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程造价专业

工程造价专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6:45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工程造价专业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工程造价专业

篇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从2010年开始,先后选了一百多所高校进行实施,我校在卓越计划的影响下进行了大手笔的教改,教改以,“卓越计划”为指导,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显现我校的办学思路、办学目标——十个共同行动纲领,即战略发展目标:省内不可替代,特色鲜明,本科教育为主的精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人人成人,人人成才(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精神品格发育健全,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的中国公民——人人成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的劳动者——人人成才);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三对接(专业、产业对接;课程、质量对接;教学过程、生产过程对接),三转变(专业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学校教育为主向产学结合为主转变;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改涉及全校的所有本科专业,笔者参与了工程造价本科教改的一系列工作,对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有以下思考。

1 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是随着土木工程的发展而产生的,随着国家建设工程的发展,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工程造价专业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应运而生。土木工程和工程管理专业其实可以替代工程造价专业,那么工程造价专业有什么独特之处?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准确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

从学校的层面看。首先,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层次。我们在进行我校工程造专业培养目标时,正确分析了我校的办学层次——地方性教学型院校,把工程造价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其次,在确定培养目标时,必须考虑专业在服务范围内的比较优势,知己知彼,扬长避短。

从行业企业的要求看。首先,专业的发展依赖行业的发展,同时,行业业主对高端、个性化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主要表现在一是咨询产品标准化,包括如尽职尽责、项目监督、争端解决的合同咨询服务,工程竣工结算的争议处理,仲裁咨询等方面咨询产品的标准化;二是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实现项目数据共享、发酵等信息技术为手段,包括BIM的应用等。其次,企业是我们高校的上帝,是我们人才的主要接纳者。企业对人才的品质要求是我们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关键。

2 要有特色

2.1 必要性。特色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本质追求,特色是高校竞争优势的体现,特色是学生竞争力的代表。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其实我国很多高校在开设工程造价本科专业时都是以其学校的行业背景为依托,,比如有的以水利水电工程为依托,有的以化工工程为依托,有的以铁路工程为依托等,

2.2 特色的体现。特色的主要通过课程的设置和能力的培养来体现。是通过相应课程体系的实施来达到的,课程体系的设置是需要按照培养目标进行,先将培养目标进行分解,根据细化的培养目标或能力要求进行课程的设置,在这个过程中将课程与能力对接,课程与质量对接,在课程设置时,要注意两种情况一定要丢弃哪些过时的,落后、被淘汰的课程,另一方面,对选定要开设的课程,要求选用最新的教材,教给学生最新的、能用的上的内容。我校工程造价专业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包括了工程技术、管理学、经济学和法律等几方面。同时结合我校的行业背景,调查毕业生的就业单位,我们设置了显现我校办学特色的特色课程;针对就业电力行业进行造价管理的专业课——电力工程概论,电网设计;中铁建设集团接纳我校造价专业学生逐年增加,为了增强学生的适应性,我们开设了铁道工程概论及相关的预算课程,同时还开设了方向性选修课比如,房地产开发与管理、物业管理概论、地铁与轻轨工程等,以便学生根据个人认知来选择就业方向及课程。

2.3 特色的检验。社会的欢迎程度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客观表现,衡量一所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不能仅仅采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评价的方法更不能由本校自我评价来决定应该通过实践来检验而社会对这所高校所培养人才的欢迎程度正是对该校人才培养质量最直接,最真实和最客观的反映。

经过统计,我校近年来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越来越受到象“中铁建设集团”、“中冶集团”等国企的欢迎,同时在省电建、省建、这样的企业内我校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也很明显。

3 如何增强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

随着“卓越计划”的实施,大多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环节的课时大大增加,出现了“3+1”(三年校内,一年校外)培养模式,“7+1”,“6.5+0.5+1”等培养模式,有些专家对于工程造价本科专业大量增加校外实习学时持有异议。无论采用哪种培养模式,大时段的校外实习会给我们提出很多问题,学生校外的实习单位怎么解决,校外实习期间学生如何管理,实习期间学生的成绩如何评定,实习的效果怎么考核等。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最根本的途径还是校企合作。

笔者认为,针对目前校企合作的窘境,应该从几个方面来解决:①从国家层面上,国家出台一系列的优惠政策,让企业有兴趣、自愿的与高校进行合作。②从企业的角度考虑,要转变企业用人观念,我国大多数人才企业选用按照人才市场的供给择优选择,进入企业后再进行企业塑造,这个过程,企业既要承担再培训的费用,也要承担再塑造的风险。如果变目前的选才方式为“订单式”培养用人,那么企业塑造的过程在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完成,对企业来说,其实是一种风险的规避。③从学校方面来考虑,要吸引企业来合作,首先,提高教学质量是最根本的途径,只有提高过硬的,让企业信得过的产品,企业才会关注学校,才会有与企业合作的可能。其次,学校跟企业合作要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采用多种形式的合作。

4 如何进行卓越工程培养的师资队伍建筑

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的工作对象是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而工程项目没有那两个完全相同,每一个工程都是新任务,都有其独特的问题,所以,要创造性的解决工程中造价管理问题,就必须有创新精神,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也是我们目前关注比较少的。

我校结合工程造价专业的特点,给工程造价专业特殊的政策激励教师的成长。

4.1 围绕培养应用型人才理念,要求教师要成为“双师型”,即既有“高等学校教师资格证”,又有“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工程造价的专业教师全部考取了“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资格证”。

4.2 学校鼓励满足要求的教师成为山西省、太原市的评标专家,并给以奖励。支持造价专业教师在完成校内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参与社会各种项目。

4.3 学校要求工程造价专业的老师全过程参与校内基建项目的建设,并按工作内容记入考核,进行奖励。

5 结语

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不断思考、寻找合适的方法和途径。在实践中不断地修正,方能培养出“面向工程、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卓越人才。

篇2

1BIM技术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影响

1.1传统造价人才岗位分析

工程造价专业从业人员主要是在建筑、安装、公路工程等领域从事工程计量与计价、项目招投标等工作,本专业的毕业生主要面向咨询服务企业、建筑施工企业、工程设计勘察企业以及房地产开发公司。其主要的典型工作任务有:确定工程项目各分部分项工程单价、编制工程量清单、编制工程量清单报价、编制招标文件、编制投标文件、编制工程结算、工程结算谈判、工程项目投资财务评价、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等。量与计价的计算是目前工程造价从业人员最主要的两项工作任务,现在采用的主要方法是通过手算或软件计算工程量并进行计价。因为算量的任务量较繁杂,所以大部分造价人员的主要任务和时间都用在算量上。

