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7:0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高一物理教学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高一物理教学总结

篇1

呵呵,结果是令人十分满意的,小弟在今年年末也结了婚,现在跟着干开车这行,目前也能够独挡一面,天南海北的跑过,也算是见识颇多,虽然目前对自己的工作有不称意的地方,但毕竟很年轻,发展的潜力很大,前途不可估量,生活的阅历会让他明白许多道理的,对妹妹来说,她家庭生活过的是可以的,今年刚换了新工作,外甥很活波可爱,家庭还是比较可以的,今年我去了她家游玩了一次,感觉还可以,如果继续奋斗下去,日子会过的越来越好。从这整体而言,在这一年内,父母身体健康,心想事成,亲戚朋友也大都安康,弟妹们也生活幸福,日子越过越好,那也同样相信在下一年这样的好日子还将继续,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父母身体健康,家庭和睦幸福,一年更比一年好。

其次,着重阐述我工作方面的事情,因为在这一年内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年内有私立高中转入公立中学,中间有太多的曲折故事,在20XX这一年内我陆续参加了考研、考特岗、考教师编制等诸多考试,那么有必要一一需要论述:

这还得需要从我的工作说起,在这一年中我带了五个高一班的物理课程兼一个班的班主任,每天在学校里都非常的忙碌,那么可以把一天的工作记录如下:每天早晨五点多就起床领着学生跑操,带着学生跑了两圈后,学生回教室上早自习读书,我回我住的地方背英语或政治,然后早饭,由于学校的各种措施和设备还存在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

其实生活水平并不高,吃的一般,甚至有点困苦,但与同事相处的比较的融洽,并和部分同事成为了较好的朋友,虽然物质方面并不富足,但刚毕业精神状态还是不错的,每天的课程安排的挺紧张的,一般情况下,每天上午两节课,下午三节课,晚自习期间第一节课是读报时间,也就是班主任看班,由于学生的成绩大都不好,素质也不高,需要强调和管理的事情也自然不少,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此期间我学会了怎么处理事情,怎么把事情做的更好,为今后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学生虽然学习一塌糊涂,毕竟年龄大了,学习虽然不好,但毕竟懂得了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

呵呵,一般情况下读报结束后我还有两节物理晚自习辅导,在晚自习期间辅导了这几个班级,有的问问题的较多,有的较少,但所辅导的班级较多,其效果并不理想,这也是学校制定的制度不完善的地方,教师不可能同时辅导三个班级,要不然必出乱子。工作这样算起来,每半月休息两天,每个月的课程白天和晚上的加在一起有一百多节课,课讲多了,也很累,说话声音都是沙哑的,但年轻,身体还能承受的住,精神也很充实。

另外学校的签到制度也有待于进一步的商榷,每天上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打卡签到,第四节放学前十分钟签退,下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签到,第三节课放学前十分钟签退,由于打卡机需要输入指纹,时间固定的非常死板,且没有什么通融的地方,老师虽然反感,但也都敢怒不敢言,另外搞笑的是学校也学习了饭店每天晨训的做法,很幽默的是老师们站成两排,轮流上前讲话,现在想想都好笑,把老师搞的给小孩似的,好在这制度没有坚持多长时间就不了了之,一个月过后老师们就怨声载道,敷衍了事,很快就取消了;制定的政策朝令夕改,都是校长一言堂,没有什么意思,同事走了一批,又来了一些,总之教师的流动性非常的大,人心腐,环境很不稳定。

篇2

1、针对高一12班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差方案:这个班物理成绩不是很好,尤其是基础教差,学生反应慢,作业大部分相互抄袭。针对这种情况,本人采取了“低起点,低难度,注重基础”的教学方针,对学生的问题尽量作到耐心、细致,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直到学生弄懂为止。

2、对学生的作业作到全批全改,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普遍问题集体评讲,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个别问题,单独找个别学生辅导,对学生中出现的不交作业现象和抄袭现象坚决制止,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屡教不改的给予适当的处罚。

3、课前反复研究教材,对教材中的知识点做到心中有数,对学生忽略的问题加以强调,对考纲中的重点考点反复讲解,反复练习,让学生对教材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熟练。

4、对学生复习中的重点、难点反复练习,特别是实验题,学生尤其头疼,对实验原理、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验的误差等不清楚,更谈不上将实验原理进行转换,进行实验的设计。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仔细给学生讲解实验的原理等,还让学生对实验的设计反复训练,反复体会,让学生逐步克服心理障碍,掌握实验题的基本解法。并且用多媒体形象演示各种实验,使学生更进一步掌握了实验题的做法。

5、针对当前高考的特点。在注重基础考查的同时,特别注重能力的考察。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特别注重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脱出来。

