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趣味数学

小学趣味数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6:37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小学趣味数学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小学趣味数学

篇1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恰恰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空间。在任教低年级的两年教学实践中,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游戏会让学生在动身的同时动脑,享受成功喜悦的同时轻松主动的学到知识。

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教学到“一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我没有“以本为本”干枯的介绍一元钱的价值,而是按新课程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有的叫唐老鸦商店,有的叫米老鼠商店等,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元钱,到“商店”购物,真买真卖,好似在超市购物一样。然后让学生介绍一下他们购物的情况。在这个游戏中学生争先恐后,亲切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游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在游戏中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和理解。

二、在数学情境中,趣味盎然的学习

低年级的孩子们具有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爱玩的特点,一旦在课堂上缺少了他们喜欢的内容,孩子们很快就会对这节课失去兴趣。因此,我觉得每一位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形象,应该走进孩子们的中间,用孩子的心灵从儿童化的角度去看数学,更应该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氛围,让学习陶醉于数学情境中,乐不思蜀。这里的“情境”主要指教师通过讲故事、编儿歌、看数学医生、演数学课本剧等数学手段,使学生置身于学习数学的氛围中。

1.讲一讲数学故事

课改数学的迷人之处,恰恰是它的趣味性。教材中的每一课都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它的身体里涌动着无数有趣的细胞,它时刻吸引着孩子们。让他们在生动的故事中探索发现。

如::《小猫吃鱼》一课以精彩有趣的谈话出现:同学们都知道,熊猫爱吃竹子,小狗爱吃骨头……你们知道小猫爱吃什么吗?(鱼)对,老师给小猫准备了一顿大餐,数一数,盘子里有几条鱼呢?小猫的胃口可真大!仔细观察每幅图的变化,应该怎样列式呢?让孩子们在有趣的谈话中体会减法的意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编一编数学儿歌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要让数学课堂有趣,变成和小学生一样可爱、一样绚丽多彩。一样的稚嫩可爱。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那就是把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儿歌引进数学课堂。

如教学《时、分的认识》一课时,设计一首儿歌引人“嘀嗒、嘀嗒,铛、铛、铛;嘀嗒、嘀嗒,铛、铛、铛;会说没有嘴,会走没有腿,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让学生猜这是什么?同学猜谜的兴致很高。通过这样的引人,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要想让数学散发迷人的芳香,还要让孩子们在数的规律中有自己的新发现,运用自己的想象,使数学更贴近自己,更吸引自己,如:学习《有几瓶牛奶》一课时,为了便于学生完成9加儿的进位加法的计算,学生自己编制儿歌《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学生在自己编制的儿歌中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还发现了数学的有趣,数学的可爱。

3.演一演数学课本剧

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有表现自我的欲望,让孩子们自编自导课本剧等数学节目,数学教师帮助他们搭建粉墨登场、竞相“唱戏”的平台,提供一些必要的头饰等“道具”,做好孩们忠实的观众。童趣盎然。润物无声的数学课本剧可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中玩。

在教学“上下”这节课时,我组织学生编排了妙趣横生的童话课本剧:

[话外音]北风呼呼的刮着,小鸟、松鼠、小兔三只小动物在寒风中哆哩哆嗦地四处寻找着他们的安身之处,走着走着遇到了大树爷爷。

快嘴快舌的小鸟忙上前说:“树爷爷您好,冬天快要到了,松鼠、小兔我们三个好朋友想搬到您这来过冬行吗?”

大树听后地说:“行啊。我这有三问房,不知你们想怎么安排呀?”

小鸟接着说:“是啊,我们各自应该住在哪个房间最合适呢?”

聪明的小松鼠跑上前:“鸟儿小弟,你常年在空中飞来飞去,你住在我的上边最合适了。”

机灵的小兔也赶接上说:“松鼠大姐姐,你在树上能爬上爬下,我最喜欢你住在我上边了。”

这时小鸟和松鼠听了满意地点点头,异口同声地说:“可爱的小兔弟弟,你的腿腿最灵便,你住在我们的下边是再好不过的了。”

教师创设这样的教学环境,使原本抽象的数学内容赋予了生命灵性,让学生主动地卷入童话角色体验中。即让学生明白了小动的位置关系,可以用“上下”来表述,而且还受到一次很好的文明礼貌教育。

三、在数学操作中,手脑并用的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七八岁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迁移到学习上,让他们在学习时常常摸一摸、摆一摆、指一指等实践活动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加深理解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能力也增强了。

例如,在教学第二册“七巧板”时,我借用“守株待兔”这个学生非常享受的故事导人,学生积极性即刻被调动。接着我给每位学生一套“七巧板”学具盒,学生随后发现“七巧板”也不过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1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有什么奇妙之处呢?学生求知欲被点燃了。这时我欲擒故纵,只是引导学生象摆守株待兔的故事那样随心所欲摆弄“七巧板”,看看能发现什么。那场面很精彩,学生们个个就像拼“藏定图”一般,兴致勃勃、争先恐后地拼摆,课堂气氛异常活跃。时而一声惊呼。时而手舞足蹈,时而笑声朗朗……结果,不仅有学生能拼出“七巧板”原型,而且还“创造”出许多栩栩如生、绚丽多姿的比卡丘、葫芦娃等动漫图案。然后我再引导学生垒班进行交流,介绍自己的新发现。学生通过积极主动的参与,“七巧板”的奥妙不言而喻。正如皮亚杰认为的:“在逻辑――数学领域,儿童只对那种亲自创造的事物,才能真正理解。”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学习能力;培养

