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6:16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养成读报的好习惯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英语报刊题材宽泛,内容新颖,信息量大;出刊周期短,出刊快,信息超前,时代感强;内容通俗新颖,语言生动精练,图文并茂,版面鲜活,妙趣横生,可读性强。长期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有利于养成学生读书报、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无意记忆,善于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英语报刊内容新颖丰富、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阅读英语报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展高中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的最新动态与信息。英语报刊中丰富的英语单词和句式都是学生在教科书里难以学到的,这些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无疑会使学生积累英语词汇量,增强英语的语感,提高英语的写作能力。
二、指导高中生阅读英语报刊的几点做法
1. 激发高中生阅读英语报刊的兴趣。激发阅读兴趣是提高英语报刊阅读效果的关键。一是开辟英语报刊宣传栏。英语教师和图书报刊管理员要定期向学生推荐学生适宜的英语报刊读物,及时在校园阅读网和英语报刊宣传栏展示最新的英语报刊。二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读报的好处。结合自己读报的事例宣传读报的体会和感受,激发同学们读报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养成勤读书报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只要有时间就自觉地去翻阅英语报刊的习惯;并经常向学生推介他们喜欢的英语文章和报纸摘要,同时也克服了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学校专门开设英语报刊阅览室,营造恬静、和谐、舒适和人性化的阅读氛围,尽可能地为学生配置齐全的阅读装备,有条件的可以开放网上阅读。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和空间,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交流互动,共同分享阅读的体会和感受,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目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由于高中英语教学还不是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教材的阅读量明显不足,致使高中生英语阅读面比较窄,阅读能力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要拓宽英语课堂阅读教学的渠道,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认为借助英语报刊进行英语阅读训练,可以有效弥补传统英语课堂教学的不足,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可以扩大高中生的知识面,有效提高高中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应用能力。
一、英语报刊作为英语阅读材料有着特有的优势
首先,英语报刊题材宽泛,内容新颖,信息量大,涵盖了事实政治经济、新闻热点透视、文化教育资讯、人文天文地理、体育休闲娱乐、科技博览、校园文化、生活常识等不同的方面,为学生的英语阅读提供了丰富的阅读素材,能够满足学生猎奇心理需求,激发了阅读的兴趣。学生选择阅读报刊机会多,尽管有的是随便翻翻看看,也会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文章。其次,英语报刊出刊周期短,出刊快,信息超前,时代感强,保证了阅读材料的时效性,学生通过阅读英语报刊能够迅速及时地了解国内外大事、实事、要事,或浏览到自己感兴趣内容。这是现行的统编英语教材所不能比拟的。再次,英语报刊的内容通俗新颖,语言生动精练,词汇丰富,能从多种角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在阅读英语报刊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大量的新词汇、新短语,无形中增加了词汇量,增强了语感,并从中体验到用英语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快乐。最后,英语报刊文章体裁多样,图文并茂,版面鲜活,让读者耳目一新;同时知识性和趣味性很强,文章长短不一,满足了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英语报刊还经常变换版式和色彩,调换栏目迎合读者的口味,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也调动了学生学英语习的兴趣。
二、阅读英文报刊对英语教学的积极意义
英语报刊图文并茂,语言简练,妙趣横生,可读性强。长期坚持阅读英语报刊有利于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有利于学生养成读书报、写读后感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能力,强化无意记忆,善于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英语报刊内容新颖丰富、贴近生活、时代感强,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阅读英语报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拓宽高中生的知识面,增进学生对世界文化的了解,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和掌握世界各地的文化、教育、科技等各领域的最新动态与信息。英语报刊中丰富的英语单词和句式都是学生在教科书里难以学到的,这些丰富的英语教学资源无疑会使学生积累英语词汇量,增强英语语感,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三、指导高中生阅读英语报刊
1.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阅读兴趣是增强英语报刊阅读效果的关键。一是开辟英语报刊宣传栏,英语教师和图书报刊管理员要定期向学生推荐学生适宜的英语报刊读物,及时在校园阅读网和英语报刊宣传栏展示最新的英语报刊;二是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读报的好处,结合自己读报的事例宣传读报的体会和感受,激发同学们读报的兴趣和热情,使学生养成勤读书报的习惯,进而培养学生只要有时间就自觉地翻阅英语报刊,并经常向学生推介他们喜欢的英语文章和报纸摘要,从而克服阅读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是学校专门开设英语报刊阅览室,营造恬静、和谐、舒适和人性化的阅读氛围,尽可能地为学生配置齐全的阅读装备,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进行网上阅读。同时,还要给学生提供自由交流的平台和空间,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师生之间、生生之间阅读交流互动,共同分享阅读的体会和感受,有效提高阅读质量。
2.典型示范,引导阅读。
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坚持利用英语报刊引导学生读报活动已经实践了好几年了,收获和体会很深刻。笔者经常用上届上上届的毕业生读报的典型案例教育鼓励学生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或是组织开展读报交流会、开设读报园地和心得专栏交流读报的体会;或是让学生身边的读报受益者现身说法,以此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英语报刊的水平,调动阅读英语报刊的积极性。同时,英语教师要率先垂范,要做阅读英语报刊的典范和楷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英语读报活动的开展。