高一年3班,4班的做法

1、针对班级的特点。该班原先物理成绩一般,有一部分差生。根据这一特点,采取抓两头的做法,让尖子学生吃的好,吃的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让他们在完成全班必须完成的作业外,适当补充一些难度教大的习题,以便提高学生的能力,对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特别是捐助生、特批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重在双基的落实,但是决不能抄袭。

篇3

很多学生反映高中物理一学就会,一用就错,一放就忘。这说明学生对所学知识了解不深刻,掌握不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的知识不能要求学生一次到位,而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适当放慢速度,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随着认识能力的提高螺旋式上升。

如在《牛顿第二定律》一章的教学中,为使学生较好掌握定律中加速度和力的关系及各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应先将有关概念作为预备知识总结归纳,如力的概念、合力与分力的概念、加速度概念及牛顿第一定律等,以扫除定律学习中的障碍,再进行定律的实验和理论讨论。在安排学生练习时要注意题型和难度的控制。先练习水平面上的问题,再逐渐深人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人分析连接体问题。

二、激发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教学中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做好物理实验。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尽量多安排一些实验,并注意提高实验效果。如在学习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有关时,拿一段直铁丝,同学们很容易回答出,铁丝的重心在这段铁丝的正中间;再把这段铁丝弯成一个圆环,用悬挂法测出圆环的重心在圆环的中心。通过这个实验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物体的重心位置与形状有关、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的结论。

(2)物理教学要联系实际,联系生活。如在讲动量定理时,可先提出人从高处跳下来时为什么要蹲下来,而不是直立。通过分析可知,两种情况下动量的变化量是一定的,而缓慢蹲下来人与地面的作用时间长,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小通过这个实例使同学们很容易得出,在物体的动量变化一定的情况下,作用时间越长,作用力越小通过介绍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兴趣。物理知识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如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就是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人为地控制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人们可通过卫星探测地下资源,进行军事侦察,传送无线电波。

(3)通过介绍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毅力。如讲牛顿是怎样勤奋学习、废寝忘食工作、为人类做出非凡成就的;伽利略是怎样为追求真理与教会作斗争的;法拉弟是怎样把人类带入电的世界的通过讨论会、辩论会等活动,渗透物理知识。在学习每一章后都安排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澄清是非,从而加深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如在《机械振动和机械波》一章的讨论上,学生对波明显衍射的条件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不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还是小,只要二者相差越小,衍射现象就越明显。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波长比障碍物的尺寸大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大,衍射越明显,波长比障碍的尺寸小的情况下,二者之差越小,衍射越明显。此时教师从中引导,我们把波长看作人,把障碍物看作墙,把衍射看作人翻墙,从而很容易断定后一部分学生对波衍射条件的理解是正确的。

除此之外,还通过阅读科普读物、编制理论联系实际的习题等扩大学生的视野,树立学习信心,激发学习兴趣。

三、讲清讲透物理概念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能力

培养能力是物理教学的落脚点。培养能力首先要讲清讲透概念和规律。对每一个概念和规律要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弄清来龙去脉,弄清规律的性质、单位、适用条件及注意事项。如:静力学中的合成和分解、运动学中速度的变化量和变化率、动量和冲量、理想气体与真实气体等,都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其次,要重视物理思想与物理方法的教学。中学物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现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注意事项。平行四边形法则、牛顿第一定律、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的建立都是如此。

另外,教学中要注意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讲解习题时,要把重点放在物理过程的分析上,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并逐步介绍中学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设直法等解题方法。解题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答物理问题的能力。学生解题时的难点是不能把物理过程转化为抽象的数学问题,再回到物理问题中来,使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要帮助学生闯过这一难关。如在学习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有些学生认为合力一定大于分力。教学中可引入三角形法则,使学生认识到矢量三角形中表示合力的也是三角形的一个边;根据三角形中的三边之间的关系可知,合力大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两分力之和,其与三角形中三 边边长之间的关系相似。

四、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阅读物理课本不能一扫而过,而应潜心研读,挖掘提炼,包课本中的图像、插图。阅读材料、注释也不放过,更重要的是阅读教材时,要边读边思考,对重要内容要反复推敲,对重要概念和规律要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

篇4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4-0290-036

物理是整个中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学到的物理知识基本上都是比较单一的,直观性较强、便于理解和记忆的。学生只要能够回答是什么物理现象就可以了。而到了高中阶段,物理知识就比较抽象和复杂了,需要学生用所掌握的物理方法进行认真地分析、推理和仔细地论证。高中物理学习更注重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学习方法的掌握。对于初高中物理学习侧重点的不同,对于刚步入高中的学生而言,高一阶段的物理学习非常重要。对于高一物理教师来说,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的衔接工作是我们要重点探究的课题。本文将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来谈一谈自己的几点肤浅的看法和做法。

一、做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无缝衔接,平缓物理教学台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不管是初中物理教材还是高中物理教材,都在学习难度上做出了一定的调整,使得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较为顺畅。但是,高中物理知识毕竟需要一定的深度,因此要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工作的衔接,还需要物理教师深入研究,细致准备,注意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问题。

