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7:41

序论:速发表网结合其深厚的文秘经验,特别为您筛选了11篇大学生自我管理范文。如果您需要更多原创资料,欢迎随时与我们的客服老师联系,希望您能从中汲取灵感和知识!

大学生自我管理

篇1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4.0151.01

“自我管理”一词属于人力资源管理的范畴,近年来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在研究员工关系管理这一问题上逐渐把焦点放在员工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简单来讲,自我管理,就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发挥个体或者群体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一定的自我调控和自我激励,实现自身行为的效益最大化并且达成目标的活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相应地加强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可以有效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并提高员工管理的绩效。对于我校而言,亦可以借用自我管理的相关理论,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探索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改善学生管理的现状并提高学生管理的效率。

1 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第一,我校学生工作人员相对不足,迫切要求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从我系12级辅导员队伍的构成来看,多数辅导员均为教师或行政兼职辅导员,平均每位辅导员带两至三个班级,除了学生工作以外还有大量的教学任务。专职辅导员目前相对紧缺,使学生工作绩效受到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思考学生管理的新思路、新方法。

第二,我校学生的特点对加强学生自我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有些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自我管理能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从抵触学习向积极参与学习,努力地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并有效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另外,他们渴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的愿望相应增强,但现今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习惯了由父母包办的生活,习惯了老师的指挥棒,具有一定的“社会化缺陷”。学校有责任提供充分的机会促使他们走向成熟走上社会。

第三,现代管理理念要求以人为本,积极组织学生自我管理可以实践这一基本理念。现代管理的理念十分重视“以人为本”,认为应多重视组织成员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愿望,尊重组织内部成员的人性及价值取向等。所以,提倡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应当以学生为本,充分做到让学生民主参与并引导学生激发其潜能。因此,组织学生自我管理是实践“以人为本”的一条有效途径。

第四,从高校学生管理的角度来看,只有学生自我管理,才能将学生工作做得细致和到位。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也应从老师指令式管理向学生自我管理转变。指令式管理,即让老师安排学生来做,但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多,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民主和法制意识的不断增强,要想获得大学生各方面的信息,并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来做出准确的决策,已变得越来越困难。无论相应的管理制度有多么健全,管理的队伍多么庞大,都不可能做到,从而要求我们必须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管理。

2 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

第一,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健全的内在机制相结合。现在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现代教育也确立了“四大支撑”,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发展,这些都为学生的自我管理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另外,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这更对高等教育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使学习者能够从自身的需要出发,来考虑一生中的学习安排。因此,高校应对其教育模式和管理规范制度进行改革,完善相应的内在机制,来呼应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

第二,健全的校纪校规和宽松的育人环境相结合。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任何单位都有相应的规章制度,高校也不例外。在高校里,完善的规章制度既为学生的自我管理行为划定了“允许的范围”,又提供了范围内的“自由”。然而,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对待学生的管理应当适当加入柔性化的因素,让学生自觉地接受学校的管理,而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因此营造民主、宽松、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两者的有效结合既可在自我管理活动中充分保障“自由”的实现,又在潜移默化中起到了一定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第三,多样的教学方法与完善的学生组织相结合。现代大学生的在步入大学校门之前,大部分都未曾有过社会经验,而单纯的学校环境使得学生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和自觉性,需要有人给予引导、组织和管理,而学校和教师在这方面通常又不能干涉过多,以免引起学生的抵触和反感。在这种情况下,完善的学生组织便理所当然地担当了管理者的角色。学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些目标,可以通过学生组织变成学生自己的目标,变硬性管理为软性管理,让学生易于接受。同时,通过学生组织的组织协调,使多样的教学方法实现组织严密化、形式多样化,最终成为一种良性的循环。

3 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的途径

第一,强化学生个人的自我管理理念。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师对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教育意识。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服务意识,真正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服务对象,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在教学过程中不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一改往日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其次,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正确方向。很多学生还没有形成自己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是高校可以积极开展思想文化教育活动,举办一些有关人生及社会价值观方面的讲座,引导学生走出迷茫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向正确的方向进行自我管理。再次,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让学生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并在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例如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个人的自由支配时间自主参与一些文艺活动、社团活动等,使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不断得到提高。

第二,构建集体导向式自我管理模式。首先,以宿舍集体为导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建立宿舍成员的周负责制,通过开展宿舍风采特色交流的活动,定期进行宿舍管理效果评比,以共同提高为基点,采取一定的奖惩措施。这在加深学生责任感的同时,又能使每个成员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其次,以班级集体为导向,引导学生自我管理。建立班级活动的责任制,坚持以班长、团委为管理中心,以班干为工作力量,鼓励班级全员参与工作的班级集体导向模式,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参与班级管理的自主性。

第三,创造学生自我管理的条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将社会实践分为教学计划内社会实践和教学计划外社会实践两部分。前者指的是专业实习、毕业设计、军事训练等。后者包含社会调查和考察勤工助学、义务劳动、挂职锻炼等。所有这些实践活动均为学生自我管理提供了情境并创设了条件。现代社会对大学生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人单位亦希望大学生在步入工作岗位之前有过一定的实践经验。因此校企结合已成为众多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方面所采用的一大战略。除此之外,很多高校还正在探索一些其他的可行方式,加强教学过程和实践过程的有效结合,例如清华大学等学校推出了学生“休学创业”政策,允许学生先参与科研和市场开发,再返校学习;复旦大学开办校园超市,从管理人员到工作人员,从经营管理到拓展业务完全由学生自行操作,锻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些创新均为学生的自我管理的提供了条件、拓宽了空间,值得我们进行借鉴。

第四,进一步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可以对学校的管理起到引导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让学生在高校里健康地发展和成长,因此学校要着力建设民主开放的校园文化环境,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向积极的方面来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方式,使校园文化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载体和精神土壤。

综上所述,合理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自我管理,对于大学生人格的塑造、教育质量的有效提高及人才的培养,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我校应积极探索,加快建立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篇2

如今大学管理模式主要体现在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

一、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二)管理中的形式主义。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三)管理的封闭性。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二、加强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策略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一)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三)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四)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探析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屈善孝 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15。

篇3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以及社会体制的不断变革,各种制度也在不断创新,这种情况一定会促使教育体制和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全新的教育体制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其能够大幅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所以,本篇文章针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进行研究,对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组织计划性较差

在现代大学中,有非常多的学生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每天都在虚度光阴。与其他学习阶段相比,大学的学习强度非常小,而且没有人对其进行管理,这就导致学生每天都在网吧度过,或者一直在玩,浪费了很多时间。

2.研究能力不强

我国一些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非常差,而且传统的教育模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研究能力的发挥,而且学校只是对学生掌握知识程度进行检验,能力方面还没有任何检验办法。

3.缺乏自我认同

很多学生以为进入大学就可以随便玩了,这些人对社会的认知是不完善的,如果遇见挫折或者失败的话,就会对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严重的影响,造成学生出现自卑心理,对其自身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具体对策

1.增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高等学府的学生管理部门应注重培养大学生的责任心以及自尊心,鼓励大学生能够积极向上,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教师要加强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并使大学生能够自觉养成自我管理意识,提高自我管理的自觉性。

2.强化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组织建设

大学中的学生会和社团等组织都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平台。大学生能够在各种活动和学生工作中对自身的能力进行认知和分析,并在其中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管理,而且在活动和工作完毕后,对自身的能力和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进而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因此,高等学府应该促进大学生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能够展示自我的平台,并在其中不断锻炼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地提高管理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体系

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机构和体系,使大学生能够良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让学生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 中;并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不断开展教育和管理活动,让大学生能够在平时的学习和工作中都做到自律。

4.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想要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一定要不断地扩充和建设辅导员队伍,以提高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带领大学生不断进步,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5.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

