法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怨自己在见习前没有好好学习,加上填鸭式的传统教育模式,被动的接受知识害惨了学生,更可悲的是,我们只能获得短暂的记忆,不能成为此时对抗疾病的材料,只要不断翻书,真有种”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悔恨与喟叹啊。曾几何时闹出了这样的笑话:”一位实习医生在接受病人的询问时,因囫囵吞枣,对于该知识的不甚了解,就借口说要上厕所,而实际上却偷偷摸摸回到办公室翻书去饿。那么再遇到下一个问题,该以什么借口去逃避呢?”因此,学习科学知识,尤其是生命攸关的医护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一定要做到理论根基扎实,更重要的是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以免误人误己,酿成大错啊。
学会了理论联系实际,在那里,我也深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对于顺利实施护理是势在必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呢?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pplication of PBL Combined with SP Patient
Assessment in Bone Surgery Teaching
LIN Huabin, XU Shanghua, GUO Bing
(Orthopaedics Department, Fujian Nanping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Nanping, Fujian 353000)
Abstract For the trainees who just enter the orthopedic practice to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the basic skills and basic processes of orthopedic surgery in the shortest time, as soon as possible to adapt to the daily work of the orthopedic ward of the hospital in 2011 and 2012, Fujian Medical University, orthopedic trainees learning combined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PBL SP patient teaching, and compare with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classes in terms of the overall knowledge to grasp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 PBL teaching; SP patient; practice; orthopedics
1 PBL教学概述与设计理念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即一种以问题为基础,以医学生为主角,自学及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小组讨论模式,围绕某一医学专题或具体病例的诊治等问题进行研究的教学模式。其核心内容是以疾病为线索提出问题,让学习者自学、查阅文献、同学间交流,通过讨论、合作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模式将复杂的医学基本理论、基本技能与临床实际问题相结合,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高素质的临床医生。①不推荐学生使用固定的教材,知识主要来源互联网和数据库、专业书籍。PBL概念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方法,以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法。其特点:取消常规大班授课、以问题为中心、保证学生个人有选择课程的自由、实行小组学习的方式、教师只是引导者,不进行系统教授,而是个别辅导。其目的有三:一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基础医学知识,以解决问题为驱动力,通过参与、探索,将各种知识融合,更深刻的掌握;二是在解决问题和学习的过程中培养现代医生所必须的能力和素养,包括:终生学习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临床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沟通交流能力、信息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2 PBL病例设计与实施
要求紧密围绕既定目标进行,又要与学生整体的学习环境和素养相切合,应把握好病例的时效性(与同期培训的教学内容相结合,尽快使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难度系数、知识点覆盖,注意病例整体性,既能达到教学效果,又避免增加学生的课外负担和压力。如何最大可能将教学要求与学生需求有机统一达到学习意义,“答案是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找到答案”,在当今知识与能力并重终究是发展方向,PBL在国际上许多医学院校将之作为最有可能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之一,具有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将PBL应用于医学教育,无疑是医学教育的一场革命。PBL教学法实施:2011年和2012年福建医大预防医学班本科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推选组长1名,具体步骤见图1:
图1 PBL基本流程图
3 评估与考核
骨外科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应用学科,目标使学生能具有诊治骨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临床知识和无菌操作技能,能对骨外科疾病作出初步诊断和处理,认识其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作出可行的防治措施。骨科疾病复杂,涉及领域较多,临床实际需要学生有足够知识宽度和深度来应对,尤其是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我们课题采用SP病人进行效果评价。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SP),又称模拟病人,定义:通过对临床环境和病人问题的逼真和教学指导途径,能同时起到病人、教师和评估者的多重作用,对医学生和住院医师的临床技能进行培训和考核,采用百分制赋分值理论考试(60分)和操作考试成绩(40分)两部分。
4 统计方法
将两组学生考核理论成绩和操作技能成绩统计spss 12.0比较,两组间计量资料采用均,采用两组间独立样本的t检验,以P
5 结果
(1)两组考试测评结果比较,在骨科理论及操作两项考试成绩比较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表1 两组学生骨科理论与操作技能成绩
(2)两组调查问卷测评结果,实验组课堂愉悦程度、对教师满意度、自我感觉知识理解程度、解决本科疑惑的自信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表2 两组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6 讨论
6.1 PBL教学优势与教学效果
现有的医学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学习与自我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医学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其实用性。将PBL教学方法引入骨外科日常教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该学科基础和临床知识的认知水平。PBL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根本区别在于:更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获取知识的及其综合运用能力,教师在教学之中不再占有主体地位。②我们本课题组结果也证实了这种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在骨科理论及操作两项考试成绩比较上,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其差异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
塑造学生独立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运用基础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提高创新素质是新时期医科大学培育医学生的主要目标。我们在总结以往教学经验,梳理骨科本科专业教学内容选择了开放性骨折、骨科常见并发症、上肢常见骨折脱位等作为重点教学内容,由老师和同学代表综合提出问题,训练学生发现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临床思维,立体还原基础各门学科知识,避免死记硬背,提高课堂趣味性及生动性。实践证明,PBL教学应用于骨外科教学效果好,具有可行性。
6.2 PBL教学存在问题及前景
总结本研究过程存在问题,我们认为应注意以下问题:(1)问题的深度,过于简单难以调动学生积极性及兴趣,太难太超前结果曲高和寡。(2)文献检索:在教学推行过程中,引导学生查阅文献能力,可以定期开展短期培训班。否则学生无法短期内获得高质量文献来找寻答案。(3)注意培养学生团体及分工协作能力,PBL教学最大的新意就是自主与独立,要最大限度调动所有学生积极性,使其参与到系统内来。(4)教师知识储备及引导:指导教师需要足够知识储备,文献检索来很好引导和掌控整个教学过程。但还存在一个棘手问题:如何让学生有足够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体验?在目前医患关系紧张形势下难以解决。
总而言之,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PBL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