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6:34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经验总结

篇1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176-02

新课程改革召唤“合作学习”。它不仅仅是在教学中让学生在合作小组的环境里学会与他人互相交流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有效措施,也是促进学生之间彼此尊重、理解和表达、倾听和说服他人,从根本上改善课堂的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这一课题的提出,也体现了时代和社会的要求。

一、具体研究方法及具体做法

1.研究的方法。

调查分析法:通过调查教师备课、参与集体备课、推门听课、参与公开教学活动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当前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好的做法及存在的问题,为本课题实施提供依据。

公开演示讨论法:通过集体备课、开设公开课、主持教学讲座等交流的平台推介自己的教学环节设计理念,吸引更多的教师参与问题的讨论,赢得他们的参与、支持,并听取合理化建议。

行动研究法:通过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设计,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不断实践和创新,总结经验,在反思中提高。

经验总结法:通过设计每一次课堂教学,并对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进行研究和总结,从实践中归纳和提升小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2.具体做法。

(1)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氛围。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我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3)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注重利用综合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怎样使用字典、词典,训练查字典、词典时迅速,准确。教会学生抓住预习、上课、练习、复习和总结这五个学习环节,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加强课外阅读训练,拓宽学生视野。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给学生足够的合作学习时间。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建立合理的评价和奖励制度。

(4)科学分组。在试验中,我根据学生成绩、特长、性别、爱好等各方面的不相同,将学生分为几组。在课堂教学中,以前后排合作四人为小组效果最佳。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将两个四人小组进行合并八人小组合作最佳。

(5)合理分工:小组长主要针对合作小组各成员在课内进行调控,课外进行管理;记录员是对合作小组各成员的讨论结果或实践过程进行记录;检查员是检查合作小组各成员在活动中是否能够各尽其责;报告员是在反馈或交流时,对本合作小组的讨论结果或活动结果等进行汇报。

(6)培养合作意识。在学习生字、阅读、古诗、分角色朗读、口语交际等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使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基本流程:布置任务――老师提出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的调控下共同探究,完成任务;反馈交流;老师小结。经过课内外的合作,校内外的合作,学生有了合作意识,掌握了合作学习的方法,有效合作能力得以提高。

(7)双向、多元评价。在试验期间,老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对老师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小组的评价,要从课内外的有效合作、组员成绩之和、组间互评、小组自评等方面去进行综合评价;教师对每个组员的评价,要从成绩、特长、综合能力、品质、与他人的合作、组长的评价、家长的评价等方面去综合评价。

二、研究的成果

通过一年多的实验、研究、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的合作技能初步养成:

1.合作中,学生已学会了根据教师及同学提出的问题,合理收集问题解决所需的各种数据,具备了运用这些数据,分析、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数据的收集中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实用性。

2.学生能够用富有逻辑性、条理性的语言来阐述小组的基本观点,描述小组开展的相关活动,叙述小组讨论的结论。语言通俗、易懂,说理有层次。

3.在交流中,学生会主动发表自己对事物的观点,能结合同伴的观点,调整自己的思路,产生更为新颖的想法,合作的意识初步的养成,合作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4.在合作中,学生能认真记住老师提出的操作要点、合作的要求;能认真按照小组的分工、完成各自的任务;思考老师的提问、倾听同学间的发言,合作学习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5.学生能客观地从多方面评价自己和他人在合作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

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好局面,教师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切实提高了。在课题研究期间,我本人重在体现合作学习的论文获省第七届蓝天杯论文大赛三等奖,示范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巨人的花园》在送教下乡活动中受到好评。靳晓宁多次代表“茉莉花开”工作室成员在全区上好“阅读教学”示范课,得到一致好评。我、靳晓宁、胡春玉、徐培华、冒伟五人分别获宿迁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宿迁市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和宿城区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称号。所以,合作学习的运用使教师实现了有效教学,更在课题研究中得到了成长与历练。

篇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教育要着重培养学生四种本领,既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其中就提到学生要学会合作,学会合作是21世纪的学生立足社会之本。《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我们昌都地区在2009年开始正式实行新课改,在新课程目标下,昌都地区的广大教师开始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实践,取得了一些经验。这几年,我一直致力于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经过自己的积极努力和不懈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在,我把自己这几年取得的经验总结如下,以供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感兴趣的各位教师参考借鉴。

一、合理分组与明确责任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

我所在的学校为昌都地区第一高级中学,我们学校每个班级人数基本在40人左右,在分组人员安排上,在人员分配上最好是6到7人一组。在分组时,要求教师了解各学生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学习习惯、文化基础等。尽量做到“组与组之间同质,组员之间异质”,这样能让组内成员起到互补的作用。分组的同时明要确组内成员之间是平等的合作关系,明确每个组员所要肩负的责任,比如说确定组长、确定发言人等,这样就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使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师引导与组织是小组合作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我们教师改变观念,由过去的一言堂变为百家讲坛;由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堂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教师首先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手段,要注意什么样的教学内容适合使用小组合作学习,什么时间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有所选择,灵活安排。其次老师要担当好引导者的作用,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老师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老师要做好课堂组织的掌控者,也许有些老师认为小组合作学习就是比课堂的热闹性,谁的课堂热闹,谁的小组合作学习就搞得好。这种看法只注重看课堂的表面,而没有关注课堂的内涵,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在实践中,教师一定要深入到每个小组中,到每个同学身边,随时掌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调控,维护课堂的纪律,确保正常的课堂秩序。