1.2BIM技术下造价专业人才能力需求变化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目前BIM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在很多工程项目上落地实施。近三年来,各省相继出台了推动BIM技术发展的政策,将BIM技术推广到建设领域全产业链。我国BIM技术经历从1.0时代到2.0时代的发展,从刚起步的三维实体模型(3D)发展到目前的三维模型+进度+成本(5D),它包含的数字化信息涵盖了建筑物的完整生命周期,有效集成了工程建设、设计、施工、运营等各方的信息共享,快速促进建设工程行业的发展。BIM技术真正落地实施,就意味着设计阶段开始就建立完整的多专业模型,这些模型能够在后期的招投标、施工阶段提供准确的工程量,原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算量工作任务量将大大降低。当造价员从繁琐的工程量计算任务中解放出来时,计价工作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如全过程造价管理中从设计阶段进行优化、招标阶段开展策划、投标阶段提出对策、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等这些更具有技术含量的业务。

2课程改革的思路

2.1必须适应行业的需求

职业教育的课程目标应该与职业能力相对应。BIM技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在实际项目中得到运用,对于从事工程造价的技术人员来说,不适应BIM技术,就容易在这轮建筑业改革升级中被淘汰。因而,在造价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要重视课程体系的调整,以适应行业改革升级需求,在课程内容中对接行业新技术,在技能培养中锻炼行业新技能。

2.2必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

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已40余年,职业教育各项基本建设得到推进,课程建设也随之革新,特别是近年来提出加强内涵建设,课程建设也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之一,从最初的理论与实践并重,发展到现在的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也由单一的课堂理论教学发展到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BIM技术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实施“教学做合一”,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专业能力的培养。

2.3必须符合高职学生学习特点

高职专业的学生很大部分由于理解、接受、自控能力不强,在学习上的自主性不够,特别是造价专业的学习难点多,知识不易理解,技能不易上手,学生学习时难度较大。因而在改革时,应充分地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引入BIM技术,虚拟仿真等信息化技术,可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3课程改革与实践

3.1教学改革目标的确定

通过网上进行的问卷调查,对于BIM技术下人才能力需求变化进行分析,确定BIM技术下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目标。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应以掌握造价技术为主线,以BIM操作技术为辅助手段,培养具有工程造价文件编制能力和具备全过程造价管理的能力。

3.2制定课程改革方案

确定了改革的目标后,对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对于课程建设进行改革。对于如何将BIM技术与课程体系结合,主要从以下两条途径入手,第一是新开设BIM课程,第二是将BIM技术植入现有的课程,具体做法如下:

3.2.1增设BIM课程

为了让学生对于BIM技术有更好的理解,新开设相关的BIM技术概论等课程,使学生对于BIM技术从政策、发展等方面有更全面的理解,认识BIM技术的实质,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3.2.2在课程内容中植入BIM技术

在“建筑识图与构造”“建筑结构与识图”“建筑施工技术”等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在授课中运用BIM技术建立建筑的实体模型,借助于BIM技术的三维仿真、虚拟施工等技术,展现建筑构造、建筑结构节点、建筑施工工艺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于建筑构造、结构的理解;使学生掌握常见的施工工艺,为后续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在“建筑及装饰工程工程计量与计价”“建筑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及“建筑施工组织设计”等课程中,实施理实一体化课程,课程中融入BIM建模、BIM算量、BIM项目管理、BIM5D等内容,促进学生掌握BIM技术,培养学生全过程、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实施造价管理的理念。

3.3制定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是一门课程实施的依据与标杆,在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中,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敲定了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教学内容的编排、典型项目的引入、教学方法的选择、学习资源的建立以及教学评价的实施等。在课程标准的制定中,充分地与BIM技术结合,比如,在“建筑及装饰工程工程计量与计价”课程标准中,采用“网、赛、课”混合式教学方式,课堂教学引入典型项目的BIM模型,让学生直观认识建筑构造、结构,强化识图能力,更好地理解计算规则;在“建筑施工技术”课程中标准中,考虑利用BIM技术进行虚拟仿真,促进学生施工工艺的理解;在“建筑施工组织”等课标中,融入BIM场布、模架等技术,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施工组织编制能力。

3.4教学改革实施与成效

篇3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建设工程技术、经济法规和现代管理基本知识,具有建设工程计量、计价与管理基本技能,能够在工程造价行业从事建筑工程的定额管理、工程造价编制与控制、建筑工程招投标的编制与合同管理、建筑施工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人才。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工程造价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

我院工程造价专业就业现状

工程造价是一个新兴且广泛适用的专业。以下表格介绍我院近几年工程造价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2006年-2012年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表

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我院造价专业规模近几年呈逐年稳步增长趋势,就业率也较乐观,而且本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从事的都是对口专业。

当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稳步增长,工程造价领域日趋规范,是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发展的契机但同时也是挑战。对面临的挑战总结如下:

2011年国务院出台新国八条房地产调控政策和住建部等限制公积金贷款购房首付比例等政策的出台遏制了房价的快速增长,使房地产有一定的降温,同时对造价专业的毕业生也是一种挑战。

随着许多家长和学生对这门专业的认可,许多高校都在陆续开设造价专业,我院2011、2012年造价专业学生规模也增加到原来的一倍多,史创新高,有的家长在报名时态度明确非造价专业不上。我院如此,可想其他学校造价专业学生人数也应呈上涨趋势。据统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生每年呈10%以上的上升率,这就使毕业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只有基础知识扎实、出类拔萃的学生才能受到用人企业的青睐。

进入工作岗位的一些毕业生,不够踏实、努力,这山望着那山高,用人单位对他们不是很满意;有些虽然找到了工作,但离自己所期望的工作有一定的差距;还有一大部分毕业生有同样的问题,就是在真正工作的时候才发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太少,不够用。

有一部分企业不愿意招收没有经验的大学生,从现实的角度来讲,有经验的人能够很快融入工作并很快为单位创造利益。有些企业为了生存、利益,不得不青睐于有社会工作经验的“前辈”。

有些毕业生流动性较频繁。部分学生毕业后在师傅的指导下经过实践锻炼可以独当一面时,却由于种种原因选择跳槽,这令很多单位很苦恼。

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建议

自2008年我院实行百县千企联姻工程以来,笔者着重总结以下几点:

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的思想觉悟提高,让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任劳任怨。

二是教育我们的学生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同于初高中,应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扩展各项兴趣、爱好,提高综合素质,这样进入社会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三是不能对专业知识束之高阁。有些学生对书本漠不关心,兴趣广泛却不专一,以致于就业时,由于专业知识不够扎实,而被用人单位冷落。

四是加强综合实训和毕业生顶岗实习的力度。综合实训锻炼学生动手计算的能力和造价软件的学习能力。第六学期顶岗实习主要是让学生去单位实践锻炼,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同时也为进入工作岗位积累经验。

综上所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就业既存在着机遇又有着诸多挑战。只有我们培养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才能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优胜者,才能为我国的建筑业奉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雷叶.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2,8.

[2]成如刚.高职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2010,1.