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目的的数学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认清数学的本质,并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思考。小学数学是数学学习的启蒙阶段,学生只有在这一阶段形成良好的数学学习兴趣,才能为以后长远的数学学习打好基础。教师要基于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来开展数学教学,落实新课改的教学要求,突破传统教学的不足,使得教学更加新颖、更加高效,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而推动数学教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1]

一、当前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趣味教学缺乏深刻认识

在开展小学数学趣味教学过程中,由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维模式的影响,导致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时,还存在一些问题。最主要的问题还在于:教师对趣味教学这一概念把握的不够准确,没有认清这一概念的本质。所谓趣味教学,指的是:在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在更加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明确学习目标,把握知识重点。然而,部分教师只从表面理解趣味教学的概念,在开展教学活动时,过于注重教学的趣味性,忽略了教学的真正目的。最后,整堂课看起来非常热闹,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完全掌握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本末倒置,不仅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2]

(二)教师对学生特点缺乏深刻了解

在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存在的第二个较为突出的问题在于,对学生的发展规律及性格特点缺乏认识和了解,设计的教学内容无法顺利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学活动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期间,受原有教学思想的影响,忽视了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仍然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久而久之,教师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都了解不足,也不知道学生当下感兴趣的事物,另外,小学阶段的学生发展十分迅速,不同阶段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喜好,教师如果无法认清这一事实,就无法准确把握学生心理,选取的教学元素也必然无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整体的教学气氛沉闷,教学活动自然也就无法达到原有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也难以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此也就意味着,趣味教学的价值未得到充分发挥。

(三)教师缺乏灵活的课堂教学手段

当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中存在的最后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于:教师具备趣味教学的意识,但并未掌握与之匹配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单一的教学形式,会让课堂气氛很沉闷,导致学生对课堂很快失去新鲜感,在下次开展同样的教学活动时,学生就缺乏刚开始的那种热情,如此教学活动的效果也会逐渐降低。小学生无法长时间对相同的学习活动充满兴趣,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这一规律和特点,经常更新教学形式和手段,维持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兴趣,让学生持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得学生能够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可见,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有效构建趣味课堂,就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并且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发展,为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基础。[3]

二、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的意义

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增强学生综合素质,是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的主要教育目标。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有助于教师顺利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深入贯彻和落实新课改的教学政策。首先,趣味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启发和引导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其次,教师开展趣味化教学活动,能够增强和学生之间的教学互动,学生在积极踊跃回答教师提问的过程中,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都能够得到更加有效的发展。再次,趣味化数学课堂上,教师会开展更加丰富的数学实践活动,学生在趣味十足的实践活动中,能够有效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最后,要开展趣味数学教学,教师必然要创新教学评价活动,以更加多元化的方式展开教学评价,学生在这种多元的教学评价中,能够形成更加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增强自己的学习自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综上,开展数学趣味教学,能够打造出全新的课堂,并且更加全面的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4]

三、有效开展趣味数学教学的途径

(一)提升教师素养,增强教师对趣味教学的认知

要想有效开展数学趣味教学,教师首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和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断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日常工作中,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来学习和吸收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在学习优秀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更加符合本班实情的个性化趣味教学方案,不断强化趣味教学效果,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基于数学学科的趣味教学,要求教师平时通过观看优秀教师网课视频、观看数学专家讲座等形式来学习更多实用的数学教学方法,真正掌握趣味化数学教学手段。[5]

例如,教师听课网、高图课堂等教学网站上,都收录了来自全国的小学数学名师讲课视频,在课余时间,教师可以通过登录网站观看视频,学习名师的优秀教学方法,从名师的课堂上学习经验,掌握更加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之后,再将学到的知识进行整合,运用到实践教学之中,打造真正符合本班学生实际情况的个性化、趣味化数学课堂,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能力与综合能力,能够在活跃的数学课堂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源动力,只有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乐趣,学生才能在内在动力的驱使下,对知识展开不断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教师开展趣味教学,就能够做到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元素来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心理,小学生大多对新鲜事物感兴趣,在面对教师设计的趣味教学内容时,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如此,他们在学习上也能主动跟随教师思路一起思考。

(二)加强师生互动,增强课堂上趣味教学的效果

教师要想打造趣味数学课堂,就要营造活跃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学习心态更加放松,大脑思维更加活跃,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对知识展开丰富的联想。同时,打造趣味课堂,还需要教师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趣味的游戏活动中,以合作讨论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在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激烈的讨论交流,能够让学生之间碰撞出更多的思维火花。除了生生互动之外,师生互动也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关键。为了确保数学教学真正达到趣味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过有效的互动交流来增进对学生的了解,把握当前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喜好内容,能够真正做到从学生实际出发,选取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元素来开展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到学习内容中,对知识展开思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显著增强趣味教学的效果。[6]

例如,在学习《时、分、秒》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十分熟悉的春节联欢晚会十二点倒计时的视频来进行课前导入,随着主持人10、9、8、7...的倒数计时,在数到0时,新年的钟声敲响了。同学们在自己非常熟悉的场景中,能够对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了更好地增加对学生的了解。教师在视频结束后,对学生说,刚才这种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一般秒为单位进行计量,同学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要用到秒这样的计量单位吗?学生在教师的提问下进行互动交流和思考,并顺利回答出运动员百米赛跑、火箭发射等场景中,会用到秒的计量单位。通过这种趣味的课前导入,以及谈话式的师生互动,既增强了课堂教学趣味性,又引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的思考能力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