3.指导订阅和选读。
学校图书馆每年都要装备一定量的图书和报刊,要根据学生阅读量的要求,有针对性地订阅若干种英文报纸,以满足学生的阅读需要。由于学生阅读的时间比较集中,也为了方便学生阅读,要求以年级或班级为单位,根据高中生阅读量的实际需求,指导年级组、班级或以宿舍或学习小组为单位订阅英语报纸,这样集中订阅减轻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实现了报刊资源的共享,不仅可以节约费用,而且可以提高报刊的可读率。报刊的订阅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基础和能力,阅读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等,也要考虑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技巧等,有针对性地订阅所需要的英语报刊。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或学生家长发放英语报刊订阅目录,指导学生根据需要选订英语报刊。
一、培养小学生博览群书的阅读习惯
博览群书,可以开阔思路、活跃文思。如何做到让学生能博览群书呢?首先要寓教于“趣”,使学生爱读书。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
1.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要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学生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可开展“讲故事”、“知识竞赛”、“诗歌朗诵比赛”等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有效地检查阅读情况、巩固阅读成果,让学生享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热情,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推动课外阅读步步深入。
2.寓教于法,使学生会读书。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的方法,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的理解能力有强弱之差。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就要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读文章的过程中要想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立意谋篇的,读完后再想想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自己先前的想法与这篇文章相比有哪些差异等等。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提高写作水平。所谓“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通过列举伟人读书的事迹,鼓励学生多读书。如马克思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而精深。他每天早上9点钟就到阅览室里借阅书籍,又作摘录,又写笔记,一直到晚上7点钟才回家。马克思在读书的时候常常情不自尽地在座位下用脚来回擦地,经过常年累月的磨擦,竟把水泥地磨去了一层,被人们称为“马克思”的脚印。
4.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浓厚的读书氛围是关键,教师还应尽自己所能,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如张贴名人名言,在班级设立图书角,开展读书笔记展示活动……更重要的是教师一定要做学生的读书表率,为学生树立榜样。教师和学生要一起读书,交流心得、体会,用教师的读书习惯去影响、带动学生,从而不断增强学生读书的内驱力,使之成为自觉行为。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让师生都能像伟人那样博览群书。
二、培养小学生勤于动笔的阅读习惯
1.好词佳句的积累运用。“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部分人对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于是可让学生自备一本专用阅读笔记本,把在阅读时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好的句子记下来,并注明出处。还可以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这些句子并努力背下来,并鼓励他们在平时写作时把这些积累起来的语言适当地运用,这对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帮助。如马克思虽然记忆力惊人,对读过的书能记得异常深刻准确,但他读书时总要作笔记。为了查阅方便,马克思还对许多笔记编制了目录和内容提要,然后放到特定的地方,需要时不用翻找,随手就能抽出来。
2.让学生养成随时积累、及时批注的好习惯。平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时,要让学生动笔边读边勾划,动笔把写得妙的好词句用曲线或者符号标注出来。开始,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特别感兴趣的片段,也可在旁边简单地做批注,如“太妙了”、“太棒了”、“真精彩”之类。以后可以批注完整的一句话,再往后,可以用几句话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思。总之,一定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3.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发现并积累。教师要引导学生外出活动时及时把所见所闻和感想记录下来,即便非常简单,也要记录,时间长了,就养成习惯了。
4.让学生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习惯。刚开始可以非常简单,几个字、一句话都行,不会的字可以用拼音甚至用符号来代替;再之后可以逐渐复杂,要求学生写成片断,甚至写成完整的文章,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学生的聪明智慧。
三、培养小学生借助工具书阅读的好习惯
小学生的工具书主要是字典、词典,它们是孩子无声的老师。当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要及时地查阅字典词典,借助这些工具书,自己弄懂字词的意思。养成查字典、词典的好习惯,能避免读错字、写错字、望文生义等不良倾向,确保知识掌握的正确性。参考书能为学生提示阅读思路,提供阅读的有关背景知识、常识性知识及其它小资料,能扩宽知识面、启迪思维,是学生自学的好帮手。
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参考书的习惯,应该注意:
1.保证“三个一”。即人手一本字典、一本词典、一本合适的参考书,上课放于座位的左上角,伸手可及,随时查阅。
2.掌握三种查字典方法。即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笔画查字法,学生必须熟练掌握,可通过竞赛等形式巩固强化,以提高其使用速度。
3.提倡活学活用。有些学生使用参考书,不是“参考”,而是“照搬”。发言照本宣科,做作业照单全抄,这非常不利于思维的发展及自学能力的成长,失去了使用参考书的意义。我认为,提倡活学活用才是根本的出路。要求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鼓励争论,把参考书上的知识观点转化为如己所出,这样才真正利用了参考书。
一个好习惯将使人终身受益,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就成为教育工作的最终目的。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现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
一、抓好常规管理,培养良好的“习惯意识”