篇4

关键词:

工程造价;毕业设计;模式;改革

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对于工程造价专业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突破单纯的造价管理,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是当前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的重点。

一、毕业设计的作用与目的

工程造价是一个实践性、操作性极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动手能力。调研显示,大多数高校本科培养计划主要强调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而针对具体的项目进行模拟仿真训练的机会并不多。毕业设计是大学期间的最后一门课程,是以学好《建筑制图》、《建筑施工》、《建筑工程概预算》等课程为前提,检验学生综合能力、专业素养的一种方式。同时,作为学校与市场的过渡,也是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现行毕业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选题盲目,对毕业设计内容认识不足通过对多地高校调研发现,目前包括四川师范大学在内的诸多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题目主要是由指导教师给出,经教研室审核通过后公布,并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方向进行选题。[1]这种模式虽然能保证毕业设计按部就班的推进,但也有其弊端。首先,教师出题,很难发挥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不思考设计的内容,在选题之初仅靠一时兴趣或对某位指导老师的偏爱进行盲目选题,到后期发现自己无法独立完成再临时调整题目,毕业设计的时间和周期被大打折扣。其次,每一年均需提供至少十个不同的题目及相配套的设计图纸,并保证项目规模、设计深度相当,这对于老师而言也是有难度的。最后,老师出题,学生大多对工程实际情况不甚了解,无法跟进项目,因此缺少实战演练的机会。

(二)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难于管理毕业设计的时间一般是大四第一个学期进行选题、开题,第二个学期全面开展设计工作并进行答辩。对于大多数选择就业的同学而言,这期间正是实习和找工作的关键时刻,因此常常以应付的态度对待毕业设计。[2]另一方面,老师经常在学校无法联系上学生,更谈不上针对毕业设计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毕业设计质量难以得到保障。四川师范大学设计了一套毕业设计网络管理系统,这套系统的设计初衷本是想有效地控制学生按时、按量、保质的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但运行过程中发现,学生的重视程度并未因此提高,反而是老师成了被督促和监督的对象。与此同时,利用这个网络平台,老师更难见到学生,无法掌握其真实进度及成果的真伪性。

(三)学生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从近几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一直没有很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学生的自学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大学以前,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以老师灌输为主,而进入大学后,则更加提倡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多领域、多方向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也许是惯性思维,也可能是目前高校毕业率的控制范围小,毕业很容易,所以无论老师如何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学生依然置之不理。这种现象直到四年级依然十分突出。作者曾经遇到这样的情况,设计初稿中工程量计算出现偏差,作者指出问题所在,学生竟让其明示是偏大还是偏小,以及偏差的百分比。目前,在各高校、各专业中这类学生并不少见,当然,这与我国高校“严进宽出”的培养体制密不可分。

(四)学生动手能力差在毕业设计的实施过程中,大多数学生的动手能力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很难将大学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的运用到毕业设计上,常常是拿到设计题目无从入手,不知道应该怎样做,应该做些什么,对于设计任务认识不足。第二,学生过分依赖计算机软件,只知道如何将图导入计量软件汇出成果,却不知道这些数据是如何得来的,因此出现漏项或者结论偏差较大时,也不清楚是具体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手算能力极差。

(五)指导教师责任心、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学生不认真对待外,部分老师也是存在着得过且过的侥幸心理。而其他组老师若是严格把关,学生便会进行横向对比,经常听到学生抱怨自己的导师过于严格,别组老师如何宽松,而最终认真与不认真、刻苦与不刻苦都会顺利毕业,甚至毕业成绩相当。这种现状不仅仅是对学生的一种误导,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会让尽职的老师产生负面情绪,甚至质疑自己的工作态度是否符合当前社会的评价标准。如果教师中产生了大量的价值观的自我否定,那么专业发展必然无法有序、良性的运行。

三、改革与创新的思路

(一)选题应强调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选题上,除了老师命题的方式外,也可以提倡学生自主命题,让学生利用在外实习的机会,结合自身实践,选择自己可跟踪项目,将实际工程与毕业设计紧密结合起来,其仿真性更高。另一方面,学生自主命题,可有效减少毕业设计的盲从性,在思考题目的过程中,学生也架构出了整个毕业设计的思路与大致内容,使得设计任务更加清晰、目标更加明确。当然,在学生自主命题的过程中,老师的参与性也很重要,需要对题目所涉及的项目规模、类型等给出学生合理的建议,并进行严格把关,保证毕业设计的可行性。

(二)毕业设计模式可多样化目前,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多是以编制工程量清单及计价为主,形式较为单一,可在此基础上进行其他模式的探讨。一方面,可鼓励学生采用论文的形式,抓住专业学习过程中对于造价领域某些方面的认识,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针对即将进一步深造的同学而言,理论水平的提高与升华也是很有必要的。另一方面,可构建系统化的毕业设计程序,学生从二年级的《房屋建筑学》、《建筑结构》等课程的学习开始,自己设计建筑方案,并进行结构配型,最终以该设计方案作为毕业选题完成计量计价的设计任务。这种模式虽然周期较长,却能在各个环节得到相关专业老师的悉心指导,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奠定了更为扎实的基础。整个过程中,毕业设计与课程学习是相辅相成的,而非为了设计而设计。

(三)规范过程管理,提高学生重视程度许多学生对于毕业设计不够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的建立。如果只根据最后的成果和答辩表现进行评分,而忽略过程管理,则考核方式过于片面。因此,对于毕业设计的成绩应进行综合评定,由平时成绩、设计成果、答辩成绩三部分组成。老师通过指导日志,做好平时指导记录,给出合理的平时成绩,做记录可有效反映学生的实际工作量及进度。同时,在开题之初,指导教师应配合学生制定严格的进度计划安排表,其中包括提交初稿、修改稿、定稿的期限,以及每个环节设计成果应达到的标准,要求学生按时按量完成各阶段任务。此外,设计过程中可增加一些监督环节,如中期答辩、预答辩等,通过这样一种监控手段既可以严格控制学生进度,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与老师面对面交流提问的机会。但是,这样的监控不能只成为一种形式,答辩后需要给出一个成绩,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让部分同学推迟毕业答辩,从而引起重视。当然,答辩的方式可灵活多样,比如采用模拟招投标现场的形式,这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报价是整个招投标过程中的核心,同时也是对学生一次比较系统的检验。[3]

(四)突破一对一的固定模式,实现导师组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的过程中,有可能涉及到多方面专业问题,而所谓术业有专攻,老师也是专业领域各有所长。因此,突破一对一的指导模式,以导师组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导师组成员专业涵盖多方向,以组长牵头,进行系统的指导。这种模式中,为了核定工作量,学生应有一位主要负责导师,其他老师均为其副导师。设计过程中的每次讨论、答辩,其他老师均可给出分数,避免了一位老师给成绩而造成的武断。另一方面,导师组也是对指导老师的一种监督,组长可站在全局的高度对老师工作量的真实性进行评价,而以往的模式中,各个指导小组自成一体,小组间没有横向联系,指导老师谁也不清楚谁究竟真正的完成了多少工作,没有量化的评价指标。同时,历年对于指导教师的鉴定和考核,只评价了优秀的、有突出贡献的工作者,却没有建立一整套制度去约束消极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讲,导师组是一项双赢的策略。