(三)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课堂中趣味教学的形式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与空间思维都较强的学科,因此,要想在数学学习上取得进步,学生就需要拥有较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能够在遇到各种各样的数学题时,迅速抓住题目重点,灵活使用学过的数学公式和定理,对问题进行推理和想象,并顺利解答出问题答案。但教师要通过趣味教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就必须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打造丰富多变的数学课堂,以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维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新鲜感,以此达到长期维持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目的。为此,教师要充分借助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打造多元化、智能化的智慧课堂,利用网络中丰富的教学资源来维持学生对学习的新鲜感,真正实现可持续化的生态数学教学模式,让学生在现代化的教学课堂中,获得自身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双重发展。[7]

例如,在学习《测量》时,教师以动画的形式,将五个主要的长度单位设计成五兄弟,在视频中五个兄弟各自介绍自己的主要特点。首先教师以谈话的方式引出视频内容,对学生们说,同学们,数学王国里有一座和《西游记》一样的五指山,在这座五指山里,住着五位好兄弟,他们分别时谁呢?咦,第一位拇指峰上的兄弟来了,小朋友们快来认识一下这位好兄弟。随机点开视频,视频中“千米”兄弟介绍自己的特征和用途。这种利用教师话语来激发学生好奇心,通过多媒体视频来生动呈现教学内容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充分拓展,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各种长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更加充分的培养,通过打造趣味课堂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也就顺利达到了。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现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延伸

要想打造趣味数学课堂,教师还要拓展自身的教学思维,将教学内容向外延伸,利用实践活动来强化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积极主动的将数学知识结合实际进行思考,深刻认识到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作用。学生了解了数学的意义,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自主发现学习的乐趣,无需教师监督,学生也能享受数学、爱上数学,乐在其中的学习数学。[8]

例如,在学习完《统计》的知识后教师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全校所有四年级学生进行调查和统计,调查内容包括男生的体重情况和女生的体重情况,并将收集到的数据以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式呈现出来。并根据绘制的图表,自己总结出结论。这种将课堂知识延伸至课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的活动形式,既能够巩固学生的课堂知识,又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互相合作、讨论交流,通过集思广益的方式解决活动中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实践探究,不仅增强了数学教学的趣味性,丰富了数学教学的活动形式,也让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更好的培养,学生深刻认识到了数学知识对于实际生活的重要意义,能够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深入钻研和探索,掌握更多实用的数学技能,在生活中,也能积极运用数学思维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思考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不断增强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实现自身数学核心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数学学习,对于学生未来长远的数学学习起着奠基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在小学时期打好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才能确保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始终充满热情和动力,积极主动的对数学知识展开探索,形成良好的数学思考方式和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考和学习中,构建起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形成良好的数学核心素养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周婉怡.趣味数学促成长,学习能力巧建立——小学生数学课堂上的趣味教学[J].家长,2020(20):42-43.

[2]赵淑芳.培养低年级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和学习习惯的策略[J].小学生(下旬刊),2021(01):80.

[3]徐丽媛.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J].考试周刊,2021(06):86-87.

[4]章春玮.深度学习视角下的“合作学习”探究——以小学数学学习为例[J].教育界,2021(07):58-59.

[5]陈兰瑛.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趣味教学法的应用分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1(04):127-128.

篇3

新课伊始,学生的学习兴趣渐浓,教师要因势施教,尽可能地运用多种手法,如合作交流、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方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要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给学生创造一个优越的课堂氛围,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话语,态度要和蔼可亲.语言要生动、形象、诙谐,再配以得当的手势,定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比如在教“平行四边形”时,我首先让同学们拿出已备好的4个小冰糕棍和小钉子,自己动手制成一个长方形,同学们觉得很有趣,便动手做了起来,很快都做好了。我让他们用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角向相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同学们边操作边观察,很快就做出了回答:拉成了平行四边形。师:从刚才的做法中你发现平行四边形有什么特性?同学们异口同声;容易变形。师:它在实际生活中都有哪些应用呢?同学们争相发言,气氛很热烈。短短的几分钟,同学们便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特性和它的实际应用。可见只有给同学们创造良好的求知环境,才能引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才乐于接近它、探求它、了解它、掌握它,甚至达到入迷的程度。

2.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在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6厘米,求圆的面积。乍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的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一条半径的长度是3厘米,问题迎刃而解。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角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作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习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3.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实践证明,学生被动地习得知识,很容易遗忘。如果学生对学习材料能经过一定的重组或转换进入认知结构,就会改进知识的构成,延长保持时间。所以,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中,特别是新知识的学习中,应凭借学生已有的经验,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得出结论。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有位教师是这样设计的:(1)让学生说说生活中的圆,利用实物讨论圆周长的概念,如何测量周长,创设一种求圆周长的问题情境;(2)比较大小不同的圆,通过观察,提出假设: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3)动手实验,通过测量,得出数据,检验假设;(4)得出结论,圆的周长=直径×π;(5)应用结论。如何求一棵松树横截面的直径,如何求粮仓的底面周长,以及一些类似趣味性的问题如何应用结论来求得解决。通过系列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历探索新知的全过程,获得的知识是有意义的,也是容易长久保持的。

