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英文学习计划

英文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7:03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英文学习计划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英文学习计划

篇1

每天上午10:00~10:30分(周一至周六)为完全英语时间,在班上的所有同学及教师在此时间段内强制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可以干其它事,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即使你在和朋友聊天,也必须用英文交流。

不定期的在完全英语时间里搞一些专题交谈、专题讨论以、专题演讲以及小话剧。在这段时间里,不得干其它事,集中精力搞好我们的每一个活动。

在我们班群里聊天,必须用英文。

周六晚英文大片欣赏时间,此时间段内建议大家不要做其它事情,仔细欣赏,看完电影后,每个人都用英语作一个简短的发言(可以是你对该部电影的一些见解,可以是电影中一句让你印象深刻的话。周六晚所有的对话强制使用英文。

周六电影推荐活动,同学们可以为周六晚的电影选片,但选片的要求是电影是英文的,而且要有英文字幕(不能是中文字幕),同时,推荐电影的同学还要准备好在电影开始之前,对这部电影作一个简单的介绍(英文)。

篇2

(1)新旧单词200/周;

(2)常用句子50/周;

(3)动感英语,5集/周;

(4)英文电影若干。

2、通信知识,每天学习的新知识更新在博客中。

3、利用项目机会,提高自己的沟通协调能力。

一、活动主题:

英语已成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而且也是我们能够急时学习最新的、最先进的知识的工具,让我们学好英语,超越梦想。

二、活动宗旨:

为了提高本本实验班同学的听、说、看的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潮流,特制定本计划。

三、活动对象:

江西理工大学周立功3+1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班所有同学和教师以及旁听同学。

四、活动时间:

每天上午10:00~10:30分(周一至周六),其它时间待定。

五、活动地点:

江西理工大学周立功3+1嵌入式系统创新实验班教室。

六、活动负责人:黄云飞

七、活动具体安排:

l每天上午10:00~10:30分(周一至周六)为完全英语时间,在班上的所有同学及教师在此时间段内强制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可以干其它事 学习规律,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即使你在和朋友聊天,也必须用英文交流。

l不定期的在完全英语时间里搞一些专题交谈、专题讨论以、专题演讲以及小话剧。在这段时间里,不得干其它事,集中精力搞好我们的每一个活动。

篇3

1.动机退化的程度。在参加研究的100名大学生中有88名学生表示他们或多或少地经历了动机退化的问题,大多数同学是在某些单独的场合下出现的。许多的学生发现动机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他们对于动机退化这个问题的存在并不感到惊奇,也没有表现出不愿意承认动机退化问题的存在。研究还表明即使他们知道这样的问题在存在着,而且,对于动机退化这样的问题也感到不舒服,但是,他们也似乎已经接受了这样的问题,而且,在88名学生中,22名学生在一段时间内曾经克服了动机退化的问题,但是并不是完全地没有了动机退化问题,在随后的某些学习时间里还会经历动机退化的问题,而且,他们还表示,动机退化的出现是时断时续的。

第二个问题是与学生所感受到的导致动机退化的因素,即,使他们失去了学习语言的兴趣的相关原因的。分析发现了与48种动机退化因素相关的372种因素,这48种因素又被归为两大类:内因和外因。前者包括学生对于英语学习的态度,他们缺乏成功或者经常失败的体验,与他们的自尊有关的事件等,后者包括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学习环境,以及其他的相关的因素等。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由学生所归纳出的与学生相关的动机退化内部因素占了学生所感知到的动机退化因素的36%,在学生所感知到的动机退化因素的372种因素中,学生的内部因素占到了135种。学生的挫败感或者缺乏成功感是最为相关的主要的内部因素,占到了学生所感知到导致学生动机退化的内部因素的17%。65个学生提到,因为英语的背景知识水平的下降,他们已经对于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学生对于英语学习所持有的不端正的态度被学生提到了58次,占总数的16%,学生所提到的动机退化因素的3%是与学生的性格,即,自尊,相关的。

而学生所感知的外部的因素却占到了学生所感知的全部因素的64%。这些因素被归为三类:与教师相关的因素共有129个,占了总数的35%,学习环境因素有90个,占了24%,其他的动机退化因素18个,占了3%。与教师相关的因素是学生最为频繁地提到的因素。工作效率低下和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尤其能够经常地导致学生的动机退化,与教师的工作效率低下和不适当的教学方法相关的因素被学生提到了97种,占了总数372种当中的26%。

在与教师相关的因素中,教学方法是学生所最多次提到的导致学生的动机退化的因素(26%),下面的相关的因素的顺序依次是:教师行为(7%),教师能力(4%),教师的划分等级的做法及教师所进行的考试(1%)。在88个感到有动机退化问题的学生当中,有59名学生,在某种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不适当的教学方法的影响之后产生的。学生认为,教学方法可以引起9种动机退化因素,其中,没有创造性和枯燥的教学方法最容易引起动机退化。

在学生所提到的动机退化因素中,与学习环境相关的因素占了总数的21%,学习环境尤其会引起5种动机退化因素,他们包括:不愉快的学习氛围(5%),不充分的使用英语的机会(5%),不利的学习条件(6%),不好的课堂时间(3%),所选择使用的教科书(2%)。还有两种因素被归纳出来,放在另外两种外在因素类别当中:指责和负面的变化。

二、不同的动机退化因素的影响程度

第三个问题是与不同的动机退化因素的影响程度有关的,参加实验的对象被限制在了88同学中,他们多少程度上曾经有过动机退化的体验,这88名学生包括了三类:第一类学生(53%),他们已经成功地克服了动机退化问题,第二类学生(24%),因为在有些时间,他们还会感到有动机退化的现象,还得强迫自己去学习英语,所以,他们还不能确定是否是已经克服了动机退化问题,第三组学生(23%),他们仍然一直感觉到动机退化的问题。

