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3-02 15:07:30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牛奶调查报告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一) 品种结构
通过调查了解到多伦县的奶牛群结构主要由澳大利亚引入的荷斯坦奶牛构成,由于荷斯坦奶牛的产奶量高、饲料报酬高、生长发育快等特点得到了养殖者的青睐。
(二) 牛群结构
要使奶牛生产持之以恒发展,必须建立合理的牛群结构,保留年龄合适的奶牛并且及时淘汰老弱病残牛。一般来说,适繁母牛比例要占到90%。对于奶牛场而言,为了降低成本,牛群组成结构在采用人工授精技术的情况下,可以不养或少养公牛。
(三)饲养方式
成年母牛按其不同生理状态划分为五个阶段,不同阶段母牛生理特性差异大,因此必须实行阶段饲养。奶牛全混合日粮是根据不同奶牛生长发育及泌乳阶段,奶牛的营养需要和目的,按营养调控技术和多种饲料搭配原则而设计出的奶牛全价日粮配方。按此配方把每天饲喂奶牛的各种饲料用特制的饲料搅拌车均匀地混合在一起供奶牛采食。这种混合日粮可保证奶牛所采食的每一口饲料都是营养均衡的。饲料投喂精确度可提高5%―10%。小牛是奶牛场的后备力量,如果饲养不良,会使小牛存活率降低;生长发育不良,长成后繁殖受胎困难,生产性能低下,从而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
二、多伦县奶牛产业优势
目前我县奶牛业发展虽然遇到一定困难,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然存在较多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势,多伦县地处北纬41°左右,气候条件非常适宜奶牛养殖,是世界公认的奶牛最佳养殖带(北纬41°- 46°);二是品牌优势,多伦县处于锡林郭草原,是伊利集团的奶业基地,生产的牛奶具有绿色品牌效应;三是资源优势,随着多伦县生态状况的逐步好转,林草植被盖度逐年增加,农民种草面积也不断扩大,饲草充足,为奶牛养殖提供了大量的饲草贮备;四是品种优势,多伦县大部分劣质奶牛都已被农民淘汰,目前绝大部分都是品种较好,产奶量较高的优质奶牛,乳业基础仍很牢固,同时,超大公司良种奶牛繁育也为多伦县奶牛提质提供了重要渠道;五是农民有积极性,奶农们对乳业前景抱有希望,大部分养牛户尤其是多伦县南部的养牛户不愿舍弃多年经营的奶牛养殖业,建设标准化牧场(小区)的积极性很高。
三、养殖效益情况
根据调查,截至2013年,多伦县存栏黑白花奶牛1.8万头,其中:生产奶牛1万头、育成牛0.4万头、犊牛0.4万头。奶牛养殖户2414户,其中:规模化养殖场2处,奶牛专业合作社9个,养殖重点村15个。运营奶站11 处,日收鲜奶50吨左右,主要销往伊利、蒙牛公司,鲜奶收购价格4.10元/公斤。
其中奶牛养殖收益包括牛奶收入、犊牛收入和牛粪收入,奶牛养殖成本包括饲草料费(见表)、兽医、兽药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燃料费、水电费、人工费、工具费和设施维修费等,其中奶牛的摊销未作计算。
按照产奶高峰期120天,平均精饲料、青干草以及青贮的价格分别为3.0元/公斤、0.8元/公斤、0.5元/公斤计算我们可以得出养殖成本12019元,收入24140元,则一头奶牛从生产到销售可获利润为9121―10121元。
四、奶牛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多伦县的奶牛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和条件,但要成为真正的支柱产业,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资金缺乏,奶牛引进较慢,标准化规模养殖建设滞后。
(二)奶牛质量普遍偏低,加之饲草料价格涨幅较大,饲养成本较高,特别是全舍饲的养殖小区,奶牛养殖效益较低。
(三)牧场建设需要资金量较大,多数投资业主需要贷款扶持,由于奶牛陈贷较多,金融部门对奶牛养殖业发展信心不足,扶持力度不大。
五、促进多伦县奶牛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政府对奶牛业的补贴
进一步加大对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小区建设扶持力度,促使其向标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养殖场购置的先进养殖设备和生鲜乳检测设备给予补贴,以提高生鲜乳质量;推动第三方检测,维护养殖户的权益。
(二)加大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力度
通过长期现场技术指导、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全面提升多伦县奶牛养殖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积极推广实用高效技术,建立奶牛系谱档案,加大DHI(奶牛性能测试)在生产中的应用,推广TMR奶牛全混日粮饲喂系统等,进而实现多伦县奶牛养殖水平的整体提升。