4.以动态情境激发学生潜能

篇4

为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要注重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对于深奥难懂的数学内容,教师要力求用浅出的方式告诉学生,并尽可能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联系起来,让他们感到“原来这些东西我也能理解,我也能学会”,甚至有的新内容老师刚点拨一下,许多学生就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起来就比较得心应手。教师授课时为避免平铺直叙地讲解令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兴趣,教学中可适当地出一些趣味数学题。如古今中外数学家的生平趣事,一些已经解决或尚未解决的数学猜想等,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另外,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恰当的选用多媒体技术来辅助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良好的教学情景,帮助教师处理一些在黑板上画不好,用模型也看不清的图形,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贴近生活探索应用,感受数学神奇魅力。由于数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开展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我们更可以将其与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

教师在教学中我们要倡导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合作交流,激发学习兴趣。因为这样的交流和互动,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有利于让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合作中获得感知,增长技能,愉快发展,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真正学会倾听、学会讨论、学会表达。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促进学生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合作交流的形式并不是多多益善的。如果随意地、过多地运用,就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甚至产生副作用,得不偿失。

笔者认为在以下几种情况较适合组织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当教学内容具有挑战性,学生独立解决有困难时,可以提供材料,组织合作交流。如,在教学重难点处,就可以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操作中一起自主探索,在积极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经历知识与技能的形成过程,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可获得探索与成功的积极情感体验。比起教师的直接教给,可以说是效果显著,一举多得。当教学内容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或者有多种思维结果时,也需要采取合作交流的教学形式,这时,放手让学生去交流,让他们介绍自己的方法,倾听别人独特的方法和有创意的想法,拓宽了思路,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取长补短,优化算法。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是构建学生数学思维的大门,而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则是打开这一扇大门的钥匙。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问题的创设,并紧紧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悬念,这样将使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具有活力。在设置悬念的时候,教师应该将引入的话题与课堂教学内容紧密地结合起来,并引导学生根据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调动学生的大脑,给学生卖一个关子。这样能够让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更加有兴趣,学习起来也更加有动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所采取的方法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教师应发挥其引导性,引导学生自觉自愿的去学习。

篇5

小学阶段的学生天性活跃,很难长时间地保持精神集中,并且对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富有趣味性和新鲜的事物能够将学生的吸引力牢牢抓住,甚至有时候可以让学生主动对新鲜事物进行探究。因此,课堂内容能够富有新鲜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精神能够集中,便能够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不仅能够加速授课速率,传讲更多内容,最主要的是学生用心学习的知识能够为己所用,真正掌握。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在数学课堂中引进趣味性教学活动,不仅能够唤起学生的积极性,更能够凝聚学生的课堂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快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教育学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因此,创设趣味性的数学课堂是改善数学教学方式和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

开展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很弱,其注意力很难长时间保持集中,周边的一些新鲜事物都有可能将其吸引。要保持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注意力,不能只靠学生的自主性,而是要靠教师的积极引导,保持课堂内容和教学形式的新鲜化和多样化,让学生凭借着自己的兴趣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自主的、带着兴趣的学习过程能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快速高效地掌握知识,并能形成良性循环,使学生对数学知识逐渐产生发自内心的喜爱。课堂形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究。

创造环境,多样化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已经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多媒体技术手段,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中的《认识物体》单元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中提前对商场中的场景进行摄像并处理;而在课堂中,可以利用计算机投影,将其展示出来,并且让学生按照自己的认知能够畅所欲言和讨论;最后,由学生提出问题来进行解答,并且在解答中充分对物体的特性进行讲解,学生带着问题听了教师的讲解后,会更快地掌握知识。上述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视频、图片、声音等内容来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环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掌握知识,同时又处于一个富有趣味性的环境中,变换的影音效果会吸引学生对课堂有更多的关注,同时在影像等内容中,学生还可以学到很多数学课本以外的知识,可谓“一举三得”。

加强课堂交流,了解学生 课堂中的讲解并不只是将课本上写的内容口头传授给学生,而是要将学校课堂中的内容设计得具有趣味性,结合日常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在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的《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猜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怕累,马蹄嘀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教师通过这种方式与学生进行更加直接的交流与对话,课堂气氛活跃,同时教师也可以在更多的相互对话中加深对学生的能力、喜好和性格等方面的了解。课堂内容的教授摆脱古板的形式,学生在与教师的交流中感受到趣味,自然会与教师关系更加融洽,这对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

多彩的教学形式 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竞赛、游戏的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竞赛可以设置一定的奖励以及竞赛的模式,可以使学生自主地对内容深入研究,并且分组的参与形式可以使学生掌握团队合作的能力,这种能力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都是很有益处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小数的乘法和除法》单元中,将部分联系内容设计成智力闯关竞赛的模式,为了提高竞技氛围,教师将学生划分为5组,并设置一定的物质奖励。这样的课堂内容设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有趣味性的游戏或是竞赛模式本身就对好动的孩子有很强的吸引力;同时,在学生分组准备、竞技或是游戏的过程中,又能培养他们合作、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是对学生各方面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篇6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不想方设法地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 ”小学数学尤其是低年级数学教学具有较强的启蒙性质,要帮助学生从抽象的概念理解、单纯的计算解题中解脱出来,使数学成为小学生喜欢、爱学的一门学科,这就要求数学教学应当适应低龄儿童的身心发展特征,深入发掘数学教材中的诸多趣味元素,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具、教学方法,打造趣味数学课堂,引导学生由简单到复杂、从直观到抽象地掌握基础数学知识.

