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1-03 11:26:49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技校第一学期个人总结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技工学校是为企业培养操作型技能人才的基地,要求学生一出校门就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机械制图》是一门机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是研究绘制和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着重阐明识读和绘制图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突出识图为主,读画结合的特点。在《机械制图》教学过程中, 如何把复杂、抽象的几何问题简单化、形象化, 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空间认识能力、立体思维能力和识图绘图的技能一直是制图教学的难点。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个人的几点体会,希望能与同行交流。
一、目前《机械制图》课程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落后
《机械制图》课是一门比较抽象,而且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中沿用模型和挂图的教学方式,教师用圆规、直尺、三角板、模型、挂图等教学用具,需要在黑板上画出图例,这对于复杂图形来说,费时费力,对于教师的要求高,课堂教学枯燥,教学效果差,课堂上传授的信息量少。同时教师所使用的工具、挂图显得比较呆板,一遇到复杂图形,学生难以想象它的空间形状,很难对知识理解。尽管大多数学生能意识到制图的重要性,学生也花了很多时间,但效果并不理想。可见,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目前《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了。
。
2.业课的设置顺序应做一定的调整
经调查,目前技工学校机械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各专业课的开课顺序缺少配合,学生在学习中知识存在断层。《机械制图》开课往往在第一学期、第二学期,而《机械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CAD计算机绘图》等课程都是后续开设的。在学习机械制图中“机械图样的识读”这部分内容时,不可避免地要用到《互换性与技术测量》中尺寸公差、形位公差等方面的内容,在学画齿轮和螺纹等标准件和常用件时又要涉及《机械基础》的内容,使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从而无法提高学习效率。因此,对内容上相互涉及的专业课,可考虑同时开课和稍后开课,以保证授课内容上相互配合。
3.生层次相差较大
技校学生一般都是中考落榜生,文化素质较差,层次参次不齐,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机械制图》教学不适应,通过对机械类专业《机械制图》学习情况的调查,发现很多学生几乎没有立体几何的概念,空间想象能力差,接受能力差。这部分学生认为教材太深,进度太快,学不懂,作业很难完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能够达到教学目标。面对这种情况,“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用
二、提高《机械制图》教学效果的措施
1.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机械制图》课往往开在第一学期,初中刚刚毕业的学生对机械方面的知识基本没有了解,平面几何知识普遍较差,而立体几何还没学过,使学生在学习中有畏难情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采用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树立学好课程的信心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要让学生充分认识课程的重要性,要在学生初次接触课程的时候,讲清课程的特点、内容、用途,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机械制图》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明确《机械制图》是一种语言,是设计、制造、交流的重要工具,同时,还要说明,任何机械设计和制造人员,如果看不懂图纸,就无法进行加工,要让学生意识到,学好《机械制图》对他们今后的学习及工作都可能有重要的影响,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成就感往往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充分把握好重点和难点,运用直观、生动又富有情趣的方法组织教学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在识图、绘图过程中有一种,更让学生对《机械制图》课的情感体验从有趣到乐趣,从而在愉快的学习中坚定学好课程的信心
2.合教学内容
通过对机械专业的专业课的调查研究,其中有一部分课程的内容相互之间有联系。针对教学内容的改革,有必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机械制图》、《机械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AUTOCAD计算机绘图》这几门课程有机的结合起来,并围绕新的教学大纲整合教学内容。例如:《把互换性与技术测量》融合到《机械制图》中的零件图的技术要求中。把《机械基础》融合到《机械制图》中的标准件与常用件的绘制中,其教学内容由国家标准的部分基本知识、正投影理论及视图、计算机绘图等内容组成。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专业对教学内容进行删减强化,根据社会需求和有用为原则,对专业课有机的整合,使之成为一个知识整体。这样做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3.新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不断进步,各种先进的教学设备不断投入使用,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水平,更新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更加灵活、有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目前,比较流行的采用多媒体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无疑这是一个发展方向。当我们选择多媒体教学方式时也要考虑课程的特点。多媒体教学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应该发挥其教学长处,克服缺点和不足之处
本人在教学课件的制作和具体教学过程中感觉到,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进行《机械制图》理论教学具有一定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可以使工程制图的教学更易学生接受和掌握,视觉化的画面及可视形象的表达方式,可以生动的表达既抽象又无味的概念,可以把学生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理论和复杂空间视图,变成形象、具体、易掌握的内容,使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记得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断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和分析问题,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大学习的信息量。例如:可以利用计算机用3DMAX进行基本体组合,观看组合体的立体及平面投影效果,要求学生对此进行描绘,特别是对细部的刻画,明确其投影关系,还可以用绘图软件给出各种图形,增加学生进行立体、平面表达转化的学习乐趣,培养学生对形体的分析能力。
同时在教学方法上,建议开展互动式教学,努力让学生灵活学习制图知识,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让学生与老师一起就相关问题进行讨论。为培养学生识图、绘图、测绘和团结协作等能力为目标,可采用“六步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组合,实现行为导向,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和自我提升,经过一系列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学生主动探索如何实现工学结合课程的自我管理,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
另外,为了培养高质量、适应能力强的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必须考虑CAD引入到《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之中,使之成为更改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一系列教学改革的推动力量。
4.教学设计要体现创新理念
由于不同教学手段的结合,教学方法也应所变化。教学设计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生动、有吸引力的学习情境,也可以利用语言、表情等传统的交流方法和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或辅导式教学等。教学方法可以灵活多样。应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要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适合的学习条件。在教学中,把基本要求与特殊要求结合起来,把注重全体与注重全体中的每一个个体结合起来,把班级授课与差异教学、分层教学结合起来,着眼于对学生潜能的唤醒与提升,促进学生独立自主的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融会贯通,自觉运用所学知识。