三、科学评价是促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手段

评价是对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小组合作程度与组员参与合作学习的效果进行科学评估,也是对小组合作学习效果进行调控的科学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中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手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小组与小组之间、每个小组成员之间及学生自我的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要关注的是在小组的整体发展中每个组员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否实现了组员的自我目标。也就是说要把每个合作学习小组看成一个整体来进行评价。小组成员之间评价要关注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学生的自我评价是学生完善自我的过程,在合作学习中挖掘之间的优点、改正缺点的过程。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观能动性。

四、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要求学生学会合作,在探讨交流过程中首先要学会倾听即要学会交流,要克服自己的急躁心理,在别人发言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学会取长补短。其次要学会质疑,对于不同的看法,在肯定别人的同时,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同学没有想到的方面,要勇于补充。第三要学会表达,人不仅仅是要会听,也要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回答问题总是那么几个同学,有些同学有很好的想法和思路,因为性格或者因为表达能力的问题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要多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特别对于学困生,要给予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肯定他们的想法,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标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和协作的精神,活跃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一种有效手段。使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每个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邵光华. 数学思想方法与中学数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篇3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革,社会对人才标准做了重新的界定,创新和合作能力是人才最重要的特征。知识经济时代要求教育界培养大批有创新和合作能力的人才。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也把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作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合作学习"是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和组织实施的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通过该课题的研究,旨在能使小学英语教学找到高效的教学模式,切实开展小组合作活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来,通过小组合作活动,使每个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都能得到长足的进步与发展。同时,以这样的学习形式为载体,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参与意识,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为他们以后进入社会,成为综合素质较高的复合型人才打下扎实基础。因此,在实施《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倡优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之际,我们有必要对"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探讨,以利于对课程标准的深度把握和正确实施。以避免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后,班级课堂教学中相当一部分学生由于得不到参与机会而处于 "旁观"、 "旁听" 的被动地位。使教师对学习过程的干预和控制大大降低,更多的是给予引导和激励,赋予全体学生充分的参与机会与权利, 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拥有高度的自主性,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能胜任的学习内容,并在小组中担任角色,承担任务,充分展示并发挥创造潜能。 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探索、发现知识,在自主学习中不断获取知识,在合作与交流中,用不同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 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很快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并成为当代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之一,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从发展阶段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2、是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合作学习的理论日臻成熟,影响逐渐扩大,形成为一种十分有前途的教学流派,提出了"小组成绩分工"、"小组辅助个人"、"小组调查法"……合作策略;

3、是与其他相关理论的融合发展阶段(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合作学习继续向成熟发展,与其他相关的教学理论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合作掌握学习"与"合作学习与直接教学一体化"的出现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同时,合作学习的观念已开始渗透到学校的各个层面,不局限在课内。

理论工作者与教师紧密结合,不断深化研究课题,拓宽研究思路,是今后合作学习研究的发展趋势。我们相信,合作学习的未来前景十分广阔。他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运用,将成为教学系统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题合作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形成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学生思维的活跃程度受课题教学氛围的影响很大,(fanwen.7139.com)多种形式的小学讨论交流,是学生之间信息交流量增大,交流方式增多。这样有利于生动活泼课堂气氛的形成,有利于课内信息的 沟通交流,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时重要的学习方式,学生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相互启发。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课题界定: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生或群体,为了达到共同的目的而在行动上互相配合的过程。合作学习是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营造宽松、和谐、自由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信息的收集、分析、判断,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和技能,善于合作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力。 研究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指出目前我国教育现状中存在着学习方式单一的问题,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认为,学生有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合作学习过程中,不同的个性心理随着学习过程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的展开,不断发生碰撞与相融。合作学习联系的建立,为学生创造了与他人交往合作的空间,顺应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并且指出,要"创设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使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在小组中具有不同智力水平和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成员可以互补,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实现思维、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相互团结的力量使小组成员互勉、互助、互爱。一个学生的成功同时会帮助别人成功,包括组内、组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学习共同进步关系。

依据以上理论,本课题的研究目标为: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形成一整套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方法和策略,并在实践中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2、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学习习惯和团结互助的精神。

3、通过研究活动的开展,探索合理分组的策略和小组长培养的策略。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依据以上研究目标和我校班级及学生情况,本课题针对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

1、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现状研究。

2、学习小组建设的研究。

(1)优秀小组长培养策略的研究。小组长的选择和培养,是保证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2)合理分组策略的研究。分析班内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原因,对本班学生进行合理分组,提高小组成员间参与学习和合作互助的效率的原始几率,为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