来自中国的研究
在文首提到的报道中,关于癌症的研究内容主要引自坎贝尔教授所写的《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书中主要探讨了在对健康的影响方面,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有何不同。
坎贝尔教授讲述了本书的由来:1981年,中国的一份癌症普查报告引起了他的关注。这份报告包括了2400个县的数据和详细的中国癌症分布图。在他看来,这项调查很全面,是全球少有的大规模普查。随后,坎贝尔与当时在他实验室工作的陈君石博士、在美国国家健康研究院访问的黎均耀博士以及英国牛津大学的皮特欧教授合作,在中国69个县的130个村庄进行了6500个样本、含639个变量的调查。通过调查,坎贝尔认为,和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东方饮食结构相比,动物性食物为主的西方饮食结构更易引发心血管病、癌症、糖尿病、老年痴呆症等慢性病。这项研究在全球引起巨大轰动,影响力至今不衰。《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一书也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在书中,坎贝尔通过老鼠实验指出,含大量牛奶中的酪蛋白的饲料,可加强黄曲霉毒素对老鼠的致癌作用。
“牛奶致癌论”不科学
这正是新一波“牛奶致癌论”的来源。酪蛋白存在于哺乳动物的奶水中,但含量、类型各有不同。坎贝尔教授的实验方法是用两组老鼠,通过致癌物黄曲霉毒素使其体内产生肝脏肿瘤,然后一组用只含植物蛋白的饲料喂养,另一组吃只含牛奶酪蛋白的饲料,最后发现,植物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没有变化,而酪蛋白组老鼠的病情明显恶化。同时,他们比较了饲料中分别含20%酪蛋白和5%酪蛋白时老鼠的肿瘤发生率,最后得出结论:占牛奶蛋白质87%的酪蛋白会“在动物实验模型中显著地促进肝癌的发生”。
我们该怎么理解这个研究?陈君石教授谈了他的看法:首先,老鼠实验结论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这个研究是将酪蛋白作为实验鼠唯一的蛋白质来源,这样的饮食结构在人类日常饮食中几乎不可能出现。“平时我们喝的牛奶90%以上是水,所有蛋白质加起来也不过3%;一杯牛奶250毫升,其中酪蛋白能有多少?而人一天至少需要60克蛋白质”――显然,靠“每天一杯奶”只能满足小部分蛋白质需求。再次,这个实验是首先通过黄曲霉毒素引发癌症,大量酪蛋白加强了黄曲霉毒素的致癌作用,而不是直接引发癌症。最关键的是,坎贝尔研究的是酪蛋白,“并没有说牛奶会致癌”,直接得出“牛奶促发癌症”的结论是误导。
对国内的报道,坎贝尔教授又怎么看?他说,这一研究“并不是说乳制品会致癌”,而是说大量食用乳制品可能对健康有不良作用。即使是酪蛋白,坎贝尔教授也不认为它就会致癌。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他写道:“蛋白质摄入水平和癌症发病率之间有关联,并不能说明蛋白质是导致癌症的病因”,“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而癌细胞增殖,也是在老鼠摄入的酪蛋白“达到或超过身体生长速率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时”才会发生――很明显,坎贝尔教授已经在书中向我们说明了“牛奶致癌论”不够科学。
那我们该如何看待酪蛋白实验的意义?陈君石教授指出: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在于让科学家们注意到蛋白质的来源、含量都会对致癌物的作用产生影响,从而去寻找更合理的饮食结构。
喝牛奶,中美大不同
阐述完对酪蛋白研究意义的理解,陈君石教授接着指出,坎贝尔教授的研究目的在于警示美国人,中国人不应该全盘照搬。其中的原因,在于两国人民的牛奶饮用量存在很大差异。
差异到底有多大?欧美国家的每年人均牛奶消费量超过300千克,而我国仅为21.7千克,甚至低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准――美国人把牛奶当水喝,各种乳制品吃得也多,而中国人则是远远不足。研究显示,牛奶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还能促进骨骼发育,提高免疫能力。它的益处这么多,而饮用量却远远不足,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倡“每人每天一杯奶”。但是,牛奶喝得太多又会导致钙流失,有些人会出现腹泻,因此,陈教授指出,“美国人不可能再鼓励喝牛奶”,他们的乳制品已经吃得太多,“需要泼点冷水”。
食物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搭配
按我们的理解,好的食物自然该多吃,不好的该少吃,为什么还要这边鼓励多喝,那边“泼点冷水”?