5.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允许个体差异,确保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的基础上都有进步。教师在教学上要面向一般学生,但要兼顾差生和优等生,特别要关注差生。备课时要考虑技校学生的认知能力,合理选用教学媒体,把抽象的几何图形,用直观的、形象的三维图像表达出来。上课时,要充分把握递进型的教学方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拉开档次,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出发分层练习,让学生找准自己的学习起点,使学生感觉学起来并不困难,特别对于差生,要多关心,多辅导,及时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从而产生师生互动,共同提高效果
对于基础好,起点高的学生,教师应该要求他们在学会手工绘图的同时又要掌握CAD软件的应用,最后达到熟练运用CAD软件画出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同时还能由装配图拆画零件图的目的。而对于起点低的学生来讲,只要求他们具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能基本应用手工绘图和CAD绘图就可以了,为此,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机械制图》教学时,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为主,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看懂图和读懂图就行了。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根据技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把传统的教学手段和多媒体技术优化组合,这将使我们技校学生将会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先进技术和技能,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下午好!今天我们隆重举行XX——XX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表彰大会,表彰本学期成绩突出同学,意义十分重大。首先我代表学校向刚才获奖的同学表示祝贺,你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和老师为你们感到骄傲。大家回家后将奖状让父母看一看,贴在家中,父母会感到无比的高兴,这是你们对父母起早贪黑、辛苦劳动最好的加报,你们是好样的!学生时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如果能够在学校受到表彰,得到奖状,更会终生难忘。更为重要的是,你们通过自身努力向我们证明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想取得非凡的成就必须依靠坚贞不屈的品格和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在这里我要号召全体同学向受到表彰的同学学习。也希望获奖的同学能够戒骄戒躁,继续努力,争取在本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我更想对没有获奖的同学提出四点希望:
一、不要放弃,只有上学才有出路。我们生在农村,不上学,只能打工,打工赚钱容易吗?这里面我有感受:我的一个表弟,成绩一般,上到初三后半年开学,感觉学习不进去,认为出去打工挣钱多好啊!说什么也不上了。一个月后,回来了,找到我,说:“表哥,我还想上学?”我问:“出门一个月挣多少钱?”他说“挣一千。”我说:“不少啊!,比我工资还多呢?”他说:“表哥你可不知道,出门打工太苦了,一天至少得干十个钟头,有时加班得干十五六个钟头,我实在干不了”后来,他念到初中毕业,上了一个中专学校,去年夏天毕业,今年过年回来找到我,说:“现在的工作非常轻松,一个月能开二千块,单位还给缴纳各种保险,如果实习期满,能开三千块。这个例子说明什么?不管你现在学习成绩怎么差,别在学校违法违纪,将来初中毕业上个技校,学一门技术,将来就会有前途。
第二、要刻苦。我们今天要提倡的就是学习,学习就要刻苦。大家可以回顾,古往今来所有的成功人,哪一个没有经过一个刻苦的阶段?再看看我们的前后左右,哪一个成绩好的没有经过刻苦学习?为什么要刻苦学习?因为专家已经研究过,人的先天智力没有多大的区别,要想取得成功,只有靠后天努力。如果你成绩不理想,不是你的智力有问题,而是你刻苦学习不够,在习惯养成上不如别人,刻苦精神不如他们强。
第三、学习要讲究方法。在学习上要做到“三先三后”,这“三先三后”的学习方法是:先预习后听课;先复习后做作业;先独立思考后请教别人。这说法,同学们并不陌生,可不少同学就是不愿意老老实实去实践,嘴巴喊难,行动懒惰,不去尝试,当然没有收获。
第四、要时刻用目标激励自己,要相信自己能行。 目标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我们每一个同学都要将目标细化到平时的日常行动上,具体地说就是制订好学习计划,合理地分配好学习时间,将远大的目标落实为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清华北大离我们也并不遥远。对于短期目标我们也要正确对待,受到挫折时要看得开,要能作到胜不骄、败不馁,应该总结经验,迎接以后的考试,我们只有做好了一点一滴、才能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只要我们时刻用目标激励自己,相信我们将来都能成为时代的栋梁。
DOI:10.16640/ki.37-1222/t.2016.03.195
模块化教学法(MES),它是一种以现场教学为主,以技能培训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车工专业中实行模块化教学,就是将理论和实习教学一体化,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材中的课题,将其按照模块划分,分阶段、分层次组织学习。它具有以下特点:
(1)明确技能训练的主体地位。多年来在职业教育中,虽然都按照专业课为技能训练服务的前提组织课程,可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因为专业特点,还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理论和实习教学之间的脱节,难以保证技能教学的主导地位。而在一体化模块式教学中,专业理论知识学习是围绕技能课题的需求,设置教学任务和明确教学进度,专业理论学习与模块的技能训练紧密衔接,确保了技能训练的主体地位。
(2)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高。一体化模块式教学让学生围绕模块任务,在“学中做、做中学”,既利于教师的“教”,又利于学生的“学”。教师将理论与技能有效融合,在进行模块训练的时候,及时获取每个学生掌握技能和知识情况的信息,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极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
(3)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车工一体化模块式教学则是以掌握车工技能的要求作为模块核心的,要做到重车工技能训练、综合能力培养。根据车工专业特点,现将具体思路及实施作如下分析:
1 思路:根据教学要求,重新配置模块
在具体设计中,根据教学大纲制订教学计划合理设置模块,每个模块下又有多个任务课题,要注重课题的衔接,为综合性任务完成做准备。根据车工专业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对所用教材《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涉及的课题进行模块划分,并按照学制把每个模块进行合理分配。
本课程按照两学年学制总分为模块,分配方案如下
第一学期:1.车床应用与车刀刃磨 2.车轴类零件
第二学期:3.车套类零件 4.车内外圆锥面
第三学期:5.成形面的加工与修饰 6.螺纹加工
第四学期:7.切削原理和刀具 8.复杂零件的车削
2 教学准备
2.1 教学场所准备
为了一体化模块教学顺利进行要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模块化教学的教学环境应与模块相适应,也就是说:教学环境与生产环境为一体,教室和试训的场地为一体。每一个模块要有一个实训场地,其中要求作为课堂的实习车间要有足够的工位,必需的教学环境,如黑板、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模型等设施。并在实训车间设理、实一体化教室,教学场所直接安排在实训车间,同时从设备上为―体化教学提供保障,选用工厂的主流车床作为教学设备,如:CA6140型卧式车床。
2.2 教学方法准备
(1)示范操作法。示范操作法,是实习教学的常用教学形式,非常直观,便于学生掌握,也是一体化教学的极为重要的教学方法。学生对于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的零件,短时间内很难理解接受,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具体的实物或模型、形象的语言、挂图、多媒体课件、操作演示等方式,增强直观教学,从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通过问题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做到“做中学、学中做”,学会独立思考,养成独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真正领会课题知识,达到教学目的。
(3)采用任务驱动型教学法。通过设置任务,将完成任务融合到整个教学过程中,最终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教师要加以帮助和指导,使任务的完成和学习目标的实现统一起来。例如:在课题“简单轴类零件的车削工艺分析及综合训练”中,先设置任务,让学生对一个典型的轴类零件进行加工步骤分析,然后共同研讨,找出最佳方案,各组汇报比较后,教师再点评总结,学生最后归纳评价完成任务,使课题的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做到了有机结合。
3 模块化教学的具体实施
模块化教学具体实施体现在以下几点:
3.1 模块课题知识的学习
模块课题知识的学习,主要采用任务驱动法,以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为主。同学们根据目标任务进行理论知识的小组合作学习与探究,在此过程中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参考书等多种手段来完成学习,之后的小组成果汇报,教师集中点评要简单、明了,要紧密结合任务课题,此举将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技能练习时,教师的示范操作,动作要准确、环节要清晰,使学生看清楚、看明白,对于关键环节更要放慢动作、反复示范讲解,以利于学生的模仿练习。由于技校学生知识储备基础差、底子薄,在确定模块内容时,要根据模块需要,适当加入相关理论知识,难度要适中,以能够适应模块的课题任务完成为前提。
3.2 模块课题的练习指导
模块课题练习过程中,初期统一进行基础课题练习,通过反复考核鉴定,后期进行差异化教学训练。按照考核排名分层,对好、中、差各层次的下一模块练习时间和难度也相应调整。学生练习过程中,教师的巡回指导非常重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分层指导,确保学生基础牢固,技能水平逐步提高。