1. 趣味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兴趣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范畴,是鼓励、动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基本前提. 任由学生停留在“师云亦云”的被动接受状态,使课堂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不仅学生无法体会参与数学学习的成功乐趣,课堂教学也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为此,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导入了趣味故事,借助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神奇童话故事,通过师生的编、讲、听,活跃课堂气氛,将学生带入预想的学习情境中,达到活化数学教学的目的.

如教学“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有30个桃,4个猴,美猴王要怎样分配才公平呢?20个桃,5个猴呢?这个故事中最吸引学生眼球的就是主人公――孙悟空,人物形象的熟悉和对故事情节的期待,瞬间激起了学生对问题的好奇. 当学生的思维与学习兴趣被教师带动起来时,课堂教学就能得以顺利地推进. 当然,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无需拘泥于故事内容或是故事主角的使用,不同的故事固然存在不同的教学预想作用,但其学习目标是一致的,都是通过激发小学生的学习欲望,使其完成“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角色转变.

2. 趣味游戏,深化学生的数学意识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是皮亚杰关于儿童教育研究的精辟概述. 在新课程教学语境下,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快乐学习并从中汲取知识已成为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共识. 游戏无疑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在数学游戏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向学生传递数学意识,能够帮助学生摆脱枯燥的数学概念学习,将数学教学变得更加直观形象,富于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尤其是在部分章节重难点的教学过程中,以游戏的方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地感受很少或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数学趣味游戏过程中,必定能够在亲身体验中直观轻松地领悟知识规律,进而达到突破难点的目的.

比如“10 以内的加减法”的教学,教师就可以在巩固练习阶段,安排学生以小组形式参与“比一比谁摘的梨最多”的数学游戏. 教师可以事先在黑板上准备好一棵挂满“梨子”的大梨树,梨的背面是各种不同的 10 以内的加减法算式. 游戏规则要求算式得数要与篮子里的号数相同,哪一组摘得又快又多,谁就是“摘梨冠军”. 在老师的鼓励下,班级里的学生积极踊跃参赛,很快“梨”就被摘光了. 通过这种带有竞赛性质的数学趣味游戏,可以很好地刺激学生形成内在的学习动力,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成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学生也能在这种兼具趣味性与自主学习性质的数学游戏体验中,获取数学知识经验,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深化了数学意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不定时地组织一些易于操作的数学游戏,如组间口算、速算PK,抢答,夺红旗,等等.

当然,在数学课堂中的趣味游戏不能仅采用竞赛形式,合作学习同样也很重要. 如在“认识物体和图形”的知识点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给予学生动手实践的操作机会,按照小组发给一套积木,让学生们搭出不同的形状. 活动结束后可以提问:“你们用积木搭出了什么形状?”此时,学生不仅能够活学活用,答出教材中所列举的几种形状,甚至可以超出教材要求,答出其他未教授过的图形来. 这样,学生就能在看似游戏的活动中复习、巩固了课本知识. 学生们也能在趣味游戏中获取合作交流的机会与体验学习的乐趣.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简单易行的趣味比赛,参与对象应当更多地倾向学习后进生,鼓励班级整体学生的参与,才能使课堂活起来,让数学课堂做到趣味横生.

3. 趣味儿歌,展现数学学习的无穷魅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小学生理解记忆能力较差,教师就可将难记难理解的数学概念、规律编成顺口溜、口诀等,不仅能够活跃课堂内外的数学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常记常背,逐步掌握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培养. 如我们在讲解“小时、分的认识”一课时,就可以借鉴其他教师整理归纳出的快板式口诀,让学生诵读记忆:

小朋友,要记住,钟面数字12个.

两数之间有5格,一圈共有60格.

时针走一字是1小时,分针走一格是1分钟.

1小时等于60分,60分就是1小时.

要问走了多少分,请你仔细看分针.

一年级的10的加法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可以借用儿歌《娃哈哈》的旋律,在课堂教学中拟出这样的儿歌式数学口诀:“一加九,十只小蝌蚪;二加八,十只花老鸭……”显然,借助于儿歌、顺口溜或快板形式的小学低年级教学,无疑比刻板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容易赢取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能在背诵趣味儿歌的过程中轻松快乐地掌握新知识.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儿童阶段的心理特征,在课内外教学中创造性地应用趣味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研究数学的学习兴趣,使数学学习成为孩子们生活学习中的一件快乐的事情.

【参考文献】

篇7

小学数学教育是数学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基础性环节,对于小学生基本数学思维和数学理念的形成意义重大,因而受到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小学生活泼好动,对呆板的课堂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反感和抵触情绪,同时空间思维和数学建模能力又尚不成熟,对于一些基本数学理论的接受显得比较困难,这些都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困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对于提升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拉近学生与数学之间的距离有很大的好处。正是如此,关于如何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逐渐引起了教育界的关注这个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通过生活化的素材开展教学