(3)学生合作学习习惯培养策略的研究。

3、合作学习建设的研究。

(1)合作学习任务设计、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精心设计课内课外的合作学习任务,使合作学习的任务有层次性,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设置的研究,针对不同基础和学习习惯的组员设置不同的学习任务,以保证每个组员都能"吃得饱,吃得好""交完租子,手有余粮".进行课内外合作学习内容确定策略的研究,正确把握合作学习内容与任务。

(2)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有效评价机制的研究。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研究,建立小组合作学习评价的长效机制,实施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策略。将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与课堂总体评价机制相结合,引入有效评价机制,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中主要运用以下方法:

(1)行动研究法。本课题的研究,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全面参与,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反馈后在进行研究,将研究成果重新再活动实践中进行再次的实践检验。

(2)文献资料法。整理收集有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文献资料,进行相关理论的学习,梳理有利于本课题研究理论资料,应用于研究活动的开展。

(3)调查研究法。在课题研究之初,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态进行前期调查,分析得出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的症结所在,有针对性地制定研究方案。研究过程中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及时调整研究方法和策略。研究总结阶段,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进行后期的调查测量,对研究的成果进行有针对性的总结和分析。

(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对实践中的具体情况及时地进行归纳和分析,找出实际经验中的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指导教学实践。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进行理论学习,收听或收看有关的课题讲座,广泛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认真研究各地有价值的经验。提高理论素质,组织落实,论证课题。明确课题研究目的和任务,制定实施方案,掌握实验的步骤和方法申报课题立项并完成开题工作。

以课堂教学为载体,追踪教研为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每周有教研活动,期末有总结交流文章。

这一阶段结束后,开展阶段评估工作,撰写学科组规范、实用的课题方案,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这是课题的关键阶段,不仅把第一阶段的成果运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更重要的是,深入研究理解小组合作学习的文本问题如何提出、如何达到学习目标,以及问题的地位、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同前一阶段一样,有活动安排,有期末总结,并形成阶段性的总结成果,如教学案例、论文和展示课等。

充分总结材料,组织进行检测工作,通过分析、研讨、交流、总结和展示课等活动,形成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成果形式

(一)、研究报告——《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报告》。

(二)、论文——《小学英语合作学习有效性策略研究》

八、课题主要参考资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北京大学出版社。

(三)。钱佩玲 王嵘 对合作学习方式的介绍及反思〔J〕教育科学报 2002.

(四) 王 坦。 合作学习的理念和实践 [M].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五) 王 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1.5.

篇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我国近几年来,人们也在反思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便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课程实施建议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概念。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

1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小组活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

合作学习不是简单的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不能把小组学习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要关注很多深层次的问题。如:“细胞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课,让学生发挥聪明才智和动手能力,如果小组间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制作的层次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究其原因,是由于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还没有形成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师没有及时提醒和指导每个组的学生进行相互讨论和交流。

1.2小组合作的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不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实际盲目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如:有的教师在教学内容过易或过难的地方设计小组讨论,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学生自主探索或动手实践的地方安排小组交流,有的教师在适合于全班教学或教师引导的地方组织小组探究,有的教师在一节课中安排了多次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由于时机不当,收效甚微。

1.3小组成员的参与度不均衡,只是“重点”合作,教师评价不到位,合作成效慢

小组合作学习确实增加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但小组活动往往是优生展示的舞台,他们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教师为了突出自己的教学效果,只点学习好的起来汇报,所以,优生发言的机会及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比“学困生”更多,“学困生”成了忠实的听众,从而丧失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优生那儿获得信息,致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传统教学中获益还少。教师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教学评价时和小组代表汇报合作学习成果时,不能给予积极有效的褒奖和激励。只关注对整个小组的评价,忽略学生在活动中的个性反映,只注重合作学习的结果,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奖励合作学习的汇报者,忘却小组学习的合作者。

2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当务之急是从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着手,正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同时教师也应在生物教学中不断摸索,如何更好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2.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增强“合作学习”的教学技能

教师除了在理论上正确认识小组合作学习以外,还要加强对合作学习教学技能的培养,注意对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经验总结,积累提高业务素质。合作学习的教学设计要体现新的理念,内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及需要的时间。在课堂中要与班级授课制有机结合,灵活运用。

2.2构建结构合理的合作小组

教师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1)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2)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2.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养成合作习惯,选择适当的合作学习时机

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特别是现在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性格比较自私。对于他们实施合作学习,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一现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带有一定挑战性的学习对象或任务,把学生领近“最近发展区”。

篇5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一种学习形式,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一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合作学习是一种内涵丰富,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多样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组成员可以形成融洽、愉悦的学习气氛,相互鼓励、激进,促进共同进步。但是经常听到有人谈起在课堂上他采用的是合作学习,但却看不到合作学习起到的效果。如何让小组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形式本文作者通过教学经验总结以下几点策略。

一、分工合理,做好准备

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后,教师就应引导学生开始合作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做好准备。