(一)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读书时,精力集中,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老师要引导学生读好书,读有所获,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做笔记的好习惯,一边读书一边圈、点、画、记,即“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到只要一读书,就自然而然地拿起笔来,把读书时的疑点、难点、重点及心得体会等,用符号画下来,或用文字记下来;遇到精彩的语句或重要资料,随手记录下来。
(二)培养学生勤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不说话的老师。学生如能主动借助工具书就能解决许多学习上的疑点,强化语文学习意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从一年级第二学期起,就应该备有《新华字典》,四五年级学生应该学会查阅《成语词典》和《现汉语词典》,养成遇到生字新词随时向工具书请教的好习惯。在日常教学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在课文预习时尽量使用字典查生字词;在课堂上尽量选择典型的字词当堂查字典,重在义项选择;在课外阅读时,遇到不懂的字词务必翻阅字典;在家时,要求家长与老师配合,如果孩子遇到不认识或不会写的字词时,不要直接告诉,而是要让他借助学习工具自己解决,逐渐培养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三)培养学生良好背诵的习惯
背诵是学生极为头疼的事,但是万万不可忽视的事,教师要指点学生背诵的方法,如联想记忆法、口诀记忆法、滚动记忆法等。在背诵形式上,也可作适当革新,如限时背诵,在规定的时间内,看谁背得多;限量背诵,同样内容,看谁最先背出来;背诵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对决,形式上有必答题、抢答题、背诵接龙等。提升学生的背诵水平,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培养课外读书读报的习惯
每天至少抽出三十分钟到一个小时的时间进行阅读,家长每天应养成看书或看报的习惯,使家中形成读书的氛围,从而使孩子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二、课堂教学是习惯养成的主阵地
(一)写的习惯的培养
1.写字习惯的培养。
小学低年级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尤为重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指导:(1)充分利用教师范写的作用。在教师范写时,可以请学生说笔画的名称,遇到关键笔画时还应适当讲解,教师工整的书写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2)重视书写指导。教师范写后,学生开始描红临写,此时,教师应巡视进行指导。要求学生描红时一笔一画认真描,且应一笔描成笔笔到位;临写时要按笔顺并看清笔画的位置及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到了中年级,教师在每次作业时应当重视学生的书写。
2.写作习惯的培养。
自小学中年级开始,进行较为集中的写作训练,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成了中高年级的一个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习作态度。教师应当备好每一堂作文课,上好作文指导课,认真批改学生习作,做好作文评讲工作,教师对待习作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习作的态度。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
①认真审题。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审题,找准题目的关键所在,让一颗种子开出鲜艳的花朵。
②展开想象,精心选材组织。文章的内容不是随题而至的,必须教会学生搜集材料,然而搜集来的材料是杂乱的,必须将其修剪一番,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文章。这个过程就是选择材组织的过程,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③注重修改。“天下文章不过一个改字”、“三分文章七分改”,这些都说明了文章修改的重要性。教师可以通过“角色转换”,让学生站在读者、听众的位置重新审视习作,从而逐步做到愿意改,会改,善于改。
④书写工整。这其实也就是认真书写习惯的延伸,如果前面的基础打好了,要做到这一点就不难。
(二)读的习惯的培养
1.初读。
让学生借助拼音扫除生字障碍,做到读正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督促学生形成正确的读写姿势及自觉的朗读习惯。
2.精读。
从小学低年级开始,就要培养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给的,但更好的是学生自己提出来,教师帮助归纳的,这样更有助于学生带着问题读的习惯的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动笔的地方自己先动笔,这不仅可以起到示范作用,而且是教给学生“动笔”的方法。教给方法之后,还应当在多次的自觉运用中强化,最终形成学生不自觉的行为即习惯。
(三)认真倾听的习惯
1.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老师讲解的习惯。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爱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热情的赞语感染他们。在听讲过程中,我注意规范学生行为,长期坚持,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同时结合课堂教学活动,采用多种形式(小组竞赛、做游戏)反复训练,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一、补充性拓展阅读:与课文内容相关联的拓展
小学略读课简短,内容相对浅显,补充与课文相关的内容不仅是拓宽略读课的内容,也是对知识点的拓展。补充相关的内容还能帮助学生理解略读课的内容。这样,在相同的时间里学生收获了更多的知识。补充性拓展阅读既符合略读课的内在要求,也符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外在要求。在略读课程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内容进行补充性拓展阅读,补充的内容应该与课文内容相关联,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知识最大化,高效、省时地获得最多的知识。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读书要有选择》时,教师补充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可以补充选择书籍的几个标准:自己的兴趣、自身知识水平、与课文的相关联程度等等。小学生对于自己的课文阅读读本选择并不明确,对于《读书要有选择》这篇略读文本的内容,如果教师不指明学生选择书籍的几个标准,将影响小学生对于阅读文本内容的学习效果。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向小学生推荐一些优秀的名人传记,比如《鲁迅传》等等。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补充好书籍和坏书籍对人们产生的不同影响,通过这些让雪神感受到选择优秀书籍的重要性,从而实现课文的目的。
二、迁移性拓展阅读:表达形式相类似的拓展