(一)深入研究初高中物理教材,发现它们的“共通点”和不同之处

教师要想使学生的物理知识融会贯通,首先要自己做到心中有数。这就需要高一物理教师深入研究初中和高中的物理教材,发现其中的“共通点”和不同之处。“共通点”是指初中阶段已经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比如重力、弹力等,到高中阶段进行了进一步的拓展和延伸;不同之处就是在初中阶段没有学过,但是初中教师已经有所介绍的一些物理学知识,比如说力的合成和分解、重力的动能等等。教师要把“共通点”有效连接,实现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自然衔接,又要将不同之处重点强调,及时补充,为学生的高中物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排除学生在高中起始阶段遇到的困难。

(二)深入了解学生,调查、分析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学习习惯

学生在初中阶段经过两年的物理学习,已经储备了一定的物理知识,掌握了一些物理学习方法。教师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去,及时了解学生对初中物理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已经形成的一些学习习惯,然后根据学生的综合因素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因材施教,并且及时对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进行修正。对于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课堂提问和课后作业的方式进行。总之,对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了解越早越好,越全面越有帮助。

(三)向学生介绍高中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使学生明确高中物理学习的具体要求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第一课,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基础的物理知识,而是让学生了解高中物理的主要学科特点,包括基本的框架结构、主要的学习方法、要具备的学习能力和要求等等。这样,让学生从高中伊始就明确学好高中物理的基本要求,了解高中物理的精彩世界,树立学好物理的目标和信心。

二、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活跃课堂气氛,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高一阶段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主要是结构比较严密、内容枯燥的力学,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高中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了解高一学生的心理特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物理技能。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运用激励性语言,拉近师生关系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用自己积极向上的形象来感染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由衷的敬佩之情,并把对教师的喜爱转移到物理学习上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多运用肯定、启发等激励性的语言来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让学生更加信任和尊敬教师,愿意主动拉近师生关系,把教师当作自己的良师益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说教者,从而积极主动地投身到对物理知识的探究当中去。

(二)列举学生感兴趣的物理相关事例,启迪学生的思维

新奇有趣的故事总是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插入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较强的物理知识或者相关物理学家的趣谈和小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知识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同时也是充满着很多的乐趣和无限的挑战的,从而激发学生“不怕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顽强意志,逐渐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高贵品质。

三、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通过对新课程理念的不断学习,我们知道学生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我们的教学设计要以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为依据,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我们可以专门拿出一节课来进行学习方法的介绍,并鼓励学生把这些好的学习方法应用到学习实践中。对于一些学生在初中阶段形成的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教师一定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严格要求学生认真读题、思考和解答,避免出现“一听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

当然,如何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工作,提高高一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我们物理教师不断地探索、尝试、反思、总结。相信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一定会绽放出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 李立娟.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学要上出精彩[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30).

篇5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根据现代教育理论,以“提高全体高中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教学理念,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重视以人为本,自主学习。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高中物理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降低高一学生初、高中物理学习台阶的梯度,探讨初、高中物理衔接教学的策略。

一、高一学生物理学习的几个阶梯

阶梯之一:初、高中物理教材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多大多是定性描述,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易于学生接受;高中物理定量内容较多,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研究解决的往往是涉及研究对象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阶梯之二:初、高中物理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以直观教学为主,物理规律大部分是由实验直接得出,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之上;而高中物理教学要求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注重理论探究物理规律,物理知识的获得是建立在抽象思维的基础之上。因此,对学生推理和判断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高一学生难以适应。

阶梯之三:数学知识不匹配的梯度

数学作为物理学习的工具,对学生物理认知结构的形成过程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在高一物理学习中需要的很多数学知识在以前的数学课程中根本未学到或学习不到位,这对学生的物理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

如在学习和掌握力的合成和分解时用到矢量的运算甚至正弦、余弦定理,直线运动教学中用到“极限”和“微元求和”的思想,图象分析用到“斜率”知识等等,都体现了数学知识的超前要求。

阶梯之四: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变更的梯度

初中学生的学习时间几乎全由老师支配,初中学生学习物理,学生更多地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复现知识;进入高中后学生自主分配时间相对充足,学生既要重视学习结果的记忆,更要重视对知识的理解、问题的分析、解决问题方法的总结。而一题多解、思考最佳解题方法、物理模型的构建等又是高中物理学习很难逾越的台阶。

二、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策略

1.加强直观性教学、提高物理学习兴趣

高一学生的物理抽象思维能力比较稚嫩,教师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多做一些实验,通过实物演示的直观教学使抽象的物理概念与生活实例联系起来,变抽象为形象,变枯燥为生动,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

2.注重新旧知识的同化和顺应

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顺应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高一教师应了解、分析学生在初中掌握的知识程度,研究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的异同,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使学生顺利地实行新、旧知识的迁移,并在高中达到深化。