(一)分组的策略。

1.分好同桌,同桌应采用异质搭配,这便于同桌合作,互帮互助,优质学生担当起小先生重任,有利于大面积转化学困生;

2.分好小组,小组要好、中、差合理组合,分布在班级座位的同一纵列,选择学习好,责任心强的同学做小组长,负责对学生的检测、辅导、命题等任务。这样分座的好处是,横有同桌,纵有组长,横纵有助,左右逢援。

(二)分工的策略。

在小组合作中,必须要有一个“责任制”每位同学都应但当一种特定的角色,将任务落实到个人,让学生们个个具有主人翁的自豪感,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对学习内容的渴望与探索,最终达到积极的教学效果。

二、创新设计,巧妙引导

(一)创设情境。

小学生对一切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这是孩童的天性。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在课本中,在教学设计中都设置了解决身边数学问题的情境,使得数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课本中编辑了大量的情境教学内容,图画精美,生动细腻,贴近生活。同时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大量的素材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们“身临其境”中合作学习。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想象,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合作学习见效。

(二)组织活动。

小学生活泼好动,将合作学习和活动结合起来,既可以调动积极性,也可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例如:擂台课:①课前准备:准备好习题,题型可采用判断、填空、选择、解答等,教师可先准备好本节课所要解决的习题,分好类,如基础题,中档题、难题,然后做好课件;②基础题选出擂主小组,在有限的时间内,看哪个小组完成的数量多,准确率高即胜出为擂主,然后教师注意讲解学生做错及没有做上的题目;③攻擂开始:其他小组选题,擂主和其它小组解题,其它组先解完、解对,则胜出,否则守擂成功,胜出者讲解此题解答方法,听着有好的解法也可讲解交流;如此反复。④最后看谁守擂时间长,最后胜出。教师可准备些小礼品,作为奖品。

三、激励评价,调动情绪

合作学习是在小组或团队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学习任务,它有以下几方面的要素: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分工合作中承担个人的责任;组员间的相互尊重,沟通与评价等。学生个性差异决定他们在学习活动中理解、感受、发现程度各有不同,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或深或浅、感受或多或少、发现或有或无,但只要他们能主动投入到学习活动的全过程,总会有自己的收获,总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在灵活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除了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还应运用教育评价鼓励合作。

在对合作学习评价前教师应先做到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重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以欣赏和动态的眼光观察学生活动适时的给予激励,成为学生自觉投身学习活动的助推剂。

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作出评价时要讲究评价艺术。不要以一个完美无缺的答案作为评价结果的唯一标准,而要针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情绪,肯定其积极因素,倡导个体活动和小组活动的有机结合,促成学生对学习活动的积极响应。如给对后进生转化大的小组组长加分,对转化了的学困生经常表扬,特别要把表扬信息传递给家长,对进步小的也要积极鼓励,给于肯定,使学生在活动中得到最大愉悦、满足、轻松和成功感,鼓励学生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下一次合作,增强合作意识。如师生可共同评出“最佳沟通奖” “共同进步奖” “最佳命题奖”“最佳组织奖”等。使其自我价值得以实现,从而增强自信心,满足学生的成功体验,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给予学生活动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开展学习成果汇报和欣赏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培养学生的自主活动意识。

四、总结

篇6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05-01

1.选题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教育家与实践者认识到未来信息社会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础上的,而不仅仅是竞争。因此,合作学习是当前很受重视的一种教学策略,它为学生构建了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渠道获取语言知识并综合运用的机会。合作学习也已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然而,现在课堂学习中有很多合作学习出现了“只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怎样才能克服以上问题,优化小学英语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小组合作的实效性,提升学生合作学习品质,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一个话题。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就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种集传统教学和网络教学二者于一身的新型课堂教学形式――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能丰富教学内容,提供信息的多种呈现方式,营造良好的形象环境,给学习予以更大的自,满足学习个性化的要求。因此,我们认为,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的研究显得很有必要。

2.现状分析

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目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已经开始被重视和应用,而且一般的教师都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总感觉仍然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上。主要表现在,老师提的问题设计不到位,不具有启发性,学生不需讨论,也无需探究就可以解决,而老师为追求这种教学方式,也装模作样地去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做了一些表面文章,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另外,多数学生不具有合作精神,在小组讨论时,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而对于小组其他人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入,真正意义的合作其实也尚未开始。

从当前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2.1 合作学习只被当作一种时髦的东西来点缀教学,没有被当作教学的重要原则而贯彻到教学的全过程,只是在教师规定的活动中有所表现,更没有将之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延伸到课堂教学以外。有些教师追求气氛热烈、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这原本没错,但细究其课堂教学实质,如果热烈的表象下显示的是空洞的课堂教学,那么这些热烈的活动对学生英语学习就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2.2 合作学习经常被滥用。不管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是什么,教师都安排合作学习。实际上,当教学的任务是以记忆、描述事实或模仿为主时,没有必要开展合作活动。有些教师为了改变以往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设计的课堂活动练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一会儿小组活动,一会儿集体采访,看似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但活动完全放任自流。这种放任自流的活动,显然不能实现教学目标。