略读课程的设立并不是简单地给予学生课外阅读平台,其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学生通过略读课程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学生可以在略读的过程中开阔视野,收集更多优美的句型、修辞手法等等,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学习和日常生活中。教师在略读课程中,要迁移性拓展阅读。通过略读文本中的优美句子帮助学生学习一些优美的、值得借鉴的优美句型、表达形式等等。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读书要有选择》时,可以指明这篇文章中优秀的表达形式。比如,这篇课文中采用的举例说明形式十分有利于实例说明。教师可以对举例说明进行讲解分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举例说明以及举例说明的表达优势,还可以补充其他说明形式,要求学生对这些进行理解记忆,指导学生借鉴学习,为今后的写作积累素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对《养成读报的好习惯》的优秀句式进行解读。比如,通过第二段的首句来解读设问句这一句型,以及第二段最后一句来解读反问句,可以讲解设问句与反问句的含义以及表达好处,还可以拓展其他句式,比如,夸张句、比喻句、拟人句等等,通过举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感受不同句式的表达效果,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积累素材,为今后的写作提供借鉴句式。通过文本本身的知识内容拓展延伸,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这两篇课文也有其他可学习借鉴之处,这些都需要教师在学生略读过程中进行指导拓展。
三、比较性拓展阅读:具有比较鉴别意义的拓展
比较性拓展能够通过比较、联系两个不同知识点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印象,加深理解,从而更容易掌握知识点。因此,除了需要对课文相关的内容和有借鉴意义的表达形式进行拓展外,教师还应该对略读文本中有比较鉴别意义的内容进行拓展。对略读文本进行比较性拓展阅读。
比如,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略读课本――《读书要有选择》时,对于其中有比较鉴别意义的内容进行拓展。课文提及“可以选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学生对于“优秀的文学作品”这一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因此,教师应该对此进行拓展。指明优秀的文学作品即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确、对自己有启发意义的作品,指明优秀作品的范围,教师还可以通过推荐一些阅读作品让学生对这些标准更加明确,推荐名人传记、科学读本等等,引导学生做好文本选择,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也可以将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进行对比,通过它们对学生影响的比较来让学生意识到选择优秀书籍的重要性。再如,在学习《养成读报的好习惯》时,对于文本中的设问句和反问句进行拓展迁移性任务后,也可以对设问句和反问句进行比较。反问句和设问句是学生辨别的重难点,教师可以通过实例让学生直观感受比较两者的不同。通过讲解设问句和反问句的异同,能帮助学生理解区分这两个不同的句式,丰富知识。
略读课作为精读课的重要补充,对各个年级的教材选择上比重越来越大,呈现越来越重要的趋势。在这一趋势下,教师应该意识到略读课的重要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提升教学技巧,发挥略读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利用略读课来拓展学生的阅读实效。
现如今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一直都在想给孩子们营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学校是一个不小的学校,藏书几万册,为了独享其中经典著作,我一下子借了几十册,供给我的学生朋友们,让他们也尝一尝这难得的文化大餐。好的学习环境是育人的前提,教室里设置一个能藏书几百册的图书室,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科技等,一切应有尽有。育人,就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开始,俗话说得好,好行为才能有好习惯;育人,就从阅读开始,读一读伟大的中华千年史,翻一翻我们的国学经典,阅览《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孙子兵法》《中庸》《论语》等等,感受一下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这就是一个伟大民族智慧的结晶。从大汉的“文景之治”,到享誉海内外的大唐盛世,再到康乾盛世的《四库全书》,无不反映出一个民族的伟大,这只不过是我中华民族小小的索引。
鲁迅先生说:“唯有民族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作为青年的一代,是不是有了高科技就忘记了阅读了呢?我们时刻不能忘记历史,我们得传承千年的文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华千年文明的瑰宝我们得继承和发扬。主席在80岁高龄时都还每天坚持读书看报,即使在他身患眼疾的几年时间里也在坚持,看不了,就叫工作员读给他听。这样的精神是何等宝贵,很值得我们学习。梁衡谈“书是青少年的指路标”,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无不启发青年的我们把阅读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的书目里,从儿童读的《格林童话集》《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到合适我们青少年读的《灵魂的温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点传奇》……再到我们家喻户晓的名著、经典散文、励志读物等等,不论是我读过的还不没读过的,觉得好的作品,都应该拿来读一读,至于没有读过的好作品,肯定是更多了。只要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每个人都能慢慢积累起自己的阅读书架。
青少年只要打好阅读基础,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自己就会去找各种书来读,无需教师、家长越俎代庖。时代不同,阅读的路径和态度也不同,可以说这就是现代性的焦虑之一,但是我们来到了21世纪,必须在这个世纪的背景下看问题。这个世纪的文明交融模式,跟几百年前完全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就是全人类的进步是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
每个人跟书都有自己的缘分,只要找到自己人生中注定要碰到的那本书,从此就会视通四海,思接千古,与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它让人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凌驾于伟人的思考之上,让思想纵横于无限星空。
阅读是把人类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教师要引导学生也这样做,做一个读书人,就是做一个幸福的人。
参考文献:
储蓄是理财的基础。对于刚刚起步的年轻人来说最开始的理财都应该围绕积累财富进行。在拿到上班后第一个月的薪水之前,我没有任何储蓄。我去银行办了一张零存整取的存折,决定将每月花剩下的钱存起来。但是两个月过去了,每个月的剩余都寥寥无几。
我细算这两个月的支出,发现一个规律,就是月初松,月底紧,并且月初有一些支出是非理性和缺乏计划的。于是我迅速地调整了储蓄的方法。第三个月的薪水刚发下来,我就先取出三分之一来存进零存整取的折子里。剩下的三分之二就是这个月的支出总额了 我用它除以30。就算出了平均每一天的费用。这就是强迫储蓄。在这个月里,因为有了日支出限额,通常如果哪天超过了第二天我会有意识地减少一点。到了月底,我惊喜地发现这个月少了很多浪费而生活质量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几个月下来,我的存折就充实多了。
工作一年后我有了不小的一笔存款,我的储蓄方法由较为保守的银行储蓄转向激进型的定期定额投资基金,类似的投资还有股票,分红保险等这些都是回报高于银行利率的强迫储蓄方式。
上班后的第一个春节,我给自己挑选了一样心仪以久的礼物――皮草披肩。这其实也是我理财计划的一部分――激励机制。我给自己的理财制定了目标一年内买皮草三年内买车,五年内买房。俗话说,有目标才有动力嘛!