由于数学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在生活中找到大量的学习素材,并由此来开展我们的学习。为了使这一过程生动化和形象化,我们更可以将其与CAI多媒体教学结合起来。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提问:“大家能测出咱们学校的教学楼有多高吗?”这样的问题开始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但同时也可以引起他们极大的求知欲望。此时教师可以引入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讲解,学生会对相似三角形和比例尺等相关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而教师便可以由此顺利地开展“巧测教学楼高度”的第二课堂活动。教师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播放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中关于测量电视塔高度的一集,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让学生大概知道了解其中的方法,之后教师再给大家进行详细讲解。待准备妥善之后,教师便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带领学生一起在学校操场进行测量实践活动,最后将学生测量的结果进行整理,挑选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能加深他们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的教学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大量的素材,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主动用数学的思维观察周围事物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这对训练学生数学实践能力和数学建模的基础而言,都大有裨益。同时生活化教学的素材都是学生日常所见所闻的东西,能大大提高学生的亲切感,从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

2.注重教学的生动化与形象化

由于小学生理解和推导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第二课堂应该通过CAI系统大力提高教学案例的生动性,以便于学生理解。

例如,应用题是小学数学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对于应用题中的场景,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模拟,相遇问题、追赶问题、大小比较等大量问题都可以用动画的方式进行展示,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又可以将整个数学过程进行分解,方便学生的掌握。

又如方程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由于思维和想象力的限制,不少学生对方程思想的接受有一定的困难,“X”的含义他们往往不能理解。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因地制宜地将“X”这个未知量形象化为“一个已知的元素,只是用X来表示罢了”,给学生灌输“未知即已知”的观点。具体来说,还可以从简单的应用题入手。例如:“甲乙两地距离120千米,一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多少时间?”题中的未知元素即我们要求的时间,可以设其为X。根据未知即已知的观点,我们此时告诉学生完全可以将X作为一个已知项,和距离、时间等已知项没有任何不同,而我们只需要根据所有的已知条件建立关系式即可。例如:80X=120,120/80=X,120/X=80,等等,所有的这些关系式我们可以完全抛开格式和可行性的限制,只要求学生列出关系式即可。经过一定的训练之后,再加大难度,使条件复杂化,例如:“甲乙两地相距120千米,A、B两辆汽车分别以60千米/小时和70千米/小时的速度从甲乙两地出发,问何时两车相遇。”这时关系式变得复杂一些,可以列出60X+70X=120。通过未知即已知的训练,学生可以快速地掌握到方程解题思维的入门,会快速地将未知(即要求解)元素设为未知数进而建立起关系式。

3.丰富课堂教学形式

丰富课堂教学形式要求教师采用多种方法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采用目前在西方国家广泛推行的角色扮演法,利用儿童表现欲望强烈、活泼好动的特点,让他们去扮演各种角色,加强自身的展示,以及和教师的沟通。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来扮演教师,自己准备“教案”,上台进行讲解。不要小看这样的方式,为了不在众人面前出丑,学生对此的重视程度往往会超出我们的预期,而在讲解过程中学生也会觉得十分有趣,从而十分投入。这样的教学方式,能扩展学生的课外学习,加强他们自学的能力。教师也能通过学生的讲解,更加清楚学生对哪些知识点的理解存在错误,从而在后续教学中有的放矢,提高教学效率。另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以趣味数学知识小竞赛的形式来丰富教学,也可以将“猪八戒买珍珠”等趣味数学故事改编为小游戏让学生参加。这些形式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小学数学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工程。只要我们能紧紧把握小学生的特点,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素材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就能激发出学生对于学习和探索数学的兴趣和动力,使我们的小学数学教育迈上更高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涂全波.小学数学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篇8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发展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以往的数学教学方式由于学生接受起来相对抽象,而且教学方式相对单一,是教学氛围也变得枯燥,既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因此教师要不断尝试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趣味化的教学方式也可以促进学生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数学的习惯,这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1.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增加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因此教学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融入趣味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教师也要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合作能力,教师创新一些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观念。

教师要更好地提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就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加数学教学中的趣味性,教师可以在通过一些数学趣味小问题来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注意力,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生学习“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自己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算,然后让学生自己寻找规律,并且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可以编一个简蔚目诰鳎然后促进学生对只是得更好掌握,促进数学教学氛围的积极活跃。

教师也要选择正确的教学方式,采用肯定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自信心,同时教师也应该过鼓励学生积极的参加相关的数学比赛活动,这样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促进学生主动进行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对学生进行一些提问,然后认真去听学生所阐述的答案,对学生合理的理解进行肯定,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自信心,同时鼓励学生参加一些数学活动或数学比赛,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的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助于提高教学的教学效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教学氛围,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将一些数学上较为抽象的观念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促进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通过图片或视频的播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吸引到学生注意力,帮助学生来活跃教学氛围,这也有利于教师在教学方式上的不断创新。

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趣味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主要的就是转变教学观念,丰富教学内容,促进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同样也要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教师也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这对于生以后的学习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学生在学习上的更好发展。

教师为了使学生进行更好的记忆,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穿新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更好记忆,教师要注重学生对一些数学基础知识的记忆,同时基础知识掌握得好也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更好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回忆与反复的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对以往知识的回顾,同时教师也可以帮助学生促进自身对知识的记忆,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些学习上的记忆术,让学生对一些关键知识进行标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这样也能够使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记忆习惯。

教师要注重对于知识学习的循序渐进,保证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教授新的知识,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课堂说多设置上一些学习环节,帮助学生进行更好的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增加学生的讨论环节,这样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理解的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数学的教学效率。