“一切都是量的问题。”陈君石教授这样说,在营养学家眼里,食物从来就没有好坏之分,关键在于怎么搭配,在于饮食结构是否合理。“就像很多人说红烧肉这样的东西油脂含量太高,有致病风险,但一般人每周吃一两顿又有什么关系?可是,你不能天天吃、顿顿吃,那样身体也会受不了。”这个道理放到牛奶上是一样的――“我们现在是喝得不够,需要增加,使我们的饮食结构、营养搭配更合理。这和美国人喝得太多需要限制是一个道理。”
除了癌症,不少人也认为,牛奶等动物性食品与很多慢性病有关。对这一点,从小在农场长大的坎贝尔教授认为,多年的研究结果和人群调查表明,多吃动物性食品,包括牛奶,与癌症(乳腺癌、前列腺癌、直肠癌)、糖尿病、心血管病等“有关联”。但是他依然强调这只是一种“关联性”,“并不是指肉食和牛奶与这些疾病有一个特定的致病机理”,并不是说多吃动物性食品就必然会引发这些疾病。
国人并不是喝牛奶的民族,连蒙古人过去也多是喝羊奶、马奶而非牛奶,牛奶只是少量有利用。
虽然牛奶在我国很早就有利用,但都不成规模。直到18世纪中叶~19世纪初这一时期,随着国外的传教士和商人的进入,一些奶牛品种也才随他们进入了中国。到了“二战”后,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给中国捐赠了4000多头的奶牛,牛奶行业才算真正落户。
我国的乳品工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豆奶工业化生产。由于我国牛奶资源缺乏,而豆奶生产成本低,又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原轻工部组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形成豆奶发展的第一轮。
1983年,豆奶发展就被列入国家饮料行业工作计划。国家推行“大豆行动计划”,为豆奶生产企业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全国的大街小巷开始“豆奶热”。其高速成长期发生在1995年后的三至五年时间里。不过,在此过程中,大大小小的豆制品加工企业蜂拥而上,使整个行业出现了不问题:一是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口感差距较大,即使是销量相对较大的豆奶粉,也存在冲调性差或甜度太高等问题。二是好产品没有好销量,品牌宣传不够,消费者认识不足,市场尚待规范。三是不间断的发生了豆奶中毒事件,特别是辽宁海城发生两千多名学生豆奶中毒事件影响胜大。
在我国豆奶热开始大面积出问题和衰败时,西方人也不再相信牛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神话,他们开始从豆腐或豆奶等食品当中摄取钙质和其他营养。这样一来,奶制品市场就变得越来越不景气,生产商们也陷入困境。这时,国外的大奶制品公司就想到了中国。在他们看来,改革开放后中国人对一切西方的生活方式都趋之若鹜,牛奶也不会成为例外。于是他们的做法与当年,由于美国人和欧洲人逐渐意识到健康的重要而开始戒烟,烟草商们不得不为了生存而开发亚洲市场如出一辙。
首先进入国门的产品是婴幼儿奶粉,国际牛奶商们成熟的利用媒体让人们向往西方人的生活和饮食,同时利用给医生回扣和提成的办法通过医生向国人推销他们的奶粉,这种办法被叫作“医务营销”,他们将这做销售渠道定为“医务渠道”。中国消费者最初对外国人身上的奶味是相当难以忍受的,可见牛奶本身在中国是不受待见的。但是,随着国际多方的广告宣传和利用人们的从洋心理进行全方位暗示的作用,“面包+牛奶=健康”的错觉,让世人将牛奶加面包当作了最营养最洋气的生活方式。不少人在困难时期也就常用上了这句话“牛奶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来鼓励自己,由此可见一般。中国人对牛奶的态度为什么会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根本原因就在于广告,而美国人和瑞典人在这个过程中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美国人为的是控制我国的大豆产业,瑞典人为的是贩卖自己在西方打不开销路的包装和设备。而这个时候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开始对豆奶产业的发展感到失望,特别是我们各个大大小小的豆奶厂开始大量使用便宜高产的美国进口大豆和国外游说家的大量游说下使我国高层转变了扶持对象。
在另一边瑞典的利乐包装公司投入大量的真金白银打通了中央部委的关系,用免费赞助的方式与不少职能部门成了基金会和项目组。这也就是工业部和质检部门要求做学生奶的企业必须使用利乐包装机和包装才能发证的原因了。这也是我国历年的营养和健康推广项目总是为国际厂家做说客的根本所在。这也是,根据公开公布的数据说明了有许多中国人天生对乳酸和乳糖过敏,国家的相关部门还要掀起全民牛奶运动的原因。如,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8中国奶业发展高峰论坛”就是由利乐公司与中国人民大学刚合作成立的“人大-利乐奶业研究中心”,为推动“利乐原奶支持项目”正式启动而发起的。