根据这三组同学的动机退化类型的分布情况所表现出的趋势来看,尽管在数量上还有一些差别,但是,总体来说,这三组学生的动机退化的类型的分布是十分相似的。研究者发现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有的动机退化因素更容易被克服掉。

三、克服动机退化

为了更好的理解第一组和第二组的学生是如何克服动机退化问题的,研究者对于他们的文章中的这一部分做了比较,将他们的答案分成了两类:内部的和外部的因素。第二组的大多数学生所提到的帮助他们克服了动机退化问题的因素是与内在因素相关的,占了这部分答案总数的71%,而外部的因素占29%。对于学生克服动机退化因素具有明显的帮助的5种因素有: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27%),个人的原因(16%),自我提高(12%),自主学习(12%),和对于英语语言的主动的态度(4%)。这些由学生所作出的答复反应了学生如果时刻记住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就会经常受到鼓舞,就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就更有理由去克服动机退化问题。学生所提到的外部因素有:教师行为的积极转换(6%),教学方法(7%),学习环境(9%)及来自外部的鼓励(7%)。

这三组同学在恢复动机的原因数量方面是有差别的,其中第一组和第二组学生平均有2个理由,而第三组的学生只有一个理由。似乎可以说,学生所具有的克服动机退化的理由越多,那么,他们就更有可能完全地克服动机退化问题。至于恢复学习英语动机的因素,如果与导致动机退化的因素相比较的话,内部因素对于学生的影响要比外部因素更大,学生的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这个内因显得更加地突出,他们认为从英语学习中要得到的最实惠的东西就是将来他们可以凭借熟练的英语得到一份好的工作,这一点不仅在恢复学生的学习动机方面很重要,而且,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更为重要的是,仅仅在第一组的学生中发现了自主和自我发展的内因。也就是说,学生自主地学习英语会推动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英语,取得更好的效果。使他们感觉受到了驱动,能够完全地克服动机退化问题。所以,学生对于英语学习重要性的认识是一条基本的内因,它激发和维持了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因此,我们有理由提出:学生的自我主动性在克服动机退化问题中的过程中是一个需要加强的重要的因素。

四、讨论

很显然,动机退化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大量的动机退化因素是与教师相关的。教师是学生产生学习动机和动机退化的主要原因。而且,如果老师意识到了学生的动机退化现象,那么,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摆正位置,有效地帮助学生克服动机退化问题。

在与教师相关的动机退化因素中,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导致动机退化的最大的根源。大多数的学生承认他们曾经受到过教师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地影响。这就更加需要教师去进一步地考虑在教学中所使用的英语教学方法,更好地去理解教学法与学生所喜欢的学习方式之间的不吻合情况。尽管有时教师十分的投入教学,但是,如果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教和学的效果也不会很好。尽管教师不可能迎合所有的学生的需要,但是教师还是需要在课后去总结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他们对于学习的满意程度。这样,教师就会使教学效果更好,更能够密切地与学生溶为一体,更好地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教师也需要注意在课堂上的适当的行为,这是因为不适当的行为会伤害学生,使学生产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得到难以克服的负面的情绪和感受。

篇4

1.东西方文化存在的巨大差异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两个要素,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的差异。就文化标准规范而言,不同的语言文化使用的规则就会不同,它只能在自身中按其特定条件加以解释,而不能以此为规范来描述另一种文化。因此把握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下面我仅从以下五个方面来例举语言文化发面的差异:

1.1 信仰和习俗的差异。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忌用猪、狗作商标;日本人忌讳荷花、狐狸和獾,而喜欢樱花、乌龟和鸭子;英国人不喜欢大象、喜欢熊猫;意大利和西班牙人忌用,喜欢玫瑰花;俄罗斯人则认为黄色的蔷薇花意味绝交和不吉利;法国和比利时人认为核桃、孔雀和是不祥之物,各种禁忌无奇不有。

1.2 身体语言的差异。中国人常用握手和微笑来表示友好和礼貌,欧美人习惯拥抱和接吻的礼仪形式,印度、泰国则双手合十表示问候。阿拉伯人见到别人朝自己微笑时,会感到莫名其妙。与人交谈时,中国人习惯翘起"二郎腿"与人交谈,在东南亚国家这一姿态被视为极不友好。

中国和英美人习惯用点头表示赞许、肯定,在印度、希腊等地点头的意思恰好相反。填写表格和选票时,中国人以打勾或画圈表示肯定或赞同,打叉则表示否定或不同意,而英语国家则以打叉表示肯定或赞同。中国人用鼓掌表示欢迎或赞赏,俄罗斯人用指头敲桌子,德国人习惯用脚踏地来表示。

1.3 颜色和数字文化的差异。在东西方非语言环境中,表示各种不同颜色或色彩的词非常丰富,这类词很容易引起文化含义的误解和语义的混淆。在我国,常可看到用颜色和数字来命名的商品商标。

1.4 寒暄和问候的差异。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 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 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暄最频繁的 话题是天气的 状况或预测。

其实东西方文化层面的差异是难以数的清的,因此,我们在学习英语时,应了解它的文化背景知识以及社会风俗习惯,随时将它与我们的母语进行对比 ,使自己自觉意识到不规范语言产生的根源和避免方法,进而增强使用规范语言的意识。

2.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带来了教育的差异

两种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极其鲜明的对比体现了处在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孩子,先说西方的教育,从体制到政策实施都近乎完备,一批批的孩子们都十分良好的接受高级的教育,唯一的缺陷是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的学生养成了很多骄奢的习惯,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他们的教育环境比起中国的简直好之又好,他们的主体是过于培养孩子的自我能力和素质,这也是鄙人比较欣赏的地方。

比而较之,中国的素质教育总也不能尽善尽美,除了环境因素外,我认为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中国文化的背景太深,很难改变这种传统。还有,中国的素质教育过分强调应试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能力的培养及自我能力的提高,这就在根本上造成了中国学生在国际竞赛的水平很高,而生活则远不及人。在中国有很多学生对教育不满,这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两种等级。