2.3 形式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只停留在分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之类的合作学习的形式要件的认识上,一提合作学习,就是分小组,就是让学生交头接耳。事实上,真正的合作学习,是通过参与各方以独立思考为基础进行的真正的互动才能实现,交头接耳实际上各说各的,处在同一小组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互动,显然是不能将之称为合作学习。 有效的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思考,便于他们停下来歇一歇,进而咀嚼、消化。有些课堂环节紧密、过程流畅、容量丰满,但仔细推敲,都是教师一手包办,课堂的生成性被教师的预设性完全代替,学生的思维时间和思维空间被教师束缚和限制。更有些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急赶教学进度,匆忙完成教学步骤,完全忽视课堂教学的主体。这种急功近利、不给学生思维空间的现象十分普遍。

3.研究的切入点

3.1 重视学科资源建设,建构良好学习情境。

3.2 研究以学生为主体的教法,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3.3 充分利用网络环境,改进学生合作学习方式。

4.研究的主要问题

4.1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基本原则问题。

4.2 网络环境下的合作学习教师行为问题(角色观念的转变,角色智能的提升)。

4.3 “合作行为的指导与养成”问题(即对学生行为的要求)。

4.4 学生英语合作学习偏差的原因分析。

4.5 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教学活动特性分析。

4.6 基于网络环境的英语合作学习特点分析。

4.7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英语合作学习操作过程研究。

4.8 基于网络环境的学生英语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

5.研究的方法

篇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并把“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并列为三大新的数学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所以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在数学教学实践中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认为,为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好地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作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应处理好以下几种关系。

一、正确处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从理论和实践来看,小组合作学习的确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实践性较强的学习方式,但它必须要有一定的理论作指导。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可以从不同角度去研究,美国的罗伯特·E·斯来文博士认为可归纳为两种理论:动机理论和认知理论(包括发展理论和认知精制理论);我国著名学者王坦先生在《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将其综合为:群体动力理论、选择理论、教学工学理论、动机理论、社会凝聚力理论、发展理论、认知精制理论。这些理论相互补充,不断完善。不同的理论会采用不同的合作学习的形式,也适用于不同的学习内容。它践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使小组合作学习卓有成效地进行。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和运用,又可不断完善理论,使理论更加充实,更具指导性。

二、正确处理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合作是指学习的组织形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大家注意到一提到合作学习,很多教师都会想到小组讨论,他们所做的就是在每节课中组织学生匆匆忙忙地讨论几分钟时间,这种讨论对学生来讲收不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这是典型的有合作的形式,却没有合作的实质现象。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生活态度,是一种文化,是现代人必备的时代精神,是每个人生存于社会的基本素质。我们不能光注重形式,还要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任何教学组织形式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学生的全面发展也要通过多种教学组织形式来实现。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合作学习可以弥补个人思维狭小单一的缺陷,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可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锻炼自我机会,增强学习自信心,还可培养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三、正确处理合作与竞争的关系

小组合作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引入竞争机制。因为竞争本身是进一步合作的动力,合作又是更高层次竞争的基础,因此,要使学生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在合作中促进竞争。学生本身能力有高有低,能力的发展有快有慢。在小组内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情绪、情感等为基础,进行自评互评,使每名学生都能明确认识自己及他人的长处和不足,从而便于学生进行自我调控。从参与程度、探索水平、解决数学问题、投入的情感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等方面,让学生在小组中评出最佳个人。另一方面,每周在班内以小组为单位,综合上面几方面评出最佳小组。通过评比,不仅能激励学生,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使他们在组内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而使组内整体水平得到提高而具有竞争力。这样,通过教师创设的条件,使学生们体会到个人努力固然重要,但要获得最后的成功,只有在相互协作、相互帮助下才能达到目的。

四、正确处理异质学生间的关系

我们在数学教学实践中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时,采用的是异质性混合小组方式。按照异质分组,就是每个组中成员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学习成绩、思维活跃程度、性别等都相对均衡。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要培养学生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发挥学优生的优良素质,多思考、多发言,主动帮助学困生,避免学困生学习不主动,发言不积极,胆小怯弱,学习被动。教师既要关爱学优生,又要厚待学困生。对学困生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对其要更多的关心和鼓励,培养学困生建立起“能行”的积极期望,提高其自信度和自尊心。同时应尽量发现这些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并加以发挥,使其扬长避短,建立自信,从而能主动参与合作,积极发言,毫不胆怯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疑问。教师对学优生既要肯定他们的作用,又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引导,鼓励他们对学困生提供帮助,与其形成协作伙伴关系,从而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五、正确处理小组评价和个体评价的关系