不断开展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够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大幅提升。高等学府的内涵文化虽然不能被外人所看到或感受到,但是身处其中的大学生却能够切实感受到学校的文化和内涵,因此,一定要不断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并使大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能力对大学生本身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对大学生步入社会之后的发展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和作用。高等学府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过程中,并不是让其放弃学业或者忽视学习的重要性,而是应该将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更加全面的管理模式,促进大学生全方位发展,为我国的社会建设和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篇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试论加强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及措施

收录日期:2012年2月7日

进入21世纪以后,各高校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优越的环境也给学生素质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普遍任性、依赖心理强、尤其是耐挫方面,不少学生吃不得苦,经不起挫折,受不了委曲,因此注重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一、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现状

(一)存在着“重管轻教”的倾向。目前德育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发动教师人人参与管理,但是极其缺乏的是发动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没有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主人,没有把学生充分地组织起来和发动起来。学校的班级管理,缺乏“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的典型。

(二)教育方式简单。许多高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是被动应付多,而主动出击少;事后教育处分多,而事先耐心教育少,学工教师充当“救火队员”,急需加强的是和风细雨,循循善诱,通过细致耐心的教育而使学生心服口服。

(三)管理层次严重重复,学工教师在德育管理上负担过重。“多重岗位身份”造成人浮于事,并造成学工教师在这方面的负担过重。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学生管理质量的提高,影响学工教师的学习进修,影响教育科研,影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实际上,不管学生工作教师如何努力和勤快,也不可能管理到学生学习、活动和生活的每一个时间和空间。

二、当代大学生特点和有效教育管理方式

目前,大部分高校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管理做得再好,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是一种外部的知识灌输和秩序的强制执行。而大学生时期的明显特点是,他们所处的年龄正在积极发展探索、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正处在一个自我分辩、自我抉择的时期。这种积极的、主动的认识自身主体的意识是很重要的。心理学研究发现: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正处于精神上的断乳期,他们从心理上想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愿以独立的思考、独特的个性去拥有世界,渴望独立,要求自己的事情自己办。这就提醒我们: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必须调动他们内在的积极性,实行学生自我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这样,学生就会变逆反心理为接受心理,主动自觉地接受外界的教育,使学校教育深入学生的心田。

另外,要明确的是高校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绝不是教师放手不管,更不是让学生想方设法画地为牢,束缚自身,而是指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对自己品德、行为、表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认识、自我监督,以提高品德水平、形成良好品德习惯的方法,它是在教师指导下靠学生自我调节和学生相互监督完成的。例如: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学工教师,最主要的工作并不应该单纯的在于把学生管理地多么好,而在于如何给予学生好的观念方法和建议,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更好地自我管理,帮助他们走向成功。

三、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准备及措施。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包括大学生对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等方面的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料理、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通过反馈分析服务好自己的三个方面,即了解自我长处、管理自我目标、学会做事和与人相处。

1、目标管理。当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独立的生产能力,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人。目标即人们在各种活动中所预期和追求的客观标准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是人们为了满足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期望。目标作为主观映象是人们对外界(或环境)能满足主观需要的诱因或刺激的反映。因为目标能满足人们的需要,故目标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诱因并引起人们的行动。首先,应该指导学生制定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目标,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明确一个努力的方向;其次,我们再制定大学的学习目标,以及每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包括何时达到以及如何进行目标效果评价等。当然,目标应具有长期性、挑战性。

2、时间管理。时间是最宝贵、最缺乏的资源,它是有内容和价值的。时间的管理应该是先执行重要的任务,剩余的时间给一般和不重要的任务。必须教育学生谨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为了更好地接近目标,并将时间的弹性拉到最大。以此为尺度,确定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免得虚度光阴。

3、技能管理。技能是大学生今后的生存之本。大学阶段是其一生中增长技能、积蓄能量的重要时期。技能有硬件和软件之分,硬件如学习专业知识,考取各类证书等;软件如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竞争能力、合作能力等。

(1)硬件技能管理包含两种意思,即学习和如何学习。大学老师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学生必须自主地学习、探索和实践。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礼记・学记》上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

(2)软件技能其实指的就是非专业素质,即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动手能力、口才,等等。这些能力的锻炼和提高除了学习之外的课余时间内,必需走进集体活动中,如社团活动、学生会工作活动、联谊活动、演讲、读百本好书活动等等,参与进去,与大家融为一体,相互交流与探讨,取长补短才会有收获。

总之,不论是硬件技能还是软件技能,这些技能往往是能力和素质的载体。大学生要未雨绸缪,设想自己正处于就业或继续深造的十字路口,剖析自己何去何从,长处与短处何在,如何适应社会挑战。这样才能树立起危机感与责任感,才能有意识地逐步提高这些技能。

4、财务管理。金钱是把双刃剑,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也可以消磨你的意志。大学生要树立金钱管理意识,建立账目明细表,明确金钱的去向和投资方向,正所谓“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生活正常开销以外的剩余资金,除了正常的储蓄外,要培养大学生尽可能地把金钱用于知识的获取、技能的提高上,而不是投入到高消费、娱乐及金融市场中去。

(二)学校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准备及措施

1、营造学生自我管理氛围。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自主、自立、自尊、自强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借助校园文化的渲染和烘托,在建立以良好教风和学风为基础的校园文化时,把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列入校园文化的范畴。学生会可以成立学生自我管理协会,倡导学生自觉加入自我管理行列。通过讲座、演讲、辩论、竞赛等形式,借助广播、电台、刊物、网站等途径开展自我管理为主题的讨论,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营造良好的氛围。树立优秀典型,发挥榜样模范作用,在校园内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风气。

2、为学生创建自我管理平台。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最终要落实到自我管理实践上来,老师要善于为学生创建自我管理的平台。作为学工教师,可以适当运用角色理论,让每一个学生在集体中都有一个适当的、独特的位置。集体事情的处理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意见、看法,充分调动所有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以班委会为例,可以通过“毛遂自荐”、民主推荐与公开竞争相结合的方式产生。每个学生干部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比如学习、纪律、劳动、生活服务、班级文化、班费管理等方面。班级文化还可以分为教室布置、休闲娱乐、体育组织、班际交流等,真正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管理,成为集体的主人,达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管理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能在班上找到自己的位置,以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带动自我管理。建立班级自管委员会等方式,真正让班级每一位成员都能参与班级管理。

3、加强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指导。在学生自我管理的模式下,教师的任务由直接管理变成了解情况,指导学生自我管理。实施学生自我管理,作为学工教师加强指导是必需的。要经常性地召开学生自我管理的总结会,让学生讲经验,谈体会;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与帮助,有针对的狠抓差生的转化工作,让差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对在自我管理中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与表彰。

4、开展多种教育活动。《心理学》关于能力的发展和培养原则指出:“从事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而“活动越是多种多样,越是内容丰富,能力就可能发展得越充分,越明显”,“只有在集体中,人才能充分显示自己的能力”。要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必须在教师指导下,放手让学生开展自我管理的各项活动,而且所有活动,都鼓励和放手让学生进行策划与组织,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展示了个性才华,提高了自我教育的意识与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叶青.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2]罗竞红.当代大学生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篇5

在竞争激烈的今天,社会中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都非常高。不仅是学历首先达标,而且综合素质也要优秀,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专业素质以及良好的思想品质一样都不能缺少。近几年随着各大学扩招,大学生的数量犹如雨后春笋般急速生长起来,但是数量的增长并没有和质量的增长同步,导致现在许多用人单位都不敢恭维现在大学生的能力。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大学生对于自己的自我管理能力在他们的自我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内涵

从广义角度理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价值观、时间、心理、身体、行为和信息等),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从而趋向于自我完善。[2]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缺失现状大学生呢