我想,两种不同的教育制度并不能说明孰好孰坏,这只是两种文化及社会制度的产物,他们各有好坏,我们应该互相吸取对方的好的方面,使得教育在不同的土地都得到良好的发展。

3.掌握西方文化知识对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影响

对西方文化背景认识的多少,会直接影响到我们对英语的学习。比如在平时考试的翻译上、阅读理解上、语法上都会出现问题。如果对文化背景不熟悉,我们对很多翻译都照旧中国的字面意思翻译,就会出现很多的笑话。

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是能够运用英语达到交际、交流的目的。我们所学习的英语教材的内容涵盖了西方社会的历史、地理、文化、民俗、风情等广泛知识。如果没有了解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很难了解清楚教材的内容,从而也很难准确把握有关内容的思想内涵。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东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英语学习的障碍也是多方面的,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对西方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使学生对文化的差异有一定的了解是相当重要的,这不但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而且也是正确理解、把握和运用英语,进行跨国交际的关键之所在。

4.应对英语学习中文化差异的措施

篇5

1大学英语与英国茶文化的关系概述

中国有几千年的茶文化历史,并深深影响着世界的茶文化发展。其中以英国茶文化最具代表性。随着现代人对茶文化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许多院校已将茶文化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保证开展教学课程的过程中,同时讲解茶文化的背景以及文化理论,让茶文化被更多的年轻人所熟知。在开展英语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西方国家同样重视茶文化,因此,可以适当引入西方的茶文化知识,让学生有一定的文化功底,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英语语言的学习方法和技巧。由于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语法、句法以及语言场景的使用,教师可以以茶文化为背景,不断融入茶文化教学理念,确保学生对英语教学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驾驭能力。截至目前,多所高校已将文化教育与语言教育相结合,提高了英语教学的利用价值,并确保在融入茶文化以后的英语教学课程变得更有意义。学生了解基础茶文化内容以后,可以更准确的理解英语词汇,并掌握重、难点英语语法和句法的使用方法,既保证学到了更多的英语文化知识,又可以对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进行学习和弘扬,让英语课程教学变得更有意义。

2高校进行茶文化教学的有效措施

随着中国茶文化流入英国,英国本土渐渐接受了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并将其内容变得更为丰富,形成了独有的茶文化内容。

2.1增加选修课

与其他学科的授课方式不同,茶文化的教学课程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让学生可以以良好的心态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由于学生掌握了茶文化的相关内容,因此,在学习其它文化科目的同时,可以适当引荐茶文化的基础知识,并要求教师对相关茶文化历史进行讲解,加深对其他文化的印象。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在文化底蕴的基础上陶冶情操,顺利完成其他科目的学习任务。

2.2不同的渠道推广

茶文化在我国生活中十分常见,教师也在课堂上大力宣讲茶文化的内容,因此,学生有了更多渠道来了解茶文化的相关知识,进一步对茶文化进行推广。为确保学生了解更多的茶叶品种,并在推广的同时,融入自身对茶文化的理解和看法,各大院校可以在图书馆设立茶展览区,并提供相关介绍书籍,让学生完成茶文化知识的自主学习任务。适当开展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诗词大会,要求学生在大会举办之前,不断积累茶文化的知识和内容,以便提高答题过程的精彩程度。校园内部也应大力宣传茶文化的知识,鼓励更多学生普及茶文化,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茶文化的相关理论,确保我国优秀的茶文化可以传播得更快、更广。利用校园广播的宣传方式,能够迅速提高茶文化在校园的影响力,有针对性的对茶文化的知识进行宣讲,满足了茶文化爱好者的学习要求,提高了学生对茶文化知识的学习兴趣。

2.3将茶文化与学生自身的专业内容结合

由于学生需要学习英语课程知识,因此,教师将茶文化知识在英语课堂上推广,能够弥补学生茶文化知识的空白。教师引入的文化内容以西方茶文化为主,英国的茶文化是西方茶文化的代表,为避免学生对学习茶文化知识不感兴趣,教师可以采取中西方文化结合的教学模式,既保证满足学生对汉语文学的学习需求,又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传播英国茶文化知识,让学生了解不同国家茶文化知识的精髓,进一步体会茶文化内容的价值。外语专业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外国友人进行交谈,在了解英国茶文化的内容以后,可以满足特定语境的交流需求,让交流的内容变得更加完整,提高了学生英语口语表达的流畅性。

3茶文化在高校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与传统的英语教学课程不同,融合了中西茶文化后的教学内容,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搭建英语课程基础,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弥补知识的空缺。由于学生首先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所以在对英语课程进行学习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学习不同的内容,并有阶段性的进步和提高。

3.1阅读中西茶文化文学作品,丰富英语教育内容

学生想要更好的了解英语的重要内容,可以先从阅读西方茶文化文学作品开始。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语言学习能力,英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符合学生阅读能力的茶文化文学作品。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解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文学作品,并让学生有针对性的开展阅读课程,全面了解西方文化的知识,并以此为基础,了解英语的使用方法和表达技巧。因为这种学习方式满足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求,因此,学生可以在短时间内了解更多的英语知识,加强英语知识的储备量;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尽量阅读原著,以免在进行汉英互译的过程中,受盗版错误翻译的影响。学生积极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并深入了解茶文化的知识,感受作者在茶文化氛围中的思想和情绪变化,才能更真切的了解茶文化的历史价值,并进一步提高学习英语知识的兴趣;最后,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平等的交流空间,让学生提出对阅读作品的看法,检验学生英语水平提升的状况,才能顺利完成下一步教学方案的制定任务。奥斯汀的《曼斯菲尔德庄园》、《诺桑觉寺》以及最为著名的《傲慢与偏见》进行阅读。这些作品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且与茶文化息息相关,同时也对英国饮茶方面的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等进行了详细的概述。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将这些作品推荐给学生,或定期的举办英语优秀作品心得交流座谈会、恳谈会等,这将使学生在作品的交流中不断的增长自己对英国茶文化以及不同区域风俗习惯、文化特征的理解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了解东西文化差异,提高学生基于英语文化理解英语知识的能力。