3.实施“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高一物理教学可通过自主预习、实验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等活动,将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变为以“学”为主的“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总结,提高课堂效率。力争使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工,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4.强化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训练指导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对高中学生十分重要。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常常一听就懂、一做就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为此,教师应强化物理思想、物理方法的训练指导,并逐步介绍高中物理中常用的类比法、等效法、对称法、估算法、假设法,图象法、隔离法、整体法等解题方法。

5.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

高中物理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会制定学习计划,做到课前预习、标注疑难,课堂听讲专注、积极思考、合理笔记,课后先复习后作业,解题规范、计算准确,及时进行单元总结反思、建立知识网络等等。其次让学生理清物理概念、物理规律,挖掘概念内涵和外延,弄清概念、规律间的关系以及规律的适用条件、注意事项。如运动学中速度和速率的区别,变化量和变化率区别等。第三要加强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的教学和引导。教师在讲解习题时,要首先教会学生如何读题、审题、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高中物理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教材和学生,掌握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梯度,把握住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才能顺利的完成高一物理的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篇6

高中物理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高效的课堂能够提升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也是新课改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对课堂教学进行有序的组织,从而建立物理高效课堂。

1教学现状

1.1课前准备不足:在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前准备往往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而没有从更多的渠道去搜集相关知识,也没有注意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得教学方案不能满足班级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而在课堂上,一般采用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的模式进行教学,这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也难以真正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比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中,学习“生活中的圆周运动”时,教师的备课的案例就是课本中的“铁路的弯轨”和“拱形桥”,但是这两个案例对学生来说都过于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就比较大,课堂效率自然也不高。

1.2教学方法不正确:高中物理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且有的内容比较复杂,要在三年内掌握所有的物理知识,对所有学生来说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只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融会贯通,从而将知识进行发散,尽可能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灌输式的方法进行教学,而不是引导式的教学。比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最新版“力的合成”的学习中,教师主要根据教材案例来讲解如何对力进行合成,而不注重帮助学生掌握力的合成要点,以及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合成方法。

1.3课堂缺少互动:物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即使学生掌握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也不代表其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还需要注重提升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而课堂互动是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然而在实际的高中物理教学中,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教学时间紧缺,所以师生很少在课堂上互动。于是,高中物理课堂常常是枯燥而紧张的,缺乏师生、生生互动的课堂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也会让学生缺乏锻炼的机会,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自然也不高。

2高效课堂的构建

2.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教师的备课质量决定着高中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制定差异化的教学方案。同时,教师的备课内容不能只局限于教材和教参,还应通过网络、实际生活等丰富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中的“平抛运动时”,除教材中的内容外,教师还可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对平抛运动有更深刻的认识,如从桌边水平击出的小球、射击游戏中从枪口水平射出的子弹、飞机在飞行时抛下的物体等,都做的平抛运动。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能够让学生在学习完相关知识后,在生活中注意发现物理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2.2合理分配课堂时间:一堂物理课只有45分钟,即使课前准备得比较充分,也难免会在课堂上遇到一些突发状况。因此,教师应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选择其中具有分析价值的问题来探讨,并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答案,这个时间一般控制在3-5分钟比较合适,否则就会耽误教学进度。比如,在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万有引力定律”的学习中,对于学生提出的“在分析物体的受力时,是否要考虑万有引力?”、“万有引力存在于任何物理间,那么当两个人接近时他们是否会吸在一起呢?”等问题,教师可选择前者在课堂上进行探讨,因为后者的答案很明显,至于原因,教师则可适当的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课外去搜集资料来解决此问题。

2.3加强课堂互动:高效的课堂离不开师生的共同努力,而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适当的增加互动环节,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教学效果得到改善。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2最新版中的“动能和动能定理”时,教师可就动能表达式的推导过程提出问题,带动学生探索,让学生总结此过程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同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由每个小组的代表对讨论结果进行阐述。然后,教师可将学生们总结的内容再进行梳理,让学生对动能定理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使课堂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课堂教学具有的有效性,不仅会影响物理教学质量,还会影响学生的物理综合水平。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合理分配课堂时间,加强课堂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物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仇晓宏.新课程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探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5,33(4):81-82.