(五)设计过程强调手算与电算结合盲目依赖计算机进行设计,使得大多数同学未能真正掌握造价专业的核心理论依据,甚至连结论的准确性都无法评判。面对偏差较大的结论,却不知错在何处、漏在何处。因此,在选题规模上,不鼓励选择规模过大或层数过多的建筑类型,宜选择一些规模、复杂程度适中的建筑,先要求学生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再结合手算进行验证,判断结论的合理性。这种方式,既不脱离市场运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又巩固了学生自身理论水平及专业修养,同时手算稿还可作为老师评判成绩的参考依据,正可谓是一举两得。

四、结束语

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是毕业生走出校门的最后一道“深加工工序”,[4]进行毕业设计模式的思考与改革,严格把控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毕业前再接受一次系统的、全面的训练,是我们教育者应经常反思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薇,董家辉.浅析工程造价专业的毕业设计指导[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0,22(2):146-149.

[2]谢建波,王炳英.工程造价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索[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26(4):82-84

篇5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3)01-0100-03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这个培养目标突出了对人才培养的三点要求:一是高素质,二是相应专业一技之长,三是高技能,即“综合素质+专业特长+高技能”的专业培养模式。在中等职业学校实施“专业细分”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根据学生的兴趣及个体素质差异,分别进行教学,有针对性地集中开设专业课、实训课,强化训练某个岗位群必需的各种技能。专业细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真正拥有“谋生”的技能,具体来说就是要使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具有从事行业中某一方面职业的实际工作能力。

1 实施专业细分的必要性

1.1 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低

由于中职学校扩大招生规模,许多学校实行注册招生,普遍存在入学门槛低、学生基础知识差的现象。而工程造价涉及大量的计算工作,给许多学生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通过对工程造价专业中职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中职学生毕业后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的不足半数,这部分学生通常是专业学得比较好的学生,但他们的工作状况也不容乐观,多数是辅助工作,以从事相对机械又繁重的工程量计算、钢筋的抽料计算工作为主,独立、准确的报价能力较差,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从事的是与建筑相关的工作,如施工员、资料员、质检员等。这些学生有的在学校学习较好但没有机会或者没有信心从事预算员工作,有的专业学习一般但有兴趣从事建筑这一行业。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无关,这些学生大多数对本专业没兴趣或不想做相对较辛苦的工作[1]。

1.2 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大而全

我国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是培养技能型的劳动者,这个方向性的论断对大多数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都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河北城乡建设学校的工民建专业,其目标定位是培养施工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质检员,而不是结构设计人员。毕业生最后一学期实行方向性教学,学生从五大员课程中选择其一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个目标定位非常贴切,符合中专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也符合社会的需要。

目前,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为建筑、装饰、安装工程预算员。这个培养目标定位看似合理,然而经过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中职预算员与高职甚至本科之间的培养目标混淆不清,要求中职毕业生掌握某项专业的预算,如土建预算,已经是非常高的要求了,而现行中职教育的课程设置既包括建筑预算,还包括安装、装饰预算等,是沿袭以前对中专生的定位,片面追求专业设置的大而全,结果是学生样样都学,样样学不好、学不会。

2 专业细分教学模式的主要任务

根据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有一技之长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可以这样解读:(1)职业教育培养的是高技能专门人才,而不是理论性人才,更不是通才;(2)所谓高技能人才,是相对于某个目标职业、某个具体岗位有较高的技能水平。这样就确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定位,然后根据培养目标考虑专业划分及课程设置。

专业划分是否恰当,是影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如何进行专业划分呢?国家建设对专门人才的要求,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以及人才市场的实际需求是决定专业划分的重要依据和决定因素。具体来说,就是要与产业对接,让工作岗位决定专业划分。在此,以工程造价专业为例,来进行专业细分与岗位对接的思考。

2.1 确定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应是具备工程知识、经济和管理知识与实践经验的高素质复合型的专业人才。目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基层人才层次,为基层工程造价管理专业人员,所从事的主要职业岗位为工程造价员;中层人才层次,其身份最低应为注册造价工程师,为工程造价管理方面的主要技术骨干;高层人才,为高级专业管理人员,这个层次的工程造价管理人才应为资深注册造价工程师,主要从事一些大、中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工作。中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规格应按第一个人才层次定位,把工程造价员岗位层次作为中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基本培养目标,即毕业生定向为工程造价职业岗位(即造价员),要求毕业生能胜任造价员岗位,实现教学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2.2 细化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方向

现行中职学校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方向是想给学生一个较宽的就业渠道,但是却忽略了一个事实:每个专业职位都要求学生在掌握该岗位任务所需的专业基础知识之上,再掌握其专业的预算方法技能。尽管预算方法是相通的,但这些专业的基础知识却不是交叉或重叠的,什么都要学,但结果却是什么都学不会。因此,应将中职工程造价专业进行细化,分为土建预算、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不同的专业方向[2]。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就业意愿,自主选择学习的专业方向,学校再根据学生所选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分方向性教学,为实现教学与就业零距离对接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对接产业,根据职业岗位划分专业方向,灵活设置,有什么样的职业岗位就有什么样的专业细分方向。具体专业方向与职业岗位的对应关系如表1[3]。

另外,中职造价专业甚至还可以采取分层次教学模式,专业培养目标更加细化、具体。例如,土建预算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定位在钢筋抽料计算员上,因为本科生和大专生不愿意去做这种繁重而机械的工作,而一项工程中钢筋的价值比例非常重,必须准确地将它的量计算出来,而这样的技能是切合中职生实际能力和行业需要的。因此,能够准确计算钢筋的用量就成为中职毕业生在该行业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技能。

3 专业细分教学模式的实施

3.1 确立培养方向

职业教育面向行业、面向社会办学,因此,在制定专业培养目标时要重点锁定某些岗位群,选择适合自己开设的方向,逐步打造自己的品牌专业和优势课程。根据工程造价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可以把工程造价专业细分为土建预算、安装预算、装饰预算等几个方向进行教学。

3.2 课程体系建设

明确了培养目标及专业方向后,下一步就应该围绕该职业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来设计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不仅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更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同时还关系着人才培养目标是否能实现。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依据职业岗位所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来设置课程,将培养职业技术、技能的专业课程作为核心技能课,为提高学生素质的文化素质课和学好核心技能所必需的基本技能课,应服务于核心技能课,要切实加大这部分核心技能课程的比重。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大致如图1所示。