3.2立足于中西茶文化的差异,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观

诸多高校开展英语教学课程,都要先让学生了解中西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才能让学生在学习英语课程的同时,有选择性的进行学习。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交际习惯和规范用语习惯,才能确保学生在与国外友人进行交流时,语言更为严谨,口语表达能力明显提高。由于中英文化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学生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翻译的内容应避免与中西方文化产生冲突,避免翻译以后的文章难以被理解。教师应注重中西方文化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英语课程教学任务。由于某些学生存在英语成绩较差的状况,因此,教师在为学生讲解茶文化的同时,为避免学生出现理解歧义或无法理解茶文化根本内涵的状况,教师需要先让学生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后自行上网查阅与茶文化相关的资料,了解茶文化的起源以及相关历史背景,然后教师针对这一类学生增设培训科目,比如单独出课后复习题,让学生的个人能力有质的飞跃。学生需要谨遵教师给出的教学方法,接受教师的指导性意见,才能经过不断努力,既可以了解了中西方茶文化之间的差异性特点,又可以以英国本土的茶文化思想,完成英语知识的学习任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3注重茶文化导入的层次性,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

英语专业的教学课程需要教师有阶段性的开展教学任务,也需要学生个人能力有层次的提高,才能确保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为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需要不断学习,并适当的将茶文化知识在课堂上进行宣讲,让学生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顺利的完成英语课程的学习任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的开展茶文化的教学任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语境,让学生的语言能力逐步提高。由于教师讲解的理论知识更有逻辑性,学生学起来也更为方便,为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学生应根据教师的指导性办法,在课堂上认真思考,并做好相关的记录工作。另外,学生应利用课余时间对不懂的知识进行补充,或者找老师进行询问,弥补茶文化知识的空缺。教师也应与学生共同讨论,充分了解学生的爱好兴趣,才能将制定的理论教学方法更好的应用于实际,让学生的个人成绩稳步提高。教师应注重教学方法的使用,避免在短时间内为学生灌输过多的知识内容,假如学生无法消化和理解,那么这些知识内容的讲解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开展以茶文化为基础的教学课程,还需教师有阶段地制定教学计划,让学生慢慢融入这种学习氛围,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结束语

英国文化历史悠久、渊源流传,因此在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文化知识,就可以从茶文化方面入手,通过优秀茶文化作品的分析,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英语重点、难点知识。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积极的引入英国茶文化,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与品位。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以阅读西方优秀文化作品为基础,先让学生在茶文化的海洋中畅游,从而用茶文化去感染、熏陶每一位学子,丰富学生的见解,提高学生的英语知识理解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去阅读英国优秀的著名原著作品,若存在问题,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英汉互译本,从而帮助学生通过学习英国茶文化,更好的掌握英语语法、语感等方面的知识,提升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颜学军.《失明抒怀》语言层面分析[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12(5):2-4.

[2]袁宏.从语言层面谈儿童绘本的翻译[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5):11-14.

[3]彭富强.论文化与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影响[J].新西部(理论版),2014(8):35-36.

篇6

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改革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现代电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模式,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开放的、大信息量和充满活力的新概念,这些新技术对传统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将信息技术与英语教学相整合,更好地开发学生潜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2]

三、信息技术在warmingup的文化背景知识的应用

以高中第二册书为例,高中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文化内容是很丰富的。教师在备课时应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着重考虑怎样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以Module8Unit1ALandofDiversity的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将信息技术用于warmingup的文化背景教学中。SteponeLeadin1.WhichcityisthecapitaloftheUSA?2.WhoisthefirstpresidentoftheUSA?3.Whichcityiscalledthe“BigApple”4.WhendidtheWarofIndependentbreakout?5.Whichcityiscalledthe“CityAngels”?6.Whenandwherewasthe29thOlympicGamesheld?7.HowmanygoldmedalsdidtheChineseDelegationwin?把这些问题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并把班级分成若干组,展开比赛。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活泼课堂学习气氛。StepTwoGeographyoftheUSA在屏幕上显示一个美国的星条旗,告诉学生它的象征意义。星条旗由13条红白相间的横条和50颗蓝底白星星组成。13条横条和13颗星星,代表了独立之初美国的13个州,50颗蓝底白星星代表现在的50个州。教师简要讲述美国地理。让学生说出一些熟悉的州的方位,如:纽约州、加利福尼亚州、新奥尔良州、弗罗里达州以及最北最南最西最东的州。为了能让学生了解一些美国城市的现状,特别是亚特兰大市、纽约市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展示更多一些城市的图片,介绍美国城市的特点,为reading做好铺垫。讲授一些美国的风土人情,如:美国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了解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养成尊重、开放、宽容与平等的跨文化心态。StepThreeComparison了解美国文化更有助于加深学生本国文化的意识。笔者在教这个单元时,刚好有一位学生游完西北回来,他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全部都拍摄了下来。于是笔者就把这位学生的拍摄内容剪辑成含有多民族文化内容的影片,采用一边让全体学生观看一边让该学生讲述的方式。其中一段有关蒙古族人民迎接、招待游客的内容让学生印象深刻。当学生看完了小影片,听完简介后,他们提了许多问题都有关于少数民族的习惯和风土人情,如:Howdoesmilkteataste?DidyoudancewiththeMongolianpeople?Aretheyalwaysridinghorsestogohereandthere?Cantheydrinkalotofwine?Didyouseeanyshepherd?等等的问题。于是笔者就让学生来归纳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的差异和相同点,他们就有了很多不同的结论。StepFourSurfingtheInternet拓展网址:/p-travelguide-191501863-united_states_vacations-i让学生浏览网页,了解更多有关于美国的知识。