3.3 模块课题的考核
如何有效地评价一体化模块式教学的成果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采用技能和理论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其中以技能水平考核为主,理论知识掌握为辅。模块教学中只讲与操作内容相关及需要的理论知识,每完成一个模块的教学,分别进行理论与操作的考核,把集中考试分散到各个模块教学中,即减轻学生的负担,又达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高职生在校人数逐年增多,高职生源结构越来越复杂与多样化。学生组成复杂、参差不齐、录取分数不高、文化知识基础相当薄弱等现状,都增加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给教育教学和日常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现,必须创新班级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与模式,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教学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的复合型人才。
一、生源结构多元化下的高职学生特点分析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生源主要有三类:一是通过普通高考招收的普高生;二是通过单招招考的三校生(中专生、职高生和技校生);三是五年一贯制学生,(2+3、3+2考试招收的中专、中职生)。从质量上说,第一类生源经过高中三年的系统学习,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和学习方法,在高职院校学生中属于素质较好的一类;第二类三校生有一定专业技能基础和实践能力,但文化基础知识薄弱,知识结构不全,普遍存在目标不明、学习方法不当、自觉性较差等问题;第三类生源,学习目的不明,学习动机不强,基础较差、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律和自控能力。高职生普遍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家庭教育缺失。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自于乡镇、农村或城市贫困家庭,父母长期在外务工,或离异、或单亲家庭,孩子缺乏爱,无暇关注孩子的教育问题;二是学生在校有诸多的不适应,主要来自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压力所致。习惯于老师陪伴、督促、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进入大学后,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他们会感到无所适从。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不习惯集体生活,面临人际关系和独立生活的不适应;三是大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不了解、不感兴趣,甚至有排斥心理。原因主要是一些学生迫于高考、中考失败别无选择或是父母的意图选择现有专业,对所选专业对应的职业,及其发展趋势都缺乏了解;大多学生比较自卑,文化基础薄弱,感到非常惶惑,不清楚自己以后能干什么,对就业缺乏信心;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差。[1]因此,生源结构多样化增加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性,给教育教学和日常班级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二、生源结构多元化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班级管理方法与模式探讨
1.创新班级管理理念。“以爱为核心,以职业为切入点,构建和谐友爱的班集体”。以严格的班级量化制度做保证,从“目标管理、习惯养成”入手,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互为补充,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行为习惯,培养职业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为未来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大学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素质拓展的各种平台;指导学生做好目标管理与时间管理,平衡学习与社团活动,实现“一体两翼”。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性”,即尊重他的人格,尊重学生学习和活动的选择权和决定权,尊重学生的差异和个性。[2]关注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与学生交流,了解每个学生的心理,重点关注学困生、贫困生的心理沟通工作。关心引导学生,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提供帮助,解决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从学校班级里体验到关心、友情甚至是亲情,使学习、性格和心理品质得到健康成长,激扬人性中的真善美。
2.创新高职院校“四位一体”的班级管理模式。以职业为切入点,以班级为主体,以辅导员(班主任)为主导,研究室主任、专业课教师(职业导师)、思政课教师(德育导师)和辅导员(班主任)“四位一体”的班级团队化教育管理模式。全员育人,使“四位”对接学生成长。明确“四位”人员的职责分工,德育导师(思政课教师)是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专业研究室主任、职业导师(专业课教师)是学生职业道路上的引路人,是学生的专业师傅;辅导员(班主任)是班级的日常管理者,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督导者。在班级教育管理实践中,各“位”相互协作,为学生成长成才尽己所能、全员育人,产生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的职业规划、学习规划、心理问题、评奖评优、贫困生的帮扶等问题以前是辅导员的工作,现在辅导员(班主任)、职业导师、德育导师等都参与解决这些问题”。[3]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前提是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多元化生源结构背景下,在学生教育管理问题日益突出,高职院校越来越强调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就业率的新形势下,构建高职院校有效的教育管理模式,成为新时期高职教育的突出问题。这种新型教育管理模式的实施,使班级建设有了抓手、学生教育有了助手、专业能力培养有了舵手、班级活动开展有了推手。
3.采用目标管理以形成持续发展动力。科学合理的班级量化制度是良好班风与学风形成的保障。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设计每一学期的班级目标,在第一学期完成对学生三年学习生涯目标的引导。在职业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结合自身学习情况确定每学期的学习目标与要求,并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进学习方法,学会“目标管理、时间管理、情绪管理”。每学期初必做三件事:上学期个人学习情况盘点、假期作业展示、制订新学期计划。首先盘点上学期个人学习情况:对个人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时间管理、素质拓展等方面逐一分析,查找不足,并制定新学期个人学习目标与实施计划。以科学合理的班级量化制度管理班级,规范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宿舍管理、卫生礼仪、文体活动、专业学习、班干部工作等各个方面。以每周、每月定期考量、总结反思与完善,确保形成良好的班风与学风。
4.“一体两翼”,专业学习与社团活动互为补充。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系院两级社团组织与活动,主动寻找各种平台锻炼自身的组织管理与交流沟通能力。围绕学生职业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学期目标,成立班级兴趣小组,各小组组长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按期开展活动,做好小组活动记载并在期末验收评价。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信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一体两翼”。
5.抓好班级隐性文化建设。班级隐性文化是指非明文规定的却能影响学生学习、言行和品格的潜在文化。班级如果形成了良好的隐性文化,整个班级就会营造出活跃而不失和谐、竞争而不失团结的积极向上的氛围。一个不良的隐性文化环境,会使班级显得散漫、压抑、缺乏战斗力。班级管理经验证明,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一支能干的班干部队伍。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助手、班主任与学生间联系的桥梁。其工作能力高低,工作方法的对错,在同学中威信的高低,往往能够决定一个班级的精神面貌与风气。所以,选举热心班级工作、具有吃苦耐劳精神、乐于奉献、积极上进、有大局观的学生进入班委会,带动全班学生搞好班级建设,对班级良好隐性文化的形成起到保障作用。改变“唯分数论”的做法,也是促进良好班风形成的重要方面。凡是对班级工作和建设作出贡献、有助于班级健康发展的各个方面都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多做正面教育和引导,少做反面批评教育。注重“两室”(教室与寝室)文化建设,如利用教室空间发挥教育功能,设立学习优良生、进步生、值日生光荣榜、班级贡献专栏、优秀作文园地、书画比赛、小论文展示栏,鼓励和鞭策学生的个性特长,正面引导,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班级的肯定和勉励,产生积极的成就感,促进良好班风的形成。同时,这种积极的成就感会进一步激发出奋发向上的心理情感,感染着班级的每一个成员,激励着每一个同学,这就是隐性文化所起的作用。[4]
应对高职生源结构多元化生源素质整体下降这一现状,必须创新班级管理理念、方法与模式,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窦凯,张薪薪.探索适合三校生源高职生特点的工作方法[J].职业技术,2008,(1).