(一)没有进行正确的自我认识

在告别高中的“炼狱”生活之后,他们认为大学就是他们快乐的天堂!人一旦从束缚的生活中解脱出来,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放松。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们他们对大学充满了好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妙梦想。但是,刚被“解放”出来的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真正方向。首先,对于自己的认识还不够,没有真正的目标。随着大学的扩招毕业的大学生日益渐增,就业却是越来越困难。他们有的把责任推到专业不好、就业不公平、等等这些客观的条件上,却很少想到自己究竟为将来做了多少准备。现在大学生动手能力差,眼高手低没有正确的给自己定位,对于自己没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评价,所以,他们在进行自我管理时就不会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安排。

(二)时间观念不强,安排不合理

凡是有成就的人都会对时间有一个合理科学的安排,时间观念非常强。现在大多数大学生时间观念不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没有对时间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安排。睡眠、饮食不规律一天昏昏沉沉的。有的为了谈恋爱,没有心思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他们都忘却了自己上大学的根本是什么。这种不良的生活习惯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还危害到了他们的身心健康。自我管理能力极其缺乏。

(三)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效率低

在进入大学后,学习压力相比高中要小的多,60分将成为他们奋斗的目标。大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长远的规划盲目考证,学习没有计划性。导致他们就业无头绪,学习无动力等现象。由于目标不明确,动力不足所以学习效率不是很高。明确目标可以使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更有针对性,有助于将来能够适应就业市场。

(四)心理承受能力低,心理问题难以调适

80、90后的少男少女这一代大多数都是在温室的环境中长大,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什么事都是父母替他们考虑。这一阶段心理发展的突出特点是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和完善,表现出强烈的独立意识和非常强的自尊心、自信心,但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据2010年《中国青年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 14%的大学生出现抑郁症状, 17%的人出现焦虑症状, 12%的人存在敌对情绪。在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社会,就业压力大、情感问题和一些困难时,迷茫,堕落,不愿面对现实,情绪低落,抑郁等一些不良情绪。面对这些他们感觉自己无法承受,所以他们有时候会做出让人惋惜的事情。

三、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教养方式、家庭氛围以及父母的做事风格都会对孩子们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父母为了孩子的学习事事都已经替他们考虑好安排好了。所以,孩子们根本就不用去考虑学习以外的事情。这样从小到大他们形成了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自我意识强烈,缺乏协作精神;软弱心态明显,缺乏社会责任感;价值取向多元化,道德观念模糊等。这些个性特征导致部分学生在生活上自理能力差,在学习上吃苦精神差,在集体活动中协作意识差,在困境中心理承受能力差, 办事没效率,遇事慌张,时间观念不强,自我约束力低等。长此以往他们就严重的缺乏自我管理能力。

(二)学校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

传统教育以服从教育为主,缺乏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为了升学率老师进行连续“填鸭式”教学,学生就紧跟着教师的指挥棒走,没有自己发挥的空间。这种教育方式扼杀了他们的潜力,没有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缺乏独立人格的教育,学习者没有自我管理的意识。

现在教育中只注重智力开发,缺乏情感教育,受传统观念束缚,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智力开发,以传授文化知识为主。但是在人的心理构成要素知、情、意三者中,情感或情绪处于核心地位。

情商是一个人情绪控制和管理能力的标尺。长期忽视情感教育和心理疏导,使学生缺乏自我情绪的管理能力。[3]

(三)大学生自身因素

除了外界因素以外,他们自身对于自己的价值观、人生观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对于将来的自我没有进行长远的规划,所以就比较迷茫。自我约束力低,没有对自己的不良行为进行理性的思考,以至于影响到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途径

首先,高校应明确学校管理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被动管理的对象。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说:“学生归根到底是自己教育自己,在他自己身上,而不是在别的任何地方发生着长期地决定他的行为的各种影响的决战。”大学老师更应该讲究平等,顾忌他们的感受试着走进学生的心里,帮助他们控制自己的情感,潜移默化地教导学生怎样对自己的情绪进行管理。

其次,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基本途径。实践是考验一个人综合素质的最佳方法,也是大学生认识社会,走入社会的最好形式。[4] 在实践中可以磨练他们的意志,正确的去认识自己,减少他们的惰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一方面能使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社会实践的磨炼中得以确立、巩固、升华和提高,另一方面,既能把从课本上与课堂里所学到的专业理论知识,以社会实践的形式服务于社会,又有利于大学生把知识、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使其向着政治素质优、专业素质高、动手创新能力强、肯于吃苦锻炼和勇于社会实践的新一代社会主义建设优秀人才方向发展。

再次,营造积极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参见校园集体活动和组织。和谐的校园往往有一个和谐的校园管理和科学的组织,大学是大学生展现自我风采和洋溢自我风格的重要舞台。那么学校中的团体组织就是学生展现自我的最好机会。在组织中他们有学生代表,通过代表发表意见制定自己的规章制度,大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充分体验到了当家作主的感觉,在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中他们就没理由不遵从,他们将成为学校规章制度的守护神,也提高了自身的自我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健、王永利. 80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 学工视窗,2010,11.

篇6

1正确认识自己

正所谓,人类最难认识的是自己,因此,人类最难控制的也莫过于自己的行为。认识得好,可以准确的定位自己,让人有所为;然而,一旦认识出现偏差,也很容易将人引入歧途。一名大学生,要想真正得到社会的承认必须从修身做起,摆正自己的位置。诚然,给自己找个位置容易,然而这个位置是否适合自己却很难说。如果目标定的过高,不但劳碌终生,终将溃败收场。如果目标定的过低,随可获一时的成就感但实无大志远谋,必将庸俗一世。大学生涯,作为人生转型的关键时期,促进着人格的升华与历练。所以,这期间能给自己一个很好的定位已显得至关重要。

2做真实的自我

首先,做人要有所为。我们说,碌碌无为的人生并不是我们所提倡的。伟大哲人黑格尔曾说过,“人应尊敬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1]要知道,没有追求的人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所以,做人一定要有所追求。然而,这种追求是因人而异的,正所谓,人各有志,无论自己所追求的是否为别人接受,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任何时候都要坚信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上。“人生重要的不是努力追求成功,而是适时地发现自己的潜能。”[2]有些事不是我们不能做,更多的是出于恐惧。面临困境,要加强自我控制、自我管理和自我调节,善于排除自身特别是外界条件的困扰,才能及时走出痛苦的沼泽,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加自信,更加成熟。或许,命运也就在自己不经意的正确抉择中发生着质的转变。

其次,做人亦要有所不为。那些不适合自己的就不要再去强求获得,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表面的华丽是无法掩盖内心的空虚的,如果暂时的喜悦需要我们付出长久的悲痛作为代价,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在面对各种诱惑之时,不要为了攀得高枝而毫不顾忌的去争抢本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当然,这样做的结果只会使自己遍体鳞伤而已。所以,明确自己的方向,让自己有所不为,无论如何,加强自我的管理,量自己的能力而行,面对成功与挫折不骄不躁,做个真实的自我,其结果一定会是好的。

(二)真挚的情感交流

1学会倾听

倾听是一门艺术,尤其是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如何倾听别人的心声,已成为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的重要纽带。要学会倾听,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例如,当别人讲话的时候,无论说的对与错,中间打断甚至指责都是不礼貌的。作为“我”在与别人交流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少说话,给别人诉说心声的机会;尤其是当彼此发生矛盾的时候,首先倾听对方的意见,有时比任何方法都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2懂得赞美

赞美讲究方法,方法得当,会使你的赞美在别人看来永远都不是多余的;方法不得当,结果只会让人误认为是谄媚。与人交往过程中,赞美是必要的,当别人取得成就时,哪怕仅是小小的一点而已,我们都要给予其极大的鼓励,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当然,在与别人发生争执时,即使你是有理的,也不要表现得有理,你可以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别人你很聪明,这也算是对别人表现的一种肯定和赞美吧。