1998年,乳业市场还处于一片沉寂,伊利等现在如日中天的奶业巨头,当时还默默无闻。在国际有心人拿出这一系列证明:关于牛奶,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什么投资比得上向儿童提供牛奶更重要!”。1943年,美国通过相关法令,拨专款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上世纪50年代,他们又提出“三杯奶运动”,鼓励国民每餐一杯奶,解决当时美国人普遍缺钙的问题。同年,芬兰立法规定免费为7—18岁的学生提供牛奶,并将此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部分。1964年,为了增强国人体格,日本政府宣布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必须有牛奶。1979年,肯尼亚开展学生饮用奶计划。1990年泰国,进行“全国喝奶运动”。全世界有30多个国家曾实行了学生牛奶饮用计划。2000年,由农业部牵头、七部委共同参与的“学生饮用奶计划”正式在我国实行,“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响亮口号也随之产生。
于是在政府倡导下,乳业市场逐步升温。时隔不久,整个行业发展就进入了快车道。面对乳品的强大攻势,豆奶行业内的龙头公司没有及时主动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在对豆奶目标市场、市场属性、消费者定义、定位、营销组合的确定,准确把握品牌策略以及公关等方面,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等到牛奶制品横行天下的时候,只能看着其“一骑绝尘”。
在国内巨大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中国牛奶产量增长了10倍,2006年就达3000万吨,仅次于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产奶国。产量年增加量约占全球乳业新增销量的50%,现已成为全球牛奶业的一大市场。
在我国高速发展牛奶,给牛奶开绿灯时,国外一些真正发达国家却对其亮起了红灯。
有公开的资料显示,二十世纪以前,欧美人也是不喝牛奶的,只有北欧的部分民族有这个生活习惯,到了二十世纪初,经过白鼠试验,科学家研究发现,多吃动物蛋白质可以让身体变得强壮,但同时也有易患病和提前衰老的现象。(具体资料,有兴趣的朋友可以通过网络查找到国外专业资料)
但是报告一出来,立刻受到了肉食蛋奶企业的欢迎,拿着报告的前半段就开始鼓吹,特别是向小学生供奶这个渠道很快就被他们利用起来,先是英国,然后是美国,然后是日本,几十年的时间就扩展到全球的富裕国家。
但是到了七十年代,人们纷纷发现,喝奶吃肉非常容易产生缺钙、高血脂、高血压、心脑血管等疾病,于是美国国会设立了一个营养特别委员会,经过研究拿出了一个震惊世界的“麦高文营养报告”。
报告用充实的证据、详细可靠的数据证明,人只吃肉奶蛋是不行的,必须摄入适量的植物性蛋白和蔬菜,奶产业立刻受到了打击,这个时候他们想到了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重新把这个理念进行了包装推广。
在2003年5月,日本文部省就发出通知:只要保证国际规定的营养标准,今后学校给学生提供的午餐中可以没有牛奶。日本人对牛奶的重视程度在降低,世界其他地方也不断有关于牛奶“危害”的研究出台,从致癌论到补钙功能受质疑,各种说法都有。由于很多日本人开始对牛奶敬而远之。使牛奶生产过剩,在日本最大的牛奶生产基地——北海道,农民倒掉了900吨牛奶。这在日本是从来没有过的。
同年,不少国外营养专家的反对饮用牛奶、牛奶有害论和相关一些相关数据和报道通过互联网让一部分网民知道了西方专家们对牛奶的观点。
随后的与此有关的书箱开始在国内发行,反牛奶的声音更加多起来。
2006年9月10日,湖南经济电视台“越策越开心”邀请林光常担任嘉宾并连续四集播出。在“越策越开心”四次亮相之后,因为反响火爆,又搬至湖南卫视播放,从而使得“林旋风”在全国刮至。2006年底,林光常做客沈阳电视台“健康一身轻”栏目,20多天连续播放。牛奶有害论首次在电视媒体上公开,使牛奶在湖南长沙和沈阳的销量大降,随后影响到了国内部分大城市的牛奶消费。
2006年10月18日。日本中央酪农会议公布了4-9月鲜奶销售状况,其中,全国饮用牛奶的销售量为205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4.6%。
2007年在国外的牛奶热门话题是,除了比利时乳品污染的突发事件外。由于需求的减少,英国一乳业巨头(Dairy Crest)和英格兰东部合作社不得不退出牛奶行业把目光转移到零售业上。美国一些医师具状控告美国乳品协会的广告不实,有误导消费者之嫌,事实上,在美国,牛奶的攻防战延烧已久,从学术论战到媒体对决,到各式各样的政治角力,而去年刚成立的“反牛奶联盟”(Antidairy Coalition)更是冠以这个美国文明史上最重要的食物怵目惊心的字眼:致命的毒药(deadly posion),有关牛奶负面的研究报告在国外医学期刊上不断出炉,几乎每一种现代文明病,包括过敏,骨质疏松,癌症,心血管疾病,肠胃疾病,老年痴呆,自闭症,精神分裂…都和牛奶扯上关系,他们提出的论证,诸如牛奶蛋白质的特殊结构,现代畜牧大量使用抗生素、荷尔蒙、杀虫剂的残留问题,加热杀菌对营养素的破坏…等等,就外行人来说,似乎都言之成理,而衡诸一些流行病学的调查报告,还真的不完全是无的放矢。