关键词 :高职;英语课程;口语教学;航空机务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高职院校航空机务类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Z1309)
作者简介:姚畅,女,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翻译理论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3-0029-03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激增,尤其对外语技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职院校必须考虑用人单位的要求,进一步明确当前形势下高职高专英语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突出“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原则。为此,很多院校都进行了相应的改革,加强了基础英语教学和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简称“ESP”)教学之间的衔接与渗透。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听、说、读、写、译)的培养,同时加强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培养。然而在ESP学习阶段,除了酒店、旅游、文秘、空乘、商务英语等文科类专业在其教学中较注重专业领域的口语教学外,理工类的ESP教学还大多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上,鲜有对ESP中的口语教学有所涉及。因此,基于ESP理论,本文以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航空机务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为例,探讨了该院职业英语中的口语教学,以期促进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英语中的口语教学改革和发展。
一、教改的理论依据
英国雷丁大学(The University of Reading)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Pauline C.Robinson认为,ESP是一个“多元的”且“以不同形式出现的”的教学理念,其具有3个显著特征:(1)需求上满足特定的学习者;(2)内容上与特定专业和职业相关;(3)词汇、句法和语篇放在与特定专业、职业相关的活动的语言运用上。[1]其基本特点是“用中学,学中用,学用统一”。Jordan将ESP分为职业英语(English for/Occupational/Vocational/Professional purposes:EOP/EVP/EPP)和学术英语(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EAP,即专业英语)两大分支。[2]因此,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从Jordan的理论可以得知,ESP教学应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职业英语(以下简称“EOP”)教学,二是学术英语(以下简称“EAP”)教学。基于此理论,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于2011年对该院航空机务类专业英语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尤其加大了口语教学改革的力度。
二、教改前英语教学的基本状况
(一)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
众所周知,随着不断的扩招,高职院校的生源具有多样性,既有来自普通高中的学生,也有来自职业高中、职业中专、普通中专、技校的学生,因此,学生英语水平悬殊,参差不齐。有的班级里,个别学生入校时的英语水平相当于甚至可能高于英语专业学生的平均水平,而最差的学生甚至连基本的音标都不会读。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体不高甚至呈逐年下降趋势。该院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情况亦是如此。此种状况导致了基础相对较好的学生对英语学习充满了兴趣,而基础差的学生则毫无动力,学习积极性不高。
(二)教材、教法单一,缺乏趣味性
教改前该院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新编实用英语》这套教材,任课教师对该教材的处理基本上是按照书本内容的顺序,主要依照传统的教法按部就班地进行,也没有再选择其他的教材予以辅助教学。其中口语部分的内容相对简单,教师常采用的做法是先听录音,然后讲解重要的词汇、句型,最后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操练。由于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怕出丑、害羞、不自信的心理存在,普遍对口语重视不够,以往及平时也都缺乏练习,其操练方式单一且缺乏趣味性,所以口语活动的效果一般,学生无法取得较大的进步。
三、教改的实施方案
该院该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分4学期进行,第一、二学期为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共计120学时,采用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新世纪高职英语》这套教材,还定期增加了口语教学的时间和内容;第三学期为EOP教学阶段,共计60学时。采用自编的EOP教材——《航空维修职业英语》,目前这本教材已于2014年8月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期间,加强了EOP中的口语教学。这三个学期的考核均是以“形成性考核(平时表现+听说能力)+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比例为5(2:3):5;第四学期则为EAP教学阶段,共计60学时。此阶段的教学主要是引导学生结合实物阅读飞机、发动机维修手册,用英语探讨学术问题,为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打下坚实的基础。[3]
四、EOP中的口语教学
从新生入校起,学院就对该类专业的英语教学十分重视,尤其是口语教学。除了选用适合该类专业的综合教材外,根据需求,还额外增订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Let’s Talk》一书。从第一学期起就在常规教学中渗透了口语的教学。由于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基础不同,所以在第一学期教师会特别注重语音训练,学习相对简单的英语会话,学生的信心有所增强;第二学期增加了英语话题谈论及英语口头作文方面的内容,学生的听说能力较以往有了长足的进步。[3]
第三学期,也就是学院学生EOP的学习阶段,其做法是:以自编的EOP教材为依托,每单元先学习与航空维修专业相关的英语专业词汇、句型,再学习专业性较强的文章,如:飞机的主要结构、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飞机导航仪表的名称与工作原理、飞机燃油系统的了解与认识等。[4]学生在学习完该单元的文章后,已经对专业词汇和专业领域的内容有所了解,最后再进入EOP的口语教学阶段。由于有了一年的英语口语学习经历,大部分学生已渐入佳境,不再像以往一样害羞、不自信,胆子渐大,也已养成了上英语课必须要说英语的习惯,所以该阶段的口语教学开展起来也较以往容易。具体做法如下:
(一)分小组开展活动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这就要求教师要有灵活多样的方法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口语的水平,把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成员4到6名学生,设组长一名,负责该组口语活动的成员安排和训练。每组成员的口语包括好、中、差三个等级。每次正式上课前的5分钟让学生做口语陈述,上台的学生由教师在小组名单中随机抽取,并提前告知准备。每次抽取不同的小组及不同的学生,各个层次都会涉及。话题由小组商量,自主选择。其内容丰富,不管是什么样的话题,只要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组织起来,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讲出来就可以。做完口头陈述后,教师都会给予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并稍作讲评,及时地表扬或指出不足。小组成员中口语好的同学可以帮助相对差点的同学,以形成互助的习惯。这个活动属于英语教学的热身运动,也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说的习惯,为后续EOP中的口语教学做铺垫。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形式及手段