第二步:勤俭节约,幸福生活“抠”出来
资源有限,节约无限。现在人们都讲“节约型社会”,其实对于个人理财来说养成节约型的生活习惯也是为自己创造“可持续发展”的财富之路,因为节约也是一种积累。
在平常的阅读中,我会对一些有关家庭节约的文章稍加注意,然后通过实践来选择一些切实可行的节约方法。比如我在抽水马桶的水箱里放了一个灌满水的矿泉水瓶,它可以减少水箱的容量但是不会影响马桶的抽水效果:8瓦节能灯,亮度相当于40瓦白炽灯,对于习惯熬夜的我来说,一年的电费会因为用节能灯而省下不少;宽带包月不仅价格贵而且也容易让人沉迷网络,费时费电,我从一开始就果断地选择了计时收费的宽带。
我有读报的习,院订阅可以享受送报上门的服务,也可以节约30%左右的费用。每天上下班要坐公交车,使用公交IC卡也比投币节约10%,还省去了换零钱的麻烦。
分时消费也是节省开支的好习惯。我的衣服几乎都是商场返季打折时购买的我特别留意那些基本款,它们折扣很低但质量很好,还不用担心过时。大件家用物品我也选择商场有打折、降价、买赠等促销活动时购买,非常实惠。最让我有成就感的,还是选择淡季出游带来的乐趣。去年秋天我利用年假去黄山旅游不仅门票,索道费用减半,而且看到了壮观的黄山雪景和雾凇奇观。由于游人少,行程非常舒适,住宿也便宜很多。
另外,节俭并不意味着拣便宜,而是在花同样多的钱购买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比如家电等耐用品我一定要买知名品牌,虽然价格可能会高一些,但是它的质量和服务会比较可靠消费风险低。
第三步:细细记账,养成消费好习惯
虽然数学学得不够好可是我却在很早的时候就养成了记账的好习惯。每一天我都将自己的收支分门别类记下流水账到了月底我算出各门类当月支出总额然后画出饼状图,进行分析。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直观地看出消费误区及时纠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感兴趣的事物学生往往愿意接受,否则会出现排斥心理。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认识的字非常有限。利用每天中午或整理作业的时间给学生讲《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等课外书中的故事,让学生听课外故事录音。教师那娓娓动听的话语,故事中那曲折的情节都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告诉学生,这些故事书里都有,等我们认识了更多的汉字,就可以自己去读,书中会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有趣的故事,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读课外书的欲望,诱发了学生学习拼音和汉字的兴趣。当学生有了强烈的读书欲望时,就可以在班级中建立一个读书角,将各种书籍集中在一起,给每个贡献书的小朋友一个介绍自己图书的机会,每天中午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到读书角去找自己喜欢的书读,如果谁的书出借次数最多,给书的主人适当的奖励,对借阅次数多的同学也给予适当的奖励。
二、加强指导,保持兴趣
1.指导选择适合的书籍
当学生有了读书的愿望,又学会了拼音时,可以适时地向学生推荐一些适合他们阅读的读物,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文化基础、认知水平、学习实际、年龄和心理特点等因素推荐,因人而异。重点引导他们阅读童话、寓言、儿歌、谜语为主的注音读物,这些作品浅显易懂、通俗简短、情节生动,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口味,然后把每周老师讲、读故事的时间改成让学生上台自己读,对大胆上台又读得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时学生为了能有上台读书的机会,纷纷买来老师推荐的读物,自己先读了起来,看到学生有时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时,老师的心情也会很爽。
2.教会阅读的方法
精读与略读相结合。当今社会处于知识爆炸的时期,信息含量大、变化快,那么多的书都看是不可能的,应有选择地看。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精读与略读相结合的能力,指导学生读书先读前言、目录,读报先看标题、栏目,在浏览中形成粗略印象,借此选择图书。对于自己所需要的优秀作品,细细品读。其他内容可采用略读形式。
读与思相结合。托尔斯泰说过:“知识只有靠积极思维得来而不靠记忆得来时,才是真正的知识。”因此,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边看书边质疑,并通过自己查询资料分析解答,从而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读与记相结合。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记本,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及时摘录新认识的字、优美的词句和一些新知识,以便以后查阅,养成边读边记的好习惯。
三、活动展示,巩固兴趣
低年级学生毕竟年纪小,兴趣易激也易失。为使学生对课外读物爱不释手,阅读兴趣日趋高涨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想方设法,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效果,享受进步和收获的喜悦,激发读书的成就感。
1.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是一种省时省力、参与面广、收效快的形式。每节语文课开始,让一位学生进行“课前三分钟展示活动”,或背古诗或诵优美语段、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或谈点见闻、互通信息、阐述见解。读报课,轮流让学生朗读文章、讲故事,交流课外阅读所得。早读课、语文活动课、班会课,开展“介绍一本好书”的活动。这些交流不仅反馈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也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的胆量。
2.比赛
可采用故事赛、朗诵赛、知识赛等形式。如我在班中推出“故事大王擂台赛”,每周评出一位故事大王给予奖励。“诗歌接力赛”,给胜利的小组每人奖一颗星。这样一来,同学们都积极地背诗、阅读,巩固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3.展览
黑板报的一角开设“采花栏”,介绍古今中外的优秀作家和作品,介绍读书方法;不定期举办班级小报、小博士知识竞赛、作家作品知多少等读报汇报、阅读欣赏展览活动,把课外阅读推向一个又一个。
你们好! 首先,我还是代表我们班所有任课老师向你们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今天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和交流我们班孩子在这一学期的学习问题和习惯问题。
一、感谢。