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爱因斯坦”的柯林坎贝尔教授,在《中国健康调查报告》中发出呼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传统饮食结构才是健康的,应该控制牛奶的摄入。
简普朗特的女教授的畅销书《你的生活由自己主导》就论述了有关乳制品与乳腺癌之间的关系。
牛奶因规模化养殖让使用兽药的药物残留和抗生素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现代高产奶牛使用激素,有多少产出的是转基因牛奶这个问题也是无解的。养牛导致的环境破坏比汽车更严重的问题无法解决,所以美国以及另外几个发达国达对养牛者收起了放屁税。牛奶的饮用会导致人体钙流失在国外也已经是公认的事实。另关于牛奶的蛋白质是大分子结构的酪蛋白,让人体难消化吸引,在国际上也公认了,连伊利公司宣传舒化奶都有提起。
3、常食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能有效地抑制吸烟者的烟瘾,对减少吸烟量和戒烟都有一定的作用。胡萝卜素经人体代谢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对人体细胞能起到活化和再生的作用,可以保护细胞,防止癌变。富含β-胡萝卜素的食物有胡萝卜、菠菜、豌豆苗、苜蓿、辣椒等,吸烟者可以适量多吃。
4、多食用豆类、鱼类。吸烟可增加人体内胆固醇的含量,使脑血流量减少、导致脑萎缩并加速大脑的老化。吸烟者应少吃含有饱和脂肪酸的肉类和动物内脏,多吃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豆类、鱼类食物,以减少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保护大脑。
5、常喝牛奶。研究发现,吸烟者每日喝些牛奶可降低患支气管炎的风险。吸烟而又患慢性支气管炎的人中有31.7%的人不喝牛奶;而每天都饮牛奶的吸烟者。患支气管炎的危险性可降低20%。牛奶中丰富的维生素A,可保护气管黏膜,使之免受炎症刺激。
51.07%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致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 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 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 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 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 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 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 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 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人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 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 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了,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
50.94% 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 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1.1 事件发生的基本情况
上海某乳业公司主要从事乳品生产,共有职工50人,奶牛1 000头,每天产奶12~18 t,采用机械化挤奶。公司每天对生产的牛奶进行检测,其中亚硝酸盐作为一项必测指标。公司生产的牛奶之前均未检出亚硝酸盐,但从6月26日开始,牛奶中开始有亚硝酸盐检出,检出值为0.007 mg/kg,尚在国家标准之内。至7月8日该公司牛奶中亚硝酸盐超标,经该公司内部寻找原因,发现厂内自来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很高,故怀疑是自来水中亚硝酸盐超标导致牛奶中亚硝酸盐超标。
1.2 对供水水厂的调查
朝阳水厂为乡镇级水厂,供水范围不大,局限于朝阳地区,其水源来自人民塘随塘河,生产工艺主要为混凝、沉淀、滤过、加氯等,由于水源及工艺水平受限,其水质色度、浊度往往有超标现象,但从日常对该水厂的监测情况来看,其亚硝酸盐处于较低水平,并未有超标现象。