篇8

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文化基础、爱好特长、性格特点、性别的不同,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4人一组,每个小组都要有学习能力、实践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以确保组内互相学习的效率和及时收集资料、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行性,同时有利于组内成员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为了使小组的每位成员都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与提高,小组成员的分工相对固定。每个合作学习小组都必须确定一名固定的常务组长。所谓相对固定是指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的分工应进行阶段性调整,过一定时间进行微调,依次轮流担任,这样小组成员都可能在各方便得到锻炼。在我校,学习小组内4位,承担不同的责任,一位是组长,承担小组内的监督、组织和助弱的责任,组长不一定是学习最好的同学,而应是责任最强和管理才能最好的学生。一位是中心发言人,一位是承担讨论时、记录、问题汇总,一位负责课下搜集资料等学习任务。分工要体现平等、互助的意识;各小组学期初建立学习小组责任制,明确各自职责,完成小组任务和班内分给的任务;学习小组一般每学期期中进行微调,经常组织小组内部的协作反思会。明确组内四个同学,在口号设计、制订目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的基本角色,特别要解决小组交流中的互相监督、互相补充、真正讨论的问题,真正解决个别同学在小组交流中的被动参与和全班交流中无所收获的问题。

二、选择恰当时机进行合作,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

在不同的条件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与它所能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做到两个切忌:一是切忌为了合作学习而合作学习;二是切忌处处小组合作,什么问题都由小组讨论来解决,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创设合适的合作情境进行合作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其最大作用。

①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产生了合作学习愿望时。例如,对于滑动变阻器如何接入电路,选用不同的接线柱时会产生哪些不同的效果时,让学生们合作用实验验证,合作地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然后让大家彼此交流,从而掌握滑动变阻器的正确使用。

②当学生的自主学习需要引向深入时。例如,在学生会熟练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利用它们能否测出其他物理量?如何测量?从而总结出重要的电学实验──伏安法测电阻的方法等然后再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验原理,所需器材,画出电路图,指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最后彼此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③当学生的意见出现较大分歧,或对一个问题有多种解决方案,而需要共同探讨时。例如,如何判断蓄电池能否对外供电?对于这个问题学生往往在方法上考虑不全,可让学生互相交流,在合作学习中拓宽思路、掌握多种方法。

篇9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使教师和学生间的关系发生了转变,教师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中心支配地位变为引领者、指导者,不再一个人唱独角戏,而是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然而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客观存在的局限性,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组织、引导作用却仍然是不可或缺的,有时甚至是更加重要了。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是否得法往往直接关系到小组合作学习能否顺利地进行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传统教学上很多学生对几何的认识都是来源教师单向的讲解,有条件的学校最多选用多媒体来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这使学生对几何的认识和理解有一定的帮助作用,但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停留在模糊不清的阶段。

众所周知,几何来源于生活。对几何的认识,需要学生反复交流、讨论、探索、推理、体会,才能真正理解几何定理的真实含义。如果没有让学生自己充分讨论、反复论证,而只是通过死记硬背记住定理,通过这种方式得到的定理只能是几何证明的空中楼阁。很多学生都知道定理“两直线并行,同位角相等”,但很少有学生知道这个定理是怎么推理出来的,这就使学生获得的知识断了线。

小组合作学习在几何教学上,有着非常明显的效果。教师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探索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学生可进行组内自主交流、合作、探索,依靠群体智慧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答案,再由教师将各组的结果汇总,进行集中讲解、点评,让学生从中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实现人人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率

十指有长短。一个班级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成绩较差、性格较内向或者非常好动的学困生,这些学生在课堂中容易出现上课开小差、做小动作、不爱发言、没听懂、不敢提问等情况。在传统教W模式中,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教师没有太多精力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榜样学生担任组长,负责讲题、监督、检查小组成员的学习。这样,即提高了监管力度,成了真正的管的过来,又减少了学困生的顾虑和拘谨情绪,使其能积极发言参与讨论,并在优生的帮助下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更能使优生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从而达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情绪、实现人人参与学习的目的。

教师在讲课时,不管问题的难易程度,都会存在没有完全学懂的学生,比如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学困生可能无法全部掌握,有些学生不会列方程但会解方程,有些学生不会解方程,但可能会验根,如果只是单纯机械的把问题交给学生,基础差的学生根本没办法单独解决问题,从而产生厌学情绪,自然差的就更差。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长负责给小组内学困生讲解,并监督组员学习,检查组员的学习效果,争取使组内学生百分百掌握用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从而使课堂教学成效最大化。

三、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优化学习方法

传统教学模式中的课堂以“老师讲,学生听”为主,师生间、学生间交流过少,课堂互动形式单一,形成教师垄断整体课堂的信息源、而学生处于十分被动局面的师生单维交流模式,严重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这也是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

小组合作的课堂把空间还给学生,师生间、学生间都能充分的交流、探索,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师生之间对于某个问题的答案还可以相互交换意见,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以充分的发挥。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吸收其他同学的解题方法和经验,自然就学会了一题多解,使知识融会贯通。学习勾股定理时,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知任意两边求第三边”、“把含未知数的项往同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挤”、“做梯形就是做辅助线”等一些老师都想不到的经典话语,这都是学生通过讨论获得的知识。通过对知识的获取,得到内心的体验,又激发学生积极讨论,并让全班性的大讨论和小组内的小讨论交互作用,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不仅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能让学生学会选择、判断最为有效、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解题技巧,从而优化了学习方法。