篇7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1―0108-02

一、高一物理学习困难的成因分析

由于初中物理和高中物理在学习内容上、学习要求上、学习方法上的不同,高一物理难学几乎已成为一种共识,困难成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高中教材知识对比。

(1)知识衔接方面。初中对物理现象、规律只作定性说明、简单的定量计算,而高中对物理现象、规律常常要做模型抽象(如质点)。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高中内容都比初中的深,因此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抽象概括能力。

(2)初高中知识点难度的要求不同。高一物理学习的困难主要涉及到弹力、摩擦力、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等学生最感困难的知识点,从初中自然科学中零星的物理知识到高中相对完备的物理学科体系,是从具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定性到定量的转变,其台阶不可谓不高。

(3)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初中物理教学很多时候只要“知其然”就可,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知其所以然”,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初中阶段只要掌握了一般的代数和几何知识便可解决大多数的物理题,而在高中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

(1)不良的学习习惯:大部分学困生学习模式完全依赖教师课堂讲解,思维惰性大,学习不主动,不预习、不复习、不总结;课内不作笔记,在他们看来做题似乎就是学习的同义词,解题为了应付而解,从不总结方法,只是死记公式,生搬硬套。

(2)学习方法不灵活:大多学生学习方法没有随着升入高中而随之发生变化学习物理概念规律时主要是在死记硬背,总认为数学计算能力好,就可以解决一切物理问题,解题时,经常是一套用公式就可以解决问题,几乎不需要分析物理过程、不需要建立较复杂的方程组、不需要建立物理模型、不需要等效思想,不关心概念、理论的建立过程,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仅停留在浅层次。随着知识内容的深入,仅凭直观感觉解题,会发现学习的困惑越来越多,障碍越来越多。

二、解决对策举隅

1.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处理好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关系,搭建衔接桥梁,并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高一物理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挑了几个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分为两小组进行对照试验。其中第一组,在辅导时,非常注重习惯的培养,要求熟练掌握已学过的概念、规律、公式及各物量的单位后,结合一些简单例子把物理知识点、解题习惯和解题规范融入其中,并严格要求他们一步一步按照习惯操作解题。而另一组只是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物理上的疑点与难点。经过一两个月的课后辅导对比,两组辅导的时间几乎相同,但效果差异较大:注重习惯培养的这几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都有了很明显提高,而另一组学生虽然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普遍存在做题丢三落四、不能类推解题方法等问题,究其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的良好物理习惯。

2.良好习惯养成的具体实践对策。

(1)培养学生良好的作图习惯,加强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尤其在习题教学中,如果善于应用图形来分析具体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中所隐含的因素,把物理问题转译为一定形式的图形,化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往往事半功倍。为此,笔者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①尽可能用作图分析物理概念、规律及解题过程,给学生以示范作用,使之不断体会物理图像的重要性,培养其作图习惯。②作图时要求合理、完整、清晰,并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把握作图要领。③要求学生做到图像大小适当。④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教师的操作习惯进行规范化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的学习习惯明显变好了。

(2)培养学生常规解题方法的习惯,帮助学生开启思路。在物理教学中,如果教师不能片面地注重知识概念的传授,而忽视习惯传输和方法传授。应注重物理习题各种解法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培养科学的解题习惯。而对高一新生更应重视常规的基本解法,让学生掌握一种基本解题方法,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3)培养学生归纳反思的习惯,帮助学生拓宽思维。要抑制物理作业中一错再错的现象,就应养成对习题有一反思、回味的习惯,狠抓落实,不能做完、听完了事。这样就可以提高自己掌握知识的深度。解题后要及时回味、归纳、思索。那么在解题后哪些东西值得反思呢?教师可以提倡学生反思解题结果,确保答案无误;反思解题过程,总结解题规律;反思解题方法,实现一题多解;等等。

篇8

1 教学节奏和教学进度较快

新教师讲课时语速普遍较快,学生难以跟上节奏,新教师讲解例题往往三言两语,学生还没明白,题目已经讲完了,因而新教师特别要注意放慢节奏,高一学生入学不久,对高一物理学习有一个适应期,高一物理教学应该“人界宜缓”,不少新教师对此缺乏认识,认为高一物理前几章内容浅显,教学进度安排较快,学生还没有适应下来,问题已经应接不暇,大量积累的问题不能解决,会影响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和信心,因而新教师要注意控制教学进度,特别是一开始不能太快,半学期后再适当加快进度,可以从容地完成教学任务。

2 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不适当

新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要求,而忽略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这样的教学目标就不够全面,高中物理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与初中物理相比有很大变化,学生一开始学习高一物理就普遍感到困难,而新教师在教学中却容易出现教学要求过高的情况,由于忽视了学生的接受能力,结果学生的学习情况很难达到教学预期,建议新教师向有经验的老教师学习,在教学中适当降低要求,将教学目标与要求分解后分步实施,让学生在较低的要求下找到良好感觉,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适当提高要求,切勿强行“拔苗助长”。

3 教学重难点把握不准、处理不妥

新教师往往不清楚初高中物理的内容与要求的差异,不了解高一学生的认知特点,这样就不知道学生学习的困难在哪里,就把握不好教学的重难点,新教师还容易出现“重解题,轻概念”的倾向,实际上是没有抓住教学重点,一些新教师教学好似走马观花,重点内容没有浓墨重彩,难点内容一带而过,这样教学重点没有突出,教学难点也没有突破,新教师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对教学的重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教学中注意把握。