随着科技的发展,学生的见识越来越广,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及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作为教师,只有拓宽思路,改变以往陈旧的教学观,教学方法由原来单纯的讲解、演练转变为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把发展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实践性的交际能力作为其目标。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将多种方法、形式及手段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学习航空维修企业招聘这部分的口语内容时,笔者先用讲解法将口语对话中涉及的维修企业的名称、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需获得的专业资格证书等告知学生,使其能进一步熟悉这些面试时常用的知识。再用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这部分招聘的内容。学生通过声、象、图、文等多种媒体的信息,了解了对话的主要内容。作为课堂的引导者,笔者要求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的合作探讨,找出视频中招聘者的要求,并采用头脑风暴法总结出更多更为具体的要求,然后以小组PK的形式呈现于课堂。这样的教学,既提高了学生的听力,又使得他们充分参与其中,积极思考,印象更为深刻。最后再要求学生按给定的任务进行角色扮演,通过创设与未来在航空维修企业求职就业息息相关的情景,使学生能真正掌握这些实用的口语。每次的口语课对话,都会给学生时间提前准备,采取小组成员主动上台和随机点名抽查相结合的形式,给予评分作为平时成绩。对于学生的表现会客观地评价并提出改进意见。以上只是一个单元口语部分的呈现,每个单元都有相应的主题,口语内容的难度循序渐进。有的单元一定会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熟记相关的专业词汇,有时会以小组PK评分的形式督促记忆。比如飞机的主要结构这个单元,笔者会给出具体的任务,要求学生找一些飞机结构的图片,并结合图片用所教的方法口头描述各个部分的用途。飞机发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工作原理单元,在各方面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专业老师共同在实训场地进行实地讲解教学等。
(三)EOP口语与日常口语齐头并进
EOP口语是这一阶段的重点,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没有忽视日常口语的教学与训练。因为日常口语的掌握对于EOP中口语的教学是百利无一害的。每次口语课教师都会抽一小部分时间,以《Let’s Talk》教材为辅,强化或学习一些常用的口语表达,训练学生的日常听说能力。此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大多具有趣味性、实用性、新颖性;而且此套教材是从学生入学起就一直沿用的,这样可以使学生能系统地学好一套口语教材。
(四)建设世界大学城教师个人空间,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平台
现代社会资讯发达,信息丰富,网络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途径。为此,我们每一名专任教师都创建了世界大学城的个人空间。教师把个人的教案、PPT、教学视频,尤其是EOP口语情景对话视频及有用的参考资料等上传到空间,学生可以在线、下载或收藏学习。每位教师还创建了微博、个人教研室及课堂魔方等,实现了线上、线下的互动及信息的及时反馈。
(五)利用外教资源,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学院长期聘有外教,且EOP教师与外教一直都有交流和来往。因此,EOP教师经常邀请外教在课余时间给所在班学生上口语公开课,用浅显易懂的方法与学生沟通,部分学生的日常交流水平及专业沟通能力都有所长进;也让学生们有了真实的语言环境,感觉到能学以致用,学习的动力更足了。
学院EOP中的口语教学虽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还存在着不足。例如:由基础英语教师从事EOP教学,尤其是口语教学,这对教师来说是一大挑战。为了上好课,学院团队的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专业知识,记忆专业词汇和句型,网上查找资料,经常性地请教长沙航院的专业老师。相比专业教师,虽然我们有语音和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优势,但在专业知识这块我们还需不断地加强学习。在假期,学院利用和航空维修企业及航空公司的友好关系,派遣相关的教师去调研、下厂学习,这也是改善师资力量的一大举措,极大地推进了双师队伍的建设。其他高职院校的EOP口语教学,尤其是理工类专业的口语教学,也需以相关教材为依托,夯实学生的英语基础,不断地激发其学习兴趣及动力,把口语教学的内容实实在在地和专业及未来的职场挂钩。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实用的口语。
参考文献:
[1]Robinson,Pauline C.Esp Today:A Practitioner´s Guide[M].New York &London: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UK)Ltd,1991.
[2]Jordan.R.R.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A Guide and Resource Book for Teach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2-210-03
一、背景及项目简介
时代的变革和市场的迅速变化对当今技工类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契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指出“产教融合、特色办学。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推进人力资源开发与技术进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衔接配套。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是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据资料显示,2014年底,我国网购人口达到3.61亿。从 2009年起,每年“双十一”线上购物节的营业额在商家的总营业额中占据了相当大比例。2015年的“双十一”,交易额高达912亿元。“双十一”的特定峰值,使商家在每年特定时期存在人力资源需求的增加。但这些需求只能是临时性的,峰值后有必要解除与这些人员的雇佣关系,以维持企业的效益。在这些人员当中,大部分是售后和客服人员。该工种恰是技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学生的方向之一。技校市场营销专业如何能够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战略背景中的新契机,探索更具特色的工学交替教学模式值得深思。
“工学交替”是职业教育实行的学生校内学习理论知识与校外实践工作交替进行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市场营销专业与京东商城在2016年“双十一”的线上客服实训合作于2016年9月26日至12月1日进行。在此过程中,学校首先将京东为学生特别安排的服务培训嵌套在学生的课表中,随后再安排学生集中参加京东的“双十一”线上客服工作。由于本次京东实训的时间是在2016-2017第一学期的时间内,学生在实训的前后都参加全日制的学习,实现了学习和实践的无缝连接。从2016年9月26日至2016年10月25日,学生在校园内参加相关课程学习;从2016年10月26日至11月25日期间,学生前往学校与京东联合创办的校企合作实训中心进行上机实操;随后回到校园内进行总结和余下的学习,前后在不同场所完成了培训和实操。与此同时,客服实训课程由京东的相关部门全权负责,企业参与了课程的“育人”的过程。由此可见,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工学交替活动。
二、相对集中的工学交替模式
根据当前市场的实际运行状况,“双十一”购物节的最高峰是当年11月11日凌晨至11月12日凌晨。近年来商家为了降低物流和人流的压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通常在宣传和推广时会将购物节的时间提前至“双十一”的前一周左右。商家相应的人力资源需求高峰由此而出现在11月7日至11月18日左右,相应的工学交替活动也会以此为基点进行安排。在此过程中,该活动呈现了高度集中的特点。
(一)人才招聘相对集中
2016年3月15日,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已经与京东商城客户服务中心签订了校企合作的协议。该次“双十一”的实训合作是该项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项目。学校方与合作商家在实训之前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对岭南的学生比较有信心,因此本次实训的招募活动集中在技校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中进行,而没有扩大到全校的层面。为了保证学生的岗前培训效果,确保学生掌握的技能符合企业的需要,京东商城在每个模块的知识培训之后都安排了相应的测试。只有全部通过测试的同学才能够进入到真正的上机实训。为了引起学生的重视,在实训之前,所有学生都以个人名义与京东签订了“学生课程下企业(工学交替)实践承诺保证书”。
(二)实习的时间相对集中
由于本次实训是让学生填补企业在“双十一”期间的临时性用工不足问题,因此招聘的学生将全部在10月26日至11月25日之间进行上机操作。为了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上机操作时间,京东方面安排学生进行排班制的工作,保证每个学生每天工作在8小时以内。在普通的顶岗实习阶段,除了校方安排工作之外,学生有可能会自己找工作。不同的企业在安排顶岗实习学生方面的政策不一样,有可能会出现用工时长及用工时间不一致的情况。因此,相比之下,本次工学交替在工作时间方面也呈现了相对集中的状态。
(三)实习地点的相对集中
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市场调查、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市场开发、营销管理和推销服务等工作。但是每个具体的企业对于学生的需求不大。在一般的顶岗实习工作中,每个企业对于学生的单次需求一般不超过10人。这就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的工作地点相对分散,比较少集中在同一个企业进行。本次“双十一”实训中,京东商城的线上客服工作招纳了广东岭南现代高级技工学校15高技1、2班98%的学生。基本上整个系的学生都在工学交替的前半段集中在学校的教室内进行培训,随后也集中在同一个校企合作实训中心进行上机操作。学生的实习地点也体现了集中性。