(三)真实的学习研究

1端正态度,虚心请教

泰戈尔曾说过,“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我已经飞过。”[3]这句话激励我们要时刻保持一颗上进之心,态度恳切、谦虚,虚心学习。真正谦虚之人,自己有成绩,而不以为自己有成绩,即所谓“有若无,实若虚。”[4]要做到这一点,不但能学以致用,还必须要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力争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分汲取自身所或缺的营养,为将来步入社会做好前期准备。

真正的学以致用是把学习当成一种手段,而非目的。然而,仍有很多人不能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不是为了掌握知识而学习,只是单纯的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最后那一张薄薄的文凭。可以说,这样的学习是没有任何效果的,给我们的结果也只有茫然而已。结果,四年下来,看着别人硕果累累满载而归,而我们只能两手空空的徒劳而返。可以说,大学四年是一个十分磨砺人的阶段,发展得如何甚至直接关系着一个人以后的人生走向。就有人曾说过,“大学生总是在最深刻的东西中挑选到最浅薄的东西,因为他们的手上还没有长满生活的老茧。”或许,我们会说前半句话有失偏激,但后半句话却也一语中的了,要知道,虚心请教的学习态度是我们现在所最或缺的。因此,作为接受着国家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我们所要做的至少应该切实的加强自身管理,对自己负责,不要把不确定的或困难的问题搁置起来,避而不谈,凡事都要有一个积极态度。要知道,虚心向他人请教并不是什么令人耻辱的事,就连孔圣人都主张“不耻下问”,更何况是我们呢。

2理性思考,创新思维

荀子曰:“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已矣。”[5]前人的经验可以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霓虹灯,也可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卡西尔曾指出:“人总是倾向于把他生活的小圈子看成是世界的中心,并且把他的特殊的个人生活作为宇宙的标准,但是,人必须放弃这种虚幻的托词,放弃这种小心眼儿的乡下佬式的思考方式和判断方式。”[6]在接受新知的过程中,我们要相信科学,着重培养理性思维,注重躬身实践。相信权威的同时要敢于质问权威,合理的即遵从,不合理的能大胆的改正,持怀疑的态度去学习,不断地加强自身管理,善于识别真伪,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力争使自己的思维变得新颖而独到。

莱辛曾说过,“与其记住两个真理,不如自己弄懂半个真理”。因为记住的“两个真理”是“学”来的,因此,终觉浅;弄懂的“半个真理”是在“灯火阑珊处”自己“寻”来的,这才是受用终生的“真知”。[7]要知道,即使是书本上的也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传统的死记硬背,只会将我们变成一个任人摆布的复读机。大学,更加注重培养的是我们的创新思维,之所以要加强自我管理,亦是在遵循客观规律、真理的前提下,不断地寻求新知,力争活学活用,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社会实践当中,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才可能实现为祖国贡献一份自己力量的愿望。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善”

(一)心存善念

1宽以待人

大学既满足了人们的求知欲望,同时也历练了一个人的意志。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聚在一起时,必定会存在文化习俗和生活观念等各方面上的差异,这就需要我们怀着一颗仁爱之心来关心身边的人,心存善念,胸怀宽广,努力的去包容他们的一切,无论是对的还是错的。对的方面给予表扬和肯定,错的方面给予妥善的指正,以恰当的方式来与他人交往,始终以成全他人的幸福为准则来与他人交心。

2和谐共处

当然,一个和谐的社会建设,一种和谐的氛围制造只靠我们的单方面维护也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彼此共同为之努力。对于他人,要始终坚信人们或多或少也都是心存善念的。费尔巴哈就曾提出:“凡是活着的东西就有爱,即使只爱自己和自己的生命。只有在爱(的关系)中,才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才有人与人的和谐,才有人的自由。”[8]诚然,大学教给我们的正是更多的为人处世的道理,加强自我管理,就是为了更好的融于他人,融于社会。

(二)善待他人

1从快乐出发

现实生活当中,我们的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是很容易得到满足的,也就是说,找到“感觉的幸福”是很容易的,然而,要想真正体味“幸福的感觉”却不是那么容易的,需要用我们的心灵去悉心的体验,因为,“幸福的感觉”不只要求我们满足自己的感觉享受,更要求我们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不断地收获自己的快乐。伊壁鸠鲁曾说过,“如果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9]就是说,从快乐出发,善待他人给予他人以快乐,也终将为悦纳自己。

2成全他人的幸福

一个人的无心之举或许就会成全他人的幸福。我们所不知道的是,这些小事可能就发生在过我们自己身上,只不过我们无心留意罢了。一个会心的微笑,可以鼓舞一个人;一句小小的鼓励话语,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我们小小的牺牲一下就能换得他人的幸福,那又何乐而不为呢。平日里,我们总是宣扬着要实现自身的价值,那么,尝试着去成全他人的幸福,我想这应该是再好不过的外界条件了。

(三)多行善事

1学会感恩

作为人,要懂得感恩。看看我们所处的环境,与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我们是幸福的,至少我们可以坐在宽敞的教室,怀着愉悦的心情,上自己理想的大学,接受着高等教育;然而,贫困山区的孩子相比于处在灾害、战争中的孩童又是幸福的,他们处于和平的环境中,对未来充满了憧憬,拥有实现理想的可能。我们说,什么事情都是相对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能力成为他人的朋友,与他人默默交流,与他人款款对话,与他人互问互答。”[10]因此,我们在感觉幸福的同时要多想一想周围的人是否也幸福。

2承担责任

其实还有很多人需要社会去关心,而我们作为社会的一个分子,理所应当承担起这份责任。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最基本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那么,即使他活得再怎么“潇洒”,背后也总会隐藏着渺小与空虚。所以,要想事业有成,要想承担责任,就要不断地、切实地加强自我管理,提高自身修养,关心身边处于困境的人们,尽我们的绵薄之力尽可能的去帮助他们,多行善事,也只有这样―――时刻在平凡的生活中融注和洋溢着英雄主义的使命意识,生活才有亮丽的色彩,而不是平凡得只剩下单一的灰色。也只有这样,人们才会更加和睦,社会才会更加和谐。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中的“美”

(一)升华美感

所谓美感即审美,不仅是对客观物质的评判,更是人们精神层面的慰藉,本来丑陋、难以为人接受的事物如果此时赋予它另一层含义,美化它的缺陷,或许此时它就能以另一种方式为我们所接受。正所谓,任何事物都是矛盾存在的,如果单纯的把其限定为好的或坏的未免太过绝对了,这种情况下是无论如何也升华不了自己的美感的。要升华美感,就要努力的培养美观,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1培养美观

要培养美观,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美。美的方式有千万种。那么,究竟何为美呢?海德格尔认为,“美不是别的,就是在自我显现中将与美有关的感受状态带上前来。”[11]作为一名大学生,虽不能对我们严格的要求要脱俗,至少我们要做到不落俗套。比如,传统的以貌取人就不该成为我们评价一个人的标准,心灵美才应是我们衡量一个人人格特征的重要标准。于人于事,都要力求做到公正和客观,利用大学生活这个有力的平台来锻造一种正确、优雅的美观。虽然这种美观很难一时就将其培养出来,需要在对事物的不断接触过程中来不断地提炼和升华。

现实中,美与生活是互补的。一方面,美是一种生活,需要我们到生活中去寻觅,只有先发现了它,才能不断的升华它;另一方面,生活也只有在洋溢着人性善与人情暖的前提下才算得上是拥有了真正的美,才能使人培养出真正的美观。

如果面对任何事情都保持一颗平常之心,给自己一点时间,冷静思考,遇到任何困境,都学着换另一个角度,往好的方面想一想,赋予事物美好的一面,敞开自己的心扉,不断地升华自己的美感,培养自己的审美观,那么,结果一定会是好的。至少,在决定一件事情之后不会再留有什么遗憾。