首先感谢各位家长一学期以来的鼎力支持。 感谢你们对孩子们的学习的细心指导、督促检查、签字,让孩子们的家庭作业都完成的非常出色。 感谢你们教育孩子与同学之间出现矛盾时的谦让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宽容。 感谢你们对我们班级和学校的各项活动的大力支持。比如:向农村的孩子捐书,孩子们都很踊跃;向班上捐清洁用具,扫把、撮箕、垃圾口袋、抹布等。让孩子们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集体荣誉感。 感谢这学期来为孩子们上兴趣课的家长:唐铭璐妈妈、王梦杰爸爸、苏祉瑞妈妈、袁梦爸爸。你们每一位来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让孩子们体验了不一样的乐趣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 感谢我们家委会的成员:崔添竣妈妈和陈昕怡妈妈。我们教室里的书柜、书架、墙画以及窗帘。。。。。。都是他们两位亲自挑选的,让我们的孩子有了如此温馨的学习环境。 当然还有其他各方面支持我们工作的每一位家长,再次对大家表示感谢。
二、本期总结。
现在我们的孩子已经读二年级了,整体看,孩子各方面的进步都很大,从刚入学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到现在基本能专心听老师讲课,能积极动脑。特别是学校开展班级评比,大家集体荣誉感都增强了,卫生纪律方面都有明显的进步,小干部能力增强了。(早读、做值日生、收发本子都很自觉) 班级荣誉:10、11月获得文明卫生先进班级称号。班级黑板报评级获得一等奖,班级文化建设评比获得一等奖。
三、期末成绩
1.给学生取个英文名
让学生有这种真实的体验之后,才能逐步使每位学生习惯英语思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布置“英语化”的教室
可以使同学们一进入教室,就有一种乐于用英语表达的欲望,这将会为英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3.进行课前五分钟英语表演比赛
让学生置身于英语环境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夯实课内英语环境
1.协调师生关系
英语课上,教师首先要制造一种和谐的交际氛围,激发学生愉悦的情感,使他们乐于开口说英语。我们要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教学中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而学生才是主体。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不要怕学生出错,要相信学生是在不断“摔跤”的过程中学会走路的。
2.精心设计课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创设真实的英语环境,围绕所学语言内容进行具有交际性特征的语言实践活动。可以利用头饰和服饰等创设人物情景,让学生在人物角色的扮演中,体会语言的意义,学会正确运用语言。以小品的形式让学生在逼真的情景中练习对话、自编对话,相互交际,养成自觉运用英语的好习惯。还可以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讲出来,或者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或辩论等。
3.充分利用现代设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有助于学生直接理解英语,培养他们直接用英语表达思想的能力。电教媒体的这一作用,使学生犹如置身于自然的语言环境之中,从而消除许多心理障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三、多渠道开展英语课外活动,提供多种应用机会
1.营造校园英语文化
(1)加强校园中英语环境的布置,营造英语交际氛围。校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校园应该成为学习英语的乐园。使学生处在这样氛围之中,自觉不自觉地感受着英语的交际气息,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交际力。
(2)校园中设立英语角。学生在每天的课外活动时间来到这里进行交际训练,模拟现实生活的场景。在这种轻松民主的环境下,学生求知欲望高,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英语角活动,还可以从校园英语角发展到班级英语角,学生中英语爱好者的作用在英语角的交流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由他们带动起一大批学生学习英语。
(3)使用现代媒体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视听环境,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例如:利用学校的闭路电视系统,每天中午和下午课外活动时间播放20分钟的英语教学原版片或英语新闻集锦。在这两个时间段,学校和教师不给学生任何压力,不提出外加的学习任务,通过日积月累、潜移默化的试听环境的营造和熏陶,使学生在轻松自如的状态中逐步提高了视听的能力。
2.积极开展活动
(1)提倡每日英语。每学期开学,制订计划号召广大师生每日一句英语。这样,师生在见面时都能用简单的英语打招呼、聊几句,形成一个大家都来说英语的良好氛围,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语言能力,在实践中进一步加深、巩固。
(2)开展读报、用报活动。英语报的文章短小精炼,时事性强,涉及面广,贴近中学生的实际,易于被中学生接受。在阅读过程中,将课文中学过的单词、句型在读报中得以复习巩固;对于一些陌生的单词,学生通过查字典自学并因在报上频频出现而被学生掌握,使每个学生都能继续提高。
(3)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编英语小报。在小报的编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撰稿、排版、誊写、美化能力。
(4)坚持开展英语演讲比赛、辩论赛。围绕一个主题,在班内比赛的基础上推荐选手参加年级、学校的比赛,演讲稿的修改、辩论材料的收集都凝聚了全班同学的心血,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积极性主动的合作精神。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682(2009)01-0094-03
一、在作文教学中提出“新闻日记”的原因
1.学生普遍缺乏关注国家大事,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意识和热情。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中仍有一部分依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缺乏对国内外大事的关注与参与,成了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而在高度重视学生思想教育的今天,让孩子通过“看新闻,写日记”来了解国际、国家大事,了解祖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体会社会发展的艰辛,洞察国内外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从而积累知识,提高思辩,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否也不失为一种切实可行的德育新途径?