(四)实习工种的相对集中
如上所述,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从事多方面的工种。一般的顶岗实习工作中,在学生和学校双方努力下,会有不同的企业给学生提供不同职位的顶岗实习机会,学生可以尝试的岗位种类比较多样。本次“双十一”的实训中,京东招募的所有学生都从事京东商城线上客服工作,其中每个班有2~3个学生从事学生客服主管的岗位。因此,本次的工学交替中,学生实训的工种也相对集中。
三、相对集中的工学交替模式的优势
基于电商“双十一”的特殊需求而建立起的相对集中的工学交替模式,可以解决普通顶岗实习活动中的一些无法解决的矛盾,有其自身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保证学生实训质量的一致性及稳定性
如上所述,虽然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能够从事比较多的工种,市场上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有普遍的需求,但是每个企业能够吸纳的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的数目通常在10人以下。这就造成学生在顶岗实习工作中的工作地点相对分散,不容易集合在同一个企业进行。因此容易造成学生接受实训的水平不一,实训的内容缺乏系统化等问题。同时,不同的企业在学生上岗实训前跟学生进行的沟通的质量也参差不齐,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
本次相对集中的工学交替活动中,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参加了京东商城“双十一”线上客服实训。所有参加实训的学生都参加了实训前企业设计的岗前培训。实训的其它环境也比较统一,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实训环境的一致性。同时京东的相关部门对于相关岗前培训内容的设置,以及对于实训的环境及管理都有一定的标准。例如,培训中京东会规定学生在收到客人在线咨询后三分钟之内要给予回复;如果回复后客户在10分钟之内没有回复就视为客户离线处理。这在某种程度上也保证了实训质量的稳定性。
(二)有利于学生更加深刻透彻地了解实训岗位的职责
在一般的顶岗实习过程中,某些企业的岗前培训缺乏系统的内容,一般以简单介绍企业文化或日常流程为主,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岗位的职责相关性较低。学生即便完成了岗前培训,对于具体的岗位技能仍然需要靠着自己的理解以及与周围同事的互动来进行摸索,在有限时间内大大影响了学生对于该岗位职责的理解和消化。在本次京东“双十一”线上客服实训项目中,企业为学生设计的岗前培训包括《KPI考核方案》《客户前端操作流程》《订单基础业务》等13个课程。这些与学生将要从事的线上客服工作高度相关,既有利于学生了解公司的规章制度,适应真实的工作环境,也利于学生更快地掌握客服岗位的具体操作技能,能够在事前大大提升学生对于岗位的理解。相对集中的学习、工作地点的安排也方便了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帮助,利用集体的氛围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角色。
(三)为学生的管理提供便利
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学校必须重视学生的安全、学生的出勤和学生的工作态度问题。在传统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这些方面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完成。一方面,学校让学生提请自身的领导或主管完成实习鉴定并签名;另一方面,有条件的学校会排出实习指导老师进行不定时地走访和了解。这些途径都不能最大程度地反映学生在实习期间具体到每一天的工作状态。本次京东“双十一”线上客服实训中,由于能够让所有的学生在集中的环境中进行培训和实训,校方能够通过学校及京东的每日考勤、专业老师的轮班值日等形式,最大限度地接触学生每日的工作状态。一方面确保学生能够严格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进行实训,另一方面也能够第一时间解决即时发生的问题。
四、结语
基于电商“双十一”的特殊需求而建立起的相对集中的工学交替模式,能够弥补普通顶岗实习工作中出现的不足,对于“互联网+”环境下的市场有很强的适应性。但是,也有其亟待改善的地方。例如,由于培训和实训的时间和地点相对集中,学生中的怠工心理很容易扩散。这就需要在培训内容里面增加自我心理调适的课程,在实训过程中随时留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并给与及时的引导。实训工种的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尽快融入真实的企业环境,但是也减少了学生了解其他岗位的机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如何克服这一局限性需要我们今后进一步探索。
⒖嘉南祝
[1] 李唐韵.受众对网络造节营销认知过程模式分析――以2015天猫“双十一”为例[J].东南传播,2016(03):100
目前,我国正继续深化教育领域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主张“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健康发展”。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校有所收获,实现养成目标,分类分层选课走班教学走进了丘明中学。
分类分层选课走班教学的关键是实施多层次多课程的课堂设置,为不同学业层次和不同特长需求的同学提供发展空间,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1)分类分层选课走班,充分体现了对人(教师和学生)的尊重和解放;(2)分类分层选课走班,减轻了学业负担,有助于学生近期发展和未来人生规划
二、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理论根据和现实需要
1.理论根据
(1)“因材施教”理论。我国古代教育家、思想家孔子主张“因材施教”,目的是通过分类分层学习,使每个人都有所得,每个人都有提高和发展。
(2)“最近发展区”理论。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指出:“教学只有从最近发展区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创造出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了解“最近发展区”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取得理想的学业成绩。
(3)“掌握学习”理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布鲁姆主张,教育的基本任务既要考虑到个别差异,又要促进个体最充分的发展。
2.现实需要
(1)以人为本的教育公平的需要。教育最大的公平就是充分尊重人的差异,围绕学生兴趣、潜能、特长实施教育服务,拉长“长板”,不让“短板”成为缺憾。日益凸显的为学而教的时代走向和教学与课程改革的指向越来越凸显以学生为本。
(2)国家发展战略选才的需要。国家选才改革的方向已由综合成绩向特长和综合成绩双尊重寻求突破,并侧重于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国家面向高中生的选才方式已转型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3)以培养成果为标志的社会评价的需要。培养学生进入适合自身进一步成长发展的高层次平台已成为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
(4)适合国家课程设计初衷的需要。国家课程标准是以满足高中生的培养、教育、选拔要求进行设计,面向多数且趋中。教育部和省教育厅对高中生源的录取要求:职普比为49%:51%。
(5)符合丘明中学当前生源状况教学的需要。2012年矿区毕业生480人,35%的优秀学生报考了肥城重点高中,部分在矿区外就读的初中毕业生报考我校后,学校报考总数370人,实际录取320人,除去待业、上技校、分数未过泰安最低录取线的,我校几乎面向矿区全部录取。可以说进入我校学习适合高中学业教育的学生按照有关逻辑只有毕业生总数的16%。
(6)有利于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从学生个体的成绩来看,同一班级学生的入学成绩高低最多相差近500分,差异很大。从学生不同学科来看,学生各科发展不均衡的现象非常普遍。从学生个性特征来看,个性差异明显,一些孩子的逻辑、推演能力较强,而有些孩子的语言、肢体能力较强等。
推论:我校大部分学生因学业基础很低,面对现行的统颁课程教材,已难以在有效的1000天内达到优秀标准,更难于通过文化课的高成绩被高校选拔。
我们的教学,如果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进度、评价标准相同,就会“一部分人吃不饱,一部分人吃不了,大多数吃不好”,且压抑学生个性,贻误学生成长发展的最佳时段。
面对如此状况的生源,我校必需重新定位: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特殊潜能,为学生的成才圆梦。
三、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具体措施
1.课程设置: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多样化
(1)国家课程校本化。调整课程比重和课程深浅度,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服务;增设校本课程供学生选择,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服务。
课程标准的校本化:不固化课程标准,根据学生需求,本着所教学生“吃进去、消化了、吸收好”的原则,以章节或模块为单元调整编制基本型、扩展型、深入型课程标准。
教材内容的校本化:根据学生学业需求,适度调整教材次序、改编教材内容。
课时比重的校本化: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适度增加或减少课程的课时比重,为学生潜能发展服务。
(2)校本课程多样化。增设面向教育和升学的校本课程,满足特色办学和学生升学的要求。