2实现自我超越

一提到美感,总是使人想到艺术。确实,是艺术所展现的生命的活力与创造把我们带入了美的境界,激发了人的崇高和美好的情感,并在心灵的观照和陶冶中实现人的精神境界的自我超越。

因此,我们要想培养出更高层次的美感,就要充分利用自身的创造性,在生活中不断的去追寻美的真正意义,不断地进行超越,主动地选择自己的人生,塑造自己的人生。

(二)发扬美德

1满怀爱国情感,不断地进行自我完善

发扬美德要求我们不但要提高自己,更要将良好的精神品质传与他人。生活当中,一个善意的帮扶,一句宽心的慰问,一种关怀的眼神,必要时确实需要我们去给予,正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需要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用自己切实的行动去实施。

2善于识别真善美,坚决抵制假恶丑

对大学生而言,最基本的就是要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加强自身管理,树立崇高理想,对自己的前途和道路充满信心,胸怀报国志,心怀爱人心。

发扬优良的传统美德,于我们而言,要想切实做到这一点就要求我们要清醒认识事物的性质,运用正确价值观念来引导自己,为人处事态度坚决,果断。坚持人性、人情、人品、人格的有机统一,任何泯灭人性,缺少人情,没有人品,丧失人格的行为都是我们要极力鄙视的,因为,如果一个人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性、情、品、格,那么,这类人无论住着多么豪华的别墅,开着多么名贵的跑车也必将受到众人的唾弃。

总言之,美是生活,是自由的存在;是要超越单纯的自在,还要超越单纯的自为,是自为自在的存在。

(三)树立美誉

一个人是否享有一个良好的美誉,不是自己界定的,是不需要包装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德行别人赋予的。良好的信誉很重要,大学是我们在求知的同时妥善处理各种社会人际关系树立良好信誉的重要场所,但关键的还在于我们自己。一个想要真正的献身崇高的事业,弘扬崇高的思想,完善崇高的人格,臻于崇高的境界的人,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要努力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树立崇高的理想,培养健全的人格,用自己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去感染周围的人。

其次,增强他人对自己的信任,用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来引导自己,时刻检视自己的行为,加强自身修养,克服主观的偏见和自私心理。

再次,要敢于向错误的思想和腐朽的生活方式宣战。一个人的堕落会引起别人的鄙视,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人生可以臭名昭著,亦可以美誉天下,一个高尚的人格的养成远比让自己陷于灯红酒绿的奢华萎靡生活的困扰好的多。

作为一名大学生,国家未来之栋梁,我们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管理和完善,响应时代的号召,肩负起社会责任和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坚持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相统一,把个人的“小我”和社会的“大我”融合在一起,并不断地完善自我,坚持真善美的有机统一。

参考文献

[1]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36.

[2]宛长.发掘成功的潜能[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2004: 253.

[3]泰戈尔.飞鸟集[M].郑振铎,译.北京:十月文艺出版,2009:168.

[4]侯素芬,苟昌革.论语[M].山东:青岛出版社,2009

[5]荀况.荀子校释(上下册)[M].王天海,校,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6][德]卡西尔.人论[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0.

[7]孙正聿,李璐玮.现代教养[M].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41.

[8]冯友兰.三松堂全集(第四卷)[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441.

篇7

近年来高校在校人数迅速增长,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突破600万,其中独立学院学生占了近一半的比例。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结合的产物,具有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优势,适应了当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也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在大学期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业后又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些都令学生家长和社会怛忧。

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原因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它可以由后天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特别是家长、老师和社会环境对它的影响非常大,并与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等相关。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活动,也是表现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与普通高校(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独立学院(三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生源主要是二本线以下、专科线以上的学生,其分数与“二本”学生的录取分数平均相差50―60分,有的甚至相差近百分;二是其学生异质性强,学生之间的高考成绩相差较大,基础参差不齐。这就反映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是比较弱的,因为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不是因为智力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而是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如上一点所说,独立学院学生部分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能较好的利用宝贵的课余时间,是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1]据对山西某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有大约30%的学生课余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把课余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逛街、聚会和谈恋爱上,并且沉迷于此。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花的功夫又少,因此导致许多学生的基础课不及格,有的甚至重修几次也没通过。基础课没学好,导致专业课成绩也不理想,进而对专业失去兴趣。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因素。

在教育方面,一方面,独立学院过度沿用母体学校教学模式,忽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针。独立学院办学大都借助母体学校的师资和各种办学条件,这虽然是独立学院办学的优势,但也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一大瓶颈。许多来自母体学校的教师习惯了给二本学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上课,他们往往忽略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对三本学生“天生”的歧视抑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我放松,上课容易左顾右盼,有的学生甚至用手机聊天、打游戏、听歌来打发时间。所以很多教师觉得这些学生无可救药,有的视而不见,有的用鄙视的眼神、挖苦的言语批评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都失去归属感,更谈不上在学校的帮助下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了。

管理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忙于日常事务。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置,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有一定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的班主任。但大部分独立学院依附母校,无法独立聘任辅导员,造成一名辅导员负责三四百名学生的局面,导致学生无法接受细致的辅导和关注。学生社团活动虽然总体搞得有声有色,但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而且老师们总是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自由散漫,不太“听话”,不好管理。

这种始终处于比较阴影下的独立学院的,很难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对学生环境适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三)社会环境的因素。

就自身家庭来说,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家长对其期望值较低。他们当中有些是从小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些是中学阶段成绩呈下坡趋势,让父母操透了心,家长对他们在学业方面取得太大的成就不抱期望。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有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父母只期望其在学校不出大事,能拿到毕业证即可。而且,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部分学生或直系亲属拥有自己的企业或是有门路能为其在毕业后安排工作,因此也不关心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当前有些单位用人唯亲、用人唯钱、用人唯权、用人唯利,不良的就业秩序,极大地曲解了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严重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用人机制的不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间接导致有的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一纸文凭”,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追求真才实学。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在中学时期就比较弱,进入大学后,又始终处于一种比较阴影下的教学与管理之中,这就使学生很难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探析

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得以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看到,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比较自觉,在生活方面表现得比较合理,在言行方面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就是注重分寸,注重合理,有较强的后果意识,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自己,是非辨别能力强,在动机和效果方面与众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成熟、稳重,但又不属于那种自我封闭、沉默寡言、谨小慎微、不合群的孤独“老年型”学生。这样的学生只要教师培养方法恰当,引导科学,他们在班集体里很容易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工作中的得力干将,成为班集体良好风气的影响者。那么如何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应对社会。

悦纳自我,是对自我本来面目的肯定、认可。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悦纳自己。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要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促使其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对缺点进行客观分析,做到扬长避短;教育其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感,即使在批评甚至处罚学生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

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对一个人的积极评价会使他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创造奇迹。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十分特殊的“他人”,学生心中有种自然的“崇师情结”。学生如果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份鼓励、一份肯定,那就是收到一份最有价值的礼物。如果说学生的潜力是一座“金库”,那么自信心就是打开这座“金库”的钥匙,老师就是钥匙上的一个刻齿,决定着能否打开“金库之门”。[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蒲果泉博士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从本质上讲,没有所谓‘一流、二流、三流’的学生,只有‘一流、二流、三流’的教育观和教育者”。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事不对人,不能拿他们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只批评缺点,揪着错误不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某些有分歧的事情上,要相信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事情,就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组织或按他们的方式来完成,以此来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增强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需求层次,成为具有高成就动机、强就业能力的大学生。

(二)改革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意识和理念是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独立学院生源的整体水平决定了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建立应用型大学,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公司的技术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首先要加大专业教师的投入力度,努力创建由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组成的学习梯队,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同时,要加大对专业教师教育理念和意识的培养,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在加强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还应当强化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应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来建设,它们是学生自己的重要组织,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交流会,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需要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悉心分析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尊重和重视他们,使他们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利用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使沟通渠道畅通,增进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增加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将个人目标和大学培养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更主动、生活更积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建立科学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科学管理。