教师还要注重与学生之间加强互动,师生之间的交流是促进教师不断创新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所必须的环节,教师不仅要重视在平时课堂上对学生的提问,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更加有趣味性的数学问题,像是教师可以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可以对数学知识进行更好的理解,使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3.注重教学反思,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要重视对教学方式的不断反思,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方式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学习数学,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学中的乐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传输一些数学学习的共同感受,像是学生在做出一道较难的数学题时会很快乐,然后教师就「嫠哐生数学学习的魅力,积极鼓励学生进行数学的学习。

教师也要重视对教学方式的不断反思,教师可以在班级组织调查问卷,从学生中了解教学中还存在的不足,或是向一些优秀教师学习,积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创新出更加适合学生学习的趣味数学。

教师在保证去为教学的同时要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够真正喜欢数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想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注重学神对数学知识的学习,采用积极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提升小学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是改善小学课堂教学学生学习兴趣低下、课堂教学质量较差的一个有效途径。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提升自身对于趣味性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积极对相关的趣味性教学策略进行实践,以自身良好的趣味性数学教学能力,促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提升,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寓教于乐,让学生在快乐的课堂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产生更强的数学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学习到更多的数学知识,掌握更牢固的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真正获得数学学习效果的提升。

一、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关系的融洽与否,直接影响到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氛围,并对小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学习积极性产生直接影响。为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师角色进行重新定位,要放低姿态、融入学生群体,在拉近和学生的距离的同时,努力和学生做朋友,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从学生的心理揣摩问题,让学生真正从心里接受教师、认可教师,而不是选择和教师进行对立。小学生往往思维简单、活跃,在遇到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时,很容易丧失自信,产生沮丧的心理,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出现,为学生加油鼓劲,肯定学生的努力例如,一些学生在课堂上回答教师的问题时,刚开始很有思路,可是说道一半思维卡顿了,不知如何继续解释下去,只能呆站在那里,不知所措,此时教师就应当及时为学生圆场,“某某的回答非常精彩,思路很新颖,解释得也很棒,老师相信再给你一些时间,你一定能够把这个问题解释完整,大家给他一点鼓励好吗!”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圆场,学生将会对教师产生极强的信任感,师生关系的建立将变得非常简单而容易。

二、数学知识和游戏活动的融合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和游戏沾边的东西,也往往深受小学生的青睐。在将数学知识和游戏活动相结合的过程中,小学教师需要密切注意的是,在游戏的同时,必须将数学知识的传达作为最终目标,不可舍本逐末,只顾及了游戏的趣味性而忘记了教学的有效性。此外,游戏活动的内容应当和课堂教学的数学知识具有良好的匹配性,数学知识内容要恰当地融入到游戏活动当中,并成为决定游戏胜负的关键,这是以游戏活动达到数学知识传达效果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也要严格避免生搬硬套式的游戏活动开展方式,那样不仅不会增加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反而可能使数学课堂游戏活动变成“四不像”,甚至让学生对课堂游戏产生厌烦心理。

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认识立体图形”这一节课时,学生在之前只认识了平面图形,对于立体图形没有直观的认识。此时教师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六根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看谁可以在小棒不交叉的情况下用六根小棒摆出最多的三角形,学生基于平面图形的思想,往往只能摆出两个,而教师则说“我可以摆出四个”,此时学生将会非常好奇教师是如何摆的,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学生的求知欲将大大提升,此时教师再用六根小棒摆出一个立体的四面体,向学生展示如何摆出四个三角形,此时学生将会恍然大悟,对于立体图形的认识也会随之提升。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所取得的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三、课后良好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完整的小学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良好的课后评价,也可以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其原因在于,课后教学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满足学生的荣誉感,有助于从思想层面帮助学生将课堂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融合,在趣味性学习的范围下,产生更好的数学知识学习、应用效果。对于部分自信心较差、课堂参与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教师恰合时宜的教学评价,将给予学生的自信心以莫大的提升,这对于自信心较差的学生来说,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将促使这部分学生在之后的课堂教学中更多、更热情地参与到集体活动当中,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颇有帮助。

进行数学课堂的课后评价,教师应当注意评价的积极性、针对性。从积极性方面来说,教师应当以表扬性评价为主,对于课堂表现突出、进步明显的学生,要在课后(课堂尾声)第一时间进行表扬,给予学生以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对于性格内向、自信心较差的学生,要通过课后评价重点进行表扬,充分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参与的乐趣。从针对性方面来说,教师应当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表现积极的学生、努力参与的学生,对这些真正在课堂学习中用了心的学生在课后评价中采取直接点名的方式进行表扬和鼓励,这种针对性明显的评价方式,简单、易于操作而且效果极为明显。

参考文献:

篇10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2-0253-01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抽象性较强的学科,枯燥无味,不像语文学科那样具有较强的趣味性,也不易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态度完全取决于个人喜好,学生只有喜爱上数学学习,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如何转变小学生的学习情绪,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这是小学数学教师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与认知规律,笔者认为在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激起小学生学习的激情,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高昂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1.用心设计,激情导入

从科学的角度看数学是有点抽象,但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抽象的数学用生动具体的材料表现出来,把它变得通俗易懂。因为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数学知识来源于数学实践,学习它的目的又是为实践服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创设一些数学的学习情境,让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因此,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在教"对称"一课时,我就事先在多媒体课件中准备好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小动物图片,上课时激情导入:"春天来了,公园里美丽的花儿都开放了,几只蝴蝶在花丛追逐嬉戏,过了一会儿又飞来了一群小蜜蜂,嗡嗡嗡地采着花蜜!躲在花朵下的小蚂蚁对同伴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是一家人耶!'同学们,为什么小蚂蚁要这样说呢?"在这样思考的情境中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引入新课,激发了学习兴趣。