四、在课堂中利用比、赶、超,激发学生兴趣

篇10

合作学习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是完成新课程教学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人相处”是21世纪的人所要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合作学习就是同学们在一起共同研讨和训练,最终达到共同提升的教学方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重视教师的传授、学生的训练、教师总结、学生再练习的重复模式,使学生的主动性没有得到体现。基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性思考,本文提出了合作学习理论的基础,分析了初中体育合作学习实施过程,总结了初中体育合作学习实践优化策略。

一、合作学习理论

美国合作学习代表人物约翰逊兄弟认为,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上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开展学习活动。中国古代的诸多学术讨论文章都提到过“合作学习”的优势,例如:《学记》中提出“相观而善谓之摩”“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中外教学理论对合作学习的认可使得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更为雄厚,现代教育学理论则更为细致的研究了合作学习的开展模式,提出了多种合作学习形式。

而从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开展合作学习也要尝试多种合作模式:①随机搭配。学生按照体育队形的基本情况左右前后联合组织小队进行体育动作练习。②教师分配。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组,要求小组内有体育骨干和后进学生。③优质搭配。将体育能力相当的同学组成小组进行学习。④好友组合。根据班集体内好友关系情况,让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这些合作模式要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选择,要保证为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在明确责任分工条件下通过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相互评价,全面提高学习效果,培养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二、初中体育合作学习实施过程

1.搭配小组,分配任务到人

开展体育合作学习活动时要重视搭配小组,保证小组内的人员能够和谐相处,共同进步。

首先要选择好友组合,这样学生就能够更为积极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而对于体育后进生的安排最好要分配到各个小组之中,让他们能够在体育骨干的带领下进步。搭配好小组后,教师就要布置体育教学任务了,任务的内容要具体,各项工作最好要分配到每个学生的头上。例如:教学《体操》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多媒体展示,教师示范的结果进行小组内学习,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指名让学生分别担任:学习记录员、安全负责员、技术指导员、动作观察监督员、个别辅导员等工作。这样在进行体操学习的过程中,技术指导员进行总体动作示范,学生跟学后不断练习。最后小组内每个同学都展示一遍,这时技术指导员纠正,记录员记录每个人的表现,安全负责员要指导学生注意保护肌肉,技术观察监督员要观察学生的动作是否合格到位,而对于后进生则有个别辅导员辅导。这里面技术指导员和技术观察监督员要有体育骨干担任,因此每个小组尽可能要安排1~2名体育骨干。

2.集体学习,整体与个体结合评价

“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体育与保守、惰性势不两立,体育运动强烈的竞争性激励着每一个参与者必须全神贯注、倾其全力地去拼搏、去夺取。持久的体育教育活动可以养成学生强烈的竞争意识和奋斗精神。在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组织小组进行竞争,这样学生才能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练习。教师可以组织多种竞争模式,诸如:小组接力赛、小组投篮比赛、小组足球短时间对抗赛等。有竞争自然要有评价,初中体育小组合作的评价要采用两种方式:

第一,要开展集体评价,就是重点对小组与小组的竞赛结果进行评价,同时要考虑到小组成员的协作程度、努力态度和积极状况等非结果性因素。如滚动、滚翻的开创练习中,以小组创新的总个数为评比条件,比赛中以投中的总次数为比赛结果,等等,表扬优胜,鼓励落后。

第二,要进行小组成员的单独成绩评价,因为小组中会有些后进学生影响整组的成绩,因此在进行组际间评价之后要对优秀的个人进行评价。

三、初中体育合作学习实践优化策略

1.变换方式,提升效果

小组合作的方式要多变化,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进行足球教学的过程中就打破了传统的教师分组的模式,让学生在训练脚弓内侧传接球、篮球教学中的传接球时,让学生能够自己快速找到自己的练习伙伴,这样有利于节约时间,同时也转变了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更为灵动。

另外,教学中可以经常性的评比最佳小组,或以推出“最佳互助小组”的形式,激励所有成员主动承担责任,使小组内出现互动、互助、互勉、互进局面,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当然无论何种教学分组模式都要考虑到是否适合教学需要,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并要保证班级干部或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组织严密的课堂秩序,预防体育伤害事故。

2.提升难度,激发兴趣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基于这方面的考虑,在进行初中体育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适当地提升难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要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激发难度,如可以多安排一些集体合作的任务,如完成集体操的排练,完成太极拳、少林拳等内容的学习等,这些都不是教材固定的内容,但是可以作为选学内容让学生进行课后学习。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后也能够在集体的环境之中自主完成体育锻炼,这是符合国家终身体育教育要求的,同时这种活动也使合作学习活动向课外延伸。其次,要融合多学科内容,提升难度。例如:在进行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渗透生理卫生知识,讲明白体操对于身心健康和学习进步的作用,让学生在心理上重视起来。然后利用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小组成员完成测心跳、记录运动量变化等工作,以此来说明运动对人体机能的影响。