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优差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少考试分数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重的比重,增加课外自学所获得的其它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比重。独立学院应积极树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衡量观念,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舆论,为建立“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用人机制奠定基础。同时独立学院也要不断促进学风、校风、舍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高考分数主要测验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但作为当代世界教育理论基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除上述两种智力之外,人的智力还包括: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交流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以及直觉、灵感、创造能力等。而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除了智商之外,还包括情商、财商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智力又相互作用和影响,往往呈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状态。“三本”学生数理逻辑等能力稍弱。根据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原理,“三本”学生在其他智力领域往往更强。因此,社会各界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也应当给予肯定和尊重。

三、结语

独立学院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时,出现的困惑和不解比一般大学生要更多一些。独立学院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深化教学和管理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才能最终使这些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篇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65-02

大学生自我管理,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从而趋向于自我完善。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教学管理依赖性强。学生进入大学后,环境相对于以前发生了很大转变,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反而使大学生变得茫然和不知所措。很多学生早已习惯“保姆式”和“填鸭式”教学,不能适应弹性学制,欠缺制定学习目标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弱化了班级的功能,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往往导致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2)时代背景直接导致学生生活观过多物欲化,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问题难以调适。受市场经济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学生学校生活很大程度上的物欲化,导致学生价值观严重偏向。当前大学生主要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非常强的自尊心、自信心,但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难以独立处理学校的同学、师生关系。就目前本人所带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足促使学生危机意识较弱,缺乏斗志;另外一大类则主要是社会上逐年上升的离婚等家庭原因对学生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难以走出家庭的阴影,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对自己人生的整体规划。从与学生的谈话聊天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选择是出于家庭的安排,缺乏根本动力和目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对自己当前所学专业无所谓没有兴趣和信心。

2.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环境,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80后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对这些独生子女给予了过多的保护和关怀,大学生的一切,从生活、升学、就业等都由父母包办解决,从小时候开始,大学生们就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管理自己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2)学校管理制度没有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条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目前依然实行严格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大学辅导员和小学初中的班主任承担一样的任务,扮演相同的角色,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严格的管理,剥夺了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机会,导致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3)大学生自己没有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受应试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等教育,而目前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不完善,甚至尚未起步,学生没有系统的和科学的进行自我管理的知识教育,不知道自己要管理自己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自己进行管理。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1.高等教育扩招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学生规模的扩大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大学生的素质差距在拉大。高等教育的大扩招意味着高等教育门槛的降低,招生分数线的降低,大学生入学分数差距的拉大。学生分数的高低虽然不能直接代表大学生素质水平,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势必造成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无论是为了缩小知识水平差距,还是为了提高道德素质,大学生都要发挥自主意识,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此同时,扩招使每个大学生占有的教师资源相对减少了。国际大学师生比的标准是1∶14,由于我国连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我国的师生比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这给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大学的管理人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大学管理人员的增加比例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增长比例。一些学校的辅导员与所管理教育学生的比例达到1∶400甚至是1∶600,导致辅导员任务加重,无法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及时给予心理问题的疏导等。这就要求大学生无论是从学习方面还是纪律方面都要增强自觉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2.学分制的实行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当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管理,这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行学分制后,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实行学分制后,由于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大,参差的选课,分散的上课,班级成员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散性、流动性,势必造成班集体观念的淡化。原有的以班级为基础的紧密体系将变得松散,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比较困难,借助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模式将面临挑战。所以,在学分制实行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多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计划生育自1978年实行以来,到现在已经有32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对象的绝对主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加大,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由于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在家庭地位的特殊性,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也逐渐显示出其特殊性。独生子女拥有了过多的家庭关怀,经历了过少的困难和挫折,其生活独立性差,没有社会责任感,自律力也差。有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不会料理基本生活,做事情不够耐心,遇到困难便想求助他人或转移逃避,甚至敷衍了事,难以有恒心做下去。这也就要求大学管理者有必要放开对大学生的管制,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自立、自律的能力。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其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最主要的管理形式是学生会、其他的社团组织和一些非正式团体组织。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组织进行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方面、学习方面、纪律和卫生方面、社团活动方面等。

1.思想政治方面的管理

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需要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大学里的党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平台。从入学初的党团教育,到党员的逐步培养,以及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各类学习、讨论及竞赛活动等来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

2.学习方面的管理

学习管理是大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自我管理。学习自我管理包括:确定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在不同的阶段设定学习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评估与总结,并学会独立寻找研究课题及进行相关研究。

3.纪律、卫生方面的管理

纪律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保障,干净、卫生的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高校都很重视这两方面的建设。学校方面的力量是比较小的,纪律和卫生的遵守和保持主要靠的是广大学生。纪律的遵守和卫生的保持要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的管理和责任心的管理着手。

4.社团活动方面的管理

大学里有很多社团组织,这些社团性质各不相同,有供大学生娱乐的,有供大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还有一些其它的正式团体等等。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利用资源和机会的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1.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从外力来约束和监督大学生的,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对其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大学生在行为举止上就会对规章制度和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在没有外力教育和监督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就有可能失控。因此,只有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管理空间,在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导致学习或生活上受挫时予以及时的引导,使之通过自己的自觉和自愿,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

2.学校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准绳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也不可或缺,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我们要通过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学习,让同学们熟悉“游戏规则”,并以生动的案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不遵守“游戏规则”则将面临出局的严重性。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因为对高素质的人来说,激励远比惩罚见效得多。在提倡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今天,学习成绩已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计量器,所以,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制定多方面的标准。

3.下移管理重心,健全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

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应是抓大放小,将管理重心下移,放权于学生干部这一层级。学生工作者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就需要从繁杂琐碎的任务中解放出来,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权限。

参考文献

1 吴 迪、谢志远、王 晶.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2 杨文杰.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3 刘 林.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9)

篇9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7-0326-02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

关于学生自我管理,GaryH.Knock指出,大学生是成年人,应该对个人行为和发展负责,高校需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减弱对学生行为的控制。学生自我管理给学生自我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学生道德、学习、生活、活动等方面。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自由的发展,从而实现学生个体的社会化。笔者认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综合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道德的自我管理

传统道德教育强调自上而下的灌输,学生缺乏主动意识。学生道德自我管理,主要是强调学生自觉主动地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学生道德自我管理,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培养自我认识、自我剖析的能力。通过观察、认识、反思等方法从而认识自身的道德状况,做理性的分析,并结合自身道德水平,确立未来所要达到的道德目标。其次,培养自我实践和自我检验的能力。再者,培养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能力。

2.学生学习的自我管理

自主学习是指大学生有意识地调节自身的心理和行为,自觉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自主性、自觉性,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学习型社会要求大学生要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

3.学生生活的自我管理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需要培养各种技能,为将来走向社会做好准备。学生生活自我管理,需要大学生既要独立自主生活,又要善于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自主管理自身日常行为;第二,自己规划好自己的生活;第三,学习培养交往技能,建立对人际关系积极、全面的认知结构;第四,培养真、善、美的优良个性品质。

4.学生活动的自我管理

学生活动自我管理,是指学生把自己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活动实践中,通过实践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完善学生的个性。在高校,学生组织很多,学生会和社团是学生锻炼的平台,学生应该通过这些平台,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并且通过活动培养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管理和个性完善发展的目的。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苏霍姆林斯基说:“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现代教育基本理念是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全面发展。大学阶段是学生学会自我管理的重要阶段,高校应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好的环境。

1.大学生自我管理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成长

学生自我管理是旨在培养学生民主意识,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学生自我管理主要表现为: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学生在其学习与生活管理过程中发挥主体地位,依据学生个性特征,引导学生在自我管理中提高民主意识和自理能力,积极参与管理自己成长成才的事务,不断完善自己,以实现全面成才成长。