以上课程体系中各课程间相互关联,根据目的和功能不同,可划分为核心技能课、基本技能课、文化素质课几大课程模块[4]。

3.3 调整教学安排

分方向教学应以培养实践型、技术应用型、岗位操作型人才为目标,以技能教学为主,以培养“一技之长”为主导思想,求“专”而不求“广”。在设计教学计划时,应该抓住核心技能,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学习与职业岗位直接关联的核心技能课程。根据表1所示的各细分方向所应具备的职业知识,可以看到这几个专业方向有一些基本职业知识是相同的,因此在进行教学安排时,可以将这些与基本知识相关的基本技能课程,在分方向教学之间作为工程造价专业的必修课程提前学习。以3年制为例来说明具体安排。

1)第一年:新生在入学第一年一起学习必修的文化素质课以及工程造价专业必修的基本技能课程,为专业核心技能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第二年:入学一年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专业学习方向,有针对性地学习学校开设的相关方向的专业核心技能课,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学期的学习,是在某方向上的进一步扩展,所开课程要反映本方向的系统内容,突出本方向的性质特征;

3) 第三年:学生离校进行顶岗实习。通过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毕业时能顺利实现零距离就业。以“做”中学,学中“做”的方式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企业上岗培训的统一,实现“毕业即就业、上岗即能做”的教学目的。

3.4 专业细分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1)分班方式。实施分方向教学,必然要按学生所选专业方向分班实施教学。课上,教务部门可根据学生自愿报名选择的专业方向,建立不同方向建制的教学班实施教学。课下,为方便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可保持原班级建制不变,学生仍在原班教室上自习,在原班宿舍休息,方便班主任或辅导员与学生沟通。当然,也可以在新生入学时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细分专业,学校再据此进行分班。

2)积极的分方向就业引导。在第三年的时候,学生即将顶岗实习,步入职场。因此,在分方向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积极引导学生就业,除了开设《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这样的课程外,还需要针对不同专业方向的学生开展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介绍,指导学生制作简历,对学生面试技巧进行指导,以确保各专业方向的学生能够找到理想的工作,保证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总之,这种专业细分教学模式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有什么样的工作岗位就有什么样的细分专业,体现了职业性;工作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专业技能,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课程,体现专业性,对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起到了促进作用。另外,实施专业细分在提高学生就业率、实现毕业生零距离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蔡胜红.中职工程造价专业培养目标初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9):40-41.

篇6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5)27-0038-01

工程造价专业的内容融合了建筑工程技术、建筑经济知识以及管理知识、法律知识等多方面的知识内容,属于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毕业生可以在房地产企业以及建筑监理单位、建筑施工企业等就业,而且还可以考取注册造价工程师,为其今后的就业提供支持,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教学进步的需要。

一、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课程与专业课相结合

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涉及的学科广泛,除了工程估价类的课程,还有结构、房屋建筑学方面的基础课程,工程经济学、项目投资与融资方面的经济学课程等,这些课程的学习是从事造价行业的基础[1]。在信息化相关的课程设置中,应该促进软件教学与工程造价专业课程相互结合,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需要对信息软件的操作知识进行讲解传授,而是需要在讲解信息化知识的时候,与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比如在学习钢筋抽样软件操作中,可以结合结构以及平法标注的相关知识进行穿插讲解,这样学生可以更直观、全面地理解钢筋抽样知识的具体方法;而在讲解图形算量软件过程中则可以加入工程估价中的计价规则等知识,这样学生可以将软件算量中运行的基本原理理解明白。按照这种专业知识与信息化知识的结合教学方式,两者得到充分结合开展的教学,可以使信息化教学课程在工程造价专业课学习中发挥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连贯性设置

如果在信息化课程以外,建立一系列连贯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则对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会起到很大的带动作用[2]。这种教学体系的构建需要先具备先进的教学平台以及充足的网络资源、教学软件,使教师与学生可以在教学中使用或者用来开展实践活动。另外还要在体系构建中增加工程造价相关的图纸资料以及建筑图表等的收集,可以为学生在实践以及课堂学习、毕业设计中提供可用的资源。然后将收集的图纸设计资料与信息软件进行结合,通过案例分析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加具有实际意义的学习内容,实现了教学内容与社会实际以及企业经营的结合。

三、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方法分析

信息化教学与单纯的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有一定的差别,既需要注重对理论知识的传授,还需要重视对技术操作的具体应用,也就是使学生可以将已经学习到的知识应用在软件操作中,这样案例教学就成了其核心的教学构成,理论知识的传授是为案例的学习服务的,从而增强教学的完整性。另外,工程造价专业信息化教学还要增强学生主体性,可以实行构建主义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之后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以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通过自评、互评等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此外,在教学中还可以结合一些实践、竞赛、实习活动等开展信息化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实际的工程建筑企业中实地考察,然后根据自己的感受总结经验,加深学生对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的理解。工程造价专业的信息化发展属于一种必然的趋势,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应该将工程造价信息化教学课程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结合,利用相应的教学平台以及资源,促进信息化教学的系统化发展,合理安排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结构与内容,使学生既获得专业知识的增加,还能够充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篇7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建筑行业在近些年有着非常快速的发展。行业的发展给行业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工程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工程造价专业人才数量及质量值得我们关注。

一、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专业人才培养师资是关键,工程造价专业师资队伍结构优化对于学校培养高素质优秀的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校在面对新时期建筑行业提出的新要求时,有必要对现有师资队伍结构加以优化,通过多种措施提升师资队伍层次和水平。首先,逐步引进高质量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并通过培训的方式主动提高现有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要努力去引进一些优质师资,特别是科研水平高,同时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通过引进这些高素质人才来提高学校师资队伍质量。此外,要注重对教师的培训,形成一个长效培训机制,保证教师能够跟上行业发展进程;其次,注重交叉学科的相互渗透,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专业技能和实际工作经验。高校工程造价专业建设要注重对教师个人年龄、学历等方面的要求,进而提高该专业整体教育教学水平;第三,创新性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教师。学校要为教师创新实践、创新科研提供更多的支持,帮助他们搭建更为广阔的学习平台,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强调不同学校之间的优势互补。鼓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更多的创新性研究工作,在帮助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工作经验。