2.学生普遍缺乏对信息的辨别、处理能力
随着媒体活动日益现代化、多样化、广泛化,也正为小学生提供了更多便捷的、有效的关注及参与社会生活的广泛空间。当今社会已进入了信息时代,培养人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对信息的处理能力是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现代人对“素质”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在学习文化知识上,而应进一步提升到“还需具备一定的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这一高度。
3.学生对生活中应备的常识了解甚少
“减负”后,虽然课余时间较以前增加,但还有为数不少的学生把时间、精力花在看电视机、玩游戏机上,阅读的兴趣不浓,积极性不高,更缺乏收看新闻、阅读报刊、听广播的良好习惯,导致知识面狭窄,对一些基本的常识少缺乏认识和了解。
如,在四年级的一次能力测查中,要求学生在阅读《地球就诊记》后,结合阅读后的感受和联系自己身边的实际,主动关心发生在身边的小事,给有关部门写一封短信。参加测查的同学多数较好地掌握了信的格式,可是对于信开头的称呼(环保部门的叔叔阿姨们),却只有少数同学写正确,而多数同学都写成了“有关部门”,更有个别同学可能因照背语文书上的例文(给表姐的一封信),将人称写成了“表姐你好”。类似这样让广大语文教师啼笑皆非的事例比比皆是。再分析那些能正确写出称呼的同学,多数是通过看新闻、读报刊了解到这类事件应该找环保部门。
可见,现在多数学生对于学科知识掌握的都比较好,而对于一些生活中基本的常识却知之甚少。
4.作文教学效率不高
作文是最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从理论上分析,应该是素质教育的最有利阵地。事实上,作文却是老大难问题。学生怕写作文,总感到没东西可写,于是就胡编乱造一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干脆照搬作文书上的内容。学生写作文时,之所以难为“无米之炊”,是因为他们不懂得作文来源于生活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的宝库。再者,对小学生而言,由于是没有目的性的观察、无注意占主导,心理学家认为,观察的效果取决于感受对象的刺激强,因此对于生活中的同一件事或同一个现象,有的学生能叙述得头头是道,甚至能发表自己对此事的独立见解,而有些学生则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学生感到没东西可写,是因为他们不善于从生活中选取富有新意的材料,不善于积累写作素材,思路打不开。长此以往,习作水平提高不快。另外,学生的生活相对比较单一,相似的学校生活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
针对上述种种矛盾,笔者在教学中确定了以“看新闻、写日记”为题的课题研究,进行了一系列积极的探索。
二、如何调动学生“看新闻、写日记”的积极性
1.组织发动,家校携手。
在课题研究前期就通过召开实验班家长会的形式,请有关教师做专题讲座,使家长们明确“看新闻,写日记”的意义及家长应如何配合学校,为孩子提供条件。如,订阅报刊;确保孩子收看新闻的时间;帮助、指导、督促孩子在家收看新闻、记录新闻。
由于组织发动落实,在实验过程中家长多数能积极配合学校,落实、保证学生在家看、记新闻的时间,有的家长还能陪孩子一起看新闻,并与他们交流看新闻后的感想。由于小学生外在注意力不够集中,做事缺乏持久性,因此,家长的配合对于激发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书报的习惯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2.教师身先士卒
要让学生对“看新闻、写日记”产生兴趣,首先教师自己要率先示范,坚持看新闻、写日记,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及对新闻的敏锐性,把自己的感想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通过“好新闻推荐、谈天说地、新闻角”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给了学生精神的鼓舞,让学生知道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训练中,“自己并不是单枪匹马,还有老师在作他坚强的后盾。”坚持看新闻、写日记对于学生来说很不容易,尤其当他们遇到困难退缩时,教师积极向上的写作热情,会给学生以鼓舞,使他勇敢地坚持下去。教师言简意赅的文风,也给学生在习作中提供了范例。
3.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全面调动学生“看新闻、写日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看新闻、写日记”对提高自身水平之间的紧密关系,然后逐步掌握“看新闻、写日记”的方法,并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感兴趣的新闻作为日记的内容,选择各种自己喜爱的交流形式,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畅谈自己真切的感受,与同学、老师、家长等交流。
三、进行“看新闻、写日记”基本能力的培养方法
1.掌握“看新闻”的基本技巧和要领
看新闻的主要途径有收看(听)电视(广播)与阅读报刊。
从电视(广播)中了解新闻,除了收看中央台的新闻联播、省市新闻等,还可以指导学生收看“焦点访谈”、“实话实说”、“记者会”等内容。收看时,应做到全神贯注,并将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尽可能保持原话,用较快的速度记录在一个固定的新闻记录本上,如有困难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或在其它时间段留意收看重播。
阅读报刊方法主要有三种:浏览、跳看(读)、精看(读),对于感兴趣的新闻可作一些圈、划、点之类的读书记号,对于感受最深的还可写一、两句批注。同时通过“好新闻推荐、新闻会”等形式,引导学生变盲目地看为有选择地看。对于那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更应抓住感受最深的一点,慢慢看、细细看,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吸收处理信息,发表自己的观点(想法)。对于有些新闻(如美国总统竞选等报道),可采用专题看(读)的方法,对整个新闻事件有较全面的了解。
2.有感而发,及时捕捉看新闻后的感触和想法。
看懂了新闻,并不意味着就能写日记。因为每个学生语文知识、认知能力的基础各不相同,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学写这类日记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有一个过程,遵循“异步性原则”。它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于初学看新闻、写日记的同学来说,写新闻日记的要求可放低到:学生在看新闻后,采用“剪报或摘录”的形式作为新闻日记。尽管从形式上看是暂时放弃了作文,可对于那些原来没有习惯看新闻和语文知识、认知能力基础较差的同学来说,剪报却是一个很好的感知和积累的过程,既为今后写新闻日记打下了基础,要求又不算高,没有难度,不“闷”学生,学生也不会因此造成心理负担,那他们就有兴趣,对此产生了积极性。