围绕特色:围绕我校“品德・礼仪・生本(生存技能、生活品质、生命价值)”的办学主线组织实施。
围绕升学:围绕高校选拔的适合学生升学需求的文管、音体美类组织实施。
(3)校本教材的选取与自编。丘明中学的课程体系:一是利用现成的材:国家课程;二是自编特色的校本教材:校本课程。
①国家课程。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化学、生物、音乐、体育、美术和通用技术等;
②校本课程。品德系列:左丘明优秀传统文化、左传与今古肥城、美丽的康王河、民俗教育、桃乡颂歌、慈善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国传统节日教育等。
礼仪系列:中华传统礼仪、文明礼仪规范教育、淑女、阳光男孩、行为养成教育、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社交礼仪、公共礼仪等。
生本系列:成人教育、感恩教育、励志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安全教育、高中生发展规划指导等。
2.学业管理:分类、分层、选课、走班
分类:指导学生进行人生和高中学业规划,依据规划指向对学生进行多元分类。
分层:依据入学原始成绩,以及对学生学习特点和特长的观察划分为三个学业目标。
选课:学业(文化课)与专业(文管课、特长课)。 走班:设置行政班与教学班,实施行政班相对固定,教学班流动的教学组织形式。
(1)学业分层及细节。教案以分层的课程标准编制,并在教学中实施。作业以针对性、有效性原则布置批阅;辅导实施分层集中开展和导师、学生“一对一”方式开展。考试以教学班分层出卷或以行政班采取公共卷和分层卷的结合出卷。评价借助公共电子信息库平台,级部组办公平台,级部和班主任牵头完成。
(2)专业走班涉及学生管理。实行专业班班主任责任制,对走班时段进行管理考核,配合行政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
(3)课时分布。为防止学业走班与专业走班的教学冲突,实施周四下午专业集中走班、学业走班除周四下午外实施的方式。
(4)教师的选配。按照级部、班级和教师协商的原则,根据各学科教学的具体要求,引导教师选择任教层次,学校合理搭配三个层次的师资,让每位教师发挥最大工作效益,追求自己的教学价值。引进校外师资或实施1+1复合型教师培养,解决专业教师短缺和不足问题。
(5)学生的选课动员。成长发展成果展示、学生发展规划指导、未来就业需求展望
①具体实施。学业分层的走班:在高一按照“平均分班原则”行政班分班完成后,根据入学成绩和入学检测成绩之和选定,开学即实施。专业选课走班: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模块检测结束,即动员落实选课人员,然后实施。②实施步骤。下发学生发展规划指导书,让学生了解课程设置;通过半学期对学生特点和特长的观察,帮助学生分析和规划发展;与学生及其家长交流沟通,帮助其确定选课。以上教学班实施动态管理,以半学期的发展结果和日常考察为准。
3.网络支持:学校建设网络管理平台,加强对分类分层选课走班教学的科学管理。该平台可以帮助校领导、教师、家长查询班级管理情况和学生发展信息,了解学生成长情况,及时进行有效反馈,提高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管理效率。
四、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实验成果
经过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我校分类分层选课走班教学获得了初步成功,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
1.学生的综合素质有提高
分类分层选课走班,让学生有了自主自由选择的机会,学习兴趣大增;学生社团丰富多彩,活动内容形式多样,学生特长获得较大的发展空间,体育之星、文艺之星、个性之星等“星级学生”层出不穷;评价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获得了成就感,因而促进学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作业采用分层布置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上已取得的学习成果,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较大提高。
2.教育教学质量有提升
课改前后对比:课改前,2007年,我校高一招生仅27人,学校濒临倒闭。2008年,学校招生不足90人,学校勉强生存。2009年学校各招得学生90余人,而且是学校到学生家门口动员来的,生源质量可想而知。
2009年下半年,学校领导班子经过科学调研,决定进行课程与课堂改革,打破这种半死不活的局面,为学校的生存、教师的发展、学生的成长提升层次。
学校开始实施顶层设计、大胆改革、统筹规划、扎扎实实推进分类分层选课走班。通过课程与教学改革,2012年、2013年高考取得可喜成绩,获得了大面积丰收,赢得了上级领导、社会、家长的广泛好评。
3.课堂建设更加和谐高效
实施分类分层选课走班,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学生理解、支持分类分层选课走班,他们对此有许多感悟:
学生霍显亮:不是只有学习成绩高才有出路。要选择自己适应的、正确的方式进行学习。我们重新规划适合自己的目标,努力实现这个目标。让我们更有信心去面对未来。
学生李艳艳:每项选择关系到我们未来的命运。我们必须慎重选择,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我们必须好好把握,珍惜时间,付出努力,这样在最后才能成功。
学生王雅琪:作为丘明中学的一名学生,我感到无比的幸运。我因此获得了更多实现梦想的机会,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更加充满自信,充满活力。相信在这三年里,通过学校的分类、分层、选课、分班,我自己在选择过程中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老师的鼓励,同学的支持,走进一个理想的大学,为母校争光。
学生冷雪:如今,每个人都处在一个面临选择的社会。因此,懂得选择与学会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一个选择也许会决定你的未来和命运。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环境,并为了自己的梦想去奋斗,你就是一个了不起的人。
学生王思聪:学校为我们设计了这么多课程,让我们喜闻乐见,又收获多多,我深深爱上了丘明中学。这里将是我终生魂牵梦绕的高中母校。
五、实施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问题与对策
实践证明,分类分层选课走班教学是一种创新的因材施教模式,给校园活动带来了新的活力,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但这种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进行反思:
1.需要改变传统的集体备课形式
学生分层,学习任务分层,备课也要分层。以前,集体备课时,科任教师同心协力,关注同样的问题。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模块内容,不同的层次学生进行精心备课。所以,集体备课显得更具针对性,更加具体了。
2.需要加强对学生的过程管理
分类分层选课走班的教学班学生来自不同的行政班级。上课时,学生有一个适应教师、同学的过程。教师也有一个熟悉学生的过程。要保证上课纪律和课堂效果,就要对每个行政班级选定一个科代表。这些科代表负责掌握本班同学的上课纪律、作业收缴、学习状态、以及对课堂教学的意见等,协助任课老师和班主任做好本行政班学生的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0-0201-0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结合必然越来越紧密[1]。如何推动教育理念,教学体系和体制改革,使得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能够贴近产业,是当代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建设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是一项重要内容。
厦门理工学院环境工程系于2010年开始进行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初步形成一套具体的、有一定特色的培养模式。通过拓宽工科学生的知识基础、拓展知识面,巩固提高了学生的知识基础;通过调整实践教学体系,理顺了课堂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提高了本科生的应用能力;通过科研项目、实验创新项目等形式的实践环节,达到了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的衔接与融合,从而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一系列培养模式的创新与探索符合了总书记2011年4月25日在庆祝清华大学百年大会的讲话精神,在“必须大力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必须大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推进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进行了初步尝试。
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定位