二、工学结合,注重实践培养

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是现价段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强调工学结合,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是工程造价专业所必须重视的。现如今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保证该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重要研究的内容之一。工程造价是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造价计算不准确将直接影响着整个项目的顺利实施。高校作为首要培养机构,提高学生工程实践经验,帮助他们结合个人专业知识有针对性的制定具体实施措施。工程造价专业工学结合教育教学模式的建设首先要加大顶岗实习的支持力度,促使学生在实际建筑企业中加以锻炼,通过实际工作来学习专业知识,积累现场经验;其次要注重学校教学内容的融合,学校课程安排要能够与工作实践同步,让学生在课堂上产生的疑问,在实践中得到同步解决,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工学结合教学质量。应用型人才是该行业最适合的一种,高校的人才培养要从生产、服务及管理一线的目标出发,培养更多的高素质实用性人才。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其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该岗位的重要基本技能。这其中实践能力是需要学校在校期间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教学才能够实现的:首先,学校要针对工程造价专业特点,制定更多样的实践教学课程,提高教学效果。学校在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时,可以将职业岗位能力逐级细化,分别从专项能力和分项能力两个方面来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通过工程实践达到最终效果。同时还要明确每一步教学的具体内容和方法,严格按照相应的考核办法来考核学生所达到的水平。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内容,教师教学要敢于创新,边教边练帮助学生迅速掌握具体原理,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其次,完善学生毕业实习指导工作,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性格、水平的工作岗位上发展。工程造价这项工作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对这项工作的具体内容感兴趣,有能力完成一定难度的工作才能够更好的发展。因此,学校在学生实习阶段就要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素质,以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上的工作,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毕业实习指导工作要注重工作内容与学生个人性格的匹配,特别是对于工程造价这种工作性质较为独特的行业,学校更要注重对学生就业工作的指导。

三、加强专业教材建设力度

专业建设教学模式是基础,教材建设是关键。教材是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的桥梁,在这之间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学校在教材建设上要注重其科学与合理性,对工程造价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各种实践内容要表述准确和清晰,特别是在一些结构系统性知识点上,教研室要进行深入研究,找寻最佳的切入点,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运用教材实现自我专业知识能力的提升。工程造价专业教材建设要遵循适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创新性原则,力求学生通过自我学习教材就能够对工程造价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专业技能有所了解,能够通过教材掌握一些关键性专业技能。随着我国计价模式的改革与发展,工程造价领域相关理论和标准均有所改变,不同地区的计价定额也有所不同。从当前高校工程造价专业所使用教材来看,并未有能够全面反映新知识新理论的教材,致使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无法满足具体工作要求。因此,高校有必要对所选用的教材加以补充,并对一些理论的发展与改革加以充分介绍,保证学生能够将所学习到的内容与实际工作联系到一起。同时,要注重与相关企业、兄弟院校的合作,共同开发更适合工程造价这个专业的教材。

四、结论

工程造价是一门综合型较强的专业,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高校在培养具体工程造价应用型人才时,要注重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在今后的工作中,作者还想继续从事该领域的研究工作,以期能够获得更多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云春,李敬民.工程造价特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J].中国城市经济,2011,03:183-184.

篇8

中图分类号:TU723.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之现状与加快建设之动因。 1、新形势下社会对工程造价专业的迫切需求。 房地产行业目前正处在调控期间,但从国家社会基础建设的快速发展及整个政策面来看,今后一段时期建筑业仍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工程造价专业是工程管理类专业的一个子专业,它与房地产业、市政公用业和勘察设计业紧密相关。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是建设项目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贯穿于项目投资、设计、招标投标、合同签定、工程施工等全过程,对于提高建设项目投资效益和建设管理水平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随着建筑市场的快速发展和造价咨询、项目管理等相关市场的不断扩大,房地产公司、建筑安装企业、咨询公司等对工程造价人才(包括造价员和造价工程师)的需求不断增加,造价行业的发展十分迅速。毕业生主要在施工、建设、工程造价主管部门、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等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等岗位工作。

2、学校工程造价专业建设之现状

我校工程造价专业是五年制高职专业,真正意义上的招生是从2010年开始的,2010年前二年是与海安电大合办的。首年招生就十分顺利,50人招生计划,二天内就招满; 2011年工程造价招生计划增加到100人,同样得到了考生和考生家长的踊跃报考,起分线高于联院规定以上100多分,同时为满足社会和学生强烈需求,学校不得不在原有的招生计划中申请增加指标,最后招生人数达到137人。2012年工程造价招生计划90人,最后招生人数达到146人。我校建筑工程类专业办学历史空白,在没有基础的情况下,克服困难,通过深入调研,开拓创新,2010年7月,开办了工程造价专业,并在一年多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培养方案,已经初步开设了相关基础课程,实训室建设尚未启动,师资队伍建设目前正在招聘引进中。

3、专业建设中师资队伍引进的迫切性

学生已经招进来了,如何将这些学生培养成社会所需求的高素质技能性专门人才,摆在我们面前的是急需一批高素质建筑类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师资队伍,来担当培养该专业学生之重任。建立一支融教学实践与整个教学全过程之中的教学团队是专业建设与发展之根本,

二、我校当前工程造价专业建设所面临的困难与解决办法初探

1、形式多样性师资队伍建设是实现工程造价专业建设的根本保证

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我系专业师资队伍本身就比较匮乏,特别工程造价师资严重紧缺,专业老师几乎为零,要实现高职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必须要有一支满足教学需要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

建设目标:2011至2013年师资队伍的建设目标为:引进结合培养,初步形成一支教育观点创新、教学改革意识超前、实战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

具体措施:

1)鼓励有志于从事该专业教学的老师改善知识结构,进修提高工程造价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有目的地转岗;

2)人才引进形式多样化。吸收优秀硕士毕业生或优秀本科生,同时引进1-2名本科毕业,具有从事建筑行业多年、有中、高级职称的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形成梯队结构,以老带新、以实促建、综合高效精干的教学团队。

3)加强和校外有关单位合作,结合学校二期工程建设的过程,推进新进师资的实务能力的提高;

4)加快专业带头人和骨干老师的培养,以发展壮大工程造价专业的教学实力,增强本教研室活力。

5)吸纳一批工程造价相关企业资深较高的高级工程师,管理层领导作为学校兼职教师或专业顾问委员会成员。

6)关心青年老师的成长,培养老师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逐步成长为学科带头人,提高专业职称和科研能力,成为系部的中坚力量。

2、工程造价实训、实验室的建设是实现课程实践性教学的硬件保证

工程造价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很多专业课程都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领悟,体会。运用建筑结构与识图能力、使用建筑测量仪器的能力、建筑CAD的能力、造价软件的使用能力等,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培养,因此,建设一个汇集工程造价专业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相配套的综合实训中心是非常必要的。

本专业需配备物理实验室、测量实训室、建材实验室、力学实验室、建筑构造模型室、制图专业教室、工程造价实训室(手工编制)和工程造价实训室(软件实训)等。

这些实训室怎么建?建成什么样的?相关功能能否与其他实训室兼容?需要调查和研究,更需要企业专家的参与与指导。

首先要成立实训室建设工作组,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工程造价专业各实训室建设方案。建筑材料实训室可结合学校二期工程的建设中实施,按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建筑材料实训室的调研、方案设计、建筑材料的收集与展示等工作。其他实训室每年可根据课程安排,分轻重缓急,分步实施,拟在2013年9月完成全部实训中心的建设任务。

3、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其职业资格证书考证内容嵌入到本专业教育相关课程体系中