剪报的方法是: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新闻材料,然后将经过选材后的报刊进行剪贴,报纸的剪贴时应注意:要剪下报头上报纸的名称、年、月、日,以便日后写一些专题性新闻日记时查找;还应注意将所选的新闻材料剪完整,有图片的要将图片也一同剪下;剪贴好后,要做一次校对。
第二阶段:收看或收听新闻后,能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并简单地写几句感想。在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时,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对于一些标题已能准确、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的新闻,可以在新闻标题的基础上进行扩充。②绝大多数新闻的导语都较简明扼要地根据了新闻的主要内容,可以借助新闻的导语,用摘录重点词句的方法进行概括整理。③对于内容较多的新闻,可将新闻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事情简要的经过等要点,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
第三阶段:在阅读一定数量的新闻后,能引用自己最感兴趣的一点,作适当的引申和联系,即结合自己的想法或身边的小事,敞开心扉,溶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就某个问题或某种现象谈自己的感想。通常可以:①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或薄弱环节,提醒人们重视。②针对社会上一些似是而非的行为,进行辨证,从而找出正确的做法。③针对社会上涌现出的新人新事新风尚,以弘扬正气,倡导文明。
当然还有许多方面可写,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有感而发的新闻,都可以作为这类日记的材料。
从总体上看这类日记,篇幅上较短小,形式上与读后感十分接近。学生习作时不会有较大困难,但写作时还应注意:作者的观点来自于新闻材料;在谈自己的感想时要抓住一点,切忌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引用新闻的内容不可全篇照搬照抄,要学会取舍、归纳和必要的引用。
3.通过多种展示活动促进习惯的形成
为了使收看、记录新闻长久地得到开展,努力让学生养成自觉自发的习惯,实验班安排每周三的谈话课和隔周一次的语文兴趣课时间,让学生说说新闻,给学生一个施展才华的机会,提供演讲锻炼的场所。各实验班还将这项活动纳入主题队会之中,开展以“时事知多少”、“保护我们的家园”、“和平与冲突”等为主题的新闻会。各实验班还在黑板报中开辟“一周大事”栏目,汇集了学生记录的新闻,张贴优秀的新闻日记。每月安排一次年级巡回交流展示各班学生优秀的新闻日记。实验班教师还组织学生积极投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实施“看新闻、写日记”的初步成效
1.激发了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养成了良好的收看(阅读)新闻的习惯。
学生在实验进行后,课外收看(听)新闻的兴趣和习惯均能明显优于实验前,证明看新闻写日记能有效激发学生收看(阅读)新闻的兴趣,培养良好的阅读书报习惯。
一年多来,在看新闻、写日记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地浏览《钱江晚报》、《杭州日报》、《参考消息》、《都市快报》、《小学生世界报》等报刊杂志,多数学生至少看两三种报纸。家长们也常常反映:现在孩子们回家不是先玩,而是先翻阅当天的报纸。学生积极地参与“新闻会、好新闻推荐、小新闻角”等活动。学生对收看(阅读)新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已养成了每天读报(或收看新闻节目)的好习惯,“看新闻”成了学生课余生活中的自觉活动。
2.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增进了对生活常识的熟悉与了解。
通过每天收看新闻联播或阅读各类报刊上的新闻,学生的阅读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一改过去“阅读量以教材中的课文占多数”的现象。据初步统计,每个学生每天看报的阅读量大约为2000字,那么一个月就能达到60000字,以此类推,一年就基本完成《教学大纲》中阅读量的要求(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五年制不少于100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随之而来的是学生阅读面也得到了拓宽,他们不仅学习课本中的知识,还从新闻中了解到“政治、文化、科技、体育”等其它方面的知识。新闻以它所独具的时代性、快捷性等特点,使学生自然地接近生活、了解生活、熟悉生活。
3.及时地关心、了解国内外的大事,提高了学生的爱国意识。
“看新闻、写日记”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使学生能及时地了解国内外的大事,不再成为孤陋寡闻的“井底之蛙”。学生自身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如,学生在看了有关日本首相拜“鬼”的连续报道后,写下了《假意与真情》、《真感于拜鬼事件》等。学生们还通过国内外的新闻,感受到时代前进的步伐,我们的祖国也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自觉地意识到自己的肩上正担负着何等重要的历史使命。
4.增强了学生辨别、筛选、吸收、处理信息的能力
在看新闻写日记的过程中,面对众多的新闻报道,学生必须进行筛选、处理、吸收,才能将它们转变为“看新闻、写日记”中的材料。有的孩子爱上了剪报,他们把感兴趣的新闻剪贴成一页页剪报,并进行分类整理,编成了《剪报集》;有的孩子爱上了写新闻日记,每当阅读到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新闻,便会兴致勃勃地写上一两段。在“新闻会、好新闻推荐会”上,孩子对一些感兴趣的新闻话题,总能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因此,他们的观察力、发现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也获得一定程度地提高。
5.丰富了作文的素材,提高了习作的水平。
以前布置学生写周记时,一些学生便感到头疼,总感到没东西可写,于是就胡编乱造一通,应付了事,更有甚者,干脆照搬作文书上的内容。可进行“看新闻、写日记”的实验后,学生在课余通过收看新闻联播或看各类报刊上的新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利用新闻的内容或自己看后的真实想法作为写作(日记或周记)的材料。新鲜而又丰富的新闻题材源源不断而来,令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习作的题材拓宽了,语言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从而促使习作水平迅速提高。
研究证明:“看新闻,写日记”对促进学生课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提升人文素质乃至人的整体素质都有一定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吴立岗著. 作文教学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2 丁法章. 新闻评论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