四、信息技术在阅读课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中的应用

在阅读课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设计中,教师应坚持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来教的原则。[3]文化背景知识的建立要循序渐进,信息技术的辅助使用使知识的获得不再枯燥。如Module8Unit4Pygmalion一课,在pre-reading环节里教师先以视频的方式介绍PygmalionEffect以及相关的效应,如Mathew’sEffect,theBrokenWindowEffect,theWatchLaw,BucketsEffect,ButterflyEffect等等,以拓展学生的知识。在讲解PygmalionEffect的时候,介绍这是心理学家RobertMerton称之为“自我实现的预言”。接着介绍萧伯纳,着重介绍他的生平、作品和名言,以激活学生的阅读动机。然后在幻灯上打出如下题目1.Inwritingstyle,thistextisa.A.dramaB.storyC.fableD.fiction2.What’stherelationshipbetweenMyFairLadyandPygmalionEffect?pareProfessorHiggins’sattitudetoColonelPickeringandEliza.带着这些问题学生进行fastreading就有的放矢。之后让学生观看电影《窈窕淑女》的第一幕。看完影片后要求学生归纳各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并在文章中找出反映他们性格特征的话。这个环节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引导,因为戏剧的背景已离现在很久,很多学生可能不理解Eliza的英语,教师可以借助这个机会介绍英语的口音具有阶级的特点,有的口音被视为尊贵的,比如说皇室的口音;有的口音是被视为下等的,剧中的Eliza就是典型的代表。教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的方式评价作品,找出萧伯纳作品中精彩的部分,特别是对人物刻画独特的一面,并比较中国和萧伯纳同个时期的作家,他们的写作风格和萧伯纳有哪些异同点。

五、对信息技术使用后的课堂效果分析

笔者在所任教的两个班交叉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一个班采用信息技术为辅助的教学方式,另一个班采取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果发现有采用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的班级教学任务能够及时完成,学生表现出的学习兴趣也更高;而另外一个班级往往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学生也表现出易厌倦,注意力比较容易分散。并且笔者在60名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六、信息技术应用课堂的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课堂信息量增大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通过正确使用信息技术,借助电脑、投影仪等先进的手段,向学生展示图、文、声、像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增大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教学效果。[4]二是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积极体验。学生自主参与探究学习活动,获得亲身参与探索的体验,逐步养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同时他们在体验中获得快乐,形成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这些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形成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三是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以信息技术为辅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中,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成了每节课的主体。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把学生的需求放在了首位。通过设计一些开放性的讨论,教师完全摈弃了单一答案的教学模式,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深刻性。当然,要想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信息技术运用时,还应该注意的以下几个问题:1.明确课堂教学目的明确教学目的是将信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英语文化背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设计课件时要明确每节课的教学目的,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和详尽的实施计划。[5]同时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差异,相信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2.正确认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使用使教师变为学习的指导者、活动的组织者,但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随意地采集处理和利用信息。3.正确处理好信息技术的使用与传统教学方式的关系媒体的传播功能与其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能划等号。教与媒体是主次关系,媒体只是诸多教学要素的一个,它必须服务于教学。如果本末倒置必定会浪费人力和物力,并难以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作者:黄凌云 单位:福州第四中学

参考文献:

[1]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

[2]余怀松.英语阅读教学中激活背景知识的策略[J].中小学英语教学,2006(5).

篇7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09)12-0176-02

我们都知道,各国文化之间,有共同的一面,但也存在个性的不同。例如,汉英语言之间与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犹如“从中国到秘鲁”(from China to Peru)之遥远。但是,在通信、因特网等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经济全球化、世界大融合的今天,国与国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这就使得跨文化交际已成为一种现实需要。

一、中、西文化差异使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成为一种必要

中华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她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朝代的更替,时间的推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和文化内含。而西方文化,特别是美国文化,随着不同民族和不同种族的融合,也呈现出自己独有的特色。由此可见,历史的不同,导致了文化的差异,如某种文化或许更关注合同的某些方面(如法律、财务),而不是其它方面(如个人关系)。当日本人为个人关系而谈判时,美国人也许为合同本身谈判。中国人趋向于接受环境而不是改变它,努力适应环境并与之和谐相处,而西方人则试图控制他们的环境。而这种文化的差异又必将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改革开放以前,有一对中国夫妇到美国访问。在机场主人与客人见面以后,大家彼此问好寒喧一阵,气氛友好轻松起来。其中一个老外自然地称赞起客人的夫人:"Your wife is beautiful (你太太很漂亮)",而男客人当然满心欢喜,连连说:"哪里,哪里!"。老外一听这话,竟然不知如何作答,这个人怎么这么有意思,要问我他夫人哪里漂亮?"ahh..., Everywhere!"

文化背景(cultural background)不同,说不同语言的人在交谈时,常常发生上面的情况。由于文化上的不同,即使语言准确无误,也会产生误会。对于不同的人,同一个词或者同一种表达方式可以具有不同的意义。由于文化上的差异,谈一个严肃的问题时,由于一句话说得不得体,可能使听者捧腹大笑;一句毫无恶意的话可能会使对方不快或者气愤。美国人对别人善意的称赞,一般说"Thank you",表示接收对方的称赞,也说明自己认为对方的称赞是诚心诚意的。而对中国人来说,听到别人的赞扬,通常要谦虚。这是受中国传统的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的结果。

通过以上实例可以看出,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在现实生活中对此视而不见,置若罔闻,就会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二、职校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作为职教工作者,大家都很清楚,职业教育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职校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比大学生短,自身具有的经验又比一般的工作人员少,如果说在校期间没有很好地重视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那么,当他们应付一些涉外事宜时,必定会受到一定阻碍。结果是好不容易争取到的机会,就会白白浪费掉,甚至影响到以后的就业和发展。