对水厂进行现场调查发现,水厂取水口、工艺流程、絮凝剂、消毒剂均无改变。为进一步查找原因,我们对水源水上游2个企业排污口(汉高化工及汉殷制药)、水厂水源水取水口、出厂水放水口、从水厂到乳业公司之间管网末梢水3处(海城商店、汇龙陵园、向阳烟糖店)、乳业公司奶牛饮水处共8处水进行采样送检,检测结果见表1。
经分析,1、2、3号均为河水,亚硝酸盐均在正常范围,4、5、6、7、8号均为自来水,除8号外其余也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就排除了水源、水厂及管网污染的可能性,可以推断,水质亚硝酸盐含量超标环节就在乳业公司内部。
1.3 对乳业公司的调查
为进一步查找原因,对乳业公司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奶牛使用的饲料包括玉米、大麦、豆粑、玉米梗,平均每天在30~40 t,均为从固定厂家购买,最近没有变化。厂内每天奶牛的饮用、冲洗等用水均为朝阳水厂供给,用水量每天130~200 t。经现场调查,水厂自来水管网进入该厂后,首先进入一个地下贮水池,该水池可贮水200余t。然后,通过一个自动水泵,把水泵入一个高位水塔,水塔贮水约4~5 t,水塔水再供给全厂用水。水塔一般每年清洗1次,由厂内水电工进行清洗,而贮水池则基本未清洗过。公司贮水池进水管与出水管均位于水池东侧,且位于东侧进水口有一个开口,上面加盖,但此盖并不密封。第二次进行采样检测分析,检测结果见表2。
检测结果显示,不管是贮水池还是水塔水其亚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出厂水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而贮水池进水口虽有所升高,但仍明显低于贮水池,说明污染就在于贮水池。 目前我国的生活饮用水卫生规范中无亚硝酸盐限值,经查美国的标准为1 mg/L。
2 原因分析与建议
2.1 原因分析
亚硝酸盐氮及氨氮等指标均为有机物污染的指标,因此考虑本次事件可能是由于有鼠或其他小动物(后经证实为一只猫)进入到贮水池中,死亡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腐败,从而导致水中亚硝酸盐含量升高。另外加上贮水池设计不合理,进水口与出水口在同一侧,水池中有部分水未循环流动,形成死水,导致水质进一步恶化。
2.2 建议
立即对贮水池和高位水塔进行清洗,并进行消毒,对水池、水塔进行加盖加锁,力求密封。加强日常管理,改进贮水池进水口与出水口的方位,避免形成短路。
3 讨论
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规定,卫生监督部门应将二次供水纳入日常的卫生监督管理范围,切实开展卫生许可审查,对二次供水单位的自身卫生管理、供水设施、清洗消毒、水质卫生质量和从业人员的健康状况等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供水单位完善供水卫生防护设施,定期进行供水设施的清洗,开展供水的消毒和自身卫生管理工作[1]。
同时,卫生职能部门应大力加强对二次供水单位负责人的卫生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提高其卫生法律意识和防患意识,自觉加强自身卫生管理。做到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落实专兼职人员,水箱加盖加锁,并定期开展清洗、消毒、检测等。
研究发现,神农尝百草确有其事,中国人基因组中有一种功能非常强的苦味基因TAS2R16,它应当是距今约1万年前开始受到自然选择的结果。尽管所有种族都有这种基因,但检测世界上大多数人种的基因样本后,只在中国人的基因组中发现了有很强功能的苦味基因。
据历史记载,在五六千年前,中国正处于新石器时代中期,由于人口快速增长,靠狩猎和采集已不能满足人口对食物的需求。人们必须从森林中走出去,从狩猎和采集转为农耕;另一方面,又必须大量采集食物,这是“神农尝百草”的历史事实。面对各种可能充饥的植物,人们不能靠过去的经验来判断是否有毒,只能靠口尝。尝百草时期,苦味感灵敏和强烈的人会生存下来,反之则会被毒死。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的网友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导致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的网友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需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的网友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的网友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网友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的网友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用牛奶送服药物影响吸收