2.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有着好奇之心、爱美之心,疑问之心。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让抽象的数学变得具体可感。比如,在教学"认识数字"时,大家都会说"一像铅笔,二像小鸭,三像耳朵……"这些就很具体很可感了。在教学"认识图形"时,我就会让学生在教室里、在自己身上找一找有哪些图形!小学生通过学习观察就会发现身上的红领巾是三角形、自己用的课桌面是四方形的、黑板是长方形、口袋里的硬币是圆形的。在教认识能力时,我们同时要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发现数学、感悟数学、掌握数学、追求数学。因此在教学完后,我还会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各种图形或用积木拼一拼各种图形。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我会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它们的长与宽,看一看有何差别。还会通过折一折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明白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让学生去玩积木,用两个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重新拼成一个长方形,来观察它们的面积。

通过动手实践,一方面满足了小学生爱玩的天性,让他们动一动脑筋思考思考;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兴趣要培养,信心更要培养。在平常的教学或练习中,我们做教师的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大力表扬,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对那些学习数学较困难的学生,我们要更有耐心,每每有一小点进步我们要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看到希望,并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有适合的课题时也尽量安排一些趣味数学游戏,在游戏中也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渐渐地,增加了他们学习数学的信心。

在课堂上,给学生自由而宽松的环境,时而让他们小声讨论,时而让他们高声辩论。当学生争相发言时,教师要给机会,针对学生独具个性的发言,教师要面带微笑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则给予信任鼓励的目光;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的课堂,学生自然敢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的张扬,思维也得到锻炼。

4.数学学法指导

除了让学生在自主活动、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外,我们还应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要想得到聪明的答案,就要提出聪明的问题。我们从小就要教育学生养成质疑的习惯,不懂就问,不怕笑话,不怕错误,我一直跟学生说错误也是成长的机会,当答题出现错误时,印象就会非常深刻,正确的答案就会铭记于心。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密的学科,要学好数学,除了会问还要会准确表达,既要会口头表达,还要会书面表达,解题过程每一步都要具体、明确、准确、完整,每一步都要有根有据,不能凭空猜测。

5.总结

综上所述,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数学教育的前提,学生有了对数学的兴趣,才会想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因此,兴趣在数学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小学数学必须从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入手,让学生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同时,教师也应当努力结合自己专业特长,进而积极教学。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11

1.尽量以实例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中已有许多示例正是如此构思的,也有许多教师联系本地、本校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了不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这无疑是值得提倡的。但是,仅仅为了“有趣”,不考虑“实例”与学习内容、学生的经验和认识能力的相关性,而盲目地为每节课都添加一个牵强附会的“片头”的现象随之大量产生。

2.课堂上增加学生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中体验快乐。

新教材多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学习内容,并且给出了“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等诸多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对于那些知识结构恰当、问题难度适中的内容,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经过讨论、交流在合作中学习肯定是好的方式。但是,讨论交流的滥用,甚至没有小组交流就不是课改的极端认识也随之产生了。

3.减少纯数学的运算论证,让学生在轻松中提高兴趣。

对此,新教材已做了较大调整,既减少了习题数量,又对这类问题的难度作出了明确要求。教学活动中注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枯燥的繁琐运算与论证,对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是有益的。但是,有些教师对基本技能的形成需要足够的、反复的独立练习才能形成认识不足,出现了课堂上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完成基本运算,作业中的推理证明在相互“借鉴”中完成的现象,使得基本技能的训练极不到位,造成了学生解题能力普遍下降。

4.改进评价方式,让学生在表扬声中激发兴趣。

坚持正面激励、让学生体验成功,这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但是,教学中评价简单化的现象却不容忽视。一方面,“你真棒!”“你真行!”之类的语言充斥课堂,它不仅不大适合初中生年龄特征,而且是一种指代不明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全班人人都明白的十分简单的问题,老师还用这类肉麻的语言大加称赞,学生反而会误以为是老师在挖苦他。另一方面,错误信息不能及时矫正。答案的确定性是数学的一大特点,而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体验“成功”,对于学生明显的错误也用“你说的很有道理,不过……”评价,显然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一种误导。

二、在教学时要注重练习的趣味性

1.强化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是素质教育的需要。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创造有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获得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方面都得到充分发展。当前的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机械重复的练习,枯燥乏味的练习,烦琐的死记硬背,基本上无思维价值的练习还很多,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造成学生对数学练习及数学学习产生厌烦情绪,严重阻碍了学生自由、健康地发展。要克服这些弊端,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设计数学练习时首先应考虑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趣味性和开放性的练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数学教学应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开放性练习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现代数学教学把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到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形象地把数学比喻为“思维的体操”。因此,我们必须把学生从不利于他们发展的“题海”中解放出来,精心设计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及其他素质发展的练习。开放性练习,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和成功机会,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直觉思维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怎样使练习具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小学生对数学的迷恋往往是从兴趣开始的,由兴趣到探索,由探索到成功,在成功的体验中产生新的兴趣,推动数学学习不断取得成功。但数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往往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体会到数学是那么生动、有趣、富有魅力,强化数学练习的趣味性十分重要。

(1)以趣引疑。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通过趣味性练习设置悬念,揭示矛盾,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就会生疑,就会要求释疑,就会产生求知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