2.大学生自我管理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发展学生的潜能是教育的目的,他们强调要以学生为中心。罗杰斯认为人的本性的实现是人的自我实现,学生具有很大学习的潜能,并有自我实现的强大学习动机。因此在教育中我们注重引导学生的主体参与,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学生潜能开发。

3.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传统教育管理理念的创新发展

传统教育管理主要以管理指挥为主,教育服务为辅,以灌输为主、引领为辅,要求大学生服从安排,服从管理,学生与高校是“两条线”,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重视。现代教育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传统教育管理工作的新发展,是符合现代教育规律适应大学生成长的必然要求。

三、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之对策

传统的学校教育管理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管理为主,这种学生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当今社会发展、当今教育发展以及学生主体发展的需求。学生管理模式必须适应时代要求、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大学生自我管理要在科学把握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下,注重整合各类资源,努力搭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平台,推进学生自主管理向科学化、成熟化发展。

1.转变教育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学业自

大学的教育目标是把大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因此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大学生的真正全面的发展,我们就要真正尊重每个学生不同人生选择,不唯考试成绩论,不以死板的教学计划遏制学生的天性。从社会的角度看,要转变教育成才观念,给予大学生正确的引导,摆脱传统的灌输,而是让学生主动去体验获知;从学校的角度看,在课程设置、教学培养方面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给大学生更多自主选择空间。学校应该设置完全选课制,让学生自主选择课程,自我管理学业。

2.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理念

树立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管理新理念就是要熟悉大学生所处的发展时期的特点,关注大学生的发展需求,顺应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大学生成长过程的基本矛盾,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高校老师特别是辅导员首先要了解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水平,再根据大学生自我管理水平向大学生提出自我管理的要求。其次,引导大学生直接参与,使学生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体验乐趣,激发学生自我管理。

3.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大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指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交往等活动过程中对自身主体地位角色、自我调控能力以及自我存在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反映出大学生主观意识中的主体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它包括主人意识、责任意识、权利意识以及个性意识。通过提高大学生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来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最终成为社会历史活动和自我发展的主体。

4.强化服务意识、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方式,实现以“管理”为目的到以“服务”为宗旨的转变,要求从“权力本位”观念转变为“权利本位”观念,倡导和强化高校的服务职能、为学生自我管理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民主宽松的环境。首先,满足学生发展需求,建立大学生自我支撑体系;其次,提供更多选择,为大学生自主发展创造机会;再次,提供科学辅导,为大学生发展搭建更好的平台。

5.创新文化教学形式,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动力,体现自我管理核心

学习动力的缺乏曾经长期困扰高校,也是在众多学生自我管理方法探索中大家关注的一个内容。创新教学形式,激发大学生的求知欲、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是文化素质课程学习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中之重。高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推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式、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高校学生通过历史追寻、古今对话、课题研究、实验训练、网络授课等学习形式将单纯的文化接受性学习提升为积极主动的自我学习。

6.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

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在高校老师指导与培养下,在长期的摸索与实践中形成的。引导学生探索自我管理的方法有以下三种:一是情境体验法。大学班级中的情境是丰富的,大学辅导员要善于抓住有教育意义的班会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探索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二是组织变革法,就是改变班级的组织结构,让大学生学会自主管理。三是角色互换法。就是让大学生在班级管理中轮流担任不同的职务,这样能够使大学生对自主管理有着更全面充分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7.建立法律制度保障,依法进行大学生自我管理

建立和健全大学生作为高校主体的法律法规,使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学校之间都可以找到法律法规所适用的内容和范围,将大学生自我管理作为法律确定下来,充分尊重作为教育参与者的学生权力的表达。高校在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自我管理机制,健全高校各项管理规章制度,使学生的自我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正确引导大学生参与制定有关学校、班级、宿舍等管理制度,让大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在规范、引导大学生行为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从而实现自觉约束机制。同时还要完善学校与学生协商对话制度,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利用校内各种信息、沟通渠道,利用传媒、校园网络、校长信箱等,建立充分表达民意的渠道,鼓励大学生畅所欲言,积极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增强大学生管理自己、管住自己、管好自己的责任感,使学生对自己的行为真正负责。

参考文献:

[1]刘方.高校研究性学习实施中应当处理好的几对关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1):118-120.

[2]周志荣.高校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创新初探[J].社会科学研究,2006,(6):188-191.

[3]张开芬,罗琼.论现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原则[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8,(6):28-30.

[4]马超.西方大学生自治的嬗变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6,(8):23.

[5]漆小萍.构建以发展为核心的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4):52-54

篇10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的特殊时期,也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时期,大学生从依靠父母到逐渐脱离父母的照顾,从学生角色逐渐向工作角色转变,生活和社交的范围不断扩大,很多大学生由于无法适应这些改变,无法正确处理学习、生活和社交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导致压力过大、情绪不稳,不仅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甚至屡屡出现退学、自杀等现象。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使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

1、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适应大学环境的需要

学生步入大学校园以后,学习方式、生活环境以及人际关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们开始脱离父母独立处理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由于他们心理年龄的缓慢增长无法适应环境的突然改变,很难安排好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迷茫和无所适从。在这样的情境下,大学生如何更好的约束管理自己,如何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实现学习目标,就成为大学新生首先需要学习和掌握的能力。

2、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满足大学生成才的需要

高等教育的目的不仅是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到足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事。大学生只有具有足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足够的应变能力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才能在毕业后独立的参加社会活动,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因此,在大学阶段对学生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体现,也是大学生更好更快融入社会的需要。

3、大学生自我管理是高校教育内在的要求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不仅是高校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高校教育目标最本质的要求。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习惯于从教育者的角度和思维去分析学生的思想与行为,通过外在的教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无法将其内化为学生的思维与行为模式。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只有不断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目的。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

1、自我学习管理

大学生自我学习管理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高低和未来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也是高校学生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大学期间最重要的不是学到的知识本身,而是学会学习的方法,并用这种方法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不断积累知识,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所以,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管理能力必须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作用,教师将自己的知识与学习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以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通过自我学习,将老师所教内容融会贯通,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积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与扩展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本领。这种通过自身学习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往往比老师一字一句灌输的知识更具有生命力,也更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2、自我时间管理

大学期间有的学生生活的多彩多姿,既担任学生干部,又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还能利用业余时间做兼职锻炼自己;而有的学生却生活的枯燥乏味,甚至多门课程不及格,出现这种差距的关键原因就在于每个学生自我时间管理的能力不同。善于进行自我时间管理的学生,他们的时间是有效率的,他们精力充沛,思维活跃,在同样的时间里往往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善于管理自己时间的学生,做事拖拉,力不从心,时间都被浪费了。人生是短暂的,大学时光更是宝贵,大学生们应该明确认识到时间的真正价值,明确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充分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将有限的时间发挥出最大的效率。

3、自我情绪管理

任何人都离不开情绪,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也都蕴含着不同的情绪。情绪对大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可以激发大学生们生活的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高效率,更快取得成功;而消极的情绪则使人意志消沉,不仅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妨碍与同学之间的沟通与交往,还会导致大学生形成扭曲的性格特征,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情绪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也有着直接的影响,愉悦开朗的心情可以减少患病的可能性,而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则会使大学生免疫力下降,出现各种身心疾病。由此可见,大学生良好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够使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有利于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他们全面成长成才。

4、自我形象管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单纯的学业水平已经不能完全衡量当代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的形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大学生形象从总体上来说,是指公众对大学生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一种综合评价。据调查显示,近些年,社会对大学生形象的评价普遍降低,很多大学生不顾礼仪,不懂礼貌,道德素质低下,法律意识淡薄,缺乏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一味追求个性和非主流,与理想中的健康、积极、文明的大学生形象相距甚远。如何塑造良好的大学生形象,不断规范完善大学生的行为,全面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是高校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5、自我生活管理

大学生自我生活管理包括自我安全管理、自我健康管理、自我消费管理及人际交往管理等内容。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在父母的娇惯和呵护下长大,不仅精神上缺乏独立性,生活上也严重依赖父母。有的大学生花钱大手大脚,追求享受,喜欢攀比,不顾自身的经济条件盲目的购买奢侈品,给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还有的大学生平时不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抽烟、喝酒、熬夜,严重影响身体健康。还有的大学生严重忽略自己的心理健康,经常处于焦虑和抑郁情绪中,遇到困难喜欢逃避,这些都是影响大学生正常学习和生活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三、结语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在高校教育中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提高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基础。高校必须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充分重视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有效方法,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蒋新梅.浅谈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现代企业教育,2007,(8).