曾经有一个在涉外企业工作的学生说,有一次一个美国客人到他们单位来参观访问,他为了表示友好,举起手来向这位客人问候,这位客人却不予理睬,弄得他是一头雾水。殊不知,和外国人打招呼,不能用中国人习惯的方法,这也包括“body language”(身势语或体态语)。中外文化不同,“body language”也完全不同,有些地方甚至有相反的意思。在国内,我们遇到熟人,有时会举一下手表示问好。可你用这种手势与英美人打招呼,他们会感到莫名其妙,甚至会以为你在和他开玩笑。中国人和外国人用手势表达的方法不同,还有可能引起误会。中国人在用手势招呼别人“过来”时,常常是手臂前伸,手心向下弯曲手指数次;而英美人则把它作为招呼动物的手势。他们要人“过来”时,是将手掌向上伸开,弯曲手指数次。当然,也不是所有的英美人都不用举手来打招呼,如学校里的学生,有时也会用这种方式打招呼,这要依具体情形而定。

由此可见,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无论是对坐在教室里学习的学生,还是对已走上实习岗位的学生而言,都值得深思和注意。因为不管你是一个受教育者还是一个工人,如果你想很好的跟外籍人士接触和交流,想更多的了解和体会外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理念,就要具备一定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

三、英语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无论是从经济的角度还是政治的角度,无论是对国家还是对个人,跨文化意识的培养都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英语教育工作者,传授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诚然,外语教学离不开教语音、词汇、语法这三大要素。但是,我们应该主张不但教语言,还要教语言的社会用法。这是因为:以上这三大要素的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传统,理解文化传统从而达到成功的交际,这是语言教学的目的。我们在教学中认识到:文化背景的介绍必须借助于语言这个载体,语言理解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文化理解的层次也越高。外语教学越往中高层次发展,接触的文化就会越来越高,而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又为交际提供了很大的可能性。另外,在教学中,我们要树立克服文化障碍的意识,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习惯。通过学习文化语境,掌握文化能力,学习交际方式,两方面协调发展,才能保证交际成功。要认识到本民族文化与目的语(target language)及非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异同,不应站在矛盾与冲突的任何一方去否定另一方,而在学习中正确选择符合对方文化准则的表达方式,以达到学习目的。因为学外语是为了用外语,用外语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胡文仲教授说:“歧视甚至厌恶对方文化是跨文化交际中的一大错误。”英语专家L.G.Alexander说:“我们为之奋斗的是有效的交际。”对于外语教育工作者来说,应该营造真实语言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参与形式多样的语言交际活动,扩充文化课内容。英语教学作为一门语言教学,实际(下转178页)(上接176页)上是听、说、读、写基础上的跨文化交流,因为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写照。不同语言反映不同文化的差异,语言学习要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进行。学习语言不可能不了解文化,文化意识及对外国文化的了解有助于语言的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自己既置于英语语言之中,也置于英美文化之中,反复进行练习,争取达到脱口而出的程度。为了提高文化因素的学习效果,我们可以借鉴词汇教学中分别积极词汇与消极词汇的做法,按照积极和消极两种文化模式,组织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积极的文化模式要引导学生反复练习,认真掌握,力争做到一讲英语就自然而然地既用英语,也用英语文化模式进行思维。这样跨文化交际成功了,外语教学的目的也最终得到了实现。

参考文献

[1]杨平泽,.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问题[J].国外外语教学 1995,(5).

篇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加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已经是当代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和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因而作出了不准确的推论,以致产生误解和曲解,影响交际效果。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来指导英语教学。

一、中西跨文化交际中常见的文化差异

1.个人隐私。

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中国人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比如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否、家庭状况都是很私人的问题。

2.时间观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且西方人一般是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有些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往往时间观念很淡泊,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从而引发冲突。

3.赞扬与赞美冲突。

各国的风俗、礼仪、交流都受特定环境的影响,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受到赞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会谦虚地说“不好”、“不行”等,因为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这体现出中国人在交往时,更注重委婉、含蓄。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 English is quite 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因为西方人注重直来直去,“坦率”就能体现他的价值观和交流方式。

4.称呼语言的差异。

在交际中,中国人重视等级差别,为了能抬高别人的地位,喜欢用官衔称呼对方,以示礼貌。以“姓+行政职务”作称呼最为常见,人们对职称是副职的领导称呼时,也习惯省去“副”字,以示尊敬。而在英语国家,在非正式场合,同事及上下级之间一般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以表示礼貌。但是在一些正式场合,人们也用一些头衔称呼对方。

二、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西方人想法喜欢直来直往,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委婉。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由于从小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的不同,导致中西方人的行为规范的差异,所以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三、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改进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西方电影了解国外的风俗,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其学到知识。

3.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圣诞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小品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参考文献:

篇9

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曾说过:“未来教育=人脑+电脑+网络”可见信息技术在现在以及将来的教学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元素,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下面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综合运用。

一、信息技术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在动力。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中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掌握学生的认知心理,充分利用直观的外部刺激,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声情并茂、生动活泼的情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和感知的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把学生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保持高昂的学习情绪。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有一句名言:“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火花,好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这样就会使学生积极参与情感体验,促使学生运用各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的认知活动,主动探索知识,大大激发其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体积极性。多媒体技术综合运用形、声、色、光,声画并茂,能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气氛,激发学生情感,唤起学生的思想共鸣。

二、帮助理解,突破重、难点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减轻学生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苏霍姆林斯基说:“小学生往往用形象、色彩、声音进行思维。因此,小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的特点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具体形象性。”课堂教学中如何利用四十分钟进行教学,突破重、难点,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直观形象的信息手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又有助于扩散学生的思维,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突破重、难点,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例如:在教学《小珊迪》这篇课文时,由于小珊迪所处的社会和时代与学生现实生活反差太大,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难把握,感情也难以投入。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演示衣着破烂正向路旁行人苦苦哀求的小珊迪,学生听着悲哀的音乐和声情并茂的朗读,注视着可怜无助的小珊迪,自然会激起学生感情的共鸣,对小珊迪的同情,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痛恨之感油然而生,当朗读到小珊迪就要死的时候,全班学生无一不痛哭流涕,教学难点便迎刃而解,作业练习也能当堂完成,而且准确率很高。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起情感共鸣,陶冶思想情操