4 不适应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

不少新教师认为上课时只要自己把内容讲到了就完成教学任务了,有的新教师讲解例题时只顾自己解题,而不注重分析点拨,认为学生一看就会了,他们还不适应由“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变,还不习惯从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学问题,新教师要适应从“学”到“教”的变化,要想办法让“自己的东西”变成“学生的东西”,新课程要求教师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新教师要有意识地完成由“优秀的演员”到“出色的导演”的角色转变。

5 课堂调控不力

一些新教师课堂调控不力,容易出现“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局面,有的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物理内容的严谨,容易板起面孔讲课,不给学生互动的机会,这样的“一言堂”,表面上很有秩序,实则是教师的控制过强,学生被动接受,思维活动受到了遏制,相反的,有的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过于突出学生的表现,课堂上学生七嘴八舌,问题不着边际,而教师没有适当地引导和控制,课堂上就会乱糟糟的,老师可能在一些无关紧要或偏离主题的问题上花费过多精力,而完成不了教学任务,因而新教师要学习掌握课堂调控的方法和技巧,把握好调控的尺度,提高调控的能力,师生共同营造既气氛活跃又井然有序的物理课堂环境。

6 不能有效地进行学法指导

新教师往往非常重视教法研究,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高一物理对学生学习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必然要发生转变,这些转变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很多高一学生不能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做笔记、标注疑难、知识整理、阶段复习等等,不少学生学习物理不得要领,不能形成正确的物理思维,所以新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把握重要的学习环节,体会物理学的思想方法,要适当地进行解题指导,使学生熟悉解决常规问题一般的思路和方法,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实验,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物理学习的心理指导。

7 考试难度过大,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新教师会接触到很多商业试卷,这些试卷的质量良莠不齐,即使是名校试卷也不可能适用于每一所学校的学生,如果教师没有认真审查,随意用一份试卷安排考试,结果往往是多数学生分数过低,士气低落,高一学生如果有几次这样的经历,消极的影响会持续很久,新教师要注意练习题和考试题的区别,平时训练时选用个别有分量的题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而考试作为一种评价手段,不应有太大难度,宜选用容易题和中档题,鼓励学生得分,以此增加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新教师在考试命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注意难度控制,最好请有经验的老教师把关。

8 师生沟通不畅,教学评价不当

新教师需要经常与学生沟通,在教学中还要经常对学生做出正确的评价,有的新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很高,总是指出学生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却十分吝啬赞赏的语言,学生很少得到好的评价,可能认为自己做的很差,离老师的要求很远,甚至认为自己物理学习的能力天生不足,这样会影响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有的新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过程中会表露出高一物理难学的看法,给学生先入之见,让学生产生畏惧心理,不经意的表现却给了学生负面的影响,还有的老师在学生感到困难的问题上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表现出烦躁的情绪,这样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新教师应该发挥年龄优势,与学生平等交流,多多沟通,理解学生的感受,重视学生的问题,正确地评价学生的表现,经常表扬和鼓励学生,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的物理学习。

篇9

1、从定性到定量。初中物理对许多物理问题都重在定性分析,即使进行定量计算,一般来说也是比较简单的而高中物理教学,大部分物理问题不单是作定性分析,而且要求进行大量的有的是相当复杂的定量计算。学生对这种从定性到定量的飞跃不适应。

2、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初中物理教学基本上是建立在形象思维基础上的,它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的实验为依据,从而使学生通过形象思维获得知识。初中物理中的大多数问题看得见、摸得着。进入高中后,物理教学便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领域过渡。从目前的教材来看,这个台阶是较高的。

3、从通常是单因素的简单逻辑思维到多因素的复杂逻辑思维。初中生进入高一以后普遍不会解题,要么就乱套公式,瞎做一气。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较为复杂的逻辑思维能力。不善于判断和推理;不会联想;缺乏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学生与学生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也是很大的。

4、在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上。从单纯的算术、代数方法到函数、图象、矢量运算、极值等各种数学工具的综合应用的变化。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并不突出,到高中物理教学中已经成为能否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的至关重要手段了。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中物理中的矢量概念和运算对初中学生来说是非常生疏和困难的。建立这个概念,掌握其运算需要一个过程。

5、学习方法上的变化。初中学生更多的习惯于由教师传授知识,而高中物理学习中在相当程度上则要求学生独立地或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包括预习、独立地观察和总结实验以及系统地阅读教材和整理知识等)了。此外,高中物理学习中的理解和记忆相比,越来越显得重要。许多学生对这种学习方法上的变化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二、高一物理教学策略

1、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同化是把新学习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整合到原有认知结构的模式之中,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扩展,但总的模式不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以旧知识同化新知识,使学生掌握新知识,顺利达到知识的迁移。高中教师把高中教材研究的问题与初中教材研究的问题在文字表述、研究方法、思维特点等方面进行对比,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差异。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顺利地利用旧知识来同化新知识。