厦门理工学院作为一所市属本科院校,其办学定位于“开放式、应用型、地方性、国际化、亲产业”;培养定位于“构建以就业需求和素质养成为导向的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服务定位于“根植厦门、立足海西、面向全国”。厦门理工学院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注重人才培养的“四种经历”,包括国外游学经历:通过学生互派互访、参加各类国外竞赛、世界名校游学、夏令营、假期赴美带薪实习、文化交流等多种途径,拓展学生国际化视野,近几年,已派300人次赴国外游学;此外,从2012年起,每年还将资助50名优秀学子赴国外高校交流学习。第二校园经历:2010年、2011年分别招收了300名、700名闽台合作“分段对接”办学项目的学生,赴台学习一年,并每年招收150名闽台合作“校校企”项目学生,赴台学习三个月;每年暑期另有约150名左右学生赴台短期游学;从2012年开始,每年资助400名学生赴国内高校交换学习一年。社会实践经历:包括与实习相结合的社会实践,以及以志愿者活动为主要形式的各类社会公益工作。创新创业经历:成立省内高校中首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秉承和贯彻学院办学目标,环境工程系的人才培养目标突出创新和实践能力。调整常规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加强实践能力培养。优化了实验课程的安排顺序和体系,使得基础实验和专业实验能够有机融合。通过导师制等环节,形成了学生理论学习、实践操作和教师指导的密切结合。根据学院的四种经历要求,有计划和组织地开展包括2+2、1+1形式的国内外联合培养模式,国内高校交换学习,与地方政府合作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广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等活动,最终实现环境工程专业“宽基础、重应用、亲产业、树特色”的办学目标。
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施情况
1.前置部分专业实践课程,培养学生动手兴趣。将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作为与高中化学衔接的部分,提前至大学一年级的第一学期。使得新生一入学就可以接触到实践课程,培养实验兴趣。由于面向全国招生,学生高中所获得的培养情况有所不同,针对部分动手能力弱的学生,教师会通过课堂强化,课后补充的方式提高其实验技能。
2.建设初级—中级—高级—工程应用实践”“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专业与化学、生物的关联,在考虑到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将实践教学进行了优化。在初级、中级实验中,主要接触的是化学、化工和环境工程类的基础实验操作。包括了部分无机化学、有机 化学、物理化学及环境工程的实验内容;在高级实验中,融合了分析化学、环境监测及部分高级实验仪器的使用;在工程应用中,则通过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综合运用各种分析、检测手段,根据实际工程设计实验过程[2]。
3.积极开展创新性实验、学科竞赛等活动。举办或承办各类学科竞赛,开展创新性实验,专业竞赛等。以活动为载体,加深专业理论教育,固化理论成果。学生通过参加挑战杯、专业竞赛等活动,感受到理论教学知识点的应用,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合导师制,开展科研活动。厦门理工学院自2009年起在全院施行导师制,环境工程系抓住导师制契机,结合自身情况,将学生导师同时转变为科研导师。由导师指导学生开展科研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特色和专业的进展。同时科研活动也与学生本科毕业论文结合,提高了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平。
5.响应学院号召,推荐部分优秀学生参与创业活动。环境工程专业一般与大型环境工程的实践相关,但在某些方面也可从小处着手。近两年环境工程本科生先后研发了“甲醛测试盒”、“甲醛处理器”、“家用净水器”及“地沟油检测试剂盒”等“小”产品,尝试销售,取得了一定成绩。
6.加强社会活动,提升道德水平。在开展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增强实践能力的同时,必须注重思政教育。一个合格的人才,首先应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本科教学体系中,思政课程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因此,实验区加强了社会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接触社会,形成完整的世界观[3]。社会活动不仅仅是学院自身的任务,它是一个社会各部门、企事业单位一起完成的过程[4]。实验区开展的社会活动一般以环境为论题,以厦门市环境科学学会为联合单位,通过社区、企业的支持开展大范围的环境宣传活动,起到良好效果。“绿色杯环保创新设计与制作竞赛”、“低碳,我们在行动”、“绿色淘宝”、“今天您环保了吗”、“绿色栽进我心中”、“绿色家园、你我共建”、“一园一世界、你我共环保”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团日活动,极大地培育了学生的专业兴趣,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
7.环境工程专业实践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建设。如图1所示,环境工程实践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的建设最终由环境工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和保障体系两大部分构成。
环境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以下四个部分的建设内容:实践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培养大纲与评估体系。实验区以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为导向,建立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大纲和评估体系;实践型人才培养导向的教学课程体系。实验区以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为导向,设置模块的理论课程和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改良后的实践教学体系,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等);实践型人才培养导向的研究项目群[5]:实验区以实践型人才的培养为导向,建设工程应用类主题的项目群,为学生提供主动实践平台。其涵盖了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制下科研项目等;实践型人才培养导向的开放式培养机制。建设一批企业创新实践基地和国内外高校合作培养网络,扩大学生的视野。
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的保障体系用来保障实验区的顺利实施和运行。在建设过程中,实验区重视保障体系的建设。包括:创新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设置由高级职称担任主任的专家委员会,用来指导创新实验区的建设。包括理论体系和实践过程的指导,可以有效提高实验区的建设效率。同时专家委员会通过定期会议的形式检讨实验区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或方案,保障项目顺利进行。师资队伍激励机制。在实验区建设过程中,提高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必要的。实验区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课程体系或内容的改革,教师的激励和引导是项目顺利进行的保障,因此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是十分必要的。创建环境工程实践工程班。在实验区内抽调有实践意愿的本科生,组成实践工程班,在教学上尽量安排他们参与企业实践工作,通过考量学生的实践水平提升,评估教学改革的效果。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培养体制。与企业一同研讨培养方案,确认教学课程体系,联合进行实践教学。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是实验区顺利进行基础。实践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实践人才培养激励机制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人才培养模式和手段的评价和激励;一个是获得培养并形成良好效果的学生的激励。它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反馈机制,有效提高各方面的参与深度与广度。
三、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施效果
实验区实施以来,收到了一系列效果。仅2008级本科生就获得个人荣誉94人次,其中国家奖学金7人次,校级优秀学生奖学金57人次、优秀学生干部8人次等。同时获得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非专业组国家特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二等奖等荣誉。海报作品《保护环境》在“厦门高校环保宣传海报联合巡展”中获一等奖。总之,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创新实验区承担了先行先试的任务。优化专业中各环节的层次、类型结构,通过教学体系、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的变革,扩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加强应用型教学体系建设等方式,都可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有所成就。另外,更重要的是作为地方高校如何把握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与地方产业对接,也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玉婷,运用企业人才经营理念构筑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创新导报,2012,(7):246.
[2]胡秋芳,浅谈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技校冶金专业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