语文教材中,许多篇目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让学生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激起思想共鸣,受到美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呢?这时教师就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生动的画面,再现作品中的具体情境和形象,从而激发学生情感。例如:教学《采蒲台的苇》一课时,其中一句“远处的炮声还不断传来,人民的创伤并没有完全平复”,这涉及历史背景。但是由于当时的年代距现在较远,而且学生缺乏生活经历,如果只靠教师的解释很难认识其特定环境。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再现了当时的情境:冀中平原上是一望无际的苇海,人民正为了保卫美丽的家乡而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英勇战斗。在播放过程中我详细介绍当时的状况,使同学们在声画并茂,视听结合中体会冀中人民的勤劳、机智、勇敢和不怕牺牲的精神,激发起广大学生的爱国情感,收到良好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人脑对感觉和知觉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加工的过程,属于认识的高级阶段。现代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将使学生一生受益匪浅,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将深远地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许多学生由于对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的认识不足,抽象的思维活动难以进行。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大量应用,则能够化静为动,把抽象事物转化为具体内容,直观展现课本中许多道不明看不清的知识。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出的多媒体动态课件,能够很好地表现事物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规律,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五、以互联网为学习平台,不断增长学生的语文知识

互联网是一个庞大的网络系统,它包罗万象、内容丰富,涉及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在学生的学习中,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到互联网上查找相关的知识,如时事、新闻、社会趣事、文娱、健康、课堂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互联网这一平台,从中获得不少知识,增强学生的语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能力。当然,在互联网上也存在一些不健康的东西,要教育学生认真对待,吸取精华,不上不健康的网站,目前公安部也加大力度整治网络,清除不健康的网站,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健康有益的学习平台。计算机及网络将音、像、视、听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促进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进而在规定的时间内使学生获取最多的知识,优化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充满活力,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语文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推动语文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为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但是,我们应该明确多媒体永远只是辅助课堂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必须把握“适时、适度、适当”的原则,并以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为轴心,这样,才能发挥其最佳效益。

篇10

英语教学应该是对人的品格、思维、语言能力、健全人格、文化知识和意识等的全面素质教育,了解文化差异、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增强全球意识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教育家温斯顿-布伦姆伯格说过:“采取只知语言而不懂文化的教法,是培养语言流利的大傻瓜的最好办法。”由此看出,语言的教育必须扎根于文化才能达到真正的开发和利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大学英语教学中重视跨文化教育,使学生在实际英语交流中具备多元文化的包容性和理解力。

一、跨文化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现状

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知识的教授,而且更包括文化知识的传播。所以,把跨文化交际纳入英语教学内容是区别传统英语教学的现代英语教学的主要标志之一。语言教学既然最终以语用为目的,就必然涉及语言文化的教学;语言离不开文化,文化依靠语言,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当然离不开文化教育。

1.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

在国际沟通交流中,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缺乏对跨文化的了解,可能产生误会,进而妨碍正常交流。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2.强化跨文化知识教学是实现英语应用的关键

发展交际能力是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语言能力是交际能力的基础,然而具备了语言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交际能力。越来越多的人已达成共识,即交际能力应包括五个方面、四种技能(听说读写)和社会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但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语言的外在形式和语法结构,而忽视了语言的社会环境,特别是语言的文化差异,致使学生难以知道什么场合该说什么话,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交际能力。

3.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形式所负荷的内容,语言与文化密切联系

语言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是文化的一部分,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蕴藏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现今的英语教学中,人们普遍忽视了跨文化教育。原因在于:其一,人们认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语言知识的传授;其二,认为跨文化教育太深奥、复杂,且不易操作。但实际上,跨文化教育是可以在语言教学的各个阶段、各个层次上进行的。跨文化交际应融入英语教学。

多年来在英美流行的“听说法”(Audio-Lingual Method)和“交际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等外语教学流派的实施,在英语国家的语言培训中颇为成功。然而,当英美外语教育专家们把这种方法带到中国的英语课堂上时,效果却不如人意。这是和我国没有语言习得的实践环境和考试指挥棒的遏制相联系的。所以作为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探讨新的英语教学方法和途径是孜孜以求的目标和责任。

1.必须不断提高教育者自身的文化素养

跨文化背景知识包罗万象,从广义上讲,它包括目的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艺、宗教、习俗、礼仪、道德、伦理、心理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日常用语、专有名词、成语典故、民间谚语等和形体表情等无声语言,都能够反映出大量的跨文化背景知识。我们可以通过因特网结交外国朋友,涉猎各种形式的文学作品,观赏外国电影电视录像,学习外文歌曲等多种渠道来了解外国文化。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才能适应跨文化交际教学的要求。

2.优化语言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了解文化的前提是学习语言。因此外语教学必须遵循语言教学的基本模式。语言教学的实质就是交际和语言的应用,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除了完成基本的语言学习,包括单词、句法、语法外,还应充分为交际提供时间、环境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通过文化的桥梁达到真正地体会语言的“输入”和“输出”过程,成为语言的主人。在模拟语言环境、创设语言氛围方面,现代教学手段如网络、多媒体、英美报刊杂志、幻灯机、录像机等的应用已成为必然。如何将这些手段有机地与课堂结合,如何选择和语言材料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如何利用这些手段调动学生去理解文化背景知识,是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

3.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内涵,通过日常教学渗透

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地方都出现了与文化背景知识相关的话题。只要充分挖掘其中的内涵,以教材为线索,通过日常课堂教学随时提供和补充相关知识是完全可行的。比如,在教材中,对话就出现了这样一个语境:一个小孩问How o1d are you? 时,老太太用幽默的语调回答“Ah,it’s a secret.”。借此可将英美文化中的隐私和禁忌语的使用问题补充教给学生。课文中出现朋友之间的招呼很普遍,这时候把同学们常用的中式英语问候方式拿出来分析对比,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直接把“Have you eaten yet?”,“Where are you going?”等问句当作问候语来打招呼等常见错误,并从文化的角度要求学生提高对文化差异的认识。