2、改进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思维能力水平。改进课堂教学,每一节课都设法创造思维情境,组织学生的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物理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在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中,按照物理学中概念和规律建立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类比、等效等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思维加功,抓住主要因素和本质联系,忽略次要因素和非本质联系,抽象概括出事物的物理本质属性和基本规律,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着重培养、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实验归纳、理论分析等思维能力水平;在讲解习题时,可以采用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策略的选择和运用的能力。

篇10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07)12(S)-0021-2

每个物理教师刚接高一时都有自己美好的设想,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学好物理。然而,不管教师如何努力,甚至费尽心机,不久就会发现,部分学生的物理成绩不尽如人意,“物理难学”,呼声四起,到高一结束时,便出现了严重的分化现象。造成高一物理难学和引起高一学生学习物理分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除学科本身的特点外,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分析总结,就其客观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止对策。

1 初、高中物理教学要求的梯度过大,是造成分化的客观原因

1.1 教材的梯度

初中教材编写形式主要是观察与思考、实验与思考、读读想想、想想议议,小实验、小制作、阅读材料与知识小结,学生容易阅读。高中物理教材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表述严谨简捷,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推理、论述科学、严密,学生阅读难度较大,不易读懂。

1.2 研究方法的梯度

初中物理教学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多是简单的物理现象和结论,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定义与解释简单粗略,研究的问题大多是单一对象、单一过程、静态的简单问题,学生易于接受。高中物理教学则是采用观察实验、抽象思维和数学方法相结合,对物理现象进行模型抽象和数学化描述,要求通过抽象概括、想象假说、逻辑推理来揭示物理现象的本质和变化规律,研究解决的问题大多是涉及研究对象的多个状态、多个过程、动态的复杂问题,学生接受难度大。

1.3 运用数学知识的梯度

初中物理在数学上只需用到代数的四则运算和一元一次方程,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力的分解与合成中的矢量运算;运动学中的二次方程以及根的合理性的判别;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简单的极值运算等。

1.4 思维能力的梯度

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以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高中物理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索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推理、类比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感到不适应,学习上存在很大的思维障碍。

1.5 习题难度的梯度

初中物理的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一般都只需直观判断或只用一个公式求解,而且题型简单、转弯少、数字小、容易计算。高中物理习题,一般都是几个物理过程,解题需要通过发散分析,弄清物理过程,逻辑推理,才能建立方程组求解,而且题型花样翻新多、过程复杂、数字大、不易计算。

2 防止高一学生由于初、高中教学要求梯度过大这一客观原因造成学习物理分化的对策

2.1 研究教材,分析学生,因材(才)施教,把握教学深度,为防止分化降低“台阶”

高一物理教师要研究初中物理教材,了解初中物理教学方法和教材结构,了解学生当前的物理认知水平,知道初中学生学过哪些知识,掌握到什么水平以及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在此基础上根据高中物理教材和学生状况、原有知识和思维水平,研究高一教学难点,设置合理的教学层次、注重初、高中物理知识的衔接和学生认识能力上的衔接,实施适当的教学方法,降低“台阶”。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把高一知识与初中知识相联系,通过比较分析,揭示新知识的物理意义,使学生能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有机地统一起来,从而掌握新知识。在会形成教学难点之处,把知识传递和能力培养过程延长,中间要增设驿站,使学生分步达到目标,把新知识有机地融入旧知识的框架中,从而突破原有的认知结构,构成新的知识体系。从而使难点得以缓解,保护学生物理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学好物理的信心。

2.2 培养习惯,规范解题过程,是防止分化的关键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好高一物理的前提,高一开始就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勇跃回答问题、课后先复习后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和规范化解题的习惯。

2.3 注重指导学法,培养技能,为防止分化打好基础

学习方法的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学好物理。

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画好受力分析图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基础;正确分析物理过程,是解决力学问题的前提;熟练运用数学知识是解决力学问题的保证。因此教师要从第一堂课起,有意识地培养这三个方面的基本技能。如为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受力分析方法,应使学生养成“重力――弹力――摩擦力――其它力”的分析顺序,并对每一个力都要有找到施力物体的习惯,找施力物体是为了防止添力,有序分析是为了防止漏力。引导学生抛弃初中那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对高中的物理概念,公式,规律要理解记忆,知道它们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并结合相应的习题加以巩固。严格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使学生养成正规的解题步骤,加强学生的解题能力。教育学生要注重基础,少做难题、怪题。俗话说:熟能生巧,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打好了,就能灵活地处理各种类型的题目。