[2]杨艳利.大学生自我管理初探[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7).

篇11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8-0014-02

在高等教育的发展下,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各个高校开始逐步推行学分制度,早在20世纪初,叶圣陶先生就曾提出“教是为了不教”的理论,揭示了教育的真谛――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因此,只有激发广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水平,才是高校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强、适应社会需要的大学生的有效途径。如何实现大学生的“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成为了各个高校探讨的重点课题。

一、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现状

1.自我认识能力不足。自我认识是指作为主体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及特点的感知和了解,即主体充分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学习生活现状,寻找自身优势,发现自身劣势,从而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扬长避短。一个人只有客观、全面、正确地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约束自己和激励自己,才能正确地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从而合理地进行自我管理。然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大学生对于自我的认识是存在问题的。

2.学习、生活目标不明确。目标在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能引导、激励、调控、制约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大学生认为自己考上大学就已经完成了任务,以后就不用努力学习了,不知道将来的目标是什么,也不知道上大学是为了什么,只是在大学里随波逐流,老师让学什么就学什么;不会为学习制定计划,就算有目标,也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掌握专业知识、考试不挂科或者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上,只有在考试来临或者需要考证的前期,才会强迫自己去安排自己的生活。

3.缺乏自我管理意识。由于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受到百般呵护,父母凡事都包办、替代。小到生活细节,大到读书。很多父母为了孩子放弃工作,专门陪读。不少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家长在宿舍里忙东忙西打扫卫生,而学生在边上袖手旁观。诸如此类,致使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退化。上了大学后,在学习上和生活上又过分依赖老师,他们已经习惯由别人帮助处理问题,并且心安理得地接受老师和家长的安排,完全没有了自我管理的意识。

4.缺乏自控能力。当代大学生自尊心强,希望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他们渴望独立,但又缺乏自控能力,在学习上,逃课、迟到和早退现象频频发生,上课时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总是不由自主地的玩手机“开小差”;在生活上,上大学后,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支配权,时常没有节制地花费,铺张浪费,缺乏正确、理性的消费观。在与大学生的访谈中发现,尽管有人对自己是有目标的,也对自己进行了计划,但一旦到了要实施计划的时候就不断地推迟,总想着明天再做,时间一长,就没有什么目标,不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了。自控能力的缺乏导致各种目标都流于形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原因分析

1.学校方面过于注重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技能型的教育和实用型职业的教育,忽略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小学到大学,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永远都是排在第一位的,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却是很忽视的。甚至,学校只注重学生考试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培养,更没有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方面的锻炼和教育。尤其是进入大学后,课程任务相对减轻,上课时间明显减少,同学们拥有了大量的自由支配的时间,许多人感觉到突然没有了压力,也没有人对自己进行约束,生活和学习的安排,全部要靠自己,顿时感觉无所适从,没有了目标。

2.家庭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首要群体,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多家长只是单一性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名次,事事为子女代劳,使他们缺乏自我管理的机会。溺爱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依赖,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后,遇到失败或挫折时就会认为自己很没用,怎么努力都不行,时间一长就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感,只想一切都顺其自然,也就不愿意刻意地去管理自己。另外,严格控制子女的父母容易使孩子从小就形成对父母的顺从,子女的学习和生活计划,都是家长为学生安排的,子女的一切事情,家长都要干预和控制。孩子进入大学之后,仍然一味地顺从父母的安排和计划,不会为自己设定什么下一步的目标。

3.除了学校和家庭对于学生的教育的原因之外,社会因素也是不能忽略的。我国现在正处在社会的快速转型时期,涌现出各种文化。不同文化之间相互碰撞冲突使得整个社会的价值、规范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价值标准多元化的环境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在价值选择上无所适从、迷失方向。不少大学生就很难依据自己的认识的经验去准确地选择和认同某一社会价值观念系统,从而深深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复归的尴尬境地。比如媒体道德舆论导向不明确,在大学生没能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之前,媒体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受影响;社会舆论导向以名、利、权、财等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标准,歪曲了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三、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对策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都影响着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因此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措施应该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共同采取干预措施。

1.更新和完善高校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和引导体系。大学是大学生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完善自身的地方,学校自我管理教育体系的发展状况将会对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要合理地引导学生加强自我管理,促使在校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一步步发展和提高。

具体来说,高校可以通过班主任的管理、任课老师的教学过程中以及学生管理中的引导等途径帮助学生客观地认知自己。另外,认知自我的方式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推断自我、通过与社会的要求推断自我、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推断自我。其次,在大一年级学生开展的学业生涯规划大赛就是一种很好的自我规划的方式,高校要求学生规划学业生涯,通过辅导员、班主任、团委干部等指导学生获得和增强自我规划的能力。只有科学合理地规划自我才能使得自己抓住目标而不迷失方向。再次,高校可以通过目标管理法来引导学生自我控制,把学生个人人生目标、学校的培养目标、家庭的期望目标和社会的要求目标结合起来,实施帮助、指导、引领、提醒、教会、监督等措施,以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最后,高校可以鼓励学生广泛参加各种形式校园社团活动,自己管理社团组织,自己组织活动。大学生可以在活动前进行自我分析、目标设定与活动设计;在活动中进行自我组织、过程调整与效果操控;在活动后进行自我评估、活动总结与反思总结等,使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提升。

2.更新个体家庭的教育观念。调查显示文化程度高的父母的子女的自我管理能力较强。因此,父母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科学教育子女增强自我管理。首先家庭要为子女创造民主参与的家庭氛围。民主的家庭氛围,使得子女平等地对待家庭事务,有利于锻炼其自我管理。其次,父母在工作、家庭、社会生活中有计划有目标地做事,教会子女自立、自理、自主做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子女树立榜样,培养和锻炼子女自我管理。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子女的行为方式。因此,父母自己要学会自我管理,才能影响到子女的自我管理。

3.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在大学课堂上获得的知识是间接的,学得再好,也只是对知识的一种初步的掌握、认识和理解。只有回到社会现实中进行检验,才能够真正地拥有它。因此需要社会要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场所,让大学生参与其中,通过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尤其知道用人单位的需求有利于大学生明确自己的目标,更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促进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紧密联系起来,对专业领域知识了解得更系统,提高自己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4.大学生要有意识地提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技能。大学生进校之时就要培养和强化自己已经是大学生这种角色意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依赖家长和老师。大学生还应该注重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加自己自我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既可以阅读相关书籍,也可以通过和自我管理水平高的学长、老师或相关专家的交流来学习自我管理的经验,还可以通过选修相关的课程来学习自我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大学生首先要学会制定目标,并且在自我目标的实现过程中,需要对自我目标付诸实际,要不断地坚持努力,适时地进行自我调整,同时要学会排除周围环境的干扰因素,做到自我控制与约束,即使是需要娱乐,也要适度,合理有效地利用时间。

总之,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需要家庭、学校、大学生自己及社会方方面面的协同努力,通过学校层面、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和大学生个体层面的多种举措来提升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为社会获得全面发展的人才,也为祖国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梦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10(1):85-87.

[2]陈小军.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义和途径浅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0,(1):68-71.

[3]胡煜.实现大学生自我管理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2010,(5):48-50.