社会用人需求要求我们要突出职业技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毕业时也能同时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就需要把考证内容嵌入教学课程体系中,加强专业教育相关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相互沟通与衔接,实施毕业文凭与职业资格证书并举。

因此,在教学内容上,我们要结合本专业对应职业技能考核内涵要求进行了调整,以适应专业和职业能力的需要,我校工程造价专业对应的技能证书考核有:劳动部门颁发的建筑CAD(四级),江苏省造价员上岗证,江苏省资料员上岗证,江苏省钢筋工证书。

要完成以上相关考证工作,要加强与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教学中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课程不但可以贯穿专业必须的理论知识要求,同时也完全覆盖了以上这些职业资格证书所必须的应知知识要点。课程考核体系与职业资格考证的一致性、是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举的根本保障。力争在2014年7月,完成与之相配套的嵌入式校本教材达到5门以上。

4、加强专业文化交流平台建设,铸就自己的专业特色。

加强专业研究与形势结轨,经常邀请行业专家就工程造价专业为师生做专题学术报告;突显专业特色,邀请企业老总或部门负责人结合实战经验做专题讲座;每学期专业老师就专业学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本专业学生做专题讲座,并开展讨论交流;邀请学校优秀毕业生来校做就业与创业专题报告,鼓励学生树立理想与信信念,为学生高技能应用思想的汲取和实践经验的吸收搭就平台。

创设职业情境,感受企业文化。建设职业本位的专业文化,包含相应的职业情境的创建。这种职业情境我们将从两种途径加以实现。一种是建立模拟的职业情境,在校内实验实训场所按照造价咨询企业的要求进行布置;另一种是在实训室布置企业标准、企业文化,创设企业的真实情境,使学生更多地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

篇9

设计是工程的灵魂,设计成果的好坏对控制工程造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采取的措施是以设计优化为龙头,大力开发和推广应用新技术、新材料、并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全部过程,最后结果体现在各阶段设计的技术经济分析中。平面专业在各阶段工作内容深度的优劣,尤其是前期工作深度如何,对控制造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要在可能出现疏漏的任何环节做好防范。平面专业控制工程造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执行港口工程建设的有关方针政策、法令、法规合现行的设计规程

目前,国家和交通部不断出版和完善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规程和规范,以及许多现行的行业标准和法规,他们都是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法令和法规,也是设计人员实现控制工程造价的依据。这些法令法规具有法律的约束力,任何设计单位和设计人员都必须严格无条件地执行。

同时,必须切实执行节约用海、用地的基本国策。港口建设中在确保生产和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合理地节约建设用海、用地是每个设计人员的职责,也是每个建设单位的职责。土地是无法再生的资源,更是主要的社会生产要素,在可持续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应把节约用地列入控制造价的首位。

2重视技术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综合设计水平和协调能力

平面专业是综合性专业,在港口工程的设计过程中,几乎与所有专业协调配合(如:水文、地质、装卸工艺、水工结构、道路堆场、土建、供电照明、控制、信息与通信、给水排水、暖通机修和供油、消防环保、安全、劳动卫生、节能施工条件、概预算、经济效益分析等二十几个专业),这就要求每个平面专业设计人员,不但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知识,还要熟悉和掌握港口的工艺流程,以及每个相关专业设计人员的意图,全面系统地分析和判断设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合理性,必要时,根据总布置条件,对有关专业提出参考意见和要求,真正做到在横向上控制各项工程量,避免无谓地提高工程造价。

除此之外,还应重视撰写工程技术总结,深入研究每个工程的技术总结,借鉴以往工程的成功经验,与同类工程进行比较,科学地分析有关工程量和技术经济指标,以便咱工程设计中学习和参考,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在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利用参考设计和通用设计,因为它们是对工程设计成功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工程设计人员集体的智慧的结晶,同事也可以是控制工程造价的有效措施之一。

3重视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尤其是前期阶段

在计划经济形势下,港口工程造价管理主要重视工程建设的实施阶段,特别是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管理,而忽视了设计阶段,没能在设计阶段通过优化设计来有效地控制造价。国内外实践证明(它揭示的关系和我国情况大致吻合),在初步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75%~95%;至施工图阶段结束,影响工程造价的可能性为35%~75%;至施工开始,通过技术组织措施节约工程造价的可能性只有5%~10%。从中可以看出,影响工程造价的最大的阶段是设计工作的前期,过去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只在施工图阶段投入主要精力,前期工作深度不够,导致的最直接结果是不得不一次次地调整概算。所以我们一定要充分重视前期阶段的工作深度,从被动地反映设计转变为主动地影响设计和优化设计。控制工程造价要贯穿于项目设计的全过程,要抓住重点,就是要抓住前期工作,主要有以下两方面:①要充分详细地收集各方面设计基础资料,树立从可行性开始,就要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随着港口工程设计的日趋规范化,法制化,收集设计基础资料工作也应规范化。通过细致全面地收集资料工作,为具体设计提供良好的依据,避免设计的盲目性。②设计优化要贯穿于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始终。前期工作的方案分析和论证,厂址方案的优劣,直接影响工程造价,由于工程项目涉及面广,相关制约因素也非常多,外部条件也相当复杂,对提出的方案,都应结合具体条件进行优化和技术经济比较,这样才能达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篇10

关键词: 经验总结;学习交流;教学改革

Key words: summarize experiences;learn and communication;teaching reform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1-0274-02

1 背景

随着建筑业市场化的迅速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来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已日益成为广大建筑企业的共识。这使得企业越来越重视人员的动手实际能力,进而对应届毕业生的素质提出更“苛刻”的要求。

作为建筑业人才培养源泉的全国高等院校,在其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和教学模式改革中,根据行业的发展和企业的需求,突出了以能力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表现在工程造价专业的学生培养中,各地高校的建筑类院系纷纷进行电算化教学实验室和教学平台建设,运用各类算量软件,培养学生的信息应用技术和综合技能。

目前,国家各种算量大赛不断举行,尤其是 “广联达杯”在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算量大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得到广大院校师生的一致欢迎。为了促进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改革、倡导以能力为本的理念,我校建筑工程系举办了广联达软件工程图形算量大赛。本次大赛由永城职业学院主办,建筑工程系承办。

2 竞赛目的

通过组织竞赛,进一步推动建筑类专业课程的改革,推动高职院校在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中进行实践模式教学的摸索以及教学实训基地的建设;

学校通过组织竞赛,在校园内部形成一种学习专业知识,扎实专业技能,刻苦于学、勤奋向上的学习氛围;

学生通过参与比赛,掌握算量工作的工作范围,掌握列项的原理和方法,对算量工作中的工程说明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在竞赛的过程中巩固了识图和房屋构造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算量软件的技巧,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生产实践过程中的技术预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 参赛对象

参赛对象为工程造价方向在校高职学生。

4 竞赛时间与地点

比赛时间:2013年5月10;