2.4 培养能力,重视思维的基本方法,为防止分化扫除障碍

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也就是思维的障碍,平时我们向学生介绍某个物理量时,一般要介绍它的物理意义、定义和量值,即定义它的大小的公式、是标量还是矢量、单位及注意事项等等。其中以介绍物理意义为起点和重点,教给学生学会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理解其物理意义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首先必须仔细挑选所要介绍的客观现象,使之能够从中明白地抽象出所要说明的物理概念。其次,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形象、直观为学生所熟悉。再者,为引人同一概念所选取的对象必须具有相关性。

2.5 逐步进行理想化思想熏陶,为跨上台阶减缓梯度

初、高中物理在处理问题时的一个很大区别就是初中物理以客观事物为依据对其进行研究,而高中物理研究问题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理想化,即“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高一学生接触到的质点、简谐运动、单摆等都是理想化模型;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度直线运动、匀速周运动、平抛运动、简谐运动等都是理想化过程。高一学生由于科学的抽象和概括能力差,使理想化模型和理想化过程的建立遇到了困难。为了使学生掌握这种科学抽象和概括的思维方法,第一应使学生明确建立概念和模型的事实根据及过程,知道它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如建立“质点”这个理想化模型,首先应使学生明确引入质点是为了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特征,而忽略物体具有大小这一次要因素。其次要使学生明确什么情况下物体可看作质点(大小可忽略),什么情况下不能看作质点。第二,应使学生学会把实际的物体或过程与学过的模型或过程中的转化,这是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

总之,导致高一物理学习两极分化的因素很多,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研究高一学生学习物理中存在的困难及心理特点和认知特点,研究高一物理教学要求和方法特点,认真钻研教材,不断改进教法和指导方法,加强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的培养,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防止分化和搞好高一物理教学的关键,也为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11

长期以来,高中物理难教难学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与初中与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外,初高中物理教师之间相互不了解,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不清楚高中物理教学的实际,高中物理教师也不了解初中物理课程的设置与特点。同时刚刚步入高一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对物理知识与方法的掌握参差不齐,且他们面临着学习环境、身心状况、教材内容及学习方法的改变。这些问题对高一学生来说,是不适应的,要有一个过渡期。

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物理老师的首要任务,也是广大初中物理教师为高中输送人才所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因此,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问题,是我们广大物理教师必须重视和要研究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存在的问题

(一)初高中物理教材跨度较大

初中物理教材以基础知识为主,而且文字叙述通俗易懂,讲述的物理现象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且规律不太复杂,运用的知识基本上是四则运算,设计的实验简单易于操作。而高中物理教材更注重知识的推理、规律的发现,内容较多,叙述严谨,概括性、理论性较强,描述方式多样,有文字叙述,也有公式和图像说明。这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的要求大大地提高了,从而使学生很难迅速适应高中物理教学。

(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

由于初中物理涉及的问题简单,现象直观、形象;公式简单、概念少;题型简洁,运算少,学生的学习方法比较机械、单一。很多学生习惯了背诵,很少推理、归纳、思考以及论证;习惯了简单计算,不会复杂计算;习惯了模仿,不能创新。但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单凭初中那种机械记忆的方法显然已经不够了。因此,独立主动地获取知识,灵活运用知识,构建完整的物理情境来解答问题,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基本方法。

(三)学生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欠缺

高一物理的力学部分所运用的数学知识远比初中物理所用的四则运算复杂得多。如力的分解中的三角知识、万有引力、人造卫星中的幂的运算等等。然而,许多学生连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关系都不清楚,更不用说灵活应用了。更令人担心的是学生在物理学习中自觉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意识淡薄,数理结合的能力差,这一点应该引起各位教师的高度重视。

二、解决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不佳的策

(一)注重新旧知识的过渡和衔接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的过程是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同化是把新学的知识和内容整合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丰富和完善;顺应就是认知结构的更新或重建,如果新学习的概念和规律已不能为原有认知模式所容纳,就需要改变原有的模式或建立新的模式。其实高中物理教材中的内容,初中基本上都提到过,但初中v得比较简单、浅显,而高中讲得更系统、深入。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作必要的补充和扩展,细化知识体系。

(二)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思维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维程序和一般性的思维方式,但要正确解决一个具体的物理问题,还必须掌握一些特殊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例如,解决力学中连接体的问题时,常用到“隔离法”,但对于不涉及系统内力,系统内各部分运动状态相同的物理问题,则用“整体法”解答更简便。这就要求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生搬硬套。刚进入高中的学生,常常上课听得懂,课本看得明白,课本习题也能做,但一考试就出错,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对物理知识理解不深,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缺乏解题方法和技巧。针对这种情况,高中物理教师要不断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要有耐心。

(三)注重解题和作图的规范性

初中的物理题目相对简单一些,教师对解题规范性的要求也不严格。但是到了高中后,题目变得复杂起来,解题过程也比较烦琐,这时学生就会感到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规范解题的能力,严格要求他们准确、严谨地解答物理题。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需要作图分析解答,尤其是一些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而作图也必须正确规范,否则不但不能帮助解题,还会误导学生做出错误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