50.94%的网友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新生儿慎用抗生素药物
51.07%的网友不知新生儿须慎用氯霉素等抗生素药物。
【提醒】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肝功能发育不全,大剂量服用氯霉素类药物,易在体内蓄积,引发致命的毒性反应。2005年春晚《千手观音》的21位演员中,18人是因在2岁前使用抗生素过敏,导致的药物中毒性耳聋。
孕妇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50.32%的网友不知孕妇是否可以使用抗生素类药物。
【提醒】 孕期随意用药或坚决不用都可能危及母婴,正确做法是研读说明书或寻求医生指导。如四环素易致胎儿畸形,切勿使用;青霉素类和头孢类抗生素药物毒性低,对胎儿相对安全,可遵医嘱使用,但仍须关注过敏反应。
酒后服药严重可致死亡
58.88%的网友不了解酒精会对服用药物产生极大影响。
【提醒】 不少抗生素药物与酒精同时进入身体后,有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轻者头晕、恶心,重者可致休克、甚至死亡。安眠药(安定)与酒精类饮料同服,极易加重嗜睡、昏睡,严重的会造成呼吸抑制,甚至死亡。
减肥药物过量可致昏迷
51.31%的网友认为服用二甲双胍减肥安全有效。
【提醒】 二甲双胍属于降血糖药物,降低血糖的同时确实有减轻体重的效果,但正常人过量服用有可能导致乳酸酸中毒,轻者出现乏力、恶心、头昏等症状,重者可致意识障碍、深度昏迷,损害身体。
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
50.43%的网友不知睡前服药的正确方法。
【提醒】 服药后立即卧床,药物可能滞留食道,引起食道溃疡。此外,50.27%的网友误以为“顿服”即为每顿饭时服药。其实,“顿服”是指将一天用药量一次服下;空腹服药是指清晨或饭前1小时服,或饭后2小时服。
药物开封后保质期变化
50.39% 认为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不会变。
【提醒】 中老年人常备的“救命药”硝酸甘油易潮解,一旦开封有效期就不再是1年或2年了,而是3~6个月,否则药效会打折扣。同样,眼药水无菌要求高,30天内用不完最好弃用,同时还要注意在2~8℃的冷藏条件下保存。
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
50.94%的网友认为可用牛奶冲服药物。
【提醒】 某些药物(如土霉素、四环素)不可与牛奶或乳制品同服,否则将与牛奶或乳制品中的钙离子结合,严重影响药物吸收。
同学们,早上好!
我在看完校园关于早餐的调查报告后,得知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汉堡包和可乐,而像粥+馒头这种老式早餐却是无人问津。其实,就营养方面来说汉堡包+可乐是对身体最不好,最没有营养的。
大家都知道,汉堡包这种油炸食品和碳酸饮料都是垃圾食品一类的,如果把它们当早餐,不仅起不到吃早餐的作用,还害了自己,可说是有百害而无一益。西餐富于油脂和食糖而缺少复合碳水化合物,会导致营养不足,出现多种营养缺乏症,但如果营养摄入过多,则会引起营养摄入过剩,这不仅加重了消化器官的负担,引起胃的疾病,同时这也是肥胖病、心血管病与糖尿病的根源,不利于身体健康。
而我们的传统中餐则是一谷类为主,重在补充主要能量。谷类中提供热能的淀粉、糖的结构简单,能够被人体迅速地氧化分解,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热能,如小麦,它是我国北方人民的主食,自古就是滋养人体的重要食物。《本草拾遗》中提到:“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小麦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碳水化合物约占75%,蛋白质约占10%,是补充热量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还有鸡蛋,牛奶等都是很好的营养品。
综上所述,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我倡导请不要以汉堡包+可乐为自己的早餐,反之,应该把眼光往那带点“土”,但确实有食用价值的中餐上去。
据《澳洲人报》报道,5月3日,奶农Greg Martin带着42只最优良的小母牛去了维州北部的Shepparton,这批小母牛将搭乘公路列车至Portland,之后再乘船前往中国,加入澳洲史上最大的繁殖奶牛出口潮之中。
就在Martin的小母牛乘船远渡重洋前往中国之时,其他的母牛则乘坐飞机空降于这片国土――这个亚洲“动力室”已经开始“扫荡”澳洲的畜牧业,以满足其对于牛奶日渐扩大的胃口。
数据显示,5年前,澳洲的农户们只向中国出口了1600只繁殖小母牛;而在本财年的前8个月里,他们已经为中国送去了总值4400万元的36450只繁殖牛,很多农户的身家瞬间累积至百万。澳洲乳业(Dairy Australia)称,在6月末时,这一出口量将达到5.5万只。