4.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节日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问候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话剧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5.改变思维方式

思维方式对跨文化交际有很大的影响。由于中西不同民族的思维方式,所以在交际过程中就常常出现一些困难,影响交际效果,造成一些误解。如You looks great today.中国人听到别人赞扬时,往往为表示谦虚而用否定口气回答,而英美人士却乐于接受。英美人士的思维方式确实在很多方面和我们不一样。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多留意这种差异,认识并接受外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6.注意增加背景知识

如在教到Christmas Day时,将圣诞节与春节作比较,鼓励学生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都是家庭团聚的日子,都是庆贺新的一年开始,都有宴会大餐,都要互赠礼物等等。同时,比较出两者的不同,再从文化的角度理解这些不同之处,特别是对“Santa Clause,Christmas trees,gifts”的历史渊源的理解。谈及赠送礼物时,就将接受礼物的方式提供给学生。西方人性情外露,表达感情直接,当面拆封欣赏礼物是礼貌的行为。而中国人则相反,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含蓄内敛是一脉相承的。

结束语

“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是对21世纪公民的基本要求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0,1)”。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在各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往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的加强,世界沟通的增多对我国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让学生在语言学习的同时,体会到其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魅力,深入语言的精华,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饭社,2001.

[2]Krashen,S.D.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Oxford:Pergamon Press.1981.

[3]Larsen-Freeman,Diane.Techniques and Principles in Language Teaching.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篇11

首先,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心态是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拥有好心态是取得好成绩的前提!

其次,上课仔细听讲,弄懂每一个问题,按时完成作业,课前做好预习,课后做好复习。课余时间要"少玩一会儿游戏多看两本儿好书"。扩展知识面,提高阅读以及写作能力。

第三,"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记好每一次笔记,认真对待每一次口头作业,只有基础扎实了,才可以积累更多。

最后提醒,没有合理的安排,再好的计划也会付之东流。所以,在新学期里,要合理安排学习、娱乐、休息的时间。这对于目标和计划的实施非常重要。

英语学习中"积累"尤为重要,英语学习就像车厢,一节一节的增多。下面给同学们介绍一些英语学习的方法:

(1)我们在背单词的时候要学会"重复和积累"。大多数人的记忆力都差不多,我们每天背单词,都会有一定比例的遗忘。所以,我们每天要尽量多背一些单词,增加积累并及时复习。单词要"随时"背。我们可以把生词做成手抄本,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这样既很好的利用了时间又不觉得枯燥。人的记忆周期是7天,一个单词经过7天的记忆,会掌握得牢固。

(2)语法在小学阶段并不是考试的重点,但语法却影响我们读书的质量,同学们要"多听、多读"。我们没有英语语言环境,只能自己创造,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听和英语有关的东西,听不懂没关系,重在提高"语感",要养成习惯。此外,"开卷有益"对学习英语同样适用。读英文小故事、小短文,有助于我们掌握句子的结构。虽然我们学习英语没有母语一样的完美环境,但每天要坚持大量的听,大量的读,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看过的文章,要争取在读书、理解的基础上背下来。

(3)作文,不仅考查单词量,同时也考察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较强的写作能力,要靠长时间的积累。坚持每天写日记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掌握的单词,背诵下来的优美段落,我们可以通过日记来把它们变成自己的语言。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会真正的体会到"温故而知新"的真正含义

最后,祝同学们在新学期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学期英语的学习计划(二)英语学习计划表:事实上,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最好是综合自身情况设计一份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表.下面是根据大众情况设计出来的学习计划.希望大家能在这个基础上总结出最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计划表.

早上6点-8点:一日之计在于晨,对一般人来说,疲劳已消除,头脑最清醒,体力亦充沛,是学习的黄金时段

早上8点-9点:据试验结果显示,此时人的耐力处于最佳状态,正是接受各种“考验”的好时间可安排难度大的攻坚内容

上午9点-11点:试验表明这段时间短期记忆效果很好对“抢记”和马上要考核的东西进行“突击”,可事半功倍

正午13点-14点:饭后人易疲劳,夏季尤其如此休息调整一下,养精蓄锐,以利再战最好休息,也可听轻音乐但午休切莫过长

下午15点-16点:调整后精神又振,试验表明,此时长期记忆效果非常好可合理安排那些需“永久记忆”的东西

傍晚17点-18点:试验显示这是完成复杂计算和比较消耗脑力作业的好时间这段时间适宜做复杂计算和费劲作业

晚饭后:应根据各人情况妥善安排

补充1:

1.坚持每天读写记,这些必不可少

2.要记好笔记,你觉得重要的或需要巩固的都记下来.课后一定要好好复习,仔细抓住知识点.

3.一定要刻苦,这是最重要的,什么重要的都记,哪怕你已经会了,还是再掌握一遍好,以打牢基础为目标

另外多听听一些过来人的学习经验,相信会对你有所帮助~

补充2:

1,选定一套合适的教材,从头开始建议从初中英语或者小学英语开始,因为教材内容循序渐进,体系完整,配套练习、录音等等到处可得放下架子,从最基础的东西开始吧

2,制定计划,稳步推进按照你每天两小时的时间安排,每天学习1-2课,像中学生一样,认真做作业,复习预习等等

3,摆好心态,不要指望一口吃个胖子只要有进步,就要开心不要因为进步不大就心灰意冷,或者心烦意乱

4,速度可以适当快一些,因为成年人的理解能力会更强保证一定的速度对提升自己的信心和成就感有好处

5,扎实,但是也不要苛求自己一开始就弄懂所有的东西,有些东西可以暂时放一放,以后随着自己水平的提高会自然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