比赛地点:M202。

5 比赛内容和要求

5.1 比赛内容

计算给定图纸的工程量。

5.2 要求

①比赛软件:GCL8.0广联达图形算量。

②工程套价和计算规则:按2008年河南省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

③计算方法和用时:上机电算3小时。

④比赛图纸内容和要求:一套二层建筑面积为1000平米内的房屋建筑工程。

⑤定额套价及计算内容:只计算图形算量。1)基础工程量套出定额编码,定额名称、单位和定额工程量。2)墙体工程量套出定额编码,定额名称、单位和定额工程量。3)钢筋砼工程量:梁、板、柱、楼梯工程量套出定额编码,定额名称、单位和定额工程量。4)装饰工程量的计算(包括楼面、地面、内墙踢脚等)。

⑥计算方法及存盘要求:输图结束后分层自动计算结果。(参赛学生在操作中需要不定期存盘,要求以姓名加学号为文件名存在指定的文件夹中。)并导出电子表格。

6 成绩评定

6.1 评分办法

①成绩评判内容:电算算量。

②电算算量成绩为150分。

③名次确定办法:按总分由高到低排列选手名次。分值相同时按电算成果提交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名。

6.2 评分标准(表1)

7 竞赛的特点与效果

①本次竞赛在学院、老师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下,大赛得以顺利的进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②本次竞赛,进一步深化了高职院校实践教育的改革,注重对于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面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大潮找获得信心。这次竞赛是工程造价专业高职学生的其中一项基本技能比赛,随后还会展开其他发面的技能竞赛,为建筑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中储备经验。

③通过此次竞赛,极大的鼓舞了专业老师和学生,教师通过竞赛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以便在下一步教学中调整教学方法去如何弥补学生的不足;学生通过竞赛增加了动手的欲望,获得了技术成果上的成就感,整合了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内容,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程度。

④通过软件的学习也会使学生主动去弥补自己的基础知识的不足,如识图能力,专业知识等进行各能力导向的教学方法。

⑤邀请曾经参赛的获奖选手与学生们进行交流。由于本次竞赛的内容,特别是软件的部分,只有大三的学生学习过为了鼓励学生们多参加,多学习,使学生能够敢于参与,有能力参与,在报名前特针对大一,大二的学生进行了专业知识的辅导及软件初步操作的个辅导,从而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在报名后又根据情况,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学生进行辅导,并发放练练资料,开放计算机机房,安排转与辅导教师进行答疑。

⑥通过组织本次竞赛,在系中形成一种学习专业知识钻研专业技能,刻苦土于学,勤奋向上的学习氛围。学习通过参与比赛加深了对造价专业知识的理解,老师通过大赛辅导工作也提高了自己的技能,推动了对实践模拟教学的探索。

参考文献:

[1]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工程造价类软件实训教程――图形软件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2]广联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联达工程造价类软件实训教程――钢筋软件篇[M].人民交通出版社,2010.

[3]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B装饰装修工程[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4]河南省建筑工程标准定额站.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A建筑工程[M].中国计划出版社,2008.

篇11

二、当前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技能特色不明显

在当前的各个院校中,设置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时,大都偏重于工程造价理论知识而忽视准也技能知识和实践能力。工程造价专业和其他专业不同的地方在于其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和问题分析的能力,因此在授课时,必须结合相应的系统工程的实例。单纯的理论知识完全不能符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教学方法创新性不高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并且占据重要比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工程造价专业知识本身的枯燥性,极易降低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因此,学习时精力集中度不高,学习效果较差。教师一味的讲解,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极易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进而影响教学质量。

(三)缺乏针对本专业的“双师型”队伍

“双师型”队伍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教师队伍模式,即要求教师既有工程造价专业的理论水平又有专业的动手能力。虽然这一模式在许多院校已经被广泛应用,但针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其“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较为落后,现有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老师虽然理论研究水平较高,但缺乏实际的操作经验和动手能力,和??位要求严重不符。大部分老师的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呆板,授课效果较差。

(四)实践教学条件不足

当前各个院校虽然普遍开设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但配备的实训场地等硬件条件不足,实训基地的建设对工程造价专业的培养效果影响较大,能够加快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但是,现有的实训基地中,机器老化问题严重,实训基地的实训资金不足等都制约着实训基地功能的发挥。

三、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途径

(一)专业核心课程内容设计

1.明确专业技能标准,合理设置技能考核核心课程。在分析社会和造价相关行业对人才的专业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对工程造价的岗位职责、工作任务等有清晰的认识,才能够指导各个院校更好的进行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改革。不同的公司和单位对工程造价人才的技能需求是不同的,以造价咨询公司为例,去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编制招投标文件、完成工程量清单的编制及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和跟踪审计等工作,而施工单位则需要工程造价人员能够完成投标报价、成本核算、现场工程量签证以及竣工结算等工作。

2.明确专业面向行业,开展校企合作教育。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目标在于提高专业的职业对口性,因此,学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可以适当开展校企合作,可以邀请工程造价行业的相关专家参与到课程建设中来。为了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匹配度,学校要不断了解市场需求以调整培养方向,以培养适用性更强的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可以聘请有相关资历的工程造价人员担任教学工作,这样做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们及时掌握第一手市场信息,促使学生专业技能实用性的不断提高。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根据核心课程需求选择适用的教学方法。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知识结构应该根据不同的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的特点来制定,传统的教授方式需要被改变来适应课程目标的新要求。因此,应该采用新型的教学方法,可结合案例进行分析,通过PPT投影展示和辅导等,还可以多样化的开展课堂实操训练,进行归纳总结等。教学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才能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等,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师教学提供了诸多便利,教师可以借助多种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授课,可以综合使用多媒体教学法、电子教案等多种教学手段,并且督促学生上交作业和存档等,以更好的监督学生的课后复习情况。教师还可以借助校园BBS、E-MAIL、QQ以及精品课程网站建设的方式增加教师和学生间的交流。但是在使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完全依托于这些手段,要合理运用,才能真正改善教学效果。

(三)推动工程造价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要想建设出一支专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风和师风建设,为工程造价专业核心课程改革提供良好的建设环境。教师只有在爱岗敬业的前提下,才能真正投入到工作中去,切实的进行教学改革,积极寻求改革良策,探究教学方法;二是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水平。在招聘教师时,要重视其专业职称、年龄结构及教学经验等。要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和团队负责人,以老带新,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含金量。对于青年教师,应该鼓励他们继续深造,并为青年教师提供进修机会,鼓励其不断考取各类资格证书,增加自身含金量。对于教学经验较为丰富的教师,可以将他们派遣到相关企业学习并争取获得实践技能相关证书。还可以积极聘请企业造价时前来交流,并作为兼职教师进行授课;三是不断提高工程造价教师的教学能力,积极开展各种学术讲座,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完善教师的进修访学制度等,以切实提高教师队伍专业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