3.组织活动,提升意识

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师生、生生之间缺少交流,而且体育活动也缺乏趣味,这让很多初中学生只将体育课当成一项任务来完成,使得初中体育教学枯燥乏味,收效甚微。小组合作的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在类似于教学游戏的模式之中完成学习任务,学生本身是比较喜欢的,但同时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也会出现许多问题,诸如小组成员矛盾多、抱怨多、互相埋怨、互相看笑话等都存在。基于此,教师要指导学生有包容度,通过评价学生的友好表现来进行纠正,争取在集体环境之中教育学生形成体育合作意识。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体育明星的合作运动情况,如篮球、足球等都有这种合作成功的小片段。这些内容都是转变学生思想的关键。

上文是笔者在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中对初中体育教学开展合作学习的实践思考和经验总结。综上所述,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出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要重视对学生终身体育能力的培养,通过鼓励他们合作共进、共同学习、共同进步,进而获得体育活动过程中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实现初中体育教学的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赵迎辉.初中体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践[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4).

篇11

合作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①合作学习被誉为当代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大、成果最多的领域之一。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合作学习在提高学生学业成绩、自尊心、自信心,激发学习动机,形成对学习和学校、教师和校长的积极态度,形成更高水平的推理策略、更加娴熟的合作技能及从他人角度审视情境的能力,提高批判性推理能力、解决冲突的技能,改善合作小组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有明显成效,正是由于其具有如此诸多优点,故近年来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课程改革专家和广大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对合作学习的研究、实验、经验总结也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笔者所带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上表现存在问题:他们大多不愿意张口讲英语、不愿意参与课堂讨论,而是被动接受老师的知识灌输、被动背诵和练习,从而使得其所学英语大多为应试英语和哑巴英语。针对上述问题,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开展了基于合作学习理念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实验,探索提高学生的英语说写能力进而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新课堂模式。在一年的实验和探索中,针对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环节上参与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本人经过多次反思和策略调整,总结出以下方法,请各位方家同行指正。

一、加强对课前准备的指导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从某种意义上说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很大关系,如在学习新内容之前预习的习惯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在对本班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愿参与小组合作讨论的2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14名学生反映其没有做好课前准备甚至根本没有做预习,在课堂讨论中由于对讨论问题的熟悉程度和掌握程度不够,导致其因胆怯而不敢参与讨论。对此,除了向同学们强调课前准备预习的重要性之外,更重要的还应在预习的内容和要求方面下大功夫,力求让预习内容更具吸引力,以便更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比如在学习牛津英语模块三unit 3 reading “lost civilizations”一课之前,笔者首先选择一段极具吸引力的关于庞贝古城的视频在全班放映,让学生对本课所学的庞贝古城有一个直观印象,以直观的视觉听觉感受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然后请历史老师给学生作了简短的庞贝以及亚平宁半岛的有趣民俗风情,让学生进一步对意大利古代的历史文化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针对课堂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预习情境探究题,在把握教学重点的基础上,情境探究力求新颖、有趣,以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进而提高预习的效果。

二、增强组内学生的依赖感、信任感和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组员之间相互分工协作,共同完成目标,这就要求他们有很强的依赖感、信任感和合作意识。“积极的相互依赖有两个特征:对于小组的成功,每一个小组成员的努力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整体的任务,每个小组成员都有其特殊的贡献。”②根据组内异质的原则,笔者将全班四十五位同学编成9组,每组5人。在小组分工完毕后,倡议并指导每组成员共同讨论并设计自己的小组名称以及口号目标等,有的小组成员还创造性地设计出小组标志、共同准则等,这些看似很小的活动一方面使大家的合作协同能力得到很好地锻炼,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小组内部的凝聚力、自豪感和相互依赖感。让“每个成员都认识到自己与小组及小组内其他成员之间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简而言之,正相互依赖就意味着,每个人都要为自己所在小组的其他同伴的学习负责。”②在平时的班级管理和活动中,笔者以提高小组成员间的依赖感、信任感和合作意识为目的,也做了很多辅助工作。比如在活动课中,以小组为单位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成员绑腿跑、瞎子背瘸子等趣味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既放松了学生的身心,又增进了组内成员之间的感情和合作意识。这些信任感和合作意识对课堂小组讨论的帮助巨大:组内成员通过培养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默契,分工合作、相互配合,共同解决问题;同时出于小组自豪感和自信心,每一个成员都极力完成各自任务,为小组作出自己的贡献,从而极大地提高课堂小组讨论的参与度和学习效率。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笔者围绕学生在课堂上讨论积极性不高这一问题进行了近一年的课堂实践并在课后积极反思总结,在课前准备、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等方面做了大量细致工作,实践证明他们对提高学生的课堂讨论积极性以及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吉林、王坦.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一)[J] .走进新课程,2004(1).

[2]曾琦.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J] .学科教育,2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