根据世界贸易信息服务机构(Global Trade Information Services)的数据,去年中国斥2.5亿元购入了10万只小母牛,其中澳洲占了近一半。而5年前,中国仅占了澳洲小母牛出口量的5%,今年这一数据有望冲至85%。
趋势:澳牛价格飙涨或抑制订单
以每只最高可达1600澳元(约合人民币1.02万元)将它们全都卖掉了――这是几年前4倍的好价钱。
据悉,2011年上半年中国从澳大利亚进口奶牛约1.7万头,占上半年进口奶牛总量的49%,平均每头奶牛的到岸价格约为2484美元(约合人民币1.56万元)。据专业人士分析,若下个月澳洲本土奶牛价格涨至2300澳元(约合人民币约1.47万元),加上在澳洲国内隔离检疫等费用约350澳币(人民币约2238元)及约1000美元(约合人民币6289元)的海运费,每头奶牛的到岸价格将高达2.3万元。若要运到牛场,还需加上国内隔离检疫45天的约3000元费用,这样澳大利亚进口奶牛到达牧场的价格将达2.6万元。
国内某家进口奶牛机构称,由于澳大利亚奶牛本土价格高涨,致使澳洲奶牛的到岸价格上涨,预计未来进口合同签订数量会下降,致使中国进口澳大利亚奶牛到货速度将放缓,而从其他国家奶牛进口数量可能相对增加。在目前我国只允许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三国进牛的情况下,进口优质牛源不足的局面将长期存在。
解析:
原因1:国内需求大增原奶长期不足
国内著名乳业专家王丁棉指出,中国在2009年三聚氰胺事件后,乳制品进口量大幅增加,消费者更加信任进口奶粉的安全性。随着中国乳制需求量每年快速增长,中国乳制品市场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面临原料供应压力的问题。
“中国人每年人均牛奶消耗量为11公升,还达不到韩国人和日本人消耗量的三分之一,更别说澳洲人的103公升了。预计在未来几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人迁入城市以及饮食习惯改变,中国人的牛奶消耗量将会大增。”专家介绍。
中国最大的原料奶生产商中国现代牧业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邓九强认为,过去十多年欧美奶业呈负增长,但中国市场才刚起步,未来的需求将会很大,目前中国人均牛奶消费量的年复合增长率达20%。
美国食品和农业政策研究院(FAPRI)的报告称,尽管从2000年2007年中国的原料奶生产增长速度达到20%以上,但从目前到2025年以前,估计增速只能在5%左右。而到2019年中国干乳制品的进口量将翻番。专家还称中国进口的乳制品成本要低于本国生产。
美国乳业创新中心最新的全球报告称,目前中国的原料奶生产成本很高,估计超过2.81元/千克($20/cwt)。而资源,包括水、饲料等匮乏,投资当地的牛场建设,只能有限地增加原料奶的总供给。
中国乳制品进口是国际乳品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调查报告称中国的乳制品进口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
原因2:乳企建“万头牧场”热情高涨
据了解,大批漂洋过海的进口奶牛最终都被赶进了国内各地新建的大型牧场。
三聚氰胺事件爆发后,国家大力推进规模化养殖,建设大规模牧场成为中国乳业的主流。一时间,“万头牧场”建设蔚然成风。
蒙牛最大的奶源供应商――现代牧业,截至目前,已建成运营的万头牧场16个,在建牧场4个,拟建牧场10个。2015年前,现代牧业将完成30个万头规模牧场的规模与经营,奶牛存栏超过26万头,日产高品质牛奶3000吨以上。
伊利也计划增资建20个“奶联社”模式下的牧场,在呼和浩特建设1.5万头规模的牧场。
上海光明已建设了自己的海丰“万头牧场”。河北三元宣称在35年时间建成2万头奶牛的牧场和20个畜牧场型奶牛基地。完达山与河北贝兰德合作成立的新公司计划再建4个“万头牧场”。
在中国企业挑起的“军备竞赛”面前,外资也坐不住了,新西兰恒天然同样表示要在中国兴建万头规模牧场。
王丁棉分析,三聚氰胺事件后,散户式的奶牛养殖被认为不易监管,是危机产生的源头,因此遭到批判与清剿。在政策扶持下,各地纷纷开始规模化生产。
市场:牛奶价格攀升年年涨
中国液态乳消费量持续增加,专家预计2012年中国的消费量将达2300万吨,比上年增加200万吨。目前中国液态奶生产企业近600家,约占乳制品生产企业总量80%;而常温奶占据中国80%左右的液态奶市场份额。
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着奶价稳步上涨,消费者逐渐对每年的牛奶调价习以为常。
来自“淘牛网”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份第4周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27元/公斤,与上周持平,同比上涨2.5%。
在商务部的全国牛奶零售价格走势图上可以看到,从去年11月到今年4月下旬全国牛奶零售价格已从8元多涨到了9元多,平均每升价格上涨了约0.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